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远程教学范例

多媒体远程教学

多媒体远程教学范文1

多媒体技术介入到远程教育之后,使远程教育的内容产生了质的飞跃,多媒体教育的形式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网络教学模式,是将文本、静态图像和教学资料等教学资源运用到局域网或互联网;第二种是可以通过现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通过电子邮件、微波、影视共享等网络手段与教师进行交流,可以在线或下载进行学习。第三种是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实现远程面对面的教学效果。通过视频会议系统进行双向或多向同步互动交流,还可以支持教师与多名学员连续的双向沟通,以便更有效的教学与学习。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教育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产生了新的教学理念。很多现代化的教学资源比如:电子虚拟实验、多媒体化图书馆、电子课件、精品课程等形式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大量充实进来,有效的丰富了远程教育的教学内容。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为各学科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视听教学环境,给与全方位的、多维的信息,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由于现代多媒体技术和数字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远程教育技术也会随之前进。同时,随着多媒体技术在各个学科教育实践领域的广泛应用,必将对远程教育技术乃至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深远而重大影响。多媒体技术对远程教学传输模式的影响网络的发展也促进了远程教育模式的发展,远程教学模式要依赖现代的网络通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发展技术,随着网络带宽的增加以及网络的普及,大大提高了远程教学的发展。使得现在的教育不再收时间与空间的影响,打破了传统的校园教师授课的模式。使得目前的教与学不受时空的限制,只要有网络,就可以接受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教师的指导与授课。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克服远程教学中的不足传统的远程教学只是存在声音或者文本的传输。不能够把一些更生动的模拟实验或者视频图像进行交互,使得远程教育表现为单一、简单、鼓噪。

而多媒体技术具有交互性与集成性。可以有效的克服传统远程教育中的不足,通过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结合,通信数字化的普及,使得现在通讯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而通讯的发展使得多媒体会议、多媒体电子邮件、可视电话、视像会议等被提出、研究和发展。这些技术的发展被应用到现在远程教育过程中,使得人机交互方式更加自然,交互界面十分友好和方便,使教与学都可以积极主动地利用各种媒体技术,并通过输入装置如鼠标、键盘、遥控单元、触摸屏等输入响应信息,计算机对所有的响应信息再作出分析和提示。这样的教与学的方式使师生能更准确、更清楚地表达真实意图,使交流方式更加自然亲切,易于接受。从而可激发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对远程教学学习方式的影响多媒体教学资源是经过多媒体化处理的文字、文本、图形、音频、活动视频和动画等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而在远程教育过程中,学生依赖网络对网络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进行学习。使得学生的学习法方式更加自由。

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总结为: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为主。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学习不同的课程,通过互联网访问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库,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可以自主控制与选择学习课程。这样学生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协作学习: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最大化个人和他人习得成果,而合作互助的相关行为。利用多媒体的视频会议或可视电话功能,异地教师、学生可以通过交流、讨论等活动,交流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而通过多媒体技术学生可以敞开心扉进行交流,不会受到传统课堂上的一些约束,更加有利交流。多媒体技术对教师观念的更新和知识结构变化的影响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是教师单一的靠嘴讲与学生靠耳朵听的模式。而是以图形并进的方式进行知识的传达与接收。

多媒体远程教学范文2

一、远程教学生态及其失衡现象

教育生态学为研究远程教学活动提供了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教育生态学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的劳伦斯•克雷明(LawrenceCremin)在《公共教育》中提出的,反映由各级各类教育实践活动和各级各类教育生态环境依靠彼此之间的各种性质关系结合起来的功能性单元[4]。教学生态是教育生态的子概念,是指“儿童在教学—学习活动中的生态状态”[5]。众所周知,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划下,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教育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与传统面对面的课堂教学不同,远程教学是以技术为媒介开展的教学活动。远程教学的本质特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在时空上是处于准永久分离的状态的,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依靠媒体技术来重建。因此,这里将远程教学生态定义为远程教学活动的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师、学生等要素及其关系的生态状态。远程教学生态强调把远程教学环境和远程教学活动相互联系,探索远程教学活动的规律,建立远程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看,目前我国远程教学生态失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远程教学环境缺乏人际互动支持,远程学习者缺少归属感和社会认同感;(2)远程学习者缺乏教师的教学指导,虽然远程教学平台提供大量教学资源,但资源不等于教学;(3)远程教学采用知识传递的教学范式,学习者被动地接受新知识和新技能,缺乏批判性反思和对话,没有开展有意义的学习。远程教学生态失衡会严重影响远程教学的质量。

二、网络新技术对远程教育传播的影响

托尼•贝茨认为,远程教育主要经历了三代,即邮政通信和印刷技术支持的函授远程教育,广播、电视、录音、录像和计算机单机媒体支持的广播电视远程教育,网络(计算机、电信和卫星通信)和多媒体技术支持的网络远程教育[6]。由此可见,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对远程教育具有重要影响,能够为重构远程教学生态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一)促进人类交互的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于远程教学而言,信息与通信技术的主要作用在于在远程教学和远程学习之间构建一座桥梁,从而在师生时空分离的状况下实现远程教与学活动的重构。根据摩尔定律,信息与通信技术正在飞速发展,因此网络新技术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2008年,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在一份关于网络学习(Cyberlearning)的报告中阐述了促进人类交互的通信和信息资源的演进。

以文化为中介的面对面交互掀起了人类交互的第一次浪潮,它是最基本的人类交互形式,主要通过口头语言和肢体行为进行交流;以文字、数字和图形等为代表的符号中介掀起了人类交互的第二次浪潮;以无线电、电话、电视和卫星等为代表的通信中介形成了第三次浪潮;以互联网、无线网络等为代表的网络中介推动了第四次浪潮;以传感器网络、集体智慧和云计算等为代表的赛博基础设施(Cyberin-frastructure)中介推动了第五次浪潮[7]。总之,从电话到互联网,再到赛博基础设施,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创新了人类的交互方式,使人们可以通过远程交互获取到各种复杂的和有用的资源。

网络新技术包含的范畴很广,考虑到与远程教学的相关性,这里所指的网络新技术主要包括3G移动通信技术、Web2.0技术以及分布式虚拟现实技术。其中,3G移动通信技术支持移动接入和多媒体数据通信,具有更大的网络带宽,能够满足多媒体业务的要求,从而为远程学习者提供更经济、内容更丰富的移动通信服务,促进移动学习的开展。以博客、维基、即时通讯、社会性网络等社会性软件的应用为核心的Web2.0技术,能够为远程学习者创建平等、自由、开放、共享的社会性学习空间,促进教师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社会互动,支持学习者更好地开展社会性学习。分布式虚拟现实技术具有丰富的多媒体表现形式和良好的人机交互性,能够为远程学习者创建理想的在线三维虚拟学习环境(例如SecondLife),支持远程学习者开展体验式学习。在远程教学方面,网络新技术具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数字设备按需访问媒体内容的可能性,它支持远程学习者围绕着媒体内容开展互动式反馈,有利于促进学习社区的形成。总之,网络新技术能够创建一种开放、共享、互动的多用户在线虚拟学习环境,有效地支持互联网接入和移动接入等多种接入方式,支持人际互动以及人与虚拟学习环境的互动。

(二)网络新技术对远程教育传播的影

响网络新技术介入到远程教育中,对传统的远程教育传播模式产生了深刻的变革。传统的远程教育传播模式是一种线性传播模式,教育者将教育内容通过媒体表征,形成各种信息化教学资源,然后通过互联网发送给学习者;学习者接收教学资源,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然后通过电子邮件、电话、BBS论坛等方式提供反馈信息。这种模式主要强调教育者向学习者发送教学资源,而学习者的信息反馈和师生之间的交互通常是很弱的。网络新技术拓展了远程教育传播模式的传播渠道和传播内容,形成了一种“移动性、社会化、互动式、去中心化”的网络互动传播模式。#p#分页标题#e#

1.接入方式移动化

3G移动通信技术的出现,将网络接入方式由固定式接入转变为移动式接入,拓展了传统的网络传播渠道。3G移动通信技术推进了移动媒体的发展,使信息发送者不受地理空间的约束,可以真正地实现随时随地地传播和接收信息。

2.传播内容多媒体化

无论是网络媒体,还是移动媒体,都采用多媒体或超媒体表示传播内容。特别是超媒体采用非线性组织方式组织传播内容,从本质上改变了信息的表征方式,使之更与人的思维方式相似。网络新技术融视觉媒体和听觉媒体为一体,极大地提高了媒体的丰富度,使传播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根据梅耶(Mayer)的“多媒体认知加工模型”理论,传播内容通过视觉通道和言语通道双向加工,并在工作记忆中实现整合,能够取得更好的认知效果。此外,分布式虚拟现实技术以其独特的“交互性、沉浸性、想象性”等特征,能够让远程学习者直接参与到逼真的虚拟世界中,通过与虚拟世界互动,形成一种直接的虚拟体验。

3.传播主客体融合化

网络新技术支持双向互动,使传播者和受众之间能够通过信息反馈机制及时地进行沟通,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时效性。网络新技术的高度互动性使信息传播者和信息接收者都处于平等的地位,双方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因此,网络新技术打破了传统传播模式中主客体的明显界限,使传播者与受众的关系相对模糊。在某种程度上,传播者既是信息的者,也是信息的接受者;受众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者。网络新技术使网络传播的主客体关系融为一体。

4.社会化与去中心化

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体主要是由组织向大众传播信息,呈现出“中心化”的特征。但以Web2.0为代表的网络新技术,突破了传统大众传播媒体的局限,为大众提供了一个表达话语权的平台。在网络新技术支持下,个体与个体之间不再受时间、地点和环境的制约,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沟通和交流。远程学习者都可以通过社会性软件平台(如Facebook、微博等)信息、转载信息和评价信息,从而使网络传播呈现出社会化和平民化特征,并且在媒体内容的创作、出版、发行和媒体内容消费方面都呈现出“去中心化”特征。

三、利用网络新技术重构远程教学生态

作为连接远程教学与远程学习活动的桥梁,网络新技术在远程教学中的应用必将导致远程教学环境、远程教学方式等一系列的改变,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远程教学生态。兰迪•加里森(D.R.Garrison)和特里•安德森(TerryAnderson)在其著作《21世纪的网络学习:研究与实践框架》中认为,为了确保学习者获得有质量的教育经历,远程教学(特别是网络学习)的计划和实施必须考虑三个关键要素,它们分别是社会性存在(SocialPresence)、教学性存在(TeachingPresence)和认知性存在(CognitivePresence)。其中,社会性存在是指参与者在探究社区中利用通信媒体在社交方面和情感方面表现“真实”自己的能力,也称为社会存在感;认知性存在是指学习者在批判性探究社区中通过不断反思和对话来构建和巩固意义的程度;教学性存在是指为实现富有个人意义和教育价值的学习成果,对认知过程和社交过程进行设计、促进和指导[8]。重构远程教学生态的理论框架如下图所示,下面从社会性存在、教学性存在和认知性存在三方面探索利用网络新技术重构远程教学生态的策略。

(一)构建远程教学生态环境,增强社会性存在

网络新技术介入到远程教学环境中,拓展了传统学校教学环境的时空限制,形成了一个虚实结合的远程教学生态环境。远程教学生态环境是远程教学活动赖以实施的场所,它包括两部分:物理学习空间和虚拟学习空间。其中,物理学习空间是指在现实世界中支持开展信息化教学的物理时空,主要指通过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广播电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或远程教学点;虚拟学习空间是指构建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多人在线虚拟学习环境。

1.虚实结合的远程教学生态环境

网络新技术创建了一种虚实结合的远程教学生态环境。互联网创建了一个虚拟世界,使得今天的信息社会变成了一个由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共同存在的社会形态。“虚拟世界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存在,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9]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人们,也可以同时生活在虚拟世界中,但生活在现实世界中是生活在虚拟世界中的前提条件。“在世”是人们在现实世界中存在的一种描述,而“在线(Online)”是人们在虚拟世界中存在的一种描述。所谓“在线”,是指人在由互联网架构的虚拟世界中利用数字化中介手段所进行的一系列实践活动。“在线”是虚拟和现实共生的存在,它使得“在线”与“在世”形成了一种相互嵌入的生存关系[10]。因此,网络新技术的介入,使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形成一个连续体,共同构建了一种虚实结合的远程教学生态环境。在虚实结合的远程教学生态环境中,人类的学习活动不再受到物理时空的限制,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所需要的学习资源,开展正式和非正式的学习活动。

2.通过虚拟身份增强社会存在感

社会存在感,也称为社会临场感,最早是由心理学家Short、Williams和Christie三位学者于1976年提出来的,他们认为社会存在感是在指人们在利用媒体进行沟通的过程中,个人对群体中其它人及其人际关系的感知程度[11]。同时,他们认为沟通管道的限制,会减少个人在群体中感受到的社会存在感。因此,当个人在群体中获得低度的社会存在感时,群体成员通常不具有凝聚力,只有高度的社会存在感才会让人有较高的群体融入感。Rogers等人认为,社会存在感是学习者在网上学习小组内的归属感和认同感[12]。总之,在远程教学中,社会存在感是影响远程教学的重要因素,高度的社会存在感能够增加远程学习者的群体融入感,从而有效地提高远程教学的效果。

虚拟身份是提高远程学习者的社会存在感的重要途径,网络社会正是由不同虚拟身份的人及其关系所组成的。虚拟身份是现实世界的人们在网络环境下的一种虚拟存在形式,通常以替身(Avatar)的形式出现。以社会网络为代表的Web2.0为用户构建虚拟身份和实现信息沟通创建了理想的环境。在社会网络中,用户可以通过个人基本信息来构建一个虚拟身份,通常包括呢称、头像照片、性别、出生时间、籍贯、教育经历、工作经历等,其具体程度可以根据需要而定。通过构建虚拟身份,实现了现实世界的人在网络环境下的一种映射关系。这种映射在信息真实的情况下是一对一的关系,而在信息不真实的情况下可能存在一对多的关系。即虚拟身份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p#分页标题#e#

仅仅有虚拟身份是不够的,只有通过媒介进行沟通和交流,促进虚拟身份之间人际关系的形成,才能建立起虚拟身份的社会存在感。通常,社会存在感与沟通的相关信息量、联系频率和满意度相关。在沟通过程中,相关信息量越大,越能够满足对方的信息需求,从而提高对方的满意度。此外,联系的频率和满意度决定了虚拟人际关系的亲密度。因此,网络新技术是影响沟通效果的关键因素,也是影响着社会存在感强度的重要因素。

(二)设计与组织远程教学,增强教学性存在

网络新技术创建了一种理想的远程教学生态环境,有利于支持社会化学习、参与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3G移动通信技术使得远程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到需要的学习资源;社会网络使信息获取、信息表达和信息共享变得非常方便和快捷,使人与人的沟通变得更加紧密;多媒体、超媒体的介入改变了知识表征的方式和结构,使得教学内容的表征方式呈现多媒体化,使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呈现非线性化;分布式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创建多用户的虚拟学习环境,让远程学习者以替身的方式共同参与到虚拟世界中,通过体验达到学习目标。简而言之,网络新技术为实现有意义的学习提供了理想的技术支撑。

然而,只有理想的学习环境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精心的设计和组织,增强教学性存在,才能实现有意义的学习。有意义的学习包括五种属性:主动性、建构性、合作性、真实性和意图性[13]。为了让远程学习者实现有意义的学习,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精心地设计和组织远程教学活动,使用网络新技术支持远程学习者开展主动的、建构的、有意图的、真实的和合作的学习。为了实现有意义的学习,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远程学习者的参与度,增强远程学习者的社会交互,倡导参与式学习。所谓参与式学习是指学习者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他们自己确立学习目标、探索适当的资源、与其他人进行小组协作,并以有意义的方式建构知识[14]。参与式学习活动设计具体包括学习活动主题设计、学习者参与方式设计、学习过程指导方案、学习活动的评价方式等。

(三)转变远程学习方式,提高认知性存在

在虚实结合的远程教学生态环境中,远程教学活动已经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使得学习可以随时随地以可能的任何方式发生。网络新技术改变了信息沟通方式,增加了信息沟通的渠道,构建了一种开放的网络互动传播模式,有效地增强了远程学习者之间的社会互动,促进了远程学习方式的转变,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混合学习生态。

1.个性化学习与社会化学习并存

在远程教学生态环境下,学习既是个性化的,同时也是社会化的。一方面,远程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个性化特征来选修自己喜欢的课程,选择不同类型的学习资源,并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动态调整学习进度,开展个性化的远程学习活动。个性化学习以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为导向,以学习兴趣为动机,以适应学习者个体特征的方式来开展学习,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远程学习效率。另一方面,远程教学生态环境提供了一个社会化学习空间,它能够有效地支持远程学习者开展社会化学习。社会化学习是学习者通过与助学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以会话、协商的方式开展的学习活动。远程教学生态环境创建了一种有效的沟通机制,有利于社会小世界网络的形成,为社会化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传统的远程教学中,学习者通常是孤立的个体,缺乏与教师、学习伙伴的社会交互,其学习方式主要是自主学习。在这种条件下,学习者缺乏一种社会归属感和社会认同感。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化学习理论,学习者个体、学习伙伴和学习情境三个方面都潜在地影响了个体的学习结果。一方面,社会化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自主性,学习者主动地获取信息、评价信息和生成新信息,通过与他人的交互活动来促进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自主地建构知识的意义。另一方面,社会化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社会性,把学习视为学习者与学习伙伴、学习情境互动的过程,个体的观察、与学习伙伴的互动以及学习情境都会影响学习者的认知和行为。因此,从社会学习的角度看,远程学习是一个学习者自身与远程教学生态环境持续的互动过程,学习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自身经验、社会网络人群的经验以及沟通效果的影响。

2.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并存

在远程教学生态环境中,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都共同存在,共同促进学习者经验的生长。在目前的教育形态中,正式学习是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学校教育中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在远程教学中,基于视频会议系统的教学就是一种在教师面授指导下的正式学习活动,是传统面对面教学在远程教学环境下的迁移。这种教学方式的关键在于师生互动,强调教学是一种对话,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一种互动。只有通过有效的交流,才能促进学习者对新知识和新观念的理解。非正式学习是学习者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通过观察、参观、访谈、实践等各种方式开展的促进自身经验增长的学习活动。在虚实结合的远程教学生态环境下,非正式学习越来越受到关注,已经成为终身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非正式学习的具体形式是多元化的,例如基于数字化博物馆的学习、基于教育游戏的学习等。

综上所述,在远程教学生态环境中,远程学习方式呈现多元化的特征,个性化学习和社会化学习、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形成了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共同构成了网络新技术支持下的混合远程学习生态,促进了远程教学方式的转变。

多媒体远程教学范文3

网上教学资源是开展远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网上教学资源的优劣直接决定远程教学的成败,在远程教学中要科学设计网上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发挥各种媒体技术的优势,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合理设计、开发、整合、优化各类教学资源。

1.网络资源的有效性设计

网上教学资源能否体现它的教学有效性?学生能否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是每个课程责任教师在设计网上教学资源时应该考虑的问题。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网上资源的设计为例说明加强资源教学有效性的意义。“计算机应用基础”是电大专科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终结考试完全是无纸化上机操作。中央电大开发有相关的网络课程,能满足学生的系统学习。教学中突出的问题是历年来学生的上机考试通过率比较低,学生自学难度较大。

为了加强资源的教学有效性,我们从三个方面进行教学资源的优化:第一,将中央电大的网络课程资源整合到省电大在线平台中,为学生提供一站式服务;第二,教学辅导内容有针对性,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辅导;第三,开发“计算机应用基础无纸化考试辅导”网络课件,运用屏幕录像技术直观演示考试模拟题的操作过程。由于在网络资源的设计上把握了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原则,所以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受到学生的好评,尤其是我们开发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无纸化考试辅导”网络课件,点击率非常高,加强了实践教学,大面积地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使全省各教学点学员都能从中收益。

2.网络资源的交互性设计

交互性是新一代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教学资源的重要特征,也是有别于传统教学资源的主要特点之一。传统教学资源只能单向而被动地传播教学信息,资源主要表现形式是文本,而交互性的网络教学资源可以实现学习者对学习资源的主动选择和控制。设计网络教学资源要立足于整个课程,深入研究课程的重难点,尽可能的融入交互功能,学习者可以主动地进行选择资源,尤其对哪些实践性强的操作类课,在资源的设计中,应重视模拟操作和仿真实验课件的开发。

我负责的“信息技术与信息管理”课程是山西电大开放专科的一门通识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面向应用的课程,考试为100%的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中实训任务占50%。远程学习者自学难度较大,教学中突出的问题是学生的实训任务得不到教师的有效指导,完成的实训作业多数不合格,教学中需要有针对性的加强实训教学。为此,我设计制作了具有模拟操作功能的实训教学课件资源,用屏幕录像、配音解说、实例演示、模拟操作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可演示、可模拟操作的实践环境,实现体验式教学。通过人机交互实现学习任务的有效完成。课件既做教具,又做学具,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让分散在各地的开放学员自主选择学习,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特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潜能。

二、运用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教学艺术

现代远程教育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运用是关键。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其实就是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数字音像技术、卫星广播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如何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艺术进行有机融合,是远程教学成功的关键。远程教育中,要想有效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运用教学艺术最大限度地引导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创造性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和提高师生互动教学艺术尤为重要。

1.创造性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创造性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主要指教师能依据课程的性质和远程学习者的特点来选择,运用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体现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艺术性和独特创意。远程教学是在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的课程教学活动,远程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是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技术处理,艺术加工。利用信息化工具,对课程教材内容进行信息化重组、创作,把课程教材学习内容转化为信息化的学习资源;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选择全球性的,可共享的课程信息化资源,整合到网络教学平台中,为远程学习者提供一站式服务;针对学习者的自身特点,围绕教学目标,找准教学、教材的切入点去开发多媒体课件、微课程等,创建的课件和微课程应该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充分利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生动直观、化静为动、图文声并茂、模拟实验、仿真等来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远程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2.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深化远程师生互动教学

远程教学主要有三种互动形式,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与学习媒体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影响远程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从利用信息技术的角度谈谈深化师生互动的教学策略。互动讨论中师生不同角色扮演的策略:电大远程教学中,师生交互活动的主要场所是课程在线教学平台的课程讨论区,教师利用课程讨论区组织学生开展学习讨论活动,教师参与互动讨论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以教师身份进行引导与启发,同时可以通过改变网络ID号的方式变成学生身份来参与互动讨论,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成为互动讨论中的参与者。

多媒体远程教学范文4

关键词:远程教育;教师行为;影响因素;策略探析

一教师教学行为的概念

远程教育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一种新型教育手段,在形式上和内容上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学习观念、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等方面赋予教育新的意义。教师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影响网络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深入了解和分析教师的教学行为显得尤为重要。雷茨(Kratz)于1896年最早提出了教师教学行为的概念,此后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学者傅道春将教学行为分为教学基础行为、教学组织行为与教学技术行为三个方面[1]。学者施良方将教师教学行为分为教师主导的教学行为、教师指导行为和师生互动的教学行为三方面[2]。学者毕田增认为教学行为是教师基于教学理念、教学能力、教学态度和个性特征的基础上面对具体教学时所采取各种教学操作方式的总和[3]。学者宋其华认为教师教学行为由显性行为和隐性行为两部分组成,其中显性行为包括板书行为、实际操作等能直接看到结果的行为;隐形行为是指教师职业理念、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不能直接看到结果的行为[4]。尽管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教师教学行为的概念,但却有着共同点,如教师的价值观念、信息素养、个人能力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笔者在借鉴前辈老师们观点的基础上总结出教师教学行为的概念,笔者认为,教师教学行为是指教师依据自身的综合能力、职业理念、教学观念和个人素养等一系列因素所做出的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教学操作方式的总和。

二教师教学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一)教师对远程教学行为的认知水平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

远程教学是以网络技术作为构成学生学习环境的有机因素,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的新型教育活动,打破了传统教学受时间空间限制的束缚,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对远程教学行为的认知水平和教学态度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其中教师的认知水平一方面是指教师对远程教学的态度和教师角色转变的程度。如明确远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建立远程教学中合理的师生关系;正确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远程教学等。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始终扮演着“教学者”的角色,坚持“以教为主、互动为辅”的教学模式,而在远程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教学者,更是学生的引导者,是教学资源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教师对远程教学的认知水平和教学态度影响其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进而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是指教师对网络教学活动发挥作用的认识,即教师判断利用网络开展教学活动能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信息素养水平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现代远程教育是在网络技术环境下进行的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主要是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远程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教师将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如上课、答疑和练习等从教室搬到网上来,教师通过网络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学生则通过网络接收信息,可见,远程教学对教师整体素质尤其是信息素养水平提出来更高的要求。教师个人的信息素养水平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运用网络开展教学的能力;二是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和资源的能力。远程教学要求教师在网络上开展教学活动,如教师需将课程公告、教学文件、教学辅导、形考作业等文件上传至学习网供学生学习,同时需要开设学习论坛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可见,教师具备较强的网络技术水平,将促进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提升教学效果。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教师所具备的原有知识储备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知识,从网络上众多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挑选出符合教学活动要求、适合学生学习的资源,丰富教学活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三)学习者的学习态度是影响教师行为的重要因素

远程教学为传统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和资源,满足多元化学习需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远程教学更加重视教学过程,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文字教材作为基本媒体,通过计算机网络教学视频、音频和文字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利用网上学习论坛发帖为学生答疑,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学习服务;学生通过网络进行选择性学习,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和感兴趣的内容学习。可见,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唯一的主导者,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凸显,成为影响学习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学生对学习媒介、学习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兴趣和态度直接影响教师行为。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态度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基础因素,是学习者发挥主体性积极参与学习的主推力,更是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的强化剂。以武汉市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2016年春季开设的《行政组织学》课程为例,该课程教师一个学期发回帖总数是1538条,教师发的大部分帖子学生都积极参与讨论,一方面加强了对该课程内容的学习,另一方面充分调动了该课程教师的积极性,为此,教师上传和了更多与课程相关的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进而提高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可见,学习者的学习态度是影响教师行为的重要因素。

三提升教师教学行为策略探析

(一)转变教学观念摆正角色定位

正确的观念对行为具有指导意义,教师只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两种教学模式的区别,意识到远程教育的意义,才能从根本上接受和认可远程教学模式。远程教学作为一种以网络信息为基础的新型的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客体的传统观念,教师不再是课堂的独奏者和权威者,而成为了学生的启发人和引路人。远程教育开放性的特点促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即从知识的讲授者向知识指导者转变,从知识的权威者向知识的管理者转变,从学生的传播者向学生的引导者转变。因此,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找准角色定位,打破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权威者的观念,引导学生开展积极、有效的学习活动,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教学”转为“导学”,树立成为学生管理者、组织者和指导者的新观念。

(二)加强技术培训提升信息素养

传统教学以面对面授课为主,教育资源主要通过人际传播直接实现,如通过在课堂上直接答疑;实验室现场指导等。可见,传统教学中教师只需掌握基本的授课技巧,了解学生学习需求,就可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远程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网络为载体开展教学。在这一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在时空上是分离的,主要通过网上教学如上传资源、教学文件、发帖和回帖来传递知识,为学生答疑解惑,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教学目标。可见,远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应在思想上予以重视,转变观念,加强技术培训,提升个人整体信息素养。一方面,加强网络信息搜集能力的培养,提高鉴别能力和组织能力,为学生选择与本课程教学目标相关的信息和资源,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另一方面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和学习,了解现代教育的手段和工具,掌握运用多媒体网络开展教学的方法,丰富教学形式,如利用视听会议技术、视频双向交流系统等实现师生互动,使自己成为现代教育模式中的专家能手。

(三)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学质量

远程教学摆脱了时空的束缚,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有效开展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随时开展学习,可见,远程教育教学效果不仅仅取决于教师教学态度和教学思想,还取决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和学习态度。在远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唯一的主导者,学生的自主意识日益增强,成为网络教学中影响教师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优化教学方法,利用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方面,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思想,树立师生平等观念。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改变灌输式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学习思维,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应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根据学生差异化的需求提供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特征,运用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将复杂的知识点将复杂的知识点简单化,利用网页浏览、视频直播和课程公告等形式表现课本知识,加强教学互动,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学效果。远程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赋予了教育新的意义。教师教学行为不仅是教师素质的外在体现,更是教师专业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直接影响整个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远程教学中教师行为不仅仅关系教师自身的职业发展,更加关系远程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分析教师行为影响因素和探索提升教师行为策略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教师应从根本上意识到远程教学对现代教学活动的冲击,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新型教学理念。另一方面,应加强自身信息素养的培养,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充分利用远程教学的特征和优势,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提升远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冬梅.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述评[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12):50-52.

[2]毕田增.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行为研究[J],林区教学,2005.

多媒体远程教学范文5

流媒体技术在教学信息化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远程教学与现实教学这两个方面。

1.1流媒体技术在远程教学中的应用

远程教育作为在数字化信号环境视域下的一种师生分离的教学活动,以流式技术的发展为基础,在终身、素质、继续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使远程教育教学成为了现实。流媒体技术在远程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1.1课件点播

课件点播是基于流媒体技术的基础上进行远程网络教学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课件点播过程是教学资源管理中心将教师的授课过程录像,与课程相关的音、视频资料,以及与教师授课过程中同步的电脑屏幕信息等多媒体内容存储到点播服务器上,学习者登录远程学习网络系统后,根据自身需要,即可点播教师的授课实况进行自主型学习,并同步查看相关的学习资源。如,流技术制作的实时\非实IP课件。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凸显“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运用相关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教学。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点播自己所需的教学课件,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自由、灵活,从而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上的主动性,同时,达到以“学习者”为中心目标。

1.1.2实时同步授课

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受时间、地点等因素的限制,大部分学生很难听到名师的授课,而流媒体技术却使其成为了现实。远程网络教学资源中心将名师现场授课的音频、视频、数据等实时地传送到目的地,这样远端的学生可以像现场一样倾听名师授课。这样在实现资源共享、解决师资力量短缺的同时,最大限度的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1.3网上教学与培训

利用流媒体技术制作出网页型的课件,能使教师讲解的视频图像、音频信号及讲义内容同屏显示,学生上网即可学习课程。使用流媒体技术制作的动画、演示可以直接插入到网页中,学生可以使用网页型在线帮助方式,获得操作演示路径。在技能培训上,许多基本的培训项目,可以使用文字、图像、声音与视频来制作多媒体演示,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生动形象[3]。例如,当前研究生考前的教学与培训,多数还是进行网上自我学习与培训。

1.2流媒体技术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相对于流媒体技术在远程教学中的运用,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度还相对较低,主要应用在以下几点:

1.2.1流媒体技术在课件制作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不能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例如,当前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是PPT教学,无论是从视频上,还是音频上都不能像流媒体技术制作出的课件那样给予学生生动、形象的视听觉效应。教师利用流媒体技术实现了一个用户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平台,利用此平台制作出的课件,用于校园的课件点播系统中,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益。

1.2.2实时性的多媒体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未引入流媒体技术,而现在大部分中小学及高等院校都已配备了计算机、DVD\CVD、投影仪、交换机、音响等一整套的多媒体教学系统。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的运用不仅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而且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视觉、听觉形象。

1.2.3教学监控、电子考勤功能

大部分学校基于流媒体技术建立流媒体教学平台,并应用于教学管理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次系统对教师与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管理。管理过程具体表现是通过定时、定点地打卡或录像来对教师教学与学生的出勤、上课情况进行考核和检查,为教师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创造了和谐的氛围。

1.2.4数字化网络图书馆

各高等院校在图书馆资源、信息管理等方面已加强了流媒体技术的应用。例如,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检索、预定自己所需图书,还可以下载相关的期刊文献、电子书等资源,实现了不同高校之间资源共享的同时,也为教育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5远程视频会议

通过流媒体技术的应用,建立远程视频会议交流的平台,有利于不同地区的教育工作者参与到教育教学的发展中来。教育工作者通过远程视频会议使教育教学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资源的共享,为学校也节省了大量的经费。

2、流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前景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数据通信的快速发展,流媒体技术的应用也会变的越来越普及。就目前情况来看,流媒体技术多应用于网络电台、远程教育、收费播放、视频点播、互联网直播等领域。而流媒体技术在教学信息化中的应用还存在诸多瑕疵,需要流媒体技术工作人员不断改进,促进信息化教学的实现。从流媒体技术在教学信息化中的应用现状中,我们不难看出:我国的远程网络教学还处在起步阶段,其巨大潜力有待开发,而流媒体技术在实际教学与数字化图书馆中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立足本地区教育技术现状,在信息化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积极实践,勇于探索,使网络充分发挥其教学功能。例如,实现点播式自主学习、在线直播教学及异地协作式学习,解决师资力量匮乏的问题,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我国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3、结论

多媒体远程教学范文6

1.1互联网技术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远距离的交流变得简单,学习的过程更加多元化,同时可以实现国内外教育资源的共享。现代教育技术的重大突破是校园网功能的开发与利用,依托校园网和计算机教学平台等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网络化的强大信息量,电子化、声像化的生动情景,实物显示,人机对话,不但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师生的素质,也促进了教育思想的更新。校园网建设主要包括软件和硬件两大部分,其中硬件部分由主干网和子网中有关设备及连线组成,而软件部分除必须的操作系统及大量校园网应用软件外,还应该有大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供日常教务、行政和总务管理使用。由于校园网的主要功能是教育、教学,上传的都是图像、声音、录像等数字、视频信息,对带宽要求高,必须达到1,000,M网或1,000,M主干的100,M网才适用(或以交换机联接的100,M网)。校园网的终端信息点应配置计算机,尤其是教室。软件建设方面,一方面要有较好的系统性软件(涵盖教育、教学、管理、后勤等方面,有用户管理系统、网络综合测试管理系统、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由于各校的情况和要求不同,一般学校的技术力量毕竟有限,要开发大型软件较困难。因此,可向软件公司购买,或学校与软件公司技术人员共同开发适合学校使用的软件。另一方面要做好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以确保资源集成和共享。校园网建设加快了远程教学环境的形成。基于Web技术的远程教学系统,创建了同步教学、异步教学和自我学习3种分布式教学环境和学习方式,使学生参与课程的全过程。学生可在网上的“虚拟教室”上课,完成作业和练习,提交给教师进行评分,还可以在网上与教师讨论和问答,充分交流。借助远程教学资源改革学校的素质教育,使信息高速公路进入教育领域,促进教育制度、学习制度、学习方式的现代化。教师的培训进修,学生的学习,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现代远程教学“网校”的设立,可以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示范校的辐射作用,为处于边远地区师生的学习、进修打开了方便之门。现代远程教学的开发对于提高全民族的教育水平及全民素质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1.2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专指在电脑程序中处理图形、图像、影音、声讯、动画等的电脑应用技术。多媒体技术已被广泛引进课堂,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先进的教学模式正在向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挑战。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主要有3大优点:①丰富教学内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多媒体教学中,运用课件向学生讲授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而且可以利用实物展示台或课件制作中的链接功能向学生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国内外新信息、新动态、新观点、新数据等,从而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展了学生的视野。②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成为解决学时矛盾的重要途径。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把知识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学生,还节约了时间,增加了容量,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③改善教学环境,更多地注重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和讲授。多媒体教室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清洁、舒适的教学环境,对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对学生来说,在同样的课时里不但可以获取更多的知识,而且接收的知识更容易理解、消化,学习效率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2提高高校教师现代化教育水平面临的问题

2.1高校教师自身思想观念陈旧,对于现代化教育的认识不深

面对面口传心授的方式是我国高校普遍采取的授课方式,也是众多非常出色的高校教师采用的方式,对于新鲜事物——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到来,他们普遍采取了消极抵制的方式,或者被动选择年轻助教做一些操作层面的工作。这从表面上看是采用了现代化教育手段,但对教学效果无直接影响。因为不同人对于相同授课内容的理解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无论大小都有可能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即使是简单的授课影像或者幻灯等形式,只有由授课者本人亲自处理才能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

2.2政策缺失和资金缺乏,导致对于现代化教育硬件的投入不足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从顶层设计上缺乏有效、完善的政策体系,这给现代化教育的普及制造了很大的壁垒。反观高校本身对于硬件投入经费长期短缺,很大程度上寄希望于通过政府政策倾斜和资金补助,购买相关设备。因此,缺乏政府的支持,各高校很难通过自身的造血能力购买相关的硬件设备。此外,目前科研项目的投入有很大一部分为固定资产,但这仅包括科研设备,并不包含教学设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教学设备的投入。

2.3尚未形成成熟的培训机制,导致教师现代化教育水平良莠不齐

首先,对于教师的培训大多也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经常是培训走过场,考核走形式,这不仅影响了培训效果,也浪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并且培训的内容过于陈旧,长期得不到更新,授课过程没有互动,很难让教师在培训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有效消化。其次,培训过程过于注重理论和经验总结介绍,没有为教师提供实践的机会。最后,现代化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也严重滞后于教学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始终难以满足实际教学的需求。因此不难解释,为何高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依然采用传统授课方式而尽量避免采用现代化教育手段。

3结语

多媒体远程教学范文7

基层官兵是开展武警远程教育活动的重要参与方,对基层官兵进行学习目标需求分析是搞好武警远程教育的关键。对基层官兵学习需求分析主要包括对基层官兵学习经历、实际需求、学习目标以及知识结构等。在进行武警远程教育网络课程设计时,可以先对基层官兵开展前期调查,建立基层官兵学习档案。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掌握不同学习对象的学习需要与个性需求,并对不同层次的基层官兵提供相适宜的学习建议,从而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因需施教”。

2.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是基层官兵在进行远程学习过程中应达到的学习结果或标准,教学目标的制定应具体化、明确化,以便为制定教学策略提供依据。为此,每门网络课程都应该有适合学习对象的教学目标,并以简明的语言呈现给基层官兵,使基层官兵在教学目标的驱使下主动学习。教学目标设计主要包括每门课程教学总目标、单元知识目标以及各节知识点、技能节点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呈现在每门网络课程首页,让基层官兵对学习该课程的目的一目了然。单元目标应呈现在单元学习内容之前,各知识、技能节点的教学目标则应在基层官兵学习该知识、技能点的过程中呈现,以告知基层官兵该目标的层次,根据不同目标层次给基层官兵以不同的学习建议,让基层官兵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不同目标层次制定相应的学习策略。

3.武警远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把握贴近部队需求的原则。应压缩基础课程教学比例,重点安排与部队任务相关联的课程,比如武警战术、武警政工、武警指挥、军事教学法、部队管理等教学内容。在选好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应把重点放到教学内容的网络组织上,要选取适宜的网络表现形式呈现教学内容。主要是利用超文本形式编排和组织教学内容,把选定的教学内容一步步分解为若干知识、技能点,形成由粗到精的网状知识节点,基层官兵可根据个人学习需求通过文本、图像、热按钮等超文本链接方式任意选择学习内容。在设计过程中应尽量加入web2.0文件组织方法,利用博客、维基、RSS等形式丰富教学内容的组织样式,以激发基层官兵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的学习热情。

4.教学策略设计

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量大和多媒体信息传播方式丰富的特点为基层官兵创建内容丰富的案例、问题与和训练情境,从而激发基层官兵的学习动机,促使基层官兵积极学习、善于思考。基层官兵在进行远程教育学习过程,容易出现由于网络课程门类较多而导致的迷航现象,设计清晰、明确、基层官兵学习容易接受的导航系统必不可少。导航的重要作用在于引导基层官兵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有效学习。导航方式通常有演示导航、检索导航、线索导航、书签导航、在线帮助等多种形式。除此以外,也可探索其他导航方式,如:搜索引擎、相关资源站点链接等,以便为基层官兵提供更大的学习自由度和学习空间。

5.教学评价系统设计

在武警院校为基层官兵开展远程教学服务过程中,为提高教学质量,应适时对基层官兵的学习情况实施教学评价。一般来说,远程教育教学评价手段有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两种,二者各有应用侧重点,应结合使用。形成性评价是指教员在实施网络教学活动中对基层官兵的学习状况进行详细记录,通过反馈的情况调整教学内容或改变教学策略,使远程教学更有成效。形成性评价的方式主要有开展讨论、非介入式调查、考试和模拟演练等。总结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完成后对整个远程教学是否实现教学目标做出判断。其方式主要有总结性考试,开展学习质量问卷等,以把握学习对象对全部教学内容和整个教学过程的满意程度。与之相对应的设计过程包括结课题库的建立、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发放、数据的回收与分析等。

6.网络课程开发要高效

多媒体远程教学范文8

网络远程教育有实时教育和非实时教育两种,实时教育采用集中式的方式,利用网络、多媒体等技术进行教学活动,非实时远程教育是基于Web的多媒体教学,教育者将教育资源上传到网络上,受教育者可以在任意时间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教学视频资源、网络课件等进行播放和浏览,它更能体现学习的自主性、灵活性以及学习环境的开放性。多媒体视频资源以其将文字、语言、图形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形式,带给受众多方面的立体式的观感体验,十分生动形象,应用在教学上,能帮助受教育者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加深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多媒体视频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1.视频资源的获取和特点。

互联网中存在着许多的视频,这些视频的获取方式也各有不同,有的是原创的,有的是再加工形成的,在具体情况下,网络视频资源的获取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①在视频资源的开发中,可以利用Flash或者一些专用的影视制作软件,制作出视频动画。Flash的源文件格式为.fla,在输出时输出.swf格式,即可使其形成一个完成的影片档,在网页中打开。②通过利用视频捕捉卡和一些相关的视频制作软件,从摄像机中捕捉画面,对其进行整理加工,使其结构化也能获取视频资源。③使用数码相机拍摄数字动画,并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也可以很方便地将视频上传到网络中,且利用数码相机拍摄获得的视频还有着文件体积较小的优点。④有些视频资源还可以通过到其他资源较为丰富的网站上下载获得,或是直接购买DVD。作为视频资源的一种,网络远程教育中的视频资源除了具有视频资源的一般特征之外,因其还是一种教育资源,故而还具有其固有的特性。①数字化。远程教育网络中的视频资源最基本的特色就是其是以数字方式存储,数字存储常用的格式有AVI、QuickTime、MPEG和流式媒体格式,在网络远程教学的实时传输中,通常是以流式媒体格式为主。另外,由于未经压缩的文件占用的存储空间大,且会给播放的流畅度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数字视频上传前,应先对其进行压缩,这样文件的体积更小,上传起来更为方便,且使用先进、高效的压缩技术对数字视频进行压缩之后,并不会影响到视频的视觉播放效果。②单一性。在远程奇教育中,视频资源是教学资源的基本材料单元,它不需要有完整的教学流程或者前因后果,可以只是记录某个实验的过程或是一段历史资料,也可以只是与某一知识点相关的背景材料,在教学中,教育者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将其穿插到教学过程中。③独立性。由于教学视频素材不依赖于文字教材版本,也没有学段、学科的界限,其内容相对独立,因此,即使是教材的课程体系或是版本发生了变化,教学视频素材依旧可以被灵活地应用到教学中。④重组性。由于教学视频素材具有单一性和独立性,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也意味着它没有太多使用的界限,可以作为辅助教学的基本资料与其他资料进行随意的接合和重组,且即使同一段素材,在不同的学科和教学内容中也都可以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灵活应用。

2.流媒体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开发和应用。

流媒体是指以流的方式在Internet中传输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文件的方式,其文件格式采用的是流式传输和播放的媒体格式。采用流式媒体传输的方式,用户只需要等待几秒或者几十秒的启动延时,就可以点击观看视频,且剩余的部分还会自动缓冲下载,极大地方便了用户观看视频。①流式传输方法。流式传输的方法主要有顺序流式传输和实时流式传输。顺序流式传播是一种顺序下载,在用户观看视频的时候,只能观看已缓冲好的部分,而不能跳到未缓冲的部分,它是由标准的HTTP服务器发送的,因此又称作HTTP流式传输,这种方法的缓冲下载是无损的,能保证最终的播放质量,但在播放时会有相对较长时间的延迟,适合用在一些高质量的较短的短片中。实时流式传输是实时传送的,它支持随机访问,用户可以通过快进或后退观看视频前面或后面的内容。它需要专用的流媒体服务器和传输协议,但在传输时,由于需要与宽带连接配配匹,在网络拥挤或者是以调制解调器速度连接时,视频图像的质量就会比较差,且其还需要一些如Re-alServer、WindowsMediaServer之类的服务器,以及RTSP、MMS的网络协议,在有防火墙时,网络协议可能出现问题,影响用户的观看。②流媒体播放方式。流媒体的播放方式有单播、组播、点播与广播三种。单播需要在客户端与媒体的服务器之间建立一个单独的数据通道,一台服务器发出的数据包只能送到一个PC机。组播是利用IP组播的技术构建起具有组播能力的网络,允许路由器将数据包复制到多个通道上进行传播,这种方式能使一台服务器对多台PC机进行连续数据的无延时发送,能够提高网络的利用率。点播为用户提供了对流的最大控制,能使客户端与服务器间进行主动的连接,但会迅速用完网络带宽;广播是指用户只能被动地接受流而不能控制流,这种方式在发送数据包的时候,是对所有的用户发送,而不考虑用户是需要,会浪费网络的带宽。③网络远程教育流媒体基本构建。远程教学流媒体平台构建,在远程教育系统中,流媒体平台由采集端和端组成;远程教学流媒体后台管理,教育系统中流媒体的服务平台一般支持NP、SP/CP、超级管理员和终端用户几种角色,不同角色的用户有不同的使用权限;流媒体硬件,流媒体硬件主要有点播服务器、服务器、采集工作站和Web服务器,不同的服务器配置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选择。

三、Flash流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开发和应用

Flash流技术是一种基于Flash的流媒体技术,其构建的系统有FlashMediaServer(FMS)、FlashPlayer和包括FlashMediaEncoder、Flash5.5以及Flash5.5VideoEncoder在内的流媒体文件制作工具三个部分。

1.Flash流技术系统。

FMS是由Macromedia公司推出的开发流媒体的服务器软件,其对应的客户端网络视频交互软件是FlashPlayer,它将传统的流媒体功能与开发环境结合了起来,能为更多的用处创建和提供交互式的媒体应用;FlashMediaEncoder提供自行录制影像和文件格式转换的功能,能够生成较高质量的FLV(FlashVideo)流媒体格式的文件,且使用较为容易,功能强大;FlashPlayer是用来播放Flash影片的播放器,也是当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流媒体播放器;SWF是由Flash5.5软件制作出来的一种流式文件格式,这种文件的体积小、功能强,且有很好的交互性;FLV则是在Sorenson公司的压缩算法开发出来的一种流式媒体格式,这种文件格式能够使大体积的视频文件以流的方式播放,且同时能保持流媒体的质量;RTMP(theReal-timeMessagingProtocol)协议,也即是实时消息传送协议,是一种TCP/IP协议,是专门为高效传输多媒体文件和数据而设计的,使用它所传输的数据未加密,但使用支持SSL(SecureSocketsLayer,安全套接层)的服务器可以保证数据的安全传输。

2.Flash流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