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科学范例

初中生物科学

初中生物科学范文1

关键词:初中生物;科学思维;知识体系;生成性资源;模型

现阶段国家之间的实力比拼很大程度上都是科技实力的比拼,而生物技术则是科技实力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我国的生物技术研究也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研究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而要想使我国在生物研究方面的优势能够得以继续保持,我们必须在基础教育阶段重视起来,加大对于生物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生物课程的学习,这一阶段的教学也会给学生对生物课程的看法带来十分长远的影响,因此,在这一阶段做好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工作就十分有必要。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科学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

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初中生物课程在中考中的分值占比普遍较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很多教师以及学生都缺乏对于学习生物课程的重视。这一点从初中阶段的课时安排中就能看出来。学校给初中生物课程分配的课时往往较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敷衍了事的情况,而学生针对初中生物课程的学习也非常容易受到教师的影响。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真正做到充满热情,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也会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端正自身的教学态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相应下降[1]。而学校对于生物课程教学的不重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对这门课程教学的投入相对不足,生物教学缺乏实验器具以及实验场地的问题普遍存在,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生物学习的效果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影响。以往教师多习惯于采用填鸭式的方式组织教学,这也使得原本应该生动有趣的生物课变成了学生在课堂上死记硬背知识点的背书课,进而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于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导致生物课程的教学目标难以真正达成,使得教学背离了国家设置生物课程的初衷。而从生物课程教学的角度来讲,其最主要的教学目的就是对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进行激发、对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为了使这一目标能够真正得以有效达成,初中生物教师就需要主动进行教学方法的转化,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到一起,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而教师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无法打破传统教学思想带来的束缚,也是导致现阶段初中生物课程教学目标难以达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另外,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在之前并没有接触过生物相关知识的学习,更没有接触过实验相关知识的学习,在最初接触实验的阶段大多会感到新鲜,但是学校组织生物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导致很多学校都不会为实验教学设置过多课时,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科学思维培养的具体策略

(一)为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明确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想真正达到培育学生科学思维的教学目标,首先要做的就是为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对于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更加深入的把握。而要想真正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阶段就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计,要对于学生已有的生物知识基础有充分把握,进而达到帮助学生构建生物知识体系的教学目标[2]。通过在学案中进行一系列问题的设置,同时在课堂上引入与本节课教学主题相关的资料铺垫,引导学生对于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探讨,为学生构建纵向的知识体系,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概念图。从现阶段的初中生物知识安排来进行分析,从知识难度的角度来讲,其主要遵循的是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伴随着学生知识学习的逐渐深入,知识的难度也在持续提升。而各部分的知识表面上相互独立,实则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在联系。教师在备课阶段也需要对于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仔细分析,通过知识框架的有效建立,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本课知识的过程中主动联系之前学习到的知识,使学生能够从整体的角度出发来对初中生物知识进行考量,为学生科学思维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在初中生物教学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先结合上一课时的关键知识点,为学生设计拓展应用类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回忆和温习之前已经掌握的生物知识点,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正确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使学生已有的生物知识经验得到充分激活和调动。接下来,教师就可以依托生物新旧课程知识之间的关联点,为学生揭示新课程的探究内容和要素,鼓励学生衔接旧知识开展新课程探索式学习。这样可以有效地使学生发现生命现象的变化规律以及生物知识点之间的紧密性联系,从而引导学生更加重视对新旧生物知识的衔接学习,助推学生生物知识技能体系的健全和完善,初步培育初中生的科学思维以及温故知新意识。

(二)借助科学发展史,对科学发展历程进行模拟

从生物学发展史的角度来讲,无论是光合作用的发现、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建立,还是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现如今生物学科整体的发展,同时也在影响着社会整体的发展[3]。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更好地对学生的生物科学思维进行培养,则需要合理应用生物科学发展史开展教学活动,促使学生主动地模拟生物科学的发展历程。初中生物教师要能够合理创设教学情境,针对本节课的教学主题为学生提供相关生物学知识的背景信息,通过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串,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科学家研究的环境之中,促使学生能够从思想的高度去对科学家探索感知生物规律的历程进行感悟以及模拟,使学生能够对于科学的本质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教师要鼓励学生深入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以及思路,对科学家治学过程中的严谨科学精神有更加深刻的领悟,同时要使学生能够受到科学家献身科学以及服务社会高尚品格的感染,进而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初中生物学科的育人价值能够真正得以有效体现。除此之外,初中生物教师还可以将生物科学史整理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材料,而且生物科学史中蕴藏大量生物学家发现生命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资料。这些科学史资料是引领学生开展高效生物探究学习的路线图。在具体的教学操作上,初中生物教师可以结合课程的知识要点,为学生有的放矢地选取生物科学史资料,将这些资料转化制作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依据或是素材。如教师可以借助一些生物科学家的代表性探究实验,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把这些代表性探究实验作为实验课题,开展自主化、合作化的生物实验操作活动,促使学生能够吸纳生物科学家的心血和智慧,依托于经典生物实验探究案例材料,通过手动操作和实验现象观察,尝试领悟生物科学的本质,习得科学有利的生物探究方式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学思维以及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史的研习和了解兴趣。针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科学发展史的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只有亲身感悟科学发展的历程,才能对于科学发展的实质有更加深入的认识。而这一规律不仅适用于初中生物学科的教学,同时也适用于其他所有自然科学学科的教学,教师需要重点加以关注。

(三)借助生成性资源,对学生的思维进程进行完善

对于一节优质课来说,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的思维碰撞必不可少。相比于教师来说,学生思维的发散度以及灵活度往往更高。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及列举的事例给予更高的关注,从而高质量地捕捉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促使学生能够合理利用这些课堂生成性资源对自身的思维进程进行持续不断的完善。在教学的过程中,一些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即在教师结束基础知识的教学之后,学生经常会提出自己的异议,而这也是课堂教学生成的一种十分重要的表现形式。对于学生的想法,教师不要直接否定,而要能够在尊重学生想法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自身在思维过程中存在的偏差之处,同时带领学生寻找思维出现偏差的原因,促使学生的思维进程得到不断完善。通过合理利用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初中生物教师能够深化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促使学生以更加科学合理的思维方式来对生物概念进行考量。而学生不断完善自身思维进程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自身科学思维的形成过程,而这也是课堂上生成性资源的重要应用价值。除此之外,教师在利用生物教学生成性资源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过程中,还应该将生成性资源中的错误问题作为开发重点。如对于某个生物模型的构建和认知出现错误问题,学生并不能自主地找出错误产生的根源,这时教师就可以先鼓励学生阐述自身对生物概念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帮助学生找出错误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而针对错误问题的相关知识点开展精讲和补讲。同时,教师要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对出现错误的知识内容再梳理一遍,使学生对错误问题产生更加深刻、清晰的认识。这样既可以强化学生自主纠错、改错、规避错误的能力,也能消除学生的生物知识死角,锻炼学生自主构建和认知生物模型的能力,从而完善学生的思维进程,高效培养学生审查错误、严谨认真的科学思维品质和探究态度。

(四)通过模型建构,使学生能够对生物学概念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如果教师单纯带领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生物学概念,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达成帮助学生应试的教学目的,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学生对于生物学知识的了解也很难做到深入。由于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普遍比较抽象,加之知识点相对繁杂,学生的记忆难度相对较高,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失去了学习的信心。而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则需要能够通过生物模型建构的方式,培育学生的科学思维,强化学生对于生物学相关知识的记忆以及了解。建构生物模型能够使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结构以及相关生物概念的功能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进而在总结和归纳生物知识体系的过程中更好地解释以及分析自身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生态现象。针对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以及差异,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知识点之间建立纵向以及横向的联系,促使学生在遇到生物问题的时候能够对于自身学习到的生物原理进行综合运用,用科学的生物思维更好地解决生物学的相关问题。在具体的教学操作上,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广泛应用于生物课堂教学。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建构生物模型时,可以巧借思维导图的信息梳理和思维建构功能,利用信息化教学软件为学生编制设计图文结合以及引入短视频材料的思维导图课件,通过直观化、条理清晰的思维导图模型缓解学生建构生物模型的抽象思维压力,初步提升学生的生物探究兴趣以及科学思维。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基于思维导图和建构出的生物模型,对生物课程要点展开科学论证,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合作讨论等路径帮助学生精准探知自然生物的变化规律,使学生懂得事实需要信源、观点需要论证的道理,从而增强学生的模型建构素养以及科学思维。

(五)通过活动研究,对学生的科学思维进行深化

在实际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科学思维处于核心地位。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初中生物教师也需要积极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的组织,促使班级中每位学生的思维内涵都能得到有效提升,发展学生的生物学科思维品质以及科学思维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探究的过程中,则需要加大对于细节问题的关注,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到实验试剂以及实验材料的选择都需要做好引导,同时还需要引导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发现实验设计方案中存在的不当之处,进而不断地排除实验中的干扰因素,调整实验方案,不断促进自身科学思维的深化。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实验细节进行优化和调整,促使学生不断提升自身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三、结语

初中生物科学范文2

1.生物课程在初中生心目中地位现状

生物在初中各科目中间,分值与理、化、地、政治一致,没有语、数、外占据的分值高,加上福建省高考科目文理分科的现状,有一部分学生并没有把生物当做自己升学的基石。在各科目的学习时间占用上,语、数、外会明显蚕食生物课程的学习时间。特别是在课余时间的学习上,生物更加的边缘化。

2.生物教师的教学积极性现状

由于初中生物在总体初中科目中的地位因素,或多或少会影响生物任课老师的教学积极性。老师会根据学生整体的学习压力,理解学生传统的学习压力,并不会像语数外三门主科的作业量。在教学成绩方面,并没有语数外的竞争程度高,导致生物老师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影响了生物教学的积极性。

3.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现状

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下,生物科目的教学改革来的更加不顺利。当前初中生物课堂,依然延续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依照理论讲解,并没有将生物实验一并抓起来。师生角色依旧是师讲生听,学生被动学习,缺乏生物探索。

二、当前初中生物课堂存在的问题分析

初中生物在整体初中学习科目中的被边缘化,就会造成一系列不利于生物学科发展的问题。我们通过分析生物课堂的教学现状,列出来一些生物科目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为我们正确找出建议措施做铺垫。

1.师生互动能力差

在我们生物教学课堂中,很少遇到师生有很好的互动。课堂氛围缺乏活跃度。这也是由于生物知识不能纯理论教学有很大关系。师生的互动力度,是教学课堂效率的一项重要指示标。

2.生物课堂缺乏实践能力

生物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在理论指示的背后必然存在现实可行性的实例或者事物,其实她要比其他科目来的更加真实。在数学学习中,很多定理和公式我们不能透彻的理解,只会掌握用途,但在生物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了解每一个知识细节。这点就是生物科学的实践因素。但在当前的生物教学过程中,不论是生物老师还是学生,都缺乏这种实践能力。

3.初中生物课堂与生物实验脱节

在初中生物课本中,相对应的理论知识几乎都有相应的生物实验让我们得以验证生物理论。由于我们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生物的实验设备在各个地区或者学校参差不齐,有很多中学几乎没有一间像样的生物实验室,很多学校即使拥有这些硬件实验设施,也几乎是存在于睡眠状态。生物知识与生物实验想脱节严重,这也影响了生物学科的教学效率。

三、多维度提升初中生物课堂效率的措施建议

通过我们分析初中生物课堂的现状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明确地看到,初中生物课堂占据的课时比例较小,课下时间缺乏保障。因此我们生物教学工作者,必须想办法把有限的生物课时时间充分的有效利用,提升初中生针对生物科目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养成生物思维的习惯。

1.转换师生关系

在初中生物课程中,我们要积极响应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自主性是指教师精心设计的创造氛围或情境之中,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个体独立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抓住问题的实质,从不同的角度,遵循不同的思维方式,努力探求多种求解问题的方式方法。它最终表现为学生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它要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牢固地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学习过程中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主体力量,从而形成自觉强烈的创新意向和动机,最大限度地开发自身的创造潜能。

2.教学过程开放

初中生物科学范文3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外活动;科学素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与实施,素质教育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为了更好地践行中学素质教育工作理念,初中课堂教学工作也在与时俱进地进行着革新与转变。以初中生物教学为例,为了提升生物学科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及科学素养,在进行生物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强化教材知识点内容的讲解与授课之外,教师还应该积极开展各种生物教学课外活动,以提升学生参与生物学科的积极性。通过课外教学活动及课内教材知识讲授的相互辅助教学,确保学生生物课程学习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提供基础与条件[1]。

一、初中生物课外活动的类型

(一)实验类型

1.充分利用每周校本课的拓展时间。在生物课程的教学环节,充分利用每周的生物校本课时间,组织学生在实验室开展各项教材内外的实验内容。例如,教材内各项预实验的实施,课后实验内容的拓展等都可以安排在校本课时间内完成。积极引导学生对各种实验进行探究拓展,例如,在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中可以积极引导学生改进实验教学,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验证。2.定期开放生物实验室,培养学生生物科学思维。在课余时间,定期开放生物实验室,方便学生在课后时间积极参与动手实验。在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参与实验的过程中可以提升学生生物学习的思维与生物学习创新意识,例如,在学习甜米酒的试验之后,学生可以拓展思维进行其他发酵食品的制作实验,根据发酵原理在积极搜寻资料之后可以实验制作酸奶、果酒等其他食物。整个过程中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认知能力,同时还可以在实验中提高对生物科学的认识与理解。3.建立家庭小实验室,拓展课外活动空间。在学生周末或假期中,学生可以购买一些简单的生物试验器械,在家庭组建一个小型的实验室。通过在家庭小实验室中研究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生物话题或实验,既能增加学生参与动手的乐趣,同时又可以获得实验成功的喜悦感。

(二)调查类型

在初中生物学习过程中,调查类型的生物课外活动是锻炼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及生物语言组织能力的重要方式。从确定生物调查主题到实施调查的人员组织都由参与学生自由安排分配,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参与生物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促使更多的学生主动投入生物探究学习,在各种类型的生物调查活动中学生的观察能力、调查能力、分析实践能力等都可以得到充分地锻炼和提高[2]。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周末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所在地区红绿色盲的概率情况等,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既锻炼了生物学科的探究能力,同时又在无形中影响了自身科学素养的培养。

(三)制作类型

在生物课外活动中,实践制作类型的课外活动是学生参与程度最高的,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制作成果,参与成就感比较强。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制作树叶叶脉书签、动植物标本等活动。

二、在初中生物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途径

(一)借助生物课外活动丰富生物教材知识内容

生物科学知识在生物学科科学素养中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通过生物课外活动的开展,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教材内容,加深文化知识的理解记忆程度。例如,在各种动植物和食用菌的培养发育过程中就包含许多学生可以观察学习的内容,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直接观察动植物及食用菌的生长、生活习惯及外在形态结构,从而加深对生物教材知识的理解程度。通过科学调查、参观实践等课外活动,即可以丰富生物教材的知识内容同时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生物学习热情。在进行课外实践活动时,需要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与指点,由学生自主完成活动项目,在准备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做好基础准备工作。在活动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经过教师的指导与点拨,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同时又可以加深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理解,对相关生物知识内容的原理及定义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二)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观点

生物学科科学素养的核心就是科学精神,它是在长期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精神气质,同时,更是一种对生命科学的探索精神。生物学科科学精神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真正的养成。因此,在生物学科教学环节,教师应该积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践活动方式。例如,在开展生命科学探究实验和日常生物学科实践活动环节,教师组织学生查阅资料搜集生物科学家的事迹,了解学习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从科学实践过程中充分了解生物生命学科的重要性,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生命科学精神。通过课外活动,在学生的思想中萌发生命科学创新的意识,帮助学生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探索精神,将课内教材知识内容与课外时间活动进行有机结合,提高生物学科实践应用,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在课外活动实践中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据有关教育学家研究发现,我国初中生接受文化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来接受吸收科学文化知识,很少通过实验活动及探讨实践活动来形成完整的科学概念,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使得学生的科学素养普遍较低。因此,为了顺应新课改教育工作要求,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在初中生物教学环节必须加强生物课外活动内容,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例如,组织学生开展观察实验,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同时注意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边观察边思考、边观察变研讨,在观察分析探讨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并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

(四)在课外活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

一方面,生物科学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且通过日常实践活动表现出来;另一方面,从事生物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生物科学能力。在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工作中生物科学能力是课外活动开始的必要条件。生物课外活动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性和科学严谨性,在进行科学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熟练应用各种实验工具,掌握科学的实践方法步骤,提高学生生物课外活动的操作技巧和专业程度,为学生生物学科探究学习提供广阔的空间。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对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认真的探究与实践,通过调查、验证、记录、分析等环节,最后完成课题并总结形成报告,在教师的组织下在课内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探讨,从而提高学生生物学习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科学能力的提高,带动科学素养的养成[3]。

三、结语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及生命科学探究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拓展教材内部知识,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的视野,丰富生物学习的知识内容。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提高了对生物学科的认识,加深了课本文化知识的内化程度,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验证理论,在提高生物知识内容学习效果的同时了带动了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范丽娜,付建红.初中生物课外活动对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影响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32(1):56-58.

[2]洪长驰.提高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探讨[J].读写算(教师版),2016(32):101.

初中生物科学范文4

【摘要】

在初中教学中,已逐渐重视应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质量,然而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初中生物教学还以讲授课本知识、做实验为主,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还相对滞后,为此加强初中生物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的认知非常重要。本文将结合教学实际,分析信息技术对提升初中生物课堂具有的作用,望对促进初中生物应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质量有所裨益。

【关键词】

信息技术;初中生物;课堂质量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推动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信息技术被普遍应用于各个领域,其中教育领域也不断引用信息技术促进革新。在近几年来,信息技术在教育界的应用不断被普及推广,通过信息技术提高课堂质量成为了新时代教学的一大趋势。经过实践表明,在应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初中生物课堂可得到以下优化。

一、提高课堂效率

要想提升课堂效率,让学生快速领悟所学的内容,借用信息技术是最好的办法。教师给学生讲解一个课程的时候,如果比较难用语言进行传教,可以寻找该课程的视频讲解、纪录片、微视频等进行播放,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的奥秘,也许十几分钟就可以让学生心领神会,因为视频展示有画面有声音,视觉效果强,有很大的感染性,并且讲解的比较细腻全面,有的会站在学生的思维角度进行讲解,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把所学的内容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快速领会其中的意思,然后再加上教师辅助的引导,很快就可以帮助学生吸收消化,大大提升课堂的效率。

二、活跃课堂气氛

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互动性,促进教学多元化提供了便利,比如在教《认识生物》这种比较抽象课程的时候,如果教师只照着书本念,学生在下边听,很难调动学生参与到其中,可能有的学生还在过程中开小差,但是如果采用PPT课件进行演示,那收获的效果就不一样,PPT课件演示声色俱全,学生会抱着好奇的心理注意听注意看,并不自觉地融入到PPT课件情境中,从而被课件中讲解的内容所吸引,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邀请学生进入到情境互动中,有多媒体工具作为支持,他们会更乐意参与到其中,这样一来不但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提高学生的互动性,还能让他们在互动的过程中学到东西,这就是信息技术给初中生物教学带来的一大作用。与传统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讲的模式相比,在课堂上利用信息技术更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传统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教师提问的时候学生才愿意回答问题,甚至很少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在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中,提高了对课程内容的感知力,在情境的引导下,学生会主动参与讨论,有的学生表现得十分活跃。这表明了运用信息技术更能够让学生体验到生物课堂的良好氛围,同时也更加能够让学生提升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人际交往、合作精神等。

三、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通常是指人们在认识某种事物、从事某项活动的时候表现出积极的情绪反应。在生物教学中,因为一些教师采用方法不当,或者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教学内容过于枯燥乏味,让学生对生物这个学科不感兴趣,甚至觉得枯燥乏味,从而扼杀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有些学生原本开始的时候对这个学科比较感兴趣,但是在他们接触的过程中,因为教学方式不当,慢慢地磨灭了他们之前产生的兴趣,兴趣一旦消失,渐渐地他们就会产生厌烦的情绪,甚至还萌生逃避的心理。这样的现象应该引起重视,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丰富教学内容,改变单一教学方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信息技术可以将生物课堂内容丰富化、生动化,将枯燥的课本理论变成多彩的图片、生动的视频在课堂上呈现出来,从视觉和听觉上给学生带来新鲜感,从而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兴趣。一般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世界是多彩的,那些画面绚丽,声色优美的PPT课件能够给他们注入多彩的元素,让他们觉得课堂精彩丰富。在强烈好奇心的带动下,他们会乐于跟随教师去探索生物蕴含的知识,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发挥的作用非常大,尤其是对于好奇心强,对单一教学方式不感兴趣的学生来说,更应该重视在课堂上引用信息技术进行革新。初中学生毕竟处于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他们拥有独特的心理年龄,如果过于采用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只会过早扼杀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提升课堂效率、增强学生互动性、激发学生兴趣有很大的帮助,是生物教师结合教学目标打造个性化教育活动的重要途径。初中生物要加强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教师就要提升自身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伴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必然将会在教学领域得到广泛地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式必然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所以,广大的生物教师应当转变自身的观念,适应时展的需求,努力地使自己的知识素养得以提升,努力地学习以及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尤其是信息技术,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成为一名与时俱进的复合型教师。

作者:马文高 单位:安徽淮南十四中

参考文献:

[1]于大泽.信息技术环境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生物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2]吴宜军.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学科有效整合的教学实践与评价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

[3]晁旋.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研究与应用[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

第二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探索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生物教师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应积极探索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物;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教育的要求,而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如今,初中生物教学普遍遇到这样的问题:教材新、要求高、容量大、课时紧、时间少。而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方式就是优化课堂教学策略。笔者认为,在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教学情境

1.创设阅读情境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充满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创造欲望,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课外阅读材料,采取“画龙点睛式”的策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教师可提出一些富有趣味且充满想象的问题,创设阅读情境,如“地球之肺”说的是什么?“绿色水库”代表什么?木本植物的茎为什么比草本植物的茎粗壮?果实是如何形成的;等等。这样才能有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良好习惯。

2.创设实验情境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主要形式的学科,特别是在中学教育阶段,生物实验对学生掌握知识有重要的意义。比如,教学七年级实验“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时,我们可以将书本上洋葱鳞片叶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学生理解,可以将整个制作过程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这样,学生面对实验台上的各种用具就不会无从下手。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域特点和高原气候,学生几乎没有见过洋葱是怎样生长的。如果教师运用视频播放洋葱的生长过程,让学生直观体验,然后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实验操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设问题情境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备好课的同时要备学生,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拟设好问题,保证问题的新颖性、知识性和代表性,并大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好问的天性,鼓励学生在回答问题或带着问题学习的过程中,大胆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质疑。例如,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教师可提出:在“叶片的脱色”环节中,为什么烧杯要隔水加热?淀粉遇碘为什么变蓝色?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会有怎样的现象等问题。

二、走进大自然,让学生体验丰富的生物学知识

在我们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学生虽然和大自然很亲近,却往往不能把生活和生物学联系在一起。于是,我常常利用各种时机,主动为学生创造条件。例如,在教学《开花和结果》一课时,我会把教学内容安排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带领学生在校园里或校园外,让学生仔细观察花的结构和授粉的情况,使他们获得丰富翔实的第一手资料。这样在上课时,师生互相交流,共同分析,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也训练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如,在“探索光合作用的奥秘”实验中,叶绿素是在光照下,在叶绿体内产生的。在暗处生长的植物或草坪上被遮蔽的草,因为没有光照,就不能产生叶绿素。我们结合春游或体育课等时间,将教学内容加以变化,让学生在观察中明白光合作用不仅维持了植物自身的生存,而且维持了生物圈中大多数消费者的生存。

三、突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改提倡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因此,传统的“一言堂”已经不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要求。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主动地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师生互动的作用。例如,教学《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一课时,教师将准备好的热馒头拿出来,和学生一起品尝,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教师请吃了馒头的学生谈一谈自己细细品尝馒头时的感受,并提出有关的问题,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馒头变甜是否是因为淀粉发生了变化?馒头变甜是否与舌头的搅拌有关?这样的师生互动可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将要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更好地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四、结合本地实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往往存在一种误解,认为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的教学资源远不如城市中学。其实,教师只要做个有心人,教学资源比比皆是,生物标本信手拈来。例如,教学七年级下册《生物入侵》一课时,教师可结合本地实情,提问:蝗虫有多大的危害?这种害虫是如何来到天祝的?为什么这种害虫会大面积传播?目前有什么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其危害?只有教师结合本地实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完美统一,最大限度地避免教学的主观性和脱离实际的倾向。

总之,生物来源于生活,只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和研究,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赵月祝 单位:甘肃天祝县第二中学

第三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提升

生物本身是一门抽象、实验操作很强的学科。教书将近十年,带了很多届会考生。每个学生本身的素质不同,而且对生物的重视层度不同。临近会考最后一个月,我看到了优生的得意洋洋、中等生的痛苦、差生的放弃。为了让每个学生在会考中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这就需要老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果想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老师在进行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活动

多媒体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种媒体的有机组合,这些媒体包括文本、图形、动画、静态视频、动态视频和声音等,这些媒体信息具有主动性和交互性。生物教学强调情境与协作,重视直观与操作,提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多媒体应用不仅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且可以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打破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模仿再现、封闭读书”而变为“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比如,在“绿色植物的生活方式”中涉及植物的五个作用,看不到摸不着,老师凭空讲解。优生依葫芦画瓢进行答题,但是中等生无法理解真正意义。会考综合题中,无法顺利进行做答。比如,绿色植物在光下合成淀粉这个实验,老师只对课本的实验操作一步步讲解。整个课堂枯燥无味,学生只是将笔记认真做好但是无法理解每一步。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让学生观看有关这个实验的视频,学生通过直接观看,能够很好学好本章内容。再比如,讲解“动物的行为”这一课时中,老师不应该直接让学生阅读课本文字。而是应该播放一些有关动物行为的视频;如,狮子捕食斑马、鸟类的筑巢求偶、狒狒群体生活等。这样创设教学情境,同时作用于学生的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发挥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从而达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目的。

二、利用演示实验进行教学活动

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是教师用演示的方法,结合课堂教学进行的生物学实验,是一种直观教学手段。通过演示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生物学概念,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通过课堂演示实验,教师可以更为形象地讲解生物学概念、现象和规律等;学生可以培养自身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等。比如,在讲解植物的吸收作用这一课时中,在分析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这个实验过程中,老师会先提问学生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这种生活实例,先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本节的学习,接下来开始两个演示实验。一个是用盐腌渍萝卜这个实验现象让学生明白,植物在一定的情况下会失水。那植物细胞什么时候会吸水和失水,接下来利用第二个演示实验。让两个一样大萝卜条分别放在清水和30%浓盐水中。通过两个演示实验让学生看得见、感受得到,又与原有经验存在强烈反差的现象,很容易吸引中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由被动“要我学”变为主动“我要学”。兴趣是学生向上的原动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旦被调动起来,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通过教师生动、形象地讲授,能很快掌握有关的知识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学生动手实验进行教学活动

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传统的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被动地进行学习,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一个成功的实验会留下深刻的表象,应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实验过程,从中获得生动形象的表象。第一步诱导学生通过实验或演示,从中获得生物表象;第二步通过形象思维形成典型表象;第三步把典型表象表达出来。比如“显微镜的使用”这一课时中,如果只让学生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观察和收放。通过理论学习,大部分学生感觉显微镜很简单。学生实际操作过程中,才能发现很多问题。如对光这一步,很多学生举手表示已经对光成功了,但是老师在检查过程发现显微镜根本黑漆漆。比如,在教学“种子的结构”这一节时,老师会让学生通过动手观察和解剖种子让学生亲身感觉掌握种子的结构知识,而且比较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区别。再比如“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种子的萌发条件”“花的结构”等实验,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大量实验,培养了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能力去观察问题、分析解决问题,从而主动获得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动手能力。

四、利用课堂表演进行教学活动

生物学科属于理科,有相当一部分知识比较抽象,与社会和生活联系也不密切或联系不易被学生发现,因此不容易掌握。课堂表演是生物教学的一种方法,即能提升教学效果,又能发展学生个人能力。同时课堂表演应有其具体的实际意义,要适当运用。如果我们把课堂表演与生物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多观察身边的事物,自主寻找表演素材,自主设计表演,把生活中的例子搬上讲台,把学习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引起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在轻松的气氛中体验学习的乐趣,生物教学的效果必将更显著。如“植物的吸收作用”这一课时中,学生表演“可怕的地窖”,让同学通过观看表演,思考为什么人进入地窖会晕倒甚至死亡。地窖储存大量的蔬菜和水果,会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氧气。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让学生理解呼吸作用的原理。再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学生的表演让学生理解物质如何循环,能量如何流动。

五、利用讲故事进行教学活动

生物教学中适时而适当的给学生讲故事,往往会使他们闭锁的心灵透进一道阳光,使长久干涸的心田如遇甘霖一样滋润起来。因此,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只按教科书“按部就班”地组织教学而是要充分利用各种类型的教学资源,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自主融入课堂,主动、热情、不懈地去探索、追寻知识。比如在“近亲结婚”这一课时中,老师会讲述“维多利亚”的故事。维多利亚是英国历史上权倾一时的女王,她创造出了政治、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的“维多利亚时代”。由于她倡导王室之间近亲结婚,导致欧洲许多王室疾病流行,其中最大的受害者莫过于俄国的沙皇王朝。根据19世纪中期奥地利著名生物学家孟德尔的基因遗传和突变理论,近亲结婚可导致血友病。这种疾病由女性传播给她们的男性后代。患上这种病,皮肤只要轻微受伤就会流血不止,且长时间不能凝结,其原因是病人体内缺少一种对凝血起关键作用的蛋白质。正常的血液凝结需要5到15分钟,而血友病患者流血会持续几小时甚至几天。在正常人看来的小伤口,对血友病患者来说是致命的。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了解近亲结婚的后果以如何进行预防遗传病。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老师应该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还可以通过欣赏音乐、游戏、提出问题、时事新闻、生活实例等。老师上好每一节课,用生动、充实的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

作者:李瑞英 单位:福建省晋江远华中学

参考文献:

王惠琴.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江南大学,2013

第四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问题意识培养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育也开始实现了改革与创新,尤其是对初中生物教学来说,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要对现阶段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找出其中的有利因素,吸引学生的目光,同时还要认识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以此保证教学的效果可以满足教学的需求,实现教学目标。基于此,针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课堂教学;问题意识;有效措施

对于这一阶段的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这样才能真正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帮助学生掌握好生物知识。而且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1.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且在新课改中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作为学生科学素养中的重要环节,生物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且就现阶段来说,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实际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所以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保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这样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课堂中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与看法。只有让学生主动质疑,才能帮助学生掌握好更多的生物知识。所以说,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可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带着问题去学习,从而实现了学习的目标。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只有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让学生展现出好学、好问以及善问等方面的能力。而且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可以使学生主动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这样也就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好实际问题。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所以可以说,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可以实现新课改的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措施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生物教学也开始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与创新,教师也认识到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此来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学习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产生继续学习的动力,这样也就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与意识。

1.课前进行启发式提问,吸引学生注意力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在课前要对学生做好启发式提问,利用课前三分钟,为学生设置一些有效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这样将会在学生的大脑中注入活力,从而带动学生自主思考,吸引学生主动进行学习。举个简单的例子:教师在进行果实与种子课程的教学中,可以提问:银杏是杏吗?为什么呢?这时学生将会主动去思考,去分析银杏与杏的区别,并且也会逐渐比较相似的地方,这样教师的有效提问能够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探索,为学生打开思维大门,从而促进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2.通过实例来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学生学习的首要条件之一就是要学会怎样进行观察。只有让学生学会怎样进行观察,才能让学生掌握好更多的生物知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先让学生明确学会观察的重要性,这样才能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也就可以提出相关的问题,也就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如学生在学习操作显微镜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中先进行示范,通过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动作与行为,让学生明确有关显微镜的相关知识。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加之对各个环节进行详细的讲解,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怎样进行观察,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可以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只有在兴趣的影响下才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因此,教师就要认识到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掌握好生物知识。而且在学生对生物知识产生学习兴趣以后,还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这样也可以减轻学习上的压力,受到生物知识的影响,实现高效的学习。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可以产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动力,这样也就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效果等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兴趣高涨,才能保证自身的学习效果可以满足新课改的需求。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可以喜欢上学习生物知识,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生物具有极强的实验性,通过实验可以充分发挥教学的效果。而且从实际上说,在实验的影响下,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获取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4.鼓励学生进行思考,保证问题的质量可以满足实际的需求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教学地位发生了变化,不再占据课堂中的主体。对于教学方法来说,传统的教学模式也难以满足现阶段的学习。因此,教师就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在教学中的地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同时还要让学生主动学习知识,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常言道:“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而且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虽然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但是对于主动积极的问题意识以及善于提问的能力等,则需要依靠后天的培养和锻炼。所以教师就要认识到提高问题质量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这样才能通过不断地培养与锻炼来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可以保证问题的质量满足教学的需求。其次,对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来说,教师还要帮助学生从随意式提问转向有意识提问,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掌握好学习的方法。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问题情景来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可以主动探究,从而提高自身的问题意识。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实际中教师就要认识到问题意识是保证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关键,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础。所以教师就要不断进行创新与探索,培养好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使学生更好的学习与发展。

作者:魏松伟 单位:福建省南平地区建瓯市小桥中学

参考文献:

[1]潘琳娜.营造和谐氛围创设问题情境: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培养初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4(12)121-122.

[2]周梅.生物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刍议[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31):45-46

第五篇:初中生物教学翻转课堂研究

摘要: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生物教学需要较大的转变。翻转课堂在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可以全面提升初中生物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翻转课堂;初中生;生物教学

随着时代的进步,初中生物教学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日益突出,教学方式也无法适应多元化的时展需要。因而,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

一、翻转课堂概述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实验性较强,这种教学方式符合初中生物教学的需要,可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翻转课堂主要有三个阶段:课前环节主要是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结合自身的生物学习经验,通过网络教程进行学习,并掌握一些技术手段进行实验;课中环节主要是学生自主讨论,学生可以共同进行实验,并在实验结束后进行结果讨论,相互交流心得体会;课后环节主要是学生加强训练,学生在掌握相关的生物知识后进行课后训练,强化记忆。生物学是一门自然学科,主要研究生物体的特点、功能、结构和发展规律。初中生物属于学生的入门学科,需要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亲身体验探索生物学知识。因而,初中生物教学需要以翻转课堂为主,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基础。

二、现阶段初中生物教学状况

1.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

目前,初中生物教学主要以教师教导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模式缺乏趣味性,缺乏多样化,教学内容较为枯燥无味,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教师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在授课的同时以学生为主,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自主探索,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主表达观点,掌握并强化所学的生物基础知识。

2.缺乏适当的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然而现阶段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缺乏师生互动,甚至一部分教师根本没有为学生解难答疑,造成学生的知识交流有限,教师也无法详尽掌握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同时,师生间缺乏互动使学生对知识存在一些疑问和误区,这些疑问和误区不及时解决,最终会降低整体的教学质量。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采取各种教学方式营造一种自由愉快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可以自主表达观点和提出疑问,教师对此进行解答、评价和总结,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详细掌握。

3.忽略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

新课标改革要求,在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生物学知识之外,还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可是现阶段的初中生物教师教育观念较为保守,只注重教学进度,在课堂中不安排时间让学生自主思考。同时,初中生的思维较为活跃,此阶段是学生养成创新意识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适度调整课程进度,设计一些适当任务,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探索的好习惯,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教学为主,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4.对生物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

中考考试科目范围并没有生物学科,这使得学校、教师和学生对生物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据实验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初中生物教师没有教学热情,对生物教学不够重视,这就是对学生学习的不负责。此外,生物学科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枯燥单调,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无法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三、翻转课堂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内容陈述策略

陈述内容策略主要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备案时注重选择科学合适的教学形式,并借助合理的教学工具进行知识传授的方式。具体策略表现就是翻转课堂教学时,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进行知识传授,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和学习时间的限定;同时,教师在选定合适的教学工具后,必须细节化处理教学过程,比如,尽量将教学视频控制在十分钟之内,教学视频符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等等。

2.协作学习策略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以知识内化为主,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知识的内部消化,在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构建趣味性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民主的学习气氛中探索生物中的难点要点。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教学安排最优化,分学习小组通过竞赛和合作等形式进行生物知识学习,最终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学习评价策略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注重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将评价贯穿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同步进行。在课前阶段,教师可以针对性地进行生物知识课前练习,学生按时完成任务,并将学习完成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在课中阶段,教师可以着重解决学生学习的薄弱部分,并适当进行知识延伸。比如,在学习“生物分类”章节时,可以课前让学习自主学习,结合学生学习情况适度调整课堂教学计划。

综上所述,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实验性,符合现代初中生物教学需要。因此,学校和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初中生物教学,以学生为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培养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促进初中生物教学发展。

作者:谢永和 单位:甘肃省庆城县高楼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梁春玲.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初中生物教学的应用研究:以《细菌》课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15(7):25-28.

[2]马武,张峻,王金菊,等.任务引领的翻转课堂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食物的消化》教学设计及反思[J].教育教学论坛,2016(3):270-271.

[3]李德洪.浅析“翻转课堂”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4(12):35.

第六篇:初中生物课堂优化

摘要:

在初中生物课堂上,学生经常会出现一些疑惑,突然向老师提出一些让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这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可以将问题作为切入点,开展问题式课堂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巧妙结合教学内容设置相关的问题情境,指引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文章对以问题为切入点,进行问题式教学,优化初中生物课堂的相关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

问题;优化;问题意识;生物

在21世纪,生物科学的发展和应用有效地促进了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生物也成为初中课堂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因此,掌握生物科学知识,是每个初中学生所必须的.话虽如此,由于生物科学具有一定的思维复杂性,初中生常常对生物的学习感到困难,甚至厌倦.对此,教师能够以问题为切入点,进行问题式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优化初中生物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1.明确问题式教学培养目标

问题式教学的应用需要教师具有目的性地开展.其一,问题是思想的起源,学习的开始,不针对问题进行的思想是浅陋和缺乏灵性的.要想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让初中生能够更加有兴趣去学习生物,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把自己学习生活中的疑惑,通过问问题的方式表达出来.问题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激发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学生追求掌握生物知识的动力,从而让学生更加主动自发地进行生物课程的学习.其二,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传统生物教学以教师为主,主要对学生进行硬性的知识灌输,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而问题式教学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自发主动地寻找问题并加以解决,从而增加学生在生物课堂中的参与率,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其三,问题是智慧的火花在闪烁,它的出现常常伴随着新思想的诞生.问题式教学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主张学生不必一味地对教师和教材的观点完全遵循记忆,要勇于质疑,大胆提问.虽然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可能会是很荒唐的,教师依然不能置之不理甚至加以讽刺,应当从问题有意义的方面入手,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思维道路,从而锻炼增强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2.落实问题式教学有效应用

创建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是进行问题式教学的前提.学生只有在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中,才能放开身心去表达疑惑,提出问题.教师严肃的风格虽然对树立教师形象,管理课堂秩序有很大作用,但也很容易扼杀学生问题意识的萌芽,让学生不敢提出问题.落实问题式教学的有效应用,优化初中生物课堂,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自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与他人互相探讨,分享与互助.教师对于学生的问题应当给予充分肯定和认可,维持学生的积极性,建立起融洽亲密的师生关系,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基础,让学生逐渐敢于发问,善于发问,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比如在教导学生使用显微镜时,由于初中生思维活跃,对新奇的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常常会心神集中在显微镜上而错过教师对使用方法的讲解,教师可以带学生走进实验室,在显微镜下观察纸片、木片等,让学生说出自己观察过程出现的问题,并鼓励学生一起进行思考探索,共同解决出现的问题.就这样,学生在宽松的课堂氛围中,发现自身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从而得到自主的发展和进步.合理建立问题情境,是进行问题式教学的有效途径.一个合适的问题情境,能够有效地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教材知识,从很多方面入手.例如,初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夹杂着很多实验,灵活地结合实验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一个有效的途径.教师通过对生物实验的巧妙构思,可以给学生带来好奇,惊异的体验,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索新的知识.在教授探究种子成分的内容时,可以把干燥的种子放入干燥的试管中,而后夹好试管,置于酒精灯上进行加热,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试管的温度较低的上半部分的内壁渐渐有水珠出现,从而让学生自主进行思考,种子与水的关系,和试管口加热时略微向下的原因.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实现知识的高效教授,是进行问题式教学的关键.教师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给予教材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主要的学习.在初中生物课程中,有很多的概念和知识点罗列在一起,学生往往难以分清重难点,如果学生把过多的时间用于思考不那么重要的问题,就会让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因此,教师在应当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对容易的知识进行简单的思考,留出更多的时间思考和分析重难点相关的问题.同时,教师可以从学生实际掌握的情况出发,对学生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进行重点知识的巩固.

随着时代的发展,初中生物的教学也在进步,教师以问题为切入点,引入问题式教学,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训练学生找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切实优化初中生物课堂,提高了初中生物的教学有效性。

作者:胡同炎 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安丰初级中学

第七篇:初中生物课堂提问有效性

摘要:

初中生物作为初中教学中的一部分,其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仍存在许多问题,使得学生对生物学科学习兴趣不足,生物教学质量欠佳。基于此,文章对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探讨,促使初中生物能够不断发展、不断进步。

关键词:

初中生物;课堂提问;有效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的不足之处逐渐显露出来:提问过于浅显、学生思维应变力不足、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等。因此,如何优化初中生物课堂提问策略,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成为了当前初中生物教师研究的重点。

一、结合重难点灵活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生物教师应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控好问题的难易度。最佳的提问方式是引导学生提问,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提供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思考,最终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例如,在进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这一章节的学习时,教师应首先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根据其拟定出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如:能否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能否举例说出生物之间的联系?生物因素对生物有哪些影响?这种根据课程的重难点进行问题设计的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博闻强识,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1]。除此之外,初中生物教师在生物课堂中进行提问时,应根据学生及教材的特点进行灵活地提问。针对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设计相对复杂、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并要求学生进行全面作答;而针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设计相对简单的问题,鼓励并引导学生思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分析能力。另外,生物教师还应结合新旧知识、联系其他学科综合进行设问。比如,在学习“尿的形成和排出方式”时,可对消化系统的课程进行复习,也可联系化学课程所学知识讨论尿液中的化学成分。这不仅让学生懂得了排泄过程对人体的影响,也让学生巩固了消化系统学习的相关知识,还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转移到了其他学科和实际生活中去。值得注意的是,初中生物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提问时,应把握好提问的节奏,即把握好提问的语速、方式和时机;在提问之后,还应留出足够时间让学生思考,以免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科学组织小组讨论,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生物教师应根据课程组织小组讨论。设立小组时,应根据学生的特征进行分组,并让小组内部成员明确自身的责任,以确保学生能有效进行小组学习。与此同时,教师还应找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问题设计,以提升学生学习生物课程的积极性[2]。比如,在进行“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这一章节的教学时,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并确定每一个小组调查的范围,指导各个小组进行相关资料的查找。同时,让学生自行确定调查的路线及其所需材料,教师再根据教学目标和重点,拟定一份设计调查表,让学生将调查结果一一填入表内。最后根据调查表进行组内互评以及教师点评。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升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提升生物教学质量。初中生物教师还应与学生多进行沟通、交流,尽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立小组,并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问题的设计,进而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分享自己的观点。比如,在对“植物开花结果”进行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特征将其分为三个讨论小组,学习能力处于下层的小组讨论花的结构,学习能力处于中层的小组讨论花、果实、种子对于被子植物繁殖的意义,学习能力处于上层的小组讨论植物传粉和受精的过程。讨论结束后,由教师随机抽取小组成员进行讲解,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三、提问要接近日常生活,提升生物教学的效率

生物教师应明确课程目标,提问的初衷并不是获得学生的正确答案,而是让学生有效掌握课堂知识。生物教师在提问时应结合日常生活,让学生把课堂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吸引学生主动探析问题,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生物教学效率。比如,一些学生知道害虫天然存在抗药基因之后,会认为用农药很难防治害虫。针对学生的认知,教师应先予以赞扬,然后结合农民防治害虫的生活实例对学生进行引导,最后得出结论:害虫中有抗药基因的个体只占少数。教师通过恰当有效的引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了学生的知识层面。

四、结语

教师在生物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点是进行有效提问,而且教师应针对全班学生进行提问,提问的内容应符合初中生物教材。同时将学生放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认真倾听,恰当引导,以引发学生学习思考。

作者:刘文达 单位:静宁县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初中生物科学范文5

关键词:生物课程;生活化教学;问题;策略

一、初中生物课程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这今年中,初中教育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教育方式、教育观念也有所改进,但是在“生活化教学”方面任停留在理论层面,很少有学校能够把“生活化教学”融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过于注重书本知识

由于时代和历史的局限性,我国初中生物教学长期处于传统以应试教育为主的影响之下,导致大多数教师形成了一堂言的教学形式,不仅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同时单一的理论知识灌输,也导致教师极大的忽视了生物实验教学环境的构建、忽视了学生生物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没能很好的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训练。只是一味的围绕晦涩难懂的书本知识、概念进行讲解,教学形式枯燥乏味,缺乏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二)生活化教学深度不足

任课教师缺乏对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关注,只知低头忙碌的对书本理论性生物学知识进行概念、内容的讲解,对于“生活化教学”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只是简单的把一些生物知识理论当作生活常识进行介绍。就如同对“青蛙是益虫”这一生物现象的描述一样,单调而苍白,只是告诉学生一个简单的生物学知识,而对于其中所牵扯到的生物学理论却很少进行详细的讲解。对“生活化教学”的理解有偏差,自然导致其生活化教学实施深度不足。

二、生物课程生活化教学的现实意义

(一)丰富中学教学方式,改变传统教育弊端

传统的教育方式侧重于老师对于书本理论知识的传授,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决定了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并不能够很好的参与到生物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上课只能一味的听老师的讲解、做好笔记,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这种典型的应试教育方式,并不能够使学生真正理解生物科学的理论知识、核心概念。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而且还抑制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而生活化教学方式的开展,倡导的是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生活,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于生活的热情而且还能够加强对生物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学习。同时兼顾了学习与实践,学习与生活,特别是对于生物、生命、自然的深入了解。所以,在初中生物课程中开展生活化教学,不仅有助于改变传统教育的弊端,而且能够丰富中学的教育方式,提高中学生受教育水平。

(二)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激发学生理性思考

生物科学作为一门基础而又重要的科学,不仅对于生命、自然界有重要的研究,而且对于科学思维的培养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生物课程的生活化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做实验、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生物知识,可以逐渐培养起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并且在学习与生活中逐步的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与此同时,在生物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结合自身生活经历经验提出问题并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动手解决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生活化教学的教育方式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理性思考的方式,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自然的能力。

三、生活化教学在生物课程中的运用策略

由于生活化教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没能做到灵活的运用,本文在分析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如下策略:

(一)教学目标生活化

要认真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目标,首先就需要改变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经历来开展生物学相关知识的讲解,以达到深化学生对知识理解的目的。例如,我们在讲到绿色植物呼吸作用时,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即“卧室中的植物会伤害我们吗?”进而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带着问题去思考。以此来激发学生对本堂课所讲解知识内容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有目标的对植物呼吸作用相关知识点进行学习,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拉近生物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将学生生活中的生物内容以生物学知识进行解释。为此,教师要结合生物课程教学内容,悉心发现和捕捉我们实际生活过程中的生物显现,并通过整理,将其以教学资料的形式带入课堂教学当中。为学生展现别致的生物教学,提升学生对生物实用性的印象。二是通过对生物学知识的深入剖析,来将生物学理论知识进行生活化解析,即将晦涩难懂的生物学现象,以通俗易懂的生活事例进行简化、解析。促进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例如,结合当前市场上热卖的印字水果、塑形水果等,让学生对其中可能涉及到的生物知识点通过思考进行列举,并说出列举的依据。最后,再由教师利用生物学相关知识对学生所列举的生物知识点进行一一解析。这样不仅能够通过学生的讨论,对学生的生物知识学习、掌握情况做出一个大致的了解,同事也有益于通过某一个生物现象对其中所涉及到的生物学知识进行集中的讲解,有益于学生生物知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三)教学方式生活化

由于实际的课堂教育是在教室中进行的,与实际的生活毕竟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为进一步促进生物教学生活化,提升生活化教学效果。教师还要对生物教学方式进行生活化,以通过生活化生物教学情境的创设,来让学生体会到如临其境的实际体验感。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活动的开展,亦或是教学氛围的营造来对生物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进行创设,促进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例如,在对动物体结构进行讲解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比喻的方式,以我们周边物体的功能、大小来进行形象化的比喻,将盖造教室所用砖瓦比作细胞,将教室中的一部分比作某一组织,将教室比作器官,将动物体比作整栋教学楼。以此,来为学生营造一种趣味性切形象化的生物学习氛围。

(四)教学检验生活化

生物知识本来就是来自于生活实践,我们对生物学知识进行学习的目的更是为了作用于实践,以此来对生物界产生一定的优化意义。从这个角度来看,要求我们在开展生物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同样应注重生活化教学元素的引入,以提升实验的生活化,在生物理论的学习中总结生物现象,在生物实践中验证生物理论。如在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讲解和学习过后,要求学生对教室中植物的生长及花、叶的朝向进行观察,以达到对植物光合作用理论知识进行验证的目的。

四、结语

综上,初中生物课程生活化教学是提升中学生对于生物课程学习兴趣与能力的有效手段,其不仅有助于创新传统生物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生物学科学思维的养成,同时更是有助于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激发。所以,在生物课程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学校与学生要共同努力,一起推进生物课程生活化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毛志国.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实践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9):85.

[2]檀勤彤.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18):275-276.

[3]袁应飞.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探索[J].科教文汇,2013,(08):158+161.

初中生物科学范文6

关键词:初中生;生物课堂;学生经验;学习习惯

一、引言

学生是存在差异性的个体,实现经验教学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生物知识的多样性。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也势必会产生不同的生活经验,例如农村的学生熟悉山区的农作物,亲近于自然景观,而城市的学生习惯了车水马龙,较为了解服务行业。靠近海边生活的学生,对于鱼类和水生植物能够较为明晰。不同的生活环境,以及生活经验给学生带来了不同的兴趣爱好,所以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认知也存在着差异。所以在生物课堂上,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开展经验教学,为学生提供不同的生物知识,学生也能够进行经验分享,有效地促进了生物课堂的高效发展。

二、经验共享

由于不同生长环境的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有所不同,也会有不同的生活体验,所以在生物课堂上开展经验共享教学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以及学习水平。经验共享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所不同,主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开放动态类教学。教师是学生的学习引领者与活动组织者,并不是讲授者,这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学生的学习经验交流,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生物课堂,能够通过灵活的交流方式体现自己的学习主体地位,有助于激发学习热情,树立学习自信心。教师应当与学生进行积极讨论,与学生增进交往和互助。

三、结合学生经验,进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一)结合学生生活实际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学生联系生活案例,进行经验分享,可以运用生活中的具体例子来填补生物教学中的内容。选取学生生活中容易理解的知识,进行生物知识结合。教师可以选取学生较为熟悉的植物或者是动物进行分析,再现生活场景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生物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例如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蝌蚪与青蛙是两种生物吗?为什么蝌蚪在水里生活?而青蛙可以生活在陆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讨论,使学生了解蝌蚪的发育过程,养成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构建实践交流桥梁

教师构建交流桥梁时,学生能够进行经验分享,通过学习生物圈这节内容带领学生到室外学习,感受自然中的绿色植物,例如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间的差异。在讲授植物的蒸腾作用时,可以提问,为什么在夏天到树下乘凉会感到凉爽?教师先举出植物蒸腾的作用,使学生了解到这类现象的具体原因,拓展生物适应,又增强了生活的体验。使学生能够养成在生活中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的学习状态。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进入自然,感受到自然界中的千变万化,有助于学生提高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

(三)实现课堂交流互动

新课程标准要求,开展生物教学应当秉持着平等和谐互助式的学习方式。通过交流与合作,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养成合作探究意识。学生在接受生物知识的同时,也能够进行经验互补,有效的实现资源共享。学生也能够在讨论过程中进行思想碰撞,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能够对新事物、旧事物进行重新认识,加强情感交流与融合。教师举出生活案例,在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经验知识,可以让同学们自行分组讨论。例如:在学习到《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早餐、午餐、晚餐的食物小组进行讨论并分类,学生能够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合作、倾听帮助、尊重别人的想法及观点,能够平等客观的进行学习。

(四)创建民主和谐的生物课堂

在初中生物课堂上,教师应当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保持健康发展的心态,能够塑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营造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也就要求教师应当做学生思维发展的引领者,例如在学习到《植物的呼吸作用》这节内容时,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植物的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间的差异性。可以开展小组探究式学习,通过竞赛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出结果并进行共享,学生能够积极踊跃的参加讨论,说出自己的经验及看法。学生们得出答案后,教师对问题进行解释,引领学生正确地看待生物知识。

四、结合学生经验,进行初中生物教学注意的问题

根据学生的经验进行共享式学习,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以及学习态度。学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都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所以教师要掌握学生的生长环境,以及生活经历,对于个别学生的发展有着大致的了解,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的教学。教师在重视学生的发展过程中,也应当加强自身经验水平的积累与培养,通过完善自己的生物科学素养,提高自己的实践经验,避免学生提问而教师不知的现象发生。教师应当采用创新型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兴趣引导,将有限的生物课堂拓展为无限的生活探究,使学生能够发现周围的生活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生物知识,能够真正的学以致用。教师也应当合理的利用实验室资源以及生活中的经验进行资源整合,将课堂与生活进行结合,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出开展初中生物教学,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生长环境以及学习状态进行实践教学,通过经验分享有助于学生提起生物学习兴趣,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认知。开展生物教学,注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交流共享生活经验,有助于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认知水平开展不同程度的生物学习,学生也能够明晰自己的优势及不足之处,在与其他同学的交流过程中实现优势互补。

参考文献:

[1]唐美艺,情景教学在初中生物课堂的运用[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3年第03期.

[2]刘克利,莫银桂.探讨初中生物“问题—探究”教学法[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2012年6月26日.

初中生物科学范文7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外实践;教学探讨

虽然生物是落实科学素养的基本学科,也是高中理综教育的重点内容,但是并不在中考的考查范围之内,所以各个初中学校并不重视生物教育。虽然这个现状问题给生物教学带来了诸多不便,比如教育经费不足、教学设备落后等,但是同时也为生物教育带来了一个发展契机:生物教师不必考虑教学任务、考试大纲等多方面的要求,可以完全以激发初中生对生物学科的探究热情,培养他们的生物素养为教学目的,而课外实践活动则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好办法。下面,笔者从选择恰当的实践项目、注重合作学习的渗透、合理利用乡土资源三个角度,讨论课外实践活动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开展策略。

一、选择恰当的实践项目

选择恰当的实践项目是指教师要为初中生确定生物实践活动主题,选择合适的实践内容。在新课改下,综合实践活动已经成为最基本的教学活动之一,各个学科教师都应该以综合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在生物学科中的课外实践活动,教师也要考虑自己所设计的实践活动是否能够提升初中生的综合能力,是否能够促进他们的科学素养的提升,否则只会让实践活动流于形式。因此,教师要确定恰当的生物实践项目。在“鱼类”一课中,笔者提前与学生家长取得了联系,希望他们能够为学生购买不同种类的鱼,比如金鱼、鲤鱼等,与学生一起在家中观察鱼类在水中的生活方式。在这个家庭实验中,初中生可以结合教材对鱼类的运动与呼吸方式的介绍来观察自己父母所购买的鱼是否满足这些特征。初中生还可以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为家长讲解鱼类运动与呼吸的水生特征。不仅如此,为了让初中生对多种种类的鱼进行观察,家长也可以直接带学生到水生市场进行实地观察,以保证初中生的观察更加全面。如此一来,学生便可以学以致用,将自己在生物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

二、注重合作学习的渗透

初中生物是学生所接受的生物启蒙教育,这也说明了初中生的生物学习能力水平并不高超,很难通过自主学习来完成课外实践活动。为此,教师应该要以合作学习来促使课外实践活动的实现,让初中生彼此监督、相互学习。在“动物的行为”一课中,笔者对初中生所喜爱的动物种类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作为分组依据,比如喜欢小狗的同学被分在“爱狗组”,喜欢小猫的同学被分在“爱猫组”,喜欢蜥蜴、蜘蛛等冷血动物的学生被分在“冷血动物爱好组”……分好小组之后,初中生便要在小组内讨论观察动物行为的时间以及计划,做好组内分工,以此来保证课外实践活动的顺利展开。就比如我们班的“冷血动物爱好组”的同学一共有6个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他们准备利用周末时间到本地宠物市场中的冷血动物区观察冷血动物。同时,这个小组两两一队,结成学习小分队,分别负责蜥蜴、蜘蛛以及蛇的观察任务,向赡养这些动物的工作人员咨询这类动物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运动习惯等,同时结合自己在网络上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统一整理。在分队行动结束之后,这个小组成员便要在小组内分享本小队的调查成果,整合各队信息,从中总结出冷血动物的行为特征。这个实践活动不仅满足了初中生的兴趣,还锻炼了他们的社交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处理信息能力等,可谓是一举多得的一项教学活动。

三、合理利用乡土资源

我国地域十分辽阔,各个地区的自然环境使各个地区的生物资源呈现出了鲜明的地域特征。为了让初中生更好地认识生物科学,教师应该要合理利用乡土资源来展开课外实践,使初中生学习特色化的生物课程。在“动物的主要类群”一课中,笔者鼓励初中生通过网络资源搜集、实地访问等多种途径,搜寻本地区的特色动物群种类,了解山东省的自然环境对本地动植物的影响。在这项实践任务中,有的学生以网络信息搜集为主要方式,有的学生亲自到本地的动物园中进行访问,有的学生到本地的农业大学进行学习。笔者会在学生的调查研究受阻时提供必要的教学帮助。总而言之,生物课外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培养初中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教师要将课外实践活动作为生物课堂的教学补充,鼓励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使其在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获得更多、更深刻的人生感悟与学习体会。

参考文献:

[1]唐丽娜,李亚军.谈初中生物课外实践活动在教学中的作用[J].考试周刊,2015(38):149.

初中生物科学范文8

关键词:微课;初中生物;翻转课堂

生物学科是一门基础科学,在初中生物学习时,主要通过有趣的生物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通过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意识,为学生今后的生物科学学习打下一定基础。

一、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意义

初中生物分别在初一与初二编制了相关教学课程,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生命体的基本认识,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基本素养。在初中生物教材内容编制时,实验内容占到了多数,因为生物学科对于初中学生是一门全新的学科,若是纯理论教材内容,会降低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与热情,进而影响到生物学科的整体教学效果。而生物实验则不同,初中生物实验与初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以学生的生活事例为导向,带领学生开展相关的生物实验,并通过生物实验论证一些生物定理和生物概率。学生在生物实验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浓厚的生物学习兴趣,为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提升提供了帮助[1]。

二、翻转课堂与微课的定义

(一)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可以将部分课堂教学内容转移到课前,由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完成。在该种教学模式下,课堂的教学压力减轻了很多,教师则可以开展更多的教学创新与拓展,同时也很好地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释放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力。翻转课堂属于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该模式打破了传统课堂讲授教学的框架,合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并将传统教育资源与网络教学资源进行了一定整合,有效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和综合学习质量,提高了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

(二)微课

微课视频教学与传统的多媒体教学存在一定差异,传统的多媒体教学视频信息量太多,且教学内容之间连贯性不强,无法将有效的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增加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压力。而微课视频教学则不同,微课视频对多媒体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高效缩减,使得三十分钟的多媒体教学内容,在五分钟内完成展示。由此可见,微课视频当中包含了非常多的精华,同时微课视频中含有非常多的教学元素,给学生提供了非常有效的学习资源。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则可以依靠微课视频的辅助,高效学习掌握相关的课本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质量[2]。

三、初中生物的教学现状分析

在初中生物教学时,部分教师没有很好地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仍旧采用讲授式的教学策略,单一地就理论进行教学。在遇到生物实验教学时,教师则是一笔带过的书面叙述,根本就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具体的实践练习。随着教学氛围的不断压抑,学生对生物的抵触情绪不断增加,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生物综合学习质量。在课堂教学时,教师没有很好地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一味侧重于教师自身,即以教师为生物课堂教学的中心,所有的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都需要由教师进行完成。在这样的学习背景下,学生只能进行被动学习,始终跟随着教师的教学步伐,无法合理发挥出学生的思维想象力,使得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效果都停滞不前[3]。

四、微课在初中生物实验翻转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研究

(一)微课视频制作

微课视频制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了生物课的教学效果,为了保障生物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需要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研究分析,找出实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同时梳理清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保障微课视频设计内容的可行性与实用性。为了达到这一教育目标,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实际生物学习情况进行了解,通过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此完善优化微课视频内容,确保微课视频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贴切性。由于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在微课视频制作时,则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教学管理方案,必须尊重学生学习的差异性,汲取学生对微课视频的意见与看法,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不同,给学生设定有针对性的微课视频内容,保障学生可以在自己的生物学习基础上自主学习相关的微课视频内容。学生在课前学习过程中时间有限,且教学资源不能超出学生的理解认知范围,避免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学习压力。因此,在微课视频制作时,需要将视频的时间控制在五分钟到十分钟之间,同时需要合理减轻学生的生物学科课业压力,让学生可以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微课的自主学习。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由于没有教师的辅导与约束,学生的学习空间相对宽松,若是微课视频内容过于晦涩难懂,学生无法从中获取到相关的乐趣,则会失去了继续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进而影响到翻转课堂的综合教学质量。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发生,教师需要设计趣味性的生物实验引导内容,确保微课视频的内容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发挥出微课视频引导教学的价值。

(二)学生自主学习

微课视频的课前导向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到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学生从中获取内容的多少,直接反馈出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学生在课前学习阶段,必须可以主动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才可以为翻转课堂的后续教学打下一定基础。由于在课前自主学习时,学生具有非常独立的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进度的选择权,即该学习阶段学生成为了学习主体,若是学生无法充分发挥出主体学习的优势,则翻转课堂无法发挥出其教育价值。在学生进行课前学习时,不仅需要对生物实验的基本内容进行一定了解,还需要学习掌握实验的操作过程和实验的预测结果。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以进行记录在案,在课堂学习时向教师提问由教师解答,以提高学生的生物实验综合学习效果。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有效增进了翻转课堂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了学生生物学科的综合教学质量。

(三)课堂实验引导

在生物课堂进行实验教学引导时,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问题,若是教师对其进行一一解答,课堂教学的时间根本不够。为了充分突出学生的思维探索能力,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引导,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的问题即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学生遇到的问题被解决了一多半,剩余的问题则具有很强的类似性,即学生遇到的问题类型相同,这时教师则可以对问题进行一定的归纳总结,针对每一个类型的问题进行教学引导,有效解决学生的相关学习问题,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综合效果。

(四)反馈与评价

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时,采取全新的翻转课堂+微课教学方式,有效打破了传统实验教学的约束,更好地发挥出了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优势。在传统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时,主要采取实验结果+实验报告的方式,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生物实验,进而得到相关的生物实验结果。为了更好地评价学生的生物实验学习效果,学生需要根据实验的结果写出生物实验的具体报告,教师则根据学生的生物实验报告对学生的实际生物实验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这样的教学评价方式非常不准确,不仅影响到后续生物课程的教学,同时对学生的生物学习综合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规避上述问题的发生,教师不仅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的改变,同时需要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进行一定的改变。当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内容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方案时,教师则可以设计全过程的评价机制,从多个视域下评价学生的生物实验学习效果,如通过QQ群的内部交流,或者是学生与教师进行网络在线课堂的交流,让学生可以将自己在每一个生物实验环节的具体收获都反馈给师生交流群。为了更好地激发出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则可以在交流群内相关的讨论实验话题,让学生各抒己见,提高学生的生物实验参与度。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录制视频的方式,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分享到交流群或者是直接发给教师,让其他同学或者是教师帮助自己解决相关问题。在全过程的学习资料收集下,教师则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到每一个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通过对学生整体学习情况的分析,进而给出学生更加贴切的学习评价与相关的学习指导意见,让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意见下,开展相关的生物实验学习,以不断提高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和生物综合学习质量。在今后的翻转课堂教学时,教师需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完善优化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案,使得微课视频引导与课堂教学活动之间连接得更加流畅,同时保障课后的教学复习和自主拓展可以得到有效发挥。为了很好地实现这一工作目标,教师需要尝试新的教学方式,通过新型教学策略与翻转课堂的融合,不断挖掘翻转课堂的教学潜力,并激发初中学生的生物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生物实践动手能力和基础知识储备量,促进我国生物教学事业的发展。

(五)教学案分析

在初二生物“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一节课教学时,教师则可以直接引导出教学核心内容,即动物的各类行为。自然界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如动物的取食行为、动物的防御行为、动物的攻击行为、动物的繁殖行为、动物的迁徙行为、动物的领域行为、动物的社会行为等。若是从动物的行为进行分析,则可以将动物的行为划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该种行为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动物的学习行为指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外部环境因素的作用,在生活经验和学习环境下获得的行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家里的宠物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相关的数据,验证动物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这一生物法则。

参考文献:

[1]戴春玲.初中生物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措施探讨[J].中国教师,2015(S1):16.

[2]姚海霞.初中生物实验翻转课堂教学模型设计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