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模式对比分析

项目管理模式对比分析

1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内涵

要研究项目管理的有效模式,首先需要对工程项目管理的内涵有个基本的了解。所谓的工程项目管理一般是指,在确定的条件下,就具体的工程项目的具体活动进行实施,实施过程包括控制和协调、组织和指挥以及决策和计划等,最终的目的是使项目能够顺利完成,最大限度地取得项目的成功。具体来讲,项目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工程项目,实行的是项目管理的经理责任制,采取经济合同的方式进行,并根据施工图预算中标价,在整体上形成优质的工程,是一次性的施工生产经营管理。换句话说,结合实际的施工项目情况,在严格按照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管理方法和程序的基础上,分步骤、分时期、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施工,并对施工全程进行管理的过程。

2我国的建筑项目管理模式

对于建筑企业来讲,形成精良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是至关重要的,对企业发展有着绝对的积极作用,对管理模式的优化不仅仅是针对企业内部的改革,保证企业顺利完成承接的工程项目,保证施工顺利进行,更重要的是,独有的管理模式,能够让企业保持绝对的竞争实力,在建筑市场上占据不败的地位。近年来,我国的建筑项目管理模式做出了不少探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引进国外先进的设计与建造相结合的项目管理模式,将工程总承包模式引入,扩大了工程规模,促进了我国项目工程管理模式的快速发展。虽然如此,我们仍需面对实际,在项目工程管理模式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和缺陷,特别是项目控制上存在很大的弊端,这些弊端导致了施工中很容易出现权责不清、互相推诿的情况,导致施工不能顺利进行,施工缺乏有效管理,具体来讲,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缺乏清晰的定位。这种定位主要是指项目的整体目标,以及带领这个项目的具体负责人,导致在管理过程中不能及时设立相关部门对相关具体内容进行管理,也缺乏专业的人才对工程的进度和质量进行控制与指导,一旦出现了施工质量的问题,根本找不到具体的权责人,施工进程被拖延。其次,资金使用不当。在投资管理中,需要管理者在工程设计之初就制定明确的工程投资模式,避免资金的短缺和使用不当引起的浪费。但是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往往由于管理者缺乏远见,没能形成资金的使用模式,资金使用不当,也会给工程造成不良影响。第三,项目的风险管理不完善。在对任何建筑项目进行有效管理的过程中,如何应对项目风险,形成有效的项目风险管理是十分重要的。这种风险管理绝不仅仅是依赖商业保险,对商业保险的绝对依赖,只会在工程之初,就给投资成本增加负担,而后续的繁琐的理赔过程,也会拖延工程的整体进度。最后设计与施工两方不能协调一致。在一项建筑项目中,设计方面和施工方面所关注的重点并不相同,设计方注重理论,忽略过程中的项目模式的管理,所设计的内容不能完全,保证工程设计的质量,甚至造成了设计行业的恶性发展,无法适应市场经济下建筑行业的规则。而施工方则过分依赖设计方,中规中矩,缺乏与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的有效沟通,只低头干活,不抬头看路,这不和谐的两方,势必会影响我国的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

3国内外项目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

3.1国内项目管理模式分析

基于以上对我国项目管理现状的分析,我国的项目工程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第一种是直线型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就是所谓的总分模式,总包商将项目大包,然后将这些项目分解,分给各个分包商,收取其中的管理费用。这种模式对于总包商来讲是利大于弊的,节省了额外的管理上和成本上的费用,将企业利润放大,对于分包商来讲,有更多的自主权,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管理。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管理模式容易形成完全相反的两种管理模式,个人自扫门前雪,沟通不畅。第二种是矩阵型模式,这种模式将总包商和项目部对分包商拥有管理,分包商想要某种项目行为,需要得到总包商和项目分包商两个方面的允许。这种模式可以实现对项目成本的宏观控制,对分包商的控制也比直线型要大,管理风险相对较低,但对于具体的施工来讲,是低效率的管理模式,应变性低。第三种是非对称矩阵型模式,将项目部的管理放大,对分包商进行直接管理,弱化总包商的管理,可以提高效率,有利于管理项目,但容易在增大了分包商的管理风险。第四种是复合矩阵型模式,这种模式将上面几种模式加以复合,保留优点,弥补缺点,可以说是相对合理的管理模式。

3.2国外项目管理模式分析

与上文我们所说的国内项目管理模式相比,国外的管理模式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是EPC模式,也就是设计+采购+建筑的整合模式,这种模式对于风险的承担非常集中,而不是像国内模式那样,将风险分散到各个分包商身上,作为承包商要承担项目从设计到建筑的风险。这种模式更像是大包大揽,在一棵大树之下进行管理。需要特别提到的是,这种模式下的项目管理是自己或者让委托业主代表来管理,达到最专业、最适合的管理模式,实现了对项目的整体规划和协同运作,及时应对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解决施工中可能存在的矛盾,将工程费用控制好,将工程进度调控好,以达到项目总目标的实现。当然,这种模式对于各个业主来讲,参与程度低、控制力度较低,如此集中的管理,也会带来相对高昂的管理成本。第二种是PMC模式,相对于上面的模式,这种模式下,项目管理承包商和施工承包商三方构成一定的关系,将管理权有效分散,发挥项目管理公司的管理优势,同时又将其统一于整个管理系统下,统一规划的同时自行管理,能够将项目业主的责任风险降低。但这种模式中没有经济合同作为依靠,有时不能形成计划所需的控制,影响力降低,容易与项目管理承包人发生管理矛盾。

4关于改进我国项目管理模式的几点建议

首先,项目管理责任必须明确,特别是工程中项目的权责人,以此改变以往承包商之间互相推卸责任的状况,真正做到有效管理,明晰管理:其次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在总包商的带领下,由业主组成工程项目组,避免单独的管理模式;最后,对项目管理进行有效监督,规范企业行为,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特别需要提到的是,通过对国内外不同管理模式的比较,加大与国际社会的交流合作,对优秀的管理经验进行借鉴,同时规避可能出现的管理漏洞,才是探索项目管理模式的必经之路,也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基本了解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在发达国家已经相当成熟,因此,我们需要对他们的相对比较成熟的项目管理经验进行借鉴,结合我国国内现有的工程项目方面的管理方式,将两者加以比较,分析国内外在建筑项目管理模式上的优点与缺点,研究得出一些有助于提高我国工程管理的对策,使得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形成全新的管理模式,与国际接轨,谋求长足的发展,是当前我国在项目管理模式方面要做的首要和重点的工作。

作者:詹银波 单位:重庆市鸿程房地产发展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