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村寨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探究

特色村寨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探究

摘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大多数位置相对偏僻,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相对缺乏,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存在着短板和困难。三江侗族自治县冠洞村充分发挥自身民族特点,继承和发扬侗族传统文化习俗———百家宴。基于侗族传统文化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脱贫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少数民族;乡村旅游;脱贫攻坚

党的以来,全国各地依托《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在乡村振兴中,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所处地区相对城市而言,受到的污染小,具有良好的环境,非常适合发展乡村旅游。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应该因地制宜,将当地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传统文化习俗等优势进行挖掘,为我国自然资源、民俗文化丰富的少数民族地区提供一个发展经济的新方向和新思路。

一、发展乡村旅游对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重要意义

(一)乡村旅游开发是巩固脱贫成果的主要手段。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如火如荼,在当下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旅游成为人们自驾游的最佳去处。三江侗族自治县底蕴深厚的侗族文化和自然山水资源,为侗族村寨居民进行乡村旅游扶贫和经济发展提供了独特的基础资源。

(二)乡村旅游开发为三江侗寨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乡村旅游为游客提供穿衣、吃饭、住宿、交通、购物、娱乐等方面的需求。因此,乡村旅游的成功开展需要更多的人员参与进来,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做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未来,三江侗族村寨的村民将会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乡村旅游有利于三江侗寨的可持续发展。国内外旅游收入促进了侗族村寨的经济发展,提高了当地寨民的思想素质和修养,保护了侗族建筑,维护了侗族村寨的原始村貌,保证了侗族文化和侗族田园景观的完整性。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一方面可以对外宣传三江侗族自治县的文化,将底蕴深厚的侗族文化在寨民的日常生活中展现出来,令游客感受到浓浓的侗族文化气息,将侗族村寨的自然资源、少数民族文化风情优势充分利用起来,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充分发挥其价值;另一方面对内巩固脱贫成果,使当地旅游产业得到持续发展和继续关注,从而拓宽增收渠道。

二、三江侗族自治县冠洞村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三江侗族自治县冠洞村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冠洞村的村落范围较小,景点不多,自然风光特色不鲜明,但正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寨,却把民俗旅游开展得有声有色,驰名中外。冠洞村获得了“全国美德示范点”“全国旅游示范点”“广西自治区巾帼示范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桂北居民木楼消防工作示范点”“柳州市卫生村”“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平台”和三江县“十佳生态文化村”等多项荣誉,树立了“一村一品”的成功典范,成为民俗旅游开发的成功范例。

(二)三江侗族自治县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参照景区质量等级划分标准,冠洞村距旅游交通、餐饮等方面的标准仍有一定差距。在旅游交通方面,虽然631县道通过村庄,交通便利,2015年又建成二级公路直达冠洞村,但在节假日和旅游旺季期间,程阳桥景区游客较多,交通拥堵,游客往往会被堵在程阳桥景区的路段,餐饮方面也难以满足游客需求。冠洞村没有餐厅、饭店,游客抵达之后只能吃百家宴,而百家宴一般安排在晚饭时间,游客的早餐和中餐问题难以解决。对小部分初来乍到的游客所出现的饮食不适应问题,冠洞村也未能及时加以解决。旅游项目过于单一。冠洞村的民俗旅游目前处于一种“观光—门票粗型”状态。冠洞村百家宴民俗旅游接待的一般都是旅游团、政府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社会组织。他们往往是在宴席快开席前到达,宴席结束就匆———以桂北三江侗族自治县冠洞村为例匆离开,较少有游客提前到来或推迟离开。数年间这种来去匆匆的“只吃饭不住店不游览”的旅游模式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原本这只是在冠洞村配套设施不完善的情况下产生的,而现在冠洞村已今非昔比,配套设施、旅游路线、景点等方面已逐渐改善,但是当初的游览定势似乎难以逆转。因此,这种粗放的发展形式反过来又制约了旅馆、餐饮、旅游商品等旅游服务业的发展。外部竞争亟待解决。随着冠洞村旅游业的发展,很多游客慕名前来,甚至很多游客在游览程阳桥景区之后,专程前往冠洞村一品百家宴,这势必减少了在程阳桥景区就餐的游客数量,程阳景区也会再出台相关的办法留住游客在当地用餐。

三、三江侗族自治县冠洞村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一)全方位完善景区建设。冠洞村景区可在原有基础上,以扩大规模、改变结构等方式,形成适合新旅游模式的项目设施。冠洞村目前已发展成一个景区,但是真正从事民俗旅游开发的只有冠小屯、冠大屯冠上片的村民。冠大屯冠下片以及竹寨屯村民并未加入到开发阵营中。因而,冠大屯、冠小屯可以尝试合作开发,甚至可以与竹寨屯联合设计贯穿全村的旅游路线。在开发过程中还须完善相关基础设施,例如改善道路交通环境,增加餐馆、旅馆、公厕数量以适应旅游发展的需要。此外,冠洞村应着力提升村民的旅游服务水平,例如在以地方菜品为主的前提下,适当考虑游客的饮食偏好。此外,在游客预订百家宴时,百家宴负责人对旅游团成员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进行了解后,可以安排少部分村民制作一些接近游客家乡口味的菜肴以照顾旅游团中的特殊群体。

(二)整合多样化旅游资源。当今时代,旅游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休闲方式,未来的旅游产业发展势必对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以及服务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三江侗族自治县丰富的旅游资源造就了“侗族文化+休闲娱乐”的旅游开发模式。冠洞村也应适时调整发展策略,改变粗放的旅游发展模式,向“休闲—度假型”旅游发展模式转化,从根本上营造发展新格局,突破停滞不前的状态,吸引更多的游客。冠洞村可通过新增旅游项目与原有项目、设施形成文化内涵、旅游方式的互补。例如,民俗体验模式与生态观光模式的互补,休闲娱乐模式与民俗文化体验模式的互补。冠洞村目前的旅游项目为百家宴,内容较为单一。针对大部分游客“吃了就走”的问题,冠洞村可以创新开发路径,增设更多休闲娱乐项目,增强村落特色和吸引力。根据冠洞村自然条件可以增设村落景点,例如,利用村落原有的池塘建设观光钓鱼池、观光荷塘等,也可根据时节种植不同的农产品,形成采摘园。此外,冠洞村可将原有梯田茶园进行升级改造,将通往山上的小路铺设石阶,并在石阶两旁种植花卉进行点缀,在半山腰及山顶修建侗族木构凉亭供游客休憩,以此打造一个以民俗文化与休闲度假互补的旅游景区,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三)强化人才的培训。冠洞村虽然拥有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但是旅游规划、旅游管理方面的各类人才相对缺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因此,旅游部门应把提高贫困地区旅游从业人员素质的工作摆在首位,以地方教育为根本,注重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可以尝试与高校进行合作,吸引高校专业教师将贫困乡村作为教学、实践、研究基地,吸引专业教师对乡村旅游扶贫进行指导。此外,与企业进行合作,特别是与大型或中型旅游企业合作,由这些企业向乡村旅游贫困村引荐人才。

(四)合作互利共同发展。冠洞村在今后的发展中,应不断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化解外部争端。冠洞村百家宴负责人、村干部应加强与程阳桥景区旅游公司、村干部的沟通与协商,增进相互间的理解,联合进行开发,实现少数民族村寨间发展的互利共赢。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发展乡村旅游,不仅要将自身和政府结合起来,同时还要寻求外部的帮助与合作,共同开展对侗寨古建筑的保护、对侗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对大自然的尊重与爱护,响应“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的号召,充分发挥文旅融合的创意旅游模式,推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经济的发展,使村民生活更幸福。

参考文献:

[1]孙慧静.三江侗族自治县乡村旅游扶贫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7.36-38.

[2]马丽.乡村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智富时代.2017(02).

[3]王莜微,郭碧君.民族村寨旅游精准扶贫的困境与对策[J].经贸实践.2018(04).

作者:赵威 单位:桂林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