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程总结范例

英语课程总结

英语课程总结范文1

关键词:转型期;大学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估方法

1形成性评估方法在转型期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应用现状

1.1评估体系不健全,评估内容繁琐

在转型期背景下,大学英语的评价体系也进入了转型期,采用形成性评估方法对学生的英语课程进行评价。但其在应用过程中,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形成性评估方法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应用。首先,形成性评估体系并不健全。形成性评估体系在构建过程中,没有结合转型期大学英语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评估体系。并且在构建形成性评估体系时,有的指导教师对形成性评估方法形成正确的认知,无法掌握形成性评估方法的优点并加以有效应用。其次,形成性评估方法的内容过于繁琐。形成性评估方法区别于传统的终结性评估体系,其在大学课程开展过程中,便使用形成性评估方法对大学英语课程进行评价。因此其评价内容制定的过于繁琐,影响教师与学生的使用。

1.2学生缺乏认知,评估方式不全面

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应用形成性评估体系时,不只是教师使用形成性评估体系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学生也能够使用形成性评估方法对自身的英语水平展开评估。但在实际情况中,学生往往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忽视其对自身学习英语知识的帮助。并且在这种认知的影响下,学生没有掌握形成性评估的使用方法,从而无法对自身的英语学习过程进行系统化的评估,进而不能发现学习问题。而且教师在使用评估方法时,也没有对大学英语课程形成整体性的评价,仅是对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学习进行评价,没有对英语学习课后展开评估。

1.3可信度较低,缺少监督体系

在应用形成性评估方法对英语课程进行评价时,其评价内容中主观意识较多,这也让形成性评价的可信度降低。教师在应用形成性评估方法评价学生的英语水平时,难以让学生信服,失去了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应用形成性评估方法的意义。

2改革转型期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程中形成性评估方法的途径

2.1健全评估体系,简化评估内容

在转型期背景下,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形成性评估方法也进入了改革时期。在把形成性评估方法应用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时,应结合大学英语课程的实际情况,健全形成性评估方法。独立院校结合转型期的大学英语课程内容,重新规划形成性评估体系,引导教师对形成性评估方法形成正确的认知,对学生的英语课程表现、发言情况等方面,进行形成性评估,并把评估结果纳入到期末评估结果中。

2.2转变学生认知,掌握评估方式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对形成性评估方法形成正确的认知,认识到形成性评估方法对学学英语课程的重要性。学生掌握形成性评估方法的具体内涵,并把其应用到实际英语课程学习过程中,形成学生互评、学生评价教师等英语评价方式,进而及时发现英语学习问题,增强英语学习水平。同时,教师在英语课程中,使用形成性评估方法时,还应掌握正确的评估使用方法。教师通过对形成性评估方法内涵的了解与把握,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进行整体性的评价,进而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评估方法,从而学会自我评价。

2.3增进可信度,建立监督体系

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应用形成性评估方法时,还应增进评估方法的可信度。因此,结合转型期独立学院的具体情况,结合大学英语课程的全面开展过程,重新制定评价体系,降低评价体系中的主观意识,形成客观评价方式,增进形成性评估方法的可信度。同时,完善监督机制,对形成性评估方法实时进行监督,为其正常运行形成公平公正的运行环境。总之,在转型期背景下,形成性评估方法的运用,为独立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其在运行过程中,还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笔者认为,通过多方面的解决与完善措施,可以有效处理大学英语课程中形成性评估方法缺失公正性的问题,进而达到提升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平,陆海霞.形成性评估在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视听说课为例[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5,27(5):125-128.

英语课程总结范文2

【关键词】电大;远程教育;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方法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国际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英语技能逐渐成为当今社会许多在职人员需要具备的一项技能。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在职人员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英语课程的学习进修。电大开放的远程英语教育课程,可以满足在职人员的英语学习进修需求,但是因为在职人员的学习目的、学习背景经历、学习时间、学习意愿等各方面不同因素,影响着电大远程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电大的远程英语课程不断的进行改革创新,以满足不同人群英语学习的需求。

一、电大远程英语教育现状与问题

电大教育课程自1979年创办以来,也在随着社会及生产技术的发展在不断的改革进步。2004年为适应远程开放教育的需求,电大教育开始进行英语课程的改革,推出了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英语教育课程。随着社会发展,电大的课程教育拥有了以互联网计算机技术为依托的现代课程教育平台。但是我们也无法忽视电大远程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一是电大英语课程设置脱离现实生活环境,且学生对电大课程学习内容及课程设置不了解,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意愿;二是参加电大英语课程学习的学生多为在职工作人员,他们的生活背景与受教育水平不尽相同,且因为工作环境与经历差异,对英语的需求与目的各不相同,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与兴趣也不尽相同。而且随着社会发展,高校教育的普及,需求电大英语学习的学生水平普遍有所降低;三是目前电大英语教育课程设置过于单一、不够灵活、针对性差,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电大英语远程教育改革方法

(一)重视学生入学指导,帮助学生适应电大课程

电大的教学环境氛围与学校学习环境不同,并且更加不同于学生的工作环境,这就导致学生对电大的教学特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都不熟悉,尤其是进行英语学习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有的是本身英语基础就很薄弱,有的是听、说、读、写的能力弱,因此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适应电大课程的学习。首先,要向学生介绍电大英语课程的特点,帮助学生利用整合信息资源。教会学生如何进入教学平台,如何利用教学平台进行学习;再是帮助学生明确、强化自主学习的观念,并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英语水平,为学生学习提供建议,帮助学生度过初期学习障碍;三是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学习规律以及学习要点,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难点,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四是教授给学生英语学习方法,英语学习需要以重复练习、词汇记忆、大量阅读与听力训练、语言应用交流为主,通过教授给学生这些方面的学习技巧,帮助学生通过不断的学习练习提高英语能力。

(二)设立灵活的分阶段教学目标,层层推进

电大课程教育系统覆盖广泛,各个地方都开设了英语教育课程。但是,中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经济与教育水平不一样,如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教育水平也整体偏高。而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缓慢,教育水平也相对片偏低。因此就需要电大远程英语教育课程在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教材编订、教学考核评价等方面充分考虑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不同地域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二是需要根据学生整体英语教育水平差异,确定不同英语课程难易度;三是如何有针对性的进行英语课程教学过程、形式以及教学方法的设计;四是学生学习英语课程的目的与目标;五是如何进行课程学习效果的考核。从以上问题总结来看,可以将英语课程目标进行分解,如可以设定初、中、高三个级别的目标,在每个层级下再设定不同的层级,这样就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域有针对的设置教学目标,层层推进。如此,既可以达到整体的英语教学目标,又可以因材施教,使课程灵活多变,让学生依据自身的英语水平有选择性的进行英语学习,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三)科学设计教学课程,合理设置难易水平

语言的学习对于语言环境的要求很高,如果能在英语环境中进行英语的学习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因为电大学生多为在职工作人员,且多为业余时间进行学习,不具备英语学习的环境条件。因此电大远程英语教育课程就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这方面的特殊性,通过科学的课程设计,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精选教学内容,合理设置教学课程,难易重点设置得当,对于难点进行重点详解。还可以运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教学手段,注重听、说、读、写、译的全方位教学。而且可以设置人机交互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人机交互进行学习效果的自我检测与评价。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需要针对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通过问答、释疑、讨论等环节,帮助学生寻找最优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英语学习效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大英语课程需要随着社会发展进行不断的改革创新,通过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科学设置教学课程与教学内容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当下社会人群对英语课程的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张耀斌.强化意识,实现电大转型发展[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5).

[2]顾英玲.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2).

[3]郭燕.大学英语改革初探——在电大远程教育背景下的探讨[J].中国商界,2016(8).

英语课程总结范文3

[关键词]大学英语;职业应用能力;课程改革;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也更加频繁和密切,英语作为国际间交流最基本的语言工具,对英语的人才需求度也越来越大,对于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英语课程除了要培养学生基本的英语语言能力之外,更要注重职业应用能力的培养,以此来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

1国家对高职人才素质的要求

国家对大学人才素质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技术型人才,是指大学生不仅要具备某一专业领域内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工作实践能力,以满足实际工作中的不同需求;第二,服务型人才。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更注重学生技术技能的掌握,使得学生能够快速投入到一线工作中去。高校对学生的培养应包含以下内容:职业道德的培养、专业知识的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的培养以及技能资格认证。(宋丽,2017)

2企业对高职教育人才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于高职教育人才的要求也有了进一步的细化。笔者通过大量的社会调查发现,企业对人才的各方面能力包括如下:社交能力、方法能力、职业素养、专业技能。从中可以看出,各大企业首要看重的是人才的社交能力,而备受大家重视的专业能力却居于最后,那么从企业的需求可以看出,大学英语课程的改革重点便是以培养学生职业应用能力为主,对高职教育人才进行针对性培养,在英语教学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应用能力。

3如何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3.1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加入“职业应用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这五项基本能力,而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之后除了上述这些基本能力的培养之外,职业应用能力的培养也将成为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后的重要研究课题,而职业应用能力也就是指能够快速适应岗位需求的英语能力以及较高的综合素质等。在实际的工作中通常会涉及到以下词);能借助词典等工具对一些简单的英文资料进行翻译并能够读懂一些简单的英文材料;能够进行简单的涉外业务的交流;还需具备一定的写作英语应用文的能力等。(肖范存,2015)以上几点要求通常在实际工作中都会运用到,因此大学英语课程应将这些内容融入到日常英语教学中。另外就是社会能力方面,在实际的工作中会充分考验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等,同样的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应该将这些能力的培养融入到传统课堂内容中。再有就是办事能力的培养,具体包括针对某一项工作采取的方法方式以及不断学习和提升自我的能力等。

3.2构建以“职业应用能力”为核心的大学英语课程结构

现阶段各高校均是采用学时制的课程安排,大学英语课程实施改革之后除了在规定的学时内安排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的学习之外,还应在课余时间开设一些有关听力、英语应用文写作、英语翻译、涉外交流等一些兴趣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和兴趣点来提升自身英语职业应用能力的水平。(刘剑谊,2013)

3.3创新“职业应用能力”的教学内容

高校专业英语教材的编排区别不大,且教师讲授的内容也大体一致,并没有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和专业特点编排具有专业针对性的英语教材,因此,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另一项重要内容便是大学英语教材的编排前提是要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将来的不同就业需求,也就是将培养学生职业应用能力作为教材编排的核心。不同专业的学生将来就业的领域不同,而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对英语的需求点也会不同,因此,大学英语课程的改革需将所学英语同专业特点和未来就业的岗位特点相结合起来,才能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职业应用能力。(刘清波,2017)

3.4研讨最新的“职业应用能力”教学方法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为教师在讲台上讲授英语,学生在台下被动接受。而英语作为一个语言交流工具,作用在于日常和工作交流,因此,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应该将英语的应用性和交际性突显出来,教师需将传统讲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改为重点培养学生职业应用能力为主的创新教学模式,具体建议有以下几点:第一,语言的重要作用在于传递信息,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可采用谈话法、讨论法、表演法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教师可一改以往严肃的形象,转而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对话教学,将知识要点渗入到不同的场景模拟和场景对话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对不同场景中一些语句的不同表达均可通过讨论的方法来总结其规律。当然,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需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将课堂中可能要运用到的词条和表达方式提前做好准备。课堂中教师可以将这些不同的词条分配给不同小组,让各小组进行场景模拟表演,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表现总结出每个学生的欠缺之处,然后再加以改之。利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不仅加强了学生职业应用能力的培养,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段平,2011)第二,利用演示法来加强学生的直观感知。现在的网络媒体资源比较丰富,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充分挖掘一些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多媒体资源。比如教师可以找一些实际职场中的对话视频等给学生播放,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感受不同场景下不同的语言表达。这种演示法的优势在于能够通过反复多次播放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印象,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第三,在课堂中穿插播放各种经典英文歌曲、电影片段、名人访谈等,这种形式改变了传统英语课堂枯燥乏闷的课堂气氛,使得英语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同时又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更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

3.5建立“以职业应用能力”为目标的课程评价体系

大学英语改革不仅仅局限于教学目标、方法、内容方面的改革,而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应用能力,还需建立以职业应用能力为目标的课程评价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可以有效反映出教师的教学问题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能监测出学生实际的英语应用能力属于哪一级别,以此来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学生职业应用能力的提高。

4结语

总之,大学英语的课程改革应将重点转向课程的实用性和应用性上,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除了讲授专业语法知识之外,更应注重学生职业应用能力的培养,以此来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英语作为一个语言交流的重要工具,其主要作用便是进行日常信息的沟通和交流。大学英语注重学生职业应用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加强了学生英语思维的构建,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英语交际的能力。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将所学的英语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生活中,同时提高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的综合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段平.对特殊性的重新探讨:我们应该走多远?[J].中国ESP研究,2011.

[2]“河北省高校英语教改项目”课题组.大学生英语职业应用能力需求趋向性调查研究[J].高教论坛,2010.

[3]刘剑谊.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之职业应用能力培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

[4]刘清波.大学英语ESP系列课程网站建设模式探究[J].中国ESP研究,2017.

[5]宋丽.大学英语课程改革视角下职业应用能力培养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7.

英语课程总结范文4

 

在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实用的大环境下,基础英语和旅游英语课程教学都更加注重对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和在教学过程中文化的渗透。基于目前行业背景日新月异的变化,对基础英语和旅游英语的教学也提出了与时俱进的要求及改革发展的要求。对此,本文将对基础英语和旅游英语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基础英语课程和旅游英语课程设置情况   (一)基础英语课程设置情况   基于教育部印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精神:“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学校将大学英语课程的建设做了以下设置:开设时间为第一学年,共128个学时。分为两个学期开设,每周4学时,每学期16周。课程内容主要为以专题为单元的基础英语听、说、读、写、译这几个方面的训练。 (二)旅游英语课程设置情况旅游英语培养具备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熟悉酒店管理、旅游业务、导游技能方面的基本知识,适应涉外旅游企事业单位和旅游相关行业工作的中、高级应用型外语人才。   旅游英语课程设置以旅游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中所要求的核心职业能力为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由旅行社、酒店、旅游企事业单位相关行业的专家、教学骨干组成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进行广泛的调研和行业分析,依照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基础,进行核心职业能力分析和归纳。   本课程设置根据旅游英语专业培养目标,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所需的能力确立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参照导游资格考试标准,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综合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泛读、英语语音为前期英语基础课程,旅游概论、导游概论、导游业务、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文化为后续旅游知识课程,满足涉外旅游企事业单位和旅游相关行业工作对人才的需求。此外还有马列课程、大学语文、计算机基础、就业指导为主的公共课程和到相关旅行社、旅游公司、涉外酒店等旅游企事业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的实训部分共同构建了旅游英语的课程体系。   二、基础英语和旅游英语课程教学的不足之处   (一)基础英语课程教学的不足之处   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精神,本校开设的基础英语课程注重了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基本英语技能的训练,在“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方面稍显不足。   文化是语言的载体,在学习一种语言的同时应该学习产生、发展这种语言的文化本身,通过了解语言产生、发展的文化环境可以促进对语言惯用法、语言内涵意义的理解,促进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的双向互动。   (二)旅游英语课程教学的不足之处   1、教材版本陈旧、内容脱离实际。旅游英语选用的多是国家统一编订的教材,没有地域特色。随着旅游市场日新月异的发展,教材中的教学材料、案例远远落后于旅游市场的现实需求。尤其是相关实训教材的缺乏,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课程教学模式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主,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旅游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还是沿用了基础英语的教学方法,讲解语法点、词汇及练习,以考试为中心,而不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中心。教学手段也就是制作ppt进行讲解,忽略了课堂上“旅游环境”的创造,让学生体验模拟“旅游业务实训”,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3、教师复合知识欠缺。讲授旅游英语的多为英语专业的毕业生,英语基础很好,但对旅游知识了解不多。   在授课中容易形成注重英语语法、词汇的讲解和训练,忽视旅游业务知识的讲解或是旅游业务知识的讲解不能深入浅出,讲解得不透彻,不便于学生理解。而旅游英语的课程很多是英语和旅游的结合,既要求老师有很好的英语基础,也要有一定的旅游实践经验,这样在授课中才能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这些都要求教师具有英语和旅游双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是“复合型”教师。   4、顶岗实习不等于实训教学。学校认为安排了学生的校外顶岗实习就完成了实训教学,或是由于实践经费有限只能这样安排。然而顶岗实习只能解决工作中的动手问题,并不等于实训教学。现在旅游英语的实习很多是到酒店或旅行社做一些很简单的重复性的劳动,学习到的实践经验有限,影响了实训的效果,不便于学生对旅游行业工作性质的理解。   三、基础英语和旅游英语课程教学改革   (一)基础英语课程教学改革   建议在开设大学英语课程的同时,可开设英美文化、影视欣赏、英语演讲、跨文化交际等文化课程作为选修课,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二)旅游英语课程教学改革   1、建议选用最新的教材或是由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的单位派出行业专家与本校教学骨干一起合编符合工作岗位要求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校本教材。尤其是实训教材的开发更要结合工作中出现的新现象、问题和相关的解决办法进行编写。   2、教学模式要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由学到做,再由做到学,体会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再由实践中总结出经验的过程。在课堂上进行模拟旅游环境的预设,进行情境教学,让学生进行模拟实践,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p#分页标题#e# 3、引进和培养“复合型“教师。旅游英语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培养“复合型”的教师队伍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对英语教师进行旅游知识的培训或到旅游行业的企事业单位进行见习。对旅游专业教师开展英语培训,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旅游行业的发展更新很快,可以让“订单式培养”的合作方对教师开展讲座,进行行业知识的更新和业务素质的提升。   4、实训教学应该由“课堂实践+校内实训+校外实训”三部分构成,相辅相成,互相补充和促进。   课堂实践:在课堂上预设旅游业务环境,增加案例模拟教学。建议可聘用合作培养方的行业专家参与教学,利于对学生课堂实践的指导。   校内实训:要建立“导游校内实训室”,让学生在校内进行短期的校内模拟训练。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和行业专家的指导下,让学生进行较为逼真的导游业务训练,比如可以模拟带团过程中的情景模拟,问题重现等课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导游技能。还可带领学生到校外免费的景点进行参观和义务讲解,让学生亲身体验,锻炼学生的协调和应变能力。   校外实训:这是“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非常重要的环节。学校与旅行社、酒店建立合作关系,签订实习基地协议书。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计划,由合作企业派出行业专家进行支持和协同培养。学校可让学生带薪顶岗实习,这样可缓解学校实践经费不足的问题。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基础英语和旅游英语的课程教学都要适应社会的需要,使教学在训练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基础技能的基础上,着眼于学生实际交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就业和中外文化交流打下基础,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实用性的人才。

英语课程总结范文5

关键词:BOPPPS模式;大学英语;翻转课堂

现今,BOPPPS教学模式在各个教育领域广泛应用,对于解决部分教育难题提供了一定的帮助。高校英语翻转课堂教学,也应借鉴BOPPPS教学模式的特点,做好对现有高校英语教育体系的完善工作,提高高校大学生自主化英语知识学习能力,解决高校大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匮乏问题,为高校英语课程教学工作高水平开展做好有效铺垫。

一、BOPPPS模式的教学结构

BOPPPS教学模式共有六个部分组成,各个部分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需要教师科学做好教育协调,切实发挥各个部分的教学优势,提高BOPPPS教学实践的有效性,提高以BOPPPS为载体的课程教学质量。

(一)导入

导入是指将知识内容进行汇总,通过前期铺垫及课前了解,帮助学生对部分课程内容进行接触。基于导入环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简而言之,导入环节是课程教学引导部分,有利于更好地帮助学生融入当前学习环境。相较于传统意义上的课程教学而言,导入环节的应用为学生植入先入为主的概念,使学生能按照教师课程教育规划朝着正确的学习方向积极进行学习探索。

(二)目标

目标是指对学体目标及阶段目标进行设立,明确本次课程学习的中心思想及学习动机。从教师课程教学的角度来看,教师的教学目标与学生学习目标应保持高度一致,通过前期阶段课程学习引导,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优化课程教学布局,提升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与有效性,解决盲目推进课程教学工作产生教学节奏混乱问题,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及教师的教学行为,使学生学习需求及教师教育方向能充分契合。

(三)前测

前测是前期阶段学习测试。前测的目的在于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了解学生现阶段存在学习薄弱项,根据学生学习弱点有针对性推进教学工作。前测不仅要对学生学习能力进一步了解,同时也要对学生可能产生的学习问题进行评估,使教师能在推进课程教学工作之前,做好系统化教学管理预案,预先对学生学习问题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有效提高课程学习能力及学习成绩,使教学工作的开展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四)参与式学习

BOPPPS模式下的参与式学习,不同于既定概念上被动参与学习。基于主动引导及自主学习构建参与式学习课堂,是BOPPPS模式课程教学的重要方向[1]。所以,BOPPPS模式下参与式学习,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学习探索意识的有效途径,对于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其中,参与式学习并非要求学生单方面参与某一项学习实践,而是围绕多方参与搭建多元化教育平台,使学生在各个领域均可实现参与式学习,以此提高学生学习水平与教师教学质量。

(五)后测

后测是在完成主体课程教学之后进行学习测试。该环节主要包括两个核心主题。第一,要针对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进行纠错,为学生充分进行答疑解惑,并为后续阶段教学工作的开展做好铺垫。第二,是对学习知识进行拓展,丰富学生各类课程知识积累,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能力,避免产生知识遗漏问题,有效分析学生课程知识学习是否达到目标要求。

(六)总结

传统教育模式的教育总结,更多的是对分布式知识点进行总结分析。BOPPPS模式的课程教学中,总结则是在囊括知识总结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的不足及课堂教学不足进行总结,使学生与教师通过有效学习沟通及学习互动,更好地加强对课程教学及课程学习的理解,从而为后续阶段教学工作的开展积累经验,提高教师课程教学适应能力及学生课程学习探索能力。

二、BOPPPS模式的教学特点

BOPPPS模式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提高学习自主意识,通过丰富课程学习内容,达到强化学习兴趣的目的[2]。因此,针对BOPPPS教学模式特点的分析,也需将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及丰富课程体系作为核心切入点。

(一)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

BOPPPS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过度依赖教师课程教学的基本状况,提升学生学习主导权,使学生能在合理框架内,自主进行知识学习探索。换言之,BOPPPS教学,实际上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多元化平台,教师角色定位从管理者变为规则制定者,避免教师在学生课程学习方面进行过度管理干预,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身学习优势。利用自主化学习环境的耳濡目染,学生学习意识及学习兴趣将随之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也将得到充分保障。所以,BOPPPS教学模式,是以自主化学习培养为跳板,基于提高学生学习适应性及学习有效性,发挥学生实际学习特长,为学习更好地融入当前学习环境提供切实保障,解决教师课程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实现教师教学质量及学生学习成绩双向提升。

(二)实现课程教学多样性

传统教学模式将教学体系限制在教学教材理论范围,教师课程教学需要依赖教学教材规范及教学经验布置教育方案。由于不同学生学习能力及学习兴趣存在较大差异,使用传统单一化教育模式,难以对教育内容进行丰富,不仅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也降低了课程教学趣味性。虽然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认识到了这一问题,改变了英语课程教学教材内任务名称,但英语课程教学仍然被限制在对教学教材的运用上,形成了换汤不换药的教育改革局面。BOPPPS模式课程教学,则充分打破传统教育模式限制,使课程教学能向更多元化领域进行探索,教师能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及学习不足科学选择课程教育内容,强化教师课程教学的弹性及灵活性,使教师能有的放矢地推进教育工作,为学生课程学习及教师课程教学创造更为良好的教育环境。

三、BOPPPS模式应用于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优势

高校翻转课堂教育模式,明确学生与教师的教育地位,学生充分掌握学习主导权。随着信息化时代网络教学模式的发展,学生知识获取渠道愈发丰富,课程学习能力也随之增强。采取翻转课堂教育模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英语问题的能力,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探索习惯,为更好地进行知识积累提供帮助。基于BOPPPS模式推动高校英语翻转课堂教学,则能在进一步提高大学生自主化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做好对大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解决大学生英语课程知识学习、教师英语课程教学实效性不强的问题[3]。

(一)有助于强化大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BOPPPS模式能在高校英语课程教学方面,为学生创造多元化自主学习平台,使学生能主动根据自身学习的不足汲取知识养分,帮助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不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随着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进一步养成,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也将充分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抵触心理随之消除。此时,在辅以翻转课堂教学,则能更好地实现学生英语知识学习多元化互动,促使大学生可以按照自身未来岗位规划及就业需求设计合理的学习方案。因此,从提高高校英语教学有效性角度来说,BOPPPS模式教学在高校英语翻转课程教育方面的运用,实际上是侧重对大学生英语学习需求的满足,改变大学生被动参与英语学习实践现状,为后续阶段高校英语课程教学工作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有利于解决高校英语课程教学实效性不足问题

早期阶段,由于高校英语课程教学内容相对单一,加之与高中阶段英语知识衔接较为困难,高校大学生英语课程教学大部分采取周期性的教学模式。通过定期设立考试测验项目,驱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实践。该模式不仅存在教学实践滞后问题,同时教学内容的选用也不符合学生学习需求。久而久之,高校英语课程教学便会产生教学实效性不强问题。采用BOPPPS模式与翻转课程教学方式双向融合,则能有效解决以上问题,使高校学生英语课程教学强度与学生学习强度能充分保持一致,教师英语课程教学内容选用,也能基于学生专业特点进行合理调整,使英语课程教学充分发挥教育辅助作用,更好为未来大学生毕业、就业发展提供英语教学支持,解决大学生英语课程学习实效性不强问题。

四、BOPPPS模式在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应用的难点及问题

BOPPPS模式应用于高校英语翻转课堂教育实践,虽然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但仍需做好基础教学框架设计,科学掌握课程教学强度,合理设置课程教育体系,使BOPPPS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多方面教学优势,避免盲目推进BOPPPS模式教育实践,使其教育质量大打折扣[4]。

(一)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结构设计

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结构设计,必须要与其实际教学需求保持一致。例如,针对金融专业学生英语翻转课堂教学,应在BOPPPS教学模式的运用方面,进一步做好英语金融知识的教育引导,切实将英语金融知识融入翻转课堂教育体系。除此之外,针对BOPPPS教学目标的设立,需要考虑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对课程教学的影响,既要做好课堂教学实践的平衡,也要做好对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使英语翻转课堂教学能实现扁平化推进,将不符合学生学习诉求的内容剔除于翻转课堂的教育体系。通过对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结构合理优化,能为BOPPPS模式课程教学提供更好的教学实践空间,对于提高高校英语翻转课堂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积极帮助。

(二)英语翻转课堂教学英语教师的定位

BOPPPS教学模式及英语翻转课堂教学,均会降低学生课程学习对线下教师的依赖性。在BOPPPS教学模式有效应用于高校英语翻转课堂的背景下,明确英语教师教学辅助的定位至关重要,这是保证高校英语翻转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关键。这其中,英语教师需要综合教学需求、教育质量、教学进度及教育有效性等多方面因素做好教学管理决策,尽可能为高校学生营造基于翻转课堂的自主学习空间,并围绕BOPPPS教学模式的运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帮助,使学生能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为后续阶段高校英语课程教学工作高质量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五、基于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的BOPPPS模式的应用策略

BOPPPS模式在高校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方面的优势在于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知识探索习惯。为更好地发挥这一优势,高校英语翻转课堂教学,应加强BOPPPS模式英语翻转课堂教学互动,丰富高校大学生英语课程学习实践内容,强化对知识内容的精炼化提取,提高学生自主化英语学习水平。另外,为更好地配合对BOPPPS教学模式的运用,高校应对现有学习考核机制进行优化,根据翻转课堂教学特点及BOPPPS模式的教学需求,制定合理的学习考核方案,以此提升学生学习考核结果的参考价值。

(一)建立多元化BOPPPS模式学习互动机制

强化BOPPPS模式学习互动,对于改变枯燥英语学习环境至关重要。高校英语教师应基于学习探索视角,对现有英语课程内容进行拓展,结合对BOPPPS模式六个不同部分的优化,提高学生学习互助能力,使班级学生总体学习水平能得到稳步提高。这其中,英语教师需要考虑翻转课堂教学的教育特殊性,在不改变翻转课堂教育特性的同时,强化各个阶段知识学习内容的关联性,采取课堂教学互动及线下学习互助双向融合方式,构建具有趣味性的BOPPPS课程教学体系,有效发挥BOPPPS教学模式的主体教育优势,为后续阶段高校翻转课堂教学工作有效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提升高校英语翻转课堂知识体系

及知识整合能力丰富高校翻转课堂教育学习实践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知识学习兴趣具有直接帮助。然而,在此之前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必须达到较高水平。所以,教师应利用对BOPPPS模式教学拆分,将各个模块教育内容进行一体化整合,根据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及学习成绩制定合理教育方案。针对学习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加强教育引导,围绕翻转课堂课程教学工作开展深化学生学习实践,在学习实践中加强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积累。随着学生知识累积数量不断增加,学生学习能力也将得到进一步强化。此时,教师再推动BOPPPS模式与翻转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有效融合,则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使高校英语翻转课堂对英语知识精炼化提取能有效对学生学习能力提升提供帮助。

(三)优化高校翻转课堂学习考核体系

优化高校翻转课堂学习考核体系的目的在于,提高BOPPPS模式的教育适用性,使BOPPPS模式的教学应用,能融入高校翻转课堂教学环境。因此,高校必须要在教学考核方面做好调整,根据BOPPPS模式的教学特点,制定科学的英语专业课堂学习考核机制。譬如,在学生口语考核方面,高校英语考核不应单方面采取口语交流测试,要将口语表述、口语语境应用等内容纳入高校翻转课堂学习考核体系,使高校英语学习考核能与学生所学知识内容保持一致,避免过度强调纸面成绩导致英语考核成绩失去参考价值。综上所述,BOPPPS教学模式在高校英语课程教学方面具有多种的教学优势。高校应积极做好教学分析,结合翻转课堂英语教学,优化现有高校英语教学体系,增强高校英语课程教学对BOPPPS教学模式应用的有效性,为后续阶段更好地提高高校英语课程教学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艳.基于慕课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实践[J].英语广场,2019(12):131—132.

[2]项靓.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校园英语,2018(9):5—6.

[3]何冰.基于APP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探索[J].校园英语,2018(14):20—21.

英语课程总结范文6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建筑英语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城镇化速度逐渐加快,建筑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也是供不应求。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将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明确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从此为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明确了新的方向。但近五年的时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入到转型发展的新时期,逐渐步入发展的新常态,对建筑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较容易就业的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逐渐暴露出基础知识薄弱、知识应用能力差、综合素质低下等问题。随着“一带一路”等国家政策的推动,我国建筑业在转型发展中,大型建筑企业逐渐走出国门;同时,新的装配式建筑从其他发达国家逐渐引入,建筑英语课程在这新形势下就显得更加重要。

1建筑英语课程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逐渐融入世界经济的大舞台中,对我国经济的转型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国建筑业的发展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越来越多国外企业进入后对本土建筑企业产生挑战,本土建筑企业也会有更多机会去海外建筑市场开拓疆土。因此基于此发展现状,作为本土建筑企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我国的高职院校对于人才的专业英语技能的要求应更加重视,逐步提高人才的专业英语听、说、读的能力,培养出以专业英语技能为基础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技能人才,以满足企业市场竞争对于建筑业人才新的时代要求,避免专业人才只懂专业不懂英语,或者英语专业只懂英语,无专业技能的尴尬局面出现。建筑业发展的未来新局面,不仅对专业人才的英语技能要求更高,而且在大型企业角逐的市场中建筑企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建筑英语课程不仅教会学生对于专业知识、词汇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通过课程的教学,会灌输更多的英美文化知识,提升专业人才的知识层次,开阔眼界、拓宽思考的思路,熟悉英美文化中与人接触的各种方法,锻炼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及反应能力,通过建筑英语课程学习的开展潜移默化提升专业人才的内在综合素质。为新型建筑企业培养更易融入国际市场的专业人才打下基础。

2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建筑英语课程教学的现状

通过以发放建筑英语课程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近100名学生进行建筑英语课程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的调研。从调查结果反映出目前建筑英语课程的教学,虽然在教学内容上、教学标准上与所用教材均紧密结合,也基本满足教学大纲要求,对于学生的专业英语基础理论知识有了较好的传授。但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专业英语知识应用的技能、职业素养的培养上还是非常缺乏的,没有将建筑英语中的建筑专业知识与应用技能真正融合。目前建筑英语课程存在的问题主要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2.1教师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过于陈旧

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专业人才,更加强调的是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掌握“怎么做”,还需要把握一定程度的“为什么这样做”。所以教师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需做调整。但是,平常以英语基础课教学为主英语教师,对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定位理解不够透彻,在建筑英语课程的教学中大多还是采用比较陈旧的教学模式,在课程要求上注重专业英语词汇的记背,忽略专业英语技能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注重知识填鸭式的教学,忽略了学生自身对专业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上注重教材、大纲的知识点要求,忽视了专业意识、专业思维、专业底蕴等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学手段上大多教师依然采用较为枯燥的板书教学或单纯的教学录像的播放,忽视了教学手段的灵活应用,如可利用专业实训室建筑微缩模型或实训室其他实训资源,以及利用专业教师做专业英语教学的客串教学等方法。过于死板及陈旧的教学模式直接导致专业英语教学无法达到专业人才技术技能的培养目标。

2.2对学生英语基础把握不足

高等职业教育入学的学生大多英语基础都较薄弱,且从建筑工程系获得的招生情况了解,从2015年开始至2018年,建工系学生入学总分成绩及英语单项成绩均有了较大程度的下滑,且随着本科录取分线的逐年降低及高考学生复读率的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入学总分成绩及英语单项成绩未来仍有很大降低的趋势。从学生的入学成绩反映不出学生对于技术技能获得的能力及其他方面的素质,但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学生的知识水平、英语基础还是非常薄弱的。面对这样的学生,作为高职院校教师都应当用积极的心态去探索更有针对性及适用性的教学模式。但从目前来看,主要担任基础英语课为主的建筑英语课程授课的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还是把握不足,教学模式转变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发挥出来。

2.3教学内容的安排缺乏主次甄别

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建筑英语课程与其他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所开设的课程有着本质的区别,尤其在教学内容上,它不仅仅是将建筑工程概论翻译成英语作为教材来教授,在内容上要使学生掌握建筑工程专业理论知识及实践知识,还应增强学生中外建筑的发展历程、建筑的未来发展趋势等认识与理解。甚至使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掌握所学专业知识的英语应用能力,如英文工程图纸、施工方案的阅读以及听懂专业英语词汇的能力。但从学生所填的建筑英语课程调查问卷来看,建筑英语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仍然以专业英语词汇学习为主,在英语词汇掌握的基础上对教材中的文章进行阅读理解的训练。以上所提的其他教学内容则很少涉及。故在建筑英语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对于教学内容的安排缺乏主次甄别。

3建筑英语课程教学改革要求及对策

通过对目前建筑英语课程现状调查分析,目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英语课程教学仍然存在较多问题,要能真正达到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起到相应的促进作用,建筑英语课程在观念上、教学内容上、教学方法、手段上进行必要的教学改革也迫在眉睫。

3.1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教学模式改革的根本目的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发挥自身的促进作用。改革过程中应牢牢把握高职高专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核心要义,即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在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通过实际操作将图纸、方案等技术文件转变成具体产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教学模式改革需充分建立在对现有及未来生源质量清晰的认识上,在建筑英语课程基本要求上不仅要注重专业英语基本知识的掌握,还要重点把握专业英语“识”“读”“听”“说”等应用技能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根据具体教授内容,采用分组训练,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对专业英语学习兴趣为起点,训练对专业英语知识的应用能力;在教学内容上以教学大纲及教材为基础,遵循应用能力培养的目标,重视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将课程内容适当做横向及纵向的扩展,通过对中外建筑历史、未来建筑发展、建筑工程专业现状等的讲述,逐渐渗透专业意识、专业思维、专业底蕴、英美先进文化等方面的培养,提高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手段上除了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还可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在专业实训室进行教学,充分利用建筑实体模型或施工工艺展示模型等教具,使教授内容更直观、学生更易接受,在专业性强的教学内容上可利用英语应用能力较强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师做专业英语教学的客串教学,以达到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目的。

3.2重视英语基础调查与因材施教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入学成绩及英语成绩逐年下降、生源基础知识水平较低的学生层次现状。依然采取固有的基础英语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要求,显然已无法达到理想的专业英语知识及应用技能的培养目标,反而过高的教学要求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会造成心理负担,甚至造成两种极端情况产生,如部分学生会自暴自弃,丧失学习动力;另一种极端情况可能是学生投入较大的精力去努力学习,但最终仍然达不到理想的成绩,最终影响毕业证的获取。所以学生入学后开课前,采取英语测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英语基础调查就格外得重要,通过调查掌握学生的基础英语水平,可将不同层次英语水平的学生分别开设班级,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教学形式的选择上加以区别对待,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学生也可在教师组织的不同教学层次的课堂上,获得为其量身定制的专业英语知识及应用技能。

3.3教学内容应更重视实践应用性

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高职院校建筑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不仅仅是照本宣科的记背单词或是熟读课文。最终教学内容的选择或者扩展应将落脚点置于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形成以专业英语词汇、词组为基础,以教材作为载体,以专业英语文献资料阅读、图纸识读、常规的专业英语词汇及语法表达、中外建筑史、建筑未来发展等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以英美文化、英美对话交流习惯了解等作为扩展教学内容,更加重视专业英语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再通过扩展教学内容的展开使学生了解英美语言环境下交流习惯、了解英美主流文化、拓宽视野、扩展思维习惯,为将来更好融入国外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打下坚实基础,最终实现对专业人才技术技能培养的促进。

3.4教学手段多样性与创新性

专业英语知识的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单单依靠专业英语教师填鸭式的理论教学很难能顺利完成。只有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手段,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的主动性,进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以及课下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除了传统的板书教学及多媒体教学,更能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学生对于专业建筑名词的直观感受、亲身体验。所以,可以利用专业实训室里的实体模型、工艺展示模型以及虚拟仿真化学习等各种新颖教学手段,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同时打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界限,采用分组训练、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组织教学,教师以任务布置人、监督人、总结人来对学生扮演的角色进行总结,使学生、教师在更平等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中,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得到提高。甚至在专业性较强的内容学习上,可直接请英语基础较好的专业教师进行讲授,教学效果、课堂气氛会有较多的提高。

4结束语

通过对建筑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逐步改革,着重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基本专业英语知识应用能力、识图读图能力、方案阅读分析能力、涉外工程人员交流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培养,并在专业英语教师的引导下对英美文化熟悉了解、拓宽眼界、开拓思维。在我国建筑企业逐步走出国门、参与全球化竞争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建筑英语课程的教学,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做出自身的贡献,为其他专业或院校的专业英语课程提供教学改革的依据或思路。

参考文献:

[1]刘炜,杨秋鸣.打造实用技能,塑造工匠精神———高职院校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立的研究与分析[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1):88-89.

[2]戴明元.建筑类复合型人才培养“英语+专业”教学模式的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08(4):25-26.

英语课程总结范文7

[关键词]核心素养;英语课程思政;英语学习活动观;教学路径

一、引言

教育理念的革新是实现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如今“人人育人”的课程思政理念被提到了学校教育的首位,掀起了我国教育界的大变革:三全育人,立德树人,各层级、各学科都在积极探索学科育人的方法和途径。作为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更是如此,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课程思政的理念该如何实施?怎样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这些问题急需找到新思路。在英语学科教学中找到一条既有很强的操作性,又有推广价值的新的教学路径来解答上述问题,是本文研究的切入点。

二、核心素养的研究背景

核心素养的提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21世纪是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的新时代。世界格局、国际交流、社会风貌呈现出与上个世纪完全不同的特点:科技高速发展,跨界交流更加频繁,相互依赖与竞争日益加强,纷繁复杂的变化使得不确定性因素骤增。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必须进行变革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早在1990年代,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已开始了对劳动力核心素养的研究。2012年,一个跨国研究团队在国际各组织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正式提出了一个共识性的核心素养框架,包括10个方面的素养:创造与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决策能力,学会学习、元认知,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团队工作),信息素养,信息通讯技术(ICT)素养,公民素养(地方性与世界性),生活与职业生涯素养,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团队达成的这个共识,为各国培养应对21世纪挑战的新型国际人才提供了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理论基础。从知识传授到素养培养,是教育界的一次巨大变革。为教育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教育必须转型: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转向以素养培养为核心的教育体系。因为现在很多基础认知方面的知识已被计算机或网络所代替,而核心素养的能力目前尚无法完全被人工智能机器所取代,所以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热浪”必将在“核心素养”培养的动力下一波一波掀起。我国教育部在2014年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概念”。褚宏启专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公民素养、合作与交流能力、自主发展能力、信息素养这6种核心素养,作为21世纪中国国民素质提升和改造的重点选项。这一观点既跟进了世界潮流的发展步伐,也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同时为我国推进教育现代化改革搭好了框架,因而被广泛借鉴。外语界专家、学者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持有不同见解。根据北京师范大学王蔷教授的观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有四个方面: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可以归纳为两部分:一是必备品格,即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二是关键能力,即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核心素养”的英语表达是“KeyCompetencies”,可以直译为“关键的能力”,意译为“胜任力”。素养是知识、技能、态度的整合,是可以被观察、教授、习得和测量的行为。由此可见,核心素养是可以教授、学习和评价的。英语课程因其人文性、直观性和实用性,具有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然而课程思政是比较抽象、隐性的元素。因此,笔者试图将隐性的、抽象的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人格养成等思政元素融入到显性的、具体的、可操作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来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尝试探索出一条可操作、可模仿、可推广的新的教学路径。

三、基本教学路径

以英语课程的核心素养四要素为教学总目标,以英语课程的内容六要素为教学的主线路,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视角挖掘思政元素,以过程性评价为主,辅之以多元评价方式检测学习的效果,使语言课程的学习过程变成一场个人素养提升的旅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四要素(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贯穿在英语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既相互联系又彼此影响。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文化意识体现价值取向,思维品质体现心智特征,学习能力构成发展条件。通过在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有目的、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活动,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培养,启发多元思维和创新思维意识,培养和提高在将来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运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英语课程六要素是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包括: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这六个要素是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所有的语言学习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主题语境下展开的,学生围绕具体的主题语境,基于不同类型的语篇,运用语言技能获取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提升认知水平;同时,有效地选择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提高理解表达效果和学习效率。本教学设计是参照我国普通高中英语课标(2020年修订版)来进行的。原因在于:一是由于高职院校性质的复杂性、特殊性,高职英语课程内容没法统一标准;二是因为高职生的英语知识文化基础及认知能力与高中生紧密衔接,且目前常用的高职英语教材基础阶段的知识结构框架与高中教材相似处很多;三是因为该课程六要素的适应性很广泛,尤其是对于高职基础阶段的英语教学。教育部高教司在2000年10月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基本要求》(以下简称《要求》)中明确了分级教学的要求:“鉴于目前高职、高专和成人高专学生入学时英语水平差异较大,教学要求分A、B两级,实行分级指导。A级是标准要求,B级是过渡要求”。但是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由于师资、教学管理等多方面条件的限制,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次教学”,因而采取“班内分层教学”。英语课程六要素整合教学为实现这一要求提供了可操作的路径。另外,《要求》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还强调“训练语言基本技能与培养实际从事涉外交际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并重”。运用英语学习活动观正好为实现这些教学目标找到了视角。因此,笔者采用该思路作为高职院校核心素养培养的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路径。

四、教学路径设计

1.基本原则

(以学科核心素养四要素为目标)第一,秉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由于学生英语基础个体差异较大,为了尽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可以允许学生英语加汉语表达,甚至直接用母语也可以(但是提前告知学生:评分会有区别)。第二,教学活动内容的设计应关联单元主题,结合时政,贴近生活。活动类型有学习理解型、应用实践型、迁移创新型,活动方式可以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层面去考虑,充分体现“学以致用”的职业教育特色。在“学”(知识传授)的阶段融入对主题认知认同及情感内化的内容,在“用”(能力塑造)的阶段融入行为转变的内容。第三,对教学活动的评价应采取“分级标准”,以真实体现“班内分层”的教学实践。评价标准可依据学情分为A/B两级或A/B/C三级,评估的方式可以是客观测试(认知层面)、撰写反思(情感层面)或成果展示(行为层面)。

2.基本步骤

(以英语课程六要素为主线,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视角)首先,根据单元主题创设导入话题(一般采用what/how/why问题导入法),引领学生一起进入主题意义探究(主题语境有: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活动中应多关注高认知、低参与和低认知、低参与的学生群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分享意识。接下来是语篇学习。该学习过程是教学的主要过程,包括语篇内容、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语用知识。对于语篇内容的学习,教师可运用问题式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师生先共同读懂提前设计好的问题,然后学生自己阅读文本回答问题),之后通过问题回答检测阅读效果(可学生自测、小组互测或教师统测)并及时予以点评。对于语言知识的学习,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自己学”,而不是“听老师讲”。比如,让学生列出自己的生单词表并查找其读音、意义并造句(可作为课前作业),让学生标出文本中熟悉的短语,分别找出文本(可以是一个段落)中的动词(包括所有变化形式)、形容词、名词复数、副词、介词、连词或者某种语法现象(有目的训练的内容),然后进行评测、总结、反思。语用知识的学习以口头、笔头活动设计来进行。口头可以通过“职场情景剧”为主要表现形式,笔头练习各种不同的职场应用文写作。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播放视频、模拟等方式开展活动。最后是文化知识的提取、概括、总结。该环节中的文化元素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自己查找、阅读、概括、总结。通过对中外优秀文化的赏析,在不同文化的比较、鉴赏过程中拓宽国际视野,增强民族自信,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五、总结

英语课程总结范文8

对于毕业后即将从事学前教育的学生来说,综合素质更为重要。由于学前教育的特殊性,要求学前教育的教师既要品德端正、人格完整,又要知识丰富。品德端正对于学前教师来说尤其重要,也是家长和社会普遍重视和关心的。学前儿童在幼儿园期间大多时间和教师在一起,教师的品德人格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前儿童价值观的形成。如果教师的品德不端正,将会对儿童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严重的影响。此外,学前儿童对任何事情都充满好奇,都要探究究竟,如果教师没有足够的知识,将不能回答儿童的问题,不能满足学前教育的需要。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还要有良好的合作交流能力,现在大多数幼儿园一个班级都有3~4名教师共同教授,如果不能与其他教师沟通交流,分工协作,将不能完成学前儿童的教育工作。因此,综合素质对于毕业后即将从事学前教育的学生来说更为重要。下面是笔者对通识教育视角下现行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英语课程设置进行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1.1调查概况

1.1.1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为四川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大一、大二的学生。在304个调查对象中,女生258人,男生46人。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以个别访谈为补充。

1.1.2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主要从现行高职高专英语课程设置实施的现状、实施的保障体系两个方面展开,对设置实施现状的调查包括学生对现行高职高专英语课程设置的满意度、英语选修课开设愿望、对英语课的期望三个方面,对设置实施保障体系的调查包括师资力量和课堂教学方式两个方面。

1.1.3问卷发放与回收

调查问卷发放与回收工作在2014年4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进行,共发放问卷304份,回收292份,回收率为96%。在回收问卷中,剔除无效问卷14份,有效问卷共278份,有效率为92.3%,从有效率和回收率看,本次问卷调查结果真实可信。

1.2调查结果与分析

1.2.1英语课程设置的满意度

对英语课程设置的满意程度的问卷表明:28位学生选择了“非常满意”,占总数的10%;35位同学选择了“满意”,占总数的12%;201位学生选择了“基本满意”,占总数的72%;14位学生选择了“不满意”,占总数的5%。选择“基本满意”的人数大大超过选择“非常满意”和“满意”的人数。由此可见,学生还是认为现行的英语课程设置有不妥之处,需要改进。

1.2.2英语选修课开设愿望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们迫切地希望开设选修课。223位学生选择了“非常需要开设”,占总数的80%。仅有6名学生选择“不需要开设”,仅占总数的2%。学生普遍认为现行的英语课程过于单一,仅仅只开设综合英语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要求。开设选修课,学生可根据兴趣和专业需求,选修适合的课程。总的来讲,学生认为选修课的开设可以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1.2.3对英语课的期望

调查显示:在校学生对英语课的期望主要集中在过级考试、升本、就业需要等方面。40%的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大学英语三、四级考试和升本需要,他们希望英语课的内容能够结合这些考试,把相关知识贯穿在课中并进行大量练习,帮助他们顺利通过考试。39%的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将来就业的需要,他们希望学习一些有助于将来工作和发展的知识和能力。如,毕业后能用英语进行面对面交流,尤其是能够就本专业的业务进行英语沟通,能阅读日常交流的英文文件和与本专业相关的英文材料等。

1.2.4师资力量

对师资力量的调查表明:只有22位学生选择了“很满意”,占总数的7%;有170位学生选择了“一般满意”,占总数的61%。学生认为教师的专业知识是足够的,也有敬业精神,只是认为有些教师缺乏文化底蕴,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还有学生认为教师虽然英语专业知识丰富,但学前教育知识匮乏。

1.2.5课堂教学方式

调查显示,69%的学生对现行的以教师为主导地位的教学方式很不赞同。由于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弱,两极分化明显,因此,高职高专的英语课堂大多以教师教授为主,学生很少参与。学生希望的课堂教学方式是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自主学习,学生更看重的是在课堂上与教师沟通交流,而不只是听从教师的安排;在需要教师讲解内容时,学生希望教师能创设学习情景模式,利用多媒体把知识具体化。

2通识教育视角下高职高专英语课程设置改革对策

2.1树立通识教育观,完善高职高专英语课程设置

应用通识教育的理念,结合本校办学特色和学生英语实际水平对现行的英语课程设置进行改革,使英语课程不仅要教授英语语言知识、锻炼学生英语语言技能,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语言贯通的能力,还要传授与学生专业相关的人文知识,传播跨国文化,从而拓宽学生的英语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正如吴鼎民教授所说:“语言教育就像是三套车,即语言教学、中外文化对比、文理知识与世界知识要并重。”具体课程设置如下:第一学期开设综合英语、听力和语音;第二学期开设综合英语、听力和口语;第三学期开设综合英语、口语和人文选修课;第四学期开设综合英语、写作和人文选修课。

2.2采取互动合作的课堂教学方式

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认为学习英语只是为了考试,并没有对英语学习有正确的认识,也没有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采取互动合作如小组讨论、演讲、辩论、角色扮演、短剧表演等课堂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体现了通识教育重视个性发展、开发心智、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精神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也改变了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改变了教学模式的单一。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特点,选用适当的活动形式。例如,在上《新职业英语》第一册第一单元《Organization》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有关公司结构的讨论,并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在小组讨论中发言。在讨论中,教师可以启发和鼓励学生,也可以参加学生的讨论。讨论过后,每组推选出一名同学在全班进行总结发言,然后,教师再补充。通过讨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知识得到丰富,同学之间也增进了交流,互相取长补短,达到通识教育的目的。

2.3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

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各高等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课程要求》和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选修课是为发展学生特长、拓展学生知识、满足学生兴趣和就业需要而开设的课程。现在的高职高专学生普遍英语基础较差,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因此,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应提倡分类指导与因材施教。选修课程的开设,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要求,丰富他们的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课程设置应该对选修课程给予足够的重视。学前教育专业的英语选修课程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需要与学习兴趣,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此,建议开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如幼儿园双语教师英语语法入门、幼儿园日常英语、幼儿园双语教师英语语音训练等课程。此外,学校应开设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西方文化类课程,如英美文学鉴赏、中西方礼仪与风俗、西方文化入门、英语词汇与英美文化等课程,以增进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

2.4实施与通识教育相结合的教学评价体系

在通识教育视角下,实行终结性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以往的终结性评价为单一评价方式的评价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现行的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评价。单一的终结性评价不能够完整地评价学生的平时成绩,也不能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评价。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学生及时认识自己的问题,有利于教师及时评估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授课方式,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