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施工技术范例

智慧施工技术

智慧施工技术范文1

【关键词】BIM技术;智慧工地;管理系统

1智慧工地概述

“智慧工地”是指利用BIM三维设计平台,对工程项目进行精细化设计和工程施工过程模拟,围绕施工过程管理,构建互联协作、科学管理的施工项目信息化生态圈,并基于物联网工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提供施工预测和处理方案,实现施工过程的可视化、智能化管理。智慧工地的建设对实现绿色建筑,引领信息化应用,提升社会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2BIM技术概述

BIM是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的数据化工具,通过参数模型整合了项目的各种相关数据,并在整个项目设计、施工、运行和维护中进行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能够正确理解和有效处理各种工程信息。①BIM是建筑项目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化呈现;②BIM是一个共享设施信息的过程,应用于建筑从建造到拆除的整个生命周期,是所有决策的数据基础;③在项目的不同阶段,不同的利益相关者通过对BIM信息的录入、提取、更新和修改支持和反映他们的职责[1]。

3智慧工地与BIM的关系

智慧工地管理系统由终端层、平台层和应用层组成。通过物联网数据采集设备,实现对施工场地实时监控、智能感知和数据采集;通过云平台,对系统采集到的海量数据进行高效计算、存储和服务提供;应用层按照项目管理需求,为现场管理者提供项目管理系统。BIM技术在智慧工地建设中起到关键的支撑作用:①作为大型现场施工信息载体的BIM技术,只有利用三维BIM模型,才能实现抽象数据与现场施工实体的关联,并以BIM作为信息载体对数据库进行高效管理;②施工现场人员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对技术指标的理解存在偏差,借助二维与三维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对工程项目进行综合评价,大大提高了工程项目管理的效率。基于BIM技术的智慧工地管理系统架构见图1[2]。

4基于BIM技术的智慧工地管理应用

4.1BIM模型标准化

BIM模型以信息为核心,以实现信息管理为重点。在保证模型空间位置和尺寸数据的精准外,BIM模型的参数化、命名、分类、编码等标准也是BIM模型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智慧工地其他BIM模块的运行提供了基础。

4.2实名制管理系统

采用“智慧工地”实名制管理系统,将项目部管理制度、部门管理制度、专职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安全技术措施与计划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承诺书等制度上传到系统平台,形成安全生产责任及制度台账。对所有进入施工现场、办公区域和生活区域的人员进行严格管理,发现有违章作业时,及时通过平台向项目管理人员和班组长发出通知,要求立即整改。在施工现场张贴采用BIM技术生成的QR码,通过后台及时添加施工方案与施工技术交底、安全生产责任与制度、安全教育与技术交底等内容,施工人员可随时通过手机扫描查看[3]。

4.3视频监控系统

以BIM技术和数据模型为基础,构建“智慧工地”监控系统,通过连入物联网的监测设备实时监测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状况、水的消耗、噪声和扬尘污染状况等,采集上传至数据库并发出预警警报,实现信息共享,精确控制风险,强化工地管理质量。

4.3.1AI图像分析系统

采用智能AI摄像机对施工现场及重点防治区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监控。采用AI图像分析系统对所有进场作业人员的行为进行动态跟踪管理,发现不戴安全帽、违规翻越护栏、打架斗殴等行为时,立即抓拍,经人脸识别后判断责任归属,向责任人发出整改通知。监测到人员倒地、奔跑等异常行为时,直接报警提醒管理人员到现场处理。4.3.2智能塔吊系统智能塔吊系统安装在施工现场的所有塔吊上,负责监测塔吊的不安全状态。该系统的多种传感器安装在塔吊臂、塔身和传动结构上,黑匣子位于远程服务器上,系统主要包括人脸识别考勤、无线通信模块和可视系统。工程管理人员可通过该系统对塔吊运行状态进行远程实时监测,及时发现违规操作,切实减少施工现场的塔吊事故。

4.3.3水电节能无线监测控制系统

利用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对办公、生活、建筑等场所的水资源和电能利用情况进行监测和控制,实现资源监测和移动远程控制。该系统将自动化控制技术、远程无线传输技术、服务器和数据库开发技术整合在一起,主要包括前端设备、无线设备、终端智能设备。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将传感器采集的用水、用电数据上传到“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建立水电节能台账,利用大数据分析用水、用电、安全隐患监测、故障报警、超负荷用电、线路状态监测、线路故障等数据报告,以及对临时用水、消防用水等进行实时监测,方便绿色施工监管[4]。

4.4智慧工地管理应用

4.4.1施工过程

仿真运用BIM3D虚拟可视化技术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建立基于4D信息模型的施工冲突分析与管理系统,实现对施工人员、材料、机械等进场时间的实时控制,避免了返工、延误进度。施工进度模拟直观地表现了工程项目的进度计划,并与工程实际完成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明确了工程实际施工与进度计划的偏差,为施工计划进行合理的调整提供了可靠依据。

4.4.2质量管理

BIM具有数据集成、可视化、参数化设计等特点,可以有效减少重复工作,降低项目复杂度。通过BIM技术建立统一的工程数据源,有效保证了专业间的综合协作,充分提高了信息的共享和重用,各个环节产生的信息可直接作为下一个环节的工作基础,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为沟通与协作提供了底层支持,实现了项目各参与方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

4.4.3安全管理

利用BIM技术可以对施工过程进行自动安全检查,制定安全施工计划,以及在施工前对建筑物进行消防安全疏散模拟。通过基于BIM技术的提前预判,减少工程安全隐患。

4.5重大危险源管理

利用“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模块,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在危险源识别的基础上,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制定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和实施计划,并通过“智慧工地”移动APP进行现场安全检查,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定期进行专业勘察,将结果上传至平台形成重大危险源管理台账。通过BIM技术的仿真模拟,可以在三维模型中预知危险源、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对基坑、模板工程和支撑系统、起重吊装和起重机械安装拆卸、脚手架、拆除、暗挖等危重工程,进行安全保护措施的事先模拟,评价其适用性和可靠性,为现场施工提供直观、专业的指导和参考[5]。

5结语

智慧施工技术范文2

[关键词]测绘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如今的测绘工程已经被运用在多个领域,在旅游工程设计、城市工程设计以及一些大型的工程建设中都能够看到测绘工程。测绘工程以收集数据为基础,并且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处理,如今的测绘工程已经成为提高工程建设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测绘工程能够很好的满足人们对高物质生活水平的追求。测绘工程是工程建设质量的一个保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工程建设规模在不断的扩大,对测绘工程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在提高技术的同时还要对测绘工程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把控。

1测绘工程的特点

测绘工程其实简单的来说就是一种数据收集,在如今工程建设快速发展的时代,测绘工程为工程建设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测绘工程属于一种前期的工程,而这种前期的工程对后期工程建设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都是测绘产品,例如一些旅游地图和城市地图,这些都属于测绘产品。传统的测绘工程都是由人工来完成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测绘工程已经开始从人工化走向智能化了,在收集数据和处理数据的过程中加入了很多新的技术,提高了测绘工程的质量,人们也能够从中获取更加准确的信息。测绘工程质量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很好的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

2测绘工程当前的发展状况

2.1技术更新速度慢,缺乏专业型的技术人才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测绘工程已经成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一部分,因为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因此测绘工程就面临着来自市场的竞争,很多的测绘工程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想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站稳脚步,首先测绘工程企业就应该保证有先进的技术和专业的人才,因为这两项是测绘工程发展的关键,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的测绘工程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没有先进的技术,可能是由于企业自身发展的问题,没有最新的资源,因此就很难更新技术,企业采用的测绘工程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工程建设的要求了,企业的发展就会变得越来越落后。人才对于测绘工程企业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很多企业在选拔人才的时候过多的考虑经济利益,因此限制了企业对人才的选拔。如今的很多测绘工程技术人员都只会其中的一个方面,能够掌握整个测绘技术的人才非常的少,所以专业全能型的人才非常的缺乏。

2.2探测工程对于其工作作业的质量低下,质量管理不合格

虽然如今一直都在强调测绘工程质量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的探测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市场激烈竞争的背景下,由于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加重视经济效益,因此在探测工程进行的时候就失去了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和原则。在缺少这种理念的情况下就会造成作业质量不断下降,当工作人们在工作的时候,盲目的追求测绘工程的进度,在测绘的过程中没有严格的按照标准进行测绘,忽视了作业操作,相关的管理人员也缺乏对测绘工程作业的监督和复查,这样就会导致作业质量非常的低,探测出来的数据完全不能够使用,总而言之,质量不合格的问题非常严重。

2.3探测工作管理体制不健全

探测工作管理体制不健全是如今测绘工程在发展的过程中最长出现的一个问题。探测工程在前期要收集大量的数据,并且要对数据进行充分的分析,然后得到相应的数据结果。探测工程虽然是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但是探测工作的质量是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有所保证。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建立一个健全的管理体制。但是现在的探测工程管理体制普遍都不是很健全,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因此在测绘过程中的不良现象比比皆是。

3测绘工程质量控制技术措施

3.1强化数据收集的过程

在测绘工程中,利用先进的测绘技术和先进的测绘仪器对数据进行收集是测绘工程最主要的工作,因此想要保证测绘工程的质量,就要不断强化数据收集的过程,相关单位应该加强对工作人员进行技术方面的培训,让工作人员能够正确的使用一些测绘仪器,并且要让工作人员树立良好的质量意识,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尽职尽责,保证收集到的数据都是有效的。数据工作的收集并不是一次就能够完成的,需要进行多次的数据收集,然后在通过科学的计算,得出最有效的数据,从而不断提高收集数据的质量。

3.2积极的引进测绘精度高的现代化仪器

测绘工程在进行过程中会用到很多的测绘仪器,测绘仪器的先进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测绘工程的质量,但是如今很多的测绘工程企业都没有非常先进的仪器,投入使用的都是一些比较老旧的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测绘工程的质量。为了保证测绘工程的质量,企业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多引进一些比较先进的测绘仪器和设备。

3.3增强团队合作的管理意识

测绘工程在具体的进行过程中,涉及到的内容非常的多,每个环节都需要工作人员进行合作,只有通过耐心的合作才能够保证测绘工程的质量,因此增强团队的合作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企业内部应该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让每个工作人员都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发挥每个工作人员的特长,大家互相之间进行监督,不断提高团队的合作意识。

4总结

总而言之,测绘工程质量对于工程建设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不断提高测绘工程的质量,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不断引入最新的测绘设备,加强工作人员团结合作的意识。从各方面提高测绘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雨,胡传顺,向军华,李战军,闫杰.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研究[J].科技风,2018(17):214.

智慧施工技术范文3

这次会议是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主要任务是,落实全省重点污染河流治污现场会议精神,进一步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安排部署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根据安排,这次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由同志带队,于28—29日赴两市进行了考察学习。第二阶段,就是召开这次全市大会进行安排部署。

刚才观看了市的经验介绍宣传片,采取六大措施,实施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一是自我加压,提高标准,工作目标定位高;二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关停并转等综合措施,淘汰关闭了一批污染企业;三是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全市9家污水处理厂,全部实行了分片分区收集处理污水;四是项目审核严格把关,实行行政许可,所有建设项目在污染方面、在污水排放方面实行严格的行政许可制度;五是治、用、保三管齐下的综合整治;最后是要加强监管。看了他们的经验很受启发,按照这种思路、这六条经验来落实,我市的流域综合治理就很快也会有成效。刚才同志按照省厅的会议精神和市政府的要求,结合学习外地市的经验和做法,就做好我市河流的污染综合治理工作作了具体安排,重点突出,措施可行,我都同意。希望大家按照任务分工,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调整思路,强化措施,认真抓好落实。6月底还完不成任务,省里将对的项目实行限批。各单位一定要统一思想认识,把治理污染放到应有的高度去认识,依法治理,不会影响发展。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切实增强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实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国家规划、实施国家战略,建设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打造以水为脉的黄河水城,必须是市内所有河流水质清洁、河清湖净、水清鱼跃。良好的河流水质,不仅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一个地区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体现,是文明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污染河流综合治理工作。省长在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年底前省控59条重点污染河流要全部恢复鱼类生长。4月份,省政府召开全省重点污染河流治污暨流域环境安全管理现场观摩调度会,会议指出,今年6月底前所有省控重点河流务必要达到鱼类稳定存活条件,即“COD达到60mg/L以下、氨氮达到6mg/L以下”。5月份,省财政厅、省环保厅又在我市召开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座谈会,传达省政府河流域上下游协议生态补偿暂行办法。市委、市政府向来将河流污染治理,作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认真落实省政府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不断丰富治理思路,强化治理措施,去年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流域污染综合治理改善河流水质的通知,对全市15条河流水质改善目标、工作保障都提出了明确要求。举全市之力实施河综合治理工程,治理河一是牵动市区很多单位,二是牵扯周边县区,治理河采取工程措施也采取人治措施,做好榜样。6月底以前确保河达标,即COD达到60mg/L以下、氨氮达到6mg/L以下,甚至更高一些,达到五类水标准。要下决心把河治理到五类水标准。其他的河流各县区也要提高标准。建设生态特色鲜明的黄河水城,推动中心城城市生态和城市建设获得快速发展。

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市15条省控、市控河流,没有一条河流水质达到地表水V类标准,大部分河流水质超标,流域治理整体工作在全省位列倒数。5条省控重点污染河流中,阳河、织女河水质基本达到治理目标,即“COD达到60mg/L以下、氨氮达到6mg/L以下”;闸断面氨氮浓度11.7mg/L,超标0.95倍;支脉河COD浓度66mg/L,超标0.1倍;河东二路断面,COD最高为112mg/L,超标0.88倍,氨氮最高为26.7mg/L,超标3.45倍。尤其是河和河经常受到上级部门的通报批评。19条市控重点河流污染情况多数比省控河流更为严重。河和河氨氮超标达8倍以上,COD超标3倍左右;河和沟等污染也非常严重,主要污染物最高超标倍数都在4倍以上;河等河流水质与河流域水质相近。可以说,我市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已是刻不容缓、非治不可、决无退路,到了必须下狠心非治不可的境地。

省环保厅将从7月1日起暂停审批增加水污染物的新建项目,并对于河流断面仍不能稳定达标的市在省级新闻媒体上进行曝光。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如果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项目不能按期到位,将会影响到全市“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的顺利完成。从当前来看,必须在7月份之前实现河流水质全面稳定达标,确保我市不被曝光,有一定困难,河实施的五大工程最后期限排到7月15日。7月15日工程完工投入使用,这样才能把河的水全部放干排净,进行适当的清淤,要力争不被通报曝光。在工作措施上一定要按照标准来治理所有河流,确保市委市政府建设生态市、高效生态经济区一系列决策措施得到落实。确保我市任何一条流域、任何一个区域不被限批。从长远来看,生态文明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基本方向和鲜明特色,要再利用两年左右的时间持续治理,确保全市各主要河流水质达到功能区划目标要求,确保不影响市委、市政府关于生态建设一系列决策部署的实现。因此,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务必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本着对群众、对事业、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充分认清流域污染治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快速行动,迎难而上,加快流域综合治理步伐,尽快实现全市河流水质的根本改善。

二、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全市流域综合治理工作

水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它的好处很多,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我们观察一下哪个县区、那个地方新上一个项目产值几个亿、税收几千万,没有几个老百姓感到高兴,很多人要问一问是否是政绩工程、是否是面子工程、是否是无污染工程。如果在一个地方建造一个公园、打造一片清水,大家生活环境好了,不论是网上抄、民建议都是民意很高的评价。这就是社会的进步、这就是我们人民的需要。领导同志要善于从民意间发现、得到我们从事行政工作做领导的启示。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按时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一是关键要加强领导。最近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对我市的土地围片检查工作进行了明察暗访,后来公开谈话,给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目前,按照省标准我们全市违法用地指标全部降到了15%以下,全市按省标准没有被问责的单位。治理污染主管部门、责任部门不能手软。具体负责人不能有不良行为,要依法办事、严格执法、心底无私、一身正气才能管理好。这次围片检查秋波书记、建华市长几次做出批示,市委市府专门发出通知,约谈了三个县区负责人,明确的告诉他们5月底前一定搞好;二是关键在加强领导、基础在摸清底子,环保部门一定要牵头,逐条河流摸清来自哪个企业污染,现在底子不清、原因不明、措施难下、只是泛泛讲,工作没有一点起色。第三是贵在形成合力、坚持查清。形成共识。党委、企业、民间一定要形成合力,污染治理的难点不在民间,也不在企业,在党政机关、政府领导。失职与手软、失职于对污染企业的偏袒。只看到了财政税收,没有看到对环境的污染破坏,没有看到对我们大的生产环境的严重影响。要在行政许可上做好文章。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p#分页标题#e#

(一)从严控制,提高三项治理标准。一是凡向不能实现水质改善目标的河流直接排放污水的新、改、扩建项目,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均按照省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重点保护区域或一级标准(COD浓度<60mg/L、氨氮浓度<10mg/L)执行。对现有污染源向环境容量小、不能实现水质改善目标的河流排污的,一律实行关停,要及时下达限期治理任务,严格污染物排放标准,削减污染物排放量。二是对现有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实施再提高工程,从现在开始到年底前排放标准实现从一级B标准向一级A标准过渡。要自己提高标准。三是凡列入省控重点水污染源的企业或处于环境敏感区、排水量在500立方米/日以上的企业,其污水排放口必须于6月底前建设生物指示池,直观显示处理后的外排水质。提高三项治理标准。

(二)点面结合,抓好“工业企业、生活污水、农村面源”三项治理。一是狠抓工业企业排污治理。对重点流域内的化工、石化、造纸、印染等工业企业,严格落实减排措施,加大监管力度,完成一批重点减排工程建设,削减工业污染物排放存量。积极引导企业实施节能环保技术改造实施监管,必须督促其采用先进设备和工艺进行技术改造,加快淘汰高耗能、高耗材等落后生产能力。要切实抓好石化行业废水深度处理循环使用试点工作,进一步提高中水回用率。二是抓好重点流域内的城镇水污染防治。我们各县区政府的驻地大王、稻庄、等经济比较发达的乡镇,都具备了城市的特点,但是从基础设施的角度来看,非常不像样。城市就是一定数量的人口、在基础设施平台上、进行政治、经济、社会文体活动的聚合体,是当前人类世界上最佳的组合形式。城市主要一是人、二是基础设施。一定要狠抓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流域的基础设施要健全。加快实施水污染减排项目,重点推进中心城区南污水处理厂、城北污水处理厂建设和各县城城区污水处理截污管网建设,确保中心城区和县城所有生活污水全部排入污水处理厂。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镇污水处理厂要尽快实施提升改造,确保通过验收,近期投入正常运营。要突出乡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工作,争取在比较大的中心镇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解决生活废水污染河流问题。要探索建立污水排放许可制度,将排污许可纳入基本建设程序,对污水处理措施不到位或污水处理资金不落实,造成污水直接或间接排入河流的建设项目,坚决不予审批。8个房地产项目产生的污水怎么排放、供暖怎么解决、什么形式解决、暖源在哪里、居民小区的天然气的解决。积极探索污水排放许可。下一步所有的项目环保、土地、规划、建设没有进行污水排放、没有供暖确切来源、没有供气保障渠道的坚决不予审批。环保部门要提出污水排放许可的办法和意见。三是抓好农村面源污染防控。主要解决一是使用了化肥的危水造成氨氮含量较高,二是剧毒农药残留污染河流。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污染土壤修复与综合治理工程,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引导农民科学合理的使用化肥、农药,科学灌溉,减少农业种植造成的面源污染。切实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着力抓好规模化养殖场(区)的生态循环利用和污染物排放削减。要做好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处置工作,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加快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

(三)攻坚克难,坚决打好河流域治理攻坚战。河污染治理问题,市委、市政府向来高度重视,并提出不惜一切代价把河污染治理好。5月15日召开的市委常委(扩大)会议要求:“黄河水城的生命和灵魂,在于确保水质清洁、水源供应和水系循环,要采取强力措施确保水质清洁,增强引蓄水能力,确保水源供应和水系循环,满足黄河水城长期需求。”关于河污染治理问题,市政府的态度是极其明确的、一贯的,并提出实施好“两步走”战略,第一步标本兼治、以标为主。实现“分段设防、两端导污、分区自治、双渠供水、污水多路、泵闸联动、生态用水、河清湖净”,第二步从根本上治理,实现“彻底根治”。第一步:1.分段设防。以河明汇闸为界,分上下两段实施污染防治措施。其中上段,一是胜安闸以上五六干合排治理,二是河主河道治理。2.两端导污。同步实施西一路导污工程与五六干合排吴杨闸导污工程,实现河中上游两端同步导污。3.分区自治。胜利油田集中治理西五区等油田住宅小区,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或实现雨污分排;区政府负责治理辖区内河两岸店铺、场馆、作坊等向河排污面源,牵头实施区新区(含东辛采油厂区块)雨污分排改造;市城市管理局负责东城雨污错接改造工程。区政府负责的工作和东城雨污错接改造工程要确保年内全面完成。4.双渠供水。利用五干渠、六干渠同时向河引水。市城管局负责配套建设五干渠引水工程。5.污水多路。河流域的污水通过五干排、六干排、老河、河进行导污,决不允许排入河。6.泵闸联动。科学调度,雨前开泵,确保污水干管低水位运行,防止降雨时雨污混排区域污水污染河;导污泵站与拦河闸门相互联动,做到“开泵落闸、停泵提闸”。7.生态用水。避开农业用水、生活用水高峰期,每年3月底和9月底对河进行两次换水,保障河水质得到持续改善。8.河清湖净。通过以上措施的治理,实现“水清鱼跃”的治理目标。第二步:彻底治理。对小区进行雨污分排改造,新建设施实施排放水许可。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南污水处理厂、城北污水处理厂建设,提升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建设东城南区污水处理厂;制定计划,逐步搬迁、扩建沙营污水处理厂,市城乡规划局要着手研究确定新址。通过以上工程措施,使河流域污染彻底得到治理,使六干排、河、五六干合排、老河、五干排都不再进污水。各级各部门、单位必须严格落实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准确把握要求,订出具体措施,确保按期完成年河治污实施方案,把市委、市政府的决定落到实处,确保根治河污染问题。7月15日后展开根治工作。

(四)突出生态,积极开展河流生物修复。今年年底前,每个县区要在本辖区主要河流上建设1-2处湿地,实施生态修复工作,在污染治理的基础上,发挥河道自净能力,利用流域内季节性河道和闲置洼地,因地制宜建设中水截、蓄、导、用设施,综合采用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河道走廊湿地修复。在河道内种植水生植物,进行生物降解;利用人工河道和在河流上建设橡胶坝、溢流坝等增加河流蓄水能力,延长废水滞留时间,充分利用河流的自净功能。要建立长效机制,形成“治理一个流域、培育一个湿地、造就一个生态地域”的新格局。#p#分页标题#e#

(五)调整结构,坚决实施“五个一批”。各县区政府和市属开发区管委会要迅速展开、尽快组织对辖区内土(小)污染企业情况进行拉网式检查,对污染重、能耗高、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坚决采取关、停、限、转、迁等措施,从源头上削减污染物的排放。会议专门研究中心城污染企业搬迁任务。31家企业要在3年内全部迁出中心城区。5家大企业、26家小企业。名单已经经市政府常务会研究通过。各县区、开发区要抓好落实。一是坚决取缔关停一批违法企业。凡是未经环保部门审批,不符合国家和省产业政策的企业,坚决予以取缔;对治理无望或实施停产治理后仍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坚决实施关闭,绝不能手软。二是坚决淘汰退出一批落后企业。要看环保设施、减排设施如何。企业下决心搞环保设施建设,说明产品在市场上有需求。它的利润是能够达到环保需求的,说明企业有生命力,加强环保技术改造。对已列入国家和省淘汰退出的工艺、设备、产品和企业名录的企业,必须落实措施,确保在规定期限内淘汰退出。三是坚决停产治理一批污染严重企业。顺河检查查出一个惩治一个。对虽经环保部门审批,但污染防治设施未验收或验收不合格、超标严重的企业,一律实施停产治理。四是坚决限期治理一批重点污染源。重点针对生产规模较大,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依法实施限期治理。五是坚决搬迁一批布局不合理企业。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对位于中心城区存在较大环境风险的工业企业实施搬迁,实施改造提升,实现异地发展。其中,中心城区范围内的化工企业一律搬迁到临港产业区发展。

三、强化措施,为流域综合治理顺利开展提供良好保障

(一)全面落实县区政府治污责任。一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当前社会进步、民生新政、治好一条河要远比上几个大块头有污染的项目深受群众欢迎。二是国家实施国家战略高效生态必须是不能污水横流、不能各河被污染。省控、市控河流没有一条达标。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三是必须按照“水污染谁治理,谁审批谁治理的”原则,环保法规定,县区政府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因此,县区政府是污染河流治理的主体和第一责任人。各县区政府必须按照“水污染谁治理,谁审批谁治理的”原则,各县区切实担当起污染河流治理的主体责任,一定要把指标进行分解:通过顺河查清底子、逐一落实责任,一定要落实到具体环节,依法足额征收排污费、城市污水处理费,资金一定要用于污染治理。四是以管负改、依法治污。谁污染谁治理、谁不治理就治理谁,光靠行政罚款不行、靠自觉很大程度上不靠谱,要以管促治、依法要求依法督促企业加大污染治理投入,好的给予鼓励支持、差的限期整改,限期不整改的依法进行关停。严格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强流域污染综合治理改善河流水质的通知》要求,加强对辖区内河流污染治理的组织领导和协调监督。各县区政府一把手要亲自抓、总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负总责,定期听取综合治理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综合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统筹指导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要严格实行河流治理河长制,由所流经县区的县区长担任重点河流的河长,负责重点河流治污的总体推进,确保按期完成治理任务。对河流水质长期得不到改善甚至恶化的,市政府将通报批评,并定期调度该地区县区长;对放任、包庇、纵容环境违法行为、行政不作为的政府、部门,将依法依纪严肃追究其负责人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要把流域污染综合治理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确保资金投入逐年增长。要依法足额征收排污费、城市污水处理费,支持一批治污重点工程建设。要有效整合环保、节能减排、水利建设、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资金,积极争取国债资金,用于流域综合治理的项目建设。

(二)严格奖惩考核。一是责任单位要明确。要建立和明确各级政府及部门综合治理的责任主体和职责分工,将综合治理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分解到部门、分解到企业,落实到人、落实到具体环节。二是任务目标、标准时限要做到四个具体:任务是什么、目标是什么、标准是什么、实现是什么、谁来承担责任。不能模棱两可,按基本、可能、预计搞文字游戏。想干就要改变思路和理念。三是奖惩考核要有力度,对水质得不到有效改善的流域、水质恶化的流域,实施不少于3个月的涉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限批。积极开展河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工作,我市的河流域全部位于广饶县,按照责权一致的原则,该项任务由广饶县政府具体落实,水质改善得到的生态补偿资金全部交给广饶县,水质恶化的赔偿支付资金也由广饶县政府承担。

智慧施工技术范文4

【关键词】测绘工程;技术;精度;控制策略

随着经济建设进程的加快,工程建设逐渐增加,工程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工程技术的发展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测绘工程技术精度对工程的影响非常严重,工程测绘技术的一点小的误差容易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对人员和经济都会产生影响,在工程技术方面,精度的控制是主要问题,对技术精度管理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工程质量的提高。

1增加资金投入

测绘工程技术的设备是测绘工程技术精度的保证,先进的测绘设备是获得准确测绘数据的基础,结合企业发展理念,及时的引进先进的测绘设备是保证测绘工作顺利开展的硬件条件,测绘设备的不断更新才能够保证在测绘工程中的技术精度,对技术精度的提高也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加大资金的投入,实时的购进新设备,为技术精度的控制提供物质保证。另外加大资金的投入,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科技的进步需要进行不断的研究,而研究又需要以资金作为基础,充足的经济保障才能够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推动技术的进步[1]。因此,为促进测绘工程技术精度得到有效控制,必须增加资金投入,在不断更新测绘设备的基础上,提高技术水平,让测绘工程的技术精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

2加强人员培训

测绘工程的测绘工作依靠的是机器和人工的有机结合,单纯的依靠测绘设备或者人工测绘,所得数据基本都是不准确的,同时数据也一定是片面的,所以,在设备不断更新的同时加大对人员的培训,测绘人员技术的提升才能够保证测绘数据的合理性,使测绘人员能够准确的使用测绘设备,将测绘设备的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最终得出比较精准的测绘数据。同时,对测绘人员的管理工作也要做好,减少人为因素对测绘数据的影响,首先,对测绘人员进行监督,可以建立专业的小组进行监督,监督小组对测绘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抽检,提高测绘人员工作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在测绘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进一步提高测绘数据的准确程度[2]。与此同时,对测绘人员实行责任到人的制度,将任务具体划分到工作人员手中,在数据发生错误时,可及时找到责任人,对问题发生的原因进行巡查,并快速采取策略,减少错误带来的损失,这样的制度能够对测绘人员起到一种监督作用,让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时刻保持警惕,降低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3制定合理的方案

测绘工程的测绘工作是严格的,在测绘过程中一定要有合理的指导方案,依据方案合理有序的开展测绘工作,在测绘工作开始前对测绘方案进行严格的制定与检查,提高方案的准确性,同时,在测绘过程中严格的依照方案进行测绘,建立专门的工作小组监督方案的执行情况,在测绘方案中,明确测绘重点,依据不同的时期确定测绘工作的重点,在测绘初期,测绘的重点是自然条件,包括水文条件和地貌特点等,对测绘地的地质条件也要有足够的掌握,对自然条件有足够的了解,才能在施工之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减少在测绘过程中自然因素对测绘结果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测绘的主要工作是计算图纸数据与现实施工的偏差,及时发现在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调整工作方法,改善施工流程,减小施工结果与图纸的偏差[3]。在施工后期阶段,测绘的重点工作是施工对于周围环境的影响,对在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对已经发现的隐患及时的采取解决措施,尽量减少安全隐患问题造成的影响,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4做好准备工作

测绘工程技术精度有效的控制策略之一就是做好测绘前的准备工作,如果想要取得较为准确的测绘数据,就必须对前期的准备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测绘工作是复杂的,只有充足的准备,才能够保证测绘工作顺利的开展,工作人员临时的到现场进行测绘工作,是不能取得理想的测绘数据的,在准备工作中对于各个测绘环节可能出现的状况进行筛查,减少突发事件的影响,提高数据的精准性,在现阶段中,对测绘数据的要求越来越高,测绘工作人员就应该从各个方面减小数据误差。在正式的测绘工作开始前,测绘人员就要对测绘地点的限制因素进行排除,因为测绘工具的原理就是借助于红外线,通过红外遥感技术获得数据,那么外界的电磁等都会对测绘精度产生影响,工作人员要排除干扰因素。天气因素也会影响到测绘数据的准确性,因此,在天气环境稳定的白天进行测绘能够获得相对比较精准的数据。对于测绘过程中需要使用的设备,要预先进行检查,防止出现使用问题设备测量而得出错误数据的情况,对操作人员来说也要有明确的控制,在测量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流程使用测量设备,减少因为操作问题影响数据质量现象的发生。

5结束语

测绘工程是复杂的,其中包含许多方面的专业知识,技术精度的控制不再单一的依靠技术本身,对技术的管理也逐渐提上日程。对技术进行管理是顺应当前社会需求,也是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测绘工程技术精度的提高能够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准确的数据,为工程的实施提供数据保障,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姬晓东.测绘工程技术精度控制策略探究[J].四川水泥,2016(12):113.

[2]安科.探讨测绘工程技术精度控制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7(15):57.

智慧施工技术范文5

【关键词】智慧城市;智能化发展路径;工程项目管理;应对策略

1引言

随着云端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和环境传感器等技术的发展,以及5G技术的来临,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智慧城市建设的行列。目前全球智慧城市有1000多个,中国在建城市约500个[1]。尤其是2019年工信部下发5G商用牌照,标志着我国进入5G商用时代,智慧城市实现数据共享和信息融合,大幅提升城市运行的管理效率。国家在基建领域越来越倾向改建扩建,城市老城区市政道路出行无法满足需求,具有广阔的建造空间。智慧城市以微观经济主体及居民和企业为核心,以数字化、网络化、云端化和智能化的信息通信技术为支撑,以生产、生活、生态活动产生的数据为新要素,旨在通过匹配城市微观主体的供求,实现城市新空间资源有效整合的实时智能服务的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2]。本文旨在讨论智慧城市中智慧城市建造对项目管理带来的挑战,并尝试给出应对策略。

2智慧城市在市政道路提升项目中的应用

智慧城市在市政道路提升项目上的应用是多领域、多维度的,目前探索和实施的主要领域在道路监控系统、交通信号自动控制系统、电子诱导系统、汽车定位系统和汽车导航系统等[3]。深圳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在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方面走在前列。以深圳某道路品质提升工程为例,其智慧城市建设主要体现在多功能智慧杆、多功能箱和智慧路口上。多功能智慧杆是在传统路灯设计的基础上,减少杆体对行人出行的影响,创造性加载智能照明、视频监控、传感监测、信息广播、5G基站和充电桩等功能模块,是智慧城市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综合体。智慧路口则配备新型信号机和车流采集设备,支持TrafficGo,实现数字治堵,同时在信号灯杆上加载RSU设备,实施救护车感应优先控制。

3智慧城市与工程项目管理之间的关系

智慧城市的思路是基于新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管理途径,该思路同样适用于工程项目管理,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的智能化、数字化,也是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径。工程项目管理本身是一个庞大而又错综复杂的管理系统,人的主观意识与行为、环境因素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目前想解决所有工程项目管理的问题十分困难,智慧城市的思路仅在限制某些人的行为和环境监测感应方面发挥作用。2019年,阿里巴巴中标雄安新区规划建设BIM管理平台(一期)引起了传统建筑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甚至将其视为对传统建筑企业的降维打击,也使建筑行业将目光转向智慧建造的发展和创新方面,强化企业发展智慧建造的决心,但受制于工程项目固有的特点和新技术的短板,依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基于智慧城市建造对工程项目管理的反思

4.1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前景

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具有劳动密集、粗放、高能耗、不经济等特点,更多的是单因素管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传统工程项目管理的缺点越来越凸显,建筑企业开始寻求一种高效、经济、环保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另外,中国经济开始降速、竞争加剧,向存量经济发展,并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概念的提出,建筑行业作为高能耗行业,面临空前挑战。

4.2智慧城市思路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国家相关部委相继下发了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和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相关管理办法。建筑企业加大对相关领域的投入和研究,培养复合人才,以信息技术为驱动,打造高效益、高质量、低能耗、低排放新型建筑企业。例如,上海建工5G技术+BIM建筑全生命周期平台用于上海音乐厅;BIM协同管理平台用于中共一大纪念馆项目进度、质量、安全和资料管理;BIM技术用于上海迪士尼乐园小屋、假山的加工和拼装;研发绿色安全的拆除机器人和砌墙机器人,获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4]。

4.3市政道路提升项目管理的特点

较一般工程项目管理,市政道路提升项目呈现出不同的难点和困境,尤其在一些老旧城区,施工难点更为突出。以深圳某道路品质提升工程为例,工程位于罗湖老城繁华区域,一是道路狭窄,车流量、人流量较大,交通繁忙;二是地下管线复杂,市政道路产权界限不清晰。此类品质提升项目往往工期紧张,用工管理突出,组织难度、协调难度较大,无法做到封闭集中管理。

4.4智慧建造的监督与管理

智慧城市、数字化技术、智慧建造最终的服务对象是人,是实现目的的手段,而非目的。智慧建造在实施过程中,一方面被人所使用,另一方面也面临将人作为其“工具”的伦理学问题。同时,可能涉及相关数字被利用于非法目的,或者受到外部不法分子侵害,从而造成巨大损失。因此,除开发封闭式数字安全技术外,对一些已实现功能的数字信息要做到“阅后即焚”,并结合复杂多变的现实因素,实现人性化数字技术管理。国家监管部门将此类数字安全加强引导和监管,提升智慧建造的水平和安全。

5市政道路提升项目管理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5.1新技术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尽管传统的工程项目施工技术日益成熟,相应的项目管理体系也逐渐完善,但中国互联网、物联网、配套的信息传输技术和环境传感器技术取得长足进步,同时影响到施工项目管理的方方面面。以往的项目管理方式和施工技术难以匹配工业化施工企业的需求。因此,建筑企业向工业化发展的关键是人才的综合素质,越来越需要具备跨学科、跨专业并善于不断学习的综合性人才。

5.2积重难返的地下管线

老旧城区地下管线由于管理的更替和历史发展规划等诸多原因,变得异常复杂,呈现纵横交错、混乱无序的状态,这对市政道路提升工程项目的管理和施工带来极大困难。“综合管廊”构想提出已有相当一段时间,但由于经济发展因素限制,大多城市无法实现。老旧城区应以品质提升为契机,对地下管线进行重新分区规划和更新,技术上采用BIM技术建立模型和远程监控,管理上划归同一部门进行管理和维护。

5.3日趋严重的老龄化

李忠富等通过对江苏省五个城市建筑农民工平均年龄进行研究发现,江苏省农民工平均年龄为44.73岁,45岁及以上建筑农民工比例为49.5%,这意味着有近50%建筑农民工为老年劳动者[5]。伴随老龄化的是文化教育低、安全意识淡薄。笔者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发现,部分农民工使用老年人手机,不具备智能手机功能,甚至还有人没有手机。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新兴技术无法完全解决现存用工管理的问题,企业应在发展智能施工设备的同时,仍需与传统的管理方式相结合。

5.4竞争加剧效益管理创新

智慧施工技术范文6

【关键词】智慧城市;智能化发展路径;工程项目管理;应对策略

1引言

随着云端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和环境传感器等技术的发展,以及5G技术的来临,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智慧城市建设的行列。目前全球智慧城市有1000多个,中国在建城市约500个[1]。尤其是2019年工信部下发5G商用牌照,标志着我国进入5G商用时代,智慧城市实现数据共享和信息融合,大幅提升城市运行的管理效率。国家在基建领域越来越倾向改建扩建,城市老城区市政道路出行无法满足需求,具有广阔的建造空间。智慧城市以微观经济主体及居民和企业为核心,以数字化、网络化、云端化和智能化的信息通信技术为支撑,以生产、生活、生态活动产生的数据为新要素,旨在通过匹配城市微观主体的供求,实现城市新空间资源有效整合的实时智能服务的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2]。本文旨在讨论智慧城市中智慧城市建造对项目管理带来的挑战,并尝试给出应对策略。

2智慧城市在市政道路提升项目中的应用

智慧城市在市政道路提升项目上的应用是多领域、多维度的,目前探索和实施的主要领域在道路监控系统、交通信号自动控制系统、电子诱导系统、汽车定位系统和汽车导航系统等[3]。深圳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在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方面走在前列。以深圳某道路品质提升工程为例,其智慧城市建设主要体现在多功能智慧杆、多功能箱和智慧路口上。多功能智慧杆是在传统路灯设计的基础上,减少杆体对行人出行的影响,创造性加载智能照明、视频监控、传感监测、信息广播、5G基站和充电桩等功能模块,是智慧城市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综合体。智慧路口则配备新型信号机和车流采集设备,支持TrafficGo,实现数字治堵,同时在信号灯杆上加载RSU设备,实施救护车感应优先控制。

3智慧城市与工程项目管理之间的关系

智慧城市的思路是基于新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管理途径,该思路同样适用于工程项目管理,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的智能化、数字化,也是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径。工程项目管理本身是一个庞大而又错综复杂的管理系统,人的主观意识与行为、环境因素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目前想解决所有工程项目管理的问题十分困难,智慧城市的思路仅在限制某些人的行为和环境监测感应方面发挥作用。2019年,阿里巴巴中标雄安新区规划建设BIM管理平台(一期)引起了传统建筑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甚至将其视为对传统建筑企业的降维打击,也使建筑行业将目光转向智慧建造的发展和创新方面,强化企业发展智慧建造的决心,但受制于工程项目固有的特点和新技术的短板,依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基于智慧城市建造对工程项目管理的反思

4.1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前景

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具有劳动密集、粗放、高能耗、不经济等特点,更多的是单因素管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传统工程项目管理的缺点越来越凸显,建筑企业开始寻求一种高效、经济、环保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另外,中国经济开始降速、竞争加剧,向存量经济发展,并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概念的提出,建筑行业作为高能耗行业,面临空前挑战。

4.2智慧城市思路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国家相关部委相继下发了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和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相关管理办法。建筑企业加大对相关领域的投入和研究,培养复合人才,以信息技术为驱动,打造高效益、高质量、低能耗、低排放新型建筑企业。例如,上海建工5G技术+BIM建筑全生命周期平台用于上海音乐厅;BIM协同管理平台用于中共一大纪念馆项目进度、质量、安全和资料管理;BIM技术用于上海迪士尼乐园小屋、假山的加工和拼装;研发绿色安全的拆除机器人和砌墙机器人,获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4]。

4.3市政道路提升项目管理的特点

较一般工程项目管理,市政道路提升项目呈现出不同的难点和困境,尤其在一些老旧城区,施工难点更为突出。以深圳某道路品质提升工程为例,工程位于罗湖老城繁华区域,一是道路狭窄,车流量、人流量较大,交通繁忙;二是地下管线复杂,市政道路产权界限不清晰。此类品质提升项目往往工期紧张,用工管理突出,组织难度、协调难度较大,无法做到封闭集中管理。

4.4智慧建造的监督与管理

智慧城市、数字化技术、智慧建造最终的服务对象是人,是实现目的的手段,而非目的。智慧建造在实施过程中,一方面被人所使用,另一方面也面临将人作为其“工具”的伦理学问题。同时,可能涉及相关数字被利用于非法目的,或者受到外部不法分子侵害,从而造成巨大损失。因此,除开发封闭式数字安全技术外,对一些已实现功能的数字信息要做到“阅后即焚”,并结合复杂多变的现实因素,实现人性化数字技术管理。国家监管部门将此类数字安全加强引导和监管,提升智慧建造的水平和安全。

5市政道路提升项目管理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5.1新技术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尽管传统的工程项目施工技术日益成熟,相应的项目管理体系也逐渐完善,但中国互联网、物联网、配套的信息传输技术和环境传感器技术取得长足进步,同时影响到施工项目管理的方方面面。以往的项目管理方式和施工技术难以匹配工业化施工企业的需求。因此,建筑企业向工业化发展的关键是人才的综合素质,越来越需要具备跨学科、跨专业并善于不断学习的综合性人才。

5.2积重难返的地下管线

老旧城区地下管线由于管理的更替和历史发展规划等诸多原因,变得异常复杂,呈现纵横交错、混乱无序的状态,这对市政道路提升工程项目的管理和施工带来极大困难。“综合管廊”构想提出已有相当一段时间,但由于经济发展因素限制,大多城市无法实现。老旧城区应以品质提升为契机,对地下管线进行重新分区规划和更新,技术上采用BIM技术建立模型和远程监控,管理上划归同一部门进行管理和维护。

5.3日趋严重的老龄化

李忠富等通过对江苏省五个城市建筑农民工平均年龄进行研究发现,江苏省农民工平均年龄为44.73岁,45岁及以上建筑农民工比例为49.5%,这意味着有近50%建筑农民工为老年劳动者[5]。伴随老龄化的是文化教育低、安全意识淡薄。笔者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发现,部分农民工使用老年人手机,不具备智能手机功能,甚至还有人没有手机。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新兴技术无法完全解决现存用工管理的问题,企业应在发展智能施工设备的同时,仍需与传统的管理方式相结合。5.4竞争加剧效益管理创新存量经济时代,市政道路提升工程项目的效益空间遭遇进一步压缩。据相关资料表明,工程施工过程中与信息沟通共享有关的不确定性问题高达67%,同时,33%的成本增加都与信息共享有关,信息管理失误引起的设计变更与施工不当造成的成本损失占建设项目总成本的3%~5%[6]。目前,BIM技术应用于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较为成熟,在消除信息管理失误、设计图纸审查、成本控制与运营维护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6智慧城市路径市政道路项目管理展望

智慧施工技术范文7

关键词:10kV;配电网;电缆电缆敷设

施工项目非常复杂,包括直埋敷设、地下管道敷设、排管敷设、桥架敷设、顶管敷设等,需根据施工现场进行设计和调整,保证施工技术与10kV配电网电缆敷设需求一致。尤其是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应利用风险评估模型有效把握10kV配电网电缆敷设中的关键要素,通过组织培训、施工监管、防护保障等实现敷设施工的全面规范,以全面推动10kV配电网建设成效。

1、10kV配电网电缆敷设施工技术分析

1.1直埋敷设10kV配电网电缆敷设时可通过直埋实现,即通过电缆沟放线、软土回填。上述过程中应按照电网标准开挖电缆沟,清理内部杂质、淤泥等;在电缆沟底部铺设干净的软土,10cm厚即可,用于固定和保护电缆;在电缆沟中按照规定标准放置护板,保证两侧覆盖宽度均超过电缆敷设面5cm;将电缆沟回填。该操作中必须逐层夯实,确定无问题后放置标志带,施工完毕。受地形环境、安全指标等影响,直接将电缆置于电缆沟中容易导致绝缘外套老化,影响电缆的使用寿命。近年来,10kV配电网电缆直埋敷设中多配套设置高密度聚乙烯保护管,将电缆穿管后直埋,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直埋敷设的安全效果。

1.2管道敷设管道敷设在10kV配电网电缆敷设中较为常见,主要通过穿管布线,即选择符合10kV配电网电缆敷设指标的绝缘管,可选择聚乙烯管、尼龙管等。必要强度要求下还可选择铸铁管、钢管等,避免管道受力变形造成的电缆损坏。按照10kV配电网电缆综合布线图纸设置管路,距离较长时应设置工作井;穿管应尽量避免电缆弯折,弯折角度不可过大,避免损坏电缆线芯或绝缘外套。地下管道敷设对安全系数要求较高,施工工艺较为复杂,往往需要借助阻燃材料进行防火保护,以提升电缆敷设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如施工过程中周围区域设置防火墙、利用阻燃材料对地下管道进行封堵等,做好地下敷设保护。

1.3排管敷设10kV配电网电缆排管敷设时应尽量选用聚乙烯管、PE管、MPP管等,壁厚应尽量在8mm以上,人行道区域厚度可为5mm。施工时:排管内径应超过电缆直径的1.5倍,敷中设连接弯头应不超过3个,直角弯头应不超过2个,连接时使用卡扣或插接。排管敷设过程中电缆交叉区域应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管线间距控制,各管线埋深控制在0.5m以上,间距在2cm以上,从而避免管线过近导致的散热、干扰等问题。较长距离排管敷设中应设置工作井,控制间距在200m左右,以便能够更好地开展10kV配电网运维管理。敷设完成后要使用防火材料对排管管口进行封堵。

1.4桥架敷设电缆桥架敷设主要通过槽式、梯架式等支撑结构完成放线。施工过程中先按照技术规范订购所需桥架,确定指标均满足标准后方可开展施工操作。按照10kV配电网电缆敷设图纸定位放线确定各个支架、托架、吊架等的安装位置和电缆走向等。预埋铁件或膨胀螺栓时应保证其严格符合桥架施工标准,确定无误后使用锚固圆刚绑扎或固定件固定。逐步安装电缆敷设中的支架、吊架,保证配套安装的稳定性。尤其是在焊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焊缝质量,不可缺焊、漏焊等。安装完毕后放线,并使用卡具固定。1.5顶管敷设顶管敷设过程中主要通过顶管穿管的方式进行放线,施工过程中可以:先将设备设置在预制坑内;然后借助主顶油缸及管道间、中继间等推力,把工具管或掘进机从工作坑内穿过土层一直推进到接收坑内吊起;管道紧随工具管或掘进机后,埋设在两坑之间;置于指定位置后按要求放线即可。

2、10kV配电网电缆敷设施工安全管理

本次研究过程中主要以南方地区某10kV配电网改造为例,研究其电缆敷设过程中的各项问题,提出对应安全管理方案。

2.1项目概况

某10kV配电网接入于110kV东洲站变电站,于1999年投运。主干线长度14.855km,其中架空线(型号JKLGYJ-240)12.075km、电缆(型号YJV22-3×300)2.76km,主干线分2段。装接容量配变25台8400kVA,其中公用配变17台8015kVA、专用配变10台2245kVA,电缆敷设过程中选用排管敷设,其施工流程如图1所示。

2.2全周期的智慧安监

某10kV配电网电缆敷设项目中准备阶段应做好智慧安监系统的构建,从各个方面出发做好质量管理和技术把关,从而提升项目的安全效益。现场布置。按照“全覆盖、全过程、实时”管控原则,除设备日常巡视、事故紧急处理操作外,所有计划、临时和抢修作业都应纳入智慧监督系统管控,定点加装摄像头、探测器等,配合无人机、巡检机器人等,对其进行全过程的实时智慧监督。安监管理。本工程中的安监内容包括作业计划、现场勘察、风险评估、违章管理、人员资质、施工器具等。按照“分层、分级、分专业”的原则,各单位、各部门应依据作业风险等级、管控责任,按照智慧监督标准对现场作业开展智慧监督,并对下级单位、部门的智慧监督系统使用情况、监督到位情况、监督质量进行督导。同时,安全监管部门还应对本级专业管理部门应用智慧监督系统情况和监督到位情况进行监督。远程联控。按照“同开工、同结束”原则,监督责任人员按照视频监督到位标准,对管辖范围内的现场作业开展智慧安全视频监督。上述过程中,管理人员根据管辖范围的作业风险情况,利用固定设备(监控大屏、个人电脑等)和移动设备(手机App)进行远程监督和调度管控。智慧安监中必须做好管理制度的设置,依照10kV配电网电缆敷设中的关键项目形成具体的制度规范,即目标任务、技术规范、质量检测等。要按照10kV配电网电缆敷设安全指标形成细化工作任务,确保人员能够严格依照要求安全施工、规范施工。尤其是在地下管线敷设时,应严格把控高压风险区域、高危故障区域,做好地下管线防潮、防火等,全面提升其敷设质量。

2.3施工阶段的巡查监查

某10kV配电网电缆敷设中主要采用排管+桥架方式,施工时应注意先按照要求放置管线和安装桥架。排管敷设的过程中必须严格依照南方电网电缆敷设技术指标开展,控制并列排管间距在90mm以上,配合复合材料管枕排固。各线路超过80m后应设置工作井,采用半敞开式结构,并在工作井周围设置排水装置。电缆连接过程中可通过中间接头实现,制作时应采用绝缘性质材料进行接头套连,并配合固定件进行电缆固定,以提升电缆敷设的安全和稳定性能。桥架敷设时应根据基面确定挖方量、地面坡度等,然后按照设计图纸对桥架进行组装。为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塔吊作业时吊起到位后应及时使用螺栓固定,待所有支架、吊架等全部安装完毕后,对螺栓、腰箍等进行紧固。由于桥架敷设放线往往为空中作业,可配合使用无人机、牵张机械等进行布线,并配合人工作业,完成电缆的固定和接线检查,确定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阶段施工。

2.4施工后的配套防护

10kV配电网电缆敷设过程中应注意做好保护装置的设置,尤其是在电缆外套绝缘保护过程中,可适当选用非金属隔离套、高强度聚乙烯管等,增强其电缆隔离保护效果。还要控制好电缆敷设过程中的弯折角度,不可出现过度弯曲,以防止电缆绝缘外套开裂。施工完毕要还应及时对排管进行封堵,对中间接头、终端头等可能出现火灾的位置进行防火隔离。除此之外,在10kV配电网电缆敷设施工环节还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日常监管和防护,结合工作经验、风险区域等进行电缆敷设方案调整,在实际状况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方案的优化。某项目靠近海岸线200m内,盐污严重,可达到0.05~0.1mg/cm3。在该环境下最终选用ZR(C)-YJV22-8.7/15kV-3×300型号电缆、10kV三芯冷缩型电缆端头,并配置六氟化硫断路器柜自动化成套设备1套+四间隔户外开关箱2套,实现网架的全面保护;线缆处理过程中在上方S型敷设多次施药微孔渗漏系统,用指定的胶布粘贴固定,线缆表面喷刷防白蚁涂料,并于槽盒、盖板、管道等区域喷洒、灌注白蚁预防药水等;桥架施工过程中对通过喷涂刷漆方法增强钢材抗氧化性能等。利用好各项装置材料,从根本上改善本项目施工中的防腐、防虫、防锈效果。

3、结束语

智慧施工技术范文8

关键词:积涝工程;顶管法;智慧截流井;箱涵改造

1工程概况

祁门路积涝整治工程位于合肥市蜀山区天鹅湖南岸的祁门路沿线,祁门路是习友路以北地势最低点,汇水范围为习友路以南、潜山路以西、翡翠路以东408hm2区域,为保护天鹅湖水质,雨水全部截流不进入湖体,遇暴雨该段易引起积涝。本次祁门路积涝整治工程实施范围为翡翠路与祁门路交口东315m处至十五里河排口,顶管全长1694m。工程主要内容为新建一根D2000-5000×1800雨水管涵,其中φ2.0顶管498m,φ2.8顶管1034m,φ3.0顶管162m,沉井10座。同步进行老雨水管道沟通、检查井、截流井建设及配套道路、绿化恢复等。

2水文地质情况

根据设计野外勘察钻探、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工程所在位置的地层按其地质时代、成因类型、埋藏深度以及岩土的工程地质特征,自上而下分别为①层素填土(Q4ml):灰黄色为主,局部杂色,以黏性土为主,湿,呈软塑状,局部夹少量碎石、碎砖等建筑垃圾,局部地段上部80cm为路面结构层,沿线普遍分布;②层粉质黏土(Q4al):灰黄色、灰褐色,含铁锰氧化物,局部锈色侵染,软塑~可塑,含灰白色粘性土,韧性低,干强度中等,分布范围K1+029~K1+373m;③层黏土(Q3al):灰黄色、灰褐色、黄褐色,硬塑,含铁锰氧化物,裂隙结构,裂隙中充填灰白色或灰绿色黏土,韧性中等,干强度高,沿线普遍分布。

3施工方案

工程扩容方案为现状雨水管涵保留利用,在路北新建一道管径2~3m的顶管到断面5×1.8m的箱涵,新老管涵中间增设4道大连通管连通。同时在路面上新增雨水收水边沟,快速收集路面雨水进入管涵系统,从而使整个祁门路雨水系统达到5年一遇雨水重现期标准降雨时,沿线不会再发生积涝现象。工程扩容方案示意图如图1所示。

4施工关键技术

4.1顶管施工。新建管涵除河道边约10m长为箱涵开挖施工,其余全部为顶管施工。采用顶管施工技术时,需要先对管段中工作井、接收井的位置进行确定,然后再于工作井内使用顶进设备将顶管机头按照设计标准顶入地层内部。之后将实现预制的钢筋混凝土管道顶入地层,并清理好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土方[1]。其基本工艺顺序如图2所示。此外,工程中顶管法施工的管涵位于辅道和天鹅湖公园沙滩上,避免了对祁门路道路交通、轨道4号线、绿化苗木以及天鹅湖公园景观的影响,其顶管路径示意图如图3所示。施工时现场采取的措施:①材料堆放场地尽量布置在远离轨道一侧;②将泥浆池布置在远离轨道的人行道或外侧绿化带中,做好施工场地的排水,因施工场地基本处于辅道和人行道上,可利用现有市政雨污水管排水,在场地两头各设置一道拦水沟接入现状雨污水管,保证工地范围内的水不排出施工范围,确保排水沟不得排向轨道区域;③下沉施工中勤测量,沉井的最大倾斜和位移在下沉过程中不得大于1%,超过时须采取纠偏(正)措施[4];④采用振动较小的小型压实器械进行压实,严格控制回填厚度、速率、井四周同步回填,确保不发生结构物发生推移;⑤易引起地面不均匀沉降,需时刻观察地表沉降变化情况。当遇到软弱地层时,应加快顶进速度,快速通过该地层,减少停留时间。此外,应及时调整机头前进方向,避免过程中出现“抬头”和“低头”现象[3]。

4.2智慧截流井。为保证十五里河水质达标,工程在雨污水排入十五里河之前,在入河口处设计了一座智慧截流井。智慧截流井主要由液动下开式堰门、液压站、触屏式控制系统、水质在线监测、流量控制闸门、雨量计、高清探头和液位传感器等设备组成。可在线监测水质,精确控制旱季污水、初期雨水、洁净雨水分质排放,不让脏水排入十五里河,在解决积涝问题的同时保证河水不被污染。智慧截流井工作示意图与主要设备分别如图4和图5所示。

4.3箱涵改造。下游祁门路跨十五里河处现状盖板涵(双孔4m×4m)的过流能力,不满足百年一遇防洪标准,仍存在内涝风险。故工程同步进行祁门路(潜山路~金寨路)的改造建设,结合道路改造同步对现状盖板涵进行改造,将涵洞改桥梁,积极解决关联问题。其工程改造方案如图6所示。

5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