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资产管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安全资产管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安全资产管理

安全资产管理范文1

(一)中小型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

1.固定资产管理现状。一部分企业采取了制度管理方式,制度清晰明确,但缺少实物操作的规范和落实。如缺失定期与不定期的盘查、合理与必要的检修和维护,发现缺失和闲置的资产未及时上报处理。这些都给固定资产的管理带来了隐患,企业不能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的状况,也不能达到固定资产的优化配置。

2.流动资产管理管理现状。中小企业流动资产管理是企业经营的重中之重。既然是流动资产,企业就应该从流动的角度来衡量资产的有效性。比如对流动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缺乏完善的制度和科学的决策机制,常常用短期资金投向长期项目,使资金回笼缓慢,造成资金链断裂;存货没有合理的定额储备,往往造成积压或短缺;对应收帐款方面缺乏对客户的信用等级管理,造成坏帐和呆帐,直接影响企业的效益。

3.无形资产管理现状。有些中小企业管理者认为只有专利、商标、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才是无形资产。前几项企业没有,不必管理,而后者土地使用权就是在用的,更没必要管理,所以到现在中小企业中对无形资产管理皆是空白。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现在企业中的无形资产的内涵和外延也随之有了变化,而包括经济、技术、法律、人力资源诸多方面,涉及到企业内外综合的全面管理。因而企业加强无形资产的管理,也是企业生存之本,竞争之源。

(二)中小型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认识,放松管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一部分企业领导没有真正认识到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一些中小型企业,领导的工作重心侧重于经营上,放松了国有资产的管理,对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认识不够,片面理解为仅仅是要看住资产、堵住漏洞、管住人事、不让流失就是最大的目标,而对于国有资本如何增值却很少问及,更谈不上发展战略、资源配置。

2.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到位。一是企业资产管理混乱,存在制度不完善或制度执行不严和不规范的情况。国有资产的购置、处置、出售没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请主管部门审批,使国有资产的产权变动脱离国家监督,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二是资产运营质量不高,流动资产不流动,存货积压,应收账款比重过大,资金周转缓慢,以至企业经营运转缺乏保障,造成资产闲置。三是财务管理不规范,会计核算不准确,没有建立和完善申请采购制度、盘点清查制度、处置制度,导致国有资产帐实不符、闲置、废弃等现象时有发生,把累计折旧作为调整利润的杠杆,降低了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

3.内审制度缺失,监督力度不够。内审制度在中小企业中还未建立健全,使资产管理监督缺失,企业对所有资产也未能做到清楚明白。外部监督力度也有待于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往往依据企业报告的财务报表对国有资产进行监督,这虽能反映资产的价值状况,但不能及时发现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无法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二、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各项资产管理,实现最大效能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的定义明确了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那对于资产管理就不能仅仅停留在看住资产,防止其丢失、损坏、流失的工作上。而是要根据生产经营的需用,加强对各项资产的管理,实现其保值增值。国有企业要严格规范资产管理的购买审批、日常维修、出租抵押、报废处置等相关制度。包括:首先,对流动资产的管理主要是盘活流动资产存量,合理增强其流动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既要保证企业经营的需要,又不能因安排过量而浪费。企业应采用定期和不定期的盘点、抽样等方法检查账、账相符,账物相符并严格控制流动资产的领用及消耗。其次,固定资产管理要做好在用、闲置资产的登记管理工作,做到帐实相符,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方式,对其进行核实,摸清家底。对在用固定资产应制定资产保养维修计划,不断提高在用资产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对闲置、积压的资产应采取合理的调剂制度,或出租出售,使这些资产变现或增值,充分发挥其效用。再次,国有企业应加强对品牌、商标、专利、专有技术、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的管理。不断打造和培育主业品牌建设,维护和提升企业品牌的认可度。

(二)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并落实

中小型企业应该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制订适合本单位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并贯彻落实到日常工作中。

1.资产管理制度应贯穿于资产的各个阶段

(1)建立健全资产采购阶段的管理制度。企业应建立资产采购审批制度,合理安排采购计划。现阶段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社会日新月异,企业资产无论是长期资产还是流动资产,在选用与采购要综合考虑企业长远的发展,能够跟上技术的进步,以免造成存货积压,机器设备落后,严重影响企业经营运转。(2)建立健全资产使用阶段的管理制度。企业购入的资产投入使用后,往往是“三天新鲜”,在以后的使用中没有严格的检查、维护、修理等相关制度,只要能用就不停止,致使资产使用寿命缩短,提前报废,或是能用就用,造成安全隐患。企业应建立健全资产的检查、维护制度,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的方法对资产进行盘点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排除隐患,发挥资产使用的最大效能。(3)建立健全资产处置阶段的管理制度。对于闲置和报废的资产处置,企业应建立资产处置的审批制度,制订资产处置的操作细则以及财务审核制度。严把资产“出口”关,最大限度的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2.强化和完善资产管理中的财务制度

(1)强化资产管理中的财务制度,使之对资产管理更加有效,现代的财务不单单只是对资产量化的记录,而是对资产经营运转及产生的收益的管理。流动资产的周转率、固定资产的收益性、无形资产的价值,这些指标准确及时的来源都离不开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2)完善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对资产进行时时跟踪管理,对经营中出现资产盈余与损失及时处理,保证帐、卡、物一致,及时发现资产运营中的问题,提高资产利用效果,合理调配,发挥效用。(3)严格按照财务制度正确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合理有计划的计提折旧是更新固定资产,保障企业长远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企业应制订合理规范的资产折旧制度,避免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将其作为调整各期费用的杠杆,从而来调节利润,影响企业长期发展。

(三)资产管理应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企业管理者应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全面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增强长远意识和责任意识,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明确职责,积极规范和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杜绝资产管理中的违法违纪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企业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努力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同时,做好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也是财务工作人员和每位员工的责任。加强学习、了解国有资产管理法律、规章制度,落实国有资产管理的措施和办法,全面提高思想认识、政策水平、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增强职业道德,不断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水平。使国有资产管理真正做到: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权责结合、责任到人。这是做好资产管理的基础。健全的资产管理制度有利于明确人员职责、权限,以良好的秩序保证资产管理的科学合理性,不断实现资产管理的优化配置,合理利用。

(四)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加大外部审计的力度

安全资产管理范文2

企业合并在市场经济中普遍存在,为优势经济资源的互补,以求利益最大化。学校合并也是为了教育资源互补,突出教育优势,使学生接受更良好的教育。例如大专院校升本通常采用N个学校合并,将教育资源集合,形成N项优势专业,从而达到本科院校的标准。

二、学校合并背景下的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学校合并使得教育资源集中、教育资源优化,使得学生可接受更全面、更优秀的教育。但是每个学校都有其自有资产,学校合并带来了资产管理难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并前各校资产管理的账账不符、账实不符,使得合并后资产对账困难

合并前各校资产管理的严密度不一致,管理状况有好有坏。不可避免会出现个别学校的资产账账不符、账实不符。基于错误的资产情况表,合并后的资产情况表也不可能正确。由于各校资产管理模式不尽相同,合并后的资产情况表中的错误很难及时发现。从而合并前各校资产管理的账账不符、账实不符,使得合并后资产对账困难。

(二)合并后人员变化较大,使得新资产管理人员不熟悉资产情况

学校合并中肯定存在人员增减、岗位调配等问题。合并前单独的学校个体有自己相应的资产管理人员,在合并后有人员调离该校、有人员调离该岗位。新的资产管理人员也许只是熟悉其中某校的资产,而对其余学校的资产并不熟悉,导致资产管理困难。

(三)合并过程中资产容易丢失、损毁,使得资产账实不符

学校的合并中人事、部门等不确定因素众多,容易让教职工产生焦虑的情绪,没有归属感,从而不爱惜或者滥用资产。资产使用部门的被合并将导致该部门对自己部门的资产无心管理,进而出现资产丢失、损毁的情况。合并后的学校都存在搬迁的问题。搬迁过程中,有可能无意间损毁资产,也有可能遗忘某些低值资产。

(四)资产管理模式、制度不统一,导致资产并账困难

合并之前的学校资产管理模式不尽相同,资产分类也不尽相同。这些都导致合并后两校的资产台账并账困难。每个学校对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的划分也略有区别,相同的东西在某校划分为固定资产,在另一学校,因为使用频率高、易损耗,划分为低值易耗品。这样在资产并账就有两个标准,增加了并账的难度。

三、学校合并背景下的资产管理的对策

学校的资产是为学校的教育服务的,资产的保全和管理将影响教育教学。为了保证学校的教学质量、避免国有资产不当流失,学校在合并前、合并后都要采取有力的措施来保全资产,制定合适的资产管理模式和制度。

(一)合并前清查资产,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学校在合并前就应该各自清查资产,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盘盈的资产,深究盘盈的原因,及时入库入账;盘亏的资产,探究亏蚀的原因,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报废。如此理清合并前各校的资产,盘盈盘亏及时处理,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才能保证合并后资产情况表的正确性。

(二)有序交接,帮助新的资产管理人员熟悉资产

人员的调动对资产账账相符的影响不大,最大的影响在于新的资产管理员不熟悉资产情况,难以做到账实相符。所以在合并事宜确定后要尽可能让新旧的资产管理人员进行交接。此次的交接不仅仅存在于账面上,更注重的应该是实物资产的交接。尤其是一些容易混淆的资产,要请老的资产管理人员交接清楚,免得新资产管理人员错误混淆,造成数据的二次错误,使得账实不符。

(三)合并过程中注意保全资产、合并后及时盘点并处理

合并前要求各校的资产管理人员严格执行资产管理制度,督促教师学生爱惜资产。对资产丢失、损毁的情况要按照原有规定惩罚,不可因合并事宜而不予执行。在搬迁之前做好资产的盘点和登记,落实到各个使用部门,责任也具体到使用部门。在搬迁前后勤部门、资产使用部门、搬家公司要开会协商具体的搬迁事宜,确保资产的安全。在搬迁过程中,后勤部门、资产使用部门也应在搬迁现场,监督资产的搬运,保证资产全数从旧校区搬迁到新校区。搬迁结束后,资产管理人员应会同资产使用部门,对每个部门的资产进行盘点。

(四)统一资产管理模式、统一资产划分标准

合并前也许各校的资产管理模式、资产划分标准不统一。在合并后,要站在合并后新学校的角度出发,兼顾之前各校旧的资产管理模式、资产划分标准,建立统一的资产管理模式、统一的资产划分标准。例如,资产管理模式可以参考相同规模学校的资产管理模式,取其精华,建立适合自身学校的模式。在建立资产管理模式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计算机管理系统、二维码系统,将这两方面放在资产管理的模式中。对于资产的划分标准,可以参考国家的规定,结合自身学校业务的需要,确定自己的标准。

四、小结

安全资产管理范文3

关键词:事业单位;资产清查;资产管理水平

一、沈阳市委党校资产清查与资产管理概述

事业单位的资产属于国有资产,沈阳市委党校作为事业单位,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国有资产得到保值,但在党校的资产管理中会出现购置资产难以实现理想的保值效果等问题。从相关文献与各类新闻中了解到,很多事业单位因资产处置与购买不当,对固有资产使用价值不能有效利用,资产面临贬值与废弃问题,党校系统的财务状况也面临同样问题。党校目前面临的问题就是,资产清查不够彻底,资产的收益不理想,甚至会直接导致盲目购买资产,国有资产供大于求,单位不能全部有效使用,造成资产浪费,单位资金出现紧缺。因此党校在保证购买资产满足单位使用量的情况下,需要采取多种举措,对国有资产进行保值。党校进行系统化资产清查,可以对资产进行有效管理。首先,对党校资产清查与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与原因进行分析。沈阳市委党校在资产清查过程中,清查项目不清晰,账务管理混乱,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单位资产管理部门缺乏专业财务人员。同时每个部门内部也缺少专业的管理审计、理财人员,在资产管理方面因缺少严谨的管理程序,出现少许漏洞。第二个原因就是资产清查部门的工作人员资产管理意识欠缺,资产保存不当,并且对相关资产进行购置、管理、处置的,没有明确的审核体系,导致有很多资产进入单位后,因管理不完善,造成贬值、闲置等不必要的损失。其次,针对以上问题,党校提出对应对策。第一、从个人主观意识方面入手,增加党校相关人员的国有资产管理观念,有效提升对资产管理的认识。第二、单位结合相关政策,加强资产管理。事业单位的非政府、非营利、非企业等性质随着社会的改变已经被打破,政府主要通过宏观杠杆对事业单位进行间接扶持,党校要利用这个契机,全面提高单位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与专业水平,对内做好清查,对外做好购置的规划,可以有效增加单位的国有资产价值。第三、单位针对工作人员的资产管理观念不强,管理意识淡薄,缺乏严谨的财政纪律等现象,对单位内部工作分工进行调整。党校建立健全单位内部资产管理制度,同时加强单位的法制观念,此外还结合相关政策,对其进行不断地整改,尤其在资产清查方面做足工作,有利于资产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二、党校做好资产清查的作用

对沈阳市委党校资产现状及采取举措进行分析,可知目前党校系统的资产清查中存在一些尚未完善的问题,并且沈阳市委党校针对自己单位出现的问题采取了一些举措,这些举措对单位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一定积极作用。

(一)资产管理得到规范

党校增加相关人员的国有资产观念,有效提高对资产管理的认识,同时结合相关政策,加强资产管理,这些举措促使资产管理得到规范。资产的清查对资产管理具有很明显的规范作用,从规范化来分析,资产的清查可以有效的规范预算编制,资产管理过程中需要规范化管理,增强预算的严肃性与约束性,有利于完善管理制度。党校对其进一步完善,且推进改革,让资产清查对其有一定的约束力,对资产出资情况进行系统科学地安排。其次,资产清查水平的提高,可以维护单位国有资产的安全及完整。在对单位相关资产管理过程中,较重视购买行为带来的作用,尤其是对党校内部固定资产的管理起到一定完善作用。因党校事务繁琐,在购买之后,对其管理较少,单位对基本固定资产没有做出统计,造成重复购买,使党校购买力下降。因此做好资产清查工作,利于党校内部固定资产得到统计。资产清查可以随时知道事业单位的资产动向,有利于发现并解决应收款项长期挂账不清理,避免造成损失。同时依据《财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财资〔2015〕90号)的精神,进一步有效加强单位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

(二)对单位资产管理的改革与创新

党校资产管理部门结合相关政策,对资产清查的过程及制度不断整改后,促进单位的资产管理更加规范化,并且迎合了国家的相关改革与创新制度,对资产和财务管理的措施也有一定改革与创新作用。党校按照国家规定有效地将资产进行清查,有效地提升相关人员对国有资产的思想认识。提高单位领导人员的重视程度。主观因素对资产管理的作用十分明显,定期的清查,可以有效提高人们对资产的重视程度,从每一个人做起,才会更好地发挥对资产管理的作用。

(三)健全资产管理制度

党校针对资产清查过程混乱等现象,提出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资产管理制度,该举措健全了单位的资产管理制度。建立与健全资产管理制度是事业单位对资产管理的基本保证。目前,党校结为了提高资产清查效率,运用到的文件就是新颁布的《财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财资〔2015〕90号),对资产清查程序的建立提供一个较强大的理论基础。除了党校之外,很多事业单位会利用本文件,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资产构建、登记等,制定与本单位的资产管理相契合的管理方法。

(四)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党校针对单位相关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提出重新分工及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等举措,有效提高了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法规及新制度不断的推出,随着单位对资产管理人员要求的提高,强化了工作人员自身的责任感,加强工作人员的资产清查能力,提高对新法规的学习及自身的素质,在适应改革的同时,会有效将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做好做稳。综上,做好当前相关事业单位的资产清查工作对资产管理有积极作用。面对事业单位遇到的资产问题,需要及时洞察,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并解决,资产清查工作各方面得到提升是资产管理的最行之有效的方式。

三、结语

经过对资产清查的探究,可知做好资产清查工作对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作用十分重大,有效提升资产管理水平。目前资产清查对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具有规范、创新及完善作用,提高了事业单位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做好资产清查工作,可以有效提升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周海娟.事业单位做好资产清查提升资产管理水平的思考[J].财会学习,2017(01).

安全资产管理范文4

[关键词]民办学校;资产管理;资产管理制度

通俗来讲,民办学校法人财产权管理就是民办学校资产管理。随着民办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其资产构成越来越复杂,极大增加了民办学校资产管理难度,导致民办学校在资产管理方面存在较多问题,限制了民办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加强民办学校资产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民办学校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1资产购置存在随意性,未与预算紧密结合

部分民办学校房屋建筑物等资产的取得,没有取得合理合法的依据,例如,房地产类固定资产无购置合同、产权证明、发票等书面文件,进而无法从法律和财务的角度进行确认;购置的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没有采购发票、采购合同;还有部分民办学校资产购置缺乏科学而严密的计划,取得的房产、设备等不符合学校总体规划要求,忽视了学校资产预算的整体安排。

1.2资产权属不明确

一些民办学校对取得的资产产权界定不清晰,因为民办学校大多是由举办者投资设立,举办者通常认为学校资产就是其个人资产,举办者个人资产与学校资产混为一体,存在侵占学校资产行为;另外,学校奖励给教职工的房屋、车辆,权属证书登记在员工个人名下,但学校同时对其登记造册,视同学校资产进行管理。

1.3缺乏统一的资产管理制度

部分民办学校缺乏动态资产管理机制,资产管理部门不能及时、准确掌握资产的变动、使用情况,导致资源不能合理有效地配置。有的民办学校虽然建立了相应的资产管理制度,但实际执行效果较差,不能有效发挥制度优势。同时,民办学校缺乏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资产管理体制不健全,导致资产管理缺乏统一领导,管理粗放,容易引起资产闲置、报废、毁损、利用率低下等现象。

1.4资产降档或报废处理不及时,处理程序不规范

民办学校在资产使用过程中,对一些仪器设备不能及时做降档或报废处理,由此形成了大量的搁置待处理资产,不利于学校进一步发展。一些民办学校虽然对资产报废处理制度和程序做了明确规定,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不能按照规定程序和步骤进行。

2加强民办学校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2.1加强各部门间沟通与协调,科学规划资产购置和使用计划

首先,必须保证学校资产账账一致、账实相符。民办学校关于资产的账目可能有多个,通过制定定期的对账制度,保持部门账、财务账与学校账的一致性,从而便可根据学校资产账目、学校发展规划以及预算标准科学地制定资产购置计划,避免重复购买或者购置无用资产。其次,检查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金额以及数量的变动情况等是否跟资产账目一致,做到账实相符。

2.2明确区分学校资产和举办者个人资产

对于举办者投资办学和为了维持学校正常运行而投入的资产,应统一视为学校资产,由资产管理部门统一规划和使用,并且配备专门管理人员负责资产的保管和维修工作。对于举办者个人资产,可在学校终止办学时按照法律的规定获取相应的补偿或奖励。

2.3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

建立统一的民办学校资产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的制定应当包括资产的取得和验收、日常管理和处置三个方面。在取得和验收资产时,要根据学校总体规划要求取得房产、设备等,且取得程序必须合法合规;对取得的房产、设备及时验收并填制交接单,资产验收中存在的问题应当明确责任并及时处理。在资产的日常管理中,设立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资产的保管和维修等,定期检查分配给各部门资产的使用情况,并进行不定期抽查,完善资产出租、出借制度及审批程序,保证资产的安全。在处置资产时,要严格审查需要报废或降档的设备,是否及时进行了报废或降档处理;检查拟出售资产的审核程序、出售依据、处置方式以及处置价格是否充分、合理,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

2.4完善资产处置制度和程序

民办学校资产的报废和处置等涉及资产的产权转移,如果处置不当会造成财产损失。因此,民办学校必须完善资产处置制度和程序,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和程序执行,对拟出售的资产,必须经过上级有关部门的审核批准,报废的设备按照金额、类别的不同制定相应制度,最后也要经过审核批准才能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1]黎会友.民办高校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金融经济,2016(10).

[2]彭涌.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探索实践[J].经济研究导刊,2016(01).

安全资产管理范文5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资产配置效率

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规模的逐年扩大,建立健全适合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势在必行。党的报告也强调“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可见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同时,更要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这是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健康发展,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关键所在。根据调查研究,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情况不理想,大部分单位重配置,轻管理,长期不进行实物盘点,甚至部分单位随意处置资产,或者直接不处置资产,资产使用人退休、变更、存放地点变动等无相关跟踪管理使用手续,导致资产遗失、损坏找不到责任人,账实不符问题依然存在。因此我们必须探讨建立一系列资产管理制度,从多角度进行管理,加大相关责任追究,保障资产的安全。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可以让预算管理更加规范和全面。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建设,加强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等各环节的管理,才能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浪费。

二、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历史原因遗留的账实不符问题,难以追究责任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使用国有资产的特殊复杂性,如体制原因造成的历史问题:原来单位可以集资建房,但土地是国家所有,或是将单位原国有房屋撤建,建成房屋又属于个人所有,或是撤了原建房屋但未办理审批手续,由于几十年前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资产管理又无明确责任人,相关资产未及时按程序办理核销手续,导致实物已不存在但账上仍然有资产;再如管理原因造成的问题:原来购买的国有资产(如电脑、相机等)因未办理领用、跟踪使用管理手续,早该对毁损资产办理核销手续也不办理,导致现在有账,但找不到实物,更无法找到责任人,历经几十年,原经办人退休,甚至死亡,现在又难以办理审批核销手续,所以一直挂在账上,导致存量资产不断增加,盘点工作难度增大。

2.资产管理机构不健全,责任不明确

长期以来,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很多行政事业单位没有意识到资产管理是资金管理的延续,也没有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及预算管理结合起来,甚至把资产管理简单等同于资金管理,认为单位资产由财务部门管理就行了。在这样的认识下,单位资产管理机构不健全,资产(即实物)管理与资产账表管理混为一谈,没有设立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账实管理机构,没有专职管理人员。然而要真正管理好单位资产,从采购、使用、处置核销全方位进行管理是需要大量人力和财力的。像目前这种随便指定一个科室,随便指定一个人,没有制定岗位职责,工作往往停留在文件中,由于大家都忙于其他的工作而忽略了资产的管理,导致现在资产管理情况依然不理想。

3.管理制度缺失,行为不规范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是由相关的管理制度实现的,但是大多数的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制定相应的不同类别的国有资产的合理、明确及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和滞后性是造成资产管理出现问题的主要因素,这样就会使国有资产管理人员凭借自己的主观意识行事,在资产购置时不考虑存量资产状况,造成资产的重复购置,使有限的国家财政资金得不到有效的利用,而且会导致资产购置超标等问题的出现,从而造成资产闲置率高、资产流失等现象,这都与国有资产管理相关制度的缺失和不规范有着直接关系。

4.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不高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资产管理人员,而业务水平较高的管理人员也是单位提高管理水平的关键。但是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人员主要是资产账务管理和资产实物管理。在工作中,资产管理设备不会使用,或是资产管理软件不会操作,工作对接不及时等,导致账实不符情况依然存在。此外,单位对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少甚至没有,从而导致国有资产不能够按照要求被合理处置,从而使得国有资产出现流失的现象。

5.资产管理不科学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种类比较多,如货币资金、房屋建筑物、电脑、相机等,对于纵多的资产,没有针对资产特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没有突出重大、重要资产、易流失资产的管理。导致管理工作量大,没有重点,管理不科学。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措施

1.引进第三方审计机构,对历史遗留问题进行处理

针对各单位目前因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账实不符原因,应该由相关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监查部门等抽调相关人员组织资产清查小组,制定资产清查方案,聘请有资质的第三方中介机构,全面彻底进行清查,清查出的毁损、流失资产进行核销处置。能找到责任人的,按要求进行责任追究,找不到责任人的,单位应受到相应处罚,重视资产管理。通过清理后,单位及时对资产清查结果进行确认,报相关部门审批核销,真正做到账实相符。

2.健全资产管理机构,明确相关人员责任

单位的资产管理应该设置实物资产管理部门、资产账表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资产管理监督部门。其中实物资产管理部门的职责是负责实物资产的管理,主要负责牵头采购配置资产(必须严格按照配置条件及标准进行办理,特殊情况必须有特殊事项并经审批方能办理,不得随便配置资产),资产投入使用的领用签批,资产使用过程中如有人员变动(如退休、调动等)需办理资产使用移交手续,存放地点变动也需办理手续,完善资产卡片的使用信息,资产损坏由使用人进行赔偿,资产正常报废(如果是技术原因造成的,由有资质的技术人员作出书面鉴定,如电脑是否报废;如果是一般办公家具报废,要留存实物图片)按规定程序办理报废处置核销。资产账表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及时根据资产管理部门交来的采购配置资料、使用管理变动资料、核销资料进行账务处理,进行账表、账卡、账实的核对。监督部门主要对单位资产账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资产配置、资产核销等环节进行检查,以保证单位资产管理按相关政策规范进行。

3.健全资产管理制度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健全的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应该包括资产配置管理制度(需要列明配置资产的条件,配置资产的标准、办理审批流程、需要完善的相关手续资料)、资产使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资产领用、使用人员变动、存放地点变动需要办理的相关手续,由谁办理,找谁办理)、资产核销管理制度(哪些资产进入核销范围、怎么移交,由谁办理,办理流程,审核、审批人员,资产处置收益上缴规定,资产下账核销等内容)。

4.加强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对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应该为先进管理设备、软件操作系统的培训,以及以往管理过程中碰到的疑难问题解答培训等,通过培训,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水平。

5.健全适合单位的科学的分类别的资产管理制度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不同的资产类别有一定的特征,根据不同的特征应该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房屋、土地:房屋、土地是固定不动的,针对这类资产,我们只需要加强对房屋、土地的权产证等相关资料的管理就行了,并要做好资料的保管和移交,从资产的重要程度来看,绝对是单位非常重要的资产,重视程度也应该是最高的,单位领导更换,建议作一下资料移交。车辆:车辆价值高,流动性强,这类资产属于单位重要资产,应该加强资料管理(如所有权证、行车证)和使用管理(使用一定有交移,并对交移前车辆的状况,移交后车辆的状况都要有详细的记录,特别是违章行驶记录及处理情况。报废时需要作技术方面的鉴定。易于流失的资产(如相机、笔记本电脑、录音设备等):对于这部分资产,单位应该加强管理,要定期、不定期进行盘点清查,防止个人随意携带私用。资产如有毁损,人为原因的由管理使用人进行赔偿,资产达到报废状况,要有技术人员进行鉴定,进入报废流程,交由单位统一处置核销,有残值收入的全额上缴国库。办公电脑、打印机等:这类资产的管理,一般交由科室负责人负责,定期盘点,作好变动使用相关记录即可。达到报废状态交由单位统一处置。办公家具:这类资产使用年限长,不易流动,一般关注存放地点变动及报废处置就行了。其他未列举的资产: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主要从资产价值、易否流动这两个方面来判定重要程度,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即可。总之,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资产管理,需要单位领导提高思想认识,健全建立相关资产管理部门,明确责任分工,制定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加强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才能有效利用国有资产顺利履职,才能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浪费。

参考文献:

[1]金丽莹.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7(25).

[2]刘新斌.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J].经贸实践,2017(22).

安全资产管理范文6

[关键词]公立学校;资产管理;预算管理;结合

在当前新时期新形势下,国家对教育事业投入不断加大,应财政部下发的制度要求,公立学校建立了资产管理部门,推动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对学校的资产管理监督,从而加强学校资产有效配置。从当前公立学校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相结合的现状出发,探讨优化结合的措施建议,提高学校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减轻学校发展的压力,确保学校资产安全性,赋予公立学校更多生机活力,给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1公立学校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结合的薄弱环节

1.1资产管理技术陈旧

目前,许多公立学校,尤其是中小学校,资产管理应用现代化信息化条件下的设备、软件等资源不足,还停留在使用传统办法进行资产管理的阶段,跟不上时展的步伐。导致公立学校对资产管理信息未能及时了解,对资产变动等情况不能实时查询和跟踪,各部门对资产的使用和处置缺乏沟通交流,降低了公立学校预算管理的实效性、影响了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

1.2资产管理效益观念薄弱

虽然上级财政部门早已有下发相应的规章制度,要求公立学校等单位做好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结合的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落实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其主要表现在部分公立学校管理者更加侧重于抓好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升,忽视了学校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由于公立学校单位经费是由财政部门下发的,而且教育经费逐年增加,对资产的购置、使用等都相当于是没有成本费用的,因而对资产的管理效益情况和学校绩效考核关联不大,导致一些学校对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比较随意,严重缺乏勤俭节约的意识,造成资产浪费现象严重。

1.3学校资产管理部门职能未落到实处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教育事业飞速发展,各地公立学校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相应的资产管理规模也相应变大,增加了学校资产管理的难度。目前公立学校虽然有建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但是管理职能并未得到很好的落实。管理职责不够明确,资产配置计划、资金预算安排缺乏专人管理;资产管理和预算编制缺乏科学的制度规程,审核、审批程序不严;对资产的处置、报废监管约束力度不强。从而导致部分公立学校存在某方面资产过量、闲置,而其他方面又缺乏资产配置资金的困境,限制了公立学校财政管理水平的提升。

2促进公立学校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有效结合的优化措施

2.1持续推进公立学校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

当前我国公立学校发展规模的扩大,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足以满足公立学校教育事业的需要,因此对于学校的发展更加需要引进现代化信息化技术辅助管理。实施信息化、系统化管理应用,可以有效促进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以及行政管理相结合,可以有效提升资产管理信息的有效性和及时性,进一步加强各方面的沟通和融合,强化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结合的基石,提升资产管理水平,从而达到“降本增效”的作用。

2.2提高认识,加强学校资产管理实效

首先上级主管部门应当将强化监督和引导,提倡勤俭节约精神,加强宣传力度,深入学习贯彻上级部门对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结合工作的要求部署。其次,引进和培育专业化管理人才,吸取国内外对学校资产管理的先进经验技术,提高公立学校对资产管理效益的认识,重视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结合的推进工作落实。另一方面可以建立健全公立学校绩效评估体系,把学校资产管理情况纳入考核评估指标当中,将资产管理责任细化和落实到各管理人员,加强制度约束和监管,充分实现公立学校资产的有效配置。

2.3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完善管理评价体系

公立学校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吸取先进经验,进一步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使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制定的规章制度落实,细化责任、明确职责、加强监督,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逐步建立和完善对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评价指标机制,学校要定期对自身的资产配置使用情况结合预算管理进行分析和评价,促进学校资产配置的有效性,强化资产使用效益。还可把相关内容纳入到工作考评体系当中,制定相应奖惩制度,激励各人员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做好资产管理的相关工作,提高学校资产管理水平。

3结语

深化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是当代公立学校发展的需求,同时能够降低学校运行的成本,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因此推进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结合的工作中,学校要及时发现自身的短板,提高认识,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吸取先进经验,应用现代化信息化管理系统,优化资产管理配置,确保预算管理实效,促进公立学校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动公立学校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日新月异。

【参考文献】

[1]郭丽华.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几点思考[J].中国农业会计,2017(12):74-75.

[2]廖海波.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思路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23):93-94.

安全资产管理范文7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资产管理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水平也在逐渐提升,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内部控制不足、资产管理效率低等问题,这些都导致了事业单位资产出现闲置、过度浪费和损耗等现象发生,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因此,事业单位需要不断加强内部控制,优化资产管理方式,加强资产管理控制,从而提升资产管理水平,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

一、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现状

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以下主要从内部控制和资产管理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一)内部控制

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中,涉及事业单位方方面面的内容,包括内部控制环境建设、项目风险预测、管理活动约束等等。但是从目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情况来看,仍然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主要是表现在内部控制环境建设和风险评估方面积极性不足,缺乏全面性和有效性,而且事业单位内部信息交流和沟通也存在不顺畅的问题,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所以导致了事业单位整体的管理效率低下,资产管理水平更是难以有效提升。

(二)资产管理

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其主要的工作内容是进行资产分配、资产保管、资产使用及资产处理等多个方面。从目前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情况来看,缺乏对资产管理的监督,以至于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效率不高,而且在资产使用环节还存在资产过度损耗、浪费的情况发生,事业单位也没有针对这些问题所在进行相应的资产盘查工作,资产管理目标并不明确,加之没有完善的资产管理体系支撑,最终导致资产管理作用难以有效发挥,从而影响事业单位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问题的成因

(一)信息交流不顺畅

由于事业单位领导层并不重视内部控制,缺乏对内部控制全面的认识,以至于事业单位内部各个部门都各自进行核算,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事业单位的资源配置,甚至还会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同时,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也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信息交流不顺畅,往往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严重阻碍了资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缺乏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

从内部控制角度分析,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内部监督体制,内部监督部门缺失,这也体现出了事业单位的内部组织架构是不合理的。通常情况下,内部监督人员在进行监督工作时,要明确自身的监督职责,如果在实际的工作中,不能够认真履行自身的监督职责,则监督工作是并不合理的。而往往事业单位在设置监督部门时,监督部门与被监督部门属于平行级别,部门与部门之间不能够实现相互监督的作用,这使得监督部门的执行效果并不佳,一旦发生问题,要么是私下解决,要么就是隐藏问题,这样一来便使得问题越来越严重。另外,内部监督人员在执行过程中,其工作流程也并不规范,不能够真正地发挥监督的作用,以至于工作效率较低、形式化问题发生,如果发生资产流失问题,还会出现责任相互推诿的现象。

(三)资产预算管理不足

资产预算管理不足也是导致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事业单位在进行资产预算管理时,随意性较大,有的事业单位在进资产预算编制时,没有事先进行多方位的意见征求,也没有进行相应的分析和调研工作,以至于资产预算编制不合理;还有的事业单位在资源配置环节并没有建立起规范的管理标准,以至于出现盲目购置、超标购置的问题,没有进行有效的资产节约。

(四)缺乏完善的资产管理机制

目前,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意识较为薄弱,而且管理制度也并不完善,与时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同时,事业单位在开展资产管理工作时,简单地认为资产管理是会计部门的工作,资产管理部门只需要负责其他资产的购置,但是由于没有一个完善的信息共享机制,往往使得许多重复工作出现。此外,在资产处理方面,事业单位也没有进行专业的分析和判断,往往是按照单位领导的意愿来进行资产处理,存在较大随意性,很容易造成资产流失、资源浪费的问题发生。

三、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的构建

(一)强化资产管理意识,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首先,加大资产管理宣传力度,转变传统管理的观念,形成正确的资产管理意识,高度重视资产管理工作;其次,强化事业单位全体职工的资产管理意识,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并具体从资产配置、资产使用及资产处理三个方面进行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从而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促进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强化资产全过程管理,并落实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和工作制度,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牵制的管理局面。同时也要有效结合资产管理与单位业务,形成全面的信息管理系统,从而有效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促进资产管理更加科学化和合理化。

(二)构建资产全面风险管理机制

构建资产全面风险管理机制是完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的重要方式,而风险评估也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元素,也应当是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重要环节。首先,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系统,加强风险控制,针对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分析,尤其是资金、资产方面应当是风险控制的重点;其次,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模型,对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价,及时发现经济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同时能够第一时间进行风险防范,降低风险发生率;最后,建立完善的事后应急机制,这样一旦发生资产损失问题,相关的职责部门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从而降低资产损失程度。

(三)完善资产管理监督机制

内部控制视角下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的构建,还需要完善资产管理监督机制,通过严格的资产管理监督机制,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全过程的监督,包括资产的验收、资产的使用、资产的处置以及管理流程等多方面的监督。同时,事业单位在完善资产管理监督机制的过程中,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建立起相应的资产管理绩效考核制度,将资产管理目标进行量化,并将绩效考核结果与资产管理人员的酬薪挂钩,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避免责任不清、责任推诿的情况发生,从而有效提高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整体水平。

(四)保证资产预算管理的合理性

事业单位要想保证资产预算管理的合理性,需要在进行资产管理时,将预算资产管理与资产管理有效结合,以此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提高事业单位资产的利用率,避免资产浪费的情况发生。对此,事业单位在进行资产预算管理时,要将内部资产配置与预算管理结合,保证资产预算管理的合理性。同时,对于新增加的资产,先是需要事业单位预算部门进行统一的规划管理,然后再由财务部门进行调研分析,最后在判断合格之后才能够审批通过。此外,事业单位在进行资产预算管理时,要强化精细化管理意识,建立精细化管理模式,依据政府采购建立起相应的预算机制,并且按照政府采购标准进行新资产的购置,也要对已经购置的大型资产费用制定明确的预算标准额度。

(五)建立健全资产管理体制

构建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除了要落实科学有效的方案之外,还需要建立健全资产管理体制,以此确保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此,事业单位在进行资产管理工作时,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和战略目标,注重整体管理质量的提高,不可管理形式化,更不可滥用权力,造成单位资产浪费。

四、结语

综上所述,完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需要不断加强内部控制,发挥内部控制作用,保证内部控制水平满足资产管理的要求,促进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也要不断完善内部资产管理体系,提升资产管理效率,从而有效保证国有资产安全。

参考文献

安全资产管理范文8

随着以办公自动化、社会信息化为主流的档案管理模式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企业档案管理模式已然不能适应当今社会条件下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为了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加便捷化、规范化、现代化,从而适应现实条件下企业档案管理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提升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水平,从而更好的为企业经济建设服务,因此,以信息化促进企业档案管理的建设在新形势下就显得愈发重要。企业档案是企业各种形式活动的真实缩影,它以文字、图表、图片等形式真实记录着企业经营活动、企业管理、领导决策、人事调动、资金周转、技术改进等各方面的宝贵信息。企业档案信息化是指在企业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地采集、管理和利用提供服务。传统的纸质文档在管理过程中具有不易保存、易损坏、易遗失等缺陷,档案目录分类不明确,这就给高效利用档案带来诸多不便。当今,企业对档案的需求已由过去的单一需求转变为对档案、现行文件、图纸、实物等检索的综合需求,这就给传统的档案管理理论和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实现由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向现代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转变已刻不容缓。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终极目标是:以科学化、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为指导,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信息手段,将企业的文书、会计、档案材料等综合信息进行系统整理、开发、归档、保存,并经过技术处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实现资源共用、共享,使企业档案利用率最大化,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中铁大桥局集团一公司隶属于世界500强企业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创立于1953年4月。中铁大桥局集团一公司自成立以来就很重视企业档案收集、保管工作,是建设部核定的湖北省AAA级档案管理企业,最早进馆的档案到新近入馆档案真实详细地记录着企业发展经历的点点滴滴,公司档案管理工作不断适应时代要求,改善工作技能,创新管理方法,对增强企业员工自豪感和责任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将档案系统整理,制作成企业文化史,也会在对外交往合作中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这也间接地推动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有利于企业的长足发展。

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本特点

所谓信息化就是把传统的纸质文件信息资源转换成电子计算机录入能够识别的数字信息并对这些数字信息进行管理,因此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档案信息的数字化。

档案信息的数字化是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其它一切环节都建立这一基础之上。传统档案管理的内容是以纸质档案管理为主,而信息化管理则必须把这些纸介质的信息转变为数字化信息。首先,要把以前形成的传统档案通过现代化手段转换为数字形式,如电子扫描,以便实现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其次,要在日常工作中全面推行自动化办公,确保以后形成的档案以电子形式为主,在接收档案时就实现数字化。

2、档案信息查阅的网络化。

以往查阅档案时,服务对象必须亲自到档案保管室检索、查找并办理正规的档案外借和归还手续,这就要求服务者和服务对象必须进行面对面的接触。这种方式不仅浪费了服务对象的时间和精力,而且给服务者增加了更多的工作量。引入信息化管理模式之后,服务对象欲调取档案信息,可方便地利用网络预先申请,在档案管理人员通过审核后就可以进行查阅了,这样做不仅方便了服务对象,还能大大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档案的利用率。

3、档案检索的自动化。

在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中,需要把所有档案归类,赋予每份文件一个编号,制作成检索卡片,服务对象在查找档案时要在众多的检索卡中查找出特定的编号,其效率必然是很低的。通过客户端从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其准确性、效率自然是传统检索工具无法比拟的。

二、推行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人们获取或利用档案信息不再满足于传统纸质档案的查阅,还需要利用网络平台获取自己需要的档案信息。档案管理部门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基础上引进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通过网络高效、准确地为企业各部门提供需要的档案信息。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企业今后开展档案工作的趋势,是改善档案服务质量的基础工作,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需要的主题。

1、档案信息化是企业档案工作自身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开发产品的日益增多,人们的档案意识日益增强,归档的数量急剧增加。由于档案需要长期保存,而存档的库房空间及装具却是有限的,这就加大了保管档案的压力。实行档案保管的信息化管理,才能有效地节省库房空间、装具设备,同时也能使档案保管的更加长久和完整。档案信息化大大推动了企业档案管理的发展,人们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快捷、高效的检索,这就促使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加速迈向数字化、信息化时代。

2、实行档案信息化对室藏档案原件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众所周知,存放在档案室里的纸质文档在强光、潮湿环境下容易受到损坏,而且还不时遭受虫蚀、鼠咬的威胁,复印文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坏文件原件,这在日常工作中似乎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既要利用档案资源又要尽可能减少对档案原件的损坏,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现代科技的发展适时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利用网络科技平台将档案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在电脑中将档案信息进行备份,以便今后多次复制使用,这就能对档案原件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3、实行档案信息化,大大提高了档案利用效率

实行档案信息化管理,对档案系统整理后分类编排,及时进行电子录入及信息更新,建立档案信息网络共享平台,以便借阅者可以快捷地自用网络查阅利用档案信息,而不必像查阅传统纸质档案那样受时间的限制,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4、档案信息化为档案创新利用提供

可能,更有利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在一些企业中不乏存在着档案管理工作与企业发展历史不一致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就须结合自身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深入挖掘企业档案资源,创新利用方式,力求把“死”档案变成活信息。为此,档案管理人员应当把握企业文化建设主题,系统梳理,提炼档案中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创新利用方式,比如,通过分类整合一些文字、图片及数字信息,制作成“企业发展史”、“先进人物工作记”等形式进行展示宣传,提高员工使命感和集体荣誉感,增强员工向模范人物学习的热情,努力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5、档案信息化为保障员工利益提供全面性依据

传统的纸质文件存档大多仅限于文字档案的保存,图片以及视频等信息资源缺乏,这就使档案利用上受到了很大限制。加之有些企业员工流动频繁,转档过程中纸质文档在时间上会出现延迟等缺点,如果企业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就可以很好地规避这一问题,并且能更好的确保档案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企业档案工作信息化作为企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企业信息资源全面收集、系统整合、有效开发的重要条件,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集中管理企业信息资源,提高了档案资源的利用效率,全方位地为企业各项决策和各级信息服务,使档案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组织设计、综合管理、文化建设等工作流程相衔接,促进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科学化、机构高效化、形式现代化,创建一个具有现代化特色的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

作者:何玉红 单位:大桥局集团一公司

第二篇:大型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信息化管理

摘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大型制造业企业的发展空间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一直以来,大型制造业企业都比较重视成本核算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大型制造业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本文从大型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了大型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并提出了几点提高大型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的信息化管理的建议,目的在于提高大型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水平,促进大型制造业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关键词:

大型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信息化管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型制造业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化,随着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我国制造业的“低成本优势”正在消失,传统粗放型的增长模式也逐渐走到尽头,很多大型制造业企业为了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都加大了对成本核算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了对成本核算的研究力度,采用了成本核算信息化管理的方法来降低企业成本。大型制造业企业采用成本核算信息化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为企业节约成本、开源节流的作用,护航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一、大型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核算管理思想上存在偏差

在很多大型制造业企业的成本核算管理过程中,比较重视的是对制造成本的控制,忽视了对研发成本和营销成本的控制。大型生产企业对在生产环节的事前、事中、事后都制定了一套较为严密的成本控制制度,但是随着制造企业与国际的接轨,制造企业中的研发和营销成本已经占据了生产成本很大的比例,很多制造企业都已经加大了对研发成本和营销成本的重视,但是依旧有很多大型制造业企业没有对研发成本和营销成本加以重视,依旧采用的是传统的经营方式,重视的是对制造成本的控制。

(二)产品数量确定不合理

正确的计算产品的成本是与确定产品的数量密切相关的,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很多大型制造业企业确定产品数量的方法是采用台账的方法,但是很多大型制造业企业由于缺乏对台账的有效管理,时常会出现对产品数量确定不准确的现象,直接影响到了企业产品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同时由于台账处理周期相对较长,信息传递、反馈较慢,不利于实时反映在制品或产品的数量和完工进度,进而影响到生产计划安排,因而降低生产环节在制品库存量难度较大。

(三)缺乏健全的定额管理等原始资料

大型制造业企业为了控制好生产成本,在各个车间都建立了台账,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一些台账记录的形式化现象比较严重,导致定额管理等原始资料记录不健全,无法形成有效的定额成本控制与分析。

(四)成本精细管理难

大型制造业的成本管理没能考虑到其他非生产部门以及整个供应链环节对成本的影响,对成本的动态变化认识不足,由于销售、生产、采购、库存、财务等部门信息无法及时共享,无法满足企业全面成本管理的需要。同时,由于各部门统计数据记录不完整,计算方式落后,不能提供灵活多变的成本核算方式,很难满足企业成本的精细化管理要求,可能误导经营策略的制定,更无法为决策者战略管理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

二、大型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的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一)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大型制造业企业在成本核算方面引入了信息化管理模式后,各个生产部门可以及时了解到市场的需求,依据历史的数据,合理地利用好信息化技术,有利于对产品的数量和种类进行很好的定位,可以根据产品的价格来控制好产品的成本,有利于降低大型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成本。科学的成本定额和市场定位是市场竞争的关键,成本定额是量本利分析的基础,通过信息化管理成本定额及其构成要素分析变得更快捷、方便,是认识与竞争对手差距、量化SWOT分析的基础。还能够消减无效劳动,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劳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二)有利于提高应收账款回收率和速度

引入成本核算信息化管理模式后,大型制造业企业原来的客户订单的处理模式被打破,对于应收账款的订单信息会有专门的人员来负责,应收账款信息的收集和管理工作也有专门的负责人,以标记、时间节点等元素作为催收依据,这样就进一步优化了应收账款制度,提高了应收账款回收率和速度,保证了大型制造业企业资金运转的安全性。

(三)有利于降低库存成本

通过对成本的信息化管理,大型制造业企业可以根据客户的订单预测产品的数量、交货时间等,并可以以此为依据控制好生产的流程,最终于客户要求的时间进行交货。明晰公司产能,推行精益管理,通过信息管理的预警、调拨、盘点等操作,实时掌控和调剂库存,可以解决采购随意性、避免结构性库存积压等原材料和半成品在各个工序间的积压,有利于降低大型制造业企业的库存成本,降低库存占用资金。生产量变动会造成需求低时产能浪费,信息化管理能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基础,有利于通过预测、计划等手段追求平准生产,消除浪费。

(四)案例分析

上海思乐得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从2011年开始提出降本增效计划。为使降本增效工作取得预期效果,并形成长效机制,结合生产经营实际,思乐得公司先后编制了一系列成本管理制度及流程文件,并且自主研发“数据中心”通过对各部门及车间人工定额、工时定额、材料定额、产品合格率、交课产量以及销售、ERP进销存管理等各方面内容归集、计算、统计和分析,以此来指导和规范全公司降本增效活动和今后的成本管理及核算工作,通过数据中心公司的降本增效工作有了计算、考核和分析的基础,有了工作的抓手,明确了目标,使降本增效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2012年225降本计划在上年基础上完成降本2.98%,增效481.36万元;2013年525降本计划又在2012年基础上完成降本2.11%,增效597.6万元;2014年625降本计划在2013年基础上再次完成降本3.06%,增效658.7万元。

三、提高大型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的信息化管理的建议

(一)设计科学的成本核算工作流程

提高大型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的信息化管理,要对成本核算的工作流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其中主要的成本核算工作流程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设计。

(1)销售订单。大型制造业企业经营活动的起点是接受销售订单,因此在信息化管理当中,销售订单要对产品的价格、型号、产品代码、交货时间、单位、交货方式等信息进行注明。尤其在信息化管理中产品代码的唯一性最为重要,在产品生产的管理、成本的核算、质量的追溯中产品代码是环节中关联的最重要字段。

(2)设计产品的工艺。大型制造业企业的工艺生产部门对生产工艺线路和产品结构的详细信息予以明确。

(3)制定标准定额。大型制造业企业要根据产品的生产路线和结构,可以采用蒙特卡洛模拟的方法来制定材料的消耗定额,设置物料清单(BOM表)。

(4)编制生产计划。大型生产企业对生产计划可以根据库存情况和销售订单的汇总来制订,对人工的需求和物料的需求可以根据生产工艺、生产计划、标准定额和产品结构的情况来计算,对应预先设置的BOM表,生成物料采购和外协加工等生产计划。

(5)安排材料采购和人员。大型制造业企业度物料需求要根据生产部门的计划来制定,并制定合理、经济的采购计划,实现生产计划与采购关联,安排采购人员做好生产的准备工作。

(6)制订成本计划。通过生产、销售、采购、仓库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建立统一的生产计划体系,根据标准定额资料和生产计划来计算产品成本的需求,制订出科学合理的生产成本计划。在生产过程中,及时跟踪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结合工艺线路、生产调度、质量检验等共享的大量信息进行有效共享和利用。

(二)保证成本核算信息化管理的安全性

大型制造业企业的成本核算信息的涉及面比较广,涉及了很多部门和个人的切身利益,因此在进行成本核算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要保证成本核算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首先要做好对成本核算信息系统的安全备份工作,当成本核算信息被恶意或误删除的时候,能保证成本核算信息系统信息的恢复,防止由于黑客的侵入,给企业成本核算工作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其次,大型制造业企业要做好对成本核算信息系统的监控工作,成本核算信息系统内部监控主要是对成本核算系统的内部组织开发、操作和文档资料、安全等环节实施的监控,通过监控来保证成本核算信息系统的安全完整性。最后,为了更好地提高成本核算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大型制造业企业要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设计专业的防火墙,保证会计信息系统从研发控制到系统维护的安全性。

(三)培养成本核算信息化管理人才

会计人员为了适应会计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这不仅要求会计人员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还要及时地掌握丰富的计算机技术知识。大型制造业企业管理者应定期对现有的会计人员进行有关信息方面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企业应将会计人员向集会计、计算机系统、财务管理于一身的方向培训,这样才能进一步帮助会计人员了解会计信息系统,与此同时也会使会计信息化在操作上的安全性加强。通过培训的方式提高财务人员的成本核算信息化管理水平,使财务人员在具备较强专业素质的同时,具备较强的成本信息化管理的能力,处理好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此外,企业还要对会计人员进行安全及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会计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在会计信息化运作中做到“有法可依”,避免因操作失误而造成的安全风险。

(四)加大对成本核算信息化管理的投入

为了提高成本信息化管理的水平,大型制造业企业要加大对成本信息管理的资金投入,对信息化建设的技术和项目进行深入的研究,各个部门要运用网络技术打造一个良好的查询和交流平台。大型制造业企业的领导层要认识到成本信息化建设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工作,要踏踏实实地开始工作。大型制造业企业要在成本核算信息化管理建设中投入大量资金,要求内部财务部门做好财务预算和管理工作,保证大型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在后续ERP应用中,加强系统操作人员团队的稳定性,进一步健全ERP岗位责任制和激励考核机制,提升数据录入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实施成本信息化管理对大型制造业企业可以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型制造业企业要重视对成本的信息化管理,从实际情况出发及时发现成本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优化成本的信息化管理,通过对成本的信息化管理来实现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的有机整合、共享,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解决大型企业资金上的难题,促进大型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作者:顾伟康 单位:上海思乐得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叶丽映.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现状及应对措施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4(11).

[2]张学红.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4(20).

[3]张秋田.试论成本核算在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中重要作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4(10)

第三篇:烟草企业实物资产信息化管理改善

摘要: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多先进的技术逐渐被推广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实际,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日益离不开信息化技术。在烟草企业的运营过程中,其实物资产管理业务也逐渐引进信息化管理模式,实现了资产数据和业务流程方面可视化、信息化和协同化。再加上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实物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也在朝着精细化发展方向迈进。本文以烟草企业实物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为主要研究防线,对其管理水平的改善进行了有效探讨。

关键词:

烟草企业;实物资产;信息化;资产管理

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不断深化,随着其快速发展和普及,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纷纷投入信息技术的推广和研究中,促进了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始终坚持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度融合,从国家的层面推动企业发展的信息化和工业化。在烟草企业的日常实践中,作为重要的国有企业,其资本管理对于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有效促进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为了实现国有资产的有效利用,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资产的管理体系。为此,在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的前提下,构建实物资产管理系统,使其具备成熟、稳定、先进、精细化的特点,实现该类企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是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的课题。

一、实物资产管理与传统资产管理

1.实物资产管理

随着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的日益现代化,资产管理的范围也不断扩大,不再仅仅局限于固定资产管理,而是将实物资产纳入资产管理的范围。所谓的实物资产,就是指实物设备,其中,低值易耗品和原材料等属于其中。针对此类资产进行资产管理,也可以被称为“全资产管理”。而涉及到管理层级方面,这样的资产管理模式的应用,也有效拓展了财务会计核算层级中的价值管理,从而有利于构建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实物管理系统。而之所以称为全生命周期实物管理,就是将从物权获得一直到报废或处置的整个过程进行管理,这个过程往往体现为物理形态消失和所有权转让。在企业的整个业务管理系统中,实物资产管理系统作为其中的典型系统,其存在的价值就是为管理层人员提供一个操作平台,在这个平台的帮助下,实现对资产基础数据的采集,实现对资产业务数据的采集,实现对实物资产的精细化管理。

2.传统资产管理

传统资产管理的范围有限,固定资产管理是主要的管理项目,将低值易耗实物和设备都排除在管理范围内。从管理层级来看,财务的价值管理是管理中的重心,从管理目标来看,希望可以实现对资产和账务的宏观管理和控制。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资产管理归财务部门的责任,以ERP为主要管理手段,重视企业资源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最终实现对企业资源的全面一体化管理,对于实物资产的全生命周期中的不同运行状态不做涉及。

二、实物资产管理系统的构建思路

1.精细化管理思想

在实物资产管理的业务实践中,需要落实在操作、控制、核算、分析、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精细化,从而有效实现实物资产管理的合理性发展。在实物资产的管理中,要以实物管理为核心,以全资产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和视图管理为主要手段,这也是现代化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发展趋势和主流趋势。

2.基于“互联网+”的业务管理

现阶段,“互联网+”逐渐成为主流的发展趋势,在实物资产管理中也有着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在业务管理系统中,主要包含了Web架构、Internet、B/S架构以及跨平台应用系统等,通过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实现多种信息服务,诸如业务处理、数据查询、科学决策、分析报表等均可以实现信息化。

3.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

将物联网应用于实物资产管理系统,将物联网与互联网相结合,从而实现技术方面的强强联合,构建起有效的网络化物理设备管理系统,有效解决了人与物之间的通信问题,实现了数据方面的自动化交换,并实现了过程控制,对于业务处理起到了重要作用,由此可见,随着物联网的应用,管理系统的功能和性能得到有效提升。

4.多异构系统的应用集成化

在实物资产管理系统中,需要将企业的不同管理系统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和集成,在这一过程中,重点整合对象是企业信息化环境中的ERP、MDM、OA等异构系统,从而实现对企业不同业务信息资源的高度集成、高度共享,有效提升企业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三、实物资产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与设计

1.实物资产管理系统在企业信息化平台中应用的定位

在实物资产管理系统的构件过程中,需要按照企业信息化建设要求,将已有的ERP系统、MES系统、OA系统、MDM系统等进行有效整合,本着统一性、系统性和创新性原则,从而构建起全面信息化的业务、应用、技术和数据方面的架构,按照既定的集中化、集成化和平台化技术路线,对实物资产管理系统进行构建。在ERP系统下,对实物资产管理系统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可以充分实现实物资产与财务账务的一体化管理,从而优化全资产管理的实践,将其与OA系统进行有机融合,能够完善审批业务处理,对于实现处理流程的统一化至关重要。而将其与MDM实现对接,有利于保持管理系统获取各种数据信息的畅通性。

2.基于主数据的实物资产管理系统

在进行实物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需要与数据管理系统保持一致,对其中的主数据模型进行借鉴,并将其中的接口标准也进行设置,标准化数据和数据接口,能够有效实现集成管理目标。在具体的实践中,工作重点要着眼于两点:第一,在数据模型的设计中,数据仓库与数据模型在主数据标准方面应该保持一致,为数据仓库抽样、清洗、分析等功能的实现扫清楚障碍;第二,在实物资产系统的具体设计中,其数据也应该与主数据系统中的主数据模保持一致性。在实物资产管理的实践过程中,将不同的组织数据、人员数据、客户数据等信息从属于主数据管理的范围,通过对主数据的实时更新,从而实现对实物资产管理系统的数据支持,保证系统所得到的数据具有最新性和标准性。在实物资产管理系统中,固定资产数据处于主数据的管理范围之下,并在业务模块新增固定资产数据,并借助ERP实现对主数据系统的上报。在具体的设计中,通过借助主数据标准,将一直以来数据层面不一致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也实现了数据的共享。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冲突得到解决,实物资产的数据质量也得到有效提升。在业务层面,使得业务数据的实时性和有效性得到有效保证,沟通成本得到有效缩减。

3.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实物资产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感知层。在物联网技术下,通过RFID标签对实物资产进行识别,并实时掌握实物资产的状态信息,对于其他的业务处理提供帮助。在系统中,需要分析业务应用场景和资产对象,应用不同的物联网技术。在该技术下,条形码成本低,数据容量小,安全性差,抗干扰能力差,往往用于生命周期短、能够快速流通的实物资产。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资产管理业务的精细化操作、控制,对于易耗实物资产和低值实物资产的管理也进行了规范化处理,对于企业资产管理进行了优化,从而实现了企业的全资产管理。在实物资产管理中,将实物资产业务管理转型到了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了对操作数据的实时采集、上传和更新,对于资产管理的信息流而言,有效性不断提升。

4.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为了有效应对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下的复杂业务环境,在设计时,需要充分发挥网络时代的优势,将局域网、移动互联网等网络环境的优势充分利用起来,并借助智能手机等移动端,形成外置RFID模块的集成,并将条码技术、RFID、移动通信技术等相互联系起来,共同为数据的现场采集发挥作用,同时,在数据查询、巡视管理、维护管理、资产定位等业务的需求下,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时间和地点的局限,为任何与业务相关的事务提供便利。由此可见,通过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对于优化企业业务,实现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提升,实现现代企业制度的构建,促进企业合理化、可持续化、创新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语

为了有效实现资产管理的精细化目标,实物资产管理系统的完善势在必行。作为实现烟草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工具和载体,首先要保证自身的技术优越性。在实物资产管理系统的构建过程中,需要对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技术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从而在多方面实现应用集成和创新,保证信息的畅通,保证不同业务的协同性,实现资产数据的资源共享,为促进企业资产业务的信息化服务、有效实现资产管理科学化做出重要贡献。

作者:赵力 单位:陕西省烟草公司延安市公司

参考文献:

[1]杨迎.论烟草企业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规范[J].当代会计,2014,09: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