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等院校开展艺术教育的再认识

对高等院校开展艺术教育的再认识

摘  要:艺术教育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西方高等院校艺术教育普及而且深入。我国高等学校艺术教育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经历了重新认识、恢复发展、逐步完善提高三个阶段,目前还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进一步认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理清思路,加快艺术教育课程改革,加强高校校园艺术文化建设,才能更好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和造就我国新一代创新人才。

关键词:高等院校;艺术教育;审美能力;改革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各国高等教育普遍追求的目标。面向21世纪的高等教育改革,要求我们培养出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以肩负起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历史重任。艺术教育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和主要途径,切实加强高等院校艺术教育工作,是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和造就我国新一代创新人才,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一项迫切任务。

        一、国外高等院校艺术教育在整体教育中的位置

        在现代西方,俄罗斯高等学校艺术教育非常普及,无论工科院校、理科院校、医学院校或综合大学,普遍开设艺术课程,课程设置丰富多样。不仅高等学校,俄罗斯艺术教育已普及到全体社会民众,俄罗斯的每个家庭都非常重视对儿童艺术爱好的培养,让他们从小接受艺术的熏陶。周末和假日,俄罗斯人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去剧院、音乐厅,欣赏歌剧、芭蕾、交响乐,或者去博物馆聆听艺术讲座。  

        英国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基础深厚,政府主管部门对高等学校艺术教育高度重视,如剑桥大学等高校将艺术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并把艺术教育作为检查、评估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

        法国是艺术教育的大国,艺术学校多达500余所,仅法国文化部主管的高等艺术学校有56所,如巴黎大学、巴黎理工大学、马赛大学等都开设了公共艺术课。巴黎更是一座有太多浪漫遐想的世界艺术之都,其音乐、绘画、时装设计一直引领着世界的潮流。

        欧洲大多数国家博物馆、艺术馆等艺术殿堂为民众免费开放,每天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爱好者徜徉其间。在西方高等教育中,艺术与科学并重,专业与人文素养结合,艺术教育不仅面向全体学生而且面向全体国民,其教育的普及,涵养着一代代具有优秀品质的青年。

        l9世纪末的美国,包括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在内,全国共有47所大学开始了艺术教育实践。其中的44所大学都在不同程度上借鉴或模仿了这三所大学的艺术课程设置。到20世纪初,美国各地很多大学,无论是公立的还是私立的大学,都开始了艺术教育实践活动

        美国大学艺术教育在进入20世纪下半叶,从“零点计划”之后开始产生一些实质性的变化。我们都知道,前苏联的第一颗原子弹是在1949年试验成功的,它比在1945年就试制成功的美国整整落后了4年时间。1957年11月,苏联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太空,而美国成功地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却是1958年。美苏两国首次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虽然只相差了83天,但人们却认为美国在航空航天技术领域里,比苏联落后了一年。为此,美国朝野内外觉得大失体面,举国上下备感耻辱。美国人认为,19世纪末科学的中心已由欧洲移向美国,许多现代的科学发明创造都诞生在美国,因此,美国应该是20世纪世界科学技术的超级强国。然而,这回让苏联占了上风,美国各方面都在追究问题的症结。他们首先指责教育界,说美国的教育部门肯定出了毛病。美国的教育部门也开始积极地、认真地反思起来,组建了全国性的艺术教育委员会。十年之后,也就是1967年,美国许多著名教育家提出了这样的观点:美国的科学技术教育是一流的,但文化艺术素质教育是落后的。他们感到,美苏两国科技人员的文化艺术素质的巨大差异,导致了美国空间技术的落后。美苏两国在文学、音乐、美术等文化艺术领域里的差异,导致了美国一代人的文化艺术素质不尽如人意。但这是否就是导致美国科学技术落后于前苏联的原因呢?美苏两国文化艺术的差异到底产生了哪些影响?这对于美苏两国空间技术竞争有哪些间接作用?这正是美国哈佛大学《零点计划》所要研究的课题。《零点计划》用“零”来命名,体现了美国哈佛大学研究者们的良苦用心。他们用“零”来表示对文化艺术素质教育认识的空白,“零”也同时意味着一切从头开始。20多年过去了,哈佛大学的研究者们用自己的科研成果。一直不断地在验证自己的观点: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人才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1994年美国政府颁布了《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文件明确规定:艺术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学科,并强调指出艺术与“教育”一词根本含义的密不可分性。断言:“缺乏基本的艺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决不能称为真正的教育”,《标准》认为,艺术是认识人类和人类社会的重要学科。艺术在发展学生的直觉、推理、想象、创造、平衡多种思维方式、交流、自信、自尊、自律、合作、竞争等认知、技能、情感因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艺术能协调现代工业和信息社会中种种文明与不文明冲突和矛盾,并在现代社会中与经济建设发生着直接的联系。该标准猛烈抨击轻视艺术教育的错误倾向,认为艺术教育具有极高的地位,艺术教育家概述了美国社会现在的危机与未来的希望,而这种“危机”与希望均以是否重视艺术教育的价值为转移。如果轻视艺术教育,人们长期生活在“灰暗”与紧张的生活条件中,社会将出现危机;如果人们视艺术教育是日常生活的合理部分,那这种周围环境的灰暗与紧张状况顿会改变,这就是社会的希望。因此,美国的政界与学界人士经常地、反复地强调,“缺乏基本的艺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决不能称为真正的教育”,“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只有重视艺术的教育价值与功能,才能促进人性的发展与完善。#p#分页标题#e#

        随着这一变化的产生,美国艺术课程设置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数量少且种类单调,发展成丰富多样、结构合理、具有相当深度与广度的课程体系。例如普林斯顿大学2004年为本科生提供了20多种艺术课程,根据学院艺术学会(College Art Association)提供的全美50所高校调查报告,全美高校已开设了800种以上的艺术课程,其中哈佛大学所开设的艺术课程多达61门,涉及面非常广泛。

 

        二、我国高等院校艺术教育的确立、发展和存在主要问题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经历了重新认识、恢复发展、逐步完善提高三个阶段。早在1988年4月,原国家教委印发了《在普通高等学校中普及艺术教育的意见》,要求普通高等学校提高对艺术教育的认识,加强领导,开设艺术选修课;1994年6月,在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讲话提出,大学应开设艺术欣赏课,教会学生欣赏音乐、舞蹈、戏剧、美术、书法等等,并掌握一定技巧;1996年7月,国家教委印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要求加强统一规划领导,完善艺术教育管理体制,开设艺术课程,开展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加强艺术师资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并进行普通高校艺术教育试点工作;1999年6月,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制定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将“美育”同德育、智育、体育一起写进了我们党的教育方针,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美育在教育中的地位问题,同时指出,高等学校应要求学生选修一定学时的包括艺术教育在内的人文学科课程。进入新世纪,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要求普通高校应当开设艺术类必修或者选修课,并要进行考试或考查,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应将成绩计入学分;2002年,教育部下发了《全国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10——2010)》,明确规定“所有普通高校应在2005年前普遍开设艺术类选修课和限定选修课,并逐步纳入教学计划,计入学分”。“普通高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努力创造条件,开设各种艺术类选修课和限定选修课,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2006年教育部下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指导方案》,要求各高校及其主管部门要及时总结成功经验,推动高等艺术教育快速发展。当前,我国高等学校艺术教育正步入进一步完善提高的新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大学艺术教育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大学艺术教育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陶冶学生道德情操,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发挥了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立足于时代要求的战略高度,从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需要的角度来分析,我国大学艺术教育也还明显地存在着一些差距和不足。

        一是艺术教育观念相对滞后。由于受特定历史条件的影响,我国大学艺术教育曾被当作封资修的黑货而遭到否定,艺术教育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较,就当前来看,大多数国民对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没有足够认识和充分肯定,大学艺术教育可有可无的思想观念在一些人心目中很有市场,这与时展的要求相距甚远。另外,受高考升学指挥棒作祟,中小学艺术教育状况令人十分尴尬。经济相对发达的大、中城市,艺术教育的基础条件较好,艺术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广泛,经济条件落后的城镇、农村,尤其是偏远山区,学校艺术教育的开展还存在大量空白;在同一层次经济条件下,义务教育的小学、初中阶段艺术教育实践活动丰富,而高中阶段,艺术教育就被束之高阁,将其重要地位被淡化、被边缘化。高等学校虽然普遍开设了艺术教育课程,基本能保证课时和艺术选修课的开出数量,但也往往只是初、高中阶段的艺术教育补课,成为学科专业教育的点缀或附属物,失却了其在全面育人中的作用意义。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原国家教委、教育部也多次发文,强调学校艺术教育在育人中的重要地位。这都说明,时代的发展和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对人才素质需要提出了新要求,如果还抱守那种残缺的大学艺术教育思想观念,必然会造成培养对象的“思想残缺”和“审美情趣淡薄”,形成“高分低能、高分低质”的不合格人才,使我们培养的社会栋梁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失去优势。

        二是对大学艺术教育的概念和内涵理解狭隘。目前,仍有许多高校的管理者对艺术教育概念和内涵的理解缺乏科学性和完整性,认为艺术教育就是艺术技能教育,“音乐教育 + 美术教育 = 艺术教育”的模式还占据着大部分人的思想。这种对艺术教育概念和内涵的狭隘理解导致了艺术教育实践的盲目与非理性。艺术教育包括音乐教育和美术教育,但不等同于音乐和美术。艺术教育综合了音乐、绘画、雕塑、舞蹈、戏曲、书法、摄影、建筑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段,它是让学生获取基本艺术知识技能以及艺术思想与审美等艺术能力的过程。大学艺术教育说到底应是人的精神文明教育,或者说是人的“修养”教育,是“灵魂”教育,是“做人”的教育。如果把艺术教育的概念和内涵理解为音乐和美术教育的简单综合,放弃其特有的净化心灵、提高精神境界、学会正确处世的功能,那么,大学艺术教育也就丧失了它的本质,走入教育的“误区”。

        三是大学艺术教育过分强调专业化的倾向。由于受我国基础教育中应试教育的影响,艺术教育发展为艺术技能教育的“惯性”继续影响着高等教育领域,表现为用专业艺术教育技能来对学生进行公共艺术教育。在教育结果上,看重艺术竞赛、展览成绩,以艺术奖励评判艺术教育效果,忽视艺术教育的审美功能等等,这种艺术教育专业化的倾向可以说是一种新的“应试教育”的变种形式。李岚清副总理曾指出:“艺术教育不是艺术技术教育,不能只是教学生弹琴、绘画、唱歌,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客观地说,那种专业化倾向的艺术教育只是“狭隘”的“艺术”,与艺术教育的目的有着重大的不同。#p#分页标题#e#

        四是过分强调大学艺术教育的“辅德、益智”功能。在我国,一个长期困扰大学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问题是,把艺术教育等同于或辅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和智育活动,认为“艺术育人”或“寓教于乐”就是把艺术当成一种德育的媒介和益智的手段,艺术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开启学生智力,从而把艺术教育纳入了德育和智育的轨道,导致了大学艺术教育缺少艺术特点的非艺术化现象。这种艺术教育的非艺术化倾向突出艺术教育“辅德、益智”的目的,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和智育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把艺术教育仅当作实现德育功能和促进智育的一条途径,这也是大学艺术教育中的一大偏差。

        五是大学艺术教育的非课程化倾向。客观来讲,目前我国不少高校的艺术教育还停留在自发的艺术活动这一层面,表现为一些随意的“即兴”的课外艺术活动。尽管教育部提出“课外艺术活动是高校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要积极开展课外文化艺术活动。”但不少高校将此简单地理解为可以随意无计划地安排大学生歌咏比赛、摄影比赛、艺术节展演等系列活动,艺术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也没有纳入课程形态,造成了艺术教育的形式主义。因此,要根据大学艺术教育灵活性、实践性、创造性等特点,把艺术教育纳入课程设置范畴,使艺术教育朝全面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兴趣、爱好等自身特性的发展方向进行课程设计[]。

 

        三、对加强高等院校艺术教育的几点认识及改革建议

        我国现行的高等艺术教育的模式,还存在着一定的传统根蒂。教育的课堂、课本、教师的三点模式,专业划分为系,再以系为单位进行分别培养,课程多、课时量大、专业单一的现状普遍存在。许多高校片而强调过级率,重视发展一些所谓的热门专业而忽视和放弃对艺术基础课程的投入,这种应试教育的模式阻碍了新时代大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更是远离了社会对学生全面素质的要求。我们认识到传统的教育体系在我国已实行多年了,许多教师也习惯了这种模式下的生存方式,对于艺术教育工作的创新本身就意味着人力物力的巨大投入,在这种情况下改革缓慢也可见一般。

        近年来,随着新娱乐时代的到来,传媒业的发达使许多年青人有了追逐梦想成为明星的机会。一个人有理想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一个人的理想过于功利,认为学艺术、走艺术之路是为了成名发财,那么这样的观念本身就是一剂毒药。许多学校为了迎合市场也加大了这种带有功利的宣传,这样是很危险的。艺术离不开生活,也离不开社会和市场,但是艺术的本身是高于生活的,是给人类以健康的思想和精神的享受,反之就不是艺术,只能说是一种低劣的行为。

        从全国的高校艺术教育来看,在当前教育模式下的艺术课程的改革是迫在眉睫了。我们的艺术教育一方而是为其它专业提供艺术素养,另一方而也是继续艺术领域的拓展,许多专业离不开艺术教育,已经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化整体审美评价能力的提高,更要求学生必需具备对艺术的审美和认知的能力,而艺术教育课程的改革是目前高校艺术教育的头等大事。

        一是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工作者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不断汲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促进艺术教育的普及和提高。艺术教育不仅是培养艺术人才的专门教育,还是提高民族素质、体现民族精神的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艺术教育发展得好与坏,会影响一个国家、民族创新能力的发展,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们要站在这一高度审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二是加强艺术教育的科学研究。为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加强艺术教学的科学研究已刻不容缓,我们应该积极创造科研环境和氛围,加大教学科研的经费投入,重点抓好课题开发和研究,以科研促教学,从更高层面上提高教学质量。长期以来,艺术教育重技术、轻理论,重专业表现、轻科学研究,艺术教育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很少,与人文、社会、自然科学领域相比,无论数量、质量部有很大差距。教育行政部门要对高校艺术教育课程改革进行调研,加快艺术教育课程改革,让21世纪中国高校艺术教育工作者站在学科前沿,开拓进取,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一代新人。

        三是制定艺术教育师资培养规划,这是艺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首先,要尊重艺术教师的劳动,重视艺术教育工作,就做到政策留人与情感留人相结合,如在评优、职称评聘等方而要为艺术教师搭建平等竞争的工作平台,当然也要培养教师对艺术教育事业的热情和奉献精神。其次,要为艺术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条件,如出国进修、考察学习等方而的经费要有所倾斜。

        四是在艺术课堂教学改革中,加强大学生审美文化素质的培养。传统教学中把艺术课当作技术课,这有悖于现代艺术教育思想。艺术课更应强调“而向全体、以学生素质发展为本”的个性化教育。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及高校领导要经常深入课堂,调查研究,鼓励艺术教师的教学科研和教学创新,及时总结并积极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课例、科研成果,开展巡回观摩的教学活动,促进艺术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高校要广泛发动和组织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艺术活动,端正艺术教育思想,避免功利性的漫延,把艺术教育与德、智、体、美等各方而联系起来,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高校内建立的各种协会和社团,要起到一种轿梁作用,要经常组织各种艺术活动和汇演的机会,丰富大学生文化生活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艺术修养。

        总之,21世纪人类将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和矛盾,但从根本上来说,21世纪的竞争,首先是人才的竞争,谁站到科技的制高点,谁拥有高素质的人才,谁就稳操胜券。我们衷心地期待着我国艺术教育的春天更加春意浓浓、生机盎然。#p#分页标题#e#

参考文献:

【1】邢莉.美国大学普通艺术教育及课程设置[J].艺术探索,2005,(10)

【2】彭时代.论大学艺术教育改革[J].湖南社会科学,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