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籍管理论文探究(3篇)

高校学籍管理论文探究(3篇)

第一篇: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思考

一、高校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1、高校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缺乏重视

在高校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当中,很多人认为学籍档案信息的管理只是负责收录学生的一些数据资料,并且归类保存。其实,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识。因为高校学生学籍档案不会让学生打开看,一旦出现问题之后,学生不可能在第一时间发现。由于学籍档案是跟随学生一生的重要资料,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建立信息化的管理体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对档案信息进行备份,还能方便管理者在内网及时查询学生的基本情况。若对高校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就会忽略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价值。若将传统的信息录入作为管理工作的全部,长期发展下去便会导致学籍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地位的边缘化,从而导致管理人员丧夫工作积极性,使得高校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不能够及时得到有效地更新升级,各项工作也不能够与时俱进地开展。

2、高校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在高校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决定学籍档案信息管理效率的直接因素除了原始数据的记录之外,学籍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对学籍管理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在高校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对于每一届学生都需要进行相应地学籍注册和学籍管理。由于部分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不高,同时部分工作人员年龄偏大,对计算机系统和信息化管理模式不能够熟练掌握,因此在数据录入过程当中效率偏低,常常会出现操作错误和数据信息的录入错误。这些问题在高校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当中,都是出错率较高的。如果不能够及时发现并加以纠正,那么学籍档案信息的错误将对学籍档案当事人带来很多的麻烦。

3、高校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不健全

在当下高校学籍档案信息管理当中,由于受到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推动,使得高校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开始向信息化方向迈进。高校学籍管理工作周期较长,而且信息的整理和录入要想在短期之内完成,并建立相应的信息数据库,确实存在较大的难度。当下的许多高校,在引入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当中,只注重体系的构建,忽略后期系统的维护和升级,因后期系统过于老化,存在的漏洞也不断地增多。从高校学籍档案信息源来看,虽然内部拥有较多的资料,但是在录入过程当中,很多资料为手写记录,而且年代大多久远,不仅存在书写格式的模糊,而且也有个人签名等私人信息。传统的信息录入在实践当中仍然存在工作盲区。加上在当下的高校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当中,学校内部的信息管理系统构建不完善,如果照搬别校的模式,必然会影响高校学藉档案信息化建设。

4、高校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安全性缺失

在当下的高校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部分高校管理人员和文秘人员在进行系统维护和管理过程当中,由于对信息管理安全性认识,以及相关网络安全意识的淡薄,从而导致高校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形成漏洞。如果不能够充分认识这个问题,做好防护墙等各项安全保护措施,一旦高校的学籍档案信息被不法分子窃取利用,将给整个学校学籍档案信息化安全管理带来的隐患将是不可逆转的。

二、高校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优化

1、增强对于高校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视

在高校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当中,要想使得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能够充分有效地落到实处,就需要增强领导部门对高校学籍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重视。学籍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优化不仅可以提升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效率,而且也可以使得整个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能够更好地作用高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因此,强化对高校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正确认识高校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价值,是促进高校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前提。

2、提升学籍档案管理人员和文秘人员的综合素质

高校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直接决定着学籍档案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因此,必须加强对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养培训,构建一支具有新生力量的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队伍。对于那些缺乏信息管理技术的员工,可以采取先培训,再上岗的策略,这样才能够保证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之上,能够熟练掌握信息化管理的模式。另外,还需要对高校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人员进行定期考核,提升学籍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地强化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通过建立一定的考评制度和激励措施激发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不断地促使他们提升自我,从根本上保证高校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效率能够得到切实保障。

3、健全高校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

在高校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当中,信息管理体系是承载整个学籍档案管理的关键。要想全面有效地提升高校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能力,就需要不断地升级和优化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做到及时更新系统。另外,高校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的设计,也应当注入个性化方案的融入,个性化学籍档案管理模式,能更好地服务高校学籍档案信息管理。

4、增强安全风险控制能力

安全风险控制能力是每一个与互联网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需要面临的挑战。互联网的双刃剑从应用开始就一直作用在与其相关的方方面面。在高校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也不例外。因此,增强安全风险控制能力是高校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需要面对的最基本的问题。这就需要用户和管理员及时地更新系统,进行及时地修复,注重杀毒系统和防火墙的安全性,定期地进行专业的网络风险测评,建立预警系统,还要注重对高校学籍档案信息化的备份等重要工作的开展。另外,在多维的安全防护之下进行各项工作的开展,从而切实保证学籍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在实践中不断增强高校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安全风险控制能力。

作者:苏志兰 单位:黎明职业大学

第二篇:民办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探析

一、学籍管理的重要性

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是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基础环节,学籍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原则性较强的工作。它反映了学生在校阶段的学习情况,是学校了解学生基本情况以及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研究、决策的重要依据。学籍管理的质量间接地影响着学校的教学秩序、教学质量和校风、学风的建设。

二、学籍管理的工作内容

学籍管理工作的内容很多,首先要在“学生学籍卡”上要登录的内容就很多,如每学期开课课程的名称、总学时数、学分数、学生的成绩;毕业班学生的毕业证书或结业证书的学校编号和证书编号,毕业或结业时间的登记、贴毕业班每个学生的电子采集照片等,都要在“学籍卡”上登录和反映。其次,对毕业生的学分进行清理;毕业资格的初(终)审;出国留学生的成绩、学历证明;在校生的学籍、在校生证明;要接纳出国留学学生国内领事馆、留学国的调查即给予确定学生资格身份的证明,接纳就业单位的调查给予确定毕业生资格身份的证明;以及办理各类学生学籍异动的管理工作等。再次,要办理遗失毕业证书学生的申请“毕业证明书”的手续;办理申请肄业证书学生领取肄业证书的手续;打印毕业证书、结业证书等,都是学籍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工作。

三、新时期学籍管理的探析

1.学院办学规模情况

无锡南洋学院1998年建校,随着教育的改革,全省各高校纷纷扩大招生规模。2006年,学院有27个普通专科专业,在校学生人数达到5000多人。从2000年到2006年短短的6年时间内,在校学生人数增加近4000人,由5个系发展到现在个7个系(院),学院另外增加了继续教育学院专升本学生、中外合作办学出国留学的学生等。

2.新时期教学规模的变化,对学籍管理带来的挑战

近年来学生人数急速增加,办学层次的增加和多样化,给学校各方面带来各种不同的压力和困难,如师资、教室资源、实验室资源、教学仪器设备资源、宿舍资源、食堂就餐资源等,尤其给管理方面带来的压力和困难更大。首先,学籍管理难度加大了。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学籍管理员必须处理比以往更多的工作。虽然工作量增加数倍,工作难度增加,突发事件也增多,但在处理学生学籍问题上,必须一如既往地做到准确无误、公正、合理;在所有的工作细节上,都不能有丝毫懈怠和马虎,学籍管理员应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必须做到繁而不乱、耐心、细致。这是新时期、新形势对学籍管理员工作态度的要求。要实现学籍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必须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随着高校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班的组建,学分制管理的进一步实行,弹性学制的进一步深入,学生在校的学籍异动不断增加,所以必须规范学生学籍异动工作,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对学籍管理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内容都要规定具体的业务流程和操作办法。学生如果要进行学籍方面的异动,必须严格按学校学籍管理规定,必须经过相关部门领导同意后才能实行,集中时间办理,最后由学籍管理员在管理平台上办理。另外,通过对教务管理系统的设置,各院系要协助学籍管理员控制学生随意复学、转专业、转班不通过教务处的行为,当某个学生的成绩无法查询、录入、评教时,学生自会补办学籍异动手续。这样才能保证学籍数据的可靠、准确。学籍管理工作非常细致,对数据的准确性要求高,在每学期初,学校应组织学生核查本人学籍信息,因学生的学籍信息直接关系着毕业时学历信息的正确性,如果将信息弄错,或因学籍处理不当,都会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因此,提高学籍管理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是非常必要的。在新时期,面对多样的办学模式,如何使学籍管理工作做到准确高效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近几年,教育部(教育厅)对学籍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做了一些调整,在遵守上级政策性文件的同时,校内的学籍管理办法也需要不断地改革创新,有些传统的学籍管理条例已经不再适应当前高校的学生管理,民办院校管理更有着自身的灵活性。由于近年学生生源数量起伏不定,今后一段时间总的生源趋势在减少,民办高校为了求生存发展,在管理方面实行了必要的改革,学籍管理也不例外,学院对学生转专业管理办法进行了重新修订,此办法实施后学籍管理更加透明、规范。

四、学籍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制度的实施

传统的学籍管理主要使用手工的管理办法,不仅工作量大,效率也低,为了适应当前的学生管理,学籍管理也必须采用新的信息化管理方法,目前学院对学生的学籍管理采用省级和校级两种管理模式。省级管理模式主要借助于教育部学籍学历平台,校级管理模式主要借助校内学籍系统。同时采用省、校级管理模式,既方便学籍管理的对接,也可以防范学籍管理中的漏洞。教育部从2007年起实行了普通高校本专科新生学籍电子注册制度,电子注册制度的实施规范了高校招生工作,从源头上防范和制止违规招生行为,杜绝中介欺诈,保护广大学生利益,保障了高等教育改革的健康发展。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文件规定,我校在新生学籍电子注册方面,严格按照省考试院招生计划,按实际报到并经复查合格的学生进行学籍电子注册,未报到学生一律不予注册;学生姓名更改、身份证号变更的,要求手续完备,材料真实方能申请更改;在新生报到入学时,按省教育厅要求,在学校各学院告示栏、食堂、学生宿舍、公用广告栏等处张贴宣传《高校学生获得学籍及毕业证书政策告知》,在新生入学教育中,也穿插《政策告知》内容,力求使每个学生都了解国家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制度的基本要求。新生学籍注册工作结束后,在校园网上公布已注册新生的学籍信息,通知各学院组织所有新生上网核查学籍注册信息,使学校对新生学籍注册实行全面管理,全程监控。在学历电子注册方面,事先做好学信网平台学籍数据的维护,保证学信网上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严格按照学校教学计划对学生的毕业资格进行审核。由教务处统筹安排,做好毕业答辩、重修等相关工作,对学生基本信息按照电子注册的要求,进行全面整理。通过几年实践,我校建立了严格的数据操作管理制度,确保学籍学历电子注册数据的准确、有效和安全。

五、电子注册制度在高校学籍管理中的重要性

1.促进了学校学籍学历的规范化管理

实行电子注册制度使学校的学籍学历工作更加规范,学生学籍异动在办完手续后,学籍管理人员在校内学籍系统处理完毕后,必须同时在学信平台上进行相应的操作;新生入学时,学生必须对本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专业等基本信息进行核对签字确认,核对确认无误后,由学籍管理员上报教育部注册学籍;学生提出修改基本信息的,必须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报备学校,学籍管理员须在学信平台操作后,在将相关证明材料统一上报省教育厅。电子注册制度有效地规范了学校的学籍学历管理,使得学籍管理更加透明、公正。

2.维护了学生学籍和学历证书的公正性

实行电子注册制度,有利于维护高校的正面形象,有利于打击文凭的制假贩假。高等学历证书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质量与水平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校声誉。实行电子注册制度,是学籍管理在校园外的延伸,有助于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维护国家学历制度和学历证书的严肃性,维护高校的社会地位。不法分子从事文凭制假贩假活动以牟取暴利,不仅损害了高校的声誉和国家教育的形象,扰乱了国家教育的正常秩序,更主要的是严重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分配等诸多方面,进而影响人事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实行电子注册制度,可以从根本上杜绝这一违法行为。

六、总结

总之,目前随着电子注册制度的运行,各学校学籍的管理制度也在不断改革完善。有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协调规范,例如,各学校自行开发的学籍管理系统所涉及的管理内容与国家的学籍学历管理信息系统在管理范围上有所差异,两者之间存在需要协调问题;民办高校也有自身的特点,在管理上按照统一模式进行管理是否切合实际等。因此,完善学籍学历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还需要学籍管理员在今后工作实践中不断地努力探索。

作者:孟金龙 单位: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服务导向下高校学籍管理模式分析

一、服务导向的内涵及在高校学籍管理中的现实意义

服务导向是社会经济产业领域的一个概念,是在产业结构从“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背景下,顾客服务在企业营销战略中的评测指标。服务导向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从个体层面来看,服务导向表现为个体乐于助人、周到细致、体贴入微和易于合作的特质。个体的服务导向与其个性特征有关,其内在的个性特征关系到个体在服务接触过程中的态度和行为,进而影响服务质量。从组织层面来看,服务导向是组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组织成员的具体行为表现出来。组织成员对服务导向的领悟与执行情况,表现为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将服务导向引入高校学籍管理,其现实意义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服务是一种人性化的管理理念。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对于管理与服务的辩证关系,郭增琦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管理产生于群体组织,是对群体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过程,强调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个体在群体活动中的制衡角色日渐彰显,促使个体需求成为组织管理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组织管理从人际关系理论、XY理论到“复杂人”假设,关注个体需求是其发展的脉络,原有的严格管理向人性化管理转变,即管理向服务转变。服务逐渐取代硬性管理是时展的趋势,是组织管理发展历程中的一个嬗变。在管理和服务的地位关系序列上,两者的关系具有从属性,服务是管理理念集合的子集,这是组织管理理念与时俱进的结果,也是个体权益日益受到重视的具体体现。

2.服务导向的高校学籍管理是对“生本理念”的具体实践。

“生本理念”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这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高等教育管理,尤其是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具体实践和应用。“生本理念”是人本教育的前提和核心,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其出发点,也是落脚点。王麓雅、鲁良认为,“生本理念”重新定义了学生与学校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学生以教育服务的消费者角色进入学校,学校则提供教育服务产品,成为卖方;更加关注学生的权利,即学生应具有获取知识、选择专业、选择教师和安全保障等权利;提出学校教育应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学校的使命在于不断地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

二、高校学籍管理活动的类别和特征

1.高校学籍管理活动的类别。

在实际管理运行中,学籍管理的各项活动通常包括多项程序,都涉及学校与学生双方的权利和职责。不同的管理活动,根据其内容,往往有不同的活动发起人。因此,在学籍管理中,根据活动发起人的角色,可以将学籍管理活动分为三类:一是由学校根据学籍管理工作程序,定期开展的学籍管理活动,如入学与注册,在此环节中,学校要根据相关规定进行新生入学资格审核、复核,并为学生完成学籍电子注册工作,为其进行学籍查询提供服务等工作。此类活动主要由学校推动完成,为学生后续活动提供便利。诸如此类的活动还有学历电子注册、学历证书颁发等。二是学生根据自身需要,主动向学校提出申请,进而由学校为其提供服务的活动,如学籍证明、休学、复学、转专业、转学以及退学申请等。此类活动主要由学生发起,学校根据学籍管理规定受理申请,为学生提供服务。三是以学籍管理相关规定为依据,由教务管理系统记录的学生档案信息(学业成绩、出勤记录、休学情况等)触发的学籍管理活动,如学业预警、学籍预警、留级、休学、退学等。此类活动由教务管理系统对学生相关信息进行监控检测,当学生在系统中的表现或状态达到设置值时,系统会激活相应的活动,向学生及学籍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相应活动的提示。

2.高校学籍管理活动的特征。

(1)周期性。

学籍是指一个人自入学注册到毕业离校,其属于某学校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或者资格。高等教育的规律性与周期性,决定了学籍管理活动的周期性。对于学籍管理工作人员而言,一学年便是一道轮回,因为一学年间必定有新生入学、在校生学年注册与管理、毕业生离校,在此过程中,遍历学籍管理的各项活动及各个环节。

(2)程序性。

学籍管理有其相应的制度规范,如《普通高等学校学籍管理规定》及各高校与之匹配的学籍管理办法,这是保障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依据,对高等学校学籍管理具有约束和指导作用。在具体实践中,学籍管理活动以其为约束和指导,按规定程序开展,从而使学籍管理工作规范有序、有章可循。

(3)偶发性。

学籍管理活动的服务对象为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有其自身的成长路径,因此学籍管理活动难免会有偶发事件。在学籍管理活动中,偶发性表现最为突出的便是学籍异动,如学生因某种原因暂时中断学业,待导致休学的原因排除之后,再复学继续学习。对于此类活动,一般不能预见其发生的确切时间,因此事先无法进行具体安排,只能随着事件的发生及时监控、管理。

(4)可监控性。

学籍管理的信息化使日常学籍管理中的信息搜集与分析变得更加简易、高效。目前各高校都建立了教务管理系统,系统数据库涵盖课程设置、学生基本信息、学业情况及学籍状态等各个方面。通过对学业数据的挖掘与分析,管理者就能基本掌握学生的学业进展情况甚至学业发展趋势。而学籍状态数据库则记录了学生的学籍现状及学籍异动的详细情况。因此,除了偶发事件可能引发的学籍管理活动外,对于学籍管理中可能出现的大部分情况,管理者通过对学业数据及学籍数据的监测分析,可以提前预测,及时发现问题,并据此进行干预,开展学籍管理活动。

三、高校服务导向的学籍管理模式的构建

高校学籍管理过程主要涉及教务处、学生处、二级院系教务办、学生办、辅导员、学生及家长等相关主体。这些相关主体各自拥有的信息是不尽相同的,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信息不对称性。学籍服务部门虽然能够通过教务管理系统等数据库掌握学生的状态性数据,却无法全面直接地监控学生的实时表现,而教务办、学生办和学生、家长或其他组织对后台数据知之甚少。对于学籍服务部门来说,由于缺乏实时、全面的数据,在学籍管理事务中往往处于被动状态,管理方式也沦为“事后处理型”管理。而对作为服务对象的学生来说,很少有人能对各项相关规章制度了然于心,因此,当其面临“危险”处境时,常常浑然不知。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得学生、教务办、学生办及学籍服务部门之间的合作满意度不尽如人意。因此,以服务学生为中心,理顺服务的运转流程,充分利用相关各方的优势信息,构建便捷、高效的服务导向的学籍管理模式,能有效指导相关部门的协调运作,最终实现共赢。

1.学籍服务部。

学籍服务部为图中虚线矩形框中的部分,包括服务前台与后台数据仓储。学籍服务部以教务处为主导,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相互协作,支持以学生等服务对象为中心的运作模式,完成学籍服务工作。学籍服务部是服务导向的学籍服务模式的中心,接收外部的服务需求,进行服务支持、信息收集与分析、反馈干预等工作,掌握学籍服务的主动权。学籍服务部采用现场受理、电话、网络以及其他方式接收学生、中间组织和其他组织的不同服务需求,及时响应,提供服务,并通过网络提供一定程度的学生自服务。学籍服务部工作人员直接面向学生和教务办、学生办等中间组织,其素质和服务态度将直接反映学籍服务的水平,影响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和归属感。后台数据仓储包括教务管理系统、业务办理指南以及服务交互资源等,是学籍服务部的知识库和资源库。后台数据仓储与学籍服务部的有机结合是实现服务导向学籍管理模式的基础。后台数据仓储是实现服务导向的源动力,它不仅与学籍服务部进行交互、提供导向支持,而且向经过授权的中间组织直接提供资源,同时也可直接与学生进行密切联系。

2.服务对象。

服务对象主要包括学生、学生家长、校内其他需求部门及其他社会组织机构。服务对象向学籍服务部或教务办、学生办等中间组织提交服务需求,服务需求可能是对学籍服务业务的咨询,也可能是对相关信息的咨询、核实。学籍服务部或中间组织必须及时回应服务对象的需求。对于咨询类的服务需求,教务办、学生办、学籍服务部能够快速提供相应的服务,办理业务;对于其他信息查证、核实类的业务,学籍服务部或中间组织能够利用相关业务指引或通过教务管理系统及时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部分需走流程由多个职能服务部门审批的业务可能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相关服务部门受理业务时须向学生做明确指引,帮助学生快速获取所需服务。

3.中间组织。

中间组织通常直接与服务对象对接,充当校级学籍服务部门的,主要包括与学生及家长联系密切的科室,如教务办、学生办及辅导员等。中间组织可以直接接收学生的服务需求;同时,也可以向学籍服务部,主要是教务处咨询相关业务,或通过教务管理系统获取与服务相关的各种信息,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服务导向的学籍管理模式是对“生本理念”的具体实践,高校须将广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从维护学生的利益和需要出发,着力解决关系学生切身利益的休学、复学、退学以及留级等突出问题,为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服务。面对学籍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学籍管理工作者应树立服务好每一个学生的理念,加强学籍管理的过程性监控,实现学籍管理由刚性管理到贴心服务、由共性管理到个性化服务的转变,确保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升高校教育服务的质量。

作者:杨帆 庄培灿 丘敏 单位: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