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特色经济范例

乡村特色经济

乡村特色经济范文1

【关键词】乡村民宿;农业经济;启示

随着旅游者对旅游消费需求越来越多元,在旅游住宿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宿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业态,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人文风俗和季节性的特色农事活动等,逐步成为极具吸引力的新型旅游首选。民宿产业通过对乡村空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助于盘活乡村闲置资源,保护传统村落遗存,传承农耕文化。民宿产业的发展对农业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强,有力地推动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

1城口亢谷乡村民宿发展经营基本情况

民宿是指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为外出郊游或远行的旅客提供个性化住宿场所。游客通过体验当地民俗风情、感受民宿主人的热情与服务、体验有别于日常的生活感受。城口亢谷地区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环境开发乡村民宿,从过去的穷山恶水,到现在成为旅游向往之地,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变。

1.1城口亢谷地区基本情况。城口亢谷乡村民宿依托亢谷风景区,该景区位于重庆市城口县东部,距城口县城约39公里,坐落于大巴山腹地,海拔1100米—2680米之间,森林覆盖面积高达90%,负氧离子含量极高,夏季清凉,是消夏避暑胜地。民宿开发区内道路、游览、观光、休闲等基础设施完善,游客出行方便,加上富有地域特色的大巴山民俗生活习惯融入到乡村民宿建筑和饮食起居的服务当中,适宜发展具有大巴山山野闲趣的特色乡村民宿。

1.2城口亢谷的民宿经营状态。城口亢谷的民宿经营主要分为三种模式。第一类:村民自营模式。此类民宿由村民自己建设房屋,通常为三层楼的结构,进行适当民俗装修或改良。游客入住时由民宿主人进行接待,居住于此的民宿主人不仅可以为住户讲解当地的乡风民俗、旅游景点,而且还能为住户提供感受当地村民生活气息的渠道,带领他们体验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在这种类型的民宿中,拥有浓厚的家庭氛围。此类民宿的在亢谷内分布广,数量多,是主要的民宿经营形式,住客主要以长住度假型游客为主。第二类:公司投资经营模式。这种类型的民宿由外来公司投资开办。以酒店式运营的方式,房间数量比普通民宿多,通过对民宿整体的设计融合当地民俗特色,内部的装潢融入当地农村生活习俗,整体卫生条件,服务质量更加标准化。但与当地农民的接触少,接触到的地域生活氛围有限。第三类:公司+农户模式。公司以资金入股,对原著居民的农房进行改建或新建。农民则以房屋与公司建立收入比例分配机制。其中以重庆巴渝民宿为代表的品牌民宿融合当地特色民俗文化,打造高标准、高品质且富有人文内涵的体验式民宿。通过品牌、优质的民宿建筑和原生态精心打造的装修,以及人性化的住宿环境,得到游客极好的体验口碑。通过高端民宿品牌的带动,为景区锦上添花,带动村民就业增收,增加游客对整个旅行的满意度。

2乡村民宿对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特色乡村民宿的发展提升了农村房屋旅游价值和产品档次,促进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升级,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又带动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农业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延长了产业链条,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外出人才的回流。

2.1促进乡村旅游消费升级。乡村民宿满足游客个性化的旅游需求,环境优雅、小而精致、居住氛围温馨的精品民宿,游客在放松心情的同时体验了当地的文化与生活。设计优良的乡土民宿设施为游客提供了便捷的公共服务。特色民宿作为乡村文化的符号,承载了当地历史发展的印迹,塑造了个性鲜明、富有特色的乡村形象,大大提升乡村旅游的综合质量,又通过把游客留下来体验享受旅游的过程,拉动了当地的消费,提升了旅游总体收益。

2.2带动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发展乡村民宿拓展了乡村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例如:城口亢谷盛产高山核桃、土蜂蜜、腊肉,通过民宿的发展,带动了当地土特产的销路。游客到当地游玩、住宿,品尝当地特色饮食,直接带动乡村周边区域的农产品销售,同时还节省了农产品的运输成本。游客亲自参与体验采摘、种植等农事活动,更好融入乡村生活,通过体验农耕文化收获更多的旅行感悟。民宿经济的发展将农业与旅游业完美地进行融合。

2.3吸引本土人才的回归。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导致传统村落的空心化的现象。通过乡村民宿发展产生的经济效益,吸引本土原住村民回归。以民宿经济为载体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让本地村民对传统文化产生自豪感,引发他们对乡土文化的认同,从而最终实现乡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带来更多的就业和创业岗位,吸引更多的本土优秀人才回归故土创造发展。

2.4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延长民宿经济的发展,促进农业产业链与第二、第三产业相互融合发展,使不同发展元素互相串联,逐步衍生出全新的产业形态。通过产业链的纵向,主要在农产品加工业上下功夫,主动适应市场多元化的产品需求,尽可能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比例,实现农副产品价值增殖。产业链的横向,对每一环节进行拓宽,使得各个产业环节和产品功能得以扩充。农业生产不仅是获得农产品的过程,其间,利用现代化农业的生产性、观光性、参与性、文化性、市场性,开发旅游观光农业、农业教育基地、农业科研基地等。

3特色乡村民宿助推农村经济发展的启示

具有特色的乡村民宿不单能够帮助旅游者缓解压力、感受自然,体验自然生活的乐趣,使人们全身心得到放松,同时还能给当地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增加当地村民收入,帮助当地宣传地域历史特色的传统文化,更好地助推农业经济的发展。

3.1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农村的环境是多方面的,美丽的绿水青山、秀美的自然风光,淳朴的人文气息。干净、整洁、舒适的自然环境是民宿发展最基本的条件,好的自然环境会吸引游客,农民从民宿的发展中赚到了钱,把村庄的环境建设更加整洁有序,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形成良性循环。

3.2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乡村民宿是助推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城口亢谷通过采取巴渝民宿经营有限公司与兴田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同组建公司,成为民宿项目经营主体,重庆巴渝民宿公司以货币出资入股,兴田村以集体建设用地入股,农户通过以房联营,客房收益由农户与平台公司按比例分成。通过在公司、村集体、村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体现共融共生的发展意识。

3.3深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的现代必须要同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民宿经济的发展把有着旺盛需求的消费群体和广阔的消费市场从城市吸引到农村,为农业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融合搭建了良好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鼓励民宿业主对农业、农村、农民的行业特色、空间要素、民俗文化深度融合,加强对当地原汁原味的人文环境保护和传统文化传承意识,做好民宿与文化,民宿与农业等载体的融合。不断发展创意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以及农业与健康养生的结合。做好了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民宿不仅仅是少数人参与、少数人获益,整个产业的覆盖面都会得到极大的扩张,进一步增强产业的活力。特色乡村民宿经济的发展,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通过民宿经济的带动,有助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振兴乡村文化,保护生态环境,帮助农民持续增收,助推农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发展。

参考文献

[1]宁自军,隗斌贤.乡村振兴战略下民宿产业演进特征与发展路径[J].科技通报,2020(2):112-120.

[2]张广海,孟禺.国内外民宿旅游研究进展[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7(4):503-507.

[3]李忠斌,刘阿丽.武陵山区特色村寨建设与民宿旅游融合发展路径选择—基于利川市的调研[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6):108-114.

乡村特色经济范文2

关键词:特色产业;人才振兴;产业平台

振兴乡村经济建设,已经是我国当前重要的发展策略。如何利用乡村特有的资源和环境,如何进一步提高乡村的经济发展,如何推动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进程,如何提升乡村人才建设的发展程度,这些问题成为当今的主要研究方向,同时也是当前乡村建设的重要议题。

一、乡村振兴的意义

乡村振兴,是为了促进乡村经济建设,实现对乡村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相关问题的应对措施。通过乡村振兴措施,实现我国“两个一百年”的宏伟战略目标,提升乡村人民的幸福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全方位发展。由于城市建设的发展程度已经日益趋于完善,而乡村经济的发展程度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加大对乡村特色产业的研究和投入,是发展乡村特色经济产业的重要方式。只有将乡村振兴的发展理念不断灌输,才能早日实现乡村建设的现代化发展目标。

二、特色产业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

(一)特色产业的选择是发展的关键

乡村经济发展不同于城市发展,其自身的地理位置以及相关的人口组成,决定了其产业的发展态势。选择合适的经济产业,有助于提升相关经济建设。同时,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时展格局,需要不断对乡村特色产业进行详细的甄选和梳理,选择合适的经济产业,助力于乡村建设的高速发展。例如,在我国某些地区,一些新型杂交水果在经过大面积推广后,形成地方产业特色。以丹东市为例,引入日本的奶牛草莓品种后,由于纬度相同的缘故,以及较为适应的气候条件,形成当地独特的种植优势,经过市场的一系列推广之后,已经成为丹东乡村地区重要的特色产业。因此,选择合适的特色产业,是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无论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都需要对相关产业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学习,通过前期大量的试验和尝试,进而形成地方特色的经济产业。因此,在积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发掘地方发展优势,以及地方经济发展的潜在特点,进而与市场中重要的经济产业有机结合,形成极具地方特色的乡村产业。以养殖业为例,山东省是我国著名的兔子养殖基地。在乡村特色产业中,兔子产业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存在。值得深思的是,山东地区却没有大量食用兔子的习惯,但是兔子的养殖规模以及种植效益却连年增长,这是由于在四川省和重庆市,对于兔子的消费能力极为旺盛,每年仅仅是兔头的需求数量超过1亿只。这种巨大的发展需求,铸就了山东省乡村特色养殖业的发展和壮大。因此,选择合适的产业,需要对产业的市场需求以及人们的消费习惯有所了解,通过持续不断的研究和发展,进而形成地方的特色产业。

(二)特色产业的发展关键在于产业升级

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通过对市场的深入了解,进而对正在发展的特色产业进行必要的升级和改进。没有一种产业可以在一成不变的基础上,满足市场的持续性需求,因此,在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研发新的产业内容。以种植业为例,丹东市在引入新的草莓品种后,经过不断的研发和改进,已经诞生出新的草莓品种,进而在市场中,掀起一波消费热潮。尤其是相关产业的搭配设施的升级改造,实现了草莓无障碍化运输的全部关卡。通过高效快速的冷链物流,实现了产品的全国运输,进而提高了乡村特色经济的建设程度,同时带动了整个草莓产业的长远发展。现如今,丹东的草莓品质已经是国际一流的草莓代表,远销东南亚等诸多国家,为乡村的经济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和帮助。通过不断的改善和调整,进而实现对特色产业的升级已经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一成不变的发展态势无法为乡村经济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动力,只有不断地升级和革新,才能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和需求习惯,进而促进乡村特色产业的持续性健康发展。因此,在是乡村特色经济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注重对科学技术、科技手段、机械设备等方面的关注和了解,积极寻找新的特色产业,同时将现有的产业进行必要的升级和改进,最终提高产品的品质和价值。只有持续不断研发新的内容,才能在市场中有所成就,从而占领市场、引领市场。一成不变的产业,终有会被模仿和超越的时候,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线。

(三)人才是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乡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人才的加入是乡村特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受传统思想观念影响,乡村经济的发展一直都需要大量的人才参与,而大多数的人才被城市所吸纳,进而造成乡村人才缺口。因此,建立乡村人才发展渠道,增加乡村人才回流是当今乡村建设重要发展任务。针对相关人才,制定专项的人才帮扶措施,如针对购房的补助需求、户口需求、工作需求等一系列措施的开展,能够提高人才的回流程度。通过建立有效的管理措施以及对应的补助内容,让乡村的经济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势头,借助人才的力量和帮助,实现乡村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由于乡村的特色产业的建设内容,需要社会全方位的人才加盟,才能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果,而乡村的经济实力以及政策扶植程度远不及城市,因此,为了加速人才的回流力度,由国家层面进行必要的帮助和引导是极为重要的。通过在国家层面建立相关的扶持政策,进而推动社会全方位的人才,到乡村中发展特色经济产业,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乡村人才空缺的问题。

(四)营销策略是特色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策略

随着现代化营销策略的升级和改进,构建多元化的营销策略已经成为当前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以乡村振兴的文化驱动为核心,结合乡村特色产业,应用现代化的营销理念,开展多维度的经济发展策略。营销策略的应用,可以实现乡村经济发展更为高效化、市场化、合理化,可以避免乡村特产产业由于宣传渠道不到位所导致的滞销问题。以新媒体领域的抖音平台为例,开发乡村特色经济,以新媒体平台为宣传渠道,实现产地特色的全网覆盖,同时,邀请相关助农机构或者社团组织,实现更为高效的推广模式。众所周知,网红经济的发展已经带动不少乡村经济蓬勃发展,例如,赣南甜橙、新疆哈密瓜、海南芒果等,这些乡村特色经济产业,在自媒体的带动下,不仅实现了强大的创收增效作用,还可以快速铺设到全国,实现品牌与地方特色的有效融合,既可以为地方经济产业贡献一定的力量,还能够为全国人民带来美味的特色。一举多得。由此可见,选择合适的营销策略以及营销渠道,对于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极为重要,选择合适的营销模式,可以降低乡村特色经济的投入成本,并且可以达到一本万利的宣传效应。再比如,著名的乡村特色经济产业——藏南香猪。由于自身的品牌定位以及营销策略失误,导致该产品一直未能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和认可,所以该产品一直没有在市场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藏南香猪制作成火腿后,其味道与品质不属于法国任何一款知名火腿。由此可见,对于该产品需要选择合适的宣传渠道,实现产品的有效营销和推广,进而让更多的消费者认识到这种产品的存在和价值。类似的问题,层出不穷,作为乡村特色经济产业,无论是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都应该与时俱进,发展多元化的营销模式,从而构建更为高效、直接、新颖的销售模式,为乡村的特色经济产业提供重要的助力和支持。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振兴乡村特色经济产业的分析和研究,进而梳理出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和策略,同时基于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为乡村特色经济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推动乡村经济的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曾雯.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产业经济发展战略探究[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02):32.

[2]蒋吉德,高超民.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研究[J].山西农经,2019(20):2-6.

乡村特色经济范文3

关键词:国际烤肉节;乐至县;乡村经济

一乐至概况

乐至县隶属四川省资阳市,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地处沱江和涪江分水岭上。东邻遂宁市安居区,南连安岳县、雁江区,西界成都简阳市,北接成都市金堂县、德阳市中江县;距离省会成都135公里,全县面积1425平方公里,辖17个镇、8个乡,2015年,户籍人口83.7602万,常住人口51.52万。在历史人文方面,乐至县北周置多业县,唐武德三年(620年)析置乐至县。因县东有乐至池而得名。乐至有“故居”、“马锣睡佛”和隋建报国寺、清建南塔等名胜古迹;在经济发展方面,乐至县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产值在各年度农业总产值中占据主导地位。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速、县域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

二乐至国际烤肉节概况

乐至烤肉节是一个大型美食文化活动,烤肉节期间,通过特色烧烤联展、烤肉评比、辣妹子大赛、狂欢文艺晚会、万人品烧烤等系列活动,倾力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美食文化,乐至烤肉节为过往客人提供了一个品烤肉、喝啤酒、看节目的消夏好去处;烤肉节期间,多种乐至农产品得以展出销售,为推动地方美食推广及相关产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乐至烤肉的知名度越来越高,烤肉节作为乐至地方经济运行和宣传的载体,逐渐成为乐至的一张名片,对推动乐至县经济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2006至2016年,乐至县已连续成功举办七届烤肉节,现场累计销售收入达8000余万元,吸引游客150万余人次,带动本地旅游、住宿、购物过亿元,较大程度地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三调研过程

本次实践调研为期三天,以现场调查为主:对乐至烧烤店老板等本地人访谈、对县政府烤肉节组委会进行调研交流,查阅政府网页信息资料等方式为辅助。8月10日到达乐至后,在对20余家烧烤店老板交流调查中,得知今年展位大量增加,这20户店家,有4家并没有打算去参加展会,他们自信只要味道好,自然会吸引顾客;另外16家是分头行动,一部分人参加烤肉节,另一部分留在自家的店铺。8月11日晚举行开幕式,许多展位早已营业,整个布局分为两个部分:乐至本地特色烧烤为一部分,全国各地的风味小吃及世界各国富有异域风情的美味佳肴为另一部分,店家各施手段、各展特色:巴西风情烤肉摊位的工作人员戴着头套,在欢快的音乐中一边舞蹈一边烤肉,观赏性很强;印度飞饼摊位的工作人员是几个外国的师傅专心致志地制作飞饼,飞饼在他们手间旋转自如,让人看得很是入迷……现场人流量很大。8月12日,前往县政府组委会,对烤肉节组织目标、运行状态、预期结果进行深入了解,从他们那里获得许多有效信息。通过对乐至县第八届烤肉节实地调查,对乐至烤肉产业现状、发展前景,存在问题,有了初步认识。

四综合分析

第八届乐至烧烤节定位为“国际”,以“中国烤肉城,美丽新乐至”为主题,在宣传造势、现场设计和活动内容各方面都有创新。在前几届烤肉节的基础上,本届还结合开展首届农产品电商发展大会、“乐至造”特色产品线上线下展示展销、网络评选“十大特色产品”、绿色车展等10余项新增加的系列活动。另外,本届烤肉节节会规模也为历届之最。在场地规模上,今年烤肉节现场约8万平方米,较去年增加了约3万平方米;展位规模上,现场展位设置300个,其中乐至特色烤肉展位180个,资阳市辖区内特色产品展位60个,国际美食展位60个;较去年增加了100个,城区还新增了40个零星展位。据统计,10天主会场共接纳游客47.7万余人次,同比增长83.5%;现场营业额超过3060万元(含车展营业额70余万元),同比增长33.1%;带动县内餐饮、住宿、旅游、购物等消费收入逾1.3亿元,同比增长53.3%。本次烤肉节烤肉在确保品质的前提下价格没有上涨,社会舆论也未发现负面言论,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商家都评价都较正面,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烤肉节可以说是烤肉产业衍生出的一个节庆活动,也是烤肉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硕果,扩大了乐至的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前往乐至旅游、消费,拉动了消费增长,为乐至烧烤节走向大型化、规模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生猪养殖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乐至乡村经济的发展。

(一)产业优势

从长远来看,乐至县的烤肉产业有以下优势:1.烤肉城的独特性。放眼全国各地,像这样具有浓郁地方美食文化特色的烤肉城确实很少,而乐至这一举措走在了前面。依托乐至的传统农业,能做到原材料绿色有机化、加之烧烤器具标准统一化、产业标准化、经营规模化,打造中国知名烧烤品牌。2.四川特色小镇的打造对烤肉产业有助推作用。四川省发改委提出“在2016-2020年规划期内,要大力培育发展200个左右类型多样、充满活力、富有魅力的特色小城镇”,引领带动全省小城镇建设发展,特色小镇的特有功能为乐至的烤肉产业提供了发展的便利。

(二)成功之处

下面从乐至的烤肉节庆和烤肉产业两方面分析其成功之处:1.从本届烤肉节这个点来看,成功之处有:通过知名度较高的人在传播媒介上宣传烤肉节,提高烤肉节的知名度;在对烤肉等商品进行展销的同时,结合歌舞表演,融入一定的文化元素,使烤肉节更具娱乐性;融入传统民俗文化,邀请剪纸、画糖人等民间艺术家参与节会,积极弘扬传统文化,提升节会内涵;同步进行电商大会,开展乐至县十大特色产品评选、资阳市特色产品展示展销、主题宣讲、电商沙龙、项目签约、专题分享等活动,在烤肉节这样的节庆活动里很好地融入了一系列经济元素,使文化与经济相融,借烤肉节的平台助推乐至县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电商化,促进特色产品上线销售。2.从近年烤肉产业这条线来看,成功之处有:对乐至烤肉进行商标注册,有利于乐至烤肉的品牌建设;成立烤肉协会,有利于同行业交流合作,互相学习。从文化产业管理角度来看,烤肉产业的这两个做法是对产业和管理两方面一个很好的诠释。

(三)不足之处

本届烤肉节有许多成功之处,但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由此深挖乐至烤肉产业在哪些方面有待优化升级,下面从三方面简析:1.烤肉节现场卫生状况较差。游客乱扔垃圾,在展位摊前随处可见烤串的签、纸屑,大多数烧烤还存在现场油烟较多、卫生较差等问题,易降低游客们的消费感受;现场人流量大,十分拥挤,易发生安全事故;现场以围观的游客为主。2.烤肉节布局规划特色不够鲜明。烤肉节宣传的主题是:品美食烧烤,购特色产品,游帅乡乐至;特色是:环保与美食融合,但未有太过鲜明的突出亮点,在宣传方面还有所欠缺,让游客在游览时未能真切感受到;对烤肉节注入的文化元素不够,烤肉节作为一种节庆活动,应具备较为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次除了一些表演、传统艺术,整个烤肉节的文化氛围不够浓厚。3.烤肉产业未形成长效商业推广模式。从饮食健康角度看,还存在烤品鱼龙混杂、过分追求味道、忽视营养和健康等问题;仅以烧烤节为依托,并不能让“乐至烤肉”闻名全国,下一步如何打响这张名片,如何创新打造好这个特色品牌仍需要长远的合理规划。

(四)发展途径

通过现场调研及综合分析,笔者对今后的烤肉节及烤肉产业有如下建议:1.植入更多文化元素于烤肉节中。将蜀人原乡、故居红色文化、时下的热点娱乐文化等与烤肉节有机结合,通过恰当的宣传展示手段,丰富烤肉文化的内涵,吸引更多人群参与、更多产业融入。2.规范原材料和烧烤器具的标准。通过大规模原材料进销、标准化用具生产,标准化规模化打造,以举办烤肉节为契机,带动乐至烤肉产业的整体的发展和提档升级,做到原材料基地绿色有机化、烧烤器具标准统一化、产业装修标准化、经营智慧管理化,着力打造中国第一烧烤品牌。3.结合互联网拓展烤肉产业的营销模式。联合线上线下多种平台以烤肉节为点,相关产业如特色农业产品销售业、餐饮业、旅游业为线进行产品包装和销售。互联网具备强大的互动性和资源整合传递能力,可以此成为宣传和营销烤肉产品的重要载体。4.倡导环保理念,推动烤肉节的可持续发展。使用新能源作为燃烧原料,其具有易点燃、热量高、不发爆、无烟、灰烬少、燃烧时间长等多重优势,由此也是美化烤肉节现场环境的举措之一。5.提升烤肉节展会通道规划。主办方可适当将拥挤的通道规定为单行道,使人流分散,消除安全隐患。

五结论

综上所述,乐至县第八届国际烤肉节相对前面七届的营业额和游客量有了较大幅度地增长,从新增的节目表演,电商大会环节等宏观布局也可以感受到烤肉节正逐渐地规模化、规范化,这是亲身调研所感受到的进步。烤肉节提升了乐至的知名度,对乐至的乡村经济产生一定推动作用。烤肉节现场的游客这样说,“每年的烧烤节,都会邀约朋友来耍,请他们吃乐至烧烤,然后唱KTV、住宾馆、观故里、拜报国寺,再买天池藕粉、石佛挂面、高寺葡萄、青花椒等当地农产品”,这样,烤肉节能够带动食品、娱乐、旅游等产业发展,更能对知名度不太高的乡镇特产,如高寺镇的葡萄和佛星镇的青花椒做一个品牌知名度扩展。以一年一度的频率举办烤肉节,再通过电商大会、开展乐至县十大特色产品评选等活动为辅助,文化和经济融合,长此以往便能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特色饮食文化就能够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就该县的烤肉产业来看,随着大众的消费日趋多元化,多种多样的美食是很好的着手点,将烤肉产业融入一些文化元素,丰富烤肉的文化内涵,也是顺应当今产业文化的发展趋势。特色饮食文化比流行文化更接地气,消费群体更广;和网络文化也有差异,它更加实际,消费者的消费感受会更加直观。对于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发展渠道,但各种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发展产业文化的必然要求,如何将烤肉文化打造成热门美食文化以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仍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入思考。

参考文献

[1]历娜.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的文化认同建构策略——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7,4(43):316-319.

[2]何星,张艳萍,何攀.旅游发展背景下传统川菜饮食文化资源开发现状研究[J].阿坝师范学院学报,2018,35(03):89-93.

乡村特色经济范文4

关键词:茶文化;大学生;返乡创业;农村特色经济

创新是社会发展进步离不开创新,创业创新是国家高度重视事件,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对返乡创业人员提供良好创业环境,农村经济融合在这些政策推动下取得进步,同时创新创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快。《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提到的“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建筑师、律师、技能人才等。”[1]目的在于在今后乡村发展中积极引进大学生人才,让大学生投入到振兴农村战略中来,这条意见是2018年2月提出的,大学生等高端人才的引进有助于乡村经济快速振兴,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乡绅在旧时代被称为“乡贤”,这与目前对大学生的称呼相似,大学生作为优秀人才可以为乡村建设做贡献,成为乡村振兴的动力。本文基于湖南大学生返乡创业助力农村特色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探究自2018年10月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湖南大学生创业助力农村特色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角力分析、影响因素、问题所在和优化路径。

1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理论依据

大学生反哺乡村,发展乡村经济,让农民腰包鼓起来,大学生返乡创业对农村经济昌盛有着促进作用。大学生返乡创业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是著名的古典经济学者,他提倡由市场规律决定经济走向,反对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干预经济的行为,他解释市场会通过自身运作保持在一个平衡范围之内,市场上的任何波动最终都会被市场自身消化。目前大学生创业环境堪忧,能够创业成功的大学生非常少,这就需要政府采取扶持政策。大学生创业难免会出现失败的现象,在失败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将这些宝贵经验作为下次创业成功的基础,对其他创业者也是一个很好地借鉴;大学生创业不仅解决了自身就业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帮助一部分人解决就业难题,为社会繁荣稳定做出贡献。由于生产系统的局限性,产品厂商不能利用市场机制将效益内在话,导致生产的最优规模将会小于需求的最优规模。如果单单只依靠市场体制发挥作用,大学生创业成功机会较小,影响其积极性。政府通过宏观调控,积极出台相应鼓励政策,帮助大学生完成创业,这些政策将会充分调动大学生创业的动力,让更多大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的活动中来。[2]在完全自由的市场体制中,产品成功完全靠竞争实现,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主旋律。大学生投入到完全自由市场进行创业所面对的风险值非常大,吸引不到资金的投入,由于自身规模和资本与大型企业无法相比,导致获取不到新的利益机会,以上原因导致大学生所创立的新企业在完全由市场主导的竞争环境中生存率降到很低。政府出面对大学生企业进行政策扶持,有利于解决大学生企业所面临的“市场失灵”难题,为大学生建立一个积极向上的长夜环境,让社会全员投入到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氛围中,让大学生企业也有在竞争中生存的条件。市场中信息不对等也会影响大学生企业发展,当市场中影响产品的因素发生变化是,企业对市场这些变化不了解,对市场需求、价格涨跌等掌握不全面导致决策出现失误。大学生有学校走向社会,缺乏创业方面知识,对市场不够了解,没有经历过市场风险,缺乏应对措施。大学生企业一般投入较小,品种复杂,一部分企业拳法行业相关信息,并且对市场信息的获取存在局限性,对市场认知比较前段。政府部门具有天然的信息优势,能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正确的方向,让大学生企业健康发展。[3]农村商品经济最近几年迎来了飞速发展(RunshengDuet,1995年)。如果一种经济形势具有其地方特色,利用本地优势资源,这类经济形态被称为特色经济(伍新木,顾晓焱,2008年)。农村经济结构改革离不开发展具备自身地域特点的经济,利用本地资源优势提高产品竞争力,为农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目前,中国学者对大学生返乡创业状况所做研究较少,目前国内专家目光大多聚焦在大学生村官方面,以及大学生文化在乡村管理方面发挥的效用。国内目前缺少农村特色经济方面的论证,中国专家更注重大学生创业活动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的作用,与之不同,国外学者更多聚焦在农村自身发展方面进行论证。本文主要针对乡村振兴战略实行下,大学生企业在农村经济繁荣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本文以湖南省为试点,对大学生创业进行研究,补充之前研究中存在的缺陷。

2湖南大学生返乡创业助力农村特色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

2.1大学生返乡创业会优化农村经济产业结构

大学生回到乡村,创立企业可以提高乡村资源利用效率,将学校中收到的教育应用到时间过程中,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大学生创业对农村传统的产业结构改革也有促进作用,创业所需条件并不苛刻,其他行业也可以创业成功者的运营模式。

2.2大学生返乡创业推动资源整合、产业集聚效应

大学生返乡创立企业可以对本地特有资源进行更加有效的利用,对新资源的开发也有着促进作用。大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知识更加合理的利用和配置本地资源;大学生可以帮助农村创建产业基地,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吸引资金流入,将产业聚集到一起,最终形成产业基地;大学生返乡创业可以有效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吸引外来资金流入,将当地产业发展成产业基地形式。

2.3大学生返乡创业推动农村特色经济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大学生收到高等教育,本身所信奉发展理念与普通农村群众存在差异,大学生返乡有利于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新理念,充分利用本地地域优势,发展特色经济,不断扩大产业规模,最终形成产业基地,帮助乡村实现经济复兴,创建新型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实施。

3湖南大学生返乡创业助力农村特色经济发展的动力分析

利用内生动力和外生推力两种理论对湖南大学生返乡创业者进行调查可以得出,大学生返乡创业动机有:

3.1内生动力

(1)与家乡之间的情感纽带经过几年的发展,2015年大学生创业人员急剧增加,国家也高度重视大学生返乡创业现象,并将其收入到“双创”战略中,“归雁经济”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发展壮大。第全国人大代表会中重点强调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将振兴农村经济作为党的工作重点。经过近些年来的发展,农村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农村已经具备创业的基础条件,将会有更多的高知识人群投入到乡村创业中,为乡村经济振兴提供动力,大学生利用自身优势结合本地资源发展农村特色经济,为家乡经济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2)实现人生目标大学生返回家乡创业,是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马斯洛需求理论指出,人们因为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而产生实现人生价值的想法,大学生经过大学殿堂的洗礼,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一定满足感,对于未来实现自身价值的目标,返乡创业也成为了实现干目标的重要途径。(3)富裕自身有一部分大学生已经成功实现自身富裕的目标,回到乡村,帮助乡里实现共同富裕,帮助农村发展特色经济的同时,也是对自身价值实现的方法。国家相继推出了多种政策帮助农村实现经济振兴,在利益的驱使下,更多的大学生投身到返乡创业热潮中,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3.2外生推力

(1)政府政策宣传指引根据人社部和教育部在2016年颁发的《关于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得知,高校毕业生寻求创业和就业机会提出了新的任务。《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实施意见》《意见》是湖南省政府在2019年表明关大学生乡村创业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的作用,齐心协力共同加速农村产业经济转型,促进农村经济走向繁荣。[8](2)返乡创业大势驱动大学生作为返乡创业中的主要部分,要紧跟党的指挥,贯彻实行“双创”战略,回到家乡进行创业于创新。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同时,农村劳动力也得到了改善,解决了因大量劳动力流失而造成的不良影响。当代大学生紧跟党的步伐,积极参与到建设农村,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3)迎合乡村振兴战略第全国人大代表会中重点强调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将振兴农村经济作为党的工作重点。经过近些年来的发展,农村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农村已经具备创业的基础条件,将会有更多的高知识人群投入到乡村创业中,为乡村经济振兴提供动力。衡阳市作为湖湘文化的聚集地,通过建立湖湘文化传播平台,对大学生进行积极宣传,从而促进本地全方面发展。衡阳市通过大批大学生的引入,让大学生更多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中,通过政策等方面进行扶持。衡阳市目前返乡创业大学生数量已经超过2000人,新增企业达到260多家,解决了当地2万多人的就业问题。大学生创业不仅可以提供工作岗位,带动当地经济,同时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建立乡村特色经济体系。

4湖南大学生返乡创业助力茶叶特色产业发展的实现路径

4.1政府层面:积极出台政策,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基础条件

为了为湖南省返乡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创业条件,促进农村茶叶产业的快速发展,政府通过相关政策积极为大学生创办的茶叶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政府加快茶园基础设施建设,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茶叶通道”。将有关大学生创办茶叶企业信息收集汇总,建立大学生返乡创办茶叶企业平台,为返乡创业大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4.2市场层面:培养具有当地特色的茶叶品牌企业

具有地方特色并且可以代表地方的茶叶企业成为龙头企业,龙头茶叶企业的发展规模大,管理水平高,企业各方面在当地都具有非常大的优势,茶叶企业可以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因此龙头茶叶企业配套的产业链形成相对简单,农村特色茶叶产业应当与当地特色茶叶资源结合,利用新思路,拓展市场,拉动经济。

4.3金融机构层面:通过金融政策加大对大学生创业扶持力度

政府通过政策,重新定义本地银行等金融组织的功能,在湖南大学生返乡创业过程中提供适当的引导,帮助大学生创立完善的创业体系,加大对创业大学生成本扶持力度,为大学生创造更好的创业环境。

4.4大学生自身层面:将自身优势与当地茶叶资源优势有机结合

目前在湖南省区域内,大学生返乡进行创业,能够将自身知识优势与本地茶叶资源优势融合,在利用政府的扶持政策,从而更好的发展乡村特色经济,根据本地资源以及文化优势向外拓展,形成茶叶特色行业,最终实现创业目标,促进农村茶叶产业发展和壮大。

参考文献

[1]刘慧.广西新乡贤返乡创业助力农村特色经济发展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30:218-219

[2]陶礼军,袁向东.运用职业锚理论引导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路径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59-62

[3]杨姣姣.拉萨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公共政策研究[D].西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

[4]李光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府责任研究[D].宁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5]张亨溢,陈政.农民工技能培训的城乡联动研究[J].农业经济,2018.8:74-75

[6]曹润林,邵晶.大学生创业政策供给的经济学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0.8:38-39

[7]李强,戈艳霞,郑路.壮大中产阶层与大学生技能匹配问题研究[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7.2:62-66

乡村特色经济范文5

依照对乡村特色文化特质的分析可以知道不同的乡村特色文化可以形成不同乡村旅游资源。笔者认为在进行乡村休闲旅游开发的过程当中要重视以下五类乡村特色文化资源类型的开发:乡村民居文化、乡村民俗文化、乡村农耕文化、乡土艺术文化、乡村名人文化等。这是开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依托,也是乡村特色文化的具体表现。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乡村旅游是乡村特色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这可从几方面来看:

(一)凭借乡村特色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随着“2006中国乡村游”主题的提出,全国各地都展开了乡村旅游的开发工作,可谓场面红火。中国地域广博,经纬跨度大,由此形成了类型多样、风格各异的乡村文化,这也是近几年来各地乡村旅游活动日益兴旺的原因之一。要做好乡村旅游的开发工作,就是要把握住乡村旅游开发中的特色两个字,特色是乡村旅游的生命。什么是乡村旅游的特色?简单说就是乡村特色文化。如果乡村旅游失去了所具有的乡村特色,乡村旅游也就不叫乡村旅游了。不管是独特的民俗风情,还是迥异的生产生活习惯,亦或是名人故居和特色村落建筑,无不是乡村特色文化的具体物化形式。因此,要发展乡村旅游,就是要发展以具体物质形式为代表的农业特色、乡村特色和原住民特色的文化旅游。

(二)依靠乡村特色文化资源建设乡村文明。乡村休闲旅游和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五点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两者之间应该是直接和必然的关系。当前许多地方在乡村经济发展趋上,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观念。乡村旅游作为农村第三产业的先导产业,有着关联度大、辐射面强的特点,是提高农民富裕程度,走向共同和谐的重要手段。旅游行业对环境及人文关怀的高标准性也必然会对乡村的一些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带来冲击,因而它是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平台。乡村旅游所要做的就是依托乡村特色文化资源,开展乡村旅游活动,构建、传承乡村特色文化,利用对乡村特色文化的挖掘,唤起人们对至真、至善、至美的东方传统情感美德的认同和追求。在进行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推进精神文明的建设,打造文明的乡村文化气息。

(三)依托乡村文化内涵促进旅游经济发展。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而深度则是旅游产品和文化经济时代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将达成对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最大化的发现、提升和实现。依托独特的乡村文化资源,开展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活动,从而吸引旅游者前来游玩消费,达到促进本地旅游经济发展的目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地域文化的传承日益被重视的今天,在进行乡村旅游开发时要重视对乡村特色文化的开发力度和深度,这是历史文化与经济结合的科学选择。乡村旅游是乡村特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发展乡村旅游将起到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促进城乡差距不断缩小的双重功效。

二、乡村特色旅游文化的整合策略和发展理念

(一)乡村特色旅游文化整合策略。

1.确定主题,整合资源。根据乡村旅游的定义,乡村旅游资源应以农民所拥有的土地、庭院、经济作物和地方资源为主体,突出乡村文化和田园资源特质的乡村旅游资源。因此,在乡村旅游开发上应充分考虑区域内乡村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及资源所处的地形地貌特征,确立特色发展主题,或观光、或休闲、或体验、或教育、或古村等,整合相关特色文化资源,形成自身特色,充分发挥整体地域优势,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

2.文化为源,提升品质。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原汁原味的乡村文化是吸引城市居民的主要资源。广大的乡村地区拥有较多的人文资源,如名人故居、民俗、历史遗存等,因此在开发乡村旅游时,必须深入挖掘乡村的文化内涵,以文化为源,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含量,打造自身特色的乡村文化旅游产品。根据乡村文化的特征,以村落文化为单位的旅游区是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乡村旅游消费集中的区域,对于树立乡村旅游品牌有着重要的作用。

3.市场导向,合理开发。乡村旅游开发是以乡村旅游的供需关系和市场导向为核心。乡村旅游开发必须面向市场、研究市场、拓展市场,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消费者群体的市场需求,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通过策划、设计、加工、组合等途径合理开发多元化、多功能、有卖点的文化旅游产品,不断扩大文化消费范围、文化消费规模、文化消费品质,提高经济效益。

(二)发展理念。

1.创造文化体验,营造休闲新境界。体验是旅游的本质,旅游已经进入体验时代。体验已成为旅游者最强烈的需求。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充满田园和民俗风味的文化项目将使游客得到新的休闲体验。这是一种更贴近自然、贴近乡土、贴近老百姓的旅游方式。因此,乡村旅游开发上应该以创造文化体验为理念,以体验为价值导向,基于游客的体验需求规划景区、设计产品、组织游线、构架项目,使文化体验成为乡村旅游产品的特色和亮点。

2.突出特色,培养龙头文化旅游产品。特色是旅游发展的生命力。乡村旅游开发,应当注意乡村旅游资源空间与性质上的整合,坚持“高起点、高立意、高水平”的开发建设准则,开发若干重点文化旅游产品,如体量较大的古村旅游产品和社会影响较大的民俗节庆旅游产品等,以此带动区域乡村旅游业发展,打造旅游品牌的核心文化竞争力。

乡村特色经济范文6

关键词:乡村振兴;区域特色;乡村品牌

1安阳市乡村经济发展现状

1.1乡村品牌化概述

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乡村品牌建设是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而形成的。乡村品牌化是指通过引入品牌化的理念和方法,经营、管理、促进乡村经济发展。通过乡村品牌的创建、经营、管理,进一步实现乡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乡村品牌化建设大致经历了村民自发建设、政府主导、乡村品牌化建设三个阶段。现代乡村发展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提供农产品,而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主体,整体进入市场。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乡村品牌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有效途径,通过品牌建设可以充分形成乡村特色,促进当地乡村经济绿色发展,提高村民收入。乡村品牌能提高乡村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同时,通过合理的广告宣传、推广,乡村品牌更是能成为乡村与消费者进行沟通交流的桥梁和纽带[1]。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乡村品牌化可以有效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经济的整体发展。乡村品牌化可以说是一条绿色、可持续、高附加值、高质量实现乡村经济快速发展之路,是一条乡村共同富裕之路,更是一条能实现乡村发展方式的变革和转型必然之路。

1.2安阳市经济发展现状

河南省安阳市地处三省交界处,历史文化悠久,资源丰富。安阳市辖4个市辖区、1个县级市、4个县,共42个镇、50个乡。2020年,安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00.5亿元,占河南省生产总值总量的4.18%,比2019年增加71.21亿元,增长3.19%;人均生产总值为4.2万元,比上年减少0.1万元,下降2.33%。见表1.

1.3安阳市乡村振兴发展现状

安阳市立足本市实际情况,结合各市、县、区的资源禀赋,加快促进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科学规划乡村产业体系建设,加快乡村特色发展,加快乡村品牌建设,不断夯实乡村全面振兴的物质基础。2020年,安阳市在安阳县崔家桥镇双塔村举行“乡村振兴百村行”活动启动仪式。通过组织开展“乡村振兴百村行”活动,把好典型、好做法、好经验、好材料发掘出来,把乡村振兴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展现出来。乡村振兴百村行”活动以讲好乡村振兴故事为桥梁,动员全社会力量以实际行动参与到乡村振兴工作中来。2020年,安阳市大力促进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全市2980个村,2020年底已完成集体经济清零任务,比省里要求的时间提前一年。安阳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五年规划,形成有钱办事、有人办事、能办成事的发展格局。2021年,安阳市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2237个,占比75.1%,年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1056个,占比35.4%。2021年6月17日,安阳市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成立,主要负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统筹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关具体工作,标志着该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工作迎来了全面推进、阔步发展的新阶段。

2安阳市品牌化建设分析

近年来,安阳市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突出乡村特色,一村一特色、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天地、一城一风光[2]。坚持乡村建设“个性化、标准化、特色化、差异化”,坚持把品牌建设、市场运营、宣传推广应用到乡村建设发展中来。政府积极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乡村构建上坚持科学规划、绿色引领、合理推进。同时深入推进乡村区域特色产业发展,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切实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目前,安阳市区域特色产业体系是“4+2+1”模式,即发展优质粮油、果蔬、中药材、草畜四个特色产业,乡村旅游产业、乡村物流产业两个乡村产业,持续推进农产品深加工产业。见表2。安阳要实现乡村振兴,建设乡村品牌,就必须与区域特色品牌发展相结合。区域特色品牌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区域特色品牌的发展关键是产业,而安阳实现乡村振兴的最终目的是让更多的农民富起来,让广大的劳动人民强起来。可以说,区域特色品牌化是乡村品牌发展的初级阶段,最终目标是实现乡村振兴品牌。近年来,安阳市在乡村振兴方面紧跟中央政策,同时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发展,取得了较大成效。见表3。除了获得荣誉的乡镇以外,安阳市还有很多发展不错的乡镇。比如,安阳县大力发展以西裴、杜庄、东湖农场、洪河樱花等四个乡村小镇为主的乡村游,2020年接待游客近40万人次,带动经济收入180万余元。在洪河樱花小镇,观看马戏团、歌舞表演、小丑军团舞台秀、大型灯光秀的游客纷至沓来,篝火晚会、非遗打铁花、民俗街等项目更是令游客流连忘返。尤其是这里提供的“杜仲系列”养生菜,让游客享受到了舌尖上的养生美味。安阳县围绕打造特色小镇,坚持生态资源、民俗文化、民宿发展、生态农业相融合,促进安阳县乡村经济的发展。2021年,安阳市建成了国有滑县林场生态旅游型森林特色小镇、合涧镇洪谷山生态绿化型森林特色小镇两个市级森林特色小镇,林州市姚村镇龙泉庄村、安阳县瓦店乡杜庄村等57个市级森林乡村。安阳市要充分利用滑县、安阳县、汤阴县、内黄县、林州市等地区优势资源,发展好乡村旅游、生态农业、红色培训等相关产业。统筹好市、县、乡各项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流动,加强各地区的内生特色文化建设。发展好当地农民的培训与科学种植,加强农民的科学化、品牌化、特色化意识培养。壮大发展好乡村集体经济,发挥好合作社、带头人、村办企业的作用。“线上+线下”充分发挥利用好现在的网络平台,通过特色化提升吸引力,增加品牌附加值。通过市场化的品牌运作和推广,最终实现乡村品牌发展,进而实现乡村振兴[3]。

3加快乡村品牌化建设的建议

3.1创新模式,推进优质粮油品牌发展

3.1.12020年,滑县、安阳县、汤阴县、内黄该区域优质专用小麦分别发展到1.8万hm2、2万hm2、2.3万hm2和1.2万hm2。优化高标准良田的种植面积,建立以优质强筋小麦为主的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构建“引、繁、种、管、收、销”一体化生产经营体系。推进优质专用小麦整建制集中连片种植,依托粮食加工企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单品种规模连片种植,重点建设滑县白道口、安阳县瓦店乡、汤阴县菜园镇、内黄县张龙乡等单品种片区,提高生产规模化、组织化程度。

3.1.2在西部林州市东姚、河顺、横水、茶店、原康、任村、东岗和殷都区洪河屯、磊口、伦掌、都里等丘陵低山区,推进杂粮产业的发展。

3.1.3在内黄县城关镇、马上乡等乡镇和滑县慈周寨镇、枣村乡、白道口镇、四间房镇等乡镇,大力推进优质花生业的发展。积极推进花生全程机械化,建立优质花生绿色高产高效标准化生产基地。在内黄县后河镇和滑县西南部、东北部地区,创建高油酸花生生产示范基地,推广高油酸花生新品种、新技术。

3.2“线上+线下”,推进优质果蔬品牌发展

3.2.1加快推动内黄县温棚瓜菜老旧设施改造,鼓励发展新型钢架大棚和新型日光温室,示范推广蔬菜新品种和设施瓜菜种植新技术、新模式,依托内黄县已有的技术推广平台、果蔬交易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平台、电商服务平台等,推进亳城乡、东庄镇“早春+秋延大棚西红柿”,马上乡、张龙乡“早春大棚甜瓜+秋延菜椒”,高堤乡“早春大棚菜椒西瓜+秋延辣椒”,梁庄镇“温室黄瓜套种苦瓜”,井店镇“早春大棚黄瓜+越冬蒜苗”,城关镇、中召乡“早春小弓棚西瓜+夏秋露地菜”等六大温棚瓜菜产业基地建设。

3.2.2以八里营南北苑村等14个行政村为中心,大力推广“大棚早春茬香瓜+夏秋茬香瓜+秋冬茬蔬菜(菠菜、油麦菜、黄瓜等)”种植模式,围绕八里营瓜菜交易市场,做大做强订单农业,加大网络销售力度,搞好“八里乡”甜瓜品牌宣传。

3.2.3依托安阳县韩陵镇西红柿优势种植区和品牌优势,在安阳县韩陵镇梨北线两侧的梨园村、西目村、王宁后街等村,集中发展西红柿产业。

3.2.4充分发挥内黄县六村乡全省尖椒优势种植区和国家尖椒标准化示范区的品牌优势,依托辣椒加工企业和尖椒批发交易市场,大力推进麦椒套、蒜椒套等尖椒种植新模式,辐射扩大辣椒种植面积,延长辣椒产业链条,推动辣椒产业发展。

3.3加强品牌特色,推进优质中药材品牌发展

在林州西部深山区,重点种植党参、柴胡、连翘、冬凌草、丹参、黄芩等中药材。在林州西南深山区,重点种植菊花、山楂、党参、柴胡、黄芩、冬凌草等中药材。在林州南部深山区,重点种植远志、冬凌草、柴胡、山楂、杜仲、黄柏等中药材种植。在林州东部丘陵区,重点种植菊花、远志、五加皮、皂刺等中药材。在林州北部浅山区,重点发展冬凌草、柴胡、黄芩、远志等中药材。在林州中部盆地区,重点种植桑树、山楂、丹参、等中药材种植。在汤阴县伏道镇小屯村、司马村、东吴村、候庄村、东关村、南阳村以及宜沟等周边乡镇村庄重点发展艾草产业,搞好十大艾草种植产业基地规划,大力推进艾草种植、艾绒原材料加工、生物提取、艾草养生、艾草旅游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打造集扁鹊中医文化、健康养生、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扁鹊康养游特色小镇”。

3.4坚持科学标准化,推进优质草畜品牌发展

以内黄县亳城乡、殷都区伦掌镇为重点,大力发展肉牛标准化规模育肥,建立肉牛育肥基地。围绕内黄县梁庄镇、汤阴县任固镇、殷都区许家沟现有的肉羊养殖企业和规模养殖场,重点建设优质肉羊养殖基地,大力推广杜寒羊、杜湖羊等肉羊育肥养殖,带动全市肉羊产业发展。以汤阴韩庄镇、滑县万古镇为基地,依托当地生态示范奶牛养殖公司,带动周边乡村大力发展荷斯坦奶牛养殖,提高奶牛单产水平和鲜牛奶质量,支持现有畜牧场升级改造,加快奶业一体化发展。

3.5加快推进乡村旅游品牌发展

乡村旅游业促进农业发展,带动该区域农民增收致富。深度挖掘红旗渠精神、殷商文化、农耕文化等文化内涵,不断加大农业与信息、农业与文化、农业与旅游、农业与加工的相互交叉融合,打造一批主题乡村旅游品牌,走出一条产业融合发展道路,打响乡村旅游的安阳品牌,引领带动全市乡村振兴工作深入推进[4]。

3.6加快推进乡村物流品牌发展

要加大内黄县、汤阴县、安阳县、龙安区等农产品批发交易、农副产品检验检测、冷链储存运输及线上线下一体化配送的现代农副产品物流园区建设,不断提高乡村物流服务保障能力。要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建立完善市县乡村四级电商服务体系和信息平台,开展“农民+公司+电商平台”销售服务,提高农民参与电商经营的能力[5]。建立完善农村流通网络,推进城镇现代流通业向广大农村地区延伸,增强乡镇商贸中心的集聚辐射和农产品产地集配功能,畅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渠道。要推进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构建智能温控仓储、冷链运输、加工配送、终端销售、全程可追溯的“无断链”绿色安全物流体系[6]。

4结束语

乡村特色经济范文7

关键词:产业融合;乡村旅游;数字化

1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在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勾勒出未来5年数字经济发展蓝图,未来5年数字经济建设与发展脉络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落实、城乡统筹的快速推进、农土入市的土地改革、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等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数字经济助推实体经济发展,既是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1]。

1.1广州乡村旅游基本情况

广州地区山水资源、乡村资源丰富多样,乡村旅游发展前景看好,逐步形成了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红色农业、温泉养生、绿道休闲、古村风韵、民俗乡情、特色民宿、研学基地、自驾露营和水乡风情等类型多样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2]。截至2020年,广州市拥有从增城、白云、番禺、花都、南沙、从化等区精选出的“花都绿色田园游”“白云亲子休闲游”“黄埔古村史韵游”“增城生态养生游”等8条省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8个省级文化旅游特色村,17个广州旅游文化特色村,有14家乡村旅游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从化区南平村、莲麻村,番禺区大岭村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增城区、从化区被认定为广东省第二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增城粤菜寻味游”“从化踏寻红色经典农业游”“番禺区水陆空三栖美食街区游”3条线路入选广东省第二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在2020年“广州最美村庄”的评选活动中,广州市文化和广电旅游局在启动仪式上公布了30条“美丽乡村游黄金线路”,其中“美丽从化温泉生态乡村游休闲精品线”“生态从化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景点线(小镇休闲文化游)”最具特色。30条特色乡村旅游线路,串联起海珠、白云、黄埔、花都、番禺、南沙、从化、增城等区的精品乡村旅游景点,涵盖了森林康体、观光农业、绿道休闲、古村风韵、水乡风情等多样类型,将指引市民及游客深入广州各特色乡村,领略传统岭南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的魅力,同时满足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市场需求。笔者以花都区旅游情况为例,详细分析目前广州市乡村旅游的情况。花都区地处广州市北部,围绕“打造粤港澳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定位,积极培育文旅产业市场主体,谋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大力推动文商旅融合发展,打造“花漾花都”文旅品牌,成为都市生态文化休闲旅游圈。结合当地特色产业融合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休闲养老等项目,利用数字经济振兴乡村经济发展。目前已有1个省级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红山村),3个市级旅游文化特色村(红山村、塱头村、洛场村),4个乡村旅游点(竹洞村、马岭村、绿沃川科技农业观光园、志惠农场),评出10个区级十佳赏花地。1)竹洞村,位于花都区赤泥镇北部,距离花都区中心区域约20km,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百亩黄花风铃木)、深厚的岭南文化沉淀(洪熙官故里,广东醒狮传统)。以区域内的盆景产业为依托,通过植入盆景艺术文化节、盆景艺术大师工作坊等元素,建设岭南盆景小镇,打造全国盆景产业品牌。2)红山村,位于花都区梯面镇西部,是广州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休闲农业),位于具有广州“九寨沟”之称的王子山森林公园的脚下,被誉为“广州市最美山村”。村内有桃花岛中心公园,油菜花观赏基地。通往王子山的县道横贯其中,交通较便利,村中现有花泉豆腐花厂、桶装水厂、水电站等多家企业。3)塱头古村,位于花都区炭步镇西部,距离花都中心区域约15km。依托珠水皮带廊下公路连接镇区,村建筑坐北朝南,布局比较规整,村面建筑保存较好,排列整齐,规模宏大,建筑占地6万多m2。塱头村现保存完整的明清年代青砖建筑有近200座。

1.2广州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进入“十四五”规划的数字经济时代,广州市各区域的传统乡村旅游陷入困境,面临提质量促升级的困境。营收渠道少、景区收入低、后期维护力度不足、开发创新产品更新换代难等问题凸显。1)乡村基础配套设置不够完善,经营场所不规范。基础设施不完善,道路狭窄,双向通行容易引发堵车,特别是在节假日,导致“最后一公里”问题突出。同时,部分乡村旅游线路缺少来往中心区域的直达旅游公交车。乡村经营场所中的服务者基本都是本地村民(中老年个体商户是主力服务者),管理意识薄弱,服务水平跟不上,无法满足城市青年的需求。2)乡村旅游项目趋于雷同,缺乏人文环境和现代技术的有机融合。各个村镇缺乏统一发展规划和长远布局,乡村旅游的休闲娱乐项目没有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内容和形式上基本雷同,主题单一。例如,每个乡村景点都有相同的健身器材,而缺乏突出文化和产业背景的休闲娱乐项目。3)乡村旅游中的休闲体验项目偏少,体验流程简单,项目创新性不足,并且乡村旅游与当地产业融合力度不够。由于受休闲体验项目的限制,游客基本1个小时就游玩结束,逗留时间短、消费支出低,降低了乡村旅游带来的经济收益[3]。4)乡村旅游中地方特色宣传力度不够。对5G时代的多种新媒体技术应用不充分,用在宣传环节的资金、人员不足,宣传意识和手段没能跟上时代的发展。薄弱的宣传营销阻碍乡村旅游发展,导致青年一代对休闲乡村旅游认知不足,游客数量增长缓慢。5)政府引领作用不强,协调各产业间融合的力度不足。政府在乡村旅游中发挥宏观的指导作用,但单一村落发展受科学技术手段、组织能力、协调资源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乡村旅游组织机构统一协调当地产业,研发数字化的融合产业的休闲旅游产品的能力不强[4]。

2情况分析和主要数据

据统计,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已形成15万个乡村旅游特色村,300万家乡村旅游经营户,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超过20亿人次,收入超过1万亿元,受益农民5000万人,每年带动200万贫困农民通过乡村旅游脱贫致富,为国民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5]。有70%的城市居民倾向于选择乡村旅游,每个黄金周能够形成6000万左右人次的乡村旅游,预计到2025年,乡村旅游人数将达到30亿人次,增长潜力巨大。

2.1政策全方面支持

国家政策层面了《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组织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初见成效,农业生产数字化水平不断提高,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蓬勃发展,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大幅提升,乡村信息服务更加完善,智慧绿色乡村建设稳步推进,乡村科技创新迈上新台阶,网络扶贫取得明显成效[6]。广州市及下辖各区分别出台了有关乡村旅游的政策和发展规划。《广州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广州市旅游文化特色村创建指引》和DB4401/T8—2018《旅游文化特色村建设和服务规范》等文件和标准,明确了特色文化、建设要求和旅游服务等要求,以地方标准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白云区出台《广州市白云区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广州市白云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为白云区乡村旅游和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提供全区性规划纲要,优化布局白云区乡村旅游发展;黄埔区制定了《广州市黄埔区旅游发展规划(2020—2035)》《黄埔区旅游文化特色村旅游规划》;花都区出台了《花都区推进旅游产业发展打造粤港澳旅游目的地工作方案(2018—2020年)》《花都区促进民宿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花都区加快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花都区加快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扶持办法(试行)》等扶持政策,从目标、定位、产业、资金、用地、人才、推广活动等各个方面,为文旅产业保驾护航。

2.2近3年广州市乡村旅游数据

2019年广州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达到1.23亿人次,占广州旅游接待人数的47%,热点乡村为红山村;2019年端午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66.92万人次,占广州旅游接待人数的42.83%,热点乡村为从化天适樱花园、花都叶海生态园;2020年端午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86.76万人次,占广州旅游接待人数的47.92%,热点乡村为吕田镇莲麻村、番禺区石楼镇大岭村;2020年国庆中秋乡村旅游接待游客523.77万人次,占广州旅游接待人数的48.23%,热点乡村为从化区温泉镇南平村、石门国家森林公园;2021年五一假期乡村旅游接待游客491.80万人次,占广州旅游接待人数的45.33%,热点乡村为广州白水寨旅游区。

3产业融合下的广州乡村旅游数字化发展建议

3.1强化政府引导,推动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

充分发挥政府在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的引导作用,由政府统一协调各方资源,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乡村旅游融合当地产业经济;结合各村落的实际情况,制定较为完善的乡村旅游规划,促进当地产业和旅游业的有效融合;构建服务型政府,全面提升乡村旅游服务水平,落实对乡村旅游市场的监督管理,积极完善相关的投诉处理渠道;引导村民、旅游行业协会提升自我管理水平[7]。

3.2优化乡村环境,彰显特色、突出文化、差异化发展

突出传统文化内涵,差异化的特色经营是乡村旅游、振兴乡村经济发展的前提。有针对性地开发和当地产业结合的休闲体验项目,各个村落必须因地制宜地深入开展特色资源、深度融合当地产业特色、挖掘本土特色。依据目前旅游消费者差异化、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实现多元化、特色化、个性化的旅游项目。例如塱头古村推行国学,让旅游者体验汉服、磨墨、书写甚至是科举考试等项目。深耕文化内涵,融合现代科技,延长乡村旅游价值链,挖掘传统农业的多功能性,发展农耕体验、农业经济作物认领等独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项目[8]。

3.3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乡村振兴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

通过“培训一批、引进一批、交流一批、帮扶一批”等多种方式,加大旅游企业专业人才、经营人才的培育帮扶指导力度。加大对贫困地区旅游行政管理人员以及乡村旅游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的数字化新媒体应用的培训力度[9]。积极引导和支持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等利用淘宝、抖音等平台实现数字化的自主创业。同时充分发挥具有一定知识的青年的力量,为乡村经营的老人提供常规培训,发挥目前乡村振兴队伍中老一辈的力量。积极寻求与乡村所在地区高校的合作,强化高校为当地培养人才、服务当地经济的能力,利用高校师资,建立旅游扶贫咨询专员队伍,为旅游扶贫重点村提供发展咨询、技术指导、项目合作等公益服务。

3.4数字化、娱乐化、生活化特色景点推广

把握国家部委要求开展智慧旅游景区的建设,推动景区新基建、数字化运营、智能化服务的这一机遇。利用微信、抖音等平台,以朋友圈推广、线上直播等多种形式宣传乡村旅游体验项目以及分享旅客真实感受。用“数字化+精细化”打造“小景点、大文化”的文化传播,向游客提供智能辅助导览模式的电子地图、语音导游、商业标识,用数据驱动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利用扫码分享朋友圈即送价值10元土特产券(花泉山水豆腐花体验券)等吸引乡村旅游消费者,在线销售乡村特产和旅游产品。乡村旅游未来可以考虑引入VR等新技术,并将其融合到当地产业体验以及传统农业体验项目中[10]。

3.5融合数字经济,坚持可持续发展

乡村特色经济范文8

关键词:乡村旅游;乡村振兴;发展策略

美丽乡村的建设需求是党和人民对于乡村发展的新期望,乡村旅游对于乡村经济建设及环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充分平衡旅游业发展与乡村发展建设之间的关系,才能够更快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从经济发展状况的层面出发,对中国的乡村旅游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够提出更多助力乡村旅游以及乡村振兴的发展策略[1]。

1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状况

为进一步概括研究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对乡村旅游的主要模式进行了总结。研究发现,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发展最多的乡村农业旅游。即将农业种植、采摘与旅游相结合,形成一种帮助游客体验农村生活的旅游模式。农业旅游项目主要包括种植体验、农产品采摘及农田观光等。这种类型的乡村旅游能够拓展游客的知识,还能够帮助游客体验乡村生活。二是现阶段较为流行的农家乐形式的乡村旅游。即农户利用自己的庭院及周边的自然景观吸引游客,并为游客提供民俗表演及农家饭等,是一种利用景观和乡村文化吸引游客的旅游模式。三是休闲乡村旅游。即为游客提供时间较长的休闲度假地点,并依托周边的自然环境以及文化等为游客提供舒适的放松环境,是现阶段高压城市生活背景下催生出的旅游产品形式[2]。四是以文化环境作为依托的红色旅游。即利用乡村当地的红色历史文化进行红色主体教育宣传,是一种将文化传播与旅游经济发展结合在一起的旅游模式,如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的乡村旅游模式就是最为典型的红色旅游。

2中国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旅游品牌建设,难以为乡村经济发展助力。虽然现阶段很多区域的乡村旅游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是在旅游品牌构建方面还存在诸多欠缺。乡村旅游品牌缺失影响了旅游经济的长远发展,难以为乡村振兴提供足够的助力。乡村旅游大部分是依赖独特的自然环境进行旅游行业拓展。由于中国地域较为广阔,很多乡村旅游仅在当地具有一定知名度。这些地区没有抓紧时机构建品牌化的旅游宣传策略,使旅游的发展过分依赖于政府主导和参与,缺乏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竞争能力[3]。同时,非政府组织在乡村旅游中的参与度相对较低,这也使得乡村旅游资源的利用存在不均衡问题。因此未来需要不断构建系统化的旅游品牌,维护旅游经济的发展潜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助力。

2.2乡村旅游的管理机制不科学。中国乡村旅游管理机制方面还存在不科学的地方,缺乏科学的旅游监管机制。部分乡村旅游是由农户自行构建的,缺乏对乡村旅游的专门的监督管理机制或者监管职责混乱,使得旅游产品的价位以及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对消费者的权益以及区域旅游业的长远发展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4]。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措施,旅游相关的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管理机制,使旅游市场出现一个项目被多部门同时监管而部分项目根本没有相关部门监管的问题。这也使同一区域的不同旅游主体之间存在利益竞争,而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可能出现恶意竞争,不利于乡村旅游高质量、平稳发展。

2.3缺乏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乡村旅游产品缺乏特色已经成为影响其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上述关于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状况的研究发现,现阶段乡村旅游产品主要是农产品采摘、民宿等,是比较简单而且容易复制的产品形式,缺乏具有标志性的地域特色因素,这也使得乡村旅游发展的持久力受到了影响。特色的旅游产品是乡村旅游能够持续发展、在旅游市场上吸引游客以及提升核心的竞争能力的关键之一。因此,需要结合区域文化特色及环境特点,发掘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形成促进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提供必要的经济发展基础。

3中国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策略

3.1构建品牌化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助力经济发展。现阶段,中国乡村旅游缺乏品牌建设意识,导致乡村难以通过旅游行业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助力,需要进一步构建具有特色的品牌化乡村旅游发展路径,提升乡村旅游的竞争力以及发展潜力,以期从经济发展的层面为乡村振兴助力。首先,需要根据区域的乡村特色,发掘可以树立的旅游品牌。确定区域旅游品牌方向后,需要在旅游品牌框架下科学规划旅游产业发展路径,为后期乡村旅游发展以及资源统筹规划奠定坚实基础。其次,根据确定的旅游品牌寻找旅游发展的目标消费群体。在对旅游行业发展规划的实践中,不断对目标群体的需求进行调查与研究,向满足目标客户需求的方向进行旅游发展规划。再次,基于互联网及现阶段的康养旅游、文化旅游等旅游发展方向,对乡村旅游的品牌特色进行宣传与推广,在较大的范围内形成品牌影响力,提升乡村旅游的竞争力,为乡村振兴提供经济基础,实现以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最终目的[5]。

3.2综合规划乡村资源,强化旅游管理。针对中国乡村旅游现阶段存在的管理机制不科学问题,需要进一步对乡村旅游的发展需求进行调查与研究,综合规划乡村资源以便强化对资源的利用与管理能力,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管理层面的基础。乡村旅游在管理机制方面存在问题,一方面是当地管理机制不健全,另一方面是由于管理规划经验存在欠缺。因此需要由政府部门引导,提升相关人员的旅游管理规划能力,对区域的资源进行管理与优化,提升乡村资源的利用效率,以便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助力[6]。首先,在旅游行业发展中合理发挥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作用,对旅游行业的监管实行需求监管方式,着重针对旅游产品的定价、产品质量等方面进行监督,在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的同时,维护旅游市场的良性竞争环境。其次,政府部门需要在旅游资源审批以及协调中及时了解不同旅游项目的发展需求,对当地的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将旅游发展的有益方式充分利用到乡村振兴中,通过旅游带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

3.3根据乡村特色发掘乡村旅游产品。针对部分区域乡村旅游缺乏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对本地农产品及文化状况进行汇总,提炼乡村特色并进一步发掘旅游产品,提升乡村旅游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推动乡村的基础设施及经济建设[7-8]。首先,旅游产品的经营人员要认识到旅游产品特色在行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将行业的经营理念与相关产品发掘结合在一起,在经营管理实践中重视特色产品发掘工作。其次,搜集与总结乡村中的传统元素,将传统元素充分应用到旅游产品设计中。在发展乡村旅游时,需要认识到乡村旅游的发展不是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而是乡村文化的二次发掘与利用,在该过程中需要对乡村文化的发扬,而不是引入新的城市文化替代乡村文化。只有在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发扬保护传统文化的理念,才能够实现乡村旅游发展的真正意义,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及社会发展,提升区域旅游的竞争力。同时,对乡村文化的发掘与利用,展现了乡村独特的精神魅力,是实现乡村经济发展与社会文化振兴的双赢举措。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