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摘要:在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势下,高等教育其自身的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对人事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高校传统人工管理人员信息存在着诸多缺点;保密性差、效率低、文件和数据量大等,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已不在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高校的人事管理方式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建立以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支持的现代化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管理的高效化、科学化、规范化以及信息共享、查找方便、安全可靠等优点。

关键词: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数据共享;信息化建设

一人事管理信息系统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管理信息系统(简称:MIS)是一门跨越若干领域的新学科。在强调管理,强调信息的现代社会中越来越普及。管理系统能够实现管理信息系统化是一个企事业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企业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用途

随着计算机行业的飞速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社会中的各个单位、部门也陆续开始使用软件化的管理模式,由于它具有方便、准确、快速、灵活的特点,使得在管理上实现了自动化、一体化、多元化的目标。人事管理系统的出现,基本上能够满足现代企业人事管理系统使用表格对各种信息分门别类,通过它可以方便地实现查询、查阅、修改、交流和重复使用。在现代化企业中,信息管理工作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

二高校传统的管理模式

(一)高校传统的人事管理信息办法

就目前而言,许多高校人事管理办法相对较为传统,采用人工方式管理人员信息,日积月累,人员的不断增加,对人员信息、资料等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在数据的不断增多的前提下,文件和数据随着增加,文件的储存、查找也成为了一大难题,纸张的档案资料保存中容易受损,甚至影响到文物的价值,查找资料也尤为不便。而且大量的人事信息通过人工操作,在批量处理信息时,冗长的数据不仅加大人力投入,而且浪费物力,更会因人为因素造成错误。

(二)传统的人事管理信息办法的缺点

(1)日积月累的大量文件和数据的储存、查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2)纸张文件的保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容易出现破损、丢失等现象,甚至影响价值;(3)对于大量的文件及资料,全部通过手工操作,造成人为因素的错误,而且人员的相关信息不能进行核对及提示,为后续相关手续带来诸多麻烦;(4)传统的人事管理信息办法效率低、保密性差。

(三)人事信息管理模式转型的必要性

为了适应我国的快速发展趋势,以及各高校的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方向,都对高校的人事管理工作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随着高校的发展,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不在适应企业的需要。而使用计算机对人事信息进行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企事业单位人事信息管理工作的效率,是企事业单位人事管理部门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事业单位与世界接轨的重要途径[2]。

三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的信息化建设

(一)信息化建设的国内外现状

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第一代人事管理系统就诞生了。由于当时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进入初级发展阶段,很多企业用传统的手工计算和发放薪资既浪费时间又花费不少劳动力并且在发放的过程中容易出差错,为了彻底解决好这些问题,于是第一代的人事管理系统就应运而生。当时由于计算机技术条件有限,只有少量使用用户,当时的人事薪酬系统只是一种计算机按要求自动计算薪资的简单工具而已。人事管理系统的真正飞速发展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成熟,市场竞争压力增大,吸引和留住企业有用人才,激发员工的工作责任感和工作激情等重要因素已成为企业是否能长期发展的核心内容。同时由于PC的普及,数据库应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需求更高的人事管理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此时的人事管理系统的显著特点是用数据库技术处理与人事相关的数据,最后形成了集成的信息源存放在一个服务器上。比较友好的用户界面体验,具有高效精确的报表统计生成功能、数据分析功能和信息的共享使得人事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变得较为高效,方便。相对于国外高校而言,我国高校整体信息化建设仍较为落后,原因就是,一方面因为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前期没有得到较大的重视,最终导致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常常面临经费不足等问题,很难迅速发展;另一方面是因为建设的起步时间晚,难以做到后来居上[3]。

(二)飞速崛起的信息化建设

目前,无论是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势,还是高等教育其自身的改革和发展方向,都对高校人事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建立以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支持的现代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是实现高校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一种有效方式,发挥系统管理的交互、准确、高效等作用,同时实现与其他系统的协同工作,数据共享,从而提高高校人事管理的工作效率和水平,更好地为学校长远发展而服务。

四高校信息化建设是改革关键

(一)信息化建设的优势

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人员信息,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因此,随着企业的逐步壮大和发展,传统的管理方式已不在适应企业的需要。人事管理软件能简化企事业单位在人事管理方面的复杂性,和减少企事业单位在管理上的庞大开销,让事业单位能运用更多的物力和财力去从事开发、生产等别的发展方向[4]。

(二)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边疆高校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考虑到学校发展的情况,亟需建立自己的一套人事管理系统。此管理系统要适合本校的使用需求,根据学校的特点进行功能的定制开发,容易上手,并且要具有多种报表导出和批量操作的功能。此系统选择现在主流的B/S架构进行开发,并且支持手机端浏览器的登录操作。

五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目标

(一)信息化建设的研究目的

高校教职工人事信息资源是高校人事部门的战略性资源,如何对各种散乱的、无规律的、无系统的人事信息资源加以采集、整理、归类并开发利用,使之成为可供分析使用的资源库,这是提高人事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关键。以普洱学院为例,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人事部门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大量的档案材料,传统的纸张的档案材料在保管上容易出现磨损,甚至影响到文献的价值,纸张的编辑通常也需要较长的周期,查起资料来也尤为不方便[5]。

(二)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内容

(1)系统采用人机交互的方式,界面美观友好,信息查询灵活、方便,数据存储安全可靠;(2)对用户输入的数据,进行严格的数据检验,尽可能地避免人为错误;(3)降低人事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4)方便学校老师查询咨询相关信息;(5)能够准确、详细地管理教师等人员信息;(6)系统应最大限度地实现易维护性和易操作性;(7)角色分工明确。针对每个岗位的需求不同,为每个教师根据自己的岗位需求制定简便的页面,实现信息化建设的简便性及高效性;

六研究方案

(一)组织实施方案及思路

需求分析阶段:对软件的使用需求进行调研,确定人事处要操作的业务,去除无关的流程操作,明确功能需求;确定使用服务器的性能,存储空间大小。实施阶段:根据确定的业务流程开始设计系统,使用Django框架进行整个系统的开发,明确各个用户的操作权限,防止操作流程的混乱。初期评价阶段:由于使用Django框架,大大提高开发效率,可以很快形成系统原型,对原型系统进行使用评价。系统调试阶段:针对评价反馈对原型系统进行大幅度的调整。

(二)信息化建设的研究方法

(1)确定办事流程。人事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不仅仅是一个人事处的事情,还涉及其他部门,首先就是要确定哪些流程是通过人事处办理,哪些不属于人事处,避免管理系统流程混乱,造成整个管理系统操作繁琐。(2)报表导出。人事管理中经常涉及到表格,很多表格都是有格式限制和要求的,并且每个表格每年都会有细节的变动,如果报表模块设计不全面就会造成每次表格更新,整个系统就无法正常导出报表,就要重新升级,造成时间和资源的浪费。(3)可操作性。由于使用系统的人员不都是专业计算机人员,所以系统的操作必须简单明了,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的操作、减少过于专业的操作,只有点击鼠标就能够完成所有的流程。

七项目创新点

信息化建设的创新点:(1)从高校实际出发进行个性化设计,最大限度提高人事处和学院教师工作效率。(2)留有丰富的系统接口,方便后续其他系统的接入,可以实时根据规定、政策、工作要求的变化修改系统,定制系统功能,使其适应特殊时期的操作要求;(3)实现教师个人信息管理系统与学生的教务系统进行必要连接,满足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刘敏辉.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D].西北大学,2010.

[2]周光亮,刘全林,王希亮.NET环境下基于角色的权限管理方案设计[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47-50.

[3]范明虎,樊红,伍孝金.ASP.net中基于RBAC的通用权限管理系统[J].计算机工程,2010,(1):143-145.

[4]夏超,刘力银.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研究[J].科技传播,2018,10(18):106-107.

[5]刘悦.浅论高校人事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J].人力资源管理,2017(12):371-372.

作者:陆玉发 范开兵 陈洪磊 单位:普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