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钢琴启蒙教学的游戏化分析

幼儿钢琴启蒙教学的游戏化分析

摘要:伴随我国琴童逐渐趋于低龄化现象的出现,探究适合幼儿的钢琴启蒙教育方法成了许多学者与教师关注的问题。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发展规律,游戏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辅助幼儿接受钢琴启蒙教育,提高教学效率。文章通过剖析当前的中国儿童学习钢琴启蒙课程发展状况,总结幼儿钢琴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并通过对孩子身体发展规律的剖析,给出适合孩子年龄阶段并能运用于钢琴教学中的游戏化策略,使中国儿童钢琴启蒙课程更为合理。

关键词:幼儿钢琴教育;游戏化;教学问题;实践策略

美国教育家洛克曾提出“教育幼儿的主要方法是将他们应该做的事都变成游戏”[1],对孩子们而言,游戏是最轻松和最自由的活动形式。所以对于钢琴老师而言,游戏也是开展启蒙类课程的最佳的方式之一。基于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尚未受到中国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这一现状,发掘当下幼儿钢琴启蒙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以及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提出可应用到钢琴教学中的有效游戏化策略是有必要的。

一、幼儿钢琴启蒙教育现存问题

(一)技能化、功利化的倾向严重

钢琴教学存在严重的以技能为关注重点,不注重乐理、乐感和情感的培养,更不注重学生在音乐方面的综合素养的问题。教师过于强调技能的学习和发挥运用,使得幼儿学习时变得困难,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既不能很好地对幼儿起到启蒙的作用,也不能以正确的方式教会幼儿这一技能,得不偿失。家长的功利化也是这一问题背后的一大推手,家长们将技能看作孩子成长后的加分项,过于关注考级、考证等过于功利的行为,忽视幼儿的情感体验,这会在幼儿的心中催生出反感的情绪,事与愿违。

(二)教师素质良莠不齐

1.忽视钢琴启蒙教育中游戏化教学的意义

在钢琴启蒙教育的过程中,使用游戏化教学方法的意义在于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方法遵循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有利于引导他们去感知并表达内心情感。部分老师在进行学习钢琴幼儿启蒙教育的过程中忽略了音乐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也忽略了游戏化教育的合理性,对于游戏的角色及情境安排过于简单随意,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这样的盲目的进行游戏同样也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专业技能差

对于具有很强的观察模仿能力的幼儿来说,由教师示范后再由幼儿进行模仿是钢琴教学中最有效、最直观的方法。但能做到经常性且高质量示范的教师数量很少。专业师资短缺但琴童数量过多使得教师的工作量过大,没有闲暇时间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使得课上的示范效果不佳,从而导致教学效果达不到理想的目标。

3.教学目标定位错误

在进行钢琴启蒙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始终以幼儿为主体,以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为教育原则,以让孩子们喜欢音乐,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为目的。但由于家长们近年来对考级和比赛的要求过高,功利化倾向严重,教师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将技能视为关注重点,而不注重乐感与情感的培养。因为教师过于强调技能的学习以及发挥运用,幼儿在练习钢琴时的难度就会变大,会对练琴产生逆反心理,降低练习和教学的效率。

4.无法科学地使用教材

启蒙钢琴教材应注重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与音乐表现力,而不是仅仅教会幼儿掌握钢琴的技巧。教师们可以对《拜厄》《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等传统课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尝试选用与时俱进的优秀教材,例如《菲伯尔》《巴斯蒂安》等。《菲伯尔》的作者在教材的编写上提倡“音由心生,乐由乐起”的理念,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会通过教材中图文并茂的故事情节被引导出来,比如第二册《技巧和演奏》中乐曲《小野马》的演奏提示中,向幼儿提出了三个问题:“跳音的地点像不像嗒嗒的马蹄声?连奏的地点像不像马儿正在翻过一座座的山岗?音乐的结束像不像马儿正消失在夜色当中?”[2]教师可以配合问题设置对应的游戏情景,使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下创造出一幅"音乐图画"从而感受并学习跳音和连奏练习,达到快乐学琴的目的。

(三)家庭因素

1.家长包办代替

幼儿的独立性很差,对父母的依赖性强。根据笔者的观察,为了幼儿能够更快地识谱,演奏乐曲更为流畅,许多家长在幼儿练琴时会用数字写在对应的音符的下面,替幼儿翻译乐谱。但事实上这样的做法会使幼儿丧失独立识谱的能力,对幼儿钢琴学习的持续性发展产生危害,让幼儿在练琴的过程中离开老师和家长就寸步难行[3]。

2.家长缺乏责任心

家长们因工作压力大闲暇时间少,不能督促幼儿练习,甚至对幼儿的练习情况毫不知情,将幼儿练琴这一责任全部加之于教师,而由于教师无法监督幼儿在家的练琴过程,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养成了不良练琴习惯,使钢琴学习变得吃力。

二、幼儿钢琴教学中采用游戏化策略的依据

(一)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因为孩子的思维能力比较薄弱,所以孩子们主要借助简单直观的图形来认识外界事物,如色彩、图像等,而在语言中孩子们更容易接受简洁易懂的词语,而难以理解抽象、偏僻、重复的形容词。所以,小朋友们在记忆各种音符、五线谱、表情记号、旋律等抽象的乐谱知识时面临着不少问题,这时,孩子们很难接受教师用音乐术语或课本直接向他们解释,但如果教师将这些知识与他们在生活中熟悉的知识进行比较,根据他们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对幼儿进行描述,则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4]。根据幼儿这样的思维特点,游戏化的教学也应当成为幼儿钢琴启蒙教学中的主要方式。

(二)幼儿的注意力活动以无意关注为重

针对孩子年龄的独特情况,孩子的有意关注易被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集中持续时间短,所以低龄儿童的无意关注更占优势,新鲜和多变的事件更能吸引孩子自然注意。比如,老师形象的变化、学生语言表达的方法、上课内容的调整、上课环境的设计等,都会影响孩子注意力。教师在幼儿钢琴启蒙教育的过程中应时刻以幼儿为主体。在游戏课堂中,丰富多彩的游戏内容、生动有趣的游戏环境设计和富有游戏属性的语言都可以调动孩子的兴趣爱好,老师可以给孩子介绍生动有趣的图画或亮丽的颜色,让孩子听到富有强烈对比的声响等引起孩子的关注力,调动孩子对钢琴的强烈兴趣爱好,进而加长孩子的注意力的持续时间,提高老师的课堂教学效率。

(三)不同幼儿的身心发展存在差异

家庭环境以及幼儿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方面的不同会导致幼儿的身心发展个体差异。因此,如果教师对每一个幼儿都用同一个游戏进行钢琴启蒙教学,很难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因此根据每个幼儿的心理特点进行游戏化的钢琴启蒙教育也是重要的教育方法之一。例如针对好动,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的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有趣的游戏情境等措施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赋予幼儿一个角色,使其能够融入钢琴的学习中去;针对自尊心强,敏感细腻的幼儿,在其犯错时教师不能过分批评,可以通过带有游戏性的语言委婉地指出错误,同时每堂课都要对这类幼儿的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幼儿会更容易接受,很快就能改正错误。

三、幼儿钢琴启蒙教学的游戏化实践

(一)利于游戏的集体教学形式

针对幼儿的年龄阶段特征,以集体教学的方式进行钢琴启蒙教学在国外已被广泛应用。近年来,这种课程形式因其独有的优势在我国也正逐步发展。首先,大多数孩子天生开朗活跃,和其他孩子共同练习钢琴,可以减少孩子产生寂寞、恐惧的消极情绪,让孩子从心灵上感受愉悦轻松。幼儿之间的交往互动是吸引幼儿学习钢琴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次,由于集体教学容易实施游戏、良性竞争等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丰富、气氛活跃,幼儿会有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在集体教学的过程中幼儿会有互助合作的机会,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会性。幼儿在课堂上需要变换自己的“角色”:当幼儿演奏乐曲时“音乐家”的角色能锻炼幼儿的音乐表现力和胆量;当幼儿欣赏同伴的演奏时“老师”的角色可以让幼儿学习认真聆听指出不足、评价他人及认真聆听。幼儿在“指导”别人的同时也是对自己的督促。幼儿在钢琴启蒙阶段的学习中,虽然有个体差异,但可以共同学习的方面更多。例如认识键盘、基本的识谱、弹琴姿势的训练、培养节奏感与乐感以及了解基本的乐理知识等等,这些基本内容集体教学都可以完成。除此之外还可以与其他幼儿进行四手联弹,感受和声美感,学会边弹边听[5]。由集体教学这一方式所创造出的学习氛围和内容配合游戏化等教学手段的运用,对于提高幼儿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培养幼儿的表现力、观察力、听辨力等十分有益。对于孩子们而言,在钢琴启蒙时期他们并没有遇到过复杂的音乐,也不需要掌握高难的技巧,因此老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幼儿兴趣、培养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以后的钢琴教学奠定了扎实的根基。集体教学方式有利于完成以上任务,也可以节省一部分师资。

(二)课内游戏课内游戏

主要由老师负责,是由老师从教学上正式进入将教学和游戏相结合,和孩子展开良性交流,完成教学内容。用游戏来引出知识点,还可以调动孩子们对钢琴和乐理知识的浓厚兴趣,活跃他们的思维。

1.节奏训练游戏

幼儿对于节奏这一抽象的概念理解比较困难,音乐节奏的学习可以通过游戏的设计使幼儿顺利接受。因此,八分音符是孩子不易学会的一个节奏,老师通过设置一种"敲门"的游戏来帮助孩子认识抽象出的概念,敲打的节拍是二个八分音符接一个四分音符,让孩子边敲打一边说出这种旋律,由于这种旋律在生活中孩子常常听见,于是孩子可以马上认识和模仿起来[6]。游戏应该是有趣的,具有故事性的。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丰富有趣的游戏情节吸引幼儿注意,或组织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来表达他们对音乐和音乐理论的理解,培养孩子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和识别能力,从而提高他们学习钢琴的能力。

2.乐感训练游戏

游戏化作为一种较为广泛的概念,它可以通过竞猜、讲故事、听音乐等多种形式实现,它可以成为训练幼儿乐感的一种方式。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入的钢琴知识越多,幼儿越容易接受,兴趣也会更加浓厚。教师可通过让幼儿欣赏优秀的配乐动画片来培养乐感。例如《猫和老鼠》《睡美人》《小美人鱼》等。在这些动画中,主角们都会用美妙的音乐搭配契合的画面表达情感,同时也会使用古典音乐以及世界名曲作为背景,孩子们在欣赏时的视听体验更加丰富多彩,也有助于提升音乐的形象感。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与幼儿的互动,包括言语、肢体、神情以及精神上的鼓励。做游戏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提问幼儿教师弹出的音符、鼓励幼儿弹奏音符并唱出对应音符、组织幼儿之间竞答等。在此基础上,幼儿可以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对于音乐的感受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继而愿意去学习更加专业的音乐知识。

3.放松游戏

由于幼儿注意力持续的时间很短,在进行长时间的钢琴课程时很难坚持下来,因此在课程中老师可适当带领幼儿做手指游戏,以此放松。例如,当孩子出现身体疲劳或溜号等消极状况时,老师可指导孩子通过做些游戏充分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比如玩“一枪打六鸟”:儿童首先拿出左手作枪的手势,接着再拿出右手做数字六的手势,然后调换过来不断交替,借此来培养儿童双手的协调性和手臂肌肉的灵活性。刚进行这一游戏时,幼儿会经常出错,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放慢游戏速度,提醒幼儿游戏的诀窍在于控制食指和小拇指,多次练习后,可以慢慢加快速度。传统教学方法需要现代化的更新才能更加科学的教育幼儿,更好地实现幼儿钢琴启蒙教育的目标。游戏化是不仅新时代信息化催生的产物,也是国民素质提高的必经之路,其多元化、高效率的方法是钢琴启蒙教育工作者应当吸收采纳的。

(三)课外游戏

课外游戏专注于父母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课后游戏体验。课后游戏可以帮助幼儿不忘记课堂上的知识,也可以通过课堂和课外环节的联系为孩子们带来更多的练习时间。钢琴演奏对手指的灵敏度要求极高,要克服这种问题,教师可进行几个手指游戏,这样孩子们只需动动他们的手指即可达到练习的目的。

1.培养正确手型的游戏

比如儿童手指游戏“石头布”,刚开始学钢琴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做出“石头”的手势,然后再将手指逐渐打开,半握状态便是儿童弹琴时的最基本手型。然后让孩子们进行“布”型手势,同时放松手指关节和手腕,并利用手指的握拳和伸展的动作达到锻炼手型的目的。

2.训练幼儿抬指的游戏

手指的第三关节也是孩子弹琴时最重要的发力点,其灵巧程度也对孩子们未来的弹琴学习有着重要影响。对于初学弹琴的孩子来说,可使用以下“芝麻开门”游戏的方式活动手指关节。老师指导幼儿先摆好手型,一手指固定不动,其余四手指作完整的“开门动作”,即为上下运动;然后一二手指固定不动,其余三指重复上述动作,以此类推。因演奏过程中手指的变换组合繁多,因此父母要时时关心孩子的手指能否自由地放松或弯曲,抬指是否达到标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增加练琴趣味性的游戏

在游戏中每一位小朋友都期待着自己可以获得胜利,并受到赞扬,所以在游戏中学习最能调动小朋友们学习的积极性。当孩子练琴时,父母可提供孩子喜爱的动物玩具,三种不同的颜色(红、黄、绿)的小旗子。绿色代表良好,黄色代表一般,红色代表较差。父母也可以在孩子每天练琴时:“今天的小兔子要和你弹琴了,你弹得好,小兔子就会举起绿色的旗子;要是错音错节奏或者溜号的话小兔子就会不开心,就会举起红色的旗子”总之,钢琴启蒙教育的游戏化探索是一项值得深究且富有教育意义的课题,这种教学方法符合幼儿音乐教育的需求[7],所以也该成为钢琴教师应当深思熟虑的问题,教师应当针对已成体系的游戏化教学方式认真加以总结分类,总结出适合不同类型幼儿的游戏类型以及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喜好。当游戏化成为钢琴启蒙教育的重要辅助手段和方法后,其内在的科学性及可行性就有一定归纳发展的意义。

作者:卜思文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