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专业基础知识范例6篇

医疗专业基础知识

医疗专业基础知识范文1

关键词: 美容方剂学教学 医疗美容技术专业 教学思考

笔者所在学校自2009年起新增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成为四川地区较早开设该专业的高校之一。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立足于培养具备医学基础知识、美学基础知识,掌握各类美容技能,热衷从事医疗美容技术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笔者主要负责该专业美容方剂学教学工作,该课程为该专业必修课、考试课。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与传统中医类专业在方剂学教学上有很大的不同,如按照传统中医类专业方剂学教学方法进行该专业美容方剂学教学,一方面学生学习积极性低,另一方面很难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通过不断的教学改革,现提出对美容方剂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学习美容方剂学的意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审美意识的增强,全球出现历史上规模空前的美容热。“美容回归自然”已成为21世纪全球医学美容的呼唤,纯天然美容疗法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中医药美容也已成为一门非常引人注目的学科。中医药美容在我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在前人对美的不断追求下,传统中医药已经在美颜护肤方面积累了相当丰富而宝贵经验,其以标本兼顾、安全无毒、疗效可靠等优点愈来愈受到国内外美容界人士的密切关注与高度评价。美容方剂学是中医方剂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中医美容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阐明和研究中医美容治法与中医美容方剂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学习中医美容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美容方剂学与中医美容临床紧密相连,起着沟通基础与临床的桥梁作用。美容医疗技术专业开设美容方剂学相关课程,可以使学生有效掌握我国传统中医药在美容方面的特点和优势,为今后的实际运用和进一步研发打好基础。

二、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学习美容方剂学的困难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学生在学习美容方剂学时存在基础知识薄弱、学生学习热情差、方多学时少等困难。美容方剂学必须具备中医基础、中医诊断、中药学等相关知识。该专业学生中医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进程缓慢,效果差。学生中医基础薄弱的原因主要与课程安排有关,我校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中医基础概论与美容中药方剂学教学安排在同一学期。学生在学习美容方剂学时,中医诊断学的相关内容还未全面掌握,这就为整个美容方剂学的学习设置了很大的难题;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热情差。笔者发现该专业学生总论部分学习时热情很高,但一旦涉及各论及具体方的学习时往往缺乏热情。通过不断的教学反馈,笔者发现导致学习热情下降的原因为:具体方剂讲解时涉及临床症状、辩证、治法、中药等内容,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感觉在“坐飞机”,老师讲授后很难完全理解消化;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为非处方专业,学生毕业后无处方权,所以学生觉得学得再好也没用;所学方和美容之间的关系并不十分密切,学生觉得实用性较差;美容方剂学知识点较多,记忆起来相当困难。美容方剂学学时较少,学生基础差,要想把具体各方讲深、讲透相当困难。我校美容方剂学按大纲要求共45学时,需掌握重点方43首,熟悉方30首,了解方36首,课时相当有限。笔者在实际教学过中已选择最基础的,与专业契合度最高的方进行重点教学,但知识点多,课时少,学生基础差,自学难度大,教学任务完成存在很大困难。

三、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美容方剂学学习的建议

医疗专业基础知识范文2

关键词: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 高职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b)-0183-02

我国的医疗器械工业总产值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平均增幅一直保持在12%~15%的水平,2010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总产值已达到1000亿元。有人预测随着我国宏观经济将进入另一个稳定增长周期,今后几年中国市场对医疗器械的需求将一直保持强劲势头。医疗器械行业的高速发展必然造成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并且这个需求还在不断增加。在这种背景下,加快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建设的速度,加大专业建设的力度显得尤为重要,而发展医疗器械专业教育,必须根据医疗器械人才市场的需求,量身定做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人才[1]。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型专业,主要内容为现代电子与信息技术在医疗仪器领域中的应用。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应用型技能人才,所以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为:适应社会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工科综合素质的,掌握现代医用电子技术、检测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能在医用电子仪器、医学检测、医院信息处理、医疗电子产品等领域从事设计与制造、使用与维修、生产管理与经营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1 课程教学思路

本着“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的原则,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现将专业建设思路分为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两部分进行探讨。

(1)理论教学。理论课教学是学生掌握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必要手段,本专业的理论课教学内容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方面是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公共基础课部分包括数学知识,英语知识,物理知识和政治理论知识等课程,这些知识是大学生知识结构中最基础的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专业课学习的必备条件,这些课程的教学任务一般应由数学、英语、政治等相关专业的教师来承担;专业基础课部分电工电子知识,计算机基础,医学知识等课程,这些知识是对公共基础课内容的扩展和延伸,更是进行专业技能课学习的基础和铺垫,只有把握好这个环节,才能顺利开展接下来的专业技能课的教学,由于这些课程的教学有一定的专业性,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初步的专业素养,这些课程的教学任务一般应由具有生物医学工程基础的教师承担。本专业理论教学的另一方面是专业课的教学,在具体课程的设置方面,不同学校有所差别,一般应包括医用电子设备原理、医用检验设备原理、医学影像设备原理等专业技能课,这些都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学生进入大学学习的根本目的,学校应重视提高教学条件,引进高学历人才来承担相关课程的教学。

(2)实践教学。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本身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技术专业,结合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应重点加大实践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比重,可遵循“够基础,宽专业,重技能”的教育思路[2]。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应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课内实验,主要通过一些验证性实验让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这一部分主要涉及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第二部分为课程设计,实现方式一般为教师提供课程设计的题目和要求,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设计,并最终完成题目要求,并书写实验报告,这一部分涉及电工电子知识、医用传感器及医用电子仪器原理和信号处理等课程,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部分为实习,内容包含电子安装实习、金工实习、医疗设备拆装实习,医电专业实习等实践环节。实习一般由带队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让学生通过实习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并进一步提高实践能力,从而为最终走向就业岗位夯实基础。

(3)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灵活安排课堂的教学秩序,如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遇到与实践相关的内容,可马上转入实践教学,在学生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辅助以实践操作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实验实训过程中遇到比较集中的理论问题,也可以及时转入理论教学,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 专业建设中的几个核心问题

结合自己实际工作经验,联系相关材料,现就专业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比较突出的下列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医疗专业基础知识范文3

摘要: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改革和卫生管理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事业管理机构对卫生事业管理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对卫生事业管理人才的要求也更高更严格,但目前我国对卫生事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却不能满足医疗改革、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和社会的需求。本文提出并分析了我国目前在进行卫生事业管理人才培养机制方面存在的几点问题。

关键词:卫生事业 人才培养 培养机制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在我国最早设立于1984年,该专业主要为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卫生管理机构培养具有管理学、经济学和医学基础知识,掌握卫生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及医疗卫生机构经营与管理技能的高级卫生管理专门人才。近年来,随着我国卫生管理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随着医疗服务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社会医疗卫生机构对卫生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大,该专业学生的就业及事业发展前景将越来越广阔。然而,由于该专业在我国设立的时间还不够长,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对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和卫生事业管理人才的培养以及对国家卫生事业的发展都极为不利。因此,本文将对目前我国在卫生事业管理人才培养机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

1.培养目标缺乏时代性

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深入开展,我国的卫生服务系统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级各类医院及医疗机构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也加入了激烈的市场竞争,绝大多数医院,尤其是公立医院更需要大量能够引导医院积极适应市场需求、满足患者多方位、多层次医疗保健需求的具备管理知识、市场营销知识和医疗知识的专业卫生事业管理人才。

然而,目前我国多数设立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高校在对卫生事业管理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却没能与时俱进,培养目标老化,人才培养目标依然停留在从事医疗行业行政管理、卫生管理教学等方面,侧重于基础管理理论和医学知识的培养,而忽视了在医疗改革和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及医疗机构对卫生管理人员在开拓医疗市场、服务新型医疗实体、医疗行业监督管理、卫生管理法制建设与管理、疾病控制、预防保健方面专业知识需求。

2.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结合不紧密

目前,在全国多所开设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高校中,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多由四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国家统一的通识教育课程,主要由政治理论课、外语、体育等课程组成;第二部分是基础医学课程,如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人体解剖学、病原生物学、诊断学基础等课程组成;第三部分是基础经济学、管理学课程,主要由管理学基础、西方经济学、运筹学、组织行为学、公共关系学等课程组成;第四部分是专业经济、管理类课程组成,如卫生事业管理学、医院管理学、卫生经济学、财务管理、卫生统计学、文秘写作等课程组成。

这些课程的设置对于卫生事业管理人才开展简单的医疗行业行政管理工作是能够满足的,但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和医疗改革的大环境,这些课程的设置显然未能与医疗行业的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3.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与见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进行,多数是在医院行政职能科室或者卫生管理行政部门开展,学生在这些地点进行实习、见习工作的时候,一般只被安排从事最简单的内勤工作,实际上并没能让实习、见习学生接触真正的卫生事业管理工作。有很多学生在经过实习阶段以后,依然没能对医院医疗管理流程或者国家的卫生管理政策、措施有很好的了解。因此,这样的实习在实质意义上并未达到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需要掌握的实践知识的期望。而且,很多学校开设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在设置教学计划时,由于受到学制及学时的制约,有的学校对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医学课程的实验课时大大压缩,甚至取消见习换届,这就使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对医疗过程及卫生监管整体过程的了解不够深入。因此,实践教学换届薄弱也是当前卫生事业管理人才培养的存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卫生事业管理人才培养机制还存在很多问题,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满足我国当前医疗改革和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加快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更新培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重视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才能促使我国卫生事业管理人才培养逐渐适应时展的要求,培养出适应社会变革发展的新型卫生事业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医疗专业基础知识范文4

1我国医疗保险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1通识教育课程对学生能力培养力度不够

通识教育(GenerglEducation)是高等教育阶段的一种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目前,我国的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马列主义类课程和外语、计算机、数学等方面的课程,以医疗保险开办较早的郧阳医学院为例,其思想政治、马列主义类课程为348学时,大学英语为270学时,数学类为144学时,计算机为108学时,按照其大学四年的必修课总学时2805来算,其中思想政治、马列主义类课程占比为12.41%,同样,笔者所在的广东医学院,思想政治、马列主义类课程也为348学时,占所有必修课程3055学时的ii.39%,如此高比例的思想政治、马列主义类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挤占了其他课程的学习时间,像一些具有更高实用价值的课程,如口才学、营销学等都无法开设,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改变这种现状,恐怕还需要各级教育部门改变观念,大力支持和配合课程改革才行。

1.2基础课程中医学课程少,学生医学技能不过关

医疗保险是医学、管理学、经济学、保险学、法学等众多学科融合在一起的一门学科,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管理学、经济学、保险学等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了解国内外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的理论及现状,初步具备医疗保险的管理和经营能力。由此可见,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以及其他一些相关学科基础课程的知识是医疗保险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由于受四年制学制的制约,学校要合理配置这么多学科基础课程,同时还要设置专业课程绝非易事;另外,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要让学生在短短四年内的时间里既学好医学,又学好保险学、经济学、管理学等课程的知识也是比较困难的。为了降低难度,大多数院校只开设基础医学课程,不开设临床医学课程,这就导致学生无法系统学习医学知识,医学技能不过关。据笔者所在院校的毕业生反映,他们在找工作面试过程中,用人单位最不满意的地方就是学生所学医学课程太少,不能达到用人要求。

l.3专业方向归属不明确专业课程设置各不相同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年颁布),医疗保险只是一个专业方向,这个专业方向究竟放在哪个专业下,完全由各校自主决定,就目前的情况看,绝大多数学校把它放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目录下(如东南大学、昆明医学院、广东医学院等),也有些学校把它放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目录下(如江苏大学、安徽医科大学、NIgH医学院等),还有的学校把它放在预防医学专业目录下(如广东药学院等),除此之外,还有放在卫生事业管理、保险学等专业目录下的,由于专业方向归属不明确,导致各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各不相同,基本上都是根据现有的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和所归属的专业来进行,其差异性相对通识教育课程来说更为明显。

1.4注重理论教学,实践和实习环节不够

据王霆、杨玉梅等人对应届高校毕业生和企业、高校教师三类问卷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相比有很大差距”是大学生就业难的最重要的长期原。学生就业能力差,究其根本原因是高校重理论轻实践的结果,高校往往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和实习,这是我国高校的通病,也是制约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瓶颈所在。据麦可思近几年公布的大学生就业报告,结果都显示专业教学中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加强实习和实践环节已刻不容缓。就目前我国医疗保险专业的实习情况来看,除了安徽医科大学安排了为期半年和昆明医学院安排了为期9周的临床实习之外,其他学校基本上只是安排去保险公司或社会保障局实习,就算是去医院实习时间也非常短,如笔者所在的广东医学院,安排了为期1个月的医院实习时间,但往往不能很好地执行到位。

2医疗保险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

2.1合理设置通识教育课程,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

据《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就业能力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在对就业及就业质量有帮助的因素中,“个人能力”被赋予了最高的评价,占46.60%;其次是“社会关系”,占32.02%;再次是“所学专业”,占12.O3%【4j。由此可见,承载着“个人能力”的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非常重要,它关系到一个学生的最基本的素质培养和能力锻炼。通识教育课程必须具有应用广泛性和可持续发展性。高校除了开设目前已有的通识教育课程之外,笔者建议再开设一些如医学伦理学、演讲与口才、营销学、社会调查与统计方法、科研设计与论文写作等方面的课程,增强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为了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可适当压缩通识教育类课程的学习时间。

2.2合理配置学科基础课程,提高医学课程比例

医疗保险是医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众多学科融合在一起的一门学科,在学科基础课程的设计上,要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考虑到医学知识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和自学的高难度性,应加强医学课程教育,提高医学课程比例,适当精简其他课程。在医学基础课程上,建议开设基础医学(生理、生化、病理、药理、诊断学等)、临床医学(内、外、妇、儿科)等课程,同时增加药学概论、预防医学概论、流行病学、社会医学等课程。经济学(金融保险)和管理学基础课程可以开设管理学基础、西方经济学、风险管理学、保险学原理、会计学基础、卫生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等课程,另外,再适当补充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组织行为学及民法学等课程。

2.3围绕专业或专业方向设置专业课程

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一定要紧紧围绕医疗保险这个专业方向,突出医疗保险的医学背景和医学特色,要有别于其他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在此,笔者建议开设人身保险(人寿与健康保险)、保险精算学、保险经营管理学、保险营销与实务、保险核保理赔医学、疾病分类学、病案学、社会保障概论、社会医疗保险学、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等课程。除了这些必修课程外,还可以开设一些专业方向性的选修课程,将那些能在专业上继续加深的课程或前沿课程纳入,让学生拓宽知识面、及时了解学科发展动向。例如可以开设金融理论与实务、保险会计学、保险统计学、保险公司财务管理、保险核保与理赔、劳动经济学、医院管理学、公共关系学等课程。考虑到医疗保险专业一般是在医学院校开设,这些院校金融保险类师资力量较为薄弱,能够提供的专业选修课程有限,针对这种情况,与财经院校相邻较近的医学院校可以采取“校校合作”的方式,大胆尝试跨校选修【5】,使得不同学校之间的教学资源能够互补、共享。

2.4调整理论和实践课程的比例,加强实践和实习环节

医疗保险专业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高,学校必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2.4.1加大实践课程和见习课程的比重

首先,在医学和临床课程设置上,要加大实验课和临床见习课的比重,在这一点上,医学院校具有别的学校无法比拟的优势,实验室条件成熟,并且有长期合作的临床见习单位。其次,在保险学、人身保险、法学等理论课上,要增加案例分析课,让学生参与讨论,加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再次,高校要加强和保险公司的合作,定期请保险公司专家到学校来举办讲座,给学生讲解保险领域的前沿知识,还可以建立一批实习和见习基地,供学生实践锻炼所用。

医疗专业基础知识范文5

一、医疗美容专业的特点

随着我国医学的不断发展,我国医疗美容行业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关注,在医疗美容行业的实际发展过程中,已经取得了相应的成就。在很多医学的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医疗美容专业得到了全面的开展,当前很多人对医疗美容专业的兴趣较高,从事医疗美容专业的人才越来越多。

对于医疗美容专业而言,主要为了培养具有一定技能且能够从事医学美容、美容卫生保健的技能型人才。临床医学与美容医学的交叉部分属于医疗美容专业,是一种新型学科,也属于美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很多高等医学教育学校中医疗美容专业的实际教学情况的全面了解,发现这门学科主要教授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医疗美容技能等,为医疗美容技术工作培养高级技术专业人才。

二、医疗美容专业组织学和胚胎学理论教学体会

(一)因人施教的教学模式

针对当前很多医学高等学校医疗美容专业,通过对组织学和胚胎学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和了解,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已经采用的因人施教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并没有发挥因人施教的重要作用。例如在对结缔组织中脂肪组织的结构进行讲解时,可以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适当讲解生物化学方面的相关知识。

很多高等院校医疗美容专业的学生包括文科学生和理科生,在很多专业知识的讲解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不同,因此影响对知识的整体掌握。医疗美容是在充分利用医学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之上,对人体的健康进行维护,对人体的美进行再塑造。医疗美容涵盖人体各个器官和部位。因此,在医疗美容专业知识讲授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尽量将每一个复杂的知识进行细化,运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教授,提高学生对组织学和胚胎学的学习兴趣。

(二)PBL教学模式

随着医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医疗美容专业的教学中,PBL教学模式得到了一定的应用。PBL教学模式主要以问题为导向,并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PBL医学教育主要的基础是医学问题,教学主体是学生,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在教师辅导下对某一医学问题进行全面的研究。

例如在皮肤章节的教学中,可以提出相应的问题,如皮肤的漂白是什么意思,可以适当扩充学生的知识面,适当讲解白癜风的主要特征,通过师生共同探讨学习整个章节。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医疗美容专业的学习兴趣,

(三)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医疗专业基础知识范文6

[关键词]高职高专;医疗美容技术;美容解剖学;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4)07-0584-03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medical beauty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The beauty of anatomy》teaching research and reform

SU Shi-zhen,CUI Yan-ju,LI Jie,MENG Fan-wei,SHEN Fang-fang

(Shandong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Yantai 264199,Shandong,China)

Abstract:Medical hairdressing technology anatomy teaching reform must be undertaken along with the gradual development of hairdressing technology.Curriculum group from the professional investigation and system reconstruction,teacher team construction,teaching material construction,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experiment practice、examination appraisal system reform,and fully embody the anatomy 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combining medical hairdressing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medical hairdressing technology;beauty of anatomy;teaching research

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是一门以人体形式美理论为指导,采用手术和非手术的医学手段,来直接维护、修护和再塑造人体美,并以增进人的生命活力为目的的新兴医学技术类专业[1]。《美容解剖学》作为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2],学好美容解剖学,将为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顶岗实习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长期以来,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解剖学教学一直照搬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大纲和教案,教学范围过于宽泛、教学内容过于深入、教授知识点过多、专业针对性不明显,为此,近几年来,课程组通过广泛调研,从专业考察和体系重建、授课教师队伍建设、教材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实验实训、考试考核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大胆尝试,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报道如下。

1专业考察及体系重建

课程组根据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特点,深入探讨本专业所需要掌握的解剖学知识范畴,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展开调研工作[3],明确医疗美容工作中需要掌握的解剖学知识及重点内容,压缩或删除对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来说并不重要的内容(如神经系统、内脏的部分内容),对与医疗美容工作中相关的内容加以重点讲授,还注意综合美容专业各基础和临床医学课程对解剖学知识的需求,同时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必需、够用”的原则进行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修订,使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特点,将解剖学总学时由128学时(理论100学时,实验28学时) 调整为90学时(理论54学时,实验36学时),强调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实用性,重视技能型人才培养。例如双眼皮手术时需要掌握的是眼睑附近的神经、血管分布;隆鼻术时需要掌握鼻骨结构、分布等,在课程讲授时给予重点讲解及强调。此外,也明确了教师在讲授到某一知识点时,应联系哪些临床美容内容。例如,讲述面肌时,可联系临床唇裂及修补术,讲述腭骨可联系腭裂的相关知识,一方面提高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可使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美容解剖学是将来从事医疗美容行业的基础,从而主动学习,最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授课教师队伍建设

为了在解剖教学中充分体现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特点,需要授课教师进行广泛的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知识学习,增强对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认知和了解程度,从而更好地为解剖学教学和学生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尝试采取以下方法。组织新教师进行岗前培训,明确教师的责任及任务;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新教师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与带教,使新教师快速、健康成长;组织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如各种教学比赛、集体备课、授课教师相互听课,每学期配合校督导组组织开展教案和备课笔记检查,促进授课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提高[4];鼓励授课教师参加各种美容学术会议及相关美容课程短期培训,及时了解美容专业最新动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拓宽知识面;鼓励授课教师积极参加课题研究、撰写论文,提高教科研能力。此外,还邀请医疗美容技术行业资深从业人员为授课教师讲授医疗美容知识,介绍目前医疗美容技术行业最新进展情况,从而让授课教师充分了解医疗美容法专业一线从业人员需要哪些解剖学知识,为授课教师讲授理论知识提供实践依据。

3教材及教辅资料的选择

根据专业考察、问卷调查的结果,在广泛调研,对全国统编教材进行全面、深入比较后,选用了课程组教师参编的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美容解剖学基础》作为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授课教材。该教材突出科学性、启发性和实用性,强调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此外,还积极参与医疗美容技术专业解剖学其他辅助教材的编写工作,如《美容解剖学实验实训指导》、《美容解剖学习题集》等,制定了考试考核标准,建立了试题库,编制出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编写典型《美容解剖学》案例及电子教案,并将这些资料上传至校园网,供学生下载学习,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4教学方法和手段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课程组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中综合运用以下方法和手段。

4.1直观教学法[5]:授课时均带有讲授内容所需的解剖模型、器官挂图,学生听的同时,可以看平面图,也可以观察立体模型,使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更直观生动。此外,让学生充分融入学习内容之中,例如讲授“三庭五眼”、“面部美容线”时,让学生自己测量或两人一组互相进行测量,判定是否符合美容标准。效果是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同时课堂内容也会牢固掌握。

4.2案例教学法[6]:介绍临床美容师实践操作案例(讲述或视频短片)引出授课内容,并根据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程的学习,一边学习新内容,一边结合案例进行讲解,之后再回到该案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讲授“皮肤结构” 时,播放瘢痕修复术的视频短片,提出问题:皮肤的层次结构、皮肤的功能后开始授课。通过案例教学法,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促进了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运用知识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3多媒体课件的应用[7]: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的特点把枯燥无味的人体解剖结构立体直观的展示出来,既增加了视觉感官刺激,更生动直观的演示授课内容,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起来更加容易,同时可给予学生一种新鲜的感受,并且适当运用flas,活跃课堂气氛,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例如讲到鼻部时,可添加隆鼻手术前后对比的图片和动画,更加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现代美容技术发展十分迅速,通过多媒体这一有效手段,可以更加直观地增添美容技术的新发展及解剖学知识在美容技术中的应用,从而扩展学生知识面。

此外,在上课时既使用多媒体也要注意使用黑板[8]。例如讲授“心脏结构”时,可以在黑板上列出讲课提纲,教师根据提纲边画简图边讲解,多媒体用来播放复杂的心脏图片、心脏搏动的动画等,这样更能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也减少了学生吃力、紧张地记忆屏幕上稍纵即逝的内容和赶笔记的辛苦。

5实验实训

实验实训是对理论教学的巩固和延伸,加强实验实训对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素质有着重要作用[9],所以课程组积极进行实验实训课的改革[10]。实训室配有器官标本、断层标本、器官模型及标准化的多媒体系统,实训课时尝试采用小班教学,每班30~40人,做到学生每人手中有标本,便于对解剖结构的观察、理解和掌握。在实训过程中,注意结合医疗美容技术的专业特点,重点加强头、颈、面部、皮肤部分的实验实训内容,如在进行面部实训时,要求学生特别加深对面部骨性、肌性标志的理解和记忆,同时结合活体触摸方法提高实训效果。

实训室除了供课堂教学和实验实训使用外,课余时间还向学生开放,开放期间教师轮流值班、巡回指导,充分提高了其利用率和实验实训效果,既有效促进了学生课堂理论知识的消化吸收,又提高了人体解剖学知识的普及程度,成为了学生学习解剖学知识的“图书馆”,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学习和实践资源。

6考试考核制度建设

取消了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评价学习效果的传统考试制度,将考试分为平时考核、理论知识考核、实训考核三部分,分别占总成绩的10%、60%、30%。平时考核包括出勤、课上提问、作业完成情况。理论知识考核即期末闭卷考试,通过随机题库抽取A/B试卷进行考核,考后集体阅卷、流水阅卷,并进行试卷分析和总结,找出存在问题,针对问题制订出整改措施。实训考核包括标本识别、实验报告。通过以上改革,形成了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的考核体系,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及提高[11]。

7讨论

美容解剖学是医疗美容技术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也是入门课程,学好了美容解剖学对后续的课程学习意义匪浅。今后,课程组将继续进行美容解剖学教学研究与改革,继续提高美容解剖学理论知识与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知识的结合度,继续扩展实验实训内容,从而实现高职高专培养基础牢固、专业扎实、技能熟练的人才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向义,吴正平,欧阳学平.医学美容技术专业教育的建设与发展[J].医学与哲学,2011,32(6):62-63.

[2]谷建梅.中医美容高职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的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4):1568-1570.

[3]张秀丽,王庆,寇晶,等.医疗美容技术专业调研报告[J].中国美容医学,2013,22(5):590-593.

[4]刘鸿宇.人体解剖学教学基本功训练的探索[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3,22(1):111-112.

[5]索利娅,霍东升.医学院美容专业人体美学解剖学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2):325.

[6]黄志芳,杨红樱.案例教学法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 健康研究,2011,31(3):239-240.

[7]徐学琴,牛乐,孙宁,等.医学多媒体教学现状及改进方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7):73-74.

[8]王晓慧,高振平,杨津,等.坚持多媒体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提高人体解剖学教学效果模式相结合[J].解剖学研究,2013,35(3):234-235.

[9]吕晓红,王庚,李鑫磊,等.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的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5):494-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