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文学启蒙教学选择

幼儿园文学启蒙教学选择

 

一随着2001年教育部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很多学前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幼儿教育实践者在对《纲要》认真学习领会的前提下,集多学科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编写了一系列与《纲要》精神相符合,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幼儿园课程教材。   此外,各省市也积极组织自编乡土等教材。这些教材从幼儿成长的生理心理特点出发,紧扣《纲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总体要求设计活动内容,在整体上显示出三大特点:首先,在课程内容和教材框架的设计上,以板块式教学内容构建多向教学活动,具有融合性。各类教材均以《纲要》为准绳,按照《纲要》对于幼儿园教育五大领域的划分要求,以领域活动或主题活动的形式来设计教学板块,兼顾幼儿身心发展的多方面性,以达到“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的目的。这是不同版本教材所体现的一个鲜明的共性,凸显了《纲要》的权威性及其对教学的指导性。其次,在教学形式的实施上,以游戏活动作为主体活动,具有游戏性和趣味性。上述教材将游戏贯穿于五大领域,切合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游戏需求心理。第三,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以形象化的手段统领活动内容,贯穿文学性。不同版本的幼儿园教材中,任何一个领域、任何一个主题的活动都按不同的教学目标而不同程度地融入文学活动。而在语言领域活动中,文学因素的渗入就更为丰富,其主要标志是幼儿文学作品的选入份量明显加重。这一点,我们从下面表1的统计数据中不难看出。   显然,大量幼儿文学作品进入幼儿教材的语言培养活动中,用语言艺术的形式承载起对幼儿进行语言启蒙和语言教育的任务,并通过幼儿故事的情节牵引,童谣的歌戏互补,童话的奇异想象,幼儿散文的美感导向,使幼儿语言能力的开发和训练得到启蒙和熏陶。这样的编写理念无疑切合了幼儿的故事思维和游戏心理。   然而,如果我们再进一步深入教材,按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的标准来衡量已选入教材的作品,就能明显感觉到:一方面,在选入各种幼儿园课程教材的幼儿文学作品中不乏优秀之作,其中韵文性作品以趣味盎然、富有节奏韵律的唱诵之文显示出幼儿文学作品特有的趣味和游戏性,而相当数量的幻想性叙事作品又以温暖的情感、抒情的笔墨、有趣的故事、新颖的想象放送出文学对人的情感熏陶、精神培养和语言学习的魅力;但另一方面,从宏观的视角来观照,即可看到选入教材其他活动领域的幼儿文学作品在整体上显示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重认知、强教育、养习惯、显趣味,即使是语言活动领域入选的作品中,也不乏这样的情况。显然,教材编写者努力以故事的趣味性带出知识性和教育性,因此,在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文学选择都贯通着浅显明白的思想性,而活动设计的各个环节,无论师生互动中的提问设计抑或幼儿的唱诵、聆听、欣赏、表述的安排,也多终结于认知和教育功能的实现上。这说明在幼儿园课程教材的编写中,注意《纲要》的总体要求和各领域的目标培养,并按活动目标从认知事物、培养习惯、行为教育、品格引导等方面定位文学选择,已成为教材编写者选择幼儿文学作品的目标指向。然而,这种出于良好意愿的目标指向,也同时使幼儿教材在用文学的眼光为孩子们的多方面启蒙而选择最优秀的文学作品时,未达到尽善尽美。   二儿童是一个人的生命成长的初始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儿童的年龄越小,其儿童特征就越纯粹和越典型。幼儿正处于儿童生命成长的第一阶段,最显出儿童的天性与心性。幼儿文学拥有着文学用形象来反映生活的基本特征,它对儿童世界的再现、儿童生命状态的描摹、儿童心理活动的展示、儿童天性的张扬,都显示出纯真稚拙、欢愉变幻、朴实浅显的美学特征。这些特征要求幼儿文学作品是浅显快乐的,是富有幽默感和游戏性的,是温暖而充满巧智的。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无不彰显着这样的美学特征,它们以孩子们爱听的故事、爱唱诵的歌谣,引导着幼儿的行为,为他们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行为规范的习得、是非美丑的最初评判、美好情感的培养、奇异想象的放飞、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对自然社会的认识,悄然地做着润物细无声的工作。   正是因为幼儿文学之于幼儿成长的巨大作用,《纲要》在对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的基本目标中明确强调,要培养幼儿“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而在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内容中,要求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要“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幼儿园课程教材对幼儿文学作品的选择要符合这样的要求,必须进行准确的定位。对此,笔者认为,幼儿园课程教材中的文学选择当定位于凭借幼儿文学作品所固有的温暖甜美的情感、稚拙欢愉的情绪、幽默巧智的审美特征以及丰富的趣味以达到精彩传达《纲要》的内容。因为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总是在激发孩子们美好的感情和快乐的心绪时,在带领孩子们放飞奇异的想象、体验游戏的乐趣时,传递出多方面的认知信息和教育内涵。它不是对《纲要》内容的诠释和图解,而是在文学的精彩中实现了《纲要》内容的诸方面要求。   根据以上定位,认真考察当下通用的幼儿园课程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归属于语言活动领域的教材,其文学作品的选择在总体上是合理的。实际上,在各种版本教材的语言活动中,就有不少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例如,在《幼儿发展课程•语言活动领域》(小班•下)中所选的儿歌《捉乖乖》、《嘻嘻哈哈》、《板凳歌》,童话《扣子房子》、《白云》、《小狐狸伞》、《造房子》等;《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套材》(中班•上)中所选童话《鼠小弟的背心》、《小黄莺唱歌》、《呼噜乐队》、《好听的声音》、《会动的房子》,儿童诗《爱美的小公鸡》等;《幼儿园多元能力探索课程•语言活动领域》(中班•下)中所选的童话《逃家小兔》、《你是蚂蚁小可》、《快乐的鞋匠》、《乖乖的礼物树》、《熊爸爸的小店铺》等;《幼儿园多元阳光课程•分享语言活动》(中班•下)中所选童话《梨子小提琴》、《春娃娃》、《果酱小房子》,儿童诗《夏天的歌在哪里》、《吹泡泡》,儿歌《小蚱蜢》;《幼儿园多元阳光课程•分享语言活动》(大班•上)中所选童话《耷拉着耳朵的小白兔》、《十二生肖故事》,《猴子学样》、《神笔马良》,散文诗《云儿和风儿》;等等。   在这些作品中,《梨子小提琴》就是一篇为广大读者、研究者所熟知的、既抒情又有趣的优秀作品:小松鼠用半个梨子做成小提琴,拉出好听的音乐,优美的音乐好像果子蜜流到了动物们的心里。音乐引来了森林中许许多多的小动物,也引来了天上的星星和月亮。梨子小提琴里的一粒籽掉在地上,长出了绿芽,绿芽在小松鼠的琴声中长大,又结出很多梨子。   小松鼠把这些梨子摘下来送给森林里的小动物,小动物们把梨子做成小提琴。于是,在有月亮的晚上,森林里响遍了小提琴演奏的音乐。这篇作品用丰富的想象拉响琴弦,放送甜美抒情、充满温暖和友爱的旋律,以美妙无比的故事放飞孩子们的想象力,以流漾于故事中的温情激发孩子们内心温暖美好的情感,以融于故事中的意蕴给孩子们带来多方面的启迪。   再如儿童诗《吹泡泡》:“星星是月亮吹出的泡泡/露珠是小草吹出的泡泡/苹果是花儿吹出的泡泡/葡萄是藤儿吹出的泡泡/吹呀吹,吹呀吹/我吹的泡泡是一首首歌谣/……我吹的泡泡是一串串欢笑”。这样的诗句借着儿童吹泡泡的游戏而溢满童趣,以童稚的想象牵引幼儿对自然世界的认知,而其和谐的音韵则传达出诗作的音乐美,能够在快乐的吟唱中带给孩子们美的遐想和游戏的体验。又如《小狐狸伞》。这是一篇短小有趣、快乐温暖的童话:小狐狸学会了变身法,他看见美丽的公主就变成一朵花,公主惊讶,这朵花怎么长着狐狸的耳朵;他和朋友们赛跑,变成一个咕噜咕噜往前滚的球,可朋友们说,从来没见过拖着狐狸尾巴的球;下雨了,小狐狸变成一把大伞给大家避雨,大家看着长满狐狸毛的大伞就向小狐狸道谢。小狐狸的变身术总是透露出其原型特点,而长着狐狸毛的大伞又撑起了充满快乐和友情的天地。作品以其特有的欢愉与幽默而在简短的故事中蕴藏智慧与快乐。这些优秀的作品,以情趣美、幽默感和趣味性给幼儿以快乐的文学体验,以轻松有趣的故事、富有童真美的抒情和趣味性的唱诵引领孩子们对自然的认知,用优美的抒情浇灌美好的情感,并在文学的氛围中顺理成章地达到教育的目的。这些作品对幼儿产生着地地道道的文学影响,并以其切合儿童故事思维、童稚想象和快乐的审美效应而镶嵌于幼儿心中。然而,除了这些优秀的作品以外,在幼儿园课程其他活动领域中的文学选择就不那么令人满意了。   从各类幼儿园课程教材的非语言活动领域来看,这一部分的文学选择存在着明显的幼儿教育功利性特点,故事成为了使幼儿在健康、社会、科学和艺术等活动领域中达标的工具。这样,认知性强、概念化强、教育启示性强的故事就增多,而充分彰显幼儿天性的优秀文学作品则相对减少。虽然这些作品不乏趣的表现,但由于其“思想”的明显介入,因而难以使孩子们从中享受到优秀作品所给予的快乐。这里,我们不妨略举一、二以兹说明。   在《幼儿园发展课程》(小班•下)的六个领域活动中,共选幼儿文学作品69篇,其中语言活动领域21篇,其他活动领域39篇。在所属其他领域活动所选的幼儿文学作品中,有不少于10篇是被认知性和教育性消解了文学性的作品,如儿歌《嘀嘀和嘟嘟》、《石头糖》,童话《动物幼儿园》、《小卫士护牙》、《小香猪》,幼儿生活故事《臭脚丫》等。又如《幼儿园主题活动套材》(中班•上)的7项主题活动中,所选幼儿文学作品共25篇,其中或缺乏想象力、或概念化、或重认知、或施予教育的作品不少于13篇,如童话故事《谁的功劳大》、《假如没有火》、《老鼠教授的吸尘器》、《工具箱里的争吵》,儿歌《不玩火》、《交通安全歌》、《安全防火歌》等。诸如此类作品在其他幼儿园课程教材中也都多少不等地存在着。即使是在语言活动领域中,这样的文学选择也时有存在,如《幼儿园多元阳光课程》(中班•下)中的《报纸先生》。这篇作品讲述的是关于报纸先生发挥其功用的故事:报纸先生被送到小红家的信箱里,被小红取走读完后就扔到了垃圾箱里,第二天又被奶奶取走。报纸先生不仅供人阅读,而且还被用来擦窗户、包物品、做台布、垫桌子等,发挥了很多作用。但整个这篇童话以粗略的线条勾勒了一个故事的轮廓,没有趣味性,也没有幽默感,更谈不上奇异的想象和温暖的情感,仅只是一个关于报纸的多重用途的故事化图解。这样的作品由于囿于活动的基本目标,不仅显得概念化,而且艺术性也较差,不能给幼儿以快乐的感受,也不能发挥其作为活动支撑材料对幼儿的文学吸引力。   再如《交通安全歌》:“人行街道要听话,睁开绿眼大家走,睁开红眼全停下。一眨一眨黄眼睛,提醒大家要准备。红绿灯,要遵守,行人车辆不打架”。   儿歌一开始便告诉小朋友要遵守交通规则,接下来两句用“睁开绿眼”和“睁开红眼”比喻红绿灯,进而说明人行与车行的规矩。这看似很通俗,但细析则可以发现,这“红眼”与“绿眼”的具体所指在低幼儿童那里未必能理解,作者并未为这样的比喻搭建沟通喻体与本体的平台。而从意思表达的逻辑看,此作品也存在不严谨的地方,加之押韵的不规范,又失去了儿歌的音乐美。又如《安全防火歌》的前五句:“小朋友请记住,别拿火烛玩游戏,红绿灯,像妈妈,小心火灾随时起,火灾逃生要牢记……”这里,一边在告诉小朋友别拿火烛玩游戏,一边又说“红绿灯,像妈妈”,而下文又全是关于防火自救知识儿歌句子。这样的作品在构思上、活泼性和趣味性上都显得粗糙。   三笔者以为,幼儿园课程教材文学选择之所以存在上述问题,其原因与编写者对《纲要》目标实施手段的理解和教材编写人员组成的单一化是分不开的。   教材编写者在选择幼儿文学作品以作为实现   《纲要》目标的桥梁所做的努力中,由于受制于《纲要》目标的约束,往往不自觉地陷入了以思想的贴入来指导文学选择的禁锢,这自然导致重作品内容与《纲要》目标的相符,而忽视作品是不是真正、充分地具有文学的品质。另一方面,由专家组成的幼儿园课程教材编写队伍虽对幼儿发展有全面的思考和设计,但由于缺少对儿童文学有深入研究的专家的介入,客观上造成其组成人员的相对单一,这导致在其文学选择中视野狭窄甚至难辩优劣,使一些能融知识、道德、安全、养成等教育于温暖有趣形象之中的优秀幼儿文学作品未能入选,幼儿文学作品中的快乐因素、幽默精神和稚气拙朴等美感特征被大大消解,奇异想象和精彩故事则有所缺席。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事实上,在幼儿园教育中,用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实现对幼儿的文学启蒙并带动幼儿的多向发展是完全可能的。因为在儿童文学的百花园中,盛开着众多的优秀之花。譬如:雅诺什的《走,咱们去寻宝》,让孩子们在陪伴小熊、小老虎寻宝的经历中去见识世界、初知生存、明白幸福;拉乌德的《做在大胡子里的鸟窝》以极有趣的故事教育孩子们明白珍爱自然也就是珍爱人类的道理;索罗娃的《风雪小丫头》在讲述淘气、活泼的风雪小丫头的故事时,把知识、情感、教育、趣味多种文学因素融为一炉,起到了给幼儿传知和施教的作用。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这样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它们能用最形象的方式实现幼儿园教育各方面的发展目标,也是对幼儿进行文学启蒙的最佳教材。因此,在幼儿园课程教材的编写中,作为儿童文学研究者的介入必有利于克服由教育家选文而带来的某些不足,从而促成教材在文学选择方面的更加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