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女大学生管理创新研究

高校女大学生管理创新研究

[摘要]

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的持续与深入,使得女大学生群体管理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主要就社会性别视角下的高校女大学生管理创新进行研究,以期更好地推动高校女大学生管理工作。

[关键词]

社会性别;高校女大学生;日常管理;创新研究

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教育管理体系的日趋成熟与完善都使得高校女生比例逐渐提升。作为女性群体,高校女大学生在保持与男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一致性的同时,其自身也具有明显的独特性,这使得高校学生管理必须树立社会性别视角,针对性地开展管理工作,从而真正实现社会性别视角下的高校女大学生管理创新。

一、社会性别视角下做好高校女大学生管理创新研究的意义

社会性别是与生物性别相对而言。前者主要就男女生理结构上的差异进行明确,无法改变。后者是因为历史、社会及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影响造成的男女性格心理方面的差异。受后天影响较大,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与灵活性。积极做好社会性别视角下女大学生管理创新研究具有三方面的意义。

(一)满足女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

作为与男性相对立的女性群体,女大学生在心理发育、行动习惯、智力影响因素及思维角度方面都与男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女性逐渐摆脱男性从属地位的限制与束缚,其独立意识与自我意识的觉醒萌发使得她们更关注自我价值的实现。正是这种心理发育方面的改变使得我国高校在开展女大学生管理工作时必须树立社会性别视角管理理念,将男大学生与女大学生的管理区别开来,针对男女学生不同的群体气质制定具体的管理方案与管理措施,以期获取更好的管理效果。

(二)满足高校学生创新管理工作的内在要求

从社会历史发展的整体角度看,高校是完成性别社会化转化的核心场所,而大学阶段的学生处于性别角色选择与定位的关键期,高校日常管理要求对应开展基于男女大学生自身角色特点的管理模式。借助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的创新强化学生的性别意识,从而以性别为指导做好校园向社会的转化。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存在父权影响根深蒂固的现象,男性在校园文化中占据主导,女大学生应有的个性与潜能受到男性中心主义的钳制。

(三)满足高校日常管理改革创新的内在需求

高等教育的深入开展,更多的教育与管理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因此开展高校日常管理改革势在必行。而性别视角下的女大学生日常管理作为高校日常管理的一个方面也必然承受着改革的压力。我国高校日常管理改革的核心是“以人文本”理念的融会贯通,是新时期高校日常管理必须坚守的理念,要求在尊重男女两性差异的基础上实现两性的和谐发展。“以人文本”理念的提出要求做好学生人文关怀与指导,而男女学生作为差异性的两大群体要想得到真正的人文关怀,必须基于性别差异的角度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与管理,这使得性别视角下的女大学生日常管理成为高校日常管理改革的内在需求之一。

二、社会性别视角下高校女大学生管理创新策略研究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真正做好以人为本与因材施教

高校女大学生管理的创新首先要体现为管理者理念上的创新,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具体开展管理工作。其中理念创新最突出的体现就是以人文本理念与因材施教理念的提出与贯彻实施。高校学生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以人文本开展女大学生日常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到女大学生群体身心发育的特殊需求,一切为了学生,将女大学生的发展需求作为管理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尊重女大学生的个性,积极做好与女大学生的情感交流,建立必要的沟通交流机制。在日常管理中注意创新管理方式,将管理的重点放在女大学生个性化的指导上,充分发挥激励的导向作用,从女大学生的日常实际出发,积极解决其日常生活与学习疑难,对学生的管理不仅仅是政治的说教,更应该是通过健康自由的环境引导女大学生的自由发展与成长。

(二)积极做好管理队伍建设,增强女性辅导员的构成比例

高校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由对应年级的高校辅导员承担,而我国目前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往往以男性为主,男女比例有失均衡。科学研究显示女性在开展管理工作时比男性更细腻,具有更鲜明的情感导向优势。而这种情感化的导向优势往往更能体察高校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有助于民主和谐管理氛围的构成。高校女大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总是不可避免地遇到很多问题,而部分问题是难以向男性辅导员表达与启齿的,如果选择女性辅导员开展女大学生管理工作,其为高校女大学生建立与管理者的沟通与联系提供了便利。女性辅导员用女性自身的细腻性发现高校女大学生潜在的生理与心理诉求,以女性化的同步立场思考问题,在管理方式上更多地发挥情绪引导与调整作用,让高校女大学生获取相应的指导与人文关怀,从而度过难关,解决问题,实现自我发展。

(三)创新高校日常管理方式,变政治说教为多元理性引导

管理理念上的创新进一步推动管理方式的变革。女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也对管理方式提出了变革需求。新时期我国在树立正确的高校女大学生管理理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管理方式,从女大学生的心理诉求与群体特征方面入手提出了互动型、引导型、针对型三种创新管理模式,通过发挥引导与互动的教学优势开展针对性指导与管理。互动性主要突出高校女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双向互动,改变传统管理者的独导性,在对话理念的支配下,让被管理者充分意识到自己作为管理参与者的管理主动性。引导型主要表现为对高校女大学生道德思维与道德情感力量的关注。高校女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与一般意义上的专业理论教学有着明显区别,逐渐摆脱以知识本位思想实现了向能力本位思想的转变。女大学生的学习管理相较于情感管理与道德培养来说明显弱化,力求通过道德感染与熏陶让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针对社会的不正之风进行自我纠正。近几年社会上涌现的爱慕虚荣、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对高校女大学生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了女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必须充分发挥道德引导的作用,让女大学生在获取知识加强学习的同时有效地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质。针对型管理就是对女大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咨询与引导,建立有区别于男性大学生的管理方案,更契合女大学生的心理诉求,以更具针对性的指导策略开展管理工作。

(四)充分发挥网络管理优势,做好女大学生人文关怀

网络技术的更新与普及,网络的高校管理优势也逐渐显现。因此在新时期开展高校女大学生管理时应借助开放的网络平台建立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提升女大学生管理的有序性。同时网络平台的搭建也加强了女大学生与管理者的对话与交流,打破时间与空间的既定限制。而交流方式的隐蔽性优势使得高校管理者能更好地获取反馈信息,从而作为后期管理工作的参考与借鉴。网络信息传播与共享的优势使得高校女大学生的视野不断拓宽,接触社会信息的层面更加广阔,这也意味着高校女大学生思维水平与道德觉悟的感染与提升。网络是柄双刃剑,我们在发挥其在女大学生管理中积极作用的同时,更应该针对其潜在的负面影响,做好有效防范与规避。

三、结语

女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教育群体,其心理发展与生理发育上的特殊性也对高校管理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本文立足高校女大学生的管理工作,以社会性别视角为研究点,指明了女大学生管理现状及管理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网络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几个方面的管理创新策略,以期对高校的女大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与借鉴。

作者:张盛秋 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小宝,张婧群.社会性别视角下的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探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2).

[2]张永红.社会性别视角下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2.

[3]刘莉.女性管理者的性别角色与人格特征关系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