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启蒙教学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幼儿启蒙教学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幼儿启蒙教学

幼儿启蒙教学范文1

 

一随着2001年教育部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很多学前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幼儿教育实践者在对《纲要》认真学习领会的前提下,集多学科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编写了一系列与《纲要》精神相符合,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幼儿园课程教材。   此外,各省市也积极组织自编乡土等教材。这些教材从幼儿成长的生理心理特点出发,紧扣《纲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总体要求设计活动内容,在整体上显示出三大特点:首先,在课程内容和教材框架的设计上,以板块式教学内容构建多向教学活动,具有融合性。各类教材均以《纲要》为准绳,按照《纲要》对于幼儿园教育五大领域的划分要求,以领域活动或主题活动的形式来设计教学板块,兼顾幼儿身心发展的多方面性,以达到“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的目的。这是不同版本教材所体现的一个鲜明的共性,凸显了《纲要》的权威性及其对教学的指导性。其次,在教学形式的实施上,以游戏活动作为主体活动,具有游戏性和趣味性。上述教材将游戏贯穿于五大领域,切合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游戏需求心理。第三,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以形象化的手段统领活动内容,贯穿文学性。不同版本的幼儿园教材中,任何一个领域、任何一个主题的活动都按不同的教学目标而不同程度地融入文学活动。而在语言领域活动中,文学因素的渗入就更为丰富,其主要标志是幼儿文学作品的选入份量明显加重。这一点,我们从下面表1的统计数据中不难看出。   显然,大量幼儿文学作品进入幼儿教材的语言培养活动中,用语言艺术的形式承载起对幼儿进行语言启蒙和语言教育的任务,并通过幼儿故事的情节牵引,童谣的歌戏互补,童话的奇异想象,幼儿散文的美感导向,使幼儿语言能力的开发和训练得到启蒙和熏陶。这样的编写理念无疑切合了幼儿的故事思维和游戏心理。   然而,如果我们再进一步深入教材,按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的标准来衡量已选入教材的作品,就能明显感觉到:一方面,在选入各种幼儿园课程教材的幼儿文学作品中不乏优秀之作,其中韵文性作品以趣味盎然、富有节奏韵律的唱诵之文显示出幼儿文学作品特有的趣味和游戏性,而相当数量的幻想性叙事作品又以温暖的情感、抒情的笔墨、有趣的故事、新颖的想象放送出文学对人的情感熏陶、精神培养和语言学习的魅力;但另一方面,从宏观的视角来观照,即可看到选入教材其他活动领域的幼儿文学作品在整体上显示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重认知、强教育、养习惯、显趣味,即使是语言活动领域入选的作品中,也不乏这样的情况。显然,教材编写者努力以故事的趣味性带出知识性和教育性,因此,在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文学选择都贯通着浅显明白的思想性,而活动设计的各个环节,无论师生互动中的提问设计抑或幼儿的唱诵、聆听、欣赏、表述的安排,也多终结于认知和教育功能的实现上。这说明在幼儿园课程教材的编写中,注意《纲要》的总体要求和各领域的目标培养,并按活动目标从认知事物、培养习惯、行为教育、品格引导等方面定位文学选择,已成为教材编写者选择幼儿文学作品的目标指向。然而,这种出于良好意愿的目标指向,也同时使幼儿教材在用文学的眼光为孩子们的多方面启蒙而选择最优秀的文学作品时,未达到尽善尽美。   二儿童是一个人的生命成长的初始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儿童的年龄越小,其儿童特征就越纯粹和越典型。幼儿正处于儿童生命成长的第一阶段,最显出儿童的天性与心性。幼儿文学拥有着文学用形象来反映生活的基本特征,它对儿童世界的再现、儿童生命状态的描摹、儿童心理活动的展示、儿童天性的张扬,都显示出纯真稚拙、欢愉变幻、朴实浅显的美学特征。这些特征要求幼儿文学作品是浅显快乐的,是富有幽默感和游戏性的,是温暖而充满巧智的。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无不彰显着这样的美学特征,它们以孩子们爱听的故事、爱唱诵的歌谣,引导着幼儿的行为,为他们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行为规范的习得、是非美丑的最初评判、美好情感的培养、奇异想象的放飞、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对自然社会的认识,悄然地做着润物细无声的工作。   正是因为幼儿文学之于幼儿成长的巨大作用,《纲要》在对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的基本目标中明确强调,要培养幼儿“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而在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内容中,要求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要“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幼儿园课程教材对幼儿文学作品的选择要符合这样的要求,必须进行准确的定位。对此,笔者认为,幼儿园课程教材中的文学选择当定位于凭借幼儿文学作品所固有的温暖甜美的情感、稚拙欢愉的情绪、幽默巧智的审美特征以及丰富的趣味以达到精彩传达《纲要》的内容。因为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总是在激发孩子们美好的感情和快乐的心绪时,在带领孩子们放飞奇异的想象、体验游戏的乐趣时,传递出多方面的认知信息和教育内涵。它不是对《纲要》内容的诠释和图解,而是在文学的精彩中实现了《纲要》内容的诸方面要求。   根据以上定位,认真考察当下通用的幼儿园课程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归属于语言活动领域的教材,其文学作品的选择在总体上是合理的。实际上,在各种版本教材的语言活动中,就有不少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例如,在《幼儿发展课程•语言活动领域》(小班•下)中所选的儿歌《捉乖乖》、《嘻嘻哈哈》、《板凳歌》,童话《扣子房子》、《白云》、《小狐狸伞》、《造房子》等;《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套材》(中班•上)中所选童话《鼠小弟的背心》、《小黄莺唱歌》、《呼噜乐队》、《好听的声音》、《会动的房子》,儿童诗《爱美的小公鸡》等;《幼儿园多元能力探索课程•语言活动领域》(中班•下)中所选的童话《逃家小兔》、《你是蚂蚁小可》、《快乐的鞋匠》、《乖乖的礼物树》、《熊爸爸的小店铺》等;《幼儿园多元阳光课程•分享语言活动》(中班•下)中所选童话《梨子小提琴》、《春娃娃》、《果酱小房子》,儿童诗《夏天的歌在哪里》、《吹泡泡》,儿歌《小蚱蜢》;《幼儿园多元阳光课程•分享语言活动》(大班•上)中所选童话《耷拉着耳朵的小白兔》、《十二生肖故事》,《猴子学样》、《神笔马良》,散文诗《云儿和风儿》;等等。   在这些作品中,《梨子小提琴》就是一篇为广大读者、研究者所熟知的、既抒情又有趣的优秀作品:小松鼠用半个梨子做成小提琴,拉出好听的音乐,优美的音乐好像果子蜜流到了动物们的心里。音乐引来了森林中许许多多的小动物,也引来了天上的星星和月亮。梨子小提琴里的一粒籽掉在地上,长出了绿芽,绿芽在小松鼠的琴声中长大,又结出很多梨子。   小松鼠把这些梨子摘下来送给森林里的小动物,小动物们把梨子做成小提琴。于是,在有月亮的晚上,森林里响遍了小提琴演奏的音乐。这篇作品用丰富的想象拉响琴弦,放送甜美抒情、充满温暖和友爱的旋律,以美妙无比的故事放飞孩子们的想象力,以流漾于故事中的温情激发孩子们内心温暖美好的情感,以融于故事中的意蕴给孩子们带来多方面的启迪。   再如儿童诗《吹泡泡》:“星星是月亮吹出的泡泡/露珠是小草吹出的泡泡/苹果是花儿吹出的泡泡/葡萄是藤儿吹出的泡泡/吹呀吹,吹呀吹/我吹的泡泡是一首首歌谣/……我吹的泡泡是一串串欢笑”。这样的诗句借着儿童吹泡泡的游戏而溢满童趣,以童稚的想象牵引幼儿对自然世界的认知,而其和谐的音韵则传达出诗作的音乐美,能够在快乐的吟唱中带给孩子们美的遐想和游戏的体验。又如《小狐狸伞》。这是一篇短小有趣、快乐温暖的童话:小狐狸学会了变身法,他看见美丽的公主就变成一朵花,公主惊讶,这朵花怎么长着狐狸的耳朵;他和朋友们赛跑,变成一个咕噜咕噜往前滚的球,可朋友们说,从来没见过拖着狐狸尾巴的球;下雨了,小狐狸变成一把大伞给大家避雨,大家看着长满狐狸毛的大伞就向小狐狸道谢。小狐狸的变身术总是透露出其原型特点,而长着狐狸毛的大伞又撑起了充满快乐和友情的天地。作品以其特有的欢愉与幽默而在简短的故事中蕴藏智慧与快乐。这些优秀的作品,以情趣美、幽默感和趣味性给幼儿以快乐的文学体验,以轻松有趣的故事、富有童真美的抒情和趣味性的唱诵引领孩子们对自然的认知,用优美的抒情浇灌美好的情感,并在文学的氛围中顺理成章地达到教育的目的。这些作品对幼儿产生着地地道道的文学影响,并以其切合儿童故事思维、童稚想象和快乐的审美效应而镶嵌于幼儿心中。然而,除了这些优秀的作品以外,在幼儿园课程其他活动领域中的文学选择就不那么令人满意了。   从各类幼儿园课程教材的非语言活动领域来看,这一部分的文学选择存在着明显的幼儿教育功利性特点,故事成为了使幼儿在健康、社会、科学和艺术等活动领域中达标的工具。这样,认知性强、概念化强、教育启示性强的故事就增多,而充分彰显幼儿天性的优秀文学作品则相对减少。虽然这些作品不乏趣的表现,但由于其“思想”的明显介入,因而难以使孩子们从中享受到优秀作品所给予的快乐。这里,我们不妨略举一、二以兹说明。   在《幼儿园发展课程》(小班•下)的六个领域活动中,共选幼儿文学作品69篇,其中语言活动领域21篇,其他活动领域39篇。在所属其他领域活动所选的幼儿文学作品中,有不少于10篇是被认知性和教育性消解了文学性的作品,如儿歌《嘀嘀和嘟嘟》、《石头糖》,童话《动物幼儿园》、《小卫士护牙》、《小香猪》,幼儿生活故事《臭脚丫》等。又如《幼儿园主题活动套材》(中班•上)的7项主题活动中,所选幼儿文学作品共25篇,其中或缺乏想象力、或概念化、或重认知、或施予教育的作品不少于13篇,如童话故事《谁的功劳大》、《假如没有火》、《老鼠教授的吸尘器》、《工具箱里的争吵》,儿歌《不玩火》、《交通安全歌》、《安全防火歌》等。诸如此类作品在其他幼儿园课程教材中也都多少不等地存在着。即使是在语言活动领域中,这样的文学选择也时有存在,如《幼儿园多元阳光课程》(中班•下)中的《报纸先生》。这篇作品讲述的是关于报纸先生发挥其功用的故事:报纸先生被送到小红家的信箱里,被小红取走读完后就扔到了垃圾箱里,第二天又被奶奶取走。报纸先生不仅供人阅读,而且还被用来擦窗户、包物品、做台布、垫桌子等,发挥了很多作用。但整个这篇童话以粗略的线条勾勒了一个故事的轮廓,没有趣味性,也没有幽默感,更谈不上奇异的想象和温暖的情感,仅只是一个关于报纸的多重用途的故事化图解。这样的作品由于囿于活动的基本目标,不仅显得概念化,而且艺术性也较差,不能给幼儿以快乐的感受,也不能发挥其作为活动支撑材料对幼儿的文学吸引力。   再如《交通安全歌》:“人行街道要听话,睁开绿眼大家走,睁开红眼全停下。一眨一眨黄眼睛,提醒大家要准备。红绿灯,要遵守,行人车辆不打架”。   儿歌一开始便告诉小朋友要遵守交通规则,接下来两句用“睁开绿眼”和“睁开红眼”比喻红绿灯,进而说明人行与车行的规矩。这看似很通俗,但细析则可以发现,这“红眼”与“绿眼”的具体所指在低幼儿童那里未必能理解,作者并未为这样的比喻搭建沟通喻体与本体的平台。而从意思表达的逻辑看,此作品也存在不严谨的地方,加之押韵的不规范,又失去了儿歌的音乐美。又如《安全防火歌》的前五句:“小朋友请记住,别拿火烛玩游戏,红绿灯,像妈妈,小心火灾随时起,火灾逃生要牢记……”这里,一边在告诉小朋友别拿火烛玩游戏,一边又说“红绿灯,像妈妈”,而下文又全是关于防火自救知识儿歌句子。这样的作品在构思上、活泼性和趣味性上都显得粗糙。   三笔者以为,幼儿园课程教材文学选择之所以存在上述问题,其原因与编写者对《纲要》目标实施手段的理解和教材编写人员组成的单一化是分不开的。   教材编写者在选择幼儿文学作品以作为实现   《纲要》目标的桥梁所做的努力中,由于受制于《纲要》目标的约束,往往不自觉地陷入了以思想的贴入来指导文学选择的禁锢,这自然导致重作品内容与《纲要》目标的相符,而忽视作品是不是真正、充分地具有文学的品质。另一方面,由专家组成的幼儿园课程教材编写队伍虽对幼儿发展有全面的思考和设计,但由于缺少对儿童文学有深入研究的专家的介入,客观上造成其组成人员的相对单一,这导致在其文学选择中视野狭窄甚至难辩优劣,使一些能融知识、道德、安全、养成等教育于温暖有趣形象之中的优秀幼儿文学作品未能入选,幼儿文学作品中的快乐因素、幽默精神和稚气拙朴等美感特征被大大消解,奇异想象和精彩故事则有所缺席。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事实上,在幼儿园教育中,用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实现对幼儿的文学启蒙并带动幼儿的多向发展是完全可能的。因为在儿童文学的百花园中,盛开着众多的优秀之花。譬如:雅诺什的《走,咱们去寻宝》,让孩子们在陪伴小熊、小老虎寻宝的经历中去见识世界、初知生存、明白幸福;拉乌德的《做在大胡子里的鸟窝》以极有趣的故事教育孩子们明白珍爱自然也就是珍爱人类的道理;索罗娃的《风雪小丫头》在讲述淘气、活泼的风雪小丫头的故事时,把知识、情感、教育、趣味多种文学因素融为一炉,起到了给幼儿传知和施教的作用。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这样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它们能用最形象的方式实现幼儿园教育各方面的发展目标,也是对幼儿进行文学启蒙的最佳教材。因此,在幼儿园课程教材的编写中,作为儿童文学研究者的介入必有利于克服由教育家选文而带来的某些不足,从而促成教材在文学选择方面的更加完美。

幼儿启蒙教学范文2

在幼儿舞蹈教学中,有的教师偏向技能目标,忽略了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为了让幼儿掌握规范的舞蹈动作,教师开展强制性、重复式的枯燥训练,致使学生学得辛苦、无趣。其实,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目标并非单纯地训练幼儿的舞蹈技能,而是促使其体会到舞蹈学习的乐趣,逐步培养与提高幼儿对舞蹈的浓厚兴趣。在创编舞蹈时,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特点,利用幼儿喜欢游戏的心理特点,通过幼儿视角感受各种形象与角色,将故事情节或小品巧妙地融入舞蹈中,使舞蹈教学游戏化,并运用肢体动作灵活展示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使之更具故事性、灵活性与趣味性,提高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促使幼儿主动参与,自觉、自愿地舞动起来,感受到舞蹈的乐趣,避免了单纯灌输与操练带来的厌烦情绪。如在教学“吸腿跳”的舞蹈动作时,笔者让幼儿把一条腿当成“树”,另一条腿当成“小猴子”,玩“猴子爬树”的游戏,比一比哪位幼儿的“猴子”爬得又快又高,充分调动了幼儿的表现欲。

二、遵循幼儿规律,科学训练,发展幼儿的协调能力

幼儿的肌肉、骨骼都十分稚嫩,所以教师应重视幼儿的身心特点,立足启蒙教育视角,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选取适宜的教学内容,展开科学的训练,增强幼儿的感性认识和学习趣味,培养幼儿的舞蹈感知力,发展幼儿的身体运动技能,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首先,由形象入手。不管是理解能力,还是身体协调性,幼儿都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启蒙教育,从身体认知与形象入手,增强幼儿身体感知能力与感性认识。如教师可以借助儿歌的生动形象,引导学生认识头、腰、肩、腕等身体部位;其次,由日常生活入手。如在教学舞蹈“小鸭子”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想一想鸭子的嘴是什么形状的,鸭子是怎么走路、吃东西的,然后让幼儿试着模仿鸭子的动作,比一比谁的动作更标准,以提高幼儿观察与辨别的能力。通过这样的反复练习,还可以逐步增强幼儿的身体协调性,使他们的舞蹈动作更准确、更熟练、更优美。

三、尊重幼儿差异,鼓励创造,发挥幼儿的舞蹈个性

舞蹈不单只是动作模仿,还是创造性的艺术,需要学生自由发挥、自我表现,进行想象升华。但是,在舞蹈教学中,有的教师忽略了幼儿的主动性与差异性,采取统一标准,缺乏创造意识与个性,所以导致部分幼儿因动作难度大、性格内向等原因,不敢表现,失去学习兴趣。在启蒙教育视角下,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个性,搭建宽松自由、自主表演的舞台,给幼儿提供自由选择的机会,解放幼儿的头脑与手脚,让幼儿能主动参与舞蹈活动,最大限度地释放幼儿的创新思维与个性潜能,提高他们的舞蹈能力。如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各种舞蹈材料或道具,营造和谐的环境,激发幼儿的舞蹈激情,然后要求幼儿伴着音乐节奏即兴舞蹈,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这样一来,幼儿会更加积极主动地舞动起来,感受舞蹈的快乐,提高学习舞蹈的信心。如女生可以用“披风”绑头,表演新疆舞;男生可以选择“手环”当“手鼓”,配合女生做“转圈”“踮步”等动作。

四、结语

幼儿启蒙教学范文3

首先,幼儿启蒙音乐教育能够启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幼儿启蒙音乐教育通过音乐表达情感,体现幼儿的情感变化、心理变化、思维变化,通过各类音乐活动、音乐游戏、音乐欣赏激发幼儿的情感表现,有利于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其次,幼儿启蒙音乐教育能提高幼儿的听觉能力与记忆力。幼儿启蒙音乐教育通过听力传递音乐信息,有利于加强幼儿对音高、音值、音色、强弱、节奏、力度等方面的听辨能力,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听觉能力,对幼儿记忆力的培养也能起到一定促进作用。最后,幼儿启蒙音乐教育对提高幼儿情操,促进幼儿德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幼儿启蒙音乐教育让孩子与音乐频繁接触,通过音乐感知将音乐传递到大脑,增加积极情感,促进幼儿的情操与情感体验,使幼儿获得对美的深刻认识和理解。总之,幼儿启蒙音乐教育强调以人为本,通过音乐培养幼儿的情感认识,在潜移默化中对幼儿进行思想教育,用生动的音乐语言让幼儿的情操与情感得到发展,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思想道德能力。

二、家长对于幼儿启蒙音乐教育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家长对幼儿启蒙音乐教育的认识不断加深。幼儿出生后最早接触的是家长,家长若能全面、细致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状况,便能及早发展幼儿的音乐天赋。在此基础上,家长要保护幼儿的音乐天赋,尊重幼儿意愿,针对幼儿的爱好与兴趣等具体情况,制定适合幼儿启蒙音乐教育的计划。第一,全面开发幼儿大脑。幼儿启蒙音乐教育对促进幼儿右脑开发有重要作用。右脑主要运用于色彩、图像、音响等形象思维。为了让幼儿有更加丰富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开发幼儿右脑很有必要。家长让幼儿接触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与孩子进行一些音乐活动,可以让幼儿的右脑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从而增强大脑的活动机能,促进左右脑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全面开发幼儿大脑。第二,培养幼儿艺术修养,为幼儿的学校音乐教育奠定基础。音乐是感情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幼儿启蒙音乐教育能够激发孩子对美的追求,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提高幼儿的注意力、艺术修养,塑造幼儿健康、开朗的人格。儿童早期接触音乐教育,在幼儿园和学校打下良好的音乐基础,能够增强其音乐节奏感和听辨能力,培养其音乐鉴赏能力。

三、幼儿启蒙音乐教育与教学方法

(一)正确认识幼儿的心理特点

音乐教育教学的方法与模式要与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相符。幼儿学习是游戏化的过程,孩子的模仿能力特别强,好动、好玩,对新鲜事物好奇心强。在音乐活动中表现为合群、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情绪转换快、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快乐与兴趣是幼儿音乐教育与教学活动的重要准则,因此,家长必须正确把握孩子的身心特点,了解孩子的音乐学习心理,准确掌握孩子对音乐的需求,从孩子的角度开展音乐教育活动,让孩子真正喜欢音乐,热爱音乐,只有这样才能对孩子起到有效的教育作用。

(二)创造良好环境,加强节奏感训练

幼儿的音乐教育要符合幼儿发展和成长的需要。音乐教育的内容应贴近孩子的生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课堂,影响远远大于学校。培养孩子良好的音乐素养,家长要注意家庭的音乐熏陶,努力为孩子营造一种宽松、快乐、活跃、自由的家庭气氛,让温馨的家成为孩子们展示音乐才能的场地。孩子们在音乐表演时感到轻松、自由、无拘无束,有利于培养其自信心和创造力。由此可见,创造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能够对孩子产生积极影响。音乐不只是歌曲,还是动作、舞蹈、语言的共同体。在幼儿启蒙音乐教育中,需要把语言、动作、音乐等元素组合在一起,进行最基本的节奏训练。通过语言和歌谣培养孩子的节奏感,对家长来说是最简单易行的教育方法,不仅对孩子语言发展大有益处,还能培养孩子的记忆力和音乐节奏感。

(三)设置亲子活动,加强听觉能力训练

亲子音乐活动的设置有别于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一定要突出亲子活动氛围。亲子音乐活动以活动、游戏为中心,体现幼儿音乐教育的生动性、灵活性和随意性特点。为取得更好的效果,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可以在活动中进行听觉能力训练。听觉能力训练主要是有针对性地锻炼幼儿的音乐内心听觉,因为音乐内心听觉是内在支配力量,反映了乐者对音乐的驾驭力、记忆力以及想象力,在音乐创作、表演、欣赏等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引领音乐活动进入预设的理想境界,提高音乐活动质量。因此,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听觉训练,如听中有唱,唱中有听,通过这些方式引领幼儿获得内心听觉,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另外,以游戏为听觉训练场景,设置亲子活动,能够在游戏中激发幼儿心智,获得音乐知识。如可以利用儿童积木设计“音符积木”,不同颜色的积木由上而下分别代表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以及十六分音符等各种常见音符,并用相应的组合块数表示其时值关系。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幼儿从视觉上直观感受音符的时长,加深对音符时值关系的认识。在学习各种常见节奏型时,设计把每一种节奏型做成一个卡片,听辨节奏时,幼儿把一个个节奏卡片拼接起来,形成节奏片段。这样的设计,不仅清晰明了,还提高了孩子的动手能力。

(四)选择合适乐器,加强创造力训练

音乐活动中的孩子不是被动的听众,而是一名音乐创作者,在音乐实践中学习音乐、参与音乐活动。乐器对孩子来说,不仅是乐器本身,更是玩具,还是一种教育的载体。儿童乐器演奏简单并贴近生活,与孩子天性相一致,是孩子的良师益友,是接近音乐最直接的方法,也是将音乐生活化的最好诠释。所有乐器中,打击乐器的音色最独特、最丰富,具有启发孩子即兴创作欲望的理想效果。可以依据幼儿喜爱敲敲打打的天性,选用构造简单、体积小、便于操作、演奏音量可控制在口语音量之下的打击节奏乐器作为教具,如碰铃、双响梆子、沙锤、三角铁、手鼓、串铃、小镲、木鱼、响板等,训练幼儿节奏感,在游戏中达到训练效果,增加趣味性。

四、结语

幼儿启蒙教学范文4

关键词:绘本教学;幼儿教育;启蒙作用

随着我国对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化改革,幼儿启蒙教育也引起了教育界的重视,当传统的幼儿教育理念与当下的教育要求不相匹配时,绘本教学模式逐渐进入了人们视野。幼儿阅读绘本主要以大篇幅的绘画配以简单的文字为辅助,通过颜色艳丽的图片来引起幼儿的关注,从而提升幼儿对绘本的阅读兴趣。绘本教学对幼儿的启蒙教育有很重要的影响,针对提升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增强幼儿的想象力、引导幼儿树立正确价值观等方面,为帮助幼儿良好的成长奠定了基础。

一、提升幼儿自主阅读能力

绘本是一种对幼儿启蒙教育具有重要教育、启蒙意义的刊物,绘本更加重视内容的丰富性和启迪性,其内容不仅对幼儿可以产生很好的教育作用,其插画从画风到用色都从提升幼儿的阅读兴趣为基础。而整本绘本也从是否可以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为视角来创造,以可以更好地培养幼儿独立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为创作目标。幼儿启蒙教育通过绘本教学可以更好地感受阅读的乐趣,从而提升幼儿的自主阅读兴趣和能力,为幼儿将来奠定良好的阅读习惯,也让幼儿可以在绘本那童趣童真的世界里健康、茁壮的成长[1]。如《我爸爸》这本绘本,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以及精心排设的排比句,以幼儿的角度来讲述自己的爸爸是一位既温柔又强壮的人,虽然爸爸做每个事情都非常厉害但他也是一个孩子气十足的大男孩,给幼儿带来欢声笑语的同时还给了幼儿满满的安全感,最后一句爸爸永远爱我充分表达了爸爸对幼儿的爱。而《我妈妈》与《我爸爸》同一系列绘本,是作者安东尼布朗给自己爸爸妈妈的献礼,借助幼儿的天真和自豪的口吻,很好地将妈妈无所不能,性格时而坚强时而柔软很好地描述出来,让幼儿对绘本的内容产生共鸣同时也引起幼儿的阅读兴趣,从而达到提升幼儿自主阅读的能力。

二、建立和谐亲子关系

绘本教学在幼儿启蒙教育初期是需要家长耐心地陪伴在幼儿身边,通过家长一段时间的阅读绘本正确地引导幼儿体会阅读的快乐,而这种家长陪伴式的绘本教学方式对于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有很大作用。在绘本教学过程中家长愿意拿出时间培养幼儿,这种过程可以有效拉近亲子之间的关系和感情,从而让幼儿在一个温馨有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2]。关于绘本阅读家长可以每晚睡前用半小时为孩子阅读绘本,或者周末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间开展家庭式的亲子阅读活动,以每个人为单位进行阅读绘本,让幼儿通过阅读初步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情绪情感以及获得一些感受及感悟。

三、增强幼儿的想象力

绘本教学对幼儿启蒙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幼儿绘本主要是针对小学以下年龄段的儿童,其内容也是根据现实经过艺术加工或者是夸张、拟人的手法,让幼儿可以更清楚、明白地理解绘本所想要表达的意思,并通过阅读绘本收获哪些启迪及思维的开发。绘本与传统的画本、画册不同的是通过精美的插画及简单文字向幼儿展现其多未接触过的知识,让幼儿通过绘本图画对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进行更直观的理解,从而可以很好地拓展幼儿的思维,增强幼儿的形象力,让幼儿能够有主动开动脑筋思考问题的欲望。如《可爱的鼠小弟》这套绘本中有一册是讲鼠小弟和小动物们要开音乐会,但是每个动物都拿着不适合自己的乐器在练习,鼠小弟在练提琴、大象哥在练习钢琴,其他动物也在练习着自己不喜欢或不适合自己的乐器,但后来经过互换每个小动物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乐器。这本绘本通过生动有趣的形象和温情的渲染,期望幼儿可以看到很多有趣的乐器,从而对乐器有一个简单的认识,在增强幼儿想象力的同时也向幼儿传达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做自己适合的事情的重要性。

四、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绘本则是幼儿获得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绘本内容往往蕴含很多的人生哲理或日常情绪管理,这些启蒙教育对于幼儿之后的发展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幼儿启蒙教育通过阅读绘本进行有效的效仿,从而不断创设幼儿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对于引导幼儿树立正确观念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另外,通过阅读绘本还可以从中感受很多乐趣,从而让幼儿爱上阅读,而这种日积月累的阅读将对幼儿日后的理解能力、朗读能力、审美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准备。如《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本绘书,幼儿通过阅读可以切身感受小兔子和兔妈妈之间那种深深的爱,两者都想证明自己更爱对方,正好在对方的心中播种了爱的种子,这本绘本也教会了幼儿如何表达爱、如何去爱别人。

五、结语

绘本教学对幼儿启蒙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绘本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幼儿启蒙教育方式,以吸引幼儿进行主动阅读,从而提升幼儿的阅读兴趣,而绘本内容都是通过对幼儿心理着重分析的编辑的内容,所以对引导幼儿、教育幼儿、让幼儿获得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开放性的思维打下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杨玉红.绘本教学对幼儿教育的启蒙作用[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40(3):94-96.

幼儿启蒙教学范文5

关键词:启蒙教育;幼儿;舞蹈创编;舞蹈教学

舞蹈教学作为一种艺术教学手段,能够有效的增强孩子们的审美情趣,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增强了孩子们的肌肉、骨骼、四肢协调能力。如何编创出适合幼儿发展的舞蹈动作,促进幼儿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幼儿舞蹈编创与教学工作中的重点。本文将针对启蒙教育视角下的幼儿舞蹈创编与教学进行详细的分析。

1.幼儿舞蹈教学的意义

舞蹈教学能够有效的满足幼儿的个性发展,让孩子们在手舞足蹈的过程中,促进身体的健康发展。舞蹈教学工作能够有效的塑造孩子们独特的个性,通过舞蹈动作的演绎,能够为孩子们创设出一个良好情境,使孩子们在跳跃与做动作的过程中感受到良好的思想浸染。幼儿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优美的舞姿和动作可以养成孩子们清新的整体气质,收敛独生子女骄傲的个性。通过集体舞蹈的训练,还可以不断的提升孩子们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孩子们在良好德育浸染下,健康的成长。

2.幼儿舞蹈与编创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幼儿舞蹈教学工作的主要目的便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当前在开展幼儿舞蹈与编创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相对忽视了对孩子思维与肢体灵感的激发。甚至很多教师为了迎合家长们的期望,一味的要求孩子们参评各种舞蹈奖项,为孩子们日后的艺术道路做铺垫[1]。但是过于追求功利性的舞蹈编创教学,很难真正的注重对孩子们的启蒙教育,弱化了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审美情趣和情操,很难真正的实现幼儿舞蹈教学工作的目的。与此同时,幼儿舞蹈教育工作中,舞蹈教师日渐倾向于青年化,很多舞蹈教师虽然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水平,但是很难结合幼儿的实际发展与学习的需求进行舞蹈编创与教学,忽视了幼儿的主体地位。

3.启蒙教育视角下的幼儿舞蹈创编与教学策略

3.1利用有趣的童话故事,提升幼儿舞蹈表现力

舞蹈教学工作本身便存在一定的趣味性,能够激发起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情节生动鲜明的小故事,也是幼儿们喜闻乐见的重要形式,教师们可以积极的将故事和舞蹈编创教学的内容进行有效的联系,使孩子们在舞蹈学习与舞蹈动作中产生联想,这样不仅能够让孩子们记住舞蹈动作,而且能够激发起幼儿们的表演欲望,在拓展幼儿联想能力的同时,促进孩子们的个性发展[2]。例如教学中国民族民间歌舞《小鼠上灯台》时,教师便可以将《小老鼠上灯台》的故事讲述给孩子们听。这样可以使整个舞蹈动作妙趣横生。这个舞蹈中包括了小老鼠努力爬上灯台的动作、猫咪准备抓住小老鼠的情节、小老鼠着急的情形、小老鼠滚下来的情形。整个情节妙趣横生,不仅满足了孩子们的审美情趣,通过教师的编创,能够有效的将滚、趴、跳等动作进行有机的联合,增强了孩子们的肢体发展需求。通过孩子们对动作的表演,满足了幼儿的表演欲望,增强了孩子们的表演能力。

3.2利用模仿性动作,增强幼儿舞蹈感知力

幼儿舞蹈教学必须要结合幼儿的实际发展特点开展幼儿舞蹈教学。孩子们的肢体力量相对较小,肢体还未发育完全,很多舞蹈动作都不适合孩子们的学习。并且幼儿自身机体能力有限,智力记忆功能相对较差,很难记忆起连贯的舞蹈动作,甚至很难完美的针对每个动作进行表达,使得教师在开展舞蹈编创与教学工作的时候,必须在降低难度的同时,增强动作的趣味性。为了激发孩子们的联想能力,可以巧妙的融入一些模仿动作的内容。例如教师可以积极的在教学内容中融入一些小动作,如小兔子、老牛、小鸟等肢体动作。并引导孩子们随着教师的背景音乐来做这些动作,不仅符合了幼儿的客观审美需求,而且能够增强孩子们对事物的感知能力,激发孩子们的舞蹈灵感。在一张一弛之间,不仅展现了舞蹈的肢体动作,而且体现了动作的情感。

3.3利用舞蹈的背景音乐,增强幼儿舞蹈素养

正所谓“载歌载舞”,舞蹈与歌曲是不可分割的重要组合。歌曲也决定了舞蹈的风格和情感,在选择舞蹈歌曲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孩子们客观的舞蹈特点,将健康、活泼、有律动、有教育意义的歌曲融入到幼儿舞蹈编创中,这样不仅能够让孩子们在蹦蹦跳跳中强壮身体,而且通过活泼的旋律,引发幼儿的美妙联想,通过歌词的浸染,陶冶幼儿的审美情操。在选择舞蹈编创歌曲应该尊重以下原则,首先,便是舞蹈风格与歌曲风格相一致。例如在选择《宠爱》这一首欢快的歌曲时,就应该编配欢快、轻盈的舞蹈动作。其次,便是音乐结构与舞蹈结构相一致。通过音乐的起伏编排起伏不一的舞蹈动作。最后,便是音乐的处理与剪辑,可以积极的节选舞蹈中某一段,开展舞蹈编排,节省不必要的冗长情节。总而言之,幼儿舞蹈教学的意义重大,不仅能够促进幼儿的肢体发展,而且可以有效的培养幼儿优美、清新的气质,提升幼儿的审美趣味。在启蒙教育的视角下,幼儿舞蹈教学编创必须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将适合幼儿发展的内容,积极的融入到幼儿舞蹈教学工作中。充分的利用故事、模仿等内容,积极的针对舞蹈动作进行编创。高效的选择舞蹈音乐,切实的让孩子们在跑跑跳跳中,增强自身的舞蹈感知力和演绎表达能力,切实的提升幼儿的舞蹈素养,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许娜.浅析启蒙教育视角下的幼儿舞蹈创编与教学[J]戏剧之家,2017(12):245-245

[2]陈潇屹.启蒙教育视角下的幼儿舞蹈创编与教学探讨[J]艺海,2017(1):97-98

幼儿启蒙教学范文6

关键词:幼儿钢琴教育;游戏化;教学问题;实践策略

美国教育家洛克曾提出“教育幼儿的主要方法是将他们应该做的事都变成游戏”[1],对孩子们而言,游戏是最轻松和最自由的活动形式。所以对于钢琴老师而言,游戏也是开展启蒙类课程的最佳的方式之一。基于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尚未受到中国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这一现状,发掘当下幼儿钢琴启蒙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以及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提出可应用到钢琴教学中的有效游戏化策略是有必要的。

一、幼儿钢琴启蒙教育现存问题

(一)技能化、功利化的倾向严重

钢琴教学存在严重的以技能为关注重点,不注重乐理、乐感和情感的培养,更不注重学生在音乐方面的综合素养的问题。教师过于强调技能的学习和发挥运用,使得幼儿学习时变得困难,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既不能很好地对幼儿起到启蒙的作用,也不能以正确的方式教会幼儿这一技能,得不偿失。家长的功利化也是这一问题背后的一大推手,家长们将技能看作孩子成长后的加分项,过于关注考级、考证等过于功利的行为,忽视幼儿的情感体验,这会在幼儿的心中催生出反感的情绪,事与愿违。

(二)教师素质良莠不齐

1.忽视钢琴启蒙教育中游戏化教学的意义

在钢琴启蒙教育的过程中,使用游戏化教学方法的意义在于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方法遵循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有利于引导他们去感知并表达内心情感。部分老师在进行学习钢琴幼儿启蒙教育的过程中忽略了音乐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也忽略了游戏化教育的合理性,对于游戏的角色及情境安排过于简单随意,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这样的盲目的进行游戏同样也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专业技能差

对于具有很强的观察模仿能力的幼儿来说,由教师示范后再由幼儿进行模仿是钢琴教学中最有效、最直观的方法。但能做到经常性且高质量示范的教师数量很少。专业师资短缺但琴童数量过多使得教师的工作量过大,没有闲暇时间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使得课上的示范效果不佳,从而导致教学效果达不到理想的目标。

3.教学目标定位错误

在进行钢琴启蒙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始终以幼儿为主体,以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为教育原则,以让孩子们喜欢音乐,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为目的。但由于家长们近年来对考级和比赛的要求过高,功利化倾向严重,教师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将技能视为关注重点,而不注重乐感与情感的培养。因为教师过于强调技能的学习以及发挥运用,幼儿在练习钢琴时的难度就会变大,会对练琴产生逆反心理,降低练习和教学的效率。

4.无法科学地使用教材

启蒙钢琴教材应注重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与音乐表现力,而不是仅仅教会幼儿掌握钢琴的技巧。教师们可以对《拜厄》《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等传统课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尝试选用与时俱进的优秀教材,例如《菲伯尔》《巴斯蒂安》等。《菲伯尔》的作者在教材的编写上提倡“音由心生,乐由乐起”的理念,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会通过教材中图文并茂的故事情节被引导出来,比如第二册《技巧和演奏》中乐曲《小野马》的演奏提示中,向幼儿提出了三个问题:“跳音的地点像不像嗒嗒的马蹄声?连奏的地点像不像马儿正在翻过一座座的山岗?音乐的结束像不像马儿正消失在夜色当中?”[2]教师可以配合问题设置对应的游戏情景,使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下创造出一幅"音乐图画"从而感受并学习跳音和连奏练习,达到快乐学琴的目的。

(三)家庭因素

1.家长包办代替

幼儿的独立性很差,对父母的依赖性强。根据笔者的观察,为了幼儿能够更快地识谱,演奏乐曲更为流畅,许多家长在幼儿练琴时会用数字写在对应的音符的下面,替幼儿翻译乐谱。但事实上这样的做法会使幼儿丧失独立识谱的能力,对幼儿钢琴学习的持续性发展产生危害,让幼儿在练琴的过程中离开老师和家长就寸步难行[3]。

2.家长缺乏责任心

家长们因工作压力大闲暇时间少,不能督促幼儿练习,甚至对幼儿的练习情况毫不知情,将幼儿练琴这一责任全部加之于教师,而由于教师无法监督幼儿在家的练琴过程,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养成了不良练琴习惯,使钢琴学习变得吃力。

二、幼儿钢琴教学中采用游戏化策略的依据

(一)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因为孩子的思维能力比较薄弱,所以孩子们主要借助简单直观的图形来认识外界事物,如色彩、图像等,而在语言中孩子们更容易接受简洁易懂的词语,而难以理解抽象、偏僻、重复的形容词。所以,小朋友们在记忆各种音符、五线谱、表情记号、旋律等抽象的乐谱知识时面临着不少问题,这时,孩子们很难接受教师用音乐术语或课本直接向他们解释,但如果教师将这些知识与他们在生活中熟悉的知识进行比较,根据他们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对幼儿进行描述,则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4]。根据幼儿这样的思维特点,游戏化的教学也应当成为幼儿钢琴启蒙教学中的主要方式。

(二)幼儿的注意力活动以无意关注为重

针对孩子年龄的独特情况,孩子的有意关注易被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集中持续时间短,所以低龄儿童的无意关注更占优势,新鲜和多变的事件更能吸引孩子自然注意。比如,老师形象的变化、学生语言表达的方法、上课内容的调整、上课环境的设计等,都会影响孩子注意力。教师在幼儿钢琴启蒙教育的过程中应时刻以幼儿为主体。在游戏课堂中,丰富多彩的游戏内容、生动有趣的游戏环境设计和富有游戏属性的语言都可以调动孩子的兴趣爱好,老师可以给孩子介绍生动有趣的图画或亮丽的颜色,让孩子听到富有强烈对比的声响等引起孩子的关注力,调动孩子对钢琴的强烈兴趣爱好,进而加长孩子的注意力的持续时间,提高老师的课堂教学效率。

(三)不同幼儿的身心发展存在差异

家庭环境以及幼儿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方面的不同会导致幼儿的身心发展个体差异。因此,如果教师对每一个幼儿都用同一个游戏进行钢琴启蒙教学,很难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因此根据每个幼儿的心理特点进行游戏化的钢琴启蒙教育也是重要的教育方法之一。例如针对好动,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的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有趣的游戏情境等措施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赋予幼儿一个角色,使其能够融入钢琴的学习中去;针对自尊心强,敏感细腻的幼儿,在其犯错时教师不能过分批评,可以通过带有游戏性的语言委婉地指出错误,同时每堂课都要对这类幼儿的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幼儿会更容易接受,很快就能改正错误。

三、幼儿钢琴启蒙教学的游戏化实践

(一)利于游戏的集体教学形式

针对幼儿的年龄阶段特征,以集体教学的方式进行钢琴启蒙教学在国外已被广泛应用。近年来,这种课程形式因其独有的优势在我国也正逐步发展。首先,大多数孩子天生开朗活跃,和其他孩子共同练习钢琴,可以减少孩子产生寂寞、恐惧的消极情绪,让孩子从心灵上感受愉悦轻松。幼儿之间的交往互动是吸引幼儿学习钢琴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次,由于集体教学容易实施游戏、良性竞争等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丰富、气氛活跃,幼儿会有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在集体教学的过程中幼儿会有互助合作的机会,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会性。幼儿在课堂上需要变换自己的“角色”:当幼儿演奏乐曲时“音乐家”的角色能锻炼幼儿的音乐表现力和胆量;当幼儿欣赏同伴的演奏时“老师”的角色可以让幼儿学习认真聆听指出不足、评价他人及认真聆听。幼儿在“指导”别人的同时也是对自己的督促。幼儿在钢琴启蒙阶段的学习中,虽然有个体差异,但可以共同学习的方面更多。例如认识键盘、基本的识谱、弹琴姿势的训练、培养节奏感与乐感以及了解基本的乐理知识等等,这些基本内容集体教学都可以完成。除此之外还可以与其他幼儿进行四手联弹,感受和声美感,学会边弹边听[5]。由集体教学这一方式所创造出的学习氛围和内容配合游戏化等教学手段的运用,对于提高幼儿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培养幼儿的表现力、观察力、听辨力等十分有益。对于孩子们而言,在钢琴启蒙时期他们并没有遇到过复杂的音乐,也不需要掌握高难的技巧,因此老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幼儿兴趣、培养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以后的钢琴教学奠定了扎实的根基。集体教学方式有利于完成以上任务,也可以节省一部分师资。

(二)课内游戏课内游戏

主要由老师负责,是由老师从教学上正式进入将教学和游戏相结合,和孩子展开良性交流,完成教学内容。用游戏来引出知识点,还可以调动孩子们对钢琴和乐理知识的浓厚兴趣,活跃他们的思维。

1.节奏训练游戏

幼儿对于节奏这一抽象的概念理解比较困难,音乐节奏的学习可以通过游戏的设计使幼儿顺利接受。因此,八分音符是孩子不易学会的一个节奏,老师通过设置一种"敲门"的游戏来帮助孩子认识抽象出的概念,敲打的节拍是二个八分音符接一个四分音符,让孩子边敲打一边说出这种旋律,由于这种旋律在生活中孩子常常听见,于是孩子可以马上认识和模仿起来[6]。游戏应该是有趣的,具有故事性的。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丰富有趣的游戏情节吸引幼儿注意,或组织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来表达他们对音乐和音乐理论的理解,培养孩子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和识别能力,从而提高他们学习钢琴的能力。

2.乐感训练游戏

游戏化作为一种较为广泛的概念,它可以通过竞猜、讲故事、听音乐等多种形式实现,它可以成为训练幼儿乐感的一种方式。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入的钢琴知识越多,幼儿越容易接受,兴趣也会更加浓厚。教师可通过让幼儿欣赏优秀的配乐动画片来培养乐感。例如《猫和老鼠》《睡美人》《小美人鱼》等。在这些动画中,主角们都会用美妙的音乐搭配契合的画面表达情感,同时也会使用古典音乐以及世界名曲作为背景,孩子们在欣赏时的视听体验更加丰富多彩,也有助于提升音乐的形象感。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与幼儿的互动,包括言语、肢体、神情以及精神上的鼓励。做游戏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提问幼儿教师弹出的音符、鼓励幼儿弹奏音符并唱出对应音符、组织幼儿之间竞答等。在此基础上,幼儿可以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对于音乐的感受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继而愿意去学习更加专业的音乐知识。

3.放松游戏

由于幼儿注意力持续的时间很短,在进行长时间的钢琴课程时很难坚持下来,因此在课程中老师可适当带领幼儿做手指游戏,以此放松。例如,当孩子出现身体疲劳或溜号等消极状况时,老师可指导孩子通过做些游戏充分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比如玩“一枪打六鸟”:儿童首先拿出左手作枪的手势,接着再拿出右手做数字六的手势,然后调换过来不断交替,借此来培养儿童双手的协调性和手臂肌肉的灵活性。刚进行这一游戏时,幼儿会经常出错,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放慢游戏速度,提醒幼儿游戏的诀窍在于控制食指和小拇指,多次练习后,可以慢慢加快速度。传统教学方法需要现代化的更新才能更加科学的教育幼儿,更好地实现幼儿钢琴启蒙教育的目标。游戏化是不仅新时代信息化催生的产物,也是国民素质提高的必经之路,其多元化、高效率的方法是钢琴启蒙教育工作者应当吸收采纳的。

(三)课外游戏

课外游戏专注于父母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课后游戏体验。课后游戏可以帮助幼儿不忘记课堂上的知识,也可以通过课堂和课外环节的联系为孩子们带来更多的练习时间。钢琴演奏对手指的灵敏度要求极高,要克服这种问题,教师可进行几个手指游戏,这样孩子们只需动动他们的手指即可达到练习的目的。

1.培养正确手型的游戏

比如儿童手指游戏“石头布”,刚开始学钢琴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做出“石头”的手势,然后再将手指逐渐打开,半握状态便是儿童弹琴时的最基本手型。然后让孩子们进行“布”型手势,同时放松手指关节和手腕,并利用手指的握拳和伸展的动作达到锻炼手型的目的。

2.训练幼儿抬指的游戏

手指的第三关节也是孩子弹琴时最重要的发力点,其灵巧程度也对孩子们未来的弹琴学习有着重要影响。对于初学弹琴的孩子来说,可使用以下“芝麻开门”游戏的方式活动手指关节。老师指导幼儿先摆好手型,一手指固定不动,其余四手指作完整的“开门动作”,即为上下运动;然后一二手指固定不动,其余三指重复上述动作,以此类推。因演奏过程中手指的变换组合繁多,因此父母要时时关心孩子的手指能否自由地放松或弯曲,抬指是否达到标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增加练琴趣味性的游戏

幼儿启蒙教学范文7

【关键词】幼儿舞蹈教育;启蒙;发现

1.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在对幼儿的舞蹈启蒙教育过程里,培养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是非常必要的。无论是对于大人还是小孩,兴趣是激发学习的重要源动力,激发孩子们对舞蹈的热情,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帮助孩子们认识和理解舞蹈的含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每个孩子都有他们对于舞蹈的理解,他们也存在着多种性格的特点,因此,针对这种问题老师需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来针对性提高孩子们对于学习的兴趣。老师一般会通过积极的鼓励以及引导来帮助孩子们学习。通过培养孩子们学习舞蹈的兴趣可以让他们意识到舞蹈所带来的魅力[1]。面对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心的孩子们,老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的选用一些生动的比喻,以形象的表现方式让他们理解舞蹈动作所表达的含义。并且,老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的提出相关的问题,鼓励孩子们来作答,如果表现的好应该给与相应的奖励,以此来提高他们参与的热情。

2.教学方法和模式的选择

采用规范的教学方式以及多样化的模式结合来教育,对于培养孩子们的启蒙观念有很大的帮助。舞蹈老师可以运用符合孩子们心性的教育方法,充分发挥心理与身体发展的规律让孩子们尽可能的对舞蹈有所领悟。幼儿在年龄较少的时期所表现出的模仿力是非常强的,因此,老师在他们面前所展示的动作、眼神等都会被孩子们所看到,并且会感染到在学习的孩子对舞蹈做出模仿,这也是在幼儿启蒙教育中重要的教学模式。由于强大的模仿能力,孩子们能够快速的捕捉到老师所展示的动作和要表达的信息,甚至可以掌握住一些舞蹈的极强来运用到不同的舞蹈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单一的传授舞蹈知识外,还可以采用两两合作的模式给孩子们的学习,给每个孩子一个可以展示自己的空间,通过交流可以更好的对舞蹈的学习有所了解[2]。另外,老师也可以组织一些省市的舞蹈比赛,鼓励孩子们在更大更具有竞争性的舞台上展示,一定的压力可以帮助孩子们快速的提高学习舞蹈的能力,也可以帮助形成一些独立学习的能力。

3.营造有效的舞蹈环境

让孩子们能够对舞蹈有所认识和深入的学习,营造一个舞蹈学习的气氛是很有必要的。环境可以帮助他们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和谐的舞蹈氛围也可以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下成长,学生们之间相辅相成,交流学习到的知识和难点,在老师的引导下加深理解,对于舞蹈的启蒙是有很大帮助的。比如,一些学校里举办的节日晚会,老师可以给予孩子们上台展示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在同龄的孩子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这是有利于孩子身心成长的方式,因为在表演后学生对于舞蹈的喜爱度会有所加深,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3]。因此,在孩子们学习舞蹈前,给孩子们营造好有效的舞蹈环境是有比较好的效果的。

4.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老师在教学中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来适应孩子们的年龄,有效的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才能让他们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因此,如何选好相应的教学方法是老师们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4.1把握好学习节奏

在幼儿刚开始接触舞蹈学习时,他们本能的模仿能力还是比较脆弱的,特别是在学习新的动作是老师们需要有足够多的耐心来陪伴和引导,尽可能的将学习的节奏放慢,让他们能够有足够的空间去理解和发挥,让大脑能够在放松的状态下记忆相关的舞蹈动作,然后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达出来。这种慢节奏的教学方式在最初学生的适应阶段是非常必要的,而老师作为教学中关键的一环,更要注重把握好节奏,让孩子们能够充分的理解舞蹈所要表现的内容和情绪并用自己的方式反应在舞蹈动作中[4]。

4.2对内容进行分组

舞蹈动作是比较连续且变化较多的一个整体,如果一次性教学会很难让学生们在短时间内记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孩子们的自信心。因此,在实际的舞蹈教学中,老师们对舞蹈动作要做好分组,尽可能的将舞蹈的难度降低以适应孩子们学习舞蹈的节奏。并且对于每一段的教学老师都需要做好引导,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记忆,并且更加细致的了解动作的连贯性,这样可以让孩子们更加轻松的学习并且会对舞蹈有进一步的认识。

4.3着重对难点的讲解

无论是复杂还是简单的舞蹈动作,都有其核心需要掌握的难点以及其想表达的情感。在一些比较难的舞蹈动作上,老师可以在手和脚的部分进行分开教学,让相应的肢体学习到位后再进行串联,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孩子们理解舞蹈,也可以帮助提高孩子们接受一些难度较大的舞蹈动作并加深理解。

5.家长的引导地位

在孩子们的成长阶段,家长是参与到孩子们成长里重要的角色。而舞蹈的教学更是离不开家长们的配合和引导[5]。孩子在学习舞蹈时,除了老师日常的教学内容外,家长可以在课余的时间加以配合,这样也能营造出学习舞蹈的积极氛围。特别是在孩子们舞蹈的启蒙时期,健康的身体条件也是孩子们学习舞蹈的重要前提。在学习期间,家长要着重关注孩子们的身体状况,尽可能的提高孩子们的应对学习舞蹈带来的体力消耗。另外,家长可以帮助孩子们做好舞蹈基础的培养,让他们能在课堂上更加游刃有余的理解老师教学的内容,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孩子们的学习能力。最后,孩子们的心理状况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孩子由于年龄较小,由于不愿意离开父母的身边,会对去学校学习产生一定的排斥心理,甚至从一开始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种状况在日常的教学中也是很多老师头疼的问题。因此,家长在决定给孩子进行舞蹈教学之前,做好相应的沟通工作,纾解孩子们的心理问题,让他们能够在学习中更好的融入。

6.结语

孩子们学习舞蹈对于孩子们身体素质的提高也会有很大的帮助,通过舞蹈的学习,让孩子们的身体柔韧性得到了锻炼,并且能够在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中与同龄的小朋友一起学习和进步,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去玩耍和接受,这也有利于提高孩子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和喜爱。由于年龄较小,在孩子启蒙的教育中需要老师投入足够多的精力去引导和帮助,特别是一些在学习舞蹈之前没有基础的学生要做到重点关注,让他们能够跟上课堂学习的节奏,才能大大的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否则很容易造成孩子们的厌恶心理而无法起到积极的启蒙效果。毕竟,孩子们的兴趣才是他们学习所有知识的重点,才能让他们在成长中培养的更加的自信而富有独立性的学习能力,这些对于孩子们的成长都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唐虹.浅析启蒙教育视角下的幼儿舞蹈创编与教学[J].科技视界,2014,05:128+175.

[2]陈潇屹.启蒙教育视角下的幼儿舞蹈创编与教学探讨[J].艺海,2017,01:97-98.

[3]何羽.幼儿舞蹈形体训练中的启蒙教学[J].黄河之声,2013,09:126-127.

[4]刘梦.浅谈角色扮演法在幼儿舞蹈教学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2,21:263-264.

幼儿启蒙教学范文8

关键词:幼儿园;国学启蒙教育;教学环境;教学理念

学生学习的基础时期,很多人都认为是小学时期,其实幼儿时期才是。幼儿时期是非常重要的阶段,不能一带而过,家长应该重视幼儿的学习。国学作为每一个人的基本学习内容,应该从幼儿抓起。学好国学启蒙,能不断提升对幼儿的语言学习以及语言运用能力、表达能力。发展国学从幼儿做起,这就要求幼儿园应重视国学启蒙教育,将国学带入幼儿课堂,让幼儿爱上国学,让幼儿以主体人的身份投入到国学启蒙教育中。

一、幼儿园国学启蒙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幼儿教师的教学理念

在现代教育文化背景下,已经有很大一部分幼儿园在开展国学启蒙教育。尽管国学启蒙教育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进步,但还是会有一部分幼儿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仍旧不按照国学启蒙教育的思想对幼儿进行教育,使得幼儿无法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传统的教育方法,不利于幼儿的成长,不能激发幼儿对知识的渴望,这样既对幼儿不利,同样也无法真正地将国学启蒙教育渗透到幼儿的教育中。

(二)幼儿园的教学环境

现阶段,在幼儿园国学启蒙教育中,在为幼儿提供优良的教育教学环境方面,幼儿园及教师并没有做到完善,不能给幼儿缔造良好的国学启蒙教育环境,未能利用现代化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为幼儿创设环境,幼儿不能学习到有效的国学启蒙教育,不利于幼儿的发展。教师可以在幼儿园进行一些环境创设工作,把与国学启蒙教育相关的图片或文字,做成展览板报贴在教室的墙上,使幼儿能够在充满国学的氛围中学习。幼儿园应向家长和社区大力宣传国学启蒙教育,通过幼儿园、家庭、社区三向合力,促进幼儿国学启蒙教育的发展。

二、幼儿园国学启蒙教育应进行完善

(一)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

在我国历史教育发展的长河中,教育理念始终占历史的主流。在国学这一经典传统文化中,我们要坚信,乐教这一教育形式从始至终是幼儿国学启蒙教育的主要支撑。由古时的四书五经,到现代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素质教育,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都发生了重大改变,即已从私塾或家庭中学习四书五经到现代课堂上学习一篇古文。现代教学采取幼儿的生活与教学的内容完美结合,让幼儿在熟悉、有趣、轻松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国学经典。教师可布置一次有关国学启蒙的作业,让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在一周之内完成。教师可给幼儿布置一周一首诗,一个四字成语的作业,让幼儿一周内在父母的帮助下熟读甚至背诵一首简单的小诗,了解一个四字成语的含义等,将国学启蒙教育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有效地利用幼儿父母的资源,帮助幼儿学习国学,引导幼儿向着积极的方面发展,使幼儿牢记中国的传统国学文化。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幼儿国学启蒙教育过程中,学校及教师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应把国学启蒙教育作为幼儿教育中的重点教育,为幼儿今后学习国学启蒙教育奠定基础。教师可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来渗透国学教育,教师可在幼儿休闲娱乐的时候,午睡起床的时候,播放古典音乐,为幼儿营造一个既舒适又高雅的日常环境,让幼儿能够爱上古典音乐,爱学国学,激发幼儿对学习国学知识的渴望,让幼儿以独立的个体身份加入幼儿国学启蒙教育中。

三、结语

幼儿园国学启蒙教育在幼儿园已经有了一定的教育位置,通过分析当今时代幼儿园国学启蒙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以及完善幼儿园国学启蒙教育的措施,我们可以发现国学启蒙教育的重要价值。在国学启蒙教育中,我们要首先对幼儿的德行进行培养,然后再培养幼儿的智育,使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探究和学习国学知识。教师一味地采用传统的教学,对幼儿的国学学习反而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不利于幼儿国学启蒙教育的发展,因此,要求教师要以幼儿为主体,遵循教育规律,组织和引导幼儿学习国学,提高幼儿对国学的兴趣,将国学启蒙教育发扬起来。

参考文献:

[1]陈德艳.国学启蒙教育对幼儿道德品质发展的作用及策略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