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职业教育终身学习机制研究

会计职业教育终身学习机制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终身学习”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推崇。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我国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目标。职业教育作为终身学习的核心组成部分,对实现终身学习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要想实现职业教育目标,高职院校必须严格制定并执行职业教育政策。基于此,文章在“学分银行”的基础上对会计职业教育终身学习机制展开深入分析和探究,希望可以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学分银行;会计职业教育;终身学习;机制研究

0引言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仅依靠从学校中学到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新的社会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终身学习理念应运而出,并得到了大力提倡。企业要想取得长远发展,必须重视会计人员能力素质的培养。近年来,随着会计相关法律法规的调整,尤其是税收政策的不断变化,经济处理方式呈现出新的特点。财务共享中心的出现改变了原有会计工作方式,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财务工作的要求,高职院校需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观念,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进而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快地适应社会,更好地服务企业。

1会计人员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的限制因素

要想培养会计人员的终身学习能力,高职院校需要从内外两个方面考虑:外部因素指学校和企业;内部因素指会计人员自主学习意识。这些都对会计人员终身学习行为造成影响。

1.1外部因素。1.1.1学校。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会计的重要性逐渐显现,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全国各地,从中专、高职一直到本科院校,都开设了会计专业,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会计人员。但是,由于一些学校条件有限,不注重质量,只注重数量,最后培养出来的人才学历不等、层次不齐。大部分会计人员都具备了专业的会计理论知识,但是将理论知识在实际中应用却有所不足,导致这些会计专业学生很难一上岗就从事专门的会计工作。此外,虽然这些学生的实践经验有所不足,但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这要求学校在后续的工作过程中,由专业的实践教师对学生学习会计处理的方法进行有效指导。1.1.2工作和生活。会计从业人员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每天忙于各种账单的处理、财务报表的编制、纳税申报等。相对其他岗位工作,会计工作没有那么清闲,再加上生活的种种压力,会计从业人员很难有充裕时间进行本专业知识的继续学习和深造。

1.2内在因素。有些会计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在会计记账、算账、报账工作方面表现优秀,但是没有及时了解会计政策法规的调整、税收政策的不断变化、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管理会计知识的不足、经济形势的变化等。当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会计人员对当下的经济前景进行预测时,会计人员往往显得无能为力。从本质上看,这是会计人员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和职业判断的表现。

2学分制银行机制的内涵

学分制银行模拟了银行的功能特点,是一种能够帮助学生将存储的学分兑换成相应学历的管理模式。主要优势包括:学生可以自主安排学习时间、选择学习内容,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同时,结合学历教育和技能教育,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进一步增强专业技能。这种教育模式的应用,有利于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学分银行通过学分认定和积累以及学分兑换学历或者工作的方式,形成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低层次教育和高层次教育、普通教育和业余教育互相衔接和沟通的“学分银行”框架体系。①存分机制:每一门课程规定相应的学分,学生可以通过课程学习积累学分,当达到一定标准后,可以兑换相应的学历或者非学历证书。存分机制主要包括学分获得、学分积累、学分存储3部分内容。其中,学分获得是存分机制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从一般意义上看,只要经由权威部门或者国家相关机构认可的教育或者培训课程,无论受教育者处于何时何地,都能够通过培训教育获取相应的学分。②兑分机制:受教育者在学校经过一段时间学习之后获得的学分,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通过一定的方式,按照一定的比例,兑换成相应的学历、证书或者其他学校相关课程的学分。学分认定、学分互认、学分兑换、学分通兑这4个由低到高的阶段构成了学分机制有序运行的路径。此外,不同学校之间兑换规则上可能存在些许差别,但总体上看大同小异,基本上可以满足学生兑换的需求。

3基于“学分银行”的会计职业教育终身学习机制研究

3.1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建立统一的资历框架。要想充分落实会计职业教育终身学习模式,政府必须建立国家层面的资历框架,再将各个级别以及各个类型的教育部门整合到国家统一的资历框架中,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的纵向衔接和横向互通。这需要中央政府将构建资历框架作为自身的职责,必要时可通过推行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其顺利实施,并针对资历框架设置专门的部门进行指导和管理,而教育机构、企业、社会相关团体都是资历框架的执行部门。基于此,在政府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各级各类培训机构和教育部门需要积极参与,共同构建完善的资历框架。

3.2推广应用“成效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学习目的看,终身学习与应试教育存在很大的差别。应试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理念知识,而终身学习在于提高受教育者的能力。因此,在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方面,学校要坚持“成效为本”的教育理念。一般而言,大多数终身学习的受教育者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素养,学习的目的在于不断提升会计专业知识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基于这样的初衷,学校需要加强学习者能力的培养,推广或者应用“成效为本”的教育理念。

3.3教学制度改革。为了保证会计职业教育体系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之间的左右衔接,中职、高职、本科教育之间的上下贯通,我国必须进行教学制度改革。①取消固定的学年制,实行弹性学制和注册入学制度。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随时注册入学,可以边工作边上学,也可以选择先实践后入学或者创业休学等多种学习方式。②改革考核方式,全国制定统一的考核标准。改变以往培训机构、学校等“各自为政”的局面,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在国家会计专业“学分银行”管理机构统一的规定下进行考核。③丰富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由协会、学校以及政府共同构建一个教学资源平台,满足会计人员的终身学习需要。④积极推广“1+X”证书制度,带动“学分银行”发展,实现学员终身学习。

3.4加强“学分银行”的规范化管理。就现阶段我国“学分银行”的应用状况看,由于没有严格、统一的标准和评价方法,“学分银行”在应用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阻碍,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学习成果在社会上的认可程度很低,甚至不认可。例如,某本科院校的学制是四年全日制,但通过学分银行,学生一般用1~3年就可以拿到学位,经过调查,发现有35%的学生用了两年甚至两年以下的时间就取得了学位。对于这种情况,社会上的大部分企业都不认可学生通过学分银行获取的学位证书,认为含金量不高。因此,为了有效改变这一现状,教育部门应加大学分银行的建设力度;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落实该模式,并构建各级各类教育和培训机构认可的、统一的标准和评价方法,以此增强会计专业学生学习的动力和信心,使他们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3.5积极推进继续教育。目前,虽然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相关法律法规、会计准则等不断变化,会计从业人员需要做好继续接受教育的准备。比如,可以在工作单位组织会计人员进行相关内容的教育培训,或者在学校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等。由于接受继续教育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在职人员,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还需要加强学生之间经验教训的分享、专业技能的训练。积极应用学分银行的管理模式,通过规定每节课程的学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以学生取得的总学分进行学习成果评价,并授予相应的证书、学历或者其他物质奖励。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会计人员获得精神以及物质满足的同时,激发其继续学习的信心。

4结语

没有统一的学分要求和学分计算标准,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学分积累。因此,我国需要建立统一的国家层面的资历框架,并在该资历框架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学分银行,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真正将学生的学习成果转化为学习凭证。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调动会计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并付诸实践。

参考文献

[1]郭峰.学分转换实践模型研究——基于校企合作框架的学分银行制度设计与实践探索[J].继续教育,2015(2):18-20.

[2]孙世虹.学分银行构建学习成果认证体系的研究——以广西开放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广西教育,2018(39):41-42.

[3]江颖,何苗,谭明杰.2016年南京“构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和学分银行系统学术论坛”综述[J].广东开放大学学报,2017(2):7-15.

[4]张力玮,许方舟,鲍锦霞.终身学习理念下教育与学习的新发展——访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杨进[J].世界教育信息,2016(17):28-31.

作者:陈宏桥 单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