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育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初中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初中教育

初中教育范文1

关键词:初中体育;体育教育;创新模式;教育理念;教育形成

在当前的初中体育教学中,要想更好地完善学生们的学习方式,将学生们的学习理念和体育的运动素质更好地提升一个新的台阶,作为初中的体育教师,一定要在管理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和体育素养方面有自己的想法和实现的内容,让学生们能在新时代的新型创新教育的模式中,更好地实现教学的内涵,真正地将教育的内容落实在体育的课程中,利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具有意义的教学手段,真正地促进学生们身体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为学生们的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1]。

一、体育教学现状

(一)教学模式老套。教学模式的陈旧老套,直接影响了初中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难以形成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新时代的初中学生每天面对的教学形式还是传统的内容,对学习的兴趣也难以提升,在教学陈旧的情况下,学生们的发展素质和教学课堂的质量直线下降,现代的体育教育内容难以真正地落实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教学的机遇难以真正的实现,学生们的学习动能难以体现出来。同时,我们不难看到,大部分学校把工作重点放在升学率上,学生们的体育课程由于不是关系着升学的关键性的课程,因此,导致学校不重视体育这一门学科,难以真正地将教育的能力和动力展示在体育的课程之中[2]。我们在现实的教学条件下分析发现,初中体育教师也是高素质的体育专业人才,但是,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中,由于长时间对体育课程的不重视,导致初中体育教师对当前的教育事业产生了职业倦怠,不能积极投身教育的研究和教学形式的创新上,最终导致教学模式的陈旧和老套的现状出现。很多的初中体育教师甚至有时候让学生们在体育的课堂上自由活动,不能合理地安排学生们的学习时间和运动的项目。

(二)学生学习兴趣低。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是非常受教师的影响的,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会影响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长此以往,学生们的发展也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很多的学生在针对体育课程的学习中,面对现实的问题,产生积极性不高的现状,长此以往形成一种体育课程教学的恶性循环,导致体育教育的教学效果差,学生们的兴趣低的现状[3]。现阶段,我们不难看出,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单一,单一的教学形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们就不愿意参与到体育课程的学习中来。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讲解体育知识,然后进行简单的示范,一系列的过程都过于简单,同时,也没有真正地切入学生们的发展要求,在教师们的发展形成中,形成了难以磨灭的局面,体育的教学课堂之中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师生形成了一个闭环,难以突破教学的内容,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教学的实效性难以展示出来,尤其是一些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在经历了一次次失败的体验后,甚至不喜欢上体育课,在体育课程的斟酌和体育课程的训练中,难以提起兴趣,学生们的发展难以形成长远的提升[4]。

二、开展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一)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学生们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提升是双方面的,也是多层次的,在当前的教育形式中,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局面,对学生们的进步展示了全方位的动力。因此,在当前的教育发展中,要想真正提升学生们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教师就要利用好初中体育的这门课程,将初中体育课程的形式和初中体育课程的内容完美融合在一起,形成学生们的学习动力,在进行不同形式的体育锻炼中,能形成良好的学习和体育运动的精神,将学生们的身体素质进行完美的提升,学生们能在体育的课程中找到相应的归属感,并且能将体育运动的内容由课堂内延伸至课堂之外,发现体育运动的魅力,为学生们的进步和发展提供相应的动力。在学生们的身体素质提升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体育运动的过程,提升自身的竞技精神,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在运动中加强学生们的心理素质,真正为学生们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新动能[5]。

(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初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是非常关键的,能更好展示学生们的全面发展能力,在全面发展和进步的道路中,彰显出42学生们的综合素养,因此,在当前的初中学生们的发展中,将体育课程进行创新教育,利用不同的形式创新体育课堂的教学方式,在体育课程中展示出新的形式,为学生们的体育课程的发展和进步带来更多的可能性。真正将初中的体育课程变成学生们更加需求的,教师教学有方向的课程,让学生们能更好地完成学习的目标,形成新的综合素养,提升学生们身体和心理以及学习的动力。

三、体育教学创新措施

在现代的体育教学中,虽然展示了新时代的教育新动力,也将教育的形式和教育的内容更好的发挥和展示了出来,但是,初中的教师在初中体育教育的发展中,没有真正地意识到,在教育中,最关键的核心是“参与”,学生们的参与感以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为前提,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协调发展,才能切实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律能力,为学生们的体育核心素养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因此,针对初中的体育教学的现状,教师们一定要把握教育的时机和机会,真正在学生们的教育形成过程中带来新的动能。

(一)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的更新是创新体育教学形式,改变传统教学课堂的第一步,因此,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初中的体育教师要融合当前的教育新模式以及新时代的新要求,不断地武装自己的头脑,形成学习的丰富内涵,在初中的体育学习中,更好的形成教育的新模式,通过培训或者是公开课的形式,学习更多的教师不同的教学形式,以及其产生的教学成果,在教育中更好的形成教育的新局面,真正考虑教育的成果,以及给学生们带来的教育效果,通过自主的专研和新时代教育形式的丰富,为学生们呈现更加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

(二)丰富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教学形式的丰富能更好展示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中更好地形成兴趣的发展理念,真正为学生们的兴趣发展和进步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因此,在当前的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丰富自身的教学形式,切实地增强体育的教学形式,真正地提升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6]。教师在摸底中和实际的教学中会发现,游戏对学生有天然的吸引力,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形式,将游戏与体育教学相结合,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初中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还能在初中的教学之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将初中的体育课程作为学生们综合能力提升的跳板,为体育教学增添生机与活力。对此,体育教师必须要树立较强的游戏教学意识,在游戏的教学中,能融合传统的游戏教学形式,以及自己的想法,提升自身的游戏创编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适合自己年龄段的游戏,从而以更加专业的态度对学生开展游戏教学,提升游戏教学的效果和效率[7]。例如,初中的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篮球训练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运球接龙”游戏。利用运球游戏的形式,提升学生们对篮球的运动兴趣,了解篮球的性能,对学生们进行分组以后,让学生们站成一列,设置十米的终点,一个学生运球结束后传给下一个,中途掉球后,这位学生要返回起点重新运球,最终哪一组最快能轮完最后一个人,则哪一组胜利,教师能在游戏开始之前对学生们强调运球姿势和运球速度,让学生们根据要求自行发挥,这样的游戏不仅能激发学生们的体育运动兴趣,还能培养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为学生们的体育学习建立基础。

(三)完善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学习动力。完善的课程体系能帮助初中的学生在进行体育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建立更加深厚的学习兴趣,并且能更好发挥学生们的学习动力,为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的素养提升提供更多有效的平台。因此,在课程的体系性建设方面,教师要下足功夫,在创新体育教学形式的时候,不能单一针对某一节课,或者是某项运动进行简单的设计,而是要针对学生们的学习状况和学习的目标进行教育,为学生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智力的开发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例如,教师在进行球类运动的教学时,采用不同的教学引入方式,针对不同球类运动的性能和球类的特点进行方式的制定,并且根据学生们的学习状况和接受程度进行因材施教的教育,真正地为学生们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让学生们愿意参与到初中的体育课程中来[8]。

四、结语

初中教育范文2

关键词:素质教育;初中教育改革;改革路径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影响下,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倒逼我国教育的改革。初中教育对我国整体教育事业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实行初中素质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素质教育视角分析了初中教育的改革路径,对素质教育的内涵特征进行了概述,对当前我国初中素质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我国初中素质教育改革的措施建议。

一、素质教育理念简介

素质教育指在对学生目前发展水平准确判断其未来发展的基础上,利用教育、环境等措施对学生起到积极影响,促进学生知识不断内化,促进其各项技能的发展,提升学生的精神品质。素质教育目的即使学生的劳动技能、审美素质、身体素质等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素质教育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初中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及初中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素质教育提倡通过对教学形式内容等手段综合运用,使学生的道德品质、思维能力、身体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发展,使之成为新世纪“四有”青年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承认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注重对学生因材施教,杜绝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素质教育包括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及审美素质等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强调综合利用先天禀赋,以提升学生素质为最终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初中素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深化教育改革,培育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的教育。学校素质教育要适应社会进步与时展要求,要处理好应试与学生素养提升的关系,处理好传承与创新间的关系。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应与时俱进,当今经济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的作用愈加重要。国际上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学校教育的根本要求。素质教育最初是针对中小学应试教育的弊端而提出的,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管理者与教师不能正确处理好素质教育对学生素养提升与人才考评间的关系。素质教育的实施并非要取消考试制度,考试是检查评价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实施素质教育要发挥考试对教学的评判与提升教学质量的作用,以素养提升促进学生的学业成绩提高。学校素质教育实践要将原有教育体制中的优良传统继续传承发扬,关注符合时代要求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创新,推行学校教育教学的个性化发展,充分调动教育者的主动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素质教育对象面向全体,不受学生个人能力等条件的限制。尊重学生间存在的个体性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社会特征,不同时代影响下,人们对素质能力的要求不同,素质教育是在改革实践中的动态过程,使素质教育在不断发展中逐渐走向全面化的教学格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理念,注重方式方法与内容的时代性,不断创新教育模式,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改革路径,更好地满足当前社会对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初中素质教育改革现状

初中素质教育改革在党的正确方针政策领导下,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配合,使得我国初中素质教育改革取得巨大进步。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但应试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初中素质教育改革的道路仍是坎坷崎岖,在全面初中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当前我国初中素质教育改革中,仍存在一些违背素质教育理念的问题。初中教学观念陈旧,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受以往教育思想影响严重,部分教师仍将自身视为教学中心,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影响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培养,学生在落后的教学模式下只得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理论知识。在初中教育教学中,一些教师忽视了社会及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未将家庭社会与学校教育有效结合,导致部分学生因缺乏家庭社会教育产生不良思想与失德行为,影响了其健康成长与素质能力的发展。初中素质教育以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为根本,以德育为灵魂,学校德育受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缺乏德育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短板。初中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以培养创新人才与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自主构建与协调发展。素质教育是时展的需求,必须将素质教育提高到民族的兴衰存亡的高度认识。当前我国初中教育中素质教育仍未得到全面深入的贯彻落实,学生的创新及实践能力发展不足。推进初中素质教育要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作为工作重点[1]。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推进,以往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初中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原有的教学模式仅将课堂知识作为教学重点,未认识到互动教学等方法在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导致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锻炼。在教学内容设置方面,受长期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教师将教学重点内容局限于应对考试,学生的素质能力发展受到阻碍。与升学无关的课程不被重视,学生的素质能力缺乏锻炼提升的机会。初中素质教育改革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关系到国家的兴旺与民族的未来。素质教育改革的全面开展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当前我国初中素质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存在,各基层学校在素质教育改革工作中推行难度较大,投入力度不足。一些学校急功近利,仍以升学率作为考评教育工作成绩的重要标准,在实施素质教育改革中出现喊口号、举大旗、摆空架子等形式化现象。与考试课程无关的科目不予重视,借用节假日大兴补课,在素质教育评估制度建设方面不够完善健全,形式主义的做法使得素质教育改革沦为初中教育改革的幌子,对学生的素质能力培养毫无益处,对教育发展不利。推进初中素质教育改革要求转变传统教育观念,而一些学校对副课重视不足,导致学生素质能力发展失衡。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科学文化与人文素质协调发展,但学校因功障目,导致人文素质教育推行受阻,离开人文素质的引导,初中素质教育改革就缺乏时代精神的依据。

三、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措施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要使初中教育改革不断发展,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必须积极转变教学理念。纠正教师以自我为主体的错误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教学活动的实施要围绕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进开展。使教师树立为培养学生高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加强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素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素质能力的基础条件,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谐的家庭氛围与友爱的校园文化环境在学生的成长成才方面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适应素质教育改革需要的教学环境,切实保障初中教育改革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不断进步。在校园环境建设方面,应将校园软硬件及制度环境建设等放在重点突出位置,加强对基础教学设施的建设,营造良好的校风文化,制定各种适应素质教育开展的制度,为学生的素质能力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2]。对学生实施教育的目的是使其各项综合能力得到培养,初中素质教育改革中必须对陈旧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教学方法的选取中重视网络教学资源的利用,充分挖掘有利于培养学生素质能力发展的教育资源,针对学生的素质能力合理调整课程结构,适度改革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及水平分别开展基础性、拓展型课程的分层教学。拓宽教学内容领域,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素质教育改革需合理的资源配置,当前我国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仍然存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制约了初中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必须逐渐改变学校间办学条件不均衡的现象,增加政府投入,全面强化初中素质教育高位均衡发展,为素质教育改革推进营造公平健康的环境。互联网时代,新时代要求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与能力多元化。我国初中应试教育弊端制约着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推进初中素质教育改革是加快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客观需求,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要求。推进初中素质教育改革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理念,深刻领会人的科学发展理念精神实质,加大素质教育投入建设力度,切实有效落实贯彻党的教育指导方针政策,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黄真明.人的科学发展理念视阈下我国初中素质教育问题研究[D].信阳:信阳师范学院,2016.

初中教育范文3

人文教育的实质是对人性的教育,是在高度重视和关注人的思想态度的基础上,促进人性境界提升、推动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一种教育,其研究和关注的具体内容包括关注人存在的意义、尊严、自由与平等问题。人文教育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培养完善的人格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人文教育始终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尊重人的个性、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良好品质,让学生在融洽的氛围中学会珍爱生活,与他人和谐相处。人文教育不仅重视由内而外的文化生成,还注重对人的个体关怀和思想启发,使人在学习中理解并重视生命的意义,始终给社会和他人一种人文关怀,能够理解并尊重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对他人和社会都能够怀着一颗感恩的美好心灵去体会。初中美术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就是将人文教育中的科学、自然理念与初中美术教育的理念相融合,让学生在初中美术教育中提升人文素养,又通过人文素养推动初中美术教育的学习,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共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

二、人文教育在初中美术教育中的融合途径探析

1.初中美术教师要注重自我积累人文素养

初中美术教师必须要认识到自身人文修养的重要性,通过不同途径实现自我人文素养的提升,更好地影响和教授学生。人文素养的基础要求就是要培养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终极关怀,不断追求人生和社会和谐相处的境界。初中美术教师要想提高自身人文素养,就必要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注重对多种学科的学习。初中美术教师除了学习好专业的美术知识外,还要掌握诸如音乐、舞蹈、文学等多种学科的文化内涵,开拓自己的视野,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知识水平。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积累,提高教学热情,增强思维活动能力,以激发学生的美术灵感,并以自身行为影响学生的人文素养。初中美术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和专业素养,从多角度激发学生的美术和人文思想追求,用自己的言行和魅力征服和影响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自觉提升人文素养。

2.初中美术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注重美术文化的渗透

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初中美术教师重在对学生进行美术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美术文化的渗透,没有为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美术文化情境和氛围。在新课标教学理念的实践中,初中美术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美术个性,创造全方位、开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比如,在初中美术课堂上,教师在教授外国雕塑作品赏析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对经典雕塑作品多方面感受,让学生主动寻找雕塑作品背后的文化背景,引导学生从雕塑背后的社会历史、文化环境理解作品的内涵,让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始终处于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中,通过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熏陶,提升学生对美的认识和理解,拓宽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范围。

3.创造人文背景的情境设置,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初中教育范文4

关键词:素质教育;初中教育;改革策略

初中教育在我国教育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开展初中素质教育改革就显得尤为主要。

一、素质教育理念概述

结合相关调查可以发现,素质教育最开始是就中小学应试教育的短板提出的,基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无论是针对学校管理人员还是教学来说,均无法妥善解决素质教育对学生素养提高和人才考评之间的关系。如果想要确保素质教育改革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就要充分发挥考试对教学的判断和提高教学水平的作用,将素质提高当作参考依据来促进其学习水平的全面提升。站在学校的立场上,其在开展素质教育期间一定要采取必要措施把以往教育体制中的优良传统发扬与传承下去,将目光放在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上面,端正教育态度,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素质能力的全面提高。对于素质教育来说,其涉及的教育对象具备范围广泛的特点,在开展相应教育时并不会受到学生个人能力以及其他方面因素的干扰。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一般而言,素质教育存在着比较显著的社会特点。而且在时展的影响下,人们对于自身素质能力的重视度越来越高,这就应强化素质教育动态研究效果,使素质教育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一定要紧跟时代的脚步,高度重视方式方法的时代性,完善与优化教学形式,符合现阶段社会对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初中素质教育的改革现状

(一)教学理念太过落后,创新意识薄弱

现阶段,初中教学理念过于落后,创新意识薄弱等情况比比皆是。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一些教师依然把自身当作教学的主体,没有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引起必要的重视。在开展教学活动期间只关注教师的作用,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他们只得被动地接受知识。

(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分离

受教师现有思维模式的影响,其在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时,并没有考虑社会与家庭对学生素质能力产生的影响。没有把家庭社会以及学校教育结合在一起,这样无形中会导致一些学生由于缺少家庭以及社会的教育而做出有违道德的事情,继而对其素质能力的提升产生较大的阻碍。针对初中素质教育来说,其主要是将推动学生主体发展当作参考依据,并辅以德育教育,但因为受教育制度干扰,往往无法将德育教育落在实处。

(三)素质教育无法真正落到实处

站在客观的立场来讲,开展初中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以及创新精神。将培养创新人才以及人的科学发展当作核心任务,并在这一过程中强化学生对自身素质水平的构建力度,尽可能缩小素质教育与时展之间的差距,或者将素质教育与民族兴衰结合到一起,继而将素质教育的现实价值全面发挥出来。但是受外在因素的干扰,素质教育依然无法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均呈现出不高的状态。由此可见,要想大力推进初中素质教育,就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当作主要内容来抓。

(四)教学手段无法紧跟时代的脚步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早已无法紧跟时代的脚步。以往的教学形式主要是将课堂知识当作重点内容来讲,但大部分教师无法充分意识到互动教学等多种手段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的价值,这样就会在无形之中导致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锻炼。站在教学内容设置方面的立场来讲,其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干扰,诸多教育工作者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应试考试之中,这样就会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干扰。

(五)推进素质教育的力度不够,没有意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尽管素质教育对于改善我国现代化教育弊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初中阶段素质教育与现有教育行业发展要求之间还存在着一些不均衡的问题。这就导致初中素质教育落实程度低下,对于素质教育改革效果和各项教育工作落实程度也受到很大的影响。而且部分初中学校在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时过度重视升学率,没有按照学生现实要求开展素质教育改革工作。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初中素质教育流于形式,其实际意义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同时,素质教育评估机制建设并没有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直接影响素质教育评估机制的完善,继而导致初中学校各种教育模式在改革过程中经常出现问题。如果不能有效改善这一问题,不仅影响学生素质教育效果,还会阻碍教育发展的脚步。实施初中素质教育改革要求打破以往的教学理念,但大部分学校并没有将目光放在副科上面,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学生素质水平下降,各项素质教育工作落实程度受到严重制约。

三、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措施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指引下,在全体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合作下,初中素质教育改革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然而应试教育的思想理念根深蒂固,这样就会使改革的道路充满艰辛,在实际改革期间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针对现阶段我国初中素质教育改革来说,其依然存在很多有悖素质教育理念的问题。上文对初中素质教育的改革现状进行了探讨,下面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以便互相交流学习。

(一)主动转变教学理念,加快素质教育改革的脚步

在素质教育背景之下,如果想要进一步加快初中素质教育发展的脚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就要主动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师以自我为主体的错误教育理念,并引导他们将目光放在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上面,教学活动应紧紧围绕着学生展开,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不仅如此,还应当使教师建立起培养学生高素质、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二)创建优质的教学氛围,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所在,无论是针对优质的社会环境还是团结友爱的校园文化而言,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均有着积极的意义。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采取富有针对性的手段为学生创设优质的教学氛围,确保初中教育改革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之下得以健全。从校园环境建设的角度出发,还应保证校园软硬件建设与环境建设之间的协调性,严格遵循现代化教育行业发展要求进行教学设施建设和优化升级。有效改善校园内固有教学设施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不仅能够为学生素质教育提供教学设施支持,还能落实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目标,使得素质教育的优势全面发挥出来。

(三)对教学方法进行大胆的创新,紧跟时展潮流

为什么要对学生实施教育呢?其目的是促使学生各项综合能力得到应有的提升。所以,这就要求初中素质教育在改革期间一定要紧跟时展的脚步,对教学模式进行大胆的创新,在教学手段的提取方面关注网络资源的充分运用,将可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资源加以整合,在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基础上对课程结构进行科学的调整,不断完善与优化教学内容,并在适当的时间开展以下教学活动:一是开展基础性分层教学;二是开展拓展性课程的分层教学。将教学内容加以拓宽,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生道德素养水平的全面提高。

(四)对教学资源进行科学配置,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如果想要加快初中教育改革的脚步,就要对教学资源进行科学的配置。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现阶段我国教育资源配置不科学的情况还很多见,教师队伍综合素养不高,这对初中素质教育改革的进度产生了较大的阻碍。所以,我国应当采取针对性的手段妥善处理学校办学条件不平衡的情况,要求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目的是进一步增强初中素质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继而为素质教育改革推进创设出简单、舒适的环境。

(五)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1世纪,互联网等一些新型技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在这种背景之下,我国对当前的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是从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初中应试教育存在的不足之处仍会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带来较大的阻碍。而深入推进初中素质教育改革是加快教育体制改革脚步的必然需求,同时也是推动学生科学发展的新要求。显而易见,加快初中素质教育改革的脚步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要遵循科学发展的理念不动摇,并在此基础上充分意识到人才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必要的条件下还应当投入足够的资金支持,这样才能将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显然,这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推动社会发展等方面均有着积极的意义。

四、结语

本文从以上三个方面,从素质教育视角谈初中教育改革的问题及解决策略。通过具体的论述,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目的是加快我国教育改革的脚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使相关人士获得启发,以共同促进初中教育改革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峰官.从教育文化转型看当代初中教育使命[J].华夏教师,2018(33).

[2]苗雨.人本理念在初中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新探[J].中国农村教育,2019(3).

[3]丁志勇.新时期初中教育管理的创新策略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15).

初中教育范文5

审美教育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音乐教育的重要议题,探究初中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对教学改革与发展有极大的正面影响。

关键词:

初中;音乐教育;审美教育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体现,促使众多教师加强初中音乐教学改革,要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落实审美教育。目前,针对初中音乐教学改革的研究议题较多,但对初中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的研究还相对缺乏。基于此,本文在此探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一、感受音乐的“外在美”

音乐是由节奏、旋律和曲调等多种元素共同组成的,它具有明显的外在美。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得到显著提高,课堂教学也变得更加正规。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更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感受音乐的曲调美、节奏美,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享受音乐带来的美好,以此达到陶冶学生心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以《瀑布与溪流》这篇乐曲为例,作者利用短笛、长笛、单簧管等多种乐器进行演奏,通过乐队的完美配合营造出九寨沟美丽的景象。在学习这首乐曲时,教师不但要让学生了解这首乐曲的创作背景等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细心聆听的过程中去感受音乐的外在美。通过引导,学生在聆听中察觉到弦乐的震音和声以及竖琴的有力刮奏,在乐队的演奏中感受到音乐曲调变化、乐器组合、节奏婉转所体现出的“美”。在此过程中,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能够指引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寻求更加美好的事物。

二、体悟音乐的“内在美”

与此同时,音乐是具有灵魂的,美妙的音乐不但拥有动人的曲调,同时也向听众诉说着美好的事物。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让学生体悟音乐的内在美,由此陶冶学生的心灵,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在《日出》的鉴赏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这首音乐的曲调美,同时向学生讲述乐曲的创作背景。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美丽的日出景象,让学生在音乐、图片的搭配中感受作者营造出的美好氛围。学生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认识到日出的美丽,进一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魅力。基于此,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使学生可以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发现美、感受美,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三、结语

初中教育范文6

课本身就是一种没有条条框框约束,让同学们自由发展的课程,所以在课堂中,学生们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画出他们心目中美丽的事物。很多学生,在接受美术课程之后,在课下都会多多少少地去画一些自己喜欢的事物,这样既缓解了他们学习的压力,还转移了他们因为学习而产生的疲劳感。我们深有体会的就是在美术课之后,一些课程中学生的注意力明显提高了很多,而且学生们的精神也是非常饱满的。转移学生学习疲劳,让学生更轻松地去接受其他文化知识。美术课程已经成为了其他学科的辅助工具,为提高学生的成绩和综合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重视美术教学现状

我们知道中学生是压力最大的,而且在这个阶段学校给学生的压力也是最大的。有些学校盲目地为了提高升学率,尽量压榨学生的课余时间。所以美术课堂就成为了学校压缩时间的对象,很多学校的美术课堂是形同虚设。即便是安排了美术课,而美术的硬件设施也是非常匮乏的。因为学校将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提高学生文化课程成绩方面,而忽视了我们学生的全面的发展。例如一些学校的素描课程,基本没有任何的硬件可以使用,唯一可以使用的工具,就是一张黑板,所以学生的美术课也就显得非常枯燥了。而在教师资源方面,很多中学也都存在短板,因为美术教师的任课比较少,而且他们对于提高学生的成绩也没有很明显的作用。加之,一些学生认为学习美术是浪费他们学习其他文化科目的时间,所以美术就逐渐成为了冷门中的冷门。一些发达地区和城市的教育资源是丰富的,所以他们也开始重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培养,所以在音体美方面的投入也是非常多的。很多大城市的学生,他们走入大学后,可以展现自己各方面的才艺。而较之于此,很多小城镇或者是农村的教育条件有限,很多学校根本就没有音体美课程,所以他们步入大学后会发现自己一无是处。在将来的学业和职业中,美术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例如,具有广泛爱好的人,就不容易发生抑郁症。而对于那些爱好偏少的人,他们往往会患上抑郁症。我们知道每年大学生都会出现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学校和社会所头疼的。如何培养一个心理健康,同时还积极向上的人,已经成为了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通过非官方的一些调查,我们发现有着丰富爱好的人,他们的精神状态会普遍较好,而且他们的工作效率也非常高。而那些沉默寡言、没有兴趣爱好的人,往往在内心深处都存在着不稳定因素。我们的社会需要进步,需要和谐,所以身心健全的人才能够成为为社会做贡献的人。我们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一些学生患有轻度抑郁。教师对他们是非常重视的,因为他们是特殊的群体。在通过给他们传输一些课余爱好,尤其是画画可以很好地调节他们的心态,让他们把心态摆正。后来经过这些学生反馈,我们发现美术可以让他们爱上生活,爱上学习。甚至有些学生因此而选择了美术专业。其实我们看很多艺术家,他们的性格可能都非常个性,这就是一个人最后的状态了。如果这些艺术家没有爱上艺术,他们很有可能会疯掉。当他们做出了成绩,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他们也就逐渐融入了和谐的社会,并为我们的社会和谐做出贡献。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很多学生都是非常喜欢的。但是针对我国现在的教育情况,我们必须要适当给美术留些空间。美术并不是美术专业学生所独特拥有的,而是所有学生都应该去学习和深入探索的。

三、结语

初中教育范文7

【关键词】人文教育;初中德育教育;渗透

1.人文教育的含义

一般来说,人文教育指的是通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人性化教育之后、使其“端正人生态度”“实现社会价值”“塑造人格力量”的过程。从根本上讲,人文教育就是关于人性的教育,其核心就是使受教育者的人文精神涵养得到提升。具体来说,人文精神涵养的培养需要从两方面进行——第一方面是优秀文化的熏陶、广泛知识的滋养以及充足的人生体验;第二方面是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学会如何在社会上与他人相处。

2.在初中德育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的重要意义

当今社会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但同时也使得人们的生活失去了许多纯粹,也导致青少年面临着物质主义的极大威胁。尤其是在初中阶段,青少年正处于各方面发展的转折阶段,因此在这一时期对他们进行正确的人文价值观念教育、培育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至关重要的,可以为学生未来人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日常的德育教育中渗入人文价值观念教育,可以有效地促进德育教育的顺利开展,使得学生的人格品质更加完善。

3.人文教育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渗透

3.1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初中德育教育中坚持以人文本的教育原则,是渗透人文教育的最好体现。在日常的德育教育中,教师应该有一双独特的眼睛,可以发现每个学生的不同,从而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制定最适合的教育策略,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1]。倘若教师对待学生的方式不能有所侧重,那么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比如说,某个学生性格比较内向、比较害怕老师,老师在引导过程中就需要非常注意语气的委婉程度;而又有一个学生很淘气、不怕老师批评,那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就要注意刚柔并济、树立老师的威信。此外,教师还要注意一个“度”的问题,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解决问题。在德育教育中,教师当然希望学生的不足都能转化为优点,但切忌操之过急,必须循序渐进、解决问题。比如,班里有一部分同学总是不交作业,教师不要采取一味训斥的方式,这个时候,教师需要稳下来,不要直接采取措施,而是先去找学生谈一谈了解下情况,看看学生是因为作业太难、还是作业太多、又或是不想写,不要事先就对学生下定义。这样的话,才能够真正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

3.2加强“三观”教育

除了对学生的知识层面进行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同样必不可少。二者具备之后,学生才会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一种态度,一种对待生活和社会的态度,可以说,它们是一个人成功所必须要具备的软实力[2]。特别是新时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思想的主流,青少年们同样应该树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价值观念,并以此为行为准则。因此在德育教育中,教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可以引入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让学生们组成学习小组进行讨论。这样一来,学生们通过鲜活的事例可以更好的吸收德育理念、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比如,社会上热议的“老人摔倒了应不应该扶”问题,让学生们通过讨论加之教师从旁引导,使得学生学会设置“友善”的个人价值底线,同时也让学生学会如何更好地处理类似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将人文教育渗透其中,德育教育效果也会非常鲜明。

3.3以实践活动的方式渗透人文教育

结合实践活动,可以非常有效地将人文教育渗透入初中生德育教育中去。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首先,要将人文精神与学科相互融合,使得人文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共同发展。初中生的学习学科比较广泛,在德育教育中,教师就可以引用学生学科中的一些实际案例。比如,“氧化说”的创立者——化学家拉瓦锡,能够坚持独立思考,坚持科学是硬道理,最终带动了“化学革命”。这种事例可以很好的起到榜样作用,引导学生感受这些科学家的人文精神。其次,让学生自己去进行实践活动。在德育教育中,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实践课题,比如“学生上学是否可以带手机”的课题,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家庭访谈的方式来完成,最后进行全班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如何解决问题,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不能在课堂上玩手机的原因。

3.4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在德育教育中,爱国主义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首要内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可以说,爱国是所有道德观和价值观的首要前提。在德育教育中,要让学生明白一名合格的中国公民不仅需要充分的文化素养,还要具有爱国主义精神[3]。教师在讲解中华文化和历史的时候,就要注重学生对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解,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爱国精神是一种人文情怀,传统文化中孔夫子就崇尚“节操、志气”,当今时代的人们同样也需要这种精神。因此,要在初中生德育教育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并增强他们的时代紧迫感,从而在未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力量。

4.结语

将人文教育渗透入初中德育教育中,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从而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热爱祖国,这是新形势下对初中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顺应了教育改革的潮流。在初中德育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素质有着关键的作用,探究两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有机结合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楼黄芳.初中德育教育中的人本追求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5,8:140.

初中教育范文8

关键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赏识教育

初中美术教育所面对的每个学生,都是各自不同的个体,每个学生的美术艺术行为或许在成人眼里是荒谬的,但对于初中学生的美术世界来说是合理的,所以赏识教育就是保护他们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赏识教育是一种充满爱的教育,它尊重每一个孩子作为不同个体的存在。赏识教育不仅只是赞美和鼓励,它更多是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结果的一种认可,是对学生自信的培养。

一、初中美术教育中赏识教育的必要性

(一)加强学生的自信心

初中生在身心发展的过程中处于一个敏感的状态,他们的自信心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到打击,由于自信是学习美术的一个重要心态,任何一门艺术的学习都要带有一定的任性和坚定,缺少自信对学习美术来说是一个很不好的现象,此时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赏识教育对于自信心的重塑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初中美术教育中学生的学习动力是判断一个学生能否学好美术的重要条件,然而影响一个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学习的成果,这是一种循环,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每完成一件美术作品,希望得到的是表扬、赞赏以及别人发自内心的认同,此时赏识教育便是保护他们心中学习动力最好的教育方式。

(三)培养学生心理品质

赏识教育是心灵教育的一种,通过激励,使初中生内心深处对自己学习成果产生认同感,这种认同感是通过教师的赞美和鼓励这些行为一步一步建立的。当美术教师表扬学生的成果时,学生就会认为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从而更加努力认真地学习美术,这是一种良性的循环,可以提高初中生的美术学习效率。

二、初中美术教育中赏识教育的方式

(一)赏识学生,打破教材

在传统的观念里,教材是绝对正确的,是绝对不容怀疑的。一般来说,初中美术教师对于教材的合理性也不敢质疑,教师按部就班地教学,学生获取知识,但初中学生思维大胆,往往敢于质疑教材的内容。我作为一名初中美术教师,就遇到过下列这一种情况:一次上美术课的途中,在一个关于绘画颜色对比度的问题上,由于教材上一个字的印刷错误,当时我并没有注意,滔滔不绝地进行着授课,其实如果按照错误的教材上的方式进行绘画,其效果是很糟糕的,当时一位女学生大胆地在课堂上打断了我的授课,我并没有恼羞成怒,而是主动地在课堂上承认错误,并及时表扬了那位女学生。自此以后,在我的课堂上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挑战意识和超前意识在学生的作品里有着显著的提高,很多饶有趣味的作品被创造了出来。

(二)赏识学生优点,展示不同个性

初中学生处于好胜心很强的年纪,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学生的个性要有包容性,以鼓励为主,不能磨平他们的个性。在具体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对于不同学生的问题,教师应当不同对待,做到因材施教,考虑问题时尽量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在作品的评价方面,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绘画技巧、绘画特点,合理地评价学生的作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作品不足的同时,形成相对正确的学习态度,为以后的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赏识学生创意,培养创新意识

初中美术教师的教学理念应当紧随时代的步伐,不断地改变,注重自身创新意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当学生的美术作品与自身的理念不符合的时候,不能全盘否定它的价值,要发现其中的闪光点,理解他们的创新意识,在日常的教学中给学生发表自身观点的机会,要鼓励他们勇敢地打破旧的思维模式,树立新的思考方向,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初中美术教学质量。

(四)赏识落后学生,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

学生与学生之间并没有优劣之分,每一门学科都有着成绩不同的学生。美术是一门感性的学科,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初中美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发现每一幅作品的美,应当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这是因为初中生处于一个竞争的大环境下,不管是多么差劲的学生,都有着属于这个年龄段的锐气,如何调动他们不服输的心理,是一个课题。对于所谓的差生,初中美术教师应当一视同仁,不抛弃他们,对于他们的作品,每一个闪光点都应该好好地赞扬,这才是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和激发他们好胜心的方式。

三、结语

在21世纪,教育理念应当与时俱进,作为一名初中美术教师,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应当充分展开赏识教育,将学生放在美术课堂的主体位置上,认同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学会站在他们的立场思考问题。由于美术是发现美的一门学科,所以美术教师也应当是发现美的教师,我们要多发现每一个孩子身上不同的美。

参考文献

[1]赵万泉.“赏识教育”再赏识[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15(04).

[2]高明.赏识教育利弊之浅析[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16(04).

[3]郑呈祥,王东红.推行赏识教育,提升班级管理质量[J].中国校外教育,20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