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浅析

高校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浅析

摘要: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高校办学规模逐渐拓展,新形势下我国高校的作用不再仅局限于社会人才的培养,各大高校纷纷走入市场,为推动自身的发展谋求更为良好的契机。我国高校为同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应重视自身体制的改革。而此过程中,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改进为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本文首先针对高校现阶段财务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其次,结合高校财务管理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解决策略,望借此可为提高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及财务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推动高校发展。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

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为高校管理、科研、教学等工作得以实施的重要条件,此也为推动高校良好发展的重要基础。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展开的合理性、科学性将会同高校的社会经济收益、高校经费的合理使用间存在密切关联。现阶段我国已进入全面改革时代,高校作为改革时代的先驱,应重视自身财务管理的改革,目前,高校管理财务工作中面临众多挑战,因此,高校在财务管理活动中需借助多方面的完善,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因此,本文即围绕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探讨。

一、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财务管理体系不健全。目前国内各高校在财务控制方面多采取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模式,此种财务控制体系下多存在如下几点问题,首先缺失严谨的财经纪律。重视个体利益的过度追求,将会降低统一领导的有效性。其次为领导权力在管理中占据较大比重,将会导致财政决策合理性、民主性的弱化。现阶段多大部分高校均实施校长(院长)责任制,校长(院长)同中层管理者共同负责高校的财政决策。此种模式下,即便实现财政权力的重点突出,但对应的经济责任制度并未完善。此外,部分高校虽已完成财政分权责任体制的构建,但实际上管理人员仅具备审批支出权利,对支出效果、推动财政发展、收入管控等各方面义务并未自觉承担,由财务工作者负责开源节流任务。此种财务管理模式下,非但无法对财务活动的实际需求加以满足,针对高校财务运行体制的运转也将形成一定阻碍。

(二)高校财务预算不规范。高校在财务预算方面的不规范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一为高校日常支出管理体系不健全,如普通高校工作活动中举行学术性会议尤为普遍,而借着参与会议名号外出旅行情况也并不少见,将会产生会议经费流失问题。加之部分学校对教育职工的资金控制具备严格的管理力度,使得高校财务管理活动中产生严重的支出比重失调现象。除此之外,因通讯行业的进步、发展,学校在电话、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中所投入的经费每年均高速上升。其次为学校针对事业性收入并未严加管控。高校中学生的住宿费及学费的交纳为高校基本的一项收入保障,现阶段,大部分学校均借助银行机构完成相关费用的代收。但实际上,若学生银行卡存在现金遗失,或学校数据库产生更新不及时等情况,将会导致银行方面无法及时代收,使得学校此方面收入降低。最后为部分账簿的记录合理性与规范性缺失,使得高校无法对某些项目的盈亏情况加以准确预算,致使学校财政性收入减少。

(三)筹资渠道单一。现阶段,多数高校的筹资渠道均较为单一且多存在财务管理风险。高校筹资渠道中,银行贷款为一项重要方式。高校向银行筹资贷款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首先为因高校所贷款金额多较为巨大,因此具备高还款要求,然而高校针对自身在还款时将会承担的财务风险并未加以客观、全面的评估,其次为高校向银行贷款的目的多为建设学生基础设施,但此批复过程尤为复杂、繁琐。此外,即便银行发放贷款,高校基础设施的建设仍难以保障。最后为宏观经济环境下所产生的通货膨胀问题,均会对资金产生影响。在此过程中,高校将会承担一定的风险及损失。

二、高校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改进财务管理工作体系。高校在财务管理工作体系改进方面,应以市场经济需求、社会发展需求为基础,重视未来化、现代化管理手段、管理方式、管理制度的全面引进,此也为强化高校办学竞争力、办学活力的重要因素。高校在创新管理制度、管理体制时,除应对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责任制展开深层次的理解及明确外,还应对党委、行政岗位职责加以明确,清晰划分各级单位职责、权力。同时,高校在对办学单位及行政部门职责、权利加以划分时,应将财务工作同各部门间的联动机制作为重点,积极创新财务联动机制。与此同时,高校还应遵循社会发展需求,构建现代化财务管理体系。

(二)强化高校预算管理。高效财务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即为预算管理,预算管理除为高校事业发展规划及工作任务的直接反映外,同时也为学校展开多项财务活动的基础及前提。高校为强化预算管理可设置专门的预算控制办公室,安排专人对预算的制定、实施加以监管,实现预算的精准掌握。分析现阶段高校财务体系发现,资金虽为校长掌握,但校长并未具备资金支配权利,此部分资金仅有经董事会同意后方可使用。高校中借助加强预算管理可对我国高校现阶段在预算方面所存在的预算执行不严格、预算约束软化等问题加以解决,可借助预算编制、分析及执行等方式,对高校预算工作的实施展开全面监督、管理,还可实现预算工作的全程控制,将预算支出的管理工作落实到各部门、各岗位,同时对各部门权利、职责加以明确,各司其职,为预算管理工作的展开创造良好条件。除此之外,针对高校财务的运行效率应展开全面评价,主要包括拨款评价、绩效评价等内容,借此实现预算约束力的强化,推动资金利用率的提升。

(三)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高校财务管理中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目的除可为高校财务工作展开提供保障外,还可对高校所展开的收费、支出、采购、筹资等经济活动实现针对性管理。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主要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首先为明确划分职责。高校在职务划分时,应以不相容职务相分离作为主要原则,同时将互相监督、互相控制作为划分各组织机构职责权限的首要前提。其次为授权审批控制。授权审批控制即指高校内部员工、部分处理经济活动时,自身处理权限的控制。实施此控制的主要目的为对多项经济活动的展开提供保障。最后为实物保全控制。此控制主要内容为,未经授权人员不可接触高校实物资产。此外,高校还应安排专人负责实物资产的记录工作,重视定期检查制度的推行,借此保障实物可同账目相符。高校设定内部控制制度后,还应完成审计机构的构建,借此对内控机制的落实情况加以监督,对财务管理现状加以了解,借助相应措施的制定、实施,完成所存在问题的处理,推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展开。

(四)丰富筹资渠道。为推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展开,丰富筹资渠道为一项重要手段,高校应采取BOC融资方式,积极建设学生公寓及食堂等基础设施,缓解经费紧张问题,同时,应将后勤改革作为重点,在未加大资金投入前提下,实现学校基础设施规模的拓展。除此之外,高校的教育设施中,如实验室及电教中心均为资金投入较大的项目,所配置的设备仅能专用且费用昂贵,加大高校财政压力。因此,高校可引入租赁方式,高校在此种融资模式下,仅需完成部分首期款的支付便可取得专用设备使用权,有效降低资金投入,缓解高校财政压力。同时,高校还应利用自身人才资源及科技资源优势,将产学研结合作为重点建设内容,加快研究成果转化,将科技产业发展发展作为重点,拓展学校资金来源。借此方式除可实现学校声誉的提升外,还可实现优质生源的吸引,推动高校经济效益的提升,弥补高校在办学资金方面所存在的缺口,如清华紫光则为代表案例。筹资过程中,高校应将社会团体及企业的捐赠作为重点,积极争取社会资金供给。除此之外,高校还可将老校区价值加以利用,同政府协商后,同社会开发商展开土地置换,获取资金供给,提高学校经济收益。

(五)转变财务管理思想。高校财务管理活动中,提高财务管理效率的一项重要前提条件,即为高校财务管理人员思想的转变,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应将自身的思想由核算型报账制会计转化为管理型会计,将原有工作职能作为基础,重视新内容的引入。伴随现阶段各高校内部筹资形式、办学形式的多样化及多元化,财务管理人员需对此即为高等院校办学体制的发展方向形成认知。同时借助相应激励政策的制定提供相应支持。除此之外,财务管理人员还应协助各部门构建理财思想,做好相应服务工作。此外,财务管理人员还应将全校教职工参与创收活动的积极性加以调动,完成办学经费的筹集,推动学校办学综合财力的提升。财务管理人员还应以学校现阶段财务情况为依据,借助相应措施的制定,完善财务管理内容。同时还应重视自身专业水平的提升,借助后续学习活动的展开,实现自身知识结构的优化,健全自身知识体系。对轻管理、重核算的观念加以转变,还应对科研实践、教学展开深层次研究,对财务管理、事业发展二者间的联系加以准确掌握,此也为提高办学资金利用率,提升财务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应对财务管理工作在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重要意义形成认知,对新形势下高校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不足、问题加以认知,如存在高校财务管理体系不健全、高校财务预算不规范、筹资渠道单一等问题,针对此现象,高校可借助改进财务管理工作体系、强化高校预算管理、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丰富筹资渠道、转变财务管理思想等策略,推动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西珍.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000(010):219.

[2]刘慧.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财会学习,2018,No.190(16):49.

[3]韩宇堃.浅析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知识经济,2018,000(021):155-156.

[4]宋宁.普通师范类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船舶职业教育,2019,007(001):68-70.

[5]何尧.信息时代高校财务管理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9,No.641(15):20-21.

[6]陈明.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速读(上旬),2019,000(004):229.

作者:李佳佳 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