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籍管理论文(3篇)

高校学籍管理论文(3篇)

第一篇:以人为本高校学籍管理制度探析

一、高校学生学籍制度管理运行的情况分析

高校学生学籍管理制度是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衍生物,其在保障高校学生权利,明确高校学生义务,指导高校做好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等方面发挥着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高校进行学生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高校学生学籍管理制度经多次的修改,其内容日趋科学化、人性化和现代化。在《规定》的指导下,各高校也结合本校校情制定了更加详细、明确的学生管理规定和细则。然而,在实际的学籍管理运行和实践过程中,因对该制度的宣传、细化、执行、监督和学生自身等各方面的原因,高校学生起诉学籍事件时有发生,学生学籍管理中存在着程度不一的问题。

(一)学籍管理制度关于学生权利的救济内容相对偏少

无论是2005年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还是各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自身的学籍管理规定,大多是将学生学籍的取得、保留、撤销以及学生休学、退学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界定,可以说是刚性规定比柔性规定要多。这些学籍管理制度更强调学校对学生的监督和管理功能,而对指导性文件《规定》所强调的人本、育人和服务功能没有凸显出来,关于学生权益的激励方式和学生权利救济途径、程序和部门没有进一步明确。

(二)缺少对特殊个体学生的人文关怀

对某些特长、专长特别突出的“偏才”的学籍管理办法较为缺乏,有“破格录取”的规定,而“破格毕业”、“将功补过”等特殊人文关怀和权益保护的政策规定很少,不利于因材施教和少数个体学生发展和成人成才的需要。

(三)高校学生对学籍政策的领悟不够全面

就高校对学生关于学籍制度的学习、宣传普及方面,作者结合所在学校和湖北省普通高职院校的普遍做法,发现许多高校仅在学校入学教育时向学生讲解了学校的学籍管理规定并发放相应的学生手册。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辅导员班主任或其他管理部门人员在学生违规或有违规倾向时,才向学生讲解某一方面的学籍管理办法,更多的是强调对学生的制约和约束以促进对学生的管理。这些做法带来的后果是学生对《规定》的认识十分粗浅甚至根本不知晓,容易违规,甚至在违规后不知所措,有时还会使学生利用极端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学籍权利或者错过权利救济时机。

二、健全以人为本的学籍管理制度建议

(一)改革学生权利救济机制

各高校可以以《规定》为依据,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特点,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完善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申诉的学生权利救济办法。具体来说,在事前,通过创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宽松学生休学年限、强化学生思想意识教育等途径,争取让更多学生能够完成大学学业;在事中,严格尊重事实,深入调查,多方取证,做到依法办事,按规办事,达到以处分促管理、促教育的目的;在事后,允许学生通过正常的学校途径和社会司法途径对自己的权益进行维护,并对学生权利救济方式和具体途径进行进一步落实和规定,对具体救济组织和机构进行科学规划,对分级诉求的办法予以告知,在最大限度内保障学生的权益。

(二)创新学生学籍管理体系

在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制定上,可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多措并举创新学校学籍管理体系,真正让高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落到实处,具体做法可以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在学校出台规定时,可由学校领导牵头,在全校范围内征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考虑学生的诉求,师生共同参与制定“公约”;二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针对学生转专业、转校、休学等情况,可根据学生自身的优劣势、兴趣爱好等,制定相对人性化的可执行的特殊政策;三是在学生毕业测评体系中,可增加专长培训、考核的辅助学分评价指标,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需求,重视特殊个体的培养和发展,在灵活调整政策的同时不失公平公正,真正做到人人都能成才。

(三)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只有对各种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有了较为透彻的了解,才能在实际行动中不逾矩。因此,普及规章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具体高校学生的学籍管理上,首先,要增强教师,特别是辅导员班主任的法律观念,要求对各项学籍管理规定能吃透,能把政策正确传达给学生;其次,可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通过微信、微博、QQ等新型的社交媒体,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学生宣传各项规定;再次,可通过具体违规案例,向学生普及法律和相关规定,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知遵守规定的重要性;最后,也可以通过比赛或有奖问答的方式,以物质激励或精神激励的形式强化学生的法纪观念,并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

作者:廖可莹 单位:长江职业学院湖北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中心

第二篇:高校本科生学籍管理预警机制研究

一、建立学籍管理预警机制的必要性

1.学生学习现状。

大学生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个体的自主性,但部分学生仍停留在被动接受知识的思维模式,不知道如何自主学习,跟不上学习进程,导致学业成绩一落千丈;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前途没有规划,对专业及专业教学体系、相关的教学管理制度不了解,加之受多元化价值观的冲击,对学习不够投入。学分制下对学生自我获取信息的能力要求较高,同学之间的学业进程不尽一致,选课、考试、成绩、学籍等信息需要学生自行在学分制平台获取,在此模式下如果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强,糊里糊涂地过日子,就极有可能不能完成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从而导致延长学制甚至是退学这种严重的后果。

2.学籍问题情况。

以我校本科生为例,目前,我校学籍处理分三个档次:学业警告、退学警告、退学。对于学期取得学分少于12学分者,给予学业警告(毕业学期除外);累计二次被学业警告,给予退学警告;累计三次被学业警告者,给予退学处理。

二、学籍管理预警机制的内涵

学籍管理预警机制从学生是预警的主体出发,针对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不良情况,及时告知学生本人及家长,及时预警,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通过学校、学生和家长三方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协调,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学籍管理预警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新生入学预警。

入学预警是学籍预警工作的重要基础,新生刚一入学,对大学学习、生活等各方面不甚了解,此时,加强对学生进行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违纪处分等各种管理规章制度的学习与宣讲,组织专业有影响力的教授进行专业发展前景的报告,使得学生尽快了解学校的各项制度,明确本专业的发展目标,尽早给自己的大学生活做一个合理的整体规划。

2.课堂考勤预警。

学生的学习、生活和高中相比要自由和开放许多,这时由于部分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逃课、缺课成了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建立考勤预警机制,可以对学生能否按时上课进行监督和警示。具体为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出勤率进行统计,当该课程的出勤率达不到要求时,对学生提出口头警告,如警告无效,任课教师可在课堂上公示学生名字,取消学生该门课程的考试资格,且不得参加补考。考勤预警机制的实施,使教师能够及早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干预,避免出现严重的后果。

3.学生选课预警。

学分制的推行更加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学生有很大的选课自主权,可以构建适合自己兴趣和爱好的课程体系,利于学生的自身发展。但部分学生对这种培养模式缺乏了解,对先修和后续课程的要求不很明确,选课时避重就轻,出现选课结构不合理的现象,选课预警机制明确要求导师对学生选课进行充分的指导,提高选课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4.期末成绩预警。

每学期末,教学管理人员对学生本学期的成绩进行统计、归纳,将不及格课程达到一定数量或所修学分达不到12分的学生,及时通知辅导员及学生本人,并告知其学校的学籍处理政策。对学生成绩进行预警后,促使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利用假期查漏补缺,为下学期开学前补考做好准备。

5.学业学籍预警。

教学管理人员在每学期开学初对学生上学期所修学分进行统计、审核,根据学校学籍处理规定进行学业警告、退学警告、退学处理三种类型的学籍处理。对于受到警告的学生,除了下达《学业警告通知书》、《退学警告通知书》、《退学处理通知书》外,还要和学生进行预警谈话,帮助制订阶段学习计划,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心理辅导。2012年开始,我校实行了试读制度。退学处理的学生在收到退学处理通知书5个工作日内可提出书面申请,进行陈述和申辩,如该生仍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家长要积极配合督促,经本人申请,学院与学生及家长签订《学籍处理(退学)学生试读承诺书》。实践表明,家长参与监督后,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学习的重视程度,警示效果较为显著。

6.毕业预审预警。

大四第一学期初,根据学生的专业培养方案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对毕业班学生所修学分进行预审,统计出学生尚未修够的学分及科目并及时预警,督促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查漏补缺,确保学业顺利完成,尽量避免降级等延长学制的情况发生。

三、总结

总之,学籍管理预警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实施需要任课教师、辅导员、导师、教学管理人员与家长、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家庭、学校三方相结合的教育功能,形成教育合力,体现教育管理的人性化,这是学籍管理工作的又一次重要探索。

作者:刘玉萍 刘海玲 黄蕾 李军怀 单位:西安理工大学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 重庆科技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西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第三篇:高校学籍管理现状分析

一、高校学籍管理的现状

(一)学籍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学籍管理工作严格按规章制度执行。但学校有些规章制度本身就存在缺陷,制度条款大多是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制订,没有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出发看待问题。本文主要以学生转专业及授课计划这两方面为例。教育工作要兼顾学生的专业技能发展和兴趣爱好,因材施教。申请转专业的学生,有的是因为兴趣爱好的转变,有的是因为在本专业的的学习上有一定难度,对另外专业的学习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或者是报志愿时对所就读的专业了解不充分,报错了专业。因此转专业对这部分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学校的学籍管理中,转专业有客观的指标和要求,转专业学生考试要按学期排名,排名前的可以转,排名靠后的不能转,这种管理制度很可能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制订学期授课计划时,课程安排不科学。对于专插本的学生,有些课程在他们进来之前就已经学过了,而某些课程在他们读专科时却没有学习过。这就使得专插本的学生重复修已修完的课程,部份相关的基础课程却没有学习,这样的课程设置将会影响学生专业学习的系统性。

(二)学籍管理工作不被重视

学校倡导教、学相长。但如何才能科学地开展教学工作,促进教学工作发展?这离不开科学的学籍管理。学籍管理在教学工作中,起到记录学习数据、总结教育成果、分析预见教育方向的作用。学校部分老师、学生根本不重视学籍管理。老师往往只关注授课时间,不关注授课效果、授课反馈,不关心学籍管理工作对学生的影响作用。而学生也只是被动地知道一点管理制度,不知道学籍管理对他们的重要性,有些学生甚至连对自己修了哪些课程,是否通过,要不要重修,修了多少学分都不清楚,对顺利拿到毕业证有一定的影响。

(三)学籍管理系统不够成熟

学籍管理是很复杂、很琐碎的工作,要处理的信息量很大。随着信息电子化的发展,高校为了能更好、更久的保存学籍信息,更方便的查调学籍信息,引进了高校学籍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的引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由于各高校的具体情况不同,有些高校自主研发的系统还不够成熟,加上开发、维护系统的成本又高,造成学籍管理中的混乱或遗漏。比如,专升本学生的学籍档案管理信息和各学期的补考成绩都是要学籍管理人员手工录入,这样很容易造成混乱和遗漏。主要表现在学籍管理流程不科学,信息重复录入,数据不一致等方面。因此,学籍管理系统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学籍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专业修养有待提高

在高校,学籍管理人员的岗位工作不被重视,学籍管理岗位流动性较大,且学籍管理员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专业背景五花八门,更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部分年老的学籍管理员虽然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但缺乏先进的管理思想,电脑操作水平落后,面对质疑时态度顽固,仅仅依靠原有的经验而不去学习和创新。他们是很难适应现代高校的信息化发展需求。

二、改善高校学籍管理的建议

对于学籍管理的现状,高校学籍管理员应该积极面对困难,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和创新工作思想,依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来适应日益变化的形势。鉴于此,笔者有如下建议:

(一)健全学籍管理制度

学籍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需要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保障。在制订学籍管理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培养学生的目的、方法以及学生发展的需求。制定学籍管理制度时要具有灵活性,不应该限制学生的兴趣爱好,要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趋势。例如,申请转专业的学生若确实对所读专业失去就读兴趣,对学业、前途感到很大的压力和迷茫的,应该尊重学生的选择,给予符合条件的学生更换专业就读的机会。对其中部分不符合申请转专业条件学生,给予正确的引导及心理指导。

(二)转变观念,思想上要重视学籍管理

学校给新生下发学生手册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培训。为了能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学生手册,学校可以通过测验或开展学生手册知识竞赛。通过多种方式使学生学习,掌握学籍管理制度,明白学籍管理关乎其切身利益,并自觉遵守学籍管理制度。老师重视学籍管理,能合理安排课程,可以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兴趣发展,采取科学的授课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学生重视学籍管理,能合理安排时间自学,针对重点难点课程作知识巩固。跟踪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反馈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以提高学习的效率。也可以通过选修,补修增加对某一方面的知识掌握,保证顺利取得学位,完成大学课程,提高自身的社会竞争力。

(三)优化学籍管理系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办公渗透到各行各业,高校学籍管理也不例。在学籍管理系统应用普及的今天,在细节方面还是有很多的不完善,因此应该不断优化日益变化的学籍管理系统。在学籍管理系统的修改完善方面,系统开发人员应该更广泛地征求学校领导,学籍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的相关意见,以更好地优化学籍管理流程。

(四)进一步提高学籍管理员的综合素质

在职业技能方面,学校应当加强学籍管理人员的系统操作能力培训及职业道德素养培训工作,以提高学籍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只有以诚恳的工作态度,积极学习的心态,学籍管理人员才能更好的服务广大师生。在学籍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应该意识到自己的工作是服务老师和学生的,要时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不管工作多忙多琐碎,都不应该失去耐心,以专业的技能,更高的专业修养,更高的素质服务高校的教学工作。

三、结语

全文从学籍管理规章制度、学籍管理人员、学籍管理系统等几方面分析了学籍管理现状。针对所存在问题,从充分考虑各种制订规章制度,到优化学籍管理系统,完善学籍管理流程,再到培训学籍管理人员,提高学籍管理服务水平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方案,以促进高校学籍管理水平的提高。

作者:胡迎霞 单位:广东石油化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