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护理论文范例

安全护理论文

安全护理论文范文1

1.1一般资料

本院为二级甲等妇幼保健专科医院,固定床位150张,设有4个护理单元、3个特殊科室;全院护士95人,均为女性,年龄22~54岁,平均年龄30.16岁;本科53人,大专42人;副主任护师3人,主管护师24人,护师43人,护士25人。

1.2管理方法

1.2.1成立院护理安全管理委员会及科室护理安全小组

2012年1月医院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委员会,护理部主任任主任委员,各科护士长、总带教、护理安全员为成员。各科室成立护理安全小组,配1名经验丰富、善于总结分析的护士为护理安全员。

1.2.2创建人人参与风险管理的氛围

护理部从增强护士长风险管理意识入手,要求护士长必须熟练掌握相应法律、法规,护理风险管理理论和识别技巧等。然后分层次组织培训,提高全院护士的安全意识、风险意识和洞察风险的能力,及时发现护理安全隐患。普通事件发生72h内护士长书面上报护理部、典型事件及时电话上报护理部。对有效杜绝和控制不良事件的护士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并与评比年度积极分子、先进工作者挂钩,形成积极、主动呈报的良好氛围。

1.2.3护理隐患分享

1.2.3.1医院护理隐患分享会

每月上旬召开护理安全管理委员会会议,分析科室上报护理隐患及护理部平时抽查和定期检查、护士长夜查房、各部门反馈的问题。应用SHEL模式进行原因分析,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改进措施。SHEL模式是在20世纪末由日本医疗事故委员会提出的[3],即S(soft):软件部分,护士的业务素质和能力;H(hard):硬件部分,护士工作的场所;E(environ-ment):临床环境;L(litigant):当事人及他人,认为医疗事故的形成主要受上述几方面的影响,可以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找出医疗事故的原因并制定相应对策,以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每季度召开全院护士会议对各科上报的护理事件进行分享,起到警示作用。

1.2.3.2科室护理隐患分享会

科室建立每周“安全日”,利用晨会分析科内近期存在或潜在的安全隐患以及与药剂、医技、后勤、设备等相关的事件,制定相应的措施,提高护士对容易造成护理风险的环节的警惕,增强全科护士的工作责任感,提高化解护理风险的能力。每月底召开科室护理隐患事件分享会,对护理不良事件和不安全因素进行重点分析,分析时对事不对人,目的是吸取教训,以免再犯。

1.2.4手机短信提醒

2013年起,护理部对各种途径获得的对安全管理有警示的信息,运用手机短信及时传递给护士长及护士。信息内容涉及媒体报道的安全事件,如新生儿被盗事件、新生儿烫伤事件、输错血事件、氧气瓶砸伤儿童事件、医院感染病例暴发事件、使用中儿童床轮子滑脱等;护理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如护理单元备用氧气筒有氧气泄漏、葡萄糖液有变质等情况;科室电话上报的典型事件,护理部进行现场调查处理的事件;护理操作规范,如药物及液体的质量检查,新生儿安全管理,规范结扎新生儿脐带,消毒隔离,规范的围产期护理注意点,关注特殊患者,护送患者交接流程提醒,急产入院、手术护送流程和交接核查提醒,器械纱布的检查清点,标本及病理的正确采集及保存运送等。2013年1月至12月分享信息共115条,其中制度流程变更16条、仪器设备管理10条、医嘱处理核对提醒18条、书写记录不全及缺乏动态提醒17条、服务意识人文关怀提醒12条、规范操作提醒42条。护理部及时向全院护士长群发,各护士长收到信息后给予回应,并把信息传递给科室护理人员,以点带面,举一反三,提高防范意识。

1.2.5护理部跟踪督查

护理部每月中下旬到每个科室进行质量追踪,督查护理隐患分享会和手机短信提醒落实情况。询问护士更改后的制度流程是否知晓及如何落实、对警讯事件及整改措施是否知情等;询问患者护士是如何进行床头交接班、手术室与病房交接、检查及治疗时腕带核对、特殊检查注意事项、相关知识宣教等情况。查看护士例会、护理安全会议记录本,检查各科室相关问题的整改措施是否落实到位。

1.3评价方法

护理部统计2012年(单独运用护理隐患分享会)与2013年(运用护理隐患分享会联合手机短息提醒)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数,调查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隐患认知状况,考核护士对安全信息的知晓情况、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1.3.1护士对护理安全隐患认知状况

自行设计护理安全隐患认知状况调查问卷,对全院95名护士进行调查。此问卷经过本院护理专家讨论后确定,内容包括护理隐患定义(1条目)、发现护理隐患(4条目)、主动及时上报护理隐患(4条目)、分析原因并及时排除隐患(3条目)4项共12条目。每条目分5级,对应5~1分。各维度均分=维度总分/维度条目数,维度均分>4.5分为优秀,4~4.5分为良好,3~3.9分为一般,<3分为差。护理安全隐患认知状况(知晓率)=(优秀例数+良好例数)/总例数×100%。

1.3.2护士安全信息知晓情况

对护理安全相关内容进行考核,每年2次,年考核分按平均分统计,满分100分,90分为知晓,90分以下为不知晓。

1.3.3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

护理部每月随机抽查30例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满意度测评,由患者根据自身的感受填写。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环境及诊疗流程、处理问题及时性、健康教育、隐私保护、服务主动性及态度、护士操作技术6部分组成,共10个条目,分为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3个选项。满意度=(满意例数+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一录入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的变化进行描述性分析。

2体会

2.1提高了护士风险管理意识

护理安全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是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也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和纠纷的重要环节。在医疗过程中,护士与患者接触、交流机会最多,护理工作的繁琐及操作的重复性,导致发生护理差错的机会也较多。如何提高护士风险评估及防范意识,培养其安全管理能力,是防范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保证护理安全的关键。“冰山理论”认为事故就像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一个严重事故暴露出来,必定有成千上万的不安全隐患存在,严重事故的发生和不安全隐患之间有着相对固定的比率,如果能够减少不安全隐患,那么严重事故的发生必然减少。护理隐患分享会及手机短信提醒帮助护士长能以其他科室或兄弟单位的事件为戒,结合科室的具体情况“举一反三”查找问题,明确护理安全管理的关键点,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积极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引导本科室护士在工作中注重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各项护理操作,遇到问题主动汇报,形成了人人关心护理质量,人人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服务的氛围。结果数据显示,护士对护理隐患定义的认知由89.47%提高到96.84%,发现护理隐患方面的认知由86.32%提高到96.84%,主动及时上报护理隐患方面的认知由82.11%提高到95.79%,分析原因并及时排除隐患方面的认知由89.47%提高到97.89%。

2.2提高了护士安全信息知晓率

有报道,护士因倒班或休假,有很多医院下达的文件、护理部及各护理单元相关规定不能及时了解,也不能很好掌握病房的动态变化,运用手机短信功能,护理部把对安全管理有警示的信息,快速传递给护士长,护士长结合本科室的特点,把信息及特别提醒事件也以短信的形式群发给科室的每位护士,缩短了信息传达时间,护士即使在产假、长期病假期间也能获得信息;短信的可保留性、直观性、可重复查看也进一步提高了信息的知晓率。本文资料显示,护士信息的知晓率由86.32%提高至97.89%。

2.3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安全护理论文范文2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2年1月开始将安全管理应用于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同时选取实施安全管理期间的54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45例,女295例,患者年龄最小17岁,最大80岁,平均年龄59.4岁。

1.2方法

对我院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以分析结果为依据制订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同时对安全管理期间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定。护理满意度以我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共包含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

1.2.1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①烫伤。由于部分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伴有感觉障碍,特别是对于伴有局部知觉障碍及昏迷症状的患者,其对疼痛的感知敏锐性下降;加之医护人员缺乏宣教,家属使用热水袋方式不正确等都可能导致患者发生烫伤现象。②误吸。脑卒中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意识障碍、神经肌肉损伤等症状,若患者家属或护理人员喂食不当则极易引起吸入性肺炎发生。③跌倒。由于神经内科患者多伴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步态不稳等症状,在进行肢体锻炼时患者缺乏对自身能力的正确评估,过量运动等都可能导致患者发生跌倒现象。④坠床。老年患者缺乏陪护,病床无床栏,加之患者意识模糊、情绪躁动等都可能导致坠床现象发生。⑤压疮。由于部分神经内科患者出现瘫痪症状,需长期卧床,从而导致局部因长时间受压而出现压疮现象;同时患者长时间取半卧位引起的剪切力,也会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进而引起压疮现象;另外,患者床单不平整、未及时进行清洁更换,尿管及其他杂物未拿出等也可造成局部皮肤受压,从而引起压疮。

1.2.2安全管理措施

①全面评估。

医疗机构应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医疗环境,且要强化医护人员以预防为主的安全理念。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及时对其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并且应建立相应的评估表,明确高危人群,从而加强对其安全管理的重视;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动态追踪评估不同恢复阶段的高危因素,并及时调整护理措施,严格落实各项防护措施,确保安全管理落实到位。

②安全宣教。

医护人员应加强对安全宣教的重视,将安全宣教融入护理管理的各个阶段。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耐心、详细地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特别是对于体质虚弱,但尚可进行活动的老年患者,应加强对其坠床、跌倒等宣教的重视,并且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护理人员熟练掌握病房内的高危患者,严格落实交接班,同时还应以护理评估情况为依据为患者制订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措施。

③制定提示牌。

护理人员应以患者需求为依据制定较易理解、易摆放且外形美观的提示牌,比如小心跌倒、防止压疮、防跌倒、防烫伤等,同时应将提示牌置于床头较为醒目的部位,从而引起医护人员及陪护人员的注意及重视。

④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由于神经内科患者具有病情严重、病情发展快等特点,因此,护理人员必须要熟练掌握抢救器具的使用方法及相关专业技能。同时医疗机构还应加强对护理人员法律、法规教育的重视,组织医护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从而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及安全防患意识。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耐心地倾听患者诉说,并且要认真解答患者的各项疑问,从而逐渐取得患者信任,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另外,护理人员还应对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制订相应的预防措施,比如在冬季,对于需使用热水袋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加强对其家属健康教育的重视,使其掌握相关注意事项,且要加强巡视,认真对患者皮肤颜色进行观察,以防发生烫伤;对于长时间卧床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定时协助其翻身,确保床单干净平整,避免患者发生压疮现象;对于伴有躁动不安症状的患者,应在其病床上增设床挡,且要禁止患者家属上床休息,从而避免患者坠床。

2结果

2.1患者意外事件发生情况

本组540例患者中仅2例患者发生意外事件,其中加错药液1例,跌倒1例,意外事件发生率为0.37%。

2.2患者护理满意度

本组540例患者中非常满意240例,满意233例,不满意67例,其护理总满意度为87.59%。

3小结

安全护理论文范文3

1.1防止接错患者

①实行腕带识别制度,手术室护士接到手术通知单后,先拿手术通知单到疗区与病志核对科室,床号、患者姓名、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及手术时间,再与疗区护士到病房和患者核对,然后呼唤患者姓名及核查患者的腕带,3次核对无误后将患者接到手术室。②患者到手术室后,送到指定手术间,由麻醉师与巡回护士再次核对以上内容。③麻醉、手术开始前,由麻醉医生、主刀医师与巡回护士再次核对患者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

1.2防止摔伤、碰伤患者

接送患者过程中注意保护患者安全,加床档、上下坡时患者应脚在前,头在后,以利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移动患者时车身应固定不摇晃,动作轻柔,防止意外发生。全身麻醉诱导期时护士应陪伴在患者身旁,预防意外伤害发生。

1.3防止体位不适造成损伤

护士协助患者摆放体位时,应确保患者安全、舒适,手术术野暴露良好,上下肢外展符合生理弯曲角度,骨隆突部位垫软枕,约束固定舒适松紧适宜,以免造成神经损伤,加强术中病情观察及末梢血运,受压肢体给予适当按摩。

1.4防止发生用药、输血错误

①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及执行人签名制度,实行责任到人。②熟练掌握各类药品的浓度、剂量、用途及给药方法。③术中用过的药瓶、液体瓶不得遗弃,以便术后与医师进行核对。④严格执行口头医嘱用药制度,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时,护士必须大声复诵1遍,与医师确认无误再执行,并详细记录。⑤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取血时应由在场两人认真核对患者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诊断、血型、交叉配血试验单及供血者姓名、血型、血袋号保存期,输血前由麻醉医师与巡回护士再次核对以上内容无误后方可输入,输血后保留血袋以便医师再次核对。

1.5防止烫伤、烧伤患者

手术过程中需要使用电刀时,首先要保持手术床单清洁、干燥,手术床上的金属部分不得暴露在外。其次直接接触患者皮肤的电极片应紧贴患者皮肤,固定与远离患者心脏的肌肉丰厚处。检查电源连接正确,防止电灼伤。

1.6预防感染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凡耐高温高压的手术物品一律采用高压蒸汽灭菌。不耐高温高压的物品尽量采用一次性物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手术必须符合医院感染的控制要求。将手术间划分无菌手术间、急诊手术间和感染手术间,先做无菌手术,在做感染手术,以降低无菌手术感染率。

1.7防止术中标本、病理错漏

巡回护士负责保管手术下来的标本,将标本贴上标签,写明科室、患者姓名、住院号、标本名称及采取部位,连同写好的病理标本检验单交专人立即送病理科。

1.8防止燃烧、爆炸意外

手术室护士应定期检查各手术间电路,医用气体管道装置的安全性和密闭性。每月对高频电刀、无影灯以及其他设备进行测试,维修或更换。熟悉手术室的安全通道及消防器材的使用,掌握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程序。

1.9防止因器械不足或不良造成意外

①器械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准备手术器械,并确保性能良好。②实施重大手术、特殊手术或新手术时,器械护士必要时参加病情讨论根据手术需要准备好所需的特殊器械,并检查物品是否齐备及适用。③由专人负责手术器械的养护及保管工作。

2原因分析

对于手术室经常出现的安全问题存在原因做了以下四方面概括:①护士安全意识薄弱,教育不深入,不落实,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得力或监控不严。②对手术室业务人员技术或素质要求不严,导致业务水平低,素质差。③对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没有及时发现不安全苗头,未及时采取措施补救或措施不力。④手术室工作精神压力大,长期超负荷工作易造成护理人员精力不足、体力透支,是导致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3控制措施

3.1加强安全意识、提高警惕

科室定期组织全科护士学习安全知识,进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培训,熟练掌握各种规章制度。

3.2建章立制、完善管理体制

科室建立差错事故登记本,由科室护士长对差错事故发生的经过进行记录,查找原因,并组织全科人员进行讨论,订出处理意见及改进措施。

3.3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护士素质

根据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及专业性,加强护士专业技术培训,全面提高科室护士的整体素质。

3.4优化组合、合理运用人力资源

科室护士工作安排上做到新老搭配,强弱搭配,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力和创造力,以保证手术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3.5分析原因、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部定期组织召开安全分析会,各科室认真分析、制定措施、详细记录、查找工作中不安全隐患、薄弱环节、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意见及整改措施。

4小结

安全护理论文范文4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安全管理完善后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86例即将进行手术的患者,设为观察组,男39例,女47例;年龄17~77岁,平均(43±4)岁;护士:男2名,女7名,年龄22~40岁,平均(35.1±1.7)岁;工作时间1~20年,平均(11.6±2.3)年。同时随机选取安全管理完善前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6例,设为对照组,男37例,女49例;年龄16~74岁,平均(43±4)岁;护士:男1名,女8名,年龄21~40岁,平均(35.1±1.7)岁;工作时间1~19年,平均(11.5±2.3)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护士人数、工作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术室基础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给予安全管理措施。具体内容主要包括:①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对各种医疗器械数量、用途、具体操作等进行科学管理。特别是新手术技术、医疗器械的应用,需及时更新信息储备,科学规范。②采用年轻、勤奋积极的护理人员,激发护理人员工作热情,耐心、仔细与患者交流,给予患者最佳的护理措施,特别要保证手术台的护理人员始终处于最佳状态,确保患者安全。③加强护理人员专业技能的不断提高,应对突发现象,沉着冷静;记录相关信息,严谨认真;遇紧急情况,能随机应变。通过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使患者充分感受到全面、系统、周到的护理服务。特别是要加强护患沟通能力,建立和谐、良好的护患关系是降低护患纠纷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从患者自身安全角度出发,给予患者温暖、安心的服务,使其充分相信与依赖,进而提高治疗配合度,保证患者的安全。④加强安全教育。针对护理小组,应定时召开安全会议,通过结合重大医疗事故,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同时制订完善的考核制度,严格要求每名护理人员做好消毒隔离、急救药品摆放等安全工作。⑤落实手术室基础护理措施,认真核对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手术部位、术式,并做好术后并发症感染预防工作,对患者病历标本进行妥善管理。

1.3观察指标

对安全管理实施前后护理缺陷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综合管理质量达标率(包括医疗器械管理、消毒隔离、急救药品管理、信息单据填写、专业技能考核)等进行统计与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安全管理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护理缺陷、患者满意度、综合管理质量达标率进行分析与比较,观察组护理缺陷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综合管理质量达标率远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安全护理论文范文5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5月~2014年7月本院16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优质护理病房住院患者与普通病房住院患者分组的方法,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实验组患者男45例,女35例,年龄16~81岁,平均年龄(43.25±6.71)岁;对照组患者男41例,女39例,年龄17~79岁,平均年龄(43.89±6.01)岁。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性别、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采用功能制排班,患者住院期间护士严密监测患者的体征变化,落实各项常规护理工作,为患者宣传健康安全知识,做好健康安全教育,轮休时做好工作交接,值班人员落实各项治疗工作,患者如发生紧急情况,立即进行救治。

1.2.2实验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的护理模式为患者进行护理,医护工作人员做好日常护理工作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包括:①实验组采用APN排班方法,减少交接班次数,同时根据护理工作量弹性排班,在工作高峰时段增加值班人员,确保护理工作及时落实;②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每名责任护士分管患者≤8例,整合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沟通和健康指导等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连续的护理服务,护士有固定的患者,患者有相对固定的责任护士,增加亲切感。③首先制定患者危险因素评估表,对住院患者意外事故发生情况、疾病的危险因素、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汇集成表后,在护理工作中进行针对性护理,加大护理力度,尽量防止危险因素的发生,以提高护理过程中的护理安全。④充分发挥护理工作的责任意识,保持积极向上职业精神,注重护理细节,用热情的态度对待护理工作,保持病房环境清洁,给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健康的住院环境,指导患者做好日常清洁和饮食用药,对重症患者协助喂药等。⑤加强护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对患者的手术伤口进行正确的护理操作,规范护理操作流程以推动患者的治疗进度并带给患者舒适感及安全感。⑥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普及相关的临床疾病知识,让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认知度,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护理过程中为患者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

1.2.3由专业的医护人员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记录和整理,记录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的意外事故发生情况以及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以分析优质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意外事故发生率,并对患者的护理舒适度、安全度及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问卷评分以相关的护理参考指标为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意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安全度、自感舒适度等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优质护理管理模式是指在护理过程采取针对性、专业性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在提高护理质量与护理效率的同时,并能有效保证护理安全。相关临床数据表明,近年来各大医院医疗事故的发生率在逐年增多,给患者个体及医院总体都产生了极其不良的影响,因此加强护理工作的护理安全问题成为了改良护理工作的重要课题。传统的护理模式具有直接性、具体性、个案性的特点,在许多情况下,该护理模式无法很好地阻挡意外事故的发生,常常引起一系列的护理纠纷,故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护理效果。优质护理能有效提高护理安全,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自应用以来广受众患者及医生的好评,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优质护理的主要措施包括对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充分发挥护理工作的责任意识,加强护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和心理护理,建立健全护理工作责任制度等,以上措施有效提高了护理安全和护理效率,取得了十分积极的应用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具有显著应用效果和积极的临床意义,在本院得到了积极的临床实践效果。本院一共有9个临床科室,2011年开始开展2个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房,2013年开展3个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房,2014年全面推开优质护理服务。自优质护理服务病房开展以来,护理口碑明显增加,护理质量日渐提高,并且意外事故的发生情况大大减少,获得了广大患者的一致称赞。

4结语

安全护理论文范文6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12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试验组患者中男32例,女24例;年龄24~49岁,平均33岁;手术类型:行普外科手术者19例,行骨外科手术者16例,行妇产科手术者11例,行其他科手术者1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1例,女25例;年龄23~48岁,平均32岁;手术类型:行普外科手术者18例,行骨外科手术者18例,行妇产科手术者11例,行其他科手术者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管理措施

患者均于术前完善常规检查,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同时,根据分组给予不同的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而试验组患者将安全管理应用于常规护理中,具体措施如下:(1)改善工作环境:合理分配工作,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缓解其高度紧张的情绪。降低各种设备应用中的危害,如减少X线辐射对人体的损害,出现被器械误伤的情况应及时处理,如迅速挤出足够多的血液后用流水冲洗,再应用碘伏消毒伤口,必要时注射相应疫苗,以降低感染率。(2)通过多种形式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培养其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减少护理工作中出现差错的概率。(3)认真制定并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对于年轻的新进护士加强培训,同时由高年资护师领导、监督,保证手术室护理工作可以安全开展。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护理差错率、护理纠纷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同时进行护理质量评分观察应用安全管理后的护理效果。

1.4满意度评定

本研究满意度调查问卷选用本院护理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由相关责任护士发放,并向患者说明填写方法及注意事项。在问卷填写完毕后按时收回交予护理部相关负责人员进行统计。调查问卷共22个条目,每个条目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4项,赋予1~4分,总分≥80分为非常满意,70~79分为满意,55~69分为基本满意,<55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为非常满意率、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之和。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差错率比较

试验组患者中出现护理差错2例,护理差错率为3.6%;对照组患者出现护理差错8例,护理差错率为14.3%。两组患者护理差错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纠纷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患者发生护理纠纷1例,护理纠纷发生率为1.8%;对照组患者发生护理纠纷7例,护理纠纷发生率为12.5%。两组患者护理纠纷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P<0.05)。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患者中非常满意者25例,满意者18例,基本满意者9例,不满意者4例,总满意度为92.9%;对照组中非常满意者8例,满意者15例,基本满意者21例,不满意者12例,总满意度为78.6%。两组患者总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29,P<0.05)。

2.4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试验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为(98.1±2.0)分,对照组为(94.8±2.3)分;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1,P<0.05)。

3讨论

安全护理论文范文7

1.1护理人员的配置

关毅调查发现,很多医院手术室护士与台数比的配置都达不到1?3的要求,大量手术造成手术室护士经常超时、超负荷工作,使护理人员感到疲劳、精力不集中,给病人造成不安全隐患。

1.2技术方面

由于历史原因,导致医院手术室护理人员普遍存在学历较低、基础理论不扎实,知识缺乏或经验不足,容易出现:对手术过程不熟悉、器械物品准备不充分;病人体位安置不当;对新开展的手术、新的器械使用方法不掌握,术中出现忙乱、错误;未及时对手术物品、器械进行清点导致异物遗留等安全隐患。

1.3执行规章制度、无菌技术操作不严格

支洪敏分析发现,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不自觉履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护理操作规程,凭经验办事的现象时有发生。不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手术人员戴口罩、帽子不规范;手术医生术后到其他手术间参观,尤其是实施感染手术后的医生;感染手术间做感染手术未及时进行正/负压切换(未将正压调成负压)等因素使病人感染风险加大。

1.4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

质量管理体系是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管理体系不完善,质量监控不力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护理管理人员疏于管理或能力有限,不能及时发现日常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或未建立完善的护理安全监控体系。

1.5手术室潜在的安全隐患

药物摆放混乱或标识不清导致误用;行麻醉诱导时麻醉医生让护士帮忙给药;护士执行口头医嘱时有误;如术中变更手术体位,疏忽导致各种管道脱落或堵塞;未记录止血带使用时间或忘记通知手术医生,导致扎止血带时间过久而造成病人四肢缺血甚至坏死;使用电刀时病人的身体与手术床的金属部位接触,易造成烧伤或电灼伤。病人术前紧张及应用镇静剂后,不能正确回答问话,易发生接错或放错手术间;麻醉医生进行硬外穿刺时,突然的疼痛感可使病人坠床;接送病人出入门边时病人的头部及手足有碰伤的危险。

1.6手术室常见的护理风险

①术前访视只流于形式,没有全面掌握病人安装心脏起搏器,口腔内固定有金属义齿。②有骨折病史体内安装金属固定器等病史,使用电刀时造成局部组织烫伤。③病人有关节脱臼病史,术中未加以防范,造成关节脱落。④手术护理记录单填写不准确,有漏填、误写、涂改等现象,产生医疗纠纷时不利于举证倒置。⑤同一病区连台手术,护士未按手术通知单的时间顺序接病人,延误手术时间。

1.7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①物品准备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手术器械未严格按照清洗流程规范操作;未检查敷料完整、器械性能及完好性;手术物品消毒方法不当,消毒不严。②环境及流程管理中存在的隐患:清洁卫生工作落实不到位,手术室环境未定期消毒检测;手术室流程管理不严,存在交叉感染隐患。③护理人员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手术室护士流动性过大,责任心不强易导致接错病人;术前未标识,未仔细核对病历、影像结果导致手术部位安置错误;用药、输血核对错误;术中体表降温,保护不当导致病人冻伤;病理标本错放、错送或遗失;未严格执行刷手流程,导致手术感染。

2加强手术室病人安全管理

2.1健全和完善手术室安全管理制度是病人安全目标管理的关键环节

①规范手术护理交接记录、术前访视制度;制定手术室突发事件预案、意外事件处理程序及上报制度,对摔伤、停电、停水等意外事件的预防、处理、上报等给予具体的规定。②针对不合理的工作流程,组织全科护士讨论改进,达成共识。③改进术前、术后访视流程,鼓励病人参与医疗安全。

2.1.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病人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①主管医生和病人共同确认手术部位,并用红色记号做精确标记,昏迷病人由医生和家属共同确认,无家属陪伴者,则由医生和护士共同确认。②使用“腕带”作为识别病人信息的载体。③在麻醉前、手术切皮前再次核对方可开展手术。④严格器械物品的查对清点,手术均要在术前、术中和关闭体腔或者深部组织后分别做好清点工作,确保无误。2.1.2其他手术室人员除填术安全核查表,表中除腕带信息外,还包括身高、体重、住院号、拟行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术前用药、手术同意书、手术间等。备注中可对所带药品、X线片、药物过敏、传染疾病、少数民族等做特别注明交代。

2.2落实病人安全目标的护理管理

组织手术室全体护理人员进行专题培训,掌握病人安全目标,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使保证病人安全成为护理人员自觉行为准则。

2.3术室环境

2.3.1手术室的布局合理,应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区要求

将医务人员、病人、洁净物品的洁净路线与手术后器械、敷料、污染物等污染路线严格分开。有研究证明,非净化手术室,连台手术使用紫外线加空气消毒剂消毒3min后室内空气达标率100%。净化手术室通过空气净化系统满足空气洁净要求,高级别的手术间应设在手术部的尽端或干扰最小的区域,并有效控制室内的温湿度和尘埃含量;设置消火栓给水系统及手提式气体灭火器,自动喷火灭火系统及感烟探测器等设备。实现理想的手术环境,降低手术感染率,提高手术质量并保证病人的安全。

2.3.2无干扰的工作环境

尽量使用低噪声设备,不播放背景音乐,对医护人员进行降低噪音重要性教育,保持手术间安静有序。进行物品清点,核对病人、手术部位、手术关键环节时工作人员应精力集中,禁止谈论与手术无关的事,避免在手术间接打电话,以免影响信息传递准确性。

2.4用药安全

①加强高危药品管理,如高浓度的电解质、血管活性药、肌松药等毒、剧、麻醉药,高危药品必须单独存放,禁止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且有醒目标志。加强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药品的识别技能,规范药品缩写标准。要求医护人员都知晓常用药品的作用、安全剂量、副反应及配伍禁忌。②加强对麻醉药品管理,麻醉科配备专门麻醉护士,依法进行毒、剧、麻醉类药品的管理和登记。制定药品管理制度和规范,对药品的存放管理规定做好定数量基数、定位放置、定人管理、定期检查和常组织、常整理、常规范、常清洁、常自律,提高了用药的安全性。

2.5严防手术室的医院感染

①有研究证明,经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院内感染率达30%。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前后,摘除手套后进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病人体液、排泄物、黏膜、破损的皮肤或伤口敷料后,从病人污染的身体部位转到干净的部位,直接接触病人的无生命物体(包括医疗器械)后必须洗手或进行手消毒。②手术器械应集中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处理。对腹腔镜、膀胱镜、胸腔镜等腔镜器械,严格按照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规范清洗,消毒流程,并强化落实。及时配置超声清洗机、气压水枪、高压气枪等清洗腔镜器械的设备、等离子低温灭菌器,提高了腔镜器械的清洗质量、消毒灭菌成功率。③对于医院手术室与供应室未一体化的,根据卫生部新颁布的《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设计手术器械处理流程,使用隶属于六西格玛管理的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FMEA),对器械处理流程中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进行评估、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并加以评价和改善。使护士掌握器械清洗处理流程、器械的结构及机理、精密器械的处理方法等,有效提高手术器械灭菌效果,保障手术病人安全。④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起始与持续时间,给药方法要按照卫生部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关规定。⑤手术室物品处理。手术植入物安全:所有植入物使用必须符合《医疗器械和药品准入制度》及相关规定,植入物每次灭菌循环,应在生物监测结果出来,且为阴性时方可使用。外来器械(包括厂商提供骨科植入物专用手术器械)必须在手术开始的24h前送到手术室,经手术室重新清洗、包装、灭菌后方可使用。植入物使用记录应可追溯到产品名称、型号、数量、生产商、供应商。术后废弃物收集、存放、处理进行严格的管理:注重加强对护工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规范操作规程;用后的利器及时放入锐器盒,锐器盒由专人管理,及时更换;术后的医疗废弃物应及时放入医用垃圾袋内,与生活垃圾分开处理。

2.6有效沟通

有效沟通是指沟通及时、准确、完整,毫不含糊,易被对方明白,沟通无效是所有不良事件的首要原因。据报道,沟通失败是70%的警讯事件的原因。

2.6.1医务人员之间的沟通

手术过程中执行口头医嘱、“危急值”报告、手术配合、查对清点等可运用:反馈读/反馈听“closed-loop”交流技巧,在2个或更多人之间传递信息能保证可靠性,包括4个清晰步骤:信息发出者向信息接受者简洁陈述信息;接受者复述听到的信息内容;发出者确认复述内容正确;持续这个程序直至达成共识。在危重症病人紧急抢救和重要检查结果电话回报时,将重要结果准确登记在“危急值登记本”,复述并达成共识,从而有效防止了信息在传递中出现错误。

2.6.2医患、护患之间的沟通

医患、护患之间要多用开放式的沟通,如在核对病人时要问:“请问,你叫什么名字?”由病人回答,而不能用:“你是不是叫某某?”的问答方式。

2.7规范文件书写及标识,防止手术病人部位及术式错误

①手术通知单必须按要求规范填写保证准确、清晰、无误,交接病人时履行好签字手续;停手术或换床位及时通知手术室更改,避免接错病人。②术毕对病人身上留置的各种引流管做好标识,注明导管的名称、日期,利于病房护士接手术病人时,快速识别各种管道,避免差错。③将洗手操作流程、六步洗手法、标准预防等标识张贴于醒目位置,有助于医护人员尤其是年轻的医护人员和实习生、进修生正确执行操作及互相监督。

2.8温度控制

术中室温宜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为50%~60%;使用冲洗液时及各种液体输入时应加温至36℃~37℃方可使用;做好病人肢体保暖工作,必要时使用电暖设备;术毕转运病人时加强保暖,避免体温过低引发并发症。

2.9标本存放及设备管理

手术标本应专柜存放,留置标本及送病理检查必须双人核对并在送检登记本上签名,专人定时送检;建立电外科设备管理制度,专人保管、维修,建立操作规程,使用登记和维修登记。使用电外科设备后要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上做好记录。

2.10质量控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①质量控制包括对手术病人安全管理;查对制度落实;护理文件书写;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手术室的各种医院感染监测是否达标;手术物品的灭菌质量及有效期(包括一次性物品);手术室标本处理是否规范;年轻护士培训是否按计划完成;病人、医生的满意度等。采用专人专项管理检查、护士长核心环节控制、项目质量控制等质量控制方法,每月质量控制分析及整改,同时采取“三不放过”原则,即未找出原因、不制定措施、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每年修订质量控制标准,以保证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将工作质量、工作数量和病人安全目标管理考核与医院绩效考核其中的医疗质量管理基金、医疗安全风险基金挂钩。制定以不惩罚为手段的不良事件登记报告制度,共享安全信息,利于手术质量管理。②应用系统论的策略将所有手术室工作流程、人员和环境因素以及涉及病人安全的因素纳入系统的范畴当中予以整体化的综合考虑。如手术病人的安全目标视为一个整体的系统,在构建安全管理的制度、流程和人员配置时要考虑到术前访视、术前核查、体位防护、用药、物品使用安全流程等子系统的影响和制约;将所有涉及病人安全的护理措施纳入体系内进行规划,明确安全控制的重点部位、重点环节;无任何不良事件、无不良后果、全面保障手术病人安全为总体目标,形成有层次的和系列化的制度、流程及标准文件。例如感染风险控制分为感染风险评估流程、术中无菌技术操作、手术室环境的感染控制等一系列的流程配套体系。将风险评估运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当中,根据循证的方法设计《预防手术压疮风险评估表》《SSI风险评估表》等为护理操作安全建立预防评估体系。定期对护理流程进行风险评估、分析原因、寻求可行性解决方法的循证管理模式使病人安全管理体系得到不断的修正和维护。③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管理。严格手术室护士的人员配置按照国家的规定,使其科学合理,最大限度地保证手术病人的安全;手术室护士长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分层次、岗位、专题对护士进行培训,定期以笔试和操作考试的形式考核他们对业务技术、技能、制度的知晓、落实情况。④有研究证明,从手术室记录的发生前错事故的资料中找出发生护理差错事故的隐患,提出防止措施,并用制定手术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形式把它固定下来,严格实施定期进行考核,可使差错事故发生率降到最低。⑤将根本原因分析法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中,从系统因子中筛选出事件的根本原因,如制度不健全、工作流程不合理,人力资源不足,培训不足,知识不全面以及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等。针对发生不良事件的根本原因,制定和执行改进措施,经实施后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⑥将优质护理服务贯穿于手术全过程。如:加强护理风险防范教育,增强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确实从思想上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严格执行护理技术规范,对病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使护理风险因素降至最小,保证手术病人安全。手术室实施优质护理的重要环节是做好术前访视,及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等。

3小结

安全护理论文范文8

1.1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2013年收治的2300例住院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84例,女1016例,年龄为8个月~81岁,平均年龄为(41.64±2.21)岁。

1.2方法

对某院住院病人应用病人安全管理以实施护理管理,其具体措施如下:(1)在整个医院中建立病人安全质量控制小组,质控小组组长必须是本院中高学历、工作经验相对比较丰富、有一定责任心的人员。成员是那些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并且取得护士或护师资格证人员,并且实行护理部、科室、质控小组三级管理责任制,护士长必须是高学历有丰富工作经验并且取得护师以上的护理人员。在各个病区都必须设置专门的病人安全责任护士,并且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质量控制小组和安全责任护士对住院病人进行安全检查,并对其检查效果进行评价,如发现存在一定的不安全因素需要立即对其进行改进,以保障住院病人的安全。(2)在乡镇医院的护理管理过程中,加强对护士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也十分重要。现在乡镇护士的综合知识水平相对不高,临床一线工作的大多是低学历护士,一些还没考取资格证书,专科知识贫乏。在乡镇医院工作中,病人的病情往往都很复杂,涉及到很多的专业知识,经验不足的护理护士很难正确评估病人的病情,对于实施治疗护理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提高护士的素质,培养护理人员与病人的交流沟通技巧,可以提高住院病人的护理满意度,增进病人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3)必须定时对在岗保洁人员进行培训。现在乡镇医院招聘的保洁人员大多数文化水平低,对病毒、细菌、感染之类的概念一窍不通。所以,我们护理科室必须认真细心地给他们讲解其中的相关知识,使他们对医疗废品分类、地面消毒等能够正确处理,对防止及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4)如出现不良事件,医院需要立即组织人员,采取有效的措施救治病人,最大程度降低对患者造成的损害。另外,医院应该组织专门的护理人员,对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讨论和分析,总结相关的经验,积极吸取教训,防止再次发生类似事件。(5)医院护理管理部门可提出一定的建议,例如,根据国家编制要求增加护理工作人员,改善护理人员的超负荷工作情况,并且多争取一些培训经费及培训机会,保证培训学习不成为空头口号。还可以增加一些必要的安全设施,解决此类现象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1.3观察指标

医院护理科室可制作病人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每月由护理部门或者安全责任护士向住院病人发放,对病人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

2结果

应用病人安全管理后,医院中住院病人的护理满意度为96%,住院时间为(7.4±32.1)d,发生不安全事件为2次;而应用前,护理满意度为72%,住院时间为(15.6±44.7)d,发生不安全时间为21次。对应用病人安全管理前后的护理满意度、不安全事件发生次数和住院时间等进行对比,应用后均优于应用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