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维修范例

医疗设备维修

医疗设备维修范文1

[关键词]医疗设备;维修模式;关键值;麻醉机

随着公立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要求医院管理者重视医院运营成本的控制。医疗设备是开展各种诊疗业务的必要条件,也是促进医疗学科发展的物质基础,由于医院的社会效益和发展需要,强制医院大量缩减医疗设备的购置支出无疑是不现实的,因此需要控制医疗设备的维修成本,分析与医疗设备息息相关的人、物及需求等特点,选择最合适的维修模式从而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1国内外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现状

1.1国外维修管理现状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提出了设备综合工程管理这一学科,同时由于医疗设备的迅速发展,欧、美、日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医院也纷纷建立起了生物医学工程部门,专门负责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与技术保障,并参与临床医学的研究及医疗设备的改进与设计[1]。(2)西方发达国家医院的医疗设备数量庞大,每年的维修费用占设备总资产的比例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年利润,因此医院管理者高度重视如何通过设备管理与维修来控制医疗成本,确保医院的长远发展。同时研究出了一系列对提高设备完好率、降低维修费用和充分保障设备效能的管理方法。(3)由于很多大型的高端医疗设备都是国外进口的,西方国家很容易以低廉的价格采购到维修零配件并得到厂家的技术支持,所以医院自身的维修力量很强,自修率很高。但同时,也有部分医院由于医院的资金充实和内部专业的缺乏将医疗设备维修服务外包给第三方公司,由国外具有专业系统管理能力的第三方公司管理,帮助医院有效的控制医疗成本。

1.2国内维修管理现状

(1)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医院逐步开始由医学工程部门来负责医疗设备维修与管理,2000年后陆续开展医疗设备维修和管理这一培养,大部分医院的医学工程部门属于后勤科室,与动力、基建等科室相同,很多医院的医学工程科还要维修空调、电视机等家用设备,长期以来医院的重医轻工,重采购轻维修管理,导致医疗设备运行成本高而效益低。由于多数中高端医疗设备依赖进口,并且厂商对零配件和技术资料实行封锁和垄断,导致工程师的维修难度极高,自身钻研维修技术的积极性不高,医学工程科将大量维修交给厂家工程师,自己只承担简单快速且无风险的维修工作,医院自修率低。(2)《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的实施,要求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医疗器械维护维修管理制度,国内各医院也越来越重视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2]。Taghipour等[3]在2011年发表的文献中提出,根据医疗设备的重要性建立一个多目标决策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提出相应的加权标准并以此来分配优先级,制定不同的维修策略。近年来,我国的医学工程部门也陆续研究将层次分析法应用于本院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中,逐渐缩小与国外的差距[4-6]。

2医疗设备维修模式与选择评估

2.1维修模式概述

(1)维修模式分类。按照不同的分类条件,维修模式可以被划分为不同的种类。①按照提供服务的对象不同,可以分为自修和外修两种方式,其中外修又包括厂商维修和第三方维修;②按照医疗设备的故障状态不同,可以分为故障后维修、预防性维护和可靠性分析维修等,其中预防性维护又分为基于时间的维护(time-basedmaintenance,TBM)和基于状态的维护(condition-basedmaintenance,CBM)[7];③按照签订的保修合同不同,可以分为保养和人工合同、维修和(或)配件合同及全包合同,全包合同包含维修和(或)保养服务、人工费和更换所有零配件费用。(2)维修模式特点。不同的维修模式具有不同的特点。①在自修和外修中,当采取自修模式时,医院的工程师本着节约成本的宗旨,通常会选择芯片级维修,即判断出故障原因后,更换相应的元器件,而当采取外修模式时,厂商本着利润最大化的原则,通常会选择板卡级和(或)模块级维修,即检测出故障部位后,直接更换相应主板或模块;②按照故障状态不同,目前医院的维修水平基本都处于故障后维修和基于时间定期保养维护,因为大多数医院没有实时监控设备采集设备数据,CBM在运用到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过程中遇到一定困难,需不断改进完善[8-9];③按照签订保修合同的不同,医院大多采取全包合同类型,因为这样风险最小,但费用却很高,违背了控制医疗运营成本的初衷,还没有系统的量化评估标准用来选择保修合同的类型[10]。

2.2维修模式的选择评估

1989年,FennigkohandSmith评估方法提出了医疗设备管理(equipmentmanagement,EM)权重值的概念,定义EM=功能性+风险+维护必要性,其中功能性按等级分别赋值2~10分,风险性按等级赋值1~5分,维护必要性定义为5个等级赋值1~5分。然后根据不同的EM值选择不同的维修策略[11]。MalekMasmoudi在2016年对医疗设备的管理权重值进行了改进,并定义其为医疗设备的关键值(Criticality),医疗设备的关键值=维护必要性+功能性+风险+重要性+年限[7]。本研究采取MalekMasmoudi的评估方法试验决定医疗设备关键值的5个标准。(1)维护必要性赋值(1~3分)。MalekMasmoudi和FennigkohandSmith评估方法均将维护必要性定义为5个等级,为了便于计算和统计,将其定义为3个等级,并依次赋值1~3分。(2)功能性赋值(1~9分)。根据医疗设备不同的使用目的,将其细分为9个子类,并依次赋值1~9分。(3)风险赋值(1~3分)。风险是评估医疗设备关键值的重要标准,可以用来确定医疗设备的风险性,比较常用的是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ailuremodeandeffectsanalysis,FMEA)方法[12]。影响风险性因素包括可检测性、故障频率、停机时间及安全性。本研究采取一种模糊逻辑的确定性推理方法,如果可检测性高,并且故障频率中等,停机时间中等,安全性高,则其风险等级高,得3分。风险等级分为高中低3个等级,依次赋值为3~1分。(4)重要性赋值(1~3分)。医疗设备的重要性主要由开机率和可替代性2个子标准来决定,由开机率和可替代性的求和来表示。将开机率赋值为1~4分,可替代性赋值为1~2分,开机率为设备每周的平均使用小时数除以每周最大使用小时数的比例,每周最大使用小时数默认为48h。(5)使用年限赋值(1~2分)。使用年限为医疗设备的实际使用时间,默认医疗设备的可预测使用年限为10年,因此将使用年限划分为2个等级,实际使用年限≤10年的,得1分;实际使用年限>10年的,得2分。根据以上5个标准计算出医疗设备的关键值,关键值的分数为5~20分。根据实验数据设定两个阈值T1和T2,将其定义为划分不同维修策略的临界值(见表5)。

3医疗设备维修模式实践

3.1麻醉呼吸机评分

以麻醉呼吸机为例进行试验,通过专家讨论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得出以下评分标准。(1)由于麻醉呼吸机属于贵重精密的仪器,需要定期维护保养并更换易损件,故麻醉呼吸机的维护必要性为3分。(2)麻醉呼吸机是外科手术中必不可少的辅助支持类设备,故功能性为8分。(3)按照逻辑推理的方法,麻醉呼吸机的风险性为3分。(4)按照开机率和可替代性得分之和的方式计算麻醉呼吸机的重要性,麻醉呼吸机开机率≥80%,并且不可替代,故重要性为3分。(5)医院使用的麻醉呼吸机多数为2002年购置安装,使用年限>10年,故使用年限为2分。

3.2维护保养方式

医院麻醉呼吸机的关键值(Criticality)为19分,远远大于T2阈值15,故应该采取TBM的维护保养方式。由于以下影响因素:①医院麻醉机数量多达80余台,按照产品说明书中的保养规程操作平均时间为2~3h/台,且维护保养工作只能在没有外科手术的时间进行;②厂商能及时提供易损件;③服务态度良好且维护保养的费用低廉,性价比高等,最终医院选择与生产厂商签订了保养及人工合同。合同要求保养的内容涵盖保养服务中更换的易损件,定期更换内置备用电池、自主呼吸阀以及自主呼吸阀的O型圈等易耗件,并且保养结束后为每台设备生成保养报告,使麻醉机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和较低的故障率[13]。

4结语

医疗设备维修范文2

关键词:医院;医疗设备;精细化管理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医院的医疗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并且医院对于医疗设备使用也愈加的重视。在医院建设中,医疗设备是非常重要的。对医疗设备进行精细化管理指的是医院对各种资源进行综合利用,观察好医疗设备使用的情况,从而将医疗设备的效益更好的发挥出来。此外,医院管理人员还应该认识到设备维护的重要性,切实提高医院设备管理的实际效率。

一、医院实施医疗设备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对于医院而言,医疗设备是其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医疗想要顺利的开展必须依靠精密的现代医疗设备。[1]并且,医疗设备和疾病治疗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密,其使用的频率比较高,并且相关的结构比较复杂,为了确保其使用比较正常,医院有必要进行专门设备管理部门的设置。对医疗设备维修进行精细化管理,不但能够降低因为医疗设备使用导致的医疗纠纷出现的概率,还能够更好的调节设备使用人员和维修人员之间存在的利益关系,从而切实提高设备实际使用效率,从而切实提高医院整体管理的水准,所以,医院进行医疗设备管理的时候,有必要落实医疗设备维修的精细化管理,切实提高医院设备使用的效率。

二、医院做好医疗设备维修精细化管理的策略分析

(一)对核算成本进行精确,提高维修质量

想要做好医疗设备维修精细化管理,首先,医院便必须对维修所需要的成本进行精确的核算,切实提高设备维修的实际质量。成本精确核算需要医院做好所有医疗设备的调查以及统计工作,并了解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然后,医院和设备生产企业进行配件更新管理系统的建立,从而给设备零件更换更好的进行奠定良好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医院需要和厂家做好零件使用寿命和价格的协商工作,从而确定维修零件所需要的成本。[2]其次,医院医疗设备维修工程技术部门还需要做好维修单据的填写,登记好设备维修的原因以及配件的价格,若是有必要可以写清楚价格说明,完善维修管理的相关手续。对于那些比较昂贵的零件以及进口零件维修都需要进行上报,需要相关人员签字,才能够进行维修,最后,设备使用可是需要及时核查维修费用,对于那些可能需要维修的相关设备必须及时的和维修部门进行协商和沟通。从维修部门、医院、以及设备使用科室三方面出发来核算设备维修需要的成本,从而确保设备维修的及时性。

(二)完善医疗设备维修的相关工作流程

在对医疗设备维修进行精细化管理的时候,必须有一个完善的设备维修工作流程,这能够切实提高设备维修工作的效率。首先,对于出现故障的设备,可是需要报告给医学工程部门,并且医学工程部门需要做好登记备案工作;对于大型的设备需要进入到现场来检查,对于其他设备可以由可是送到工程部门中去进行检查。[3]然后,医学工程部门可以根据检查情况来确定设备是不是需要技能型维修,若是设备还在保修期内,那么应该由设备生产厂家来维修,并且需要办理好相关的手续,若是不在保修期内,那么需要工程人员采取策略解决。最后,若是维修设备的是工程部门,那么必须根据做好设备故障原因、技术参数的综合分析以及判断,在维修时,还需要考虑到配件以及零件的成本。若是维修的时候存在技术性的难题,那么需要由专家来进行综合的讨论,并进行维修方案的确定。若是需要较高的维修设备,那么必须及时的和科室联系,并和收费厂家来议价和谈判,在维修结束后,还需要对维修结果进行检查。

(三)完善设备维修信息记录

无论是进行成本核算还是设备维修,都应该完善设备维系信息记录,这本身也是设备维修精细化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措施。[4]医院工程部应该和科室合作进行维修信息系统的建立,做好相关信息的信息化管理,避免出现维修重复以及高额维修的情况,还应该做好设备报废以及设备使用寿命情况的评估和记录。

(四)引进专业人才,做好技术方面的培训

医院必须认识到医学工程部门维修人才引进的重要性。若是维修部门的技术水平比较高,能够很好的降低医院设备外包维修所需要的费用,帮助医院更好的节约成本。并且,医院还应该做好维修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首先,需要做好科室人员设备维护方面的培训,避免设备使用的时候,出现严重的损耗。其次,工程部门还应该定期的对工作人员进行设备的维修和培训。医院需要完善设备维修预防培训以及应急维修培训,从而给维修工程人员技术进步奠定良好的基础。[5]此外,还应该鼓励工作人员进行维修技术的沟通,进行工作经验的交流,对于那些表现比较出色的工作人员,应该给其机会接受外部的培训,切实提高其维修水准。

三、结语

在医院建设中,医疗设备是非常重要的。对医疗设备进行精细化管理指的是医院对各种资源进行综合利用,观察好医疗设备使用的情况,从而将医疗设备的效益更好的发挥出来。笔者主要分析了医院医疗设备精细化管理必要性,并探讨了相关的措施,希望能够将精细化管理的作用更好的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董鲁圳.精细化理念在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8,31(02):70-71.

[2]范境文.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和措施[J].医疗装备,2017,30(18):73-74.

[3]赵涛.精细化管理在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7,30(12):87-88.

[4]冯元元,任哲锐.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的精细化管理[J].医疗装备,2017,30(11):70-71.

医疗设备维修范文3

关键词:医疗设备;维护标准化;管理

0引言

标准化管理指的是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对医疗设备的使用实现最佳管理。主要对医疗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由于设计到医院的经营效益和服务质量,对于标准化管理的需求更为强烈,通过标准化的维修管理是医院的医疗设备发挥出最佳的服务效果,同时也为医院的发展可提供了良好的硬件保障。所以在医疗设备的管理使用中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环节对于医院的发展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存在的不足

1.1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信息的不对称

医疗设备维修作为高技术设备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易损性,医疗设备所包含的基础资料主要有使用说明、维护手册、线路手册等内容,这些内容能够对医疗设备的维修进行一定的指导,但是在医院对医疗设备的实际运行中存在很大限制。由于设备结构的高度复杂性,这些内容也仅仅是作为医疗设备的日常维护存在,对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实际作用并不大。另外很多医疗设备由于技术保密的原因,对于一些重点内容的介绍存在缺失,所以当医疗设备真正出现问题后进行维修工作时无法提供有效帮助。

1.2医疗设备检修不标准

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一方面是对设备问题的维修措施,更更重要的是在于平常的定期检测维护来减少医疗设备问题出现,但是很多医疗设备并没有规定相应的检修内容,一些医疗设备的使用规范中并没有规定相应的维修检测机制,医疗设备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缺少维护检修无疑会增加设备维修管理的难度,同时相关的使用人员也不具有高精密医疗设备的维护检修经验,医疗设备的长期使用或者停机时间过长不仅会增加设备维修的概率,更会影响到对患者的使用效果干扰医院的正常服务。

1.3维修管理制度不规范

目前我国的医疗设备都是盲目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通过高科技医疗设备的使用来提升自己的医院的医疗能力,仅仅注重对医疗设备的使用,但是与之相匹配的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处于发展的空白阶段。医院中的职能部门也缺少对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建设发展,大多数医院中医疗设备维修人员在职位晋级、绩效评定不能与医疗人员享受到同等待遇。医院的管理制度与无法与维修管理标准化制度相结合。总之,医院服务医疗设备维修标准化管理的规范的不足以及维修人员的缺失,都是造成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与使用管理的相分离的原因,限制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发展。

2医疗设备维修标准化管理有效措施

2.1强化医疗设备管理机制与规范

医疗设备维护管理的标准化发展离不开有效的规范要求机制,尽量减少维修管理中的制度漏洞。目前我国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就是管理人员对标准化维修管理的忽视,采用维修技术与管理模式的双重展开,进而为医疗设备的维修工作改进提供有效的管理标准与技术支持。一方面对医院的医疗设备管理进行“因材施教”,根据方式使用管理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由于不同医疗设备的技术构成和使用方式的差异,因此对于相关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制定对应的管理方案与维修策略,比如大型医疗设备的管理应该加大其维护要求,尽可能通过日常维护工作进行大型设备的维修管理,比如临床急救设备、手术辅助设备、治疗设备等,他们的维修管理就要相对比较专业,定期观察这些设备的使用情况,由于设备运行对使用过程的影响较大所以要进行专业的维修检测。维修人员可以提前做好应对设备互相的一些措施,根据故障性质、修复性能、损坏程度、维修手法做好分析准备,将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制定出全面的管理流程。另一方面请外界的专业维修人员定期进行医疗设备的全面维护,虽然借助了外界的维修管理力量脱离了医院自身的维修工作,但是对于设备维修信息的管理也要做到标准化,如果设备一旦出现较大问题可以第一时间联系到专业的维修管理人员,医院最好一直保持着与专业医疗维修团队的联系,可以随时聘请但专业的维修团队经营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不管是内部维修还是外部管理都需要做到标准化的维修管理。

2.2完善医疗设备维修体系要求

医院对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体系标准化的建设对于医疗设备以后的发展至关重要。一方面现阶段的医疗设备的应用发展对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已经成为一种职能化需求,这种情况下医院必然要建立起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职能部门,才能开展标准化的维修管理方式。在此基础上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责任制和安全操作机制得以进行有效构建,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设发展是医疗设备维修工作的科学、规范的前提,作为医疗维修管理体系需要根据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瑞海随时改进。完善维修管理体系后,维修人员的积极性也得到大幅提升,标准化的维修管理在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体系的环境中将会得到快速发展完善。

2.3明确保修期内医疗设备维修职责

开展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标准化,要保证医疗设备的管理者都能够参与进来,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标准化可以通过其他行业的维修管理思路与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相结合,将医疗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人员统一进行标准化管理。对于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人员划分相应的管理内容,通过对维修管理指责的规定来提升维修人员和使用人员对设备维护检测的积极性。同时在明确责任后,对于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绩效奖励内容制定,对医院医疗设备的有效维修管理也是对医院效益的提升,采用职责约束与绩效奖。

2.4注重售后技术的培训

医院对于医疗设备的管理,一方面医院对于医疗设备的引进进行提倡,只有不断加强各种医疗设备的管理使用才能提升我国医疗行业的服务质量,另一方面也要注重于医疗设备应用相配合的技术岗位人员的安排,可以从日常维护技术与故障维修技术两个方面进行加强,医疗设备在售后使用过程中尽可能的做好日常维护工作,对医疗设备的使用方式、注意事项、清理问题进行充分学习。从医疗设备的使用之初就与生产厂商做好相关的售后培训工作,使医院对于医疗设备的标准化管理有一定的基础,能够解决使用过程中一些简单的设备问题,提升了医院对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同时对设备生产厂家来说也是一种业务工作的减轻。另外医院进行医疗设备维修标准化的管理人员,也要不断进行技术问题的探索,通过自身的能力提升医疗设备管理的标准化能力。优秀与医院的医疗设备管理实现长期发展。此外,对于医疗设备维修的标准化管理还要设计到设备维修后的使用效果,一些医疗设备对使用精度有很强的要求,首先在维修后就要进行设备使用效果的检测,保证医疗设备的运行不会受到维修工作的干扰。然后对维修后的使用期限进行规定,医疗机构有权要求相关维修机构对设备的性能进行保障,如果在后期的使用中出现问题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最后医疗机构对于医疗设备的易损设施进行免费更换,提升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的全面、规范。

3总结

医疗设备的维修标准化管理作为医院效益和服务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于我国医疗行业的发展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医疗设备作为医院服务发展的重要工具,优化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标准才是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发展的优势。

参考文献

[1]许卫明.医疗设备维修管理面临的挑战与战略思考[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0):21-22.

[2]李巍,徐雷.精细化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的设计[J].中国医学装备,2016,13(6):37-40.

医疗设备维修范文4

关键词:医院;智能;医疗设备;模式

1引言

本文基于医院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对新形势下我国医院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与探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在现代医疗电子科技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高精尖"医疗设备不断涌现。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这些先进的医疗设备在临床使用中具备了诸多优势,但故障问题仍然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为了进一步保证医院临床科研一线工作活动的顺利有序正常进行,相关于临床医疗设备故障的检查和维修及管理培训工作也就越发显得更加尤为地重要。显然,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完好率,将对医院的经济效益带来直接影响。本文还基于加强医院设备安全维修及管理创新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对现阶段新技术形势影响下,现阶段我国医院设备安全维修及其管理创新型工作,存在的主要现状弊端进行做了深度系统地分析思考与问题探究,并相应提出制定了一系列相应切实可行的管理完善及对策。

2新形势下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管理模式概述

2.1建立新时代形势下我国医院医疗设备及维修人员维护和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背景分析

由于当代我国医疗资源严重的区域分配严重不完全均匀,医疗体系改革中带来的健康结构性矛盾正日趋更加突出,公民个人对现代医疗保健服务品质的整体要求,也已日益由原来过去单纯有病即求医而逐渐的转变为多元化对多样化健康诊疗服务方式的个性化需求,必须首先要先有一种切实且有效可行的探索做法,改革与制度创新,以服务病人群体为根本核心,用现代化互联网手段,推广多学科综合的健康诊疗模式相结合,建立建设智慧医院模式,已经形成是个大势所趋。但中国医院则必须要进入个新发展阶段,即一个全新的数字化医院管理模式----数字化智慧型医院。因此,新形势下智慧医院医疗及设备管理维修保养维护信息化管理模式必将应运而生。建立完善一个健康共享与医疗资源协同,与服务一体的综合智慧医疗体系,充分利用信息互联网技术,提供了更好便捷的个人健康综合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解决健康慢病医疗管理方面缺乏专家长期、科学技术指导等的迫切问题,实现智慧卫生管理资源高效利用效能的价值最大化。在全面促进国家数字化智能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推动健康智慧医疗网络的全面建设三个方面,将推进智能医疗发展与人人健康,纳入考虑到健康智能科技未来发展趋势的工作重点任务范围中来。实现业务互通和互联、共享业务信息,所有业务数据的信息交互,都应能及时实现全可视化地统一跟踪监控应用和有效管理。新媒体形势推动下,医院医疗设备和维修保养维护服务管理服务模式将全面展开启动,通过构建一个覆盖于线上、线下,一体化健康医疗信息服务管理的全新模式,推动智慧医疗互联网科技与全民健康医疗深度有效结合,面向医、患、管等三方业务用户,对接医疗数据中心平台和应用集成应用平台,实时地获取第三方业务客户的业务数据,实现基于线上、线下平台的信息数据深度结合利用。

2.2新发展形势影响下的医院医疗设备运行维修管理维护服务模式转变的未来发展趋势

1)新发展形势指引下医院医疗设备运行维修管理维护新模式平台中的搭建。搭建六大共享健康平台,共享健康医疗技术协同应用,服务平台体系内的医疗健康安全管理支撑平台体系;构建共享健康医疗科技协同创新服务支撑体系下的重点疾病精准诊疗指导平台系统;建设共享健康医疗服务协同技术服务支撑体系内的医学康复诊断指导系统平台体系;打造共享健康医疗服务协同科技服务创新体系中的服务绩效优化管理系统平台。各个医疗应用数据的信息共享交换平台,整合为一个线上与线下,一体化信息协同处理平台,建立统一管理的健康数据中心,实现各种健康与医疗数据间的快速互通及互联。这个信息平台同时也是可以作为探讨新医疗形势要求下各医院医疗设备和维修和维护人员管理运行模式变化的载体。实现国家基本健康医疗、公共管理卫生技术和医疗健康综合管理并重的临床新模式,减少病人重复抽血化验和检查结果,对健康恢复情况等的长期动态监控观察,体现分级实施诊疗标准和公共医疗资源数据的实时共享,有临床绩效与奖励制度体现。同时还为全体医务人员提供了一个医院科研大数据平台,真正地实现临床科研信息指导服务临床,科研成果转化。

2)系统构建基于新时代形要求下,现代新型城市医院医疗设备智能监控维修系统,及设备维护服务信息化运行管理系统技术模式机制方法等,应用系统的创新搭建,完善了新一个时期形势背景条件下,我国现代型医院医疗设备现代化、智能化维修信息化管理及维护的一体化运营管理与运行管理系统模式,引导着广大普通公民如何实行个人主动维护与服务自我信息化管理,促进全民健康领域医疗资源深度开放及共享,同时又可为广大一线医务人员及时直接用药提供医院科研大数据,真正能有效的实现了医疗系统科研新成果的指导广泛应用于医院临床,科研成果迅速转化。出台的一些重要地方性政策,形成了我国一套目前已经算比较成熟系统且完整的成熟合理的医疗政策体系。在此大框架基础框架上,对公立医院中每个项目具体到项目主体应都建立制定出一系列相应协调工作机制,资源得到统筹有效整合,充分极大的限度调动出了项目各方面协调工作的积极性,实现项目利益与多方双赢互利双赢的互惠合作共赢,保障着在当今新时代形势环境前提下我国民营医院医疗设备研发投资及维修、运营、维护、服务、管理等一体化运作模式。

3)推进新发展形势环境下的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维修管理维护等模式的应用技术体系,从多个具体业务方面多角度来全面提供服务。以智慧医院连锁运营中心为连锁经营为主体,构建成了一个线下线上中下游一体化的完整立体化的智能运营连锁服务产业体系,依托于其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式移动计算、区块智能链平台系统等众多创新及技术优势,真正实现了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一站式服务享受全世界范围最丰富便捷的优质最专业服务的智能医疗资源。利用基于云平台的智能计算、万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应用平台等方面的新兴技术和应用产品与进行新的商业模式创新,构建新形势下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管理模式基础设施平台。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管理模式结构如图1所示:

3新形势下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管理模式的应用分析

全球范围内新冠疫情持续肆虐,催动引发了全世界各个主要行业健康发展的格局前所未有的重大深刻和变化。医疗行业无疑首当其冲。我国医院的医院智能技术目前发展是特别之迅猛,在社会各专业领域内的实际应用空间正在得到逐步地拓宽,尽管当前智能技术目前在实际医疗护理服务实践当中,得到的有效应用方面还有伴随着许多一定存在的现实问题,然而却不可完全否认,新发展形势环境下我国医院医疗设备智能维修及维护服务管理技术模式,及其在智能医疗技术服务过程中可以发挥它的一些巨大作用。并且对新时代形势任务下我国医院医疗设备的维修及维护服务管理运作模式,在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中广泛应用的医院便民诊疗服务等诸多方面应用的确也发挥着了极为深远重大的实践影响。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管理系统如图2所示:

3.1在新建筑形势环境下的医院医疗设备的维修及维护管理新模式的发展重要性

由于目前新发展形势要求下,医院医疗设备及维修及维护等管理业务模式,实际上是在将如人工智能系统等其它相关的医疗设备服务模式与管理技术之间的相互渗透融合,因此,医疗技术服务模式具有诸多科技手段无可比拟之先天优势,意思即是其处理过程的简单迅速、反应能力的快捷灵敏、运行管理的快速简单有效等等一系列特点。通过科技赋能的操作特性,省去了对远程操作服务人数管理的许多特殊程序要求,与此同时,也能够极大地的提高对了操作服务过程数据的统计分析和能力,提高对人民群众使用的实际体验,有利于"健康中国"系统的发展。

3.2在新发展形势环境下我国医院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维护及管理的模式的应用现状研究

随着社会信息化新思潮正逐渐开始运用到于现代医疗领域,新技术形势下的医院医疗设备保养维修及维护管理全新模式,正紧跟于国家大政方针与世界医疗行业最新发展及趋势,让我国老百姓在看病与就医时更加的轻松方便、更加的经济快捷、更加的科学智能化。实现包括医疗技术服务、卫生技术资源、公共机构卫生、人口计生、医疗资源保障监管等的各个医疗系统全面智能化监控管理,达到全面可视化信息的数字化展现方式和实时化管理手段的信息化应用,推进全国老百姓医疗自我健康管理进程。医院医疗设备运行维修管理维护应紧贴数字化医疗健康服务领域的数字化时代,快速发展中的医学脉搏,关注数字医学工程技术等工程系统的各技术交叉相关领域内的技术融合及互动,驱动工程学科技与健康医学领域协同快速发展模式与创新。在临床看病与就诊分离的诊疗过程方面,要助力服务基层。新时期形势环境下将医院医疗设备及维修维护一体化管理经营模式结合到医联体、医运共体建设,帮助各医疗机构迅速提高综合诊疗技术能力,提高自身健康和管理能力水平。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如图3所示:

4结论

“健康中国”是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长期发展阶段的最高远景目标,是全国医疗产业系统内社会各有关环节正在为之付出努力探索和积极奋斗的一项宏大政治愿景。我国近年来始终努力把医药卫生工作重点主要放在加快提高基本医疗质量、改善基础医疗设备服务、缓解城乡人民群众求医就诊医疗过程管理中面临的许多不公平方便,新医改形势指引下,基层医院医疗设备和维修维护与管理创新模式改革取得的了些初步实践成果。今后,还有望进一步全面的全面加强规范化管理,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提高效率,改善就诊流程,进一步地加大基层信息化基础建设管理的建设力度,改善服务操作流程,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就医质量感受。

参考文献:

[1]《智医疗设备维护概论》人民卫生出版社王新,郑焜,钱国华/编著

[2]《医疗设备维护管理概论》人民卫生出版社高关心,张强,郑焜/编著

[3]《年度论文集》天津市电子工业协会/主编

医疗设备维修范文5

[关键词]三维决策空间;医疗设备;维修方式;维修策略;外包环境

0引言

医疗设备的维修质量、效率和安全性是决定诊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各级医院拥有的设备种类繁多,精细化的复杂集成技术增加了维修难度,同时随着购入时间的推移,设备老化故障的频率也相应增大,现有维修体系以及人才结构已经很难满足需要[1]。医学工程科人员流动性大、岗位编制数量少,维修工程师还需额外负责质量控制检测、日常巡查或应急值班等其他工作[2]。种种原因直接导致自修效果普遍不佳,维修质量和效率偏低,维修成本居高不下,工程师的维修绩效难以提振。在满足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节约维修成本是医院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各类医疗设备价格相差悬殊,维修难度大相径庭,重要性与紧迫性也不相同。有的医疗设备通过维修外包实现质量与价格双赢,有的医疗设备通过工程师的努力实现节约成本,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自修、外修、外包或两两结合的方式。围绕医院实际诉求如何选择合适的维修方式,实现准确划分业务流向、有效分摊维修难度,已成为医院医疗设备维修决策的困局。当下,院外维修公司逐渐被认同,可弥补维修人员数量少及技术水平低的弱势,利用其资源可获取更好的维修服务,提高维修质量和保障力度,并有效降低维修成本[3]。本文针对维修业务类型与维修方式的有效匹配等一系列决策问题,分析医疗设备维修业务的选择策略,以期提升维修的综合效益和服务质量。

1医疗设备维修途径的现状

从外部环境看,根据工商登记查询,截止到2018年底重庆市拥有在册的主营医疗设备维修公司95家,随机访问其中13家均表示可整体接手全院维修业务,囊括的医疗设备从PET、CT等大型贵重设备到呼吸机等中间价位的设备,甚至包括康复类、中医类的冷门设备。这些公司的上游配件来源充足,原装或兼容部件齐全,可调配的备用机种类较多,货源品种与技术储备较为丰富,说明医院对外修的依赖度较高,也表明维修外包的外部条件已经具备。从医院规模看,大部分公立医院采用自修与外修结合的方式,其他如精密性高、结构复杂的大型医疗设备或特殊医疗设备实行单独买保,如多功能眩晕诊疗装置和杂交手术室设备。私立医院或小规模医院因设备总量不多、维修条件欠缺则倾向于整体外包。目前,能做到真正自修的医院非常少,能解决关键问题或吃透故障来源的工程师也不多,这使得医院在对外谈判时常常陷于被动。此时,选择外修或外包的方式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从维修费用看,自修的成本最低,但经常因为需要自行寻找配件而耽误太多时间,时效性不一定最好,对维修技术要求较高;外修付出的成本较大,以单次维修结算,维修效率相对较高,对院内维修技术要求不高;外包的总体成本较高[4],但因为其具有“对赌”属性,所以可能外包的成本比外修的成本还低。综上,有的医院选择整体外包,而实际上部分设备可以自修;有的医院选择外修,但成本与效率却不及外包。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判断模型来划分维修业务流,将对应的业务放在合理的维修策略内,实现维修质量、效率和成本控制的进一步优化。

2影响维修策略选择的因素

2.1维修外包环境的成熟度

维修外包环境的成熟度从侧面反映了院方与外包方各自需求的大小,与该行业内公司的数量和具体业务量密切相关。公司数量越多、业务量越大,外包环境就越成熟,响应医院需求的能力就越强[5]。体现外包环境成熟度的两个主要方面为储备技术和资金,能应对上下游业务的财力以及维修技术的深度与广度决定了维修公司在业内的地位及商业份额,也是该细分外包市场准入的硬性条件。随着设备维修的难度越来越大、愿意潜心干维修的资深工程师越来越少、医院购进的先进设备越来越多,这些都势必影响医院自修的效果,所以服务对象的现实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影响外包环境成熟度。维修外包的市场成熟度越高,代表竞争性越强,能参与维修的公司就越多,医院在售后谈判时就越有利,投入的成本也就越低,这对医院是非常有利的。

2.2医疗设备的重要性

不同的医疗设备具有不同的功能属性和地位属性,由急需程度和诊疗功能共同决定了其重要性。可以根据医疗设备出现故障或停机对临床产生影响的大小,将其分为一般设备和关键设备。从经济效益和医疗秩序的角度看,关键设备发生故障造成的损失远远大于一般设备,如MRI仪、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球囊反搏泵等一些贵重或者少量特殊设备一旦出现问题就容易积压患者和延迟手术;而血压计、监护仪、输液泵等一般设备数量多,可调配使用,基本不影响工作。所以,关键设备的维修难度普遍较高,很难成功自修,在外包或外修谈判时医院会处于不利地位,如二次故障的后处理;一般设备可以选择自修或外修,不仅效率高还能节约成本。

2.3维修业务的层次

根据常规维修业务的特性,可将其分为定期保养、预防性维护、突发故障小修和突发故障大修4个层次。定期保养的主要目的是延长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其操作简单,院内人员均能做到,包括清洁、紧固、排查、润滑等作业内容。预防性维护主要由工程师进行计划性上电条件下的功能检查,排除概率性故障,避免后续使用障碍,包括主机功能测试和附件测试。突发小修故障即故障后产生的小型问题,如接口板、主控电路等故障,修复难度相对较大,专业性较强,需要自修与外修结合。突发大修故障涉及大型问题,属于最高难度和专业度的故障,如高速电子触发线圈、成像探测器等精密部件故障,院内工程师很难解决,一般需要借助外修或外包解决。

2.4故障的复杂程度

同一种医疗设备无论价值高低还是使用频繁与否,或是体积大小,都存在不同的故障复杂度。以呼吸机为例,因管路细孔漏气造成潮气量偏低属于低等级的附件故障,因电热丝流量传感器问题造成呼气频率偏高属于中等级故障,因电路板老化或内部空氧混合器问题形成的故障属于高等级板级故障。一般来说,故障复杂程度越高,对院内工程师的技术要求越高,需要投入的培训费、工资等成本就越高;维修业务的层次越高,故障复杂度就越高,对外依赖度也就越高[6],故在外修或外包谈判时维修公司都会占据主动。

3三维决策空间下的维修策略分析

在上述4种影响因素中,维修业务的层次与故障的复杂度具有相似特性,故将它们合并称为维修业务的复杂度。以维修外包环境成熟度为X轴、维修业务复杂度为Y轴、设备重要性为Z轴建立如图1所示的三维决策空间模型。由于外包环境成熟度决定了拟投入的维修成本量、维修业务复杂度决定了维修倾向(院内或院外),为了便于分类对照分析,以X轴和Y轴的高低程度构建并划分成4个条件区域,将Z轴作为辅助评判条件进行第三维度的影响评价。

3.1低外包环境成熟度和低维修业务复杂度(Ⅲ)

该区域包含技术含量较低而外包公司不愿意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处置的医疗设备,涉及日常检查和保养的工作,如体重秤的调校、心电图机附件的紧固等。这些业务的特征是工作量大、操作简单、实施频度高,为保证利益,外包公司不会接手这些任务,因为需要配备较多的人员和投入额外的资金。所以,无论一般设备还是关键设备,类似的业务可以交由院内设备操作人员或工程师完成。

3.2低外包环境成熟度和高维修业务复杂度(Ⅰ)

该区域中的维修业务对技术水平的要求较高,重点涉及关键设备,如CT机、直线加速器等大型设备,但外部市场环境中能达到维修效果的公司数量并不多。由于设备价值高、精密度高、结构复杂,少有院内工程师能轻易解决相关故障,只有数量有限的院外维修公司掌握了核心技术,使得医院的选择范围急剧缩小,谈判成本增高,价格质量比选难度加大。本区域内的策略为外修或外包,但都存在一定风险,质量和效率不易受控。医院应注意对维修效果与售后服务着重考察,加强过程监督和质量考核,避免造成损失。

3.3高外包环境成熟度和低维修业务复杂度(Ⅳ)

价格处于中下水平、技术含量较低、维修公司广泛涉足的医疗设备处在这个区域内。市场上提供类似维修服务的公司数量最多,院内工程师也能处理部分类似故障[7],可选用自修与外修结合的方式应对,倘若维修外包的谈判成本不高,在自修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外包。例如,电动吸引器、注射泵、呼叫器可采取自修,监护仪、电刀、电生理设备可采取外修或自修。从维修任务的紧急程度和成本控制看,一般设备以自修为主、外修为辅,关键设备以外修或外包为主、自修为辅。

3.4高外包环境成熟度和高维修业务复杂度(Ⅱ)

该区域包括一些内部结构较复杂、故障处理难度较高、外包公司相对愿意维修的设备,其价格处于中高水平,如彩超、呼吸机、内窥镜等。这些设备内部集成度高,院内修复难度较大,配件的获得渠道较少。而院外维修公司拥有技术和配件资源,可以迅速解决问题。因此,面对类似外包环境成熟度较高的维修业务,由于选择面更广、价格更透明,无论采用外修或是外包,医院最终的维修成本并不会很高,相对自修来说维修效率或许更高。故该区域中的一般设备可选择自修或外修,关键设备可选择外修或外包,在效率提高和成本控制上都有较好的体现。

4维修策略建议

通过对4个条件区域的分析可知,本文维修策略的主要目的是保证质量、提升效率和控制成本,可选择其中一种也可综合使用,但前提是满足管理者期望达到的某个具体需求,应对策略见表1。收益好的医院选择外包或信誉好的外修公司;收益差的医院可将关键设备外包,一般设备自修或外修。具备维修条件的可自行对维修业务复杂度低的设备进行保养和预防性维护,包括一定程度的自修;不具备维修条件的可选择外修或外包,由于医院难以把控专业技术与市场价格,合同里最好设定关键的条件性支付条款并验资准入,充分保障医院权益。为了更清晰地、具体地归类设备,参照2018年8月1日实施的最新《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可以更细致地按照设备类别进行分类决策。其分类原则是:(1)对技术交叉或学科交叉的产品,主要按照临床专科分类;(2)对多功能产品,依次按照主要功能、高风险功能、新功能分类。虽然上述分类标准不以购进价格为依据,但大致上体现了医疗设备的重要性和维修复杂度,该目录下的维修策略。

5结语

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飞速发展的今天,无论是三级医院还是二级医院,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医疗设备维修成本受控、院内维修技术水平低、外修或外包谈判掌控能力弱、抵抗风险能力差。自修、外修、外包是常见的维修方式,对不同属性的医疗设备、不同规模的医院并不都同样适用。为了提高维修效益、规避潜在风险,有必要对医疗设备分类实施不同的维修策略,用科学的决策方式分流维修业务,达到控制维修成本的目的[4]。本文利用三维决策模型将影响医院维修业务决策的4个主因构建在一个立体三维坐标系中形成4个条件区域,再把不同属性的医疗设备归入不同的区域内进行分析,最终形成了清晰的策略方案。在实际工作中,这些策略有利于科学地划分医疗设备,结合院内外的具体实情对维修业务做出正确决策,从而推进理论指导下的维修工作,使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张金,莫喜娟.新形势下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管理模式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18,39(1):85-87.

[2]陈卫兵,严捷.基层医院医疗设备维修服务现状与对策[J].中国医学装备,2017,14(11):120-123.

[3]钟建平.基于外包服务医疗设备维修的探讨[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7,41(3):231-232.

[4]邓文艳,郑焜,徐向天,等.医疗设备维护费用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8,34(11):944-946.

[5]成学慧,李波,肖惠,等.基于AHP的医院设备维修外包项目评价体系建立与风险控制[J].医疗卫生装备,2018,39(10):66-70.

[6]熊刚,朱俊义,魏瑜栋.新形势下我院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模式改进方法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18,33(9):175-177.

医疗设备维修范文6

关键词: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作业;精细化管理

医院医疗设备维修实现精细化管理,需要从维修管理的现状入手,确定无法达到精细化管理目标的主要因素,逐一击破,来寻求融合精细化管理的策略和方法,推动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的质量效率稳步提升。下面就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精细化管理应用意义进行分析,明确这一课题研究的现实价值,再对精细化管理融入的难点进行分析,最后对融入精细化管理的策略进行阐述,确定精细化管理作用有效发挥的方法。

1医院医疗设备维修融入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医院医疗设备在维修时,会受到外部和内部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技术操作质量、维修人员素质等,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维修的质量,在实际的维修中,合理科学有效降低这些因素的影响,是优化维修质量的关键点。通过对医疗设备维修现状的深入分析,明确人员素质和维修技术是影响维修质量的关键性因素,也是导致维修结果不可控,导致维修不确定性强化的主要因素,这严重影响了设备维修的质量、设备的使用稳定性以及使用安全性,设备的使用寿命也会受到负面影响,对医院的整体医疗进度整体运行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和干扰,医疗事故发生的概率也会大大提升,对于医院的长期发展而言百害而无一利。而精细化管理能很好地解决和处理这一问题,改变这一局面,精细化管理过程中,需要各科室之间的配合协作,各科室之间的沟通交流会逐步增加,相互之间的合作强化,维修人员能力在沟通中也会逐步的强化,对于设备,设备运用,设备运行要求等有一个更为直观更为详细的了解,维修人员的综合实力在此过程中也会逐步的强化提升。并且在精细化管理之下,还能实现精确定位故障位置,设计最为高效最为低成本的科学维修方案,在保证维修质量的前提下,有效降低成本,保证了医院医疗设备的经济效益,也实质性的降低了维修的频率,以及保障了设备的使用质量。这样能减少医疗事故发生的概率,提升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的概率,缓和患者与医生之间的关系,以及平衡设备使用者与设备维修者的关系。

2医院医疗设备维修融入精细化管理的阻碍因素

2.1维修不及时

医院对于医疗设备维修的重视程度有限,主要原因就是医院管理人员以及领导认为维修不仅无法带来直观的经济效益,还会占据一定成本和人力物力等,影响医院的正常运作,因此,针对该方面分配的资金极为有限,导致设备维修人员以及设备保养人员的待遇较低,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难以被调动,工作态度得过且过,在工作过程中,对于故障以及维修操作的记录较为随意,存在信息缺失、信息错误、信息紊乱等情况,记录的信息参考意义不大。并且在工作中按部就班,没有制定详细的维修保养方案,只在设备运作出现问题和故障时,才进行维修保养工作,维修保养的操作也完全按照固定的流程进行,没有采取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策略,在故障发生之后开展维修保养工作,产生的损失以及影响是巨大的,甚至会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操作者的人身安全也会受到威胁,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

2.2维修保养人员综合实力较弱

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作业对于维修人员保养人员的综合实力要求较高,现阶段,维修人员和保养人员的综合实力大部分都无法达到要求水平,还有有待提高。维修保养人员水平不足的主要原因,包括不受重视待遇不高,人才流失大,维修保养人员能力有限,缺乏培训和引导,无法处理难度较大的维修工作,导致出故障的设备无法投入到正常使用中,半荒废,设备方面的成本大幅度提升,严重影响医院正常运作的同时,经济效益大幅下降,甚至于由于设备的无法正常使用,导致一些检查无法正常进行,一些手术无法正常进行,延误病人病情,延误诊断治疗,加重病情,引发一系列不可控的事故发生。设备更新迭代较快,并且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设备不断出现不断引入医院,维修保养人员由于接触少,缺乏引导,以及缺乏经验,无法维修保养新型设备,新型设备的使用寿命相应缩短,维修的成本也大大提升。

2.3维修管理流程问题

医院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流程存在一定问题,整个维修流程较为随意,较为紊乱,缺乏逻辑,缺乏引导,在设备出现问题,统一安排维修人员进行维修,维修人员解决不了,安排另一拨维修人员处理,直至解决,基本上都是按照这一流程进行,在这一过程中,责任无法明确,后续出现问题需重新走重复的流程,耗时长,成本高,维修效率低下,维修质量差,不利于设备的利用率提升,以及不利于设备的运作质量提升。同时由于管理不严格,维修养护人员不对维修工作进行记录,不对故障的具体原因、具体表现等信息进行记录,导致后续出现同样的故障,需重新查原因,重新制定解决方案,重复作业。

3医院医疗设备维修融入精细化管理的策略

3.1建立档案

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实现精细化管理的主要策略之一就是建立档案,档案的主要内容包括设备的种类、型号、数量等,以及设备的技术特点、操作特点、运行原理等,关于设备的所有相关信息,针对每一台设备构建对应的档案,保证在维修过程中,能及时调取以及查阅,实现针对性的精细化管理。档案内容还包括设备发生故障的相关信息,包括发生故障设备的名称、故障的特点、故障产生的影响、故障发生的部位、故障出现的频率、发生的时间等,并且记录故障产生的原因、故障处理的方案等,保证维修人员能够快速了解对应设备发生过的故障情况,及时的采取有效科学的处理方法,并且维修保养管理人员也能够通过这些信息和数据,利用相应的信息化技术手段推算出故障出现的规则,确定潜在的故障风险,针对性的做好防护措施,剔除形成故障的潜在因素,保证设备处于长期稳定运行。也需要进一步详细地记录损坏率高、更替需求较大的零部件,做好提前的准备工作,保证能第一时间更换,尽量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作。相应负责的维修人员需要在对应的记录内容上签名,在后续出现相应的问题,能快速的找到对应的负责人,及时的交接内容,明确划分责任。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相关档案的全面构建,需结合使用信息化技术,对这些档案进行信息化的管理,避免信息的遗漏丢失,也方面信息的调取,信息的再利用。

3.2提升维修保养人员技术

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实现精细化管理的主要策略之二就是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针对待遇较低的问题,采取提升待遇的解决措施,同时构建岗位激励制度,对于工作能力强,工作质量高,工作效率高的员工,给予适当的奖励来实现激励目的,实质性的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工资待遇以工作能力为基准制定,推动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竞争氛围。至于绩效,则直接与维修保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工作质量,技术水平挂钩,让工作人员有提升自我的动力和推动力。并且制定严厉的奖罚制度,对于表现突出的给予实质性的奖励,对于消极怠工,工作能力不佳,容易出错,造成设备损坏的员工给予处罚,甚至于辞退等,强化工作人员自我完善意识。再给工作人员提供技术培训的机会,工作人员会更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完善自我提升自我,推动高素质高水平维修保养团队的构建。

3.3维修工作流程优化

首先,由发现设备故障的人员,一般是设备使用者,通过电话联系维修人员,告知维修人员具体的故障情况、具体的设备状态、具体的异常等,根据故障的具体情况,故障的严重程度以及故障的影响,指导使用者紧急处理,维修人员对这些信息进行及时的记录,在信息充足完善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判断故障产生的原因,制定处理方案,由对应的专业人员前往处理,并且留存更为详细的现场信息。

4结语

医疗设备维修范文7

关键词: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模式与实践

一、针对于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模式与实践要管理人员具有良好素质的分析

要想全面的提升医疗设备的管理质量和效率首先就要选择一些具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医院管理活动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那么医院中的相关管理人员在选择工作人员时就要优先选择先进的党员干部,因为党员干部具有良好的廉洁奉公的精神,对待工作认真积极,具有工作责任感,面对自身的任务和要求都可以及时的完成。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做为一名合格的管理人员应当将自己的经理全部放在工作上面,对自己从事工作的相关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还要掌握牢固,并且在实际的工作当中不断的完善自身的工作能力。医院中的相关领导一定要重视医疗设备的管理工作,加强管理人员和医院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交流以及合作,最终实现医疗设备管理效率和质量的显著提升。

二、针对于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模式与实践要完善管理人员准入制度的分析

做好医疗设备管理工作还需要坚持遵循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因为医疗设备和其他形式的设备有着本质的不同,医疗设备对管理人员的要求比较高,并且还具有零配件专业性强以及集成程度高等特点,所以说医疗设备不仅仅是诊断和治疗的设备,同时也是一种治疗患者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一定要严格执行维修人员和使用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对于维修医疗设备故障的人员不仅仅要持证上岗,还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在面对一些大的故障和问题时可以及时的完成维修工作,避免在维修中出现一些不良问题的发生。除此之外,医院人员要严禁一些其他无关人员进入到医院医疗设备的维修中心,保证医院医疗设备的维修中心的专业化和标准化。

三、针对于健全医疗设备维修模式来促进实践的分析

当前在一些医院中存在对一些科技含量不高或者中小型的设备,像离心机、手术电刀以及移动X光机等都是采用自修的模式,也就是有内部维修人员来完成维修工作。而对于一些专业性较高、大型的设备,像血透机、呼吸机等,一般都是先由医院中的内部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如果在维修工作当中出现了问题或者不能完成维修工作的话就会通过技术咨询厂家工程师或者联系上门维修。对于一些大型以及比较昂贵的医疗设备,像DSA以及磁共振等设备,医院应当和厂家签订全包合同,如果在实际的运用当中设备出现了问题全部的维修工作就是由厂家来解决。这种厂家全包维修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医院内部维修人员的工作压力,但是厂家全包的维修费用较高并且效率低。因此,在医院中一定要健全医疗设备维修模式来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一定要重视和提升维修人员专业性技能和素质的分析

作为一名合格、优秀的医疗设备维修人员,一定要具有扎实的工作基础,不仅仅要求医疗设备维修人员掌握电子机械以及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求医疗设备维修人员具备一些专业的医院知识。因为医疗设备的使用是面向广大群众的,为患者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医疗设备维修人员必须要树立一种“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对维修工作具有细心、耐心以及恒心的态度,争取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那么为了更好的提升医疗设备维修人员的专业性技能和素质,医院领导应当定期为医疗设备维修团队组织学习活动,提高维修团队的理论知识和维修技能,学习的内容有医疗设备、维修保养设备以及医疗上的知识,通过共同的讨论和学习来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

五、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医疗设备相关管理制度的分析

根据当前医院现行的医疗设备维修模式的分析,应当进一步再完善和健全医疗设备相关管理制度,例如医疗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制度、医疗设备的相关操作流程、医疗设备的维修报告制度、维修人员管理制度以及奖励惩罚制度等,只有在实际的工作当中按照相关制度的规定进行才能从根本上减少不良问题的发生,医院领导人员也要积极的落实和执行各项管理制度。

六、完善和优化医疗设备的考核管理以及各项改进工作

月考核管理制度是保证医疗设备维修模式顺利实施的基础,那么考核满意度需要按照实际工作情况来评价,如果在工作中满意度达到百分之九十八以上,就说明各项工作开展顺利。如果低于百分之九十八就表示在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工作中出现问题,相关人员就是及时的做出报告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处理,才能提升整体服务质量。除此之外,对医疗设备中存在的隐患和使用不规划的情况也要及时的做好记录和反馈,再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进一步促进临床操作和服务工作。

七、总结

通过上诉问题的分析,我们意识到医疗设备的维修工作和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医院相关管理人员在注重提升医院医疗水平的同时也应该积极的完善医疗设备的维修水平,那么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具有良好素质、完善管理人员准入制度、健全医疗设备维修模式、重视和提升维修人员专业性技能和素质、优化医疗设备的考核管理以及各项改进工作以及健全医疗设备相关管理制度,再结合医院自身的实际条件来落实各项工作,最终实现医疗设备维修工作的专业性、规范化以及标准化。

参考文献:

[1]许卫明.医疗设备维修管理面临的挑战与战略思考[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0).

[2]李巍,徐雷.精细化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的设计[J].中国医学装备,2016,13(6).

医疗设备维修范文8

本文围绕加强设备初期维修成本的控制、根据实际情况购买延保合同、加强设备维修队伍的建设、搭建医疗设备维修资源共享平台、强化医疗设备维修成本核算工作的力度五个方面展开讨论,对医疗设备维修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与成本核算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理论建议。

关键词:

医疗设备;维修;成本控制;成本核算

成本控制与成本核算是组成我国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部分。相关学者表示,目前医疗市场相对成熟,医院所提供的服务缺乏灵活性,且大部分医疗价格都是由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因此医院在开源节流这一目标的实现上具有较大的难度,因此只能将目标转移到成本控制方面。医疗设备是医院内重要的固定资产,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各种新型医疗设备也源源不断地推出并投入到医院中使用,从整体上改善了医院的医疗及诊断水平,并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然而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故障,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得到维修,否则就会影响医院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设备维修所产生的维修成本是不可避免的。现阶段,大部分医院产生的维修成本呈现逐年攀升的趋势,因此如何科学管理并控制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成本,逐渐成为了医院的关注热点。

一、加强设备初期维修成本的控制

在新设备的装备初期阶段中,有很多与维修成本控制息息相关的环节,例如市场调查、设备调查、招标谈判、安装验收等。因此,做好设备安装初期相关准备工作,可以为之后的维修成本控制工作铺垫良好的基础。第一,应采用市场调查等方式,对已使用该设备的企业进行实地考察,选择质量达标的设备,避免今后过多地因为质量问题而维修;第二,在合同中详细描述设备的验收标准、售后服务等相关要求;第三,全面考虑设备安装过程中及后续使用过程中各种费用的承担分配方式,明确供应商及医院分别承担的费用;第四,高度重视设备安装调试过程中的其他配套设施的状态,例如应确保电源的稳定性,若在安装调试过程中突发断电、电流不稳定等情况,容易导致设备在今后使用过程中故障率升高。

二、根据实际情况购买延保合同

大部分医疗设备都是集多种学科为一体的产物,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的逐渐加深,迫使设备供应商不得不降低销售利润,将利润转移到售后部分获取。医疗设备技术含量较高,大部分医院内部的设备工程师并不能对设备进行深入维修,因此必修通过购买延保合同的方式来解决后期故障。笔者认为,医院在购买研报合同的过程中应重点考虑下述几个方面:一是设备技术的复杂程度,包括技术资料等内容;二是设备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及社会价值;三是同类设备的数量。除此之外,医院在对设备进行维修时,应详细记录维修情况及费用,并针对单台大型仪器进行数据分析,为后续是否购买延保合同提供理论依据。

三、加强设备维修队伍的建设

笔者认为,设备维修团队的建设是维修成本降低的重要渠道。首先,医院应制定严格的设备维修人员岗位要求。由于医疗设备具有技术含量高、结构复杂等特点,因此从事医疗设备维修工作的人员必须具有相关领域的资质,严禁无资质人员从事医疗设备维修工作。医院应通过社会招聘等方式不断引进设备维修技术人才,逐渐扩大内部设备维修队伍。其次,医院应针对现有设备维修工作人员提供继续教育机会。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各种由新技术所支撑的医疗设备也不断推向市场。医院必须在内部展开继续教育活动,确保设备维修人员的专业知识持续更新,掌握最新技术手段,为医院提供更好的维修服务。最后,医院应改善设备维修技术人员在薪资、福利、晋升机制及培训机制方面的待遇,以此来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通过定期评价的方式来确保设备维修人员的工作主动积极性,为医院设备维修成本控制工作献出一份力量。

四、搭建医疗设备维修资源共享平台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医院都设立了专门的设备管理部分,并成立了自己的设备维修团队,但是设备管理部分及工作人员在医院内部的横向联系十分匮乏,与其他部门少有交流。另外,医院分离机构在同一城市范围之内的维修资源也无法实现共享,这一原因也是导致医院设备管理成本始终无法降低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能够在同一城市范围内建立一个医疗设备维修资源共享平台,让所有医院所持有的维修资源在平台中整合并合理分配,确保信息的畅通,让所有医院能够通过平台来实现长短互补,建立相互合作的关系,不仅可以使各家医院的医疗维修资源实现共享,还能够有效降低医院的设备维修成本。平台覆盖范围内的各所医院必须做到设备维修资源的公开透明化,包括维修技术人员信息、维修配件信息、配件供货商信息等,必须确保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不可虚假信息,一切与医院商业机密无关的设备维修信息都必须以最真实地状态公布在平台中,最大程度实现区域内设备维修资源共享的目的。

五、强化医疗设备维修成本核算工作的力度

设备维修成本核算工作能够将维修技术人员的工作价值充分地体现出来,同时也可以实现设备维修成本的最低化。在实际运行中,设备维修成本核算所反映的问题较为突出,对其原因进行追究发现主要是由于没有规范的标准用于规定设备维护、保养以及收费等环节,所有工作都是基于一些老旧的标准而开展的。针对这一情况,医院迫切需要建立一套明确的设备维修收费标准,具体可以对现有设备进行分类,按照设备类型规定收费标准,或者将所有设备的维修价格从高到低进行排序,针对每一类设备建立不同的收费模式。通用的收费维修模式为:“维修费用=技术服务费用+零件更换费用”。这里所说的技术服务费用,是指设备维修技术人员工作价值的体现,在成本核算中占据主要位置。这一标准的建立,对于维修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此标准的建立也实现了设备维修成本的最低化目的,因此说建立设备维修收费标准是一项迫切任务。当设备维修收费标准建立完成之后,医院接下来的工作便是对设备维修成本的核算流程进行细化,对维修质量进行评估,建立并健全各项考核制度,激发维修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使医院设备维修成本控制及成本核算工作实现进一步的改善。

作者:严红岭 单位:河北省邯郸市第一医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