高校交流生学生管理问题

高校交流生学生管理问题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教育援藏背景下,西藏民族大学15年来校际交流生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教育援藏;交流生管理问题;对策

在教育援藏背景下,如何利用国内知名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本校人才培养质量,让西藏高校学生享受接受东部知名高校优质教育的均等机会,服务学生成长成才需求,①一直是西藏高校积极探索的发展路径。2001年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新世纪初西藏稳定工作的意见》(中发[2001]11号)。《意见》指出对口援藏的一项重要内容即是西藏高校向国内知名高校派遣交流生。2002年7月,教育部下发文件,明确由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天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对口支援西藏民族学院(西藏民族大学前身),西藏民族大学定期派遣交流生到支援高校交流学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正式提出并迅速启动。从2004年到2018年,15年间西藏民族大学先后向复旦大学、厦门大学、东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共9所高校派遣交流生、联合培养生800余人。除学业管理外,交流学生们的学生管理工作也是高校重点关注的方面。本文围绕在外交流学习学生的日常管理、评优评奖、交流学生党员培养发展、助学金申领这4个方面,分析交流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交流学生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西藏民族大学现在每学年约有200人在支援高校学习。这部分学生的日常管理由谁负责,评优评奖工作如何开展、有意愿加入党组织时向哪个党支部申请、怎样申领助学金。围绕这4个方面,本文访谈了西藏民族大学在一线做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班主任。

(一)日常管理工作

根据西藏民族大学与支援高校的协议,交流学生在支援高校学习、生活的日常管理由支援高校负责,交流学生必须服从支援高校的管理规定。支援高校根据本校的校规校纪对交流学生实施严格管理,对于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学生,按照相关规定做出处分建议并通报西藏民族大学,但对于严重违反支援高校规章制度的交流学生,西藏民族大学需要将其召回进行处分教育。常规管理、一般违纪由支援高校处理,严重违纪由西藏民族大学处理,双方双重管理交流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双方管理者如果沟通不畅,有可能出现管理漏洞,给一些有违纪想法的学生可乘之机。

(二)评优评奖工作

按照协议,交流学生不参与支援高校评优评奖。交流学生是否参与西藏民族大学评优评奖,各学院做法不一。有学院明确规定,交流学生不参与本院评优评奖;有学院规定,在支援高校取得的成绩,按照相关文件核算成本校成绩后,和其他学生一样,正常参加班级的评优评奖;有学院对此没有明确要求,交流学生是否参与评优评奖,尊重班级意见,学院不做统一要求。值得一提的是,民族研究院外派的交流学生虽然无法参与本院常规奖项的评优评奖,但学院单独为交流学生设置了奖项。在交流学生评优评奖问题上西藏民族大学学生管理部门没有明确、统一的要求。

(三)交流学生党员培养发展

交流学生如果在外学习时间是一个月或者一学期,对学生加入党组织影响不大,学生可以返回学校后再申请入党,已经进入培养阶段的,党组织也可以通过线上联络学生本人或者其他同学、支援高校老师,随时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日常表现。对于需要在支援高校学习一学年或者两学年的交流学生,想申请加入党组织,都会遇到困惑:1.入党申请交给哪个党支部。2.各种组织会议、课程、活动如何参加。这些问题都阻碍了交流学生的入党进程。由于受各种原因限制,支援高校无法接收受援高校交流学生提交的入党申请。在外交流学生能否加入党组织,西藏民族大学各学院党委做法不一。大部分学院党委要求学生结束交流,返校后才能提交入党申请。法学院党委的做法是,党支部成员、班主任、辅导员通过电话、视频定期联络学生,了解学生日常表现,向其他学生侧面了解该生的情况,向支援高校辅导员了解学生日常行为表现,要求交流学生每月邮寄思想汇报等材料,定期向党组织汇报个人思想,同时学院领导有计划地到支援高校慰问交流生,通过走访谈话,面对面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法学院党组织对于在较长时间(一年或者两年)远程掌握学生表现,总结了一套方法,学生不会由于在外交流学习,影响入党。

(四)交流学生助学金管理

交流学生中存在一定比例的贫困生,按照协议,交流学生不享受支援高校助学金项目。这部分学生在向西藏民族大学提交相关支撑材料后,可以正常领取助学金。由于支援高校较多集中在一线大城市,生活费用高,有些学院在前期宣传交流项目时提醒学生,如果家庭经济压力较大,学生在报交流项目时,一定跟家长商议后,再做决定,也因此有部分优秀的学生因为经济原因,放弃了参与交流生项目。

二、完善交流学生管理的建议

(一)转变管理者角色

把学生派往支援高校后,本校制度对学生的约束就会消失,学生要按照交流院校的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本校的政策对学生没有作用,自身的角色也应该从学生的管理者到学生的保护和监督者转变。[1]学生进入交流高校后,直接受交流高校管理,需要遵守交流高校的校纪校规、学生手册。本校辅导员、班主任更多的是担当心理辅导、咨询服务的工作,以服务代管理,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在交流高校的学习和生活。交流学生日常管理应以支援高校为主,受援高校为辅,双方各司其职,有计划地互相通报学生情况,为学生们顺利完成交流项目保驾护航。

(二)完善相关制度建设

完善的制度建设是科学管理的前提和基础,管理过程的制度建设是指针对外出交流的每一管理过程均要建立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2]对于交流学生评优评奖、党员发展和培养、助学金管理这些与学生切身发展息息相关的工作,学校有关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明确的统一的规章制度,以指导相关工作规范开展,保障交流学生正当权益。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模式科学,有计划、多层次、持续推动项目开展,注重过程管理,应该作为西藏民族大学交流生项目的发展目标。

(三)“互联网+”技术助推远程学生党员发展

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在学生日常管理及学生党员培育中的作用。网络技术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学生党员培育工作带来不小的挑战和机遇。[4]作为网络原住民的当代大学生,更习惯于互联网社交,学生管理教师顺应时代需求,通过微信、QQ、视频电话等交流软件,打破时空限制,加强与在支援高校交流学生的沟通。在理论学习方面,丰富的网络资源以及多种多样的学习网站和平台使学生党员可以通过互联网学习马列主义、思想能够实时获取和领会党中央的各类精神内涵以及总书记讲话。[5]网上理论学习、远程参与组织活动,异地了解学生情况,日益便利、更加快捷,已经完全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互联网技术,为异地发展培养学生党员提供了可能。面对新情况、扩展新思路、解决新问题,因时而变、随事而制,探索“互联网+”技术下,异地远程培养发展学生党员的方式方法,是学校各级党组织的职责。

(四)加大资助资金投入

学校设置专门的校际交流专项资金,用于交流学生的奖(助)学金。在学校层面为交流学生设立专门的奖项,并给予一定奖金鼓励,以激励交流学生们加倍努力学习,积极表现。加大对交流项目中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依据协议,西藏民族大学学生到支援高校学习,按照民大标准交纳学费或免交学费,但住宿、交通、生活、医疗等费用依然需要学生自己承担,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让更多学生不因经济原因丧失接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需要学校加大对交流项目的资金支持。

(五)扎实做好交流前培训

在每年交流项目派遣季,学院对即将奔赴支援高校交流学习的学生们,做好扎实详尽的培训工作,对交流学生更快更好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在依照支援高校校纪校规、学生手册等规章制度,对交流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后,学院对项目所在城市基本情况、地理气候、物价水平等信息,都要有所介绍,尤其城市物价水平直接关系到交流期间所要支出的费用,让学生及家庭做好准备。学生之间的经验介绍也十分必要,从学生视角出发,“过来人”给交流新生讲解心得、体会、攻略、忠告,更具体、更有针对性。总之,随着支援高校、派出学生人数的增多,学校必将更加注重交流学习过程管理,在转变角色、制度建设、技术使用、资金投入、教育培训等几个方面入手,着力提高管理水平,探索并创新完善一个在西藏高等教育现有水平基础上,充分利用国内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提高交流学生人才培养质量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杨富.“双一流”建设视角下高校组团式援藏研究[J].西藏教育,2018(1):

[2]黄雯.高校学生赴境外交流管理模式探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20):112.

[3]孙美丽.高校国际化背景下的学生出国交流培养管理探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9):164.

[4]洪小英.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员的培育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5):59.

作者:刘潇 单位:西藏民族大学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