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范例

初中语文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范文1

在新课改课程中,信息技术的教育方式很常见,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从而使学生不管是在视觉上,听觉上还是在兴趣上都有非常显著的提高。将学生们引入一个新的学习环境中。但是,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方便,快捷,和给学生们带来的兴趣,有不少教师便把教育偏向到多媒体教学,把传统教学遗忘。其实,一节传统语文课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黑板上教师所讲的内容,书写的优秀说明语文课很成功。但是现在多媒体运用的比较广泛,黑板基本已经被遗忘在角落。其实在黑板上写字可以根据教师的提问来生动地纠正学生的错误,能够更加的灵活。如改为多媒体设备,学生遇到问题就不能及时生动地加以改正,所以经常解决不了学生的问题而浪费时间,例如:学生有某个知识点不明白,但面对多媒体,老师就不能给出一个生动形象地解答。这无非是画蛇添足。如果每教一篇课文都要来个“情景再现”,那意义就完全变质了,学生学不到本质上的知识。长时间运用多媒体设备,会使学生减少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有些知识多媒体不需要你去思考,理解,它会以图片或者表格的形式体现出来。从而学生们锻炼不到分析,思考,想象的能力。所以既要保留传统教学的优点,也要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方便,把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体现出各自的优点并加以融合,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目标,才能有效的使学生锻炼各种方面的能力,才能让学生茁壮成长。

二、轻写作而过于讲课文

目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着一个很明显的误区:太过于重视语文的课文,反而对写作不管不问。许多教师讲课都是以课文为主,想方设法来调动学生们的气氛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运用多媒体教学,很少有时间给学生们讲如何写作,而讲写作和讲课文相比,写作的时间却是少的可怜。写作能充分体现出一个人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大局能力,和个人的素质。由此可见不少语文教师的教学早已偏离了轨道,走向了畸形岔路。写作能力的培养必须积累和训练。而现在初中教师安排的写作量是每二周一篇,这样的训练量少得可怜,并且很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写作发展。因此写作需要训练,且需要不少的时间,建议提高学生写作的时间,这样他们的语文水平才能横向上升。

三、轻发言而过于教师讲课

初中语文教学范文2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逐渐倡导“以人为本”“相互关爱”“个体价值”等教学理念,因而,在实践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顺应时展,将“人文教育”融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促使学生由人文精神了解语文学科本质,同时,发挥自身个体价值,挖掘语文知识点,达到高效性语文知识学习状态。

关键词:

初中语文;人文教育;渗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就当前的状况来看,语文课程仍然缺乏人文教育问题研究,因而,在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灌输人文精神,即在语文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关注学生人文个性,从学生角度出发,优化课堂教学氛围,挖掘学生潜在的人格与学习能力。以下就是笔者对初中语文学科中人文教育渗透问题的详细阐述,以期为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展开提供有益参考。

一、人文教育内涵

“人文”一词最早出现于《周易》,但随着人文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文”逐渐被解读为:人们应掌握自身命运,同时,突破封建社会的压迫,挖掘自身价值,坚守自身尊严与人生意义,突出人类主体地位,践行“以人为本”思想。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渗透路径

(一)引入优秀文学作品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人文教育的渗透与融入,应注重将优秀的文学作品导入初中语文课堂中,由文学作品丰富学生思想,使学生在文学作品的熏陶下,完善自身人格,同时,探索优秀文学作品中的人文意义,让学生心灵、思想健康发展。例如,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可组织学生每月进行一次“文学作品读后感评比”活动,即鼓励学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即《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等,如,在《水浒传》的赏析过程中,可受梁山一百零八条好汉故事的熏陶,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正义感,同时,体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然后,依照文学作品中正义的人物形象,重新塑造自身高尚人格,提升人文素养。

(二)营造人文课堂环境

就当前的状况来看,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人文课堂环境的营造将影响到人文教育效果。为此,在实践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创造自由、宽松的氛围。幽默的语言交流方式,拉近了学生与教师的距离,同时,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促使学生更好地感悟到人文教育内涵,体会人文思想。此外,在人文课堂氛围的营造过程中,为了达到高效性人文教育状态,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相互关爱,然后,共同解决语文学习难点,感悟人文精神,同时,激发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投入到学习环境中。

(三)挖掘教材人文精神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为了实现对人文教育的更好融入,应注重挖掘语文教材的人文精神,为此,应注重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第一,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应选择富有思想内涵、文质兼美的文章,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熏陶。例如,在达尔文《物种起源》一文的教学过程中,应要求学生从“深刻的印象”角度出发,自主阅读课文,同时,勾画优美词句,感受达尔文所要表达的严谨科学态度,理解文章中心思想,最终将文章内涵与自身学习状态相联系,改变原有浮躁的学习心理,且调整个人目标,完善个体品格。第二,在人文教育的渗透过程中,应注重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平台搜集教材课文相关知识点,然后,通过对课文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整体的人文精神。例如,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句讲解过程中,教师可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诗句相关资料,同时,利用网络资源了解陶渊明的生平经历,继而感悟陶渊明在诗句中寄托的思想情感,挖掘诗句丰富的人文意蕴,最终受恬淡人文精神的熏陶,改变自身人生观念,形成良好的品质,做好自律、自强。

综上可知,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人文教育环节的展开,可践行“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同时,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培养。为此,当代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应提高对人文教育融入问题的重视,且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自由、平等的课堂环境,然后,利用优秀文学作品和现有教材,传达人文意蕴,且对学生人文精神实施教育,提升学生美好品质,改变学生不端正的学习态度。

作者:罗魁 单位:四川省米易县丙谷镇初级中学校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教学范文3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

1.以提升学生的语文基础思维为根本要素

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根据相应的语文知识得到属于自身的结论,进而为学生形成完整的语文学习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要把握住教育的核心要求部分,不断完善学生的语文基础思维,提升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为学生语文成绩的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要提出相关的问题“为什么鲁迅先生对于自己的百草园生活时期有着这么深刻的记忆?”“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在自己的课桌上刻字鼓励自己”,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独立思维,形成对于语文知识的深度认知,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除此之外,在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实际特点,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

2.以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为根本追求

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充分意识到,帮助学生形成自主的思考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例如,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引领学生对诗歌的根本含义进行分析研究,并将诗歌的作者普希金的生平介绍给学生,帮助学生通过对诗歌内容的分析和作者生平的了解,得到相应的知识信息,进而形成对于诗歌内容更加深度的认知,形成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随着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方法研究的逐步深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势必越来越完善。从另一方面来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方法不断完善,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深度的不断扩展,进而有效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路径探析

1.优化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要充分尊重初中生的实际特点,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能力为根本目的,不断进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优化设计。为了保证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方法的针对性,要选择好相应的教学切入点:在初中语文教学课程开始之前,教师要进行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进行课堂问题的思索研究。例如,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一课的教学之前,教师就需要对《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堂课中展示的闻一多先生的“言行标准”进行研究,根据这一堂课的基础性知识内容进行课堂小问题的设计,保证课堂上的知识可以有针对性的突出教学重点,让学生根据对问题的思索,形成对于“说和做”“言与行”的真实认知,进而有效完善学生的思维意识体系。

2.优化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体系

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究竟怎样才能够将思维意识的培养过程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并为学生创造适于思考的环境。具体来说,就是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特点,引进先进的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体制,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例如,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新闻类的文体特点进行相应的问题设计,将学生对于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好奇感作为突破点,进行相应的问题设计,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初中教育资源,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要注意到对思维能力培养的根本目标的研究,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不断完善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方式,帮助学生形成自主的语文学习意识和思维能力,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曾小珑 单位:江西省宁都县河东中学

第二篇:初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分析

一、明确学习目标,养成阅读习惯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初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进行有目的的阅读,读懂文本,感知文本内容。文本中的文章表述的是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受,师生阅读文章就是与作者的对话和交流。教师在引导学生与作者中肯地对话时,应让学生有一颗虔诚的心,对文本抱有敬仰之心态。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并认真思考,让学生尽量自己寻找出问题的答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泛读的文章,要求学生速读,尽快领会文章所蕴含的意义。而对于精读文本,则要让学生精心阅读,更深层次的思考,仔细揣摩文中的人物的心理动态,了解其身份,解读他们的性格特征,深深地领悟其语言的优美,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认真解读文章,自觉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这样,学生才能感知文章的语言美,体悟到作者情感的真挚,学生的意识才能进入文章所表达的意境。学生细读深思的时候,教师不能有更多的言语,以免干扰学生的思维。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精读,使学生体悟出文中的情趣,领会作者的意图。这样,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将指日可待。

二、认识阅读意义,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应尽快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主动参与意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兴趣,在预习课文时找出自己的疑惑,并带着问题进行二次阅读,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动力,生发思考问题的欲望,增强他们的阅读能力以及寻求答案的自信心。如教学《敬畏自然》这篇课文时,教师应在上课之前提出问题,并让学生在预习时解决,整体感知课文,分析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从哪里可以看出自然智慧优于人类智慧;怎样理解宇宙到处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课堂上师生共同朗读课文以后,教师应让学生谈谈对以上问题的深刻理解。结果,学生都很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都知道作者把人类之智慧比作水滴,把自然的智慧比作大海;人类智慧微不足道,自然智慧无与伦比;这句话用了拟人手法,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永恒的生命,宇宙之一切都是其生命的构成部分的一种形式。这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通过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引导,掌握了学习方法,增强了阅读兴趣。

三、善于学习,提高阅读效率

文本中选取的文章都是比较优美的文章,师生随时都可以阅读,并且有时候可把阅读作为娱乐性的活动,从而达到有效阅读的目的。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诗歌时,要找准其诗眼,使学生领会其中深刻的意蕴,并达到熟记的程度。阅读长篇大论时,教师应要求学生速度要快,并掌握精美的语句和基本要义。教师要特别引导学生阅读精美的散文,首先让学生掌握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然后仔细品味。教师的教学水平愈高,学生的阅读氛围就越浓。此外,教师的人品和文品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教师提纲挈领地把握住文章的切入点才能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所以,教师时常要读书,只有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时才会越轻松。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文章后探讨问题。如《雪》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是一曲赞美雪的颂歌。学生初读美文会感知到自然美景。教师在精讲时应引导学生对词、句、段细细地进行品味和揣摩: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北国的雪则如粉如沙随着旋风蓬勃奋飞;领会作者鲜明形象地展现了两幅各具特色的画面。教学中,师生配合默契,阅读效果会显著提高。

四、鼓励学生积极上进,丰富阅读量

在现代教学理念中,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只参与学生的阅读过程,立足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导者。语文教学中,教师作为学生的指导者和组织者,要有渊博的知识,对学生的点拨要精到,这样就不会浪费学生的时间。教师要培养学生广泛而深刻地阅读。但要做到这点,仅仅依靠课堂上的阅读是不够的。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其阅读量成正比,只有阅读大量的篇目,才能提高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应通过阅读大量的阅读材料培养和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增强其心理素质和阅读技巧。教师还应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要想尽快提高初中生的阅读水平,教师要有选择性地向学生推荐适合其阅读的书籍,并根据学生阅读能力的特点分层指导。高尔基说过:“我读的书愈多,就愈亲近世界,愈明了生活的意义,愈觉得生活的重要。”因此,教师应让学生多涉猎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并在空闲时间进入图书馆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这样就能使学生热爱读书,积极上进地读书。

五、总结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来不得半点的急躁。心静如水、耐得住寂寞是阅读的优良品质。这就要求学生静下心来品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教师不懈的努力。教师应利用有效的资源,并做到师生齐心协作。此外,教师要不断开阔视野,提高教学能力,从而使学生不断积累知识,提高阅读鉴赏水平和文学素养,为自己的将来创造幸福之源。

作者:陈晓林 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青岚山初级中学

第三篇:多媒体初中语文教学作用探究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浓厚的兴趣是学习的潜在动力,是学习的助推剂。有了兴趣,学生便会在浩瀚的知识领域里好学乐学善学。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优质的兴趣源:生动逼真的声响,惟妙惟肖的图片,情景交融的动画,流畅焕彩的视频……带来了多角度的信息传递,加强了学生对知识感知的鲜明度,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教师的主观灌输更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口技》这篇文章的导入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播放当代表演艺术家的口技表演,让学生亲身感受口技生动逼真、幽默风趣的特点,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学生自然很想知道我国古代艺人又是怎样表演口技的、有什么特点、当时的场面怎样。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求知的欲望被唤起,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被调动,课堂自然就成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乐园。

二、创设发展学生思维的情境

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决定,他们身上既有具体的形象思维,又有抽象的逻辑思维。帮助学生发展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掌握感性知识并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例如在教学课文《大自然的语言》中,教师可以先播放描绘大自然风光的音乐,用舒缓悠扬的音乐创设意境,让学生的思维来到广阔无垠、色彩纷呈的大自然中。接着向学生投影图片,让学生领略大自然不同季节、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美,然后播放一系列配乐视频,如鸟叫蛙鸣、绿柳红荷、松涛竹语、融雪破冰及各种昆虫的歌吟,让学生知道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就像一部无字的书,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着他们的故事。学生的思维能很快进入设置的情境。随着课文的朗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被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欲望被调动,他们会自然地思考有关大自然的各种问题,这样就扩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三、构建动感的教学课堂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就像是一个动态文本,它用文字、图画、声音、动画等形式,来实现人与知识的对话,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那些动态的语言,去感知、理解静态的课文文字。多媒体改变了语文教学的传统模式,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中领悟知识、得到真知,给了学生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在语文学习的天空中快乐飞翔。例如《斑羚飞渡》一文的教学中,如何理解斑羚团结互助、勇于献身的精神是一个难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影片,展现老斑羚为了延续种群,用自己的身躯做跳板,勇跳伤心崖的场景。贪婪的猎人、陡峭的山崖、镇定的目光、矫健的身姿、义无反顾的跳跃,配上悲怆的音乐、冷色调的画面,在声、色、画中,一种悲壮美充盈在整个教室中。学生被老斑羚们的智慧、勇气、自我牺牲的精神深深的折服,油然产生一种社会责任感、使命感。这样的课堂不仅在教学方式上是动态的光影展现,在思想上更是动态的火热碰撞,学生的思维和思想感情将产生巨大的波动,对于学习内容的印象也将更加深刻。

四、有效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突破重点难点是评价一堂语文课优劣的重要指标。或时代久远,或思维差异,或认知错位,或知识缺失,有的文章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而多媒体生动直观、声情并茂、情境再现等特质,可将课文化难为易、化繁就简,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文本,利用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为学生解疑释难寻找到新的突破口。比如在教学《智取生辰纲》《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杨修之死》这些古典名著节选的时候,由于时代久远,作者思想存在局限性等因素,学生对有的内容理解有困难,容易出现认识上的偏差。授课时,教师可以播放现有的视频片段,通过声音、画面、场景、人物形象的展现,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关注度,活跃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人物性格、情节结构、主题思想以及写作特色等。在教学古典诗词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补充一些作者信息、背景资料,缩小学生对于作品的时空陌生感,降低诗词的理解难度。比如教学《爱莲说》一文,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周敦颐的有关资料以及这首词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清廉正直、襟怀淡泊的人格和酷爱莲花的情趣,进而“知人论事”,深度理解这篇作品的内涵。

五、提高学生思想水平

俗话说:“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学科文学性和工具性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而利用多媒体,教师能够通过音乐、动画、视频等生动形象的方式,使学生学到知识,领悟思想,从而明辨是非,形成高尚的人生观、世界观,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人格魅力。《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伟大领袖同志写的一则新闻,学生对这一文体可能会感觉枯燥乏味。但假如教师在教学中播放渡江战役的影视资料,血与火的战斗场景,革命先烈冲锋陷阵、舍生忘死的形象,壮阔的场面,恢弘的气势,将深深地吸引每一个学生,极大地震撼学生们的心灵,使他们认识到只有将个人的生命融入到祖国怀抱中,才有价值,才有意义。再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中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念,《羚羊木雕》中对友谊的珍重,《散步》中尊老爱幼的传承,《丑小鸭》中自我价值的升华,《最后一课》中爱国主义的宣扬,等等,都可以在教学中通过视频课件的展示,唤起学生道德上的共鸣,让学生受到美好情操的陶冶,得到灵魂深层的洗礼,真正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

六、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多媒体教学给课堂提供了一个自由发展、无限延伸的空间,学生成为这个空间的主体,既是参与者,更是创造者。初中生大多已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运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制作简单的图片和动画,参与课文的朗读讲解,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素质,让学生在分析、综合、处理信息的过程中,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每个学生都具备潜在的创造力,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有很多课文如《春》《雨说》《海燕》《过故人庄》等,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课件。这一活动,能让学生感受到创造的乐趣,领悟创造的价值,感受创造的魅力,从而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多媒体,积累大量素材,为写作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集体品评名篇佳作,进行二次创作;也可以通过投影,集体修改作文,甚至可以在屏幕上当场作文,提高创造能力。教师利用多媒体,发表学生习作,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交流总结。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更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个性与创新的天地,使学生的创造力能得到自由的发展。

七、总结

多媒体教学让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得到了充分的拓展。如果说语文教学是一艘巨轮,那么多媒体的运用无疑给这艘巨轮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在教学中,师生共同利用好多媒体,这艘巨轮就会在知识的海洋里快乐远航。

 

作者:龚建平 单位:樟树市槎市初级中学

第四篇:初中语文教学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探究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必要性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思维固化,缺乏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从原因来看,与教师单一、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无关系。学生往往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对于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并没有选择的权力,课文学习中的问题思考方式也被“标准答案”固化,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甚至对于所有的语文知识学习,都会潜意识的按照这种思维定式去思考。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如何加强学生的素质培养和能力培养是众多教学者所关注的,基于初中语文的教学特点,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方面进行改变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便有着重要作用。例如在一些课文教学中,摒弃“标准答案”的限制,允许学生从多个角度阐述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在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挖掘所学课文的思想和文学美。这不仅能够起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作用,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措施

1.鼓励学生产生质疑性思维。

即鼓励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标准答案以及教师讲述的观点和答案进行质疑,而不是盲从,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产生质疑,才能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角度去理解和解决问题,思维创新的基础首先便是要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例如在《皇帝的新装》一文教学中,皇帝和官员为了表示自己并不愚昧,因而没有戳破谎言,这也是课文中对于骗局能够成功的解释。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对这种解释产生质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看,戳破这种骗局并不难,那么为何从国王一直到官员都被骗局蒙蔽了呢?是否还有其他原因?这是作者的逻辑漏洞还是另有深意?教师不能依照课本和教案将问题的思考方式完全传递给学生,而是作为一名辅导者,对于学生思考中产生的一些较大的偏差进行纠正。同时,也要选择一些适宜的话题作为切入点,能够较好的激发学生兴趣,从而促使学生主动进行思考以及发现问题。

2.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

就是培养其发散式思维,甚至是在逆向思维下考虑问题。在一些语文知识的解答中,并不设置标准答案,允许学生从多个角度解答问题。例如在课文《范进中举》教学中,对于范进中举后胡屠户以及众人的表现一般理解为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认为是封建社会造成的一种毒害。然而不同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文中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作为教师不能限制学生这种思维,也不能完全以标准答案式的思维方式去引导学生,而是应当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例如一些学生可能认为胡屠户的前后变化对比,并不完全是封建社会文化影响的,而是一种人的共性,或者说某种人的性格的特点,也可以理解为范进中举后胡屠户对于范进以及官员阶级的本能惧怕造成的。学生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设身处地的考虑相应问题,教师在保证不偏离大方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

3.应用启发式教学。

这是一种突出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定位,符合建构主义理论的一些特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照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问题,所选择的问题首先应当与教学内容相关,其次应当能够较好的激发学生兴趣,引起话题。最后,所选问题应当具备较好的可延伸性,具有深入讨论和学习的价值。教师设置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去进行思考和探索,这种教学方式也被称为探究式教学。通过设置相应的问题,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同时,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讨论,在课堂上进行辩论,这对于启发学生的思维也有着重要作用。

4.积极拓展教学内容。

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中,仅仅在思维方式上对学生进行引导是不够的,需要拓展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内容,这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基础。例如在一些古文教学中,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虽然教师也可以通过一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和鉴赏这篇古文。但是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还缺乏较好的古文基础和知识基础,对于作者的创作背景、创作思想、历史事件等都缺乏较好的理解,即使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创新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就需要教师积极拓展教学内容,如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讲授作者的生平事迹、性格以及文章的创作背景等等。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拓展一些相关的历史故事,如能够表现作者思想性格的一些历史事件等等,能够较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结论

初中语文教学是初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也有着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当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鼓励学生产生质疑性思维、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方式、积极拓展教学内容等等。通过应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王淼 单位:松原市宁江区第五中学

第五篇:初中语文教学理念思索

一、学生的人性和个性的渗透

学生的个性和人性在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语文教师要想对学生更好地进行人文教育,就必须重视学生个性及人性的培养,不断地渗透人文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性及个性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就是初中语文教学应该对学生内心深度的需要学习、劳动及创造这一人性进行充分挖掘,并且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培养,使其在人文教育中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人性,并将它充分发挥出来。在语文课堂上只有将学生的最淳朴的人性挖掘出来,不断培养这一人性,才能够在语文课文讲述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更容易发现作品中的人性,并且将语文课文中表达出的人性长久地传递下去。例如,语文教师在进行《生命生命》这篇课文的讲述时,可以让学生对这篇文章进行朗读,并体会文章中所表达出来的人性,让学生能够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探索、憧憬,思考自己以后该如何学习、工作及生活,怎样才能够发挥自己的价值。另一方面就是语文教师需要重视学生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个性,不断地对学生的个性进行培养。每一个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保持着自己的个性,语文教师应该清楚学生的个性,明确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是什么,例如,有的学生擅长动手能力,有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好,有的学生个性比较多元化。语文教师应该对学生的个性进行仔细的观察,不断发掘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学生的个性进行培养。

二、以人为本教学观与热爱学生思想的渗透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人格尊严和个性,在学习过程中都希望能够得到教师的尊重。语文教师在进行人文教育时,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及差异,并且对学生不断地渗透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让学生能够自主进行知识的学习,使思维得到锻炼。学生在人文教育中能够得到创造能力的培养,并且自身的情感也能得到良好的塑造。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自由平等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中感受到安全,从而能够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在感受不到拘束时,才能够更好地发散思维,积极动脑动手,配合语文教师教学的开展,使得语文教学能够朝着个性化与多元化的方向进行。人文教育非常重视学生的创造性与主动性,只有学生和教师之间能够形成一种良好的关系,才能够实现师生的平等,让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观点进行表达,而不是一味被动接受知识。在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中,不断渗透教师热爱和尊重学生的思想,也能促进人文教育的开展。语文教师想要成为学生在学习道路上的指路人,不单纯是依靠语文知识的讲述和传授,还应该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待学生的态度。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只有对学生有爱心并且尊重学生才能够获取学生的好感,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多给予学生一些关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爱心的学习氛围。

三、情感教育的渗透

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课文讲述时,应该发现课文中所蕴涵的深层次的情感,在教学时能够通过这些情感的表达来引导学生进行不断的思索,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引导学生进行文章情感的领悟时,应该认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分析和思索。语文教师还可以根据文章的讲述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根据对文章的情感领悟进行写作,从而实现人文理念的渗透。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很多都是通过文字和句子来进行情感表达的,这就使得文章具有非常强烈的情感,对学生有着很好的熏陶感染作用。在语文教材中,大部分文章都是文学作品,这就使得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从而更好地使人文理念得到渗透。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这些文学作品所表达出来的人文精神当做一种感受来不断对学生进行灌输,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例如,在进行《背影》的讲述时,可以通过真挚的情感表达来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父爱的伟大。情感教育是渗透人文精神非常好的一种途径,能够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人格的熏陶感染,促进人文精神的形成。

四、总结

综上所述,人文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对学生的人性和个性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还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人文教育的渗透,使得语文教学能够充满人文教育的思想。

作者:马梅 单位: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中

第六篇:初中语文教学提升学生表达能力探究

一、表达能力的重要意义

1.1表达能力体现素质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通过语言交流就能够对人形成一定程度的认知。在这一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就是表达能力,这一能力不仅包含语言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还包括文字表达能力,但无论是哪一种表达能力,最终要做的就是信息传递。在当下社会中,信息呈爆炸性的状态增加着,人才需要面临更高的信息挑战,社会竞争的加剧,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对于人才的衡量标准。在这种日益严酷的竞争环境中,人才需要懂得通过自我推销的方式进行自我展示,使人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对自己产生认识,这样就需要过硬的表达能力作为基础,才能够在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在这种背景下,表达能力就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一个人的综合素质,通过语言表达能够了解到人对于社会、生活以及人生的认知,并能够察觉到思想动态以及思维能力。通过这些方面的交流,来促进人之间的相互了解,从而能够将自身能力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展示。如果人能够通过流利的语言进行顺畅的自我表达,将能够从某种程度上使得自身形象变得更加光辉,并散发出人格魅力,对一个人的整体外在形象起到一定的决定作用。通过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能够使得学生表达能力得到针对性培养,并且还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语文教学,促进语文教学效果。

1.2表达能力体现着系统能力

人的系统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表达能力得到完整体现,这是因为顺畅的语言表达需要相当深厚的知识积累作为基础,并且拥有充分的自信,在表达过程中才会表现得更加挥洒自如,并且做到轻松幽默。在这一能力基础上,才能做到得心应手地进行人际交往,并可以表现得更加灵活自然。如果一个人能够在进行自我表达的过程中,能够做到有条不紊、娓娓道来,那么就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人的自信以及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学进行具体表达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从表面上强化能力,还需要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强化各方面知识的积累。从而从根本上强化各项专项能力,使学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江苏省新沂市马陵山中学盛伟会生表达能力能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水涨船高。

二、强化表达能力具体措施

2.1设定针对性教学内容

针对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来讲,表达能力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内容。通过针对表达能力的专项强化,能够促进语文水平的系统提升。在这种情况下,初中语文教学就需要围绕表达能力进行全面系统的配套建设,不仅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还需要从教学内容上进行创新。在这一过程中,单纯的依赖于教师讲解已经不能够取得显著的成效,并且还将会在某种程度上限制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一定程度的留白,使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理解和消化,在此基础上进行专项的实践锻炼。教师还需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使得教学能够从内容上对表达能力形成针对性,在此基础上进行语言实践锻炼效果才会更加显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机会,使学生踊跃发言。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通过演讲比赛等形式强化学生表达能力的锻炼,如果学生课余时间足够,还可以举办语言表达密度更高的辩论赛,这样表达能力的锻炼效果将会更加显著。不仅如此,还可以通过作文竞赛以及主持比赛等形式来营造表达能力锻炼的热潮,不仅能够使学生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还在一定程度上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表达能力进行关注,并且认知的更加深刻。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对教材中相关内容的开发利用,充分兼顾学生实际状况,使学生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交流讨论,给每一名同学发言的权利和机会。

2.2强化思维训练

表达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由思维能力决定,如果人的思维逻辑不够清晰,那么即使拥有深厚的知识积累,也很难进行清楚的语言表达。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针对思维能力进行专项训练,使学生能够形成严密逻辑思维。这时教师可以开展课堂专项讨论,使学生积极发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同时在语言表达过程中充分展现出来。在热烈的氛围中,学生会产生自我表达的冲动和欲望,在开放的课堂空间中就可以进行自由发挥,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不仅能够锻炼表达能力和交流技巧,还会开阔学生思维视角,使学生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并懂得从多个视角进行问题思考。在长时间类似的实践锻炼中,学生表达能力将会显著提高。

三、结语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进行表达能力培养,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综合素质,使语文教学效果获得系统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采取针对性措施,能够以语文教学为基础,系统强化学生表达能力。

作者:盛伟会 单位:江苏省新沂市马陵山中学

第七篇:初中语文教学提升学生表达探析

一、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训练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中学阶段的学生需要通过一定程度的专项训练。这样才能够系统掌握表达技巧,这应该作为中学阶段教学的重点内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做好全面系统的考虑,通过针对性目标,来对教学内容进行具体明确,并且对教学整体模式进行适当合理调整,同时利用创新的形式进行教学。在这一过程中,要坚决避免学生处于被动位置,杜绝学生通过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进行学习。这种情况会使学生受到方方面面限制,不仅能力的不到培养,同时还将会使得学生天性中珍贵的东西逐渐萎缩或者遗失。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能够认知到表达能力作为一项技能而存在的一面,并且在进行针对性的能力训练的同时,还要能够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甚至足够的时间,使学生能够有机会对这项能力进行实践锻炼,只有这样学生表达能力才有得到强化的可能性。在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要能够为学生留出一定的空白,使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在此基础上,营造课堂的鼓励性氛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产生勇于表达自身想法的勇气,并能够形成交流以及辩论的氛围,在这种整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表达能力江苏省新沂市马陵山中学曹玲体氛围下,学生将会得到常规性锻炼,并且在持续性的锻炼中,表达能力将得到系统全面强化。除此之外,还应该充分利用语文课堂,在每一节语文课堂上为学生流出一小段时间进行自由辩论,或者轮流讲故事,在这种大众的场合中,学生会在表达过程中逐渐对自我表达能力进行反思和修正,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逐渐地开始注重言语措辞、声调和语气,这时学生表达能力将会变得更加完善,口才将会达到精湛的程度。

二、强化学生语言逻辑

语文知识基础能够为学生语言表达提供一项基础性内容,但是这仅仅是初级层次的内容。表达能力的关键是能够对知识进行娴熟的运用,在游刃有余的语言运用中,能够使得表达展现出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针对学生的语言逻辑进行专项强化,使学生能够在进行语言表达的过程中呈现出严密的思维逻辑。这一过程中,不仅要逻辑清晰,还要做到思路明确,能够对自身想要表达的内容进行有条不紊、面面俱到的阐述,使人感觉到娓娓道来的从容不迫,并且能够利用准确合适的措辞,使表达能够更加贴切和恰如其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些悬疑或者逻辑性很强的电影,使学生能够在观影的过程中不断进行逻辑思考,同时还可以进行针对性的逻辑训练,为学生出一些逻辑性很强的题目,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在持续性的逻辑训练中,产生明显的效果。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将会得到专项强化,在此基础上,学生无论在进行语言表达或者是进行写作的过程中,都会展现出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或者文字风格将会更加细腻,内在理论更加严密,并且更加严谨和科学,这样一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就拥有了坚实的基础性技能为后盾,在此基础上,学生语言表达才能够拥有更上一层楼的可能性。

三、刺激学生自我表达积极性

通常情况下,学生在语文课堂进行具体学习时,都会处于思想停滞的状态,这样一来也就不会产生自己的成熟的想法,更加不会进行积极踊跃的自我表达。面对这种情况,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科学引导,并能够通过科学方式对学生形成刺激,使学生能够逐渐产生自身想法,并能够产生自我表达的冲动,使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热烈的氛围中。具体来讲,有一名学生已经做好了充分的课前准备,能够将课文很好的朗诵下来,但是在课堂的正式场合下却产生了胆怯和紧张的心理,最终影响了朗读发挥,使朗读的效果并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使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建立起自信心和自尊心,然学生先在一小部分同学面前进行朗读,并逐渐扩大范围,最终能够克服心理障碍,这时学生就能够忽略掉外在压力,从而将自身水准自然充分地发挥出来。针对自身想法表达有障碍的同学,可以让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进行充分的总结,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总结观点的表达,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能够将自身观点有条有理、从容不迫的表达出来,这时学生就会对整个表达过程产生深刻印象,从而能够在心中固定成为一种模式。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在心里明确表达的整个程序,以及表达的关键和重点,在对这些关键节点进行充分表达的基础上,学生就能够明确自己该做什么,从而能够在实践锻炼的过程中,对相关技巧逐渐娴熟的应用。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能够在具备相关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游刃有余的表达,并能够展现出一定的语言以及文字风格和魅力。

作者:曹玲 单位:江苏省新沂市马陵山中学

第八篇:初中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研究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的必要性

初中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是帮助初中生形成语言表达方式,为学生在后续的成长过程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的有力保证。但是,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之中,初中语文教师并没有充分的重视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这就导致初中语文教学过程成为了一个被动的理论知识的传输过程,并没有帮助学生形成一套固定的语言表达方式体系,也没有帮助学生形成自身的语言表达套路,进而导致初中语文教学过程的一项重要作用和功能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进行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语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策略的研究,让学生将语文学习过程和提升表达能力的过程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可以积极主动的进行表达方式的演练,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和语文成绩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进行初中语文教学过程汇总,还要充分的意识到,初中语文教学是表达能力提升的后天关键之所在,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初中语文教师按照学生的实际特点不断进行策略的改进研究,通过优化学生的表达能力,提升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效率,让教师能够更加真切的了解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策略探究

1.对初中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研究

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是一门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并对学生的语言组织特点和语文学习特点进行对初中语文内容的深度设计研究。与此同时,针对语文学科的语言组织特点分析,要求语文教师培养初中生的语感,这就要求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的过程中,添加更多的交流类内容,让学生在进行初中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的感悟到语言组织的规律,促进语文教学效率提升,进而有效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

2.优化学生的表达思维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过程中,教师应当以提升学生表达能力为根本目标,建立一种以学生教学中心的新型语文教育模式,帮助学生形成一套自我的表达思维。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能够和教师平等的进行交流沟通,并通过交流学习,不断完善优化学生的表达思维。例如,在进行初中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的意识到学生的表现欲,并在课堂上提出相应的背景问题,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思维见解,充分的发散学生的思想意识,并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自主交流,并选拔出优秀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演说。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充分的锻炼自己的口才,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3.丰富学生的表达形式

在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过程中,要充分的意识到,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学习完初中语文课本上的知识就可以的,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语言运用方法的学习,形成自身的语言表达形式。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过程之中帮助学生形成语文表达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此同时,在语文表达方式学习过程之中,帮助学生学会论证的学习方法,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教学过程。具体的来说,就可以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初中教师自己设计一些具有诊断性的表达话题,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己已经形成了的语文思维模式之中存在的不足和局限之所在,在语文教师的指引下,不断完善自身的语文表达思维,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结论

初中语文教学范文4

情感教育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教育学、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以学生的情感需要为出发点,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健康的人格、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情感教育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作用。情感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情感品质,健全学生的人格,使教育向着人性化方向发展。情感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情感教育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情感教育也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以及健全的人格。

二、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一)情感教育观念没有真正确立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当前的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仍然是以知识掌握为主,以升学为主要目标。这必然在教学过程中忽视情感教育,不能真正确立以人为本的情感教育观念。

(二)情感教育的形式大于内容

随着教育的深入发展,情感教育虽已被逐渐重视,但是由于尚处于探索实施阶段,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这就导致了当前的情感教育内容空洞,成为了一种教育的形式,脱离了情感教育的轨道,无法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情感教育的目标不明确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仍是知识传授和知识,学生为考试而学,教师为应试而教。这必然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教育目标与情感教育的脱节。缺乏明确的目标,情感教育充其量是教育的一种形式和手段。

(四)情感教育的方法不科学

情感教育是心灵的教育,但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没有真正渗透情感教育,仍以知识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使语文课堂教学缺乏生机,也脱离了人心,无法给学生提供真实的情感体验,情感教育也就无法真正贯彻。

三、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确立情感教育的观念

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让语文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已成为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初中语文教材都是精选的优秀作品,字里行间都蕴含着情感的因素,这也为我们的情感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师可以积极创设合理情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积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人格。

(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融入自己的情感,处处体现出对学生的关心,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用情感去征服学生,积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努力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使情感教育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习积极性

情感教育能为学习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语文本身就是一门充满情感的学科,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以亲切、热情、平等的态度,积极营造出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大胆表现自己,积极发挥主体作用,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和情感碰撞的舞台。

(四)创设合理的情境,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有独特的背景,体现一定的思想情感。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深入挖掘教材,积极创设合理情境,并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作者的情感,增强对作品的理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此外,通过具体的情境,学生也能感受到作品中优秀人物的高尚情操,这也有利于学生高尚情感的培养。

(五)采用合理的方法,优化课堂情感效果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合理的方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由于初中生活泼好动,有较强的模仿力,因此,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小品、情景剧等形式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结语

初中语文教学范文5

一、有效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国古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出与初中学生语文兴趣息息相关。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能够承载较大的信息,能够将音频、视频、图形、图像以及文字资料进行有效整合,从而给学生提供一种视听盛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助于抓住初中生的特点以及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促进二者的有效结合。众所周知,初中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其对直观、新鲜的事物更容易产生兴趣。而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往往与学生生活具有密切的联系,且富含哲理性、教学性与趣味性。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将学生的生活与课程教学紧密联系,带领学生进行理智和情感的体验,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原课堂场景,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从而促进学生进行真实、生动的感受,让学生身临其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如,教师在讲授《济南的冬天》一文中,可以播放一些冬天的图像,让学生对不同地区的冬天景观有所了解,最后通过济南的地形图以及相应的视频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认同感,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创造有效情境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情境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情境教学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更真实、更贴近其日常生活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课程语文教学质量。而多媒体教学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重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创设有效情境,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音乐有效结合,利用音乐的旋律和意蕴来烘托文章内容,从而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情感的理解。例如,在讲述《天净沙•秋思》一文中,教师可以利用音乐来烘托文章孤寂、苍凉的气氛,《故乡的云》这一歌曲则与文章的情感有不谋而合之处,通过播放该音乐可以进一步营造远在他乡的游子孤独寂寞的情怀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从而创设了有效情境。在创设情境之后,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还可以深化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到课文中去,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思想与情感的共鸣,从而增强学生对课文的认识,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实现课本与情境的有效结合,增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切实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三、有效运用多媒体,改进作业设置

在注重语文的传统教学模式中,由于受到教学手段的限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依赖课本、粉笔和黑板,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作业的布置,这使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作业的设置无法得到灵活的运用,也无法有效运用作业来达到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的目的。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改变传统单一的作业设置和批改模式,教师有更多的选择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自己擅长或感兴趣的内容,从而有效改变作业设置,从另一方面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首先,教师可以将传统的作业模式与多媒体教学进行有效结合,改变单一的作业批改方式。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将学生在作业本山改的作业进行当堂展示,让学生参与到作业的批改过程。其次,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让学生进行分组,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组织学生进行选读课文的讲解与展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对课文的理解和展示能力,从而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四、总结

总之,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该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正确认识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适度科学地发挥多媒体在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李高宏 单位:甘肃省敦煌市转渠口中学

第二篇:初中语文教学成效提高

一、以和谐师生关系实现语文教学的以情感人

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首先要建立在师生和谐关系和有效互动的基础之上,离开了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整个教学工作就会停滞不前。而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则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亲切和蔼、语文学习的生动有趣。笔者在教学中注重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体现以情感人的效果。首先在教学中和颜悦色对待每一位学生。初中生心理非常敏感,语文教师有时一句稍不留意的话语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笔者在教学中和学生交流的每一句话都深思熟虑,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师一定要创设机会,引导学生深入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之中,以此为抓手形成有效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另外,笔者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帮助,无论是语文学习还是生活中,都历尽所能为学生提供便利。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薄弱,可以帮助他们一起回顾制定补救措施;学生语文学习方法不足,可以专门进行学习难点的方法技巧指导。师生之间形成和谐的关系,可以为语文教学活动注入润滑剂和助推力,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情感。

二、以民主平等氛围实现语文教学的以情感人

教学氛围对语文教学成效具有明显的影响,有些教师不注重教学氛围的创设,整个课堂非常单调,完全是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将相关知识点灌输到学生脑海中,这样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而言无从谈起积极的情感兴趣。笔者在教学工作中注意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情感。首先,笔者对待每一位学生都以平等的眼光,无论学生语文学习成绩高低、基础高低,都坚持以同样的标准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越是成绩滞后的学生越要给予帮助,因为他们更需要来自老师的关心。其次,笔者在教学中始终坚持民主的态度,提出思考题之后允许学生各抒己见表达不同的观点,绝不以教师的固定模式、现成答案禁锢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开动脑筋,拓宽思维深广度,主动积极开展分析研究,久而久之对学生学习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的帮助。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参与积极性较高,教师给予他们民主的氛围,鼓励他们畅所欲言,保护学习积极性,可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快乐情感指数。经过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不仅可以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而且更为直接地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成效非常明显。

三、以教材内容发掘实现语文教学的以情感人

语文教学不仅承担着知识能力传授培养的任务,同样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的职责。教师要立足教材、善于发掘,将其中的情感因素提炼出来,打造以情感人的主旋律课堂。在一些描写景观的文章教学中,这样的作用更为突出。例如教学《济南的冬天》时,笔者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以及开展多媒体演示,图文并茂进行研究,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感悟意境之优美。在《凡尔塞宫》教学中,侧重通过视频短片演示的方式,将学生带进这座富丽堂皇的宫殿,感受对建筑艺术的赞叹之情。在《我的老师》教学中,笔者侧重于引导学生抓住作者的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充分感悟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对老师的思念深情。在《背影》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四次背影出现的时机、代表的情感,以及抓住细节描写分析父亲的形象,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浓浓的至爱亲情。《枣核》《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等文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蕴含的爱国之情通过分析揭示出来,有助于深化学生思想教育。无论是枣核所代表的对祖国的思念之情,还是庆祝香港回归,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的自豪之情,对初中生而言都有效深化了爱国主义教育。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发掘出蕴含的各种浓厚情感,引导学生细细咀嚼、每一句话乃至每一个关键词,让学生充分感悟蕴含的深厚情感,内心产生强烈的体验,达到以情感人的目标。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各种情感,只要教师做有心人进行深度发掘,完全可以为学生的思想教育发挥积极作用,从长远看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理念。

四、以正面积极评价实现语文教学的以情感人

无论是小学生还是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都渴望得到成功。初中生心理非常敏感,一句表扬的话和一句批评的话产生的效果天壤之别,初中语文教师更要深入研究这一时期青少年的身心特点、思维特点、情感特点,尤其要注意选择恰当的评价方式。要避免粗暴评价的方法,重视以正面积极的评价在学生中营造浓厚的氛围,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动力。

五、总结

不同层级与状态的学生,教师同样要在语文教学中予以关心和帮助,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设置表扬激励的要求,发掘不同的角度因人而异对他们进行激励性评价,让优秀生保持积极向上的旺盛斗志,让学困生增强自信,重新鼓起学习的信心,这些方面对于打造情感浓厚的初中语文课堂意义重大。

作者:董菊 单位:江苏无锡市江南中学

第三篇:多媒体对初中语文教学创新作用分析

一、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最主要的动力因素之一,学生一旦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就会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这样,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就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对于学习什么、怎样学习,都会有一个自己的想法。这样,他们所收获的就不仅仅是知识了,还包括其他一系列的能力,如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归纳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反思能力等等。因此,教师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传统的粉笔、黑板等教学工具相比,多媒体手段能够把文字信息通过图像、动画等方式展现给学生,从而使得知识更具立体感,对学生的多种感官产生较为强烈的刺激,从而有效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一文时,课前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一段神舟五号发射的现场片段,通过其中的场景,让学生思考神舟五号所载的我国首位宇航员是谁。对于这种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学生显示出极大的学习兴趣。这样,在兴趣的驱使下,接下来的教学在学生的积极配合下顺利展开。

二、利用多媒体手段扩充课堂的容量

在广袤的文学大海中,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去关注、去学习。然而,课堂教学只有短短的45分钟,鉴于时间的限制,很多的东西都无法在课堂上展示。大多数老师在教学进度的压力下,只能按部就班地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开展教学工作,而很少有机会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从而让学生错失了很多自我成长的机会。多媒体手段具有大容量的存储功能。在开展多媒体教学之前,教师都会结合教学内容收集整理相关的教学资料,然后制作教学课件,这样,在上课的时候,鼠标轻轻一点,所有的教学资源都会在几秒钟内迅速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由此可以看出,通过多媒体手段的存储功能,教师可以在课前就把相关的资料准备好,这样可以大大节省板书时间。同时,利用多媒体手段所收集的资料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文字、图片等形式中,透过多媒体,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收集整理一些视频影像资料,从而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例如,在讲《七律•长征》时,就在上课的时让学生通过观看与长征有关的历史影像资料,总结一下了解长征历史后的感受。通过这种方式,不但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更加轻松,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虽然多媒体手段具有强大的存储功能,但是教师在扩充课堂教学容量的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能盲目地扩充,使得多媒体手段变成新型的灌输式教育模式。这样,不但起不到多媒体手段的优势,反而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降低学习效率。

三、利用多媒体手段突破教学重难点

当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遇到一些抽象、复杂,难以用语言准确表达的内容时,或者是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较强的抽象性知识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把这些内容制作成形象生动的幻灯片,深入讲解,或者是通过多媒体的模拟功能再现作品中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来帮助自己理解相关的知识,从而达到巩固和掌握的目的。例如,在讲《苏州园林》时,很多学生对于苏州园林的布局总是弄不清楚,在理解作品内容的时候总是出现混淆。为此,在上课时笔者就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演示功能把苏州园林的景区图分别演示了一遍,并用不同的颜色和标记清楚地标明不同的景区和布局,采用这样的讲解方式,原本总是混淆的问题学生也能够清楚地将其区分开来,加深理解和记忆这部分知识。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大大提升教学的趣味性、高效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引入多媒体不失为明智之举。然而,我们在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这样几个误区,一是不要过分依赖多媒体手段,把语文课堂变成了“放映厅”;二是在制作教学课件的过程中,要注意其实用性,而不要出现形式大于内容的问题,影响学习效果;三是不能忽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使得课堂教学变成了人机交流。

四、总结

总之,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适度、科学的原则,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通过多媒体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有趣、高效的语文课堂。

作者:汤小梅 单位:江苏省如皋市搬经镇常青初中

第四篇:初中语文教学实施探究式教学策略

一、从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学生是教育的主要对象,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的地位,根据学生的知识积累情况,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选取适当的方式实施探究式教学。为此,需要教师对班级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状况、学习能力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等进行全面的掌握,只有对学生进行了全面的掌握,才能以学生为基准对教学目标进行设定,从而深入开展探究式教学。例如,教师在讲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这篇文章时,就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情况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将文章语言的使用特点以及作者对人物描写的具体手法等作为本文的知识能力目标。而将文中父子间的感情作为本文学习的情感目标,让学生抓住人物描写的特点,学习写作的方法,与此同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激发学生内心深处对父母的爱,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

二、设计具有争议性的问题

探究式的语文教学要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而教师在引导学生时,多采用提问的方式。因此,要想将探究式教学有效的落实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需要教师对问题进行巧妙的设置,通常情况下,具有争议性的问题是可以起到比较好的效果的。当前一些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时,没有可探讨性,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例如,有的教师在讲《陋室铭》这篇文章时,提出的问题是: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而这个问题是没有什么争议性的,因为在文章中作者已经将其观点进行了鲜明阐述,因此这样的问题不利于探究性课堂教学的实现。并且也由此可见,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教师问题设置的质量,可以直接关系到探究性教学的实施效果,因此,必要引起教师的重视。为此,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1)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具有争议性。争议性较强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的讨论,增强学生对文章的深入探讨与理解,并且在探讨的过程中,对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设置具有争议性的问题,是探究性课堂所必须具备的内容。(2)教师设置的问题难易程度要适中。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时,一定要考虑到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要设置太难或者太简单的问题,这样都不能起到激发学生思考的目的,因此这也是教师在设置问题时需要注意的内容。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但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尤其像探究式的教学,教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还需要重视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为此,教师在探究式的课堂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对学生的引导:(1)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在语文课文中,会有很多看似矛盾但却合理的内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质疑,从而帮助学生寻找探究的切入点。(2)鼓励学生提出心中的疑问。教师要鼓励学生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然后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探讨研究,通过班级学生的共同努力,完成对问题的解答。这种方式的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有助于学生自觉挖掘文章的内涵,实现对文章的深入解读。与此同时,学生间的探讨对于增强班级的团结力,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等都有积极的作用。

四、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当前教学的主要目标。为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初中语文教师需要打破传统的教育理念,将探究式教育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实现语文教学质量提升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王春琴 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姜山镇中学

第五篇:初中语文教学有效实施探索

一、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陈旧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观念更多的是关注教学最终取得的结果,对教学实施的具体过程则很少关注。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与核心,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都是以教师在教学中的活动为主。教师是初中语文教学实施的核心力量,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体,学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学的主体性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如果将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比作一台正在上演的戏剧,那么教师就是这部戏剧的真正主角,而学生是这部戏剧的配角。具体来说,教学观念的落后主要体现在教师以自我为中心教学理念的大行其道,学生在教学中更多的是被动式的接受,缺乏自我选择与自主学习的空间。长此以往,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会逐渐降低,学习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学的效果不尽如人意。谈到教学方式的陈旧主要体现在教师一直在沿用那种机械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以单一的讲授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陈旧的教学观念和落后的教学方式难以适应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的需要,严重影响着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实施。

2.初中语文教学实施的灵活性与创造性不足

以应试教育作为教学实施主要实施方向的初中语文教学,教学实施的方式较为刻板,缺乏灵活性与创造性,分析其中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取得好的考试成绩是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实施的主要目的,而那种机械刻板的教学方式,与这样的教学目的相适应,只要能够取得好的成绩,获得较高的分数,就没有必要考虑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否是学生需要的教学方式,因此,这种以考试为目的的教学方式,不是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例如,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经常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习题练习,习题内容的选择一成不变,习题的讲解方法缺乏灵活性,为了提高成绩,教师很少以教学方法的创新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更多的是以习题量的增加来促进成绩的提升,教师经常在课外找一些内容重复的习题给学生做,这样的习题训练不仅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重复式的练习也难以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语文教学有效实施的策略

1.创新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要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效率,就要摒弃陈旧的教学理念,要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下决心改变唯我独大的教学认知,要以平等的教学理念引领初中语文教学。教师要下决心改变原有的教学角色,充分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不仅如此,教师要发挥在语文教学中主导作用,同时也要成为学生学习中的重要参与者与合作者,加强与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要让课堂变得更加开放,学生可以在课堂中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独有的见解,要让原本沉闷的课堂变得活跃而充满创新。在这样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通过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间的彼此合作,学生逐渐地就能学会发现问题,并进一步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学会提出更多充满个性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也就学会通过合作探究解决这些问题。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创新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对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实施是非常必要的。

2.要以阅读教学的开展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实施

阅读教学的实施对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实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与此同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也可以有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初中语文的教学实践中,阅读教学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开展阅读教学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1)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阅读教学活动,就要充分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科学指导,要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会阅读,并学会创新阅读方法,与此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学会在阅读中思考,通过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可以有效地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

(2)要加大阅读量。这里所强调的加大阅读量,不是简单地增加一些作品的阅读数量,而是要精选出一些经典的阅读作品,让学生反复研读,即“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学生增加对同一作品的阅读次数,学生对于这一作品的理解才能真正地深入,也只有对作品的理解深入了,语文教学的实施才能更具实效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阅读教学对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实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总结

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实施对促进初中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承认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依然面临着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实效性的解决策略是本文研究力求实现的目的。

作者:王林 单位:吉林省洮南市聚宝乡中学

第六篇: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应用探析

一、引言

目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实施,我国各初中学校都开始逐渐重视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易于学生们理解并掌握知识。初中语文在学生们的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可以培养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基础能力,对学生们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我们要尽可能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恰当地加入情感教育,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提高初中语文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二、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让初中语文课堂变得更加形象,和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有利于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进行,可以有效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对初中语文教学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自身的情感,可以让课堂变得有活力,学生和老师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可以更加投入课堂中,积极主动去探索知识。老师用情感去教学,学生才能用情感去学习。情感教育方法可以让学生对初中语文课堂更加感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用情感去阅读、写作等,这些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自身的能力。

(二)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

在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付出真实的情感,可以使课堂的氛围变得更加轻松,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由于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相当枯燥无味,学生对无聊的教学内容学习效果较低,被动接受知识。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可以改变这种现状。老师以真实的情感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对老师自身、对学生都有积极的作用,可以充分调动课堂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质量必然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高。

三、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拓宽学生们的想象力,从而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培养老师的情感表达能力

老师首先应该充分了解教材内容,提前掌握每一个教学内容的思想感情。在进行教学中,老师加入自身的情感,让学生产生兴趣,主动去学习初中语文知识,这样才能更好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效果。老师应该遵守新课标所提倡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自己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去理解教学内容,学生充分理解内容才能更加热爱初中语文,自己不断学习知识,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老师还应该培养自身的情感表达能力,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付出最真挚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真诚,学生才会回报以真心。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有良好的逻辑想象力,才能更加快投入老师表达的情感中,这样情感教育才能开始发挥作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时候只需要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入一张图片、一种声音等等,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此外,老师还可以根据自己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制定课堂教学内容,选择学生们感兴趣的教学材料,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才会动脑筋去想象教学内容的更深层的含义等。学生们逻辑想象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在以后的课堂中,更加快速地明白老师的情感教学,和老师在情感上起到共鸣。

(三)充分发挥初中语文学科的特点

语文这门学科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了感情因素的,在这样一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情感的介入可以有效地提高其教学效果。老师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把真实的情感贯穿于其中,重视情感的重要性,不要一味进行理论指导,充分发挥这一学科的自身特点,调动自身情绪,努力和学生形成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对初中语文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初中语文这门学科的教学质量。

四、总结

初中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各中学都应尽可能提高其教学成果。为了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情感教育这一方法被广泛的应用。情感教育就是老师在教学中渗入自己的真实情感,并且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总的说来,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成功的,我们要总结经验,更好利用情感教育,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

作者:廖汉文 单位:江西省龙南县龙南中学

第七篇:初中语文教学学困生转为学优生研究

一、树立自信,给予鼓励和引导

对于初中语文学习阶段的学困生,由于其心理影响,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这就要求初中语文老师必须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支持,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面对学习,树立正确的学习自信心,从容面对学习和老师以及家长的压力,这是转化学困生必须要重视的一个基础阶段。在课堂中,语文老师要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鼓励学生更好地学习,平时多关注学生的成长,积极挖掘学生的潜力,给予更多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从而能够正确面对初中语文课程。

二、合理转变,完善教学手段

课堂是对学困生进行帮助的重要场所,所以老师应该注重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通过平时的观察和了解,掌握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进行转变,真正让学困生能够走出学习困难这个误区,提高学习效率,并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让学生更好地接受课堂知识,更好地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和思考问题,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提升和改变,从而培养自身的形象思维能力,更好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同时,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处理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让学生能够不断从老师这里获得帮助和支持,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在学困生取得进步时,要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支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进步,产生成就感,从而激发自己更加努力和进步,进而转化为品学兼优的学优生。

三、总结

总之,对于初中语文学困生的转化和帮助,需要语文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帮助,必须持之以恒,让学生慢慢提高和转化,进而更好地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作者:李浩军 单位:甘肃省泾川县第四中学

第八篇:初中语文教学故事化教学探析

一、故事化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一位学生都有过听童话故事的童年,在小的时候故事可以吸引孩子的所有注意力。与此同理,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也可以利用讲故事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为学生讲的却是富有人生哲理的语文故事,将语文知识与故事相结合起来,抓住学生的喜好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充分地喜欢上语文这一门学科。

二、故事化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因为初中语文教学相对于小学语文来说更有难度,这就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理解语文知识。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要简单明了地将知识点传递给学生,而故事化教学就可以形象地将知识点表达出来,以故事来讲解的语文知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且故事化教学要求教师要将故事讲得生动形象,这样才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

三、故事化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每个人对自己所听过、所看过的故事,都会有一定的印象,甚至能将故事完整地复述出来,这就说明故事可以加深人们的记忆力。在教师使用故事化教学的过程中也能起到同样的作用,学生在认真听教师讲故事的同时会不由自主地将故事深深地印在脑海中,也间接地将语文知识印在脑海里,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就很好地将知识铭记于心,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总结

总而言之,故事化教学在初中语文中有很好的帮助作用,教师可以恰当地将故事化教学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轻易地掌握知识点,从而有更好的发展。

作者:王凌 单位:甘肃省临潭县古战九年制学校

第九篇:初中语文教学提问策略分析

一、提问的意义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生硬,老师通过不断讲授来传播知识,学生也只是听讲,老师没办法系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不知道所讲内容学生是否真正理解透彻。通过不断探索与发展,我国教育工作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采取上课对学生进行提问的方式,老师上课提问,可以知道学生是否真的了解了知识。另一方面,老师进行提问,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能提高学生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初中学生上课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注意力不集中,老师在讲课时,学生的注意力根本不在课本上。老师在上课时对学生进行提问,学生就会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跟上老师的思路,这样注意力就集中了,也就能提升学生上课的学习效率。

3.有利于培养语言组织能力

回答问题就是要通过表达把自己头脑中形成的答案表现出来。许多学生比较胆怯,也不够自信,平时没有勇气在公众面前讲话,老师提问便是锻炼这些学生的最好方式。学生通过组织答案,将自己所思考的答案通过清晰明了的表达表现出来,不仅能提高许多学生的自信心,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这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4.有利于对问题的深入理解

老师在备课时,就要把握所讲内容的重点知识,并想好问题,以便在上课时提问。提出的问题是对整个学习内容起关键性作用的问题。老师上课提问这些重点问题,加深了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印象,也便于学生对这些重点知识的理解。

5.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

提问是老师与学生进行良好互动的主要方式,加强了学生与老师的沟通联系,使学生与老师的关系更为融洽。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与学生有距离感,学生害怕老师,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提问教学方式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师生关系也更和谐。

二、存在的问题

1.提问形式单一

老师与学生的思维方式在很多方面不一致,学生年龄比较小,创造性能力强,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可能会有很多答案。但老师由于思维的固定和考试的需要,会将答案固定到一定的范围内。语文这类学科需要发散性思维,不能把答案局限于一个,抹杀学生的创造能力。老师在教学时,尽量不要特意引导学生往提前设定好的答案靠拢,而要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这样或许会回答得比之前设定的答案更加完美。

2.提问过于形式化

提问这个教学方法在提出的初衷是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学习效率。但老师在落实时,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例如,许多老师为了赶上教学进度,在课堂上快速讲解知识,提出问题后就直接说出答案,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就背离了提问教学方式的目标。老师只是将提问走一个形式,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三、解决方法

1.丰富提问方式

老师在平时备课时,要把握所学重点,进行重点提问,也不要重复提问,或将问题相近或相似的问题多次提问,提高课堂效率。在选取问题时,尽量选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另一方面,老师在选取问题时,难度要适中,不能选取太难的问题,超出初中生的学习范围,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影响学习兴趣。也不要选取太简单的问题,太过简单的问题,所有的学生都会,没有多大意义,所以选取难度适中的问题很重要,对于提高课堂效率具有关键作用。

2.充分营造学习氛围

老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尽量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与老师进行互动。这就要求老师在设置问题时,要区分问题的难易程度,可以让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回答较难的问题,让成绩稍差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这样,很大程度上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都能回答问题。老师也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气息,学生才会专心思考问题,真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四、总结

初中语文是以后学习语文的重要过程,所以,对于初中语文的教学不能忽视。老师在教学时要抓住提问时机,在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时提问,会取得更好的效果。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还会发现提问这种教学方式存在不足之处,需要所有教学人员共同努力,不断完善这种教学方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作者:高强 单位:江苏省沭阳县塘沟中学

第十篇: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渗透研究

一、在教材讲读中进行情感的渗透

语文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讲读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如何在教材讲读的过程中进行情感的渗透,对学生的学习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材讲读中,要特别重视以情感为导语和线索,让学生在学习有关的教材之前先融入到一个情感的氛围,先入情,后学习。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在教学之前,要让学生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可以先让学生描述一下自己父亲的外在形象,再让学生从某一具体的外在形象来描述自己的父亲。学生对自己父亲外在的形象已经有了一个大体的描述,在接下来的具体形象描述中,更有学生从父亲的眼睛、父亲的头发、父亲的手和脸上的皱纹等方面来描述自己的父亲,不仅具体,还描绘得形象而生动。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多媒体在课堂上播放《父亲》和《时间都去哪儿了》等富有情感的歌曲,让整个课堂都融入到充满了父爱的氛围中,这样学生学习《背影》的氛围才被彻底地营造出来。最后教师再次以情感作为导语和线索:“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父亲,他们的身材或是肥胖或是瘦弱,他们的个头或是高大或是矮小,但是他们对我们的爱都是一样的伟岸。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在一个世纪之前,朱自清先生是如何来描述自己父亲的吗?他又是从哪一个具体的方面来描写自己的父亲的呢?”导语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背影》的兴趣。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没有问学生“文中提到了几次背影”这样一成不变的问题,与这些看似有利于阅读实际上起不到真正学习效果的问题相比,我觉得情感的渗透才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佳方式。

二、在朗读教学中进行情感的渗透

朗读是体味语文情感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在朗读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朗读的形式传达给学生,另一方面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提高情感感知能力。例如,在教学陆游的《游山西村》时,教师在朗读的过程中要读出山西村青山绿水、景色怡人的田园风情,也要读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无限喜爱与向往之情。通过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朗读,让学生了解《游山西村》的整体格调和韵律,继而在教师范读的引领下让学生领会作者的情感跟着朗读。朗读的方式主要有齐读和分段读,还可以让全班学生一行一行地朗读。然后让学生结合自身对《游山西村》的理解,进行个人朗读。学生通过个人朗读可以全方位地表达自己的情感。除此之外,为了激发学生朗读的激情,经常性地组织一些朗读比赛,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在朗读比赛中,选出优秀学生,来带动其他同学的朗读,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从诗词中所散发出来的情感。

三、在写作训练中进行情感的渗透

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在情感表达上有着极大的优势,学生可以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情感。可以通过写作教学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写作教学中,经常涉及到的两个比较经典的写作话题便是亲情和友情。在这两个方面的写作训练中,对学生情感的渗透将会给写作教学带来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在进行《我的母亲》作文题目的写作时,我先给学生读了卢盛宽的《母亲是一种岁月》,尤其是作者描写母亲在家门口等自己的情景,我在读此段时故意加重了语气,这样学生更能联想到自己的母亲在等自己时的场景。然后我又给学生讲了在网上看到的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位疯母亲爱护自己的孩子的事情。故事的最后情节是:疯母亲为了给孩子摘桃子而掉下了悬崖。而孩子先前一直以疯母亲为耻,从未向母亲表达自己的爱意,真是“子欲养而亲不待”。在讲完这个故事时,我发现很多学生都陷入了沉思。紧接着我又给学生播放了在重庆和深圳地铁中播放的公益短片,短片的名字叫“拾荒的母亲”,这个公益短片是两个儿子为自己拾荒9年的母亲拍的。内容是母亲为了供两个儿子读大学和支付卧病在床丈夫的医药费,在江都市拾荒9年。自己的儿子由最初以母亲的职业为耻到最后以母亲的职业为荣,思想发生了彻底转变。这不仅是一个表达母爱的短片,也是一个令人欣慰的短片,全班学生无不被这个短片所感动,很多学生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一旦学生的写作情感被彻底地激发出来,下一步的写作就会变得简单。有的学生在作文中写道:“老师读的文章让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我从来不知道母爱原来如此伟大,我们真应该好好地孝顺他们。”可见激发学生写作情感对学生写作有着重要作用。

四、结束语

初中语文教学范文6

首先,善于寻找文本中的自然美。作者在各自创作的作品中所描绘的自然景物,既展现了大好河山的自然美,也表达了作家的审美观点,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就是对此进行的精辟概括。我们在引导学生阅读写景的作品时,不仅要让他们感受大自然的美,而且要培养学生高雅的生活情趣,不断提高美的鉴赏能力。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不少作品反映自然美的,诸如朱自清的《春》和郦道元的《三峡》中的景物描写,王维的《山居秋瞑》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等古代诗词中对自然美的描绘更是突出,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其人文内涵,就能让学生感悟人文之美。其次,仔细挖掘课文中的社会美。所谓社会美,就是指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美,它既包括精神现象,又包括物质现象。凡是表现主人公高尚的情操和真挚情感的的文章都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美感。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真善美的熏陶,逐步提高道德水准和审美能力,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核心的人生观,正确辨别现实生活中的真假与善恶。诸如《岳阳楼记》的情愫美、《背影》中的人情美和《我的叔叔于勒》中对当时社会生活中丑恶现象的揭露,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生活中的真、善、美或假、恶、丑的主旨,这些都是学生茁壮成长所必需的精神养料。

二、诱发情感体验,荡激人文精神

初中语文教育的本质,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人的教育,即教师利用教材中的文本资源来培育学生,使更多的学生汲取精华,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初中语文教材中不少作品渗透了人文精神,诸如《散步》中蕴含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背影》中体现父子之间浓浓的亲情;《林中小溪》中歌颂了小溪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美丽的西双版纳》中突显了作者对祖国美丽的自然风光、淳朴的民俗风情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的膜拜之情。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抓住如下名人的经典之句诱发学生产生情感体验:古代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坚定信念和抱负,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的人文情怀;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赤胆忠诚与爱国情操,岑参“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的依依惜别之柔情,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锐意进取的精神,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当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伟大理想和博大胸襟,这些精辟的感叹都能点燃学生情感火苗,以利学生从内心深处荡激人文精神。

三、注重以生为本,激活人文情怀

初中语文教学范文7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教学;重要性;情感教育对策

在学校教育中,情感教育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素质和情感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于初中学生来讲,不管是自身的心智还是思维能力,都有着一定的基础,两者处于成长发展中。基于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有利于加快学生的成长步伐。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初中语文教师虽然了解到了实施情感教育的作用,也在教学中大力实施了情感教育工作,可是本身产生的作用并不大,起的效果也不明显。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期间采取何种方式来实施情感教育,是教师需要重点探讨和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结合具体现状分析了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情况。

一、对于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阐述

(一)情感教育的概念

在初中语文教学开展期间,情感教育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阶段,当实施教学方法的时候,教师需要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点入手,按照教学目标和实际情况实施教学活动,通过分析教学对学生理念和情绪等方面的影响来提升教学效率,将教学效果有效地体现出来,为教学工作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帮助。而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融合,是指教师采取合理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教学内容中表达出来的各项情感,达到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相互结合到一起的目的。语文本身具备极强的艺术性和情感色彩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将情感的效果体现出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期间落实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

情感教育的观念和认知教育观念一致,其属于教育期间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从实际情况来看,在课堂教学期间,教师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阐释教学期间有关于情感和认知的联系性,将情感因素的教学效果体现出来,这一教学过程既能够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意识,还可以作为一项教学方式在以后的教学中进行运用。一般情况下,相对积极的情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符合新课改对教学提出的各项要求。假如没有相对积极的情感,就会影响学生的情绪,最终弱化了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基于此,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将情感教育全方面地融入进去,使学生了解到文章体现出来的含义。从中看出,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产生的效果是特别明显的,有利于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二、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的现状

(一)部分教师对于情感教育的关注度较低,认识上存在着误差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在教学期间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语文情感教育只是停留在较浅的方面上。这些语文教师认为,情感教育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作用不明显,因而对其关注度不高,导致情感教育无法和语文教学有效结合到一起,使得教学效果不明显。在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期间,部分语文教师没有加深对新课改下情感教学的理解,没有明白情感教育表达的含义,甚至有的教师将情感教育理解为对学生实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受这些教师主观意识的影响,使得情感教育的效果下降,不利于价值的体现。

(二)部分教师的情感教育素质水平有待提升

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学环节中教师仅仅是根据课本中的内容来传授知识点,上完课后留课后习题,这种方式是不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理念的,并且也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部分教师的情感教育素质水平相对较低,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情感教育措施落实不到位

随着新课程改革对的不断推进,很多教师的情感教育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受以往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对于情感教育虽然有着相应的认识,还是习惯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这就无法促使学生更好地发展,导致最终的教学效果发挥不出来。

三、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实施对策

(一)寻找教材内容和学生情感的契合点,利用语文课本中的内容来激发学生的情感

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期间,当课本中表达出来的情感和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的时候,才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积极认真地参与到学习中。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找寻学生情感和课文内容之间的契合点。比如,在学习《幼时记趣》课文内容的时候,课文中作者使用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之类的语言来描述儿童,此种词语中包含了童趣色彩,因此很容易使学生从情感上产生共鸣。另外,教师要想将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更好地体现出来,就需要大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学生处于良好的状态中进行学习,加深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一般来讲,语文教学中的师生情感交流是根据课本中的内容来实现的,这是因为语文课本中的语句均是由作者探索出来的,有着较强的情感色彩,让学生有感情地阅读课文,属于非常有效的一项情感教育方式。如学习《桃花源记》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熟练地掌握和了解课文中的含义,加深学生和作者的情感共鸣。

(二)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将自身的情感表现出来

在教学期间,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使用合理的教学和表达方式来打动学生,在为学生创建良好教学氛围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并不是全部的课程都是必须这么做的,而是要求教师结合不同的课程来选择与之相符的方式。每个学生的性格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比较热情,有的学生比较内向,这就需要教师使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激发出学生的情感,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学习知识点。加强对学生自身情感要求的指引,采取相应的方式使其满足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情感要素的基本要求。没有感情是不会产生教育的,在情感教育中需要采取相应的教育方式,基于此,教师务必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道德素养,激发学生自身的兴趣,避免学生一味地依靠教师讲解的方式来培养情感教育,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帮助学生分析和挖掘书中的情感。如学习《春》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应当构建良好的氛围,在创造的课堂氛围中将文章内的情感因素体现出来。

(三)将阅读鉴赏作为实施情感教育的重点

在初中语文教学期间,教师需要以阅读鉴赏为主,作为情感教育的重点。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有效地对课文进行赏析,从而增强情感教育,以此加深学生对课文核心思想理念的认识,使其感受到文章多元化的情感元素,从中获取诸多的情感体验,进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比如,在教学期间,教师需要正确指导学生采取相应的方式来赏析课文。其一,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到课文的整体构成情况,明确体会作者的写作理念和课文表达的中心思想,这是有效探究课文思想感情的关键。其二,教师指导学生赏析课文的思想感情,从中了解到作者写该篇文章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其三,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当指导学生赏析课文中的内容,也就是说,了解课文想要表达的含义和核心。

(四)采取思维导图来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所谓思维导图,主要是指以放射性的思考备注,其本身属于一项高效率和简便的思维工具,可以有效地调动左脑逻辑、顺序以及空间等,激发大脑的潜力和人们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在新课改背景下,重点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的优势体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能够自主地解决各项问题,掌握诸多的知识点。其中小组合作是一项可以体现出学生相互帮助的学习方式,其摒弃了以往单一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经由小组合作来完善自身的知识点,提升学习效率。所以在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的时候,可以使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将思维导图整合到一起,形成一项完善的思维导图。

(五)加强文章的渲染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合于情景中

相对丰富的肢体语言和动作以及夸张的语调变化都可以较好地渲染文章,而合适的音乐视频也有助于学生融合到文章描述的情景内。从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情况可以看出,因为学生自身的文学功底比较弱,再加上经验不足,所以很难全面地理解文章中的相关情节,因此,加强文章的渲染效果是很有必要的。

(六)强化实践教学体验

在以往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实施课外活动的次数并不太多,这样既无法拓展学生的视野,还会使得情感教育质量下降,效果弱化。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在初中语文情感教育工作中,实施课外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获取真实的情感体验。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是当前教育发展的重要阶段,并且还是提升素质教育的关键。基于此,教师必须摒弃以往单一的教育理念,引进新型的教育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和体验,从而提升教学效果,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语文。

参考文献:

[1]崔静.挖掘内涵,丰富情感———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8).

[2]黄慧,黄其问.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运用探究[J].华夏教师,2019(12).

[3]吴润.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J].华夏教师,2019(6).

[4]王阿丽.基于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工作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17).

初中语文教学范文8

一、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兴趣

从初中语文课本的设计中不难看出,初中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因此在教材中时常会出现与语言文字相匹配的插图。所以教师应该意识到这一点,教材之所以这样设定,目的就在于营造情境,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氛围,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巧妙地设定情境进行辅助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一来便能够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例如古诗文的学习,这往往是师生非常头疼的一部分,不仅因为年代相隔甚远,难以理解,即便明白文字的意思也无法从更深处体会文字的情感,这时创设相同情境,切身地从诗人的角度进行赏析是十分有帮助的。只有走出小我,从诗人本我出发,才能够体会到文字语言中更深刻的含义,也能够使学生不再觉得语文学习无趣乏味。

二、媒体教学,吸引学生注意

初中学生的一大特点就是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所以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转变往常单一的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现在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课堂多媒体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因为它不仅能够将课堂教学思路很清晰地呈现给学生,还能够将语文教学以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一来,便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单纯的书本知识的学习是十分片面的,教师往往需要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不同的语文知识,以达到开拓学生眼界的目的。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够适应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要求,更能够对初中语文课堂起到增光添彩的作用。

三、小组探究,培养合作意识

分组进行教学的方式在许多课堂教学中早已被采用,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分组探究真正做到了把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人,由学生自己来掌控课堂,改变了往常教师控制课堂的局面。对于初中语文课堂而言,小组探究更是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语文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表达与交流的过程,学生将各自不同的见解通过口头的形式表达出来,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与合作,这样不仅能够从与其他成员的交流中收获新的知识,还能够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小组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自身的合作意识,这对于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是十分有帮助的。所以语文教学进行分组合作探究,这种课堂教学的模式是十分值得推行的。

四、表达交流,评估课堂效果

在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结束后,让学生针对本堂语文课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个过程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是十分有必要的。学生在表达自己看法的同时,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还能够培养自己善于谏言的优秀品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了解到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还能够通过学生的感受了解到本堂课的不足之处,这才是这一环节的重点所在。教师只有及时掌握课堂效果才能及时对课堂做出调整和改变,为日后更好地教学做准备。另外,初中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十分强烈,课堂上有这样一个表达交流的机会对于学生是十分有利的,所以教师要对敢于表达自己的学生进行鼓励,给予他们信心,只有学生获得了认可,他们才能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日后的语文学习中去。

五、总结

真正意义上的优化语文教学策略应该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以及现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对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进行调整优化,从而使得初中语文教学活动能够与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状况齐头并进。语文学科可以说是所有学科中看似最容易掌握,学起来却又最困难的学科,容易在于它就隐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困难就在于如何将语言文字内化于心,所以对于语文的学习还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不断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拥有较高的语文修养。

作者:李佩文 单位:江苏省宿豫区大兴第一初级中学

第二篇:初中语文教学效率探析

一、初中语文课堂中导学案的作用

(一)帮助学生有效预习

语文学习中做好预习能够提升学习效率。但是在过去的语文学习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有预习的习惯,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工作量就大幅增加。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学习、讲解基础知识就要耗费较多的时间,课堂教学效率很难提升。而导学案的主要内容就是课前预习,学生在课堂讲解前就需要进行相关知识的预习,教师应当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成果,从而保证学生能够认真进行课堂预习,强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这样不仅能够节省大量课堂教学时间,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帮助学生有计划地学习

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初中语文教村中的文章都是自主学习的范本。然而,很多学生存在不知道怎样入手学习,这样学生就会逐渐放弃自主学习,仅通过教师课堂讲解学习相关内容。而导学案中将学生需要探索的问题、自学步骤都科学地罗列在一起。学生能够依据导学案的引导逐步地进行课文分析,领会文章主旨,运用自己的想象,深入地掌握、探究、质疑相应的语文知识。学生利用这种方式进行一段时间的语文学习,其语文综合能力就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三)强化师生之间的沟通

师生间的有效合作是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重要前提。但是传统语文教学中,学生仅仅是感性地理解课文,很少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同时也缺乏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只能够进行浅显的回答,很难深入地掌握语文知识。这种情况下导学案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导学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通过认真查阅资料形成独到的看法。在课堂发言的过程中,学生也会形成透彻、深刻的见解。此时教师课堂预设虽会受到一定冲击,但能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可见,导学案的出现有效地搭建了师生间的沟通平台,将教与学结合得更加紧密。

(四)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初中语文导学案中,通常利用阅读的方式将问题呈献给学生,学生通过回答问题能够同时加强阅读训练。通过长久的坚持,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科学编制导学案,构建高效课堂

教师为学生撰写的有关课堂教学活动的计划方案就是导学案,包括教学流程、学习内容、学习任务等内容,目的在于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形成构建知识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说,导学案如同灯塔,引领学生按照正确的方案进行自主学习。可见导学案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效,对于建立高效课堂也具有重要意义。编写优质、科学的导学案能够为建立高效课堂打好基础。在编写导学案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两点:第一,以教材为核心。教师在导学案编写前应当深入研究教材,依据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进行导学案的编写,为学生制定科学的学习过程、学习问题、学习目标。第二,以学生为核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所以编写导学案应当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当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水平、认知能力,并据此编制具体且学生能够接受的方案,以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考,让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三、运用导学案提升课堂效率

(一)课前预习

在课堂教学的前两天,教师将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文预习。预习中学生应当依据导学案中的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并且尽可能掌握课文中的基础知识,并在导学案上记录难以解决、不明白、理解困难的问题,进而在课堂教师的讲解中找到答案。教师还应当帮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指引学生有效地完成课前预习,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课堂导学

导学案课堂教学包括合作学习、知识链接、基础知识部分三个环节。开始时,教师应当预留一段时间给学生检测预习的知识,然后开展知识链接和合作探究学习,通过小组内学生进行观点、想法的沟通和交流得出结论,最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结论评价。

(三)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包括当堂联系和课下练习两个部分。完成合作学习后学生开展当堂联系,检测项目由学生独立完成。通过当堂练习学生一方面能够进行课堂学习成果的巩固,另一方面能够充分展现学习成效,让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进而安排下一步的教学活动。课下练习也就是课后作业,教师通过课下作业的布置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课后作业的布置应当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让所有层次的学生在课后练习中都得到锻炼。

四、小结

导学案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实践中教师应当通过深入挖掘和运用导学案中的有益部分,推动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

作者:郑静 单位:江苏扬州市江都区第二中学

第三篇: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及实施策略

一、情感教育意义

所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教学中就是要充分使学生的情感和教学相融合,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初中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旨在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这一教学目标迫切地需要语文教师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打破传统教育框架的束缚,充分利用情感教育,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很多流露出情感因素的文章,针对这些文章,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不仅不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无动于衷,没有思考,没有想象,更没有情感的流露,而且还会让学生感觉到课堂千篇一律,枯燥无味,使教学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比如,朱自清的《背影》中流露的浓厚的父爱之情,比如,“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的爱国情怀……这些至善至美、至真至情的元素没有情感教育的手段就不能让学生感受到,进而达不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运用情感导入课程

通常来说,初中生的情感较为细腻,也比较敏感,有利于教师用情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一堂课,课程的导入是关键,同时也是在学生心中种下情感种子的关键时刻。所以,在教学开始的时候,充分利用情感手段进行课程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灵感,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程当中,深入感受文中的情感元素,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比如,在教学《斑羚飞度》这一篇具有悲壮情感元素课文的时候,可以用有同样情感元素的小故事进行课程导入。教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蚂蚁吗?知道蚂蚁有怎样惊人的勇气和力量吗?这时,在同学们期待的眼神中,就展开故事的描述:在一场森林大火中,蚂蚁受到火的攻击,不得不进行迁移,但是,强大的火势让蚂蚁们寸步难行。在面对熊熊烈火时,蚂蚁们迅速地抱成一团,向火滚去,在火的炙烤中,的很多蚂蚁都已经被烤焦了,但是,这象征着生命的团体仍旧向前滚去,蚂蚁团越来越小,最终,蚂蚁滚出了火的包围圈,成功地延续了家族的生命。讲完之后,教师再进行总结:在生与死的抉择中,谁不愿意选择生,但是,在面临着家族的延续问题上,蚂蚁们毅然赴死,可谓死得悲壮。这时就问同学们:是不是觉得蚂蚁们都很勇敢,死得其所呢?今天将要学习的课程具有同样的精神。以一个小故事作为铺垫,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斑羚是运用怎样的方式面对生死,延续家族的希望的?从而怀着极大的兴趣进行课文的学习。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在初中语文课文的教学中,为了让文中的内容更加真实、具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深入其中感受文中的情感因素,多媒体的使用就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式,能充分表现出文中的意境,从而让学生感受作者在文中既定的氛围,迅速带入情感因素。

(三)运用朗读,激发学生的情感

凝结在文中的语言除了汇聚着作者的思想,还是作者情感的结晶。在进行文章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学生自己的声音将文章朗读出来,升华文中的情感因素,从而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但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防止学生“唱读”,要抑扬顿挫,读出氛围,读出激情。比如,在教授《最后一次演讲》这篇文章时,就要让学生感受到文中透露的爱国情怀,在感受到爱国情怀的基础上让学生朗读,深刻感受作者的革命热情。除了让学生亲自朗读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听朗读,就是利用事先在网上下载的朗读资源,配合一些背景音乐,更能让学生体会到文中的意境。比如,在学习《观潮》这一文章时,录音中传来的大海的声音更能勾起学生的联想,感受深邃的大海的内涵。

三、结语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最有效的情感教学方式,也是学生最容易融入到课文中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情感教育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满足了学生的情感需求,进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怀。同时,让初中的语文教学不再流于形式,打破传统教育中死板的教学方法,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语文教学更加有灵魂,从而实现新课程改革对初中语文提出的教学目标。

作者:李玉军 单位: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五中学

第四篇:初中语文教学能力培养研究

一、初中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

(一)发挥语文学科的功能性

语文是人与人交流的重要工具,更是人类文化的直观表现,而语文教师的工作任务就是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学会更好地表达、学会更好地理解。语文作为中国母语教育,语文教学应以语文为载体,深入传播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关注学生灵魂深处的感知和体会,在潜移默化中达到精神共鸣。学好语文是进行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

(二)实现教学模式的多样性

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能够引领学生进入更好的学习状态,从声音、文字、影像多重角度理解教学内容,更入心、入脑。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积极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尊重个体之间的差异化,培养学生的良好认知,允许不同观点的阐述。

(三)拓展语文教学的延展性

语文教学不仅是学校教学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和国家进步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就事论事,应该从基础教学入手,进行横向纵向的深入拓展,从教学背景出发让学生更加透彻的体会,了解传统文化的意义和博大精深。教师通过自身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研究并掌握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进而促进语文教学对社会以及国家发展的改革完善。

二、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策略

(一)建立健全教育培训体系

教育培训对象包括新入职教师、原在职教师以及高等师范院校学生。一是新入职教师的培训。与长期从教的老教师相比,新入职教师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例如对课堂教学设计不完整,头重脚轻,单方面注重互动却淡化了对学生人文性的教育。应该利用新入职教师充足的理论知识,挖潜其创新思维,以新教师带动老教师教学模式的改革,以老教师带动新教师教学经验的传递。二是原在职教师的培训。对原在职教师持续充电,根据教学需求及时、有针对性的培训,他们长期奋战在一线,已经建立比较完整的教学体系,想要突破固守的模式很难,通过培训让他们能够逐步地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自主接受新事物,了解学生的心理诉求,把握好教与学之间的比例关系,营造轻松学习氛围。三是高等师范院校学生日常学习培训。高等师范院校是教师队伍的源头,在该阶段对师范生进行系统的教育培训,使其了解自身即将从事工作的重要意义,应提倡多元化教学方式的探索和研究,应根据自身的特点不断确立完整的教学体系,高等教育阶段学生已完全具备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因此学校应给予学生广阔的空间和平台。

(二)重塑为人师表职业理念

为人师表是教师的职业灵魂,但是现今教师队伍中不乏受利益驱动而变质的教师。在课堂上敷衍了事,在课后补习班上才讲重点,诱导学生进行课后补习从而获取利润。导致学生课后压力大,严重缺乏自主时间,长期恶性循环造成教学效果的大打折扣。因此,重塑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理念刻不容缓,让每名教师明确认知每一个课堂的45分钟对学生来讲的重要意义。通过对教师定期的监督提醒之外,家长、社会机构、教育系统应该全力配合,为孩子打好这场攻坚战,还给他们自由支配的时间,不要将孩子的思维完全扼杀在无止境的补习中。

(三)强化教师学习提升意识

很多教师因为长时间从事某一科目的教学,认为自己已经轻车熟路,忽略对日常教学的进一步研究和探讨。针对此类问题,应该在学校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意识,常组织、常督促、常检查。一是提倡反思,不反思就会满足现状、停滞不前,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思就是不断完善的过程,不断与学生磨合,不断与自己周旋,从而达到最完美的契合点,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二是提倡交流,包括内部交流和外部交流,内部交流涵盖与学生的交流以及校内教师的交流,定期组织分享座谈会,主动了解学生的想法,自主分享近期的教学感受,在交流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弥补自己的短板。外部交流包括与外地区、外校的交流,了解先进经验做法,对比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摄取和学习。

作者:张义

第五篇:初中语文教学信息化思考

一、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我们的老师都希望让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中,主动地获得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强化教学过程中的民主性和开放性,更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媒体的功能,能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音、图、文并茂,创设出奇妙的情境,激发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我教朱自清的《春》这一课,把课文中的春花、春雨、春草、人迎春等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优美的风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情绪也被调动起来,学生都能积极参与,的确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有利于强化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由于教学课件设计形象、直观,学生的直觉形象思维得到充分的训练,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由于情境、问题的设计,思维的启发呈多样化,综合性强,知识间的相互渗透比较多,使抽象思维的逻辑性与形象思维的形象性有机结合,使学生拓展了思维空间,为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比如:我在教《看云识天气》这一课时,既通过一幅幅的云图,让学生了解了云的形态,又理解了通过看云图了解天气的变化,让学生真正了解云与天气的关系,加深了对这自然知识的理解。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使他们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得到的充分的发挥。

三、有利于加大教学容量,优化课堂结构

利用多媒体进行互动教学,信息量大,密度强,适应当代中学生求知欲望强的特点。它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为教学联系生活提供了更多的条件。它扩大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了学习资源,从而加大了单位课时的教学内容。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出现,更使我们可以随时地从网络上获取相关的知识,使我们课堂上掌握的知识更丰富,更系统。比如:教学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们可以从网络上了解鲁迅的生活时代、为人作风、写作背景,比传统教学时老师在课堂讲述的要丰富得多。这对于我们来理解作者写篇文章的主旨大有帮助。

作者:闫丽蓉 单位:山西省乡宁县第二中学

第六篇:初中语文教学高效课堂策略分析

一、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在有关条件和环境都相对较差的情况下,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低下,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采取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并且由任务型的课堂学习模式,更容易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产生成就感,从而进一步的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性循环,进而对于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进行充分的激发。而在任务型教学途径中,不仅能够使得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学习和汲取的效率大大提高,更能够高效培养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使语文作为一种语言能力被充分的学习,对于学生今后的长足发展形成深远帮助,并能够高效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相比之下更加符合新课标对于语文学习中所提出的要求。

二、转变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体性

第一,高效教学具体到初中语文课堂中,一方面要做到在有限的课堂资源背景下最大程度的达到优秀教学效果,对于教学目标能够充分完成,另一方面也要配合当今的重要语文考试的内容,对于高考所涉及的语文知识点进行充分教学。同时,高效教学更要做到使学生的语文水平得到明显上升,在生活实践中可以灵活运用。第二,转变后的教学模式要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中积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教师在教学中的工作由之前的灌输、传播知识转化为对于学生进行引导、启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这种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重点关注学生具体的学习和思考过程,避免了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只注重考试能力,不关注知识实际应用的误区。第三,在教学中要转变思路,所传输的内容不应该单纯只是已知的教科书上的结论,而应该是由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对于所学内容进行充分思考和认识,从而对知识点能够做到切实的掌握,进而完成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整个知识建构过程。第四,在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于学生在学习中的擅长点充分挖掘,进而对于学生所拥有的擅长的智力部分进行发扬,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找到最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种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和思路的教学模式不仅能从长远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更适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方法不科学的特殊现状。

三、重视情感教学,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对于初中语文课堂进行总体观察可以发现,与教师水平和理念、教学环境等方面的客观原因相比,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也明显影响着高效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能够带动其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从而使得教学效率也能得以提高;相反来说,学生对于学习缺乏积极性,就会使得在课堂上的参与度降低,进一步使得教学效率也相应的降低。而提高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除了转变教学途径、调整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更加具有趣味性从而吸引学生提高兴趣以外,使用情感教学的方式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高效途径之一。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于学生的访谈和观察可以发现,学生对一门科目的科任教师的感情会对学生此门科目的学习积极性产生影响。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重视情感教学,对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了解和把握,与学生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感情,以教师的个人情感魅力影响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态度,并根据学生个体情况的不同,对于学生进行个性化、针对性的学习方法指导,使学生感受到被重视,在情感方面增加对于语文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四、建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形成初中语文课堂高效性较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促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向多样化发展,对于评价方法进行转变也十分必要。目前在的初中语文课堂上,对于学习效果的评价方法还只停留在传统的、测试的方法上,评价的角度单一,评价所侧重的内容也并不契合新课标所提出的提高实际动手能力的内容,只对于学生简单的拼写、书面方面进行考察,实际上所评价的是学生应对测试的能力,而不是实际语文运用方面的能力。面对这种情况,初中语文教师要对语文这门科目的评价方式进行调整,调整主要以评价的内容和目的着手,增设对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考察。而在考察形式上,也要避免传统评价方式中只注重短期成绩,忽视长期效果的错误,评价要注重学生在学习中所获得的长期的能力与成绩方面的变化。而在评价中,对于评价的层次和主体也要实现多样化发展,增设对于学习方式方法、态度等方面的评价,使评价更具系统性。

五、总结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高效教学策略应当以教学准备策略为前提,以体验与反思教学实施策略为关键、以多样化教学评价策略为保证。实验表示,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运用高效教学策略,能够明显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同时对于所学习的知识点能够做到灵活的掌握和运用,教学能够对学生起到长期的有利影响。教师应当采取任务型教学途径,转变教学模式,重视情感因素以及在教学评价方面实施多样化,来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实现高效教学策略。

作者:王丽 单位:吉林省舒兰市第十三中学

第七篇:多媒体辅助初中语文教学弊端及克服方法

1以视听刺激代替语言文字,限制了学生想象空间

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感官需求,但是语文教学相对于其他科目的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更依赖于语言文字。在语文教学中,过多或不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就会把学生的关注点引向多媒体课件,削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关注度。教学实践证明,语言文字所提供的想象空间,要远大于直观的图像或音视频。如果用直观的视听感受代替丰富的语言文字,那将会极大地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也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1.1以预设投影代替实时板书,影响了知识消化理解

板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通过调整板书引导和调控学生的学习思路,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讲的课题上;学生看着板书,听着教师讲解,依据板书提示边听边思考,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而采取多媒体课件授课方式,“教师围着鼠标转,学生跟着屏幕走”,课堂更趋程式化、机械化,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不多,对于学生能否理解以及能否跟上讲课进度,教师无暇顾及。

1.2以课件主导代替师生互动,削弱了师生情感交流

在多媒体语文教学中,课件往往代替教师成为主导。教师把大量精力放在课件的准备制作上,学生的关注点也集中在课件,甚至脱离教师的讲授,自己看课件学习。在这样的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更多地是依靠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而不是依靠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人格魅力。这种变化,妨碍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难以有效调动课堂情绪及气氛,形成情感交流、思想碰撞和灵感迸发的良好氛围。这明显背离了语文教学的初衷。

2克服方法

针对多媒体语文教学暴露出的问题及弊端,不能一概否定、因噎废食,而是要扬长避短,努力寻求它与传统教学手段的良好结合模式。对于如何克服这些弊端,应把握3个方面。

2.1突出语言文字

一堂真正成功的语文课,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需要教师带领学生沉浸在字里行间、流连于墨韵书香,让他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领悟语言文字的艺术魅力,进而启迪智慧、激发灵感、滋养人生。语文教学重在“启悟”,即启发学生领悟。这种领悟不是源自多媒体课件精美的图片、视频,而是来自语言文字。通过文字提供的广阔想象空间,去追溯文字所寄托的人文精神。这才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大境界。对此,我们既要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易感特性,加深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同时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训练,防止因多媒体的使用而削弱学生对文字的理解掌握。例如,在讲解《音乐之声》一文时,可选择性地播放电影《音乐之声》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修女玛丽亚爱唱歌、无拘无束的个性。但又不能把语文课变成了电影欣赏课,要回到语言文字上来,通过反复诵读课文,让学生去领悟文字所刻画出的鲜活人物形象。

2.2分清轻重主次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占主导,学生是主体,多媒体只是辅助手段,三者关系必须梳理顺畅、拿捏得当。对于教师,应该具备跳出预设课件的能力,根据学生反应调整进度、把控节奏、驾驭课堂,而不是一味遵循课件机械地去讲授。对于学生,应该做积极主动的受众,踊跃参与到课堂中去,大声朗读、勤于写作、善于思考,而不是像电影院观众一般地去欣赏制作精美的课件。对于多媒体,其制作必须遵循辅助性、实用性、开放性的原则,不可一味追求视听效果,防止喧宾夺主;不可将授课内容和盘托出,防止缩减学生想象空间;不可机械预设课堂内容,防止固化学生思维模式。

2.3倡导互动交流

相比传统教学,在今天多媒体广泛应用的语文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更为重要。教师通过多媒体这个媒介与学生交流,运用得当,则能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师生间更富成效的交流;运用不当,则可能使教师、学生的关注点都集中在多媒体上,变相阻隔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所以,必须大力倡导师生互动交流,做到既有教师的精彩讲授,又有学生的积极回应;既有知识的传授,又有情感的交流。

作者:向选极 蒋瑞 单位:湖北省恩施市崔坝民族中学

第八篇:初中语文教学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探究

一、利用教材相互交叉知识渗透培养

语文的综合性比较强,教材涉及的知识内容比较广泛,历史、地理、化学、物理等知识都有渗透,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在各学科的知识交叉中自主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增加学生的理解能力,拓宽视野,还能提高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如:教学《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一文时,古代人由于科学不发达,对一些自然现象产生恐惧心理,将物理现象中“海市蜃楼”、“鸣沙”当成是有妖魔在作怪,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合作过程中探究沙漠中出现“海市蜃楼”、“鸣沙”的原因,了解光的折射及其产生条件,并让学生说说在自然界的其他物理现象(如:丁达尔效应)拓展知识技能,开阔视野,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感叹造物主的伟大,从而引导学生珍惜生命,感恩万物,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促进他们德、美、体、智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大批的新型人才,实现民族富裕。

二、利用疑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张载曾说过:“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这就昭示我们疑问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在疑问中思考、谈论与求解达到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的目的。对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置疑点,激励学生大胆的质疑,敢于发表意见。对于学生提出的疑点问题,教师要做到知而不言、达而不明,引导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在小组合作探究中解惑,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激发潜在的学习能力。如:在执教《曹刿论战》一文时,有学生在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中表示有疑问,曹刿问鲁庄公“何以战?”,曹刿对曰:“可以一战?”,按照常规鲁庄公不应当回答曹刿关于兵马装备的具体数字吗?而鲁庄公的回答显得有点答非所问。那么是教材有误还是学生有误呢?这时,教师不要急于下结论进行评判,而应当引导学生分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学生查阅资料,翻阅书籍,加入讨论。几分钟之后,学生得出了结论,教材没错。理由则是因为“曹刿问的是准备条件而非装备,而鲁庄公也对此做了三个方面的回答:(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2)牺牲玉帛,弗敢加以,必以信;(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所以曹刿说:“可以一战”。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完成从质疑到释疑的探究,收获成功的喜悦,而这种喜悦是教师所不能体会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心理。

三、创造自主合作学习的教学氛围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自主合作学习的氛围。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传授者和接受者的关系,很少有互动与合作的机会。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体系下,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当建立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时,教师要放下架子,亲近学生,设计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做学生学习中的引导者与组织者。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多鼓励学生,表扬学生,讲课要富于感情,做到教学相长,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如:在教学《再别康桥》一文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几个问题来导入新课:(1)请同学们说出自己知道的英国知名大学的名字(2)同学们知道康桥吗?(3)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泰戈尔访华时谁给他做的翻译?这几个问题的设置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欲望,使得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来,乘机教师也加入讨论中,讲讲自己所了解的英国以及英国知名大学的背景,并附上图片,在探究中拉进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学生熟悉课文的情况下,要求学生从形式上鉴赏本文并针对此提出三个问题:(1)找出本文的韵脚(2)全文分为几节?每节有多少字数?(3)找出诗歌所描写的意象。让学生在分组中自主合作学习,感受诗歌所体现出来的音乐美、建筑美与绘画美。

四、总结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可以探究的资源,它们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教材的研究,深入教材,挖掘教材,注重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同时还要善于设置疑问,引发学生思考,促进他们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与建设者而共同努力。

作者:王晗晴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营防中学

第九篇: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应用

一、情感教学的基本概述

众所周知,情感是一个人具备的对于外界的情感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应,一个人基本的情感要素包括喜、怒、哀、乐等。在教学心理学中,情感对于一个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行为往往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的时候,充分利用学生的情感因素进行有技巧性教学任务的开展,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用一定的理论方法和教学方式,将自己的意愿传达的情感要素传递给学生,并让学生感知,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语文这门学科本就是一门具有较强情感色彩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使用情感教学法,既能够提升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认知程度,又能够让学生在情感上达到共鸣,进而对语文学习充满了兴趣。

二、情感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使用情感教学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效果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强烈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成为学生持续学习的源动力。激发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烈的兴趣,就能让学生随时保持新鲜的心态,用一种探究式的眼光去提出质疑,解决疑点。因此,在新课改推行的形势下,符合课程要求的情感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使用推广,既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目光,又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主积极的探求问题、解决问题,从探索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使用情感教学能促进学生思维多样性的发展,拓展学生的认知程度

初中语文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帮助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一个过程,但是又由于初中学习阶段,学生的社会实践机会较少,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在这个时期内,情感教学方式的能够促进学生的情感发生积极的变化,进而产生新的、更高层次的情绪体验。同时,情感教学方式的使用还能够增强教学有效性与直观性,帮助学生逐步树立具有多样性的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认知层次与认知水平。

(三)使用情感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升学习效率

教师利用情感教学法,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这个的氛围中学习,自然会学得生动、学得活泼、且富有效率性和创造性。此外,通过情感教学法的实施,可以让学生的情感理智得以发展,进而为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端正的学习态度而打下坚实基础。而情感教学地使用,能够让教师凭借自身的情感流露去让学生感到快乐。并在传授课程时,通过各种不同的情绪表达方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一种潜移默化的状态下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三、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一)教师深挖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情感处理

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应该就每一篇课文的作者成长经历、情感体验等进行一个详细介绍。通过这些介绍,学生自然会对文章的写作背景或者是写作意图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并在心里有了一个基本的情感基调。其次,在深入学习的环节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注意抓住课文内容中所蕴含的情感与情理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设身处地地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这样自然会产生一些不一样的情绪体验。这种以情促情的情感教学方式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很好的氛围,让学生被文章中的真情实意所打动。最后,教师“趁热打铁”,继续为学生的情感积蓄“加码”,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塑造情感。

(二)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是一个具有情感情景氛围的学科,因此,初中教师可以抓住这一课程特点,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营造不同的教学情感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积极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情感教学方法的有效使用可以加深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一种兴趣盎然的氛围中进行学习。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在向学生讲授寓言或者是文言文的时候,传统的教学一般都是教师采取口头翻译讲解为主,这样的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懈怠感,不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更不能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样学到的东西自然会让学生感觉很抽象,距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这时,如果教师巧妙地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就能很好的解决传统教育带来的弊端。此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对所学课文中的人物以角色扮演的形式,体会作者的创造情感。例如,教师教授学生完成《皇帝的新装》的课文的时候,就可以要求学生分别以皇帝、大臣等形式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演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中融入适当的现实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内心情绪

语文内容的教学本就是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握这一关键点,采取各种灵活的教学方式,将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进行紧密相连,从而激发学生内心情感翻涌,进而以此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点。例如,在学习《我的母亲》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把母亲对自己的好进行一一的描述。让学生利用课堂时间,将自己在生活中与妈妈相处的点点滴滴进行一一地回忆描述,通过这些回忆和描述,感受到母亲的辛苦与不容易,进而对母爱的无私和伟大有着更加深刻的感受和体验。这种将学生实际生活中的情感与教学内容进行结合的方式,不但能够很快地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孝顺父母,关爱家人的良好品质。

四、总结

对初中语文教育而言,情感教育的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通过使用情感教学方式,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能够有效提升语文的综合应用能力。

作者:陈俊 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南鹰学校

第十篇: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是应有之义

一、形象感染,强化思想品德教育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人物形象,不仅丰富多元而且鲜活完整,确是执教者强化、渗透德育的良好素材和有效载体。以《最后一课》为例,一方面是小弗朗士由一个逃学、迟到和不爱学习母语的调皮小男孩,在获知终将失去生斯长斯的土地和朝夕相处的母语之后,其心理惨痛、情感变化和迅速成长的“小小爱国者”形象;另一方面,立足于小弗朗士的心理立场和成长视角,韩麦尔先生由一位往日“十分严厉”令人敬而远之的教师,一下子变得“穿戴不寻常”“态度温和”且“柔弱悲痛”,尤其最后那奋笔力书的动作和形象。教师应通过生动讲述、表情朗读和引导感悟等方法手段,让如此鲜活形象深刻在学生的脑海里,徜徉在学生的心路中,从而使爱国主义渗透到学生的灵魂中。

二、以情动人,强化思想品德教育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对于极具语言美、形象美和意境美的语文学科,如果教师一味采 取“普通话套讲八股文”的教学模式,抑或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情感教育的话,那么势必会事倍功半且黯然失色。与之相应的是,执教者要善于创设富于传递性的教学情境,并充分运用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语言(包括体态语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沉浸在特定的情境氛围之中来赏析课文,为他们创设一种自觉主动的良好心境,定能从中赢得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效果。比如《背影》一文,贴近生活、简单朴素且情感真挚,文中“我”对父亲态度的转变,符合叛逆期初中生的情感心理历程。教师若是通过链接生活情境以事感人、以情动人,定能够增强学生的亲情观念。

三、说理引导,强化思想品德教育

“逻辑的力量在于丝丝入扣,教育的力量在于春风化雨”。凡是课文尤其是状物言情类文章,不仅结构严谨,而且思想性和说理性都很强,教师在引导学生剥茧抽丝和层层推进中学习课文内容,其实质就是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比如《白杨礼赞》,创作于1941年的抗战相持阶段,彼时外有日寇进犯,内有国民党制造“皖南事变”的反共摩擦。尽管如此,许多有识之士却从中国共产党及其抗日根据地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和希望。正因为如此,茅盾先生采用含蓄象征手法给予了热情洋溢的歌颂和赞美。教师在引导学生品析作品中深刻感悟其中逻辑力量的强大。为何写白杨树生存于西北高原?为何要刻画白杨树的形象?文末写楠木的用意何在?师生在研习互动中获取问题的结果,就是学习白杨树优秀品质的过程。

四、树立榜样,强化思想品德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个体人和群体人而言,青少年时代正处于崇拜偶像、追求英雄的思想浪漫时期,他们甚至不免存在着一些盲目崇拜和片面追求的现象。学校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工程。教师应充分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资源,努力帮助学生树立一种正确、健康、有益的人生价值观,从而把他们逐步引向奋发进取、健康向上的人生发展道路。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教材中涌现出来的这些偶像人物和英雄人物撰写颁奖词,既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敬仰之情,又能用榜样的力量来规范和激励自己。

五、活动实践,强化思想品德教育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宋代陆游非常重视并强调知和行、理论联系实际思想的重要阐述。初中语文教材蕴藏着许多情节性、故事性极强的课文内容,如《晏子使楚》、《变色龙》、《孔乙己》、《我的叔叔于勒》等等,对于这些极具情趣性、教育性和感染性的教学内容,教师要求学生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可以集体活动形式也可分组进行角色模拟表演或者课本剧表演,这可以迎合学生求新、求趣、求异的学习心理。

六、自我教育,强化思想品德教育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思想教育和知识教学同样存在一种从外来教化到自觉内化的实践性过程。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不断地提升自己,并在自我教育中逐步地完善自己,最终赢得“千里跬步、江海细流”的教育效果,这是强化德育并不断放大效应的一条最佳途径。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执教者要把各类教学内容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正面或反面材料,以此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或心灵震撼,并日益形成自我教育的内在因素。积极有效地“激发、唤醒、鼓舞”学生,促使他们通过课内外阅读以及写作等活动吸纳各类德育元素,从而在“积善成德”中不断健全并逐步实现自我促进的德育目标。

七、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