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风险管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公司风险管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公司风险管理

公司风险管理范文1

【关键词】资产管理公司;风险管理;优化措施

一、前言

资产管理公司属于金融类公司,在其日常的经营活动中面临很多的风险。并且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改革逐渐深入,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逐步降缓、发展动力需要转变的经济新常态这一经济大环境下,资产管理公司面临的风险也将会进一步增大,这就对资产管理公司的风险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我国的资产管理公司的风险管理工作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有必要对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

二、资产管理公司存在的风险研究

(一)资产管理公司法律风险研究

资产管理公司的法律风险通常指的是因公司的经营活动与法律法规等发生一定的冲突而引发的法律纠纷从而对公司的经济、名誉等方面造成一定的损失。资产管理公司的法律风险主要涉及四个方面。一是资产管理公司主要业务虽然是处理银行的不良资产,但是随着其商业化的转型,其业务有所创新和拓展,目前更多的是收购企业的非金融类不良债权。此类债权的如何确权、如何确认不良,如何确保债权的真实、洁净、完整性,都涉及到法律风险。二是各资产管理公司尤其是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在各地都设有数量众多的分支机构。在国家大的政策法规下,各地方又有不同的监管细则,比如对资产管理公司办理抵质押物的管理条例等,这直接会影响到各商业化项目推进的成功与否。三是资产管理公司的债权收购业务不同于银行的普通借贷业务,由于涉及众多合同方,在合同制定、审查、签订等环节,人员的考虑不全面、不审慎等因素都会带来严重的法律后果。四是目前资产管理公司有几十家分、子公司,集团内部的关联交易存在的法律风险也不容忽视。好的关联交易能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公司的利润,但是由于关联交易涉及的相关者较多,一旦出现法律风险将对各相关者的的利益造成极大的损失。

(二)资产管理公司财务风险研究

资产管理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流动性风险管理和公司并表管理两方面。流动性风险管理主要是对公司资金的可变现能力进行管理,素有企业血液之称的资金对一个资产管理公司来说更为重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有四大银行的贷款、国外发债等,任何一个环节的流动性管理不到位都会直接影响公司的声誉及发展。在并表监管方面,由于资产管理公司逐渐通过多种股权方式设立了众多分、子公司,业务涵盖了证券、租赁、基金、银行等金融业务,也触及到了房地产等非金融板块,这些都增加了集团体系的风险传染性和脆弱性。2011年3月8日,银监会颁布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并表监管指引(试行)》,该文件的出台对资产管理公司的并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各公司加强集团风控,防范系统性风险。

(三)资产管理公司信用风险研究

在新常态下,原有增长模式下被隐藏的风险因素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逐渐显现。传统制造行业出现的产能过剩,各级地方融资平台背后一直隐身的财政金融风险,社会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房地产行业走向的各种扑朔迷离,各种风险交织,互相传导,各个行业、特别是实体经济行业,都给金融机构带来巨大信用风险。而作为专业收购、处置不良资产的资产管理公司而言,面临的信用风险更加巨大,也增加了资产管理公司开展不良资产收购业务的难度。

三、优化资产管理公司风险管理的措施探究

(一)优化法律风险管理

一旦资产管理公司陷入法律、官司纠纷会为公司的名誉带来严重的损失,因此资产管理公司在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其法律风险的管理。首先,在不良债权收购时,应该重点关注收购债权的真实、完整、洁净性,避免收购标的债权存在法律瑕疵、抗辩等事项导致资产管理公司权益受损。其次,针对各地方的政策法规的不同,在熟悉地方特殊法规条例的情况下,也应该与地方监管部门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取得地方监管机构的支持和认可。三是加强公司法律风险管理,不断完善公司内部的法律制度在董事会中设立专门的风险防控专业委员会,聘请法律顾问,加强公司法律人员培养管理,提高公司整体法律人才的专业性。最后,要增强对资产管理公司关联交易的风险管理,特别是上市公司。对于公司的关联交易决策,应当在召开董事会的情况下对是否进行关联交易进行决策,对关联交易规范管理,上市公司做到如实披露等。

(二)优化财务风险管理

一方面,资产管理公司要加强对公司资金流动性风险的管理,在整体资源配资过程中,要注重长中短期资金的相互结合,以保证公司运营过程中对资金流动性的需求,也能够让资金产生更大价值。另一方面在公司的并表管理上,应该按照相关文件的要求加强对公司并表的管理。首先,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成功的并表管理经验,并结合公司的自身情况建立一套适用的并表管理方案。其次,建立独立的并表管理组织。公司的并表整合过程是一个繁琐、复杂的过程,并且并表的高质性能提高相关投资者、以及合作企业的信任,因此可以成立专门组织对其并表进行管理。最后,要提高相关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从而提高并表编制的规范性、可参考性、全面性。

(三)优化信用风险管理

首先,可以借鉴国有四大银行的信用评级的先进经验,完善公司的信用评级系统。根据客户的财务报表、征信、非财务数据等多方面信息对客户进行全方位的信用评级,针对不同的信用评级客户给予不同的业务准入标准。其次,提高尽职调查的水平。在尽职调查阶段,要加强对客户资料真实性、可靠性的审查,也要对其财务状况、非财务状况进行充分地分析判断。在项目实施以后,更要加强对客户经营情况、融资情况的密切跟踪,并根据实际的情况采取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

四、结语

在资产管理公司的各项活动中都面临着很多的风险,公司只有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优化其风险管理体系,积极响应相关文件的要求,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的求生存、图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颖.资产管理公司风险管理体系构建探析[J].新会计,2016,(02):55-57.

[2]张滨中.资产管理公司业务经营中风险防范问题研究[J].时代金融,2015,(15):95+97.

公司风险管理范文2

1.政策法律风险

由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发生变化,法律法规条文出现改动和调整,会给资本经营业务造成难以预料的负面影响。而企业资本经营涉及的国家政策、法律法规范畴颇为广泛,唯有深入研究、时时关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发生的改变与调整,并及时分析判断其变化发展趋势,才能使企业避免可能发生的经济损失。

2.体制风险

所谓体制风险,主要指国家体制带来的风险。政府过多干预、法律法规不健全与不稳定、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经济结构变化等。我国资本市场还处在发展之中,各项法规不健全在所难免,这对于企业资本经营而言无疑是一直巨大的潜在风险。

3.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主要指的是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购买力风险。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环境产生变化所引起的风险。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利率水平发生变动而产生的资本经营风险。汇率风险是指由于汇率发生变动而产生的经营风险。购买力风险是指发生非预期的通货膨胀时,资本经营收益的实际购买力会低于预期的购买力所造成的的风险。

二、国有资产经营公司风险防控的重要意义

我国国有企业往往缺少规范、合理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这使企业的发展一直处于很大的风险中据统计,我国很绝大部分国有企业不具备完善的的风险管理体系,不仅没有设立内部控制部门,也没有专人从事风险管理工作,领导层和执行层普遍存在风险意识缺乏的问题,而在那些建立了风险管理体系的少数企业中,其风险管理也不是战略性的,只是经营风险实事发生时才使用。

1.风险防控体系的建立能够改善并克服内部控制的缺陷

从内部控制的本身来看,风险防控体系的建立有助于进一步发现内部控制的设计缺陷并及时地有针对性地予以改进。风险防控体系建立不仅是在结果上改善和改进了内部控制方面的缺陷,甚至可以从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对内部控制的方方面面进行排查,不断弥补内部控制的不足。

2.风险防控体系的建立能够发现企业内部控制薄弱环节

风险防控体系的建立能够发现企业内部控制薄弱环节,并针对这些环节作出预防和改善。在企业运行的过程中,健全的风险防控体系是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运行情况的监督和检验。企业在运行的风险防控体系建立的目的是防范经营风险、堵塞管理漏洞、提高经营效率,内部控制评价可以对企业各方面进行监督评价。

3.风险防控体系的建立能够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一是风险控制的目标与企业发展的目标是相辅相成的,是对企业的发展目标进行鉴定与分析,有利于避免管理过程中的出现不良因素;二是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或者管理人员能够通过风险防控体系提高企业的目标实现能力,在实现目标过程中使企业更具有综合实力;三是风险防控体系能够使企业的工作人员了解和识别风险,对其进行合理的认识和评估,从而具有更好应对风险的能力,更好的实现企业总目标。

三、国有资产经营公司风险防控的方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有资本的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国资经营企业开始意识到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并开始将风险管理视为企业发展管理的关键。主要途径和方法有以下四种:

1.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作为内部风险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不仅可以具备经济评价能功能,同时还是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和监督的重要因素。在企业组织机构设置中,安排内部审计部门,保证其在企业内部的地位,并发挥监督等作用,可以有效对风险控制进行监督、评价,从结构上优化内部风险控制。

2.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财务风险层出不求。只有建立切实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才能使企业及时检测经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规避损失,并且有效预防风险的再次出现。

3.完善内部奖惩机制

为了保证国资经营公司风险控制制度切实发挥作用,并使之在运用中得到不断完善、丰富,需要如期按时地对风险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检查和考核。对于违法风险控制制度的,应坚决给予行政处分与经济处罚,影响职称和优秀的评选;对于严格执行风险控制制度的,要给予一定奖励。

4.引入信息机制和声誉机制

公司风险管理范文3

关键词:职能视角;财务公司;风险管理;研究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很多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因此,财务公司业务范围也得到一定拓展,像投资理财、资金集中管理、结算、信贷等一些新业务也都由财务公司所承担。这样发展下去,财务公司的风险也会越来越大,强化风险管理成为当前财务公司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下面内容在分析了财务公司职能定位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可能存在的风险,以此提出应对风险的策略,以期能为促进财务公司良好发展积累资料。

一、财务公司职能定位

(一)资金结算职能

这个职能是财务公司的基本职能,其中一个工作内容为运用企业内部的财务网络,实现内部结算的统一化;另外一个方面的工作为,以同银行网络无缝对接的形式,提升企业对外结算的效率。从而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与控制,避免出现资金管理失控的问题。

(二)金融服务职能

财务公司主要职能为金融服务职能,立足与客户公司内部金融需求,开展融资和投资的业务。其中之一为,将企业闲置资金投放到企业内部发展市场,从而降低本企业发展成本,还可以实施资金拆借和融资租赁等业务,帮助企业进行融资;另外一方面是将闲置资金对外投资,可以涉及到金融领域,进而提高企业经济经济利益,扩大战略上的优势。

(三)财务咨询职能

为客户企业提供财务方面咨询业务。主要内容有熟悉企业所属行业信息,了解客户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为其提供一定决策信息以及专业的咨询意见。同时可以作为客户企业的风险顾问,帮助客户评估、监控、预警风险,最终化解风险。

二、职能视角下,财务公司的风险

财务公司的三大职能可以为客户企业提升利润,可是也给财务公司自身带来了一定风险。下面简要说明一下,职能视角下,财务公司运营有哪些风险,以便在未来发展中能够针对这些风险开展风险管理工作,从而有效控制风险,保证自身健康稳定发展。

(一)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具体是指结算方成员不能将预期和合同所规定时间与金额的货币支付给客户单位,财务公司所要承担一定义务,因而造成了财务公司财产损失。

(二)结算风险

财务公司实施内部结算和外部结算时,因为不正确操作、不合适人员、系统问题、外部事件等问题,对自身造成了间接或者直接损失被称为结算风险。

(三)金融风险

财务公司展开客户企业的资融通工作时,因为金融产品出现了价值变动,从而造成的资金、信誉、财产等损失等问题,可以称之为金融风险。

(四)流动性风险

流动资金的管理工作中,因为资产负债存在不匹配问题,从而造成偿付不足的问题,被称之为流动性风险。

(五)体制风险

客户企业因为经济运行状况以及经营行为出现变化,从而造成了财务公司的运行安全风险,被称之为体制风险。

三、基于职能视角的财务公司风险控制措施

(一)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构

想要提升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应该让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执行管理工作。财务公司是风险汇集点,因此应该具备一个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财务公司构建的完整的风险管理组织,通常应该由这几部分构成,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高级管理层、风险管理部门、内部稽核部门,专业机构建成后,还需要保证各个部门能够全面履行自身职责。首先,董事会必须站在战略高度,以发展为要求,强调风险管理,公司整体风险管理战略、程序、政策的制定与公司实际情况相符合,同时对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承担起最终责任;执行经过董事会同意的风险管理战略和政策的任务落在高级管理层肩上,最终要对董事会负责,需要将风险管理需要的人资和财力做合适分配;直接负责管理的部门则是风险管理部,专门建设并实施风险管理体系与工作,其需要将风险管理的有关政策和程序拟定出来,并保证其具有高度的可行性,基于这点,风险管理部门必须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独立性;风险直接管理不需要内部稽核部门直接参与,其主要工作任务是监督并评估公司风险管理体系的运行以及相关政策执行具体情况,以此来保证风险管理的相关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是有效的。

(二)不断优化内部的控制体系

财务公司的风险防范重点在于内部控制体系,因此应该对其进行不断地优化。首先,从自身经营实际情况出发,确认经营规模,分析业务特点,然后制定出合理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形成操作性强和系统缜密的规范机制。其中要包含详细的内部控制细则,保证制度构成一个统一规范的体系,同时从具体变化情况出发,增加管理制度覆盖的风险点。其次,重视各项业务的防范、控制、监督,必须做到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形成全过程的监督,主要遵循的管理原则为制衡、审慎、有效、全面的原则,针对不同岗位的不同业务,一定要形成清晰明了的操作手册,涵盖所有岗位的业务流程和风险控制点。最后,构建信息化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要涉及到整个公司的各个部门,从上到下,充分发挥出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优势,及时收集信息,传递信息,分析信息,以便为风险管理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数据。内部控制制度是主要支撑,业务监督为核心,信息系统起到辅助作用,三个方面构成了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保证财务公司中职能正常发挥。

(三)加强风险识别机制的作用

风险管理中最为基本的要求就是能够识别风险,为此,财务公司必须加强风险识别机制的积极作用。加强风险识别作用的主要途径有两个方面:其一,重视结算系统是否安全。财务公司以及整个集团经营的生存发展都与结算资金的安全有着密切关系。为此,风险管理重点检查的地方就是结算系统,应该做经常性的测试与防范检查,重视全部现金流的有关信息,对一切可疑现象都要重视,将当前或者潜在风险因素进行逐一排查,避免在现金结算环节出现风险问题;其二,可以借鉴其他金融机构的做法,通过风险管理部门模拟出未来公司发展状态,可以运用数据、图表和曲线,来对潜在风险因素或者后果进行识别,将模拟结果提供给决策者,给出解决和发展的最佳建议,避免风险真正发生。

(四)引用新型的管理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和科学理论的不断发展,管理方面也涌现出很多新型技术,这些技术都更加趋向模型化和计量化,大大提高了风险管理的客观性、科学性、准确性,现在的管理技术已经能够针对风险不同类型实施管理。因此财务公司应该深入应用这些技术与工具,同时推进以下工作内容:风险管理要以业务为导向,制定出针对性较强的风险管理策略,主要体现在针对不同业务工作流程的风险以及同一业务流程中不同风险要点,选择符合本公司实际情况的管理技术与工具;提高各项信息数据的分析能力与运用能力,推进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坚实,运用现代化技术开展管理工作;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在一起,对当前资产分类管理进行不断完善,构建客户评价体系,合理使用金融衍生品,降低自身风险。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财务公司职能风险愈加突出,为此财务公司必须深入分析自身职能特点,挖掘潜在职能风险,运用各种各样的应对策略,规避风险,为保证自身发展做好准备,进而为客户企业提供有效的业务服务。

参考文献:

[1]韩娟.财务公司风险管理的思考[J].商情,2017(43).

[2]袁琳,张伟华.集团管理控制与财务公司风险管理——基于10家企业集团的多案例分析[J].会计研究,2015(5):35-41.

公司风险管理范文4

1.1尚未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金融机构对风险采取的态度大多数局限于监管制度,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金融机构如何调控风险。我国绝大部分期货公司按照证监会的要求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但是这些制度具有一定的共性,而不同的期货公司,内部有众多不同之处,共性的监控制度不能够体现期货公司的个性,忽视期货公司发展的实际情况。因此,缺乏一定的针对性,也缺乏付诸实施的动力,从而执行起来不仅不能够达到预期的监控效果,还会大打折扣,事倍功半。

1.2对风险管理的实施监管不严

对期货公司发展而言,风险管理是关系到公司长远发展、生死攸关的大事。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不按规则办事的情况,如风险管理中会掺杂人情、关系等。可以说,这些情况的出现加剧了期货公司的生存压力。此外,期货公司在开户、交易及交割过程中都会以客户的需求为重,想方设法满足客户需求,导致在行情剧烈波动的情况下,一些期货公司为过分迁就客户要求而出现违规操作。仅靠单一的制度不能够将风险管理做到位,因此,需要期货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审时度势,不能将灵活性与人情、关系混为一谈,加强对风险管理的监管实施。

1.3自身缺乏对风险的辨别能力

期货公司管理风险首先基于对风险的判断。它对于开户、下单、交易确认都具有明确规则约束的业务相关风险,并且可以依据是否符合规则来进行风险判断。期货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风险打击最为严重的是由于行情的变化导致客户缺少保证金,当客户不能够履行义务时,会造成违约。这一现状必须要求对交易品种的后续走势及其影响进行分析、判断及预测,同时也是制定有效风险管理措施的依据。当前,我国的期货管理公司缺少风险管理的定量模型,对风险的大小、影响等众多问题的判断都是基于经验基础上得出的。自身缺乏对风险的辨别能力,不能够有效地对期货公司的风险进行辨别,因而,不能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

2国内期货公司业务状况

2.1经纪业务

经纪业务是指期货公司为客户提供的买卖期货交易,进行风控结算的交割服务等业务。经纪业务服务的提供主要是收取手续费。当前,经纪业务的收入仍旧是期货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截至2014年年底,期货公司的经纪手续费收入高达143.56亿元,占期货公司全部营业收入的71%。

2.2子公司的风险管理业务

2012年年初,正式实行了《期货公司设立子公司开展以风险管理服务为主的业务试点工作指引》。指引中明确指出,符合条件的期货公司能够向中国期货业协会提交成立子公司的申请,经审核通过后可以开展子公司的风险管理业务。业务主要涉及合作套保服务、定价服务及仓单服务等。现在我国已经有十余家公司申请成立了风险管理公司的子公司。

2.3投资咨询业务

中国证监会在2011年已经公布《期货公司期货投资咨询业务试行办法》,并于同年5月份开始实施。投资咨询业务主要是向期货公司客户提供关于风险管理的顾问服务,此外,还包括信息研究服务、客户交易策略服务等一些有偿的咨询服务。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获得投资咨询服务业务资格的期货公司已经超过100家,占期货管理公司总数量的五分之三。

3我国期货公司面临的外部风险与挑战

3.1国际金融的大环境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金融衍生工具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得国内期货公司面临着动荡不安的外部环境。金融危机事件的层出不穷从不同的角度印证了金融风险对经济稳定的发展和期货公司的稳健经营带来的不同程度的挑战。国际金融大环境的发展使得国内越来越多的期货公司成为全球中介机构和投资银行的分支,因而,期货公司想要在长期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对期货公司加强风险管理。

3.2期货公司的危险事件

国内期货市场自成立之初就因风险监控不当出现不少问题,其中国内影响较大的管理风险事件为郑州硬麦WT309风波、海南棕榈油M506事件、嘉陵期货公司挪用巨额客户保证金事件、广东联交所粳米事件。这些事件的出现为我国的期货管理市场敲响了警钟,同时也说明了期货公司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3.3期货公司创新业务发展较慢

新世纪伊始,期货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积极开展创新业务,摆脱单一经纪业务的依赖已经成为期货公司的共识。当今,我国期货公司的创新业务大多处于试点和试行的阶段,发展比较缓慢,因此更离不开监管政策和创新环境的支持。目前《,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已经开始对期货公司实行法律监管,但是由于《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属于国务院行政管理条例,其自身的法律地位、效力不足,并且随着创业业务的出现和发展,该条例已经出现明显不相适应的地方。针对这一问题,我国需要出台一部关于期货管理的基本法律,从法律制度出发,明确创新业务主体的责、权、利,积极依靠法律基本规范、拓展创业业务空间,完善创新业务的健康环境。受当前期货监管政策的限制,我国的期货公司业务仍旧是“一对一”的管理业务,因此,期货公司很难开展规模化、标准化及产品化的资管运作,从而不利于投资策略和风控措施,最终影响资管业务的管理效益。

4国内期货公司的风险管理特征

期货市场的复杂性决定了期货公司常常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从当前我国期货公司运行的实际情况而言,分析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4.1市场风险

期货公司的业务现状是市场风险的主要体现,期货公司经纪业务手续费收入是期货公司主要的收入来源,当遇到市场低迷时,期货市场会发生波动,交易减少,直接影响到期货公司的盈利,因而,期货公司会出现入不敷出的现状,从而不利于期货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

4.2运营风险

国内期货公司的管理还停留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风险控制体系的初步建立上,大多数的工作是基础性的工作,因此,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较弱。此外,期货公司在运营的过程中常因管理不善出现一些漏洞,交易欺诈及违规的现象时有发生,期货公司内部设置不合理、控制不合理,会出现较为严重的运营风险。

4.3政策风险

政策法规类风险作为宏观环境中的一个大的影响因素,其对期货市场的交易产生较为重要的影响。因此,政策风险可以被认定为主体风险。交易所能够影响政策风险,因此,期货市场中能够制定政策影响,而当前如何减少政策干预成为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

5国内期货公司风险管理的对策

5.1完善期货公司内部的控制制度

期货公司在进行风险管理过程中,需要从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入手进行分析,从期货公司制度的层面做起,制定有效控制措施。此外,需要考虑自身经营能力、人才资源及战略目标等多方面的因素,在众多因素的基础上,构建出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体系。风险控制分三个部分组成:财务会计控制、管理控制和稽核控制。做好内部控制就能够保障期货公司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是一种内在机制,这种机制能够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控制,此外,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能够有效地预防化解风险,确保资产的安全,保障经营活动的合法经营。期货公司只有从内部的控制做起,才能够提高风险意识,进而使得期货公司安全运行。我国的期货公司起步较晚,但是在近二十年的发展中,风险管理不断发展和完善,逐步建立起了内部控制流程和制度规范。一系列恶性事件的出现也证明我国期货公司的风险管理存在盲点。因此,期货公司的内部管理与组织结构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作为内部管理制度的基础影响着期货公司的内部控制。期货公司应该加强内部组织,并对组织结构进行完善和规范,从而促进期货公司内控机制的建设和发展。

5.2加快创新业务,积极推进和完善新的政策环境

当前,我国期货公司的创新发展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扩大期货公司资产管理的“一对多”的业务,加快实现期货资管业务的规模化、产品化与集约化的运作,将期货风险管理的子公司业务的操作细则进行规范化。此外,推动国内OTC市场的发展,研究制定出期货公司与OTC业务的政策措施,推动公司市场外衍生品业务的发展。逐步完善期货投资业务与场外衍生品业务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打破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参与期货风险管理的体制机制的障碍,从而为期货市场参与者提供机制和制度保障。

5.3积极推出风险管理文化

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期货公司走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是实现战略发展和经营目标的重要措施。这就需要期货公司内部员工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积极学习先进的内部控制理论和管理经验。期货公司员工应该积极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充分认识到内部监控系统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系统进行有效监管,进而形成期货公司的企业文化。对于期货公司持续发展而言,期货公司在内部管理过程中应该强化风险控制文化,积极增强员工的风险意识。企业文化是期货公司软实力,期货公司应该注重企业文化的建立,促进期货公司健康发展,进而也能够推进期货公司管理文化的建设。

6结语

公司风险管理范文5

1.缺乏客户信用评价体系

就目前而言,小额信贷企业对于信用资产的评级和管理相关制度上都十分欠缺,这往往会导致企业无法准确的进行信用评级。对于该公司而言,其主要还是结合公司的自身发展特点和现状,以本地商业银行对企业信用等级的评定标准,来制定本公司的信用额度管理办法或则是相关的制度。此外,小额信贷企业并没有针对一定时期内,单一的企业法人类的客户中对风险管理水平以及财务报表状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以及内控信用的最高限额做出明确的规定,这就使得企业严重缺乏统一的评级系统和授信管理体制,往往会导致企业对单一的企业法人客户的贷款没有办法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掌握。

2.信贷风险管理流程不科学

小额信贷企业中运行的信贷风险管理的方式方法及流程等方面,从申请的受理、贷款的申请、审批、审查,直至贷款的最终发放,都是建立在信贷发放等环节来操作的。其流程进行的线索往往是根据贷款管理为主线,而没有从贷款风险的管理角度着手,因此,其根本无法具体表现对贷款风险进行的识别、对贷款风险进度的具体监测或者对贷款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的需求,也根本不能够满足现代贷款风险管理中的实际需求。

3.缺少必要的信贷风险预警体系

小额信贷公司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信贷客户的风险信息反馈体系,未能涉及到信贷风险的相关预警手段以及能够进行预警的内容,因此,在根本上不能发挥出风险预警的提示作用。此外,在贷款中,往往是采取对客户资料的客观分析,或者是对客户出具的财务报表等资料进行静态的书面分析,或者是对借款人各方面条件进行静态的分析,在实际操作中,这些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必要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并且很难进行必要的风险控制措施。

二、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的防范措施

1.加强管理组织体系建设和人才的培养

对于组织体系和人力资源的配置这方面来说,首先就要对特定的岗位进行适当的增设,例如,“风险管理”的岗位在小额信贷机构中就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岗位。其次,要逐渐建立健全了其自身的组织机构。再次,企业的管理人员和企业员工的素质都要进行高要求,他们不仅要具有一定的学历,同时,还要具有十分丰富的实践经验,此外,企业员工的职业操守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建议相关负责人一定要进行经常性的学习、积极参与培训,更新自身的知识库,企业才能长远发展。

2.加强客户信用的评价与审核

“贷前调查”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对信贷申请人的实际情况做出较为准确的评估,还可以进一步避免企业对根本不具有还款条件的信贷申请人发放贷款,以此减少企业的风险。因此,要科学、严谨的尽职调查工作之后,才能够形成有价值的初步调查报告。首先,对当事人进行询问,主要是依靠工作人员对信贷申请人进行相关事项的提问来进行。其次,是对申请人提交的资料进行相关审查,主要是针对信贷申请人提供的材料进行真实性、合法性、对应性方面的审查。第三,是实地调查和观察的方法,只有企业调查人员亲自到申请人的经营场所进行观察,才有可能了解最为真实的情况。最后,是对申请人的财务状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其主要分析的是信贷申请人所提供的材料数据之间是否有矛盾和不实,同时,这也通常被认为是评估信贷申请人还贷能力的最为科学和有效的手段。

3.优化信贷风险管理流程

第一,业务部进行相关授信工作方案的草拟,并且要对信贷工作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和知道,帮助其开拓业务、完善经营。第二,业务部还需要为客户授信额度进行负责。第三,企业的风险管理部门在依照业务部出具的宏观经济分析的资料基础上,将贷款的分配方式和相关的财务指标等综合考虑,对各种业务风险进行识别和计算,再进行自行审批或则是报告相关风险监督控制委员会来进行审批,同时,要针对这一情况出具贷款授权书或者限额管理的相关意见。第四,业务部门的人员要针对客户经理的业务报告进行重点的审查,同时,还要审查风险管理工作人员出具的财务报告分析,以及相应授信额度的实际执行情况或者是日常授信审核等。

4.建立风险预警和风险补偿机制

公司风险管理范文6

融资性担保公司通过承担风险、控制风险,大面积地收取少量担保费,来覆盖可能发生的小面积的代偿风险,以获取利润。它的出现最开始是源于大多数需要借款的中小企业或是不满足商业银行的授信标准,或是商业银行的授信流程对其而言过于复杂和拖沓,其借款或急需借款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融资性担保公司以其有别于银行较为死板的授信标准,对满足其要求的企业进行信用补充,作为担保并承诺被担保人不能按期还款的情况下对债权人履行还款义务,以帮助中小企业从银行取得贷款。因此,融资性担保公司所参与的信用业务主要是商业银行不愿涉及的风险较大的部分,它代替商业银行承担了风险,为中小企业和商业银行之间建立起信用的桥梁,从而引导银行资金顺利流向中小企业。但是,风险本身并不能因此消除,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只是由银行转嫁到了融资性担保公司,而融资性担保公司需要靠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尤其是有别于银行或者说优于银行的风险识别能力才能减小自身的风险,才能够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融资性担保公司所面临的担保风险是指在执行担保业务的过程中,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使担保业务发生亏损的可能性。根据新巴塞尔协议对风险的划分,可分为如下几种:

(一)信用风险

当被担保企业由于营运能力有限、资本结构不合理或现金流断裂等问题难以履行合约责任,或因企业实际控制人道德素养问题不愿履行责任时,担保公司就将履行代偿义务,代替被担保企业还款,从而造成公司自身损失的风险。

(二)市场风险

伴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化,融资担保业务面临的市场利率、货币供应、国际热钱流动等都会影响到银行给予的授信额度,影响担保项目的投资收益率。同时,经济周期变化所导致经济基本面走坏时很可能导致多数企业处于经营困境,从而极大地增加违约的数量和可能性。而融资担保集中于某一行业时尤其受到行业不景气的冲击。譬如煤炭行业由于经济冬天的来临,全行业亏损,其本身资产体量又非常大,涉及的担保资金相当大,一旦危机爆发,将使整个地区的金融稳定受到冲击。

(三)操作风险

融资性担保公司在业务发展过程中,都会有做大做强的冲动。为了拓展客户规模,为了做够合作银行的授信额度以期拿到更高的授信额度,业务部都会不遗余力的去开拓新的业务。而优质客户的数量是有限的,同时由于逆向选择,在积极开展业务的过程中更可能接到劣等客户的担保项目,使得风险增大。在担保业务运作中,若是没有专业的评估体系和风险判断,没有合理的公司治理和具有较高金融素养和职业素养的从业人员,没有按照指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三查”不实,判断不准,决策失误,担保项目便可能面临失败。

(四)其他风险

融资性担保公司还会面临来自政策、法律等其他方面的风险。如多部委2010年3月联合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成立应当经监管部门审查批准,由监管部门颁发经营许可证,并凭该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注册登记,以获取经营资格。新规定使得过去没有拿到特有牌照,而实际进行融资担保业务的担保企业面临政策上的压力。事实上,担保行业可分为融资担保和非融资担保。《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中也明确区别了融资担保与非融资担保。按照现有的法规条文划分,融资性担保公司成立需要去省级政府确定的监管部门申请经营许可证并由金融办进行年审,其经营范围包含多项担保业务。而非融资性担保公司只须依据《公司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设立登记即可成立,其经营范围不包括贷款担保。在此之前发生的大量担保公司跑路的大多数是非融资性担保公司,它们多是由民间资本组成,很多行为不符合现在的法律规范法规,比如涉足房地产等禁入行业,违规开展贷款担保业务,甚至涉嫌非法集资,存在“挂羊头卖狗肉”的状况。《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同时规定,监管部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融资性担保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但不得低于人民币500万元。目前许多地方已经将最低注册资本金提高到了1亿人民币。这就使得原有的部分中小担保机构由于难以募集到足够的资本金以满足最低资本要求而面临洗牌。又如,当被担保人逾期债权被转移给担保公司后,由担保公司去向被担保人追偿,如果企业实际控制人逃避债务,转移公司财产,致使破产后没有足够财产加以执行,而向法院申请执行个人财产时可能会产生法律争议。担保人将抵押品重复反担保后,担保公司在与同业者同时追偿时又会出现顺位认定纠纷。而且通过司法途径解决这些问题既会产生时间成本和诉讼成本,也会受到我国对于融资担保行业并不完善的法律法规的掣肘,公司的业务成本都会显著上升。

二、融资性担保公司存在的风险管理问题

在存在各种风险因素的情况下,融资性担保公司自身存在的风险管理缺陷将使公司面临的潜在风险极大地暴露出来,从而使公司遭遇亏损。

(一)对公司战略目标及经济趋势认识不清

众多融资性担保公司在公司战略目标上都有共同的特点:急于扩大规模,用较短的时候获取最大的收益。这样的特点就使得公司担保的项目多却不优,形成代偿率过高、入不敷出的窘况。产生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公司决策者急于求成,另一方面也是公司的风险管理措施跟不上规模的扩大。同时,公司决策者缺乏对宏观经济环境变化趋势的前瞻性判断,对信贷规模与经济形势之间的相关性也缺乏足够的了解。

(二)超额担保由《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

可知,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其资产的10倍。同时银监会也要求与担保机构合作的商业银行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融资性担保公司具体授信额度的担保放大倍数。但由于第三方监管不足,公司自身风险意识薄弱,银行在流动性充沛时放款冲动强烈,这些因素均可能导致实际担保责任余额超过公司自身资本十倍甚至数十倍。一旦发生系统性风险,就很可能导致公司净资产不足支付代偿款,致使公司破产。

(三)保前审查不严,保后监管缺失

被担保人向融资性担保公司申请贷款担保,说明其自身不能满足银行的贷款要求,所以融资性担保公司在签约担保前,必须在仔细确认被担保人已有的信用资料的前提下,进一步深入企业内部全面核查。然而,现实中,很多融资性担保公司往往轻视了资格审查和担保可行性研究,实际操作人员或是对企业运营不甚了解,抑或碍于朋友情面,或收受回扣,不恰当的担保了该项目,给公司带来潜在风险。而一些公司在担保业务实现后,疏于对被担保公司发展状况的关注和跟踪。一旦被担保对象经营等方面出现问题,还款风险初现矛头时,不能第一时间排除或降低风险。

(四)缺乏健全的反担保措施

对于部分授信额度较大,或者被担保对象资信较低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应要求被担保对象提供反担保措施。但在现实中,担保公司对反担保措施管理不到位、要求不严格,在反担保抵押物出现问题时,表现十分无力。如担保前对抵押品的估值过高或是被担保对象违约发生代偿后要求抵押品时才发现抵押品已被法院查封、冻结、扣押。

(五)内部管理制度建设不完善

部分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意识薄弱,业务流程不规范,决策机制不健全,风险计量不科学,财务管理混乱,风险识别评估失效,内部控制和奖惩机制失效,企业文化培育缺失等等。内部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必然导致融资性担保公司经营失去主方向,也就难免出现风险和问题。

三、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管理对策

针对融资性担保公司可能存在的风险管理的问题,应积极研究风险和问题的特点,建立适合公司自身发展的风险管理策略,提高业务效率和规模,降低风险损失和代偿率。

(一)制定与自身匹配的风险管理战略

要制定与自身匹配的风险管理战略,就要求融资性担保公司对外对内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外,公司决策层要能较为准确把握外部环境的变化,如宏观经济周期,国家政策法律的变动,讲究顺大势而为,且要有较强的应对力。对内,公司决策层应充分评析自身,如对注册资本,流动性,担保责任余额,代偿损失率,各类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比例等情况清晰掌握实时分析,对公司的组织结构,人员构成,不断调整和优化,使公司战略清晰,战术得当。

(二)落实风险准备金

商业银行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融资性担保公司具体授信额度的担保放大倍数。但或由于银行间沟通不足,或由于实际操作问题,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担保责任余额与净资产的比例可能会超过《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限定。实际操作中,除了民生银行及少数银行要求2%到5%的风险准备金外,大部分商业银行没有此项要求,只是根据担保机构历来信用状况进行授信额度的确定,如信用良好则追加授信额度。但历史不会重复,过去的良好信用不能代表将来的零风险。对于融资性担保公司自身而言,如果某笔担保业务发生违约,公司需承担代偿责任,就可以动用风险准备金来承担相应的责任,以防止公司资金周转和财务出现困难。因此,风险准备金的落实将大大增强国家对于担保放大倍数以及信用债权的总量确定,增强全行业的风险控制力,有助于金融系统的长期稳定。

(三)充分利用征信系统

融资性担保机构在拿到牌照的情况下,能够向中央人民银行建立的征信系统提供征信信息。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包括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如今,针对部分企业办理多个营业执照或破产前资产被转移,破产后无可执行的情况,融资性担保公司不单单将违约信息上传企业征信系统,更是上传到个人征信系统。当企业实际控制人在融资性担保业务违约,逾期无故不缴纳欠款时,融资性担保机构会将企业实际控制人的违约信息录入个人征信系统。而个人征信系统的不良信用记录,将会给“老赖”们以后的贷款,授信,出行甚至子女升学带来麻烦。2015年1月5日,芝麻信用等8家机构成为首批试点,获准开展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新的个人征信市场主体的引入,全面的征信系统的建立,融资性担保公司充分利用征信系统上传下载信用信息,将有效的防范道德风险,极大降低代偿率。

(四)重视保后监管

保前科学准确地进行风险识别和判断固然能减少风险,但却不能将所有的风险消除。保后监管同样十分重要,如果放任不管,任由风险滋生,同样会给公司带来巨大损失。而在保后对企业经营状况、财务变化、反担保状况跟踪检查,一旦发现不良现象可以及时提示风险,做好应对准备,也可以协助企业发现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减小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五)追偿手段有效得当

当损失已经发生时,应立即采取措施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并尽可能挽回损失。首先可以与被担保人联系,判断其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同时对其企业可执行的动产不动产进行详细调查,如果还款能力不是短暂缺失或者还款意愿不强,可立即向法院申请财产保护。如果遇到公司资产已被转移,应向法院申请对公司实际控制人的个人财产予以冻结和执行。整个追偿流程需要融资性担保公司具有法律方面的专业的人才,以在追偿过程中最大可能获得第一顺位的赔偿或是避免手段不当而使自身承担法律责任。

(六)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公司风险管理范文7

关键词:风险管理;国有资产控股公司;组织结构;工作流程

一、国有控股公司风险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管理组织机构不完善

公司现阶段具体审计与风险管理组织基本架构,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审计与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主要包括企业总部的治理结构以及平台公司、子公司和所属及托管机构的组织领导机构及其职责。此时原本公司已建立了风险管理两道防线。其中总部各职能部门和各事业部、子公司、所属机构为第一道防线。该防线需各部门和机构从自身角度出发,控制本部门的风险来源,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并针对相应风险制定应对措施。第二道防线为董事会直接选拔任命的审计与风险管理委员会和公司原本的审计管理部门。这条防线是从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方面入手进行的防控措施。但是,随着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需要应对的风险也越来越多变。特别是在改革的大环境下,国家和社会对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也就越来越重视,要求也越来越多。而国有控股公司仅设有审计与风险管理委员会,并未将内部审计人员与风险管理人员区别出来,也未成立审计委员会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这致使风险管理组织机构不够完善,不能较好地体现审计的独立性,发挥审计的职能作用。

(二)国有控股公司风险管理工作流程不清晰

公司目前问题突出表现在:公司对风险的分析能力一般,并且对事前防范不够重视,公司在风险分析方面缺乏一定的专业敏感度,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不能及时察觉并防范,也没有养成收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的习惯,对事前防范的工作流程安排不清晰,这样一来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过于被动,往往是风险已经发生以后再疲于应对风险,更重视的是事后发生的风险,并不能较好地做到在风险发生前主动预防纯粹风险的发生;风险除了造成损失的纯粹风险以外还包括机会风险,机会风险会给企业带来利益,所以企业只一味地考虑纯粹风险的行为,会导致企业错失机会风险带来的收益。

二、国有控股公司风险管理体系的再构建

(一)风险管理组织机构的再构建

根据《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第七章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内容可进一步改进组织结构,国有控股公司应将审计与风险委员会拆分为风险管理委员会和风险审计委员会。这样一来,原本的风险管理两条防线将会变成三道防线。而风险审计委员会作为公司建立风险管理控制的第三道防线,该防线的作用为负责审查股份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监督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自我评估,协调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审计事项。

(二)风险管理工作流程的再构建

国有控股公司应按照《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通知内容,完善自身的管理工作流程。

1.收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定期收集每个环节或者每个部门容易发生的风险点,汇总整理成风险信息进入风险识别流程。这样一来,可以加强各部门员工对风险的敏感性和重视程度,从风险未发生前进行识别和应对,减少未做好事前防范而导致公司因纯粹风险发生造成损失。

2.进入风险评估流程。(1)汇总并整理公司各部门发现的潜在风险问题,根据企业自身管理现状和需求,提出对风险评估的具体要求。(2)针对不同风险类型和风险指数,制订风险评估计划。在这一过程中,风险管理委员会应协调和指导各风险对应部门制订计划,对跨职能部门或者分类不清晰的风险,风险管理委员会应做好风险评估工作计划。(3)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对风险评估计划进行审批。董事会对审批通过后的风险评估计划进行备案。(4)根据风险评估工作计划,各具体风险管理部门应将各项任务落实到本部门与此相关的具体应负责的风险评估人员身上,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由具体负责人员开展对应的风险评估工作。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对风险识别、分析等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指导意见,持续观察风险管理部门的风险评估进程,组织和协调跨职能部门的活动。(5)针对不同的风险类型和风险指数,编制风险评估报告。在这一过程中,风险管理委员会应协调和指导各风险对应部门编制报告,对跨职能部门或者分类不清晰的风险,风险管理委员会应组织相应人员进行调查并自行编制风险评估工作报告。

3.制定风险管理策略。(1)确定风险管理策略的制定要求。风险管理策略是为了解决需要对重大风险进行优先管理的年度风险评估以及专项风险评估提出的风险和风险监控流程所确定的风险,并由此提出了风险管理策略。(2)风险管理委员会根据总公司制定的风险管理战略要求制订适合各自分子公司的风险计划,并严格监督实施,及时真实地编制风险管理策略报告反馈给相应部门。(3)各分子公司的风险管理负责人和相应部门的领导需对风险管理策略报告进行审核,并召集与报告项目有关的职员核实制定策略的可行性。如可行性较低应重新制定相应计划;如风险管理策略报告涉及重大事项,风险管理委员会无法对其事项进行授权审批的报告,需交到总经理办公会审批。通过的风险管理策略报告须再次提交给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进行审议,风险管理委员会需提出整改意见,并发回风险管理负责人进行修改,通过审批的风险管理策略报告需向资产经营部上报并进行备案。董事会应对风险管理策略报告进行最后审批。(4)具体管理措施。公司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选择适当的风险管理措施并加以组合,以实现成本效益最低的最佳风险管理。

4.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1)制订适合自己公司实际情况的实施计划。国有资产公司旗下存在不同类型的分子公司,存在风险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风险管理委员会应当组织各风险管理部门在公司总体风险战略部的总体安排上制订分子公司具体风险的实施计划,并具体落实到各项风险管理部门。各个风险管理部门需进一步完善整体布局和人员分工,并对风险管理策略中的具体风险制订相应的任务实施计划,制订的计划需提交给审计委员会进行指导监督。(2)汇总编制重大风险应对计划。(3)公司风险管理部门将发现的重大风险汇总整理后,编制应对计划并交予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进行审议。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议重大风险应对计划,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后经董事会批准的重大风险应对计划交由风险管理委员会上报到资产经营部并记录在案。(4)实施重大风险应对方案。风险管理委员会和具体风险管理部门根据重大风险应对计划,组织开展风险应对工作,具体风险管理部门将自己负责的应对计划落实到部门具体人员,有专人负责执行和实施应对计划,如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可以将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做到奖惩分明。而对于跨职能部门活动应由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和协调相应部门合作完成应对计划。(5)方案实施跟踪。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应针对不同的风险应对计划,提前向相关风险管理部门提出风险应对实施报告所需要提交的具体要求,各相关风险管理部门按要求编制报告并上交给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需随时跟踪风险应对工作的进展情况,并根据风险应对的需要及时调整预案。如应对方案涉及重大调整,需重新通过前述决策程序审批后实施;如需修改风险管理策略,提出修改建议,启动风险管理策略制定流程。

5.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1)制定风险管理监控自评估。风险管理委员会根据监控需要,制订风险管理监控自评估和检查工作计划,并应至少在每年年度风险评估后,对原有风险监控上报标准的适用性进行一次重新判断,根据管理需要提出修订意见。当风险管理策略报告中涉及风险监控的自评估方案有变化时,风险管理委员会应修订相应监控上报标准。(2)进行日常监控。具体风险的对应部门应根据各自风险管理责任,对本部门工作所涉及的风险进行监控。(3)编制部门风险监控报告。各部门应定期对本部门风险监控情况进行总结,编制部门报告,提交风险管理委员会。(4)汇总编制的风险监控报告。风险管理委员会对各具体风险管理部门上报的部门风险监控报告进行汇总,结合期间监控到的风险或风险事件及其处理情况,编制公司风险监控报告,上报总经理办公会,并提交到董事会进行审阅。

参考文献:

[1]石晓峰.M公司风险管理问题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12.

[2]任秀梅.国有企业资本运营风险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7.

[3]唐勐.浅析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总会计师,2012(05):104-105.

[4]杨玉华.内部审计的新发展———风险审计[J].商业会计,2006(03):20-21.

公司风险管理范文8

【关键词】信息化;电力公司;风险管理

0引言

目前风险管理理念已从局部单一化或是分离性层面逐渐向企业整体层面转换,加强对风险管理的研究,有利于企业正确决策的制定。针对AB电力公司的经营情况,从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出发,需要将其管理阶段从局部单一化的简单风险向全面风险管理转化,并与信息化建设相结合,对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风险管理体系结构进行构建和优化。

1电力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概述

电力公司通过对风险管理框架进行构建,使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能够及时得到认知和管理,并使企业的风险管控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根据风险管控的相关理论,从信息化视角出发,与电力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相结合,对电力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框架进行构建,其中主要有:资产、电网、业绩、服务、现代公司等5个管理目标[1]。风险要素主要有:风险评估与应对、控制环境、信息沟通、控制管理和监督评价,另外第三维度代表风险管理层面,主要指电力企业、总部、各电力公司、产业单位以及金融单位等各相关联的单位。电力企业风险管理由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五个要素所构成,风险管理框架也因各因素相互影响而错综复杂,电力企业管理层经营管理的方式和管理过程共同形成有机整体,也使风险管理框架所包含的内容众多,每个构成要素都对其他要素造成影响。

2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公司针对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不断对管理机制和管理组织机构进行健全和完善,并使风险管理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在管理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控制环境

在控制环境方面,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员工风险意识薄弱,以及公司对系统风险文化建设缺乏足够的重视。AB电力企业的文化建设中,主要以和谐、经济、创新、开放、责任为核心,未将风险文化纳入企业文化建设中,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和相关教育培训中,缺乏风险管理意识以及相应风险管理理念的培训,使公司员对风险管理工作及其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对风险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措施更缺乏了解和掌握[2]。企业文化未融入风险文化,造成企业经营管理和员工履行职责过程中,风险意识薄弱,并对企业经营和日常工作缺乏风险管理的有效指导,风险管理被忽视的情况时有发生。由于忽视风险预警和风险评估的作用,使企业常常处于被动的事后改进局面,而对事前预防以及事中控制未加以重视,也因系统控制管理活动的缺乏,使企业遭受重大经济损失的概率大大提高。

2.2风险评估及应对

由于电力公司对风险管理内容未进行分类、分级,造成风险管理内容杂乱,定义模糊,排列无序以及管理效率低下等情况。由于电力公司过度依赖专家打分法,同时对风险管理未按不可量化和可量化进行分类管理,直接对风险评估的精确性和客观性造成影响,同时使公司各类风险的有效防控难以实现。另外对风险的分级管理也未实施,对明细程度不一的风险缺乏清晰明确的定义,缺乏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方式,造成风险管理机制的混乱性。另外在风险损失度以及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两方面未进行风险评估的设定,对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无法进行准确识别,对风险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风险发生的概率无法进行评估,并对企业所能承受风险的能力无法进行有效确定,同时对控制风险和消叛减风险的优先等级也无法进行确定,企业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客观性不足也直接影响了应对风险的针对性[3]。

3风险管理优化

3.1风险文化建设

在电力行业中,企业运营存在着诸多的风险因素,需要对电力企业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予以加强,在日常工作管理中,应随时进行风险管理理念的灌输,使风险管理文化得以形成。电力企业的管理层需要对风险管理予以重视,对企业的风险管理进行准确定位,并加强经营管理中的风险管控。根据企业自身发展情况,对风险管理战略和机制进行构建,使管理层和一线员工都能具有一定的风险辨识能力,并对事前预防工作予以加强。对部门风险管理工作负责人制度进行建立,定期组织公司相关人员进行风险管理培训,以及定期召开风险管理工作例会,并将风险管理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对业务经营各流程中的风险管理重点和难点进行梳理,对各岗位进行相应的风险排查,并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管理案例进行整理编报,并对风险管理的经济进行总结和编制,形成管理内刊进行内部发行,使结合各种企业宣传方式,使风险管理理念在员工思想建设中得到深入,并树立起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

3.2风险分级、分类管理

对风险管理体系进行具体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风险进行分级、分类管理。针对不可量化风险和可量化风险,采用的风险管理方式也有所不同[4]。针对不可量化的风险,如控制环境风险、决策风险、组织结构风险、政策风险、体制改革风险、产业经济风险、灾难性损失风险以及宏观经济政治风险等战略性风险,可采用专家经验打方法、德尔菲法以及头脑风暴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理;针对可量化风险,如:库存管理风险、人力资源供给风险、物资供给合同管理风险、电网投资风险、物资采购方式及执行风险、智能用电管理风险、信息安全风险、工程安全风险、设备安全风险、人身安全风险、工程进度风险等,可设定相应的风险报警指标,通过信息化建设,使风险控制系统的实时控制、实时监督、实时反映、实时反馈的功能得以实现,克服传统风险评估专家打分法的局限性以及过度依赖,使风险评估的精准性和客观性得到大幅度提升,使风险实施防控得以实现。根据公司所存在各种风险的明细程度,并按照不同业务流程和业务类别,对不同级别的风险进行管理。需要将所存在的各种风险按照不同等级进行细分,并对其进行明确定义,使风险的分类管理得到实现。

3.3风险评估维度

评估风险水平主要包括风险损失度和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两个方面的内容。通过对电力企业以往数据的分析,将损失度设定为人员伤亡、电网安全、直接经济损失和社会形象这四方面的最大损失值,通过风险损失度和风险发生可能性相乘的方式,对风险水平进行计算,再根据相关的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对计算结果进行评估和确定。

3.4监督评价

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中监督评价主要针对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需要定期监督和检查,发现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其评价内容主要有专项监督、日常监督以及监督过程中问题的修正和完善,并针对专项监督和监督问题的数量和问题累积增长率,以及发现问题的整改完成率等进行评价。

4结束语

从信息化视角出发,采用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够使企业应对风险时制定决策的正确率提高,使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增强,使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提高,使企业可持续发展得到有效保证。需要企业加强对风险事先预警、事中防控的重视,使企业风险有效降低,同时信息化建设使风险管理高效化得到有效保证,通过信息化建设使运算频率、运算机制、评价要点、评价环节等方面实现系统自动取数,使风险评价模式和管理机制得以优化,使风险预警的及时性提高,使电力公司应对风险的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秦莹.信息化视角下的AB电力公司风险管理[J].财会学习,2017(24):188-189.

[2]秦莹.AB电力公司风险管理优化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4):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