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能酒店管理探析(7篇)

职业技能酒店管理探析(7篇)

第一篇: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酒店管理启示

【摘要】

职业技能赛是我国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职业技能竞赛的开展对我国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我国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发展才刚刚起步,存在很多问题。职业技能竞赛给予了酒店管理专业建设的诸多启示,是促进酒店管理专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

职业技能竞赛;酒店管理;专业建设

一、职业技能竞赛概述

2008年6月下旬,全国职业院校首次技能大赛在天津举办。此后,在教育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等单位推动与支持下,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每年举办一次。旨在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半工半读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展示职业院校学生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和熟练的职业技能,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除此之外还有行业协会的各种比赛。建立技能大赛制度,对教学形成“倒逼”机制,引领职业院校深化教学改革。就酒店专业而言,就涉及到了中餐宴会服务,西式宴会服务、调酒、客房服务等诸多的技能竞赛项目,促进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从内容的选择、实训方式的改革、课程模式的更新、育人理念的确立等多方面的优化建设,毫无疑问,技能竞赛对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建设起着积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二、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专业建设现状

酒店管理是全球十大热门行业之一,在中国十大百万年薪职业中排名第6,高级酒店管理人才在全球一直非常紧缺。当今全球经济发展良好,国际国内各大企业集团积极对外拓展业务,各种出差、培训、度假等活动不断增加,形成良好的酒店业经济。在全球每天都有超过500家星级酒店开业。酒店业欣欣向荣,但专业的酒店管理人才极度匮乏,因此,目前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是我国高职院校开设酒店管理专业的并不多,即使开设的学校,在专业建设方面也不是很成熟。

1.教师配备匮乏,教师专业技能相对缺失。师资匮乏是目前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所面临的问题。许多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师语由原来的旅游专业教师授课,而这些教师大多是半路出家,没有专门学习过酒店知识,没有任何实践经验,对酒店管理知识一知半解,只能凭借自己的理解对课本上的知识现学现教。种种因素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另外,教师大多同时身兼多个专业多个班级的教学,教学任务重,压力大。对教材、教法缺乏研究,教法单一。

2.课程设置不合理。近几年,在社会需求的推动下,一些职业院校在开设了酒店管理这一专业。专业建设伊始,教学经验与教学资料不足,很多学校是用中职的技能培训教学来进行更高层级的专业教学。专业特点不突出,定位不明确,专业对口的知识和技能非常有限,毕业后在专业能力方面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无法满足现在酒店行业发展对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

3.专业教材缺乏,内容滞后。由于酒店管理专业是一门新兴学科,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没有较好的、系统的酒店管理专业教材。现有的教材门类不全、内容和形式单调陈旧,严重滞后于当前酒店业蓬勃发展的形势。在找不到合适教材的情况下,有的高职不得不使用中职院校教材,有的甚至就直接将课程删除。中职、高职学生水平高低不同,如此采用相同教材,教师的教学难度大,教学效果不佳。

4.实训条件落后,实训效果不佳。目前,很多学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沿用普通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借助录像视屏、照片进行教学,理论教学占据绝大部分。这种缺少全方位、多感官刺激的课堂显得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深受负面影响,因而学习积极性低,效果也差。显然,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需要更灵活、更贴近实际工作情景的教学模式。

三、技能竞赛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建设的启示

1.重新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历年比赛项目的设置与发展变化充分反映了社会对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要求,高职组和中职组的要求也凸显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区别。也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办学思想。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重点,应当以职业技能大赛作为指向标,同时结合国家、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整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使之更符合社会的需求。

2.课程与教材的建设和改革。学生在校所学知识和技能是否符合市场需求取决于学校专业课程的设置能是否充分以市场为导向。学生是否符合社会的需要,是职业院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能使学生接受的专业学习符合各方面的要求,依靠的就是良好的专业建设。因此,课程与课程体系应该是动态的、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的,课程的设置、教材的选用、教学手段的应用等也需要相应地进行适时适度的调整或整合,目的是要构建和完善一个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3.实践教学的加强与创新。

(1)实践教学的分模块设计。1993年,美国教育部在《用教育技术支持教育改革》中指出:“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使学生变被动型学习为投入学习。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技能竞赛引导职业院校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加强实践性教学,促进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模式、评价手段和实训的改革,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竞赛各项目的技能要求,促使教学模式和手段也必须有相应的改变和增加,因此要使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和手段,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与实际相关的学习情景和任务,引导学习者带着与自己切身相关的任务进入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直观性和形象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赛给酒店管理专业提供了教学新模式的参考,将教学内容分解成有机联系的技能训练项目,让学生在使用相关基础知识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训练相关的应用能力。训练过程体现了学中教和做中学的职教理念,学生的学习乐在其中,激发学生们对酒店管理应用技能的兴趣。

(2)评价手段多元化。技能竞赛全面考核学生酒店行业的技能能力,因此要在实践教学中依据其完成项目和实训表现,以行业规范为标准,加强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以及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考核,将行业要求融入专业学习的评价中,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多方位主动学习。

(3)实训条件的建设。技能竞赛的另一重要启示是:企业的支持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大支持。实践教学条件是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技能竞赛的项目都与实际工作的需求紧密结合,要求在真实的环境中完成比赛任务。这就对职教实训基地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的参与,使职业院校构建循序渐进的渗透型实训模式成为可能,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得到充分的实践训练,同时在学校中要建设到位的实训条件和设备,使专业的实践教学与企业、行业的要求、规范保持高度的一致,把企业工作岗位所需要的技能纳入到日常教学中来,使学生真正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作者:刘晓花 古永司 单位:陕西工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胡伟,王晓敏,郑彩云.国外职业技能培训与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10,02.

[2]教育部.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EB/OL].中国教育新闻网,2010-06-20.

[3]张娜.以职业技能竞赛为载体,构建高职实训新平台———以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技能竞赛体系为个案[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09,11.

本文系陕西工商职业学院2013年重点课题《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职业技能竞赛衔接的岗位模块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13G-04-A08

第二篇:酒店管理职业技术教育实训基地建设

摘要:

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着各个行业的发展尤其是现代酒店业务的发展,同时,对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大。一些高职院校所培养的酒店管理人才能够有效地缓解市场需求,但是传统的教育模式所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现代酒店管理的需求。只有加强教学实践,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酒店管理的发展需求的人才,但是一些高校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酒店职业技术管理实训基地,并且在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工作开展。本文主要针对酒店管理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依据实际情况提出一些意见,希望能够推动相关工作的开展,为社会提供大量的酒店专业管理人才。

关键词:

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技术;教育实训基地

一、引言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酒店管理技术是一个典型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现代酒店管理对人才的需求不仅要其具有专业的酒店管理知识,还要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难度。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对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来说积极进行实训基地的建设能够提高酒店管理人才的质量,酒店管理实训主要包括:校内实训基地以及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能够使得学生在掌握理论技术的同时还能进行实践,直接接触真实的职业环境,同时还要间接组织学生与实践工作进行磨合,逐渐渗透学生的专业技能,才能有效地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一批专业过硬的高素质人才。在现代酒店管理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对酒店管理人才需求也在逐渐上升,大多数高校都设立了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营造了一个全新的培养人才模式。下文主要以某省高校专业酒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二、高校内部实训基地建设落后

通过对某高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研究分析发现,大多数高校内部实训基地较为落后依旧停在酒店招待模式,相应的设施较为陈旧模式传统单一,不能满足现代酒店人才管理的需求。出现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高校内部酒店实训基地建设时间较早,另外国内现代酒店企业的发展,并没有引起高校的重视,总是用传统的实行方式。对策:高校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应该积极吸收一些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积极进行思想的转变,建设一些先进的设施,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满足现阶段酒店管理工作对于人才的需求。

三、不重视对现代酒店人才管理培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酒店管理也在高速发展,对于专业人才需求也在逐渐增加,因此,对些高校来说积极培养专业人才是必不可少的也是现阶段酒店管理发展的需求;因此,及时调整专业人才的培训模式显得十分重要。对策:酒店实训基地进行建设就是为了将课堂和实践进行结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还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较强的优秀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从思想上对其进行重视,对相应的教学模式进行调整,采取新颖的教学范式,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四、高职院校对于实训教学基地投入较少

在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经费只有来源于学校、企业、政府三种形式;但是大多数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经费主要来源于学校或者以学校出资为主,经济形式过于单一导致训基地建设经费不足,严重限制了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水平提升,影响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对策:高职院校在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应该积极拓宽经济费用的来源,加强学校的自筹能力,可以通过校企合作、预计政府部门的支持等形式,提高实训基地建设水平,满足现阶段社会对酒店人才的需求。

五、相关教育制度不够完善

相关工作人员通过在网上对各个高校进行了长期调查,在一些职业教育制度政策调查中,高职院校对贫困生的资助政策支持程度较高,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有12%的校长认为,很好;64%的校长认为,较好。但是对于国内高职院校的经费投入政策,多数高职院校都不满意。对策:在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技术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应该依据实际情况,积极对相应的教育制度进行调整,尤其是对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技术实训基地建设的经费投入,这样不仅能够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还能推动高校的持续发展。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的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技术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应该积极

的以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现阶段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技术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推动国内高职院校的持续发展。

作者:汤莉 单位:广东文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胡顺利.浅谈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案[J].商业经济,2012(04):123-124.

[2]段增辉,林春智.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技术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09):224.

[3]王建军,陈平,黄志宁.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创意模式的探索[J].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1):67-70.

[4]谌莲莲.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一体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23):164-165.

第三篇:现代学徒制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建设

如何根据现代酒店业发展需求的改变,调整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课程设计是当前高职教育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以三亚城市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探讨现代学徒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设计。2014年8月25日,教育部以教展、就业导向,以推进产教融职成〔2014〕9号印发《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意见明确指出:“坚持以服务发合、适应需要、提高质量为目标,以形成校企分工合作,协同育人、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为着力点,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然而,在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学徒制实践中,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现代学徒制的推广和实施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在学生的人才培养上,现代学徒制是符合学生的职业发展和企业用人需求,也是改善我国职业教育现状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现代学徒制”内涵

“学徒制”起源于欧洲中世纪,是手工业行会组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的产物,是“以师傅带徒弟为主要形式,以某行业或职业的知识技能学习为内容,徒弟可以获得某种形式回报的职业教育形态”。随着工业革命浪潮的掀起,传统学徒制逐渐被职业学校所取代,在二战后又被西方国家重视起来,创造发展为现代学徒制,并成为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一。现代学徒制是由政府介入,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现代学徒是一种递进关系。现代学徒制相比较传统学徒而言,最关键的是突出学校与企业的双元培养、学生和学徒的双重身份,工学融合、工学交替是现代学徒最大的特点,强调的是学中做,做中学。

二、酒店管理专业背景

三亚城市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建立于2001年,在2008年时以明道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为产业依托探索校企合作,2012年学校与企业深入合作,实行“半工半读”、“先招工后入学”,学生以酒店工作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在2013年,本专业获得了海南省省级特色专业。2014年,酒店管理专业首次取消寒假,实行旺工淡学、工学交替、学做一体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并且我院课题“海南酒店行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获得了海南省教育教学改革重大项目,并获得20万元的课题基金,同时还积极申报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2015年,海南省共有两所院校获批“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三亚城市职业学院为其中之一。

三、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酒店行业的用人需求以及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现代学徒制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现代酒店所需的专门人才。旺工淡学、工学结合、理实化一、培养企业预备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根据海南旅游业淡旺季明显的特点,该专业变“寒假为第三学期实践教学”,时间为每年的12月15日至次年的3月15日。为贯彻落实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行,三亚城市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将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做以下更改:大一第一个学期,主要让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岗位认知以及专业操作技能的学习,为进入第一个第三学期实践教学期打下良好基础。学生在第一个第三学期实践教学期所扮演的角色为“现代学徒”。教学期间主要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听从指挥、能够按时完成领导下达的任务,以满足雇主的基本需求为目标的现代学徒。同时,雇主通过两周一考核、技能大赛等方式对学徒进行考核。在结束了第三学期实践教学期后,学生将会返回学校继续学习本专业相关知识,为下一个第三学期实践教学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在结束了一年的专业知识学习后,学生将继续参加第二个第三学期实践教学期。与第一个第三学期实践教学期不同的是,此时学生所扮演的角色是“现代师傅”,这要求学生学会管理学徒、教授技能,以满足雇主的高级需求,同时,现代师傅要带着自己的实践案例走向学弟学妹;大二下学期以及大三上学期,学生继续在校学习相关知识内容;最后一个第三学实践教学期,学生所扮演的角色是基层管理者,这时的学生学会经营,加强校企合作,实现楼层的包岗包层,以超越雇主需求。以上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主要以学生为主体,职业生涯为主线,为企业培养预备队,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学会做、学做合一,教师相对应的进行手把手、放开手、育巧手和手脑并用。

四、课程体系设计

(一)课程内容选择

根据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姜大源教授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首先对酒店行业的相关工作岗位进行调研、分析,总结出相应的典型工作岗位;其次,根据各典型的工作岗位对应出相应的工作任务;再次转化为行动领域,最后构建本专业的课程群。

(二)课程内容排序

课程安排是学生学习进程的表现形式之一,在学生的每个学习阶段都应该安排不同的课程,以达到学生阶段性学习目标。针对以上典型工作任务构建的课程群,对学生在每个阶段所进行的教学需要对课程进行解构和重构。大一上学期,打破了学生只上公共课的传统教学方式,大一就开设了《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核心课,让学生学会基础操作服务,从而为学生的第一个第三学期实践教学期成为“现代学徒”奠定基础,这时的学生只要求知道“怎么做”,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实践教学结束,学生回到学校,继续开设《酒店服务与管理》核心课程,在上一个第三学期实践教学的基础上,把《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以及《餐饮服务与管理》等主要部门的课程进一步详细地学习和实践,加强学生的学习内容,在知道“怎么做”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为什么”这样做的疑问。另外,为了让学生在第二个第三学期实践教学期更好地成为师傅,增设《酒店市场营销》以及《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拓展课程,培养学生的营销意识和人员管理能力;大二下学期,继续开设《酒店服务与管理》核心课程,这时的课程更加偏重于技能和知识的管理,以及酒店产品的营销策划,培养学生基层管理能力。海南被确定为国际旅游岛发展战略,英语是学生沟通交流的必要语言,《酒店服务英语》也根据学生各阶段学习的需要连续开设,循环上升;最后一个学期,继续开设《酒店服务与管理》综合实训课,提升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为学生的最后一个第三学期顶岗实习成为基层管理者打下坚实的基础。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计围绕《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展开,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工作任务和学习领域,有针对性地进行开设,打破了传统的一门课程只开设一个学期,学生实践学习与理论学习分开的传统学习方式,实现了理论与实践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三)课程教学的有效实施

课程围绕学生整个学习周期的始终,课程教学的有效实施使学生更好地把实践和理论知识更好、更巧地融合。学生回到学校学习知识,为了能够保证学生即使在校学习也不完全与企业脱离关系,不仅是学校的老师参与教学,而且邀请企业的“能工巧匠”参与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让在校经验较少的教师参与学习,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及时更新与企业相适应的知识内容。这样的课程设计与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学生毕业就业难,教师“双师素质”建设,同时也解决酒店旺季用工荒,政府缓解就业形势的难题。

五、人才培养实践——第三学期实践教学

(一)“第三学期”实践教学含义

“第三学期”实践教学期是在学生原本两学期的基础上,根据海南旅游业淡旺季明显,企业用人需求特点以及为企业输送适销对路的专业人才,而增设一个实践教学学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企业培养预备队。

(二)“第三学期”实践教学方法

“第三学期”实践教学是以学长制为带领下的团队教学,在每个酒店里配备相应的学长,这样形成每个酒店是一个学习实践团队,以学长为中心,带领学弟学妹进行实践。

(三)“第三学期”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第三学期”实践教学从开始培养学生成为“现代学徒”、“现代师傅”、“基层管理”到最后以大三学长为引领、加强校企合作、最后实现团队式创业,进行全面的包岗包层。当然,学生在进行角色转变的过程中,重复的是工作过程,提升的是知识技能和水平。

六、结束语

现代学徒制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的深度融合,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参与教学,为企业培养预备队。本论文以三亚城市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建设为研究,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作者:陈婵 张静 陈卉 单位:三亚城市职业学院

第四篇:职业院校酒店管理学生心理问题探究

摘要:

酒店管理是一门应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该专业学生的实习已成为职业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然而,在实习期间,学生表现出的诸多负面心理,成为他们顺利完成顶岗实习获得实践经验的障碍,甚至会影响他们以后的职业发展。本文主要分析剖析学生实习的心理状况及表现,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调适这些负面心理的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

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心理问题

学生顶岗实习已成为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但是根据不少酒店的反馈,许多实习生不能端正态度,甚至会抱怨学校安排的实习环节,也有一些学生表示以后再也不愿意至酒店去工作。学生出现这样的负面情绪,对学生、企业、学校三方都是不利的。

一、学生主要心理问题

(一)对工资待遇不满意

工资待遇包括实习工资、加班费用、福利待遇等方面,学生对酒店支付的工作报酬满意度低。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1)同工不同酬。实习生和酒店正式员工工作内容基本一样,但工资却比正式员工低,且没有“五险一金”等福利。(2)和同学的对比。同学往往分布在不同酒店,工资不同,工作强度也不尽相同,学生之间会通过社交软件交流工资待遇以及工作时间,有的学生发现自己拿的少干活多,心里产生不平衡。

(二)角色转变与心理落差

学生实习期间,角色定位应是酒店员工、服务者,但在校期间,扮演的是学生、受关爱者,二者之间有较大差别,许多学生在工作岗位上不能转变角色,认为自己应该被特殊对待、被关爱,对工作缺乏敬业与负责任的态度,形成适应新环境的心理机制,产生角色障碍。据统计,大多数学生认为酒店管理专业实习时是“服侍人”的工作,“低人一等”的工作①。这种心理上的落差导致实习时的不良心态。

(三)工作倦怠感

学生要熟悉某一岗位需要一段时间的培训与适应,在此期间工作效率低,服务质量不高,酒店要付出较大的培训成本。酒店一般不愿意在这短短的实习期内为学生提供轮岗机会。所以学生在长时间从事某一岗位后,认为工作枯燥乏味,每天机械重复,因此产生职业倦怠感。

(四)缺乏归属感

学生实习期间仍将自己定位于“学生”,“实习生”,而不是定位于“员工”,认为实习期结束,就会离开酒店回到学校。加上有些酒店对实习生的身心状况关心程度不够,一味把实习生当廉价劳动力使,学生难以产生对酒店的使命感,对工作缺乏责任感,总是不能完全融入到该酒店的企业文化与组织关系中去。

二、对策与建议

酒店管理专业的顶岗实习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让学生将在校所学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中,锻炼实践技能和管理经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为酒店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培养未来酒店从业人才,还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一)学校方面

1.学校应注重对学生习惯的培养。台湾高雄餐旅大学(高餐大)的学生在酒店行业非常受欢迎,其办学经验引国内酒店管理专业争相学习,高餐大的办学特色之一便是“实施劳作教育,养成学生勤劳健康习惯”②。这不应该仅是落在纸上的规章制度,而是从上到下、从内而外真心愿意去实践的内容,学生在校期间便养成了劳动的好习惯。从细节处着手,从自身做起,做事有热情,遇人有礼貌,赏识教育,培养学生自信心。

2.安排专职实习指导教师。目前许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是兼任的,对学生的成长和教育缺乏深层次、全方位的思考。学校应该公开择优录取符合条件的专职实习指导教师,并对他们进行专业化的岗前培训,通过制定完善的制度,规范对实习指导教师的管理;制定对专职实习指导教师的考核,考核指标包括工作能力评价、学生离职率控制以及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等方面。

3.从实习学生中选取适应能力强、沟通能力强、品学兼优的学生代表,将其指派为实习生和指导教师间的联络员。既可以及时向指导教师汇报实习情况,又能在同学中起到一定的榜样作用。

4.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学生在实习期间遇到生病、委屈时心里脆弱,这时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学校和教师应及时了解到这些情况,并给予关怀和鼓励。学生过生日、过节日时,送上一份祝福,也能让学生感受到一些温暖,从而排解掉不良情绪。

(二)酒店方面

1.部门指派师傅。酒店在培训结束后,可以为学生指派一名经验丰富的师傅,师傅可以为实习生提供持续的指导,帮助提升实习生的业务技能与工作能力;而指派师傅本来也是对该员工的一种肯定。

2.酒店要有长远眼光。目前酒店和许多学校达成了校企合作,学校定期送一定数量的实习生到酒店,酒店不能认为实习生就是来半年或一年就走,就把他们当成廉价劳动力。经常更换员工培训成本占产出的比例非常大,酒店要有长远的眼光,把实习生当作正式员工来培养。

3.同学校一样,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多了解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对食宿条件是否还适应,是否能适应工作的节奏,多交流,情感留人。

(三)学生方面

1.学生要调整角色定位。实习为了将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工作中,在毕业正式走上社会之前,能有实际体验工作的机会。所以在踏上实习岗位后,要尽快调整自己的定位,从“学生”、“孩子”的定位中走出来。

2.调整心态,积极面对。要树立自信心,酒店工作人员虽然从事着服务的工作,但并不意味着为人提供服务就是低人一等,工作人员和客人在人格上绝对平等,只是分工各有不同。带有抵触心理,消极应对工作是不可取的。

3.在工作中遇到难题要及时沟通。遇到工作上的难处,应及时和同事、上级交流,不能感情用事。

作者:佘飞凤 单位: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注释:

①陈玲玲.解析情感教育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中的重要性[J].青年与社会,2014(18):160-161.

②马开良.台湾高雄餐旅大学办学特色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2(23):60-63.

参考文献:

[1]綦恩周.浅析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的压力管理[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49-51.

[2]陈玲玲.解析情感教育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中的重要性[J].青年与社会:2014(18):160-161.

[3]马开良.台湾高雄餐旅大学办学特色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2(23):60-63.

[4]张冰.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实习基地满意度调查与分析[J].科教导刊:2013(4):246-247.

第五篇:高职酒店管理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摘要: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酒店专业能否办出成效、办出特色的关键因素,关系到人才培养方案能否实现。本文通过对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构建了包括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酒店管理专业科学实践教学体系,关注对学生的素质和技能两方面共同培养,实践教学覆盖人才培养全过程,为相关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提出了思路。

关键词:

酒店管理专业;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接待国,第四大旅游客源国。随着我国旅游业飞速发展,我国酒店业进入一个国内和国外酒店竞争对手并存的时代,酒店的发展迫切需要受过专业训练、精通酒店管理的高素质酒店从业人员。同时我们也看到,现在各高校都在增加相关的酒店管理专业,培养了大量的酒店管理人才,酒店人才总量与需求量供求矛盾应该相对改革开放初期有较大的缓解。对于酒店管理这种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来说,专业实习尤其重要,是本专业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实习过程对实习生、酒店和学校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如今高校教育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酒店管理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和熟悉酒店的运营细节,对培养学生的素质和技能两方面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培养和提高学生将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酒店实际操作相结合的能力。实践教学不但能增长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知识水平,巩固和开拓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迅速适应工作环境奠定基础。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酒店专业能否办出成效、办出特色的关键因素,关系到人才培养方案能否实现。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进入2000年以来,国内的部分学者开始关注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针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体系构建从2005年开始。王丽敏(2007)指出我国酒店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围绕增强学生遵纪守法、刻苦耐劳、责任心等综合素质和提高沟通、合作等管理技能等方面。提出实践教学体系包括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评估体系四个要素,并构建了“一个核心、三个围绕”的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即目标体系是核心,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评估体系都要围绕目标体系来确定和完善。杨?(2011)结合国内外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成果和实际的教学运行情况,提出构建“三级”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即:基本技能内容体系层、鼓励评估体系层、发展目标体系层三级来构建。总的来看,目前国内这些研究也大多是对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具体实践内容的研究及对实习、校外基地的管理和研究,对建立完整科学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对高职层次的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较少,因此,结合本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适用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内容

通过对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构建科学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并在成都旅游职教集团成员学校内容实现实践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一)建立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我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酒店管理专业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校企双方合作改革实践教学,设计了四个层次的实践教学模块。各个板块的实践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早、晚训目标

以学生自训方式为主,训练内容以外语礼仪及技能精炼为主,实践教学目的为提高外语沟通交流技能,提升学生酒店服务基本技能。充分利用课外早间和晚间空余时间弥补课堂教学时间的不足,选拔优秀选手,参与各级职业技能大赛。

(2)理实一体课堂教学目标

建设理实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积极引入国际酒店竞赛标准,以赛代训,提升学生标准化服务能力;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标准融入专业课教学,帮助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

(3)企业教学实习目标

学生在企业一线开展《酒店基础岗位实操》课程学习,将在校内学习的酒店基本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实战演练,使学生具有酒店管理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增强实践情感和实践观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责任意识,坚忍不拔的工作作风。

(4)毕业实习、设计目标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基础管理能力,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二)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根据各实践教学模块训练目标,分析我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特点,结合企业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合理选取个模块实践教学内容和标准。

(1)早晚训实践教学内容标准

早训内容:以专业服务英语口语为主,礼仪姿态训练为辅,编制早训英语教材。晚训内容:以国际国内最新专业技能大赛为标准,结合酒店管理专业“酒店之星”技能选拔活动,由高年级优秀技能导生组织带领低年级学生进行技能精炼,练习内容为客房、餐饮、调酒等专业基本技能。

(2)理实一体课堂实践教学内容

酒店管理专业理实一体课堂实践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结合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标准,精心设计课堂实践教学项目,编写相关课程实训指导书。实训指导书的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实训项目概述,对实训的工具、设施设备、环境、内容、时间进程安排、实训报告编写、实训成绩评定办法。第二部分为单元实训项目设计,包括各实训项目名称、内容、实训步骤、操作要点及实训达成的效果进行详细的说明。对课外拓展训练给予指导等。第三部分为综合实训项目,在分项实训的基础上,为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水平进行设计,通常是对由小组合作完成的综合性实训项目进行设计。

(3)企业教学实习内容

该实践模块主要以《酒店基础岗位实操》实践课程来完成。安排在第三学期进行,实行学分考核,共计16学分,分成3个阶段来完成,如表1所示:从对企业教学实习内容的安排可以充分体现出“两堂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重视企业课堂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提升,专业教师全程参与实习管理,成绩评定校企共同参与,有效体现了职业院校与企业过程共管、责任共担、合作育人人才培养途径。

(4)毕业实习、设计内容

毕业实习是在学生已经具备基本岗位实操能力基础上,结合自身优势和就业方向开展的教学实践模块。毕业实习由学生和企业进行双向选择。毕业设计的类型以学生实习的真实工作环境为基础选择项目。设计内容主要包括酒店岗位工作流程优化、庆典暨会议设计、营销方案设计、酒店主题产品设计、企业筹建计划等方面。

(三)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为保障酒店管理专业各实践教学模块的顺利开展而建立。课题组针对酒店管理专业特点及各实践教学模块实际情况,在旅游分院整体管理框架下建立了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管理团队。旅游分院院长总负责,分管教学的副院长负责模块二、模块三的管理,旅游分院党总支副书记分管模块一的管理,共同进行模块四的管理;并构建了专业辅导员、专业教师、导生(学生组长)、企业教师等全员参与的实践模块管理人员队伍。对相关负责人员职责进行了分工;明确了各模块的考核评价方式,采取师生共同评价、校企共同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考核。专业组分别编制了《早训管理规定》、《酒店之星技能活动选拔标准(晚训标准)》《校内实习酒店实习生管理》、《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实习安全责任书》、《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实习成绩评定办法》、《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实习指导手册》《酒店毕业设计、毕业顶岗实习管理规定》等管理文件,对本专业各实践模块进行管理。

四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成果

通过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实践教学水平提升明显,通过早晚训练内容和训练标准的梳理,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技能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参与各级大赛屡获大奖,技能训练标准示范到兄弟院校和企业技术骨干。二是我院酒店管理专业吸收转化各院校实践教学经验,为符合四川和西部实际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有效做法,示范引领四川、骨干带动西部相关院校以科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提升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三是校企共管、责任共担、共同评价的职业教育模式得到实施。在教学实习管理过程中,无论是企业课堂的实施、学生日常工作管理还是实习成绩评定,都由企业导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共同参与,充分体现了现代高职教育的特点。培养的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获得了企业的充分认可,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

作者:雷琳 单位: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匡家庆,汝勇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项目课程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2009,30(35):8-9.

[2]刘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子商务.2010(11):238-239.

[3]双建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建设改革初探[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6):28-29.

[4]杨?.酒店管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D].山西大学(2011).

[5]王丽敏.酒店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14.

[6]黄百学.对饭店服务技能教学的几点思考[J].职业,2008,(12):85~86.

[7]郝凤茹.职业精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

第六篇:酒店管理课程教学改革职业能力研究

摘要:

职业能力是酒店行业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要求,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是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目标。文章以许昌学院为例,针对酒店管理专业在理论课程教学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些理论课程教学的改革路径,以满足当前酒店管理行业对专业管理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

职业能力;酒店管理;教学改革

在酒店管理专业的教育中,理论课程教学是整个人才培养环节中的关键环节。传统的理论课程教学模式在酒店管理人才的培养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学习者职业能力的培养。许昌学院酒店管理本科专业于2013年开始招生,是目前河南省唯一一家教育部批准的酒店管理本科专业。文章以许昌学院的酒店管理专业为例,对职业能力培养视角下酒店管理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的改革进行研究。

一、酒店管理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分析

(一)素质培养目标

1.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高品质酒店管理人员的首要素质,一个好的员工必须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担负起应有的职责。酒店管理行业的职业道德主要有:诚实守信;爱岗敬业;顾客至上;坚持集体利益至上;坚持团队合作等。

2.丰富的文化知识储备

酒店管理者必须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才能有效给有着不同品味、不同文化水平、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兴趣爱好的形形色色的顾客提供周到而贴心的服务,才能通过自己的才华来向顾客展示酒店的高品质。[1]此外,酒店行业与其他行业的交叉性很强,例如与体育、文化、旅游等的相互渗透和交融,这也要求酒店的从业者必须有广博的知识。

3.熟练掌握酒店业务

酒店管理人员首先应该对关于酒店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这是管理人员和普通工作人员的本质区别,同时还应熟练掌握酒店行业的发展现状、发展前景等,另外还需要了解当前市场的需求、市场的动态,掌握同行业国外国内发展的趋势和一些可以借鉴的创新之处。熟练掌握这些酒店业务知识,是一名优秀酒店管理人员的必备素质。

4.良好的心理素质

这里所说的心理素质,主要是指和酒店工作有关的心理素质,例如在顾客的无端指责和刁难面前,不用极端的方式去解决,做到不亢不卑,心平气和地去面对不同的顾客。在遇到紧急事情时,例如顾客突发疾病、酒店发生火灾等事件发生时,做到不慌不乱,及时做出最合理的处置。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良好的沟通能力

酒店行业作为一种服务行业,其行业特殊性要求优秀的酒店从业人员必须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和接受能力。只有具备以上所说的沟通能力,才能把酒店的经营理念准确的传达给员工,才能和顾客进行良好的交流,才能准确恰当的解决事情,及时的化解矛盾和误解。另外,良好的沟通能力,也是建设一个优秀团队所必备的能力。

2.良好的创新能力

在熟悉现有的酒店各方面业务的基础上,要想让酒店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不断创新,从而提升酒店服务水平。例如,在智能手机普及的前提条件下,酒店里提供免费的wifi服务;在普遍放开二胎的今天,在酒店设置专门的儿童游乐区域等。

3.良好的外语表达能力

随着国际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到中国,酒店从业者几乎每天都会和外国人打交道。因此作为优秀的酒店管理者,必须要能够熟练的运用外语,满足日常与外国客人的沟通与交流,同时可以处理一些外国的咨询和合作。

二、酒店管理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现状与分析

(一)理论课程教学与考核方式偏离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酒店专业的理论课程教学仍是教师在课堂上满堂灌,学生埋头记笔记,缺乏互动交流,课堂效果大打折扣。课程考核更是以期末试卷为主要形式,背得熟即可轻松通过考试。而课程的平时考核也往往流于形式,学生只要不旷课,按时交作业即可。这种教学与考核方式偏离了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虽然可以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通过考试,但是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创新思维,是非常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的。[2]

(二)专业理论课程设置不科学

一是在整体课程结构上略显混乱,出现课程内容重复等现象。在对许昌学院2015级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课程认知和接受度的调研中,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是理论课程重复设置。如《饭店管理概论》、《酒店经营管理》和《酒店质量管理》三门课程内容重复交叉,令学生感到厌烦。二是理论课程不能准确对接酒店行业的发展和管理现状。在对许昌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实习基地调研中,酒店的管理者提出来了诸如微营销、大客户管理、创意策划等内容,在培养方案中尚没有开设相应的课程。三是在理论课的授课内容上存在着滞后问题。教师理论授课中所讲的有关酒店案例很多都是几年前甚至是十几年前的案例,而且对一些旧的理论反复运用,对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作用有限。

(三)理论课教学的比重不合理

通过对酒店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中专业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学时统计,可以看出目前的酒店管理专业的理论课程教学与实践课程相比仍然占很大比重。我们应在提高理论课教学效率的同时,不断完善实践类课程,让两者紧密结合,互相促进。改变过去把学年的最后一年作为实践的时间,前面的时间都用来学理论这样一种不合理的现状。

(四)原因分析

首先,酒店管理专业的起步时间比较晚,以许昌学院为例,我院的酒店管理专业在2013年才开始招生,距今仅有3年的时间。成立时间短造成的经验不足等缺陷,限制了酒店管理专业的发展。其次,培养方案缺乏灵活性。酒店管理专业和市场结合非常紧密,最好能根据酒店行业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修订和调整培养方案,提高培养方案的灵活机动性。再次,受限于学校所在城市的酒店资源和行业背景。许昌市星级酒店数量十分有限,至今尚无知名的酒店集团落户许昌,致使专业理论课程无法及时和酒店对接并获取有效的教学资源,缺乏和校外酒店企业的深度合作。[3]尤其在课程设置之中,和校外酒店企业的对接有限,不能及时将酒店行业的新动态、新理念融入到课程设置中,邀请酒店企业的管理者和从业者到课堂上进行授课和交流的次数也非常有限,必然会影响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职业能力培养视角下酒店管理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一)理论课程结构科学化

根据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特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增加专业课程数量及课时量,让学生更多的接触酒店管理专业知识,同时在理论课程中增加实践课程,让理论和实践统一起来,从而突出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理论课程教学情境化

为增强教学内容和实际的结合,真正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理论课程教学的情景化。首先,将仿真的教学环境引入理论课堂,加强学生实践学习的时间和强度,不断强化其理论转化实际的能力;其次,让学生担任职业角色模拟处理问题,强化学生的职业角色身份,培养职业能力;再次,将课堂搬进酒店,突出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应用性,加强学生在前厅管理、客房管理、康乐管理等专业课程的职业化意识,培养学生的职业化思维。

(三)教学内容模块化

根据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所需职业能力要求,可以采用模块化教学。例如在专业能力方面通过理论教学模块进行训练,通过酒店行业介绍、酒店运营、餐厅管理与服务等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业务能力。在个人能力培养方面,通过角色体验模块训练职业感觉,强调酒店员工的角色分工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幸福感能力。

(四)教师结构多样化

酒店管理专业课程需与酒店企业长期合作,聘任酒店高层管理人员、资深行业人员为客座教授为学生讲学,开展讲座,以期让学生能够接触酒店工作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同时还要建立机制,让学校教师定期到酒店挂职培训,从而保障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

总之,许昌学院的酒店管理专业仍然处于不断的探索阶段,还需要通过各方面的改革予以提升和完善。不管改革的路径如何,都应确立提高学生职业能力这一培养目标,使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能够顺应时展,满足市场需求。

作者:张培 单位:许昌学院旅游学院旅游文化资源规划与开发研究所

参考文献

[1]段金梅.珠三角地区酒店人才需求现状与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09(9).

[2]李岫.关于旅游管理本科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旅游学刊,2006(1).

[3]胡焱,俞益武,方躬勇,等.高校酒店管理模块(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8(9)

第七篇:酒店管理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

【内容摘要】

本文从酒店管理专业的中职学生的生源质量与数量、入学门槛、传统观念影响等方面,分析中职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企业角度、社会角度进行剖析,并对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教育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与构建提出建议。

【关键词】

职业素养;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教育

我国是一个旅游客源地大国,同时也是旅游目的地大国。旅游业的发展速度惊人,同时也带动了酒店行业的空前发展。然而,我国的酒店业在专业人才培养上一直面临着两个主要问题:一方面是行业快速发展与专业人才、集团化管理人才缺乏的矛盾凸显;另一方面则是专业人才的教育与培养严重滞后于行业发展的需求,学生尤其是中职阶段的学生不愿意到酒店就业。追根溯源,要从“职商”的培养中找原因。通常“职商”包括了职业道德、职业思想、职业行为习惯及职业技能这四个部分,都是很重要的职业素养。职业技能是通过在学校和企业进行专业学习和技能训练获得的能力,是职业生涯的“地基”。而职业道德、职业思想、职业的习惯性思维与行为会与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从而影响个人的职业生涯的走向。因此研究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商”,探讨职业素养的培养是十分必要且必须的。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与内容

(一)职业素养的4个“C”

。Confidence(信心)、Compe-tence(能力)、Communication(沟通)、Creation(创造)很好表述了职业素养这一概念。信心是个人在事业中的精神状态和把握工作的热忱,以及对自己能力的正确认识。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核心。能力不是单纯的工作技能,也是为人处事的能力与方法,提升能力的捷径就是在工作中学会与人进行有效沟通,良好的沟通可以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见解。想象力丰富、思维创新是现实中职学生的一个特点。发掘学生的潜力,把创新变成一种能力与生产力这也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

(二)职业素养的内涵。

协作是职业素养的内涵,而已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群体协作意识较淡薄。大量毕业生一毕业就失业的社会现象,除服务工作劳动强度大,社会认可度差,工作报酬低等传统观念影响外,重要的原因则是大多数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的缺失,认为服务就是伺候人,不屑为之。另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是酒店行业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消费者对于服务质量的感受很直观且每项工作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对彼此间协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酒店管理专业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途径

养成教育是一种渗透式的教育方式,价值观的教育是养成的核心。力求通过“外化———内化———外化”的教育过程,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素养及职业习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教育目标和计划,组织或者模拟职业教育模拟训练活动,帮助被教育者从外化到内化,形成稳定的职业思维及职业习惯的教育过程。

(一)学校重视并积极提供环境与条件。学校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把职业素养培养纳入教育课程体系。使学生入学就开始“入职”,引导其从职业需求的角度理解学习与就业的联系、个人发展与职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据职业需求重点培养隐性的职业素养。

2.多部门合作进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如以教学部牵头设置灵活的适合企业需求的职业课程,以德育部门辅助进行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并以就业中心进行企业与学校的对接,聘请酒店行业的专业人士开设关于企业文化、服务理念的讲座。多部门合作形成学生职业发展“一条龙”服务,及时向学生提供符合职业需求的教育和实际的职业指导,并配合提供相应社会资源。

3.深入了解企业需要。掌握学生的兴趣,并完善课程设置,提供多种教育模式和教学手段。

4.利用校企合作的资源建立职业素养的培育平台。学校作为一个平台,应该把企业和学生之间紧密联系起来。校企结合的方法,可让酒店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全过程。如让酒店参与招生,让学生一入学就入职。模拟企业招聘,邀请企业参与教学的过程,把企业文化渗透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来,帮助学生内化职业素养,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深入了解企业和企业文化,培养学生对企业的忠诚度。

(二)企业提供适合职业素养养成的实习与就业环境。

1.不歧视中职学生的学历与能力。酒店是一个很特殊的行业,对于专业技能的要求特别高,对于年龄的要求也很高。而这方面正是中职学生与大专大学生相比的优势所在。因此,企业不应拘泥学历,歧视中职学生的能力。

2.提供实习机会,同时关注个人发展。很多酒店企业的目光短浅,吸收中职实习生只为了短期的廉价劳动力,并不重视对他们进行职业素养的培育,不注意规范企业的行为,使学生对这个行业产生误解,反感甚至厌恶的情绪。这也是导致学生不愿意到酒店就业的原因。因此,企业在吸纳实习生的同时,注意对其进行企业文化、职业道德、艺术文化等方面的培训,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提高学生对酒店行业的认同感。

(三)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自我培养。

1.树立职业生涯观。多数学生进入中职学校之前学习习惯不好,行为有偏差。入校以后,对自己的未来很茫然,缺乏动力和目标。学习没方向和目标,就没有就业准备和心理准备。加之年龄和人生阅历的限制,对酒店行业的理解有较大偏差,直接导致就业过程中出现种种问题,加剧了就业的不稳定性。因此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一个较为长期的职业素养培养和职业生涯规划的跟踪。在校学习期间,让每个学生清楚意识到:我将踏入的行业是什么?要怎么规划我的职业生涯?我有什么潜力?怎么通过学习提升能力?”据此来调整自己的职业方向和目标,结合环境如行业发展需要、社会资源等确定自己发展方向和行业选择范围,明确职业发展的途径。

2.转换办学思维和模式,形成灵活有效的培养模式。通过教育和培训很容易培养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等显性职业素养。合理的教学内容及专业的培养方案应该针对社会需要和专业需要制订。学生在学习和发展的过程中既要获得系统化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更要形成专业的认知,并能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为酒店行业的特殊性,学生学习后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把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理解和认知灵活运用解决形形色色的实际问题。因此酒店专业的职业教育,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获得学习能力、培养学习习惯。因此对酒店管理专业的中职生培养应该不局限于技能方面的训练,而应该采取灵活的模式,拓展核心课程,鼓励学生拓宽知识面,多听、多看、多学、多懂,并尽量与企业和国际发展的趋势对接。

3.有意识地培养职业道德、职业态度等方面的隐性职业素养。职业素养的核心是隐性职业素养,体现在职业操守、独立性、敬业精神、责任感、合作意识等诸多方面。然而,这是很多中职学生的短板。新一代的中职学生具有依赖性强、冲动、个性强等群体特征。而这些问题恰恰是酒店这个职业所忌讳的。为了能够顺利走进职场,学校应有意识地在学习和生活中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在德育教育中重视感恩、分享和勇于承担责任的教育。双管齐下,使学生具备健康良好的隐性职业素养,适应酒店行业的职业需求。

作者:谢怡潆 单位:厦门工商旅游学校

【参考文献】

[1]陈海彬.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探讨[J].金色年华:教学参考,2010,10:8~9

[2]罗清德.酒店管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旅游论坛,2010,5:625~628

[3]闫葳.饭店员工流失问题研究[J].价值工程,2007,6: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