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练习建议综述

语文课堂练习建议综述

作者:胡伟珠 单位:奉化市莼湖镇尔仪小学

一、把握内容,“言”“形”一致

拿到一篇课文,或一个语段时,我们既要让学生理解“言语内容”,知道课文所承载的思想内容,又应让学生掌握“言语形式”,感受到作者是运用怎样的方式予以表达。[2]因此,在我们课堂练习设计时也应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而特意设计仅仅针对表达形式的练习,但由于忽视了内容理解,又显游离文本之外。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例,此文是著名作家肖复兴为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中写了两件事,即“修改作文和邀请做客”,在简单明了的叙事后,作者均写下了自己深刻的感受,而这三次感受反映着作者情感思维的轨迹———从春风拂面之感,到庆幸敬佩之情,再到深深怀念之意,并以此串联、凝聚其全文。11月份我校举行的主题研修活动中,王雪琼老师执教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结合研修主题“优化课堂练习的设计,提高言语实践的能力”,她设计了一处课堂练习:“当我看到修改后的作文时,一下子愣住了,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处设计有两个意图,其一是感受本文先写事件,再写感想的写作特点;其二是通过心理活动的描写,加深对叶老这一人物的情感体验。由于这个环节中教师未能很好地将感受与学习言语内容、领悟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机整合,所以整节课一直有种游离文本浅层的感觉,至于叶老堪称楷模的人品与作品就难激起学生心灵的感动,就是有,也是粗略的,基于表面的。可以说,一处练习内容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整节课的效果!

评课时,教研员卓老师结合研修主题,向我们提出了关于练习内容选择的一点建议:与其在此处写心理活动,不如引导学生试着读懂资料袋里修改稿的内容,不仅能让学生认识修改符号,还能从叶老的批改中初步感受到他的认真细致,再出示文中具体描写修改情况的语段,理清这段话是按照“原句是……修改后……这样修改的好处……我的感受……”这一顺序写的,让学生也试着模仿这一顺序写写修改稿中的其中一处,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再次感受叶老的细致、认真、一丝不苟,并使学生明白,正是叶老的这种精神影响着肖复兴,以至多年后的他对此事记忆如新,并对他的写作道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样,该练习就将言语内容的理解、言语形式的学习运用以及感受人物品质等融为一体。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不论国文、英文,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3]不同的表达效果完全是由它们不同的表达方式造成的。一旦言语形式稍有变化,言语内容也将随之发生变化。但如果一味地只是为了练习而练习,而淡化了言语内容本身,也会使我们的课堂练习有所偏颇。因此,只有“言”“形”合二为一,才能真正将课堂练习落到实处。

二、把握起点,循序渐进

我们的练习设计,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其发展,那么我们在进行课堂练习设计时就必须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片段:《蟋蟀的住宅》教学中“梳理文章内容,读懂大意”的练习设计这是针对《蟋蟀的住宅》一课中“梳理大意,读懂内容”这一教学版块所设计的课堂练习。第一次教学时是采用填空的方式,第二次是填表的形式,粗看其实两次教学过程的展开都是差不多的,但事实上,因一字之差在实施中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第一次的试教中,学生虽然也在极力配合,但始终和我的教学格格不入。在第二次的教学中,其实我也没做多大的调整,只是把问题呈现的方式稍作变化,比如先是让学生通过质疑课题,到文中找答案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主要内容,在此过程中将内容与文中的段落一一对应,降低了三年级学生把握整篇课文的难度,同时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的学习习惯,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掌握了质疑课题、读懂内容的方法,而这些都是作为将入高段学习的学生所应习得的能力。又如,将填空变为填表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住宅的特点这一练习,实则有这么几个意图:首先自然是帮助学生自主读懂内容;其次,引导学生关注到课文言语形式的特点,为第三板块品读语言,感受特色做好比对的基础;三是为之后的看表复述住宅的特点做好铺垫;四是填表的过程就是全方位打开学生学习过程,更利教师因学引导;五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两次教学,练习目标不变,但因后一次的教学中,教师充分把握了学生的起点,破解了学生的疑难,又兼顾了学生能力的发展需求,调整了练习方式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是大不一样!因此,我们虽然高呼“优化课堂练习”,但实际上什么才是“优化”的根本之道呢?我觉得教师心怀学生,时时以学情为基点那才是最重要的。

三、把握时机,提高实效

“时机”,主要是针对课堂上练习的呈现时机而言的。因为同样的练习在不同时间布置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无独有偶,前段时间在一个赛事中听了9节同课异构的《小鸟和牵牛花》,由于比赛规定的主题是关于课堂练习,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们设计了各个环节各式的课堂练习,粗粗罗列以下:从上表中,我们不难发现,本文的练习设计9位教师都集中在三处:课始的整体感知,课中的对话朗读,课尾的巩固拓展中。每一处的练习内容都是有异曲同工之意,但由于练习的呈现时机不同,导致教学效果也是不尽相同!特别喜欢其中一位老师的练习呈现方式:(以句式训练“要是———”为例)第一次出示:读第二段,读读句子,感受病中的小鸟最想干什么?划出小鸟心里想的话,并交流能给“要是”换个什么词,并练读。第二次出示:读第三段,读读句子,读出小鸟的心愿是什么?再用“小鸟想,要是能______,该有多好啊!”第三次出示:同桌合作读第四段,引出对话,用“小鸟想,要是______,______”说出小鸟当时的心愿。

每一语段的教学中,教师都能较好地利用这一句式,而每一次的出示,其练习难度、练习目标都是螺旋上升,充分体现了练习的层次性!更重要的是,这一句式都是在学生充分理解对话内容之后,引导学生感受言语表达形式之时适时呈现,在深化了角色体验的同时促进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俗话说:光教不练假把式;光练不教傻把式;边教边练真把式。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练”出来的,只有通过练习才能将掌握的学习知识得到巩固、熟练、积累。而学生最终得以培养的语文能力也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才能实现,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应成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建筑师”,而不是“泥水匠”。#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