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语文教育人文教育的优势及着力点

高职语文教育人文教育的优势及着力点

 

“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因此,高职语文学科教学应挣脱以理性工具为基础的教学形式,从只注重学生的知识传授,转变为重视对文化意义和人文价值的揭示;从只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转变为重视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培养与发展;从只注重对学生的个体改造,转变为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真正实现语文的素质教育功能。   一、高职语文教学人文教育的优势   1.课程内容的人文性   高职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其内容蕴含着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人文关怀教育等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是实施人文教育的有效载体。高职语文教材中所遴选的许多文章,包含了大量中华民族的人文精华、古往先贤的精辟论述、仁人志士的典范事例、诗词大家的情怀节操。如:孔子“从善如流”、“见贤思齐”的人格修养,庄子“独与天地相往来”的逍遥,孟子“我善养我浩然之气”的道德境界,屈原“兴国存君”的爱国感情,李白不事权贵的傲然风骨,陶潜“心远”的高洁,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民族魂……这些闪烁着人文精神光芒的文本材料对培养学生的品格胸怀、人生追求,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课程教学的人文性   语文课程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课堂上师生间的教学活动,归根结底是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其天性,发展其个性,启迪其灵性,诱发其悟性,促进其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明辨是非、美丑、善恶的批判能力的过程。这些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式,本身就是人文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目的。再比如,语文教学中的范读、朗读、对白、对话、演讲、讨论、角色互换、戏曲表演等,更是有利于教师从一个知识的传递者转换为学生学习的构建者和引导者,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提供心理平衡与人文精神的支持,让学生从中树立自信、体验成功、感受快乐,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和培养着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高职语文教学人文教育的着力点   1.重视语文教育,确立人文培养目标   语文教育本身就是母语教育,母语教育是国家和民族教育的首要教育。因此,语文教育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在高职阶段,语文教育的对象已经具有了相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不再满足于字、词、句、段落、主旨的程式化讲授,他们渴望吸收、探寻文学的精髓,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正是:“为生产和服务一线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实用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语文教师把人文教育作为追求的终极目标。高职语文课程应该是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核心,融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人文性、审美性为一体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公共基础课程。   2.立足学科教材,挖掘人文教育资源   要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实现人文教育价值,就要充分挖掘语文课程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首先要挖掘作家的人文教育资源。要发掘优秀作家的思想精髓在作品中的体现,还要体现在他们的人生经历、高风亮节、顽强意志、高尚人格、社会责任等,这些都是文本教材中人文教育的宝贵资源。其次要挖掘作品中的人文教育资源。教师应努力挖掘作品中反映人类或者民族精神、道德、思想、品质、感情中的精华,赋予其以时代的意义,为学生树立起精神的榜样和道德的楷模。所以,在语文课程授课时,教师应由文释道、因道解文,用文本材料中的人文精神激荡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学魅力的同时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   3.搭建互动平台,营造人文教学氛围   高职语文课堂普遍存在着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积极主动性差、课堂压抑沉闷等的现象,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缺乏教学人文性,师生关系不平等。要改变这一现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就要改变封闭、专制的课堂教学氛围,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人文教学氛围。首先,教师应积极创设人人参与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姿态,以合作共事的方式,感知文学文字,启迪灵感,产生共鸣,从而形成理性认知。其次,教师要包容学生、帮助学生、赏识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创造和科学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再次,教师应积极评价学生、鼓舞学生,让学生产生对学习的渴望,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   4.深化课外形式,优化人文教育环境   人文教育包括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传承、深刻的人生经验实践等,是对人心灵的教育、精神的熏陶、审美的体验,高职学生对此是非常向往和倾慕。因此,教师应在课堂开展人文教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课外教育形式,满足学生的人文需求。首先,教师应精心设置丰富的课外学习形式,深化学生的审美和人文意识。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外时间阅读、欣赏、聆听、或利用多媒体,学习了解中外名著,感受文学语言的优美韵律,感悟作者作品的思想意境。其次,教师应注重倡导和组织学生开展文学沙龙、专题讲座、诗歌朗诵赛、主持人大赛、书法美术剪纸展等健康向上的课外活动,营造丰富多样的人文教育环境,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高职语文教学人文教育的原则   1.关联性原则   教育的内容和受教者要有关联性,教育引导和学习主体要有关联性,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独语说教,要让学生自然地接收渗透性的教育。#p#分页标题#e#   2.适度性原则   人文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本身就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应全面掌握学生,教学中把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适合学生的兴趣与需求。   3.灵活性原则   在人文教育过程中应把握好时机,创造性地设计和选择教育情境,坚持灵活性原则,以免主次不分、喧宾夺主,浪费教学时间和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