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生活管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幼儿生活管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幼儿生活管理

幼儿生活管理范文1

关键词:新环境;幼儿园;精细化管理

幼儿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对幼儿的教育和管理。在新环境的影响下,教师要做到对幼儿的精细化管理,改变传统的教育和管理模式,采取科学的管理手段,以此来加强对幼儿的管理。幼儿园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场所,对幼儿的学习和成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国家教育事业不断改革,同样的,对幼儿的教育和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幼儿园是学前教育,教育的主体是幼儿,这就存在着一些特殊性,教育和管理的内容与小学初中相较而言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教师要采取精细化管理方式,加强对幼儿的教育和管理,进而帮助幼儿更好的学习和成长,最终能够推动幼儿管理工作顺利进行,提高幼儿的学习和生活能力。在对幼儿的管理和教育中,教师要准确分析幼儿对学习模式的需求,了解幼儿的心理,进而为幼儿量身制作一套有效的学习和管理策略,加强对幼儿的精细化管理。

一、精细化管理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应用的意义

最近几年,中国的教育形式不断改变,越来越多新型的教育以及管理模式出现,其中,精细化管理模式就是被教师实践了的一种高效的管理模式。要想实现对幼儿更好的管理,教师就要深入理解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概念。该管理模式主要是指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给学生制定详细的管理措施,对幼儿对教学进行科学的、有针对性的管理。并且,幼儿园是学前教育,是最基础的启蒙教育阶段,对幼儿以后的学习和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些幼儿园教育中,一些教师还是固守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存在很多的弊端,直接影响了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效率,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新环境的影响下,对幼儿园的班级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将精细化管理模式应用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才能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学习和成长需求。幼儿园是幼儿接受教育的开端,这就能显示出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因此,教师不仅要给幼儿提供优质的教育,还要加强对幼儿的管理,进而给幼儿提供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具体分析幼儿的管理和教育工作,有很多的方面,如幼儿的学习、生活等。因此,在开展具体的幼儿教育管理工作时,教师不仅要重视开发幼儿的智力,给幼儿讲授一些新知识,还要照顾好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幼儿教师一定要注重和幼儿的交流,这样才能清晰了解幼儿的心理,采取符合幼儿心理的教育和管理方法。此外,在幼儿园的管理工作中,有一些方面比较细致,如果有一些方面没有做到位可能会对幼儿的成长和发育起到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幼儿园内,教师要做到精细化管理,给幼儿打造出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才能确保幼儿的各项学习和生活顺利进行。

二、精细化管理模式在幼儿园管理中的运用

(一)做好幼儿的活动管理工作。当前,许多幼儿园都实施的是对幼儿的定岗管理制度,即教师对幼儿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明确的记录,所以,教师要留心幼儿的学习和生活,并做好记录。为了做好幼儿的管理工作,教师就要从具体的生活中入手,比如在早晨,教师要在学校门口迎接幼儿,让幼儿能够感受到教师的爱,这样能让幼儿更加听教师的教导。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纠正幼儿的错误,让幼儿及时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进而能够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幼儿的思维敏捷,喜好多变,所以幼师也要不断调整管理和教学的方法,这样才能符合幼儿的成长规律,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充分认识幼儿的主体地位。一般来说,不管是幼儿园还是小学,教师都秉承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往往都是教师主宰整个教学课堂,幼儿只需要乖乖听课就可以了,幼儿和教师在学习和活动中也不交流互动,这就影响了幼儿的发展。在幼儿园中,具体的课堂时间比较少,教师一般都侧重于培养幼儿的课外学习能力,都是在开展具体的实践中让幼儿受到良好知识的熏陶。因此,在开展活动时,教师要加强和幼儿的交流和沟通,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进而给幼儿提供更加精细的管理。此外,还要从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生活习惯等方面入手,更好地规范幼儿的行为,进而做好精细化管理。

(三)重视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幼儿学习的场所有很多,不止幼儿园一个。因此,在家庭中,家长也要实施好的教育和管理,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性格。因此,教师在实施精细化管理时,要加强和家长的交流和沟通,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共同为幼儿构建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比如,幼儿园可以开展一些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参加。在参加完活动以后,教师就要给家长讲述精细化管理策略。因为在家庭中家长是最了解幼儿的,所以,教师就要和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幼儿在家中的表现,这能给幼儿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一些依据,更好地实现精细化管理。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加强幼儿的管理搭建好的平台,给家长宣传一些精细化管理的措施,提升家长对精细化管理的认识,让家长体验到精细化管理后幼儿的发展。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查阅一下其他幼儿园对幼儿管理的有效策略,通过学习其他的管理方法弥补不足,进而给幼儿提供更加优质的管理和教育。

(四)转变教师角色,制定精细化的班级管理规范。自古以来,中国的教育体系中,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是课堂的中心,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营造一个秩序严谨的课堂,但是不利于幼儿的学习和成长。因此,在新环境的影响下,教师要了解幼儿的学习需求,更好地应用精细化管理模式。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让幼儿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就要让幼儿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因此,在班级中,教师要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这样才能让幼儿遵守纪律,从而更好地学习和生活。此外,教师还要不断给幼儿渗透制度和规范的内容,让幼儿深刻明白,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做到对幼儿的精细化管理。例如,教师可以建立一定的奖励机制,去督促和引导幼儿做好自我以及班级的管理工作,如对于表现优异的幼儿可以进行激励,但是同时对于表现不足的幼儿也要进行一定的惩罚,以此来规范幼儿的行为,使得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五)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培训管理工作。为有效落实精细化管理模式,前提就要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素质,这样才能加强对幼儿的精细化管理。所以,幼儿园要十分重视对教师的培训管理,提高学生的专业教学能力。比如,在具体的教学和管理中,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因为幼儿年龄比较小,个人的认知能力不足,这时教师更要细心的关心每个幼儿,这样才能实现对幼儿的精细化管理。比如,在早晨幼儿上学时,教师就要迎接幼儿,还要和幼儿交流沟通,问他们早晨吃的什么?在午睡的时候,教师还要指导幼儿怎么盖被子,给幼儿讲故事,哄幼儿入睡,这样能让幼儿感觉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进而能够更好地听从教师的管理。

(六)给幼儿创造精细化管理环境。在幼儿园中,教师可以在教室里制定一些具体的管理规章和制度,然后引导幼儿自觉遵守,这样能让幼儿在精细化管理环境中规范自己的行为,更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学习和生活。此外,在教育和管理幼儿时,教师也要十分温柔,和幼儿进行交流,让幼儿能够深深地感受到教师的爱,这样才能让幼儿听从教师的管理。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利用信息技术,在网络上找到一些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性格的图片或者视频放给幼儿观看,这样能够让幼儿受到良好教育的熏陶,之后不仅能够让幼儿更好地学习一些启蒙知识,还能遵守班级的规则,最后让幼儿在精细化管理环境中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七)开展具体的实践,践行精细化管理模式。教师要明白,除了要让幼儿形成自我管理的意识,也要让幼儿参与到具体的管理活动中来。所以,教师就要开展一些有关的活动,加强对幼儿的精细化管理。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去福利院,和那里的儿童玩耍,并分享自己的零食和玩具;教师还可以带领幼儿去敬老院,不仅会给老人带来一些快乐,还能让幼儿感觉到自己的价值。通过这些方式,能够让幼儿形成好的心理和品德,促进幼儿更加健康的成长。此外,为了更好地践行精细化管理模式,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和幼儿的沟通,了解幼儿内心的真实需求和想法,并以此为依据采取精细化管理,这样能够让幼儿更好地接受教师的管理,提高自身的自主创新和学习能力。此外,教师还要在课余时间和幼儿一起做游戏,这样能够增强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关系。通过做游戏,教师能够深入了解幼儿的心理,然后在课堂上就可以设置符合他们心理的题目或者主题,就能让幼儿在实践中快乐学习,这样既增长了幼儿的知识,又提升了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加强了教师对幼儿的精细化管理,营造良好的课堂教育和管理环境,可谓一举多得。

三、结语

总之,在新环境的影响下,精细化管理模式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教学和管理中,因此在具体的教育和管理中,教师必须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合理应用和落实精细化管理模式,还要在具体的管理中总结经验,给幼儿提供更加有效的管理,从而不断提升班级管理的质量。此外,教师还要树立精细化管理意识,并要加强和幼儿家长的互动,通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共同做好幼儿园的管理工作,做到精细化管理,从而有效推动幼儿园教育事业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朱雅君.浅析幼儿班级的精细化管理问题[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5(3).

[2]藏兰荣.新形势背景下幼儿园班级精细化管理模式初探[J].学周刊,2017(7).

[3]刘怡红.幼儿园精细化管理浅析[J].甘肃教育,2018(13).

[4]盛芝君.幼儿园精细化班级管理之我见[J].甘肃教育,2017(24).

[5]王语.新形势背景下幼儿园班级精细化管理模式初探[J].教育,2017(4).

幼儿生活管理范文2

一、民主管理对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要求

(一)要有团体意识

“团体意识”形成的基础是向心力和凝聚力,它的重要性大到国家、社会,小到集体乃至家庭。对于一个以女性为主的幼儿园而言,“团体意识”更为可贵。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那么,三十个女人得多少台戏呀!若想把戏唱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要想唱出一台令人叫好的戏,那难度可想而知。这就需要幼儿园里的每一个人都能有强烈的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如果幼儿园都不存在了,那还有什么管理可言。

(二)要有以人为本的意识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信任、服务、依靠和团结广大教职员工,采取多种激励措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一种管理方法,使教师在这种氛围中快乐幸福地工作。每一个人都有被关爱、被认可、求发展的需要。管理者是这样,被管理者也是这样。所以,在管理中,我经常听取教职员工和职能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积极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使全园上下形成共识,共同监督,保证制度和规定得以落到实处。此外,创设有利于制度实施的环境和条件,培育和提高师生员工遵守和执行制度的自觉意识。同时,针对出现的新问题,不断完善和修订制度,以制度来保障园内的各项工作事事有准则,事事有程序,事事有人管,事事有监督,事事有反馈,提高办园效率和质量。通过各种方法关爱那些尖子人物和弱势群体。尖子人物大多爱提意见,爱表现自己。我们就交给他们提意见和帮助别人的机会。弱势群体大多有自卑心理,还有被重视的强烈要求。他们以非工作上的成功作为心理上的补偿。基于此,我们就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与成绩,指出他们努力的方向,并不断地督促他们学习。

(三)要有赏识意识

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声暑天寒”。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和鼓励,适宜的赏识表扬可以使人身心愉悦和满足,自信心、自尊心、上进心得到增强。有这么一个案例: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在讲述他的成功经历时,谈到了这样一件事,他在读小学时并不擅长画画,没有信心,也不喜欢画画。在一次美术课上,老师要求大家画一幅画,当孩子们画完以后,老师说:“大家现在把自己的作品摊开放在桌子上,然后闭上眼睛休息一会儿,我来欣赏每个人的作品,如果我摸了一下你的头就说明你画得很棒”。那一次他的头被老师轻轻摸了摸,他激动不已,从此对画画充满了信心,他绘画的天赋最终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后来当他成名之后才知道,那堂课上,老师其实抚摸了全班所有人的头。通过这个案例,我们不难看出,赏识的必要性。“天生我才必有用!”对于能力稍差的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身上的每一个值得赞赏的地方,这样他们将会表现得更加突出,甚至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绩。

(四)要有管理适应性意识

幼儿园的管理,必定是与人的素质相适应的。管理制度要根据人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在我们园,我会根据教师的性格特征,分配具体的任务并对不同能力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做不仅便于管理,还让每位教师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二、应有民主管理的氛围

(一)要有信息沟通氛围

管理者之间信息要沟通,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信息要沟通,被管理者之间信息也要沟通。管理者要经常召开各种层面的会议,通报幼儿园的各项工作,要允许被管理者就幼儿园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提出意见。俗话说得好,“大路不通小路畅”,不允许群众在会上发言,那么小道消息就会“满天飞”。除了正式会议外,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沟通也很重要。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我特别注重与教师沟通,以此了解教师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的需求及甘苦。这种方式让那些在正式场合不敢说话、不愿意说话的教师得以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从而拉近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距离。

(二)要有人际交往氛围

由于教师工作的局限性,幼儿园往往容易形成三五个人的小圈子。管理者由于工作的接触,极容易与骨干教师有较多的交往,而忽略了与多数教师的交流。这不利于幼儿园团队精神的形成,也不利于信息的沟通。解决这个问题,要多开展以级组为单位的竞赛活动和全园的各种娱乐活动,管理者要和群众一起在各种活动中尽情地表现自己。

(三)要有一个发展的氛围

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都要不断学习,不断发展。所谓发展氛围就要允许冒尖,允许失败,允许表现,鼓励学习。幼儿园的每一个人都应有学习的机会、表现的机会。近两年,我园借助“国培”这一平台,先后为23位干部、教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

三、应有民主管理的制度

首先,要有民主管理的机构及机构会议制度,如职工代表会、家长委员会。要有民主的决策制度。每一项大的决策或由群众讨论提出,或由管理者提出,再请大家讨论。这样的决策在执行时会特别顺利。如,有一次我园一位教师因路上车子坏了而迟到。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职工代表大会进行了讨论———上班路上因车子坏了而迟到(或其他事情),在职工签到册上是否算迟到?最终的结果由教工代表们讨论决定。还要有公示制度。幼儿园的计划、总结、措施要及时向员工公布。这样教师对园工作心中有数,使幼儿园的工作有条不紊。管理者评价与被管理者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制度。每个月我园的教师都要在《班级工作评价表》上将自己的工作做评价,园长在《班级工作评价表》上补充一些成绩和希望,让家长和全体员工都有所了解。我每次看到《班级工作评价表》,无不为教师的辛勤付出所感动。教师独特的工作方法和创造性,是任何高明的领导者都无法全面替代的。自我管理制度。我园有10个班,分成三个年级组。我园的环境布置、幼儿园六一活动、评课等都以级组为单位,让更多的人都有参与管理的机会。自我教育制度。幼儿园有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负责培训任务。大家有了这方面的经验,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孩子们身上,实行“小老师”制度,效果也很好。幼儿园的民主管理以人为本,以幼儿园发展为目标,营造一个民主的氛围,培养全体员工的民主意识,建立完善的民主管理机构与制度,对幼儿园的人、财、物、事、时间、空间、信息进行全面的管理,在创造性地完成任务的同时,使全体员工得到成长与发展。

作者:王学儒 单位:遵化市第二幼儿园

第二篇:现代幼儿园情感管理

一、真情做人,做教师的表率

一所幼儿园要有凝聚力,关键在园长。园长要率先垂范,以德服人,用廉洁奉公的奉献精神,埋头苦干的实干精神,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来影响教师,用个人的人格魅力形成强大的向心力。首先,要求教师做到的,园长必须先做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园长的表率作用十分重要。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要求教师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要求教师不迟到,园长就应第一个来到幼儿园,微笑着迎接教师的到来。用自己的职业操守来影响和带动身边的教师。第二,园长的工作要扎实高效。要做到工作有计划,行动求实效。真情做人,全心做事。要对工作和生活充满真情,用最真的心、最诚的情对待一切。第三,追求卓越。要有追求卓越的精神,“要做就要做到最好”。作为园长,要不断地思考、探索,并把自己的主张转化为幼儿园的实践,描绘出一幅幅锦绣画卷。我给自己定的“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宏伟”目标,一年365天,每天进步一点点,缩短目标与现实的距离,提升教育理想与教育实践的内涵。园长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感染每一位教师。要仁爱、无私、要懂得舍弃。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要学会经常替别人着想。知足之足,常足矣。

二、真情管人,让教师感受家的温暖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一切管理均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园长作为一个管理者在幼儿园管理者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把幼儿和教师的利益作为幼儿园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情真意切地对待幼儿园里的每一个幼儿、教师。因此,幼儿园在管理中应注重更新教育管理观念,大力弘扬“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管理思路上努力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引导教师用自己的“爱心”与“智慧”创造一个“团结、奉献、合作、创新”并有一定教育内涵的学习型集体,以此形成教师“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自我管理行为。在生活和工作中,关注教师的身体和身心健康,如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活动倡议,坚持“天天有活动,月月有比赛”的活动原则,每天组织职工进行户外锻炼,每周开展工会活动,每月安排一次工会比赛,并且还为职工下发“心灵鸡汤”健康小报,各种文体活动的开展,大大缓解了教师的精神压力,丰富了教师的生活。要营造一个温馨、和谐、幸福、积极向上的大家庭。在这里人与人之间互相欣赏、互相鼓励、互相支持,人和人之间没有隔阂,亲如兄弟姐妹。为此,我们急教师之所急,想教师之所想,尽量解决教师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我们还做了一系列温暖工程。为教师送生日蛋糕和鲜花,让教师感受幼儿园大家庭的亲情;慰问有病的教师,让教师体会到幼儿园的关心和温暖;开展谈心活动,领导干部走进教师,了解教师的疾苦,了解教师的需要,了解教师的心声,了解教师对幼儿园发展的建议。心与心的交流,使我们的决策更有针对性、目的性,从而使领导的决策变成了教师的自觉行动。实施教师的健康工程,教师大练太极拳,增强了教师的身体素质。举行老教师座谈会,让老教师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一系列的温暖工程凝聚了人心。

三、真情育人,彰显园所本色

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并能够用爱的眼睛和心灵面对每一个孩子,是一个幼教工作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和修养。如何去爱孩子,如何在播撒自己的智慧和爱心的同时,收获来自幼儿世界里纯洁而善良的爱心是我园教师永远研究的课题。我们提出了“人人是人才,幼儿园搭平台”的人才管理理念,并在实际工作中做到知人善任、用育兼顾、劳逸结合、均衡负担。我们根据教师的教科研水平采取了“以点带面”的研究策略,“点”指科研骨干教师,“面”指普通教师。在科研骨干教师的带领下,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一起实践,使幼儿园成为产生辐射效应的科研核心群体,从而达到全园练兵的目的。随着教科研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对课题研究工作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和发展,教科研发展的过程就像一个孩子从幼稚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教师课题研究从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容易取得成绩、评上职称等功利目的,发展为解决教育问题,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促进幼儿园的发展。只有确立了正确的价值取向,才能算是真正踏上了课题研究之路。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如果不从形式主义的泥潭中走出来,那么教学与科研的最大利益获得者只能是园长和教师,而不是幼儿。无论是领导、教师还是家长,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这个终极目标是研究者的最高信念。尊重幼儿,以幼儿发展为本,不能只挂在嘴边,写在墙上,而应深深地铭刻在幼教工作者的心中,并切实落实在行动上。

四、真情感人,改变自己方能影响别人

在幼儿园里,教师平时努力工作着,心静如水,把做好本职工作作为第一要务,生活的交往也基本发生在学生和教师之间。因为工作性质关系,很少有教师与外界有更多的接触。因此,一旦教师遇到较大的困难时,他们会得到园长的关心和向教师伸出无私的援助之手,那么教师一定会加倍地努力工作,同时又能产生“蝴蝶效应”。尊重教师是情感管理的基础。当教师的自尊得到重视,当教师的劳动成果受到恰当地评价,当教师能以主人的资格参与幼儿园的管理,他们就会视领导为知己,从而激发满腔的工作热情。在幼儿园管理中,我们把教师当作幼儿园的主人,凡事同教师商量,各项制度,都是经过教代会讨论通过再由全体教职工组织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大家可以随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并能做到随时修改,真正做到民主管理。要求教师爱孩子,首先领导要爱教师。我们努力为教师营造爱的氛围,生日的鲜花,使教师感受到领导的关爱;病床前的问候,使教师心中充满感动;开心时候的庆祝,使教师得到最大满足;雨雪天气热乎乎的饭菜,使教师感受到家的温馨;节日的一次次欢庆,给教师留下了美好的人生回忆。在这样欢乐的大家庭里,大家开心工作着,即使工作中有不快,也都很快被爱化解。教师在平等、互助、关爱中实现了以人为本,在团结、合作、创新中共建和谐乐园。用真情做人,人就变得清纯;用真情待人,人就显得可亲;用真情帮人,人就感到心暖;用真情爱人,人就觉得温馨;用真情管人,人就变得亲近;用真情教人,人就觉得顺心;用真情育人,人就显得可敬;用真情感人,人就感到温暖。所以我说:“用心来管理幼儿园”,更要“用感情来管理幼儿园”。

作者:祖静波 杨雅清 单位: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教育局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第三篇: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管理策略研究

一、幼儿园一日生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园时间安排不够灵活。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在活动安排上较为死板,主要体现在课程活动的安排、组织形式、时间设置等方面。首先,幼儿园一日生活受到师生比例的限制,很多幼儿园的师资力量不足,导致幼儿教师一人多用的现象。其次,活动之间衔接性差,每个活动安排都是紧密联接,组织形式单一,一般以集体活动为主,并按照时间表指定活动内容,缺乏灵活性。比如:在幼儿午休起床后发现天空飘起了雪花,幼儿们都很激动,想去堆雪人、在雪地上画画等等,然而按照幼儿园的活动安排,这个时间应该是进行字母的引导学习,但是幼儿的心思都在窗外,因此在进行字母认识的教学中,不能引起幼儿的兴致,对幼儿的学习生活管理造成不良的影响。

(二)幼教教学中重教育,忽视生活活动。

在我国幼儿教学队伍中,教学理念不够开放,受到我国长期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幼儿生活管理中仍然片面地重视知识的教育,对生活活动内容不够重视。这主要是当前幼儿教育结构的不完善,在开展管理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出无序性。例如:对当前某地区市级幼儿园活动规划表中,幼儿园日常活动安排中只有教学活动的安排,缺少对生活活动的安排,同样在幼儿园教学指导中缺乏幼儿生活活动规划管理的指导。

(三)缺乏差异性管理理念和方法。

幼儿教育方式一般是集体教育,通过幼儿园一日生活作息时间的调查可以看出,活动时间中既有集体活动时间,也有独立活动时间,但是无论是独立活动时间还是集体活动时间,在管理中都缺乏对个体差异性的要求。例如:在吃饭时间段内,幼儿的吃饭的速度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教师总是要求达到统一的标准,对于吃饭慢的幼儿进行督促。

二、幼儿一日生活管理策略

(一)创建多样的文娱活动空间。

创建多样的文娱空间关键是抓住幼儿对新鲜事物的好奇点,如创建手工区、创意区、娱乐角等等。促进幼儿在幼儿园教育生活中能够主动探索的精神,同时顺应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要求中加强幼儿学习的自主性、综合性、实用性,符合当前幼儿园教育指导方针。例如:幼儿园在对幼儿不同的活动领域采用不同的空间装饰风格,根据幼儿一日生活中饮食、学习、休息等不同的局域进行划分,着重加强幼儿不同层次的管理,从不同层面促进幼儿身体发育、感知能力、创造能力,同时强化生化环节的基础性作用,在这个环节中幼儿的吃、穿、拉、撒、睡都包含在其中。

(二)强化幼儿生活环节的管理。

强化幼儿生活环节管理就是加强幼儿的生活活动,不仅能促进幼儿对事物接受能力的提升,还能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重视一日常规对幼儿成长的关键性作用。例如:对幼儿进行小动物,可以采用虚实结合的情景创设,大胆夸张的进行情景设立,把小动物活动的状态和外貌特征进行放大,采用模型或者动画的形式对其行为进行渲染,创建有利于引起幼儿兴趣的环境氛围,引导幼儿独立思考、发表见解的能力,像“插队是不对的”,“吃饭不洗手是不卫生的”等等观点,在教学中可以运用道具还原教学内容的实际状态,加强幼儿学习的感受,有利于提高幼儿自主获取技能的能力。

(三)科学规划一日生活的内容。

首先,在幼儿园一日活动时间安排上要具有稳定性,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明白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情。其次活动安排要具有灵活性,像出现特殊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幼儿一方面的兴致的培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节活动时间和内容的安排。例如:在文中提到下雪的例子,幼儿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园的教学安排和实际生活环境进行调节,如告诉小朋友们我们完成字母识别的任务就带他们去堆雪人、打雪仗等等,通过对幼儿园一日生活内容的调整,适当地转变教学的内容,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作者:安晓云 单位:民乐县第一幼儿园

第四篇:幼儿园管理品质提升

一、重视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人文素养

1.建好一个班子

构建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管理队伍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本学期,我园通过第十二届第六次教代会,组建了新的班子队伍,吸纳了年轻的骨干力量,形成了搭配合理、业务精湛、积极进取的新的领导班子队伍。要求行政班子率先垂范,遵循“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管理理念,一要加强自身学习、实践和思考,提高个人专业修养和管理水平;二要团结协作,深入教职工中沟通思想、换位思考,增强团队凝聚力;三要做正确的事和正确的做事,扎扎实实地引领教职工开展好各项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班子成员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中坚力量。

2.优化一个群体

重视师德建设,培养美丽教师:我园始终将教师的师德建设摆在首要位置,以“乐教、善诱、务实、创新”的教风,打造后幼德高品正的教师队伍。一是通过下发师德建设学习材料,举办专题讲座等活动加强师德宣传,弘扬高尚师德,提倡奉献精神。二是加强师德培训,建立新教师师德教育制度,强化师德教育,力行师德规范。三是建立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表现列入学期考核和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严格考核管理。制定个人目标,落实分层培养:张家港市教育局提出了2015是教师队伍专业发展年,特别强调了要促进专业提升。根据我园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师培养计划,构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骨干教师队伍打造、新教师上岗培训”的分层培养目标体系。骨干教师培养:制订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通过搭建外出培训学习、参加各类公开活动、竞赛等平台,使她们在实践中脱颖而出。青年教师培养: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明确三年成长目标,通过分层带教、分层培训,强化训练等形式,鼓励青年教师为职称评定、骨干教师评选等积累成果,促进青年教师成熟发展。新上岗教师培养:开展新教师“青蓝”师徒结对,有计划地对新教师的课堂教学、游戏组织、班级管理等进行全面的业务指导与培养,加快新教师成长的步伐。

二、加强课程管理,推进美丽学校建设

1.理念提升

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细致解读课程游戏化:课程游戏化就是尊重幼儿园课程实践的传统,珍视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经验,反思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鼓励教师继续学习《指南》,有目的地从《指南》中寻找课程游戏化的理论支撑,逐条剖析此理论在课程游戏化中的价值指导意义与组织策略建议。看其是否体现了自由、自主、创造和愉悦的游戏精神,有没有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有没有给幼儿创设丰富多样的游戏环境,有没有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学习,有没有让幼儿动用多种感官来学习,有没有让幼儿不断获得新的经验?

2.课程构建

着眼幼儿自然成长,四季活动的开:我们基于幼儿的内心需求,充分运用四季的季节特征,带幼儿走出课堂,亲近自然,享受快乐。运用园内绿色生态景观,已基本形成了“春之舞、夏之歌、秋之果、冬之韵”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本学期,在课程游戏化理念的引领下,在原有《秋之果》《冬之韵》主题课程的基础上,聚焦到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上来,聚焦到幼儿多感官的多样化的、生动活泼的活动上来,丰富课程内容。传承民俗传统文化,节气活动的开发: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责任与义务。上学期我们选择了二十四节气中幼儿易于理解、与生活贴近的“春风、谷雨”这两个节气,开展了节气主题活动。本学期从生活出发,将以季节交替比较明显的“秋分、冬至”这两个节气为契机,在活动的组织形式、活动的资源上进行创新,更多的关注到生活、游戏、活动及经验之间的关系,让幼儿投入到有趣的和有效的活动。立足教师特长发展,班本活动的构建:我们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目前已构建了“国学经典“”美术创意“”故事体验“”美丽书香”等比较明显的班级主题活动,通过创设幼儿个性成长角、班级特色环境展示墙等途径,散发出独具特色的班级文化气息。但尚未形成完整的班本课程,本学期重点对教师进行班本课程构建的培训与指导,鼓励已基本形成班级特色的骨干教师,在深入领会课程游戏化思想理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完整的文本。

三、规范科研管理,提升学校文化内涵

1.课题研究,立足园本强底气

高质量的深入课题研究。我园推崇文化办园、文化育人,用长期积淀下来的“生态智慧实践精神和谐教育”文化主题引领课题研究。本学期,在教科室的带领下继续深入课题研究,根据研究进度,重视传统文化节日中的节气研究,取于生活、用于生活,让三个不同年龄层次的幼儿从自我服务、自我认知、社会交往能力方面得到提高。高水平的开展微型课题。我园主张微型课题产生后由各小组教师自助管理,当教师在自助式研究遇到难题时有所矢地地拉一把、推一段、举一例。实行期初微型课题研讨———1+1式,期中微型课题解惑———小组式,每月微型课题汇报———随机式,让各课题老师有内容可做,有研究重点,有显性分析。

2.立体培训,着眼园本增灵气

幼儿生活管理范文3

强化幼儿园班级管理技巧研究,对提高幼儿教育效果、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教师可以尝试制定一些简单的制度规范儿童言行,树立幼儿身边的典型引导幼儿言行,通过表扬激励激发幼儿的积极情感,更加有效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关键词:

幼儿园;班级管理;技巧研究;典型引导

学前阶段幼儿虽然年龄较小,懵懵懂懂,但是他们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观点与视角,有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幼儿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制定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既让幼儿学习生活得快乐,同时也要强化行为习惯的引导,使他们健康成长。

一、制定简单可行的制度,引导幼儿学习生活

在学前教育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一定要将各项工作纳入规范化的轨道,要以规章制度为准绳进行工作。因此,制定一些简单可行的班级管理制度,可以让幼儿明白每天应当做什么、应当如何做。规章制度的建立,不能过于复杂,要让他们记得住,做得来。例如,每天早上到园之后,要坚持检查仪表,看看手指甲长不长,脸洗得干净不干净,辫子扎得是不是好看。这样的制度会让幼儿养成每天早上整理好个人卫生的良好习惯。再比如,在班级要规定上课时的一些要求,不经老师的允许不能随便下座位走动。在生活中也可以制定一些制度,例如,睡午觉时要把衣服叠得整整齐齐放在床头,要把自己的鞋子摆整齐放在床下,午休的时间不要随便讲话等等。这些简单可行的制度,让幼儿逐步受到纪律教育,提高引领他们成长的效果。

二、树立身边正面典型,激发幼儿上进心

从小班到大班,每一阶段的学前幼儿都有一个共性特征可以加以运用,就是树立榜样对他们进行示范,能够让他们前进有目标、学习有范例。为了让幼儿更加健康成长,教师有必要树立一些正面典型,用幼儿身边的人和事引导他们,纠正幼儿的一些不良习惯。例如,在班级选树讲卫生的典型。通过正面典型的选树,幼儿看到了自身还要改进的地方,对照典型提高对自身的要求。再比如,吃饭时树立一些典型,让幼儿吃饭的时候保持安静,吃得干净,桌子上没有洒下的米粒。这样的典型对其他幼儿也具有积极的示范引导作用,可以激励其他幼儿做得更好。

三、加大表扬激励频率,提升幼儿积极情感

在幼儿班级管理工作中,广大教师一定要注重发挥表扬激励的作用。学前阶段的幼儿对自己的评价,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周围的家长、老师、同学,而老师的评价对他们的心理因素影响最为明显。因此,教师要发挥正面表扬激励的作用,让幼儿感受到在班级学习生活的快乐,既可以消除他们对上幼儿园的畏难情绪,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在学习生活中更加投入。教师在班级工作中要做到经常鼓励表扬幼儿,他们上课的时候遵守纪律、积极开动脑筋,要进行表扬;制作出来的手工作品具有创新意识要表扬;在班级学习活动中讲究卫生,环境非常整洁也要进行表扬。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加幼儿快乐和满足的情感。经常鼓励幼儿,他们的心情将会变得更加乐观,对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也会更加积极。这种积极的情感会延伸到幼儿学习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使他们在班级学习生活的每一分钟都是快乐的,为各项工作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四、给予充分关注,增强幼儿情感依赖

从幼儿入园的那一刻起,他们的监护管理责任就落到了教师的头上。教师要想方设法关心和帮助这些幼儿,在老师和幼儿之间建立起密切的关系,让幼儿对老师充满情感依赖,这对于有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和强化幼儿教育引导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教师在平时对每一位孩子都要充满爱心,和他们讲话的时候要和声细语,对幼儿进行引导的时候要循循善诱、不厌其烦,在幼儿情绪不佳的时候,要耐心安慰,消除他们与其他孩子之间的陌生感。在幼儿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时间段,教师都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使他们在情感上充分依赖老师。这样,幼儿对老师的教育引导就会从内心接受。实践证明,只有和幼儿之间建立起心理和情感上的密切联系,才能保证班级管理教育的各项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而教师关心爱护每一个幼儿,是幼儿产生情感依赖的基础。

五、强化家校沟通,优化营造幼儿成长环境

在幼儿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要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强化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联系,既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内的成长情况,又可以对家长进行一些技巧的指导,取得家长的配合支持,共同教育引导好孩子。教师要每天通过校讯通平台,向家长孩子一天在校情况。这项工作虽然繁杂一点,但是效果很好,通过语音文字或者图像视频等方式发送到家长的手机上,让他们了解孩子们一天在干什么,有哪些进步,同时有哪些方面的工作需要家长配合,共同教育引导孩子。这样,在班级管理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能及时和家长沟通,共同配合,做好孩子的教育管理工作。无论是孩子取得的进步,还是孩子存在的一些问题,家长都应当及时知晓,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应当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与周密组织下进行,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作者:袁亚琴 单位:江苏省如东县马塘幼儿园

参考文献:

幼儿生活管理范文4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园教学;人文关怀;对策

前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中也开始注重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幼儿园作为学生发展的起点,所形成的人文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在实际中就要分析出下阶段存在的不足,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提高教职工的综合素养,促进幼儿教师实现健康长远的发展。

1幼儿园中人文关怀缺失的原因

对于幼儿阶段来说,是存在着一定自然规律的,且幼儿有着与成人截然不同的精神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尊重幼儿,尊重幼儿这一阶段。1.1管理理念上的缺失:通过调查可以看出,虽然我国现阶段幼儿园教育事业不断发展,许多民办与公办幼儿园也在不断增多,但是大多数的幼儿园为了实现规范化的管理,对幼儿的一日生活有着明确的规定。但是在这种现象的影响下,使得教师自身的自主性难以得到发挥。在这种现象的影响下,使得幼儿园中的教育活动十分的呆板,教师更多的是要考虑管理规定,并不是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发展。1.2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不高:随着幼儿园教师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幼儿教师的招聘准入机制存在着不健全的现象,教师资格开始存在不完善的现象。由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人员自身对幼儿的认识与尊重不足,所以现如今“虐童”事件频发,也充分显现出了幼儿教师漠视儿童尊严,侵犯其权益等现象极为严重。尊重儿童并不是单纯指标语,而是要真正现先在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平等互动中,真正凸显以幼儿为本,促进幼儿实现健康长远发展[1]。1.3课程设置上的生活化不足:对于幼儿教育来说,是国民教育体系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幼儿实现健康发展的载体。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就要坚持从幼儿的角度上出发,综合好其兴趣与爱好。但是通过调查可以看出,一些幼儿园中的课程设置上存在着过于统一的现象,并没有认识到幼儿的个体差异。在课堂教学中也过度强调知识上的学习,没有关注到与幼儿自身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课程实施上来讲,没有注重师幼互动上的生成,在评价上也存在着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的现象。

2幼儿园教学中提升人文关怀的措施

2.1以德治园:首先,要提高领导层的能力。想要做好事情,就要先学会做好人。因此,对于管理者来说,就要先学会怎样做人,然后在进行管理。如在幼儿园中核心的核心人员是园长。所以就要不断提高园长的管理能力,热爱教育事业,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坚持做好典范工作。另外要积极主动的学习相关的法律与管理条例,建立出和谐的幼儿园,通过探索与研究,以此来发挥出管理的作用。其次,是要提高教职工的综合素养,从教职工的心理上需求,鼓励其不断进取,坚持按照科学发展观来进行工作,以此来提高教职工的综合职业素养。同时还要尊重教职工的个性发展需求,激发出工作积极性。在日常工作中也要鼓励其参与到校园活动中去,以此来提高教职工的精神层次。最后,是要制定出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可以说和谐的校园中就要具备完善的管理制度,这样才能确保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为了优化与完善幼儿园中的管理制度,就要在制定制度以前,掌握教职工的意见,同时还要凸显出教职工决策参与者的角色。在这种方法的影响下,可以帮助教职工更清楚的认识自己的工作,从而向着计划的方向不断发展。从管理上来说,只有不断提高教职工自身的自我管理能力,才能让其更好的参与到工作中,从而主动配合幼儿园中的管理工作,保证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2]。2.2实现情感管理,展现出人文关怀:对人心灵上的关心就是实现人文关怀的核心。因此,在幼儿园管理过程中,就要不断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通过采取有效的方法来拉近教职工的距离,提高其精神层次,坚持以爱为本,关心身心健康发展,疏导存在的问题。首先,就要及时倾听教职工的心声。管理者要积极关心教职工的生活情况,主动倾听其心声,在出现问题时还要及时帮助教职工。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及时进行交谈,以此来挖掘出其闪光点,从而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是要提高管理上的艺术性。通过从自身实际出发,激发出教师的亲切感,关心教师的日常发展,借助人际沟通与交流艺术等来提高教职工的品质,形成良好的幼儿园风气[3]。

3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幼儿园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就是要扔幼儿实现健康快乐的发展,促进教职工职业生涯的不断发展。因此,在开展幼儿园管理的过程中就要坚持从幼儿的角度上出发,鼓励教职工发展自身的特点,满足其自主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李红梅.浅谈幼儿园教育的人文关怀缺失与应对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5,(12):78-78.

[2]潘月英.幼儿园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缺失与解决策略[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20):76-77.

幼儿生活管理范文5

在教育实践中,许多教师或多或少地丧失了课程设计自主权,如有的教师在年段备课后,没有根据班级幼儿情况进行调整,周安排计划依赖集体备课;有的教师具体的活动设计依赖现成的“教师用书”;有的教师依赖幼儿园统一的作息时间表、统一的一日活动安排,如一个上午有晨间活动、早操、点心、集中教学活动、区域活动等环节,一个环节接着一个环节,每天按部就班,无视本班幼儿的活动情况和一些临时出现的、意外的状况。从教学策略设计来看,许多教师依赖传统的教学策略,把游戏和区域活动等非“上课”的活动,用“上课”的思路来设计和组织,教师不自觉地丧失了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特点的教学策略的权利。另一种情况是盲目开放,有的教师片面跟风,认为要让幼儿自主,不能控制幼儿,不能开展集体教学活动,于是,一些教师每天就放羊式地让幼儿在活动区域中游戏,没有预设活动目标,没有更新活动材料,这种教师的不作为等同于把课程设计自主权完全交给幼儿。有的教师不清楚有哪些专业自主权,特别是课程设计方面拥有怎样的自主权,哪些是自己应该做的,哪些是自己有权自主决定的;有的教师屈服于外界压力而随波逐流;有的教师是自己无条件放弃,习惯于等着别人来改变,却没想过要改变自己。总的来说,目前很多教师的课程设计自主权是丧失殆尽的。

二、教师课程设计自主权丧失的主要原因

幼儿教师课程设计自主权丧失的原因有很多,如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并没有得到法律的明确规定和保障、教师的职前教育落后(有许多现实的因素在内,如幼师生源素质问题、幼师教育的落后等)以及家长因素等,这些方面已有文章论述。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

1.教师缺乏专业自主意识。

许多教师不是因为自己喜爱幼教这个专业而选择幼师这个职业,对幼教没有神圣感,加上工作压力大、职业倦怠问题不容乐观,教师成为实现既定课程方案的工具,机械地做着教育人的复杂的工作。由于课程方案不是自己设计的,又没有进行充分的准备,教师在组织活动时是紧张的,疲于奔命。有的教师的组织能力不足,再加上班生数普遍超额,更是穷于应付。如此,教师带完班不仅没有感受到工作的喜悦,享受不到课程设计成就感,而更多的是心力交瘁。这样的恶性循环,使得教师容易变得麻木,安于现状,拒绝成长,这就造成课程设计自主权的丧失。

2.教师课程设计能力有限。

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制约着课程设计自主权的实现。如果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幼儿的自主学习将成为空谈。许多教师把幼儿作为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容器,无论课程怎么安排,组织什么活动,无论是否合适,幼儿都必须接受。许多教师的原创能力、设计能力有限,习惯性地沿用幼儿园的传统,在目标的制订、内容的选择等方面经常一厢情愿。单个集中活动还能应付,而一些主题活动、专题活动、项目活动等策划能力非常弱,自己设计的成分不多,这也造成教师课程设计自主权的丧失。

3.一些专家无形地剥夺了教师的课程设计自主权。

一些专家神化了幼儿园的课程建设,认为普通幼儿教师不能自主构建课程,只有课程专家和部分极优秀的教师才有可能,可能现实中很多幼儿园如这些专家所说,但专家传递这种的观念就不适宜。这样的论断其实是对幼儿园教育价值和特点的不了解,幼儿园的课程是要满足幼儿当前的需要,如游戏、运动、精神成长、掌握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等需要。“课程围绕幼儿的大纲而展开”,“幼儿是在生活和游戏中学习的”,课程专家所了解的幼儿特点是普遍的特点,或者是理论化的特点,而每个幼儿都是活生生的复杂的个体,他们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他们的生活环境也不同,专家设计的课程很难富有针对性,更不用说“围绕幼儿的大纲展开”,也很难体现幼儿教育生活化,因为专家并不知道幼儿实际的生活情况。而教师每天和幼儿生活在一起,他们最了解自己班级的幼儿,只有教师和幼儿共同完成的课程设计才是适合幼儿的课程。专家的这种论断打击了教师课程设计的积极性,也使许多教师的课程设计自主权丧失得心安理得。

4.明显滞后的幼儿园管理。

目前很多幼儿园的管理是管控多,服务少。首先是不相信大多数教师是自觉、认真负责任的,习惯于用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各种检查来控制和约束教师,如统一的周计划表、统一的作息制度、统一的一日活动安排等,这些制度只是便于行政检查,却限制了教师课程设计的自主权。其次,幼儿园的很多常规制度是无效的。如固定时间年段统一备课,大多只是安排一周活动内容,至于这些内容合不合适,该怎样组织比较好,上一周教师组织活动时发生了哪些有意思的事,哪些策略用得恰当或遇到困难等,很少进行分享和研讨。这样的备课对教师没有帮助,反而造成教师的依赖和按部就班。第三,对教师过多干预。在布置工作或日常检查中,往往对教师提出很具体明确的要求和标准,过多的规范使教师的课程设计没有自主的空间。如活动室的环境布置,有的幼儿园提出每班都要有一面主题墙,而且要按某种标准来布置,不仅限制了教师创造力的发挥,更是剥夺了教师环境设计的自主权。

三、有效落实幼儿教师课程设计自主权

课程设计自主权的实现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体现,而教师专业化是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生命线,幼儿园要以教师为本,改变以往以“管控”为主的管理,相信每个教师心里都隐藏着向上的正能量。换句话说,幼儿园的管理要满足教师实现课程设计自主权的需要,让管理适合教师、支持教师,为教师服务,有效落实幼儿教师课程设计自主权。

1.唤醒教师课程设计自主意识。

课程设计自主意识是指教师能够深刻理解课程设计自主权的意义和价值,不断地追求更自主、更完善的课程设计。具有自主意识的教师,会以实现专业自主权为自己的目标,在课程设计中积极主动地研究探索、不断反思调整,以追求最佳方案。因此,教师的自主意识是实现自主权最关键的保障因素。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这句话用在这里同样合适,要提高教师的专业自主意识,就要把那些沉睡的心灵唤醒,将教师的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把教师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因此,要深入教师内心,了解每个教师的心态和专业情况,有针对性地通过多种形式让教师明白“你有权做什么”,引导教师走进自己的内心。当教师对自己进行深入地审思以后,他们会有比较清醒的课程设计自主意识。幼儿是自主学习的个体,也是课程设计的参与者,课程设计要立足于幼儿的需要和特点,管理者要引导教师反思自己组织的课程活动:“目标和内容是幼儿需要的吗?组织策略适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吗?”引导教师追溯幼儿园教育的本源:“幼儿应该学什么?幼儿是怎么学习的?”虽然这些问题很陈旧,但教师要时常针对自己的工作实践进行深入的反思。

2.把教师课程设计的注意力引向幼儿。

教师课程设计能力不足主要是因为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关注的是“我要开展什么活动、什么主题”,管理者应引导教师关注“幼儿最近都在做些什么,他们需要什么”,把教师的注意力放在幼儿的生活和需要上,以幼儿的生活需要为主线。这样,各时段的计划、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策略等设计都不再那么难。生活就是课程的源泉,管理者要引导教师树立与幼儿共同生活,高质量地过好每天的生活的意识。其实,只要教师放下“教幼儿”的意识,把生活还给幼儿,班级的日常活动和幼儿一起来完成,这就是课程了。如,新学期开始前,可作这样的设计:开学第一天可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如准备个类似聚会的活动,让幼儿互相熟悉,讲讲放假生活;根据聚会的情况,教师观察到的、了解到的一些情况,再抓住有意义的信息进行相应的设计。如果班级的环境创设还是上学期的,可以组织幼儿讨论怎么布置,可以把环境布置分成几块,大家分工合作,包括清理旧的布置(这工作很多是保育员做的)、设计、完成新的布置,这些工作在活动区里完成,与幼儿共同策划和完成具体的设计。除了关注幼儿日常的生活,把生活还给幼儿,教师平时还要注意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了解幼儿的需要,如支持幼儿的探索行为和工作,拓展幼儿的自发游戏等,这些都可以进行许多的课程设计。如建构区的水管玩具,幼儿一改平时玩拼枪棒的游戏,而是玩起了安装自来水管的游戏,这种自发的游戏比较简单,幼儿有可能玩一下觉得没意思就不玩了,教师可以支持他们拓展游戏情节,和幼儿共同设计,从简单地给一两户“居民”安装水管,再到三四户、一个小区。慢慢地,“安装水管”游戏逐步成为一个专题活动,涉及多个领域,还有可能在这个专题进程中产生新的活动。幼儿园的课程设计要实现教师最大的自主权,就是像这样课程设计与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教师与幼儿共同完成。在这过程中,教师和幼儿是主人,没有一套固有的方案控制他们的思考和行为,教师课程设计自主权才得以最大化的实现。

3.制订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制度。

所谓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制度,是指所制订的制度不是用来管人的,而是用来促进教师不断发展的。也就是说这些制度不是面对所有教师的一个统一的标准,而是针对每个教师的前后发展情况。教师要实现课程设计自主权,就要有相应适合的教学规章制度。因此,为教师提供更多自主空间的规章制度,逐步去掉“统一”,有较高的灵活度,为教师松绑,尽量适合每个不同的教师,充分发挥教师的自主行为,体现其个性。除了一些与幼儿安全有关的和原则性问题,如“按时到班级带班,不无故离开幼儿,致使无人照看幼儿”,类似这种制度必须统一和固定外,其他都可以使用发展性制度,如“周活动安排表”可以做成预设与补充相结合的“周活动情况表”,或者用记班级手账的方式,一本手账教师与保育员共同记录,计划与实际开展的活动结合着记,有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包括实际活动情况);将“提前一周交教案”安排变成推后一周交,但要包括活动设计、计划之外情理之中的活动实录或设计方案等。

4.开展服务式检查与考核。

幼儿生活管理范文6

幼儿园要做到保证儿童的生命和促进儿童的健康,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工作要与儿童的生命、安全、营养和健康教育紧密结合,不断的去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认识,并将其转化成一种能力。本人结合日常教学活动,对幼儿园安全管理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

安全事故;日常生活;食品卫生

一幼儿园安全事故分类

(一)幼儿来园、离园安全

来园、离园是幼儿园一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幼儿缺乏生活经验,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并且来园、离园过渡环节容易产生疏忽,易发生带病、走失、意外伤害、被冒领、园车使用不当等安全问题。我们发现,一旦幼儿园、教师及家长的安全警惕性稍有下降,就有可能引发意想不到的事故。幼儿园与幼儿的家长尚未进行交接工作,园方对幼儿园尚负有全面的安全管理职责。一旦幼儿发生意外,园方须对事故承担全部责任。

(二)幼儿日常生活安全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的吃、喝、拉、撒往往要与外界或他人进行互动,而幼儿生活经验少、自我保护能力差,又总是有很多关于周围事物的好奇心,总是想看什么,弄清楚,问清楚。具体表现为不仅用脑去思考,用手去触摸,甚至用身体去感受未知,由于搜索“未知”过于急切,孩子将在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贸然行动,忽略了身边的隐患,导致不应该发生的故事。

(三)幼儿学习和游戏中的安全

幼儿在学习、游戏活动中(也包括教师组织的大型户外),经常会使用一些有危险的工具。例如:刀子、小铲子、牙签、吸管以及有些坚硬的纸张等。这些物品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安全因素。另外,幼儿的学习和游戏活动还包括教师或园所组织的大型户外、集体外出活动等。例如节日庆典、运动会、游园会、艺术节、集体出游、看电影、远足等。幼儿园阶段的幼儿自理能力、与他人交往能力等还不成熟,在与物体或他人互动过程中也常会发生一些自伤、他伤或互伤行为。比如,有的孩子十分热情,和成人一样,主动给周围的朋友倒热水或用水果刀切水果。后果是伤害到了自己。还有的孩子在玩玩具的过程中,为了向小朋友反映自己的强大一面,有时升级为“打架”的行为,结果造成了孩子们的人身危险。

(四)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

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首要保证,安全、卫生的食品,涉及炊事员等相关工作人员及采购、储存、制作、消毒灯等各个环节。2006年6月30日中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3号:“根据教育法律法规和国务院的有关规定,教育部、公安部、司法部、建设部、交通部、文化部、卫生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制定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幼儿园食品安全一直备受关注,也非常重要!炊事员及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提高防范意识,掌握食品卫生常识、岗位安全操作常识,严格把住食品安全关,排除一切食品安全隐患,预防食物中毒和食源疾病的发生。

(五)幼儿园设施、设备及环境安全

幼儿园的环境设施、物品摆放、电器使用、公共环境等方面往往存在着不安全因素,注意这些问题可避免因环境设施给幼儿带来的伤害。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幼儿园配备的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的安全标准和规范,存在着先天性的安全缺陷;二是设施、设备在建设、购买时虽然是合格的,但在使用过程中,幼儿园对其疏于检查和维护,缺乏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导致其产生安全隐患,进而诱发安全事故。而保证园内设施、设备的安全,是幼儿园的法定义务。出现此类事故,幼儿园依法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总之,做好幼儿园安全工作,了解在幼儿园中可能出现的各类安全事故,防微杜渐,对开展安全工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幼儿园中常见的安全事故类型主要有幼儿来园、离园安全;幼儿日常生活安全;幼儿学习和游戏中的安全;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幼儿园设施、设备及环境安全等类型。

二幼儿园安全工作内容

幼儿园的安全工作关系到幼儿的生命安全,牵动着所有家长的心,也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与安宁。我们要本着“宁可有备无患,不可无备有患”的原则,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应对能力,细心开展每一个活动,做好幼儿园的安全工作。

(一)增强教职工的安全工作意识

再好的安全事故处理和应对办法,都是对伤害的弥补,都不如不发生安全事故。为最大限度的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需要幼儿园的每一位工作人员树立较强的安全工作意识。增强教职工的安全工作意识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召开全体教师的安全大会;制定一年的安全工作培训计划;明确安全责任职责;帮助她们掌握各自岗位上的安全工作内容;对工作中出现的安全事故进行及时、准确的处理,事后进行总结,集体讨论等多种方式。

(二)建立健全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

1加强领导,建立安全工作责任制园长是幼儿园的总负责人,对于幼儿的安全付总的责任,同时要分配好下属们分管的安全工作,让副园长、主任等进行具体工作,每位老师负责的安全工作也要细化,让安全工作全方位做好。2.建立健全安全工作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要抓好制度建设,狠抓规章制度落实,需要建立健全一系列安全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例如幼儿晨检制度、接送制度(其中包括校车接送制度)、食品、消防、物资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幼儿园应建立应急预案、校园安全应急预案,防止食物中毒、火灾等事故。将相关制度和职责写在墙上,明确职责,具体分工。

(三)加强幼儿安全教育

1.把幼儿园教育中的安全教育看成工作的重点。每学期将安全教育计划列入教学计划里,在教育教学中完成安全教育任务,教师可以通过图片、看图说话、故事等形式,让幼儿在有趣的过程中深深的掌握住安全知识。教学实践也证明了,这种形式的幼儿安全教育非常有效,大大的提高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2.通过游戏的方式将安全教育贯彻进去。我们的安全教育目的是让安全知识转化为幼儿的安全行为。教师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安全知识、避免危险和逃避自救的技巧,也让孩子通过游戏学习正确拨打特殊电话号码:110、119、120等。3.儿童日常生活与安全教育相互渗透。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去感知、理解、操作安全管理,提供他们的生存能力,让孩子参与生活中的安全管理,让孩子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监督效益,为他们提供交流的机会,交流的环境,满足他们的成就感,到充分体验生命的意义,如训练孩子的能力,培训质量,维护秩序,保证安全。实践告诉我们:幼儿生活的每一天都是提高孩子安全认识的必要环节。

(四)开展家长安全讲座及一系列安全主题教育活动

家长是幼儿园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的保障幼儿安全健康,幼儿园定期为家长开展系列安全讲座,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救助知识。幼儿园也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安全主题教育活动中来,家园配合,共同开展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工作。例如组织家长开展防火、防盗、地震逃生、预防传染性疾病等主题讲座或演习活动。参与幼儿园防拐防骗演习,扮演陌生人引诱小朋友离园,和教师一起配合对让幼儿进行安全教育。除此之外,教师还组织家长进课堂参与孩子们的安全主题教育,例如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有关食品安全和安全标示等知识。只有幼儿园和家长共同配合,才能真正让孩子树立起安全意识,达到安全教育的目的。幼儿园安全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增强教职工的安全工作意识、建立健全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幼儿安全教育、开展家长安全讲座及一系列安全主题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雷思明.幼儿园安全策略50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56.

[2]天跃图书工作室.幼儿园的50个安全管理问题[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28.

[3]魏真,华凌燕.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89.

幼儿生活管理范文7

关键词: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培养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原则、常规无论在哪里都是必要的。建立良好的一日生活常规,不仅能保证幼儿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而且也有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幼儿尚处于身心成长发育的起步阶段,可塑性很强,所以在幼儿园教育时期应该对他们做好一日生活常规的培养,包括生活活动、体育活动、自主游戏活动、学习活动等,从而引导幼儿们能够健康快乐的学习成长。

1建立合理的常规要求,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

常规教育,就是要求幼儿遵守日常生活规则,这样才能保障幼儿的一日生活更加丰富和有序,培养幼儿具备良好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可以为以后的学习成长打下坚实基础。常规教育将一日生活中对幼儿的基本要求做到了规范化和制度化,通过相应的引导和约束,能够让他们明确什么是应该做好的,什么是禁止做的,哪样是错的,哪样才是对的,并且将这样逐渐形成幼儿的自动化意识,自觉规范自己各项的言行,从而确保常规教育的实效性,并且提升教育的一致性和一贯性[1]。幼儿园及教师应该充分结合幼儿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常规要求,制定科学的常规管理制度,要确保常规要求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相适应,要有助于幼儿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培养,有助于促进他们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还要考虑到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开展有重点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从而从总体上确保幼儿一日常规培养能够顺利有效的开展。

2教师要发挥自身作用,给予提醒与指导

幼儿教师在对幼儿们进行一日生活管理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要对他们每一项活动都应该给予指引,提醒他们要遵守一定的规则,这些规则是固定的,当幼儿每天都能遵守这个规则,时间长了,就能够养成相应的良好习惯,为以后的学习成长打下良好基础[2]。比如在组织幼儿中午吃饭的时候,不但要为他们提供安静整洁的环境,确保他们能够吃饱、吃好,还要提醒他们应该遵守午餐常规,比如要细嚼慢咽,多吃绿叶蔬菜和水果,不能挑食、偏食,要节约粮食,不在碗里剩饭等等,这些都是良好的进餐习惯,还有就是培养他们独立进餐的生活能力,这都是每个幼儿应该具备的素质。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用餐这个时机对他们开展进一步的教育活动,比如让他们认识盘子、碗筷等餐具,以及豆腐、茄子等食品的相关词汇,可以这样介绍:“今天食堂的阿姨们给我们做了很多好吃的菜,快看啊,这个是绿色菠菜,这个是白色的豆腐,这个黄色的是鸡蛋,这个圆圆的是丸子。”通过还可以通过进餐对幼儿渗透品德教育,比如有一个幼儿不喜欢吃土豆,假装把土豆掉在地上,并偷偷的踢到一边,这时教师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对幼儿们进行思想渗透,让他们懂得珍惜粮食和勤俭节约,对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要有感恩之心。同理,幼儿去厕所要及时冲水,盥洗时要节约用水,自由活动时要和睦相处,要爱护校园公物等等,这些都属于一日生活常规教育,幼儿教师要认真观察,适时进行教育,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良好的规则意识。

3善于运用鼓励表扬方式

幼儿的年纪还很小,认知能力和自控意识较差,可能会反复出现各种问题,这时幼儿教师应该对他们耐心的说服和引导,尤其是要善于运用鼓励表扬的方式,及时肯定和赞扬幼儿的点滴进步,让他们获得快乐的心情,这样才会使他们将被动活动变为注重自愿的活动,取得更好的一日常规培养效果[3]。比如,当发现幼儿的坐姿端正,能够按照口令有序排队的时候,教师应该抓住幼儿好的方面及时进行表扬,这对被表扬者和其他幼儿都能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都会懂得以后应该坚持这样做。当然,对幼儿的表扬应该是真挚的,不要掺杂任何虚假的成分,这样幼儿才会更乐于接受,积极主动的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和成长。

4家园之间应该共同配合

诸多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时候都会发现,幼儿们在校园里还能根据一日常规来严格要求自己,但如果经过了节假日休息之后,再回到幼儿园时,许多刚刚养成的好习惯就被打破了。之所幼儿会出现在幼儿园是一个样,在家里又是一个样的状况,究其缘由,主要就是家长方面不注意对孩子的常规教育,如果家校教育不一致甚至存在矛盾,肯定无法对孩子们进行有效稳定的教育。为此,幼儿园和家长之间应该紧密沟通,双方相互交流,共同培养,教师要多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中的日常表现,家长也要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常规培养环境,只有双方目标一致,才能引导幼儿养成稳定的良好行为习惯[4]。

5结语

总之,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常规培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做个有心人,要为了幼儿们的未来学习和成长着想,开展丰富多样的常规教育活动,创设良好的教育成长环境,对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的培养要从点滴开始,循序渐进地进行,相信孩子们的常规一定会培养的很好。

参考文献:

[1]王秀鸽,苏磊.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实施途径探讨[J].科技世界,2014(05):63-64.

[2]王春娟.幼儿园常规教育的两大误区[J].考试周刊,2014(04):102-103.

[3]张晓云.幼儿园一日常规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7(02):50.

幼儿生活管理范文8

(一)重管理轻发展:规则内容分布不合理

在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的教育管理总是流于重管理轻发展的教育现状。教师侧重于对他们的管理与约束,而忽略了让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环境下自由成长与发展。对于幼儿的规则意识培养,偏重于管理,使得对于规则内容的分布并不合理。幼儿园相关规则的设定,主要是为了便于管理幼儿,让他们的学习生活都在有序的情况下进行,给教师的管理与教育减轻负担。这样一来,就忽略了对于幼儿健康成长与发展的关注,使得幼儿没有良好的、自由的空间去学习和生活,他们身心的各项发展都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约束与限制,影响着他们快乐健康的成长与发展,不利于幼儿日后良好的身心素质的养成。

(二)重约束轻自由:规则分布环节不合理

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教育与管理的方式重约束轻自由,在规则分布环节上显得不合理。对于幼儿的规则意识培养,幼儿园没有进行规则各个环节的研究分布,从而导致在规则分布上就出现了不合理的情况。教师对于幼儿的约束性要求太多,幼儿的身心发展受到了很大的约束,严重影响着幼儿在学习与生活中的主动性与探索性。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的教育方式主要通过一些强制性的规则约束幼儿,没有考虑幼儿是否能接受这种教育方式。幼儿在太过约束的环境下学习与生活,不利于个性的培养与塑造,对于日后的身心发展都容易造成伤害。在幼儿园制定的日常规范中有着太多的“不能”,比如不准幼儿玩淘气堡、不准进行区域活动等,对于那些不遵守规则的幼儿,教师习惯性给予的都是惩罚性的教育方式。这种强制性地施加给幼儿的教育方式,不仅无益于幼儿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与规则意识的培养,严重的还会引发幼儿的逆反心理,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三)重灌输轻效率:规则生成方法不科学

在现在的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对于幼儿规则意识培养方面采取的方式一般都是:首先,将规则介绍给幼儿,然后就是对幼儿提出各种要求,要求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守这些规则,对他们的日常生活行为进行各种监督、提醒,对于那些违反规则的幼儿就会给予一定的惩罚措施。这种规则意识的培养是一种不科学的规则生成方法,对于幼儿来说,是大人将自己的意志强行灌输给幼儿的一种强制性的教育方式,只在说明“是什么”及“怎么做”的问题。对于幼儿来说,这种教育方式很难接受,这个过程根本无法体现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性,直接降低了幼儿的学习接受的效率。这样的教育方式忽略了幼儿对于“为什么”的思考,要求的只是幼儿能做到的问题,这样不利于幼儿的良好习惯的养成。

(四)教师意识差异:不同性质幼儿园规则教育有显著差异

现在我国幼儿园的数量在增加,每个幼儿园所属的性质也各不一样,对教师的要求也就不太一样,这样就直接形成教师在幼儿规则意识的教育培养上的素质的差别的现状。不同性质的幼儿园对于规则教育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教师这方面的意识差异就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规则意识的培养。在实际的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科学的、系统的规则意识的养成,因而对于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教育上就给不了专业的引导,长此以往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与规则意识的养成,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

二、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的改进策略

(一)幼儿天性:以“尊崇幼儿天性”宗旨规划幼儿规则教育内容

幼儿园在进行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过程中,要有意识地针对幼儿的天性去引导幼儿。幼儿教学应以“尊崇幼儿天性”为宗旨,对幼儿的规则意识教育进行规划设计,制定科学的幼儿规则教育内容,从而能够给予幼儿正确的、轻松的规则教育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比如,幼儿爱玩的天性,可以激发我们在规则意识的教育中采取动画片或是图片的教育方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对此产生兴趣,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去学习。

(二)以幼儿为中心:以“幼儿规则意识内化”为目的开展规则教育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必须坚持“以幼儿为中心”的原则。在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与养成教育过程中,以“幼儿规则意识内化”为目的开展规则的教育。充分发挥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以幼儿为中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将规则知识的教育内化转化成一种行为素质的养成,这样将幼儿规则意识内化有利于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与个人素质的养成与提升。

(三)加强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