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群防疫综合管理模式

老年人群防疫综合管理模式

2019年12月湖北武汉市爆发不明原因肺炎,后证实为一种病毒引起、具有较强传染性及致病性的肺炎,随即全国各省出现输入病例[1-2]。国家卫生健康委2020年1月20日将该病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3]。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和全球传染病防控研究合作组织共同宣布,将病毒引起的肺炎命名为“COVID-19”[4]。随后,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冠状病毒研究小组(CSG)将病毒正式命名为“SARS-CoV-2”。目前病毒肺炎疫情已蔓延至全国,境外多国也相继暴发流行。截止2020年3月14日,我国累计感染81017例,死亡3181例。世界卫生组织2月28日将COVID-19全球传播风险级别和影响风险上调至最高级,3月12日宣布全球疫情可以称之为大流行。老年人免疫力差,常合并其他基础病,COVID-19暴发时,表现为普遍易感、患病率高、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等,是疫情防治的重点难点[5-7]。目前,临床上尚无针对COVID-19疫苗及特效治疗手段,因此对于SARS-CoV-2病毒感染总的原则是“预防为主”。同时由于SARS-CoV-2传播特点,大量医务人员在职业暴露后感染,且除医务人员外,存在大量“非医非患”人员,如护工、陪床、保洁、家属访客等,给防疫工作加大了难度[8-11]。本文以国内外病毒研究为基础,结合前期SARS、流感病毒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实践经验,根据病毒的流行病学特点,系统总结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系列创新防疫举措,分析疫情防控关键点,就如何在老年人群中防控传染病进行深入探讨,为各地病毒或其他类似疾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1老年人群肺炎感染特点

老年人免疫功能减弱,各个器官的功能储备下降,且多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肾脏病等慢性基础疾病,是感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本次出现的病毒对整个人群普遍易感,但老年人感染后发病隐匿,病情较重,病情变化快、容易导致呼吸衰竭和多个器官系统的功能衰竭,因此病死率高[12-13]。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显示,60岁以上患病人群在武汉市占总体患病人群的44.1%,在全国平均占31.2%。从肺炎的病死率来看,国内死亡患者平均年龄为68岁,80岁的病死率可达14.8%,意大利80岁以上死亡患者占全部患者的58%,远高于其他年龄层[9,14]。因此,必须提高对老年人病毒感染肺炎的认识与防范。

2肺炎防控经验

病毒疫情出现后,本中心高度重视,结合2003年抗击SARS、2009年防治H1N1全球大流行以及2013年管控H7N9禽流感经验,针对医疗服务对象实际情况,注重管控当先、防治并举,迅速制定一系列冠状病毒防控策略、方案和预案,构建并完善了疾病监测网络体系,严管严控,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治工作要求,实现了医务人员和住院患者零感染目标。

2.1筛查前置,下好防控“先手棋”

本医学中心承担的医疗服务对象大多居住在北京市各干休所,疫情发生后,为加强感染监测,做好早期预警预报,避免医院交叉感染,中心快速响应、迅速动员,第一时间设置前置筛查,把预检分诊、发热监测、隔离观察等工作前伸到驻京基层门诊部及干休所。迅速建立起分层分级的预防体系和有效的监测、预警和报告系统,严格周报告、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同时,加强干休所一线医护人员培训,开展健康科普教育,实时了解全部医疗服务对象情况。发热患者就诊出发前,预约通知发热门诊,提前做好各项准备,提供更安全的医疗保障。

2.2完善预案,规范疾病诊疗流程

根据病毒病原学特点,结合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和诊疗条件等,本中心因地制宜,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应急预案及工作流程,先后撰写印发了《病毒防治手册》《老年人群病毒肺炎防治问答》等科普书籍。制定应急处置预案,由领导组、专家组、督导组3方面组成,呼吸科专家牵头,抽调各科室骨干精英组成发热门诊医疗团队,培训专科护士,制定完善缜密的诊疗流程,从预检分诊、流行病学采集、体温测试、血液检验、胸部CT评估到疑似病例的核酸检测等,严格把关、规范操作。同时开通专门绿色通道,配置专用救护车,设立隔离检查室及隔离病房,对来诊医疗服务对象的陪诊家属、司机等随行人员,一并进行充分的流行病学调查,最大程度降低疾病暴露风险,切断传播扩散途径。

2.3全员培训,提升保障打赢能力

病毒暴发疫情下,对疫情流行病学规范要求,若掌握不准确,易造成决策错误和公众误解,此举不仅限于医务人员,院内相关人员均应涉及,还要充分了解疫情最新信息,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策”[15-16]。中心依据岗位职责层层开展全员培训,除对高风险科室如发热门诊、急诊、ICU和呼吸病房的医务人员重点培训外,还实行以科室主任为督导的全体医务人员规范化培训,确保全体医务人员熟练掌握肺炎的个人防护、诊疗标准和处置流程,并通过《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与诊疗流程测试题》检验学习效果,使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结合处置预案,开展针对性实战实训模拟演练,检验优化流程、完善细节末端,切实有效提升应急保障能力。此外,还加强住院患者、家属、陪护人员的教育,使其了解病毒防护知识,指导其正确洗手、咳嗽礼仪、医学观察和居家隔离等。

2.4压实责任,织密防控责任

网络建立机关与科室“一对一”联络对接督导检查机制,设立督导员,负责每日对督导科室进行巡查,重点检查科室疫情防控制度、防护要求落实情况,科室人员对疫情防控知识掌握情况和人员管控情况,协调解决防控工作中的问题、及时消除隐患。通过“一对一”督导检查机制,分片包干、压实责任,分层次建设起疫情防控责任网络,形成全方位、全覆盖、全体系的疫情防控态势,群防群控、稳防稳控,确保疫情防控“无死角、无遗漏”。

2.5创新理念,防疫医疗“两促进”

树立“两手抓”辩证思维,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基础上,确保医疗工作不延误,梳理疫情期间门急诊、住院诊治流程,对住院患者应收尽收。对在院老同志,全面开展病情梳理和评估,提前做好医疗预案;对居家老同志,实时沟通联络,指导慢病管理,制定个性化复查和诊疗计划。还充分发挥中医特色学科优势,研制出“预防中药汤剂”及艾辛防疫香囊,免费配发给所负责服务对象及临床一线医护人员,为一线医护人员筑起、筑牢健康防护墙,切实保护好易感人群,预防病毒侵袭,减轻疫情压力。

2.6多措并举,强化服务细节管控

疫情发生后,后勤保障部门立即启动物资储备与分发预案,储备质量合格、数量充足的防护物资,如消毒用品和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隔离衣、眼罩等防护用品。及时调整员工食堂就餐环境,实行“分时段、分科室、分区域、分餐”就诊,制定工作人员错峰就餐时间安排,更改座椅布局,确保单人单桌,避免人员聚集,防止交叉传播。针对就诊人员,合理安排分诊;针对服务人员,采取“定人、定岗、定时”,即人员固定、岗位固定、时间固定。对重点区域每日多次消毒,对后勤班组、保洁外送、陪护人员登记造册,加强管控。

3总结

医疗机构卫生服务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但在应对重大疫情时,仍存在许多不足,暴露出不少问题。对于突发传染病的应急管控,只有勇于创新探索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在老年人群病毒疫情防控的实际工作中,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完善疫情防控工作机制,提高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水平,做到重点区域、重点人群传染病防治和医疗工作两手抓,全力保障服务对象的身体健康。推动防治结合理念,形成机关主导、部门协作、医护参与、专群结合、群防群控新格局,既为病毒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也为完成好新时代医疗任务作出新贡献。

作者:李天志 姚伟 陈丞 李国平 曹丰 徐国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