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习计划范例

职业学习计划

职业学习计划范文1

21世纪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大多数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均开始尝试信息化教学改革,如何有效地运用“互联网+”理念来开展信息化教学,是当前互联网时代下高职室内设计专业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首先介绍了“互联网+”对室内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的意义,再分析了我国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模式所面临的问题,最后得出基于“互联网+”的高职室内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结论。

关键词:

互联网+;高职;室内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模式

一、“互联网+”对室内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的意义

目前高职院校的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主要由设计基础类课程、设计软件类课程、设计方案与表现类课程和综合实训类课程构成,无论哪一类课程,都已借助多媒体演示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基础信息化手段来辅助教学,而互联网平台均能提供对应甚至优于教材的素材资源,同时借助信息通信技术能将对应的教学视频、微课、素材图片等资源通过“人找资源”(学生进入资源库搜索)或者“资源找人”(教师将资源信息推送给学生)的方式,让学习过程不在遵循传统的学习活动序列,学习内容也不固定在指定的教材,能做到实时通过互联网终端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活动。由此可见“互联网+”对于高职室内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是高职室内设计专业教学发展的必然途径。

二、我国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模式所面临的问题

第一,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根深蒂固。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因长时间的实践积累,绝大多数教师已经习惯于按照传统的方式组织教学并完成教学任务,传统的教学模式体现一定地秩序性,易于教学开展和管理,但这种教学模式往往强调的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更多的是被动接受,无法提起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学生逐渐丧失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传统教学模式很难实现“因材施教”,考核方式更多的还是以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考核结果较为单一,无法体现学生真实能力水平;最后,信息化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更高,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教师需付出大量工作,因此许多教师仍旧遵循传统教学模式,对信息化教学理念和模式的接受程度不高。第二,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开发建设不足。随着信息化技术和设备的普及,大部分高职室内设计专业都更新了相应的教学设备,但教学模式未改变的情况下,只是教学工具发生了改变,其作用仅仅起到图片或文字的演示,教学资源大多来源于教材,这与室内设计专业对资源的丰富性要求相差甚远;其次,高职院校缺乏相关校园网络、教学平台和专业资源库建设,部分教学团队经过多年教学积累,已经制作并整理了一套相对完整的课程教学资源,但这些资源大多存于教师自己的电脑中或个人网络空间中,仅在教学过程中将资源信息推送给学生的“资源找人”方式进行传递,无法借助校园网络和教学平台实现实时资源共享。第三,信息化教学环境有待提高。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展开必须具备一定的环境条件,高职院校均配备了相应的信息化教育设备,由于硬件、软件和管理维护问题,许多高职室内设计专业配备的如一体化机房限制移动存储器和互联网的接入,在实际信息化教学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有限,加之校园网络、无线网络和信息化教学场地建设不完善,许多优秀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实际使用率较低。

三、基于“互联网+”的高职室内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

第一,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学团队信息化教学水平。教师是信息化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而且作为学生和信息知识之间的主要媒介,需要适应“互联网+”环境的要求,由“传道授业解惑者”转为“教学相长的引导者”。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应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转变教学理念,提升教学团队信息化教学水平,利用在线开放课程(MOOC)辅助信息化教学,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并对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进程进行监控和记录,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借助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第二,加强室内设计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高职室内设计专业对教学资源的丰富性要求非常高,目前互联网中各类室内设计的学习资源、操作视频、相关素材等非常丰富,但分布非常广泛,这就需要将这些海量学习资源有效聚合、转移和流通,并依据课程体系教学大纲要求与行业企业共同建立教案、教辅素材、微课、设计作品、课外项目、考核题库等在内的一系列教学资源库,通过校园信息教学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教学团队定期对资源库进行更新与维护,保持教学资源库资源的时效性。第三,提升信息化教学环境条件。互联网和资源库是信息化教学的基础,高职院校应加强校园网及无线网建设,创建具有运行稳定的校园网络,构建信息技术使用的硬件环境;其次,高职学院应加强室内设计专业信息教学平台建设,改造室内设计信息化教学及实训场地,满足室内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需求;最后,应提供配套信息服务,积极引导并鼓励师生在教学环节中更多的借助信息技术,信息化教学不在限制于电脑、投影仪等固定多媒体设备,未来移动互联网终端将成为信息化教学的核心。

四、结束语

在“互联网+教育”环境下,高等职业院校对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推广,将是推动高职室内设计专业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必由之路,而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施的过程实际是教学理念的更新,师生信息化教与学的水平、信息化软硬件条件、信息化教学服务保障等多方面因素的提升过程,这个过程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定是时间探索,但有效地运用互联网来开展信息化教学是时展需要,也是高职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胡梅,马斌.“互联网+高等职业教育”的现实可能与当代变革[J].现代教育管理.2016(01):19-24.

职业学习计划范文2

【关键词】中职生;无机化学教学;教学效果

一、教师的自我修养———做一名学生喜欢的化学老师

中职生由于年龄小,性格不成熟、认知差等原因,对教师的喜欢程度直接影响了他们对这门课的兴趣。有研究表明大约有百分之七十的同学对老师带有个人情感因素,喜欢老师便会喜欢这门课,讨厌老师则会讨厌这门课从而拒绝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喜欢跟老师作对[1]。所以作为老师,我们需要一定程度上的去“讨好”学生,做一名被学生喜欢的老师。

1.专业的科学素养

一名化学老师不应仅仅具有化学知识,还应该能具有简单的医学、药学素养。能够在上课的时候旁征博引,将简单的理论知识带入到生活,工作等场景。比如说在讲到溶液的渗透浓度时,我们要介绍医学上用到的等渗溶液,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输液的时候需要选择生理盐水或者是50g/L的葡萄糖溶液,而不能选择清水。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学以致用,将知识点学习得更加扎实。

2.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时代在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体会到了时代带给学生的变化。现在的学生会选择在课堂上玩手游,刷淘宝等等!学生在变,如果教师还是一成不变以过去的标准来要求现在的学生那么势必会造成师生间的代沟。所以作为老师,我们要跟得上时代的发展,掌握最新的热点,知道“爱豆”、了解“王者荣耀”“吃鸡”。这些时代里鲜明的词汇能够让学生感觉亲切,让学生感觉教师是了解自己的,从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作为教师,我们要有一颗年轻的心,要跟得上潮流。

3.幽默风趣的性格

每个人都喜欢跟积极向上的、幽默的人交朋友,学生也是一样。如果一个教师很幽默,那么学生就会喜欢他的课。据笔者观察自己学校同事的情况,讲课幽默的教师往往在期末学生评教时会得到很高的分数。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尽量的让自己幽默起来。在上课的过程中适当的讲点笑话,将知识点用幽默的例子讲出来则会有良好的课堂气氛,能达到非常不错的教学效果。

二、高效利用课堂90分钟

教师需要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然后精心的设计每节课,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

1.精彩的导入、引起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们需要在一上课就抓住学生胃口,这就需要精彩的课程导入。比如在讲到渗透压这章时,我会先放出一张泡菜的图片。强烈的食欲刺激会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我会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硬邦邦的白菜叶子在盐的作用下会变软?带着这些问题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会让学生听的格外认真。又比如讲到分子间作用力的时候,我会放出冰、水、水蒸气的图片让学生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水的不同状态?从而引入分子间作用力。

2.了解学生

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对教学内容有清楚的认识,更需要对学情有良好的把握,对学生有足够的了解。在课堂练习中,我发现他们不仅初中化学学得差,连小学数学学得都不好。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及时调整策略,以前认为简单省略的步骤都要再细细的讲给学生。不仅如此还要照顾到学习较好的同学,对于一些较难的知识点,也必须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所以要做到难易结合,满足不同水平同学的学习要求。

3.形象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中职生由于认知水平的限制,很多问题如果单靠讲解是没有效果的。所以我们需要在授课过程中将一些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而适当的例子可以帮助他们理解,达到非常好的效果。比如笔者在讲到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的因素时,就会用幽默的语言将生活中随份子钱的例子讲给学生,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又比如在讲到氢键的时候,我单纯的讲电子,轨道的内容时学生都一脸疑惑的表示不理解。但是当我将轨道比作房子,将电子比作人气,一家有人没有房,一家有房没有人,这样的例子则会让学生很快的明白氢键的形成。所以说,抽象的知识点如果能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比较生活化的例子讲解出来则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4.给学生预习及复习的时间

如果中职生由于自身控制能力较差、贪玩等原因,基本上没有学生能够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堂的90分钟基本上就成了他们学习的全部时间。所以除了上课的讲授之外,我会尽量让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做到预习和复习。在上课导入之后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快速浏览一遍本次课需要学习的内容,让他们做到心中有数。课程讲解完成后,给学生部分时间来复习本次课的内容,并留出时间做简单的提问。这样以来,达到了相对不错的效果。通过对学生的了解以及对教学方法的研究,让我的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后续进一步的努力。

参考文献:

职业学习计划范文3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设计;药理学;头孢菌素类

药理学作为中职药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以及医学与药学的桥梁学科,涉及内容较广,内容较为枯燥且难以理解,学生学习效果差。如何提高教学效果,需要教师不断探讨。随着“互联网+”融入各行各业,信息化教学成为当前教育的重要手段,尤其对于职业教育而言,通过引进多媒体技术、信息化教学等辅助手段,把实际当中抽象的技能操作通过信息技术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枯燥的概念和内容变得直观化、具体化,能极大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1-2]。教育部自2010年起,连续7年举办了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每一届大赛都能感受到引进新媒体新技术引发的一波又一波“信息化热”。本次文章以2018年我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教学设计作品“抗微生物药”头孢菌素类药物为例,把新媒体、新技术、新理念融入药理学教学,促进中职药理学信息化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1教学分析

1.1课程分析

该专业使用的教材是张庆主编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教材《药理学》。“头孢菌素”是本教材第三十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是“抗微生物药”的重要章节。该教材突出任务引领式、项目驱动式教学,设计了导学情景、边学边练、学以致用、案例分析等模块,精选增加了图表,能更好地满足中职教学需求。但教材中每个药的用药指导均较为繁多且相似,不利于学生记忆,因此,我们结合药物不良反应,把用药前、用药中、用药后等这3个内容整合为用药注意事项。另外,教材对于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案例较少,但临床上滥用抗生素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我们学生就业大多在社会药房,要承担起抗生素用药指导的重任,故在教学中我们增加避免滥用抗生素的案例教学和处方分析练习环节,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的重要性并学会合理用药,提高学生的药学服务能力。

1.2学情分析

本教学设计的教学对象是我校中职药剂专业学生,我校该专业学生主要为初中毕业生,且中考成绩较差,大多数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理解能力差,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但是好奇心强,记忆力好,有一定的表现欲。本课程安排在第二学期开课,学生虽然已经学习相关的基础医学知识,但经了解学生对微生物的基本知识掌握不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相关知识的复习,同时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1.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头孢类抗生素的作用特点、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能力目标:理论渗透实践,能根据药敏试验和患者病情初步选择药物,并进行用药指导,培养团队协作能力。素质目标:注意生命至上,安全第一,质量为本,也要有敬畏心和责任感。

1.4重点和难点

重点:头孢类抗生素抗菌谱、抗菌特点、临床运用、过敏反应及其防治。难点:作用机制、比较头孢类各代的特点。

1.5信息化教学设计思路

依据学情分析,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改变传统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可在课前分享微课视频等资料给学生,以任务驱动法促使学生从怕学、不学变为主动学习。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图片、视频、动画等资源,把枯燥、抽象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课后以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等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检验学习效果,达到提升能力的目的。

2信息化教学过程

2.1课前准备

教学环境:理实一体化课堂环境———模拟药房;多媒体教室。教学资源:PPT、学习通网络学习平台、教学视频、教材、案例、教具、图片等。布置预习:复习微生物的分类及其特点,能判断病原微生物的类别;收集生活中常用头孢类抗生素等。

2.2课堂实施

2.2.1教学流程

2.2.2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

2.2.3教学过程

(1)布置任务,自主学习。在课前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药理学微信公众号,让学生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要点,同时学生可以通过观看教师已经制作好的药物作用机制、作用方式等微课视频,对于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通过学习通平台学习任务,自主学习。任务一:了解常见病原微生物的分类;任务二:收集常用头孢类抗生素。(2)导入新课,设疑激趣。通过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几十秒的新闻的片段来导入新课:“一男子饭后离奇死亡,是否和他吃饭喝酒服用了头孢直接相关呢?”从而提出疑问,引起学生的兴趣。(3)讲授新课,慎思新知。本节课的新课内容布置为以下3个任务:任务一:归纳头孢菌素一代到四代的特点;任务二:重点讲解头孢菌素的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任务三:突出用药护理的注意事项。使用启发引导式教学法突破教学重点,由教师用PPT讲授,引导学生自己讲解和归纳头孢菌素一代到四代的特点,最终由教师进行总结,讲清楚抗菌谱引出头孢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在学习通平台积极抢答发言。使用对比教学法,巩固记忆。将一代到四代头孢的抗菌谱、范围内的敏感菌、临床运用、不良反应,用绘制表格的方式将其分门别类,提炼出原本难记、琐碎的知识,使学生更易记忆和掌握。使用案例分析教学法,身临其境。头孢类药物的理化性质、抗菌谱、临床应用讲解清楚后,可用文字案例或视频新闻案例片段引出患者使用头孢类药物后出现过敏性休克的病例。让学生观看直播,运用弹幕功能围绕头孢引发的不良反应进行讨论发言,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最后教师总结。本着“做中学,学中做”的方针,将任务三教给学生独立完成,即由学生推导出用药护理的注意事项,小组讨论案例并进行互评,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教师予以补充。在整个讲述新课过程中,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4)归纳总结,巩固新知。由教师强调本节课重点内容,布置习题,同时提出下节课的任务。教师可在学习通自己评估教学效果,并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做出改进。(5)拓展提升,模拟演练。使用情景教学法,在模拟药房开展处方调配实训,先由教师讲解处方审核与调配的流程及注意事项,再由学生分组扮演药师与患者(顾客)进行处方的模拟调配,采用任务驱动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处方,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评价。通过实训课,回顾理论知识,提高应用知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职业情感。课后可通过处方分析、制作视频、制作手抄报、绘制漫画、观看(问病荐药)视频等方式,将作品提交至网络平台,可积累学分。用编写记忆口诀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提升知识运用能力。

3教学评价

3.1评教师

通过师生座谈会、同行的教学观摩课、教学督导、自我评价、学生网上评分等形式展开。

3.2评学生

通过“笔试理论+实训+学习通累计学分”综合成绩评定课程实施的效果。利用学习通对学生进行实时检测,能更全面了解学生对于各个知识点的收获情况。

4教学反思

4.1特色创新

4.1.1混合式教学

通过让学生线上学知识、线下练能力,运用混合教学模式,使学生从理解、记忆、运用等低阶思维向批判、创新等高阶思维发展,实现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4.1.2多元强化

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强化,提升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学生通过学习通平台观看(问病荐药)视频,积累学分,培养了日常学习的习惯。通过编写口诀能够增强记忆,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制作视频等可加深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理解,通过分析错误处方可提高应用知识和分析处方、指导合理用药的能力。另外,制作手抄报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及创新能力。

4.1.3信息化手段多样化

如理实一体化教室、Wifi全覆盖、可移动桌椅、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库、动画素材、视频等,丰富了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2不足之处

(1)学生对同类药物的临床运用和抗菌谱容易出现交错式记忆,混淆了知识点。解决方法:课后需不断督促学生自觉查资料、更新信息,掌握课堂未消化内容。(2)课堂讨论易出现短时间的混乱现象,有些知识面涉及较广的问题,课堂不能立即找到满意的答案。解决方法:可交代学生课后可通过学习通提问平台继续讨论,将学生的参与度与平日学分挂钩。

5结语

优秀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始终围绕着学、疑、思、知、练这几个环节,并使之完美结合。“互联网+”时代,学生可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享受自主学习的快乐[4]。另外,信息化教学手段更加智能化,教学结构得到重组,师生关系趋于平等,学习更加泛在化,愈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但另一方面,也需要我们理性地看待新技术、新工具,提升信息化教学的效果、效益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闪辉.SMCR模型下微课在会计教学中的设计策略研究[J].商业会计,2016(18):118-120.

[2]王新国,秦智伟,张永强.高校微课资源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4(6):59-61.

[3]张海红.高职药理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8(23):298-300.

职业学习计划范文4

关键词:中职会计信息化教学原始凭证

原始凭证的认知是会计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内容,在发生经济活动时需要对原始凭证做好填制工作,以此记录业务的实际发生内容,因此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原始凭证能够作为重要资料,对经济活动中的经济责任进行明确,同时对经济业务中的情况做好直观反映,由此可以看出在会计工作中原始凭证是会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基础,对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以及明确经济活动中的责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中职会计专业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应当从实际出发,对原始凭证方面加强重视,提高学生对于原始凭证的认,知帮助会计专业学生从实践出发了解原始凭证的有关内容。尤其在当前信息化教学趋势下,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学工作更应当引入信息化教学活动,切实加强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对原始凭证的认知程度。

一、中职会计专业引入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

在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引入信息化教学,能够帮助会计专业学生了解当前社会发展动态,在信息化手段的运用过程中,了解会计工作的实际处理内容,而且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老师还能够帮助学生从实践当中了解会计理论内容,避免会计理论的复杂性对学生学习造成的不利影响,由于当前会计理论很多是抽象化的,尤其是对原始凭证的了解方面缺乏实际的操作,使得学生对于会计基础知识的认知还停留在初级水平,在之后的会计工作中无法实际了解原始凭证的内容,但是通过信息化教学工作能够提升学生对原始凭证的实际了解程度,而且通过老师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一步促进学生对会计内容的了解。随着当前信息化技术在社会当中的全方位渗透,人们的生活以及学习已经与信息化技术紧密结合,在这种背景下,企业产生的实际经济活动,不可避免地需要与信息技术等发生一定联系,因此通过信息化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在信息化的发展下,对原始凭证等会计基础资料进行有效解读,从而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更加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形势。

二、中职会计专业信息化原始凭证教学主要内容

由于原始凭证对于实际的经济业务能够具有真实记录的效果,因此会对经济业务进行直观反映,但是不同的经济活动下,原始凭证的内容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保证客观以及真实的前提下,通过对原始凭证的内容进行明确划分,能够对经济活动中的经济责任进行了解,而根据原始凭证的这些特征,在信息化下开展原始凭证的认知教学工作,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应当加强学生对原始凭证填制方面的了解,比如可以通过在网上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原始凭证的具体内容,同时对其内容中的功能以及相关填制要求进行分析,在形成初步的了解之后,可以从具体的经济业务案例出发,指导学生进行实际填制工作,就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对原始凭证的具体内容具有直观了解。第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应当指导学生对不同的原始凭证做好区分工作,通过信息化教学工作,学生可以通过查看专门的案例新闻以及电子资料,对不同类型的原始凭证的区别进行判断,而且在进行判断时,还可以通过不同原始凭证的会计信息内容,丰富学生对于原始凭证会计知识面的了解,而这也是在信息化教学下,对原始凭证教学工作进行推广时应当注意的内容,信息化教学下不能够沿用之前的教学方式,应当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的特点,从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原始凭证内容的了解,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的丰富性拓展原始凭证认知内容。

三、原始凭证信息化教学设计

中职会计专业在开展原始凭证的认知方面教学时,通常是在整个年级的初级阶段就已经展开知识教学,因此在运用信息化教学方式开展原始凭证的认知方面教学中,除了应当注重信息化教学的有效运用,同时也需要注重在教学设计中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提升学生对原始凭证认知教学的接受程度,在实际的教学设计中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展开教学:

(一)课前导学。在这个阶段,老师需要对原始凭证认知教学中的资料进行收集,再将资料进行归纳,之后可以通过相应的微信订阅号等进行内容的,然后学生在订阅号上阅读导学内容,同时学生需要根据教学内容中的有关要求,自主进行问卷调查设计并做好问卷调查工作,从实际生活当中接收信息的反馈,了解日常生活当中的具体原始凭证内容。在相应的信息平台上进行内容的公示,对收集的票据等进行一一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通过将班内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由不同的小组专门负责资料以及原始凭证的收集工作,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二)课堂导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将自己收集的资料以及学生上传的原始凭证资料进行展示,同时根据之前划分的小组进行专门提问,如可以提问这些原始凭证具体在哪些经济活动当中会用到,从而帮助学生识别原始凭证的不同内容,引导学生进行专门的讨论回答,学生也可以通过登录教学平台查看学校的电子教材,从而将电子教材中的内容与自身收集的原始凭证相结合,帮助学生加深对原始凭证内容的了解,老师也可以对原始凭证的基本概念进行逐步疏导。教学设计应当注意突出重点,首先老师应当帮助学生了解并概括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比如可以从原始凭证当中随意抽取两张不同的票据,帮助学生对比其中的不同,从而引导学生掌握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以及根据经济活动变化而出现变动的部分。其次应当引导学生了解原始凭证的内容当中所反映的经济业务内涵。而且为了有效帮助学生了解原始凭证的背后经济活动,可以在专门的教学信息平台上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实训,从而对不熟悉的原始凭证内容进行掌握思考,找出其背后所蕴含的经济活动内容。此时老师可以通过分享相应的链接资料等,帮助学生实际了解不同凭证的填制场景。在学生了解不同的两张原始凭证背后代表的经济活动内涵之后,还可以进一步拓展范围,如可以选择5-6张相互关联,但却具有一定不同的原始凭证,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原始凭证之间的细微区别,而后通过观看动画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虽然具有一定联系,但是却具有不同内涵的原始凭证的填制流程,进而帮助学生领悟在企业不同经济活动当中原始凭证的动态变化过程。

(三)课堂练习。在具体教学内容之后,可以进行专门的实训拓展,按照之前的分组进行实训拓展的展开工作,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专门的实训任务,由不同的小组进行合作完成,通过关卡较多的小组,为优胜组。或者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对不同的小组专门的票据填制任务,并将不同小组的最后完成内容上传到班级微信群,并且通过相应的投影等进行实际票据填制内容的解读,找出其中填制过程中的不规范之处。从而帮助学生了解实际原始凭证填制中的注意事项。

(四)课后拓展。在整个过程结束之后,老师应当对学生的原始凭证搜集以及实际填制的内容进行点评并进行总结,同时根据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设计后续的补充课程,在教学结束之后,老师应当利用信息技术方式帮助学生继续相关原始凭证内容的了解以及搜集,同时老师也可以通过信息平台将课堂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总结归纳,在班级交流群当中进行展示,引导学生继续学习原始凭证认知的有关内容,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掌握水平。

四、开展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事项

在开展对原始凭证认知等方面的信息化教学活动时,中职学校应当注意引进相应的基础配套设备,从而提供信息化教学的基础,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设备完善程度,从较为真实的会计环境入手开展信息化教学,同时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老师应当注意学生实践操作过程当中的认知水平,在具备一定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专门的线上原始凭证填制工作,保证学生能够适应新的会计处理方式。五、结束语在当前信息化技术不断运用的情况下,会计处理工作的内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活动应当注重引进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对原始凭证认知等方面进行教学时,通过信息化方式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帮助学生了解真实的会计活动内容。

参考文献

[1]谢永峰.中职会计专业信息化教学案例研究——以《原始凭证》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20(16):13.

[2]王木华.“互联网+”背景下中职学校会计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13):211-212.

[3]邬可君.信息化教学手段在中职会计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46):145-146.

职业学习计划范文5

(一)会计电算化存在安全性问题

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面。会计信息化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如:病毒入侵、黑客攻击、运用电脑技术进行贪污、作弊和诈骗等。网络信息的关联性使得会计管理系统信息的来源多元化,在相互传送信息数据时,可能会出现机密信息的丢失和泄漏。网络信息全球化的今天,要求我们加强网络信息系统的管理和监管,避免会计信息的外泄,确保职业学校财务管理系统的安全。

(二)会计信息资源共享度不高

第一,由于学校各管理部门存在信息数据标准不一致,没有建立统一的信息编码,数据采集、处理和加工的口径不相同,造成信息利用率和共享率不高;第二,学校部分财务信息需要保密,因此,会计信息成为一个独立的部门,重要信息不能实现共享;第三,各个职业学校信息化管理存在一定的区域性,学校教学和管理,学生网络连接等需求的增加,加大了网络宽带的压力,网络宽带的覆盖面积已经没法满足实际的需要,严重阻碍了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的建设。

(三)会计电算化缺少科学的管理制度

建设会计电算化是为了学校的决策者能利用真实、科学的数据进行合理的决策,所以,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实现科学管理工作的基础。一方面,如果职业学校还一直沿用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则可能会引发学校教学工作的混乱,阻碍学校管理建设的发展。另一方面,如果职业学校财务管理体系缺乏科学性和稳定性,则会影响会计电算化建设的进程,反过来,给学校财务管理工作也带来了新一轮的挑战。

二、加快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建设的可行性措施

(一)完善公共网络,提高网络安全

采用安全高效的网络连接方式,将学校内网与校外外网相连接,拓展职业学校的公共网络,实现会计信息数据的全面整合、资源的高效共享和利用。利用先进的防火墙、杀毒软件等安全系统,能实现不同校区的会计信息数据的远程传输,能实现不同系统间会计信息数据的统一。要建立一份严格的《网络安全会计信息共享责任书》,从源头上确保原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输送过程中,避免会计信息的泄漏、篡改和丢失。另外,对于重要的会计信息数据提倡使用自动收集、自动加工和自动生成的方式处理。

(二)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

职业学校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是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各部门只要在处理信息数据标准一致时,只要输入一次原始信息数据,就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如:在学校入学注册后,学生的信息将会存放在学生管理系统当中,其他各部门可以通过校园信息数据共享平台,及时准确地获得所有需要查询的原始信息数据。不同校区的管理部门也可以通过共享平台,及时了解最新的消息。网络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不仅能减少信息输入的工作量,还能节约信息管理的成本,实现信息资源利用的最优化。

(三)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

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规范,是职业学校实现各种管理工作建设的条件。就像国家没有规章制度,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是没法保障。假如职业学校没有统一的规范性管理制度,学校的没一项的管理工作都不能顺利地进行。所以,职业学校会计信息化的建设需要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良好的工作秩序作为支撑,才能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和共享化,促进学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结束语

职业学习计划范文6

关键词:数字化智能化高职会计专业教学

数智化是指依托大数据和智能化技术的融合使用,为企业创造新价值,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数字化、在线化、智能化是数智化时代的三个阶段。[1]中兴新云总裁陈虎提出财务的未来是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融合。财务共享模式、智能OCR、RPA与财务融合应用,使企业财务工作从工业化、信息化时代迈向智能化。高职会计专业教学需要结合智能趋势,及时教学改革,以适应数智化时代对人才素质要求。

一、数智化时代财务变革现状分析

(一)财务机器人使实时会计成为现实。随着智能OCR、电子发票的使用,具有大量重复性、有明确规则的业务,可以由财务机器人完成核算。[2]据调研统计,财务机器人应用在账务处理方面的比例高达52.7%、在发票认证和发票查验方面分别为40.9%和39.8%。业务层、资金层、数据层三层实时融合,业务执行时,随着流程运转与资料录入,财务端可即时由财务机器人自动实时完成该笔业务对应的账务处理,并可实时结转损益、实时生成某一时点财务报表。这与工业化时代需要等到月末才能实现统一结账、编制财务报告相比,提高了信息决策的内在价值。依托财务机器人这个“点”,财务数据实现采集、整理加工、更新,实时生成可视化数据格式。

(二)财务共享模式沉淀数据基础。财务共享是在财务组织深化变革的基础上所建立的组织模式,是新技术条件下财务工作的“工业化革命”。从2005年中兴通讯成为我国第一家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开始,财务共享模式已在我国进入蓬勃发展阶段。[3]大中型企业主要采用集团财务共享、小企业因业务量少且考虑成本效益,主要采用第三方社会共享服务模式。财务共享重构、优化财务流程,串并起企业各环节,每个环节的业务通过财务共享这条“线”流动运送原始数据,数据采集输送到共享中心“数据池”,结合数据刻画企业经营画像,满足后续数据管理分析需要。

(三)数智化逼迫财务转型,是企业必然选择。面对瞬息万变、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处领先位置,需要以客户为中心、随时关注用户体验。精细化、个性化运营是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中胜出的关键,高效顺畅的信息是支撑企业胜出的重要因素。随着业务发展多元化的趋势,需要业务融合财务,业务执行的过程就是财务数据生成的过程。脱离业务内涵的单纯数据生产为企业创造的边际贡献逐渐减少,利润的增长更多依托海量数据背后所蕴含的价值。数据思维、数据分析能够帮助企业减低生产经营成本,智能化带来生产管理效率的巨大提升。依托数智化技术,是企业财务从核算型转向管理型的必然选择。

二、传统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不满足数智化时代人才需求

(一)数智化“倒逼”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传统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财务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会计信息归集、记录和报告的要求与流程,关注“票—证—账—表—税”等环节的专业学习。[4]由于会计核算准则、制度规定内容繁多,且课时限制,课堂教学绝大部分时间占据在讲解知识,教学较多是以教师为主的单向活动,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体验活动较少;技能训练也只停留在纯财务数据生产过程,学生非常熟练根据财务单据编制记账凭证、审核凭证、月末结账、对账,最后完成报表的编制。较多的教学活动停留在财务数据的初级生产,但对数据与企业业务存在什么样的内部逻辑、对企业有何意义等没有过多的引导思考。随着财务机器人的广泛运用,传统高职培养的这种只具备财税核算能力,缺乏数据思维、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模式,在未来是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素质要求。

(二)重技能传授、轻价值观和人生观。塑造青年是人生观、价值观成形的关键时期。特别是身处互联网络时代,资讯获取方式广、渠道多,青年思想价值观念特别容易受侵蚀。虽然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也有设置思想政治、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对学生教育,但由于这些课程也仅限于某个学期部分课时学习,学生更多的课堂时间集中在专业课程学习。专业教师由于自身认识所限,也只是关注专业知识讲授、技能训练,觉得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人生观教育等并不是专业课程任务。三年的会计专业教育虽然在技能训练达到较高的水平,但往往在思想认识、职业道德、价值观、人生观塑造不足。(三)基于工业化时代设置的课程内容纵观当前会计专业基础、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内容基本都是在介绍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围绕会计核算的流程组织。如会计学基础,课程内容包括总论、会计要素、复式记账、主要经济业务核算、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财务报告、账务处理程序组织;财务会计课程按六大要素介绍会计准则、制度核算规定,最终以编报财务报告结束。但面对当前行业财务共享模式、财务机器人核算等技术在行业的使用,课程内容停留在工业时代会计手工循环的基础上组织,显然已远远不能满足学习者及行业发展的需求。内容的组织不能再侧重于标准化、流程化学习,应该更多地关注和结合技术条件下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对数据思维、智能化的学习要求。

(四)单一教学方式限制思维的扩展。传统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基本上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课堂是教师完成教学活动的主场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按部就班的完成技能训练。有限的课时、繁多的知识内容,教师更多的关注是否将知识传递、学生课堂上忙于新知识的认知与记忆,单一的教学活动、单向的信息传递、课堂效率低下。学生在课堂缺乏独立思考时间,丧失师生间的相互情感交流、思想碰撞。由于教材内容与行业新技术相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5]课堂教学并不能将最新行业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传授给学生,教学局限于简单的知识搬运、简单的数据处理,限制专业视野,课堂学习维度、广度无法向数据分析、智能运用设计等更有高阶性思维没有办法得到有效的培养锻炼。

三、适应数智化时代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一)转变观念,主动适应变革。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改变财会行业业务与业态模式。高职会计专业教师肩负培养未来企业一线需要的人才,必须紧跟行业技术变化发展,与行业密切联系,将行业技术及时融入教学。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掌握扎实的财务专业知识,更应该具备在智能化环境下使用新技术能力,能运用财务机器人从集约化和共享化的业务模式中选取所需的数据,突破财务与业务的组织边界实现财务服务与业务运行深度融合。[5]教师应转变重在程序化训练的教学,因为初级的财务数据处理可以逐步交由财务机器人完成。新型财务人员懂财务,还要懂业务,懂人工智能,擅长数据分析、数据挖掘。

(二)专业课程融入思政、职业道德教育体验。数智化时代下会计人才的职业道德、职业价值、伦理道德特别重要。人才培养不能倾向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应该凸显人才培养的价值目标,做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相统一。三年高职会计专业学习,专业课教师应结合每门课程具体内容,深度挖掘该门课程内在思想政治元素,梳理并将其融入教学设计。例如通过小组讨论、观点展示、项目活动等形式,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无声融入,在习得专业技能同时培养高尚道德情操,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更彰显立德树人重要。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应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促进未来职业道路可持续发展。

(三)重构专业群课程体系,重组专业教学内容。高职会计专业应紧跟数智化时代对人才数据管理、数据分析、智能工具应用与开发素质要求,分析人才能力结构变化,调整、优化原有基于工业化时代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删除部分传统落后课程,如会计手工账务实训课程;增加适应新技术环境课程,开设财务机器人应用与开发、业财一体化设计、财务共享、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区块链财务应用等新课程,构建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产业环境下相配套的课程体系。调整部分传统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如会计学基础,压缩减少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内容,增加介绍财务共享内容;专业核心课程财务会计,在财务机器人广泛应用的未来,适当增加企业经营业务环境、业务流程学习,培养财务核算下的业务思维;企业财务分析课程,更多地嵌入新技术对数据分析辅助,可以在财务比率分析项目下加入RPA技术工具,培养学生利用新技术工具辅助数据采集、数据计算,教学重点不再围绕低层次的比率指标计算,更多地引导如何获取更多的证据来分析数据背后的意义,提升人才数据解读与运用能力。

(四)教与学适应泛在方式。数字智能化环境改变教与学方式。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学习无时无刻均可发生。泛在方式要求教学活动不仅仅是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更应该把教学活动向课前与课后延伸。将更多的知识性内容通过互联网教学平台,制作或借助资源平台教学资源,清单式要求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学习。学生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多次观看知识教学视频,智慧化的教学平台如云课堂、雨课堂等,能够记录学习轨迹与学习成果,为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提供辅助决策数据;课堂教学更多的是以交互式、体验式的教学活动展开,主要在于解决学生对所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通过师生、生生间的相互交流、小组活动体验等方式,巩固知识提高技能的同时培养进行价值塑造。教师在智慧平台及技术条件辅助下,结合学生个性特点,设计丰富灵活的教学环节,教学活动从课前延续到课后,实现全过程培养。学生利用互联网、多样化的学习终端,结合自身实际,培养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思想。

四、结语

会计专业教学顺应数字智能化变化趋势,把握“大智移云区物”环境下人才培养新需求、新思维、新能力,及时调整核算型人才培养重点,以应对新模式、新技术条件下对人才培养冲击与挑战。

参考文献:

[1]张立军.数智化时代企业人才培养新模式[J].人力资源,2020(14)

[2]傅元略.智慧会计:财务机器人与会计变革[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

[3]潘上永.论现代财务的发展和基本特征[J].财会月刊,2020(13)

[4]周守亮,唐大鹏.智能化时代会计教育的转型与发展[J].会计研究,2019(12)

职业学习计划范文7

关键词:高职教育;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

一、绪论

会计作为一门融合信息与管理的交叉学科,随着信息技术和管理理念的发展变化而不断与时?进。“大智移云”、区块链、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发展推动会计行业发展,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智能费控及商旅服务、财务机器人、云代账、云会计等新的管理与服务模式快速替代传统模式。中国的会计人才培养处于大变局环境中,人才需求发生新变化,程序化、结构化信息处理工作将逐步被机器人替代。2019年国务院为“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术等证书”制度。在会计职业领域,有大量企业参与开发“X”证书,也诞生了一批由行业企业制定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国家各个层面出台的政策,在推进会计人才培养改革方面意义重大,高职院校应积极做好供给侧改革,在政策指引,适应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变化,在会计职业人才培养中需要融入新技术、新理念,进行深层次改革优化,特别是实践教学需要全面梳理企业工作实践的变化,积极做出调整。

二、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普遍面临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同质化,会计专业就业竞争激烈。目前,高职管理会计尽管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还没有形成共识,但很多院校在表述人才培养目标时,将学生的就业面向定位在中、小、微企业,并且多数院校没有细分会计专业面向的行业。这导致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口径较宽,没有形成特色,同质化现象严重。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看,似乎除了企业规模外,学生什么行业和领域都能进入,但据调查了解,学生在进入具体工作领域时缺乏对口就业信心的现象较为普遍。从会计职业教育来讲,会计职业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型已成为行业共识。就核算与管理型人才培养的侧重面来讲,核算更侧重于制度遵从,而管理更侧重于适应与创新。所以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过程中学生管理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更加突出。

(二)专业师资管理实践经验不足,师资结构不合理。当前,从事高职会计教育的教师大多缺乏企业实践经验。据调查,很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有1年以上企业连续工作经历的不足十分之一,多数双师型教师只是双证型教师,并且大多教师在从大学到研究生阶段接受的均是传统会计教育,职业教育出身的高层次教师较少。受自身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影响,会计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存在重核算轻管理的问题,在设计实训实践课程体系时,核算类课程偏多也就不言而喻。据调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很多课程有很多类似之处,均设置有诸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常设课程。另外,也有会计专业会选择性设置外贸会计、商业会计、建筑施工企业会计等行业会计,通常会针对这些课程开设实训环节。在实际教学中,实训形式多样,有通过手工账套模拟案例实训,也有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模拟实训,做较好的学校引入企业真实业务,建立“会计工厂”,但整体而言还是以培养学生核算能力为主。近些年,国家各层面对信息化教学非常重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也在不断提升。职业教育教学环境发生新变化,直播、录播、面授、AI等教学模式在满足不同学习需求中发挥不同的作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场景和手段发生巨大变化。但在会计专业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场所还是以普通多媒体教室为主,在这种情况下,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就难以有效实施。尽管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了信息化教学手段,加大了对学生的过程考核,如,课堂中利用手机APP强化学生专业知识练习。但,练习的内容还多是单选、多选、判断这类应试教育内容;期末考核,实践技能考核不足,仍以应试内容考核为主。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是教师自身问题,实践经验不足,对当前企业会计工作实际缺乏深入了解,二是教师群体问题,会计实践教学教师来源单一,相互之间难以形成互补,缺乏多学科专业教师模块化教学实践经验。

(三)实训基地建设功能单一,与行业发展不符。在校外实训基地开发建设上,会计专业普遍面临同样的问题。一般企业的会计用工需求少,会计专业难以像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专业有效开展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用工较多的会计中介服务机构,一般高职院校会计学生从事记账工作较多,而这个行业未来随着财务机器人的应用,面临机器化、智能化替代。另外,在学生外出实习期间,校内跟261踪指导不足,与学生校外实习指导教师联系不紧密,此阶段的教育功能难以充分发挥。在无法取得更多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情况下,会计专业以校内实训实践为主阵地,以仿真模拟为主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会计专业校内容实训基地建设存在功能单一,无法跟上行业发展的问题。如实训室建设多以单学科或课程实训室建设为主,没有充分考虑跨专业领域或专业群内融合,在教学应用时无法满足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的合理对接;在技能竞赛、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实践空间建设时,各专业间缺少有效整合,各自为战,重复建设与资源不足并存。国家关于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基本要求是,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从目前的成熟做法看,会计专业在核算类实训课程上,通过“会计工厂”,可以实现上述要求。但是,对于会计人员转型中涉及的管理类实训课程及其他与新技术结合的课程,目前还缺少可借鉴的建设经验。这类实践教学主要问题在于:一是课程开发不足,多数情况下需要向教育企业外购实训课程系统;二是更新速度快,资金投入较大。有的高职院校通过引企入校,开办一些实体企业,给会计专业学生提供实践场所,但整体运作模式还不太成熟,规模效应还没有体现。

三、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路径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优化路径。以相关政策要求作为指导、以就业市场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依据是确定高职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应考虑的因素。在进行定位分析时,应坚持服务经济和行业发展为导向,通用与特色化相结合。就当前而言,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结合自身的专业群建设规划,突出自身特色和优势,结合企业人才需求,强化学情分析,合理定位。依托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编制人才培养方案,在遵循职业性、实践性、复合性、发展性和素质性的原则下,构建业财融合、核心管理技能突出、证赛岗训融合的课程体系。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设计课程体系,通过课程体系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互相影响,不断优化。不断推进“三教”改革,促进课程建设,使人才培养方案按既定目标落实实施。

(二)师资队伍优化建设路径探索。师资队伍建设首先是内部人力资源整合与培养。整合不同专业,随着专业群建设不断优化调整专业师资结构。积极搭建政校企融合平台,建立以项目为导向师资培养路径,让教师在承接项目中不断提升,如管理会计项目、内部控制项目等。鼓励教师积极融入本次“1+X”证书改革中。鼓励教师参加“X”证书培训,成为相关证书骨干师资;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课程标准建设,深入思考课证融通问题,将“X”证书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引入到课程标准中。与此同时,结合专业群建设和自身发展优势,选择一些与自身人才培养目标契合度较高的“X”证书,鼓励教师将相关“X”证书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实现教师贴近产业,间接深化产教融合;另一方面学生获取更受社会认可的“X”证书,提升就业竞争力。师资结构优化的另一个路径是外部兼职队伍建设。要建设一支来源多元、队伍稳定、教学能力强的兼职队伍并不容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应列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整体规划,做到发展有规划、考评有依据、管理有规范。用人部门应当同招聘专职教师一样,报送用人计划;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也应纳入部门考核;对兼职教师采用聘管分离制度,避免人情面子问题;学校层面应建设有吸引力的薪酬制度,可以在坚持科学考评的基础上“因人设岗”。

(三)实训基地建设优化探索。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关于实训基础建设要求为引领,从高职院校自身实际情况出发,通过不同途径加强基地建设。在校企合作载体缺乏,机制创新不足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可以合建共享的方式运营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开办一些具体产业,引企入校,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为师生提供实践场所。依托专业群建设,统筹规划设计实训基地,对当前实训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实训布局,减少重复投资,提高资源利用率。鼓励教师依托实训室资源开发培训课程、开展校企合作项目,提高实训基地的使用效益。以“X”证书课证融合为抓手,加快“X”证书实训室建设,所建设实训室,除要满足校内学生需要外,还应积极开通社会人员认证,为社会人员提培训和认证服务。实训基地建设应有长期规划,不可期望一蹴而就,高职院校应合理规划建设预算资金,有序投资,与时俱进建设实训基地。除此以外,建立健全相关制度,鼓励有经验的专业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创新创业,使学生在不需要大投入的情况下,通过运营企业或项目,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融合。

参考文献:

[1]秦琴.高职院校新商科类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267-268.

[2]刘文娟.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及路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5(9):46-47.

职业学习计划范文8

关键词:中职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现状

机电一体化专业是时下非常热门的一门专业,其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计算机技术、机械技术、自动化以及控制计算等多个领域。为此,机电一体化专业成为中职学校的一门重点专业,其教学目标是培养高素养的实践应用型技术人才。但是从当前中职学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现状来看,其教学效果还不甚理想,存在较多的问题,急需相关教学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解决。

一、中职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

在当前的中职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中,不少教师习惯以自身为主导来安排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导致了以下问题的发生。首先是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学习兴趣逐渐降低、学习能力逐渐下降,学习没有积极性。其次就是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限制了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积极交流,导致课堂教学氛围沉闷以及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二)课程体系还不够完善

实行新课改后,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各中职学校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此,不少中职学校适当减少了专业技能课程的课时,同时适当地增加了一些基础性、综合性课程的课时。这样的调整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但却会对学生的专业理论学习造成不良影响。与此同时,中职学校在招生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所招收的学生能力素质差异较大,以及部分学生并不适合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习等。总之,中职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教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对于学生学习质量的影响巨大。当前,中职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师资力量还较为薄弱,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教师数量不足。有调查报告显示,在中职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中,教师严重短缺,常常是一名教师身兼多个班级的课程教学,甚至是跨科目任教。其次是部分教师的教学素养还有待提升。通常中职学校的教师都是毕业于普通高校,在专业素养上还有所欠缺。同时,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教学创新意识,习惯性地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来引导学生学习,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二、中职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措施

(一)完善课程体系

针对中职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不够完善的问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改进。首先,中职学校要明确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只有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工作的开展才能够有条不紊,教学课程的设置才能够科学合理。其次,中职学校在设置课程体系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专业课程内容,要适当增加实践课程以及学生感兴趣的实验课程。这样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实践当中去,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总之,机电一体化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因此课程体系的完善必须要以强化实践教学为原则,如此才能够提升教学质量。

(二)优化教学模式

在中职学校传统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主体,而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通常为单向知识灌输,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此,中职学校需要积极优化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模式。首先,教师需要将以自身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在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此基础上,教师要进行教学手段的创新,如采用任务引导、小组合作等教学手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促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知识探究和实践当中。其次,教师不仅需要注重理论教学,还需要注重实践教学。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专业技能,同时也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对于学生的实践教学,教师可以以实验室实训以及校企合作实习等方式来组织开展。由此,教学模式的优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中职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改革过程中,积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只有全面提升教师教学素养才能够促进教学改革措施的落实以及促进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对于师资队伍的强化建设,中职学校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首先,中职学校应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在这项工作中,中职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去一些高校进行理论学习或者是到有关合作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其次,中职学校可以以高薪聘请更多年轻的高素质教师,以此来加强教师队伍力量,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三、小结

总之,中职学校在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需求来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具体实践中,中职学校需要通过课程体系的完善、教学模式的优化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的强化来更好地培养学生,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综合型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训孝.中职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