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结构设计范例

专业结构设计

专业结构设计范文1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建筑工程;协调

建筑工程是一项复杂性较高的项目,结构设计师是担负建筑物结构体系设计工作的主要人员。结构设计人员需要在进行结构施工图纸设计的过程中重视结构设计的专业性、准确性和合理性,需要重视与其他各专业之间的协同配合。正是由于结构设计工作与其他专业之间联系紧密,因此优化结构设计策略,重视结构设计与其他专业设计之间的关系和处理要点是结构设计人员所需关注的重点。

1结构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协调要点

结构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协调工作是建筑工程设计工作的基础,从建筑工程项目设计方案制定初期开始,结构与建筑两个专业之间的配合程度较为紧密。但是对我国现阶段结构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协调的关系进行分析可知,建筑工程的建筑高度、结构形式等众多设计问题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建筑专业需要和结构专业需要。因此,可以将结构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协调要点总结为以下几点:(1)建筑专业在调整建筑平面时应注重考虑结构专业对楼层平面规则、对称、传力途径明确且简单的要求,尽量避免结构体系在地震或风荷载作用下产生过大的扭转效应;建筑平面的开进及进深的尺寸应统一,不得在统一建筑平面内出现多个尺寸差异较大的平面。统一的尺寸设计可以帮助结构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尺寸标准化和简单化;建筑物的每层楼高应保持统一,若出现错层或局部夹层,那么结构设计工作将会异常艰难,也会对整个工程的造价带来不利影响;建筑专业需要将楼梯间、卫生间、电梯间布置在受力简单且应力不集中的位置,不得布置在楼层转角位置处。(2)结构专业应注意梁高对建筑门窗标高的影响,应在选择梁高尺寸之前与建筑专业积极沟通,在取得统一的意见之后再整体布置。(3)高层建筑对基础埋深有明确的要求,一般情况下会取建筑高度的1/8~1/12为基础埋置深度,该空间可作为高层建筑的地下室、设备层或其他类型的辅助空间。结构专业需要综合分析建筑物的结构类型、上部荷载大小、地下土质情况、施工条件等因素确定地基基础的布置形式,在此期间应与建筑专业进行沟通以确保建筑条件满足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4)由于建筑专业在建筑外立面设计过程中会出现标高突变情况,结构专业人员应与建筑人员进行协商,确定梁或墙是否上翻,并确定标高突变处梁板柱和墙构件在衔接处的处理方式,同时绘制详细的大样以便于施工操作;若建筑专业对房间净空有要求或建筑做法中存在吊顶做法,那么结构设计人员应注意梁底标高是否影响建筑施工。(5)在某些住宅类或公建类项目中,建筑屋面会出现反梁做法,结构专业应与建筑专业协商,以确定反梁位置不会对屋顶排水造成影响,也应确保反梁不会受到损害。

2结构设计与给排水设计之间的协调要点

在建筑工程中给排水专业所用的专用房屋主要有水泵房、消防水泵房、水箱间、水处理间等。这些给排水专用房间均需要设置基础,并且此房间的恒载较大,结构设计人员应在确定房间用途之后选择合适的恒载数值。建筑工程中的给排水专业管道数量较多且管径较大,结构设计人员应与给排水设计人员积极沟通以确定混凝土构件预留孔洞的位置及大小,确定预埋件的位置和尺寸,以防止混凝土构件承载性能被削弱。此外,由于预留孔洞的存在会导致楼板应力集中且承载力被削弱,结构设计人员应在局部开洞位置或孔洞较多位置处增大板厚,应对有管道穿越的剪力墙进行强度验算并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

3结构设计与暖通设计之间的协调要点

民用建筑中的暖通设备通常设置于电梯厅、楼梯间、电气间、卫生间等位置,是整个建筑物中活动机能最关键的部分,并且暖通设备在建筑竖向方向上又与给排水专业和电气专业的管道相连,因此结构设计人员在进行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应多与暖通专业人员进行协商沟通:(1)暖通专业的设备重量较大,设备层楼板的板厚及恒载值均应增大;(2)暖通专业也需要埋设多个管线,结构设计人员应注意计算局部荷载和整体荷载大小,以降低管线开洞对结构构件的影响;(3)暖通设备层的层高高于其他房间的层高,结构设计人员应注意升板和调整梁构件的底标高,避免结构构件影响设备安装及调试工作。

4结构设计与电气设计之间的协调要点

电气专业的管线(供配电线材、应急电源线材、防雷线材、消防线材等)主要敷设于室内,应使用专用的管道或敷设金属管道并沿着墙体或楼板暗敷。电气专业管线的敷设对装配式建筑而言难度较大,装配式预制梁板结构的预留孔道位置应一一对应、预制梁的宽度与墙体厚度应一致,否则穿梁管线就会暴露在墙外。设计人员在完成结构主体构件设计工作之后应及时与电气专业人员进行沟通,将电气图纸落于结构施工图中进行管线预留孔洞的定位,并且标注预留孔洞的大小、直径和位置。同样,结构设计人员也应对预留孔洞较多的构件强度进行验算,以避免开洞较多而给构件强度及承载能力带来损失。

5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图纸涉及多个专业,强化结构专业与其他专业之间的协调配合工作不仅有利于提升设计图纸的技术质量管理工作,还可以有机地调动不同专业人员针对同一项目的探讨,深化图纸设计质量、减少设计问题、减少设计变更等。

参考文献:

[1]徐畅,吴志兵.论建筑结构设计与各专业设计的协调统一[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0(6):2-3.

专业结构设计范文2

【关键词】课程;TeklaStructure与钢结构详图设计;培养目标;培养方法;钢结构检测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促进了职业教育改革,而课程是职业教育和教学改革的核心,因此如何进行课程建设与改革,体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是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师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1]。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的高速发展,建设工程规模越来越大、结构越来越复杂,应用于建设工程中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层出不穷,质量检测在工程建设中也越发彰显其重要意义。目前我省检测行业的新情况、新发展对工程质量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规范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为的同时必须大力提高我省工程质量检测人员的理论与技术水平。而当务之急,既要从规范、实战、可操作的角度出发,又要站在提纲挈领、全面了解的高度,针对不同专业检测内容加强工程质量检测人员上岗前的基本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和考核工作。为了满足市场上的检测人员空缺,所以在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中开设了钢结构检测这门课程。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是建筑工程系的一个新专业,本专业培养的学生面向建筑钢结构施工和加工企业生产一线的工程师为主要就业岗位,以钢结构详图设计、钢结构检测、钢结构加工厂技术管理、钢结构施工企业的施工员、造价员、质量员、安全员、资料员及钢结构设计等为就业岗位群,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本专业相关领域工作的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的就业面向情况如表1所示。把TeklaStructure引入教学的原因主要是:首先,钢结构行业发展过快,人才严重不足,行业只能向电脑寻求帮助,很多企业选择TeklaStructure实际是无奈的选择;其次,国内在产品质量方面要求过低,机械式的电脑程序可以满足低要求的需要;第三,目前TeklaStructure软件的使用人员,业务能力和对软件的熟练程度也参差不齐。因此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应掌握结构、建筑、机械、焊接、施工等多个专业的理论,并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践熟练TeklaStructure软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软件的优势[2-3]。钢结构检测课程服务于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的高职学生,是高职高专土建类专业(群)重要的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专业理论课,是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钢结构检测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入实际,认真操作,获取直接知识,巩固所学理论,而且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钢结构检测课程依据我国目前钢结构检测标准与规范,并结合实际的钢结构构造发展趋势,重点阐述钢结构检测基本知识、钢结构检测仪器操作方法等内容,让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钢结构检测理论知识和实操能力。通过仪器操作与理论相结合等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从事相关工作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是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领域岗位工作的保证[4-5]。

1课程培养能力目标

1.1专业能力目标

通过TeklaStructure与钢结构详图设计课程学习,学生专业能力需要掌握如下:1)掌握钢结构施工图的看图方法和步骤,熟练识读钢结构施工图纸;2)熟练应用TeklaStructures进行钢结构工程模型的建立,掌握软件基本操作;3)通过TeklaStructures提供的报告文档,掌握项目工程材料计划的制作;4)利用TeklaStructures创建图纸功能,掌握钢结构详图的生成,并绘制完整的钢结构详图。通过钢结构检测课程学习,学生专业能力目标如下:使学生达到无损检测中超声检测二级人员的检测水平,部分同学考取超声检测二级人员资格证书(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颁发);满足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对“钢结构检测核心能力”培养的目标。

1.2方法能力目标

通过两门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TeklaStruc-tures软件基本操作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不断拓展和完善学生的详图设计能力和钢结构其他方面的综合能力。在实际工程中能及时发现钢结构原材料、制作过程、安装过程中可能存在或产生的危险缺陷,从根本上保证钢结构稳定安全。

1.3社会能力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1)较好的职业道德、社会道德。2)较强的学习能力、操作能力、深化设计能力。3)养成严谨的工作态度,有较强的责任心,适应工作岗位要求。4)思想作风;环境保护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

2TeklaStructure与钢结构详图设计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2.1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

上课期间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电脑,老师利用实际工程由浅入深逐步讲解。由于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所以老师讲的速度比较慢,学生课上录用手机拍照录像或者记笔记的方式记录上课需要注意的内容。课上同学们听一节课,自己练习一节课,有问题可以随时问老师,也可以相互讨论。在课后,每个星期安排学生在机房上两天晚自习,可以帮助学生充分掌握已学内容[6]。

2.2多媒体及网络提高教学效果

利用多媒体PPT演示建模及钢结构的基础知识,通过网络下载相关影响资料,其中内容主要包括门式刚架结构、钢框架结构、超高层混合结构(包括劲型混凝土异形型钢柱和大直径钢管混凝土柱)等案例项目,案例项目中包含对应案例的结构施工图、Tekla模型及钢结构深化详图。提取案例中的代表性的位置及节点,作为钢结构详图设计模块的素材。学生自行创建所选取位置Tekla模型、进行构件、零件图出图、图面调整,完成后保存,保存后提交作业。

3钢结构检测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3.1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自主预习和复习,每次上课前会随机提问学生并回答上节课的内容,回答情况会计入平时成绩。由于课程中文字性的东西比较多,所以每次上课都会给学生留15分钟背诵本节课重点内容的时间。

3.2多媒体教学法

本课程较适宜多媒体教学法。知识单元授课过程中建议教师使用多媒体与黑板板书相结合的方法,学生课堂认识;在技能单元授课过程中建议教师使用多媒体展示,学生动手练习。

3.3仪器操作演示法

本课程较适宜钢结构检测仪器演示教学法。知识单元授课过程中建议教师使用仪器演示与多媒体、黑板板书相结合的方法,学生课堂认识;在技能单元授课过程中建议教师使用多媒体展示结合模型演示,学生动手操作[7]。

4课程教学内容及考核方法

4.1教学内容

结合TeklaStructure与钢结构详图设计课程的特点,以案例的形式完成本课程的教学,分上下两学期完成。上学期安排4个案例,从简单的二层框架、无吊车的单跨门刚厂房、多高层框架、到含吊车的门刚厂房,由简到难,在案例中逐步提高学生对软件的操作能力。同时,在案例的学习中,穿插对相关施工图的讲解,同步提高学生的识图、绘图能力。上课内容见表2。钢结构检测上课内容包括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理论课程内容见表3。实践课程及要求如下:(1)钢结构超声检测作为这门课程的重点,实践中不多于三个人为一组进行实操训练,实践内容包括仪器调试、试件检测以及最后出检测报告。(2)钢结构沉降变形检测、构件涂层厚度检测、构件尺寸检测,一组多人进行分组实践;(3)焊缝表面磁粉检测、高强度螺栓力学性能检测在课堂上由老师演示。

4.2考核方法

课程考核按照以下方法进行:(1)考核主体为课堂表现、考勤评价、作业评价相结合;(2)成果形式一般采用平时成绩表、点名表、期末试卷等;(3)采用百分制记录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4)考核标准注重学生知识的取得和能力的提高。

4.3考核要求

课程考核按照知识单元分别考核,课程考核的成绩则是每个知识单元和技能单元累计之和。每个单元按照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知识、能力、素质)两方面进行考核,综合评价考核可采用试卷、实操、作业、小组互评、教师点评、学生自评,等综合评定。(1)过程评价(30%)过程评价从出勤情况、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和工作成果四方面考评。(2)结果评价(70%)结果评价从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考评。

5结论

建筑钢结构工程专业培养学生三个核心能力:“钢结构详图设计能力”“钢结构施工技术能力”和“钢结构检测能力”。为了培养“钢结构详图设计能力”和“钢结构检测能力”专业开设了专业的核心课程TeklaStructure与钢结构详图设计及钢结构检测课程。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从工程实例入手由浅入深,学生通过一学年的学习,在毕业的时候就可以与企业无缝对接,直接上手工作,学校的就业率必然会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马山玉.钢结构深化设计软件TeklaStructure应用综述[J].山西建筑,2010(2).

[2]吴绍强,罗天娣.钢结构与TEKLA⑧Structure[J].电子信息,2011(2).

[3]陈玉骥,张玉红,魏陆顺,彭可可.地方院校结构力学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信息,2016(4).

[4]王建红.高职钢结构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船舶职业教育,2014(1).

[5]石中林.钢结构主体结构结构鉴定检测[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

[6]陈玉骥,张玉红,魏陆顺,彭可可.地方院校结构力学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信息,2016(4).

专业结构设计范文3

【关键词】中职服装设计专业;校企合作;多维结构;策略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服装作为人们生活中的基本需求,人们对其要求越来越高,在要求服装有较高舒适度的同时,也追求服装个性时尚的样式。面对社会上人们的需求,中职服装设计专业必须为培养出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技术型人才做出努力。中职学校实施校企合作项目,有助于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师进行多维度教学,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校企合作中中职服装设计教学多维结构是如何在此专业展现的,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一、校企合作中中职服装设计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校企合作是将学校与企业这两种不同的社会组织相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培养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时代快速发展,带领服装行业迅速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校企合作中中职服装设计教学的现状并不乐观,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能力较差,缺乏创新能力

时代的快速发展,导致人们对服装样式要求较高,普遍追求个性时尚的服装。首先,教师过于注重对教材知识的讲解,要求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忽略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其次,学生服装设计不够敏感,无法捕捉到生活中的创意灵感,导致创新能力低下,无法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2.专业教学内容陈旧,跟不上企业发展的脚步

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教材陈旧落后,教材上的服装设计款式与技术教学没有跟随时代的发展而持续更新,导致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时,面对新的制造技术,多种新款式的制作流程与制版要素无从下手,达不到校企合作的目的。

3.教学设备不够完善,学生无法从实践中学到技术

许多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手段不够先进,甚至许多中职学校还将教学重点放在课本上,忽略实践教学。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中职学校设备不够齐全,没有教学条件让教师在实践中带领学生学到技术,导致教学缺乏真实性和有效性。

二、校企合作中中职服装设计教学的多维结构

1.知识维度,掌握基本知识

《老子》中说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远的路程,要从脚下迈第一步开始。这句话也表明了一步一步的积累,打好基础,才能有所成就。就如同造房子一般,打好地基,房子才能建的稳。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好服装设计的基础知识,这样才能让他们在往后的拔高学习中迅速理解教师所讲解的问题。就如学习《服装设计基础》“服装与服装设计的基本概念”时,这一章介绍了服装设计的含义,并且指导学生如何学习服装设计。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理解服装设计的含义,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的探索和发现学习手段,为进入企业实习打好理论基础。

2.生活维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人们在注重服装款式的同时,越来越重视服装的舒适度。教师欲达到本专业的教学目标,就必须将学生培养成“创新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教授《服装设计基础》第六章的第一节“服装设计师掌握面料的基本技能”这一内容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从实际生活中去观察,什么样的面料适合在什么年龄段,在哪样的季节、场合穿,然后让企业根据顾客的相关信息给出主题,提供多种质地的面料供学生选择,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灵感,设计出既舒适又时尚,并且完全符合主题的服饰,最终由企业选出最好的设计,提供给客户。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让学生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提高对事物的敏感度,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因为这往往就是服装设计的灵感源泉。

3.实践维度,在“做”中学技术

实践之中出真理,当然实践之中也可以出技术。服装设计是需要动手的艺术,绘画、设计手法的表达、结构与版型,工艺等都少不了手上的功夫,光想不练是表达不了服装设计的创作思想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多多参与实践。例如教学第十一章《常用服装设计风格》时,会涉及到很多风格的服装设计,这时,教师便可以让学生根据教师拟定的主题,绘制不同风格的服装设计草图,然后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去企业进行实践,将自己设计草图上的衣服制作出来。在这整个过程之中,不仅活跃了学生的设计思维,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制作能力。当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随身带一个小本,在平常生活中,灵感闪现之时,便可以将灵感记录下来。多画、多练、多实践,才能掌握真正的技术。总而言之,校企合作中中职服装设计教学要形成多维结构,对学生进行对维度培养。不仅要注重基础理论知识教学,还要引导学生让他们从生活中去找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将他们培养成满足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积极参与到企业实践之中,在实践中学技术,掌握技术,为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施捷.校企合作中中职服装设计教学多维结构探索[J].江苏教育研究,2013(33):31-32

专业结构设计范文4

一、艺术设计课程结构优化的意义

艺术设计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研究内容和服务对象与传统的艺术门类有着较大的区别。此外,艺术设计也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特别强的学科,它涉及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等多方面的因素,其审美标准也随着这些众多因素的起伏而不断变化着。设计艺术在于创造活动与实践,是设计者自身综合素质的表现形式。设计艺术最大的特点是具有服务性的价值,是对人们的审美方式、生活方式的针对性改革,为人们生活赋予新的生命。不论是在商业活动中信息传达的应用,还是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中的创新运用,艺术设计就是让人们获得更有价值、更有品质、更富有精神文化的生活方式。艺术设计课程结构是培养艺术设计师的关键,优化艺术设计课程结构是实现艺术设计价值的重要桥梁。课程结构优化可以决定艺术设计教育体系顺利地进行,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表现,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综合发展的基本保障[1]。因此,艺术设计课程结构优化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比拟的非凡意义。

二、艺术设计课程结构的现状

1-课程目标、模式较为落后

近年来,我国在艺术设计领域进步较为明显。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而言,由于我国艺术设计专业起步较晚,发展较为缓慢,教学模式和课程结构与市场发展不适应,缺乏创新性,造成了跟不上社会进步节奏的局面[2]。

2-偏重必修课程,忽视选修课程

我国高校课程设置一般将基础课程与专业技术类型课程以及公共课程作为必修课程,学生根据自身的专业类型选择相应的必修课程。而高等院校的艺术专业,专业性较为突出,必修的课程也多于其他专业。学生不仅要学习基础类课程,也要学习设计类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课程,对选修课程鲜有涉及。高校设置的选修课程内容也仅局限于该专业,并没有延伸至相关的学科课程,导致学生知识范围狭小、思想认识较为局限。高校注重必修课程,忽视选修课程,长此以往,则会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方面发展。

3-实践课程的缺乏

实践课程的缺乏是当下高校课程结构的重要问题。高校中的实践课程比较少,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以及学校与市场、企业并没有直接的关联,学生在艺术设计方面仅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学生缺少了实践的参与,会导致动手能力差,无法进行系统的实际操作,在以后真正开始设计时便无从下手、力不从心。因此,加强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课程是优化设计课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4-课程内容不合理,缺少创新思想

课程内容的选取缺少变通性是较为普遍的现状。高校只注重学生技能方面的成绩,而忽视了其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创意、创新是艺术设计专业的灵魂,在课程内容中如果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导致学生在设计中一味地生搬硬套、西颦东效,这不仅不利于学生自身的综合发展,同时也让艺术教育体系失去了意义。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现代教学课程趋于网络化,多数的艺术设计都是依靠计算机完成,这容易使学生对计算机产生依赖,从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碍因素。

三、艺术设计课程结构优化的策略

艺术设计课程结构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因而学校要有明确的课程目标,构建先进实用的教学模式与理念。艺术设计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基于课程结构优化的理念,高校一方面加强学生的艺术设计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课程;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其文化知识以及交叉学科的选修知识。同时还要提高实践课程的应用性,课程选取时要在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再加以创新运用。课程结构的优化要立足于学生的根本,使艺术设计课程结构更加多元化,要以学生身心的综合发展为目的,建立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优化之路。

1-专业基础课程的明确性与适应性

高校在课程模式上应摒弃现有的传统计划性的落后观念,采取与借鉴西方国家的教学模式。在基础课程中要注重体现明确性与适应性的优化,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全面发展提高。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审美素养、审美能力是艺术设计的基础条件,是任何一名艺术家或艺术工作者必备的先决要素。在艺术设计专业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通过审美情感产生想象力,进而形成动手实践的创造力。学生只有具备审美素养、审美能力、想象力以及创造力,才能设计出艺术品,才能体现艺术的生命力,才能实现艺术的真正价值。艺术设计本身就是在不断的创造。此外,基础课需加强原理方法论教学,让学生以此来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这对艺术设计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高校可以打破传统基础课程的禁锢,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使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紧密联系,加强两者的衔接性。基础课程教学应紧跟专业课程教学的步伐,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增加选修课程的比例

在高校艺术专业设计学科中,选修课程与专业课程都存在课程开设比例不足的问题,与此同时必修课与选修课层次结构划分不明,并受到传统教学方法与社会、学校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种失序的现象必然会抑制艺术教育前进发展的脚步。而纵观当下社会的发展现状与教育体系,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区别只是在于课程形式,二者地位是同等重要的,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均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此,学校在选修课程方面应加强重视,让学生充分了解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异同,积极指导学生在课程目标上所遇到的问题。艺术设计是时展和全球经济化的必然产物。艺术来源于人民,也服务于人民,艺术是人、自然以及环境和谐发展的表现形式,艺术设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具有审美性与实用性功能的生活方式。大到整体的社会环境,小到个人的衣食住行,无不与艺术设计相互联系。所以,艺术设计是一门交叉性、综合性、覆盖性尤为广泛的学科,对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多方面均有涉及。因此,学校应在选修课方面加强重视,从人文引领课程的观念出发,增设专业性较强的选修课程。另外,选修课应多元化、多样性,课程种类的多元化有利于提高课程价值。因艺术设计文化领域宽广、交叉性强的边缘性学科特征,如环境设计专业类的课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了解市场动态、人们的心理需求、材料的质量性能、设计方向与布局等因素。所以,应开设与之关联的课程,如艺术史、科技史、美学、心理学、材料学等方面的选修课程[3]。基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为课程的设置原则,才能形成质量高、领域广的课程结构,才能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培养复合型人才。

3-延伸实践课,走出校园

艺术实践是艺术课程的特色,也是提高学生专业素养的重要环节、重要手段。艺术教育的最终成果需要通过“艺术行为”加以表现,而艺术行为的关键是在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实践中产生形成的,学生通过不断的艺术实践,最终实现艺术作品的创作。但目前大部分高校忽视了实践课程的重要性,只是一味强调课堂实践的学习与理论成绩,致使学生在参加工作时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较差,无法满足社会与人们的需求。脱离了艺术实践,便无法表现艺术行为,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也会受到严重阻碍。针对此种现状,应采取一系列优化改进措施。首先是要改变现状,增加实践课程与课程内容。如在课堂上增加一些商业案例,布置案例作业,学生完成后可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在浓厚的学习气氛中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学生之间也能相互学习,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其次,学生应该走出校园,迈向社会[4]。学校应和相关企业合作,让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课程的机会。如此,既能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实践平台,同时也为企业输送了设计人才。学生在企业中可以向企业人员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经验方法,为以后设计工作铺下坚实的道路。最后,走向生活。艺术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应在实际生活中多了解人们与市场的需求,了解社会与人们的审美变化与趋向,了解生活中艺术设计品的文化与内涵。学生应在生活中培养审美情感、审美素养,在生活中感知美、感知艺术,关注新潮流、新成就、新趋势,提高对生活、对市场、对文化的敏感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不断展现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通过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自己对生活独特的洞察力、思维方式与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审美素养、思考想象、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艺术教育的主要任务。

4-更新课程内容,发展课程特色理念

专业结构设计范文5

本课程作为工业工程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强的专业核心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学习产品功能的设定、常用材料的种类和特性以及加工工艺、产品结构设计的原则以及与产品造型有关的通用结构设计知识,使学生掌握与产品设计相关的基本知识,具有产品结构设计的基本技能,能够完成简单产品设计中从功能定义到材料选择以及最终的结构设计。

1.1本课程的知识模块包括:①产品材料与表面处理工艺常识;②塑料件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③钣金类产品结构设计基本原则;④模具基础知识;⑤产品结构布局设计;⑥产品典型结构。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结构设计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三维空间想象能力,在实际应用中养学生的新产品开发以及应用计算机绘图的能力。

1.2课程的重点内容包括:①常用塑胶材料基本知识;②常用金属材料基本知识;③常用表面处理知识;④产品结构设计总原则;⑤产品结构关系分析与结构绘图的基本要求。

2《产品结构设计》课程的教学思路

2.1选用教材。目前还没有适合工业工程专业使用的《产品结构设计》教材,所以国内普遍做法是选用产品结构设计方面教材,暂定的教材是黎恢来编写的《产品结构设计实例教程》。该教材将作者十几年的产品结构设计经验总结而成,系统、精细、全面地介绍了产品结构设计知识及设计全过程,明确了产品结构设计的概念和岗位职责,并通过讲解一款电子产品的全套产品结构设计的整个过程,帮助学生融会贯通,更加高效地学习和掌握实用技巧。

2.2教学内容。依据工业工程专业的整体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将《产品结构设计》分为六大模块,每个模块里面包括若干的章节,各章节之间既自成体系,又互相有衔接,条理清晰,通俗易懂。

①“产品材料与表面处理工艺常识”模块,主要介绍注塑工艺理论、常用塑胶材料和金属材料基本知识,以及注塑件、钣金件表面处理方法。塑胶的定义及分类方面,介绍ABS、PS、PP、PVC等的应用范围、注塑模工艺条件和化学和物理特性,重点是使学生了解注塑件的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比如缩水、飞边、熔接痕、顶白、塑胶变形等。金属材料方面,介绍一些金属的特性和应用范围,比如不锈钢、铝、铜、镍和锌合金。常用表面处理知识方面,主要涉及塑料二次加工的基本知识,学生需要了解丝印、移印、烫印、超声波焊接、喷涂、电镀和模内覆膜等表面处理工艺。

②“塑料件结构设计规范”模块,重点介绍塑料件在设计和修改阶段需掌握的通用设计规范,比如塑料件的料厚、脱模斜度、圆角设计,能够分析塑料件的加强筋、孔、支撑面的使用范围。在细节部分,应了解塑料件文字、图案、螺纹和嵌件设计。

③“钣金件结构设计规范”模块,介绍钣金类产品设计的工艺要求,包括冲裁、折弯、拉伸、成形工艺,并且让学生了解压铸类产品结构设计的工艺要求。在此模块的教学中,应引入企业实际产品案例进行讲解,以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钣金件的设计规范。

④“塑料模和钣金模基础知识”模块,介绍塑料模和钣金模的基本类型及典型结构,包括模具概述,模具的分类、注塑机介绍等,重点讲解的是注塑模结构里面的浇注系统、顶出系统、排气系统和行位与斜顶,以及二板模和三板模之间的区别和应用,以“实用、够用”为度,学生只需了解典型的模具结构,不需要进行后期的模具设计。

⑤“产品结构布局设计”模块,主要介绍壳体形状结构、密封结构、卡扣结构、螺钉柱结构、螺纹连接结构和嵌件连接结构等知识,以及各个特征的定义、作用和设计原则,特别是特征在使用时的相互配合关系。拓展知识方面,要了解塑料零件自攻螺柱及通过孔设计规则,以及模具设计与产品结构设计之间的联系。

⑥“典型产品结构”模块,重点介绍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三大产品(电子产品、家电产品和电动产品)的典型结构设计知识。每类产品选取一款经典的已批量的产品作为蓝本,深入解剖结构知识在产品设计的运用。比如电子产品选手机为代表产品,讲解手机产品各零部件的结构、前壳与底壳的止口设计、LCD屏限位结构设计和电池固定结构设计,以及内藏摄像头结构设计。家电产品则以电吹风为例,学生要掌握电吹风的功能、材料、结构工艺性等,了解CAD软件在电吹风设计中的应用,能对产品塑料件进行结构分析。在此过程中,还要掌握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

2.3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提倡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练习相结合,增加实践课时的比例,培养产品设计的实践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建立实用合理的知识结构,强化学生的自觉体验和掌握知识的迁移能力,淡化理论和实践的界限。在基础知识够用的前提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通过在具备多媒体教学设施的校内实训基地开展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开发工作,使学生体会具体产品的外观造型和结构设计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产品结构设计》在工业工程专业总体实训的具体应用

专业结构设计范文6

关键词:BIM技术,混凝土结构设计,教学改革

0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年来,BIM技术在国内不断被推广、应用,在建筑行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将BIM技术引入到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特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混凝土结构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同学的一门主干专业课,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混凝土梁板结构、单层厂房结构、混凝土框架结构等[1]。课程具有以下特点:1)综合性强:课程包含的内容多,涉及的相关科目多,如: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结构力学、材料力学、土木工程材料、荷载与结构设计等,要求学生有扎实的专业基础。2)实践性强:课程包含的公式,符号,构造多,而这些大多来源于工程实践经验和实验,使得缺乏实践经验的学生难以理解掌握。3)内容抽象,在设计时需要将设计方案转化成力学模型。根据在校的教学过程,发现混凝土结构设计这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我们学校混凝土结构设计这门课程课时是24学时,学时少内容多,为了完成教学大纲,教学进度的安排,很多难点不容易讲透。学校上课多结合多媒体,课件包含一些结构图片、图纸,但二维图片比较难体现三维结构,特别是空间想象能力不太好的同学,加深了学习的难度。学校上课主要以教师理论灌输为主,缺乏互动,缺乏相应的实践,加上教材内容陈旧,往往造成学生毕业很难运用到实际工程,也会造成学生丧失学习的乐趣。

2BIM软件的特点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以下简称BIM)是被AUTODESK首次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强调多个软件的协作,从二维到三维甚至是到n维,从独立到相互协作[2]。近年来,BIM技术在国内迅速发展,不仅改变了工程各参与方: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也对高校建筑人才培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包括高校开设BIM技术相关课程,BIM技术考级,建筑技术相关的课程融入BIM技术等。BIM技术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可出图性等特点,其可视化的特性可以在课堂上以接近真实建筑的方式展示三维立体模型[3]。通过三维立体模型可以更加直观的表现出结构中各构件的相互关系,降低学习难度,增加学生的参与感,有助于提升学习兴趣。

3BIM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3.1课堂融入教学软件

本文以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的第一章梁板结构设计为例,梁板结构设计这章主要内容包括:现浇单向板梁板结构、现浇双向板梁板结构、整体式楼梯和悬臂梁板结构等。现浇梁板结构设计包含结构布置及构件选型、荷载计算及计算简图、内力计算及施工图。虽然梁板结构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在以往的教学中发现当现浇单向板梁板结构理论知识都讲完后,部分学生也是不能独立完成现浇单向板梁板结构设计的。究其原因,是由于学生对结构缺乏直观的认识,理论学习太过表面,没有掌握梁板结构设计的精髓。将BIM融入课程教学,将二维的图形转成三维模型,如图1现浇肋梁楼盖,充分利用软件的旋转、放大、剖切等功能,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梁板结构。对于已经建好的模型也可以设计漫游,让学生身临其境的认识梁板结构。通过三维模型,除了让学生认识现浇梁板结构由板、次梁、主梁组成,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各构件之间的连接,从而理解板、次梁、主梁计算简图及荷载计算。如图2列举了板在设计时的计算简图。在现浇梁板结构设计中,梁板配筋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如图3梁的局部配筋图,图4板的局部配筋图。图中包含按内力计算配置的受力筋和按构造要求配置的构造筋。以板构件为例,通过建立BIM模型的配筋图,可以动态展示板的板内受力筋、板内分布筋、墙边构造筋、梁支座负筋等,通过BIM模型的配筋图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整个板结构的配筋,更好的理解构造钢筋的布置,更好的联系到实际工程。另外通过内力计算配筋也是比较繁重的工作,要参考较多的规范,计算后还需要验算。很多同学在结构设计时都是硬套教材内容配筋,往往出现一些漏洞。利用BIM软件与结构设计软件的对接,如:PKPM、广厦、盈建科等,既可以快速配筋,也可以检查配筋。

3.2课后学生自主贯通

随着BIM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市场对BIM人才的需求,我们学校也开设了BIM课程,每年组织学生考BIM等级证书,参加BIM相关比赛。所以学生对BIM软件的运用有一定的基础,基于这个基础,如何将软件课和专业课程更好的融合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由于混凝土结构设计课时比较少,主要依赖教师课上的讲解,学生比较难以理解透彻,所以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后时间。教师通过课堂理论知识的讲解,布置和课程相关的BIM建模任务,让学生将课本二维的图像还原成三维图形。通过建模过程,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结构的各部分组成,认识各主要构件相互的连接方式,荷载的传递路径。通过软件的实操,既能够提升BIM技术的运用,又可以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结语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BIM技术在土木工程行业应用的越来越广泛,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主干课程之一,其教学改革也应跟上时代潮流,高校将BIM技术引入到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将是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蓝丽江,张战祥.《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8(10):122-123.

[2]蒋斯粟,单敏,陈超,等.BIM技术在毕业设计中的应用探索[J].价值工程,2018(33):159-161.

专业结构设计范文7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分析

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涉及的内容较为宽泛,需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科学实践,既要进行理性的理论推导,还要围绕不同的课题和项目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围绕图表和公式,进行科学的理论推导,能够将理论知识和技术科学地应用到实际生产活动中。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项目化操作和实施,必须立足市场发展,根据行业内岗位设定,选择经典案例应用到项目中,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进行全面提升。无论讲解材料力学,还是围绕钢结构的连接进行探讨和实践,都必须注重凸显学生主体性作用,确保他们全程参与项目化教学,真正获得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对钢结构的发展趋势建立新的认识。关于基于项目化教学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思考,教育工作者需精准发现教育教学实施的着力点,有明确目标和策略地推进人才培养工作,培育具备创新能力和极强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高质量地服务于土木工程领域的创新发展。

一、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中实施项目化教学的着力点

(一)设计开放型的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实践项目

组织学生学习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必须设计开放型的实践项目,确保学生扎实掌握和了解钢材的性能和指标,并对外界因素对钢性能的影响建立清晰的认识。教师既要传授重要的知识点和关键技术,还要组织学生全面和深入学习钢结构发展史,确保他们对专业和领域的发展建立深刻认识。既要夯实学生理论基础,又要全面提高他们专业实践能力,确保学生具备极强的市场核心竞争力。教师要利用开放型的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的实践项目,对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进行动态强化。以开放型的项目作为教学重点,对教学内容和实践方法进行优化和调整,务必保障学生扎实掌握和应用轴心受力构件相关知识,以及重型厂房结构设计方法,确保他们成为符合岗位要求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

(二)以高质量服务行业和领域发展为基准点

人才培育工作的推进应与行业发展和改革同向并行,要着力培育高质量服务行业和领域的创新人才。以高质量服务行业和领域发展为基准点,选择适合的项目进行实践和探索,使学生不仅掌握结构布置相关知识,还可全面了解和熟练应用计算原理,能够科学设计和组成重型厂房。要根据相关行业和领域的发展进程及人才需求新标准,对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进行科学的优化和拓展,并设计多主体的项目实践教学活动,在不同的场景中应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基于项目化教学的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要紧密围绕该领域发展趋势,针对产业升级和转型的问题,科学地、及时地优化教学模式和方法。要将最新的行业技术和领域知识科学渗透到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中,并以不同的方式和渠道进行知识渗透和传授,使学生真正丰富知识层次和能力结构。不仅牢记知识内容和专业技术,还能在不同的实践项目中解决具体的问题。教育工作者要立足培育高质量的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并以高质量服务行业发展为着力点,科学地选择和实施教学项目,培育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三)实践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发挥行为导向功能

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项目化操作和实施,必须根据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育的总体规划,以及该领域的人才结构和紧迫需求,科学地设计实践项目。要发挥行为导向功能,给予学生更多实践和亲自动手的机会和平台。要真正发挥项目化教学的优越性,全面提高学生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并逐渐形成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要选择与实际生产流程相契合的项目,对学生专业技能和岗位胜任力进行提升。教师与学生需形成良好的学习共同体,不建议单主体的推进和实施项目教学活动。师生可同台竞技,共同研究课题和项目实践,围绕问题进行深度研究和对话,从而能帮助学生扎实掌握专业技术和理论。教师应采用朋辈式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在多样的实践项目教学中使能力和意志得到锻炼。要在学习、实践、评价等环节,以动态视角对项目化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并对教学模式进行科学升级,创建一个开放和科学的实践探索氛围。项目化教学的设计和实施,以学生为关键主体和中心,具体设计和操作实践项目。要将教师从教学中释放出来,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和实践的机会,由此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效能。

(四)以人文本人才教育核心战略

对于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践,必须将以人为本人才教育核心战略作为重要着力点,有明确目标和战略高度的设计课程内容和项目主题。不以教师的主观意识为中心,要给予学生尊重和自由,鼓励他们主动和自由选择项目,并能根据自身的优势和能力短板,有侧重点地进行能力优化。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实践和生产,并对具体项目任务的设定和规则进行调整与改进。要充分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将学习与实践作为自我提升和进化的重要工具,而不仅仅是因外力驱动而被动地完成任务。要以学生主动和自主学习为重点,选择项目主题,设计具有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生产活动。确保学生真正掌握钢结构设计相关知识和方法,并能进行科学的钢屋架设计,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和职业选择的主人。教育工作者要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人才教育核心战略,全面实施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项目化教学活动。

二、基于项目化教学的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再设计核心要点

(一)科学配置和优化人才培育的关键要素

实践项目的选择、实践课程的设计、课时安排,以及项目实施的过程和场地安排等诸多要素,都会对最终的项目化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基于项目化教学的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再设计,教师必须科学配置和优化人才培育的关键要素。要根据总体教学进度和课程安排,科学地选择项目主题和实施场地,务必保证教学研一体化,使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获得科学培养。教师要凸显项目化教学的专业性和职业性属性,要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导向,设计具体的实践项目。课程内容与实践目标要高度契合,在具体实践和操作的过程中,使学生真正获得能力和技能的强化。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要将学生的优势和劣势充分展现出来,在有效发挥学生特长和技能的同时,要通过全面展现的短板明确接下来的实践内容和课程安排。教师要注重凸显学生职业人的身份,促使他们深度参与到项目化教学活动中,以此为关键处理好不同人才培养要素,创建一个具有系统性和层次性的实践教学项目。

(二)聚焦项目化教学的实践全过程

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在具体的项目中体现知识学习和能力强化的重要性,促使学生正确地认识学习的意义和正确选择自我进步的方向。教育工作者要聚焦项目化教学的实践全过程,根据人才培育基本规律,做好项目选择和设计。并在整个实施的过程中做好质量把控,确保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开展项目化教学活动。既要保证效率,还要提高人才培育质量,鼓励学生运用以往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在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使学生真正了解技术和知识应用的要点,并掌握新的技术和技能,对钢结构设计原理建立深层次的认识。教师要以项目化教学过程为核心要点,对具体的内容和主题进行优化,并做好资源调控,引导学生客观地分享学习成果。根据市场发展规律和态势,科学地优化和控制项目实施过程,为强化学生的能力和技能提供良好平台和学习条件。

(三)设计交叉融合型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

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具有鲜明的技术性、应用性、综合性,教师要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及专业技能的人才,务必保证他们具备适应行业和社会发展的必备能力。教师既要系统讲解教材知识,还要科学融入社会生产中的新技术。要设计交叉融合型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不断拓展和丰富学生知识层次,为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的提升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若不能吸收和掌握更多知识,无法有效拓展学生思维和专业视域。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是形成极强岗位胜任力的条件和基础,必须要保证课程内容的交叉性和优质性,使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更多领域知识。

三、基于项目化教学的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一)以市场导向为关键,科学选择项目主题

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具有十分显著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必须与生产实际和工程项目产生密切关联。要根据既定领域的生产规模和技术发展趋势,设计先进和实战性强的项目。以市场导向为关键,科学选择项目主题,并有针对性地采集和分类教育资源和素材,要充分保证项目设计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例如,围绕施工管理的重要流程和技术要点,组织学生参与到项目教学活动中。以培养学生工程管理和运作能力为目标,选择和设计项目主题,并将教学行动嵌入行业发展背景中。教师要将项目化教学深度对接市场,围绕生产和项目管理设计项目内容。同时,教师需根据项目主题构建完善的理论体系,要明确提出项目实施的具体目标、任务、方法、规则,以及学生实践质量的评价指标和标准。项目化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必须做好主题的选择,由此才能保证内容具备教育性和实践性,真正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二)基于现代教育理念,合理融入网络视听资源

教育工作者在实际开展项目化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基于现代教育理念,对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进行扩充和优化。提炼教材精华,并合理融入网络视听资源,利用交叉融合型课程,丰富学生知识层次。教师要动态审视和分析项目化教学的优劣性,要根据学生畏难和逃避心理,科学地对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进行可视化应对,继而大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当学生对课程内容本身缺乏认可和学习兴趣时,即便教学模式再先进,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心态,确保他们形成端正的学习态度,由此才能真正发挥项目化教学的优势和作用。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及信息类型偏好,将具有可观性和可探讨性的网络视听元素,以不同的形式和渠道融入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活动中。例如,教师可将理论性过强的知识进行趣味化处理,制作成动感的动画视频,立体和生动地讲解技术应用方法,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钢结构设计原理。利用网络视听资源,进一步对项目化教学进行赋能。将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与网络元素进行科学融合,为设计开放型和多元化的项目化教学活动奠定扎实的资源基础。既要发挥传统教材的作用,还要设计和引进视频类或动画类的活页式教材。依托交叉和丰富的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更多具有探索性和思想深刻性的实践项目,为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提升提供多元渠道。

(三)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编制逻辑清晰的专题设计报告

项目化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根本目的在于利用多样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确保学生系统和深入地学习和掌握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内容。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问题,无论是在理论课堂还是在项目实践中,都要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教师要以学生为主导,引导学生全过程参与项目化教学的设计和实践,并对理论推断、项目实验的具体参数和数据进行记录。根据最终的项目实施结果,编制和书写层次分明、逻辑清晰的专题报告。报告中要如实记录学生学习成果,客观反思学习问题及产生不良影响的原因。在编制专题报告的过程中,对项目实践教学的整个过程进行回顾,使学生真正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更有方向性地进行自我完善和管理。

(四)灵活“翻转”专业课堂,控制好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

教师要借助现代教育工具,对既定俗成的专业课堂进行科学和灵活的翻转,打破以往教育教学的旧规则和方式,要创建开放和自由的实践探索空间。在实际开展项目化教学活动过程中,要依托丰富和优质的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多样化的实践项目。教师要控制好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并保证学生全过程和全员参与。既要有序和有规矩地推进项目流程,还要高质量地完成任务。教师需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巧妙地渗透到工程项目中,保证学生具体操作和实践的过程中习得必要技能。而项目实施过程的有效控制,对整个项目化教学质量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前期做好规划,保证中期项目实施过程能够有效控制,确保在项目收尾环节,能够真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结语

专业结构设计范文8

关键词:土木工程;安全性;经济性

1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现状分析

1.1土木工程设计结构的可靠性较差

结构设计环节主要影响着土木工程竣工后整个项目的安全性。所以,在工程结构设计过程中,对于安全性和经济性的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这就要求从事设计的工作人员,要加强结构可靠性的设计水平。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的土木工程项目都存在着安全性经济性低等不良状况,使得土木结构设计的整体水平受到制约,结构质量受到制约的同时,也就伴随着安全隐患的应运而生。建设工程的结构耐久性主要指的是工程在受到一定的荷载力之后,其所变现出来的耐久性,但是目前由于各地环境因素等均有所不同,所面临的因素也就出现诸多不确定性,所以,设计人员在进行工程设计的时候要结合各地环境因素等一些其他因素,这样才能保证结构整体的安全性。如果土木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不足,会对整个建筑造成巨大的影响,也会对使用功能造成很大损害。

1.2缺乏较好的工程耐久性

建设工程结构的耐久性主要是指工程在受到一定的载荷力之后其所变现出来的耐久性,但是目前对各种影响因素还不是很明确。我国地域广阔,南北跨纬度广,各地接受太阳辐射热量的多少不等。使得我国气候环境变化十分明显,不同地域的气候环境存在着巨大差异。因此气候也成为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土木工程结构的耐久度也因此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但是我国目前对于这类问题并没有具体的法律条款,有些地区甚至还未结合本地情况确定相应的标准,即使有标准也存在明显缺陷。

2提高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安全性的方案

2.1设计完善与规划

对于土木工程结构的重要指标因素,设计人员要严格把关,紧紧抓住实际,利用现有规范标准,合理规划结构设计,避免发生矛盾和冲突,在不断完善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同时,更深入的保障结构工程的安全性,把安全隐患扼杀在设计之初,更好的提高建筑的牢靠性。随着我国教育水平逐步提高,设计人员受教育水平也明显提升,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工作相比较之前而言,已经有很大进步,但新毕业的设计人员虽然在学习阶段系统的学习了专业的相关课程,但教学课程与实际依旧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导致新毕业的设计人员经验不足,因此要定期组织培训学习,提高设计人员的整体水平,丰富设计人员的相关设计经验,建立土木结构安全性意识,保障结构安全性。

2.2加强耐久设计

现阶段,大部分工程在结构设计上往往重视荷载作用下的耐久性,却忽略了结构受到各种外部环境要素的影响,这就使得钢筋混凝土等很容易受到腐蚀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使用寿命的缩短,结构设计的耐久性与安全性降低,最终造成整个工程出现安全的隐患。所以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在耐久性设计方面一定要有所提高,对不同环境的特殊情况要提前设定各项预判与处理措施,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工作。设计完成后,要进行专家审核、评估,发现问题和不足要立刻进行更正,确保符合要求。

2.3进行定期检查

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安全对整个工程的质量起关键作用,所以安全检查工作必须定期进行。安全监测不能只靠建筑单位的自觉性,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建立线上线下安全检查机制,确保精确定点检查,并且监督人员要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重点检查,确保数据传输准确性,做到从源头建立起全方位的安全保障机制。在施工过程中,我国现阶段的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相比较而言较低,有些施工人员不能完整掌握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过程,因此建筑单位也要定期进行工作人员的培训与指导,组建成高素质的人员队伍,配合相关部门完成定期安全检查工作。

3提高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经济性的方案

3.1严格控制成本

在工程招标初期应优先考虑安全性与经济性两大问题,设计人员应严格把控工程成本,具体而言对于结构专业要建立合理的结构体系,合理布置框架、剪力墙等以保证结构设计的经济性。企业在设计风格方面,也要与时俱进,选用更加优秀的新设计,减少使用标准图工程施工的比例。关注新型建材,新型建筑材料指的是与传统的砂石、砖、瓦等建筑材料相区别的新型品种。采用能代替现有材料的新型建筑材料,增加使用加气混凝土、黏土空心砖等新型材料产品,可以达到控制成本的要求,从而提高工程质量,保障工程的经济性。

3.2系统评估设计方案可行性

强化土木工程结构相关设计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强化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各阶段相应规划的科学性,减少无效工程量,优化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细节施工,在保证质量的同时,降低施工成本造价。要综合投资必要性、技术可行性、财务可行性、组织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行性、风险因素控制可行性等方面因素对土木结构工程进行系统评估,以此来达到提高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经济性的目的。

3.3加强有关部门沟通合作

土木工程结构设计过程中,要加强与实际施工的相互结合,并增强各部门施工过程中的协调,优化施工过程中资源的配置。完善企业沟通平台,利用网络手段,以部门为单位,建立起各部门直接联系渠道,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到定期沟通,出现问题遇到问题时,要做到随时沟通。通过这些手段可有效减少类似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重复施工等问题,保障了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经济性,同时也使沟通更便捷、更迅速,对设计方案进行不断修正,有效规避工程质量不合格等问题。

4结语

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是结构设计人员应重要考虑的因素,对整体结构设计有重要意义。鉴于在土木工程设计结构的可靠性较差和缺乏较好的工程耐久性问题,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建议。在整个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土木工程的设计工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进行土木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从业经验水平,充分了解和把握工程结构的具体规范和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为我国结构设计方面的工作提供一些参考性建议,以此来有效的提高我国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所面临的安全性与经济性问题。

参考文献

[1]盖国卫.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安全性与经济性[J].建材与装饰,2018(49):118-119.

[2]王燕伟.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安全性与经济性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9(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