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转型与管理模式变革思考

农业经济转型与管理模式变革思考

[摘要]泱泱大国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根基,更离不开工农商业的相互促进,故三者良性循环发展模式则成为国家发展的经济推动力。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三产业经济贡献值比重逐年激增,农业与工业则扮演常态角色,三者的协同作业便要求当代农业实现经济的加速转型,同时对农业经济管理模式提出变革的新挑战,否则,农业将跟不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基于我国国情出发,选取当代农业为视角,对当代农业经济转型与管理模式变革从变革必要性、未来发展趋势及发展中的关键举措三方面进行梳理,望对当代农业经济变革提供一些新思路。

[关键词]当代农业;经济转型;管理模式

1当代农业经济转型与管理模式变革的必要性

当代农业经济转型与管理模式变革,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模式,可以提升农产品的安全质量管控水平,亦可以提高农业的综合市场竞争力,提高农民收入。同时,对当代农业而言,低碳农业、休闲农园、科技农业等新名词的提出,为新农业的经济转型提供了崭新方向,也为“三农”问题的解决分享了新思路。所以,当代农业经济转型与管理模式变革有其现实的必要性。

1.1变革是实现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

现代农业相较于传统农业而言,有其发展的合理性与规律性。现代农业强调生产资料配置更为合理,管理模式与方法更加科学,其无论从选种,还是从化肥和农药的科学配比等方面,无一不强调现代化手段的运用,另外,现代农业也不单一地停留在农产品自身的自产自销上,其营销渠道也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在生态农业建设方面,越来越多地集观赏与休闲于一身的休闲、旅游农业应运而生,满足更多来访者的精神需求,所以,农业应顺应发展,其经济转型与管理模式变革是实现其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1.2变革是当代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二者的辩证关系同样可以应用于农业的发展变革中,在农业发展的滚滚车轮中,事实证明,一旦生产关系不能够适应于生产力发展,新的变革便会出现。然而,每一个新时代,都与生俱来的赋予农业新特点,所以农业的经济发展也会随之进行新的改变,经济发展要求转变传统模式,故而进一步提出新管理模式与之匹配。因此,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变革是农业发展过程中呼之欲出的现实问题,有其存在变革的必要性。

1.3变革是执行国家政策的有效途径

国家层面,对“三农”问题的管理成效如何,是否真的为农民增收,是否真正盘活农村经济,是否实现了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这些问题都需要一一落实,及时反馈,另外,在政策落实、具体实践过程中及时发现新问题,才更有助于国家修订现有政策,使之更加切实可行,才是制定国策的初衷。为了适应当代农业发展的新要求与国家政策的实际实施,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变革尤为关键。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已有转变,并通过建立土地流转平台,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搭建农企合作渠道,加强社会服务建设等,为农业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为实现农民增收做出巨大贡献。可见,只有加强农业经济转型与管理模式变革,才是贯彻落实国家涉农政策的有效途径。

2当代农业经济转型与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增长较快,但随着城乡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拉大,农民纷纷涌进城市,投入到城市的基本建设中来,可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生态的不断发展与“三农”政策的不断调整,农业现代化建设也需不断提速,才能适应当代经济发展的要求,故对当代农业提出势必要加快经济转型与变革管理模式的新课题。

2.1强化科技投入,与“互联网+”实现新融合

加大科技投入成为当代农业经济转型的首选方案。随着科技投入的增加,农村单位土地产出比明显提升,同时也为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做出极大贡献,诚然在现阶段的农业领域,同样也不能缺少互联网的助力,在“互联网+”新形态下,将其与农业经济实现融合,将会成为当代农业经济转型的一大发展趋势。提到“互联网+”发展模式,其可谓是一项当代国策,国民经济基于“互联网+”模式发展的势头迅猛,农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也要将互联网的数据收集、共享与交互运行等优点运用其中,实现行业良性、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同时实现社会财富的大聚集。

2.2加速土地流转,使规模化实现新发展

现阶段,只要在坚持一个大前提不变的情况下(即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不变),在农村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并有效地进行流转,可以实现土地集中连片管理的新经营模式,进而更加有效地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进一步提高单位土地投入产出比,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故加速土地流转,促使规模化经营将成为当代农业经济转型的发展趋势之一。另一方面,随着农村基层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提高服务质量,创新服务方式也将对农业经济转型和管理模式变革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效用。

2.3关注生态农业,将低碳环保付诸行动

温室效应,全球变暖,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在当下,要想实现国家强,势必农民要富,农民富则应关注经济转型和管理模式变革,同时农业一味强大自身而不关注生态环境的时代已退出历史舞台,现在,实现农业发展,一定要兼顾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才是当代农业的发展新趋势。另外,走经济、生态、社会三者协调发展的可持续之路,也要兼顾其与第二、三产业的不断融合,进而合理利用资源,将传统农业精华与现代科技成果有机融合,通过人工智能设计农业生态工程,以协调农业发展中可能存在的与环境、资源利用及保护之间的种种矛盾,实现经济与生态方面的良性循环,才能获得较高的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

3当代农业经济转型与管理模式变革的重要举措

众所周知,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不同地区资源禀赋、农业结构千差万别,再加上农业人口众多,生产层次不平衡,这些因素都有可能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因此,在选择管理模式上,一定要基于我国特殊国情、秉承因地制宜的理念,才能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切实推进我国当代农业经济转型与管理模式变革。目前,农业具体管理模式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外创型管理模式,顾名思义,打开外销渠道是其发展的主要手段,我国一般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代表,当地可借助政策帮扶等方式进行名优农副产品管理,建立资金技术密集型生产模式,同时进行海外出口外销,借此达到农民增收的目的;第二、龙头企业带动型管理模式,该种模式可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方式进行协作,将农民承包经营权合理转移,以便利于规模化生产,同时也可以打造现代生产基地,实现经管体系的创新;第三、农业科技园模式,这种模式可由政府主导、农户参与,借助企业化方法进行执行,政府主导可以为高科技设备的引入提供资金支持,借以开展新品种培育、试验等工作,通过建立生产开发一体化基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第四、借助自然资源,利用其多元化、立体化的特性进行开发,加强新技术与新品种的横向丰富管理理念,以快速提高生产有效性,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除上述四类管理模式之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融入,其管理模式将会呈现出更为新颖的形式,但无论采用何种模式,其变革仍需注意以下三方面关键举措:

3.1人本思想至上

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三农”问题也一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强调的关键问题,而其解决的根本宗旨即为维护农民利益。所以说,无论科技有多发达、无论农业经济如何转型,管理模式如何变革,其关键的衡量指标还是以人为本,发挥农民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切实保障农民切身利益是变革前提。再有现代管理模式离不开农业经管人才,积极培育相关人才,加强人才引进,才能在农业生产中帮助农民,提升农户生产技能,进而为当代农业经济转型与管理模式变革提供人才保障。

3.2尊重科学规律

凡事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在农业经济转型与管理模式变革中,需要基于我国基本国情,遵循循序渐进思想,进而进一步整合与解决农业生产经营中现存的诸多问题。譬如,虽然近年我国农合社发展速度较快,土地流转取得一定成效,但整体上看其规模略微偏小;而部分偏远地区亦存在农民坚持传统模式,不支持变革,推进缓慢等现象,因此,推进我国农业经济转型和管理模式变革将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但从大局来看,创新变革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实为良策。

3.3学会因地制宜

尊重科学,敬畏环境,才能实现农业经济、社会、生态的长足发展。我国地大物博,各地气候也不尽相同,因此,因地制宜地选择管理模式是农业发展的准绳,变革发展的同时应突出当地特色,同时顺时顺势调整,进而实现变革方向一致并不失地方特色的新发展。举例而言,我国东北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可使用机械化进行统一规范管理;而南方人口密集,自然资源却较为缺乏,因而应结合当地特点,重点开发新资源、新品种,以加强研发投入。总之,当代农业经济转型与管理模式变革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因地制宜思想,以保障各地农业发展之花傲然开放,从而实现全面农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4结语

当代农业实现经济转型与管理模式变革既要顺应社会趋势的发展方向,又要在我国特殊国情的前提下,强化人文主义、尊重发展规律、实行因地制宜。只有这样,才能利于农业的经济转型与管理模式升级,才能更进一步满足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同时为国内其他行业现代化建设贡献一己之力。

【参考文献】

[1]田丽.当代农业经济转型与管理模式的变革[J].农业经济,2016,7(5):36-38.

[2]黄金龙.当代农业经济转型与管理模式的变革[J].农民致富之友,2017(23).

[3]武玉风.当代农业经济转型与管理模式的变革[J].山西农经,2018(4).

作者:张道福 单位:山东省梁山县大路口乡农业经济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