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范例

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范文1

语文教学是由多内容、多要素组合而成的综合体,涉及到的方面很多:既有语文知识,又有思想感情;既有基本技能,又有创造性能力。只有做到教学的整体组合设计,才能有效实现预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得到。当前,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都追求新颖,而忽视教学内容的重要性,最终也不会有很大的突破。只有兼顾到教学内容的合理和教学形式的创新,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发生质的改变。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形式的独具匠心。

在中学语文课堂中适当运用启发式教学

要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效率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在课堂中适当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过程启发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学习知识、技能所需要的高效思维方法,按照思维流程设计相应的启发式问题,根据所设计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并逐步过渡到让学生自己向自己提出问题,自我启发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能解决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问题,有利于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循循善诱地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就是启发式的教学原则的表现形式。

当然教师要做到提问的灵活性和合理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在讲课中在设问,留有短暂的停顿,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做到引而不发,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有助于学生的注意力的集中和兴趣的调动。经过学生对教师问题的思考,学生会对教师的问题和讲解会有深刻的体会和印象,也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想,使其进一步深入理解问题。其次,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课堂自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的内因作用。

在文章讲授时,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去动手做、去细读文章、去了解掌握知识点,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再次,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语文知识。教师要提出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课文,这是语文启发式教学常用的方式。那么,带着什么问题去学呢?不妨带着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去学。这样能够增强了学生探讨问题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去钻研课文,并吸取其中的有益成分。

在中学语文课堂中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新课标对互动的教育的推崇,将多媒体技术和教育实践相结合契合时代的要求,并且通过新媒体技术使教育实践得到恰当地组织和安排,将是当代教育一个新的突破点。中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人文学科,承载着语言教学的重要职能,将语文教育和多媒体教育恰当地结合,能够使语文教育更加富有创新性和感染力,符合新课程改革对语文学科的新要求。

语文课堂教学范文2

1.研读语文教材,提炼精华、找准切点,努力实现课课有德育。

教师备课应研读语文教材,找出文本中德育元素的内涵和外延,从而明确教和育的切入点;其次,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家庭状况,在教学中,针对授课对象的不同学段和层次,有的放矢地加以渗透。比如:当我在讲授杨绛先生的《老王》一文中,先要求学生们深入到基层,去了解社会底层百姓的生活状况,从中品味百味人生。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不时有学生与我进行交流,其中有一个学生对我说:“老师,我在询问我家小区一位老奶奶的生活情况时,却被一言以蔽之,她几乎什么也没跟我说。”看着他,我笑而不答。此时,他一脸茫然。在第二天的课上,我把这样的疑惑抛给了学生们后,接着在讲授中,我从文本的社会背景、具体情节的分析中,引导他们通过阅读文本走进“老王”的生存世界、内心世界,去唤醒人性最真的品性———善良、尊重。由此引发“人格需要尊重,生命需要珍爱”话题的讨论,潜移默化中达到德育的目的。

2.选取适宜于学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思想道德兼容并蓄。

传统的说教式德育教育模式,已经很难真正实现学生个体道德修养的形成和提升。以课堂作为德育渗透的主渠道、主阵地,就必须改变教育教学的方法,把课堂变为讲堂,讲堂改为学堂,在充分尊重文本的基础上,展开讨论、合作,将个体思想道德的差异达成一个有序的共鸣和共识,从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受到影响和感染,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例如,利用古典文本作为载体,抓住时点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和传统的道德教育;结合课文时代背景的介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多元文化相结合融入渗透在教学中。其中,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的《陈太丘与友期》是一篇寓文学与德育为一体的古代寓言故事,文章用一个孩子的视角揭示了“诚信”的美德。王安石的《伤仲永》一文,用一个旁观者的口吻叙述了一个天资聪颖的孩子泯然众人的过程,从而道出“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这一深刻的为学之道。由此这样,将“处世之道,立人之本”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德育之中,弘扬在班级文化建设之中。

3.运用多媒体的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有了更直观的视听体验。

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够增加教学容量,加强视听体验,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开设良好的情境,把语文课堂的德育渗透通过视频展现在学生面前,为课堂教学提供了辅助性的支撑,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德育教育。比如播放一些人文色彩较浓的经典影片、电视片段,其中由北朝名歌《木兰诗》改编的动漫《花木兰》是一部宣扬“孝道”的电影,影片中“花木兰”的形象更加直观地跃入学生视线之中,再加入同学间的讨论以及教师的引导归纳,从而得到人性真善美的回味与思考,引导他们对古典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理解与积淀。因此,在语文课堂中多媒体的支撑丰富了课堂德育渗透的内容。

二、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德育渗透的思想性相结合

语文学科的德育教育是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德育渗透的思想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学生进行影响的。初中语文教材具有人文思想的课文很多,提供真实可感、崇高品质的人物形象很丰富,这是语文学科进行德育渗透与生俱来的禀赋。它以文学艺术的形象,学生心目中倾向的人物的经历、感情、意志、行动、成就来影响学生。它也是教师感情自然流露以及内在的道德行为对学生产生的潜移默化的感染。教师要对课文进行全面剖析,投入真挚的感情,以多种的教学艺术手段,正确引导学生,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以严密的逻辑、质感的语言说服学生,使他们在课堂中得到道德思想的提升。

三、挖掘文本的内涵和外延,让文本与学生对话,达到教学和德育的共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深入挖掘文本的内涵和外延,并结合时代的特点,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让学生与文本对话,让思想与学生碰撞,让情感与学生共鸣。这样,就可以使德育教育更好地融入教学过程之中。经过长期的影响熏陶,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意志品质都会得到逐步提升。所以,语文课实现德育渗透的功能,需要语文教师本身的整体挖掘和把控。同时,语文教材的合理运用,将会使这一功能发挥得更加突出和顺畅。德育教育的常态化,就是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利用课堂进行德育教育,应该以课文为主要载体。文本需要语言文字的支持,它记录着、传承着祖国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具有可读性、借鉴性和弘扬性。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择的文本,符合初中学生认知的规律,兼备审美、情感和道德内涵,是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德育教育非常好的材料。其中,陆游的《示儿》、杨振宁的《邓稼先》都洋溢着沉郁爱国主义思想;有讴歌祖国大好河山的郦道元的《三峡》、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有具有积极入世精神的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儒家的《论语》;有陶渊明远离尘世,怀揣恬静的《归园田居》、《桃花源记》;有表现杜甫在穷困潦倒时仍心系国家人民忘我精神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还有鲁迅先生直面惨淡人生的《风筝》、《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朱自清先生充满生机的《春》和拳拳父子深情的《背影》,老舍质朴隽永的《济南的冬天》。抓住这些文本的思想精髓,去启迪学生的爱国情操、集体意识,使其去铭记历史、传播文化,进而使其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认真深入地挖掘文本的思想内涵,对德育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结语

语文课堂教学范文3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若想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得以有效地实现,就应该对小学生所关注的话题和兴趣特点充分地重视起来。将传统小学语文教学的模式摒弃,倡导多媒体式的教学,有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倡人性化教学,将课堂语文教学情境进行创设,从而使小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得以激发,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一、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滞后

新课程标准改革以后,对小学教育也具有新的要求,小学课堂应该“以生为本”,教师应该将引导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既要将小学生语文的基础知识进行有效的提高,又要将小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锻炼。但是,从当前的小学生语文教学来看,与新时期对小学教育提出的要求却是相反的[1]。小学语文模式大多采用的还是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小学生很少有参与课堂的机会,还是死记背或者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记忆知识,以及被动地接受知识,致使小学语文教学比较滞后,小学生的能力也得不到锻炼。现阶段课程教学,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比较重视,如果运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理想的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就难以实现。

(二)过于注重理论知识

从当前来看,针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而言,过于重视理论知识,运用的都是传统式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不但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也没有很高的学习兴趣[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模式与现代化的社会没有互相融合,无论在设置语文教学的内容上,还是讲解语文课程的方式上,仍然比较传统,以为重要的语文教学方式就是将理论知识进行灌输。此外,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的主宰能力比较强,提出问题时,很少给小学生时间进行思考和探究,教师甚至没有小学生将问题回答,就将问题解答了。还有在语文教学上,要求小学生死记硬背,体现了小学教学理念的落后。

二、新时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策略

(—)探索新的语文课堂组织形式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形式,都是将教师作为主体,大课堂的语文教学对其比较有利。但是,新课程改革以后,提倡将学生作为主体,这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很不利。因此,有效且积极地开展小组教学模至关重要。有效地运用小组教学,能够将集体教学的不足进行有效的弥补,将师与生和生与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密切接触的机会进行提供,对于小学生的合作学习非常有利。无论对于促进个体社会化,还是健全人格的培养,都是有效的途径。对于班级和小组以及个人多种学习方式互相结合的组织形式,教师应该不断地进行探索,对于小组研究和讨论的学习方式重点地加强,将小学语文大课堂的讲解学习方式尽可能的削弱。在对小组进行划分时,一般是每个小组6个人,将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性别的相互进行搭配,小组建立起来并稳定以后,过一段时间还需要适当的进行调整,以便小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沟通和交流,不但能够增进小学生之间的友谊,同时,还能够使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得以培养。

(二)开展多媒体教学,实现教学现代化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迎来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对于各行各业的发展都是一个很好的支撑,对于教育事业也是如此。为了能够跟上现代信息时代的步伐,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将传统的教育理念转变,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融入现代化的教学理念,有效运用多媒体式的教学方式,将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将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得以有效的提升。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将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开展,能够借助多媒体的平台,来将有关的文本和图片以及视频来进行展示,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的网络资源和庞大的数据库,将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来进行丰富,从而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代化得以实现。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但能够将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得增强,还能够展现出该节课语文的文章结构和知识点,辅助效果非常好[3]。例如,学习《小松鼠找花生》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猜谜语“红院门,白院墙,里面坐个白胖子”,打一食物,引出花生。再利用多媒体,展现出小松鼠找花生的动画,并配上儿歌,从而将小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地激发起来。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为了与新时代基础教育要求相适应,必须要将传统小学语文教学的理念和模式进行转变,致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得以有效的实现,从而使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娜.浅析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6(25):96+100.

[2]郑亚成.谈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以学生为主体[J].教育现代化,2015(17):273-274.

语文课堂教学范文4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是课堂教学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必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有限的四十分钟课堂,施展个人魅力,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以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是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学习时间,实施不同教学策略对教学价值的体现、教学效率的提升都有着重要意义。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一、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前人的精辟论述都阐明了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习的先决条件,也是最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动力。先进的教学方法必然来自于教学实际,也就是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只有具备良好的教学方法,才能使教学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积极性,创设情景,培养兴趣。结合课文内容可展开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分组讨论、比赛朗读、讲小故事,说与课本有关的小笑话,分角色表演等。使学生的好奇心、兴趣、爱好、求知欲得到充分的体现,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愿意学,主动地获取一些知识,教师再善于因势利导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愉快地学习。教师应广泛阅读和积累有关资料,对教材有关内容作必要的补充和拓展。如学习了《伟大的出征》后,可以对我国“神六”、“神七”的相关情况进行介绍;学习《中国的花》,可以补充介绍中国十大名花分别象征什么品格,并和学生说一说中国城市市花和世界各国国花,以及不同种类的花代表的“花语”等,这些补充的知识不仅增加了教材的容量,而且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时时感到有新意。有了精心设计的教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引导学生探求知识时游刃有余,良好的学习氛围就应运而生了。这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二、灵活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要通过书刊、网络、影视、展览会、参观活动等多种渠道组织一些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将学生参与语文课堂教学、学习语文知识的自觉性唤醒,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未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语文知识的效率,打造高效课堂。例如,当教师在讲解课文《落花生》时,就可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分正反两方进行辩论。正方:做一个像花生那样的人;反方:做一个像石榴、苹果那样的人。在这灵活的课堂教学和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之下,小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自由地表达各自的观点,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他们在问中答、在答中反问,不仅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语言表达能力也有所提升,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大胆联想,想到小石头、火柴、煤,进而想到社会中的边疆守卫战士、人造卫星研制专家、陪练员等,让学生明白做人应像花生那样,对自己的功劳绝不大肆炫耀,做任何事都要脚踏实地。如此一来,不仅课堂气氛越来越愉悦,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烈,自觉参与课堂、自主学习知识,在拓展思维与想象力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帮助教师成功打造高效课堂。从教学过程来看,有效讲授意味着教师能够讲解,有效指导。如当学生在学习课文时,碰到了一些难以理解的字、词。教师就应停下来,对字、词的意思进行讲解,从而理解句子、文章之意。讲授是最经验便捷的教学方法,讲授不是纯粹"填鸭""灌输"。有效的讲授必须切合学生的心智,不为讲而讲,讲是为了学生的需要。讲授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讲多讲少,何时讲授,何处讲授,该讲授些什么,应视学生的需要而定,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国家在2005年就在我市的各农村中小学实施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配备了视频仪、电视机、vcd、计算机、远程教育网等相应的教学设备。其实,用运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并不难,我们的农村教师只要培训了,掌握了,就可以很好的去应用。恰当的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利用课件,光盘创设情境,培养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合作学习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现今课堂上主要的学习方式,已为广大教师所喜用。小组学习中的讨论不是为了活跃气氛,而是通过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真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设计怎样的问题成了合作学习的关键所在。我们认为讨论的问题必须是高质量有探究价值的。那么应如何设计问题呢?我们可以这样操作:如:请同学在课堂上就某些问题进行一一讨论,首先要求同桌之间相互进行讲解,直至剩下不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再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在四人小组中进行第二轮讨论,实在解决不了再放到全班和老师一起讨论,这样在课堂上建立起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三维模式。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知识无疑比通过老师讲解获得的印象更为深刻!从而为高效课堂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合作学习有许多种方法,如小组活动比赛、交错学习法、共同学习法、多媒体辅助合作学习法、大家动脑筋法等等。例如,在教学《从现在开始》后我就要求学生进行课本剧的表演;在教学《北京亮起来》时,我上了多媒体课,让学生与计算机合作;合作学习的形式是多样行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也是很明显的。合作学习能激励每位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合作学习还能促进学生间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合作学习中,由于强调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问题就变得比较容易解决。这既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又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语文课堂教学范文5

摘要: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是一线教师的首要任务。文章从营造良好教学环境、创新教学设计、巧设疑问三个方面阐述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任务性,是小学语文课程的主要授课方式。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需要教师充分研读教材,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理解、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进行探讨。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求课堂教学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本身就是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因此,教师与学生之间保持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对提高教学质量非常重要。教师要对学生的个性、观点给予充分的尊重,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参与交流,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称赞》这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营造课堂学习氛围,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鼓励不同性别的学生扮演小獾、小刺猬,对文章内容进行对话式表演,让学生亲身体验文中两位“主角”的感情变化。此种教学方式在营造良好教学环境的基础上,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让学生熟知文章内容,牢固掌握语文知识点。

二、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改变传统教学设计中固有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教学设计。让整个教学设计能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确保师生处于良好互动、平等交流的状态。因此,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设计丰富、新颖的教学活动。充分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将与语文教学相关的各学科知识紧密联系,丰富教学设计的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的探索性思维,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小马过河》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学设计应充分考虑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导入环节的设计中采用手工课件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观看如何制作“小马”的视频后,对“马”这个动物产生兴趣。随后引导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阅读课文,让学生在亲自实践中体会文章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提问“同学们,如果你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会选择逃避还是勇敢面对呢?”学生因受到课文的启发,会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这样的教学设计能为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的树立观奠定良好的基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

三、巧设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通过不同方式引导学生探究语文知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并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对不同问题进行探究。创设问题情境,借助声音、图片、文字等形式阐述问题,围绕学生的兴趣点设置能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问题,而学生的答案也可以具备开放性和活跃性,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言。另外,教师设置的问题必须具有比较性,使学生在探究问题时能将旧知识与新知识进行比较,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月亮的心愿》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在黑板上写下“心愿”二字,并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心愿呢?”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的心愿也天马行空,学生们会踊跃发言,将自己的心愿讲出来。随后,教师可以将“月亮的”三个字加在“心愿”二字之前,并向学生提问“那同学们知道月亮的心愿是什么吗?”学生会因为之前的提问而对“心愿”这一话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会急于想要了解月亮的心愿。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学生也会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阅读课文,阅读过程中的注意力能高度集中,从而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转变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实际学习情况创新教学设计;巧设疑问,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性思维能力,全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作者:王吉道 单位:甘肃省民勤县大坝镇文化小学

参考文献:

[1]郝建民.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C版,2011(1):102.

[2]尚晓燕.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35):309.

[3]程晓霞.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J].散文百家(下),2015(9):206.

[4]廖红艳.利用小学语文课程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5):278.

第二篇:中职语文古代文学作品课堂教学设计

内容摘要:

中职语文教育,尤其是中职语文古代文学作品的教学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教学设计上。只有重新探索课堂教学设计,才能真正实现中职语文古代文学教学。因而我们对中职语文古代文学的课堂设计进行归纳总结,并得出结论。

关键词:

中职语文;古代文学作品;教学设计

中职语文教育,尤其是中职语文古代文学作品的教学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教学设计上。只有重新探索课堂教学设计,才能真正实现中职语文古代文学教学。因而我们对中职语文古代文学的课堂设计进行归纳总结,并得出以下结论。

一.中职语文古代文学作品的课堂教学设计要注重情趣性。

在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教学法。比如榜样作用的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书法,情境模拟来创造情境。情,就是由外界条件而引发的喜怒哀乐等情趣,可以说是知趣,也可以说是心情,因人而异。任何人都是会注意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并积极地探索。文章中提到的情趣性是狭义上的情趣性,专指学生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表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激趣一词的含义是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尽一切方法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每一个老师都渴望让自己的学生在自己的课堂能够激发出无限的兴趣,从而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孔子有言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此言甚妙,人生中最好的老师是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有对事物探索的热情,从而达到认识事物了解事物的境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感悟生活。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体会生活的诗意。正如刘建德所言,“对个体生命的热爱和多方面发展的关注与促进,应该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1]每一个青年学生都是热爱生活的,也同样充满着智慧意识和一定的审美情感,与此同时兼具有多方面发展的可能性。可以说每一个学生都是潜力无限的有能力自主的走进生活中去体会文学。(2)反复诵读。诵读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在情绪中体验知识。着重从四个方面论述了诵读教学的意义:“第一,有利于学生对文言篇章的整体把握与感知”;“第二,有利于学生文言语感的形成”;“第三,有利于学生文学素养与审美能力的提高”;“第四,有利于学生接受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熏陶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2]关于诵读教学的具体实施,研究者们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胡虹丽从五个方面探讨了“诵读教学的方法改进”:“兴趣是先导、理解是基础、感受是关键、想象是桥梁、技巧是保证”。井源则具体论述了诵读教学的可实施步骤:“初读———不求甚解、熟读———庖丁解牛、吟咏———感悟内化、背诵———回忆再现”。这些关于诵读教学的研究为当今语文教育中诵读教学的具体实施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借鉴。(3)课外阅读。通过课堂教学中多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爱上阅读,善于自主的从书本或网络中搜集资料来完成学习任务。学生觉得阅读有用,有趣,就会主动去学习,主动去思考,主动去寻找答案。所以在中职语文校本教学中要注重课前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运用,多让学生广泛阅读,提高知识面的广度,有了阅读的广度才有可能提高思维的深度,从而开展深层次教学,意义教学。

二.中职语文古代文学作品选文的课堂教学设计要注重人文性。

语文教师应该把课堂当作学生思考、认识、理解、体验、演绎人生的舞台。进行素质教育而不是单纯的知识教学。好的语文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灵魂的感悟和启迪。在新教材里,许多优秀文学作品的魅力尽情展示,人生的感悟涤荡着求知者的灵魂。例如,毕淑敏的《提醒幸福》,提醒我们不要让幸福擦肩而过。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把我们带入了缥缈朦胧的美妙境界,抒发了热爱和追求美好自然的情感。学生在欣赏之余得到的是一些微妙的人生感悟和文学的熏陶。同样,在新教材中也不乏弘扬爱国主义,教人立志向上的文章。教师需要借助语文课文,寓教于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与学生共同赏析,激起学生的共鸣,在一种平等、和谐、自由、愉快、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启迪、引导学生感悟人生,让语文陶冶情操。[3]

三.中职语文古代文学作品选文的课堂教学过程要注重创设情境。

教师要学会创设意境,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胆的教学设想,这种设想与我们过去使用的按部就班的教案相比有了很大突破。刘建德曾经指出,“课堂,是生活的诗化”。[4]他作此论调不无道理。在他看来,课堂不仅仅是一种生存的形式,更是一种生活的形式。而处于生活中的我们,总要富有诗意地去感受生活,而不是简单的生存。雨巷诗歌教学,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创设诗歌意境在江南小巷中进行情境表演。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教学,也可以在山塘街进行情境模拟配乐朗诵,运用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操,运用音乐激发我们的情感。我立足语文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通过设计组织形式多样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激发职业学校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鼓励帮助学生寻找、发现、感受身边的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提升职业学校学生的人文素养,构建开放、有活力、有内涵的职教语文教学。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现行学校教育一个很明显的弊端,就是没有将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相结合,从而很难实现知行合一。为克服这一弊端,弥补学校教育之不足,应该开展游学班课程。户外游学既是走进了生活,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主动学到知识,既锻炼了实践能力,又陶冶了情操,是一举数得的学习方式。

四.中职语文古代文学作品选文的课堂教学过程要注重艺术性。

生活是一门艺术,课堂也是一门艺术,要求语文教师要有一定的艺术追求,运用艺术的手法进行语文教学,比如注重平时自身的要求,练习书法、绘画、乐器,茶道都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艺术性。同时运用榜样法将中国中传统文化精髓的部分传承下去。人们都说:“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由于语文课程包括中职语文教学具有“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特点,艺术性和科学性在中职语文课堂上更能得到充分的展示,但二者要完美结合,就必须构建一种“善教”与“乐学”互动模式。“善教”要求教师具有创新意识,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引导把握知识的重点、难点,注重启发与诱导学生,善于激发学生的兴奋点,能把学过的知识加以培植、发散。“乐学”意味着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消极的“等、靠、听、记”,而是主动地参与讨论、思考、质疑和创新。课堂教学若只限于学习课本知识,内容僵化、单一,较难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效率自然也较为低下。我们应结合实际,从“大语文”的角度去审视语文的课堂教学,因此,对教学内容的拓展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也是关键的一环。比如,设计开放性作业布置,大胆创新,允许学生自主设计任何形式的作业来展示学生对本堂课的理解和感悟,真正实现创新课堂的意义,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总结

最后我认为,创新课堂的核心在于激发情感,运用情境创设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关键性作用。关注学生知识生成的过程,进行思维教学,意义教学,深层次教学。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课前布置任务,分小组讨论,分小组合作完成作业。运用任务驱动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佳效果。要让学生人性化的去自我感觉知识,体会知识,综合全面的发展学生的素质,进行素质教育而不是单纯的知识教学。

作者:陈诗静 单位: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注释

[1]刘建德著.关于课堂的思考.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7页

[2]陈思.高中文言文诵读教学探究.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3]王三山编.文人书趣.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55页

[4]刘建德著.关于课堂的思考.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6页

第三篇:技工院校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摘要:

在技工学校语文教育的教学环节中,课堂教学是重中之重。传统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学生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学习效率无法得到保证。因此本文从技工院校的现状出发,以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为目标,从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着手,对语文课堂的教学艺术进行探讨。

关键词:

技工院校;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一、引言

语文是一门应用最为广泛的生活性学科,内容十分丰富,具有一定的艺术情趣。在技工院校有些学生对语文产生了兴趣危机,甚至有些产生了厌倦的心理。语文教学的艺术性要求语文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与生活环境,将教师独特的见解付诸教学实践中。

二、技工院校语文课堂艺术教学的意义

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未来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但学生由于学校生源的特殊性,知识基础相对薄弱,也缺少对于语文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主要以分析为主,先是了解文章的历史背景,接着解明文章的层次结构,再提炼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最后列出文章的写作手法。这已经成了语文教学的套路模式。然而文章被拆解得七零八落,以至于学生读文章时只觉得味如嚼蜡,根本无法体会文章中蕴含的美感。长此以往学生丧失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更谈不上学习效率了。这时展现语文这门学科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重视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技工院校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策略

第一,导入艺术。教师导入新课的艺术,“良好的开始意味着成功了一半”。一个成功的导入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而学生们的好奇心则会转化成求知的强烈欲望,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先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再把方向引回课题。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课前充足的准备最为重要。教师尤其应该关注生活时事,把平时的灵感记录下来,作为语文课前导入甚至写作教学的素材,比如与教材关系紧密的笑话、方言、典故等。语文课前导语千万不能千篇一律,应该力求推陈出新,循序渐进,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我的母亲》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讲述有关母亲与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具体感受母亲对自己的感情。通过关注生活中的人文情怀,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提问艺术,课堂提问的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适时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适时提问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当然提问要讲究策略。问题的难易度要适中,不要过难也不要过于简单。应该把问题的难度控制在学生需要经过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答案的程度,让学生享受解答问题的思考过程的同时,也锻炼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要使学生像玩解密类游戏一样期待教师的问题,就算是学生回答错误,也要鼓励学生认真思考的行为。提问并非是惩罚没有认真听课的学生的工具,不要让学生惧怕教师的提问。第三,结尾艺术,教师在课堂教学快结束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收尾的艺术。语文课堂教学的结尾,同语文作文写作的结尾有异曲同工之妙。良好的教学结尾,可以巩固语文课堂的教学知识。学生对于归纳总结所学知识并不擅长,因此课堂收尾时可以引导学生明确重点,并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概括能力。学生的知识面狭窄,因此课堂收尾时也可以把知识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把教学内容联系到实际生活的同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优秀的教学结尾可以令学生对于下节语文课充满期待,求知欲才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例如,在学习《卖白菜》,本文的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感受那个时代里农民生活的艰辛和酸楚,但坚强的脊梁却支撑了一代又一代人。因此,在课堂的结束环节,教师要为学生总结小说的语言和情节,让学生了解母亲的眼泪,即使生活艰辛,但也要心地善良,坚强的生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不断推行的现在,教师需要更新教育观念。技工院校的学生当下最需要的是即将步入社会的技能,而不是解答试卷的能力。因此在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千万不能本末倒置。应从人文角度考虑,技工院校的语文课堂教学重点是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后,应用到日后的工作生活当中去。对于技工院校的学生来说,分数是重要的,但不是最重要的。当前语文教师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知识水平,锻炼应用能力。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对语文产生了好奇心以后,这份好奇会逐渐转变为求知欲,从而把学生引向自主学习的道路。把教学艺术融入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才能更快、更好地达成教育教学目标。

作者:李漠长 单位:冷水江市高级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刘静.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堂教学艺术[J].文化产业,2014.

语文课堂教学范文6

一、情感的课堂

首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优秀的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对学习充满热情和激情。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呢?关键在于情感,教师在课堂上有激情,才能感染和熏陶学生,才能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因此,教师要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让学生在散发着青春与活力的语文课堂上快乐地学习和成长。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走进文本,融于情境,和作者产生共鸣,与教师进行有效的互动,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一种更高的境界,从而体验到更多的情感,体验到人生,体验到生活,学会成长。

二、交流的课堂

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只是一个倾听者,没有自我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更没有交流和互动。为了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广阔的空间中自主探讨和交流,实现心与心的对话,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交流,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构建经典的语文课堂,对于自读课文的教学,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三、开放的课堂

(一)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语文课堂教学不单单是传递知识,更是一种体验和感悟。教师给学生多大的舞台,学生就能跳出多么优美的舞姿。每一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只要教师努力挖掘,给学生提供充足的空间,学生的潜力就会发挥出来。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在这个发展平台上得到最真的体验和情感。

(二)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例子。其实,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运用例子教给学生方法和技巧以后,就应该让学生多实践,通过不断的实践,多学知识和能力,才能不断巩固和提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每一节课结束以后,教师都需要给学生推荐一下课外书籍,比如,在学习《墨梅》以后,教师可以推荐给学生一些借物言志的古诗,比如《竹石》《马》《青松》,另外,还可以推荐一些名著,让学生领悟到其中的精妙所在!总而言之,教师就是学生的引路人,要把学生引领到更为广阔的天地,让学生尽情享受,发展个性。通过让学生充分阅读,体会感悟,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说出来,使语文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四、感悟的课堂

在教学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水、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呢?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把有关图片、视频等展示给学生,然后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家乡的美丽,这时候,学生都会饱含热情地赞美着自己的家乡,充满了自豪感。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很容易就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受到了感染和熏陶。

五、怎样激活我们的语文课堂

(一)自主的教学模式

教师要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自主、宽松的课堂氛围中学得轻松、学得愉快。首先,要发挥教学语言的作用,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平等的互动平台,在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再是课堂上的主宰者,千篇一律、一成不变地按照预定的教学设计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看准学生思想的症结所在和可能的走向,对教学活动随时调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实现教师和学生双边互动的课堂教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展示课堂讨论,语文课堂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不拘一格,不能千篇一律,教师要放下架子,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参与者,与学生围在一起共同探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是轻松愉快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二)有趣的作业形式

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繁多的作业也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实施自主学习模式教学,学生为了解决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会付出很多的努力,比如收集资料、调查研究、总结报告等,因为这些活动是学生感兴趣的,所以学生探究和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在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对问题的答案,要给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注重学生独特的见解。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充分地信任和尊重学生,让他们有平等参与教学活动的权利,给予他们充分地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标新立异,面对另类的不同声音,教师要以参与者和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平等交流探讨。对于学生的困惑要给予帮助和指导。这样的课堂才会绽放生命的活力,才能孕育出创新的火花。

(三)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语文教学内容要生活化,拓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报纸、杂志等都是教学资源,甚至电视新闻、图表等也可以引入课堂,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了解了生活,了解了社会,学会了生活,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教学应该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快乐、温馨的教学氛围,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以激发学生情感渴望,让语文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成长的维生素,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并期待终身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作者:彭占国 单位:河北省沙河市渡口学区

第二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浓厚的兴趣,能促进学生学习;持久的兴趣,能促成发明创造。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形成一种强大的内驱力,主动地学习语文。1.巧设导入,激发兴趣。俗话说的好:“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犹如一段动人的乐章、一幅精美的图画,其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如音乐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悬念导入法等,进入新课的讲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迫不及待地进入新课的学习中去。2.组织竞赛,激发兴趣。每个人都有好胜心,初中生也不例外。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寓知识于竞赛中,组织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竞争,激起他们的好胜心,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比、追、赶、超的过程中积极地掌握所学知识。

二、坚持以生为本,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应以学生为主,教师、文本都应该为学生服务,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发展学生思维,开阔学生眼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主体,完全控制着学生,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不许学生提问,否则被视为“插嘴”,被视为扰乱课堂纪律。长期以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被粗暴地剥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无从发挥,不难想象在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能收获什么。那么,教师如何做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1.教师要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增强学生课堂主人翁意识,把学什么、怎么学的话语权交给学生,以此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完成语文教学目标。正如魏书生所说的:“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

2.教师要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合理有效地控制课堂教学,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话题,平等发表自己的见解,恰当、巧妙地把新旧知识、课内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呈现给学生,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思考线索,并且对学生的思维成果及时反馈、点评。这样,教师与学生就能通过语文课堂真正一起完成学习任务,共同成长。

三、鼓励学生质疑,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质疑是发现之始,是创造之母。人类的创造活动无不是由提问开始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放下架子,建立一种双向互动的探索质疑方式。即教师在教学重点、难点上设置一些典型问题,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大胆质疑,从而把教学活动变成一个探索性、研究式的学习过程。

1.深入引导,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提出疑问。课本所选的文章大多是经典之作,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些名家作品也不可能十全十美,尤其是那些“预习提示”“理解”只能作为阅读时的引导和参考,切不可盲目全信。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课文、预习提示、注解中挑选小错误,让学生明白课本不完全是权威,课文也不都是无懈可击的,学生的观念改变了,思维活跃起来,敢于向课本提出疑问,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

2.放下架子,鼓励学生对老师讲授的内容提出疑问。教师不是万能的,也有可能犯错,我们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对教授的内容、得出的结论提出质疑,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一节“综合阅读”上,我请学生谈谈周瑜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经过讨论,得出了:他足智多谋,处事果断,工于心计,风流潇洒,毫放爽朗,我表示同意,请同学们记下来。突然,一位学生说:“我不完全同意这种看法。”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出现了小声议论。我鼓励他继续说下去。他说:“在《三国演义》的第44~47回中,作者写了周瑜的嫉妒心强,好几次因为诸葛亮比他强而想杀死诸葛亮,他还埋怨上天“既生瑜何生亮”。我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他们发言踊跃,各抒已见,对我的启发很大。这不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吗?

四、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解决教学难点

多媒体是一种新型教学媒体,将其引入语文课堂,改变了主要靠口头语言和文字符号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打破了封闭式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以其鲜明的直观形象,加深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以其多变的手段,促进了学生积极的思维,从而使教学得以化繁为简,变难为易,顺利突破了重难点,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优化。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解决教学难点,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如教授《桥之美》,课文是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来展示桥的美,对学生而言,不易理解。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各种桥的美,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一一展示各地的桥的美景,在生动形象的动感画面显现的同时配以恰当的解说,不但使学生获得审美上的愉悦,而且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说明对象、文章主题的理解。又如在《核舟记》一文的教学中,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对刻舟者的精巧技艺无法理解。对此,教师可用课件进行展示,这样学生就会一目了然,不用教师只言片语,难点便可迎刃而解。

五、结语

总之,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教师不断学习和研究,不断探索与创新,及时更新教学理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与手段,就一定能创造初中语文教学的美好明天。

作者:刘祥虎 单位:甘肃省通渭县榜罗镇积麻川学校

第三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一、广施兴趣教学,用兴趣牵引语文课堂教学活力展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在一定的内心情感体验下对特定事物产生的一种个性意识倾向。事实证明,越是感兴趣的事物,学生就越容易接受,甚至因此而“人憔悴”。由此可见,兴趣是学生进入良好学习状态,取得最佳学习效果的强劲驱动力。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千方百计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形成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克服学习困难,并能以坚韧的毅力在艰苦的学习环境中找寻乐意,达到“苦为乐”的人生进取心境。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向活动,教师要想在教学中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设置教学情境时,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内在需要为切入点,对学生在学习习惯养成、学习方法矫正、学习意志锤炼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处理”,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意志品质有机结合,达到最佳的发展状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的名篇,也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重点课文。在讲授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学生追忆自己的童年时代,抽取若干学生饶有兴致的讲述自己童年时代的快乐点滴,使学生沉浸在对儿时的美好回忆中,为课文的进一步讲解奠定了情感基础,然后顺势引入新课,自然切入到“迅哥儿”的童年时代。伴随着课程讲授的步伐,在学生面前呈现出一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绝美画面,一面是三味书屋私塾制的可憎,一面是百草园童心释放的惬意,将三味书屋对儿童身心的戕害和对封建教育的批判串联起来,课文主题的深蕴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二、重视儿童手脑的开发,逐步解放儿童的手脑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生前一直致力于儿童手脑的开发和解放,旨在纾解儿童的大脑,让其自由想象,解放儿童的双手,使其恣意而为。在新课改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作为践行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被广泛推行。为了在教学活动中掺入更多的思维活动元素,调动学生的感官,促其联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热情,培养其语文基本素养。如,在《核舟记》教学中,最绝妙的描写当属“船头坐三人”一段,教师可就地取材,以书本桌椅为基本道具,饰演苏黄二人,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和想象,展现苏黄二人的动作神态,将角色饰演有机插入到古文教学中,提示学生边朗读边表演,反复完善、多次修正,学生学习对古文内涵的把握渐趋准确,学习古文的热情被调动起来了。这与传统教学中的“所有角色教师包揽”截然不同,学生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凸显,教师的主导性和组织性被强化,学生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结束了本课的学习。因此,只要教师准确把握住课文主旨,在角色选配、剧情设置上做到科学合理,让学生的手脑动起来,使课堂变舞台,学生在听课时就能乐在其中了,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新型课堂教学形式被开辟出来,初中语文新课改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空间。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学生是教学的生力军,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但不能削弱,反而应该不断加强,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更是引领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教学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认知对象的,艺术性凸显的育人过程。反观当今语文教学,虽然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越发被大多数教师所认同,但却缺乏持久的、激发主体性发挥的强劲动力。上面的角色饰演固然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但不可忽视的是,传统教育的阴霾还未散去,强制式灌输还有很大的市场。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将其作为革新重点,首先应从自身思想意识领域开展思想提纯活动,以壮士断腕的豪气彻底根除这种陈腐教学观念,大力发掘课文中的情趣点,广泛发扬民主,激活教学方法的置换,让课堂在学生心灵深处活泛起来,使学生从心底产生课堂主人翁的认同感。如,在学习《死海不死》一文时,我大胆发扬民主,鼓励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教学目标,自己创设活动,查字典解决生词比赛、快速阅读复述大意活动等形式,学生的记忆力得到锻炼,想象力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断夯实,自主学习能力水涨船高。

三、结语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兴趣激发是一门绝妙的艺术,学生的手脑联动能力更是一种高超的技艺,值得每位初中语文教师深深思索和努力实践。通过长期的探索实践,我认为,初中语文新课改的方向应该是祛除陈腐,发扬乐学,从学生内需出发,着重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自主学习能力,把语文教学的目标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有机结合起来,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周清杰 单位:甘肃省东乡县第六中学

第四篇:学生主体参与语文课堂教学

一、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学目标是教师“教”的目标,也是学生“学”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只有把学习目标告诉学生,才能使学生参与并实践学习目标的全过程。明确目标应根据不同教材、不同学生而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一般来说,大部分课时目标均可由教师在课前直接告知学生;对知识点多的课时目标,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揭示,最后再进行归纳;有些目标还可以给学生课前提出。比如学习“基础训练”可根据标题在课前先向学生提出学习目标,再让学生具体学习。这样,上课伊始,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学习激情高涨,唤起了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使他们以最佳的状态自觉地参与学习,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二、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学生参与程度的大小是衡量教学质量高低的主要标准。课堂上,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一些学生就举手准备回答,这些学生在通常情况下应该说是参与了教学过程,但另一些未举手的学生是否也一定参与了教学过程呢?这就难以确定了。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要根据学科的性质将知识点合理分解,难易要适度,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力争体现既“妙”又“趣”,做到妙趣横生。往往一个恰到好处的提问,会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一花引来百花香”的效果,学生一般都有很强烈的表现欲和成就欲,所以每当听到教师提出的问题时,都想急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于是会产生参与的激情,在课堂上各抒己见,知无不言。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确保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学生相互之间都得到了启发、交流,使得问题在热烈的讨论气氛中得到了圆满、彻底解决,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激励学生质疑,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学生的质疑问难,使得教学活动可以更深入。学生的求知欲都很强烈,在课堂上急于找到自己读书时碰到的疑难问题的答案,教师应抓住这一心理特征,激励学生大胆质疑,并因势利导,激发学生主动讨论,认真剖析,借此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分析课文内容,挖掘课文含义。在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对“四周围黑洞洞,经常碰壁,鼻子扁了”这句话,学生提出疑问:“四周围黑洞洞的,鲁迅为什么偏偏去碰鼻子呢?”这时,教师并不急于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引导学生思考:“请大家想一想,鲁迅当时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里?结合上节课教师给大家介绍的时代背景,看谁能想出它的真正含义?”教师这样轻轻一点拨,一些同学就回答出来了:“四周黑洞洞是一种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黑暗的旧社会,鲁迅敢和黑暗的旧社会‘碰’,充分表现了他敢和旧社会做斗争的勇敢精神。”就这样,从一个问题掀起了高潮,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学生争着回答,通过自己的理解,真正掌握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指导学生归纳学法,提高学生参与能力

俗话说:赠鲜鱼一筐,不如送一张渔网;赠一只野羊,不如给一杆猎枪。如今,对学法指导早已引起了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授人与鱼”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主旋律。通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知识,更主要的是要学生从“学会”变成“会学”。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在一定意义上说,方法是能力的核心,那么,指导归纳学法决非易事,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和指导。我在教《猫》这篇课文时,在归纳写作特点上,是这样引导的:教师:同学们认为《猫》这篇课文是什么体裁的文章?学生:描写动物的记叙文。教师:为什么作者能把猫写得这样生动、具体呢?学生:是因为作者喜欢猫,认真观察,描写时就能抓住猫的特点。教师:对!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作者抓住猫的特点还采用了什么方法进行描写的呢?学生:还采用了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得出了描写动物类文章的方法—“三步法”:①细致观察,有序地观察;②观察要有重点,要抓住动物的特点;③观察时要注意动物的静态和动态。从上述教学片段中,明显地看出教师在课堂上起到的仅仅是点拨引导作用,充分发挥的是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创设活动情境,促使学生全部参与教学活动

在整体教学中,个体品质的差异性决定了学生参与的差异,所以,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就要注意到学生参与的广泛性,决不能顾此失彼,要注意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问题,运用一些灵活多样的形式,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如在课堂上组织大大小小的讨论,有全班的、有小组的、有同桌的,有时为照顾那些不善言辞的同学参与教学活动,还可以用板书参与的形式。此时,教师有目的地参加几个小组的活动,帮助学生或启迪思维、或捕捉问题,这样,每个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都能在参与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如此循序渐进,课堂教学效率就不言而喻了。

作者:岳维征 单位: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第四中学

第五篇:生活化语文课堂教学

一、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建立,利于激发学生的生活热情

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走进生活才能更好地去学习语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主要强调的是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训练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还能够结合教学内容自然而然地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活元素。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能够巧妙地将现有的生活资源或者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穿插到课本的学习和探究当中,这样,既能够让学生灵活地掌握一些语文知识,而且是利于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学习内容,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语文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是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还能够将课文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场景和感悟,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还原到课堂内,让学生去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文中人物情感以及事情的发展脉络等,感受文章的主题,从而唤醒学生的生活共鸣,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情。

二、还原生活的情境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都比较活跃,想象力比较丰富,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变的阶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留出广阔的空间,在生活情境中放飞学生的思绪,让学生的思想和能力都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要以教材内容为中心,适当地向生活领域进行拓展和延伸,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在教学《社戏》这篇文章时,文中对“月夜行船”的描述再现了起伏的连山场景。教学时,教师辅以参照物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有效体会了文章中“快”和“慢”的矛盾手法和以静为动的精妙之处,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在语文教学中,丰富的生活情境为学生开启了广阔的思考空间,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又会使得课堂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结合教材,寻找共鸣

在语文教材中,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写作背景,每一篇文章都或多或少的带有时代的烙印,如果要将教材中的这些内容都赋予时代的特点是不可能的。因此,针对教材中的那些经典美文,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出现代化的生活理念,将这些知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则成为了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内容,对某些课文进行生活化的处理,对课文主题进行深入解读后,去挖掘文章的中心思想,寻找其与当今生活的共性。这种共性应该适合于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国家甚至任何一个人。在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内容是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符的,有着十分相似的情节,学生对于这类文章,探究起会有着相同的体验。基于此,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内容,把学生的生活经历与课文内容的共鸣点找出来,以此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因为对课文产生一种亲近感,利于学生和作者展开心灵上的沟通。例如,在探究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时,刚开始学生对先生笔下的百草园比较陌生,对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制度也存在着很多不满且难以理解,但是通过阅读,学生也渐渐地理解了作者的思想情感,由此,我顺势让学生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其实,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乐园,你们有没想过,假如也给你们一个机会,你们会建设出一个什么样的学习乐园来呢?”让学生去思考这样一个比较开放性的问题,通过交流、探讨,学生会认识到今天的自由、和谐的学习环境是来之不易的,值得珍惜。

四、创建情境教学法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最有效的措施莫过于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身临其境之感,让学生既能掌握一些必要的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探究《桃花源记》这篇文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内涵,更好地将文章构造出来的世外桃源呈现在学生面前,我首先根据文章内容事先用多媒体课件制作出了几张与课文所描写的内容相关的场景,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进行播放,这个时候,整个教室仿佛置身于桃花林一般,学生也快速地融入到这种情境当中,进而顺利地转移到了对文章的解读上。之后,我组织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有效阅读,并要求他们将自己的真实情感投入进去。这种教学方式既能够放松学生的思绪,又能促使学生快速理解课文内容,并且还能够从中感悟出作者写作时的思想情感;既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又有助于学生潜力的发掘。这种教学将生活中的一些有效资源通过科学技术的手段呈现出来,然后再和课堂教学有效的融合在一起,从而真正实现了“生活化课堂”。初中语文在拓展初中生视野、培养初中生文化修养以及树立人生观、世界观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但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理论和实际相脱离,以至于降低了语文知识的实用性。为此,教师需要引入生活化教学模式,将课堂和生活联系起来,如此才能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作者:徐玉华 单位:河北省巨鹿县实验中学

第六篇:以生为本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一、采用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来设计问题情境,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来探究和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探索语文知识的欲望。实施探究式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学习材料,避免学生漫无目的的学习。例如,在学习古文《荆轲刺秦王》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古诗发生的历史背景。通过查阅资料,学生了解到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227年,当时秦已经基本统一全国,燕国作为弱小的国家之一想结好于秦国,将太子丹作为人质交给秦国,后来太子丹为了报仇雪恨采用了这一计策。在学生查阅资料的基础上,教师给予指导和补充,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探究式学习模式,进而加深对故事内容的印象。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学习情境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对语文教材内容的认识,实现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的统一。可以采用还原故事情境、音乐渲染气氛、多媒体播放视频以及语言描绘情境等方式来增加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化,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竞争学习,在小组讨论和竞争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在讲授诗歌《雨巷》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朗读比赛,对小组朗读情况进行点评和指导,学生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朗读活动中,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会更加深入地掌握诗文的思想情感。

二、采用自主式课堂教学模式

语文课堂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通过对教材内容的阅读来增加情感体验,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正确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采用自主式课堂教学模式,教师首先需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性,语文作为交际的重要工具,它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口语交际、故事表演、朗读比赛等方式来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体验,提高学生对语文的认知水平。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性的培养,鼓励学生多发现新的思路,从独特的角度来欣赏和学习语文知识。其次,教师可以采用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让学生投入到语文学习状态中。例如,在学习课文《边城》时,通过对课文大意的阅读理解,让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然后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介绍下自己的爷爷。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各抒己见,充分感受课文人物性格,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最后,教师在采用自主式课堂教学模式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围绕语文教材内容的主题来开展探究学习,避免偏离主题。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为学生安排互动学习时间,鼓励学生开拓思维,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阅读和理解课文,进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采用合作式课堂教学模式

构建以高中生发展为本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还可以采取合作式的教学模式,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集体讨论中。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之间互相探讨,集思广益,排除疑难问题,并且能够锻炼自身的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采用合作式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徐志摩的诗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徐志摩的相关创作,组织学生自由结合,完成作品收集和作者资料收集的任务。通过收集资料,学生整理出徐志摩有四部诗集,分别是《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云游》等,有四部散文集,分别是《落叶》、《巴黎的鳞爪》等以及一部小说集等。小组各个成员分工合作,各负其责,将收集到的资料整理到一起来完成学习任务,并且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

四、结束语

语文学科的学习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构建以高中生发展为本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合作式、探究式等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充分关注学生的成长特点,采用符合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作者:王媛 单位:江苏省靖江市刘国钧中学

第七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程改革

一、夯实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

知识为能力奠定基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就一定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而语文知识作为基础中的基础,尤其应给予重视。如果没有语文知识的积累,创造就失去了基础,学生的创造欲望即使被激发出来也难以上升为真正的创新能力,只能停留在很低的水准上。要夯实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增强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牢固的掌握语文基础知识为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沟通,让学生消除对语文学习的恐惧感,只有对语文感兴趣,才能保持语文学习的动力并取得好成绩。刻板的学习,不仅会影响语文学习的效果,适得其反让他们厌恶学习语文。因此,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授,《小壁虎找尾巴》这一课时,笔者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一组小壁虎找尾巴图片,学生们通过图片体会小壁虎找尾巴的急切心情,让同学们想一想小壁虎的尾巴到底去了哪里呢?同学们就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努力思考问题,看到同学们绞尽脑汁的思考,真想帮助小壁虎找到丢失的尾巴!勾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带着疑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通过这种情景的设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传统课堂中那种听课听的昏昏欲睡的状况不再出现,学生的思维也处于被激活的状态下,学习目标能被较为充实的落实。而且在讲授《小壁虎找尾巴》一文时,笔者在教学设计中也做了精心的准备,在学习文章过后,让学生分角色表演,选取几位同学分别扮演小壁虎、老牛、蛇、燕子等,以做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文章,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程改革逐步深入,素质教育也在课改的推行下逐步落实。在一堂语文课中,学生不仅要学到相关的知识,也要加深对相关技能的学习以及学习能力的养成,即我们所说的三维教学目标。新课改的今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给学生们传授知识,更多的是给孩子们传授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学习的基本规律。例如,一些教师在教授生字的时候过度的强调读音,却忽视了生字的书写,以及汉字的发音特点、书写结构等基本规律,只是一味的让学生死记硬背,这种硬性的灌输式的教育,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厌烦心理。只有掌握了规律性的东西,教师才给了学生一把通往知识殿堂的钥匙,如果学生没有掌握相关的学习方法,就是没有掌握学习的技巧,往往是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以及探究式的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更是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新课程改革的语文课程四大理念之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四、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树立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

激发好奇而质疑,促进创新精神。问题是思维的激发剂,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呼唤教师教学观念的改革。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学起与思,思源于疑”。创造是从提问开始的,发现问题是创新的前提。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提出一个新问题,从新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的进行教学设计,通过游戏活动等合作方式,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的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质疑引起反思,反思导致探索,探索促成创造,真正将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杜威指出“:传统的教学方式填鸭般的灌输知识,无异于强迫没有眼目的盲人去观看万物,无异于将不思饮水的马匹牵到河边强迫它饮水。这种忽视天性和压迫天性的教育显然是愚蠢的。如果从儿童现实生活中进行教育,就会叫儿童感觉学习的需要和兴趣,产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由于他们自愿学习和在生活中真正理解事物的意义,这种教育乃是真实的,生动活泼的,而不是皮相的和残害心智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题,激发起探求新知的欲望,迸发出创造性的思维火花。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五、结语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夯实语文知识基础,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树立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

作者:刘清霞 范士玉 单位:临沂大学教育学院

第八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一、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

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能够有效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学生亲近教师的同时,也就会喜欢上这个教师所上的课。因此,作为小学教师必须完全摆脱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放开手脚,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使课堂成为学生自由展示才华的舞台。较强的人文性是语文学科固有的特性,其教学过程具有很强的互动性,语文教师要特别注意人文性的体现,放下尊贵的架子,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合作伙伴,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将学生的自主创造意识真正激发出来,使学生不再感到课堂上有压抑感。

二、培养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教学质量的高下与学生的课堂学习习

惯有着直接联系。良好的课堂纪律是培养好习惯的前提,良好的课堂纪律并不是学生一言不发,教师说什么是什么,而是一种开放有序的课堂环境。当学生经过思考或体验触及情感时,学生可以呼喊、跳跃甚至哭泣,尽情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如果这时教师不假思索地将学生的表现以违法纪律之名进行制止,那么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将会受到制约。但是课堂的开放,并不是放任自流、七嘴八舌、人云亦云。只有学生经过思考与体验之后,各抒己见,采用不同的方式将自己的感想或感受表达出来,并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的课堂才算是真正意义上开放性的课堂,学生的这种习惯才是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及内涵。如果教师能把握住情境创设的艺术,其教学效果定会芝麻开花节节高。要想使教学情境发挥出最佳的效果,教师就必须走进学生的生活,了解他们的习惯、兴趣爱好及认知特征,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专治的精神、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高度的概括力,从各方面感染学生,使学生耳闻目睹,激发学习语文的热情。为使创设的教学情境更真实,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课文内容编排成课本剧,然后学生做演员,将课文内容以表演的形式完整地再现出来。在表演过程中,学生不仅对自己的角色有了较深的理解,而且对与其他角色之间的联系也有了更深的了解,观看的学生看得也是激情澎湃、如痴如醉。这样,学生对教材内容印象就会更加深刻,有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鼓励质疑,培养探索意识

质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可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还有利于学生探索兴趣的培养。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思想和素质直接影响着我国的未来和发展。为使他们能有极强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教师必须引导他们学会质疑,学会发现。因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对现实生活进行观察,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发现文学素材,在此基础上,大胆质疑,并反复论证、辩解自己得出的结论,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学知识去概括和总结,去探索新知识,追求新知识。例如《登山》一课,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一自然段的景色描写有什么用意吗?”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仔细翻阅课本。有的说:“这是作者的一种写作手法,景色描写具有过渡和总结的作用。”有的说:“列宁是冒着生命危险攀登峭壁的,他看到了这个景色,是战胜心理恐惧、锻炼个人意志的一种歌颂。”学生的解答表明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理解了这一自然段存在的关系与价值。接着我又问:“那同学们想一想,联系上下文,老师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呢?”这时学生都意识到,这个问题是启发大家去思考、领会作者的写作手法,注意课文中每个自然段之间相互的关系。最后我总结说:“单独的一个自然段看起来没什么,但与上下文联系起来就可以显示它的重要性,有思考的价值。”

五、鼓励阅读,培养积累习惯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多读益于积累,积累有利于知识贯穿,多读能激发想象,调动大脑思维。”杜甫也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是写作和交流。无论写作还是交流,都离不开广泛的文学素材和扎实的文学基础,而文学素材的积累要靠广泛阅读,阅读量和语言词汇的积累量是成正比的。没有大量的语言积淀怎能写出好的文章呢?小学生特别是四年级以下的学生,自觉性较差,需要教师经常鼓励、督促,才能扩大语言、词汇的存储量。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鼓励学生每天至少读一篇文章,记两个好词,抄一个好句,尽力做到能背诵,起码能读熟。除此之外,我还经常鼓励学生利用每天的课前十分钟,学习一句名言、警句或小诗,并对学生平时的积累情况进行不定时检查,如采用诗词背诵大赛、词语接龙等活动进行检查。久而久之,学生良好的积累习惯便会渐渐养成,写作能力和交流能力也会逐渐提高。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方法很多,只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更新观念,坚持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先导,培养他们善于积累、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呈现出满园春色的美好景象。

作者:李泽晓 单位:河北省平乡县冯马第一小学

第九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先学后教,三清教学”的基本内涵

这里提的到“先学后教”具体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明确布置的前提下,先对课程的学习进行一定自主性的研究,并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带有检测性的试题,让学生在“先学”的过程中进行自主的学习;而“后教”则具体指的是教师在初中学生充分自主学习过程后,再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课堂教学。后教的过程是一个师生互相沟通互相交流的过程,是一个教师对学生的自学效果进行有效巩固的一个过程。教师与学生在“先学后教”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也有利于培养初中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应该具备的批判性和创造性。而这里提到的“三清教学”则具体指的是课堂、课后要三清,也就是“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其中“堂堂清”具体指的是要参与学习的学生对于教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知识做到基本都掌握的程度,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让提前掌握知识点的学生教还暂时不太会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学习;最后,这些学习过程中的效果可以通过“月月清”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提升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用“先学后教,三清教学”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

(一)以“先学后教,三清教学”的教学理念

代替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推行,“先学后教,三清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的新模式逐步被越来越多的初中语文教师所熟悉被运用。这就要求初中的语文教师逐步的转变自己固有观念,重视语文的教学工作,改变传统单一无趣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从真正意义上爱上语文学习。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切入点,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培养目标,通过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与教师进行平等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进而以此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高效性。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初中语文教师在“先学后教,三清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一改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倾听为主的教学方式,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在课前,教师可以布置相应的预习任务供学生课前所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可以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初步的掌握课堂学习的基本任务与基本内容。假如这个过程做的比较扎实的话,可以有效促进教师“后教”的过程,让教师的教学效果大大提升,进而使得初中学生的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三)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互动寻找

“先学后教,三清教学”的教学方法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利用同行之间的教研、研讨会等活动,进行相关的“先学后教,三清教学”教学理念的探讨。一些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多组织一些相应的教学比赛活动,使得对于这种教学新模式应用的比较熟练的教师对于这种教学模式应用比较生疏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帮助和引导,进而促使全体教师都能够很好的掌握“先学后教,三清教学”的这种教学模式。

(四)教师创新的进行课后的评价或作业设计

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采用“先学后教,三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在课后或者进行作业设计的环节中,采取一些比较创新、新颖的方法使得“先学后教,三清教学”的开展更加的顺利。例如,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可以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由“要我做”变成“我要做”,使得学成为学习的主人,不再对作业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同时,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或者课后评价的环节时,应该注意对于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课后评价和作业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学生随时的保持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不容易产生灰心或者放弃的心理。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利用课后评价或者是课后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对于自己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进行一个统一的整理,让教师和学生都能对学习的效果有着一个科学的掌握。这样既能够帮助语文教师在日后工作的开展中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彻底的掌握学习过的知识,还能够使得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效果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对于自己不懂的东西,及时做到“三清”。只有这样的作业设计或者是课后评价设计才能使得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大大的得到提升。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使用“先学后教,三清教学”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得每位学生树立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的促进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

作者:杨辉玲 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首峰中学

第十篇:职校有效性语文课堂教学

一、理论学习有赖于实践实训的提升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理论教学,重视理论教学的实际效果,通过实践实训环节,真正实现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用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比如我们在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口语交际——自我介绍》时,教师在内容上不断跟学生强调,自我介绍要从礼仪、内容等各个角度去关注,要根据不同情境创设不同的侧重点,但是光强调这些理论知识效果还不明显,课上完了,真正到面试时,自我介绍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于是我把自我介绍这堂课的侧重点放在了模拟实际演练上,让学生以实际操练为主,待经过这些实战演练,学生的自我介绍能力才真正得到了提高。从这里,我明确了理论与实践训练并重,将理论与实践并重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于语文课而言,模拟实战演练这种实践实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语文课堂的真实感有赖于案例的展示

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在于要让语文课堂更具真实感,对此,案例教学法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什么是案例教学法呢?就是以案例为教材,教师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提出见解,作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的好处在于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在此得到很好的展示,当然在利用案例教学时,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结合课程的特点适当选择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比如同样的上口语交际课——自我介绍时,针对新生和即将毕业的学生,他们进行自我介绍的侧重点不同,所选的案例也不同。在给新生上这门口语交际课时,我选择的是与陌生人见面进行自我介绍的案例,而在给毕业生上这门口语交际课时,我选择的是求职面试的自我介绍案例。经过不同案例的展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就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同时也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所以,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素质和具体讲授内容,精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来引导,才能真正帮助学生理解相应的知识。除此之外,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在于诱导学生积极研讨,当好“顾问”,指导学生进行总结评价,使学生通过案例学习、案例分析,增进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书本知识和实际问题在课堂上充分结合起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加强实践,强化训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上面已经简单提到实践实训的重要性,那么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角度来说,掌握实训方法,培养实训技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是语文这种文化课的目的。因此,我们文化课更应该加强实践性教学,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实践教学活动。作为职校语文教师,要注意紧扣中职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明确怎样做而不是为什么这样做。因而,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如此才能提高学生就业时适应岗位的能力。如我们上面所说,为什么语文口语交际中的自我介绍在新生和即将毕业的学生中都有实际意义呢,我们不难发现这就是就业意识在引导我们。我们文化课教师要注重完善实践教学,多传授就业技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之也说过:“学是为了用,用是主体。”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只有会用才是真正掌握了知识。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也要围绕这点展开,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得到提高。

四、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课堂这个教学活动的核心场所,要实现有高效、有序、协调信息化很重要。比如,利用网上一些有关应聘的视频,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语文口语能力。我们可以从网上下载或从教学光盘中选出一些适合的教学视频、短片,特别是一些教学实例来进行教学,从而使理论课讲授实现趣味化、多样化,让学生时时有新的感觉,对学习充满乐趣。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并加强师生互动,让学生结合视频模拟操作演示,可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五、结语

语文课堂教学范文7

1.活跃课堂气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对于小学老师来说,课堂气氛是很不好把握的,如果气氛过于紧张,不适合孩子们积极思考,思维被局限在教室之内,老师的课堂教学也不能正常开展。但是,我们设想,课堂气氛很活跃的教室,学生们都互相的谈论,那么谁会去听老师讲课,这一切的根源都来自小学生的自制力还不够,他们不懂得什么时候应该释放自己的天性,什么时候认真学习。这当然需要老师带领好课堂教学,在学生感到无聊的时候穿插一些小乐趣,回归注意力,在气氛很活跃的时候,适当维护课堂纪律,把学生活跃的思维转移在课堂学习中。保持一种不松也不紧的课堂秩序,这对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是很有帮助的。

2.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

每个老师都有自己不一样的上课方式,但是目的都是一样,让学生接受的更多、学得更好。成功老师的背后也总有不断的尝试,面对不同的学生,我们应该想出不一样的对策,这对提高老师教学水平很有帮助。在课堂的有效互动,可以看出一个老师的教学水平,能够做到收放自如,那么他的课堂就被学生认可了一半。在和学生的互动中,要充分发挥老师的教学智慧,怎样让学生积极的和自己进行互动?互动的形式?互动的内容?预想我们将会收到的效果,这些都是事先我们可以去设想的,这就是说我们备课的时候,要对课堂互动的内容熟悉,才能收到预想的结果。老师们应该重视与学生的课堂互动,这对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极大的帮助。

3.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让学生积极投入思考,在师生有效的互动中,老师会带领学生进入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只要学生与老师就配合,那么学习效果是事半功倍的。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占领了课堂的大半壁江山,有时候会忽略学生的感受,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在学生的头脑中,这种教学方式其实是一种恶性循环,让学生失去自我思考的能力,老师自己也会觉得很累。在此,有效的课堂互动及打破了这种方式,在互动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积极的思考他们所要面临的问题,同时,老师的形象也更加受学生喜欢,不知不觉间,你会发现和学生们已经成为了朋友。

二、课堂互动的方式

1.小组合作

语文课堂互动的方式丰富多彩,小组合作最常见的也是很好实施的,在课堂上,我们偶尔会抛出一些探究性的问题需要学生进行思考。比如说,“在生活中,我们怎样做一个环保小卫士?”对于学生来说,这个问题会引发他们很多的想法。我们不妨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他们去展开讨论,此外,老师要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不能让课堂秩序涣散无章。对此,我建议老师积极参与到讨论中,给与学生一定的提示和想法,让课堂互动达到更佳效果

2.自主评价

在课堂互动结束以后,我建议增加一个自主评价的环节,这个环节可以放在老师评价的前面,让学生自己给自己的团队打分,也大胆的去评价其他团队,这样有利于学生培养自我意识,寻求一种正确的自我评价。团队之间敢于提出问题,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在自主评价中,学生不仅仅要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更多的是发表自己的思想,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三、新课标、新要求

小学语文课堂互动的提出,有效改善了学校的教学模式,承载着新课标的教学新要求,有效互动将是以后课堂发展的重中之重,希望广大老师高度重视,同时,也需要学生家长的支持,对学校和老师做出的努力加以肯定。小学生课堂互动,每个老师有不一样的认识,老师之间应该积极展开讨论,分享成功的互动方式,同时对错误的互动进行改正,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把课堂互动完善的更好,增强学校的竞争力,促进老师的综合发展。

四、结论

语文课堂教学范文8

1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师生互动的目的

小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阶段,老师是学生学习上的引路人。其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小学生语文的学习,注重培养小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锻炼其创新性思维。老师通过与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互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将学生的思维与老师的思维同步,并达到学习上的共鸣。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提高。师生互动还能让老师对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以便老师适当调整课堂教学的方式及内容,使小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课堂知识。此外,师生间的高效互动可以让老师了解学生的思考问题方式,并对其思考方式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引导。通过师生间的互动,还可以交流学生与老师间的观点、知识。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学到了更多语文文化知识。

2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课堂互动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小学语文教师已经注意到课堂师生互动的重要性,但他们进行课堂互动的方式仍不够科学。目前师生间课堂互动的主要形式是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并回答,老师给与评价并补充。或者是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老师评价,学生再提问,老师回答。这两种师生互动的方式层次都较低。缺乏师生群体间的探讨,学生群体间的交流。信息交流不充分,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他们的创新思维。除此之外,目前师生互动的内容较为基础,没有一定深度。老师提问学生的问题没有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只是让学生进行简单的交流,因此,学生回答问题时所说的观点里的知识较为浅薄,内容也很少。这样的课堂互动方式仅仅只是一种形式,根本没有达到课堂互动的真正目的,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老师进行辅导。然而目前大多数语文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的核心却是老师。老师提出问题后,对于学生不积极回答或是回答不出甚至回答错误的问题直接给出答案,忽略了其他学生对该问题的理解与看法,对于没有正确回答出问题的学生没有进行思维引导,致使学生一味地听老师讲,而学生本身却没有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此外,老师在课堂上容易表现出对某些学生的偏爱,例如对于平时表现好、成绩好、课堂上活跃的学生,老师给予更多关注,提问时总喜欢找这些学生回答问题,而忽略了其他学生的意见,特别是小学生对老师的关注与认可度十分敏感,老师在课堂上互动时忽略了一部分学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们造成伤害,导致他们以后不愿意思考并回答问题,甚至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严重影响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以及语文知识的学习。

3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具体策略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语文知识深奥并且抽象,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必定会遇到很多困难,此时,老师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引导,将学生所遇到的问题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每个人都有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因此悬念的巧设有利于学生自主探讨问题。但对于小学生语文教学时,要综合考虑小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思考问题的能力,设置难度适合的悬念。难度太低,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难度太大则会打击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对于学生对预留的悬念作出很好的解答后,老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答案,即使答案不理想,也要肯定学生积极回答问题,乐于思考的优点,以鼓励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体会到积极思考、自主解决问题带来的喜悦感,以提高他们对主动思考问题、积极回答问题的兴趣。此外,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的有效提问对提高课堂互动性十分重要。首先,老师提问的内容要有吸引力,能够调动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其次,问题要有一定挑战性。一是能够充分拓展学生们的思维角度,锻炼其思考方式。二是学生解决问题后有一定的成就感,能够激励起他们思考解决问题的热情。小学语文学习中,每个人对语文的知识掌握程度都不一样,老师提问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因此,老师要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去解决问题,还需注意的是,老师对于语文水平较差的学生提问时要讲究策略,问题既要能足够调动学生的思维,又要让学生能够解答,以不至于学生回答不出问题而有挫败感,影响其学习语文的热情。老师提问的内容还要根据语文知识教学的侧重点不同而有所侧重。如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时,要注意锻炼并提高小学生基本的语文知识,还要注意普及小学生的自然知识。如果课堂互动内容只涉及这语文基本知识,学生对千篇一律的课堂互动内容会感到枯燥,不愿意去思考。如果适当加进一些新的互动知识,会大大提高学们思考问题的激情。从而增加课堂互动的效果,提高学生课堂接收知识的效率。

4结语

小学语文的学习,不仅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还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学生们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创新性思维。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互动有利于学生们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并对其思维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师生课堂互动性,改善老师课堂上互动的方法,提高课堂互动的效果十分重要。

作者:穆宏香 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城关第四小学

第二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浅议

一、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僵局

首先,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去钻研教材内容,也不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究,只是一味的对课文进行串讲和解释,从来不去考虑学生是否能够完全接受。学生对于这种枯燥无味的课堂很少能产生兴趣,每一节课都像是教师的独角戏,学生们则像戏外人一般。因此,多数情况下教师教学都是在做无用功,根本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课堂教学也就没有什么有效性而言了。其次,近些年,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在教学中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多媒体教学让语文课堂更加丰富多彩,生动形象,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但是很多时候教师不会合理的运用多媒体,导致了多媒体的滥用和乱用。一味地追求形式上的热闹,把多媒体的作用看的过重,本来是师生之间交流的课堂,渐渐地变成了学生与多媒体机器的对话,忽略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师生之间的情感在这种情况下逐渐走向了淡漠,最终导致教学模式的僵化。还有,教师教学方法的不得当,使教学活动仅仅流于形式上的热闹,并没有使学生的思维真正动起来。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学习应该逐步走向自主、合作、探究。于是乎,一些不理解其真正内涵的教师,完全不考虑课程的合适与否,学生的适应与否,自身能力达到与否,只是一味地追求教学形式的热闹,看似“自主”,实则“不自主”。以某位教师在对《背影》一文的讲解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自己通读课文,在文章中找出能够表达父亲对儿子的爱的句子,以及能够表达儿子爱父亲的句子。而在之后的总结交流中,教师怕学生的思维过于发散,不能很好地讲解课文,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于是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按照自己的思路带领学生学完了这篇文章。从形式上看,课堂热闹的气氛是有了,但并没有真正的使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调动起来,这是不符合新课标要求的。

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探索

首先,要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摆正确。具有高效性的初中语文教学,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那么教师的任务是做什么呢?一些教师为了充分显示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从头到尾不说一句话,仅仅在下课的时候,宣布一下下课,便结束了这堂课在这种现象中,教师是几乎没有起到任何作用的。教育家张先生说,真正成功的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如同导演与演员一样完美切合的结晶。其实,在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中,教师应该起到指引方向的主导作用,在教学活动,积极地引导、疏导学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动性,解答学生的疑问,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教师的指导,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是对问题关键之处的点拨,是对重难点的解析。此外,教师的指导还要把握好尺度,不宜太详尽,也不能太抽象,要适宜;不能提的太早,更不能讲的太晚,要适时;最好做到自然而然。其次,要搞清楚合作学习的真正含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并不是说一遇到问题,就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在合作中学习。这种做法可能在短期内可以带给学生小组学习的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久而久之,学生的短暂的新鲜感会逐渐消失,学习积极性也就不复存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是问题有讨论的价值,而且还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就需要教师在课堂问题的设置上下些功夫,让问题更具有创造性和挑战性。

三、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与教师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它的意义就体现在它所创造的价值上,而它的价值又是其真实与本色的具体体现。学习活动的设计要以丰富学生的文学底蕴为目的,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前提,找好立足点,从而设计出有效地课堂学习活动。

1.以“语文”本身为立足点,设计教学活动。

语文,是人们交流的最基本的工具,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部分。语文的学习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表达,学会交际。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要从“语文”这个主题出发,教学活动的设计也同样离不了“语文”这个主题。

2.以“文本”为出发点,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文本”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支点,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学习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只有掌握好了文本内容,学生才有可能学好语言,进而进行语言实践。学生对文本的掌握就是一个不断提升自己的过程。另外,文本还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设计的根本依据。

3.以学生素质的提高为最终目的。

任何教学活动的主体都是学生,各种活动的主角都是学生,所以,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要从学生的真实情况出发,了解学生的需求,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进而设计出合理有效地教学活动。

四、总结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所在,关乎着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积极探究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的提高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薛春峰 单位:江苏省如东县岔河中学

第三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节奏把握分析

一、合理安排教学的难易节奏

课堂教学要注意掌控各教学步骤中时间的长短、转换的快慢和难易的搭配,这样才能合理调控教学节奏。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设想,对非重点部分做到言简意赅,“轻轻扣击”作“写意”式或勾勒式的讲解;而对重点和难点部分,则要净讲细析,“重锤敲打”,作“工笔”式的分析。使其在课堂教学呈现时有变化:或先易后难,或时轻时重,做到间隔有致,形成节奏。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心理感受处于一种舒缓———紧张———舒缓的状态,既避免了因长时间的面对疑难而过分紧张,造成疲劳,又避免了因内容情绪松弛而分散注意力,使得课堂教学效果更好。例如,在讲解《背影》的时候,以“背影”为主线,了解叙事散文的文章结构和语言风格,是本文的重点;而理解“探”、“爬”、“攀”、“缩”、“倾”等关键字在动作描写和情感表达上的精妙之处,对学生来说则是难点。为了突出重点和难点,教师就应该在这两个部分“浓墨重彩”,而在其他部分“轻描淡写”,使教学张弛有度,难点鲜明,重点突出,难易得当。

二、精确把握课堂的情感节奏

课堂是有情的,教师可以通过语言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生命之火去点亮学生的心灵之火,才能创造出情感相容,氛围浓郁的教学境界。如果教师的感情强烈、情绪激动,则语言表述节奏较快;反之,如果教师的感情比较平静、温和,那么语言表述的节奏也相对缓慢。一堂课,教师的感情既不能慷慨激昂到底,也不能像和尚念经那样让平淡占满课堂。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动情,教师必须自己先动情。所以课堂节奏还应该从教师的情感、情绪的变化上体现出来。讲课时根据课文规定的感情变化层次(激昂、愉快、悲哀等)使课堂气氛呈现出高低起伏、浓淡张弛的情感节奏。这样课堂教学才有波澜,才能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感情共鸣,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效果。例如,《背影》这篇课文通篇都传达出父子之间的浓浓深情,而这种感情在“买橘子”的环节表现得最为外显和浓烈。在授课过程中,讲到这一环节的时候,教师的情绪也自然而然达到了顶峰,表现出无限的感慨和感动,由此也引发了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联想和共鸣,使课堂氛围与文章意境融为一体。

三、有效控制授课的语言节奏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有效控制语言节奏。首先,要做到快慢有间。语速快,能使学生听着产生亢奋的心理和紧迫感,一般来说,表现急切、震怒、兴奋、激昂、壮烈等基调的课文内容,就可以用这类快节奏的语言来进行讲述。例如,在讲《雷雨》的时候,读到“鲁侍萍”的念白“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这一段的时候,教师语言急促,情绪激愤,这就很好地传达了人物的情感,调动了课堂气氛。其次,要做到断续得当。一堂课,教师有意地设置一些插曲,暂停原先的教学步骤和思路,也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讲《我与地坛》这篇课文时,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当读到“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时,教师留出了5秒左右的暂停时间,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也给他们预留了一定的想象空间,引发学生对于课文的兴趣和联想,达到活跃课堂气氛、引发学生思考、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由此可见,在教学中适当地断续,给学生留出一块回味的余地,教学效果会更好。

四、总结

总之,语言是教师授课的最重要的载体,控制语言节奏对于控制整个教学节奏有着重大意义。总而言之,语文课堂教学的节奏,体现在教师对教学内容难易的安排、教学情感的控制、教学语言的把握等多种因素的调节上。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都非常善于把握教学过程的节奏,从而做到难易适当,情感适度,语言优美,使整个过程既紧张活泼,忙而有序,又跌宕起伏,错落有致,给人以美的享受,能够满足新课标对于语文教学的要求,实现对学生的知识教育、素质教育和人文关怀。

作者:刘艳 单位:四川苍溪实验中学

第四篇:初中语文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探析

一、教学准备阶段

1.正确认识自己,备课高效化发展。

在新课题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明确自己的角色,给予一个正确的定位,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独裁主义者,也不是新教育体系背景下的无所作为者,而是从教学主位退居次位的教学引导者。教师需要不断的自我反思,从不同的教学角度重新认识自己,并对近期的教学活动要给与一定的评价。(1)教师要明确认识自己的缺点与优势,从自己的教学优势出发,结合实际教学的需求来制定特别的教学方案。(2)课堂教学之后必须进行反思理解,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针对不足之处的特点加以改正。(3)对自我的教学水平进行评价,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与专业能力水平,散瘀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

2.从不同角度了解学生。

学生是新教育背景下的主体单位,因此,想要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从不同角度来了解学生。“以人为本”就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要求教师转换自身的教学态度,让学生从“被动化”学习转变为“主动化”学习,让教育的意义能够被充分展现出来,从而实现自主、探究、实践等多种教学形式的全面发展。教师想要更好了解学生,则应该从以下几点切入:(1)全面了解学生当前的知识水平及起点,深入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2)了解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来进行教学。(3)要对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进行评价,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背景,实现“个人定制”教学。

二、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有效方式

1.营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气氛。

还原教学的本质,其是教学就是一种交流或对话,是语言文化的传递过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就是教学的主体要素,笔者认为这种对话应该是平等民主的,整个过程应该轻松和谐,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在对话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信仰、文化、个性和学习理念,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我的存在。(2)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教师应该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不会感到紧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与学生的地位始终是平等的,这样的教学氛围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授课效率。

2.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一点也没错,若学生都缺乏对学习的兴趣,那么教学活动就只是单方面的灌输。想要每一位学生都好学、乐学,就必须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改变传统死板的学习方式。

3.提问方式多样化。

课堂教学是一个语言交流的过程,那么就必定离不开提问。什么样的提问才是最高效的,才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呢?教师应该为教学活动创造一个提问情境,让学生能够在这个情境中成为一个发现者和探究者,从而让学生的思维能够进入一个提问的状态。(1)教师课件的设计应该巧妙运用图片、视频、音乐的教学元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索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直观的感受来对教师进行提问。(2)为学生设置一些开拓思维的问题,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积极活跃的参与到课堂问题讨论活动中来,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独特见解。(3)创造对比性问题,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创造新的知识,让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能够产生明显的对比,

三、教学反思阶段的有效策略

1.加强自身教学反思的知识素养。

教师反思是巩固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学反思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实情来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的教学反思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知识基础。教师始终要与教学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对整个教学过程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教学目标、过程、任务和结果要进行更加全面的分析。

2.形成良好的教学反思习惯。

教师应该在每次教学之后及时进行反思,对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进行分类,从而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情感,从而让后续的教学活动能够被进一步强化。

四、总结

总而言之,教师的教学行为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新课程不断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该从自身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这两个角度出发,及时转换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作者:陈海全 单位: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巴彦呼舒第五中学

第五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思考

一、转变师生观念,建立平等课堂

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中主要的教学动力,通过师生之间关系的建立能够使学生自主的进行学习。在转变师生观念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进行改善:①建立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明确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将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位置,教师只是起到指导和引导的作用;②构建平等师生关系。在师生关系构建过程中应加强教师的观念转变,只有在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中学生才能够进行学习,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质量;③在将课堂中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将传统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理念转变为学生提供教学实践机会,使学生主动进行知识的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拓展教学方法及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拓展教学方法及内容,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拓展:①采用情景教学的教学模式。情景教学主要是通过将书本上的知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道具或人物进行情景再现,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增强记忆力,提高教学质量;②采用激发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的设立,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的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学习的目的,从而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③增加教学内容。可以通过课外延伸,对教学的内容进行补充,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背景及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文言文讲解时可以通过对作者的背景及生活的朝代背景等进行介绍,使学生了解作者写作时的心情,帮助学生尽快的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④采用多媒体教学或图片式教学模式。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幻灯片或视频的形式,增加课堂生动性,使学生喜欢上课,主动地进行学习。

三、建立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氛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克鲁斯•托克曾对1000名初中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发现在紧张、压抑的课堂下进行学习学生的智力及情商发挥水平为自身水平的60%,当学生处于自由、活跃、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学生的记忆力与开放性思维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由此不难看出,在初中语文课堂的改革中,想要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建立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最优秀的环境。如何建立和谐的课堂氛围是考验初中语文教师教学水平的关键。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游戏环节,例如成语接龙、古诗猜字等富有教育意义的游戏,提高课堂的活跃性,使学生勇于参与课堂学习;采用分层式教学或小组式教学,通过灵活的课堂模式建立实现创建轻松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课堂学习质量。

四、总结

总之,在未来初中语文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注重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应用,师生之间应加强平等关系的建立,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方式,采用情景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语文学习兴趣,使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建立良好的课堂环境,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作者:张翠梅 单位:蛟河市第九中学

第六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探析

1.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树立服务意识

教师应当转变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控制者转变为服务者和指导者,将学习主体的角色还给学生,使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制定学习的计划和目标,并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特定制定学习进度。教师只需要定期对学生的学习计划和学习进度进行确认。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尽量让学生独立去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减少对学生的干预,使学生的自主性充分的发挥出来。

2.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

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和辅助者,只需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经验参考,应当由学生自己判断并作出最终的决定。通过一定的实践证明,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自主意识得到了更好的锻炼,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有了明显的提升,学习的习惯也更加的合理、科学。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式教学,但不要替学生做决定。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有许多学生形成了一切听老师的习惯,这事实上是一种不愿思考的坏习惯。学生一遇到问题就会习惯性的寻求老师的帮助,而不会从自己的实际经验中寻找解决的措施,一旦离开了老师的帮助就无法独立的解决问题,这种习惯是会严重的制约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的。但这些习惯的形成事实上与教师的引导也存在很大的关系。只要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合理的引导,就能使学生树立起一定自主能力。若通过日常的引导还无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为其指明学习的思路,并鼓励学生与他人进行沟通与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质,提高课堂的效率。

3.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就应当首先制定合理可行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既要考虑到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也需要考虑到学生自身的发展。教学目标的制定还要有一定的层次和阶段性,在每一个阶段都应当制定不同的计划,逐步完成对学生的引导,帮助学生逐渐的提高。在每一课的教学计划制定中,可以从课外的朗读、课文背景的查阅、课本内容的拓展等方面进行延伸,并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教学内容的划分,使得教学的过程更符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4.优化教学情境

为学生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更快的融入到教学的氛围中,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此外,优化教学情境还能帮助学生培养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此,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教学活动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例如组织课文角色的扮演、课文的朗诵、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写作训练等,使每一个学生都充分的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并找到参与这些活动的兴趣。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可以潜移默化的对课文内容有更好的掌握和了解,可以简化教师对课文内容的讲解。

5.通过情感的共鸣增加语文课堂的魅力

首先,可以采用先入为主的方式,通过营造具体的情境感染学生。我国的文化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这些都能够在语文教材中得到体现,教师只有通过仔细研读教材,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应的情境才能感染学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新课导入是第一个步骤,它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是否能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设计新课导入的情境时要依据“情因境生”的理念,这样才能够在情景相融的氛围下完成教学,让学生对于新课的学习充满兴趣。其次,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中依据教学的需求来创设多样化的情景。阅读是一个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相互对话的过程,在课堂上进行平等的对话,能够更有效地找出情感的共鸣点。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技术都能够有效地创设出一个情景,然而这也需要掌握好时机,发挥出其真正的作用。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情感,还需要擅长表达。充满激情的进行教学,学生才会对课文内容产生共鸣。教师倾入情感,创设的情景点燃了学生思想的火花。只有教师自己投入足够的情感,才能够感染学生。

6.注重过程

与教学结果相比,更为重要的是教学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体会到语文这一学科的奥妙之处,从而形成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当更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表现,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也更加注重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丰富课堂上的体验,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主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保障课堂教学过程的丰富性和有效性。

7.结语

课堂教学是最重要的教学环节,在当前的教学条件限制下,大多数的教学内容还是需要在课堂上完成,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入手,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完善教学计划,从根本上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作者:徐微 单位:辽宁省台安县西佛镇阿拉河小学

第七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学实践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发情感共鸣,点燃热情

1.情景演绎,再现生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文本所描绘的生活画面,将其编排成课本剧或情景剧,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演绎情景,再现生活,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感悟,增加学生情感体验。比如,学习《三袋麦子》时,在读通句子,理解内容后,笔者首先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然后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将课文内容改编成课本剧,并分别扮演土地爷爷、小猪、小牛、小猴等角色,展开情景演绎,最后师生共同评选出最佳编剧奖、最佳表演小组以及最佳表演者。这样,通过表演,激活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深化了学生知识理解,激发了学生多方面的感官体验。

2.呈现画面,重温生活

对于课文中描绘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年代久远,加之,学生生活经验的缺乏,可能一时难以理解透彻。因此,为了深化学生理解,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思绪与记忆,教师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呈现生活画面,感染学生,使学生入境动情,重温生活,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例如,教授《七律•长征》一文时,由于学生对长征这一历史事件缺少感性认识,在学习过程中,笔者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电影《长征》片段,呈现长征的艰难历程,让学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3.叩响记忆,对比生活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尊重个体特点,注意努力叩响学生大脑中的记忆,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比较,找到情感共鸣点,触发学生思考,深化理解,启迪学生。譬如,学习《母亲的恩情》时,笔者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对比自己的生活,启发诱导学生想一想妈妈是怎样对自己的?说一说你打算怎样做一个体贴妈妈孝敬妈妈的好孩子?让学生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进而尊重、孝敬父母。

二、步入生活场景,引导感悟体验,升华情感

语文源于生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寻找到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的结合点,为学生创设更多展示自我才能的舞台,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走近生活,步入生活场景中去观察、探究、实践、体验、感受,从而内化和领会知识,升华情感,启迪智慧。

1.观察访问,认知生活

在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走入社会,亲自自然,注意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访问生活,用心体验生活,扩大知识视野,发现生活真谛,从而达到实践出真知的目的。例如,教完《美丽的丹顶鹤》后,笔者设计了以下活动:考察市场,购买小动物;亲密接触,饲养小动物;用心观察,描写小动物,写一篇观察日记,并评选最佳饲养员,开办班级生物角,激发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2.交流讨论,感悟生活

当学生对知识有了初步的感知后,教师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交流讨论,逐步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深化体验,提升能力。学习《“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后,笔者提出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如果你是汤姆,你愿意把这样的鲈鱼放掉吗?并联系实际生活,说一说生活中需要我们自觉遵守规定的情况,谈一谈我们应该如何遵守规定。这样,既让学生体会到“自觉遵守规定”的重要性,做到严于律己,又可增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动手实践,创造生活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动手操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通过实践体验,触摸生活,以发现者的身份创造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譬如,学习《荷花》一文时,笔者要求学生抓住荷花外形特点,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将各具姿态、色彩鲜明的水中荷花画面具体绘画出来,在创作过程中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三、总结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有助于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唤起学生主动求知与探索的热切欲望,增强学生的生活感悟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沈雁娟 单位:江苏省阜宁县教育局

第八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途径探析

一、转变教学理念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活跃课堂气氛,积极踊跃地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成为语文课堂的重要成员。例如,在《小蝌蚪找妈妈》这节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自己生动现象地表现出小蝌蚪在找妈妈时的着急状态,让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二、优化教学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感受,给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采用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形象直观的画面让学生感受文章内容,与作者产生共鸣,更加理解课本知识,如在学习《春》这节课时,教师可以下载许多春天的图片,让学生第一眼看到春的颜色,降低文章的学习难度,便于学生更加理解课本知识。

三、加强课本分析

在每次上课之前,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整理出最佳的教学方案,以便更好地应对小学语文课堂,对课本的反复推敲和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做出相应调整,为学生创造出最佳的学习环境,真正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四、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做出调整,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提供高效课堂服务,不断地优化教学方案,最终达到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兴趣。

作者:张远淑 单位:重庆市江津二中

第九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四部曲探究

一、解读文本,找准入点,激发兴趣

古人有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由此可知,“疑”之重要性。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因此,在设置悬念时,要从一开始就牢牢扣住学生的心弦,为新知识的探究创设悬念,使学生达到“能说却不知从何说起”,有利于把学生探究到底的动机挖掘出来。导入一旦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后,学生也会主动紧跟教师的步伐去探讨知识的奥秘。例如,在分析《钓鱼的启示》这篇文章时,我首先在课件上先出示出一条鲈鱼的图片,然后再介绍鲈鱼的味美以及作者得来的不易,但是,话锋一转,设置疑点:大家知道作者最后却把这条鲈鱼放生了,到底是为什么呢?再问题的激发下,孩子们也都迫不及待地打开书本开始寻找答案去了。

二、实物导入法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还处在感性阶段,思维主要是以形象化为主,因此,上课时直观形象地导入新课,更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些实物范围广泛,比方说可以是挂图、卡片、自制教具等。例如,在欣赏骆宾王的《鹅》这首诗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事先准备好一只玩具橡皮鹅,外观和诗中的描写较为贴近,而且还准备好一盆水,放在地面上。学生对此产生出极大的好奇心,大家都伸着脖子看。诗中所描写的鹅的形象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们的面前,教师不用再费口舌印象也会更加深刻了。用实物导入会使课堂教学更加直观,而且恰当的实物导入犹如一把打开课堂奥秘的钥匙,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假设不用这些实物作为教具,单凭学生的想象力较为困难,主要是因为学生的生活阅历不够,头脑中积累的各种形象不足,因此,联想力与想象力都差些。这也是把实物作为教具导入新课最大的意义之所在。

三、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创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能够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学生的参与水平也能达到一定的程度,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也会保持畅通无阻。因此,一进入课堂,教师就要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来感染每一位学生,上课伊始,先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以及拘谨的心态。同时,教师在设计导入新课这一实践活动时,也要充分考虑各个层次学生之间的差距,因材施教,尽可能让大部分学生都有主动参与的机会,不要一开始就把学生难住。因为学生如果一开头就碰了壁,再要让他们进入积极参与的状态中会有一定的困难。以《燕子》这篇课文的导入设计为例子:师:同学们,现在咱们一起唱《小燕子》这首歌吧!(师生一起唱《小燕子》)。师:下面有哪位同学能结合唱的这首歌曲来探究一下燕子的生活习性呢?生:春天燕子来到了我们这里,也就是飞到北方。师:(板书“春天”)说得不错。又有哪位学生介绍一下你所认知的燕子的其他特点呢?生:燕子低飞,说明要变天了。还有的学生说说燕子在谁家搭窝谁家的生活条件就会变的好起来。师:很好,我们的同学对燕子的习性了解还是比较广泛的。板书“燕子”。今天我们探究的就是《燕子》这篇课文,请大家打开课本,我们一起探究一下课本上作者是如何描写燕子的。上述教学片断中,将导入新课与歌结合在一起,歌曲导入,既能放松学生的心情,学生还能通过这首歌知道燕子一到春天就会飞到北方来。这种导入既能与课文内容联系密切,又能为课堂教学营造出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能得到很好的体现。

四、多媒体导入

多媒体课件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信息内容丰富、渠道广,合理使用能有效弥补传统教学信息量的不足的缺点:多媒体教学使得课堂教学的形式更加多样,这对小学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而且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在教学时,教师就要善于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突破课堂教学时空的限制,把学生带入到信息量更加丰富、多样的舞台之中,让他们带着兴趣走入文本,向着更广泛的舞台迈进。例如,在分析《火烧云》这篇文章时,就可以将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发挥出来,多收集丰富、直观的图片制作成视频短片,直观且动态地展现给全体学生,这样的教学能为学生的感官带来强烈的冲击。这样的导入教学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出来,为学生更好地展开主动、积极的探究活动打好坚实的基础。

五、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