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医院护理管理问题

高校校医院护理管理问题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公共卫生事业获得蓬勃发展,随着大众对高品质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强烈,我国高校校医院护理工作的指导思想与具体内容有了新变化,校医院护理管理的重点与实际管理方法也随之有所调整,医护人员的思想觉悟与工作效率应随着大众医疗需求的增加而不断提高。为满足人民群众就医需要,必须对护理人员群体进行严格专业训练与素质考核,通过增加医护人员知识储备提高校医院医疗服务质量与护理水平,解决护理管理体系中的问题,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与专业医护队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此推动校内医院护理能力的不断提升。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我国高校中校医院护理工作管控体系中的主要缺陷与漏洞,并提出了改进护理工作模式、提高管理效果的可行优化方案。

关键词:护理管理;医疗服务;医疗资源

前言:

校医院作为高校医学专业教育体系中的关键部分,是为广大师生提供医疗护理服务重要基地,医疗工作者可借助校医院所提供的保健护理服务向高校学生与任课教师宣传灌输符合科学理论的保健方法与医学思想,校医院可帮助校方处理校内卫生问题,为学生群体提供一个整洁卫生的校内生活学习环境。目前校内医院护理服务管理体系出现了明显的漏洞与缺陷,为保证校医院正常发挥公共服务职能,必须尽快进行改进。

一、现阶段我国校内医院护理管理体系中的主要缺陷分析

(一)对医护人员缺少专业化培训,医疗服务水平不高

担任护理工作的医护人员没有提高自身医疗水平、应对潜在公共卫生危机的急迫感与使命感,校方对校医院的工作人员缺少职业化训练,护理人员未能掌握并持续践行行业行为规范,在护理患者过程中对卫生条件把关不严,未能按照规则操作医用设备器材。护理人员自身缺少继续进修的动力,医疗实践经验较少,校医院领导习惯于让没有多少实际护理经验的护士训练年资较低的新人,没有意识到构建护理人才培训体系的必要性与急迫性,导致校医院内的医疗从业人员的护理能力提升空间有限,职业生涯发展受到限制。此类医护人员所掌握的医学理论知识已开始逐渐被科技发展所淘汰。由于缺少专业培训活动,造成校内医疗服务长期停留于较低水平,对护理学的研究陷于停滞状态,严重影响高等院校的社会形象。

(二)护理人员缺少职业道德,理论基础不扎实

担任护理工作的医疗行业从业者必须拥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与基础理论功底,因为护理学是融合多领域科学研究成果的交叉学科,对护理人员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水平有一定要求。然而校医院招录护士职位时没有对入职人员的基本素质与专业能力进行全面考核。校医院护士对常用技术设备的操作不熟练,因自身理论知识匮乏而难以回答病患提出的技术性问题。现阶段校医院未能建立针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体制,护理人员不关心病患的病情,在日常工作中缺少主动性,对待需要细心照顾的病人态度粗暴蛮横,不愿接受病人家属的问询,对护士岗位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与道德义务缺少认识,在不经意间损害了医护关系。

(三)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可用资金不足

现阶段校医院并未建立为患者提供全方位高质量服务的护理管理体系,护理质量较低,校内师生病患的护理成本居高不下,患者的医疗开支负担较大,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偏低,无法使用较少的医疗资源为患者提供一流的护理服务。护理部门获得的可用资金较少,无法及时完成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工作,可采用的高新诊疗手段不足,无法应对突发的医疗事故或卫生危机。校医院中现有护理体系无法采用更为经济的低成本护理模式,无法立足全局面向国内医疗市场分析评测各类可选用的诊疗设备与方法,无法合理分配部门可支配资源。

(四)护理服务范围不清晰,没有系统性发展规划

高校校医院在公共卫生体系内的地位与作用始终未能明确,校领导不了解校医院在紧急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中应扮演怎样的角色,无法对护理管理工作提供有价值的指导,间接导致校医院难以发挥基本医疗职能。校医院管理方未能制定能够使护理人员自觉遵守的职业纪律制度,没有立足于护理事业的未来发展路径清晰划分护士在医疗工作中的责任与义务,护理工作者群体因此对职业发展缺少信心,沉闷单调的工作环境不利于树立医护人员的责任心,缺少整体性规划指导的护理工作效率偏低。校医院在校内宣传方面未能准确定位自身价值、发挥专业医疗机构的宣传教育作用,无法转变高校学生群体的危害自身与他人健康的不良行为,对集体性卫生事故缺少预防与应对能力,宣传策略与思路严重落后,未能培育高校师生的保健意识。

二、校内医院护理管理制度发展未来方向分析

高校校医院护理管理体系必须向标准化、系统化方向发展,护理人员应转变自身服务理念,调整对待病患的态度,为患病师生提供优质诊疗服务。首先,护理人员必须为患者构建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与诊疗气氛,减轻病人在心理层面的就医压力。使保健文化宣传与卫生知识宣传成为新时代校医院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使疾病预防与防疫宣传成为校医院公共卫生职能的一部分,以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满足师生的生理与精神需求,构建以高品质护理服务为核心的个性化校内医疗服务体系,将维护师生健康利益作为护理工作的主要目标,护理人员应当在工作中践行“以人为本”的道德理念。新型校医院护理管理模式将以患者为核心,以满足患者合理需求为日常护理工作的关键性目标,对校内师生患者提供无缝隙一站式护理服务,以此促进校内医院护理工作模式走向现代化与专业化。

三、优化管理制度、提高护理质量的革新措施研究

(一)建立专业化上岗培训考核制度,设置严格训练标准

高校校医院护理人员应接受完整的多方面考核测评,校医院领导应采用竞争上岗机制,定期吸纳个人素质与专业水平达到标准线的人员进入一线护士队伍,筛除达不到相应专业技能考核标准的落伍护士,校医院还应为有一定潜力的护士提供免费的专业护理技能进阶教育,提升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使之吸收最新的医学护理知识与公共卫生理念,鼓励护士群体进行不间断的学习,对自身技能进行自主训练,保证在技术飞速发展升级的社会大背景下能够持续进行自我提升,以此促进护理服务质量升级。校医院领导层应重视对护士群体进行定期的护理能力考查,由科室领导带头组织理论知识测验与实践技巧测验,应设置较为严格的测试要求,在测试中还原各类重大卫生事件的背景条件,督促基层护士发掘并分析护理工作中潜藏的漏洞与风险,提高其危机应对能力,经多位医疗行业专家评审后对表现优异的护士进行奖励。

(二)对护理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政治觉悟

护理人员应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道德测验,在护理工作中保持对师生患者的良好态度,与患者家属进行定期的信息沟通交流,护理人员必须意识到自身所承担的责任,在完成基本工作的前提下为患者讲解保健知识与医学理论,履行解答病人疑问的特殊职责,成为患者的咨询医疗信息的对象。通过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政治觉悟与行动力,使之养成同样的行为习惯,构建具备和谐氛围的理想工作环境。新时代的校医院护理工作者必须自觉遵守既定的行为规范与职业道德原则,尽可能帮助患者改善诊疗条件,树立为病患着想的责任心,提高护理工作效能,使护理人员控制自身的主观意识,赋予病患同等的尊重与关爱,准确详细地解答患者及患者家属提出的各类问题,妥善应对病患的责难,处理好医疗纠纷与医患关系。

(三)改进管理模式,切实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校医院领导应尽快调整针对护理工作的管理模式,实施科学化管理,聘请专家团队主持校医院护理体系的整体性管理工作,为护理人员作出表率,以自身职业态度影响基层工作人员,专家应指导护理人员采取精细化护理方法,对技术设备的操作目标与使用方法进行规范,提高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的完成速度,整合并高效利用医疗资源,促进校医院护理工作与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进一步融合。校方应逐年扩大资金投入量,购进先进医疗技术设备,对医疗成本进行详细核算与审计,配合医疗体制改革浪潮调整校医院护理工作的发展模式,保障高校师生的安全与健康。

(四)对校医院的未来发展进行详尽可靠的规划

新时代的高校校医院护理工作必须与医疗服务工作进行合流,护士针对重症病患的日常护理工作必须接受专业医生的协助,医生则将部分长期性的患者病情观测任务转交给护理人员完成。为满足广大师生对护理工作的特殊需要,公共卫生系统的工作重点必须随着时展与社会变革进行调整,因此高校校医院应通过改进护理管理模式、加强校内卫生知识宣传等行动承担部分公共卫生教育与防疫工作职责,通过各类信息平台宣传医学知识,开展以怎样应对突发卫生事件为主题的卫生教育,使师生养成对自身健康有利的行为习惯,主动定时接受体检,护理人员应在工作中对患者提供医学理论知识指导,使之学会自我保护。校领导与校医院负责人应重新规划校园医疗服务机构的未来发展计划,以提高社会信誉度与竞争力为主要出发点,逐步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在护理人才培育、技术创新、服务项目更新等方面投入资源,稳步推进护理管理制度改革。

四、结论

高校校医院在公共医疗服务体系中必须发挥与大医院同等的作用,立足现实调整护理管理模式与未来发展规划,构建医学人才培训体系,提高护士群体的思想觉悟,使之对师生患者进行全程精细化的完善护理。应杜绝资源浪费现象,在护理活动中参考医学专家的意见,革新护理方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赵倩.高校校医院门诊基础护理管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35):44-45.

[2]李敏.高校卫生服务工作中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智慧健康,2018,4(08):65-66.

[3]赵爱荣.浅谈高校校医院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08):198.

[4]王秀琼.浅谈高校校医院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J].科技视界,2017(03):139.

[5]李国宏,赵娜,王圣友,张艳丽,王吉善,胡清泉,陈晓红.医院评价中常见的护理管理问题分析[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7,24(02):7-10.

作者:李天琳 单位:长春师范大学校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