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音乐教学现况探析

幼儿音乐教学现况探析

 

【案例】幼儿园大班音乐课上,小朋友们坐好后,老师说:“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我爱天安门》的歌曲,现在老师先唱一遍,然后我会教给大家。”说完,老师转过身,边弹钢琴边唱歌。唱完后,S老师说:“这首歌讲的是小朋友们热爱天安门,那么,你们知道天安门在哪里吗?”小朋友们齐声说:“北京。”“好,那么请大家回忆,我们之前讲过的北京天安门是什么样子的呢?有红红的墙,金色的瓦,还挂有伟大领袖的照片,对不对?”小朋友们一起说:“对!”“好,那么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歌,唱得就是宏伟的天安门,现在老师先念一遍歌词,请小朋友们认真听,在那美丽的地图上,有个闪光的地方,那是天安门的灯光,照亮祖国的四面八方……”在交给小朋友歌词后,S老师说:“现在请小朋友伸手和老师来打打节奏,这个歌曲是3拍的,那么,3拍的歌曲我们要画三角形。”随后,小朋友们边念歌词,边和S老师一起打节拍。在熟悉了节拍和歌词后,S老师让小朋友们跟唱,并且一边唱,一边不时地纠正小朋友的音准、节奏与歌词。在即将下课的时候,S老师说:“今天我们这首歌曲就学习完了,请大家回家唱给爸爸妈妈听,接下来的自由活动,S老师会到小舞台为大家放这首歌曲,好,下课。”在自由活动时间里,参加小舞台区角的小朋友,有的玩弄铃鼓、响板,有的戴上礼戴,拿着麦克风,都沉浸在自己创建的游戏中,《我爱天安门》成为了他们游戏之外的背景音乐。   【分析】幼儿音乐活动是一种有声音、有情趣的艺术活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可以发展儿童的基本音乐能力,同时,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一种实施方式,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案例中教师弹唱、小朋友跟唱的音乐课教学活动,在很多幼儿园是司空见惯的。很多教师在教授歌曲、舞蹈、表演或给孩子欣赏音乐作品时,仍然将学会唱某首歌、学会跳某个舞蹈当作课程目标。因此,音乐课的教法单一,往往以模仿—练习为主,不注重儿童的自我探究和自我教育、相互教育。这不仅忽视了儿童音乐的愉悦性、教育性和个体性特点,也忽视了让儿童体验音乐形式美和内涵美的良好机遇。   《纲要》在艺术领域方面明确指出,“给儿童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也提出,“学习活动应尊重并促进儿童的多种表达与表现方式,教育内容也应以多种表达与表现方式呈现,以适应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以及内在认知结构的差异性……教师应鼓励儿童自由选择各自偏爱或擅长的方式以及运用多种方式的组合进行表现与表达。”日本著名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也说:“学习音乐,最重要的是要培养起孩子内心的感觉,这种感受声音的感情和生命的能力,是在反复听优秀音乐的过程中逐步建立、提高、完善起来的,它是学习演奏的基础。”如果只是机械教条的教育,就会与真正的音乐中的感情和生命相差甚远。   那么,如何让音乐教育发挥其真正的价值,让儿童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笔者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一、音乐教育要重视培养幼儿的创造性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和塑造幼儿的个性、才能和创造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有学者认为,创造力的培养与发展是音乐教育的一个主要目的。美国1967年举办音乐问题座谈会时发表的宣言认为:“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发展技术、构筑自我和培养创造性。”在日本,音乐教育的目标被界定为“养成音乐性,陶冶情操,并培养丰富的创造性”。德国作曲家、音乐戏剧家、儿童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第一个完整地、明确地提出在音乐中培养儿童创造性的观点。他认为,儿童学音乐不只是乖乖地把曲子练好就完事了,而是应从中去发现、探索些什么,应该在音乐教育中让儿童亲自参与并创作,把儿童好探索的天赋好好地发挥出来。我国学者经过长期的音乐实践及对国内外有关音乐创造力理论的研究后,对音乐创造力做出了如下界定:“以发散思维为基础,对从事的音乐活动持有独特的见解并能用流畅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力”。在我国,培养音乐创造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突破口,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担负儿童音乐创造力培养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验已成为音乐教育工作者的社会使命。音乐创造力培养的价值不仅在于促进儿童的智力、感觉、知觉、记忆、想象等的发展,还在于通过音乐创造活动,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发挥,从而培养智能特征、人格特征幼儿园音乐活动现状分析及建议和心理状态等各项素质俱佳的人。所以,教育者在音乐活动中要鼓励儿童的创造行为,肯定儿童的创造产品,调动儿童的创造热情,激发儿童的潜在创造能力,并使儿童在创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音乐教育要重视儿童在音乐活动中的情绪体验音乐是情感性的艺术,是人类共同的情感语言,不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对音乐都会有相通的喜、怒、哀、乐、忧、思、恐等情感的体验和表现。情感是一种潜在的动机,它对人的行为具有激励、诱发和调节的重要功能,而音乐则是最富情感的艺术。音乐活动要唤醒儿童的情感体验,不但使其能够理解作曲家创造出音乐的那种情感,还要培养他们对音乐细微差别的敏锐感知、音乐内在美的细腻感受能力,进而在音响中融入自己的情感,获得体验和表现音乐情感的能力。学前教育专家许卓娅说:“歌唱的感染力,不仅仅是体态,更重要的是演唱者的声音表情,即是否掌握了用歌声表达感情的知识和技能。”由此可见,对声音形象的探索能力、对音乐节奏律动的感知能力、对旋律结构的认知能力,以及对音乐情感的体验能力,是音乐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学前期的儿童在情感方面是不断发展的,高级的社会情感发展也开始建立。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帮助幼儿建立积极、健康、和谐的社会情感态度。喜欢音乐活动可以说是幼儿的天性,生动鲜明的音乐形象易被幼儿理解和感受,幼儿在内容多样的音乐活动中积极愉快地参与,能体验音乐带来的各种情绪情感。所以,幼儿教师在教学之前,要反复演唱并了解所教授的歌曲,理解幼儿音乐中所表现、表达的情感,找出这首歌曲的唱法,然后在教学中有感情的范唱,并将教师体会到的情绪情感,通过多种感官刺激传递给儿童,引导儿童感知、享受歌曲的美,激发儿童想加入其中的愿望。#p#分页标题#e#   三、开展外延广阔、形式多样的音乐活动,并及时给予指导从早晨入园,听到幼儿园播放的轻快的儿歌,到教室内,幼儿教师们会在区角布置很多音乐游戏的道具,以便幼儿能够自主建构游戏,到户外活动时间,在音乐伴随下进行的集体活动,幼儿在幼儿园内接触音乐的机会是非常多的。但是,幼儿园音乐活动不应仅仅局限在课堂上,也不应仅仅是主题活动的附属品,它应该融入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有学者认为,培养幼儿音乐感受力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大自然里寻找声音。对于幼儿而言,音乐无所不在,敲门声、鸟叫声、摩托启动的声音、雷声和风雨声等,乃至自己的身体,都是一个很好的乐器,拍手、跺脚、打响指等等也都可以形成美妙的音乐,这些都是儿童生活中最活灵活现的音乐。   幼儿教师应该抓住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机会,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幼儿对环境中声音的敏感性,引导幼儿发挥创造性。教师可以在区角活动中,配置材料,让幼儿一起自制乐器。比如,一个空瓶子填进去豆子、几个瓶子装上水、几只碗碟或者小勺子都能演奏打击乐。教师还可以指导幼儿,根据瓶子里装进去的豆子、水的多少,容器的大小、材质来自主演奏音高音低。教师要充分利用音乐区角这一辅助手段,帮助孩子进行创造性的音乐活动,尤其是当幼儿有所创造、有所发挥的时候,教师更要给予关注和鼓励。所以,对待幼儿的音乐教育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因势利导,这样的教育最有效果。幼儿音乐教育是过程性教育,而非结果性教育,应看重每个幼儿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的发展。   四、教育者要正确认识音乐活动的价值音乐教育与儿童的认知、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都密切相关。从认知角度上来讲,音乐教育能够促进儿童感知能力、记忆能力以及想象力、思维能力的发展。布鲁纳曾经把儿童从环境中理解和处理信息的方式分为三种:一是通过活动和操作;二是通过组织感觉(听觉、动觉和视觉)和想象;三是通过词和符号。而音乐活动正能够为儿童提供使用这三种认知方式的机会。随着儿童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有关概念的形成,儿童在音乐感知能力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能够辨别音的高低、长短、快慢。有研究者对成年专业音乐家做过调查,发现2~4岁开始接受音乐教育的人中,有92%的人可能获得绝对音高感,而在4~6岁开始接受音乐教育的人中,这一比例则下降到68.4%。另外,音乐本身也是一个抽象化的艺术,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没有固定的答案,所以,音乐活动也为儿童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儿童可以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表现、发挥其独特的创造性。及早地、更多的为儿童提供各种音乐活动的机会和环境,对于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从个性和社会性发展角度而言,音乐活动不仅会为儿童提供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机会,同时也会增加同伴互动、师生互动的频率。所谓个性,是指区别于他人的稳定的、独特的、整体的特性,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获得独立的过程,即自我确立、自我形成的过程。   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集中反映在自我认识方面,即认识自己,把自己与物体、他人区分开来,建立自身的认同感。在音乐活动中,儿童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正需要儿童具备有意识地认识到自己的活动状况,有意识地调控自己的身体与音乐协调一致的能力。幼儿园的音乐活动往往采用集体教学的模式,在活动中,儿童会在逐渐产生日益明显地探索性过程中,自尊心在迅速发展。   他们会变得迫切要求表现自己、要求自主,并希望从与同伴、师生互动中,得到更多的积极评价。这也是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显著特征。另外,学前儿童的音乐教育活动能够为儿童提供大量的人际交往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这对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和去“自我中心”是十分有利的。在音乐活动中,幼儿不仅能够齐心协力、共同合作,共同完成演唱、演奏,还要在活动过程中逐渐学会理解、宽容、接纳和欣赏同伴。   所以,作为幼儿园的教育者,不论是幼儿教师、园长还是课程评价者,都要认识到音乐活动的价值所在,这样才能够更好利用音乐活动,促进儿童健康发展。   总之,无论运用什么方法来开展音乐活动,我们最终的目的是通过音乐活动这种形式带给幼儿快乐,促进幼儿成长。因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有责任成为幼儿音乐活动的伙伴、支持者、引导者,在活动中多给幼儿自主的、自由的空间,让幼儿创造快乐,享受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