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美术创新发展认识

现代美术创新发展认识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深化改革的迫切需要,是培养跨世纪人才、迎接新世纪挑战的紧迫任务。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彻底转变思想和认识。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生动、活泼、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在现代美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显得尤为重要。正是有了创新,才使得我们今天的美术教育内容变得极其丰富且更具有挑战性。   美术发展史就是美术创新史。席勒曾说:“呵,人类!只有你才有艺术l”—这可理解为从艺术发生学的角度肯定了人类所独有的这一品质。歌德则说:“说什么人具有‘美’的本质,纯属胡言。人的本能是‘创造’。”纵观美术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得出这么一个结论,美术发展史就是美术创新史。   传统一旦成为革新精神的栓桔,迟早便会有人高擎创造的大旗。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达•芬奇等大师敢于反抗宗教神学,反对教会的思想禁锢和戒律束缚,肯定人的社会作用,提倡科学,鼓吹理性,在艺术上进行大胆的革新,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艺术创作,将“神”人格化。由于他们的尝试,从而使西方绘画迈进了一个崭新阶段。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诞生了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三大流派。它们开始时都是以创新者姿态出现,并为欧洲绘画带来了曙光,但是当它们不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时最终也被印象派所代替。今天看来,在美术史长河里占有一席之地的优秀作品无不打上“创造革新”的烙印。   艺术从本质上说是创造革新的,艺术创新是艺术的生命之源,这是我们在美术本质中首先要接触到的重要命题。艺术创造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生命之源,一切艺术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都来自于前人的总结。创作是在继承借鉴前辈大师的优秀文化的同时做好消化的准备,力求融会贯通。艺术家的构思和塑造,都离不开创造性想象。艺术家常常强调的创造性或所谓原创性实际上是推动艺术发展的原动力。   中国画虽已积累了千百年丰富的传统经验,其中包括许多能反映主客观世界活动规律或揭示绘画奥秘的真知灼见。但是,如果我们死守传统、死抱住旧形式不求发展,那和对传统拘于虚无主义态度而不去继承借鉴一样,对美术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当今画家,特别是张仃先生与吴冠中先生“笔墨”之争,掀开了美术界大讨论。正是由于前辈们学术之争,才使现代艺术种类多元化,从而打破“大师”不可逾越的神话,也证明了艺术创新是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台湾画家刘国松先生大胆进行材料革新,开创中国画新材料应用先河,为现代画家创新打开新思路。新技法、新材料的产生,是创造更富有表现力、时代感和艺术个性的艺术作品所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新技法、新材料的出现,势必顺应并作用于当代造型艺术观念和审美情趣。正是由于新技法和新材料互相依存制约、互相促进的关系,才不断推动着美术各种类的进步与发展。   现实美在转化为自然美之前,必须先经过艺术创造者主观情思的熔铸和再造。艺术创造中重要的不仅仅是熟练的笔墨与造型技巧,以及对画理的透彻领悟,更重要的是不断走进生活,记录生活,也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到处云山是我师”。早在1000多年前唐代画家张璨《历代名画记》已经告诉我们,艺术创造者必须以天地造化为师,净化心胸,丰富学养。现代山水画大师黄宾虹先生总结山水画的创造过程中就十分强调深入自然的重要性:一、登山涉水—接触自然,作全面观察体验;二、坐望若不足—深入细致地观察,既与山川交朋友,又拜山川为师,与山川有着不忍分离的感情。   潘天寿在《听天阁画谈随笔》中也阐述了绘画艺术的发展与提高,离不开对主客观世界的深入研究。由此可见,艺术创造如果离开生活就会显得苍白无力,就无法感染观众,得不到社会的承认。   全球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现代美术教育中引发一场重大的革命。我国要复兴民族、振兴中华,必须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教育成为影响国民素质的关键所在,时代呼唤充满创新精神的新型教育。回顾美术的发展历程,我们从中发现,美术发展史就是美术创新史。美术创新对现代美术教育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近年来,我们的艺术教育一直处于一种尴尬的处境,原先的教育模式(重技巧轻理论)逐步被打破,新的教育(创新)机制还有待于完善,在艺术教学、教研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巫待解决。这给从事艺术教育的老师提出了新的课题。一段时间来,随着艺术信息的广泛交流,尽管我们所面临的是林林总总的各种流派的教育模式,但是强调注重现代美术教育“创造”与“继承”的关系已经日益明朗。现代美术教育注重“创造”与“继承”的关系,将有助于广大艺术教育工作者摆脱尴尬的处境,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加强美术课程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义务教育要面向学生,课程应具有发展性,应加强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淡化学科的界限,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适应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我国各地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教育水平极不平衡,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现代美术教育的课程结构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价值观,依据多元智能理论规划课程,在保证修完必修课程的前提下,准确把握纲要精神,编写有代表地方乡土气息的教材,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拓展学生智能,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对地方艺术的热爱。   时下,如火如茶的课程改革席卷神州大地,而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美术老师又处在“教改”前沿,理所当然的成为时代的“弄潮儿”。美术课程改革应倡导美术创新与继承的精神,采取多种教育方法,重视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努力给学生提供一个最适宜创造性活动的环境,促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最终实现现代教育目标。#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