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学论文范例

大学教学论文

大学教学论文范文1

通常而言,设计教学内容往往是实施任务教学法的开端,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这样一个大环境下,设计任务的过程中要真正的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不管钢琴教师将要在课堂上教什么,都必须有效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来定,这就需要钢琴教师在课前尽可能的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掌握学生们的实际情况。然后再对教学内容加以反复研究,从而最大限度的让学生积极踊跃的参与其中,最终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学习任务。事实表明,这样做的话不仅仅能够很好的巩固学生的相关钢琴理论知识,与此同时还能够很好的满足学生需求,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方说,教师在讲授钢琴的音乐风格时(不同时代),可以为学生设计以任务: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具有哪些其他时期不具备的特点?浪漫时期的音乐有哪些特点?二十一的音乐又有哪些特点?从实践结果上来看,通过设计这种层层递进的教学任务,能够以一个时间轴的形式让学生掌握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的具体特点,与此同时还能够从内心感受到学学钢琴知识的内在价值(能力的提高)与外在价值(应对考试),从而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充分体现学生在钢琴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从上面的描述中可以得知,这是时展的迫切需要。想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师生之间进行互动互助与合作探究,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展示出任务教学法的功效。具体地说,学生不仅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参与到教学任务的每一个环节中去,还要在具体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进行主动探究,遇到自己不懂的地方要大胆主动的与钢琴教师或者学生们进行交流。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并非放任不管,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从旁进行指导。这是因为教师必然会比学生掌握的音乐知识要丰富得多,而且在艺术造诣上也是学生不可相互比较的。鉴于此,钢琴教师需要在设计与实践教学任务的各个环节中,带领学生一步一个脚印的提升他们的音乐能力。比方说在如何有效运用教授钢琴踏板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布置“轻踩慢抬”、“慢踩慢抬”、“轻踩快抬”等具体的练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钢琴教师要带领着学生真实的感受运用踏板的技巧,然后组织学生们进行相互交流,当他们明白其中的奥妙之处以后再进行更高层次的练习任务,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全方位的领悟到钢琴技能。

三、大胆进行教学任务上的创新

钢琴学习具有自身的特点,其中实践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由此可见,钢琴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的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增加实践的比例。具体而言,钢琴教师应该在设计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尽可能多的设立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而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最喜爱的就是这种具有挑战性的活动,与此同时也可以安排学生间进行切磋并且适当的给予一些奖励。比方说,钢琴教师为学生设计的教学任务为分析《牧童短笛》、《欢乐的牧童》、《牧童》中各自是采取什么手段塑造不同牧童形象的,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且各组设立一个小组长,他们研究完毕之后各组排一个代表上台分别进行演奏,在这个过程中各组成员间可以互相提问,通过这种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们积极踊跃的参与其中,这样一来不但在任务完成过程中让学生掌握了相关钢琴知识和实践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在演奏中很好的展现出了自己的个性以及提高了创新能力。

四、结语

大学教学论文范文2

一、调查研究

为调查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词典的使用状况,笔者以陕西师范大学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200人,采用了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对此进行了调研。

(一)问卷

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调研需要,从英语词典使用频率、场合和目的这几个方面出发,要求调查对象回答相关方面的问题。

(二)访谈

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笔者随机抽取20人,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访问。问题1:你喜欢使用电子词典还是纸质词典?问题2:你喜欢使用哪类纸质词典?问题3:你觉得自己查词典学习词汇效果好还是听教师讲解效果好?问题4:你希望以哪种方式来学习英语词汇?

(三)调查结果

通过统计调查问卷的数据,得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词典使用情况如下:使用频率:6%的学生几乎不用词典,19%的学生很少使用词典,47%的学生有时使用词典,28%的学生经常使用词典。使用场合:几乎80%的学生表示在做四、六级试卷时会使用词典,10%的学生提到在学习新课时会使用词典,另有10%的学生在阅读课外英语资料时会使用词典。使用目的:多于70%的学生表示为了查阅单词的语音和意义,其中查阅意义的比例(52%)略大于语音(48%)。只有约30%的学生表示为了查阅单词的语用信息,因此会去重点关注词典中的例句。基于以上数据,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笔者再一次进行了访谈,结果发现:多数大学生偏向于使用电子词典,因为它携带方便,查阅速度快,节省了时间和精力;他们所拥有的纸质词典一般是四、六级过级词典,使用牛津、朗文词典的人很少;他们更青睐于使用双语词典,由于英语水平及其专业爱好等各方面原因,很少有学生会去使用单语词典;在学习新课时,他们一般习惯于听教师讲单词,然后死记硬背这些新词,没有亲自花时间去查阅词典的习惯;对于这种传统的词汇教学模式,他们没有明显的支持或者反对态度,也就是说对此没有任何意见。

二、讨论与分析

分析调查问卷和访谈的结果,发现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词典使用上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

(一)学生对英语词典的作用不够重视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由于专业、爱好等因素,忽略了自身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他们过分依赖教师的讲解,认识不到词典对于英语词汇学习的重要性,只会偶尔使用词典。对于他们来说,词典在某种程度上是可有可无的。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本身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不高;另一方面,教师对这个问题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一些高校教师自身对词典不够重视,因而没有指导学生去认识词典的作用。事实上,英语词典不但可以提供给使用者具体的语音、语义、语用和文化信息,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其逐步增加的各种新功能更会对词汇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它所能展现的词汇网络功能十分强大,可以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词汇量、理解力及实践力。因此,不重视词典的功能会使学生错失很多学习的机会,因为即使是很优秀的英语教师,他的知识量也是无法与词典的信息量相比的。

(二)学生对如何使用词典缺乏认识

首先,英语学习词典种类繁多,但学生对于各类词典的特点和功能并不清楚,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受功利性目的的影响,很多学生选择针对性比较强的词典,比如英语四、六级过级词典。其次,学生更喜欢使用电子词典。其主要原因是:电子词典功能比较全面,既有汉译英,又有英译汉,还有很多其他功能,而且携带、查询方便。但是电子词典提供的信息有限,以它代替纸质词典,会影响学生语言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提高,也会阻碍其知识面的扩展。再次,学生查阅词典时多数只关注语音和语义,甚至连例句都不看,更不会去关注一些相关的语用信息和文化信息,其同义词、反义词之类的网络信息也会被忽略掉(赵卫2004)。这就大大地减弱了词典的作用,使其失去了精华部分。最后,有些学生过于依赖词典,这也是对词典的不合理使用。一些学生只要遇到生词就开始查阅词典,特别是在阅读中,这样做会降低学生的推测能力和理解能力。如果有些词汇通过上下文语境可以推测其含义,在这种情况下,词典应作为一种验证猜测的辅助工具来发挥其作用。

(三)学生对词汇学习缺乏主动性

词汇是十分重要的,它是传达思想的载体,是口语表达和书面理解的关键因素之一,词汇量的丰富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等各方面水平(孙俊、成小芬2007)。但词汇教学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有些人认为词汇教学应在课堂上由教师协助完成,有些人则认为词汇教学应由学生自己借助工具书独立完成。目前,大多数教师采用传统的词汇教学模式,即教师讲授,学生接收的方式。在本次调查中,大多数学生对于这种传统方式并无争议和意见,这种现象说明了大学生对词汇教学不够重视,或者是觉得它不值得花费心思。他们没有进行自主思考,缺乏学习词汇的主动性,习惯于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忽略了自身的主体作用。

三、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几点建议

国内外一些学者通过研究已经证明,英语词典的使用对于词汇教学有积极作用。Summers曾提到,充分利用词典,提高单词的接触率,才能使其成为学习者积极词汇表中的一部分(Summers,D.1988)。因此,鉴于词汇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本文基于大学生词典使用状况的调查,从教师的教学角度出发,对英语词汇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培养学生的词典使用意识

教师应在词汇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使用词典的意识。从之前的调查中很容易发现,学生对词典使用不够重视,他们习惯于教师的详细讲解,没有认识到词典的重要性。词典的功能是网络化的,从词汇本身到文化现象,甚至于思维方式,都有其影响力,而且这种影响力是不可替代的(何家宁2003)。然而,由于学生知识面狭窄,不能很好地去认识词典的功能,因此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启发学生去发现、去认可,这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首先,教师应从理论上指导学生认识词典的重要性,如讲解词典的各部分构成及其功能。其次,教师应改变传统的词汇教学模式,在实践上要求学生学会使用词典去自学词汇,让其亲自体会词典的作用。最后,经过理论和实践的训练,引导学生养成使用词典解决问题的习惯。只有让学生自己认识到词典的作用,才会在遇到问题时主动去使用词典,而不是被动地等待教师的讲解。总之,培养学生的词典意识十分重要,它为词汇教学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二)加强对学生词典使用策略的指导

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同样,词典的使用也有利有弊。词典的合理使用不仅可以锻炼英语学习者的听、读能力,还可以提高其语言输出的水平(Na-tion、Meare2002)。但是,不恰当地使用词典反而会对学生造成误导。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词典使用策略的指导。首先,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如何合理使用词典。查阅词典时不应该只注重语音或者意义,例句也是相当重要的,它能教会学生如何在实践中使用词汇。同时,对同义词、反义词,甚至于背景文化知识也应该有所关注,即使记不住所有内容,稍有印象也可,以促进知识的积累。其次,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何时使用词典。并不是一遇到陌生词汇就要使用词典,这种做法久而久之会降低学生的推测和探究能力。一般情况下,词汇都是有语境的,根据上下文语境对其进行推测是首要的,词典可以作为校对的辅助工具,当遇到较高频率的词汇,需要重点掌握时,可以加强对词典的使用。值得一提的是,重复地查询才是记忆词汇的最好方法。再次,教师应鼓励学生将电子词典与纸质词典结合使用。虽然电子词典很方便,但是在很多方面却不如纸质词典,因此,应将两者结合使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英语词典对于词汇教学至关重要。教师应提高对词典的认识水平,并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培养学习者的词典使用意识、使用策略及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词典的功能,不断地改进词汇教学的理念与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推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词汇水平的提高。

作者:张慧 单位:广东省韶关学院韶州师范分院

第二篇:大学英语跨文化词汇教学思考

一、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现状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大学英语跨文化词汇教学逐渐收到了广大教育者的关注。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都为大学英语教学课堂的主导者,并且一味的向学生灌输自身掌握和积累的英语词汇,学生只能机械的学习和接受。在传统英语课堂教学中,词汇的教学过程,一般都为教师先给出单词的意思,然后在讲解词汇的用法并举出相应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同时,也由于受到大学英语等级考核的影响,教师在进行词汇教学时,往往比较侧重于学生的语言知识水平,却常常忽略了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以及灵活应用语言能力的发展,从而导致学生无法做到学以致用。并且学生在进行词汇的背诵时,仅仅是机械式的背诵,无法掌握其中的规律以及方式,最终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记忆效率。

二、大学英语跨文化词汇的教学策略

在日常学习中,我们发现有些汉语词汇,常常难以在英语中找到与之相匹配的词汇,想要准确的表达词汇的意思,就要运用我们积累的文化背景和常识,将其转换成英语中通俗的意思。这也充分体现了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就是文化的缺失现象,简单来讲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通常表现为,学生无法准确的理解和掌握和应用某些英语词汇内涵的现象。其解决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尽量为学生讲解词汇的详尽含义。

例如:汉语中的“炕”用英语可以解释为:Itisaheatedbrickbed.其实在英语语言中,也有很多类似这样的词汇是我们难以清晰的理解的,英语教师要尽量的引导学生全面的了解西方文化基础之后,对于某些词汇在给予学生详尽的解释,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的掌握词汇的真正含义,并灵活的应用。比如:西方人文精神的精髓在圣经和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体现尤为突出,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词汇都含有其特殊的文化背景,常常困扰着学生,这时教师就要结合西方人文精神内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给予详尽的解释,从而使语言和词汇变得通俗易懂。

2.引导学生分析词汇中的引申含义。

词汇的意义除了其字面含义外,还有经过历史演变和文化沉淀所得出的引申含义,如果在与外国友人进行跨文化交际时,除了要了解词汇字面上的意思,还要掌握其具有的引申含义,否则很可能会因为词汇的应用不当,或是无法理解外国友人表达的意思,而造成无法挽回的错误和误解,导致交际失败。例如:“propagand”一词在汉语中的意思是“宣传”,这个词汇除了字面上的意思外,其引申含义还具有极强的贬义,主要源于二战期间,法西斯主义者在宣传其谬论时常常会涉及到这个词汇。

3.引导学生认识句法区别。

在学生英语词汇时,我们常常会认为,在双语词典中对于每个词汇的解释都是完全一致的,觉得单词在翻译汉语时,一定会有一个与之完全对应的汉语词汇,其实则不然。例如:英语单词“intellectual”翻译成汉语为“有知识的人”。但是,由于中英两国的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两个词汇之间的含义并不是完全对等的。在中国,“有知识的人”所指的范围比较大,不仅可以指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可以将中学生视为“有知识的人”。但是,在英国,“intellectual”所涵盖的人群仅限于,有很高学术成就与地位的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区别句法。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到不是所有英语单词都会拥有与之完全相匹配的汉语词汇,要根据词汇的具体语境去进行区别对待。其次,有些词汇及时字面意思相同,但是在不用语境中的应用,也会有不同的意思,所以,对于词汇的分析和理解一定要结合其文化背景知识来进行。同时,一种语言的某些词汇,如果应用到另外一种语言中,也许会存在不同的解释,因此,一定要全面的了解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背景和差异,不能过于片面的理解。词汇的理解和掌握是学习英语的关键部分,也是教师英语教学的关键组成部分。由于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都存在一定差异。怎样使学生能够准确灵活的学习和掌握英语词汇,一直是困扰大学英语教师教学的难题,必须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结合词汇的文化背景,将词汇教学与跨文化学习有机结合,从而实现英语跨文化教学的目标。

作者:孙冬鹏 单位:吉林广播电视大学白城分校

第三篇: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法探讨

一、词汇学习中存在问题

大学英语学习中,词汇学习存在诸多问题:1.急于求成,想尽快丰富词汇量。2.迷恋大学四、六级词汇,以四、六级考试为目标,为应考而备。3.片面追求词汇量,误认为多记单词,就能扩大词汇量。4.只满足于课文中的理解,对单词的理解及掌握仅局限在课文、词典注释里。5.将中英词汇对照,学习词汇时,把所学英语单词逐一译成汉语。

二、大学英语词汇要求

据教育部2007年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一般要求掌握词汇量应达到4795词和700词组(包括初高中),其中约2000词为常用;较高要求应达到6395词和1200词组(含初高中和一般),其中约2200词为常用(含一般);更高要求约7675词和1870词组(含初高中、一般和较高,专业词汇除外),其中2360词为常用。非常用词汇比常用词汇多。除《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要求掌握外,其余都属于非常用词汇,在交际中,其出现率不高,如:adorable(可爱极了),baloney(胡扯,荒谬),bingo(中了),bravo(太棒了),drat(讨厌),gorgeous(美极了)等,多用于习语、俚语、非正式口语中。因特殊交际需要,还是要有所了解,甚至掌握。

三、在词汇教学中引导学生构建词汇体系

1.利用构词法知识构建词汇体系。

在教学中,系统讲些词缀、词根等知识帮助学生针对同根词汇在脑海中形成体系。学生学习新单词时,会通过对脑海中已形成的词汇体系的激活,学会据词缀、词根等知识记忆新单词,达到缩短记忆时间和降低记忆难度,提高记忆单词效率。讲解分析新单词时,要引导学生,鼓励其学习新单词时找词根,分析其前缀、后缀。

2.利用词形联想法构建词汇体系。

Carter说过:“词汇学习的原则是经过形象或其他联想手段多加分析记忆词汇,这样记忆的词更容易被保持。”即意义有关联的事物容易记忆,通过联想习得的词汇较容易长时记忆。要启发、引导学生对单词构成方式进行划分,常用构词法有合成法、派生法和转化法。通过联想到掌握的旧词根促进对新词的理解、记忆,再据新词词义及用法联想到与其有直接或间接联系且学生所熟悉的知识为线索,提供简单情景或小故事把毫无关系的新旧单词联想到一起,可以使学生将新词词义及用法掌握得更牢固。如:design和designer,可联想:Hisfatherisadesigner,whodesignsfordrinkadvertisement.当碰到单词较长时,可分析能否分成短而熟悉的单词,如weekend可分成week和end,toothbrush可分成tooth和brush等。一个单词可以联想到其不同含义及词性,如succeed(v.成功,继承),可联想到success(n.成功,好成绩,成功者);successful(adj.成功的,如愿以偿的);successfully(adv.顺利地,成功地);successor(n.接班人,继承人)。要鼓励学生多做这方面的积累和归纳。

3.利用文化背景构建词汇体系。

语言学习离不开文化,词汇学习作为语言学习的一部分,亦如此。文化可简单理解为除去文本以外的文化知识,包括风土人情、习俗、风俗、民俗等相关内容建立起来的知识结构,它在理解语言和文本信息、跨文化交流过程中起着巨大作用。如,在讲解“peony”时,可启发学生想象此植物相关特点:色彩鲜艳美丽,中国的国花,寓意着祖国的繁荣昌盛,民族的象征,民族的大团结等;假如此词形容一个人,代表什么;不同颜色寓意有何不同等。风俗习惯不同,思考问题方式和价值观亦不同,会造成词汇理解的偏差甚至误解。另外,还涉及到文化的非等同性,如:“一箭双雕”的英文是“Killtwobirdswithonestone”,汉语中的“箭,雕”等词汇完全没有体现译文中。授课时,要不断穿插讲些词汇有关的背景知识,并把词汇融入其中理解记忆。这样,学生即可达到记忆单词的目的,亦可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4.利用语境构建词汇体系。

大学教学论文范文3

一、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界定及影响因素

(一)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界定

所谓的教学效果便是直接结果,有效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所催生的一种教学理念,理论界对其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其一是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张天宝(1998)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少地投入精力,能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其二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分析,其观点是有效的教学往往需要通过教师的有效行为才能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一般而言,教学是否具有效率,具有效果,主要是看学生是否实现了有效教学,是否取得了进步。通常情况下,从西方主流观点分析,有效教学主要具有三种特征,分别是教师系统性地对他人的观点进行阐述、教师在课堂中实现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教师在课堂中充满活力,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有效教学是在符合教学规律的前提下,投入较少的资源,促进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二)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

1.大学教师方面。

首先,大学英语教师的素养决定了整个英语教学的质量。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教师的素质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内容。大学英语教师的素养从根本上决定了英语教学效果,其中,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其一是思想道德修养,作为大学教师的灵魂主体,大学英语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才能在课堂中更加具备亲和力。其二是基本素养,大学英语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并且还要具备非英语知识,不仅需要在语言专业上具有非常深的造诣,并且在教学管理中需要具备组织能力,只有具备基本素养,才能保证整个英语教学更加规范。其三是心理素质,大学英语教师的心理素质不仅包括积极进取的个性、日常爱好,并且还要认真对待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其次,英语教学目标是规范英语教师的重要内容,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大学英语课堂的开始与结束,那么,何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顾世民(2007)认为,英语教学目标需要满足学生需求、社会需求以及国家需求,只有将这三个需求的动态关系进行把握,才能积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才能促进学生自主、多样的发展,才能创新其思维能力。

2.大学生方面。

首先,根据二语习得理论,大学生学习动机是影响外语学习的关键因素。从上个世纪末,心理领域便对外语学习进行了研究,并且将英语学习的核心概念总结为“学习动机、学习的融合性、学习的态度”。大学生所持有的学习动机不仅决定了学习效率,并且也决定了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笔者于2014年11月份随机抽取100名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3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仅次于学习兴趣。在中国踏入国际舞台之后,英语显然成为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尤其在大学阶段,各种英语考级、雅思、托福等在一定程度上将英语学习推向了制高点,只有进一步提升学习动机,将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分析,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增加乐趣,才能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其次是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古以来,兴趣是学习的关键因素,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是保证学习质量的重要指标。在新时代的发展进程中,英语学习范围扩大,词汇增多,大学生会被越来越多的陌生词汇所困扰,部分大学生对语法的不理解以及对语言表现形式的不了解,导致对英语学习逐渐丧失兴趣。学习兴趣是非智力因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也是整个学习过程中最为活跃的一种因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大学生的记忆效果,才能满足当前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

二、提升大学生英语教学效果的措施

(一)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高英语教师的素养

为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需加强对师资力量的建设,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师的基本素养,其中高校需要做的工作主要包括三方面,首先,需要积极加强大学英语教师培训与教育工作,促使大学教师能够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其次,要积极完善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环境。最后,要积极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基本素养,其一要积极提升思想道德素质,要遵守教学要求,积极学习其他先进教师的教育思想,不断激发自己树立正确的道德情感;其二,要积极提升基本业务素养,要树立不断学习的基本理念,加强对国内外英语资源的了解,积极收看英语广播与英语节目,积极参加英语科研工作,并且利用各种培训工作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其三是提高心理素质,大学英语教师要不断端正自己的态度,并且积极调整情绪状态,对他人的意见进行听取与接受,在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中学会取舍,得到进步。

(二)遵循教学规律,增强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利用诱因,将已经形成的学习需要从潜在状态转变为活动状态,从而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英语教师要遵循教学规律,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比如,创设问题情节控制动机水平等。美国心理学家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序的动机能够激发起学习的学习态度,并且能够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时候,需要根据内容的难易程度对学生的激起程度进行控制,对于比较容易的教学内容,可以适当增加难度,并且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避免学生出现过度紧张的心理。此外,英语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肯定,这对学习动机具有激励作用,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制定教学大纲,确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着眼点,也是引起学生行为变化的主要源泉。大学英语教师需要制定教学大纲,并且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教学材料与内容进行删减。另外,教师还要布置合理的课外作业,加强对教学知识的巩固,从而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一般情况下,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英语教师在为学生布置课外内容的时候,对于开朗活泼的学生需要布置丰富性、灵活性的内容,对于比较独立的学生,需要根据其细心以及独立的特点,布置英文报刊或者英文原著的阅读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调动起全班英语学习者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另外,还要加强教学评价,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评价机制,通过各种教学评价模式,如布置作业、考试考核等,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英语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评价,完成教学目标。

作者:胡建华 单位:武汉长江工商学院讲师

第二篇:大学英语教学英美文学应用

一、借助文学教育培养学生情感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在常规教科书教学之外添加文学课程。课程内容可根据英美历史、文化、经济、政治、军事、社会等方面来划分,都以文学作品作为教学载体。例如,在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英国国内产生愈发严重的政治和经济矛盾。而在每一个社会发展阶段,它独特的文化属性都会大量地反映在文学之中。所以,这一时期的文学就不乏政治、经济与宗教争论的作品。教育者可根据学生的兴趣来分配学习小组,将对政治、经济矛盾方面感兴趣的同学分配到同一小组,专门讲解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与主题相匹配的集中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素材的连贯性,带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语言学习兴趣。在小组教学中,可以不局限于小班的分组教学,而是以整体院系为单位,将院系内的各个班级融合起来划分学习小组。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将学生已有的兴趣转移到英语教学上来,培养对语言的新兴趣。同时,以院系为单位整体建组的安排方式又合理地利用了教学资源,不会为班级内部的英语教师制造过多的教学负担。

二、借助文学教育引领学生挖掘听、说、读、写能力

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培养起兴趣之后,就要着手将学生英语学习的理论基础搭建好。通过对英语文学作品的学习,可以充分地促进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例如,《哈姆雷特》是众所周知的莎士比亚笔下的悲剧著作。这部作品以舞台剧、小说等多种形式呈现出来,可以多方位地帮助学生提高能力。教师首先在英文讲解中对作者进行介绍,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整体基调;其次,将原版文字形式的作品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自发地查找其中不理解的语法、词汇;第三,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舞台剧,并自行编排感兴趣的部分;最后对重点章节进行背诵,并运用章节内的表达、修辞方式自行撰写文章。在作品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加强学生的英语理解、表达能力,拓宽词汇量、梳理语法结构,并培养了学生将理论知识实践于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三、借助文学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真正的教学不是灌输,而是引导,帮助学生自己去发掘新的知识。文学是语言理论基础的载体,因为它包含地道的词汇、语法与修辞表达方式。文学也是文化的缩影,因为它凝结了作者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所思所想和整体价值观体系下大众的所思所想。文学是一个平台,给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提供登高远眺的机会。学生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品读,更加了解自己哪里欠缺真正需要什么,从而改变被动的学习状态,自发地去寻找解开心中疑问的信息。英美文学教育是英语教学化被动为主动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四、结语

高校英语教学离不开文学作品的教育,文学作品可以提供语法、词汇的组词造句架构,带领学生去身临其境地认识语言环境,并在重复品读与模仿的过程中得到良好的练习机会。在教学实践中,相关机构可以改革教科书结构,加大英美文学作品的比重,同时可在学期考核中增加文学类知识储备的考核内容。同时,各高校也可自行组织文学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实践中接触、体验文学教育在语言教育中的独特魅力。

作者:潘浪 单位:南京体育学院

第三篇: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相关思考

一、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对教学工作的思考

教学工作一般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模式上,教学模式需要一定的教学思想、理论和具体的学习指导,它与学生学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是一个单向交流的过程,这种教学模式较为枯燥,不利于发掘学生思维,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忽视了学生的想法和学生的能动性。随着网络科技和多媒体技术的兴起,多媒体被广泛引入到大学英语教学工作中。多媒体的使用,很大程度上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课堂的教学氛围更为活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模式,教师既能够发挥一定的课堂主导作用,也可以充分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目前多媒体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在课堂中的作用,并辅以多种教学模式,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做好教学工作。

二、多媒体环境下大对学英语教学工作的思考

在多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应该以多媒体为主导,运用不同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为学生创设不一样的教学情境,运用多媒体的优势改变方式,以此有效地督促学生学习,使之符合学习的规律。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使大学英语课堂更加开放,学生和教师之间交流的机会大大增加,多媒体的趣味性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多媒体教学模式下的大学生英语教学工作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教学角色的定位

教学角色的定位在课堂教学中具体的体现是,英语教师对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进行精心设计,并研究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用多媒体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思考时间。同时,多媒体可以同时运用声音、图画、视频等不一样的方式把教材中模糊难懂的问题进行形象化和具体化,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加容易理解所学知识,并且能够促使学生和教师之间互动,向教师反馈信息,做到自主、有效地学习,真正实现在多媒体环境下,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

2.教学内容

多媒体教学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避免了教材教学内容单一和传统教学模式枯燥而导致的学生厌学等现象。这种教学环境最大程度地改变了“学习英语就是一本外语教材”的现象,对英语教学的单一性和陈旧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改善。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学生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再结合所学教材,在多媒体上用各种媒体手段把所教授的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比如在教学内容中广泛涉及音乐、图像、动画、视频等趣味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情况下完成英语学习。除此之外,现代的科技信息足以把课堂搬到教室之外,比如引导学生观看原声版的英语电影、收听音乐广播,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英语报纸的选读和写作。

3.教学形式

多媒体的广泛应用,规避了单一的教学方式,同时也改变了“一言堂”的教学形式。在多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在教学形式上进行相应的改革,摒弃传统的不好的教学方式。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的板书时间大大减少,课堂时间相对来说就较为充裕,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也相应增加。所以教师可在课堂上转换教学形式,如采用抢答、辩论、表演等形式促成学生深化所学知识。

三、总结

从上述的分析来看,不难发现,多媒体教学已经深入大学课堂,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多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的教学工作要转换教学模式,只有创造出新的教学模式,再结合多媒体教学,才能从根本上创造出学生喜爱的课堂,同时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作者:刘云霞 单位:仙桃职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第四篇:大学英语教学非智力因素应用

一、何为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W.P.Alexander在《具体智力和抽象智力》中首先提出的,之后,很多国内外学者专家都给出了自己的定义。其中燕国材教授的界定影响较大。他认为,广义的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对学习有影响的心理因素;狭义的非智力因素是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五种心理因素组成的。语言学家RodEllis也认为影响二语习得非智力因素包括年龄、天赋(尤指语言方面)、认知方式、动机和个性等。

二、影响英语教学的几个非智力因素

(一)动机

人类一切的学习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学习动机既是认知学习的必要条件,也是学习行为发生和维持的内在动力。加拿大的Gardner和Lambert把学习外语的动机分为“综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前者指学习者对目的语社团有特殊兴趣,期望参与或融入该社团的社会生活;后者指学习者为了特殊目的,例如英语考级、升学、出国等。显然,我国大部分人是持工具型动机学习英语的。但只要有强烈动机都能有效促进英语学习。

(二)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者只要对学习的对象发生了兴趣,就能产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效率直到完成学习任务。我国伟大的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浓厚的兴趣可以充分调动学习者学习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效率。

(三)情感

在英语学习中,情感主要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情、感觉、态度、情绪等。学习者的情感状态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这些情感可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很多心理和语言学家的研究实验表明:自信、惊喜、移情等积极情感可以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心态,进而提高学习效率。语言学家Krashen的情感过滤论也提出焦虑等情感对语言的输出和输入有一定影响,提出了情感过滤论。

(四)意志

意志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为达到目的,而进行自我调节、控制、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学习是一件艰苦的事,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没有意志力就没有坚持下去的力量,结果会功亏一篑。成功与失败有时仅一步之遥,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光有智力和热情是不够的,对于复杂高深的学习内容和任务必须有坚强的意志,才能克服重重困难,实现目标。

(五)性格

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心理学家对性格有不同分类,每种个性体现出来的行为特征是有差异的。例如外向型具有好动,乐交际,多言,敢于冒险的特点;而内向型具有好静,不善言谈,胆小的特征。不同性格的外语学习者在处理语言学习中运用的策略是不同的。一般而言,外向型的学习者获得较多的输入和输出机会,但不太注意语言的形式;他们在小组学习与人交流中更具有优势。而内向型的学习者因其深沉安静,对于输入的语言形式进行深入分析,在注重语言形式和语言规则教学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更有优势。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是学好英语的基础;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是英语教学的必要手段;培养个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融洽师生感情是英语教学的保障。那么如何把这些非智力因素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三、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英语学习的成效

“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关系处理得当,学生喜爱,尊敬老师,老师的教海、指导,才可能进入到学生的心灵,因此师生关系在英语教学中举足轻重。作为一名优秀的英语教育工作者,有义务也有责任尽力消除师生关系在英语教学中所引起的负面影响,强化其积极影响。本人认为这是英语教学过程中非智力因素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英语教师为了能建立对自己的英语教学有利的师生关系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正确地定位角色

眼下,社会对教育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老师所处的教育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教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了,家长对教师的要求更苛刻了,社会对教师的衡量标准也发生了变化,所以随着时代的变迁,老师的角色定位也悄然发生变化。作为新时代的老师,应该要意识到角色的转变。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获得,而且应该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情感体验。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以一个服务者的身份帮助学生,给自己在教学过程所充当的角色作好正确的定位。

(二)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要保持恰当的距离。在五六十年代,老师的形象是威严的,学生普遍敬畏老师,但放到现在,老师一味对大都是独生子女的学生强调威严,带给学生的影响不一定是正面的。现在的学生更喜欢有亲和力的老师,所以要求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更要像朋友。

(三)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课堂是教师主要的舞台,一堂生动活泼的英语课,会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也会对教师心存感激。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注意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趣味性。课堂上,教师要尽一切可能精神饱满、斗志昂扬。

(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英语课堂教学是英语学习的主要途径,而英语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在英语课外活动中师生之间可以增加互动,加强情感交流,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这对英语教学的巩固大有好处。教师在设计课外活动时,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如可采取创设情景,歌曲表演,游戏等,还可采取英语角、朗诵会、演讲比赛、生活party等等。在英语课外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扮演着一个不可或缺的多重角色,教师是激发者,观察家,也是咨询者。

(五)教师必须关注学生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一个班级中有几十位学生,一般来讲,好学生优点多,容易被教师偏爱,而那些所谓“差生”易招教师厌烦。教师这种好恶情绪自然流露出来,势必影响师生关系及教学气氛。对优等生偏爱,会使其他同学产生不公平感,从而影响听课情绪,对好学生的发展也未必有正面影响。对“差生”的偏见,不仅妨碍他们的学习,还会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课上应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在不同场合采取不同的评价形式,这种评价会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

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爱听你的话,能听进你的话,否则教师的教诲说了也白说。因而要求作为传授者,除了精心备课上好课以外有义务给出一些科学的指导。这是因为要想把英语学好,除了肯下苦功之外,还要会下功,作为英语学习者要会用巧劲,不能光蛮干。这一点是英语教学中非智力因素所产生影响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本人认为教师要应在以下方面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

(一)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包括四个环节:

1.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学生学好新课取得高效率的学习成果的基础。搞好课前预习,做到心中有数。在预习时一些重点、难点,可自己先圈点,这样上课听起来有的放矢,减少听课的盲目性,增加听课效果,提高听课效率。教师可根据情况,进行有目的的指导。

2.认真听讲。

课堂是英语学习过程中关键的关键。错过课堂四十五分钟,课后可能花双倍甚至几倍的时间也无法弥补。教师应指导学生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尽量做到心到、耳到、口到、手到,在课堂积极尽力地识记该课生词、短语、句子,力争本节课的内容在这节课上消化掉。

3.复习。

复习在英语学习中作用非常巨大。即使学生上课十分认真地听讲了,由于英语作为语言学科的特点,时间长了,也会忘得十有八九,因此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及时复习。心理学根据人大脑的遗忘规律,短时间内遗忘得快。美国有调查研究表明,中学生在一堂课后若及时复习,遗忘率为百分之二十;若二天后复习,遗忘率达百分之五十;但若一周后复习,遗忘率可达百分之七八十。所以要想科学地、高效率地学好英语,必须及时复习,要在学后当天进行。

4.练习巩固。

语言不是教会的,而是在使用中学会的。大家都知道数学要多练,其实英语也不例外,这是非智力因素对英语学习所起的积极影响。通过各种题型,多做多练,是对当天所讲、所复习的内容强有力的巩固。

(二)指导学生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指导学生因人而异,采用更为合理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是英语学习过程不可缺少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指导:

1.反复记忆。

英语学习过程中,单词的记忆及词汇的积累是一道必须攻克的难关。教师可根据学生因人而异的原则可建议学生用零碎时间记忆,如睡前十分钟,睡后十分钟,饭前十分钟,饭后十分钟,长期坚持,这些零碎时间积累起来,将是会很可观的。还可以用小本子摘抄那些新的,或自己易遗忘的单词、词组随身携带,一有时间就可以掏出来翻翻看看。一个星期、一个月学习下来,将所学知识温习一遍。若能做到这些,单词记忆将不再是难题。

2.归纳法。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使用归纳法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教师可让学生观察语言现象,便学生形成初步认识,然后引导学生加以归纳。如要求他们找出规律或共同的东西,然后再让学生总结。

3.对比法。

教学中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对一些相似仍又有不同的语法知识进行对照比较,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英语单词中有四个“说”:speak、talk、say、tell;四个“静”:still、quiet、silent、calm;四个“击打”:beat、strike、hit、knock。通过比较这些用法,学生在解题才会条理清晰,游刃有余。

五、总结

总之,在英语教学及英语学习过程中,智力因素固然对学习成效有一定影响,但教师更应认识到非智力因素对英语教学也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善于以热情的态度,诚恳的语气,激昂的精神,快乐的心情,去搭建一个师生之间民主、和谐、伙伴式的学习平台,并在此基础上,积极给予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尽量减轻学生的负担,让每一位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都能拥有平和、愉悦的心情。

作者:余莉丹 单位:黄河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

第五篇:合作学习和艺术专业大学英语教学分析

1合作学习的内涵

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了合作学习。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开始出现合作学习的试验和研究。合作学习虽然在我国有20年左右的历史,但也可以说是一个新的领域。要想在艺术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就必须弄清楚合作学习的内涵。当今社会,合作学习在教学活动中被运用的范围很广泛。不管是国内专家还是国外学者,对合作学习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斯拉文,作为主要的合作学习代表人物,他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开展学习活动并以小组的整体表现赢得奖励和认同的课堂学习方法。”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的约翰逊兄弟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我国学者王坦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虽然每个专家对合作学习有不同的理解和表述,但在内涵上有其共同之处:①是一种以小组活动为形式的教学活动;②是小组成员之间协作、帮助的一种活动;③是一种有明确目标和任务,并以此为导向的活动;④奖励依据是每个小组在完成目标和任务的过程中的总体成绩;⑤下达学习目标和任务是由教师完成的,并由教师合理指导、引领、控制整个教学过程。根据以上表述,笔者将合作学习简单表述为在共同目标和任务的驱动下,以小组活动为基础,以每个成员在完成目标和任务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为评价标准,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达到共同目标的一种教学策略体系。

2当前艺术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许多高校纷纷扩招,招生规模和师资力量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缓解师资力量的紧张,许多高校不得不实行大班英语教学。艺术专业的学生,本身在英语方面是弱势群体,班级人数又多,很难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学英语教学本身就涉及到教与学两个不同的主体,他们互相影响、互相联系。归结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教师观念陈旧

尽管大学英语教学一直强调改革,但大多数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仍单纯注重知识点的输入,语法的讲解,语言知识的传授。艺术专业学生英语基础比较差,任课教师觉得基础是关键,基础是硬道理,只要把学生的英语基础提高上去就行,其他都不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一些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殊不知,大学阶段的学生已厌倦了这种被动的接受方式。其实,艺术专业的大学生有着独特的思维特性和群体个性,他们崇尚自由、充满激情、有特别丰富的想象力、富有创造力等,教师如果在心理上轻视他们,不能以平常心来对待他们,不结合他们的个性特点,不给他们自由想象的空间,只是一味地灌输,久而久之,他们就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2.2学生基础薄弱

我国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是以专业课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的。这样一来,艺术专业学生的基础文化课成绩明显低于其它专业。有些甚至连最基本的单词都不认识,更不用提语法了,还有个别学生承认他们高招时的英语全部是猜的,连阅读理解的单词都不认识。笔者在与学生的交谈中得知,在高中阶段,他们以专业课学习为主,投入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仅仅在考前的那个学期才开始突击英语,这就造成了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艺术类大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和专业学习特点,具有独特的思维特性,追求个性的发展,思维活跃,联想丰富。进入大学以后,相对于他们的专业课来讲,英语处于次要地位,他们把自己的大多数时间放在专业课的学习上,这也是造成他们英语基础薄弱的重要原因。

2.3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差

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基础差,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便很难调动起来。课文不预习,讲过的知识不复习,作业也不做。每次上课做复习的时候,所学的知识基本上还给教师了。另外,与专业课相比,对英语课的重视程度也不同。有些学生利用上英语课的时间来画画,学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相对较差。笔者在与学生交谈的过程中发现,其实大多数学生有强烈的学习英语的愿望,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但由于缺少适当的学习英语的方法,导致英语单词背了就忘,再加上本身对学习英语没有太大的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就慢慢变差,有些学生甚至纪律散漫,时常出现逃课现象。

3合作学习在艺术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策略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特别重视学生的参与,重点是学生的学。从表面上看,教师的任务轻松了,可以从课堂中解放出来,实则不然,反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这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在艺术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始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做好一系列相关的组织工作:创设有利于合作学习的学习环境;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有效分组;在教学过程中,要想达到一种良好的效果,还需要制定一套合作学习的规则。其次,教师要动起来,这是合作学习的基础。教师要根据课堂中的情况,对任务设计不断做出调整。比如课堂中学生的反应、学生对任务的理解程度、目标完成的情况等,要启发、督促、合理引导沉默的学生积极融入到合作学习之中。根据具体情况,有必要的话,还应与学生一起交流讨论。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巡视,注意各个小组情况以及学生的参与程度,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疏导、解决。最后,教师要具有评估总结的能力。通过对课堂小组活动的观察以及任务完成的情况,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探究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症下药,认真评估总结。这样有利于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能不断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最终达到教和学的目的。

3.1合理分组

有效的合作学习的前提是要有合理的学习小组。只有这样,每个小组成员才可以彼此依赖、彼此帮助、互相激励、互相欣赏、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充分调动小组的积极性。笔者在艺术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中改变了以往以寝室为主的分组方法,而采取“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对各班进行小组划分。首先,每一组当中都有男生和女生,并且比例要一致。其次,每一组当中都要有一位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英语水平等各个方面都比较强的人来当组长。组长的选择特别关键,各组组长应当具备很强的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认真的学习态度,在英语水平、人际关系等方面也应具有很强的优势。教师和学生要认真选择,并定期对组长进行培训。各个组长主要负责组织学习活动,分配小组具体任务,及时与教师沟通交流。任命组长的形式多种多样,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可以由教师直接任命,也可以由大家投票选举,还可以给每个小组成员提供机会,让他们依次担当组长。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给大家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最后,每一组当中都要有水平高的和水平差的,这样可以起到带动作用,形成互补。

3.2目标明确

在合理分组后,教师就要下达学习任务,而且目标一定要明确,使每个成员都能感受到个人的表现好坏与组内其他成员息息相关并影响本组的总成绩。当然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要以教学内容为基础,教师应进行合理设计。任务可以是不同形式的,但任务的设计一定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是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调动学生全身的各个器官,比如眼、手、脑、耳、口等。第二是恰到好处地设计任务,内容要难易适中。太容易会让学生感觉不具有挑战性,激发不了其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太难的话,会让学生感到一种挫败感和自卑感,会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压力。以《大学英语新理念综合教程2》第三单元为例,主题为“Fashion”。要想让学生对这一主题有更好的了解,让学生畅所欲言,就要给学生好好设计问题、布置任务,并且这个任务要难易适中,让大家用英语有话可说。对此,笔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Howtodefinefashion?Shouldwefollowfashion?”因为艺术专业的学生对时尚并不陌生,这样他们可以积极地参与到讨论当中,而不会使有些学生放弃。另外,这是一个开放的问题,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看法对时尚进行描述,并对是否追求时尚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在执行的过程中,笔者要求每组的每个学生都要有自己的观点,并且在讨论结束后每组都要上交文字材料。这样,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每个人的学习目标都很明确。

3.3多方评价

评价机制涉及到对教师和学生的考核,也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学的完整性体现在教、学、评这三者的结合上,这里主要阐述一下对学生的评价。一般来说,在学生的心里,教师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教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参与性的提高,同时也影响着合作学习的效果。在上文明确阐述了合作学习的评价标准是小组的总体成绩,这种评价能够激发各个组员相互探究,彼此帮助,共同学习,最终实现整体进步、综合发展。教师在评价时要注意全面性,既要对小组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也要对小组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其中,在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的时候,要把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程度等各方面的表现考虑进去,最终实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完美结合。大学英语教学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多向互动的教学组织形式。不仅涉及到教师与学生,还涉及到学生与学生,因此,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还应当引进各个小组对自我的一种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相互评价,小组成员的一种自我评价,各个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评价等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只有这样,才可以使每一位小组成员知己知彼,自信心得到增强,进而提高学习效果。这些评价方式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互相合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最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的主体是各个小组,提倡学生积极、主动、与人合作等。因此,教师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对于这方面的评价,应把重点放在对学生的行为表现的评价上,定期对学生的提高和进步进行评估,并对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的结果做定期检查和分析,以便及时地反馈给学生。

4结论

大学教学论文范文4

(一)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舞蹈训练对肌肉的刺激是全面性,它不仅可以使大腿肌肉和手臂肌肉更紧实,而且头、颈、胸、腿、髋等部位的肌肉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比如爵士舞对小关节、小肌肉的运动较多,能较好地改善练习者的协调能力。舞蹈还具备有氧运动的效果,在提高肺功能的同时,可以达到减肥的目的。还有拉丁舞,跳起来可以使人的全身关节和肌肉得到较好的活动,这样可以对人的生理指标和心理指标影响明显。所以通过舞蹈教学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二)可以提高对大学生气质的培养

舞蹈是一种有益身心健康活动,它不但可以增强体质,使身体变得柔软,而且使性格变得开朗.在舞蹈当中,连贯的动作节奏很快,一整套动作连贯而流畅,整齐而有韵律感,对乐感、灵巧度的锻炼很有帮助。而它的趣味性又很容易让人集中和专注,忽略掉运动疲劳。,通过体育舞蹈的学习和实践,练习者通过初步掌握“世界性形体语言,在较好表现自己的同时”,能够培养文明礼貌和社交能力,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从而提升了自信和气质。

(三)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现在的大学生多为80后和90后的独生子女,他们个人意识比较强,缺乏社交能力和团体合作精神。而通过舞蹈教学,可以淡化个人意识,强化大学生的相互协作精神、奉献精神、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等。舞蹈是情感的表达,同时也是精神松弛、心理平衡的重要手段。同时舞蹈对坚韧意志的培养和训练有重要的作用。在舞蹈训练中磨练了学生的意志、耐力,为他们坚强的心理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满足社会对舞蹈人才不断增长的需求

在这文化高度发展的时代,政府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全社会对体育舞蹈热情十分高涨,对此类艺术人才的需求相当旺盛,体育舞蹈已经被列入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广州亚运会的舞台更将充分展示体育舞蹈的精彩与精美,同时中国在本界亚运会上,包揽了体育舞蹈全部的金牌的辉煌战绩,也让更多的开始了解这项运动,并且积极参与到体育舞蹈的健身先烈中来,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参与体育舞蹈的业余舞者达到3千多万人,而无论从参与比赛的角度还是从指导与带领业余爱好者的角度,中国的体育舞蹈人才目前已属供不应求,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他们都面临着良好的个人发展空间。在未来,要想培养比较专业与高水平的体育舞蹈人才,高校的巨大作用不可忽视,所以,做好高校体育舞蹈的教学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责无旁贷。

二、大学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学生之间的差异

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而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生在身体条件、舞蹈基础知识和对舞蹈的认识等多个方面存在着差异。而在大学舞蹈教学中,如何根据学生的不同差异,把学生培养成掌握舞蹈技巧、具有艺术审美眼光和舞蹈文化的人才?这是目前面临的难题。

(二)课程设置上,重视专业训练而忽视基础理论的学习

在传统舞蹈教育体制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培养专业的舞蹈艺术人才。在具体的教学课程安排上,每学期的专业技术课占60%以上,而文化课程仅占30%,甚至更少。舞蹈内容成为舞蹈艺术院校培养学生的主要部分。从课时比例上,足以看出重视的程度。这样专业技术课“一边倒"的课程设置,能够体现舞蹈的专业性,可以培养不同舞种的专业人才。强调专业性的训练,无可厚非,可一味追求技能性的训练只能培养出将才,却无法满足这个创新时代的需求。真正符合时代需求的高水平舞者,要求具有正确认识生活概括生活的能力、较高的文学修养、丰富的历史知识、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戏剧结构能力、美术鉴赏能力以及较强的组织才能。只有具备了高层次的专业知识结构,才能成为一个称职的舞者,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三)缺乏对舞蹈的艺术思维与感知力的培养

舞蹈是一门形体艺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重视基本功训练,只是教会学生各种舞蹈动作,却忽视对结构能力的练习、技巧的练习以及舞蹈画面的练习。其实基于舞蹈专业所独有的艺术特点,我们只有通过上述练习才能掌握对舞蹈动作的分析、分解、变化和发展的技能;捕捉舞蹈形象;创造、表现舞蹈语言;才能够给人们带来更丰富的想像、更深刻的思考、更完美的艺术感受。这些练掌握个类舞蹈的技巧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进行舞蹈思维的专业素质。

三、针对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重视差异性教学

在大学舞蹈教学中根据学生在身体条件、舞蹈基础知识和对舞蹈的认识等多个方面的差异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这样就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为有一定基础和基础较为薄弱两种类型。在针对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时,在教学中应该重点抓基本功和基础舞蹈知识。而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在抓基本功和基础舞蹈知识的同时,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感受韵律的美,激发他们的艺术想像力。

(二)加强学生舞蹈艺术感知力的培养

体育舞蹈教学是一门艺术性教学,不仅只是机械地学会动作和机械地重复动作,高水平的舞蹈者需要有自己敏锐的艺术感知力与艺术思维能力。为此,我们十分强调学生对舞蹈要有想象力和内心感受,具有一定对韵律的感受。推行意念教学法,即要求教师要领带教学与示范与讲解的基础上,启发性地将自己的经历或感觉过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提高艺术的感悟力与思维能力。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要培养学生自身良好的乐感与乐趣性。在体育舞蹈教学中,乐感的感悟能力强弱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培养起学生能够根据不同舞种的音乐特点,做出与要求舞蹈节奏相一致的标准运用,才有可能充分展示舞蹈的意境,表达音乐的情感性,从而进一步使体育舞蹈的艺术表现更富有感染力。“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同样,只有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才能进一步加强与提高。

(三)加强学生舞蹈基础理论知识训练

加强舞蹈艺术培养,这需要学生需要学生加强舞蹈艺术培养同时要注重加强舞蹈综合知识和文化修养学习。可以充分利用大学生文化素质高、理解能力强、悟性好的优势,讲解一些音乐的乐理知识和欣赏能力,提高大学生内涵素质和文化修养。同时,也可以通过观看国际、国内音乐知识的音影教材,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以加强学生理论知识方面的培训。

大学教学论文范文5

一、隐性课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首先,隐性课程培养了学生的英语语感。英语的学习是一个习得的过程。通过显性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可以获得一定的语言知识,如,语音规则、语法规则,语篇理解等。但是,有些语言现象是不能够用规则来解释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语感”。例如,对于母语是汉语的人来说,我们有时所使用的语言是约定俗成的,没有规则可依但却可以脱口而出。对于学习语言的外国人来说只有多听、多看、多说才能渐渐地习得这种看不见的语言规则。其次,隐性课程是对显性课程的有益的补充。语言学习是对一个高度复杂的信号系统的学习。最初,学习者要通过模仿来学习语言。教学者通常依据教学大纲、教材、教案的规定来履行教学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获得大量的语言现象和知识,这些都会以某种方式储存在记忆中。当出现某种语言情境时,他们会不自觉地把所学知识提取出来并应用于实践。因此,在英语教学中研究这种隐性学习的作用是非常重要也是必要的。再次,隐性课程有利于英语语言文化的传播及学生素质的培养。英语教育不仅仅是对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它的目标是通过学习英语来学习文化、认识世界及培养心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渗透了自己对文化的理解并把这种态度潜移默化地传输给了学生。任何语言都承载了一种文化,对语言的学习也是对文化的学习过程,学习语言不是片面的学习它的理论,它不仅仅是一门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的沉淀。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隐性课程可以包括教师在课内传授的知识,也包括课外布置的任务,还包括学校的文化氛围,学校的制度及学校的办学思路等。以上这些都构成了大学英语教学隐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的外语教学模式下,教师注重对语言知识的传授而不是语言运用,教学过程是以教师为中心而非学生,教学内容是以教材为核心而非以能力和素质培养为核心。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出的学生缺乏创造力和创新性思维。不利于学生知、情、义的全面发展。针对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隐性学习及隐性课程理论现提出以下教学方法,以期对我院及同类院校的英语教学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二、隐性课程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

(一)情境教学法

外语的学习离不开语言环境,而国内的教学多是在课堂中进行的。语言是一门应用学科,坐在板凳上听老师在讲台上讲解只应是众多教学方法中的一种,学习语言应该活起来。教师应该使学生们在知识的运用中自动地启动隐性学习模式。例如,当我在讲到怎样用英语来描述做菜时,我边说英语边真正地演示了制作水果沙拉的过程,学生们受到了启发,在随后的课程中演示了一个如何做菜卷的过程。学生在这种情境下获得的知识往往印象会更深刻。英语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单词的积累和阅读能力的提升,这些目的都可以通过灵活的情境设计让学生们习得。这也正是隐性课程的作用所在。

(二)模仿法

语言的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我们在幼儿阶段先是听到大人们反复在耳边重复一些句子,后来,我们就会不自觉地产生了模仿的欲望与冲动,渐渐地,我们就学会了说话。第二语言的学习也要经历这样一个模仿的过程。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可以让学生们进行电影配音、诗歌朗诵比赛,针对英语水平高一些的同学还可以举行英语辩论赛。通过一些列的英语实践活动,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一次次紧张的准备过程中积累丰富的经验,达到提升能力的目的。

(三)创设校园的英语氛围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生命的完整性意味着学生的发展是一个全面而和谐的发展过程,而不仅仅是某一个方面或某一部分的发展;还意味着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参与和投入到课堂教学中的,而不是局部的、孤立的。因此,通过建立英语电视台、广播站、英语角、英语板报等外部环境和软环境的建设,让英语的影响渗透到校园的每个角落,使隐性课程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而这种作用在某种程度上会比显性课程产生更好的效果。

三、总结

综上所述,隐性课程是被大学英语教学长期忽略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我们应该充分发挥隐性课程的作用把它应用到英语教学的实践中,重视隐性课程将决定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成败。

作者:吴爱华 单位: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

第二篇:大学英语教学文化导入探究

1简介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英语已经被视为很多国家通用的国际语言。在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EFL(英语作为外语)的环境中,为了能让学生学习到地道的英语语言的运用,文化的介绍引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

2文化介绍导入的必要性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是多样的,语言的文化背景的差异阻碍了大学生英语的学习,因此将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结合是大学英语课堂必备的因素。

2.1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语言在发展,制定和传输中,文化起着显著作用,它使我们能够存储意义和经验,以方便沟通。语言和文化密切相关,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的正确理解在跨文化交际中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该让学生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文化传播的信息上,以便更有效地跨文化沟通。

2.2中国传统文化和英语文化是不同的

中国传统文化和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很大的区别。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英语语言本身,但最重要的是要传达文化的内涵。英语,作为如今大多数中国学生的第二语言,有着自己的文化,与中国文化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产生了跨文化交际障碍。要消除这些障碍,首先必须熟悉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例如,中国人对他们的亲朋好友很少说“谢谢”,他们只在一些公共场合使用“谢谢”。如果有人对他或她的一个朋友说“谢谢”的话,他们反而可能会认为是把他或她当作陌生人看待,这可能使他们不高兴。但在讲英语的国家,说“谢谢你”却是很常见的,甚至夫妻之间都会当面赞誉。

2.3现代社会的需求

如今,中国已经加入WTO多年,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已然导致交流的全球化,为了避免因文化不同而产生交流障碍,了解其文化就很有必要。因此,为了使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给予相关文化介绍。

3当今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如今,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还是注重语言结构方面的教学,如词汇,语法,句型等等。而作为语言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化教学却一直被忽视。传统的应试教育体系,太过于强调了语言结构本身,而不是文化的传达,这就对语言教学的有效性和效率带来了负面影响,导致学生对课堂教学失去应有的兴趣。

3.1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中没有清楚的文化介绍纲要

许多学英语10多年的中国人仍发现,虽然他们很容易就通过了国家英语等级测试,??但仍然很难理解外国人。一般来说,教学内容应以教学材料为纲,但很多教师仍对文化的介绍没有清晰的轮廓。虽然在教科书中,也有很多的对话在一定的情况下对很多的文化注释进行了介绍,如简要介绍作者的生活,时代背景等,但可惜的是,这些文字尽管介绍了英语国家的一些文化,但内容过于分散,相互链接性不强,缺乏内部连接和连贯性。

3.2测试过于重视词汇语法知识,而忽视了文化本身

现有的英语测试系统主要偏重在测试学生的词汇语法知识上,这就导致了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只片面注重提高学生的四项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和鉴赏能力。但是如果教师只教给学生如何应对测试而忽视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导入,学生是不能掌握好英语的,不能和英语为母语的人进行无障碍的交流,最终造成高分低能的现状。

4导入文化介绍的有效途径

语言和文化不可分离。语言背景和内容都与文化密切相关。一方面,语言可以由学习文化了解到,另一方面,文化介绍应由语言的手段引入。可以通过词汇,语法和阅读介绍等方面导入文化。英语教师可以通过文字介绍文化,从每个字到整篇文章。同时,文化的介绍也需要技巧。

4.1通过介绍词汇导入文化

词是最小的、但负载很重的文化单位,所以教授新词给学生时,教师应该给出一个关于文化含义的典故。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它的文化知识,并在同一时间记住更多的单词。在西方文化中,人们爱养狗作为宠物。在日常生活中,英语国家的人通常喜欢把狗拟人化,一般不带有贬义色彩。例如,“aluckydog”是指“一个幸运的人”,“Sea’sdog”是指“有经验的水手”。而在中国,“狗”一般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比如,“看门狗”“狗腿子”都是贬义词。通过使用“文化导入”的方式教新单词会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并引起他们的兴趣。就拿简单的词“apple”为例,大多数学生都熟悉它,但他们可能不知道关于苹果的文化信息。例如成语"Anappleadaykeepsthedoctoraway"中,敦促我们要经常吃苹果,而且苹果确实有益人体健康。教学实践表明,挖掘出一个新词的内涵可以帮助学生轻松地记住它。运用“文化导入”的方法在词汇教学中可以添加一些有趣的教学过程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4.2通过介绍语法导入文化

中国人往往使用演绎的方式思考问题,而西方人则喜欢使用分析的方式。这些不同的思维方式反映了不同的文化现实。中国人喜欢从一般的人到特定的人,而西方的人则倒过来。当西方人做一个英语句子,包括一定的空间或时间状语词组,他们往往先从小的,再到大的,先由近的,再到远的。中国学生不明白这些差别,所以他们通常使用汉语的结构做这样的句子。例如:①2012年的6月1日晚上7点,他那时正在做作业。In2012onthefirstofJuneat7p.m.hewasdoinghishomework.②我父母住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MyparentsliveinJiangsuNanjingJiangning.要纠正学生的此类语法错误,老师应该教他们中国和英语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让我们以一些简单的例子,比如美国人信封的地址写法为例,他们是先写最小的地方,然后再写较大的地方。这反映了美国的价值观,美国人的思维模式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美国人倾向于从具体和小的移动到一般和大的。英语是关联的等值,而汉语是并列的等值。我们要了解英语和汉语之间的这种区别,这也是这两种语言的差别。知道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为什么英国人喜欢用“S+V+O”的结构,而为什么中国人常常不用逻辑连接词的句子。这表明,中国的句子构造是根据意思建构的,而英语句子是按照形式建构的。中国的一句话,由隐含的意义来看,我们可以了解谁采取行动,但在英语中,主语(或动作实施者)在句中是通过结构框架进行显示的。例如:①快点,要迟到了!Hurryup!Oryouwillbelate!在下面这两个例子中,“unless”和“but”被用来起连接作用形成句子的。例如:①人不犯我,我不犯人。Wewillnotattackunlessweareattacked.②说是说了,没有结果。I’vemadeproposals,buttheyprovedfutile.不同的语法结构反映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当我们教英语语法时,我们实际上是在教导学生西方人思维的方式,和他们的文化价值。

4.3从阅读介绍文化导入

当选择教材时,要看看课文中有多少文化知识,要注意其中的西方文化及中国文化的差别,如节日和习俗等。可以用文化导入的方式,老师应该根据给出的相辅相成的文字与相关联的材料进行讲授,而不仅仅只是语言点的枯燥罗列。例如,教“MyFamily”这篇课文时,老师可以先介绍西方国家家庭的观念,并解释传统的家庭是什么样子,而现代又是什么样子。然后可以对比一下,我们国家的家庭又是怎样,这样学生学起来才会更有兴趣。

5结论

总之,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文化介绍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和效果,然后对准备的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许多事实证明,文化的介绍,是提高教学质量,是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的重要一步。文化的导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正确使用语言,克服文化障碍,使他们能自由地与他人沟通,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促进语言教学。

作者:丁群 单位:南通理工学院

第三篇:大学英语教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探析

1引言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大学英语目标要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应用”的思路,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按照人才培养的教育规律,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整体优化课程结构,做到大学英语教学和学校转型发展整体协调推进。

2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大学英语改革的相关思考

2.1更新教育理念

对于教师来说教育理念的更新应摆在首位,要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目标,探索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改变传统英语教学培养模式,为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铺路搭桥,让学生终生受益。

2.2科学构建一套合理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改变单一性质的大学英语必修课程,提供多元化课程类型供学生选修,如必修、限修、任选等,使之更加适合构建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开设拓展类的课程,如属于技能提高类实用模块课程、语言文化类的通识用途模块课程、专业英语类的专门用途模块课程等拓展课程。开设限定选修及任意选修的课型,可以满足不同类别和不同兴趣需要的学生,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也能选修到适合自身水平与发展的课程。这种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有机结合使英语学习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自主选择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发展的空间,使学生在不同层次上都能得到提高,学生的训练也充分得以保证。学校也可以根据外语习得的特点,调整为五个模块:即语言基础类课程、行业或专业英语类课程、应用类英语课程、跨文化类的课程、素质培养拓展类课程。

2.3充分利用教材来拓展大学英语教学内容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是语言输入的主要来源。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用相应的教材。不同层次学生应注重选择不同种类的教材。因此,对教材的审视非常重要。教师需要仔细研读相关教材,对那些过时重复的内容,要进行选择性的删减;同时拓展学生感兴趣的相关内容,找到嫁接的切入点;同时,在专业英语教材的选择上也要注意内容的适应性;也可以根据本校学生情况自行编写,使教材应用型更强,更有针对性。真正做到精简教材内容,优化和提升教材水平。

2.4重视实践环节,提供语言实训平台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补充及延伸,第二课堂建设的重要性在当今时代更加凸显,教师的讲授与学生在网络平台的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模式已经成为以学生自我实践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新模式。另外,注重选修课学习和课外自主实践,把课堂单一的学习环境变成课外多元化学习环境,也把学生的个体学习行为变成合作学习和互动学习的行为,使学生通过网络多媒体、图书馆设施等多种渠道学习和训练,使英语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局限,朝着自主化、个性化学习方向发展。

2.5围绕“三个中心”,坚持因材施教

开学时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英语基本水平,要求学生自己对学习目标、以及今后学习内容的需求量和项目进行自我设定,以此为参考,从而进一步确定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中围绕“三个中心”,即“以学生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中心”,“以主题为中心”而展开。“以学生为中心”,是指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实施者,一切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导而展开,而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宏观方向的引导者、参与者和监督者。比起一般的讲义形式,这对于教师的个人综合素质,比如对每个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准确性方案的能力;对学习项目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等等,都有着更高水平的要求;?“以社会需求为中心”,是指根据所学专业来开设针对性强,专业性强英语课程,以满足岗位需求、工作需求、和社会需求,以需求设置来培养应用人才。“以主题学习为中心”,是指将教材单元内容分为若干个主题,教学活动紧紧围绕主题展开。并将输入和输出训练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提高趣味性,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便完成了学习任务。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以及教学进度的顺利把握有着很大的积极意义。

2.6改革教材体系

学校应认真评估本校学生实际水平和实际接受力,选择相应的教材。其次,对于教材的审视非常重要,由于教材上难免有过时、重复的内容,教师应在授课之前,仔细研读,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性的删减,删除重复和过时的课文?专业英语教材的选择上,可以选择市场上口碑良好的或具有针对性的教材。总而言之,教材方面改革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3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保障

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在大学英语改革课程体系基础上,要坚持分级或分层教学模式,建立多元性科学考核评价机制,加强教师队伍专题培训,以作为保障,才能有效地实施,达到教改的目的。

3.1教学理念的更新

建设应用型院校过程中转型是最大困难之一。如何改变在于原有观念的根深蒂固的教学观念,是教学改革中首先进行的关键一步。要改变这种习惯首先要转变教师办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应用人才。除了培训培养等诸多方式,还可 以通过网络为教师进行探究式学习提供了支撑平台,通过合作,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协作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团结互助、共同提高,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潜势和协作精神。另外,就教学内容改革必须创造教师提升水平与资源共享的平台。在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学和网络息息相关。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共享教学资源,分享教学心得,丰富教学内容,从而随时自身教学水平。

3.2实施大学英语分级教学

分级教学旨在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分别进步。以学分制为前提,设置具有层次化的课程群及多样化的课程类型。根据学生实际英语水平及其接受英语知识的潜能,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方案、以及学生管理制度等。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进度,在讲授、检测和评估方面充分体现层次性。通过分级教改达到以下效果,就是让人人有兴趣,个个有所得,在各自的发展区内得到最充分的发展,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增强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从而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英语素质,体现成功教育。

3.3培养过硬的师资队伍力量

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关键之一是要有一支思想业务过硬的师资队伍。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好坏直接决定大学英语教学的成败,也对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展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的核心是教师,课程的改革首先要转变的也是教师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因此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对教师素质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4课堂教学方式灵活,注重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备课时要备内容,更要备方法,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收到事半功倍效果。课堂上要注重精讲多练,讲中有练,练中有讲,允许学生随时提问,教师要及时解疑答惑。同时,鼓励学生参加专题讨论并安排自主学习任务。并且在课堂讨论时,注重以学生为主导,同学之间相互分析和点评作品,教师仅仅在重点之处加以引导。鼓励学生使用各种器材和创作手段,比如参观博物馆、欣赏有关电影表演和戏剧改编制作等。

3.5构建教学评价体系,保证课堂、网络自学与课外实践的教学模式改革顺利进行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时期的大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是一种挑战和尝试,服务于学校人才培养的定位和目标;符合《教学指南》的精神;服务于区域社会发展与学生个人发展的需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也为今后的大学英语教学带来新的启示与活力。我们改变以往期末考试“一锤定音”的传统做法,大学英语课程从原来的“终结性评估为主”改变为“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评估方式。即把形成性评估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相结合,加强学习过程的管理与监督。

作者:张建新 张瑞民 单位:衡水学院

第四篇:大学英语教学下的社会语言学探析

一、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外交流更加频繁,英语在国际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还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传统英语教学存在诸多弊端,学生面临着很多问题:过于依赖教师,学生锻炼机会少;学生掌握的词汇量较少,不了解跨国文化背景,口语交际能力差;学生一般都采取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忽视口语和听力教学,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学习。

二、社会语言和英语教学

英语教学与社会语言之间是有密切联系,二者相互影响。语言学包括社会语言学、语用学以及应用语言学等,语言学对英语教学有着重大影响:语篇分析教学体现了语用学理念;交际教学法体现的是应用语言学理念;社会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教学规律、方法和价值,强调社会语言学的本质和实用性。语法和词汇是语言的主要形式,遵循语言应用规律是提高社会语言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学习社会语言学,有助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因此,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需要将社会语言学相关理论运用到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社会语言学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策略、跨文化交际、英语语言应用技能等,并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听说能力以及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在以后工作和生活中能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第一,重视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交际能力包括以下内容:懂得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懂得如何准确运用语法;懂得某种说法实际出现的可能性;懂得某种说法能否被别人接受。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是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但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过分注重语言理论教学,忽视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首先,语言环境。在一个适宜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巩固和强化学生所学知识,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都是在教室里进行,学生很少参加课外实践,导致学生几乎没有机会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进行交际;其次,师资力量。随着英语交际教学概念的提出,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要求英语教师必须能够熟练地运用英语知识进行交际,同时,要求英语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再次,考试内容。在我国,英语是大学必修课,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外语,而且大一、大二都会设置英语课程。学生不仅需要参加英语期末考试,还需要参加英语等级考试,而且这些考试都是以理论考试为主。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应付考试,而不是提高自身的英语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最后,班级规模。开展英语交际教学,要求教师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目前,每个班级人数较多,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很难开展有效的课堂交际活动。第二,将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结合起来。社会语言学是以语言的文化属性或者社会属性为出发点。社会属性是指语言的得体性,即什么语境说什么话。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向学生讲述单词含义、功能,教会学生在不同场合应该说不同的话。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社会语言是文化的一个侧面。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如果不了解语言背景,即使英语交际很顺畅,也会出现失误。但是,从大学英语教学现状来看,我国大部分学生不了解外语文化背景以及交际方式。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言形式,还需要让学生了解语言文化背景,并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文化背景有机结合起来,开展汉英差异教学,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语言文化教学氛围,从而不断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第三,增强学生语篇意识。语言交际单位是社会语言学关注的重点,语篇是语言交际单位,换言之,语篇在英语交际中起着重要作用。增强学生语篇意识,从语言知识逐渐向语言能力转变,语篇意识和对提高学生交际能力有着重要影响。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侧重分析语篇衔接手段、组成部分以及结构形式对文章主旨句所起的作用,为学生创造更好的语言环境,以语篇为中心,培养叙事的词汇解释能力和语法分析能力,让学生感悟文章的魅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四、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国际交流的加强,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显得更加重要。我国是发展中国家,需要引进更多外语人才。因此,培养具备较高交际能力的英语人才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站在社会语言学的角度上开展英语教学,向学生传授英语语言知识以及与语言相关的社会因素,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作者:于丽 单位: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第五篇:英文歌曲与大学英语教学分析

一、英文歌曲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作用

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主要是以课堂为主,以教师的课堂讲解为主,久而久之,学生会对这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感到厌倦,会觉得课堂枯燥乏味。大学英语教学不仅仅是大学英语课本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融入英语文化,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改变枯燥乏味的教学手段,使课堂生动有趣。英文歌曲的内容往往涉及的是西方社会文化、宗教、自然、爱情等人类永恒的话题,对现代生活酸、甜、苦、辣的直接描述,使青年一代的喜怒哀乐得到体现,这能引起青少年的共鸣。因此,英文歌曲一直深受广大青少年的欢迎。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课本内容,选取合适的英文歌曲,将其运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这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缓解课堂的气氛,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英文歌曲的运用

1.英文歌曲的分类和选取。

英文歌曲主要分为八大类:(1)乡村音乐Countrymusic;(2)流行音乐popmusic;(3)蓝调Blues(布鲁斯);(4)摇滚Rockmusic;(5)嘻哈Hip-Hop;(6)爵士乐Jazz;(7)电子音乐Electronicmusic;(8)拉丁音乐Latinmusic。其中乡村音乐和流行音乐最受学生们的喜爱。这些音乐的旋律优美,题材广泛,意境和象征意义丰富。通过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可以了解不同时代国家的文化背景,也可以不同程度的表达学生的内心世界,梦想追求,抒发情感。根据课本内容,选取合适的英文歌曲是也是学习了解英美文化的有效途径。例如:《新标准大学英语1》Unit5Allyouneedislove,此单元教师可以选取关于爱情的英文歌曲:YesterdayOnceMore,AsLongAsYouLoveMe,MyHeartWillGoOn,JustOneLastDance等;《新标准大学英语1》Unit10Environmentalmatters,此单元教师可以选取关于环境的英文歌曲:HealTheWorld,WeAreTheWorld,EarthSong等。另外,教师也可以适当的选取经典歌曲,例如:SoundofSilence,Unchainedmelody,Sayyousayme等。

2.英文歌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过程。

以《新标准大学英语1》Unit5Allyouneedislove,教师选取《Justonelastdance》为例。将英文歌曲运用到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实现:(1)试听。教师讲英文歌曲播放给学生,学生静静地欣赏,了解歌曲的旋律和意境。(2)填空。教师可以将歌词部分挖出,让学生边听边填空。Wemeetinthenightinthe______café(Spanish)Ilookinyour______justdon'tknowwhattosay(eyes)ItfeelslikeI'm______insaltywater(drowning)Afewhoursleft'tilthesun'sgonna______(rise)tomorrowwillcomeanit'stimeto______(realize)ourlovehas______forever(finished)howIwishtocomewithyouhowIwishwemakeit______(through)Justonelastdance......通过填空的方法,学生不仅可以理解歌曲大意,也练习了听力。对生词的出现,学生可以通过前后歌词的意思来推测,歌词中词汇和句子的重现率高,歌曲内容容易记忆,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扩充了学生的词汇量。教师可以对生词进行讲解,对歌曲文化背景做适当的引入,从而丰富了英语文化知识。学生因为歌曲气氛的渲染,会自主的去学习和掌握。

3学唱和模仿。

学生听完第二遍后,对歌曲的内容和意境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对学生学唱歌曲有很大的帮助。在这个阶段,教师播放歌曲或者大声的教唱歌曲,学生小声跟着学唱。最后,教师播放音乐,学生模仿英文歌曲。对英文歌曲的模仿,学生必须发音清晰,语音语调正确,对连读,失去爆破等掌握牢固。因此,学生不仅仅只是学唱歌,老师必须对学生的语音语调进行纠正。我们还可以选取班上小小歌星的活动来带动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通过歌曲的练唱,哑巴英语的状况可以得到解决,学生的口语和听力也在此过程中得到了很大的练习,师生互动也得到了相应的体现。

三、总结

听英文歌曲不仅仅可以陶冶情操,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对歌曲歌词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充了词汇量,加大了学生对英美文化的了解;同时还可以增强师生感情,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所以,教师选取适当的符合主题的英文歌曲,将其运用到教学中去,对大学英语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汤瑷宁 程丽州 单位:重庆文理学院国际学院

第六篇:大学英语教学语用失误及对策研究

一、当前大学生英语交流出现的问题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是词汇、语法的讲解和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了语言能力的应用。一味强调语言的形式,淡化语用功能。导致很多学生所写的句子表面看起来正确,实际上与准确的含义相差很多,在日常交往中,会出现很多不必要的失误。学校把学生通过英语技能考试,作为衡量学生英语水平的标准,导致学生在学习中,过于的重视词汇和语法,考试前死记硬背的现象也是常见。即使学生通过了大学四级考试,但是,没有真正把英语用到日常交际中,不利于大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

二、导致语用失误的诸多因素

(一)受本国语言的影响

由于每个国家所处地理位置不同,造就了各个国家风格迥异的文化背景,这对人们的说话习惯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当人们学习新的语言时,经常会受到本国语言的影响。按照本国语言的习惯去学习外语,降低语用能力。

(二)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的差异化

产生语用失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价值观念的差异化。在语言交流中,很多人对其它国家的社会文化缺少了解,经常以本国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作为主体,导致出现了许多不正确的行为。中外不同的风俗习惯对语音交流也产生重大的影响。对于交际双方本国的社会习俗不了解,则会造成很多误解。例如,中国人见面聊天都会谈及年龄,子女等问题;西方人就会将这些看成个人隐私,不会轻易说出口。

(三)传统的教学观念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侧重语法和词汇的教学,忽视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很多学生英语交流能力非常差,与外国人进行简单的日常对话都非常困难。以教师为主体,“填鸭式”的教学手段,不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导致学生交流能力较弱,产生语用错误。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减少语用失误的对策

(一)减少母语干扰,强调语用规则

阻碍语用能力的提升,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本国语言的干扰,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指导,减少母语的干扰。教师可以采用信息化媒体教学,加大课堂的信息量,并且列举大量实例,让学生全面理解母语与外语之间的差异,采用最大的限度排除,为学生提供优异的交际环境。英语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英语。因此学生必须掌握语言的使用规则,例如,礼貌原则,会话原则等。通过对语用原则的了解,加深学生对英语的认识程度,减少学生在实际交流中出现的语用失误。

(二)重视情景教学,培养学生语感

语言教学应该把语言知识的讲解,和英语交流技能的培养结合起来。在教育教学中应该为学生创造情景,充分利用自己的语言知识,让学生真正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课堂讨论,英语沙龙等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语言交流的环境。教师还应该在课上播放英语电影、英语歌曲,提高学生对于英语的敏感性,让学生试着跟读电影中的对白,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加强学生语用意识

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改变教学观念,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加强英语文化背景内容的讲解,例如要介绍西方国家风俗习惯、社会文化等,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要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英语经典小说,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让学生自主参加交流活动,提高语用能力。英语教师应把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把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作为教学的目标,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实践活动。改变传统被动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多说、多看,让学生能够把英语应用到实际中。

四、结语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工具,在国家交流中发挥重要的媒介作用。大学英语要求学生必须应用学到的英语语言知识,成功的进行交流,把语言知识与语言应用相结合。基于此,在大学英语的教育教学中,教师不能只重视语言知识学习,更应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使学生的语用能力达到大学英语标准水平。同时,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指导,减少语用失误,促进大学生进行英语日常交流。

作者:雷唯蔚 单位:乐山职业技术学院

第七篇:目的论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一、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

1.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影响着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翻译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认为翻译人才的培养是英语专业的事情,跟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无关。

由于大部分的学生甚至老师以及社会上对英语不少学生认为学习英语就是为了英语四、六级考试通关,但是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通过英语四、六级也并不十分重要。但是现行《大纲》中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以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为主,并强调阅读能力是大部分学生今后工作所需要的主要语言技能[1]。因此,大学英语的教学课堂主要是围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展开的,学生的听力和阅读能力得到了提高,四、六级的通过率也提高了,但是学生的翻译水平却没有太大的改变和提升。英语翻译教学也没有得到更好的发展。

2.英语四、六级考试内容和题型影响着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在我国已有十几年历史的英语四六级考试,在经过十六年的改革之后,题型却还是没有很大的变化,依然是听力理解、阅读理解、词汇和语法,完形填空和写作,后来又加入英语翻译的题型。但是不管是学生还是英语教师,都认为只要阅读理解和听力做的好,考试就能通关,忽略了英语翻译在考试中的重要性。所以很少有英语教师愿意在翻译教学上花费时间的。

3.大学英语专用翻译教材影响着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既没有专门的英语翻译课程,也没有专门的翻译教材对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进行讲述,英语教程仅仅只有一本综合教程、一本阅读教程和一本听力教程,而且关于英语翻译的词句、段落也是少之又少。

4.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影响着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据调查,大学英语课一般每周只有4个学时,即:两个精读学时,一个听力学时,一个阅读学时。教师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计划,没有太多的时间进行翻译教学的特别讲解。

二、目的论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1.目的论的三大原则

针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本文将目的论引入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目的论是由20世纪70年代德国两位著名的翻译理论家汉斯•弗米尔(Hans.Vermeer)和赖斯(KatherunaReiss)创立的,认为“任何翻译的高准则是:目的决定手段”。这也为翻译实践教学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目的论在翻译时必须遵守目的论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目的论原则是指任何一种行为都有其自身的目的,翻译行为也是一种任务,其目的决定翻译过程应采取的方法和策略;连贯原则是指译文应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给读者提供相关背景知识和语境;忠实原则则要求译文和原文存在一定的联系,不能脱离原文。其中目的论是最高的准则。

2.目的性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论者认为,翻译也是一种带有目的的行为,翻译的目的是由译文的发起者来决定的,翻译中要采用方法策略也是由译文发起者决定。根据这一理论,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教师应首先让学生明白,翻译是一种带有目的性的行为,因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各种各样的职业,学习英语翻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沟通和交流。为了使学生在今后的社会工作和生活中能够借助英语翻译更好的进行沟通和交流,英语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翻译文本类型和不同的翻译目的,选取不同的翻译技巧和策略对学生进行翻译理论的指导。例如:广告,电影片名类的翻译应首先考虑其目的在于吸引译文读者的目光,激起读者的好奇心和购买欲。合同,法律条文之类的翻译文本,在翻译则需注意用词严谨、用语周密。这样的翻译教学的引导不但使学生的翻译不再局限于精度课本上的词汇语法和句型结构,同时可以让学生更加自由地发挥其语言理解能力,英语教师在翻译中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进行鼓励和表扬,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

3.交际性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也逐渐的进入了国际化,国际化的语言交流对英语翻译的需求也更多。语言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交流,翻译能力也是国际交流能力的技术基础[3]。良好的翻译能力也是促进国际交流的前提。目的论中的连贯原则要求译文必须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使读者更易理解和接受。英语和汉语分别属于两种截然不同的语系,在句子的结构和表达习惯上也各有千秋。在进行英汉互译时,应对两种语言的结构特点和语言风格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并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和策略。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英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了解英语和汉语的共同之处与特殊之处,实现英语和汉语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便于交流沟通。

4.跨文化性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对一国的文化没有很好的了解,也不可能正确的使用这个国家的语言。由于语言之间的文化背景与用词习惯的不同,往往所采取的表达方式也不一样。英语和汉语之间的文化差异更是十分巨大,不论是从地理环境、社会历史,还是从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上都都很大的差异。由于长期以来对中外文化差异的重视不够,过度强调听、说、读写等一些基本技能,却忽视了文化对翻译工作的影响。给翻译工作和教学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甚至使学生误以为文化背景对翻译工作不重要,学英语就是为了四六级考试。因此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应首先让学生接触不同的文化,感受不同国家之间不同文化的魅力,培养一定的文化意识。从而将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上升到更高的一个层次。

三、加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策略

1.加强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

由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翻译教程的欠缺,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教师就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介绍并提供一些翻译理论,为学生的翻译提供一些技巧和指导,或者在平时的英语授课当中适当的穿插一些翻译教学,例如:在对整篇文章进行讲解时,适当的挑出一些句子进行特别讲解,尤其是对逻辑推理法、删减法等翻译技巧的讲解,然后让学生翻译一些类似的语句,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扩展学生的翻译知识和视野。

2.加强中西文化知识积累

中西文化知识匮乏也是翻译工作的一大难题。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丰富的文化知识可以使翻译语言更加贴合作者的意思,贴近读者的心理,单一的运用翻译技巧去进行英汉翻译,会增加翻译工作的难度。英语和汉语分别属于两种截然不同的语系,在句子的结构和表达习惯上也各有千秋。在进行英汉互译时,应对两种语言的结构特点和语言风格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并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和策略,并让学生接触不同的文化,感受不同国家之间不同文化的魅力,培养一定的文化意识,积累丰富的中西文化知识,在潜移默化之中促进翻译水平的提升。

四、结束语

在大学的英语教学中,利用目的论提高英语翻译教学水平,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工作,不仅需要大学英语教师本身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还要提高学生对英语翻译的重视度,强化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加强中西文化的知识积累,提高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水平。

作者:周建军 单位:常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第八篇:语块理论下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一、语块理论及其特征

美国心理学家GeorgeMiller在1956首先提出“组块”理论,认为记忆过程中存在孤立的单词组成更大的意义单元。随后,许多学者分别进行相关研究,词汇短语和预制语块等概念被提出。Lewis正式提出语块的概念,并指出语言不是由传统的语法和词汇组成,而是由多词的预制语块组成,即语言是“语法化的词汇,而不是词汇化的语法”,提倡在课堂上直接教授语块。Lewis将语块分为4类:(1)聚合词,即由一个以上单词组成的固定短语;(2)搭配词,即词项在长期使用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同现关系,包括词汇搭配和语法搭配;(3)惯用话语,指具有形式固定或半固定语用功能的单词组合;(4)句子框架和引语,指用于语篇衔接的关联词等。纳廷革和德卡里科将语块划分为聚合词、习惯表达、限制性短语和句子构造型结构四类。国内学者也一直重视语块的研究,王立非,钱娟将语块定义为“出现频率高,可作为整体储存、提取和产出的套语序列”。杨玉晨对英语词汇的“板块性”进行分析,认为基于“板块”的教学有既“不过度强调语言结构能力培养”又“不过度强调语言的实际交际与使用”的优势。关于语块的定义和分类标准,学术界虽未达成共识,但语块理论对英语学习和教学的重要作用得到完全认可,即语块理论认为人脑中存储着某些固定或半固定化的板块结构,他们是语言记忆、存储、输出和使用最小单位,融合了语法、语义和语境的优势,有较固定的语法结构限制,稳定的搭配意义和特定的语用环境,是语言学习的理想单位。

二、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语块词汇教学

大学英语的词汇教学应该是一个帮助学生记忆词汇,并指导学生掌握词汇学习方法和策略,使学生在学习词汇过程中充分体会和掌握词汇作为语言学习单位在整个语言系统中的使用。基于语块的词汇教学能够充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而且能够在心理语言学的视角下得以充分解释。心理语言学认为,记忆系统是进行编码、记忆的提取和遗忘过程。在编码过程中,新的记忆在新信息和原有信息之间建立联系。建立联系所遵循的原则是贴近原则,即共同发生的感知、思想和其他的心理活动会一起联系在记忆里,只要其中的一些环节出现,其他与之相连的事情便会得以唤起或触动。语块不是孤立的词,而是些固定或半固定化的板块结构,自身包含多个词汇信息,融合了语法、语义和语境等多种信息,因此,在记忆的编码过程中,语块将触动和唤起更多的原有信息,而随之建立更多的新信息。这些信息在孤立词汇的基础上,相互联系,形成庞大而复杂的网络结构,存贮于大脑之中,形成心理词库。在记忆提取过程中,记忆提取遵循内容寻址原则,即通过把经验中的内容和记忆中相似的内容进行匹配,然后提取有关信息。在词汇提取过程中,词频、语义、语境都对词汇的提取有相当的影响作用。语块相对于孤立的词汇,具有明显的词汇提取优势,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词汇的提取效率和效果。遗忘是词汇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和回避的过程。心理语言学认为,遗忘就是信息在编码过程中丢失或记忆系统放弃次要信息,保留主要信息的过程。其中,信息提取的时间、频率和有效提取策略对减少遗忘起着重要作用。语块中的词汇处于一定的语法和语境中,在记忆过程中本身得到了加强,而且语块所包含的词汇、语义、语境信息能在语言学习中缩短提取词汇的时间间隔和提高词汇提取频率,降低遗忘的发生。因此,从词汇记忆的视角而言,语块是最佳的词汇学习单位,能有效促进和提升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三、基于语块理论的词汇教学模式

虽然大学英语教学在改革中不断得到提升和进步,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呈多元化发展,但目前就课堂教学而言,英语教学仍然是以教材为基础,以课文、词汇的讲解为基本内容。传统的解释单词释例模式在教育信息和资源如此发达的今天已经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和先进的教学要求。学生通过网络等信息资源动动手指就能够获得大量的词汇信息。因此,如何在教学环境不断发展、教学要求不断提高,而教学时数不断压缩的情况下进行有效教学,是所有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作为语言基础的词汇教学更是如此。所以,学习策略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应作为词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具体的词汇记忆则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完成。基于语块理论的词汇教学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首先是培养学生的语块识别能力和语块意识。记忆单个词汇是学习者传统而普遍的词汇学习方式,以为学习单词就是记忆单词表,因此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更新词汇学习观念和方法。首先词汇讲解要以语块为单位来进行,通过讲解、提问、测试等方式向学生灌输语块的概念,培养语块意识,来帮助学生形成以语块为单位的语言学习习惯。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目前语言学习者常常面临着单词记忆效果不好、阅读无法深入理解、写作时词汇贫乏、口语不知如何表达或词汇使用不当等诸多困难,大大限制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因此教学中,应以提升词汇的应用能力为目标。语块具有相对完整的语法结构,教学中对其讲解和强调,能够促使学生在语言使用过程中进行以语块为单位整体的提取,提高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基于语块的词汇教学在处理单个词汇时,不再是多种语义的罗列,而是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其在所属语块中的语义以及该词所产生的语用、语境功能。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词义,并在语言输出时选取正确词汇。其次,将语块的学习和应用贯穿英语教学的整体环节中。传统的词汇教学总是倾向于把词汇单独分割出来进行讲解,听力、阅读等教学部分似乎只涉及策略和练习。基于语块的词汇教学需要依托具体的篇章和文本,因此,语块以及其所包含词汇的教学是需要在语言教学和学习的各个环节中来进行的。在进行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进行语块教学,在技巧和策略的训练中学习和理解词汇。由于所讲授的是语言材料中动态的词汇和语块,词汇的用法得到更充分的体会和理解。基于语块理论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更能有效地与信息技术结合。教育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正对大学外语教学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外语教学信息化已经是外语教学不可避免的趋势。在信息资源层面,以语块为重心的词汇教学是传统词汇教学的延伸。包含更多语言元素的语块能更广泛地与图片、音像等信息资源连结。

四、结语

不断发展的语言学习环境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要求词汇教学必须与时俱进,基于语块理论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摆脱了传统孤立学习词汇的教学模式,使词汇学习贯穿于语言学习的各个环节之中,突出并强化词汇应用这一语言学习的关键因素。因此,基于语块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顺应了时展和教学改革的大趋势,不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习者的英语能力。

作者:王瑞雪 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外语学院

第九篇:以就业为导向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1、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偏离社会发展需要

目前,大部分学校的英语教学都是以四、六级考试为导向的,有的高校还在将四级考试同学生的学位证进行挂钩,这就导致大学英语教学过分强调应试教育,反而淡化了对学生口语能力、交际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等方面素质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而对于一些较早通过四、六级考试的学生来说,则是较早的丧失了英语学习的动力,当真正利用英语进行交际时,则还是说不好英语、听不懂英语,甚至不能在就业面试过程中利用英语准确的表达自己。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对外交流日益频繁,社会和各界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已经不仅仅要求学生通过四、六级考试,或单纯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而是要求学生能够系统学习英语专业知识,能够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多个领域进行交际和应用,这正好反映出了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与社会发展需要上的严重偏离。

2、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推行,高校在校生数量不断增加,而且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也越来越越大,但是很多高校的英语教学采取的是大班教学模式,一个班级人数有上百人,即使开展小班教学时每个班级的人数也在30人以上,统一化的教学模式很难顾及到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加上很多高校英语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将英语教学过程视同为认知过程,将教学重心都放在了英语语法和词汇等知识的讲解上,没有留给学生互动交流的空间和时间,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只能被动的听讲,这就严重违背了英语学习的客观规律,不仅会严重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还容易造成“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等教学后果,学生英语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3、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相脱节

英语课程虽然在大学教育体系当中是必修课,但基本都是被看做公共基础课程进行设置的,没有同学生专业课程的教学进行有效的联系,孤立化、单一化的教学内容无法实现与学生专业素质的同步培养,也就很难完全发挥大学英语在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当中的基础作用。例如,有的高校会面向全校学生的英语教学设置英语教学部,教学内容基本上是围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英语基本技能设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一成不变,没有实现同社会需求和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适应,缺乏对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考核,导致英语教学与市场需求相脱节,对大学生就业的导向功能无法得到有效地体现。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

1、转变教学理念,坚持以就业市场为导向

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需要英语教师突破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多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应用性教学,摆脱教材教学内容的限制,提高英语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积极适应,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具体而言,大学英语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深入了解英语行业的人才需求,改变过去以教师“教”为主的英语教学模式,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新型人才培养方案。例如,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大学英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调整,设置多样化的英语对话情境,在英语课堂内外留给学生更多开流的机会,必要时可以设置与学生专业学习相关的对话情境,实现英语对话能力与专业素质的同步培养。

2、调整教学目标,优化英语教学方案

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需要对传统的英语教学目标进行调整,制定更加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首先,大学英语教师要在确保理论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当前英语教学的实际需求,更加突出英语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多给学生开口说英语和动手实践的机会,在更多的英语练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和现实问题的解决处理能力。同时,在制定英语教学目标时,大学英语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这是因为英语专业知识的内容是非常宽泛的,学生在校期间学到的知识只能算是“冰山一角”,学生只有具备了英语自学能力,才能实现英语知识学习的不断拓展,促进英语专业思维的更好培养。例如,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学生在校学到的都是基本知识和常用知识,学生专业领域的一些英语专业术语却很少会涉及,学生只有具备了相应的自学能力,才能充分利用英语语言的工具性职能,提高自身的专业英语素质,对国外相关的专业最前沿知识进行广泛的涉猎,持续性的提高自身的专业就业能力。

3、强化专业英语教学,提高学生专业素养

大学生专业英语知识的学习,无疑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核心和关键,英语教育的最终目的就要让学生掌握英语交际能力,进而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就业,专业英语教学课程的设置,无疑更能贴近学生的就业需要,所以大学英语在开展基础课程教学的同时,要适当增加专业英语的授课比重和考核力度,并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开展实践活动和自主探究活动,促进学生专业英语素质的有效培养。例如,在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英语教学中,应当适当增加“商务英语”课程的授课比例,在提高学生英语基础素质和能力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词汇,懂得如何使用英语进行口头邀约,怎样利用英语写商务信函、商业合同,以及翻译商业文本等,这样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够尽快进入岗位角色,进而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此外,大学专业英语教学还要重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如学生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组织纪律观念、岗位责任心等,这都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所必不可少的。

4、完善校企合作,增加实践机会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大学英语教师队伍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有非常高的英语专业素质和知识涵养,还需要具备较高的教育素质和人格魅力,尤其是对于拓展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不仅能够完成高校的基本教学任务,还能够加强同社会企业之间的联系,强化校企合作与学生实践,进而为学生职业素质以及就业能力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例如,高校可以根据企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开展“订单化”培养,根据企业的需求,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英语教学方案,合理优化英语公共基础课和英语专业课的授课比例,实现大学英语教学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此外,高校也可以从企业中引进兼职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企业,让学生在企业实践中发现自身英语专业知识上的缺陷和不足,提高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

三、结语

总之,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大,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大学英语教学需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教学目标的设置以及教学方案的制定要立足于学生实际,准确把握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强调“学以致用”,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强化学生英语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同步培养。

作者:刘娟 单位:延安大学外语学院

第十篇:数字化平台下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初探

一、当前写作教学模式的弊端

由于教学时间有限,写作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居于从属地位,基本上发生在精读教学之后,教学过程、手段和内容缺乏系统性,导致了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在写作教学方面都出现了较大问题。首先,受精读课教学模式和教材编写影响,写作教学出现模式化倾向。教学过程往往以介绍写作技巧开始,随后分析范例,给出类似题目练习,最后批改或点评。教师在这个单向教学过程中完全处于主导和控制地位,难以提供充分的激励因素,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这一模式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普遍将其当做负担,机械模仿和套用范文句式,不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文章缺乏可读性和连贯性,在四六级写作题目中的表现亦可证明这一点。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虽然教学双方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均付出较多,但学生写作水平却不见明显提高,影响了大学英语的整体教学质量。

二、基于数字化平台的写作教学模式特点

为解决传统写作教学的诸多问题,我们利用现代数字化平台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研究。本项研究中,我们采用了“体验英语写作资源教学平台”,简称“TRP系统”。该系统由“写作文本语料库”、“管理员端写作管理平台”、“教师端写作管理平台”、“数字课件浏览系统”、“写作评分系统”、“写作多元评分软件”、“自动写作评语软件”等子系统组成,为写作教学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基于这一平台,我们设计了一种全新的过程化自主写作教学模式,其主要特点如下:

(一)数字化教学管理。

根据系统授权不同,建立院系和教师两级教学管理机制。前者享有系统内最高管理权限,可以随时调取各个教师的教学数据,了解教学进度、上线时间和操作、以及作业布置和批改情况、实现常态化和随机化的院系级写作教学管理数字化,彻底改变了以往教学监控手段不足,容易流于形式的局面。一方面,院系级管理员可以随时监控教师的教学进度、作业布置和批改,评估各班学生的写作水平进展;另一方面,借助系统中自测自评软件,使教师摆脱了大量的纸面作业负担,也使学生能够获得有效的信息反馈。

(二)网络化教学过程。

在TRP平台应用中,作为网络化教学模式中的节点,学生需要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改变了以往的被动地位。在这一网络中,学生既是范文的阅读者,也是自己作品的评阅者和修改者。具体教学流程如下:教师上传写作任务,在词、句、段落、篇章和体裁等方面给出相应要求;学生阅读范文,搜索相关句式和信息,独立完成初稿写作,根据评分软件获得反馈,随后修改并提交作业;教师利用评语软件给出评语,也可通过班级留言组织学生评阅不同层次的学生作文,促进学生反思;最后,师生共同完成课堂讲评。

三、基于数字化平台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优势

(一)改变写作方法。

传统写作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导,教学以写作策略、手段、风格和模式为主,点评局限于语言风格、修辞结构和表达方式等宏观方面,而TRP写作教学平台的应用真正实现了过程化写作,集中了过程化写作的优势资源,使写作教学、句型操练、语法纠正、评分反馈、评语生成完全实现了过程化和自动化。学生通过借鉴大量语料获得“镜像学习”的机会,进一步强化写作教学的过程化。

(二)改变评估手段。

传统写作教学基本采取终结性评价,不能有效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基于TRP平台的写作教学综合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模式,促使学生了解自己在各个阶段的水平提高程度,获得全新的学习体验。

(三)改变学生学习态度。

这是传统外语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TRP写作平台的使用,可以让学生及时获知自身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的问题,能够从自动生成的评分和评语中获取积极反馈,认识到自身的持续进步,从而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转变对于写作学习的态度。

四、总结

大学教学论文范文6

一、引言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考虑建立在需求分析基础之上,教学开展必须围绕需求分析的结果进行。不同研究者根据各自分析的视角不同,对需求分析做出的分类不尽相同。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是Hutchingson和Waters(1987)提出的目标需求(targetneeds)和学习需求(learningneeds)。目标需求是指学习者为在目标情景中能顺利运用所必须学会的知识和技能,而学习需求是指学习者为实现目标需求所需学习的语言知识和技能。Brindley(1989)提出主观需求(sub-jectiveneeds)和客观需求(objectiveneeds)。客观需求包括所有关于学习者的客观情况(如学习者目前的外语水平、语言学习中的难点等),而主观需求是指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的认知和情感需求(信心、态度等)。在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环境下,对课程的需求分析不仅应该重视针对学习者个人学习需求的分析,还应该对国家和办学单位人才培养目标、社会和就业、课程组织者等方面的需求进行分析。

二、课程需求调查

(一)国家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我院继将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应用性、职业型、开放式”后又被确立为应用科技型大学试点院校,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国家是一致的,即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的职业型人才。作为公共基础课的大学英语课程除坚持培养学生语言技能,打好语言基础的目标定位外,应该更突出外语的工具性和应用性特征,在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目标不变情况下,将英语教学重点转向为职业性需要服务的重心上来。

(二)职业需求

职业需求对应Hutchingson和Waters提出的目标需求,对目标需求的分析关键在于对语言运用的目标情景进行分析,即对学习者在未来的工作环境中需要使用的语言进行分析。同时,还要对客观需求进行分析。但是刚入学的大学生学习者对本专业的从业要求或是毕业后所面临的英语应用情景并不熟悉,因此不能将学习者列为目标需求和客观需求的调查对象。为了解计算机行业对本院学生就业层次的英语能力的目标需求和客观需求,我们对1位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院系领导,3名具有行业工作经验的专业课教师及6名毕业后从事计算机行业的毕业生进行访谈。从访谈中的结果获知,基础教学阶段的英语四级过级成绩仍旧重要。未来职场环境对英语能力的要求包括能够阅读和写作计算机产品英文说明书、用电子邮件等工具进行常用应用文写作、检索和阅读专业文献、运用英语计算机专业知识与人沟通与交流等。对进入职场前的外语能力准备包括能够进行计算机专业论文英语摘要写作、用英语流利地表达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求职上的需求。

(三)学习者需求

我们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大学一、二年级计算机专业236名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以掌握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要为重点,了解学生对自身目前英语能力的认知及对未来需要提高英语能力的需求。问卷的设计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学生最希望提高的英语技能、基础英语学习完成后达到的目标、基础阶段完成后的英语学习需求、对根据职业需求开设职业类英语课的态度等。调查结果发现:学生最希望提高的英语技能是口语(82.7%)和听力(62.3%),89.4%的学生希望在基础学习阶段通过四级考试,31.2%的学生通过英语四级后会继续考英语六级,11.2%的学生希望在基础学习阶段完成后补充考研英语的辅导,85.6%的学生希望开设对求职就业有帮助的职业英语课程。

三、课程教学实践

(一)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上,采用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计算机专业基础英语、计算机专业学术英语和计算机专业职业英语四大模块。第一学期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目的是建立以内容为依托的任务型教学课堂,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专业意识。课程内容为英文环境下的计算机基础操作。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第一学期的学习后能够掌握基础学术词汇,能够较熟练使用全英文版的Windows操作系统和常用办公软件,阅读介绍计算机基础方面的英语材料。全校开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将为本课程提供背景知识,帮助学生在全英文指令和全英语操作界面下完成任务。第二、三、四学期开设计算机专业基础英语课程,教材采用计算机行业科普类书面语和口语材料,以培养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英语技能为主。第五学期开设计算机专业学术英语课程,如专业文献检索和阅读、专业论文摘要写作等。第六学期开设计算机专业职业英语课程,如英语电子邮件写作、计算机专业信息英语口语、外企实用英语口语对话等。

(二)教学模式

根据各学期课程设置及教学目的,在应用基础英语教学阶段,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任务,再由小组成员口头陈述任务实施的步骤。专业基础英语教学阶段,多采用口头陈述与学生互动问答检查专业知识的理解,通过陈述完成语言输出锻炼。在学术英语教学中,主要采用体裁分析教学法对专业文献或论文摘要的语篇特点和结构加以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或撰写同一体裁的语篇。计算机专业职业英语的教学多采用角色表演与模拟重现计算机方面信息交流等场景。

(三)教学考核与评价

为保证课程教学质量,必须建立规范的考核方式和评价体系对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价值上的判断。课程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的评价体系,重视形成性评价的作用,两者在课程考核中的比重各占50%。课程的形成性评价根据不同学期的课程教学目标,采取课堂观察、访谈、随堂测试和检查作业完成情况等手段主要对学生课堂参与度、合作意识和学习态度进行评价。评价者除教师外,也注重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课程的终结性评价包括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和水平考试。我们建立试题库,学生上机进行期中和期末考试,除考查英语听、读、写和译等技能的常见各项题型外,还会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设置上机完成的任务类题目。水平考试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考试来完成。除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外,还以奖励分的方式将学生第二课程成绩纳入考评之中,鼓励学生参加各级英语职业技能竞赛,展示和实践课堂学习成果。

四、结语

需求分析是某一专业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前提,所进行的教学实践活动也应围绕满足需求和实现教学目标而展开。计算机专业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只是一种尝试性探索,这种改革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希望在改革中能够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加以完善,使英语课程为培养高素质的职业型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者:宋安宁 单位:黑龙江东方学院公共外语教研部

第二篇:交际教学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启示

一、交际教学法的涵义

交际教学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宗旨,是当前影响最大、运用最多、掌握最快、授课最灵活的外语教学方法,其涵义比较广泛,涉及教材的编写、教学大纲的内容、教学的具体方法及内容、课堂活动的策划等,在发展的过程中,又吸收了其他学科的观点,内容不断丰富。具体来讲,交际教学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让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了解、掌握语言的真实运用;(2)教学中的交际策略遵循顺畅性和精确性的原则;(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对语言的运用从而顿悟;(4)教学的中心不是限制在语法能力和语言能力的范围之内,应该包含所有的交际能力。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交际法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交际教学法倡导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运用语言能力,主张教会学生运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比较倡导实用性的教学方法,这一点对于大学英语的教学有较为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讲,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运用交际法应该注意三点问题:

(一)改变传统英语教学中语法、单词教学占较大比例的教学方式

很多英语教师对自己教学成绩的分析主要集中在语法和单词量的掌握程度上。但在运用交际教学法的时候,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过于强调学生在日常交流中大量运用语法,使学生在自由表达中不断地增强自己的英语能力。

(二)摒弃传统的观念,立足于教学大纲

在教学时,教师要大胆摒弃传统观念,立足于教学大纲,但是不能拘泥在大纲的条条框框中,要在能够完成教学大纲任务的条件下,去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受语法和单词的限制。能够利用英语作为语言沟通的作用,去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和激情。

(三)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意对学生的引导

在这一方面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教师必须博闻强记,反应迅速,课堂备课要充分,同时必须改变过分注重正确答案的教学观念,要以词汇应用的准确性和口语交际的流利程度,对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进行评价。

三、交际教学法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一)要转变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的大学都是根据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通过率,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英语的能力。甚至有些学校把毕业证、学位证和英语四六级联系在一起。这就导致很多学生都试图通过大量的记单词和做题,通过四六级的考试,而忽视了自己的英语交际能力。要改变这种现状,学校就应该根据相关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标准改善英语教学的大纲,使英语教学中使用的教学大纲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实现英语教学和四六级考试相分离,注重英语语言教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二)要改变现有的考试评价方式

在我国的教学过程中,普遍的考试评价体系中都比较重视终结性评价。在英语中主要表现为考察学生对语法和词汇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价,主要为英语听力和笔试,这种传统的教育评价手段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因为其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表现为忽视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学生的策略、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在英语课堂上的表现积极性。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运用科学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积极发言、踊跃参与讨论,从而不断地提高其口语交际能力。

(三)正确引导学生发挥其在课堂上的主体性作用

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并不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无组织、随意地进行交际,而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目标,正确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作用。首先,教师需要告诉学生当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其次,要让学生提前预习,并把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列出来,如语法和单词问题。最后,可以让学生自主的设计交际对话。让学生明白英语课堂上交际能力和交际意识的重要性,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使学生在与同学的交流中提高英语能力,能够在学习环境中实现与他人的交流,通过与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真正提高自己的英语交际能力。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下,随着我国对英语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很多大学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都开始对英语教学进行改革。交际教学法作为一种注重学生语言沟通和交往能力的教学方法,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有效的启示。

作者:韩? 王丽娟 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第三篇:输入输出理论大学英语教学策略探索

一、输入与输出理论

对于输入与输出理论,通常情况下可以分为两类:

(一)不干预理论。

Epsteinetal、Krashen等是不干预理论的倡导者。在不干预理论中,最为典型的就是Krashen提出的“输入假设”,Krashen认为人们习得语言的唯一方式就是理解分析输入材料的语义。对于学习者来说,在普通语法的指导下,人们借助“可理解输入”,可以像学习母语一样,轻松自然地学习英语。元语言知识在“输入假设”的引导下,对英语实施监测性学习,对学习英语产生的意义一般比较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没有对语言形式进行分析。对于学习者来说,可以通过输出展现自身的现有知识,但是不能将其作为学习英语的必要条件。所以“输入假设”理论认为没有必要鼓励输出。

(二)干预理论。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主张干预理论的专家学者彼此之间虽然存在分歧,但是在英语学习是一项信息处理过程方面却达成共识,干预理论派认为学习英语的本质与学习其他知识的过程存在相似性。在习得过程方面,干预理论学者认为英语学习需要进行干预,并且对语言形式的理解给予侧重,同时将学习英语作为鼓励输出的动因。为此,本文需要澄清干预理论涉及的一些概念:一方面是语言形式的理解与注意。对于英语学习,不干预理论认为依靠下意识无法进行解释,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注意的方式才能实现输入向输出的转化,并且通过互动,可以进一步暴露学习者自身的不足,通过对语言形式进行调整,英语学习效果普遍提升。另一方面显性干预优于隐性干预。对于干预形式,通常可以分为隐形反馈和显性反馈,在效果方面,干预派认为显性反馈优于隐性反馈。引发学生注意和理解形式错误的程度不同,这是隐形反馈与显性反馈的主要区别,让学生正确认识错误的形成,对于隐形反馈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并且不利于学生改正和提高。反之,对于显性反馈来说,哪里错、为什么错等都可以让学习者知道,同时可以及时帮助学生弥补自身的不足,进而提高英语学习效果。

二、输入输出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一)输入方式。

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输入往往需要借助输出才能实现。对于教师来说,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下习得英语,还是有意进行干预,通过哪种方式可以获得更好的输出效果,在这方面学者持有不同的意见。一是自然环境下的输入。在加拿大的法语学习中,比较成功的模式就是自然环境下输入,与本族语学生相比,学习者在学习策略能力和语篇能力方面相差不大,但是没有明显提高语法能力,这是因为自然环境下的输入忽略了学生的种族意识。二是教师干预下的输入。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干预性措施,让学生接受显性知识,通过显性知识实现向隐性知识的转化,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将知识转变为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巩固和强化语言的运用能力。

(二)输出方式。

通常情况下,输出方式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创造性输出。在英语学习中,Swain对语言输出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Swain通过对加拿大法语沉浸式学习方式进行研究分析,提出“输出假设”理论。二是机械性输出。在学习语法的过程中,这种理论得到广泛运用,老师首先传授语法规则,然后对学生进行干预操练,这种方式属于机械性输出。

三、输入输出理论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在学习英语过程中,输入输出理论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是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输入是充分必要条件,英语学习效果往往受输入方式的影响和制约,如果输入方式出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英语学习效果必然受到影响。所以,教师采用干预式的输入方式传授规则性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英语学习效果。二是对于知识的实践和应用,在分析英语学习过程中需要给予高度的关注。为了充分体现知识的价值,需要采取措施,确保学习的知识与环境、目的与任务保持一致性。为此,在口语交流和书面交往中,学习者通过对语言知识进行熟练的运用,这种方式可以帮助英语学习者强化自身运用语言的能力,这才是英语学习的根本目的所在。在这种情况下,才能说通过大量的输出,可以帮助学习者培养知识技能,同时可以提高英语的学习效果。

四、输入输出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这是组织开展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标,通过英语教学,帮助学生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因此,在今后大学英语教育教学中,英语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依据输入输出理论组织开展教学活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大学生提高英语学习效果。”

(一)适当增加英语课堂教学中可理解输入部分所占的比重。

在进行语言学习时,无论处于自然环境下,还是课堂环境下,语言学习需要投入大量所谓精力,并且经过长期的积累。英语学习与母语学习类似,学习者的语法能力只有在丰富的语言输入环境下才能被充分激发,对于学习者来说,输入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制约着英语学习效果。为此,在英语教学中,需要适当增加二语输入量所占的比重,在组织学习时,增加二语的使用数量。在设置课程时,必须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充分的考虑,同时对选择的输入教学方式进行综合考量。

(二)适当增加英语课外输入量。

在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增加英语课外输入量,可以激发英语学习者的积极性。在开展英语教学活动时,需要创新传统的语言输入模式,通过丰富输入渠道,积极营造活跃生动的学习环境,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提供大量课外输入的条件。为此,需要积极开发课本教程,依托校园网络平台,为学生建立视频资料库、阅读文库等,为学生选择推荐优质的课外读物、网路有声读物等,在增加课外英语学习输入量方面,为学生提供硬件环境。

五、结语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大量的输入,帮助学生形成新的思维方式,丰富英语知识,这是输入假设的意义所在。反之,对于输出假设来说,其意义在于,通过另外一种途径揭示语言习得。可以说,输入、输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无论在设置课程方面,还是在实际教学中,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将输入和输出进行结合,进一步提升英语教学质量。

作者:胡松 单位:大连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第四篇:民族院校大学英语教学过程公平探析

一、基于传统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学过程公平性

以前传统教学模式下,是以教师、教室和教材为中心,这种英语教学以教师为主角,学习者主要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大班授课,教学效率比较高。但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课堂教学资源分配不公

课堂教学资源的公平分配是体现教学公平的重要方面,但在传统教学观的大班授课下,往往容易被老师忽视。近几年来,由于大学扩招,班级规模庞大,笔者所在的民族院校,大学英语班级人数大都在40至80人之间,座位的分布整个秧田式,老师也很少来回走动,一节课大部分的时间,老师都以讲解词汇和语法为主,以翻译作为手段,很少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二)缺乏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和反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兼顾到每一位学生,有差别地对待不同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教学内容的讲授完全成了“填鸭式”的说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味地在唱“独角戏”,整个课堂上死水一潭,还有一部分学生在做与上课无关的事。

(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不均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班级规模庞大,很多教学活动难以实施,但是也有些学生也在做与课堂无关的事,如吃东西、玩手机等等。对于每个学生的不同表现,老师是否进行反馈,这其中也体现了教学过程的不公平性。

二、基于生态教学观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公平性

(一)生态教学观

生态英语教学观主张把教育活动看作是一个由教师、学生和课堂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生态体系。他们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形成一种动态平衡的和谐关系,从而英语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营造出一种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使得整个教学活动能够圆满完成。首先,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师、学生和生态资源;其次,生态资源主要表现为教材、资料、教学媒体、信息资源、计算机网络设备等;最后,生态资源作为一种纽带,把教师和学生有机地联系起来,促使它们之间连续不断地循环。

(二)生态教学观下大学英语教学过程的公平性

1.课堂教学资源合理的分配。

在生态教学观下,从空间的分布来看,打破以前的秧田式,可以自由组合,形式多样,根据课堂情景来设置,在一次思维拓展与能力创新的选修课当中,笔者采用“鸡尾酒”式的形式进行讨论,效果甚佳。从时间上来看,老师首先只用几分钟来介绍,其他时间留给学生来支配,学生成为主角。从教辅用具来看,可以使用多媒体,打破以前一根粉笔、一个黑板、一本书的教具。

2.教师注重对学生的反馈和关注。

在生态教学中,我们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打破了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三方面对学生的个别关注:第一,对课堂中的困难学生、问题学生、捣乱行为的处置态度和方式,如警告、批评、忽视、尊重、正面帮助等。第二,个别学生在进行阅读、写作、翻译练习时,教师要关注到每个学生,提供不同的反馈信息;指导学生学习方法,邀请学生当众发言、展示等。第三,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聆听学生的心声。所以,生态教学的主体之间享有同等权利和地位,彼此间的相互交流、包容、理解与接纳,营造出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常用正面、肯定的态度,从而传递给学生正能量,同时学生会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

3.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均等。

生态教学观下,我们主要从参与态度、参与机会和参与效果三个方面关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情况:第一,由于学生基础不同,性格各异,在课堂中的表现也千差万别。第二,课堂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学生参与的每项活动,需要受到老师的关注和及时的反馈,教师要给予不同特殊群体的学生尽量提供和创造更多的发展和展示自我的机会。第三,学生能否通过参与获得信心。

三、生态教学观引领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个案分析

(一)背景介绍

笔者在2013耀2014学年两个学期研究生英语公共课、应用英语课的学习,通过课堂观察,以及与外教的交流,于2014年11月尝试在大二某专业班进行英语互动教学实践,该班级共有学生42名。内容自定,尝试在生态教学观下,通过大学英语互动教学,培养学生学会交流,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课后再针对教学效果对该班学生进行访谈调查。

(二)生态教学观下大学英语教学实践

1.课堂教学资源的合理分配。

课堂教学资源主要从教学活动的场所和设施、教学媒体以及教学辅助三个方面来分析。在上课之前,首先从空间资源分布来看,对全班42名学生分组,共七组,每六人一组坐成一个圆形,这样便于老师可以照顾到每一组。课堂一开始,我用英文歌曲《Youaremylittlelittleapple》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注意力,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无意当中都跟着舞动起来,积极投入到课堂中,气氛活跃。其次,在时间分布上,教师只用几分钟进行简单介绍,情景创设,对每组进行个别关注,其余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最后,还使用了幻灯片、电脑等教具。因此,在生态教学观的引领下,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学习的氛围,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这样有利于课堂教学资源的合理分配。

2.教师注重对学生的关注和反馈。

在生态英语教学当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这种差异对待既包括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包括学习具有超前性、创新性的群体,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课堂互动教学中,通过教师期望、教师提问以及课堂关注来体现一种公平性。当学生积极投入到活跃的气氛当中,我用TongueTwister,例如:YouknowNewYork,youneedNewYork,youknowyouneeduniqueNewYork.我对学生积极参与的行为进行奖励:只要能主动起来读绕口令,奖励一个棒棒糖;读得流利,发两个棒棒糖;读得流利且语速快,发三个棒棒糖。起初学生不敢大声朗读,到争先恐后抢读,进而脱口而出。

3.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

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课堂。在学生兴趣高涨之时,我给他们展示了一段短小的美国音乐剧《哆来咪》、泰坦尼克号的经典片段,让他们开始进行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班上所有学生的兴趣已调动起来,打破了以前上课睡觉、玩手机等不良反应,让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慢慢地对英语产生一种兴趣。让学生围绕主题发表自己的感言。从参与机会上看,每组同学都进行积极的配合。综上所述,在生态教学观的引领下,把教学主体(教师、学生)与生态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打破了以前传统英语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感受英语的熏陶,敢于大胆讲英语,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让每个学生都积极投入到课堂中,促进了良好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生态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达到了课堂教学资源的合理分配,注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让学生以积极饱满的热情参与到课堂中,促进了教学过程的公平性。

四、总结

通过传统教学与生态教学观下大学英语教学过程公平性的对比分析,发现生态教学观能够很好地把教学主体(教师、学生)和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感受英语的熏陶,敢于大胆讲英语;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让每个学生都积极投入到课堂中;使课堂教学资源达到合理的分配,重视学生个体的发展,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氛围当中,促进了教学过程的公平性。构建民族院校的生态教学观迫在眉睫,因为民族院校是一个多元文化的氛围,社会、学校和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学习和生活环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课堂环境,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作者:杨娟娟 吕欢 马德山 单位:西北民族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第五篇:大学英语教学应用及思考

一、PBL教学模式的发展及内涵

PBL教学模式是1969年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ows在加拿大McMaster大学医学院,为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的学生自学结合导师指导的小组教学法。此后,PBL被推广到建筑、工程、商业、其他学科教育领域。PBL的理论基础是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以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有意义的方式建构而获得。PBL(Problem-basedLearning)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以解答问题为驱动力,以分组阐述、展示、讨论及相互交流为手段,以激发学生主动自学、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为主要目标的全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将问题作为学习的起点,通过设计真实任务,把学习置于有意义、复杂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探讨、教师引导来建构知识,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二、MOOC时代PBL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1.智能移动终端+组建学习小组。

由于本研究实施过程中,频繁的使用智能手机、iPad、笔记本电脑,经调查学生这种具有传输功能的智能终端的持有率达到了100%。教师要求学生利用手中的智能手机,下载指定的APP软件(Wechat,QQ,CSscanner等)搭建组内交流平台:QQ群或Wechat群,并对所任教的班级,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进行分组,每个小组由4~6人组成,同时确定组长(组织小组成员查阅资料)、纪律委员(检查小组成员完成作业情况)、记录员(将每次自评、互评、老师评价记录在小组学习评价档案中)。

2.设置问题。

PBL把问题当作学习的开始,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依据,以课本内容为蓝本,既涵括教材内容又适当拓展视野;问题要有真实性,要与学生的工作和实际生活相关、与时代和社会需求相联系,才能使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学习兴趣与动机。教师通过QQ群、Wechat群、公共邮箱等方式向学生问题,并向学生推荐MOOC平台及互联网教学平台上优质的视频资源和网页、文本、幻灯片等学习资源,要让学生能利用到MOOC资源及其他新媒体手段,有效的搜集信息进行学习。

3.小组讨论+课堂交流。

学生利用教师推荐的资源,通过在线教学视频、在线虚拟场景训练、求助教师、同伴等多元学习支持下学习并思考,课堂上和其他同学讨论并分享学习心得、体会、见解,借鉴他人的学习成果。课堂展示可以是以下几种形式:演英语剧、辩论赛、模拟会场、课堂导入等。教师启发学生将英语课文转换为英语剧本,小组成员分角色将其以英语剧的形式展现,如大学英语中节选自《喜福会》的那段。英语教材中许多课文都是很好的辩论题材,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归纳作者思想,分析其合理性并与个人的理解进行比较,按照所持的不同观点进行辩论。

4.学生互评+教师评价。

实施效果的评价是PBL教学模式中关键的一部分,考核学生的学习状况的同时,向学生及时反馈信息。组员互评是精心设计的学生学习能力互评表,在教师监控下小组成员共同完成,评价结果会被录入到成绩评价体系。课堂评价以老师和同伴为主,每次讨论结束,学生对各自表现进行互评,老师根据每个学生讨论中的表现、自主学习情况、小组学习及相互间的合作等方面综合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促进学生下次讨论中更好地发挥。由于PBL教学过程借助了MOOC平台,并在统计老师的协助下掌握SPSS技术,对学生互评及教师评价进行测量结果分析,老师根据这些数据找出学生的学习规律,掌握每个同学的程度。

三、反思及建议

1.以课本内容为蓝本设计问题。

PBL教学中设置的问题时既不能囊括万事万物,也不能给学生想研究什么就研究什么的自由,应围绕课程某方面的具体内容而创设。问题是为学习过程服务的,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渠道。难度适中的问题,可以创造性地使学生将要学习的课程内容与教学大纲结合起来,很好的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策略。

2.考虑到可用资源。

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做大量的工作,首先自己要先熟悉学习资料,熟悉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了解问题可能存在的解决方案,以便不同认知度学生在提出不同见解时,能够从容应对。其次,教师自身要善于联系校外同行专家并能调动其他同事与校外同行联系,获取兄弟院校的宝贵信息资源。

3.引导学生成为教学资源的提供者和建设者。

课程资源的组成和来源单靠教师努力实在是太有限,要建立起群体共同参与的教学资源建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总结的经验教训、及对某些问题的独到见解、在互联网上发现的教学材料等,均可以纳入到教学资源库,这就保障了教学资源持续、动态、充实与更新。为了确保教学资源的质量,教师会对纳入教学资源库中的资源进行审核。

作者:肖文娟 刘睿 张林林 单位:河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第六篇:高校大学英语公共选修课程建设研究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高等教育的办学类型和人才培养模式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2014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统筹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教育,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建设应用型本科大学,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和重要任务。作为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大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程,大学英语应积极适应时展和转型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实现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二、建设大学英语公共选修课的重要意义

(一)建设大学英语公共选修课是服务应用型

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需要2014年3月22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讲话中提出,中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校比重将从现有的55%提高到70%—80%,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校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主体。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特征是以应用为教学主线,课程和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毕业生主要从事非学术、研究性工作,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也应有别于研究型本科高校。然而,目前许多应用型本科高校,特别是将逐步转型为应用型本科的新建本科院校,其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自本科办学初期就多照搬或模仿研究型本科的教学体系,仍处于守旧和僵化的状态,在课程设置上缺少必要的英语类公共选修课程,鲜有专业英语课程。其课程设置的单一和僵化桎梏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个性发展,不能很好地服务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亟待改革。应用型本科高校应根据学校人才培养需求和学生英语学习需求,开设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的大学英语公共选修课程,努力提高大学英语对学校和专业人才培养的服务能力和支撑能力。建设大学英需要。

(二)建设大学英语公共选修课是贯彻《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需要

在2015年4月召开的第五届全国大学英语院长(系主任)高级论坛上,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守仁教授就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南》)进行了解读。他指出,大学英语教学要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趋势,立足国情,体现多样化和个性化,充分考虑层次、区域特点,提供多种选择;各高校应根据学校类型、层次、生源、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等,遵循语言教学和学习规律,合理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和课时,形成反映本校特色、动态开放、科学合理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指南》作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为积极稳妥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指明了方向。《指南》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可分为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英语三个部分,由此形成相应的三大类课程。大学英语课程应由必修课、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组成。大学英语选修课是大学英语必修课的补充和延伸,相比大学英语必修课程,大学英语选修课程具有灵活、有弹性、丰富和多样等特点。建设大学英语公共选修课是大学英语教学实现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重要途径和有效办法,是贯彻落实《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精神和要求的需要。

(三)建设大学英语公共选修课是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和实现个人发展的需要

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中起基础性作用,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是“使每个人(无例外地)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潜力”。教育部的《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指出,要促进地方本科高校转型,以全面提升地方本科高校服务现代化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发展,大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学习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大学英语学习需求,为大学英语公共选修课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所在学校的大一、大二和大三的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了解学生的大学英语学习目的、学习需求和对开设大学英语公共选修课的看法。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结果显示,学生的英语学习目的呈现多样化,学生持有用英语进行交际、出国留学、找工作需要、通过四六级考试等不同的学习目的,也有的学生兼有多个目的。对于是否有必要开设大学英语公共选修课的问题,90.5%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和非常有必要。对于开设大学英语公共选修课的类型选择上,学生多选择全部。在问及希望开设哪些选修课程时,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提出了开设语音、口语、听力、写作、四六级强化、英语影视欣赏、跨文化交际、求职英语、职场英语、商务英语、会计英语等许多课程的需要。问卷调查和个体访谈结果表明,学生学习英语的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建设大学英语公共选修课程是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实现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保证大学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满足学生未来职业与自身发展需求的有效途径和办法。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公共选修课程建设思路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应该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校的办学特色出发,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行业英语能力。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实现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大学英语公共选修课程不应只是发展专业用途英语一类课程,而是应该在适应学校人才培养目标需求,体现学校特色的基础上,努力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元化的大学英语公共选修课程。大学英语公共选修课程可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课程的教学目标切分为语言技能、语言文化、专业用途英语和语言应用四大模块,以语言技能模块和语言应用模块课程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以语言文化模块课程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素养,以专业用途英语模块课程来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和行业英语能力。具体建议如下:

(一)语言技能模块

学校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开设技能类的选修课程,培养和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译各项语言技能,为学生提供充分、必需的课程资源,努力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该类课程的开设应贯穿大学四年,随时服务于学生提高各项语言技能的学习需求。具体可开设语音、词汇、语法、口语、听力、写作和翻译等课程,其中语音、语法和词汇等为培养学生语言基础的课程,可只开设在大学一年级。

(二)语言文化模块

学校应开设文化类通识课程,在强化学生的中国情怀的同时,帮助学生了解中外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社会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语言文化模块课程建设中,还应注重双向交流,增加中国文化类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的中国情怀和用英语介绍中国历史传统、社会文化、政治经济,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该类课程的开设应贯穿大学四年,具体可开设中国概况、中国传统文化、英语国家概况、英美文化、英文电影及歌曲赏析、跨文化交际等课程。

(三)用途英语模块

学校应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求和学校特色开设专业类英语选修课程,提高学生的行业英语能力,为培养外向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服务。该类课程应开设在大学三、四年级,应根据学校的专业设置开设相关综合性专门用途英语类课程,也可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和岗位需求开设泛专业用途英语类课程和专业英语技能培养类课程,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英语工作能力。

(四)应用模块

由于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并非完全集中在就业找工作上,仍然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因此,学校应开设应用类英语选修课程,满足学生自我提升、读研深造、海外求学、求职就业等学习和发展需求。该类课程应开设在大学三、四年级,具体可开设服务于英语演讲、考研、TOEIC、IELTS等针对性、应用性强的英语选修课程。必须强调的是,在各模块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学校应系统规划、逐步推进,保证课程建设质量,同时还应积极寻求信息技术支持,提高课程的共享性和辐射性,提高课程的影响力和服务力。

四、结语

大学英语公共选修课程是必修课程的有效补充和延伸。建设大学英语公共选修课程是实现大学英语教学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建设能够反映学校特色、多元开放、科学合理的大学英语公共选修课程,更好地助力应用型人才培养。

作者:邓华 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第七篇:地方院校大学英语实践教学浅析

一、引言

一些地方高校由于受到环境、设备、师资、生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语言实践成了大学英语教学的一大难题。幸运的是,近几年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大学英语实践教学受到了一定的关注。例如,为实现语言学以致用的创新方法,徐亚辉(2010)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模拟课的操作流程,流程包括准备阶段、模拟实践过程、总结评定阶段。吕娜和马冬(2014)分析了大学英语实践教学本土化的发展趋势,并提出大学英语实践教学全球性与本土化的共同目标。通过这些研究可以看出,尽管学术界对大学英语实践教学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步,但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英语实践教学的某一个侧面、要素和环节中,缺乏系统性或整体性。此外,以地方院校为对象的研究并不多,因此,本文基于地方院校实际,从实践教学的内容、模式、评估等方面来开展研究,旨在构建一套适合地方院校的大学英语实践教学体系。

二、实践教学研究问题与方法

实践教学是实现语言教学由知识型向实用型转变的必要过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增加学生英语实践机会,是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关键环节。既然实践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那么摆在教师面前的问题就是实践教学该“教什么”以及“怎样教”。基于地方院校的实际情况,本文将研究探索下列两个问题:一是地方院校大学英语实践教学的内容是什么;二是地方院校应采取怎样的教学模式来开展大学英语实践教学。由于实践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本研究以定性分析为主,采用三种研究方法:一是文献查阅法。通过查阅文献,了解我国开展大学英语实践教学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同时掌握本课题前人研究状况,以此作为本课题研究之基础。二是观察法。根据课题研究内容,研究人员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观察被研究对象,但由于感官的局限性,本课题借助照相机和录像机来辅助观察。三是访谈法。研究人员通过与部分被研究对象进行交谈以获取相关信息,访谈类型为无结构式访谈。

三、实践教学研究过程与结果分析

(一)研究过程

本研究选取楚雄师范学院非英语专业的四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本研究主要采取了任务型与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来开展大学英语实践教学活动。实践活动的完成主体为学生,教师的任务主要是组织、指导和评价。为了确保活动能顺利而有效地开展,在每个学期开始时教师就明晰而具体地把任务布置给每个学习小组,对每个小组准备的内容、时间、PPT的字号等方面,教师都提前进行了清楚的布置。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时,本研究充分考虑了学生们的实际需要以及语言学习特点,有步骤地把实践性教学内容分别融入到四个学期完成。为实现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目标,提高他们的综合文化素养,本研究的实践教学内容囊括了第一学期的英语文化知识、第二学期的英语才艺技能、第三学期的英语文学知识、第四学期的英语职场技能实践活动。英语文化和文学知识实践活动分别安排于第一学期和第三学期开展。在开展这两项实践活动时,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准备PPT,由教师提前给每个小组分配任务,最后由小组成员依次选出代表向全班展示PPT。英语文化知识的内容主要涉及到中国和英美的节日、饮食、宗教、艺术、体育等方面。文学知识的内容主要涉及到中国和英美文学,主要是对一些名著及其作者进行介绍。中国文学主要介绍四大名著,而英美文学是实践活动的重心,由各小组分工介绍一些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例如,莎士比亚、华兹华斯、雪莱、简•奥斯丁、狄更斯、勃朗特姐妹、哈代、以及乔伊斯、霍桑、马克•吐温、欧•亨利、海明威、斯坦贝克、福克纳等。在英语文化知识和文学知识实践活动结束后,要求每个学生写出约800字的英文学习心得,并由教师进行评分,分数由教师综合“学习心得”和“PPT的展示”两部分来评定。英语文化和文学知识实践活动的分数在学期总评成绩中占一定比例。英语才艺和职场技能实践活动分别在第二学期和第四学期开展。在开展英语才艺技能实践活动时,学生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完成“四个一”的才艺展示:“一看”(任课教师利用2学时播放一部英语电影,并要求学生写出约800字左右的英文观后感交任课教师评阅);“一唱”(要求学生上台演唱一首英语歌);“一讲”(要求学生自拟题目上台进行3分钟左右的英语演讲);“一演”(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表演一部英语话剧)。活动结束后,任课教师需推荐出本班优秀表演小组和优秀歌手参加校级英语才艺表演大赛。为了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求职面试的具体情境,在第四学期开展了英语职场技能实践活动。学生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完成下列活动:教师用一个学时讲授如何撰写英语求职简历,然后学生自己设计一份英语求职简历,上交给任课教师评分;要求以小组形式进行以职场为主题的情景剧表演或辩论赛。

(二)研究结果分析

首先来分析PPT制作与展示活动情况。本课题开展的英语文化和文学知识实践活动,涉及到学生制作和展示PPT,之后均需写出英文学习心得。其中33名学生参加了英语文化知识实践活动,43名学生参加了英语文学知识实践活动。在开展这两项活动中,每个小组都能按照教师的要求来制作PPT,学生们制作的PPT都很精美,配有相应的图片,其中一些小组还链接了与内容相关的视频或音乐。在展示PPT时,有五分之一的学生能够较清楚地用英语介绍相关内容,有五分之三的学生能够借助图片和文字材料用英语基本清楚地介绍PPT内容,而有五分之一的学生只能掺杂汉语来展示PPT。从语言使用情况来看,有一半的学生制作出的PPT都出现了语言错误,而在口头表达方面则有四分之三以上的学生都出现了错误。活动结束后,每个学生都提交了手写的英语学习心得,但有少数学生的学习心得字数不够。通过阅读学生们的学习心得,可以发现,绝大部分学生的短文都出现了较多的语法和拼写错误。从学生们的学习心得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通过英语文化和文学知识实践活动,他们学到了更多文化和文学知识,拓宽了视野。在这两项活动结束后,课题组抽取六名学生进行开放式访谈。从访谈中可以了解到,学生们认为英语文化和文学知识实践活动可以丰富他们的文化和文学知识,而且制作PPT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其次是表演性活动情况。本课题开展的英语才艺技能实践和英语职场技能实践属于表演性活动。有47名学生参加了英语才艺技能实践活动,49名学生参加了英语职场技能实践活动。在英语才艺技能实践活动中,每个学生都自拟题目上台进行了约3分钟左右的英语演讲,演讲时五分之三的学生能脱稿,但五分之二的学生有时需看演讲稿才能继续。演讲之后,每个学生都上台演唱了一首英语歌,除一名同学唱较为简单的《字母歌》以外,其余同学所唱歌曲均有一定难度,而且五分之四的学生都能借助手机或电脑配上伴奏音乐。最后是英语话剧表演,全班被分成六个小组,在确保每位同学都须承担角色的前提下,每个小组都表演了自己编排的话剧,都使用了的道具,有些组还配上音效。在英语职场技能实践活动中,49名同学分成了六个小组,其中四个小组表演了职场情景剧,两个小组进行了职场辩论赛。在开展英语才艺技能和英语职场技能实践活动中,可以观察到,学生们对表演性活动非常感兴趣,在整个活动中,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看者都很兴奋。活动结束后,课题组从参与的两个班中分别选取三名同学进行访谈。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参与才艺和职场实践活动不但可以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而且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四、小结

大学教学论文范文7

学习是自我发展的基础,多去旁听教学名师或有多年授课经验的老教师上课,学习他们授课的优雅台风、如何把握教学内容的轻重点、与学生的交流方式等,是一种能最直接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方式。正如父母的品行耳濡目染着身边的子女,观摩优秀教师的授课也会深入影响青年教师今后的执教风格。因此,尽量多向几名优秀教师学习,吸取他们各自的优点,不至于总受同种风格的熏陶而无法自成体系。同时,青年教师亦应主动多请不同层次的老师来旁听自己上课,在提醒自己努力备课、提高上课质量的同时,亦可实战性地获得他们提出的宝贵意见,这样便可有的放矢地改正不良授课方式,完善自我。

2看:看视频,看书籍

如今网络资源丰富,获取方式便捷,许多挑战传统授课的教学方法已经被越来越多学生接受。比如国际名校的公开课、TED、可汗学院、Corsera等,许多网络教学资源可以共享、学习。青年教师可以多看看国内外名校、名师的授课方式,尝试采用一些符合现实情况的创新方法,既让学生对新鲜授课方式产生更多的学习兴趣,亦更大限度地挑战教师的自我改变能力。另外,青年教师应多利用时间阅读专业及以外的书籍。一个教师的个人魅力往往能带动学生对一门课的学习兴趣,而魅力的来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位老师对这门课程的熟悉程度以及课外知识的渊博程度。闲暇时多看书,增加自身的知识贮备,让课堂教学变得更有趣味性和生动性。

3练:练习备课,参加教学竞赛

充分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练习控制备课的时间,既要充分又要懂得及时停止。先要明确一门课程在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与作用,然后构建好课程的总体框架,再明确每一节课的教学目的,最后精心选择教材和参考资料,进行教学设计,可以针对每一个课程主题累积一套教案,适当延伸地讲述知识点。一位心理学教授说,每次教授一门课以后讲课内容都或多或少要改变,经过6-8年后它们就会有很大的变化。因为一个领域在变化,自己的想法也在不断发展。白岩松采访斯坦福大学的名誉校长时问道“:教授,您从教几十年,在教学中最快乐的是什么?”这位教授答道:“上完课后有学生站起来说我那个问题讲错了。这说明教师备课仍存在疏漏,而且学生也在认真听讲、仔细思考。”因此,青年教师要以正确的态度接受自己上课时犯的错误,要及时更正、调整,边教学边修改教案边提高自己。另一方面,参加教师教学竞技比赛是自我提升的捷径。多参加一些教学类比赛,特别是针对青年教师的活动,通过比赛可以系统、集中地学习到要上好一节课或一个知识点要采取什么手段。同时,可观察比赛对手如何上课,可从他们身上学习到自己不具备的优点。

4聊:与学生交流

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无论是十几个人的小班还是面对上百人的大班授课,教学的过程始终贯穿着互动。而互动除了在课堂上,课堂外与学生的聊天、谈心也是一种有效的互动。如今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有主见,但又因网络等各种方式给予的信息量过多而容易迷茫,难以抓住重点。因而青年教师应常在课间或课后与学生交谈,了解他们的听课感想,对课程的期望,认识学生的心理和认知发展的状态,可以使教师有针对性地更正自己的授课风格和方式,使教师由教学中的独白者变为教学中的对话者。

5思: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圣人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古人亦以一日三省来不断完善自我。青年教师在自身的成长过程中,也要经常反思、经常回顾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以此警醒自己、改善自我。有效的反思方式有许多,诸如行动研究法、比较法、总结法、对话法、录像法和档案袋法。结合现状,录像法和总结法较为普遍采用。青年教师可录制自己上课的过程,在课后自己观看,发现不足;同时,及时对一天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记录下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其他有经验的老师共同分析。长此以往,既可提高教学质量,又可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和形象。

6总结

大学教学论文范文8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与意义

在不同领域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一致的。人文精神并不是指只简单地具有一些与文史哲相关的文科知识,它所强调的是一种态度(attitude),指人正确地对待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的一种态度。尤其在文化、经济全球化和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人文精神既体现在对历史的、民族的乃至个人的价值关怀上,也包括如何“做人”这一深刻内涵。人文精神的培养对人们主要有三方面的裨益:一是有利于个体确立个人个性化的、有创造性的发展道路;二是有利于其在梳理各类知识的关系中,在人文与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纠葛中建立世界观;三是有利于其在中西文化的交流和冲突中选择好归属。爱因斯坦说过,只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只具备专业知识不能保证人成为和谐发展的人。唯有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才能使人有能力更好地处理与己、与人、与社会的关系。

二、大学英语教学具有鲜明的人文性

“人类各民族的语言都不仅是一个符号体系或交际工具,而且是该民族人士阐释世界的一个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因而,语言具有民族性。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具有鲜明的人文性。”语言的人文本质特征也决定了语言教学和人文文化教学密不可分的必然性和科学性。英语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本身,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也学习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法律制度、文学艺术、音乐美术,从这个角度看其是一种文化的学习。语言学习有重要的教育教养作用,通过语言学习,能够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通过学习语言,他们能开阔人生视野,拓展心智空间,丰富社会阅历,增长见识才干,从而培养人文精神,提升其人生境界。

三、英语视频材料唾手可得

当代社会,网络和传媒高度发达,原汁原味的英文原版电影、电视剧涌入中国,每周都有数十部英美剧在网络视频网站更新,大学校园网也为学生提供了英美剧在线观看及下载的平台,观看英美剧早已成为大学生课余生活中一个时尚的休闲娱乐方式。从最早的《老友记》、《越狱》、《绝望主妇》到前几年的《尼基塔》、《吸血鬼日记》、《生活大爆炸》,还有近期热播的英剧《唐顿庄园》,英语视频材料丰富多彩。据调查,80%的学生课下看过美剧,有70%的学生至少追一部美剧看,甚至有的学生每周看三部美剧的更新。

四、英语视频DIY走进大学英语课堂

在信息网络时代,中西文化的交融与发展空前繁荣,大量原汁原味的英美原版电影、电视剧走进了大学英语课堂。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欣赏影视作品,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如听力课、口语课、翻译课引入全新的境界。教师在课堂上引入影视作品,在传授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使用英美剧的台词脚本作为例句,或用其中的单词、句子来设计话题,让学生自编自导,有感而发,有话可说,并与学生共同探讨其文化内涵以及剧中人物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在接受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也接受西方文化和人文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深刻理解和内化人文内涵和人文精神。但是,我们一般所观赏到的经典影视作品都是经过翻译和配音加工的,许多学生往往靠汉语字幕来理解影视内容,英语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有时是被动地接受,根本体会不到影视作品中的人文精神,达不到预期的效果。DIY是DoItYourself的英文缩写,意思是自己动手做。DIY精神就是自我体验、自我挑战、追求个性、享受快乐。大学教师将代表时尚文化的DIY理念引入到大学生英语学习中,以学生感兴趣的视频DIY为切入点,指导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国内经典影视作品的译制和录音制作,鼓励学生运用自身的英语语言,勇于尝试,利用“会声会影”、“光影魔术手”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片段视频合成极具特色的视频,有益于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五、开启自主学习模式,培养人文精神

英语视频DIY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大学生的沟通能力,激发其创造能力,这正是人文精神的最佳生长点。将DIY理念引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等于在原有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了新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视频,这种新的理念和方法既是对传统大学英语教学进行传承,旨在拓展学生的设计思路,又走出了教师满堂灌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展示了大学生的风采,做到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提高了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以学生感兴趣的视频DIY为切入点,等于为学生开启了自主学习模式。制作DIY视频是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积极而自觉的学习行为,体现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的能动性、自主性、参与性、创造性,进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给予了他们更多的选择空间。学生开启自主学习模式,自己构建知识和控制学习过程,从而使个性、潜能、创新能力获得主动的自我发展。这一过程真正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处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六、结语

就现阶段而言,英语视频DIY在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中还是个空白。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有鲜明的人文性,有其特殊的教育教养作用。大学英语教学从其功效上来说既有工具实用之效,如跨文化交际的工具、思维的工具,又有陶冶情操、开阔视野、启迪心灵、培养思辨理性之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的培养有其必然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人文素养的培养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作者:刘伟 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

第二篇:大学英语教学多媒体应用

一、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是将计算机、电视、通信等技术有机结合的一门综合性技术。是人与计算机通过多媒体对话,即操作者通过键盘、鼠标、声音、动作等向计算机发出指令,而计算机通过屏幕的图像、文字、声音等与人对话。它是一种把图、文、声、像结合在一起的多媒体与人交互交流的多功能技术。它能实现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图形、文字、声音、动画、图像等多种信息媒体综合于一体进行编排处理,构成一种全新媒体的技术,即多媒体技术同时采集和处理两个以上上述不同信息的能力(张宝霞2001)。目前凯里学院的语音室从原来的2个发展到了12个,多媒体教室也增加到了128个,基本满足了专业英语教学和全校大学英语教学的需求,能通过多媒体技术,对教学材料进行文字编辑,也可以听到对话、音乐,还能看到高清晰的的图像。投影屏替代了传统的用黑板来呈现材料和要点的方式,改变了用粉笔在黑板书写的传统模式,这使得板书时间大大缩短,课堂交流机会明显增多,授课形式更加新颖活泼,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使学生更能感受到课堂上极强的英语现场气氛。多媒体英语教学形式新颖,容易激发和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良好。

二、多媒体大学英语教学的特点

目前,我国高校使用的大多是计算机、投影仪和投影屏为主的多媒体设施。多媒体英语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将声频、音频、视频等多重感觉即运用影像、声音、文字、动画、图形与课堂讲授集成一体,从多个层次、多个角度,融合学生的视觉、听觉和其他有关的感受,全方位刺激学生的欣赏、兴奋和记忆等,大大增加了原来单一的课文文字所传达的信息量,在较短的课堂时间里使学生能最大限度地接触英语知识,在一个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中激发其主动性,积极地跟随教师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思维进行多方位的立体化,从而实现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空间大幅度拓展、提高其感知和运用能力,增强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的另一技术特点是可以使信息多样性、集成性地展现。课前,教师就可以准备好教学中要使用的相关课件、光盘和软件等,也可以在课堂中连接网络,直接将更多的信息和图片、音频、等材料展示给学生,该信息传输功能是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方式所无法比拟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英语教学的优化作用日趋明显,它加大了教师的教学密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促进提高教师自身英语水平以及熟练运用计算机的能力。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优势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更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转变。”近年来,许多研究者探讨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并把他们在这一领域的实践公布于众(Kataoka2000;LeLoup2000;Pinna2000;Klassen1999;Sun2000;Ruhe1998;Slic1998;Roskams1998)。本文就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词汇的学习

词汇是英语教学的基础之一。英语词汇被普遍认为是最枯燥无味,也是遗忘率最高的部分。运用多媒体辅助词汇教学比传统的黑板教学优势更多,它可以通过文字、声音、图片、影像等多种手段来激励、感染和吸引学生,可将一些不易记忆、难以理解、甚至是抽象的单词变得直观、生动、易于理解。

1.延伸词汇记忆长度。

人类的记忆可根据记忆时间的长度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CraikandLockhart认为:记忆的关键是“处理深度”。该理论认为,信息加工层次的深浅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保持词汇信息的时间长短。传统的英语词汇教学是通过课本上的单元词汇表或在黑板上书写进行的,形式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容易造成学生的学习疲劳。运用多媒体进行词汇教学,除了通过音频教授标准发音,还可以以图片、视频、动画等方式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全方位的刺激,使其快速深入地理解和记忆住单词,并能长期记忆单词。

2.拓展词汇学习内容。

20世纪30年代,德国学者J.Trier首次提出词汇习得中的语义场理论,他认为:“词的概念在记忆中式通过一个广泛的关系网络来表征的,每个词的概念表征为网络中一个独特的节点,并借助各种关系与其他的词汇相互联系,构成完整的系统。”(张乃玲,2004)。多媒体技术运用网络搜索引擎的便捷性,能快速、全面的为学习者提供不同词性的词义解释,固定搭配,反义词、近义词辨析等。如新视野第二册第二课Shift一词,就可用PPT呈现其名词词性的含义—轮班,变化,移动,计谋,轮班职工和动词词义—移动;改变;换挡;字型转换,并分别举例说明用法。还可以用课件对move,shift,transfer,remove这些均表示“从一处移往另一处”的近义动词进行详细的词义和用法辨析,拓展词汇。

3.加深词汇含义理解。

英语词汇学习中会遇到大量的抽象含义词汇,运用多媒体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些词汇的理解和记忆。如在大学英语第二册第7课中,笔者先运用多媒体将anger,fear,sadness,confusion,disappointment,upset分别配以相应的表情或动作,直观生动地让学生掌握什么是NegativeFeelings,随后用图表形式呈现了更多的相关单词,如:bitterness,scorn,gloom,terror等。

(二)篇章阅读学习

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主要以基础词汇学习为基础,围绕课文语篇进行知识的学习,不仅要传授英语基础语言知识,更是要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1.运用多媒体介绍主题背景知识,创设学习语境。

背景知识是理解特定语篇所需要的必备的知识。要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就必须了解与之相关的背景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更好地阅读和理解语篇含义。要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英语的语境给学生,多媒体是一很好的“武器”。如在NHCEReadingandWritingbookIUnit5SectionA“ThebattleAgainstAIDS”这一课教学时,笔者运用PowerPoint的形式向学生呈现了有关AIDS知识介绍、患AIDS人群的图片、全世界AIDS有关资料、中国目前AIDS的情况介绍和相关影视片段。这样学生很快就对AIDS的文化背景知识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对接下来的课文语篇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语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介绍主题背景知识,通过加入图文声像等信息,突破了以往阅读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单一,提高了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和趣味性使学生在学习书面知识时不会感到呆板与乏味。如在NHCEReadingandWritingbookIIUnit10Sec-tionA“ReportsonBritainUndertheBombs”,笔者先通过文本向学生介绍了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内容,而后选用视频播放了二战中有关不列颠之战的纪录片,使学生对当时德国轰炸英国的起因、过程和结果都有了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2.运用多媒体进行问题设置,培养思维能力。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是由老师教授课文的词汇、知识点、语法等基础知识,而学生只是被动听课、吸收。教师满堂灌上得费劲,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学得被动、呆板,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运用多媒体辅助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情形就不同了。如,本人在教授NHCEReadingandWritingbookIIUnit4SectionA“ATestofTrueLove”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完成了前5段的学习后,向学生提出问题:文章的文体是什么?采用的什么写作手法?设想一下接下来文章的男女主人翁是否见面,怎样见面以及见面的场景等,让学生能在真实的语境下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文章的结构,推测文章情节的走向,深入挖掘文中字里行间所隐含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和归纳在语篇中获得的信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3.运用多媒体开拓学生视野,延伸知识面。

在课文讲授时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和网络资源等对所学语篇的主题进行相关知识教学,是有效的使学生获取拓展知识面的方法之一。如在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册第4单元“FiveFamousSymbolsofAmericanCulture”中第一个美国文化象征———自由女神,笔者连接了网络,不仅向用学生展示了纽约自由女神的图片及相关知识,同时也提供了世界各地的自由女神像的图片及其简介。在芭比文化中,运用PPT向学生展示了精美的芭比娃娃图片。而对《美国哥特人》,笔者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不同的哥特文化,其中包括哥特式建设的图片,哥特式字体书写,哥特式服装式样,哥特式电影的表现形式等,使学生对哥特式文化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通过多媒体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扩大了教学内容,使知识形成连接,及大地激发学生兴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三)写作训练

英语写作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写作占分比率不低,更是期末考试的必考题型。但是却是学生的较为薄弱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大学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基础差、没有专门的写作课,写作训练时间少,教师批改时间花费长。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使传统大学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发生改变。

1.写作教学资源丰富,体裁各异。

多媒体网络的资料库庞大,写作资源浩如烟海,既有历年大学英语四六级真题,也有各种各样的模拟题,还有各种写作理论、习作技巧专题讲座、优秀范文等,极大地充实了写作的教学资源。在写作训练时,利用网络资源,教师可以增强针对性,使学生学会地道的英语表达。

2.写作训练时间增多,动机提高。

在传统的大学教学中,很少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来进行写作训练。多媒体辅助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下,授课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不再是知识传授者,而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用多媒体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运用课堂时间,最大限度地进行各种交互活动—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同学、学生与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使之能自觉而积极主动地进行写作。

3.写作批改效率提高,针对性强。

传统的学生写作训练中的难题是,教师的批改时间花费时间较长,往往要用一周时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批改。而发回作业后,因教师是直接在学生纸质作业本上进行批改的,对于学生出现的简单的单词拼写错误、格式错误或语法错误,教师可以用红笔进行标注,学生易于接受和改正。而对于文章布局、段落逻辑关系、语义语篇的连贯等问题,批注的文字字数有限,不能完全让学生明白教师的意图,在今后的写作中,可能还会犯同样的错误。作文的批改结果无法同时传递给全班同学,效率低下,写作技能无法快速提高。多媒体辅助大学英语写作,可以通过PPT形式当堂展示学生的文章,就其出现的问题,及时地、面对面地、举一反三地进行指正和讨论,涉及内容清晰、范围广、针对性强。

(四)听力学习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听力教材开始朝可视化方向发展,如《大学英语听力教程》,“走遍美国”等。

1.操作简单,易于保存。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以录音磁带为主的听力教学日益彰显出其局限性和落后性。一堂听力课,教师要同时准备磁带、录像带(或VCD)、文字材料及实物图片等,而这些资料是孤立的存在和使用的,只能由教师个人人工地将这些散乱的材料进行有机的组合,时间和精力花费较长、较多。长期使用后磁带的音频质量容易变差,同时在听力资料的保存上也存在诸多问题。多媒体的出现弥补了这些不足。

2.内容丰富,时效性强。

大学英语听力常含有新闻听力训练,它是以真实发生的新闻信息音频为教学内容的。以前的听力教学中对新闻资源的收集受到很大的限制,获取听力资料的时间较靠后,使新闻英语失去了它应有的时效性。而多媒体和网络的出现突破了这些限制,不在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只要连接互联网随时可以收听到正在播出的新闻节目。

3.形式多样,针对性强。

大学英语听力内容包括短对话、长对话、短文和复合听力等。运用多媒体进行听力训练,可从精听与泛听两种方式对学生的听力理解力进行训练,听力材料的难度也可以从易到难,材料的篇幅也可以从短到长,方法多样:整段播放,单句重复播放,正常速度播放;慢速播放等。多媒体的运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听与练的机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需要选择性下载所需要的听力资源,并在下载后反复收听达到练习的效果。

四、结语

在信息全球化的21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在大学英语教学应用,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教学手段。该手段的引入,极大地扩展了英语学习资源,调动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随着时代、技术进步,不断在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上更新与完善,才能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

作者:郭敏 苏梅涓 单位:凯里学院

第三篇:概念隐喻大学英语教学的运用

一、概念隐喻的组成

根据Lakoff和Johnson,概念隐喻可分为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及实体隐喻。实体隐喻是将抽象笼统的概念具体化,因而可以进行指称、量化、识别其特征。人们对物质实体的体验,特别是我们的身体经验是实体隐喻存在的前提,因而借助于这些体验我们可以表达出多样化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事件等抽象概念。书中提到,就物体和物质而言,对自身经验的理解使得我们选择部分经验,将他们视为某一种类的具体实体或物质。一旦我们将经验认同为实体或物质,我们能够对他们指称,归类,范畴化,量化———由是,而将他们理性化。实体隐喻看似非常自然,非常普遍地存在于我们的思想中,因而常被认为是自明的,是对精神现象的直接描述。大多数人从未想过这些是隐喻。如:Hewascrushedunderthestress.他在压力下崩溃了。Heusedhislastounceofstrengthtostandup.他用尽了最后一丝力气站了起来.-这里的crushed生动表现出压力下崩裂的场面;lastounceofstrength把抽象的力量用一个重量单位进行了量化。实体隐喻就是指这种用简单具体和形象可视的实体或物质去认识较为复杂的概念,通过抓住实体的特征来理解抽象的概念的方法。例如:Heiswherehelongstobeinhislife.He’sgonethroughalotinlife.Youdidnotvoyageofalifetimetoreachtheotherside.在上述诸例中,就是运用了Lifeisajourney这一隐喻。通过旅行的种种特征和阶段来理解生活。在《天路历程》这部宗教寓言中,更是将Lifeisajourney作为核心隐喻贯穿于全书。基督徒游历的各个地名寓意着人类积极或消极的思想感情,人们的欲望或期盼。而结构隐喻是指通过一个结构清晰、界定分明的概念去建构另一个结构模糊、界定含混或完全缺乏内部结构的概念。例如:Myminddoesn’tworknow.Shehastothinkfast.Ineedaresttohaveaclearmind.在以上例子中,隐含着Themindisamachine这一结构隐喻。源域machine的清晰概念和界定可以帮助人们对mind这一结构模糊的概念的理解。它通常是用源域(sourcedomain)中具体的、已知的或比较熟悉的概念去类比目标域(targetdomain)中抽象的、未知的或比较生疏的概念。再例如:Timeismoney.时间是抽象的概念,金钱是日常生活中熟悉的、进行价值交换的物品,用金钱喻时间可表示时间的珍贵。方位隐喻指以空间方位为参照物而建立的各个隐喻概念,它将抽象概念,如情绪、身体状况、数量、社会地位等投射于具体的方位概念中。英语中的Happyisup;Sadisdown即是如此,常见表达方式有:cheerup,lightup,feelup,inhighspirits等。这种空间隐喻以空间域为源域,将空间域的意象图式结构映射到非空间的、抽象域之上,使得我们可以通过空间概念来理解、思考和谈论非空间概念(蓝纯,2005:131)。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类似up,down,low,high这样的方位词来表现我们的情绪,情感或健康状况等。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概念隐喻,可引导学生在思维层面上从文化认知的角度去理解异族语的表达,建构新的认知模型。

二、教学实例:LovewithoutLimitations中的概念隐喻分析

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概念隐喻可更好地引导学生了解西方文化,拓展不同的思维模式。在《新视野大学英语(3)》中的第一课LovewithoutLimitations(《无界限的爱》)一文中,可例举出如下概念隐喻:

1.Theeveningleduptothegifts.收礼物的时间到了。

本文中“我”在给哥哥吉米———一个智障男孩举办生日派对。这句话包含了有关时间的实体隐喻:Time/spaceisamovingobject.这个形象生动的表达把静态的时间点或时间段动态化了,突出了时间作为有生命的物体在空间中移动的特征。可移动性就使得时间不是凝固的一点或一段,而是一个延续性的动态发展过程。它可以主动位移,不是随着人们的意志运转。在《英汉时空隐喻的意象图式观》中,岳好平、汪虹也提到中西文化大都依据“时间在动”这一隐喻构建了一系列隐喻概念来表示过去、现在和将来。因此在英汉语言中可以找到大量“时间在移动”的隐喻表达方式。在此隐喻表征中,时间从未来移向现在、过去或从过去移到现在、未来。如:Thedawncomestous.或是Thedustapproaches.汉语中同样有类似表达,夜晚悄悄来临了。在这一点,中英思维模式是一致的。

2.Lovewasawelcomebonus.爱是额外的礼物。

生日聚会上吉米收获了妹妹朋友们的礼物还有她们的爱Vol.12No.8心。在这个实体隐喻中,包含有如下概念隐喻:Loveisavaluablesubstance.爱是有价值的物体,因而黄金等贵重金属常与爱情相提并论。这个表达还蕴含着这样的意思:Loveiscommodity.和Loveisavaluablething.学生能够举出一些相近的比喻:Iwillalwayscherishourlove.Ipaidalotforsolittlelove.美国殖民地时期的女诗人,被称为第十个缪斯的AnneBradstreet在其诗歌ToMyDearandLovingHusband《致我亲爱的丈夫》中,就写到:IprizethylovemorethanwholeminesofgoldoralltherichesthattheEastdothhold.我将你的爱看得比所有金矿,或是东方的全部财富更贵重。诗中,她把爱情与黄金、财富并列来突出其宝贵。工业革命以来,商品经济作为重要的经济模式在西方社会中起着巨大作用,这种经济形态崇尚金钱、物质和消费,因而在英语中更是常见到把爱与金钱相比的表达。在当代汉语中也有相近的描写方式:爱情合约,爱情买卖等,都是把爱当作有价值的物品,交易的对象。但在汉语中将之商品化后,通常带有贬义色彩,认为是对情感的不忠诚,与金钱相联是对爱的背叛,这也是中西方语言对待爱情的不同之处。

3.Mostofthemwereemotionallydrainedandexhaust-ed。他们大多数人的情感已经枯竭断流了。

这句话描绘了9.11灾难发生后人们惊恐不安的心理,给吉米过生日时朋友们都无精打采。drain的基本词义是“(使液体)流走”,这个概念隐喻”情感是液体/河流emotionisfluid/ariver”也是较为常见的。学生已学过Publicangerreachedboilingpointwhentheyfoundtheywerecheated.Herheartwasoverflowingwithjoy,HappinesspouredintoMary’sheart.Wewereimmersedwithmisery.情感可以枯竭,可以充溢,可以涨跌,可以像液体一样倒进流出,可以让人沉浸其中。汉语中也有相似表达:他的感情决堤了。她沉浸在失去父母的悲伤中,形容憔悴。液体作为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之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时可见,而感情是一种抽象的概念,用液体来表示情感,这个结构隐喻将情感具象化了。

4.Myliferevolvedaroundmybrother’s.我的生活围绕着我哥转。

由于哥哥有智力障碍,父母从小要求我随时看护好吉米以免受小伙伴欺负,因而我生活的重心一直就是要保护好智力不健全的他。这句话中包含了一个实体隐喻:Lifeisamovingobject.生活是一个可移动的物体,可以向前、向后在不同的方位上作直线运动,或是围绕圆心作圆周运动。学生们能理解以下句子:Hislifecametoanend.Herlifecenteredonearningherbread.Tom’slifegoesinthedirectionofhisdreams.汉语中的相同表达是:他的生活走进了死胡同。父母们的生活围绕着他们的独生子转。在这些隐喻中,将抽象的“生活”表征成了可移动的具体物体,不同概念域的映射使得人们易于理解抽象的词语。这种表达方式也说明中英思维中都认为生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是凝滞不动的。

5.…noamountofwordscouldpenetratethevacantexpressionheworeonhisface.无论说多少话都不能打破他脸上空洞茫然的表情。

疼爱吉米的父亲去世后,他几乎崩溃了,承受不了这个打击。这句话里隐含了一个“语言是武器”的概念隐喻。语言如同一件尖锐的武器,但仍不能刺穿他空洞的表情,可见他此时多么伤心难过。如同“知识是武器”(Knowledgeisaweapon),语言也被喻为强有力的武器,思想的护卫者。如:Penismightierthansword.文字比刀剑更有力。Hiswordshurtme.他的话伤害了我。Wordsarethegreatestweaponforpoliticalactivists.对于政治积极分子来说,语言是最有力的武器。汉语中也有类似表达;语言是无声的武器。他的话刺痛了她的心。这些表达说明中英思维模式中都认识到了语言的力量。而在海德格尔的哲学中,语言并非作为工具存在,它更是被提升到了本体的高度,是存在之家。人存在于语言之中,不可能离开语言而存在,也只有在先在于他的语言的引导下,才能理解自我和世界。语言,使世界与万物是其所是。当代哲学史上语言论的转向可见语言对于人类的意义了。

三、概念隐喻在英语教学中的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