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管理方案范例

医院管理方案

医院管理方案范文1

档案简单层面上的理解即为历史记录。包括个人档案、团体组织档案、国家档案等。每种不同形式的档案有其相应的价值,就医院档案而言,它不仅记录着医院发展变革过程,还有宝贵的病患资料、用药方法,这些历史资源是用多少资金都换不来的。然而现如今医院档案管理却存在很多问题,使医院档案不仅没有发挥到档案的借鉴启示作用,还造成了档案资源浪费。医疗改革形式下医院档案管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没有意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当今的很多医院更注重经济效益而轻视档案管理方面,有些医院甚至忽视了档案管理问题,认为今时不同往日,现如今科技发展进步,医疗仪器、新生代药品都相继问世,陈旧的医院档案不过是过时的药方,这种想法大错特错。不管医院引进多么先进的医疗设备都需要结合医生丰富的经验,而这医院档案就是不可多得的经验来源。由于医院工作人员没有意识到档案管理重要性,甚至本末倒置,造成医院档案混乱,珍贵资源变成废纸一堆。

1.2档案存放混乱、管制不完善

医院档案内容丰富,数量巨大,档案需要管理人员定期整理,以方便查阅取用。由于以往的档案资料大多是纸质版,档案保存时对存放环境有一定要求,以免档案受损。但有些人不能明确医院档案的重要性,在档案保存方面漫不经心,久而久之致使档案受损。轻微受损的档案尚能通过一些方法修复,但是一旦档案受损严重,珍贵资源将毁于一旦。用房紧张的问题也时常会造成医院一再缩减档案管理室的面积,大多数的医院档案管理室比较狭小,空间往往不够用,使用起来不方便,有些档案室阴暗潮湿,文件档案至于其中时间长会有所损坏。此外,管理水平的低下也制约了档案管理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医院现代化的发展。

1.3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由于有些医院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在选取管理人员时也不加以重视,造成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的现象。忽视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是当今医疗卫生事业的普遍存在的问题。因为大部分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在档案整理整合、分类归档等方面能力欠缺,造成档案混乱、查询不便,致使档案不能尽数发挥功用。由于档案管理方面有所欠缺,使得医院档案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没有真正发挥相应的作用。

2医院档案管理的改进方法

2.1提高对医院档案的重视

人们对档案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管理档案时的工作态度。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转变人们的观念,无论多强硬的手段都很难实现档案规范化管理。提高人们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强化管理意识是改善档案管理不可或缺的内容。工作人员对医院档案重视程度提高,工作中自然就会明确自己的责任,从而能更好地完成管理工作。医院要把档案管理提到日程上来,不可只顾眼前利益,只忙碌于看病治病,档案管理是后勤工作中一重要环节。医院加强监管力度,工作人员才能更认真负责;院方可以通过例会讲解、开展座谈会等方法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们明白医院档案的重要性;在医生看病治病的同时遇到棘手问题也可鼓励医务人员积极找寻档案,查找此方面疾病的历史记录,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从而制定出最优方案。当医院所有人员看到医院档案发挥的巨大作用,自然而然会加大对档案的重视程度。

2.2制定完备的档案管理方针

档案管理是医疗改革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内容,其医院管理方面的方针制定和各种疑难杂症的病历报告都是医院不可再生的重要资源,制备完善的档案管理方针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各个医院成立时间有差异,发展途径也不尽相同,医院档案管理方针制定不能以一代百,制备完善的档案管理需要医院领导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方针。加大对医院档案重视程度方法上文已提及,在此就不赘述。除思想上的重视外,还要加大档案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以改善现今的档案保存问题。以往的档案大多是纸质版,有些医院成立时间悠久,很多文件由于保存方法问题已经造成损失,这就需要院方尽量投入人力物力修缮档案。医院档案在保存方面有一定要求,纸质文件保存环境不可阴暗潮湿,图像影像类档案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保存地点。随着科技的进步,很多医院档案都以纸质版、电子版两种方式保存,并且有相应的程序可是让工作人员上网直接浏览档案,大大降低了寻找档案的时间。医院在电子档案方面投入相应资金,请专业人士制作完善的系统,系统包含医院档案内容并且操作步骤尽量简单,以提高医院档案利用率,从而更好地完善医院建设。

2.3提高管理人员专业素质

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档案工作的进行,专业知识的匮乏和素质的高低不齐会导致档案管理工作不能顺利的进行。如果在档案信息整合方面出现问题,会导致信息混乱,查询时出现问题。对信息的整合、处理、分类等都是一个档案管理人员应具有的专业素质。随着电子档案的推行,对管理人员要求程度也逐渐提高。管理人员除了具备以上几点传统能力,还需有一定的电脑知识。医院最好聘请专业人士进行档案程序设计,并在程序运行时监控程序是否出现异常,及时排除风险。其余管理人员也要有一定的电脑操作能力,保证电子档案保存完整、运行无误。

3结语

医院管理方案范文2

关键词:薪酬管理;公立医院;激励政策;编外人员

21世纪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同时伴随人口老龄化上升,对医疗各个方面的需求激增,尤其是本次疫情更加凸显了构建高效合理的医疗体系的重要性,这些要求我们必须提高公共医疗的水平,构建更加合理的薪酬管理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我国进行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最终目的就是摸索出符合我国医疗行业特点,培养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薪酬制度改革是我国医改的重要部分,其不仅涉及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切身利益,作为管理制度的重点对整个医改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一、医院薪酬管理的现状

样本医院为中央部委所属中医医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全国示范中医医院,目前医院职工有1610人,其中事业编制的职工850人,编外员工760人。

(一)薪酬构成

1.编内人员的薪酬构成。样本医院是差额事业单位,执行的是国家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补贴标准,目前工资分配制度是以2014年国家工资改革实施的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医院事业编制的工作人员的工资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补贴、福利等组成。基本工资包含岗位工资与薪级工资两大部分,其中岗位工资主要反映员工所聘岗位的职能和要求,事业单位的岗位分为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不同类型的岗位执行不同的薪酬标准。薪级工资主要与工作年限和资历挂钩,在不同薪级的工资标准执行上上,国家都制定了政策,根据各自的工作年限执行。但是很多津补贴项目长期未变更标准,部分甚至保持在20年前的标准上。绩效工资,原称奖金。新医改要求公立医院在遵循公益性的基础上,完善激励的薪酬制度。公立医院大多从医护人员的岗位工作量、工作效益、工作质量及岗位任务完成情况来进行综合绩效考核。大多数公立医院现实行的是院科两级分配,即医院对各科室的绩效和收入进行第一次分配,各科室再根据医务人员工作业绩、级别等进行自主分配,即第二次分配。医院现在是分为临床医疗、医技、管理等不同岗位不同的绩效工资标准分配,绩效工资目前占工资总收入的比重大。2.编外人员的薪酬构成。近十年,医院的经营管理机制发生很大的变化,由于医院人事管理照国家事业单位管理机制,人员的编制管理越来越满足不了医疗用人需求,用人方式形成了多元化,编制外人员是在公立医院普遍的用工形式,样本医院的编外人员比例现在已接近全院职工的一半,大部分分布在临床护理、药剂、医技、工勤等辅助性岗位。薪酬跟编内人员有比较大的差距,编外人员主要是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福利等构成。基本工资就是学历工资这一单项,定的起点较低。医护、医技、药剂、职能管理人员的绩效工资和编制内同岗位人员同步,考核标准相同,发放标准一样,但是工勤人员的绩效工资是以编内同岗位的绩效平均数取一定的比例发放。

(二)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薪酬制度不健全。我国公立医院现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比例严重失衡。基本工资是相对稳定的工资,绩效工资是可变的浮动薪酬。新医改政策以来,临床绩效工资是个人收入与医药收入相挂钩的模式,在一定程度对医护人员有激励作用,提高了工作积极性。据不全统计,在临床医疗科室编内人员的绩效工资占总收入比80%左右,而编外人员绩效工资占比近90%左右,绩效薪酬比重过大,会使医务人员陷入盲目追求经济收入,以追求最大化的经济指标为工作目标,而对患者过度治疗和过度用药,严重的会引发医疗纠纷问题,加剧了医患的矛盾,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地位下降。2.薪酬分配不合理。薪酬的公平性有外部公平和内部公平,外部公平的缺失是指公立医院的薪酬与其他行业相比,医务人员岗位具有一定特殊性,培养周期较其他行业长,工作强度长期较大,心理压力大且假期更少,与其他繁忙、压力大的行业相比,薪资水平有一定差距,医务工作人员的薪资与工作量不对应。内部公平缺失是指编制内和编制外的基本工资差距很大,事业编制的基本工资会随着资历、职称、年限的变化会逐步增长,编外人员的基本工资只有学历这一单项变化而变化,编外有些岗位的绩效工资比编内同等岗位的低,编外人员教育培训机会少、职业发展空间有限,“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导致编外人员的流动性很高。3.绩效考核不全面。医院绩效考核没有在全院各部门全面铺开执行,考核主要是以临床、医技、药剂等各部门,行政管理部门不产生经济效益,则拿全院平均绩效工资,还是大锅饭的管理模式。因以经济收入为主要考核指标,借助医疗设备诊断和药品的销售多的科室经济效益高,造成临床各科室之间的收益和付出不一致的情况,不少临床科室工作强度大,但是绩效工资水平低,这个考核体系不能全面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考核流于形式,为了管理而考核,忽视了奖励措施或奖励的力度不够,在一定程度影响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薪酬管理问题影响因素分析

(一)政府投入不足

公立医院承担维护公众健康的重任,本身是公益性的,不以盈利为主要目标。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总量实现了240倍的增长,但2018年我国卫生领域政府财政支出1.6万亿元,占GDP比重不到1.7%,与主要发达国家公共卫生支出仍有一定差距。公立医院按照现行财政制度属于财政差额补助单位,医院的基础建设、设备采买及员工薪酬却过度依赖自身创收,各大公立医院普遍面临生存的现实,导致公立医院趋利性问题严重,极易造成医患矛盾的隐患。

(二)医疗事业编制体系问题

进入21世纪,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人口老龄化带给原有的卫生服务体系的压力大大增加,原有的医院规模难以支撑人们逐步增长的医疗需要,医院在不断扩建规模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用人需求,但是事业编制却没有按照比例相应的增加。目前编制内人员的招聘程序繁琐,进京名额严格限制且审批周期长等系列问题成为医院引入医疗人才的障碍。样本医院合同制员工从2009年底的379人,发展到2019年底的761人,通过大量招收编制外人员解决了医院用人不足的困境。公立医院大多是国家财政差额拨款的事业编制单位,编制内人员享受国家财政拨款的那部分基本工资和津补贴,医院为降低用工成本,编外人员的基本工资低,这是公立医院的普遍现象。目前医疗事业单位编制内人员基本工资的构成、津补贴一直是由国家有关部门核定,有些津补贴的项目多年没增长,没有真正起到应有的保障作用。

(三)人力资源管理队伍专业化管理需要提高

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的一部分,人力资源管理队伍的素质一定程度上在决定医院人事管理的水平,具有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队伍对薪酬进行专业化管理十分必要。目前医院的薪酬管理分解到两个职能部门,人员的基本工资、津补贴在人事部门,绩效工资在管理研究部门,两部门的工作人员中人力资源相关专业占比不高。近几年,医院大部分行政职能部门的中层领导干部以临床医生为主,人事部门和管理研究室两部门负责人都是临床医生,往往身兼数职,一方面有临床、科研、教学相关的管理工作,一方面要兼顾行政部门的管理工作,缺乏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知识和经验,缺乏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所需的理论和方法,也没有足够多的精力用于人事管理,决策往往缺乏创新性和科学性,最终导致管理方式落后,与人力资源管理的职业化要求相差甚远,这样的管理团队对医院人力资源难以实现有效的管理。

三、完善薪酬管理的应对方案

在美国著名心理和行为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人的需求被划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一般而言,这五个层次的需求之间呈现递进关系,低层次的需求在得到实现之前,较高层次的需求并不会凸显,更不会成为主要矛盾。当较低层次的需求实现之后,较高层次的需求就变为了新的追求,成了驱动行为的主要动力。医务工作者有其特殊职业的属性,这个职业不仅有低层次的生存需求,还同时肩负着救死扶伤的社会需要,对个人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有保证这个职业相匹配的薪酬待遇。针对当前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一)政府加大对卫生系统的投入

1.根据实际情况来扩大公立医院的编制。公立医院具有明显的公益性特点,区别于其他企业的是不以盈利为最终目标,而是肩负着救死扶伤的社会使命和重任。从2020年初的肺炎疫情来看,整个卫生系统的医护人员的配置是远远不够的。而编制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是大多数人追求稳定职业的铁饭碗,仍是当下社会大众普遍认可的观念。国家要加大对公共卫生系统的投入,首先加大对医务人员的编制薪酬支出,不是简单地只对编内人员差额拨款,而是综合考虑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人员的划拨工资款项。把编外的医护人员增加到编内,这样解决了“编制决定薪酬”的问题,真正实现“同工同酬”,缩小编制内外医务人员的收入差距。进入编内,表面上看起来是要增加政府的财政支出,但事实上,扩大政府公共卫生消费投资;另一方面,政府给予的编制补贴,是有一个杠杆效应的,所以从总体上看,政府这个编制投入是理所应当的公共投入。2.提高医务人员基本工资收入。与社会其他行业不同,医疗行业是职业高风险、工作压力大、责任重,要有相应的薪酬与此高技术高强度的工作相匹配。需要国家对公立医院的临床岗位做系统评估,根据不同需要的人员素质、工作强度、综合压力、重要性来拟定岗位评估标准,进一步细化岗位、薪级工资标准,制定出适合公立医院岗位、薪级工资差异化薪酬体系,改变目前基本工资在薪酬结构中较低的比例,防止医院过度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忽视了公益性。政府应当建立基本工资的动态调整机制,真正更好实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定位和卫生人才的长远发展。

(二)提升医院内部薪酬管理制度

建立科学、有效的薪酬管理制度可以激发医院的活力和医务人员的工作热情,进而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根据目前薪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医院内部薪酬管理制度上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薪酬管理人才的培训、培养工作。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范畴已经超出了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范围,不只是一系列人事管理行为的简单组合,而是通过综合管理组织的人力资源,结合多种资源的利用最终来达成尽量高的效率和公平度的目标。公立医院作为事业单位,既要遵循国家事业编制的管理,又兼顾企业方式的管理,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难度,但现有的管理模式仍然停留在行政命令的传统管理手段上,长远看不利于医院的发展。缺乏管理人才是目前公立医院的普遍现象。医院要重视卫生管理人才的培养,强化培训、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在薪酬管理方面,医院两管理部门应当加大协作,制定出有合理吸引力的薪酬体系,才能吸引高素质人才。2.改进绩效管理体系。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的核心职能,最大的作用就是激励作用,绩效考核的基本原则就是公平、公正、公开,医院的绩效考核应当明确、科学、可操作、有依据,采用合适的评估方法,不仅以知识技能、工作任务的复杂程度、业务能力、工作风险、工作态度等指标来评估,还要包括素质、品德等软性能力进行考核。要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上下更多功夫,可以适当调整患者评价在薪酬评定中的占比,引导医务人员提高对服务态度的重视程度,使临床医生更加专注业务水平和医德,进而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同时也必须保证能开出体现医务人员工作价值的薪酬。选用科学的绩效考核工具。平衡记分卡是美国哈佛商学院卡普兰和诺顿教授提出的建立在客户基础上的计划和程序提升系统,目的是推动组织的变革。它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借助财务、客户、过程、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指标之间相互驱动的因果关系,实现绩效考核—绩效改进的战略目标。这种绩效管理有相对统一的考核周期、比例要求,最后得出一个相对统一的结果应用。可以尝试将平衡计分卡引入公立医院薪酬管理,既往研究已经证实该工具的科学性和实用价值。医院根据不同科室来实行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精确引导工作人员的工作方向,把个人职业发展、科室发展、医院的战略目标可以有效地保持一致。但从医院的长远战略发展目标来讲,则需要对医院的中高层的管理者、临床科室负责人、学科带头人等采用不同的考核周期、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可以将其他行之有效的薪酬管理方法,结合医院的特点,建立多样的绩效管理体系。

(三)增加非经济性薪酬的激励

有国内学者提出,薪酬既应该包括单位提供给员工的经济性回报,比如报酬与福利,还应当包括员工在工作中享受的工作发展、工作环境以及心理回报等带来的非经济性效用。薪酬也就根据以上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经济性薪酬,另一种是非经济性薪酬,目前大多数公立医院的薪酬只包含经济性薪酬。在2016年全国卫生健康大会上,指出,要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具体从提升医务人员的薪酬待遇、个人发展、从业环境等多方面入手,通过不同方式使全社会尊重医务工作者,提升他们的职业荣誉感。这正是马斯洛五个需求层次理论中提到的最高两层的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在满足经济性薪酬的同时,非经济性薪酬能更好地体现人本管理的理念。非经济性薪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有针对性地对职工进行职业规划,提供进修、培训和学习机会,为职工出去学习、交流创造机会,出台优惠政策,鼓励青年医师参加名中医师带徒学习,为优秀的编外员工提供进编机会;二是制定奖励措施,在临床、教学、科研、管理方面有突出贡献、获得国家或省部级奖项的人员进行奖励,提高荣誉感和成就感;三是为职工提供图书馆数据库等必要的基础设施;四是为职工提供良好的就餐环境、工作环境和学习环境;五是为职工的健康保驾护航,每年定期对全院职工安排体检,对医院内的高级人才体检给予更高的待遇,增加体检项目;六是补充商业保险。满足不同岗位的医务人员的需求,引导激励高效工作,同时增强了医院的整体凝聚力。

四、结论

疫情考验之下,我国公共医疗薪酬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应该进一步得到重视。当前固有的薪酬管理模式下,除了国家增加经费、资源的持续投入外,优化人力资源管理队伍和整体机制的健全也必不可少。国家应当对当前较为单一的公立医院编制和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同时公立医院也应培养多层次、复合型的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团队,对薪酬制度进行全方位的优化升级,进一步提高医生基本薪酬所占比例。还应当注重非经济性薪酬理念,提升医务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和职业荣誉感,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氛围和职业发展途径,为优秀的编外人员办理进编手续,最终形成全面合理的薪酬制度。

参考文献:

[1]张军.浅谈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在实施中的现状与对策.商品与质量,2011(11)

[2]谢世堂,沈慧,曹桂.我国公立医院公益性内涵发展的思考.中国医院管理,2017(9)

[3]张玉羊.拉开合理的薪酬差距提高薪酬制度公平性.人力资源,2018(9)

[4]钱鹏.编外人员用工形式分析及探索.经济师,2017(9)

[5]雷登奇.需要层次论的进一步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2(7)

医院管理方案范文3

关键词:医院;医耗物资信息;系统优化管理

0引言

众所周知,医耗在医院目前的占比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不仅是因为其占用了医院账户收入和支出的很大一部分的比例,并且还同时将直接对医院的医疗救护流程以及对所有病员的服务效率所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要想再进一步推动医耗管理逐步推向现代化的发展,物资信息无纸化的系统化管理,必需将一定致力于医耗管理水平的全面化提升,并对各类医疗物资实施信息精细化的整体管理,如此才能有利于更大的促进医院的持续稳定性的发展。

1医耗信息管理的主要特点

医院的物资耗材管理主要由以下几大特点存在:首先是所需管理的类别与品种比较繁多。物资包含许多的类别,主要有药品、医耗及非医耗等。其中每一项又牵涉到各个不同的种类、型号、规格以及厂家、各销售公司。这些在于医院的医耗管理过程当中,都需要额外的进行分类标注,分类的开展管理。第二是物资流向方面比例占用较大。在医院的日常运营中,每天都要涉及大量的物资的管理发放,因而面临相应的也会产生多次的物资进出库操作以及产生很大的金额流动账项。再者则是各个环节流程多样化复杂化。医院针对医耗的使用,必先经过采购部门、入库检验,部门领取等环节,接下来就是各科室消耗并产生相应收费等环节,如若当中还涉及了多级运用库房管理,则该流程还要更加的复杂化。最后一点则是涉及多个部门,先是由于医院的物资进出库房频繁调动,其中必定将涉及到医院的采购部门、药品部门、器械部门、后勤部门等,而各部门又必将牵连到其下属的各个临床的科室,其复杂的组织结构也终将进一步的增添了医院的医耗管理难度性。

2医院医耗管理目前所存在的突出问题

2.1粗放式管理,必需控制其薄弱环节。目前基于以上种种,医院在医耗管理的过程中,因其管理的方式的落后从而衍生出了许多的问题。对比此前的医院,大多采用粗放式的日常管理模式,更加之医耗方面管理的不重视,以至对医耗的库存数量、核算金额以及使用情况等环节即缺乏有效的控制性,从而导致了账面实物不相符的现象经常的发生,一定程度上让医院面临了许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第二则是医耗库存管理的落后化。从前,医院的内部管理制度很不健全,进货货手工账,再加物资进出库的手续核实情况也较不严格,以至医院对内部人情化出库现象频频的发生。由于当时医院并未对此种情况给出严格的监督与管控规定,如此情况,不仅占据了医院大量的资金,造成流转受阻,而且还时常发生账实不符的事。还有情况就是会计核算制度的较落后也是医院就目前物资管理方面所比较突出的问题。由于各医院目前并未实行物资系统入账核算的模式,会计账目与物资账目的是彼此独立的,月结年结时就会使得两账之间时常出现相互无法核对准确数字的情况。就算有部分医院虽然实施了物资系统入账核算的模式,也会经常因报账不及时或未及时做增减变动登记或未登记完整等原因,而使得会计账面与物资账面之间呈现出很大程度相互扯皮无法核对的情况,财物两账之间互不干涉联系,最后终于形成了“两张皮”的现象。

2.2管理操作手段落后,影响医院医耗管理效率。目前跟随着社会的不断的发展,现我国已经全面步入信息化,但而现如今的多家医院,无论是在网络建设平台或是管理系统信息开发等方面还是无法满足时代所发展的步伐,然而就算一小部分医院开展了机器信息管理,但终却因网络化的管理功能跟不上,而无法正确对物资起到提供有力的管理支撑,进而还是影响了医院物资管理的整体效率。

2.3使用目前监控弱化,影响管理控制效率。目前有医院本身的管理制度不完善之外,还针对信息化的管理也存在了许多的漏洞,就像部分医院,出库是以实际医耗的数量统计方式来核算物资领用情况,但系统所做出的相关监控却仅是针对覆盖于物资领用出库之后,对于物资领用出库后的实际去了哪里、使用在哪里以及领用部门该物资的剩余数量等情况,医院内采购管理部门是无法及时获知的,也由此会产生很大的物资管理数量漏洞。第二则是管理方面手段的落后性,由于目前许多医院一直延用传统和落后的手工做账管理模式,使得医院无论是在其管理的理念上、手段上或是方法中各方面都无法去满足日常医院工作的需求。还有就是医院中一直存在重财轻物的思想理念,所以就不关心管理所带来的效率,普遍缺乏成本控制意识的现象,这也必将导致更严重情况所发生。

2.4管理核算手段落后,无法及时获取实时数据。由于传统的核算手续与日常流程的制约性,从而现代化的管理与其核算系统完全的不能整合对接,因物资流与产生的数据流始终不能保持步调一致,终导致管理核算系统根本无法及时的获取到各科室的第一手实时数据,无法满足物资核算所提出的的及时性与准确性的要求。

2.5物资采取分散式管理,其效率无法提高。由于目前大多数医院均采用的是分散式的管理模式,因此医院的资源管理工作非常容易易受到各部门所设置的以及职能所能划分到的管理体制方面的影响,是导致物资管理方面的分散性的重要打击点。物资之间无论是以分开采购、各科室设立分级库房或是管理分散科室保障等方式,都会对医院物资管理的统筹性降低,影响到医院物资管理工作循环的的运行效率。还有,由于医院的医耗相对于后勤的物资管理都分属于不同的部门所管理,而后勤部门对于医院必将同时牵连各个不同的部门或临床科室,由于针对物资的申请采购、领用情况、存放管理以及后期物资的维护等各个方面均需分散至各个组,从而使得医院各个合作部门都能提高积极性,各部门都存在职能重叠或采购流程长的现象,进一步降低了医院对于物资的管理效率与保障物资效率。

3改进管理的对策与其主要针对措施

3.1真正依付于网络化的信息化平台。要想真实的加强医院的物资管理水平,就应先注重实施对医院的物资做出精细化的动态管理。当然了,由于转换管理模式是一项涉及到多个部门多个环节参与的重大工程,还需依付网络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这样就能将之前还分散的各个管理小模块汇集到一起,让系统数据可以在各个系统中流畅运转并大家都能得到共享,这样就能打造出集数据实效性、功能合理性与账物统一性等众多个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3.1.1数据也必将采用动态化的实时性管理,从而确保物资流与数据流的同步和一致性:只在建立了技术性网络信息技术平台的管理化系统,第一个可实现对各个部门物资的增减及时变动以及于物资各个部门之间的动态进行第一时间做出记录,以保证物资流与变化数据项的实时同步。第二也可更准确的反应出各个部门物资所产生的增减变化以及二级库存等情况。

3.1.2最终形成医院网络化的统一和管理体:目前医院所采取的分散管理模式,导致各级各部门物资数据无法及时得到有效的管理共享。在采用了网络化的信息系统后,将会彻底打破掉这个彼此独立的格局,以后所有的与物资管理相关的工作都能在网络中进行操作,包括了对临床方面物资的集体申请采购、后领用出库、再进行数据一体化核对以及物资库存实时监控等。如此一来既能对医院的物资管理形成了统一的管理体系,又能同时确保管理了物资的正确使用与后期保障效率。

3.1.3要全面实行闭合式的流程化监控,确保应对物资各个流转环节的有效性:通过在使用网络化的信息管理应用系统后,不仅仅能对物资的采购到货情况、物流后进出账、物资消耗以及各处结账收费等环节做出实时的记录与准确的跟踪外,针对每一个物资将从其进入医院那刻起,一直到消耗后的每个步骤都能形成有效的数据监控,进一步确保了整个平台对物流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同时更大大避免了打人情牌的现象发生。

3.2利用现代化物资管理技术。依付于先进的物资管理的手段,平台实施对物资的集成一体化管理模式,不仅有利于医院管理上理念的更新,并且同时能对之前的一系列物资供应链流程起到强有力的再优化作用,让物资管理模式做到保障、便捷、更人性化。

3.2.1实行力集中起来、做到统一配送的保障模式:此前,由于医院所具体行为即物资分散管理模式,使得物资分别领用后就保存于各个部门中,相对于彼此分割无关的状态,而统一的采购与管理模式,将可通过整体管理来确保医院库存始终保持在合理状态。再同时,医院结合网络管理,利用其制定最低库存量,以最实际情况接近医院设定临界点,系统会自动提醒该管理人员做也及时的补充,以确保物资采购的及时性和所需数量的安全点,综合提升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并提高了要员的工作效率。

3.2.2要实现最小化的库存安全管理:第三方物流参与医疗器材的统一配送现已然成为了最主流的采购模式。对此,医院也应积极的做出改进,引进现代物流管理理念与技术,这样不仅能极大的降低了医院的备用物资库存数量,并能同时减少该项流动资金的占用与库房场地占地的实用比率。同时,医院还需要结合到自身的实际状况,设置制定出一个小型化的经济型储备仓库,设置专门的库房来保存一部分急需的特殊物资,可在一定的情况下满足到临床对特殊物资迫切的需求。

3.3提升核算系统中数据的联通,做到及时准确的核算。为了确实的提升到医院核算的时效性,医院需最大限度促进物资流与数据流信息同步的同时,必需针对其数据流实行共享。以此才能利用到系统所带来的数据相互联通,达到更新及核对的目的,来切实保障会计成本核算的时效性。

3.3.1核算系统的准确对接,建立各数据间的核对联系:核算系统之间的数据联通性,即能保障会计与成本核算的时效性,又能同时对物资的各个使用环节形成相对应的准确记录,对物资管理部门及时进行增减变动处理,实时的账实核对。这样既能改变传统了月底做总记账的处理方式,还能避免因核算物质导致数据的滞后性。

3.3.2系统化成本数量自动提取,确保准确的成本核算与控制。①物资的管理化系统与系统核算成本必将实现数据联通性,那各科室所产生的各种使用数据都自动归总形成医疗成本,这样就改变了传统手工做账方式,即提升了工作效率又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更为了达到医院成本控制的目的。②通过物资管理系统平台与系统化成本核算之间进行数据联通性,系统化成本核算主要可以自动提取出物资管理系统中各个部门的使用情况,自动汇总、集成成本与各项费用,改变目前的手工统计,大大避免了重复的工作劳动。总之,医院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目前首要重视对于自身物资方面的管理信息化。本文就医耗物资管理的流程信息化入手,对相应的改进提出了正面相应的方法与策略。希望能切实的帮助到医院,让其提高自身的物资管理的效率,通过节约医院的成本,改变管理方式来达到维护医院的稳定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洁.医院医用物资物流管理成本分析及优化[J].中国卫生经济,2005,24(08):43-44.

[2]丁旭辉.优化物资管理提高医院管理水平[J].卫生经济研究,2012(11):52-53.

[3]汪桢如.综合性医院物资管理流程优化方案的研究[J].医学信息,2013,26(4):5-5.

[4]刘德国.通过流程优化提升医院物资管理水平[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2):31-32.

[5]陈捷,李国刚,刘国柱.优化物资管理降低医院成本费用[J].致富时代月刊,2011(11):109-109.

[6]任凯.浅谈医院如何优化物资管理降低成本费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1(1):41-41.

医院管理方案范文4

海恩法则告诉我们: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事故发生后,在处理事故的同时,更要对可能发生类似事故的征兆和苗头进行查找分析,及时解决再次发生事故的隐患。医院是一级重点防火单位,为了达到医院消防安全的目标及要求,必须更新管理理念,巧妙地运用技巧,采取有效的措施和对策,营造良好安全稳定的就医诊疗环境,才能保障医院健康科学发展。

一、增强员工思想认识,普及“四个能力建设”

消防安全是安全工作的重心,消防安全管理社会活动的组成部分,医院更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消防工作的基础在于预防,预防的根本在于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和消防素质。

(一)医院消防安全的现状

1.人员疏散难

医院人群结构复杂,大量的门急诊、住院病人以及探视、陪护、医护人员夹杂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行动不便甚至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深处高楼大厦之中,卧于病床,一旦有突发火灾,面对狭小的紧急出口,拥挤的疏散楼梯,难以施展的现场,要将众多的病残人员在有效的时间撤离到安全的场地困难较大。

2.隐患源头多

特种设备、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危险化学品,水电汽油,管网交错,分布广;各种仪器设备随处可见,楼宇内,地下室,穿墙入地,行走于天花板上等,且大多数设备常年使用从不间断,高强度超负荷运行,随时随处存在火灾隐患。

3.防火意识淡薄

我国很多大型医院消防设施比较齐全,自动化程度也很高,但是消防应急救援力量却很低。专职的消防人员缺乏,管理人员对消防安全管理意识不足,过度重视经济效益,认为火灾发生概率很小,麻痹大意,平时的消防巡查流于形式,消防培训及演练也是应付交差。大多数人员对消防设施设备的使用都不知晓,致使一旦发生火灾医护人员都很难自救,更不要说救护病人了。医护人员对消防意识认识不到位,影响消防安全管理的顺利进行。

4.易燃易爆物品管理不规范

医院中易燃易爆物品有很多,有些特殊部门,包括各个临床科室都长期使用,比如酒精。很多大型的三甲医院都没有对易燃易爆物品进行一致的储存管理,使用科室都是随便将其放置于普通的物品柜,医院也没有每日领取数量、使用数量等台账的记录。很多医院几十年留下的过期、废弃危险化学品大量堆放,管理层也不闻不问。

(二)改变思想,提高意识,加强训练

医院的消防安全文化就是在一个医院内形成的,由全体员工认可并遵守的消防安全意识和理念,及其安全价值的标准。通过对近10年来发生火灾的直接原因分析,20%是因为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淡薄,安全责任制不明确、不落实。消防安全工作必须克服侥幸、麻痹思想,接受安全培训、掌握安全技能,才能做到防消结合。消防安全管理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是全民都要参与的行为。医院必须每年举行一次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半年进行灭火演练。中国医院竞争力星级标准:员工灭火器使用PASS操作程序达到100%,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并纳入绩效考核,新员工必须考核合格才能上岗。

二、落实规章制度,做好火灾防范

事故的发生是量的积累,技术再好,不遵守规程,稍有疏忽就酿成大祸,任何一起事故都是有原因的,并且是有征兆的;同时说明安全是可以控制的,安全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只有未雨绸缪,才能做到不为隐患留空隙。

(一)医院消防管理工作重在防范

医院消防安全管理中,过多的流于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大检查,却往往忽视了对事故征兆与发生事故的苗头进行排查;而那些未被发现的征兆与苗头,就成为下一次火灾事故的隐患。消防工作必须划分区域,责任到人,制定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制定,及时排查,及时报告,及时整改。要抓细节,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抓小、抓早,事故本身就不会发生或者使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二)落实规章制度是医院消防安全的重要保障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第十八条“单位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特点,建立健全各项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并公布执行”。所以,医院应根据规定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及时发现事故隐患,避免消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1.建筑物的消防管理

首先,新建医院的消防管理。建立医院大楼前,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和制度,先将设计图纸交由消防部门审核,符合标准再进行施工;建筑材料要符合消防标准,竣工后,由专门的消防部门进行审核,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其次,老旧的建筑物在消防方面有严重的隐患,例如电线老化,安全通道不合理,消防设施落后,没有火灾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装置。针对这一情况,在老旧建筑投入使用前要先对相关设施进行维修检查,发现材料老旧严重容易发生火灾等情况,进行更换或者维修,并安装火灾自动报警器和灭火装置,一旦产生小型火灾可及时进行报警并扑灭,防止火势蔓延。消防通道是医院发生火灾时人们躲避风险的通道,严禁堆放杂物,占用消防通道等;保卫部门应定期、不定期进行消防巡查,一旦发现消防通道堵塞或者被占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清除,降低医院消防风险。

2.电器消防安全管理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治疗手段需要引进、使用先进的电器设备,然而大量设备造成电线线路超重负荷,容易出现电线过热引发火灾,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院消防安全隐患,并且这种问题越来越严重。所以电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电器使用原则:建立科学的电器使用安全制度,经常对电器进行安全检查,减小火灾概率;建立科学的设备维修保体系;建立档案,对所有设备维护维修进行记录;及时更换老旧的电线和插座;对外界线路进行科学的检查,负荷过重的线路及时更换功率较大的电线;绝不能私自进行外接电线。

3.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管理

医院中很多部门都会使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例如医疗氧气、医用酒精瓶等。这些物品的不恰当使用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稍有失误就会造成爆炸和火灾等危险。所以使用这些危险品时,要重视管理和控制。采用定量的手段,防止超过使用量太多带来风险,并且这些危险品必须由专业的部门统一采购保存,对使用量和剩余量进行详细记录,有部门需要时上报需求量,按照需求量进行领取。有专门的检修人员对其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防止氧气管的设施老化漏气,产生安全隐患。

三、结语

综上所述,医院的消防安全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在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负其责的基础上,履行职责、落实措施,才能为医院消防安全建立结实的防线。

作者:张利均 单位: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

医院消防安全管理篇2

医院是治病救人的地方,人员流动非常大,同时医院内的设备非常复杂,易燃易爆品比较多,如果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极容易发生重大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使整个社会不可承受之重。

一、医院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介绍

(一)医院发生消防安全问题的特征

首先,损失巨大。目前的城市大型综合医院是集门诊、住院、实验、临床、急诊、灾难救治、教学科研等功能于一身的综合题,医院的贵重设备越来越高,投入也越来越惊人,这样会导致医院的消防压力特别大,特别是危险品和电路危害,一旦发生火灾,这些设备的损失无疑是极为巨大的,因此而带来的财产和对患者治疗的损失很难估量。其次,补救难度大。医院具有非常特殊的性质,一些身体出现问题的患者长期聚集,他们是弱势群体,很多都是身体移动不便,如果发生火灾,会因为这些因素影响移动能力,有些大病患者甚至无法移动,这会大大增加火灾救助的难度。同时,医院的所有区域都连接在一起,如果发生火灾,很容易发生蔓延,火灾扑救难度可想而知。

(二)医院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现状

首先,建筑结构先天留有隐患。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医院规模都在快速扩大,一些新建医院能够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消防安全需求,能够设置出足够的空间安排消防设备,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先天性的火灾隐患。但是有一些新建医院是利用原有的建筑物改造而来,有的建筑物之前没有考虑到那么高的消防安全管理需求,这些建筑物改造的余地也不大,如果在改造时不重视消防投入,那么未来的消防隐患会极高。其次,设备管理不当。医院中一定会涉及大量的易燃易爆品,同时还会存在很多的危险品。医院内的氧气瓶、高压氧舱、化学物品储藏室、药品储藏室、锅炉房等等场所,如果管理不当,就极容易发生安全隐患。在综合大型医院,对于这种高危场所,会有一套相当健全科学的管理措施,但是一些规模小的医院,还有很大的管理提升空间。

二、加强医院消防安全管理的措施

(一)制定科学完善的医院消防管理规章制度

各级医院,应当和地方消防积极合作,消除安全隐患。地方消防部门应当定期主动上门检查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情况,指导和督促医院,看看他们是否构建了足够的消防安全制度,同时要帮助医院完善其消防安全制度、消防操作程序、重点区域消防安全管理措施,凡是涉及易燃易爆品和贵重设备较多的场所,应当督促医院负起责任,建立起完善的管理机制。新造医院必须要严格检查,要让这些医院完全满足国家一切硬性消防安全规定,针对已经投入使用但是不符合安全规范的医院,必须要令其限期整改,从源头上进行医院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二)解决不符合行业规范的问题

对于医院消防安全管理问题,国家有专门的《医院消防安全管理规范》,医院内部必须要逐步完善硬件设施,建立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规范一切事关消防安全的行为,不断加强与改善医院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使命性认识。不仅是行业规范,医院内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己医院的行为规范,加强消防教育与消防技能培训,在具体的工作上,可以根据季节以及特殊事项加大巡查管理力度,适当开展消防疏散演习,这样才能够让每一个细节都落实到消防安全上来,真正从医院的角度从源头治理的角度杜绝火灾安全隐患。此外,地方消防部门,可以配合医院进行设备采购与使用,消防安全制度构建,消防演习指挥与指导,实现医院消防安全管理专业化、规范化。

(三)积极开展消防演训,解决应对实际问题能力不足的问题

医院、地方卫生部门、地方消防部门,应当重视消防演训,让每一个医护人员都具有按照正确职能处理安全消防事故的能力。医院内部消防安全管理部门应当严格按照规范标准,在严格甄别消防安全隐患的同时,在医院内部开展消防安全相关教育,落实责任到人,有针对性得开展疏散逃生演练。

三、结语

医院消防安全,直接和人民群众、医护工作人员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如果发生重大消防安全事故,就极容易产生巨大的难以承受的生命财产损失。各级医院,应当将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放在一个极为重要的位置上,投入充足的资金和人力,提升医院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水平,为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保驾护航。

作者:徐东 单位:郑州大学

医院消防安全管理篇3

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进步,各种综合性医院也在不断扩建。医疗建筑属于特殊的公共建筑,建筑功能、结构复杂,内部用电设施设备多且需长时间不间断运行,易燃易爆的医疗药剂存量多,火灾荷载大,同时医院人流量大,很多伤员、病员,他们行动不便,一旦发生火灾事故,火势蔓延难以得到控制,人员疏散难度非常大。如若没有及时预防、做好处理和善后工作,会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对医院来讲,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是极其重要的工作之一,必须高度重视并付诸实践,确保不发生火灾事故。

1正确认识医疗机构消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消防安全不仅是针对某一个社会领域的问题,更是关乎全社会安全与稳定。医疗机构作为公共机构,肩负着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职责与使命,要具备高度的安全意识,尤其是对自身建筑设施消防安全问题,必须要加强关注,增加投入,切实解决问题,保障消防安全和人民生命安全,防患于未然,这是所有医疗机构切实做好自身工作的基础。

1.1树立安全意识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

任何领域的生产、建设与管理工作都是为了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要想真正达到这一目标,必然要以安全为前提,这是全体人民群众的共识、共同目标和共同追求。加强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也是为了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只有树立大局观、安全观,才能够实现医疗事业和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2做好安全管理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首位,医疗机构作为公共机构,必须要履行自身维护公共安全的责任。公共建筑一旦发生消防安全,会引发一连串的严重后果,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医疗机构的信誉和形象,威胁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安全。医疗机构的领导层和管理层必须要明确自身安全管理的责任,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将其贯穿一切工作始终,不松懈,不麻痹,只有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保证消防安全工作落实到位。

1.3落实安全工作是展开其他工作的前提

医疗机构的消防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是开展其他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更是衡量医疗机构工作效率和质量的红线,一旦踏出这根红线,不仅有生命财产损失,更会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付出血的教训。安全一旦出了问题,医疗机构的工作就算不上尽职尽责,甚至会阻碍医疗事业的发展。

2医疗建筑消防设施建设与管理现状分析

2.1安全职责未落实到位

医疗机构不仅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关于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以及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相关规定,还要严格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应急管理部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制定的《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九项规定》,从实际检查情况来看,很多医院的消防安全管理职责并未严格落实到位。主要表现在部分医院管理人员未落实“一岗双责”,将消防安全职责完全压在后勤管理、保卫部门身上,各部门之间互相推诿现象严重。医院领导班子每人每年开展消防安全检查次数不足的情况突出;日常消防检查流于形式,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消防安全问题及火灾隐患未留下整改记录,隐患整改未形成闭环;对职工的岗前培训和安全教育工作未落实到位,导致工作人员对自身消防安全职责不明确,不会使用相关设施、设备等。消防安全管理职责的落实不到位,使得医院消防安全工作的推进缓慢,安全隐患越积越多。

2.2消防安全隐患存量多

从已经排查出来的医疗机构的消防火灾隐患中可以发现,一是很多医院先天性消防隐患多。特别是电气线路敷设、管道桥架封堵等隐蔽工程,该穿管的未穿管,该接地的未接地,该封堵的未封堵,施工单位偷工减料,施工质量不高。同时,很多消防产品质量不好,消防设施与消防产品的故障率、损坏率高。二是医院私自改造,变更原有建筑布局的现象严重。变更后防火分隔、安全疏散不符合规范要求,拆除、移位原有消防设施无法起到防灭火作用。三是后期维护管理未尽职尽责。医疗建筑体量大,消防设施功能复杂,点位众多,很多医院报警点位、排烟送风、防火卷帘等点位标识管理混乱,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无法迅速找到对应区域,快速启动对应设施。部分功能复杂,针对特定场所的防灭火设施,比如气体灭火系统等,由于平时不常用到,很多设施自建成以来从未进行过测试。医院自身维护保养消防设施的能力欠缺,虽然与专业的消防维保单位签订了维保合同,但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做到维保单位派驻人员24小时驻场,专业维保力量的缺失以及对消防设施运行状态缺少实时的跟踪维护,导致很多消防设施医院管理人员不会操作、不会检查故障,有故障的消防设施也无法尽快修复。

2.3职工消防安全意识差

医院人员密集,流动性强,领导层不仅要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一线医护人员也应当具备丰富的消防安全知识,同时也要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兼顾消防安全和民众生命安全。不可否认,医院的医护人员虽然在医疗方面专业知识扎实丰富,但是对于消防安全的认识仍旧不足。消防安全主要是由医院的后勤管理部门负责,而其他部门则起着协调和配合的作用。后勤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一旦在自身认识和理念上出现误差,必然会影响实际工作的开展。其他部门的人员除了要对消防安全负责外,还要承担着医院的其他工作,比如治安管理、医患矛盾纠纷处理,任务繁重,精力有限。工作人员消防安全素养不高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医疗机构需要做好安全指导和教育。

3医疗建筑消防设施建设与管理的优化策略

3.1建立健全消防安全检查管理制度

制度建设是一切工作开展并取得实效的保障,医疗建筑的消防安全也需要医院建立健全完善相关制度。医院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以及《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九项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落实主体责任,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要求,领导班子必须担负起“消防安全检查带头人”的重任,医院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巡查检查计划,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对巡查发现的隐患要及时消除,隐患整改工作要形成闭环。

3.2加强消防设施维护管理

消防设施和设备是消防安全工作展开的物质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设施设备的管理工作要做好,其效益才能够最大程度展现。

(1)完善各项消防设施设备

医疗建筑内部和外部的各种消防设施设备要备齐、备好,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平时的维护、保养和管理工作非常重要,而这恰恰也是最容易忽视的环节,很多时候消防器材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做得不到位,等到需要时就很难发挥作用,不仅无法解决救灾问题,还会拖沓所有工作的进度,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医疗机构必须要定期对所有消防系统做全面的检查,检查消防设施设备是否完善,是否出现损坏,是否有遗漏缺失,对相关设施设备要进行严格测试,确保其能够顺利投入使用。这一工作可以建立专项小组,建立专门档案,健全使用规章制度,保证消防器材的使用有章可循,对其使用信息可随时查阅和检查。

(2)保证紧急消防通道畅通

在紧急情况下,消防通道是实施救援和人员逃生的重要通道,但在实际救灾中,消防通道常常会出现堵塞和占用的情况。主要原因在于平时医院对消防通道的管理并不重视,安全意识的缺乏致使相关人员对救援通道的使用不合理,将其作为放置杂物的空间,长期堵塞占用,增加安全风险。消防事故往往具有突发性,一旦意外发生,人员不能够在第一时间逃生,消防人员不能够在第一时间实施救援,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医院领导层和管理者必须时刻保持理智和清醒,不论在什么时候,都应当对所有职工强调消防通道的重要性,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够占用和堵塞消防通道。对现有医疗建筑进行改造和重建时,也应当提前预留室内外消防通道,优化设计,坚决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建筑进行改建。

(3)检修改造设备符合规范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医疗愈加重视,医疗事业发展势头迅猛,这也就造成了医疗建筑的改造十分频繁。对医疗建筑进行改造和重建是长期、浩大的工程,整个建筑物的消防系统很有可能由此受损、崩溃,影响其效益的发挥。医院在改造时必须要遵循一个原则,尽可能不要改动原有的消防设施设备,如果非要改动的话,必须要制定科学完整的方案,保证其消防功能有增无减。建筑的改造和重建是不可避免的,消防系统的稳定性必须要得到保证,这需要医院领导层和管理层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已有条件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解决消防安全问题,制定可行性方案,按照相关标准规范进行审核、审批、验收。

(4)确保消防标识清晰可辨

医院在配置各种消防设施设备时,还需要清楚的标识各种消防设施设备的名称、功能及使用方法,确保标识要清晰醒目,使用方法要简要明确,让人一读就懂。基于医院人口的流动性和复杂性,医护人员的消防安全素养参差不齐,要做到上述几点,还需要对这些标识进行定期检查和更新,防止其模糊、损坏、脱落。医院要加强宣传工作,在走廊、宣传栏、LED屏等处从安全防范意识到消防设施设备的使用加强宣传,引起人们注意,从而起到警示的作用。

3.3成立专业的消防安全管理队伍

医院还应当组织一支专门负责医疗建筑消防安全检查、保养、维护、管理和监督工作的队伍,选派知识丰富、经验丰富、领导力强、执行力强、有责任心的人员组成。管理人员要通过国家消防安全技能鉴定考试,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才能够保证其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在选择医院消防系统巡查工作人员时,要求其必须通过国家消防技能鉴定考试,能够对各种现代化管理理念有所领悟,熟练应用管理工具,提高自身巡查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对于负责维护和检修医院消防安全系统的人员,也要选择经验丰富,素质过硬,责任心强的人员。从源头上把关,做好安全检查,选择安全性能稳定的消防材料,保证其防火效果,降低医院的投入成本。

3.4加强医护人员消防安全教育指导

(1)加强消防安全教育

在医院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必须要加强所有职工的消防知识教育,将其作为安全管理工作的常规任务,确保每一个员工都能够了解一些消防常识,能够对基本消防器材的使用有所掌握,能够知道一些安全逃生的方法。一旦意外发生,所有人员才能够有较强的心理素质,有序展开自救,配合救援人员工作,最大程度减少损失和危害。此外,医院还应当加强领导层、管理层以及专门负责消防安全工作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其责任意识,使其可以对自身工作负责,对所有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负责。

(2)组织应急演练活动

提前对可能会发生的消防安全意外进行演练,制定消防应急预案,保证人们在真正遇到险情时有条不紊。消防预案必须要对医院本身的建筑规模、建设设计、使用性质、服务对象等要素有全面的考虑,医疗建筑中人员密集,伤病员行动困难,建筑物内设备多样,制定预案时必须要突出以人为本,首先要考虑人的生命安全。在预案形成后,必须要定期进行实际演练,检验预案可行性,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后续演练活动的积累不断完善和充实,使其能够真正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医院应完善微型消防站与应急灭火救援队伍的建立,与当地消防部门加强合作联系,经常开展训练,保证险情发生,队伍即刻到位。

(3)传达正确逃生方法

消防安全应急预案只是理论上的原则和思路,紧急情况下,预案指导也有可能与实际有出入,现场情况复杂多变,为防止事态扩大,减少损失和危害,有必要对所有人员传达正确的逃生方法。医院可以邀请消防部门定期举办逃生讲座,当意外发生时的正确处理办法,促使人员可以在消防队伍到来之前组织自救活动。医院也可以通过远程连线指导、线上课程学习来加强人们的安全教育。

3.5加强重点部位管理

医院应明确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并加强管理。由于医疗建筑功能复杂,一些相关科室比如病理实验室、手术室、药品库房、高压氧舱、氧气站、发电机房等存放的物品种类比较特殊,一部分甚至是易燃易爆化学品,发生火灾事故的可能性、危险性都相对较高,医院必须将这些部位确定为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医院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专门的部门或责任人负责管理,相关岗位人员要熟悉重点部位设施设备运行原理,掌握对应的防灭火知识。重点部位的消防设施要定期维护保养、定期开展检测,避免出现不会操作消防设施以及紧急情况下消防设施故障的现象。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中,公共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也被广大群众所关注和关心。医疗机构是重要社会公共部门,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安全和稳定。医院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要对消防安全高度重视,齐心协力,为推动医疗建筑消防安全建设与管理的优化不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社会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安定民心,安稳国本,让安全为民众幸福、国力壮大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吴计果.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保障医院消防安全[N].宿迁日报,2019-10-27(A04).

[2]侯昌铭.我国医院高层建筑在新形势下常见消防安全隐患及治理对策分析[J].今日消防,2019,4(05):46-47.

[3]许浩宸.医院安全保卫与消防安全工作问题及重要性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9(04):88-89.

[4]姜葛君.医院消防安全管理面临的问题及预防措施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22):168+170.

[5]刘斌.现代化综合性医院消防安全管理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40):187-188.

医院管理方案范文5

【关键词】新医改;医院;档案管理;改进;策略;分析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量相对较大,管理内容十分复杂,管理人员缺乏一定的全局意识,无法对医院内部医疗文件、诊疗记录、政策要求等文本数据进行分类处理,导致档案调取环节错乱无序,档案管理质量和管理效果不尽人意。受到新医改政策的积极影响,我国很多医院及地区医疗机构都在内部档案管理模式上进行了优化调整,使现代化医疗卫生系统的运行效率得以全方位提升,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造福于整个社会,加快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一、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管理体系不够完善。新医改背景下,医院整体的规划方向应该发生较大转变。然而部分医院无法明确认清当前形势,档案管理制度体系尚未构建完善,对一些细节问题没有进行深入分析,制约着医院长远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我国医疗卫生系统的管理水平相对较低,至今没有制定出统一的规划目标及管理准则,导致医院各部门管理工作难以进行有机协调,档案管理系统运行效率难以得到有效提升。部分医院领导人员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没有给予高度重视,并将档案管理工作划分到科室管理范围,采用科室管理模式进行统一监管,造成档案管理形势相对固化,制度化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很难切实体现。上述问题的存在,不仅给整个医疗卫生行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的稳定加快造成了严重的制约,还会给各项基础诊疗工作带来诸多不便,降低医院医疗系统的运行效率。(二)档案管理意识相对缺乏。档案管理人员的全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决定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现阶段,很多医院都存在着档案管理模式单一、档案管理手段落后、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及业务能力较低等问题。医院领导部门普遍认为,档案管理工作无法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只要对医疗卫生文本数据进行简单整理,保证医院内部工作的协调进行,就是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职责。这种错误的认识,不仅使现代化档案管理水平严重降低,还对医院稳定、健康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管理人员在这种管理背景下,工作热情渐渐丧失,应付现象愈发严重。管理层具有相对落后的全局观念,那么势必会影响到整个医疗卫生系统的正常运行,新医改理念的深化发展困难重重,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二、新医改下医院档案管理的改进策略

(一)对档案管理给予高度重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医院档案管理模式的调整,结合社会整体需求,对医院档案管理思路进行转换,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使领导层能够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从而对档案管理工作予以大力支持,使新医改背景下的档案管理制度更加完善。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在不断探索中积累经验、总结教训,树立起积极向上的服务意识,明确自身职责,发挥出管理价值,制定出合理的档案管理方案,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具备较强的全局监管意识,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从而最大限度地彰显出现代化档案管理的实际意义,迎合新医改最新要求,保证人民群众的根本权益。(二)加强信息化档案管理建设。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信息时代的快速来临,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增添了别样的生机与活力。新医改进程持续加快,不仅广泛造福了人民群众,同时也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创造了新的改革机遇。想要进一步提升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质量,我们必须站在全局角度,对医院档案管理改进方向进行明确,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信息化档案管理方案的宣传与实施,转变管理人员及领导人员的档案管理观念,使现代化医疗卫生事业的稳定发展规划顺利实现。医院信息化档案管理建设工作的开展,需要专业设备、仪器的大力支持,政府及有关部门需要为医院大力投入建设资金,使医院能够引进大型先进设备,并开设信息化管理室,为信息化档案管理计划的实施提供有利条件。此外,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医院档案管理人才培训活动,使工作人员能够具备较高专业技能,掌握到先进管理设备的操作要点,充分满足医院的长远规划要求,推动我国现代化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

三、结语

总之,在新医改背景下,对医院档案管理观念进行革新,在全国范围内宣传现代化医疗卫生事业的稳定、健康发展规划,调动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参与热情,让人民群众发挥出监督审查的重要作用,协调各部门、各环节的管理工作,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注入新鲜元素,激发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顺应社会长远发展趋势,对医院档案管理建设质量进行强化提升,构建信息化交流平台,广泛接纳建设性意见,改进医院档案管理局限性较大的问题,促使整个社会的国际化发展进程得以迅速加快。

【参考文献】

[1]李玉红.探究新医改下医院档案管理的改进策略[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03):281-282.

[2]生国栋.探究新医改下医院档案管理的改进措施[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06):1-2.

医院管理方案范文6

一、完善人员管理

1、合理分配护理人员工作

护理工作是非常繁琐的。如果是一些病情严重的病人,那么从病人的吃喝拉撒睡到病人的吃药、打针等,护理人员都要兼顾。而且一般医院的护士都要负责几个甚至十几个病人。因此护士的工作任务是非常繁重的,工作负荷极大。所以很容易会出现身心疲劳、行为认知变慢、注意力不集中、护理质量下降,这样就会很容易出现差错,发生医疗事故。所以医院要合理配置护士的工作。例如加大护士编制,增加护理人员的数量。其次,合理分配任务。考虑护士的身心特点,让每一个护士只负责一定数量的病人。再者,合理安排护士作息时间,护士休息假期可以适当延长。

2、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是医院护理安全管理的最重要环节,医院应定期开展护士培训活动。主要包括三方面:第一,专业知识及技术培训。很多医疗事故、医疗纠纷的产生都是因为护士的专业知识缺乏,技能不足,不能很好地观察病人病情,并把病情及时告知医生;遇到紧急情况不能采取最适当的措施,从而加重了病人病情。因此医院必须定期开展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例如新护士的培训,凡入职的新护士都要经过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考核,而且要实行一对一的带领管理制度,让优秀的老护士带领新护士上岗,手把手地教新护士每一个护理步骤,确保规范到位。另外,还要对在职护士开展专业知识、技能课程,并有定期的专业水平考核。第二,职业道德的培训。护士首先要树立患者至上的职业理念,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维护病人的健康为己任。其次,护士还要有热情的服务态度,规范的服务质量,对待病人要爱心、耐心和细心。另外,护士还要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对待病人亲切,细心回答病人的问题,让病人感到温暖。对待不听医嘱或言行不轨的病人要严肃、劝阻。第三,法律意识的培训。护士要清楚知道护士的义务和权利,严格遵守护士的职业道德规范。另外护士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遇到蛮不讲理的病人或者医院的不公平待遇时,也要举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利益。

3、医院加强制度管理

是否有完善的规章制度,是相关措施能否落实到实际操作中的关键。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医护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才可以有章可循,做到规范,达到安全。在医院评审标准中已经明文规定了“医院各部门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与改进的相关制度”。所以医院要根据实际,补充和修订相关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尤其是一些重症的护理操作规范、程序等。另外,还要制定严格的考核评价标准及奖惩标准,把护士业务质量与奖金、奖励挂钩,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质量。其次,一些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医院也要制定相关条例、规定,让医护人员有章可循,维护自己利益

二、小结

医院管理方案范文7

1.1现状

目前,各大医院已经充分认识到数据库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对数据库的密码采取分段管理的策略,也就是将数据库的密码分为几个部分,交由不同的数据库管理人员进行分散管理,这样,凭其中的一个人是无法打开数据库后台登录的,必须由这几个工作人员同时在场,输入自己所掌握的那段密码,才能构成正确的数据库登录密码,实现对数据库的管理。这种分段式密码管理的一大好处就是能够形成一定的监督机制,避免数据库管理职权集中在单个人手中,造成滥用权力、篡改数据库信息的腐败现象。然而,这种方式也有一定的不便,一旦掌握密码的管理人员有一个未能到场,则数据库系统就不能顺利登录,一些突发问题也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其次,当前的医院数据库管理人员拥有较大的权利,他们甚至能够随意地篡改或是删除一些重要数据,这些使数据库信息面临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当前的数据库发展水平有限,大多数的医院数据库缺少记录功能,不会留下任何的数据库操作痕迹。举个简单的例子,数据库管理人员对信息进行修改或删除,并不会被发现,也没有一定的提示,或是即使有人发现数据的变化,对于何人操作也无从得知,一旦出现安全事件或是损失,这些责任将会落到知道数据库密码的工作人员的身上,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这些都是目前医院数据库信息安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1.2安全管理思路

1.2.1登录安全

在对数据库进行登录使用时,建议数据库管理员在登录时,尽量不要通过超级管理员来登录,要通过数据库安全管理系统进行安全用户的注册,然后实施安全登录,这种登录方式具有一定的优越性,能够对管理人员的权利形成限制,管理人员必须经过授权才能实现对数据库的管理操作。避免出现管理人员权利过大,对数据库的管理不受限制,而造成不良的影响或后果,阻碍数据库的正常职能的发挥。

1.2.2规范数据库权限

当前的数据库管理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它缺少必要的记录功能,不能对数据库的信息变更做作出详细的统计;另一方面,数据库管理的权限不受任何限制,管理人员可以随意地对其进行查询、更改等,容易造成权利滥用,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要对数据库的管理权利进行一定的限制。对那些比较重要的项目如添加、删除、修改数据、图片等,适当地进行权限控制,防止个人对数据库信息的删除、修改,保证数据库的信息安全。

1.2.3实施数据监控

传统的数据库管理未能对管理人员的操作进行有效的记录,导致数据库的有关操作不容易被发现,或者即使发现数据库信息的变更,也不能明确责任人,这使数据库的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着潜在的风险。因此,必须对数据库的内部系统进行改进,使其能够将数据库的有关操作如建立数据库、增改数据等都记录在案,方便审计与监督。另外可由专门的数据库管理员在线上对所有数据库用户的操作进行时时监督,一旦发现有不良的操作行为,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阻止,将数据库的信息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里。

1.2.4智能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的操作,是一个复杂的流程,它包含了多个环节,并且每个环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一旦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将会影响整个数据库的正常使用,因此要优化数据库的安全管理功能,使其能够对管理人员的操作进行基本的判断,对重要的操作以及信息进行保留,一旦出现误删或者信息丢失的现象,可以通过数据库的自动保留功能,找回重要的信息数据,使数据库管理得以正常运行。

2安全管理方案

2.1用户的授权管理

为了使管理人员更方便对于数据库的管理,可以在数据库的人员进行注册后,针对一些特别的人员进行再一次注册,并且分配这些用户的权限和角色,建立一个全新的数据库,以此来使管理人员对数据库整理的需求得到满足。而在对此的实际操作中,由于一些超级用户的权限比较大,可以再建立一个新的用户并予以限制,将新用户授予其他人员进行使用。超级用户处理的新用户还可以通过数据库的授权,与原IP进行绑定,设置系统的权限等功能。

2.2密码实行分段管理

所有的超级用户密码使用者必须同时在场才能登录系统,这一程序过于繁琐,使得医院对于一些突发的事件不能够及时处理。而利用数据卫士的数据原密码管理功能能够使数据库在超级用户注册后将密码和用户的数据加密存储,通过这种方式,超级用户在登录系统的时候只需通过管理者进行授权,再输入个人密码就可以访问系统数据。

2.3知识库的管理

对知识库进行管理的功能是指在用户使用系统数据时需要输入执行的原因,通过对这些原因的归类和整理就能够使系统更方便地进行查询,对数据库的操作更加快捷。通过对系统日志的记录,能够查询到具体用户的使用日志,并且能够智能地以人员对数据进行分类,便于用户的检索。此外管理数据库的人员还能够根据数据库的操作内容、操作结果、IP地址等内容对用户使用系统的情况进行审查,防止用户非法篡改数据库。

2.4数据库进行分级管理

对数据库指定严格的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地防治数据库中的数据被篡改或不合规定的访问,数据库的管理制度要求要明确规定系统用户以及管理人员的权限,并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数据库权限管理的控制,确保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5网络安全的管理

数据库能够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就是靠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支持,因此,网络安全管理的加强也是数据库运转正常的要求。做好网络的保障工作首先需要选择稳定、安全且质量高的网络设备的网络设备,为医院数据库建设打造坚实的网络基础;其次要在网络结构的连接方式上进一步优化,保证数据库运行的稳定;不时还必须要加强网络的安全性,建立防火墙防止病毒和黑客的入侵,并对数据库进行严格的加密防护,以专门的网络服务器保障网络问题的快速解决,保障数据库的安全可靠;对于数据库网络的维修和检测也必须要安排专业的人员,对于网络运行的状况要实施监测,保证网络故障问题的第一时间处理,提高网络维护工作的效率。

3有效策略

3.1选择合适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医院的数据库安全管理是一项技术性的工作,它不仅需要专业素质的安全管理人员,更需要科学、合理的数据库操作系统。当前的数据库操作系统类型多样,在对数据库进行安全管理时,首先要明确数据库的系统类型以及它所能达到的安全级别,进而选择适当的服务器以及硬件设施。而且,还要对当前的网络系统进行评估,要充分考虑其安全性。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应用系统选择时,要注重对系统身份认证以及授权的保障。另外,相关的数据库的管理人员要对数据库的操作及网络行为进行必要的监控,明确规范数据库的操作与授权范围,严厉抵制一些数据库使用不规范行为,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并成立一定的审核与监察机制,对数据库的信息管理进行定期检查,责任划分到个人,加强团队合作,保障数据库的信息安全工作落实到位。

3.2安全监督方案

医院的数据库安全管理工作离不开有效的监督机制,数据库中包含了大量的信息与重要文件,是医院信息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必须施以必要的监督,保证数据库的信息安全性。首先,数据库管理人员要对数据库的日常运行、文件备份以及使用及删改情况进行例行检查,及时地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在数据库安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其次,要密切监督数据的增长情况,对数据库进行每周的安全检测。另外,数据库中的索引以及表等也是相当重要的,要对其进行每月一次的检测,并从中发现问题,根据数据库运行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制定出详细周密的数据库空间管理计划,改善数据库的功能状态。

3.3建立数据的恢复与备份系统

网络系统的数据恢复与备份功能是尤为重要的,无论在那个行业都被广泛应用,在医院的数据库安全管理系统中,更需要建立起完善的数据恢复与备份系统,一旦出现失误操作,或是误删,可以通过备份功能将其找回,使数据库的信息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在对数据库进行使用操作时,一定要将有关的数据以及文件进行备份,以便以后使用,可以有效地恢复。一方面能够保障数据库信息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在面对一些突发性事件时,不至于相关的重要信息资源被破坏。另外,要定期对网络进行扫描杀毒,防止木马等病毒破坏电脑系统。医院的数据库安全管理人员要树立安全意识,真正认识到数据库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制定出突发事件的应急方案,以便应对突如其来的紧急事件。

4结语

医院管理方案范文8

【关键词】医院;药品库存;管理方案;综述

门诊药房是药学部服务的一线部门,药品种类多、周转期短、使用率高[1],为确保药品能及时周转、供应,保证药品使用质量及管理方法,要确保医院药品库存管理的效果。柏鹤[2]研究显示,医院药品供应、采购及贮备的规范性、合理性直接影响医院的工作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医院的医疗水平及经济状况。本研究旨在对医院药品库存管理方案进行综述,现报道如下。

1医院药品库存管理问题

1.1医院药品库存管理的疏漏

医院药品库存管理工作中存在药品数量与财务不符合情况,管理人员普遍关注实际金额与账本金额总数,而忽略了药品实际库存药品数量[3]。此外,药品种类繁多,需要管理人员耗费过多的时间与精力管理,导致工作人员工作压力较大而影响药品管理。

1.2药品采购问题

医院药品库存管理工作中普遍使用数字化信息管理技术,以与医院各科室、病房等部门更好地进行沟通,负责采购的药品部门也可随时了解药品的消耗、采购与库存等,但外部药品采购人员凭既往经验采购药品,会出现药品库存缺损、积压等问题[4]。

1.3医院药品库存数字化管理问题

医院药品库存管理使用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时,需药品库存管理人员及时全面掌握各类药物的库存、销售量及日期等,详细记录药品出入库情况,并在第一时间补充缺损药物。若填写数据时出现错误,会导致库存药品种类、数量与实际需求不符。

2医院药品库存管理效果评价

2.1药品库存量评价指标

评价药品库存量是根据药品月平均库存量及周转次数[5],其中药品月平均库存量=(月初库存量金额+月末库存量金额)/2;周转次数以月周转次数为例,月周转次数=月销售量金额/月平均库存量金额[6]。

2.2药品库存管理的衡量指标

药品属于特殊商品,对库存保管要求较高。药品库存管理的衡量指标是药品周转率,药品库存周转率越高,表明药品库存管理效率越高;药品库存周转率越低,表明药品库存管理效率越低,药品库存占用资金量也越多。库存周转率=(年销售额/年平均库存值)×100%。

3加强医院药品库存的管理措施支管

3.1加强医院药品库存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培训工作

为提高医院药品库存管理工作质量,需加强对医院药品库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培训医院药品库存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责任意识[8],使医院药品库存管理人员能有效管理药品库存,并能专业性控制药品数量,管理库存药品的有效期,以免出现药品管理问题[9]。此外,提高医院药品库存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及综合素质,使工作人员能利用专业知识以规范化的操作加强对医院药品的管理。

3.2建立完善的医院药品库存的管理制度

医院药品库存管理工作中需建立完善的药品库存管理制度。工作人员需按照药品库存管理制度进行药品管理,提高药品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10],同时密切观察药品使用情况,合理预算药品管理,以此有效管理库存药品。

4医院药品库存管理方法

4.1ABC分析法

ABC分析法是根据药品实际销售金额分类管理医院中的药品,于一般药品中分离出部分重点药品,并能明确药品管理的重点、次重点和非重点[11]。A类药品占金额的80%,采取重点管理;B类药品占金额的15%,采取一般管理;C类药品占金额的5%,对其管理可适当放宽。但ABC分析法在加强药品库存管理时未能精确划分各类药物,会增加药品管理的不精确性[12];其次,ABC分析法管理药品时以药品单价×数量进行分类,未能重点考虑药品使用的重要程度。C类药品包括一些单价高、用量少、必不可少药品,管理多存在一定问题;另外,C类药品占用金额比率不高,但药物种类多,也存在部分淘汰的药物,会增加药物管理资金。

4.2排序分析法

排序分析法融入收益递减观念,能精确分析药品数据,根据药物购入数量进行主要排序,其次是根据药品库存的金额和单价,若药品购入数量、金额和单价排序在前[13],可将该类药品纳入重点管理工作。但排序分析法会将单价低、购入数量大的药品列入重点管理工作中,进而增加药品管理成本,而将特殊管理药品列入非重点管理工作,并不符合临床药品管理方案。一般情况下,常联合ABC分析法与排序分析法进行医院药品库存管理,排序分析法能避免ABC法将单价高、用量少、临床不可缺少的药品划分到C类的缺陷[14],而ABC法可避免排序分析法将特殊管理列入非重点管理当中。倪吉志等[15]对医院药品库存管理采取ABC分析法联合排序分析法,药品周转率加快,并根据部分药品使用情况,能及时迅速调整库存上下限,临床能得到及时药物供应。

4.3品管圈管理法

品管圈管理法在医院药品库存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在1954年根据信息反馈原理提出,其原理是质量计划的制定、组织和实现,包括P、D、C、A,一般管理工作会循环进行。P:计划阶段:在药品计划阶段,需根据医院对药品库存的周转要求,一般药品库存周转时间控制在10~15d。一般库存周转率=(本期销量金额/本期平均库存金额)×100%;平均库存金额=(期初库存金额+期末库存金额)/2;周转时间=本期天数/库存周转率。D:实施阶段:在医院药品库存管理实施阶段,先成立药品库存管理质控小组,包括科主任、药库保管人员、采购人员、药房负责人;其次,加强药品管理方法培训工作,重点划出应急药品目录,制定出备用药品目录,并根据药品属性,综合参考药品库存量、月销售量,以确定药品采购方案;最后,加强与药房的沟通,根据每日药房销售量确定药品采购、销售情况,制定完善的领用计划;对滞销药品做出警示及退库处理。C:检查阶段:医院药品库存管理检查阶段,根据药品周转时间,一般超过85%药品周转天数不足85%。田旭等[16]在医院药品库存管理采用品管圈管理时,医院药品库存管理周转天数不足15d占到85.7%,与上一季度的72.5%相比明显提高。A:处理阶段:根据医院药品库存管理检查结果,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药品库药品采购计划及药房领用计划,加强对滞销药品的管理,制定人性化的新进药品销售周期,对特殊药品需区别重点管理。郭秋实等[17]对药品自动库存管理采用品管圈管理法,自动分析药品库存出现差错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方法,以完善药品库存的管理流程,2014年药品库存管理差错率为9.17%,2014年6月为3.77%。因此医院药品库存管理工作中应用品管圈方法,能及时发现医院药品库存管理问题并及时纠正差错,以降低药品库存管理差错发生率。

4.4医院信息系统

(HIS)结合药品配送企业的“智能链”库存自动化管理系统(SPD)法HIS结合SPD在医院药品库存管理工作中可先建立“统一收货平台”系统,通过条形码技术验收药品条形码,设定药品定数包并扫描药品外包装上的定数卡,以实现药品的自动出入库和自动生成采购计划,进而提高医院药品库存管理的科学性及规范性[18]。医院药品库存管理中联合应用HIS与SPD法,能选择更经济、高效的药品管理模式与药品存储模式,以提高药物储备的科学性与药品管理效能,并明显降低药品管理成本,以确保临床合理用药。陈利芳等[19]在药品库存管理中应用HIS结合SPD法,实现了药品管理信息化、药品验货信息化,并自动生成药品入库单等,明显提高了药物库存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工作精确性,同时也能减少药物库存管理人员人数,并相应降低药品库存量及运营成本,在一定程度上给医院带来了经济效益。

5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