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医学范例

高等医学

高等医学范文1

目前,在学位论文选题上,专业学位论文有与科学学位论文相混淆的趋势,有部分论文学术性有余,实践性、应用性不足。按要求,专业学位论文是要重点培养研究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与分析能力。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1998)6号文件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的论文要求是:学位论文可以是病例分析报告或文献综述;学位论文应紧密结合临床实际,以总结临床实践经验为主;学位论文应表明申请人已经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但由于各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及导师对专业学位论文的选题认识不统一,甚至不清楚,导致了专业学位论文选题仍存在科学化倾向。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是以临床基础知识为依据,要培养出从事医学专业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的临床“专家”人才,从而体现“知行统一”的特点。因此,我校紧紧围绕这一目标,明确了对专业学位论文的要求,并不断探索、完善其质量保障体系。我校通过制定《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论文的选题原则》,加强导师及研究生管理人员培训;通过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开题、答辩过程管理等途径,更好地引导研究生立足临床实际工作需要,选择恰当的临床问题作为研究课题,避免为了盲目追求高、精、尖的科研项目而脱离临床去从事单纯的基础性研究工作。事实上,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选题要遵循创新与实用的原则,根据所在医院的不同特点,结合所学专业及研究方向,选题可以包括调查研究、病例分析、临床经验总结、前瞻性临床研究、临床观察研究及临床新技术革新等方面。在整个课题设计及论文撰写的过程中,导师应投入更多的精力,同时充分发挥导师组成员的作用,通过多渠道、联合培养的模式,为研究生课题的完成及学位论文的撰写提供最有力的指导和支持。明确选题标准的同时,我们从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导师队伍建设、狠抓学位论文全程管理、创建各种激励机制等环节入手,通过建章立制,将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不断探索并完善专业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

二、加强制度建设,推行逐级管理

截止2013年6月,我校统招研究生已达1234人。为切实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我校大力推行“三级四导”管理体制,即实行“研究生处—院部—学科”三级管理体制;具体培养过程中,以导师为主导,学科为辅导,院部为指导,研究生处为向导。通过这种逐级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保证了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也保障了学位论文质量稳中有升。我校近八年来,先后制定学位相关管理制度近20项,并应用于日常管理中,经过反复实践再行修订,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规范了学位管理,促进了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质量的提高。如我校实行了年度院部考核制度,更好地推进逐级管理体制。从修订导师遴选条件、定期进行导师培训、制定导师考核制度、制定兼职导师管理办法及优秀导师评选等办法入手,制约与激励制度相辅相成,从而加强了导师队伍建设,突出了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主导地位。落实学位论文期中检查,跟踪检查学位论文撰写情况。实行学位论文科研原始资料审核及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制度,严把论文评审关。建立优秀论文评选激励机制,积极开展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及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推荐工作,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广大师生的创新与创优热情。修订学位论文答辩相关规定,举行观摩答辩,严格规范整个学位论文答辩程序。实行制度,对研究生科研成果和学位论文质量实现了公开检验。制定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办法,加强了学术道德规范,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学术不端行为。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鼓励研究生申报创新基金项目,提高我校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支持研究生管理队伍、导师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推进研究生培养制度创新,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加强临床培养单位管理与合作,有利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我校通过以上举措,全方位健全管理制度,进行多环节、综合管理,有效保障了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整体质量和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三、提倡研究生“自我教育”,发挥主观能动性

研究生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高层次人才,其培养目标和作为学习者的身份特征决定他的学习特点在于自我教育。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研究生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有所欠缺,尤其在科研学习方面更显不足,限制了研究生学习成长和培养质量的提高。研究生自我教育是研究生为完善、发展自己而自觉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我们认为研究生自我审视、自我教育的能力增强,科研学习、论文写作等各种能力也随之得到提高。学位论文的撰写,不应是最后一年才提上日程的任务,而应该是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自入学伊始,一个循序渐进筹备的过程。经过三年的自主学习,不断积累,最终将所见、所学、所想、所做汇总,提炼成一篇高质量的学位论文。此外,我们把学术道德规范的“养成教育”渗透到研究生培养的各阶段,通过新生入学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临床教学等过程对研究生进行引导、管理。通过各类培训,告知研究生、导师、各院部及学科管理人员相关管理办法,不断强化学术道德规范,逐级管理,努力引导研究生树立科研诚信意识,防止少数研究生和导师不求质量,以求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从根本上杜绝了学位论文造假现象。

四、结语

高等医学范文2

哈医药理论基础“六元论”(即:天、地、阴、暗、寒、热),哈萨克语称之为“吾孜叶格阿勒特突固尔”。其中“吾孜叶格”是指每一事物所具有的独特而核心的性质特征,“阿勒特”是六的意思,而“突固尔”是底座、立足点、支柱、根源、渊源之意,其最终含义是元。阿勒特突固尔是六大核心底座、立足点、支柱、根源、渊源之意。即天元、地元、寒元、热元、明元、暗元。这种独特运用六元论解释人体生理、病理变化,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预防、治疗、护理、养生等方方面面都和气候、季节、时辰、属相、居住的地域环境、社会环境等都有密切的关系,体现了哈医药基础理论“天、地、人相应”的整体观念,充分说明了人体局部与整体、微观与宏观、内环境与外环境的统一与和谐,从中演绎出了元气学说(胡瓦特达尔)、脏腑学说(木谢勒克达尔)、对立统一学说、脉络学说、体液学说、气候学说、转化学说、星相学说、病因学说等基本理论。哈萨克族医学理论体系在其形成过程中受到阿勒特突固尔学说(六元学说)的深刻影响,它促进了哈萨克族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确立了哈萨克族医学理论体系的学术思想。

二、哈萨克医学教育现状

国务院下发的国发32号文件《关于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问题》中提出的“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和近期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都为哈萨克医药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1985年新疆阿勒泰地区首先成立了哈萨克医医院,2008年又成立了哈萨克医药研究所,致力于挖掘、保护、研究和开发哈萨克医药,收集民间处方、文献并培养哈萨克医药专业人才。阿勒泰地委、行署非常重视哈萨克医药的发展,与自治区卫生厅、教育厅通力协作,在阿勒泰地区卫生学校率先开设两个哈萨克医药学中专班,共招收学生100名,并出版中专层次哈萨克医药学专业教材1套。新疆医科大学也非常重视哈萨克医药学的发展,积极与国家民委、卫生部、教育部接洽协作,于2010年获批在新疆医科大学开办哈医学本科班,首批招收民考民学生30名。根据医学教育本科阶段要求,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积极组织专家反复论证,有序开展了哈萨克医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及本科配套教材的编写工作。作为新疆医科大学重要的方面军———中医学院责无旁贷地成为新疆医科大学哈萨克医学本科建设的承担单位。为有效地推进哈萨克医学教育、医疗、科研工作的协调,学院专门成立了以院长为主任的哈萨克医学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在该委员会指导下,我院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了大量关于哈萨克医学在教育、医疗、教材、教师等方面的网上及现场调研,以及文献整理挖掘、民间专家访谈等工作,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新疆医科大学也高度重视学院关于哈萨克医学的建设工作,多次询问工作的进展情况,并配套拨发经费予以支持。

三、创办哈萨克医学高等教育的意义

2011年起,经国家教育部审核批准由新疆医科大学新增开设哈萨克医学本科专业,这是全国高校第一次设置这个专业,这对进一步挖掘新疆丰富的传统医学资源,完善新疆医学教育专业类别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的哈萨克民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伊犁、塔城、阿勒泰等地,青海、甘肃、西藏、内蒙古等省区也有少数分布,全国共有人口150余万人,占全世界哈萨克族人口的10%。哈萨克医学是哈萨克族人民的传统医学,但由于受哈萨克医学本身传承特点的局限性和现代医学的冲击,哈萨克医学一直未形成医院形式的医疗机构,也未形成学校形式的正规教育。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大力扶持我国哈萨克民族传统医学的传承和发展,1985年成立阿勒泰地区哈萨克医医院,1992年成立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哈医药学会,1993年成立阿勒泰地区哈萨克医药研究委员会,2008年成立阿勒泰地区哈萨克医药研究所,2010年在阿勒泰地区卫生学校开设哈萨克医医士专业教育。阿勒泰地区将迎来发展哈萨克医药产业的大好时机,哈萨克民族医药药品研制、保健品开发,以及常用药材的驯化、种植工作,哈医医院特色科室建设和人才培养等都需大批哈医专业人才。因而改革开放30年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的哈萨克医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而哈萨克民族地区对哈萨克医医学临床和医药产业人才的需求都很大。新疆医科大学开设哈萨克医学本科专业正好可以解决发展哈萨克民族地区医药事业对人才的急迫需求。哈萨克医学高等教育对我区传统医学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意义。哈萨克医学高等教育的发展将有利于改变我区传统医学的现有布局结构,特别是丰富了北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广大哈萨克人民的就医形式,使他们在就医时有更多的选择,对传承本民族优秀文化也有积极推动作用。我国的哈萨克族只占世界哈萨克民族人口的10%,一旦我们成为哈萨克医学教育、医疗和科研的中心,这势必对北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经济发展、对外交流和医学发展带来巨大机遇。同时通过职业资格认定、纳入社保体系、优化知识体系(突出实用性)、构建教育体系、整理民间文献等一系列工作,以期使哈萨克医学的发展纳入区域经济发展的快轨道上来。哈萨克医学高等教育的出现有利于民族医学在各自不同的医学体系采众长,已而推动祖国医学的长足发展。哈萨克医学有其悠久的历史,集聚了非常丰富的哈医特色及高效的诊疗经验,同时哈萨克医学又融合了多种传统医药知识。那么从理论上加以归纳提升,系统地传授给接受哈萨克医学高等教育的学生,让他们切实感受本民族优秀的医药精粹,努力学习传承并服务于本民族乃至更多的人民群众。

四、哈萨克医学高等教育工作

1、高等教育专业建设工作

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已为新办专业哈萨克医学的顺利实施做了大量的前期调研准备工作。在专业建设方面为哈萨克医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提供了充分保证。新医大拥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4个博士学位点和49个硕士学位点,5个自治区重点学科,1个省部共建实验室、2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8个自治区级研究所,12所教学医院和30余所实习医院。基础医学院可承担正常人体形态学、人体机能学、医学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和病理解剖学,已具备相应教材、教学大纲。临床医学院可承担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传染病学、耳鼻咽喉科学、口腔科学,已具备相应教材、教学大纲。阿勒泰地区卫校的哈医教师、阿勒泰地区哈萨克医医院的哈医医师和中医学院的哈族教师经培训后,可承担齐帕格尔巴彦、哈萨克医基础理论、那尔俄河塔勒格、达热木达勒格、俄什格尔阿依合特尔格、贾尔格齐勒克等哈医课程的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教学等。新医大拥有基础教学大楼、综合实验大楼、科技楼,其中供医学教学、科研、实习面积达14354平方米,有齐全的大体标本和切片标本,配有多媒体、数码摄像电视系统,师生互动显微镜系统、DNA遗传分析仪系统、蛋白质分析系统等先进的设备。可为哈萨克医专业提供有力的基础教学支撑。同时,阿勒泰地区哈萨克医医院,能够基本满足临床实习教学的需要。另外,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奎屯医院、塔城地区民族中医院、托里县哈医医院、哈巴河县哈医医院均可作为哈萨克医本科教育教学实习基地,这就确保了临床教学质量的问题。

2、高等教育专业培养工作

专业设置既要考虑岗位的针对性,又要考虑专业的适应性。民族医学院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否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适合的高层次医学人才,关键在于能否根据社会及民族地区卫生事业需求的变化,适时地调整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不断拓宽专业口径,为学生创造更宽阔的求知、择业渠道,培养符合民族地区需要的人才。基于上述认识,近几年学校与时俱进,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并顺应医学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结合我区民族地域特色发展需求,在调整、拓宽学科专业口径上下功夫,同时延伸专业内涵,改革传统专业,扩大专业服务范围,先后增设维吾尔医学系、中医学(运动康复与健康)、口腔医学专业、哈萨克医学专业等,学校的专业结构更加趋于合理。我校哈萨克医学高等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与课程设置:(1)培养目标:培养从事哈萨克医学工作的临床医师。(2)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掌握哈萨克医学、现代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毕业后能够从事临床医疗、医疗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以及开展医学科学研究等工作。为此,学生应获得以下知识和能力:获得哈萨克医医学相关理论知识及技能,熟悉现代医学理论体系的知识和能力;获得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和急重病症的诊治原则,具备解决常见医疗问题和做出医疗决策的知识和能力;获得一定的群体保健知识和技能,能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生活习惯、文化背景,为个体和群体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和相关疾病的知识和能力;获得与各级各类医务人员及服务对象进行有效沟通和团队协作的知识和能力;应具备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信息分析及开展科学研究的知识和能力;获得一定的社会工作能力;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3)哈萨克医学课程群的建立与优化重组工作是历经我校高年资教师及哈萨克、维吾尔等民族医学的临床专家、专业教师的几轮反复论证后确立的。旨在通过对专业基础课程、桥梁课程、临床课程的整合与强化,凸显哈萨克医学的高等教育特色。

五、小结

高等医学范文3

(一)成人医学生的特点

采用自编问卷对南京医科大学成人医学教育学生进行调查。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成人教育学院临床、护理、影像、检验、口腔各专业,调查时间为2013年12月,对被试者实行无记名问卷调查,问卷在15分钟内完成,要求被试者当场答卷,研究者当场收回、核查,发现漏填、错填,及时更正。共发放问卷280份,收回280份,经核查,有效问卷280份,有效率100%。对数据统一编码后,录入Excel数据库,采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

1.年龄普遍较大

66.1%的成人医学生年龄在25~40岁。25岁以下的学生占总人数的30.7%,40岁以上的学生占总人数的3.2%。其中年龄最大的53岁,最小的20岁。和普通大学生不同的是,他们社会阅历较多,实践经验较丰富,在学习中普遍表现为理解能力、实践能力强,而基础知识、识记能力较弱,学习精力不足。

2.女生所占比重大

根据南京医科大学2012、2013、2014级校本部成教医学生数据信息统计,女生约占75%,她们有韧性,意志力强;全部学生中近一半已婚,已婚学生中79.4%已有小孩,是家中的顶梁柱,上有老人需要赡养,下有孩子需要照顾,来自家庭的责任和负担必定会对学习产生影响,只有42.1%的学生每天能学习1小时或以上,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时间根本无法保证。

3.知识层次、结构参差不齐

大部分学生有工作经历和临床技能,但医学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且参差不齐,85.7%的考生是初级或以下职称,中级职称占13.2%,副高职称占1.1%,普遍学习勤奋,知识面较广,对问题有一定的评价能力,也有在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常常带着问题来学习。

4.工作压力大,学习动机带一定功利性

据调查,98.3%的成教学生已工作,且绝大多数在医疗一线,医务工作压力大、任务重、时间不稳定,78.6%的学生每天工作在8小时以上,有的甚至达10小时或更长。绝大部分学生要上夜班,每月上夜班2天以上的占73.2%,4天以上的占44.6%,医务工作的特点使得他们很难保证学习的时间和精力,旷课、迟到、早退现象严重。大多数学生功利性强,据调查,52.1%的学生深造目的只为一纸文凭即为了职称晋升。

5.家校距离远

由于能够提供医学成人教育的学校有限,很多人必须到外地学习。据南医大校本部成人学生调查显示,在本市医院工作、车程在1小时以内的仅占总人数的30%,在1~2小时的占36.4%,在地级市医院工作、车程在2~4小时的占21.8%,在县城或乡镇医院工作车程4~6小时的占总人数的6.4%,甚至有5.4%的学生车程超过6小时,相当一部分时间耗在路上,这给他们的学习增添了不少挑战。

(二)成人医学教学的特点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医学实践本身的复杂性和社会性,决定了它是一个对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要求很高的行业,既重理论又重实践的特点,使得医学课程的学习难度很大,对成人医学生来说,则难度更大。

1.实验、见习课不足

实验课应是医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锻炼成人学生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必修课程。而目前成人教育重招生、轻教学。各类成人医学专业的课程基本是参照普高同类专业设置的,对成人知识结构和身心特点考虑不多,缺乏针对性,专业实验、见习课安排不足。尤其随着各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师资和实验高强度运转,虽然教学计划中明确规定了实验课时数,但因条件限制,实验课不能正常开设,有些课程干脆不做实验,实验、见习开课率极低,并且效果不好。

2.实习分散,没有系统的指导

实习是规范临床技能、养成良好临床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成人医学生大多为在职人员,实习期间大部分回原单位工作代替学习,不能得到系统、全面的指导,虽然他们在医务工作一线获得了很多临床经验,但对于理论知识及医学新知识、新技术非常缺乏,多年来成人医学教育实习环节形同虚设。

3.人文课程和选修课程比例很少

长期以来,成人医学教育比较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而忽视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中没有全面系统设置人文社会学科内容,或比例不合理、内容单调且与医学结合不够紧密,未能真正渗透应用到医学领域,导致成人医学生人文知识薄弱。据统计,以我校为例,目前普通本科教学中人文课程(不含选修课)占全部课程的比例为11.3%;而成人医学课程中除医学心理学课程外,没有人文课程。其次,成人医学生从事的医疗工作岗位各不相同,学习需求各异,现有课程中也没有合理设置选修课程,不能充分拓宽学生知识面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4.工学矛盾突出,学生到课率不高

目前,成人医学教育一般采取集中式面授,在一定时间内把学生组织起来上课,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知识,难度较大,加之实际承担成人医学教学任务的多为年资较低、实践经验较少的教师。如上临床课程的青年教师,上课内容单调不生动,即使举病例也是成人学生在工作中常见的,新鲜感不足,导致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的缺课。再者医学专业课程量大,教学内容多,工学矛盾更显突出,又影响课堂出席率,由于学生到课率偏低,教师讲课的激情无法释放,教师备课积极性降低,课件制作单调乏味,到课率再度下降。另外,成人医学生课堂之外自主学习的时间少之又少,学习效果没有保证。多种因素造成教学效率低下,严重影响着教学质量,制约着成人医学教育的发展。

二、面对挑战应采取的对策

(一)针对成人医学生特点,健全管理体制

成人医学生社会角色具有多维性,年龄结构上的多层次性及个体差异性,增加了管理的复杂性,因此,必须从成人医学生思想实际出发,注重学生身心特点,健全管理体制。

1.实行弹性学分制

由于成教医学生学习时间不集中,工作年限有高有低,学生差异很大,学年制不能满足成人教育的需求,因此最好实行学分制,即以学生选课为基础,以学分为计量单位,学生根据个人的能力、水平、需要,结合自己的工作生活实际进行选课和学习。

2.自我管理为主,管教结合

成人医学生大多为临床一线工作者,服务对象是患者,工作量、服务量大,岗位要求其必须有很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应充分发挥他们自主、自律的意识,因势利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针对他们同理性强的特点,可在班级中选取年龄大、有威信、成绩好的学生,树立典型和榜样,以点带面,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调动学习积极性。适时开展各类专题交流,采取行之有效的奖惩措施,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考评时采取更加灵活宽松的政策,以课堂教学为辅,建立学校管理和学生自我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3.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学生管理

因成人医学教育的特点,学生之间比较陌生,班级集体感不强,班主任应全程负责,抓住每次面授机会,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思想,掌握学生需求,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如为学生建立班级学习群,在班级群中共享教师的教学课件,或通过发送邮件的形式,将学习资料发送给每位学生,共享教学资源,保证学习效率。

4.规范考勤管理

增加平时考勤在最后考核中所占的比重,并在考核中加入平时课堂表现一项,以调动学生来校学习的积极性。将学习成绩、到课率、参与集体活动三者结合,采取措施确保到课,科学评优评先。对于很少来校学习或马虎应付的学生,可取消其考试资格,以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

(二)依据学生需求,优化课程结构

成人高等医学教育要根据现代医学科技发展态势和社会需求,坚持与时俱进,及时修订教学计划,调整课程结构,保持其科学性、连续性、整体性和综合性。因成人学生大多具备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以及新观念、新技术。当前,成人医学教育要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身心特点,调整和优化课程结构,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压缩课程,减少面授时间,做到少而精。注重实用性,适当增加实验、见习课,多讲临床实用知识,如临床病例分析等,为学生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使课程内容更贴近学生工作实际,真正发挥对日常工作的指导作用,这样才能很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保课堂教学质量,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医学生自身所具有的人文素质和涵养,存在于每个人的思想观念和自身行为之中,并通过其一言一行得到具体体现。所以,成人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形成,人文精神的塑造,逐渐消除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个人主义倾向,这是社会对医生的要求,也是对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的要求。在制订和修改课程设置时,应更多关注人文社会环境对学生的潜在影响,关注患者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心理需要,增大人文社会学科课程的比例。医患沟通技能已成为“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人医学生必须掌握与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的沟通技巧,重视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尤其要懂得涉及到医患关系的法律知识、心理学、哲学、历史、伦理学,使学生能够掌握新的思维方法、养成新的行为方式去面对医疗工作,并增开一些与成人医学生实际工作关系密切的选修课、专题讲座。

(三)提高教学水平,确保教学质量

由于成人医学生多为在职人员,多数学生来自医疗第一线,学习目的有一定功利性,轻基础、重应用,怕理论、爱实践,这就对临床教学以及教师的课堂发挥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1.优化师资队伍,提升教学质量

教师队伍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教学活动的质量。成教学生理论知识薄弱,有一定实践技能,更需要遴选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教师来指导,在教学组织安排上,尽量聘请高年资教师、医生担任教学工作,定期通过集体备课、讲课竞赛等方式进行培训,组建优良的教师队伍。而教学质量的提高还取决于教师的工作态度,教师的工作态度根本上取决于教师的内在能动性,因此要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让教师有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将会促进教师在教学中的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发挥,让教师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尽量讲重点和难点,着重介绍学科发展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

2.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由于成人医学教学的特殊性,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更要重视学生的认知方式,引导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多样性、针对性地开展教学。集中面授与网络互动相结合。开发网络课程教学,这就要求教师知识扎实,把理论和临床实践要很好地结合起来,教学内容的重点要放到传授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上去,并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信息量的流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不受时空的限制,可随时上网学习,给他们拓宽学习时间、空间,缩短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缓解工学矛盾,提高学习效率。要依托网络学习来完成形成性评价,降低“到课率”的敏感性,不断总结完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传统教学及案例教学相结合。优化教学过程,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情景式、问题式教学,尽量开展案例教学,通过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病案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从而达到临床教学目的。成人学生一般基础医学底子薄,加之年龄偏大,对基础理论的理解确有难度,但对案例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较全日制学生更加全面,这不仅有助于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消化,还可以使他们结合自身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另外,从调动学生主动性入手,对不同学科采用不同的教学法,在授课过程中,尽可能将基础理论知识揉合到学生感兴趣的章节讲解,以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学,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引发共鸣。许多学生在工作中都为了晋升职称而有的迫切需要,故有研究者建议,将学分制引入到医学成人本科教育,同时将论文写作纳入学分的范畴,这样可以指导和督促学生进行论文写作,提高学生论文写作水平。

3.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为掌握教学动态,提高教学质量,建立专家督导制度。组织具有一定临床教学经验的专家进行听课,全面了解教学情况,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评价教学效果,研究分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包括见习、实习,广泛听取带教老师、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对较差课程提出改进建议,帮助授课老师提高教学技巧,指导临床带教工作,确保教学质量。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对教学实践中富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及时总结,做好临床授课带教老师的评价工作,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四)结合学科特点,创新考核标准

高等医学范文4

高校校医院是一种为教职员工提供福利型治疗的一种治疗机构。它的经费来源是教育部以高校离、退休人员、在职职工及学生的人数为基础,按照不同标准按年度拨款的。但是由于经费有限,高校医疗经费严重不足。医务人员缺乏培训进修计划。医疗设备基本上是老旧产品,长期使用无钱更换。尤其是承担着检验工作的检验设备更是无法及时更新。这种现状则引发愈来愈多的困难。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职工离退休高峰期的临近,有的高校离退人员占全校教职工总数的30%以上,这部分老同志由于多年来积劳成疾,身休状况欠佳,他们需要一种较好的医疗环境。而另外一部分的中青年教师身体则大都处在亚健康状态,突发病和疑难病例呈上升趋势,要具体的诊断出这些年轻老师的身体状况必须借助于检验设备的精密和检验工作人员高超的业务能力。但是,由于经费不足,而高校规模扩大,学生人数成倍增长,学生群体总体上身体较脆弱,有些突发性、传染性疾病在这个群体中流传传播较快,加之时有突发性的事故发生,在这种状态下既使医务人员超负荷的工作,也难及时较好的解决和处置愈来愈突出的医患矛盾。

1.1检验科医务人员业务水平与医学科学发展的矛盾。

高校检验科医务工作人员基本上长期处在满负荷门诊压力之下,仅凭原有知识及经验接诊病人。学校尚未做出一个较为完善的医务人员进修培养计划,有的检验人员从到医院工作一直到离退几十年都没有一次进修学习机会,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手段落后。不能面对检验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新设备和新的检查手段显然缺乏及时的学习和掌握。检验人员每天面对的病人,只有采取能诊就诊,不能诊就转到社会医院,没有时间和机会开展必要会诊和聘请有关专家作学术交流,以更新现有医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学术水平.

1.2检验科医务人员知识水平与教职员工和学生病情多样性的矛盾

现在的学生几乎都是没有什么严谨的生活规律,经常的熬夜,包夜上网,导致睡眠不足,引起的体质变差,这样就很容易生病。而且出现病情的时候,往往不能很清楚的表述自己的病情。医生对学生询问病情的时候,也是以不知道、不清楚来应付,不能很好的配合医生的治疗,医生问多了,还表现出烦躁和不耐烦的情绪,这样就间接的影响了医生采集病情资料,使医生不能快速的做出诊断,进而进行及时的治疗。此时要确定病情就需要依赖检验科人员利用检验设备方便快速的对病情加以识别和判断,从而帮助医生和学生确诊和治疗。因为医学检验是生命科学与现代分析检验技术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而发展起来的医学技术类学科,它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及管理学等多学科领域,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和影响日趋重要。高等院校可以利用大学优势,为医学检验实践提供了学术、师资和物质上的补充和支持,对培养复合型医学检验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高校校医院检验科改进措施

高校校医院是我国卫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担负着高校教职学工和家属的医疗、预防、健康保健等工作。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校医院必须走社会化发展之路没有改革就不会有发展,没有深刻的、深层次的变革就不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医院应努力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的医疗制度,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在适应教职学工和家属医疗服务需求的同时,建立健全完善对付突发性传染性疾病的快速反应机制和防治措施,并与杜会医疗快速反应机制接轨,防治和遏制传染性病源在高校传播和蔓延。并在做到高校自身预防疾病的同时积极为周边居民服务,广泛开拓社会化医疗服务市场,努力加强同本地区和国内大医院的交流合作,与高等教育改革深发展相适应.

2.1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提高服务环境

医疗改革的宗旨是以人为本,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其关键是医务工作者的服务态度和业务水平,医学科学的发展,急需广大医务工作者将自己业务能力和知识结构建立在科学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接收新的知识,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对急需的医务工作骨干高校应制定特殊政策予以引进,只有医务人员业务水平提高了,校医院才能走向社会,扩大自身服务渠道。高校可制定医务人员长期学习和培训计划,采取请进来,派出去及举办多种病例讲座和学术报告的形式扩大员工视野,对年轻的医务工作者争取在3-5年内给予一次业务进修培训的机会,高校将医务人员培训列人教师培训计划,使医务工作的业务水平处在不断提高过程中。另外,高校有重点的拨出专项资金,防治建立传染疾病医疗保证体系。积极引导校医院医务人员了解学校有关学科的发展方向,鼓励和支持医务工作者根据医学科学的发展与学校有关学科发展方向相结合,参与医学科学、生物科学及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等方向的科学项目研究。使有条件的医生与有关科研人员结合,共同攻关,具备条件的校医院不仅可在完成高校教职学工的医疗保证任务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社区服务的模式使医院成为国家整个医疗系统中的一部分。

2.2改善软硬件设施,加强人员培训

高等医学范文5

(一)艺术素养培养是关注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必然需求

根据《中国高等医药教育课程指南》统计,我国医学院校的必修课最多竟然达到75门,必修课的总学时数平均高达4250学时,其中理论课学时数占总学时数的3/4,在加上医学就业标准和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学科人才流动性差等因素,使得目前医学生的学业压力激增,医学生心理问题突出成为了高等医学院校面临的普遍问题。对此,艺术素养培养在促进医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显示出无可比拟的优势。“艺术教育的特点就在于它不是强迫的,而是通过艺术活动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感情,让你愉快地受到教育。”作为非艺术专业的医学生能够主动参加艺术素养培养活动,绝大部分是出于对艺术的憧憬和向往,其主动性和自发性可以使在学习和生活中积压的心理困惑得到良好的释放。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积极参加各种艺术素养培养活动的学生性格更加开朗、自信,善于与人交流,心理问题极少。

(二)艺术素养培养是关注医学生智能培养的必然需求

著名学者霍华德•加登纳认为:人的智能存在一个结构,其中至少包括八个方面的智能,即语言智能、数学和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实践证明,上述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同等重要的作用,而且我们可以发现,以上八种智能都可以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加以展现。因此,艺术素养培养过程中“以美启真”的原则有利于调动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快更好地掌握事物内在规律。此外,每一部伟大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都能够体现出严谨的科学思维和浓重的构建主义色彩,这对医学生主动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灌输,不断加强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思维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艺术素养培养对高等医学教育发挥促进作用的主要途径

(一)艺术素养培育者自身素质的提高

由于生活水平和收入的提高,如今高校学生的艺术素养基础水平程逐年上升的趋势,很多学生在家长的资助下,都接受过一种或多种艺术特长的培养,有的学生甚至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这对于高校的艺术素养培养者自身素质和水平的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要精通艺术理论和专业技能

艺术教师的艺术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决定了在艺术素养培育中“教什么”的问题。尤其是系统的艺术理论知识,可以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深入地指导和启发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鉴赏,同时也可以细致地解读和剖析学生在理解艺术作品过程中提出的疑问和存在的困惑。更重要的是作为艺术理论素养的培养,强大的艺术理论知识可以使教师在方法论上激发学生接近艺术、体验艺术和享受艺术的主动性和浓厚兴趣。

2.要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和医学专业的特点

医学院校的艺术理论素养培养课程面对的对象是医学生,其专业背景、艺术兴趣、理解能力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此情况下,如何结合医学生的特点将艺术知识、艺术兴趣和艺术鉴赏能力有效地传播给他们,这对艺术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医学院校的艺术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医学专业特点的基础上,根据教育规律和教育理论构建有别于普通高校的艺术素养教育体系,从而达到将艺术素养的培养融入具有逻辑性、思辨性和可接受性的教学模式之中,使师生达到良好的互动交流,不断增强学生的艺术感受力和艺术鉴赏力。

3.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人类的多种智能结构都可以通过艺术形式表达,而且不同国家、民族和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思想、认识、批判和评价也可以通过艺术形式表达。因此,艺术作为社会生活的反应,其表达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就是极为多元的。在此情况下,艺术素养教师如果没有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就容易出现对其所传授的艺术作品所反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作意图了解不深、理解偏差的现象,甚至会向学生传达错误的信息和思想立场,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这就要求艺术教师要自觉提高理论素养,加深文化底蕴,将艺术教育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构建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二)不断丰富校园艺术活动的载体功能

艺术源自于生活,艺术的本质决定了医学生艺术素养培养要在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中得以完成,因此丰富的校园艺术活动便承载了艺术素养培养的重要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的教育平台教育部提出:以校园艺术活动为载体,弘扬主旋律。对医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高校的校园文化要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借助青年节、建党纪念日、国庆节、一二九运动纪念日等重大节庆日,通过合唱、诗歌朗诵、红色经典回顾、艺术作品展等形式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在艺术活动中产生心灵的共鸣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从而使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达到良好的效果。

2.艺术知识和艺术才华的展示平台

学校可以通过邀请艺术大师和艺术团体走进校园,举办艺术教育专题讲座和各类高雅艺术的专场演出,使医学生在学习之余能够更多地接受艺术精品的熏陶,从而用艺术知识提升个人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艺术节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展示艺术才华的舞台,使学生通过亲身参与艺术表演,提升对艺术作品内涵的理解能力,同时锻炼舞台表演能力以提升自我展示的自信心。3.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平台大学生自发组建的社团和艺术团是校园艺术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如合唱团、舞蹈团、文学社、书法绘画协会、摄影协会等校园艺术团体,都是由有着共同爱好的学生自发组成的。这些学生在团体骨干的带领下,通过相互促进,不仅能够提高每个人的艺术专业水平,同时还能够自发形成具有本社团特色的人文思想和群体性格,并且加以传承。这对于大学生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将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三)不断完善艺术素养培养课程

医学院校的艺术课程是医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的最有效途径。关于艺术素养培养课程的设计,无论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都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强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原则,如果将艺术教育有效地融入医学教育体系,就必须遵循这一原则。主要涉及艺术素养培养的师资队伍、课程设置、基础设施和教学管理等几个方面,且每个方面又由不同的要素组成或联系,相互协调配合,才能发挥艺术教育系统的整体功能。

2.需要性原则医学院校的艺术素养培养课程要根据医学生固有的特点和自身需要加以设计,不能照搬其他普通高校的艺术素养培养模式。主要应该面向医学生的岗位胜任力、整体思维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医学美学的审美能力加以考虑。

3.可行性原则

高等医学范文6

讲台上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医学知识,又要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的政治思想教育;既是学生接受医学知识的启蒙者,又应成为学生思想品德的塑造者;不仅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和智慧,同时还要逐步地培养他们的人生观和良好的品德修养。无论在课堂内外主动地与学生联系、接触,谈人生、理想、学习,不要造成学生对教师敬而远之的现象。教师本身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气质风度、品德修养,这是因为教师无时不在学生的严格监督之下。

2知识性要素

高等医学院校有三宝:人才、图书和仪器。其中人才至关重要。当今社会知识信息倍增,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500万篇科学,有30万项发明创造专利申请,科学知识每年的增长率已由60年代的9.5%增至90年代的12.5%。因此,医学院校教师应充分利用图书的优势,无止境的向专业知识纵深发展。只有具备宽厚的专业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素养,才能精通业务,跟上知识更新的速度。

3开拓性要素

现代医学院校的教学改革目标之一,就是要建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教学体系。创新性学习与其说是医学生创造性劳动和创新能力的发挥,不如说是教师创造性劳动和创新能力的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劳动绝非是单纯性传播前人的劳动成果,它是一种科学的发展的具有创新性脑力劳动。创新性思维便是开拓性要素中的法宝。思维要具有敏捷性,要在传递迅速和大量的反馈科学技术、信息中经常地进行科学论文的交流,参加必要的会议,从中迅速捕捉最新信息。善于观察、思考、分析、综合教学和科学实践中潜藏的科学知识。只有开拓性教师,才可能造出锐意创新、有所作为的人才。

4组织性要素

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水平的发挥,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把全部思想的诱人性、丰富性展示给学生。只有坚持思考,在思考中表现自己,用思考主宰,才能成为学生的教育者和指导者。现代医学的整体性渗透越来越强,知识的结合程度越来越高,许多学科之间出现了交叉,已无明显的界限。掌握相关学科知识,按学生认识规律,合理组织教材,创造性组织教学,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因材施教,运用新的教学手段,紧跟科学发展步伐,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德才兼备,能把复杂的医学理论知识转变为鲜明的、活生生的形象,使学生能顺理成章的理解掌握。否则,教师即便是满腹经纶也无法得以传授。医学生要及时、准确、高效地解决在校学习和未来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绝非死读书能达到,至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思维和行动方法。而任何一种有效的思维方法和处事技巧的根基都离不开教师的组织性要素。其本质的东西还是熟知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和辩证法。

5总结

高等医学范文7

[关键词]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医学教育;实习;教学

近年来,为响应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主流趋势,广大医学教育工作者以输出“社会化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优化现有教学资源、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努力,并在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除了传统的讲座式教学,又出现了情境式、案例式、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等多种教学法。近来,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BL)方法又掀起了教学方法改革的新潮。TBL以其在优化教学环节、增加学习趣味性、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等方面的优势受到了广大医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并被多所医学院校接受和应用。目前,TBL教学法在国际医学院校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和一定的成功,我国部分院校也逐渐引入TBL教学法。本文将在回顾TBL概念、提出和发展的基础上,探讨TBL在高等医学教育中的应用进展,并提出TBL在医学教育尝试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建议。

1TBL的概念、提出与发展

TBL教学方法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型教育方法,其根据多个参考因素,将一个大数量班级的学生均衡分成若干个小组,小组经共同学习与磨合后形成一个团队,以这个团队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团队优势学习并解决问题。最近一次关于不同年代学生对学习态度及知识获取方式的meta分析结果表示,新时代的学生由于在网络时代获取知识更加便捷,学习需要更多的反馈,因此更喜欢通过亲自实践和参与来进行学习,而不是仅靠听讲座被动灌输学习[1]。在TBL教学模式中,教师从知识的传输者转变为管理整个课程的设计者,而学生则由传统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的参与者,课程主体由教师变为学生,更有利于学生的课程实践参与和师生间信息的反馈。在实践中,TBL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课前预习时间,该阶段由带教教师分配给学生预习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所要求掌握的相关知识。第二阶段:小组共同学习阶段,并进行测试,评价知识掌握程度。其中,作业应基于“4S”原则,“significant”即准备对学生来说很重要的问题;“same”即所有学生针对相同问题创建共同的话题讨论;“specific”即问题需要个人和各团队小组做出具体选择;“simultaneous”即所有小组同时进行报告[2]。第三阶段:团队小组成员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解决复杂的临床问题[3]。TBL教学实践促使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学会利用知识材料解决问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4]。TBL教学模式最初是为解决学院学生人数增多、师资不足的问题。其最早应用于商学院和法学院,为适应美国医学院校扩大招生的现象,该教学模式逐渐被应用到医学生物教育领域[4]。近年来,TBL以其独特的优势被广大教育工作者认识并接受,受到更多高校的认同。每年,关于TBL的研究文章数量稳步增长,在2011-2016年增长了3倍以上[5]。

2TBL教学模式在医学教育的应用现状

目前,全球包括日本[6]、韩国、印度、新加坡、阿曼[7]、美国[8]、黎巴嫩[9]和澳大利亚[10]等多地多所医学院校采用了TBL教学法,并在多门医学课程中采用TBL教学模式,且取得了成功,为TBL在医学教育界的推广提供了宝贵经验。

2.1TBL教学模式在医学课程理论教授的应用效果

TBL已经广泛应用于医学课程的理论教授中。在我国的医学教育中,理论课往往教学时间最长,在期末考试所占比例最大。魏红蕾[11]就TBL在我国医学教育的应用现状meta分析中表明,不论是基础医学课程还是临床医学课程,TBL教学法在我国主要应用于课堂理论授课[11]。TBL最初的提出是为了解决学生突增、师资短缺的问题,而面临同样问题的非洲多所医学院校在采用TBL教学方法后,不仅成功地解决了师资、教学设备不足的教学危机,还发现学生对TBL教学的态度非常积极[12]。悉尼医学院以基于PBL的TBL教学方法实施医学项目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对TBL教学展现出更强大的兴趣[8]。应用TBL,原则上意味着医学课程不依赖于较大的师生比例,可改善PBL的弊端,适应高等教育中学生数量增加、学术人员减少的挑战。TBL不仅能够允许较小的师生比例,还能够创造活跃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美国新泽西州医学院VASAN等[13]在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的教学中应用TBL教学方法,发现TBL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了活跃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提高了学习成绩和课堂表现。GOLDBERG等[14]在组织学教学的研究中亦得出同样的结论。STEEL[15]在微生物疾病的课程教学中采用TBL方法,进行微生物病原体犯罪现场模拟教学项目,取得了巨大成功,TBL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微生物疾病中病原体的学习及认识,值得在中学到大学过程中各种生物学、微生物学或健康级别的课程进行广泛推广。除此之外,TBL对于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优势。美国的PILEGGI等[12]将TBL教学模式运用于诊断学教学中,发现TBL增强了学生的批判性分析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诊断技巧和临床思维能力。TBL广泛运用于西方医学理论课程的教授中,并积累了相对成熟的经验,但在我国,TBL正处于初步应用阶段,有医学院校在基础和临床课程中开始引入TBL教学模式,但使用TBL教学的医学院校和课程还相对较局限。TBL是一种积极的教学方法,它允许学生和教师的比例较大[16],这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中国医学教育的现状[17]。山西医科大学[18]、天津医科大学亦在医学理论课程教授中使用TBL并取得成功,为TBL教学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的使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2TBL教学模式在实习和见习中的应用效果

在医学教育理论课程中运用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的多次成功试点后,许多医学院校[19-20]正将TBL纳入临床前教育课程教学,但现有文献中对于TBL运用于临床前教育的试验证据相对较少。见习和实习阶段是医学生向医生转变的重要过渡阶段。医学生通过临床的学习掌握临床工作的基本技能、工作方法、工作原则,顺利通过这个阶段,完成由医学生到医生的角色转变。TBL教学法在理论课中所体现的优势,在见习及实习过程中也同样得到了实践与认可。WARRIER等[21]在密歇根医学院进行了为期3年的TBL教学,分别在儿童发热、腹痛、贫血、肺炎、营养、哮喘等6个模块的实习中使用TBL教学,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强调了TBL允许学生批判性地对待学习材料的益处,且论证了TBL能够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和课程满意度。除此之外,该项目是第一个证明使用TBL教学有利于知识保留并延伸到下一学年的试验,这与后期ZGHEIB等[22]在美国贝鲁特大学医学院进行的TBL纵向随访研究结果相似。VASAN等[13]、TAN等[23]的试验亦得出同样的结论。ALIMOGLU等[24]在阿卡德尼滋大学神经病学见习中采用TBL试点教学,从知识保留、课堂内学习者参与、学习者反应等3个方面对LBL教学法与TBL教学法进行比较,证明TBL能够获得更好的长期知识保留有效性,且认为TBL教学也能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展现出更大的教学效果。对医生来说,理解和反思自己及团队成员的情绪,可能对患者的护理和安全产生影响。当团队成员能够在团队环境中意识并控制自己的情绪,同时还能识别和管理团队成员情绪时,这个高效运作的医疗团队就很可能提高患者治疗结果的成功率。因此,团队情商是医生一项必备的素质。BORGES等[25]在精神病学实习生的对照研究中,建议医学院在临床训练期间应考虑TBL策略。因为TBL不仅能使团队能获得与患者护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还可能对团队情商及团队互动质量的提高带来额外的好处[25]。重症医学科的病例复杂危重,需要多学科合作,要求医学生应能进行知识横向比较和构建系统化知识体系。TBL教学在重症医学科见习和实习中仍可体现出独特优势。澳大利亚某医院分析参与TBL研究的32名重症专业护士对TBL看法,认为团队学习促进了重症护理人员专业属性的培养,而专业实践知识能使护士提高对重症患者护理安全的信心[26-27]。CURREY等[26]采用前瞻性设计方法,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市某医院急诊实施TBL方法,其认为TBL为参与者提供了积极的学习经验,即使临时团队,使用TBL仍能产生优异的临床效果,并建立团队合作、团队。目前,在中国的重症医学领域,亦有少数学者在部分危重病种的教学中尝试应用TBL教学模式,且大多数取得了教学成功。首都医科大学通过探索TBL教学方法在脑血管危重症合并急性肺损伤综合征患者教学中的应用,发现TBL教学法有利于复杂病例的学习,在学习讨论的同时还能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横向比较,构建系统化知识体系[28]。中山大学[29]、复旦大学[30]、新疆医科大学[31]都将TBL应用于见习及实习的教学中,亦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由上可见,在实习阶段,TBL对医学生进入临床具有助益。

3TBL教学模式在医学教育尝试中存在的问题

高等医学范文8

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三大学科之一,是贯彻我国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以人群为研究对象,研究环境因素与健康的关系,探讨改善和利用环境因素,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合理利用卫生资源,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目的的一门学科。和临床医学相比较,预防医学具有更加直接和现实的意义,代表了医学未来的发展方向。预防医学和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相互渗透,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1995年世界卫生大会提出,要利用现有的卫生资源更好地为个人和社区卫生保健服务。WHO(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提出了“五星级”医生的要求,指出未来的医生要具备5个方面的能力:(1)能根据病人预防、治疗和康复的总体需要提供高质量、综合、持续和个体化的保健;(2)能从伦理、费用与病人等方面综合考虑和合理选择各种诊疗新技术;(3)能承担健康教育的任务、有效促进个体和群体的健康;(4)满足个体和社区的卫生需求,并代表社区倡导健康促进活动;(5)利用卫生资料,在卫生系统内外与个体或组织一起工作,满足病人和社区的要求。从我国的国情来看,我国基层医疗服务体系较落后,因此,我国实行三年制的专科临床医学教育的重点是培养面向农村、面向社区的助理全科医生。基层的医疗卫生服务有6个任务,即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健康管理,因此,全科医生不仅要知晓临床知识,还应掌握预防、保健和健康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2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搞好预防医学教学工作

目前,大多数预防医学教材的内容主要包括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和职业病、营养与食品卫生、疾病预防和控制、卫生统计、流行病等。按照目前我国对基层医疗人员的能力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增加社区卫生服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策略、新发传染病的防治等内容。预防医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而且要使学生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特别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往往只看重本专业的核心课程,认为预防医学无关紧要。因此,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转变学生的医学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毕业后能自觉将预防医学知识应用到医学实践中,从而培养合格的、面向社区的、全面型的医学人才。

2.1理论课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大多数高校已经实现多媒体教学,其与传统教学比较,可以在相同的时间内提供大量、直观、生动的信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要照本宣科,应利用多媒体将文字、图片和视频有机结合起来,讲课内容尽量贴近生活。如讲维生素C时,可以讲述哥伦布在探险过程中是如何发现可以预防和治疗坏血病的故事;讲环境污染物铅、镉对人体的危害时,可以播放新闻调查等视频,以事实加深学生的印象,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在讲台上讲述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环境污染事件;讲尘肺时,可以引出我省的开胸验肺事件,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这种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体现以人为本的创新教学理念。预防医学会涉及解剖、生理、病理、生化等基础学科的知识,很多学生课前不预习,无法看懂这些知识,从而失去学习的热情。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等方式督促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复习相关的知识。同时,教师要注重语言艺术,在课堂中可以使用网络语言,从而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活跃课堂气氛。

2.2实验课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注重实践应用

预防医学实验课中流行病与卫生统计部分占的学时比例较大,这两部分内容主要讲授的是方法学,理论和公式比较多,在今后的工作中会经常应用到,而有些学生在高中学的是文科,数学基础较差,因此仅仅依靠课堂的时间消化这些抽象知识难度较大。通过对我校临床专业学生的调查发现,很少有学生在课后对流行病和卫生统计这两部分内容进行复习,鉴于此,实验课应多安排流行病和卫生统计的内容。以往的实验教学通常是教师出一道或两道计算题,让学生参考书上的例子进行解答,学生普遍反映只会“依葫芦画瓢”,对理论课上讲授的知识如何应用没有理解和掌握,此种教学方法缺乏对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此外,有些院校受教学条件的限制,无法让学生上机练习。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实验课的形式和内容进行改革,如可以让学生运用现况研究的方法使用调查表实地收集、整理资料,然后运用统计学知识对数据进行编码和资料类型的转换;有条件的院校可以让学生学习用软件进行信息录入,建立数据库,然后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并根据研究目的采用合适的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作为咨询者引导学生,不受学时的限制,让学生自己支配时间,独立完成任务。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实际中熟练应用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的知识。

2.3严谨治学,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做好教学工作,首先要有一个积极的教学态度,不断拓宽知识面,在课堂上与学生积极沟通,用自己的教学热情感染学生。课本知识往往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教师应经常学习、开阔眼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其次要加强科研工作。只有拥有一支高素质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实用型、高技能型医学人才。医学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师在科研过程中收集的资料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还可以成为激发学生思考的动力,使学生初步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我教研室正在进行农村学龄儿童营养干预的项目,可以在课堂中将项目的开展过程向学生讲述,并将涉及的营养学基本知识、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医学统计学的统计方法进行介绍。

3考核方式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