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职业教育范例

智慧职业教育

智慧职业教育范文1

[关键词]智慧教育;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一、引言

为进7一步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成为我国新时代经济建设的根本保障,高等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2015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以下简称“双创文件”),双创文件明确将“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作为深化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随后,各高等院校陆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但是仍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创业轻创新”等问题,而且不少创新创业课堂教学中仍主要采用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智慧教育越来越得到高等院校的青睐,将教学信息化平台融入创新创业课堂教学中,有助于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形成以面向学生“学”为主的全新的教学方式,有效提高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学质量。

二、智慧教育背景及意义

2018年4月,为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教育部出台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其中提出的“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信息素养全面提升行动”为构建基于智慧理念的学习环境提供了根本支持。智慧教育是信息化技术支撑的教育新形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智慧化“教学-学习-训练-评价”的新教育模式,而“高度信息化”和“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是智慧教育的显著特征。显而易见,信息化教学平台与创新创业教学相互融合,为高等院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一)有利于调动大学生学习积极性

大多高等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学,课堂上采取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学生被动听课,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佳。通过引进网络教学、翻转课堂、辅助教学等信息化技术支持的多样化教学模式,实现了信息化技术与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基于现代化技术的新的教学设计理念,改变了师生在课堂内、外教与学的分配时间,引导学生课前预习知识、课中应用知识、课后巩固知识,将学生学习空间从课堂内扩展到课堂外,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需要,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互动性

传统的创新创业课堂教学因教学资源有限、技术平台缺乏等因素,造成课堂上教学互动性明显不足,教学效果打折。基于智慧教育理念的信息化技术支撑平台在创新创业教育课堂教学应用,可以使创新创业教师更好地构思教学设计和任务,信息化教学应用平台的教学手段能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各种活动中,既活跃了课堂学习氛围,也增加了课堂学生的参与性,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互动性。

(三)有利于提升课堂实践的有效性

传统的创新创业课堂教学大多以传授创业理论知识为主,因缺乏必要的创业实践实训手段,造成大学生普遍缺乏创业体验过程,对于创业实践几乎空白。通过引进现代化技术支撑的创业模拟、实训类平台,可以弥补传统创新创业课堂教学中实践教学环节的不足,通过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开展创业模拟、实训等活动,提升大学生创业实践动手能力。

三、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创新创业课程改革实践

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领导一直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结合学院实际,加强就业创业教研室建设,明确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创新创业沙龙、讲座为辅助,以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赛为平台,以V创实训、V综实训、ERP沙盘、市场营销沙盘等专业实训平台为载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明确了“面向全体、分类实施、结合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并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整个人才培养方案。

(一)创新创业课程改革思路

根据双创文件精神要求,针对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社会责任感不强、创新意识淡薄和创业实践能力较弱的情况,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明确以创新创业课程改革为契机,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积极探索以“创新-创意-创造-创业”为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教育模式,建立由公共必修课、选修课和专业课程校企合作模块组成的创新创业类课程体系。为了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通过信息化手段将智慧课堂有机融合到创新创业课程中,重新整合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内容,积极在课堂推广开展小组讨论、练习训练、情景模拟、头脑风暴等参与式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互动效果,而且可以增强大学生课堂学习过程化数据管理,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逐步形成基于大数据的教学效果评价和分析,能大大推动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上新台阶。

(二)搭建创新创业课程资源共享平台

为积极探索“创新-创意-创造-创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分别与超星尔雅、用友新道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引入泛雅教学管理、用友实训平台打造创新创业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开设《创新创意》公共必修课1门、《创造学》选修课1门、专业课程校企合作模块《V创》《V综》实训类课程2门,超星尔雅创新创业类课程3门。2018年,面向全体大一新生开设《创新创意》公共必修课,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掌握创新方法,训练创新能力;面向对创造发明感兴趣学生,开设《创造学》选修课,培养学生创造发明能力;与用友新道公司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引进“新道VBSE创业基础实训平台”和“新道VBSE综合实践教学平台”,主要面向经管类专业学生开设,旨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与超星公司合作,开设了《大学生创新基础》《创新创业》《创新思维训练》在线课程,供大学生线上选修,构成了具有我院特色的网络课程与线下课程相结合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学资源库。

(三)改变创新创业课程传统教学模式

在信息化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创新创业课堂必须紧跟时展主流,借助于高度信息化的教学实训管理平台,通过混合式学习和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能发挥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2018年,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在创新创业课堂中引入超星学习通平台、用友VBSE创业基础实训平台等,来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课堂“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的教与学新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课前,创新创业教师给学生推送资源与交流(如:发通知、推送知识点、观看创业视频等),方便学生自主学习;课中,创新创业教师给学生设计教学任务(如:签到、抢答、讨论、投票、单元测试等),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课后,创新创业教师给学生布置课后功课(如:作业、阅读等),注重学生巩固复习知识。随后,对在校大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智慧教学进行了专项调查,结果显示:对创新创业课堂是否支持引入信息化教学平台,98%以上大学生持赞成态度;对创新创业课堂引入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好处,沟通效果好、学习效率高、实践性强受到大学生的高度认可。不难看出,创新创业课堂的智慧化新教育模式不仅构建老师和学生交流的空间,而且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四)改进创新创业课程评价方式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效果的评价离不开合理、科学的评价机制,合理科学的评价机制不仅要体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而且要能让大学生认识自我的创新创业能力。目前大多数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学评价方式比较单一,主要采用理论方法或创业计划书对学生进行考核,倾向于单一、知识、结果性考核,缺乏综合性的评价。2018年,在《创新创意》《V创》创新创业类基础通识课引入学习通、V创实训平台后,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学生课堂表现、在线学习和线下创新创业实践进行采集、汇总,如学生课堂讨论活跃度、测验测试的正确率、问答抢答情况等基础数据,从而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规律,实现学生课堂成绩与在线学习及线下成绩相互结合,促进单一考核向多样考核,知识考核向能力考核,结果考核向过程考核方式转变,真正体现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创新创业能力。智慧课堂教学平台,彻底改变了传统了创新创业课程评价方式,提升了创新创业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五)提高师生信息化应用水平

智慧化教育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的方向,信息技术融入高校创新创业课堂,真正实现信息化教与学应用覆盖创新创业教师和大学生。一方面,创新创业教师需要积极主动学习、不断提升,积极探索将超星尔雅、学习通、V创平台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有机结合,不断提升教师自身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创新创业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教学课堂中,通过信息化教学实践平台的引入,增加了市场调查、创意激发、产品设计、项目路演等各类创业模拟实训实践活动,不仅增强了课堂教学体验效果,而且大大提升了大学生信息化素养和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以创新创业课程改革为契机,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以创新创业课程改革委契机,有机融入智慧教育理念,搭建了由网络课程与线下课程组成的创新创业课程群,构建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参与式课堂教学新模式,实现移动式学习、泛在式学习全新的学习形态,通过量化数据指标评价创新创业课堂教学效果,体现了智慧化“教学-学习-训练-评价”的新模式,为高等院校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

[1]王珊珊,孟祥欣.基于OBE理念的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途径探讨[J].高教学刊,2018(12):38-40.

[2]梁宝升.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设计的探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1):256-257.

[3]熊鸣.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12):33-34.

[4]高丽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2):86-88.

[5]余建华.论“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河北职业教育,2018(12):63-65.

智慧职业教育范文2

一、加拿大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的形式

(一)直接参与职业院校的办学与管理

1.参与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

加拿大职业院校每一个专业都成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其成员大部分来自社会、行业协会、企业高管等,只有少部分来自本校教师。专业委员会要确保专业定位和专业设置符合市场需求,他们每年会根据学校服务区域的经济发展特点、产业发展趋势、用人单位需求和毕业生的反馈等信息调整专业设置。

2.与职业院校共同开发课程

加拿大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是采用由加拿大和美国联合开发的DACUM职业分析法,其主要课程观是从社会实际需求出发,与行业协会和用人单位合作,以能力培养为基础设计职业教育课程。

3.参与制定职业院校的教学大纲,积极支持职业院校更新教学内容

加拿大职业院校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经历了由“教育专家导向”向“行业专家导向”的转变,行业协会以及由行业协会选择的其他代表,在职业教育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行业协会还负责向职业院校提供最新的课程内容,以使职业院校的课程内容能够赶上企业技术进步的需要。

4.参与职业院校内部管理

加拿大职业院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其办学方针和学院管理均由董事会决定,不受政府部门干预。董事会一般由政府官员、行业企业代表、学院行政人员、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社区代表等组成,通过民主选举产生。

5.对学生企业实践培训的成绩进行鉴定

加拿大法律明确规定了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社会培训机构和职业院校在职业教育中各自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其中行业协会的职责之一就是对学生企业实践培训的成绩进行鉴定。此外,加拿大行业协会还积极推动职业院校国际化办学、委派行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到学校直接授课或开设讲座、接纳学生到行业企业实践等。

(二)沟通引导各方参与职业教育

1.将职业认证体系与职业院校课程紧密结合起来

在加拿大,行业协会负责制定各自行业的职业认证体系与职业资格标准。加拿大行业协会通过参与职业院校的课程开发、课程标准制定和课程内容更新,将职业认证体系、职业资格标准和岗位能力要求引入职业院校的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

2.引导职业院校开设培训课程,与职业院校联合开展培训项目

加拿大行业协会非常重视向职业院校提供社会培训需求,引导政府有关部门、公司企业等社会用工单位和社会公益机构与职业院校签订培训合同,由职业院校根据社会实际需要开设职业教育课程、开展职业培训。加拿大行业协会还直接与职业院校联合开展培训项目,每一个项目都设有项目咨询委员会,成员由行业协会专家、企业技术顾问、学校教师组成,项目咨询委员会是一个常设机构,主要职责是分析企业变化和岗位技能需求,据此对培训项目提出调整建议。

3.积极促成国内各省职业院校学分互认

加拿大行业协会还积极促成该行业职工参加其组织或认可的培训项目,获得的学分被各省职业院校认可,而且该行业职工在一个省职业院校获得的学分可以转到另一个省的职业院校,所有行业协会认可的课程均可作为学历教育的一部分。此外,行业协会还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如教育机构、雇主组织、工会组织、社区组织,与职业院校建立部门合作或社会伙伴合作关系,建立多种咨询委员会,同时还设立青年实习项目等由政府购买的教育培训项目。

(三)为职业院校办学提供支持

1.积极为职业院校提供各方面的信息

加拿大行业协会通过对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的有关政策进行研究和对市场信息进行系统梳理,及时向职业院校提供国内外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的相关信息,实现信息和政策的共享。加拿大各职业院校普遍设立了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该中心由行业协会和学校共同建立,为学生提供职业咨询和就业指导服务。

2.积极向职业院校转让先进技术,向职业院校提供技术捐助

加拿大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已向高中后职业院校无偿转让了价值六百多万加元的新技术设备,这使职业院校的学生可以接触到最新的企业生产技术。同时,行业企业为了确保教学质量,还通过设立奖学金的形式委托职业院校培养其所需要的特定专业人才,为本单位所用。

3.向社会广泛宣传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就是使其培养的学生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认可。例如,加拿大安大略省社区学院协会在向社会宣传职业教育方面就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向社会宣传社区学院的办学优势、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质量,为各社区学院寻找更多的经济来源。同时,与政府教育部和传媒界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了传媒界在宣传职业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

4.参与组织举办职业技术竞赛

在加拿大,全社会都重视从小培养青少年的科学技术兴趣,鼓励青少年学习科学技术。加拿大技术协会提出了“发展技术就是发展加拿大”的口号,得到全国各界响应。各社区和行业协会等组织积极举办职业技术竞赛,在青少年中普及科学技术,提倡劳动光荣,培养青少年热爱科学技术、热爱劳动的情怀,为他们将来从事职业教育、参加职业培训、成为技术工人奠定了基础。需要说明的是,因为加拿大是联邦制国家,各省各自管理自己的教育事务,因此,笔者介绍的部分先进经验在加拿大不具有全国普遍性。

二、加拿大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机制的启示

(一)转变办学理念

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应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能力本位办学理念已深深根植在加拿大职业教育中,同时能力本位职业教育也是加拿大职业教育最显著的特点,加拿大职业学校所有的教学内容安排、教学中采取的措施方法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也就是学生的岗位适应力、胜任力和综合素质。目前,受各种因素影响,我国职业教育中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仍然或多或少地存在,教学仍然围绕知识传授开展,像这种学科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知识基础较牢固,但动手能力相对不足。因此,我国职业教育应正确处理好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关系,树立能力本位的办学理念,通过调整课时安排、转变授课方式、改革教学方法等措施确保能力本位理念能够贯穿到职业教育办学和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

(二)转变办学方式

1.加强学校组织机构建设

一是成立专业(或专业群)评估委员会,成员由行业专家、企业管理者、企业技术人员、学校领导、专任教师、在校学生、优秀毕业生等组成,负责学校专业建设和调整,指导更新专业课程内容,制定专业培养标准。二是成立校企合作处(或联合办学处),由专门的副校长分管,负责协调管理企业以及社会力量与学校的合作办学工作和社会捐助的募集及管理工作,各专业教师负责实施合作办学的具体事宜。

2.引企入校,吸引企业参与办学

一是引导企业参与学校具体办学,包括专业设置调整、专业课程开发、课程内容确定、培养标准制定、教学计划安排、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比例确定、实训教学方法指导等。二是聘请企业鉴定或学校与企业共同鉴定学生实习实训成绩,作为学生学习成绩的一部分计入学生成长档案或转化成学分。在鉴定学生实训成绩的同时,还要让企业给实训学生提供职业发展建议书或诊断书,内容包括:已经掌握的技能、需进一步加强的技能、距离胜任工作岗位还有哪些差距、今后的努力方向等,以便让学生找准自身发展目标,让教师掌握学生详细情况。三是引导企业参与职业技能大赛的组织、考核等工作,提供大赛考核标准,作为评委参与考评工作,并在赛后提出职业学校教学改进的建议。

3.积极探索联合办学,共同开展培训项目

要与社会力量联合办学,优势互补,共同开办面向在校师生、企业职工、社会人员的培训课程和培训项目。同时,应多渠道外聘兼职教师,如掌握相关技术的部队退役人员、科研院所的技术研究人员、行业领军人物和带头人等。

(三)转变政府职能

政府职能要从管理指导转为沟通协调,从主导者转为支持者、联络者和辅助者。加拿大政府在职业教育办学过程中主要发挥着支持、宣传、沟通、联络的作用。

1.鼓励企业支持办学

通过税收政策优惠、基金资金奖励、信息服务支持、人才政策倾斜等措施,鼓励企业支持学校办学,具体包括捐资助学、提供岗位就业信息、转让先进技术等。捐助形式除了资金外,还包括有价证券、生产设备、企业产品、师生人身保险、技术专利等。学校接受的物资全部用于教学,资金可以以捐赠者公司或个人姓名命名作为奖学金,奖励表现突出的学生,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企业等社会捐助行为可以增加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紧密程度,促进校企合作顺利开展,提高合作质量和办学质量。

2.严格就业准入制度,引入职业资格准入机制

《职业教育法》第一章第八条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文凭、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这是我国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的法律依据。加拿大企业招聘的工人必须持有职业资格证书,未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者不允许毕业。因此,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应逐步严格就业准入制度,要求企业不得招收不具备岗位职业资格的员工。同时,应将职业资格准入机制、职业资格标准和岗位能力要求与职业院校课程开发、课程标准的制定和课程内容的更新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

3.加大奖励资金投入力度

一是统筹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用于奖励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鼓励企业招收职业学校实习生和毕业生。二是给予接受企业捐助的职业学校一定数额的配套资金,提高职业学校募集社会捐助的积极性。三是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让教师、学生赴企业、技术研发机构或科研院所培训、学习。

4.充分发挥沟通协调作用

一是积极促进各职业学校学分互认,参加被认可的企业提供的培训所获得的学分在职业学校中也可以作为学历教育成绩的一部分。二是鼓励支持学校为企业员工提供培训项目,牵线搭桥,为职业院校提供企业员工培训需求信息,由职业院校开设相应的培训课程,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同时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同举办培训项目。三是积极搭建学校与社会力量合作的平台,理顺体制机制、统一规划布局、成立专门机构,促进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

5.简政放权,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

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是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关键和前提,也是现代学校治理体系改革、实现学校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政府主管部门应主动突破体制机制障碍,下放审批权力,增加办学活力,让学校拥有充分自主的与企业联合办学的权利和自由。同时改变按学生数量拨付办学经费的方法,改为以奖励的形式拨付办学经费。

(四)发挥行业企业的作用

要增加行业企业在职业学校办学中的话语权,使其由辅助参与者变为主导决策者。加拿大行业协会和企业人员直接参与职业院校的管理和办学,并发挥决定性作用,其经验可以借鉴。

1.增加行业企业人员在学校管理中的话语权

要让行业企业人员参与学校重要决策,拥有部分决策权,确保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而不仅仅是提供建议。例如,加拿大乔治布朗学院董事会设1名主席和1名副主席,全部由企业代表担任,而且行业企业代表在由14人组成的董事会中占很大比例,其主要职责是代表企业和行业参与学校重大决策,对学校的教学进行指导。保证行业企业人员在学校管理中的话语权,既有利于拓宽学校的办学视野和影响力,又有利于加强学校与行业、企业、社会的联系。

2.增加行业企业人员在学校办学中的话语权

智慧职业教育范文3

一、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于职业生涯活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寓于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也不能忽视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职业心理、职业兴趣、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理想和职业精神等的影响和功能。为此,一方面,要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于校园文化活动。例如,可以利用以黑板报、墙报、橱窗、校园网络等媒体,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比赛、征文或演讲比赛、创业竞赛、校园模拟招聘、素质拓展训练、校友成才报告会、主题研讨与论坛、沙龙、新老生交流、毕业座谈、新生家长会以及成立“职业发展协会”、“创业者联盟”、“未来管理者协会”“、市场营销团队”等学生社团等以职业发展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2]同时,可采取适当方式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于品牌校园文化活动建设,校风、院风、班风建设,学生社团建设以及文明班集体、文明宿舍创建等活动,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集体意识等职业道德品质。另一方面,要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于职业实践活动中。组织和指导大学生开展职业实践活动,将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择业就业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二、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于职业心理辅导   近年来,职业心理辅导日益成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于职业心理辅导之中,也是一种对大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这要求:一方面要开发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测评系统,对大学生的能力水平、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等进行测量,以帮助其科学客观地认识自我、评估自我,消除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迷茫,使其能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保持一致。同时,要组建大学生生涯教育中心,发挥其生涯规划指导、个性测评和咨询、就业信息和查询、职业指导资料收集与提供、就业实习、职业介绍、职业资格认证、供需见面洽谈等的服务功能;要构建学校、院系和辅导员三级辅导体系,充分发挥职业生涯专业人员的作用,为大学生提供个别或团体职业咨询、测评和辅导,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于职业生涯媒介   目前,网络、手机等媒体已成为大学生娱乐交友、求知求职的重要渠道,其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大学生、职业道德、行为模式等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而网络上的虚假、不健康,甚至反动信息,也会对大学生身心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于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必须占领网络这一重要阵地,引导网上舆论,牢牢把握网络思政的主动权。一是要加强思想性、教育性、互动性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职业生涯涯规划、职业道德教育、网上党校、网上团校等主题网站的建设。二是要充分利用BBS、网上论坛、网络聊天室、网络视频、电子期刊以及博客、微博、微电影等新兴传媒,形成一个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于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互动交流平台。[3]三是利用网络、手机等媒体就业、创业、求职、勤工助学等职业信息,职业生涯教育的理论、资讯以及职业能力测试量表,方便大学生求职、创业、择业以及进行职业心理测评,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四是要运用技术、行政和法律等手段加强网络管理,规范网络运作,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作者:陈小姣 李志春 单位:长沙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智慧职业教育范文4

陈昌智副委员长认为,职业教育之所以为职业教育,最主要的特点在于职业技能的培养。德育教育是对各级各类教育的普遍要求,对职业教育也有特殊重要性,只有爱国家、爱社会、爱父母、爱同学、爱职业的人,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职业学校的学生还要有创新精神,不仅懂技术、会技能,还要勤于思考、善于创新,将来能够在实际工作中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吉林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执行院长孙进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概括为“品德要优、能力要强、专业要精”。品德是指敬业精神、团队精神、责任态度、职业文化素养,能力是指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专业方面要强化训练,锻炼准确度。汤涛副部长认为,当前国家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职业教育正好为此服务,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重视劳动者的成长成才。天津市庆达投资集团公司董事长孙太利从市场需求角度出发,认为新常态下的职教学生培养应该由一般劳动者向培养创业型、创新型员工方向发展。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原副所长余祖光提出,产业文化是职业教育育人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工作伦理和职业道德的根基和源泉,要大力培育职业教育文化。

二、探索多样化的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路径,是沟通职业教育和企业发展的桥梁。深圳第二高级技工学校原校长黄景荣认为,校企合作一定考虑学校出口和企业人才需求入口,两口不能对接的职业教育是没用的职业教育。他提出校企合作过程有浅、中、深不同层次合作阶段,应循序渐进、不断深化。他认为学校、企业和学生是校企合作中的“三元主体”,要实现“三赢”才是成功的合作。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俞步松介绍了将学校发展纳人到产业集团整体发展的经验,提出产业发展到哪里,职业教育就跟进到哪里。北京市商业学校党委书记史晓鹤介绍了卅“商校——联想”合作案例,企业和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双主体”,以合作企业要求为依据进行教育教学专门设计、人才专门培养,并共同教学,共同管理,共同育人。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杨进提出,新形势下要不断探索和创造新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例如贵州省提出“学校办到园区去、车间搬到校园来、专业围绕产业办、学生就近找工作”的思路,探索“产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模式;重庆市探索“九个融合”办学模式;广东省推行“校企双制”、“一校多制”、“企业校区”、“车间进校”等办学体制机制;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探索校企合作建工厂式学院、办产业式专业、开发技能式课程、培养应用型人才“三式一型”模式。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孵化中心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使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与上百家医药企业联姻,为职业院校参与科技创新探索了新的途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华职业教育社常务理事孙善学建议要为行业企业进入职业教育开辟空间,在职业学校治理模式上实行行业或企业参与学校管理的“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合作治理模式,在职业学校投人体制上实行政府和企业相结合的新的投入模式,在标准体系和制度建设上要赋予行业企业的话语权,并且认为参与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建设是行业企业进人职业教育的原点,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源头。

三、政府要鼓励和支持行业企业办学、兴教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白培军认为企业办学的优势非常明显,一是专业设置和企业需求结合得好,二是能够把教学和应用结合得更好,比如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的课堂可以设在企业的船上,实现理论实践有效结合。三是可以把对内服务和对外服务结合,不仅为自己的企业培养人才,同时为社会输送大量优质人才。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陈玉欢认为企业办学可以使学历教育与职工在职教育相结合,始终坚持面向市场、客户导向,缩短沟通链条,满足企业的全方位人才需求,进而提高生产效率与竞争力。不少与会代表反映,虽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了企业的办学主体地位,但办学之路并非平坦。一是学校地位尴尬,不能享受国家以及地方院校的政策优惠、补贴等,与其他公办院校的政策不等同。二是经费来源单一,学校办学经费或由企业独立承担,或来源于企业拨款和学费收入,同时国家政策规定国企的国有资产不能用于非经营性活动,国企资金无法投人到办学之中。三是生源质量不高,同时央企、国企招聘条件对职业学校毕业生形成隐性壁垒,也阻碍了优秀生源报考。为此,陈玉欢建议开放央企、国企的基层一线岗位,为接收职业学校毕业生打通路径。中国通信服务有限公司综合部高级业务经理唐长虹建议,疏通主办企业对于所属教育培训单位的投资渠道和路径。白培军、黄景荣等人提出采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方式,对企业办的职业院校加以扶持。杨进建议对已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企业,进行信誉资质评估,合格的授予教育企业地位,并细化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政策,保护和吸引企业积极性。孙善学建议将一定比例的企业税收(主要是教育费附加)返还给企业专门用于设立“校企合作基金”,明确资金投向企业与学校开展职业教育合作,企业办学经费也可以通过这一途径解决,政府监督使用情况。中华职业教育社副总干事杨农指出,要系统研究企业办学的体制机制,妥善处理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和教育的公益性矛盾,细化资产管理制度,防止顾此失彼,影响企业办学积极性。

四、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围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顶层设计问题,与会专家、学者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余祖光认为在宏观层面要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劳动就业体系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起职业教育体系与产业体系、劳动就业体系的内在联系。孙善学认为,中国职业教育体系面临着从供给模式向需求模式转型,并亟需从社会职业需求出发加快研究制定职业教育标准体系。他提出,构建职k教育体系和制度需要政府、教育机构、行业企业、学习者群体或个人的共同合作,加强国家制度匹配。建议在当前《职教法》修订工作中一定要重视相关各方的利益表达和充分参与。史晓鹤从校企合作的经验出发,探讨了国家性的职业教育荣誉制度、国家资格框架制度的重要性。清华万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总裁王向明建议各行业协会关注本行业的发展动态,制定行业职业标准和岗位模型。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清洁行业分会会长李军回应,行业协会在努力提出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要求,但是对接不通畅,相对于行业快速发展,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标准严重滞后。他还建议加强行业培训基地建设。另有学者提出,建立职业教育社会多元评价机制,让企业参与评价全过程。有学者建议根据国家产业总体布局探索区域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可行性,不同地区可以有不同政策。比如京津冀协同发展地区,还有江浙沪、云贵川、东三省、大西北等,使职业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格局相适应。

五、加大职业教育干部教师培训力度

王向明提出,加大职业教育干部教师培训力度是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首要条件,没有正确的职业教育观念和理论视野难以承担如此艰巨的发展与改革任务。孙太利建议,鼓励企业的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到职业院校任职,鼓励职业院校教师在企业中挂职锻炼,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需要在编制、待遇方面放开政策。陈玉欢也从实际教学管理中总结出“双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以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贯通专任教师向培训师的成长通道。史晓鹤建议建立系统的培养培训校长和培养培训教师基地,建立一套包括各级校长、教师的“国培”、“省培”等高质量、有特色的培训体系,形成一支品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规模适当、专兼结合的高质量教师队伍,保障师资队伍教育理念、教学理论与实际职业发展变化的一致性。她提出,国家要在职业教育领域形成强大的有权威有影响力的大师团队、专家团队,重视对研究机构的投人,在编制、经费保障等方面提供一定的保障。杨农介绍目前中华职教社正在筹备黄炎培教育学院的创建工作,届时将开设职业院校校长能力提升、骨干教师能力提升等核心课程,建立以能力提升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宝塔尖上的明珠。

六、努力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

智慧职业教育范文5

关键词:行业协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

2014年6月,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会议中,提出,职业教育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在会议中,强调,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机制是推动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形成多元化办学格局的重要举措。行业协会作为企业和学院两者之间的连接纽带,不仅是双方沟通的桥梁,更是两者合作是否紧密的重要节点。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健康稳定的发展离不开行业协会的支持。

一、行业协会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作用

行业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的中坚力量,是连接产业和教育二者之间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它既可以加深教育和产业间的联系,还能保障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划、人才的培养供给和教育内容的优化。

(一)行业协会在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指导作用

行业协会作为指导者,是构建现代经济发展模式和调节产业结构,体现中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角色。职业教育要以战略需求为目标,通过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依靠行业增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紧密性,加大产学研合作,以推动改革创新为中心思想,促使职业教育发展为更加适合国家战略任务要求的专业性、规模化人才培养方式,进而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强化行业协会指导作用是提升校企合作紧密性、提高职业教育服务能力的保障,是改善职业教育运行机制的主要环节,是遵循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优化教育方式、统筹资源、突出特色、提升转变服务经济发展方式的能力的必须条件。

(二)行业协会对职业学院及社会发展的引导作用

如今的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社会经济模式和产业结构在不断发生变化,对于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多。可当今国内职业教育存在着诸多例如机制不健全、与企业合作关系不紧密等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发展速度。因此,如何完善这些问题成了改变现状的关键。而政府作为国家部门,应在第一时间大力支持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的行为,使其能够全面履行这两者在职业教育中的职责。政府应支持行业协会作为引导者的地位,而行业协会也应根据需要适时进行各项职业教育,并且对职业教育起到组织、协调和业务指导作用。在职业学院设立及发展过程中,行业协会不仅要指导学院明确办学定位,还应协助完善学院管理模式,促进学院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的良性衔接。同时行业协会需要整合行业内可利用的各项资源,发挥出资源、技术和信息的优势,引导鼓励学院和企业合作,协助校企合作项目的评估及后续职业技能评定等管理工作。

(三)行业协会在校企合作中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企业是校企合作的直接受益人之一,因此企业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种类决定了学院培养技术性人才的方向。行业协会是某一大类企业的集合体,他不仅掌握着会员企业的发展现状,还知道会员企业的发展需求。因此,行业可以根据企业现状,预测未来企业人才需求,提出对应的人才质量标准。在这个过程中,稳定的人才输送体系不仅让企业有了更加有利的发展基础,还促进社会整体稳定性,提高了社会整体文化素质。政府在其中也得到了更好的社会赞扬。而在这个过程中起到源头作用的企业,在得到所需人才的同时,也会得到政府提供的财政、税收及政策上的支持,为企业未来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行业协会的指导作用贯穿整个职业教育的发展中,不管是宏观上的政策、制度的制定,还是中观的监控和监督,甚至是微观上的人才培养方案等,行业协会在其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企业和职业教育二者中间的连接者。

二、行业协会参与的校企合作运行模式

(一)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就是通过校企深度合作,由行业或企业与学校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由高职院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培养学生,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地点来学习技术技能,现代学徒制更注重技术的传承,实现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行业、企业需求相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课程实施过程与生产流程相对接,职业发展定位与社会需求相对接,职业技能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定位是更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

(二)订单式合作

订单式合作是企业因为其发展的需要,要进行企业用人培养,与学校进行订单式合作,学校培养的学生要满足企业用人需求。订单式合作企业将全程参与人才培养,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教学授课计划,在培养过程中要不断培养学生企业文化,加深学生对企业的了解,增强学生对企业归属感和荣誉感。企业对学生的培养内容是与企业的生产需要相结合,这样学生在毕业时就已经掌握相关技能,不用再培训就可以直接上岗就业,出现了毕业直接就业的格局,实现企业需求、学生直接就业的双赢局面。

(三)职业教育集团

职业教育集团,是指以一个或若干个发展较好的职业院校,联合相关的行业企业,以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教育质量和实现双赢、共同发展为主要目的,以资产联结或契约合同为纽带,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而构建的多法人联合体。职业教育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将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技能型人才,同时也可以促进企业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更新和发展。通过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可以调动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的积极性,有利于校企资源共享,有利于校企之间的协调发展。

(四)企业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学校安排在校学生实习的一种方式,学校在学生毕业前通常会安排企业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让学生在企业能够作为一名真正员工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对学生的工作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构建行业协会参与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策略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

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除了合作本身所产生的推动力外,还需要包括政府和法律方面、管理机制及稳定发展制度多角度合作推动校企合作的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之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职业教育的发展情况应得到政府的着重关注。比如当今所需的高素质人才主要的培养方式就是职业教育,对此政府应将职业教育作为一项政府规划在年度内按计划实施。同时,出台对应的法律法规政策,通过明确的权责关系,有效保护校企合作中双方主体的利益。

(二)加大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改革力度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主要包括岗位需求调研、人才输送、实训基地共建共享、社会服务共建共赢等方面。岗位需求调研就是需要及时接收企业岗位的需求,人才输送运行机制就是企业可以通过行业协会提供的调查分析报告,知晓各个学院所提供人才的标准及质量,从而与意向学院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实训基地共建共享机制,企业可以在不影响学院正常教学秩序的情况下,得到共建实训基地的使用权,在基地内开展其他培训、科研等工作;通过校内实训、校外实践、企业临时岗位实习等方式,学院可以拥有对于学生的一个比较全面的教学评价和企业评价,为学生未来如何培养提供发展建议。社会服务共建共赢运行机制,就是行业协会、企业、学院共同参与人才培训,在社会上进行的宣传推广,扩大社会影响力。

(三)采取双重导师模式进行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中可以尝试采用双重导师模式进行人才培养,即部分企业可以兼职为联络人,汇总其他企业各类人才需求为统一的人才培养订单,通过行业协会作为监督者与学院签订培养协议,要求学院根据不同层次及岗位分别进行人才培养;同时行业协会也可以协调职业认证机构,为企业在岗员工提供专业的培训和资格考试。在学院中,学院教师作为学业导师,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业培养;企业也根据需求提供部分兼职老师,为学生提供实际岗位需求的职业技能培训。学院教师平时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学业、实训、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等教育,保证学生有高昂的学习兴趣,顺利完成学业。通过这种双重导师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顺利毕业,还可以保证学生能够顺利进入工作岗位,为企业提供人才。

(四)成立监控体系,监督校企合作质量

行业协会组织成立一个由学院、行业、企业、社会等参与进来的监控体系。通过持续监控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企业对于毕业生的满意度等指标来分析校企合作模式是否需要优化。利用企业的客户管理方法,记录毕业生职业发展情况,按时回访,最后根据调查结果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同时欢迎社会共同监督校企合作过程,及时举报、反馈人才、企业、学院在合作过程中的违纪行为,通过行业协会、政府及法律的约束来保障校企合作的稳定发展。

(五)发挥行业协会指导作用

行业协会作为纽带稳定企业和学院之间的利益关系,是保证职业教育稳定发展的必备条件。通过双方不同的利益需求,行业协会可以进行居中协调,在这个过程中,行业协会不仅了解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掌握了学院对于人才培养方面的规格和质量。这些相关信息可以分别提供给校企双方,指导学院的人才培养方向,对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的分配提供建议。同时,这种协调也可以进一步地保证人才在入职前的实习实训等培养工作稳定高效实施。

四、结语

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研究过程中,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总体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缺少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和资金的投入,大企业在校企合作方面表现得较为积极,很多职业院校都是与大企业或龙头企业签订的校企合作协议,中小企业由于资金少、设备陈旧、技术较为落后,产品属于粗放型,使得这些企业无法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行校企合作,职业院校也不愿意与这样的企业合作,也会使中小企业人才缺失;还有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愿意到经济发达地区,薪金水平较高,学生有发挥自己能力的地方,不发达地区会出现人才流失,学校与不发达地区校企合作的意愿不强烈。职业院校校企业合作要与时俱进,让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企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Z〕.教职成〔2011〕6号.

〔2〕宋涛.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探索与研究〔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118-120.

〔3〕王建梁,魏体丽.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研究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6):15-18.

〔4〕韩国明,程贵妞.行业协会参与下的职业教育运行机制分析〔J〕.教育科学,2007,(6):72-75.

〔5〕刘秀玲.基于“互联网+”高职在线公共教育平台建设与研究〔J〕.辽宁经济技术学院学报,2018,(2):84-86.

智慧职业教育范文6

关键词:财务会计教育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模式

一、财务会计教育专业的概况及学生职业能力内涵

(一)财务会计教育专业概况

财务会计教育专业以培养既能在大中专院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从事财务会计相关教学、科研工作,又能在政府部门、企业、事业单位等部门从事相关会计、审计、财务管理业务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兼具职业性与师范性特征。据统计目前全国开设此专业的院校有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浙江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岭南师范学院等13所。作为广西唯一一所财经院校,广西财经学院开设了财务会计教育专业,其将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技术等方面的课程融入财会人才培养之中。该专业2013年经批准招生,目前有在校生215人,已培养两届毕业生共90人。

(二)财务会计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内涵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以职业需要具备的各种能力的综合。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专业能力,指具备从事某一职业的特殊知识与能力,即任职能力;二是职业素质,包括一般的学习、文字和语言运用、沟通、分析判断、获取信息、制定计划、解决问题等能力;三是职业生涯管理能力,包括组织协调、团队合作、人际关系处理、口头表达交流、心理承受、职业道德与个人品德等。作为一个新型的专业,财务会计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既不同于财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也不同于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而有其特殊性。首先,专业知识与能力。与财务专业、教育学专业学生相比,财会会计教育专业学生只有掌握了更加丰富的财会理论知识与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面对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换代快,要想更好的教学,就需要有这较强的理论知识学习能力。其次,实践操作能力。财务会计教育专业要想能够较好的教学,必须有着财会会计的实践技能。这就要求有着较强的财务会计实践能力。据此,我们认为财务会计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是指在掌握财务会计与教育教学有关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充分运用实践,善于教学等各种能力于一体的综合能力。

二、财务会计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意义

(一)提升财务会计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生产或生活的人才类型,是具备扎实专业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的专门人才。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旨在全面提高学生职业质素为目标,根据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为导向,立足于学科教育,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教育。近年来国家提出要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引导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在此背景下,广西财经学院于2016年获批教育部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立项,并以此为契机,加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合理知识结构,卓越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升级,广西在围绕中央赋予的“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这“三大定位”的过程中,广西必将大有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定会得到进一步提升,各行各业对财务会计专业人才需求量也会不断扩大。目前广西中高等职业院校共有300多所,开设财务会计类专业的有100余所,会计教育师资需求量庞大。在此背景下,广西财经学院财务会计教育专业加强应用型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满足财会人才与财会教育师资人才市场需求的必然选择。

(二)提升财务会计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是解决学生个人职业发展困境的需要

财务会计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大中专院校、培训机构的师资人才和政府,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事务人才,理论上在职业发展上财务会计教育专业学生比会计专业学生更宽的路径选择。但根据实际情况来看,财务会计教育专业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从事会计实务工作比不上会计专业毕业生,从事会计教育工作比不上师范类毕业生的尴尬局面。根据对广西财经学院财务会计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调查,该专业毕业生的初次就业中签订协议就业率大约是80%左右,大部分毕业生从事中小型企业财务会计类工作,只有少数个别进入中高职院校担任会计教师。在就业过程中,大多数同学反馈自己所学专业不具备就业竞争优势,甚至处于劣势地位。因此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从社会需求出发,挖掘财务会计教育专业特色,着力于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三、创新财务会计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思考

(一)构建“双专多能”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

加强财务会计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不仅有助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而且有助于强化应用型本科院校内涵式发展,进而促进该专业学生的个人发展都有着重大意义。财务会计教育专业应该发挥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优势,构建“双专多能”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双专”即培养学生扎实会计专业能力和良好教育教学能力,会计职业能力和师范能力同时发展,能发挥“两条腿”走路的优势。“多能”即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生涯管理等方面能力培养,包括学习能力、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达到一定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具备较好的人文素养和心理抗压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二)实施“产教融合”的职业能力培养方式

基于财务会计教育专业旨在培养既能教学,又能实践操作的应用型人才,就有必要从培养方式上进行革新,重视该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首先,加强课堂改革,运用多媒体等各种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财务、会计基本知识的培养,并重视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的传输,从理论上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其次,从财务会计实践角度加强训练,培养财务会计专业基本的实践技能,据此可以通过“产教融合”模式,在学生大三期间安排其到企业、会计事务所、审计部门等专业机构接受跟班实习。再次,借鉴师范专业学生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在大四阶段安排学生以“助教助研”形式参与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实践教学能力。形成“课堂理论知识学习——企业实践技能培养——学校教学能力提高”的新型培养模式。

(三)完善“四位一体”的职业能力评估制度

要想创新财务会计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首先就需要明晰当前培养的状况,这就需要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达成度进行评估。通过评估促改革,通过评估促进步。据此,我们认为可以完善“四位一体”的职业能力培养制度,即学生自我职业能力评估、学校专业定位达成评估、用人单位满意度评估、政府全方位评估。具体来说,可以每四年进行一次,从学生就业情况、就业专业对口情况、用人单位评价情况、社会影响评价等方面进行,形成综合评价报告,根据评价报告对下一年度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完善,为该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匡瑛.究竟什么是职业能力——基于比较分析的角度.江苏高教.2010(1).

[2]魏启晋.论职业能力要素内涵及其培养机制.职业教育研究.2012(6).

[3]吴春璇.把握职业教育的脉搏建设好财务会计教育专业——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商业会计.2015(15).

[4]康玲.需求导向型:财务会计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应用.教育教学论坛.2017(25).

智慧职业教育范文7

关键词:财务会计教育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模式

一、财务会计教育专业的概况及学生职业能力内涵

(一)财务会计教育专业概况

财务会计教育专业以培养既能在大中专院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从事财务会计相关教学、科研工作,又能在政府部门、企业、事业单位等部门从事相关会计、审计、财务管理业务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兼具职业性与师范性特征。据统计目前全国开设此专业的院校有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浙江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岭南师范学院等13所。作为广西唯一一所财经院校,广西财经学院开设了财务会计教育专业,其将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技术等方面的课程融入财会人才培养之中。该专业2013年经批准招生,目前有在校生215人,已培养两届毕业生共90人。

(二)财务会计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内涵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以职业需要具备的各种能力的综合。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专业能力,指具备从事某一职业的特殊知识与能力,即任职能力;二是职业素质,包括一般的学习、文字和语言运用、沟通、分析判断、获取信息、制定计划、解决问题等能力;三是职业生涯管理能力,包括组织协调、团队合作、人际关系处理、口头表达交流、心理承受、职业道德与个人品德等。作为一个新型的专业,财务会计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既不同于财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也不同于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而有其特殊性。首先,专业知识与能力。与财务专业、教育学专业学生相比,财会会计教育专业学生只有掌握了更加丰富的财会理论知识与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面对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换代快,要想更好的教学,就需要有这较强的理论知识学习能力。其次,实践操作能力。财务会计教育专业要想能够较好的教学,必须有着财会会计的实践技能。这就要求有着较强的财务会计实践能力。据此,我们认为财务会计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是指在掌握财务会计与教育教学有关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充分运用实践,善于教学等各种能力于一体的综合能力。

二、财务会计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意义

(一)提升财务会计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生产或生活的人才类型,是具备扎实专业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的专门人才。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旨在全面提高学生职业质素为目标,根据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为导向,立足于学科教育,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教育。近年来国家提出要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引导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在此背景下,广西财经学院于2016年获批教育部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立项,并以此为契机,加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合理知识结构,卓越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升级,广西在围绕中央赋予的“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这“三大定位”的过程中,广西必将大有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定会得到进一步提升,各行各业对财务会计专业人才需求量也会不断扩大。目前广西中高等职业院校共有300多所,开设财务会计类专业的有100余所,会计教育师资需求量庞大。在此背景下,广西财经学院财务会计教育专业加强应用型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满足财会人才与财会教育师资人才市场需求的必然选择。

(二)提升财务会计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是解决学生个人职业发展困境的需要

财务会计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大中专院校、培训机构的师资人才和政府,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事务人才,理论上在职业发展上财务会计教育专业学生比会计专业学生更宽的路径选择。但根据实际情况来看,财务会计教育专业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从事会计实务工作比不上会计专业毕业生,从事会计教育工作比不上师范类毕业生的尴尬局面。根据对广西财经学院财务会计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调查,该专业毕业生的初次就业中签订协议就业率大约是80%左右,大部分毕业生从事中小型企业财务会计类工作,只有少数个别进入中高职院校担任会计教师。在就业过程中,大多数同学反馈自己所学专业不具备就业竞争优势,甚至处于劣势地位。因此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从社会需求出发,挖掘财务会计教育专业特色,着力于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三、创新财务会计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思考

(一)构建“双专多能”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

加强财务会计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不仅有助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而且有助于强化应用型本科院校内涵式发展,进而促进该专业学生的个人发展都有着重大意义。财务会计教育专业应该发挥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优势,构建“双专多能”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双专”即培养学生扎实会计专业能力和良好教育教学能力,会计职业能力和师范能力同时发展,能发挥“两条腿”走路的优势。“多能”即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生涯管理等方面能力培养,包括学习能力、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达到一定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具备较好的人文素养和心理抗压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二)实施“产教融合”的职业能力培养方式

基于财务会计教育专业旨在培养既能教学,又能实践操作的应用型人才,就有必要从培养方式上进行革新,重视该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首先,加强课堂改革,运用多媒体等各种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财务、会计基本知识的培养,并重视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的传输,从理论上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其次,从财务会计实践角度加强训练,培养财务会计专业基本的实践技能,据此可以通过“产教融合”模式,在学生大三期间安排其到企业、会计事务所、审计部门等专业机构接受跟班实习。再次,借鉴师范专业学生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在大四阶段安排学生以“助教助研”形式参与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实践教学能力。形成“课堂理论知识学习——企业实践技能培养——学校教学能力提高”的新型培养模式。

(三)完善“四位一体”的职业能力评估制度

要想创新财务会计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首先就需要明晰当前培养的状况,这就需要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达成度进行评估。通过评估促改革,通过评估促进步。据此,我们认为可以完善“四位一体”的职业能力培养制度,即学生自我职业能力评估、学校专业定位达成评估、用人单位满意度评估、政府全方位评估。具体来说,可以每四年进行一次,从学生就业情况、就业专业对口情况、用人单位评价情况、社会影响评价等方面进行,形成综合评价报告,根据评价报告对下一年度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完善,为该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匡瑛.究竟什么是职业能力——基于比较分析的角度.江苏高教.2010(1).

[2]魏启晋.论职业能力要素内涵及其培养机制.职业教育研究.2012(6).

[3]吴春璇.把握职业教育的脉搏建设好财务会计教育专业——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商业会计.2015(15).

[4]康玲.需求导向型:财务会计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应用.教育教学论坛.2017(25).

智慧职业教育范文8

《财务会计》作为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主要以培养学生经济业务的基本核算理论、具体核算方法和账务处理等为教学内容,《财务会计》课程作为学习其他会计专业课的基础,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和实践性,同时,就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财务会计》课程现在而言,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还存在着一点的问题。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到《财务会计》的知识技能,本文就《财务会计》课程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财务会计;教学改革;高职高专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领域中会计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高职院校作为专业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其为社会贡献了大量的会计人才。《财务会计》作为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有效提高《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质量是真正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重要保障。但从当前许多高职院校的《财务会计》的教学现状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解决当前教学中的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针对不足之处找出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改革教学方法,有效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

二、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生缺乏兴趣

就当前高职院校的《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现状而言,许多学校还在沿用过去传统且单一的教学方法,这种以理论为主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不但没能满足当代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的要求,还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上许多学生本来就是因为高考不理想才不得已才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很多学生文化知识缺乏以及主动性差都使得学生缺点学习《财务会计》知识的兴趣。

(二)内容多难度大

《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特定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其包含了企业单位资金流动的方方面面。《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单位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利润以及所有者权益等六大方面的会计核算和财务报表的编制,而企业会计核算实务有会设计到企业日常业务的各个方面。由此可见,《财务会计》课程的内容多而复杂,许多学生刚开始学习的时候都学觉得很难而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了影响了《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效率。

(三)知识更新较慢

《财务会计》课程中对于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主要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而进行处理的,但是由于准则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全球经济不断变化的当前,我国经济为了和国家经济的更好接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应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一致,这种情况《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也需要满足经济的变化要求,表现出《财务会计》知识的更新的情况,然而,当前许多学校对于知识的更新做的不足,使得学生真正运用到实际会计处理是感觉到迷茫。

(四)缺乏实践训练

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会计工作,并且要胜任会计工作必然需要过硬的实际会计处理能力,但是有的教师会认为《财务会计》主要以培养学生经济业务的基本核算理论、具体核算方法和账务处理等为教学内容,在学校学好《财务会计》相关的理论知识就好,实际会计处理能力是以后工作中积累的。这样导致了学生缺乏一定的实践训练,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财务会计》课程的改革建议

(一)编写并选用最新教材

高职院校学生与本科学生的培养目标不同,应编写更为适合高职学生既重理论更重实务的教材。让学生在学习时就能掌握到以事务为主符合高职学生实际情况的会计知识,其次,学校应根据根据选用最新教材,教师第一时间学习更新后的《财务会计》知识,让学生能第一时间掌握最新准确的相关知识。

(二)细化岗位的教学内容

在《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上,我们可以根据不同会计岗位进行理论学习,并以每一个岗位开展实践训练。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共同完成一个完成的会计问题处理,每个小组负责一个会计岗位的工作,教师在中间协调不同小组的信息流动,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细化了教学内容,更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三)充分激发出学生兴趣

兴趣作为我们学习最好的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以提高教学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教学意义。因此,在《财务会计》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多开展多媒体教学、小组竞争、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利用学生喜爱多媒体,喜欢相互之间的比较,爱模仿爱动等个性,充分激发出学生对于《财务会计》课程知识的学习。

(四)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

《财务会计》是一门复杂且困难的课程,同时课程设计未来学习从业的会计处理能力,容不得有丝毫的纰漏,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会计处理的方式方法,实践训练是最有效的途径,因此,在《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中我们用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激情。比如,针对刚学到出纳岗位的智商,开展小组实践训练,让小组进行比赛,这样学生既利用学生爱比拼个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掌握到出纳的实践经验,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五)以实际案例进行教学

对于学生而言,学生更关心与自身相关的一些东西,因此教师讲授的财务会计相关知识之前,可以搜集一些相关的案例。在课堂中教师将案例与所讲知识相结合,以便学生在学习众能更好理解和掌握对应的知识。比如,选用学校超市的实际经济情况与财务会计的出纳知识相结合,这样利用学生对于学校超市的兴趣,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结束语

为适应当代经济形势的发展,为了满足企业对于会计人才的要求,高职院校必须落实提高《财务会计》等相关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效率,改革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作者:江周贵 况晶 单位:宜春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飞凤.关于高职高校会计实训教学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3).

[2]汪国利.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经济视野,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