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义外交思索

民族主义外交思索

本文作者:蔡麒龙 单位:吉林大学文学院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外交表现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月在巴黎举行和平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出席会议。中国代表团向和会提出了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两项提案。一项是要求取消外国人在华的特殊权益;另一项是要求废除1915年签订的中日条约和换文,将山东的主权直接交还中国,反对由德国转让给日本。列强无视身为弱国的中国的外交要求。和会在对德和约中规定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中国民众听说此事后,各界人士普遍反对在和约上签字。由北京青年学生带头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在全国人民的抗议声中,最后代表团决定不签字。这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于广大民众的反对而政府不敢在令中国蒙受屈辱的条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扭转了中国外交的局面,可见国内的民族主义观念对中国外交的重要影响。之后,中国掀起轰轰烈烈的爱国主义运动。

1921年至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中国代表团提呈了一份九点建议,要求舆会国尊重中国的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相互之间停止缔结有关中国的条约,尊重中国在未来战争中的中立权,废除在政治上、司法上和行政管理上对中国的所有限制;再次审查外国在中国的所有特权、治外法权和租界,为其承诺设定时间期限。在美国的支持下,中国的建议被合并为四项总原则,最终被写进了1922年《九国公约》中。签约国同意尊重中国的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放弃进一步追求势力范围的企图,尊重它战时的中立,尊重所有国家的平等商业机会。虽然没有彻底解决所有问题,这也是中国民族主义外交取得的胜利。

1925年的“五卅?案”是民族主义爆发事件中最有名的,起源是上海一家日本棉纺厂的中国工人为反对低工资而举行的罢工。冲突对抗的结果是一场暴力冲突,导致多人被杀,约50名学生被捕。“五卅惨案”激起全国学生、工人和商人的抗议、罢工和抵制日货运动。惨案之后,民族主义骚动在国内不同地方风起云涌,与帝国主义爆发冲突。利用1925年上海发生的“五卅事件”,北京政府宣布取消上海的会审公廨。1926年,北京政府提出对期满的不平等条约进行修改。并通知比利时方面终止旧约,谈判新约。

抗战初期,中国进步文化界就认识到“在抗战高于一切,一切服从抗战的目前,文化应尽它唤醒民众,推动民众自觉地积极参加到抗战中去的职责”,抗日战争是以中华民族这一历史上形成的多民族国家为单位与日本帝国主义相抗衡的战争。抗战开始以后,由于民族主义势力的高涨和抗战的需要,美英政府也曾表示将在战后同中国进行废约谈判。1941年10月10日,美英两国政府公开声明,将与中国政府谈判,放弃治外法权,订立平等条约。1943年1月11日中美签订《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同日,中英也签订相似条约。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外交的历史影响

在国内反抗列强侵略的形势下,民众爱国救国、挽救民族危亡的意识增强,民族主义观念维护民族国家利益对外交的影响加深,进而形成了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外交局面。中国人为了关税自主、取消治外法权和废除外国租界,不断地与帝国主义列强作斗争,并不断取得突破和阶段性胜利。抗战胜利和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是民族主义革命和民族主义外交的成功体现。在抗战胜利后,中国又重新树立了民族自尊自信,近现代中国的大国地位开始奠定。同时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外交观念对现当代的外交也有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