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途径差别问题研讨

民族途径差别问题研讨

作者:王聚芹 单位:华北电力大学政教部

在不同国家间寻找“相似”并不是一件难事。19世纪中、印、俄有着异常高相似度:中印间“有许多类似之点”(语)、甚至两国“非常相像”(尼赫鲁语);中俄在遭受封建主义压迫、经济和文化落后等方面也具有很高的相似性。但是有许多“类似”之点的两国发展道路却不一定相似,甚至会截然不同,最典型的反证莫过于20世纪中叶,中印一个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一个选择了资本主义道路;中俄虽然都选择了社会主义,但在20世纪下半叶,一个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稳步前行,一个则从社会主义又折返回资本主义。中、印、俄成为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跨越式、渐进式、曲折式发展三典型。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原本相似”国家的民族路径出现如此大的差异、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应当如何对待民族发展道路差异等问题是本文关注的重点内容。

一、何谓社会发展道路

人类对社会发展道路的认识形成需要经过从具体到抽象的提炼:各不相同的民族生活仿佛是诸多偶然事件的杂乱堆积,这种经验性生活无法揭示人类在历史长河中跋涉的过程和发展规律,却是社会发展道路的当下存在,它是人类对社会发展认识的第一层级。当把所有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某一或几个阶段归拢梳理之后就会发现,虽然所有国家和民族依然有着众多差别,但很多民族在所经历的社会发展阶段上已经有了交叉乃至重合。比如虽然中印发展时间节点稍有前后,却亦步亦趋地共同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共性和个性相交织是人类对社会发展认识的第二层级。如果我们对第二层级的视界再作提升,向后一直延伸到人类的起源之处,向前一直延伸到未来就会发现:所有国家和民族都要经历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三大经济形式;都要经历公有制、私有制、重建个人所有制三大生产资料所有制阶段;都要经历“人的依赖性”、“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人的“自由个性”三大阶段。它揭示的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必然趋势,是人类认识社会的第三层级,但由于高度抽象而无法充分体现各民族现实生活。“社会发展道路”就是各个国家和民族如何选择、构建合适的经济、政治、文化制度来促进生产力发展以完成解放任务的路径,是介于人类宏大叙事和民族微观叙事之间的层级。

在世界历史的全息景观中,各民族发展路径差异就会完整呈现出来:1.前提条件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可能选择相同社会形态。比如欧洲在封建社会解体的基础上进入资本主义,非洲国家在资本主义入侵下从原始社会或奴隶社会直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北美洲则是通过移民方式进入资本主义。2.居于同一发展阶段的国家和民族的下一社会形态可以不同。比如同是居于原始社会的各民族,可以有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多种可能;同是居于奴隶社会的各民族,发展前途可以是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等多种可能。可见,性质相同的社会形态,其来源社会形态、未来社会形态都可以是多样的。各民族间发展道路的汇合、并行、分叉相交织导致了各民族发展路径差异。各个国家和民族发展道路之所以千差万别,主要是由社会变数要素协同共整合的总结果。

二、民族路径差异的形成:社会变数要素的协同共整合

人类社会有着系统所共有的自组织能力,“系统的自组织,作为一种客观的、普遍的现象,体现在世间万事万物都处在自发运动、自发地组织起来、自发地形成结构的过程之中”。〔1〕人类社会的自组织能力,是由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交汇成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如果人类社会只有自组织系统、如果各民族没有任何差别,那么所有民族发展道路应当是相同的,都遵循一因一果、同因同果、异因异果的线性路径前行,模仿也就在情理之中了,现实却并非如此,有四大因素介入使人类社会逃逸出线性路径而呈现非线性发展征象:

首先,社会系统的“有机体制”为民族路径差异的形成提供了可能人类社会中“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一个小孩都知道的”。〔2〕可见,实践构成人类社会发展的初始动源,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都是随动变量。社会系统各要素的恒变性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普遍性使人类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3〕社会系统能量增变使人类社会总会逐渐偏离其原结构并进入新、旧社会转换的分叉点,在这一关节点处,偶然事件的干扰都可能会颠覆原结构而引发质变,这种质变既包括社会的依次转进,也包括跨越发展乃至倒退。因此,社会“有机体”是敞开并经常处于从低级非平衡态向高级非平衡态迈进中不断成长的“非平衡态”,这为各个国家和民族发展路径差异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其次,前提条件差异是导致民族路径分野的启动性因素人类历史“是在十分确定的前提和条件下创造的”。〔4〕各个国家和民族从各不相同的自然前提出发组织生产,衍生出各不相同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形成民族间各不相同历史前提。越往历史的前端追溯,人类越受制于自然前提;人类越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就愈益凸显。各不相同的自然与历史前提条件成为民族路径分野的启动性因素。

再次,主体选择的“他整合”是形成民族差异的推动性因素“现实的人”既是“剧中人”又是“剧作者”,是整合社会各个要素的主体和灵魂,所以除了“自组织”系统之外,人类社会还有源自主体的“他整合”系统。各民族的心理素质、人伦道德和社会传统等因素的介入使人类社会能够朝向时间、空间、民族传统开放。要澄明民族路径差异的形成必须实现从抽象的研究逻辑向具体的实践逻辑的归返:生产力是对社会发展水平归纳概括的一般,它通过生产工具得以具体体现。人类社会依照生产工具可以划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等,而每个国家和民族在现实实践中,其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对生产工具的研制运用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直接导致了即便是同一生产工具时代,同类生产工具产生的时间、工具具体样态、工具群落、工具规模都可以不同的结果,因此,居于同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民族的生产力差异十分明显。#p#分页标题#e#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对社会发展水平概括的一般,它通过生产资料所有制得以具体体现。人类私有社会可以划分为奴隶主阶级所有制、封建地主阶级所有制、资产阶级所有制。在不违背历史发展总要求的前提下,作为主体意识客体化的政治、文化传统通过影响“现实的人”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各个国家和民族都可以从自身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历史传统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各民族如何实现生产资料归属、如何恰当安置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如何分配产品等原则问题的解决方案呈现多样化,也使源于自然和历史前提的差异作为历史性透穿因素交织到生产关系的建构中,并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深深嵌入民族发展道路的血脉。依照相同的机理,具有同质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具体样态也可以多样化。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具体构建直接造成了同质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与其具体表现形态之间不是唯一的刚性绑定,而是有多个具体样态的系列对应;同质的生产力与建构于其上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之间、同质的经济基础与建构于其上的上层建筑的具体形式之间也不是唯一的刚性绑定,同样是系列对应性关系。现实社会中,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系列性对应使整个人类社会成为复杂的弹性对应系统,民族主体选择的“他整合”使各民族发展路径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第四,社会系统的总体化是民族路径差异形成的确定性环节如果说世界历史一直是荡涤民族路径差异的巨大力量,但让各个国家和民族发展路径抵制“趋同”走势而仍保持民族特色的是社会系统的“总体化”,人类社会有机体“向总体的发展过程就在于:使社会的一切要素从属于自己,或者把自己还缺乏的器官从社会中创造出来。有机体制在历史上就是这样向总体发展的。它变成这种总体是它的过程即它的发展的一个要素。”〔5〕社会系统的“总体化”有着四大独特作用:(1)“总体化”使系统中的各个要素服从于系统需要,成为为社会有机体服务的内在组成部分,要素自身的功能和作用随系统整合差异而变化。(2)“总体化”能根据自身已有前提创制出自身需要的其他“器官”,这种具有自我构建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不仅使社会系统更加完善,而且使社会更适合本民族的特点和需要。(3)“总体化”使社会发展中事件、阶段都成为社会发展过程的一个构成部分和环节,只有从其历史演进中才能解读出这种现象的真正原因和存在意义,离开了社会“总体化”这个前提语境将很难进行科学的解释。(4)社会系统的“总体化”功能能够最大限度地做出有利于社会生存发展的整合,从而产生超越构成要素力量的简单加和的“新的力量”,这种新的力量使社会系统有了独特的适应国内外环境的能力、独特的社会改造力和独特的社会凝聚力。每个国家都形成其相对独立的社会系统,社会系统的“总体化”成为每个国家和民族独特存在的合法性依据,最终将民族路径差异牢牢地确定下来。

可见,人类社会是一个独特的变数要素共整合系统,这一系统成功地将主体选择的变易性与社会规律的客观性、自然历史条件的前定性与系统后期整合的再造性、参与要素的零散性与社会系统的总体化等方面成功融合在一起,使各个国家和民族在经历过去、贯穿现在、通向未来的历史演进中出现了明显的路径差异。

三、民族路径差异对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

已经形成的多样性的民族路径对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首先,民族路径差异中内含着路途远近,它直接影响该民族的解放进程。从文明起源一直到现在,各民族发展不一样:有的目标明确动力充足,失误少曲折少;有的目标分散动力疲乏,失误多曲折多,各民族在完成同样的解放所耗时间长短不一样,或言处在同一时期的各个民族的解放程度大不相同,可见如何寻找省时省力的路径是各民族的努力方向。其次,路径差异中积淀着民族好恶,它直接影响该民族解放的方式。发展道路选择交融着民族性格偏好,面对同样的时代问题,各民族都有实现解放的优势领域和优势方式,一民族的发展路径因民族习惯排异可能对别民族不适用,各民族应该从本民族特有优势领域和习惯方式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再次,民族路径差异交织着系统整合定位,直接影响民族力量的凝聚布置。民族路径出场为各民族寻找解放的最佳路线提供了空间。各民族系统整合定位层次高低不一直接导致民族路径历时长短不同:定位低的民族更多地让社会“自组织”担当了整合功能,主体的“他整合”处于蛰伏惰性状态;定位高的民族不仅让社会“自组织”系统整合,而且充分张扬人的主体能动性,能够最大限度地集中各方力量完成历史任务。

四、民族路径差异问题研究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现实意义

经济文化落后国家都面临着发展这一艰巨的历史使命。中、印、俄作为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代表,在晚近时期都有大国崛起的经历,但国际地位都并不十分稳固,没有获得抗拒社会发展道路曲折的确定不移的资格,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研究经济文化落后国家民族路径选择对于我国当下和未来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经济文化落后国家选择民族路径的根本原则:从自身实际出发

从哪里出发、以什么为本体,对封闭的自然经济时代的各民族不是个问题,但对依然存在对抗的全球化时代的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而言却是事关生死存亡的大问题。模仿发达国家、特别是“原本相似”却迅速崛起的国家的发展道路成为落后民族的直觉冲动,中、印、俄都有学习别国的经历。但如果把“原本相似”当作模仿的依据,离开现实谈路径选择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民族国家自身是选择社会发展道路的完整主体,“原本相似”只是该民族“总体化”发展过程中的个别现象,哪怕是最“相似”的民族,还深潜着物质基础、社会结构、社会体制、民族情绪、群众创造性社会实践探索等诸多不同,可见“原本相似”国家的成功范例所揭示出来的只是根本方向和大致思路,至于自身“在实践中具体如何走,那只能在千百万人开始行动以后由千百万人的经验来表明”。〔6〕因此,只有符合该民族这些“确定的前提和条件”的选择才能化为变革现实的真正力量,否则忽略了社会“总体化”而只专注于个别的“相似”,只能导致“极为相似的事变发生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就引起了完全不同的结果”。〔7〕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在这方面还是有深刻的经验教训的。比如20世纪初的中国,一开始只专注于与俄国“相似”而忽略了差异,终使“走俄国的路”的模仿失败,而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走自己的路”思想引导中国回归到自身现实,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印度共产党未能掌握国家政权的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一直迷失自我,错把“模仿”当成真理。而印度资产阶级能够找到自身现实与世界发展趋势的结合点,带领印度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可见,要想通过社会发展道路选择行为带领民族逃离绝境,经济文化落后国家无论选择什么发展道路,都必须从“经济文化落后”这一“确定的前提和条件”出发,革命时期如此,建设时期也如此,抛开本民族的实际,仅根据“原本相似”就试图把别国的成功经验拿过来“模仿”注定是死路一条。#p#分页标题#e#

2.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创新民族路径的基本战略:追求“特色化”

从自身现实出发是经济文化落后国家选择发展道路的第一步,而如何整合现实力量、形成卓有成效的动力机制是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必须解决的又一大问题。作为社会整合方式的文明本身没有优劣之分,只要给予充分的时间和宽松的空间,它都会发挥独特的社会整合作用。只要民族存在,民族文明就存在,民族文明对社会的独特整合就存在,多样性的民族路径就存在。人类社会发展有规律,民族路径形成有空间,民族路径差异性存在是历史发展的常态。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创制出基于民族传统的动力机制是“特色化”发展的重要内容。除此之外,“特色化”发展还有更为重要的内涵,就是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能找准自身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均衡性、经济成分多样性的民族发展定位,把社会发展规律作为根本依据,把本国最富于生机和活力政治、经济、文化动力机制作为整合对象,与时俱进地推进本民族的动力机制与历史趋势的紧密结合,实事求是地制定发展路线、规划发展布局、筹划发展目标,依靠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始终贯彻“特色”兴邦、“特色”强邦、“特色”立邦方针,迅速而全面地提升本民族的综合国力。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无一不是在“特色化”总精神的指导下取得的;印度选择了一条试图杂糅西方欧美和苏联经验的中间道路,也实现了民族崛起。实践证明,无论哪一个民族,什么时候坚持“特色化”什么时候的发展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忽视了“特色化”什么时候的发展就容易遭遇磨难,因此,拒绝复制、追求“特色化”应当成为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创新民族路径的基本战略。

3.经济文化落后国家控制民族路径的根本举措:实现发展自觉

所有国家民族的发展道路都是本民族传统文化与人类历史发展“铁律”的有机结合,是民族主体选择的结果,而“选择”可以分为自发和自觉两类:自发选择是一民族不管面临什么情况,总是遵照历史发展规律构建社会形态;而自觉选择是一民族处在有多种发展道路的临界点处,它不放任社会发展,而是抓住历史机遇,从诸多的选择中寻找最佳方案,不仅凝练发展力量,缩短发展时间,给予该民族以在最短时间实现最快发展的机会,而且明确发展方向,减少社会发展的盲目性,给予该民族最大限度减少发展痛苦和磨难的机会,因此,自发还是自觉是事关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能否控制发展路径的大问题。20世纪上半叶,中、印、俄都曾有多种发展道路以选择,中俄通过自觉选择,利用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和谐发展机会控制民族发展路径:俄国牢牢奠定了国际强国地位,即便经过解体的磨难其强大的综合国力根基依然未被撼动;中国则从积贫积弱的国家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向世界强国进发。印度虽然一直有避免苏联模式弊端和西方发展陷阱的美好愿望,但其所谓的“中间”路线却因为选择的自发性而没有很好地实现对民族路径的控制:印度封建制度残余、邦际间森严壁垒、种姓制度、政治宗教化至今仍未能彻底消除;殖民统治带来的畸形发展依然存在;走资本主义道路使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社会两极分化盛行。因此,印度自发选择导致的自由放任的松散发展理念使多种矛盾叠加在一起,不仅不利于凝聚社会力量,而且各种力量的对抗使社会内耗巨大,发展动力大打折扣,严重影响了印度的国家竞争力,甚至连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它与实现发展自觉的民族不可同日而语,西班牙媒体宣称:“中印差距就像地中海遥远的两岸,无法弥合。”〔8〕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人类一步步从蒸汽时代、电气时代进入信息时代,社会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世界全球化程度越来越深,范围越来越广。在世界全球化的影响下,人类社会发展充满了风险,也充满了机遇,世界发展的不确定性加大。过去先进并不意味着今天发达,今天落后并不意味着将来仍旧落后。实践充分证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只有以高度的发展自觉抢抓历史机遇,才能迎头赶上,傲立潮头。

4.经济文化落后国家捍卫民族路径的关键步骤:科学发展

民族路径选择自觉是避免历史发展的盲目性和自发性而做的努力,但这种努力却并不给予该民族没有任何曲折和挫折的任何承诺,自觉选择的成果能否保持,还要看该民族在发展的各个阶段、对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能否做到科学筹划,否则自觉选择的努力将半途而废,苏联解体就是例证。因此,民族发展道路智在善于选择,贵在持久坚持,而重在贯彻执行。科学发展成为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自觉选择的行为能否得到贯彻的关键步骤和重要保证。科学发展对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把发展生产力当作第一要义,这是任何社会立足的根本,也是区别于自发的放任发展之处,同时它还努力做到:(1)抛弃“以物为本”、“以GDP为本”的盲目数量崇拜,最大限度地将发展的核心目标落在“以人为本”上,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一切人的自由和解放服务。(2)尽量避免经济、政治一维突进的发展要素失衡局面,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成为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整体;尽量避免自然、社会、少数群体优先的发展思路,努力使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进。(3)尽量避免社会区位发展失衡、地域发展失衡、空间发展失衡问题,使发展空间布局在相互支撑、紧密相联和依次递进的链条中真正贯彻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总精神。

5.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延续民族路径的根本方略:“模式”的张扬与重铸

人类历史上出现的西欧模式、美国模式、苏联模式、东亚模式、拉美模式等让人眼花缭乱,无可否认的是,能被冠以“模式”名号的,都是当时落后国家为改变自身国际边缘化搁置困境而以独特民族路径实现了崛起,都取得了同一时代的其他民族路径所没有的辉煌成绩,都解决了当时的历史性难题。并且所有的“模式”本身都或多或少、或自觉或不自觉地包含着将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与本民族的特殊存在相结合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法,“苏联模式”也不例外。因此,称“模式”为该国那一时期的发展典范毫不为过。

“模式”就是一民族在自己发展某一阶段的典范,它也需要不断解放思想,随着实践发展进行改造和重新建构,而将不同阶段的“模式”顺次联接就构成一民族的发展最优化路径。“模式”本身之所以成为充满争议的范畴,主要是人们忽略了社会“有机体制”这一特点,将阶段性的“模式”视为具有普世、普适、普时、普试、普师的发展路径“神话”,这种形而上学方法不仅阉割了“模式”的生命力,也使模式本身成为不可持续性的。能否做到接连不断地创制出各个时期的“模式”,是事关经济文化落后国家民族路径可持续性发展的大问题。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直到今天的成功都与锻造了影响深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模式、社会主义革命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相关联的,中国未来发展还需要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锻造出不同的“模式”来,接连的“模式”锻造就可以延伸“中国奇迹”,创造中国辉煌。#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