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专业基础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疗专业基础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疗专业基础知识

医疗专业基础知识范文1

关键词: 美容方剂学教学 医疗美容技术专业 教学思考

笔者所在学校自2009年起新增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成为四川地区较早开设该专业的高校之一。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立足于培养具备医学基础知识、美学基础知识,掌握各类美容技能,热衷从事医疗美容技术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笔者主要负责该专业美容方剂学教学工作,该课程为该专业必修课、考试课。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与传统中医类专业在方剂学教学上有很大的不同,如按照传统中医类专业方剂学教学方法进行该专业美容方剂学教学,一方面学生学习积极性低,另一方面很难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通过不断的教学改革,现提出对美容方剂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学习美容方剂学的意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审美意识的增强,全球出现历史上规模空前的美容热。“美容回归自然”已成为21世纪全球医学美容的呼唤,纯天然美容疗法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中医药美容也已成为一门非常引人注目的学科。中医药美容在我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在前人对美的不断追求下,传统中医药已经在美颜护肤方面积累了相当丰富而宝贵经验,其以标本兼顾、安全无毒、疗效可靠等优点愈来愈受到国内外美容界人士的密切关注与高度评价。美容方剂学是中医方剂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中医美容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阐明和研究中医美容治法与中医美容方剂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学习中医美容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美容方剂学与中医美容临床紧密相连,起着沟通基础与临床的桥梁作用。美容医疗技术专业开设美容方剂学相关课程,可以使学生有效掌握我国传统中医药在美容方面的特点和优势,为今后的实际运用和进一步研发打好基础。

二、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学习美容方剂学的困难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学生在学习美容方剂学时存在基础知识薄弱、学生学习热情差、方多学时少等困难。美容方剂学必须具备中医基础、中医诊断、中药学等相关知识。该专业学生中医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进程缓慢,效果差。学生中医基础薄弱的原因主要与课程安排有关,我校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中医基础概论与美容中药方剂学教学安排在同一学期。学生在学习美容方剂学时,中医诊断学的相关内容还未全面掌握,这就为整个美容方剂学的学习设置了很大的难题;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热情差。笔者发现该专业学生总论部分学习时热情很高,但一旦涉及各论及具体方的学习时往往缺乏热情。通过不断的教学反馈,笔者发现导致学习热情下降的原因为:具体方剂讲解时涉及临床症状、辩证、治法、中药等内容,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感觉在“坐飞机”,老师讲授后很难完全理解消化;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为非处方专业,学生毕业后无处方权,所以学生觉得学得再好也没用;所学方和美容之间的关系并不十分密切,学生觉得实用性较差;美容方剂学知识点较多,记忆起来相当困难。美容方剂学学时较少,学生基础差,要想把具体各方讲深、讲透相当困难。我校美容方剂学按大纲要求共45学时,需掌握重点方43首,熟悉方30首,了解方36首,课时相当有限。笔者在实际教学过中已选择最基础的,与专业契合度最高的方进行重点教学,但知识点多,课时少,学生基础差,自学难度大,教学任务完成存在很大困难。

三、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美容方剂学学习的建议

医疗专业基础知识范文2

关键词: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 高职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b)-0183-02

我国的医疗器械工业总产值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平均增幅一直保持在12%~15%的水平,2010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总产值已达到1000亿元。有人预测随着我国宏观经济将进入另一个稳定增长周期,今后几年中国市场对医疗器械的需求将一直保持强劲势头。医疗器械行业的高速发展必然造成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并且这个需求还在不断增加。在这种背景下,加快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建设的速度,加大专业建设的力度显得尤为重要,而发展医疗器械专业教育,必须根据医疗器械人才市场的需求,量身定做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人才[1]。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型专业,主要内容为现代电子与信息技术在医疗仪器领域中的应用。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应用型技能人才,所以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为:适应社会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工科综合素质的,掌握现代医用电子技术、检测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能在医用电子仪器、医学检测、医院信息处理、医疗电子产品等领域从事设计与制造、使用与维修、生产管理与经营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1 课程教学思路

本着“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的原则,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现将专业建设思路分为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两部分进行探讨。

(1)理论教学。理论课教学是学生掌握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必要手段,本专业的理论课教学内容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方面是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公共基础课部分包括数学知识,英语知识,物理知识和政治理论知识等课程,这些知识是大学生知识结构中最基础的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专业课学习的必备条件,这些课程的教学任务一般应由数学、英语、政治等相关专业的教师来承担;专业基础课部分电工电子知识,计算机基础,医学知识等课程,这些知识是对公共基础课内容的扩展和延伸,更是进行专业技能课学习的基础和铺垫,只有把握好这个环节,才能顺利开展接下来的专业技能课的教学,由于这些课程的教学有一定的专业性,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初步的专业素养,这些课程的教学任务一般应由具有生物医学工程基础的教师承担。本专业理论教学的另一方面是专业课的教学,在具体课程的设置方面,不同学校有所差别,一般应包括医用电子设备原理、医用检验设备原理、医学影像设备原理等专业技能课,这些都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学生进入大学学习的根本目的,学校应重视提高教学条件,引进高学历人才来承担相关课程的教学。

(2)实践教学。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本身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技术专业,结合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应重点加大实践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比重,可遵循“够基础,宽专业,重技能”的教育思路[2]。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应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课内实验,主要通过一些验证性实验让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这一部分主要涉及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第二部分为课程设计,实现方式一般为教师提供课程设计的题目和要求,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设计,并最终完成题目要求,并书写实验报告,这一部分涉及电工电子知识、医用传感器及医用电子仪器原理和信号处理等课程,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部分为实习,内容包含电子安装实习、金工实习、医疗设备拆装实习,医电专业实习等实践环节。实习一般由带队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让学生通过实习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并进一步提高实践能力,从而为最终走向就业岗位夯实基础。

(3)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灵活安排课堂的教学秩序,如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遇到与实践相关的内容,可马上转入实践教学,在学生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辅助以实践操作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实验实训过程中遇到比较集中的理论问题,也可以及时转入理论教学,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 专业建设中的几个核心问题

结合自己实际工作经验,联系相关材料,现就专业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比较突出的下列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医疗专业基础知识范文3

摘要: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改革和卫生管理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事业管理机构对卫生事业管理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对卫生事业管理人才的要求也更高更严格,但目前我国对卫生事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却不能满足医疗改革、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和社会的需求。本文提出并分析了我国目前在进行卫生事业管理人才培养机制方面存在的几点问题。

关键词:卫生事业 人才培养 培养机制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在我国最早设立于1984年,该专业主要为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卫生管理机构培养具有管理学、经济学和医学基础知识,掌握卫生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及医疗卫生机构经营与管理技能的高级卫生管理专门人才。近年来,随着我国卫生管理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随着医疗服务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社会医疗卫生机构对卫生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大,该专业学生的就业及事业发展前景将越来越广阔。然而,由于该专业在我国设立的时间还不够长,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对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和卫生事业管理人才的培养以及对国家卫生事业的发展都极为不利。因此,本文将对目前我国在卫生事业管理人才培养机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

1.培养目标缺乏时代性

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深入开展,我国的卫生服务系统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级各类医院及医疗机构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也加入了激烈的市场竞争,绝大多数医院,尤其是公立医院更需要大量能够引导医院积极适应市场需求、满足患者多方位、多层次医疗保健需求的具备管理知识、市场营销知识和医疗知识的专业卫生事业管理人才。

然而,目前我国多数设立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高校在对卫生事业管理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却没能与时俱进,培养目标老化,人才培养目标依然停留在从事医疗行业行政管理、卫生管理教学等方面,侧重于基础管理理论和医学知识的培养,而忽视了在医疗改革和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及医疗机构对卫生管理人员在开拓医疗市场、服务新型医疗实体、医疗行业监督管理、卫生管理法制建设与管理、疾病控制、预防保健方面专业知识需求。

2.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结合不紧密

目前,在全国多所开设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高校中,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多由四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国家统一的通识教育课程,主要由政治理论课、外语、体育等课程组成;第二部分是基础医学课程,如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人体解剖学、病原生物学、诊断学基础等课程组成;第三部分是基础经济学、管理学课程,主要由管理学基础、西方经济学、运筹学、组织行为学、公共关系学等课程组成;第四部分是专业经济、管理类课程组成,如卫生事业管理学、医院管理学、卫生经济学、财务管理、卫生统计学、文秘写作等课程组成。

这些课程的设置对于卫生事业管理人才开展简单的医疗行业行政管理工作是能够满足的,但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和医疗改革的大环境,这些课程的设置显然未能与医疗行业的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3.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与见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进行,多数是在医院行政职能科室或者卫生管理行政部门开展,学生在这些地点进行实习、见习工作的时候,一般只被安排从事最简单的内勤工作,实际上并没能让实习、见习学生接触真正的卫生事业管理工作。有很多学生在经过实习阶段以后,依然没能对医院医疗管理流程或者国家的卫生管理政策、措施有很好的了解。因此,这样的实习在实质意义上并未达到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需要掌握的实践知识的期望。而且,很多学校开设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在设置教学计划时,由于受到学制及学时的制约,有的学校对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医学课程的实验课时大大压缩,甚至取消见习换届,这就使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对医疗过程及卫生监管整体过程的了解不够深入。因此,实践教学换届薄弱也是当前卫生事业管理人才培养的存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卫生事业管理人才培养机制还存在很多问题,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满足我国当前医疗改革和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加快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更新培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重视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才能促使我国卫生事业管理人才培养逐渐适应时展的要求,培养出适应社会变革发展的新型卫生事业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医疗专业基础知识范文4

——从医学法学专业人才的需方市场角度

【摘要】“医学法学”作为一个新型专业方向,各高校在专业建设方面电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而从医学法学专业人

才的需方市场角度进行分析,则对课程如何设置、学制如何、专业归属何处等问题都可以有一个较清晰的答案。

【关键词】医学法学;专业建设;需方市场;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d922.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297(20__)04—0268~03

医事法学,也称“医学法学”,是一个法学与医学交

叉的前沿学科专业方向。作为一门新型专业,各高校

在医事法学专业建设方面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首

先。专业目标归属多样。医事法学专业在教育部学科

专业委员会备案的确切名称是“法学(医事法律方

向)”,但在开设类似专业的各高校,专业名称除“医事

法学”①外,还有公共事业管理(医事法律方向),②临

床医学(医事法学)③等。其次,学制并不统一,较多的

为4年制本科,还有5年、6年制的。第三,课程设置上

也有区别。在法学知识领域,有的要求完成国家教育

部规定的全部14门法学核心课程和近10门法学基础

课程的理论学习,而有的缩减了国际法、国际私法、国

际经济法学的相关内容;在医学知识领域。有的除要求

学生系统学习解剖学、病理学、药理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课程外,还根据学校的医学专业

特点,开设了中医药学、药学等课程。当然。在各高校

的医学法学专业建设中还是形成了一些共识.存在着

一些共同点。比如,学生在校期间。都经历新型的双学

科教育过程,即系统学习法学与医学两大学科的知识,

并分别在法律实践部门、医疗实践部门进行法律专业

实习和医学临床实践的训练。更重要的,在此专业的

培养目标上,不管是表述为“培养具有医学理论和实践

经验的法学专业人才”。还是培养“既系统学习法学知

识,同时按照临床医生的培养规划进行医学专业教学

的高级专门人才”,但基本目标都是培养既懂医学又懂

法律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因此。谨慎而仔细地分析这

类“医法皆通”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方市场,或能对我们

的专业人才培养起到导向作用。

、医学法学专业人才的需方市场分析

近年来医疗纠纷日益增多,已成为社会矛盾突出

的热点之一。医疗纠纷的一方当事人—— 患者的维权

意识逐渐增强,但他们通常既无医学科学知识,又无法

律专业素养,要想在医疗纠纷中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

益,必须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此时,医学法学专业法

律服务工作者就是最佳选择。由于受过医学专业训练,

他能够较敏锐地——或者至少比其他毫无医学教育背

景的法律工作者更容易——察觉医疗过程中相关行为

与患者人身损害之间的联系,他对医疗行为的主观判

断通过医疗鉴定机构经法定程序确定下来后.又能随

之依靠其法律专业知识参加到诉讼中去。因此医学法

学复合型人才可以成为为患者这类特定主体提供法律

服务的专业律师。

而医疗纠纷的一方当事人—— 医疗机构内部也需

要医学法学专业人才。在实践中,有时医院不知道哪些

是医疗事故,是否应该承担责任,具体应怎样进行赔

偿:更不懂得依法“保护自己”,如及时保存病历及输液

器、安瓿等物证。而有的医疗机构则违法实施了篡改病

历等行为或与患者签订了无效的和解协议。当然,目前

有部分医院已聘请了律师作为法律顾问.姑且不问这

些律师是否具备足够的医学专业知识,事实是法律顾

[作者简介]王晓燕(1973一),女,汉族,江苏南通人,南通大学法政学院讲师,理学学士,法律硕士,主要从事医事法律、知识产权法

学研究。te1:+86—513-85030117;e-mail:wxylx@hotmail.com

① 如东南大学、天津医科大学。

② 如福建中医学院、南通大学。

③ 如吉林大学。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l3卷(第4期)

问也不可能事无巨细地参与医院医疗服务运行的各个

环节。更何况,有不少医院出于维护医院声誉考虑,把

发生医疗纠纷视为医院内部的“隐私”,并不愿“外界”

包括律师频繁深入地了解、介入。然而毕竟与患者身

份不同,医疗机构不是偶发性地涉及医疗纠纷,可以临

时性地寻求医学法学专业律师的帮助;医疗机构作为

专门提供医疗 卫生服务的部门会经常性地遭遇各种各

样或大或小的医疗纠纷。因此,为依法行医,积极预防

和妥善处理医疗矛盾与纠纷,要求医疗机构内部要专

门配备有此类医学法学复合型人才,参与医疗机构的

日常管理法律事务.并在突发事件中配合外聘律师解

决纠纷或单独解决纠纷。

这里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是.人民法院是否是

这类复合型人才的真正的、现实的需方?随着医患双

方法律意识的增强,特别20__年9月1日《医疗事故

处理条例》实施以来,医疗纠纷诉讼案件急剧增加。众

所周知,医疗纠纷涉及极为专业的医学科学知识,这似

乎对审判机关、审判人员提出了新的较高的要求。那

么.法院是否需要这类医学法学复合人才作为法官呢?

答案恐怕是否定的。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科技的发

展.越来越多的案件涉及极为专业的知识领域,如专利

侵权、电子商务、环境污染,当然也包括医疗纠纷。如

果每涉及一类专业性的案件,就要求有掌握这一类专

业知识的法官,那显然是不现实的,也超越了法官作为

“法律判断者”的职业要求。相反观点可能认为医学法

学专业人才也接受了法律专业教育。具备了成为法官

的基本素质,他同时又具备了医学专业知识,这不是锦

上添花吗?问题是,将这一类医学法学专业人才(经过

通常的录取选拔程序)作为普通法官使用,这就完全没

有发挥他们作为复合型人才的优势:而作为专门审理

医疗纠纷案件的法官的话,现实情况是,医疗纠纷诉讼

虽数量不少,但也只是众多案件类型的一种,专为人身

损害的这种类型的案件审理设立审判庭,配置专门的

审判人员显然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经济的,因为这类案

件涉及的医学方面的事实认定可以由医学专家组成的

鉴定委员会进行.法官只需对这样的专业鉴定结论作

证据学上的审查判断就可以了(虽然在现阶段,医疗事

故的鉴定体制还需完善,以使得鉴定结论在实体上更

符合科学性)。因此,审判机构不会也不应对医学法学

复合型人才产生需求。

随着国家法治建设的逐步推进和医疗卫生体制改

革的深入,医疗卫生行政部门依法行政的要求日益提

高,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及卫生、药品执法监督和医疗纠

纷调处机关需要大量既懂医学又通法学的复合型人

· 269 ·

才。这些机关、部门与人民法院不同,它们以处理医疗

卫生及相关事务为日常的工作职能,因此,虽然如遇有

医学专业问题可能仍然需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相

关技术检测部门等进行判断,但是从制度建设、长效管

理的角度。一个掌握医学专业知识的“内行”比起毫无

医学教育背景的单纯的“外行”,其行政执法或管理的

效率及质量显然会有所区别。

综上所述,医学法学专业进行的是双学科的教学

模式.对这类人才的需求也大多产生于那些经常性地

既涉医又涉法的领域。同时,实践中,医学法学专业人

才还可能由于其法律专业素质技能符合各级审判机构

录用的标准而获准从事专门的法律工作,或者因通过

了国家司法考试可以开展律师执业活动而从事一般性

的民、商、刑事等诉讼与非诉活动,或者因通过了国家

公务员的选拔考试而成为一个与医事活动无关的国家

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或者成为某一个企业(可能是一

个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销企业,也可能与“医”毫无关

联)的行政管理、营销人员等等,以上情形皆有可能。

— — 这些情况下其医学教育知识大多被忽略,这部分

专业知识被浪费或长期处于闲置状态,甚至对有些职

业领域。其法律专业知识都无太大用武之地。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说,以上医学法学复合型

人才与涉医又涉法的职业领域存在双向的最优选择关

系,与仅涉法或既不涉法又不涉医的职业领域还存在

次优的选择关系,那么。医学法学复合型人才根本就无

法进入仅涉医的职业领域。换言之,医学法学复合型人

才不可能成为一名外科医生或麻醉师。得出这一论断

有两点依据。第一,不管是本科4年还是5年制的时

间.在安排了如此齐备的法律科目的教学和实践环节

后.实在无法培养出通常需要5—7年才能培养出的

“医生”;第二,医生与这社会上其他职业的大众一样,

了解一些法律的常识是必要的,但也仅此而已,接受专

业的法律教育则是不现实也是不必要的,这是社会化

大分工的必然要求。— — 当然如果转而从事非单纯医

生的与法律交叉的行业又另当别论了。对南通大学医

学法学专业学生就业去向及就业意向的调查也支持了

这一论断:已就业的该专业学生中没有一人是从事的

医生职业;该专业的在校学生中也未有一人考虑过毕

业后成为一名医生。

二、医学法学专业培养模式中的若干问题

从前文对医学法学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分析可

以看出,医学法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应是掌握法律专

业知识的医学专门人才,而更应着重于培养这样一种

人才:他具备从事法律职业的全部必备素质,同时又拥

· 270 ·

有相当医学专业知识。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对医学法

学专业建设中的若干问题我们也许可以有更清晰的思

路。

(一)关于课程设置问题

司法部规定各政法院校必须开设14门法学类核

心主干课,①这也是医学法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对此,

有学者指出,这种课程设置解决了法学本科学生的基

础性问题,却与医学 法学专业学生日后就业的针对性

不强。比如就国际经济法学的学习来说.毕竟这些专

业的学生毕业后又有多少可能涉及国际经济领域的法

律实践或研究工作呢?对此类观点,笔者不敢苟同。笔

者认为,上述课程是法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是每一个法

科学生都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也可以说.这些课程的

学习是培养法律职业专门人才的基础.也是法律知识

更新的基础。无论是什么专业的法律人才,这些课程

都是其培养法学思维能力的必经之路,也是培养其职

业技能的必备基石。因此,医学法学专业(方向)的学

生,也必须安排这些核心主干课程。只是就学习的深

度而言,要求有所区别,因此可以在课时和课程安排上

也有所侧重。在此基础上,医学法学专业(方向)应重

点设置一些特色专业课,如医事法学、卫生法学、医疗

法律实务等。同时。医学法学专业又应具备相当医学

专业知识,而既非了解一般的医学常识,也非精通职业

医生的全部专业内容。因此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中的

相关重点课程如病理学、药理学、内科学、外科学、解剖

学等都必不可少。此外,考虑到该专业的就业需求很

大一部分来自卫生行政部门及医疗机构管理部门。因

此也可以考虑开设专业选修课程如公共卫生学、卫生

监督学、卫生事业管理、医院管理学等。

(二)关于学制问题

可以看出,医学法学专业方向与民法学、刑法学等

法学的其他专业方向不同。它的学习内容不仅是在原

法学框架内某一个方面的深入与拓展,同时。它跨越了

法学门类。涉及了医学科学的相当多的内容 如前所

述。该专业学生除要接受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全部14门

法学核心课程和多门法学基础课程的理论学习外.还

要进行医学法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特殊教育和基础医

学、临床医学以及与专业技能相关的医学课程学习.另

增加一些务实的公共课、选修课等等。这么大规模的

课程设置,同时,医学与法学又都是专业性非常强的学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l3卷(第4期)

科,4年制的医学法学本科要完成如此既广又深的教

学任务实在捉襟见肘,恐怕在医学和法学两个专业上

都难以深入,学生的理论水平、专业技能等方面均有局

限,极具创新性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思路难免可能沦

为生产“都懂都不精”的“四不像人才”的口彩专业。当

然考虑到医学法学专业本科教育的目标主要还是面向

职业教育,即对有志于从事医学法学实务的人进行科

学且严格的职业训练,使他们掌握相关的实践技能及

操作技巧,能够处理社会中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而医

学法学的精英教育即培养一批研究医学法学的理论问

题、立法问题和法的适用问题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这

需要更长的时间,可以通过招收5年制医学本科毕业

生入学通过3年制医学法学硕士模式进行培养,而不

是本科教育可以完成的。因此,笔者认为本科5年学

制恐怕更恰如其分。

(三)专业归属问题

这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虽然医事法学应属于法

学的一个专业方向,但在各高校。该专业有隶属于人文

学院(系)、公共事业管理学院(系)的,还有隶属于临床

医学院(系)的,真正隶属法学院(系)的却很少,这恐怕

与该专业的最初起源有关。首先是医疗卫生行业对法

律科学的迫切需求,才有一些医学院校或设医学院的

综合性大学纷纷开设起此专业。只有这种院校才能充

分保证医学的教学师资和设备。然而很多此类院校的

法学教学资源却是相对较为匮乏的,②所以医学法学

专业这个新生的宝宝只好认养在形形的乳母名

下。这种现状对于专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从前文

所述对该专业的需求情况看,法律职业素质的要求是

基本的,没有强大的法学教学资源作支撑,该专业会成

为无本之木、无根浮萍。因此,从学科建设的长远发展

着眼。建议已开设此专业的院校应尽快充实法学师资、

法律专业图书资料等资源,并将该专业及时落实到“法

学”专业名下;而对新开设此专业的院校,有关主管部

门应严格把关,以避免一蜂窝似的重复低水平专业建

设。

应该说,医学法学作为一门新兴专业,其发展和建

设的道路还在不断摸索中,从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方角

度分析该专业培养模式中的若干问题.应该会为该专

医疗专业基础知识范文5

一、医疗美容专业的特点

随着我国医学的不断发展,我国医疗美容行业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关注,在医疗美容行业的实际发展过程中,已经取得了相应的成就。在很多医学的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医疗美容专业得到了全面的开展,当前很多人对医疗美容专业的兴趣较高,从事医疗美容专业的人才越来越多。

对于医疗美容专业而言,主要为了培养具有一定技能且能够从事医学美容、美容卫生保健的技能型人才。临床医学与美容医学的交叉部分属于医疗美容专业,是一种新型学科,也属于美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很多高等医学教育学校中医疗美容专业的实际教学情况的全面了解,发现这门学科主要教授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医疗美容技能等,为医疗美容技术工作培养高级技术专业人才。

二、医疗美容专业组织学和胚胎学理论教学体会

(一)因人施教的教学模式

针对当前很多医学高等学校医疗美容专业,通过对组织学和胚胎学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和了解,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已经采用的因人施教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并没有发挥因人施教的重要作用。例如在对结缔组织中脂肪组织的结构进行讲解时,可以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适当讲解生物化学方面的相关知识。

很多高等院校医疗美容专业的学生包括文科学生和理科生,在很多专业知识的讲解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不同,因此影响对知识的整体掌握。医疗美容是在充分利用医学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之上,对人体的健康进行维护,对人体的美进行再塑造。医疗美容涵盖人体各个器官和部位。因此,在医疗美容专业知识讲授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尽量将每一个复杂的知识进行细化,运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教授,提高学生对组织学和胚胎学的学习兴趣。

(二)PBL教学模式

随着医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医疗美容专业的教学中,PBL教学模式得到了一定的应用。PBL教学模式主要以问题为导向,并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PBL医学教育主要的基础是医学问题,教学主体是学生,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在教师辅导下对某一医学问题进行全面的研究。

例如在皮肤章节的教学中,可以提出相应的问题,如皮肤的漂白是什么意思,可以适当扩充学生的知识面,适当讲解白癜风的主要特征,通过师生共同探讨学习整个章节。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医疗美容专业的学习兴趣,

(三)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医疗专业基础知识范文6

关键词:肿瘤学;教学方法;医学教育;

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其防治是新世纪医学工作者的中心任务之一,在20世纪90年代,欧洲医学院校就已经开设肿瘤学课程[1]。我国由于种种原因,在医学本科教学中未开设肿瘤学课程,或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缺乏统一的教学大纲及教材,严重制约着我国肿瘤学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和肿瘤学科的发展。因此,在医学院校临床医学本科教学中开设肿瘤学课程,加强肿瘤学教学十分必要和迫切。

1肿瘤流行病学现状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目前恶性肿瘤死亡率已位居各类疾病死因的第1位。世界卫生组织2003年公布的数据显示,2000年全球共有恶性肿瘤患者1000万,因恶性肿瘤死亡者高达62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12%[2]。2010年,国际抗癌联盟发布的数据表明,2008年全球有1270万例新发恶性肿瘤,死亡人数则高达760万。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预计到2030年,每年将出现2600万新增病例,死亡人数将达到1700万,中低收入国家将成为高发区。

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以年均3%-5%的速度递增,2004年癌症发病率为250.03/10万,中标率为138.98/10万;2007年发病率升高到276.16/10万,中标率145.39/10万,并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将维持此趋势。因此,我们需要大量的肿瘤学专业人才,以加强肿瘤防治的技术力量,从而提高恶性肿瘤的预防和治疗的总体水平。

2肿瘤治疗存在的问题

目前恶性肿瘤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生物治疗、分子靶向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等。虽然临床肿瘤治疗发展迅速,并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我国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与发达国家仍有明显差距。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资料显示发达国家的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已达65%,而我国大中城市约为40%-45%,平均到全国水平,5年生存率平均15%左右。

从中医和西医整体诊疗方式上来看,中医诊疗缺乏规范性,没有统一的标准;而在西医诊疗方面出现各个系统各自为政,许多肿瘤根据其所属系统不同分散在各个科室治疗,缺乏统一及专业的整体治疗,而且各个地区之间差异明显。

治疗过程中也容易出现以下失误:一是过度治疗、二是缺乏整体评估和综合治疗规划、三是只注重治疗,而忽视肿瘤固有的生物学特性、四是肿瘤的预防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分析原因主要以下几点:一是我国高等医药院校在校生的肿瘤学教育薄弱,相当一部分肿瘤科医师由其他学科转行而来,没有接受正规的肿瘤学相关基础学科的培训,基础较差;二是全民防癌科普教育和科普宣传不足;三是医疗秩序混乱,许多医院和科室都没能实行专病专治,只顾各行其是;四是经济原因,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许多患者不能受到应有的治疗。

3肿瘤学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如何更好地开展肿瘤学教学工作成为高等医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新的挑战[3]。尽管目前我国肿瘤学教学已取得一定进步,肿瘤学教育仍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肿瘤学教育现状及临床实践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4]。与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医学生肿瘤学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与培养相比,我国肿瘤学教育仍需大力加强[5]。何义富等认为肿瘤学教学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缺乏统一教材,肿瘤学相关基础知识更新快及教学模式陈旧等方面[6],不能适应目前培养肿瘤学专业人才的需要,教学体系有待改革,多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3.1学科设置及教学机构设置

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尚未单独设立肿瘤学课程,缺乏肿瘤学教学的专职机构,不管是学校基础部,还是各附属医院,大都未单独设置肿瘤学教研室。有些医学院校开设了肿瘤学选修课,但课时少,内容少,不能进行系统学习。肿瘤学的内容分散于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的各个专科教学中,如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流行病学、影像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耳鼻咽喉科学等。各个专业讲授内容仅涉及本专业相应的肿瘤学知识,缺乏横向和纵向联系,基础与临床联系松散,学生获得的肿瘤学知识零散、陈旧,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

3.2教材及教学大纲

目前尚无统一的肿瘤学教学大纲及教材,教科书将肿瘤学知识分散在各系统疾病中介绍,而没有把肿瘤单独而系统地列出,且肿瘤部分所占比例小,课程设置时间少。肿瘤学发展迅速,涉及内容日益丰富,而我们的教学大纲的修改则明显滞后,没有及时修改、及时调整。在这样教学现状下的医学生,无法系统学习肿瘤学的基础理论和临床课程,全面掌握肿瘤学的专业基础理论及肿瘤的综合治疗知识。虽然已经有八年制肿瘤学教材,但大部分高等医药院校尚未开设肿瘤学,也就没有应用该教材,且该教材也并不适用于五年制医学生,导致医学本科生对肿瘤学专业知识没有系统的认识。有些院校的本科高年级开设了肿瘤学,但是通常只是简单重复之前的课程,并没有进一步的纵向、横向联系和融会贯通,因此需要制订规范合理的教学大纲与统一规范的系统教材。

3.3师资队伍及教学方法

目前专业的肿瘤学教师数量少,师资力量薄弱,医学本科生的肿瘤学教育分散于各个学科、各个系统,由各学科授课教师讲授其相应知识,缺乏专门的、全面的肿瘤学教师。而且,肿瘤学专业知识更新速度快,肿瘤分子生物学、肿瘤遗传学、循证医学、肿瘤心理学、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以及个体化治疗等概念的引入要求教师要有全面、系统、专业的知识,必须通过不断学习,及时更新自身知识储备,充实自己以提高教学能力,这些也给临床肿瘤专业教师增加了教学难度。

同时,肿瘤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而当前肿瘤学教学多采用讲授为主的传统模式,师生互动性差,学生动手机会少,临床实践不足。大多医学院校在实习期间,仅重视内、外科等临床科室的实习,忽视了肿瘤科临床实习,对于肿瘤化学治疗、放射治疗、生物靶向治疗、肿瘤的康复与姑息治疗等相关知识没有直接感受。

综上,我国医学院校肿瘤学的学科设置、教材及教学大纲、师资队伍及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要想培养出合格的肿瘤科医生,必须抓好校内教育,打好理论基础[7]。在这一方面我们可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加强肿瘤学教育,制订规范合理的教学大纲,探讨肿瘤学教学的新模式,以便快速改善我国目前肿瘤学教育中的不合理现状[8]。

4加强肿瘤学教育的方法及措施

4.1开设肿瘤学必修课程,制定统一规范的教学大纲,编写教材

肿瘤学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为了让课程设置更合理、更规范,更能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应该在临床专业本科教育中开设肿瘤学必修课程。统一的教学大纲及教材是实施肿瘤学教学的前提,根据教学目的和对象,制定规范合理的教学大纲至关重要。大纲要立足于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也要能反映肿瘤学领域的发展现状,及时更新。肿瘤学教材要适应大纲要求,针对不同对象,制定不同层次的肿瘤学教材,以适应培养多层次肿瘤学人才。

4.2加强教师培养,提高师资力量

医学人才的培养必须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临床肿瘤学涉及内容广泛,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及时了解肿瘤治疗前沿的新进展,及时更新。同时要增强教师的教学责任感,纠正部分教师重医疗和科研、轻教学的思想倾向,经常性地进行教学观摩和教学评比活动,开展教学讲座和学术讲座,加强学术风气建设,培养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4.3丰富肿瘤学教学内容

肿瘤学教学不但要包括病理生理、分子生物学、诊断学、影像学等基础理论及外科、内科、放射等基本治疗方法,还要树立医学生的肿瘤学综合治疗理念、培养循证医学思维。多学科协作的规范化、个体化和综合治疗是提高肿瘤治疗效果的有效措施,也是今后肿瘤治疗发展的趋势[9]。综合治疗要求根据病人的机体状况、肿瘤的病理类型、病期和发展趋势,有计划的、合理地综合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以期较大幅度地提高治愈率和改善生活质量。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常见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熟悉各种常见肿瘤的综合治疗原则、方法和步骤,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能系统化、规范化、个体化地诊治肿瘤患者。

循证医学是21世纪医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代表了现代医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帮助医学生和医务工作者掌握自我更新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方法和技巧,对未来医学科学的发展及医学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10]。循证医学在肿瘤学学习及肿瘤诊治方面十分重要。培养学生应用循证医学来指导诊治,首先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要善于抓住面临的主要问题;其次是指导学生带着问题查阅文献资料;再次是教会学生评价检索结果,找出最为可信的研究结论;最后是使学生结合临床经验,把疾病的共性与患者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制定治疗方案及疗效评价,通过训练使学生养成用循证医学方法来指导临床决策的思维模式。

4.4改革肿瘤学教学方法

当前肿瘤学教学模式多采用讲授法,教学方式缺乏新鲜感,师生互动少,因此应该改善当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方法的改进可以借鉴的有临床PBL、RBL教学法、NCCN指南教学法等。

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是指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指导的小组讨论及自学的教学模式[11]。临床PBL教学是指以临床实际病例为基础,以问题为教学手段,二者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新的案例学习方法[12]。它采用真实病例,使教学从书本直接延伸到临床,成为临床专业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桥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并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实践性及实用性欠缺的问题,有助于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自学能力及增强交流与合作能力[13]。而RBL(resource-basedlearning,基于资源的学习)是一种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产生的学习模式,它将学习过程变成个人的探索与发现过程,可以通过了解医学问题、确定医学问题、医学问题调查、医学问题总结四个阶段进行实施[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