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技术范例

创新型技术

创新型技术范文1

关键词:基层农业;农机;技术推广;科技创新

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农机技术推广占据了重要地位,这对应农民增收、农业增产也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样就可以为农业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

1创新基层农业推广体系建设

实施农业技术推广,有利于对粮食安全的保护,这样对于农业的发展也可以产生推动性作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可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服务要求,从而帮助农产品提升其国际竞争力。针对其推广体系的建立健全,还需要将行政的区划的分析,就需要实现区域推广站的建立,同时创新对应的竞争和用人机制。通过区域站的建立健全,才可以确保其农民实际需求的满足,并且做好对应的布点处理,将特色经济和区域经济引入其中,这样就可以实现研究,做好后续的推广处理。通过特色经济和区域经济的拓宽,就可以带动区域农户的发展,满足其对应的进步。基于具体的情况来做好对应的推广处理,实现对队伍的精简,这样也可以维护其体系的稳定性,再加上推广网络服务功能的设计发挥。将区域推广站的基本功能增加,作为新技术以及成果对应的展示平台,再配合上试验基地的推广,完善其教育和培训处理,如此就可以满足没有平台来进行培训和推广的问题。另外,通过竞争方式的合理引入,防范人流流动性不足,机制不够灵活的问题,配合上有效的创新,就可以避免农业推广机构的限制。首先,合理引入从业人员的资职机制,提升基本的人员素质,完成对从业资格考试的认证,最终培养其人才,及时的补充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其次,实施竞争上岗和对应的招标管理,努力提升农业技术的调配力度和基本交流。最后,实现考核制度的建立健全,遵守对应的规范标准,实现考核制度的完善,这样就可以基于实际情况来做好对应的方式和内容的分析,最终完善指标体系和评级机制。针对相关的人员的成绩与工作量,做好对应的评判[1]。

2创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管理模式

通过多种方式来推广农业技术工作,还需要实现对推广机制的创新处理,将社会的力量完全发挥出来。目前,在农业技术推广之中,因为市场激励机制的缺失,就可能会出现有效实施的影响,最终无法配备对应的利益诱导机制。同时,提升推广服务的质量,还需要将服务的空间进一步的拓宽。首先。改革培训模式,实现对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做好农民对应的教育服务,能够为其农业科技的推广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实现农业科技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迎合农业经济的持续实施。另外,在实施技术推广方面,也需要考虑到农民素质的全面提升,将其实际的竞争力提高,实现对农机技术的推广深化处理。另外,做好技能方面的培训,也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持续推动,这样就可以满足对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并且注重培训与讲座,提升对应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其次,利用多方联动的模式,提升其具体的服务质量。确保所有的监理人员都可以选择依法行政的要求,实施文明执法,从而提升农机技术推广人员对应的法律意识和观念,确保农机生产安全性,并且掌握时机的信息恭泰,这样也可以将实际的问题全部的解决,确保其工作内容能够真正落到实处,进而获取社会的支持与任课,最终推动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有序开展[2]。

3结语

希望通过本文对新型农机技术推广的分析,通过创新方式,让农机技术推广能够真正满足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毅.扎实做好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推动农机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J].江苏农机化,2019(01):1+4-6.

创新型技术范文2

关键词:高职院校;室内设计技术;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只有发挥自身的创新创造思维和能力,才能够保证不再日新月异的市场潮流中湮灭。对于室内设计技术行业而言同样如此,在新时期人们对于住宿的舒适度、智能性等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室内设计技术已经不再能够适应市场的发展规律,因此要求能够加强该行业的创新变革。

1高职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状

1.1高职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背景

高职室内设计技术专业拥有广泛的发展前景,该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可以从事多种领域工作。如其能够从事住宅设计、商业空间设计等,还可以做好装饰施工及工程项目管理。不论是哪一个行业都是现在以及未来较为热门的工作行业。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的就业前景也对于该专业的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要求,如在装饰行业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发展推动下,要求高职院校能够提供高素质重技能的人才。这就需要人才具有的创新能力。在现阶段中,关于高职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的发展要求下,联合国家相关部门颁布的《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简称“2011计划”),各个高职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的发展集合了一系列的资源,并且积极联合了一批出创新力量,并且实现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的高速发展。可以说在高职室内设计技术专业中展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经是万事俱备了[1]。

1.2高职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不足

虽然高职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制度支持、资源支持。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中。由于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同高职其他的专业相同,都是采用一致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难免具有批量化的特点[2],室内设计技术人才的“创新性”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并未落实到具体的实践工作中。因此要求能够根据高职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的发展现状以及高职学校所处的经济条件来展开精细化的创新型人次培养模式的创建,才能够发挥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际作用。

2高职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2.1深化校企合作模式的协同作用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点形式之一。但是在具体的操作应用中,校企合作模式在合作学校的选择上、合作模式的选择方面的粗放式发展,都不利于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在新时期要能够基于校企合作模式,加深合作的协同作用。第一是能够根据企业室内设计技术的发展趋势来展开学校的学科理论教学内容的设定。对于室内设计技术专业而言,其需要主干课程丰富,有装饰学、设计学、建筑制图等等,而其专业的学习安排一般为“2+1”模式,该种办学模式下,一些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够具体深入,而一些不必要的专业课程也需要分担一些精力和时间来学习,整体上精细化程度不高。因此要求能够根据合作企业的发展趋势或是该地区的该行业的发展趋势来展开理论课程的设置,增加学校教学同企业实践之间的协同性;第二是能够实现多团队的协同合作,在高职室内设计技术专业中,其发展同政府、市场、科研机构等都息息相关,因此要求室内设计技术专业能够依托于学校的战略发展规划,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科技需求,(如建筑行业内新的工艺技术以及材料的创新研发),从而引进其他这些优势资源,实现各项资源的联合发展,建立起多团队协作的创新体,形成“政校行企合作,产学研创结合”的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2构建多种形式的侧重点的校内工作室

高职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建在外部因素中需要依托于多个主体构建其协同模式,同时在内部影响因素中,也要求能够加强教学质量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目前要求高职院校能够根据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的倾向性构建其相关的校内工作室,该工作室不仅仅能够让学生即时进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消化学习,还能够在模拟的工作室环境内,实现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经济化、创新性的协同发展。如根据学生不同的就业意向和不同的专业侧重点构建多种形式的校内工作室,实现校内工作室同校外企业相结合的方式,让校内工作室的成果能够实现实践应用发展。还可以评选出最佳的校内室内设计工作室,使其能够同未来的就业工作有效衔接。

3结束语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发展,高职院校中逐渐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初步构建了校企合作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虽说对于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具体操作运行中,仍具有一些不足,要求能够实现“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协同合作,建立校内工作室,实现全过程的专业实践操作,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文璟,黄春峰.互联网时代高职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6(4):121.

创新型技术范文3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室内设计技术;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建筑、房产、家装等各行业发展均十分迅速,室内设计作为以上这些相关行业及产业链条中的一部分也随之迅速发展,在这当中人们在室内设计的美观程度、创意程度等也有更多元化的要求。因此,室内设计技术所需的人才除了需要掌握专业的技术之外,还需要具备创新性思维,能够善于和敢于打破室内设计常规。[1]为此,该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同样需要注重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而现今互联网时代实际也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一、互联时代下室内设计发展的优势

纵观当下互联网时代,室内设计受到的冲击以及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室内设计发展优势是非常明显的。现今室内设计可以通过互联网以及CAD等电脑的设计辅助软件展开,室内设计也因此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其中设计的精准度、美观程度以及创意创新思维也能够更多地体现出来。就互联时代下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优势而言,首先网络使室内设计更加便捷和快速,设计的效果能够得到极大提高。其次,互联网时代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设计可延伸可扩展的层面更为宽阔,甚至可以设计出更加大胆的作品。[2]最后,在互联网及网络技术支持下,室内设计能够有新的表达方式、新的欣赏标准,也可从各个方面进行突破。例如,在进行室内设计过程中,可充分利用计算机中的辅助软件等进行演练、对比,并且可制作出相应的效果图,如就室内设计中所用材质、光域网、模型等可直接在计算机上制作出来,对设计师进行创新思维有一定的帮助。[3]总之,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室内设计可从手段、思路、创作等各方面进行创新和优化。当然,除了设计之外,互联网也能够为室内设计的推广、营销提供基础平台,尤其是企业或者工作室在建立设计品牌战略之下,互联网技术更是成为非常重要的技术、推广及营销支持。并且,在互联网上也能够看到许多“网络设计师”“网络设计工作室”等,室内设计行业也出现了许多新生存模式,与此同时也就同样具备室内设计的网上消费群。基于以上情况来看,室内设计这一行业领域,也必将实现产业链的优化升级,市场在该专业行业领域的人才需求也就更需要创新型的人才。

二、互联网时代室内设计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分析

从现今互联网时代下室内设计发展优势分析可知,我国室内设计水平及发展程度处于一个不断发展和升级的状态,在这当中室内设计人才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从该专业行业领域来看,当前这类人才非常短缺,具有高水平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行业人员的素质、专业技能等也都参差不齐。[4]在面临这种情况之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则必须重视并采取措施不断提升室内设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效果。而高校在培养室内设计技术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具体需培养哪方面的人才,该如何培养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应当重视和直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先从当下我国室内设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入手。就当前我国室内设计行业的具体发展情况而言,实际上室内装饰工程量在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以2014—2015年为例,2014年室内设计产业就已经创造了10000亿元的利润,其中家庭室内设计占据1/2,而2015年室内设计工程量创造的价值达到20000亿元以上。依据该数据结果,在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室内设计行业仍然需要大批优秀的室内设计师。此外,依据对室内设计的就业情况调查,目前在设计师的需求当中,当前该行业提出了许多具体的要求,如具备室内设计的艺术设计创作专业知识及能力,能够辅助室内设计师进行艺术设计,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室内设计辅助软件、有建筑室内装饰方案设计与施工图等专业知识。再具体,则是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的人才能够创建二维、三维空间图形设计等,有建筑设计、工业造型等相关证书。最重要的是,室内设计人才需要具备创新和突破的思维,尤其是能够依据室内空间使用性质、环境等,以制造工艺、美学原理等进行创新性的设计。[5]综合以上分析,基于互联网时代,高校则需要就室内设计人才培养方面不断进行创新和优化,以此为该行业提供专业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三、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在当下互联网时代,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从高校的角度来看,则需要从人才培养模式入手,就创新型人才培养,实际可在原有模式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创新和转变。对此,以下主要从该高校该专业人才的教学以及专业人才实践训练两个层面探索。

(一)转变专业课程教学模式

高校在关于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该专业课程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基础部分,学生最多的是通过课程教学学习该专业知识、技能,为此也可从其教学模式的转变出发,逐步培养创新型的人才。[6]而转变教育教学模式,可具体从如下方面展开。

1.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尤其需要突出对学生常规思维的突破

互联网时代非常注重学生思维、思路、眼光、视角等的“新意”,因此教师自身首先要转变教学理念,不能仅仅按照教材、教学任务展开教学,在教学当中需注重启发学生,并鼓励学生敢想、敢做,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在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进行设计时能够进行相应的逆向思维引导,或者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例如,在关于室内设计的光环境建立的教学当中,将空间通透性作为切入点,呈现出空间观影分析图,并据此深入分析推导光环境问题的相关设计方案逻辑,逐步构建出光环境建立后整个室内空间的整体造型。其中的推导过程、设计逻辑,实际上可对学生突破常规思维产生一定的激发效果。

2.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学模式转变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还可体现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

例如,在教学当中,就室内设计的相关内容设计多元化的题目,以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创新,而设计题目当中应当包含能够创新的“触点”。或者,教学中要求学生自行组队,布置一些相对简单的设计任务,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并在课堂上呈现和分享,在此过程中学生对室内设计的相关思考也能够更加深入,这对发展和延伸学生创新思维也可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优化和完善专业实践基地建设

创新源于实践、源于生活,培养创新型人才当中,除了从教学入手,还可从当下高校已有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等项目出发,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以此不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为此,学校在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等模式下,具体可从如下方面重点培养创新型人才。1.通过互联网平台,进一步加强学校、企业、学生之间的合作,允许企业网络进驻学校官网平台,学生在此平台中寻找和收集相关的就业资讯、创业合作项目等,在这当中教师也可充分参与其中。[7]在广阔的平台之下,为创新创造更多可能。此外,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就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还可通过相关设计比赛展开,该比赛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支持,比赛中表现突出者可获得更多设计参与机会以及通道。如此一来,在学校、教师以及企业的带领下,学生自我努力之下,创新能力及思维必定会有提升。2.在实训基地建设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先逐步从基地设施设备的完善入手。例如,针对现有的室内设计制图机房、室内虚拟漫游实训室等进行完善,为学生提供二维、三维制图的操作条件。而后,在实训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当中,就教师或者师父队伍进行进一步建设,并转变管理模式,积极引导学生在实干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要求室内设计技术专业人才能够更加灵活多变,能够不断创新,以此满足该行业在此时代的发展要求。当然,培养创新型人才并非易事,创新能力也不是生来具备,但这个时代赋予了一定的创新环境、创新基础,就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学校、教师、学生都需要付出努力,都需要立足实践。从学校和教师的层面出发,培养该类型的人才则可以在教育教学、实践基地等模式下展开,对学生进行鼓励、引导、激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与平台,由此为互联网时代室内设计技术行业提供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明,苟晓梅,张云.基于“企业学院”的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6):30-33.

[2]邓向群.高等职业教育室内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现代装饰(理论),2016(11):245.

[3]张萌.高校室内设计专业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研究[J].亚太教育,2016(19):280,298.

[4]李文璟,黄春峰.互联网时代高职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6(4):121.

[5]郭文斌.校企互动式高职室内设计人才培养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28(9):147-149.

[6]赵宏云.浅议室内设计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J].民营科技,2015(8):245.

创新型技术范文4

【关键词】大类招生;生物技术;培养模式

大类招生是指在学生大一时期不分专业,将同院系的相近专业合并,按照一个大学科招生;之后在大类招生的基础上,在学科大类范围内对学生按类培养,培养出适应能力强的新世纪复合型人才。然而,按类培养学生就要对学生进行班级重组,重组班级会面临如凝聚力下降等很多问题。而和谐的班级成长环境不仅可以增强班级凝聚力,而且能使学生发奋学习,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本文对大类招生下的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管理模式进行了探究。

1大类招生概述

大类招生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高校招生的时候,不分专业,将同院系的相近专业合并,按照一个大学科招生,之后对学生进行按类培养,按类培养则是指在大类招生的基础上,在学科大类范围内按学科培养,通过对基础性课程的学习,以及学科、专业的进一步了解后,再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在学科范围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1]。这个过程是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学生进行专业分流,再按各专业对学生进行专业培养,培养出适应能力强的新世纪复合型人才。这种培养模式可以避免学生盲目地填报志愿,也顺应了我国当前人才需求多元化的趋势。

1.1生物技术专业简介

生物技术专业是一个现代化专业,主要目的是培养该专业学生能够掌握各种生物知识与生物技术,对于各种生物方面的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能够熟练运用,使该专业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与专业技术的专业技术型人才。该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微生物学、遗传学、发酵工程、植物学、动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基因工程等,属于理学学士学位。在21世纪,生物技术这一专业注定会绽放自身的光彩,未来的世界一定会大量需要生物技术类型的人才,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注定会有锦绣的前程。

1.2国内传统管理模式

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是指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被分到同一个班集体,组成一个团队,他们每一个团队都会配备一个导师对他们进行管理。经过长时间的相处与合作,同学们之间越来越互相了解,彼此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深厚,互相之间的配合也越来越默契,这样的班集体具有很强的凝聚力,这种班级的学生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大类招生下的分流培养与传统的培养模式不同,相比于传统模式可能会有缺点,但是分流以后的班级既可以满足学生个人需求更可以使学生提前适应社会发展,所以分流培养毋庸置疑,但是其在教学管理制度仍然需要不断进行改进,这样才能确保分流培养后有更好好的教学效果。

1.3大类招生下的生物技术管理模式缺点

目前的高校教学管理其本质上其实是另一种约束教师、管理教师的方式,高校对于学生的管理其实最首要的是对思想政治、人格品质以及安全意识的管理,在这些基础上学校才开始对学生进行知识上的填充,并且这种填充是一种以老师为主体对学生进行知识上的灌输。这种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在教育中,学生应该是在整个教学中的主体,但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往往只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对学生进行一种强行的灌输行为。而专业分流后的重组班级不仅面临着以上的问题,更为主要的是,其重组的班级导师还需要重新投入大量精力去了解新的班级,对于重组班级的导师来说,重新了解班级的每位同学,重新建立班级凝聚力。对重组班级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是每一个重组班级班主任面临的主要难题。所以,目前的教育管理模式改革迫在眉睫。

2生物技术学生管理模式改革

2.1生物技术专业班级管理模式现状

目前,许多高校的生物技术专业仍然处于未分流状态,各高校对于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研究与技术同培,为适应社会发展,培养出符合社会就业要求的新时代综合型人才,我院学生自愿进行分流培养进入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将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分为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进行。分流后的学生他们的管理模式也不相同。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根据他们学科跨度大、综合性强的特点,进行以实践为主的培养模式;研究型专业人才根据他们学科跨度小、专攻性强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以理论知识为主的培养模式。我院同时更优化了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了“基础平台+方向模块”的综合课程体系作支持,着力打造教育研究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支撑平台。

2.2传统班级管理制

我国传统的班级管理制是在学年制下最为基础的学生管理模式,有以下优点:学校的传统课堂,学生互相帮助,相互理解,建立起深厚的友谊,班级有很着强的集体凝聚力,学生有强烈的集体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导师更容易获得学生的信任,培养其更高的声望,顺利地开展他们的工作[2]。

2.3专业班级管理制

专业班级管理制,就是在学生进行专业分流后,选择共同专业的学生将作为一个班级被进行管理。他们的上课时间和地点都一致,管理员也方便对该班级进行管理,同时还有利于同专业同学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

2.4导师管理制

导师管理制是指每位学生要有一位专业方向的导师对自己进行指导,专业方向的导师具有更专业的学术水平与专业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找到更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从而帮助学生适应该学科,使学生学会读书和做学问的基本方法并且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导师要具有高尚的人格修养,热爱学生,会关心其学生的日常生活,提供帮助[3]。因此导师的选择很关键,导师的专业水平、人格修养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但同时注意要考虑到导师的工作量,一位导师带的学生控制在4~6人,给导师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去思考如何培养自己的学生,充分发挥导师管理制的优势,实现一对一指导。

2.5辅导员制与学长制

高校辅导员制是针对学生的思想安全而特地开设的制度。辅导员对学生进行行为及思想上的安全教育,使学生健康、积极、乐观地成长。实际上现实中的辅导员既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安全教育工作,也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但是,它与导师是有所区别的,辅导员是对学生思想的规范。学长制是一种学生自主管理模式。高年级的学生将自己学习中的切身体会告诉新生,给新生起到示范,教育作用。一方面低年级学生更倾向于相信高年级学生,从而减少学生的逆反心理,降低辅导员的工作难度;另一方面,高年级学生通过对低年级学生进行管理、了解的同时也锻炼了自身的管理能力,这对高年级学生也是一种成长。学长制这种管理模式对于培养高年级学生的交流管理能力,降低辅导员的工作难度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2.6配套措施

2.6.1灵活管理,多样模式,个性学习

大类招生制度的形成解决了我国人才单一,复合型人才缺乏的状况,但是也有一定的缺陷,分专业后,原本同一班级的同学分散在不同的专业,专业班级却很难变成一个真正的集体。主修的课程、上课的时间与地点都不同,这就给班主任有效地管理学生增加了难度。而且在建立了专业班级之后,临时指定的班主任与同学沟通起来会比较困难,这时就需要通过灵活的管理、多样化的模式来进行合理管理[3]。

2.6.2严格终端控制,确保教学质量

随着新的新的教学计划的实施,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而这新的教学方式在普通高校全面实施却也还有很大的困难。首先,一个专业中导师的人数太少而无法满足众多学生与导师一对一指导的需要。其次,作为一个生物技术专业中的导师,他们不仅要从事科研、教学等工作,同时还要兼顾自己的家庭,这时候让他们再去分出精力去指导学生是非常困难的。在这个时候,进行严格终端控制以确保教学质量是必要的,这里可以学习借鉴传统教学管理模式中对师教学活动的管理与监控的方法:一是教务管理部门和基层教学单位对教师主讲资格的审定、对教师的教学检查(包括检查教案、听课、检查作业批改情况等);二是组织学生对教师进行评议,主要包括召开学生座谈会,学生填写课程教师评议表等[4]。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包括对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进行考核评估,健全对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同时充分利用教师、学生、和学生信箱、教学例会等多方面渠道作为信息收集与反馈系统,全面收集教学信息,用以评估教师的教学水平,保障教学质量[5]。

3结束语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管理模式并不是单一的。高校只有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实践,改革才能够不断深入,才能去解决更多问题。但是,无论是新的管理模式还是传统管理模式都很注重通识教育下的人才培养,通识教育使得学生具有包括文科的人文修养、理科的逻辑思考能力、工科的实践能力等,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所以,如何培养出综合能力强且专业特色突出的符合国际发展要求的本科生,是高校全体师生不断尝试解决的新课题。

参考文献

[1]胡咏梅,郭洁,梁章琴,等.某校08级医学生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的调查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4):46-47.

[2]杨立平.人力资源的人本管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J].改革与开放,2010(6):53-54.

[3]周钗美,张懿,陈向日,等.大类招生体制下的学生管理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s1):92-94.

[4]马韵新,原雪辉.传统教学管理模式和开放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比较研究[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17(1):4.

创新型技术范文5

【关键词】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教育行业也在随之不断地发展,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分析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特点,相应的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方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大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可以通过开展实验以及各种实践活动的方式,来不断的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事实上,很多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都会采用多种实践教学的方式来进行,在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会更加有利于学生们更好的掌握所学的知识,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能通过理论和实践结合,进一步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更好的运用所学的知识。为了配合我国的快速发展对我国的教育行业的需求,因此,很多的高等院校都在教学工作方面上采取了一定的改革措施,而在这些学校的改革措施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很多高等院校都加大了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其中,不仅仅包括实验教学的内容,还包括开展多种实践活动的形式,通过这样的一些措施,必定会促进教学工作的成效越来越好。但是,如果对我国整体高等教育院校来进行分析的话,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很多院校在教学工作方面都已经开始加大对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了,但是,还是有很多的院校对实践活动在教学工作的重要性的重视度不够,这也是我国和一些发达国家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存在差异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也是我国的很多院校在教学工作上存在一些问题而导致的,简单的来分析,很多院校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在课程的内容设置上,还有教师们的教学要求上,都会加大对理论知识的重视程度,这样就会导致教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会忽视到实践对于教学工作所产生的影响;还有一些院校在进行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虽然也意识到了实践活动对于教学工作所产生的影响。但是,目前很多院校在对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设置上并没有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因此,学生们可以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并不多。针对这种现象,就需要老师们在进行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针对性的开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又能将所学内容融入其中的实践内容,加大对实践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从而提高学生的电子技术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一、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可以在保证电子技术理论知识不被忽视的基础上,针对性的添加一些实践内容,通过实践的训练最终达到教学要求的标准。除此之外,老师们还要及时的了解电子技术的发展情况,从而可以让学生们学习到更加先进的知识。在进行教学考核的工作中,也可以在考核过程中增加实践部分的考核,这样可以更加清楚的了解到学生们对于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不仅仅可以让学生们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还可以让学生们做到学以致用。

二、教学形式的创新

我国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互联网的发展速度也越来也快,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的高等院校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都会利用到多媒体来进行辅助。教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为教学活动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资源。特别是对于电子技术的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来说,很多的线路图或者是零件如果单纯的用语言的形式来表述,可能并不利于学生们进行理解,但是如果采用多媒体来进行展示,学生们可以更加直观的看到所讲解的内容,也有利于学生们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三、拓展实践教学内涵

现代社会,时展的速度越来也快,知识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这就需要教师们在进行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要时刻的关注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在教学工程中结合新的技术新的方向,这样才能够使学生们了解到最新的知识和技能,拉近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距离,让学生不再有“纸上谈兵”的感觉,体会到书本知识的价值和重要性。

参考文献

创新型技术范文6

1新形势下的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应用技术是基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一种全新高新技术,其自身优势较多,计算能力突出,已经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而程序设计、计算机维护、计算机管理,都少不了计算机智能化设备的支持。当下较为常见的计算机包含嵌入式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超级计算机工程控制计算机等,而在时代前沿,光子计算机和生物计算机的应用还有待推广。实际应用中要求相应操作人员能够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核心技术,同时自身有扎实的计算机理论基础和相应的使用经验,可以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归纳,还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系统完成一些复杂信息的处理工作。要求对应操作人员能灵活应变,根据行业不同单位不同,针对其诉求,对信息优化整合,以网络渠道传播信息,满足实际需求,发挥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最大化价值。

2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状况

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自身的优势受到大众追捧,各行各业都引进了相应的计算机技术。但是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研究领域还处于冰山一角,我国对该技术的研究时间较晚,虽投入大量精力,但整体发展仍和西方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此外,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还受到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差异影响,在东部地区普及率高,而在西部地区普及率较低。由于人们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使用需求,计算机硬件设备发展速度迅猛,但现阶段一些半导体的研发已经进入瓶颈,要打破瓶颈,需尝试不同方向的努力,以不同途径优化计算机应用技术,满足市场需求。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方面,我国整体展现出来的状况是缺乏高专业水平的应用型人才,这就导致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全面发展创新受到制约,所以大部分人员可采用计算机搜索相关资讯,完成简单操作,但这仅限于满足日常生活行业发展需要,专业化的人员完成安全维护工作,故障处理工作等专业化工作,要求其按照行业发展单位需求完成监督管理,还要能够针对客户的要求,开发有创意的软件、开发功能性较强的硬件,为客户提供优质化的服务。

3新形势下计算机应用技术如何实现创新

3.1进一步强化专业人员综合素质

时代在不断发展,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也会不断发展,但其发展必须依靠有专业能力且综合素质较强的优秀团队,以此为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基于此,需不断强化专业人员综合素质,满足技术发展要求。相应的,研发机构可针对机构现有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人员安排具有针对性和侧重点的培训,将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计算机应用技术引进研究机构中,引导科研人员对其攻破学习,并结合我国社会的发展状况,创新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全新技术。此外,要对计算机领域出现的相关技术和信息给予重视,将国际前沿的研发理念及技术引入到实际的研究创新中,跟上国际上相关技术的发展步伐。此外,在人员聘用上,要求研究机构优先对高学历专业对口的技术人员优先录取,在人员聘用上开出较高的薪资待遇,以吸引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技术人员加入研究团队,实现技术创新,提供更多可能。研发公司可以和一些研发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聘请计算机专业人员到公司开展教学讲座,通过交流和协商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公司员工综合素质。必要情况下,可以针对研发各个阶段的要求,吸收一些国外研发工作人员,壮大公司实力也打破计算机技术创新瓶颈。

3.2强化应用技术创新

计算机应用技术已经对我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且这个影响还在不断加深,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得人们对计算机业务技术的要求逐渐严格。在此背景下,对应工作人员需全面了解计算机应用技术,将应用技术和互联网+结合,开展新型计算机应用技术创新。在相关技术研发中,可以利用综合效率强,但实际成本较低的技术为基础,如半导体技术、封装技术、装配技术等,对现有的领域进行革新,在将其应用到计算机应用技术创新中。也可以将时代前沿快至人口的一些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结合,如人工智能、人机交互、超级计算、嵌入式技术等,以此充分提高计算机性能,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操作体验。此外,可以将先进的物联网技术,云计算,云储存技术应用到,实际的操作管理工作中去,构建新时期网络生态化的管理系统。例如在工业方面,可以以智能化的系统实现对整体生产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一些智能化的设备还可以代替人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减少不合格产品造成的成本浪费。再比如,在手机研发中,可针对不同受众的使用需求,开发智能机型,对APP进行优化,实现智能服务、精准服务、个性化服务。在医疗领域则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一些医疗影像数据实现极速分析,设备对人体扫描之后迅速得出结果,为生判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一些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研发,甚至会对未来工作轨迹造成重大影响,例如语音识别技术可强化人工智能虚拟助理研发,大大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比如以语音识别技术应用,在医疗领域可构建全新电子病历,配备对应的网站,使患者可以足不出户的和医生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医嘱、也了解对应的检查结果。现阶段研发人员还需对以往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有足够的经验,了解市场变化和社会需求,分析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不同需求,从而研发出有针对性或应用性较全面的软件。同时,计算机系统的脆弱性及安全风险也是不能忽略的,技术研发需考虑到信息篡改,信息泄露可能对使用者造成的巨大损失,从而针对非法使用资源,网络资源错误等作出调整,设计好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防护。例如可以将先进的人脸认证技术和声音认证技术引入到信息管理系统当中,只有对应使用者按照要求验证之后才能查阅信息。针对一些企业的核心研发技术,其对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等级要求较高,可以在该类系统中加入信息数据加密技术,构成复杂且完善的整体,只有获得授权,且通过验证才能够解读相关信息。即使如此,也要注重防火墙技术的研发,不断引进入侵检测,做好病毒预防,不断更新防火墙。

3.3强化人才培养

在全新时展背景影响下,计算机的操作和软件逐渐向多元化和智能化方向进一步加深发展,相应的信息产业对其操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要求越来越高,社会用人单位的要求标准门槛也提高了,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互联网思维需达到一定程度,才能更好地生存。而同时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也需要源源不断的专业化人才。故需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高职院校是国家技术性人才输送的重要场所之一,通过高职院校的教育,可以教给学生更多更专业的操作技术,从而直接满足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需求。当下众多高职院校已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其积极开展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完善教学体系,将更多的教育资源放在计算机技术的实践方面,强化校企合作,积极建设实践基地,开展实践教学。在此基础上,高职院校还应对计算机技术教学体系进行创新,进一步开展学校和校外计算机企业的合作交流,注重树立学生的互联网思维,不断拓宽学生的认知,让学生能够运用自身掌握的技术进行创新。此外,相应企业单位也要重视强化人才培养,主动和高职院校进行合作,开展人才定向培养班,派遣专业的技术人员担当实训教师,为学生提供切实且专业的计算机应用教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创新正处于发展关键阶段,其发展展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企业要吸纳更多具有新思维的专业人才,多多培养,致力于提高自身软件技术开发实力。

4结束语

创新型技术范文7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我国信息通信技术在近些年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在短期内获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果。而生产性服务业作为近几年来发展快速的新兴行业,促进了我国信息通信技术以及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笔者在本文中主要研究信息通信技术在生产性服务业的应用以及创新研究,为未来这些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信息通信;生产性服务;应用;创新研究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与国际社会的联系也日益密切,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也对话也越来越频繁。尤其是近些年来我国迅猛而有力的经济社会的发展给我国的信息通信技术与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让我国的这一高新产业得到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机会,抓住了我国产业发展的黄金时代。

1.探析信息通信同生产性服务业关联所在

①信息通信技术作为近几年来我国大力发展的高新技术,在各方面的作用都十分显著。可以说,当代社会离开了信息通信技术就不能良好快速地发展,当今文明社会的加速建设很大程度上依赖信息通信技术的成熟与发展。信息通信技术不仅对于社会中的居民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最重要地是对于当今产业发展的极大的促进与推动作用。[1]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了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使得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与国际世界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一言以蔽之,信息通信技术作为当代的新兴技术之一,对于促进当今社会的产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②生产性服务业是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而繁荣与兴盛起来。随着世界工业化不断地进入高精尖领域,而不再只注重工业化大生产这一单纯模式。生产性服务业也获得了发展的良好空间与机遇。另外,信息通信技术的日益成熟也是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强力动力之一,同时而是技术支持。生产性服务业的涉及面很广,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更加注重服务与创造,也由注重劳动力投入到更加注重人才与知识的投入。同时也生产性服务业的模式也越来越多样,生产性服务业的生产质量及服务质量也越来越精准[2]。总之,通过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运用,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的空间与前景都是不可限量的,因为在中国有极大的需求和市场的吸引。然而,生产性服务业作为近几年来新兴的产业之一,发展的势头虽然很足,却仍然存在着诸多的发展中的问题,尤其是信息通信技术虽然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变得已经比较成熟了,然而,当信息通信技术运用在生产性服务业上时,却仍然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为尽管两者都是发展得比较完善的新兴产业,但两者的配合运用的效果却不够明显的,这是所有的此类产业科研人员所应思考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是我国信息通信技术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未来信息通信技术在生产性服务业中运用与发展,发展与成熟的重要方法。只有解决了目前此类产业发展中的这些问题,未来信息通信技术在生产性服务业中的发展与运用也才更成熟。

2.信息通信技术体现在生产性服务业中重要的应用意义

①毋庸置疑,信息通信技术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关键意义就是推动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内部转变、发展,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转变与重新创新的机会。通过运用信息通信技术,使得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方式更为多样化,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上也更为多元。信息通信技术的完美运用在在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同时,自身的技术也得到不断的提高。所以,这两种产业的结合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完美联系,是可以探讨的未来此类产业发展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②生产性服务行业其实是传统行业的统筹组合,是未来新兴产业发展的可取之路。顾名思义,生产性服务业具有两种属性,自一种属性是生产高质量的产品,还有一种属性便是在完成了产品的生产以外的为客户提供服务的功能。这两种功能对于产业发展的成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两种功能缺一不可。尤其是在生产的基础上加入的服务功能,更是满足了当前产业大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信息通信技术在运用于生产性服务业中又具有强大的联系与推动作用,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各方面的发展。

③生产性服务业在发展之初就比传统的产业要完善,更适合市场的需求,这一点,无论是传统的生产性行业还是传统的服务业都没有办法相提并论的巨大优势。尤其是通过运用信息通信技术的全球联系,速度、便捷、庞大的资源以及各种最先进的经验都接踵而至,为当前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提供巨大的经验、技术以及无限延展的广阔市场。通过延长传统的生产性行业的生产链条,为其提供客户普遍需求的一站式到家服务,为无论是个人客户还商业客户都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当然,客户的优质体验反馈到生产性服务业的本身,这一机制所产生的需求效应在未来是难以限量的。

④相比于国外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状态,在当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过程中不可争议地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而且在信息通信技术的运用在生产性服务业的起步于当前的运用状态上,我国的信息通信技术不可否认的还存在着众多的问题亟待解决,而且,我国作为经济与人口市场的大国,更应当具有一种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应当主动和世界的先进技术接轨,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并且要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然后通过自己的创新与创造能力,将信息通信技术熟练地运用于生产性服务业中,创造一种新的中国力量与中国技术。同时加强国内的信息通信技术以及生产性服务业与国际世界的交流与联系,为中国的运用信息通信技术的生产性服务业挖掘更多的国际市场,同时,也能为目前以及未来的国内的生产性服务业获取更多的先进技术与先进经验。

3.应用国内信息通信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研究

近几年的国内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作用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研究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的信息通信技术的不断地发展与完善为生产性服务业这一新兴产业提供了更多新的发展思路以及创新思维,加上中国不断繁荣的社会经济以及庞大的人口市场需求,生产性服务业在最近几年呈现井喷式的大发展,真可谓是遍地开花,各处繁荣。当然,这其中最重要的其实信息通信技术这一技术支持,因为有了信息通信技术的这一技术支持,才使得生产性服务业的服务层面成为可能。[3]利用更廉价但却更广阔的资源为生产性服务业提供无限的支持,通过信息通信这一技术为企业与客户的联系提供更多便利与接触,为客户打造更精准的服务业务。尤其是这些年电子商务的兴起与繁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内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与繁荣。这也是应用信息通信技术推动传统的企业或者是小生产者不断创新的动力。当然,运用信息通信技术加强与国际社会的联系,不断地创新和提高自身的实力,谋求在国际市场上的利益与合作。而这也更比较符合我国当前的产业政策,积极鼓励有能力,有担当的企业走出去,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更多是提升中国企业良好的企业形象。

4.结语

信息通信技术与生产性服务业同属于当今时代下的高新技术产业,两种产业各有特点。但是当将信息通信技术运用于生产性服务业中,却产生了一种巨大的能量,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打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使得未来的生产性服务业迈向多种新型的发展之路。

作者:刘贵深 单位:广东达安项目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廖毅敏.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发展[J].中国信息界,2011(8):11-15.

创新型技术范文8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影响因素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重要主体,在我国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仍然偏低,仍具有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特征,发展质量低下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倡导发展绿色经济。在此背景下,必须通过绿色技术创新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高质量、生态型发展。

一、绿色技术创新是科技型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实现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途径之一就是依靠技术创新,特别是绿色技术创新与应用对企业转型升级和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具有根本性作用。党的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依靠创新驱动释放经济发展活力和提升发展质量。绿色技术是实现社会生产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现代新兴技术,能够帮助企业减少消耗、降低污染和改进生态环境,涵盖了从研发设计、产品生产、流通、消费到回收再利用等全部环节。绿色技术创新目前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主要驱动力量,是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和推进生态文明以及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新业态、新经济的引领者,是传统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的颠覆者,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活力源泉。但是,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依然在数量、规模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面临着数量扩张难度增大、市场竞争力总体不强等问题。为此,科技型中小企业必须走创新驱动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尤其是在日趋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下,通过加强绿色技术创新来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就成为必然选择。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自组织模式

自组织模式是指在绿色化市场需求和绿色政策的引导下,科技型中小企业依靠自身的组织能力、技术能力和资源禀赋进行绿色产品、绿色制造工艺、绿色材料等技术研发,并自主完成绿色技术创新成果向商品化、产业化方向转变,从而获得预期商业利润目标和社会服务目标的全过程(如图1所示)。这种创新模式主要是凭借中小企业自身力量来实现绿色技术创新的突破,而且主要的绿色技术创新环节活动基本都是在企业内部自主完成。自组织模式要求科技型中小企业必须具备充足的研发经费投入和很强的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以及较高的绿色创新意愿与动力,这样企业才可能依靠自身的资源和能力自主完成绿色创新活动的全过程。绿色技术创新具有较高的成本壁垒和原创性,一般企业在短时间内很难模仿、解密绿色技术创新成果,同时专利权制度也会保护绿色创新成果,因此将为创新型中小企业带来先发竞争优势。在建设绿色生态型社会的大背景下,绿色创新型企业既受政府政策激励,又会受到市场的高度认可,有助于奠定其市场领先地位,并发展成为绿色新市场的开拓者,企业也将在一定时期内获得垄断利润;而高额的利润回报又将进一步激发企业主动进行持续性的绿色技术创新,从而将提升企业的市场形象和品牌知名度。自组织创新模式包括三种: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①原始性创新模式表现为企业通过投入研发资源进而获得了技术发明或者科学发现,对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消耗或者开发新产品具有根本性作用,因此这种模式具有原创性、突破性和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②集成创新模式是对企业的各个创新元素进行整合,对创新内容进行优化选择,围绕一些具有较高的产业带动性和技术关联性的重大项目或者关键产品,将企业的各种创新要素和技术融合起来,实现关键技术突破或形成重大创新成果,从而形成创新元素与创新内容相互协同和优势互补的有机整体,并取得协同效应和规模效应。③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模式主要是利用多种渠道(如许可证贸易等)吸收已有的科学创新成果、引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技术或生产模式,通过学习、模仿或借鉴进行二次创新,进而形成具有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这种创新模式对促进产业转移和技术跃迁以及建立先进的生产技术体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通常,在市场经济发达地区,大多数技术创新行为都属于自组织创新模式。由于绿色技术创新活动基本都是由中小企业自行组织,能够把技术创新动机与市场需求有机整合,有利于企业对创新进度、创新质量和创新效果进行监控。但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源不足、创新能力较弱,因此创新的组织规模受到制约,这不利于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合理性。

三、驱动科技型中小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组织因素

在各种环境因素中,企业组织内部的一系列因素是驱动科技型中小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内生动力和主观力量,其中主要包括企业文化、企业家社会责任意识、组织规模与组织效率、绿色技术能力和绿色创新投入等。

(一)绿色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作为组织内部情境因素,是影响组织行为的根本原因。如果企业信奉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就会将绿色理念渗透到企业的研发、设计、采购、生产、销售、回收等全过程,并乐于投入资源进行绿色产品开发、绿色技术研究和绿色工艺应用等。这种绿色技术与工艺的开发应用不仅能够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减少物料消耗、降低生产成本,还能生产出符合消费者绿色消费理念的绿色产品,并有可能获得政府的税收优惠和政策补贴,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如果建立了绿色企业文化,那么进行绿色技术创新的主观愿望和动力就会大为提高。

(二)企业家社会责任

企业家在企业战略决策中居于核心地位,决定着企业内部是否能够投入足够资源进行绿色技术创新或采纳绿色技术和工艺,并决定着组织制度建设、组织设计和生产运营是否符合生态理念和低碳目标。生态文明建设是企业家回报社会的基本责任,所以企业家应引领企业研发环保节能新技术和绿色新产品,致力于企业生产经营全链条的绿色创新发展。

(三)组织规模与组织效率

绿色技术开发和应用本身存在最小规模经济效应,由于研发投资和运行费用比较昂贵,我国很多技术含量不高、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很难达到绿色技术开发和应用的最小规模要求,限制了中小企业对绿色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另外,中小企业的组织管理水平相对较低,不光是对绿色技术的创新率低和采用率低,而且由于种种条件限制,科技型中小企业很难开发高端绿色技术,通常只采用低端的绿色技术,而且使用率也不太高。

(四)绿色技术能力

绿色技术能力是指组织为支持绿色技术活动和绿色技术创新的实现,而附着在组织内部的人员、设备、制度、管理、信息和其他软硬件中的内生化知识以及技能。相对来说,科技型中小企业掌握和运用这种内生化知识和技能的水平比较弱,不具备大企业所具有的研发创新能力,因此,大多数中小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动力和能力不够充足。

(五)绿色创新投入

研发投入是衡量一个国家或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通常情况下,持续高强度的创新投入意味着将产生较高的创新绩效和创新产出。许多学者的实证研究结果和实践经验都表明,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着正向影响关系(参见表1和表2)。因此,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而言,由于其营业收入能力和利润能力相对有限,所以对绿色技术创新和应用的投入相对不足,主要表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生产技术相对比较落后、消耗高、污染高和效率低下。

四、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绿色企业文化的培育和建设

绿色企业文化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及其员工在生产经营实践中经过不断培育而形成的,被企业所有员工所认同并遵守实施的,对企业生产与运营管理产生重要影响的,对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作用的认识、理念、精神、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等的总和。在精神文化层面,要通过学习、教育、培训、会议等多种方式使员工树立起绿色环保的价值观和信仰。在制度文化层面,要制定出各个层次的政策、制度、规章和办法,把绿色理念贯彻进去,形成遵守绿色行为、鼓励绿色创新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在物质文化层面,可以通过标志标语、内部刊物、厂容厂貌等方面宣传绿色理念和绿色行为的重要性,在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技术和工艺等方面采用绿色技术和进行绿色改造。如图2所示。

(二)提高企业家履行绿色社会责任的意识

要注重发挥企业家的绿色精神,使其认识到绿色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为绿色生产、绿色流通和绿色消费承担社会责任,从而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引领者和推动者。企业家要在组织内部塑造绿色文化的氛围,利用制度设计使员工自觉成为绿色制造、绿色流通乃至绿色供应链的执行者和服务者;企业家还可以通过与上下游的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合作,在企业内外建立起绿色低碳生产运营体系。

(三)通过纵向横向组织间协作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绿色创新的规模效应

组织规模偏小是制约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发和运用绿色技术的主要因素之一,因为绿色技术创新需要投入较高的研发成本,而创新型绿色技术应用也需要企业承担较高的运营成本,而中小企业往往不具备这个能力。如果科技型中小企业能够与同类型企业或者产业链上的其他企业围绕相似的产品和生产工艺以及流通技术进行联合研发,通过合理分工协作共同承担高昂的研发经费,并共同分享绿色创新成果,就有可能使绿色技术创新的研发成本和运营成本由于规模经济效应而得到降低,从而使科技型中小企业主动实施绿色技术创新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四)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绿色技术能力

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利用自身的自组织能力和企业有机系统的立体化、协同化、网络化的互联互通与智能化调适,由管理者和员工通过信息交流对企业的文化理念、制度机制、组织管理、生产设备、技术开发与应用、研发经费投入等创新要素按照绿色化目标进行整合组配,建立绿色技术创新的软硬件协同作战体系,从而提高中小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能力。

(五)利用多种途径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绿色创新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