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学教育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乡村小学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乡村小学教育

乡村小学教育范文1

艺术教育自古以来就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早在古希腊时期,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就提出艺术教育的教化作用和道德规范作用;在我国,也早在商朝时期就很重视礼乐教育,故有“殷人以乐造士,其学为瞽宗”的说法。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进步,艺术教育,特别是农村艺术教育,不但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反而越来越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当今很多乡村中小学只重视主科教学,忽视艺术教育或者根本取消艺术教育。这种现象不得不让我们深思,并加强关注乡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真正推广和实施。我国的教育先驱孔子早在《乐记》中就提出了“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之说,他的意思是转移风气,改变习俗,没有比音乐更好的了,这一观点说明了艺术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就建议“把艺术与科学相结合,以艺术的灵感来激发科学的想象力”,这些都表明艺术与我们的生活和教育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学校教育中,特别是中小学教育阶段,艺术教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农村人口居多的我国,艺术教育自然也是农村中小学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孩子只有生活在游戏、童话、音乐、幻想、创作世界中,他的精神生活才有充分价值。没有了这些,他就是一朵枯萎的花朵。”的确,在素质教育中,艺术教育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德国的柯尼利亚曾这样说过,“诚实是艺术的最大要素。只要总对自己诚实,艺术就总在那里。”这说明艺术在德育教育中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在我国乡村中小学教育中,要加强艺术教育的高质量的实施,使学生在接受教育之始,能够有机会体味艺术世界的丰富、充实、自由和深邃,使人格更加高尚、独立、完美。

二、艺术教育有助于培养乡村学生健康的情感

艺术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的,一个人对美的认识与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密切相关。乡村中小学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启蒙阶段,而这又与学生对美的认识息息相关,因此,艺术教育是农村中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美国哲学家、教育家兰格曾说:“艺术是情感的客观表现,也是本性的主观反映”,艺术对人的情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情感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对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中小学学生自身却无法领会到其中的真谛,这就需要艺术教育课程在课堂中有效地实施,去引领中小学的学生去感受和领悟。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上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为了培养中小学生的健康情感,就迫切地需要艺术教育在课堂上高质量地实施。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以美育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以美益心,这就强调了艺术教育的作用之一是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并为此提供有利的依据。

三、艺术教育有助于提高乡村学生的整体素质

众所周知,艺术教育的方向是“向真、向善、向美、向上”,它不断地激励着学生向真、向善、向美,而且不断地积极向上,越来越独立自主、人格高尚。乡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就更有其积极的作用。因为在笔者的亲身经历和查阅资料中得知,乡村的艺术教育不论是从师资、设备还是态度上都和城市里有着巨大的差距。因此,加强乡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必将能够提高农村整体素质。正所谓一切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所以,艺术教育带着提高素质教育的理念步入乡村中小学教育的课堂。为了提高乡村中小学学生的整体素质,乡村中小学的课堂中艺术教育必须和其他学科一样,引领着乡村中小学生前进的步伐。

四、结语

乡村小学教育范文2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孩子只有生活在游戏、童话、音乐、幻想、创作世界中,他的精神生活才有充分价值。没有了这些,他就是一朵枯萎的花朵。”的确,在素质教育中,艺术教育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德国的柯尼利亚曾这样说过,“诚实是艺术的最大要素。只要总对自己诚实,艺术就总在那里。”这说明艺术在德育教育中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在我国乡村中小学教育中,要加强艺术教育的高质量的实施,使学生在接受教育之始,能够有机会体味艺术世界的丰富、充实、自由和深邃,使人格更加高尚、独立、完美。

二、艺术教育有助于培养乡村学生健康的情感

艺术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的,一个人对美的认识与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密切相关。乡村中小学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启蒙阶段,而这又与学生对美的认识息息相关,因此,艺术教育是农村中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美国哲学家、教育家兰格曾说:“艺术是情感的客观表现,也是本性的主观反映”,艺术对人的情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情感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对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艺术蕴含着视觉之美、听觉之美、秩序之美、礼仪之美、和谐之美,艺术的美无处不在。即使如此,中小学学生自身却无法领会到其中的真谛,这就需要艺术教育课程在课堂中有效地实施,去引领中小学的学生去感受和领悟。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上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为了培养中小学生的健康情感,就迫切地需要艺术教育在课堂上高质量地实施。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以美育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以美益心,这就强调了艺术教育的作用之一是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并为此提供有利的依据。

三、艺术教育有助于提高乡村学生的整体素质

众所周知,艺术教育的方向是“向真、向善、向美、向上”,它不断地激励着学生向真、向善、向美,而且不断地积极向上,越来越独立自主、人格高尚。乡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就更有其积极的作用。因为在笔者的亲身经历和查阅资料中得知,乡村的艺术教育不论是从师资、设备还是态度上都和城市里有着巨大的差距。因此,加强乡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必将能够提高农村整体素质。正所谓一切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所以,艺术教育带着提高素质教育的理念步入乡村中小学教育的课堂。为了提高乡村中小学学生的整体素质,乡村中小学的课堂中艺术教育必须和其他学科一样,引领着乡村中小学生前进的步伐。

四、结语

乡村小学教育范文3

教师中大多数综合素质不高,是影响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的因素。

一是老龄化严重。农村小学教师队伍逐渐老龄化,身体素质也大不如前,经常出现生病请假的事情,就会安排其它老师代课,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无论从思想上,从语言上,还是从教学方法上都不能做到及时的更新和改变,不能很好的接收到一些流行的和前言的教学理念。工作责任心虽然很强,但是做事情不会变通,过于教条,并且从学历上来说,也大多为大中专学历,本身知识水平达不到一定的高度,目光相对短浅。

二是术科教师缺乏。在城镇,无论是术科教师的专业水平,还是学校的教学器具都很充足,而在我们农村小学,术科教师严重缺乏,音、体、美、劳等学科都是由班主任或者是一个老师代上的,而且教具也没有,只能是最原始最简单的教学,尤其现在小学加开了英语课后,各学校没有新招专业的英语老师,而是让本校老师深造,然后再来教给学生,因此,小学英语教学根本无法实行。农村小学教师因长期生活、学习、工作在农村,也很少有机会出去学习和考察,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热情和竞争意识,不能很好地掌握前言的教学方法,信息相对闭塞。

三是教师自身原因。由于生活条件有限、学校环境差、学校和家庭压力大、工资待遇不是很丰厚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导致老师们对工作不是很积极。四是教师区域分布不等。比较偏远的小学就会出现严重缺编,还得外聘代课教师,不但不好管理,还无法控制外聘教师的教学能力。

二、学生学习态度不明确,主动性差

农村的孩子由于家长大多为农民,所以她们从小眼里看到的只有父母,平时接触的人也少,所以在她们心里没有很好的树立学习的目标,总是觉得作业写得就可以了,没有很好的做好预习和复习,找不到恰当的学习方法,而且还要承担家里的一些家务劳动,保证不了充足的学习时间,大降低了学习的效率。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不强,总是老师赶着学,教一点学一点,不会主动的发现问题,贪玩惰性很强,也不会像城里孩子那样,学校学到一点知识,课外班又学到一点,回家还有家教再教一点,加深记忆,也有很强的学习氛围。所以城乡的孩子无论从学习环境还是学习条件上都是有着巨大的差别。

三、家长对教育的不重视制约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农村教育本身就很薄弱,再加上农村家庭教育几乎为零,大多数家长没有时间顾及孩子的学习,更不用说监督和指导孩子写作业了,还有些家长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使得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回到家里不能得到很好的温习和巩固,学习效果不是很好,更谈不上像城镇的孩子一样,在学校可以学习,放学到课外班还可以学习,回到家里还有家教可以教,这样学几遍下来一定要比只在课堂上学习一遍效果好得多。

同时,还有许多家长外出务工,把孩子留守在家里,让老人带孩子,家庭教育更是一片空白。有的家长没有家庭教育的意识,他认为我交了学费,孩子的学习就都归学校管,和家长没什么关系,对教育不够重视,甚至,告诉孩子学习没有用,女孩迟早要嫁人的,学那么有什么用。男孩子更是当成家里的主要劳动力,直接退学回家务农,由于家里经济原因,还可能会带着外出打工,赚钱补贴家用,这样就会增加学生的流失,大大降低了农村小学教育的工作的开展。

教育为立国之本,我国又是农业大国,所以抓好农村教育,抓好小学教育尤为重要。教育是一篇大文章,这就需要我们全社会的人共同努力来建构。政府和教育部门应该相应的减免农村学生的学费,让她们有学上,能上得起学,还要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教育经费和设备,让她们也有条件学习,多招些术科的特岗学生,让同学们真正的学到一些技能,发挥出自己的特长,也用到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现代社会倡导人们关注弱势群体,那些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孩子们,那些没有用过电脑,用过电子琴的孩子们,应该得到社会各界从士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助他们圆自己的读书梦想!

乡村小学教育范文4

1.社会投入不足,且现有的投入针对性不足

目前,我国对农村小学的社会投入主要是个人、企业和慈善机构这三大来源。对于个人和企业而言,对投入对象现状的调查、核实成本较高,一般依赖于媒体的信息来源渠道,信息的真实性存在质疑,且主要是针对儿童个人的投入,即使有对学校硬件投入,一般也是一次性的,只能在短期内起到改善作用。

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水平较低,在监管上也存在很大的漏洞,这使得每年看似巨大的对农村教育的慈善捐赠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如众多希望小学的荒废,只有电脑没有投影仪的教室等。由此可见,尽管对农村教育的社会投入在不断的增长,但由于缺乏引导和监管,针对性不高,对提高农村小学教育水平作用不大。

2.家庭教育投入不足

近年来,我国农村壮劳力外出务工情况非常普遍,留守儿童数量不断的增加,以重庆开县为例,2012年留守儿童高达9万人,这就导致家庭的主要陪护人为单亲或祖辈,教育观念陈旧,且由于周边人员的示范效应,读书无用论逐渐盛行,使得家庭对儿童小学教育第二课堂的作用根本没有,有的甚至是消极的。

同时,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壮劳力的流失,在农忙季节,儿童作为家中的半劳力也会参与劳作;同时,由于交通、家庭经济、师资调动等种种原因,使得农村儿童的小学教育不能得到持续、稳定的开展。由于小学教育属于国民义务教育的组成部分,城乡教育水平的差距被很好的掩饰在这一教学制度之下,但同时又由于小学教育是每个人一生中的基础教育,高中的升学率,大学的升学率,同龄人的就业结构、师资和生源的流动方向等都可以说明农村教育资源投入和城市的差距。

所以,我国的农村小学教育目前正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中,即:教育投入越少—教学质量越低—师资、生员流动越大—教育越看不见成效—其后教育投入则更少—教学质量也会进一步降低。

二、对策建议

首先,应从政府的角度,建议一科学的农村小学教育发展战略规划,使得农村小学的投入、发展具有较强的阶段性和目的性。目前,我国对于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缺乏一个具有较强可行性的长期发展战略规划,使得本就有限的投入总是处于一种散而乱的状态,对促进农村教育的全面改善没有根本的意义。

其次,建立合理的师资引进、培养的渠道,使农村小学教育在师资的数量上、专业上获得稳定的保障。如城市和农村小学的长期合作机制、教师长期的农村支教制度、并在教师职称的评定时将农村教学履历作为硬性指标,给予农村小学教师更多的发展渠道等都可以引导小学师资向农村小学教育方向流动。

再次,为了保障上述措施的有效性,国家和社会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农村教育的监管力度,对教育资源的来源、流转、使用、效果评价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监控,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切实提高农村教学资源的实际利用效果。

乡村小学教育范文5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小学教育;发展路径

1泗阳县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现状

1)学校布局。“十二五”期间,县委、县政府撤并10所布局不合理、办学条件落后学校,整体新建众兴中学、桃州中学、南京路小学等11所学校。但随着学龄人口、城市化进程、新农村建设规划等动态因素,预计到2020年,城区学校整体办学规模过大、同轨班级多、班额大等现象将日趋严重[1]。2)师资队伍。泗阳县共有教师编制6663个,实有6498人,缺编165人。2017年退休195人,辞职及调出教育系统51人,实际减员246人。随着人口政策带来的学龄生源快速增加,再加上教师学科结构性矛盾、男女性别失衡、辞职外流与老龄化日趋严重,全县学校教师配置短缺现象比较严重。3)教育资金。泗阳县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全面改造方案,已于2015年5月获得了国家、省相关部门批准,中央资金项目40个,支持资金1.2亿元。规划在城区新建5所学校,具体包括文城路小学、城南小学、城北小学、西康小学开展九校九园发展计划。

2泗阳县农村小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财政经费不足。目前,泗阳县政府用于农村小学教育的财政经费支出,在总的社会经济支出上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但与江苏省内其他发达的地区相比,教育经费的投入相对更偏向于城镇中心小学的建设与发展,用于农村小学教育经费的支出还不充足[2]。2)师资力量缺乏。2017年泗阳县了《江苏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方法(2015-2020年)》,文件中强调了扩充乡村教师的必要性,并规定日后将继续贯彻定向培养乡村教师的政策,目标初步定为有计划的培养60名乡村教师。乡村振兴战略在不断的推进,但农村小学教师整体素质低于城市教师,教师队伍内部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3]。3)基础设施落后。大部分泗阳县农村小学学校办学条件较差,面临着教学实验设备、体育器材、图书馆设备短缺的困境。硬件设施的落后,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要求的学生德、智、体、美、劳动与技术全面发展要求的实现,直接影响了农村儿童成长与发展。

3乡村振兴战略下完善农村小学教育的路径

1)增加对小学教育的财政投入。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方案,强化基础教育公共服务,为家庭困难的学生提供生活补助,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学生提供免费住宿。政府应当均衡城乡教育投入,合理分配教育预算,稍微向农村小学倾斜,并成立专门小组来落实财政资金的现实使用情况[4]。资金可来源于政府对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专项资金,也可以广泛地向社会寻求资金支援。2)城乡小学教育融合发展。对于农村务工人员的子女,应合理对待,实施公平教育。一方面,要降低农村儿童入学门槛,不应由于“暂住证”、“学区房”将农村子女隔离[5]。要公平开放城市优质教育资源。不应该由于户籍等影响将农村儿童排除在优质教育学校之外,应该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另一方面,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将城市教师与农村教师调动起来[6]。选取若干地级市及其农村,初步建立新的教师流动机制试点,以两年至三年为一个流动周期,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流动执教,使城市优质的教师资源与农村互通,从而提高农村小学教育质量。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应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从源头上解决农村小学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薪资和福利待遇,评优指标适当地向农村地区倾斜,解决教师们的后顾之忧[7]。加强对教师职业的宣传力度,突出宣传乡村教师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崇高精神,明确教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无可替代的力量、明确公办学校教师国家公职人员的法律地位,引导公众舆论导向,大力营造关心支持乡村教师和乡村教育的良好社会风气[8]。此外,针对一些农村小学教师思维固化、不会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不能掌握符合时代潮流的教学方法[9],学校可定期组织教师在职培训,更新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以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4)完善农村小学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小学教育整体办学条件薄弱,很多农村小学卫生情况脏乱差,在此条件下办学质量会大打折扣,所以,要大力提升农村小学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农村小学卫生情况,实现乡村振兴尤其要改善农村学校的基础卫生设施,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另外,还要推进农村教学设备的现代化,普及农村多媒体设备,并加强对教师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培训[10]。

参考文献:

[1]郝文武.为了乡村振兴而建设美丽书乡[J].教育与经济,2019(2):3-7.

[2]陈时见,胡娜.新时代乡村教育振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5(3):69-74+189-190.

[3]郑梦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互联网扶贫路径研究:以广东省汕头市为例[J].特区经济,2018(4):75-76.

[4]纪德奎.乡村振兴战略与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J].教育研究,2018,39(7):79-82.

[5]康永征,王泽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镇化的发展探析[J].前沿,2018(1):90-94.

[6]葛新斌.乡村振兴战略:农村教育究竟能做些什么?[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82-87+192.

[7]易海华,罗洁.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问题现实解读与改善:基于湖南20个县市区24所农村学校的调查分析[J].湖南社会科学,2013(1):270-274.

[8]杜育红,杨小敏.乡村振兴:作为战略支撑的乡村教育及其发展路径[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76-81+192.

[9]杜育红,杨小敏.乡村振兴:作为战略支撑的乡村教育及其发展路径[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76-81+192.

乡村小学教育范文6

关键词:乡村小学;小学教育;家庭教育

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其中,小学教育是人一生中基础教育的启蒙,奠定人一生学习及认知体系的基础;而家庭教育更是伴随人一生,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最终会反映到社会上。对于乡村儿童而言,小学教育是乡村儿童接受教育的启蒙,也是乡村儿童形成重要习惯的关键阶段。然而,随着社会资源以及教育理念的发展,乡村小学教育在培养启蒙孩子们学习能力的同时,也需重视家庭教育的培养。本文就小学阶段家庭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进行探讨。

1乡村儿童小学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对于乡村儿童来说,小学教育和家庭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小学教育启发孩子们学习认知,逐渐教会孩子们如何认识世界,是人生能力的来源,是人生学习的起点,更是孩子们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启蒙时期。孩子们心理和生理发育的最初阶段也在小学阶段,曾有专家研究认为,十二岁以下时期,是孩子自我观念发展的最重要时期,也是他们个性形成的最重要时期。同样,家庭教育的影响深远,渗透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当中。家庭教育是作为学校与社会的基础而存在的,是整个教育系统中的分支。学校教育能给孩子们传授理性的知识和做人做事的道理,而家庭教育在家长们言传身教过程中,能给孩子的心理、行为、习惯、思想等带来一生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愈发明显和根深蒂固。成功的家庭教育,决定了孩子们最终走向社会后的能力和发展。鉴于小学阶段对于孩子有如此重要之影响,那么,乡村儿童小学阶段的家庭教育就应该摆在与学校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要做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手抓”,并且“两手都要硬”。

2乡村儿童小学阶段家庭教育的现状分析

家庭教育的专业化问题,关系到公民素质、社会和谐乃至国家未来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乡村教育理念的转变,乡村儿童家庭教育逐渐显现几个问题,值得讨论:

2.1留守儿童问题导致的家庭教育缺失问题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发展,很多乡村家庭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这其中就包括大量的乡村孩子父母。就近打工的会选择乡村所在城市或省会城市,远者甚至会去千里之外的异乡,由此造成乡村有很多留守儿童,并且这些留守儿童大多处于小学教育阶段。留守儿童由留守老人来照顾,一方面隔代教育所形成的教育缺失,会对孩子内心造成自卑心理,以及缺乏父爱、母爱所形成的冷漠心理;另一方面隔代教育造成留守乡村儿童与老人之间沟通不畅甚至没有沟通,从而导致孩子沟通能力的下降,久而久之会使得孩子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存在沟通障碍,影响孩子终生的发展;最后,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的缺失,可能会存在缺乏良好的父母引导,从而形成不良习惯,甚至是不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这种损害才是家庭教育缺失的最大隐患。

2.2家长的过分溺爱导致孩子自理能力差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过分溺爱孩子是普遍现象,进而导致了孩子自理能力较差。在当下社会,隔代溺爱的现象尤为严重,基本除了学习一概都有家长包揽。长此以往,孩子就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也就不愿去自立。据相关研究调查统计,有35%以上的孩子存在不同程度上的依赖现象。在乡村这种问题尤其严重,由于很多乡村家庭父母外出打工,家里的老人肩负乡村儿童的教育重任,相当多的老人对于儿童的宠溺相较于父母而言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就造成一部分乡村儿童在生活自理上严重依赖长辈,并且视其为理所应当的事。由此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责任感的下降,因为常处于老人的宠溺之中,对于自身和家庭的责任感会因为这种宠溺而下降。

2.3缺乏正确疏导使得孩子分享能力低

由于乡村儿童在物质资源的获取上相较于城市孩子匮乏,再加上很多乡村家庭教育缺乏对孩子关于物质财富获取和施与的正确引导,导致孩子没有形成很好的财富观和物质观,进而表现出对于物质拥有上的自私倾向,不愿与伙伴分享,不懂得分享的快乐和意义。另一方面,某些乡村儿童处于信息闭塞和情感交流缺失的环境中,对于情感不知如何表达,相较于城市儿童来说,可能更羞于表现自己内心的想法,也不愿与人交流,甚至不愿与父母交流内心,导致其失去与人分享快乐的能力,他们也不愿吐露心声,把不快乐的事告诉自己信任的人,负面情绪的积压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生活,更严重者还会患上心理疾病。

3乡村儿童小学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融合

面对乡村儿童小学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现状及问题分析,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3.1教育孩子从改变自己开始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传播途径不是说教,而是言传身教。家长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当今社会很多家长,尤其是乡村的家长,对于父母和孩子的家庭地位认识存在严重的误区,总认为自己是一家之主,孩子应该任何事都必须听自己的,“我说的就是真理”。他们一方面自己玩着游戏,一张嘴全是怨言和愤怒,做事没有坚持、没有毅力,但另一方面却要求孩子要思想道德高尚、艰苦学习、坚持锻炼身体。自己的行为与对孩子的要求南辕北辙,家长的不当行为和消极思想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光靠嘴上的说教,如何能让孩子的思想性格、学习生活习惯向好的方向发展?因此,从改变自己做起,让自己先成为一个孩子眼中有责任、有担当的父亲,一个孩子眼中有爱心、有温情的母亲,只有自己做到了,不用说教,孩子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为一个优秀的“别人家的孩子”。

3.2人格教育比知识授予更重要

在乡村儿童教育中,父母受到传统教育思想影响较深,认为只要传授好知识,最终考取大学即为成功的教育。这种认识在今天看来,极为片面,因为现在社会发展对于一个人的要求不仅仅是学历、学校和知识,这些只是基本要求。更高层次的要求在于其人格是否完备,道德水准是否能够匹配其所处的社会地位,情商是否能够在团队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等等。某些家长对于孩子的思想教育、人格教育的漠视,最终导致孩子们没有意识到校园里每个学生都是自己的朋友,都应该去爱护他们,应该去团结他们,他们更没有意识到,欺负同龄人甚至比自己小的孩子是一种可耻的行为。缺乏这种健全人格的孩子其实是他们自身的悲哀,更是父母的悲哀。因此,在乡村家庭教育中,家长们不仅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在于给孩子培养一个健全的人格,健康的思想,

3.3陪伴比给予更重要

鉴于乡村家庭的特殊性,上面我们谈到很多乡村家庭的父母选择外出务工,让家里老人或者亲友,甚至是邻居来照看孩子,缺少父母的陪伴会使得孩子从小就会在内心产生自闭、自卑甚至一些极端的性格。父爱、母爱是任何亲情、友情都替代不了的感情,这是人与生俱来的感情,更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本能。有调查研究发现,从小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比没有父母陪伴的孩子,在成年后更容易与人相处,也有更好的与人沟通的能力,性格更加和善健全。而那些从小父母离异,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成年后更不愿与人相处,喜欢独处,甚至会对陌生人产生敌意,这也势必给孩子未来的生活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甚至这种影响会跟随其一生。因此,父母的陪伴比物质上的充裕对孩子来说更加重要,也更加有意义,因为物质上的贫穷可以通过努力奋斗来获取,而精神上的缺失却随着时间流逝越来越无法弥补。

参考文献:

[1]达选亿.对农村中小学家庭教育现状的思考[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11(6):148.

[2]李艳玲.农村留守学生学业行为不良的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7):17-19.

[3]吴久安.对小学教育管理的思考与探索[J].小学教育,2015(10).

乡村小学教育范文7

1乡村小学进行手工创造教学的重要意义

1.1能够有效的促进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速度

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中再次强调了发展农村地区小学美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关键性,要求各个部门和地方积极深入的学习党的十八大教育改革的政策和精神,对我国农村地区的小学美育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尤其是针对我国现阶段农村地区的基层小学美育提出了全新的指示和要求,在我国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发展道路上,尤其要加强农村地区小学教育向城市小学的同步发展,促进农村小学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提升。提升和促进乡村地区小学进行手工创作教学,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农村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促进乡村经济的振兴发展等重大社会意义。

1.2有利于促进乡村小学美育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近些年,随着教育教学改革政策的持续推广和实施,党和国家要求各个地方和相关单位积极配合提升广大的农村的小学的美育手工创作教学,科学有效的完善当前农村小学基层的美育教育中所需要的基础教学设施设备,尤其现代化科技技术含量高的美育课堂教学设备都有效投入,有利于开展小学手工创作的基础条件,例如乐高玩具、手工创作教学所需要的基本物料和教学设备等,保障我国农村地区基层中小学的音乐教学能够顺利的开展,保证有充足的手工创作教学设施设备资源,从而有效促进乡村小学美育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1.3有利于促进乡村小学优秀精英教师队伍的构建和完善

积极极强培养和提升农村地区小学美育教育的教师队伍,打造一支稳定性强、专业素质高、思想政治道德高尚的优秀教师队伍。在新形势发展背景下,传统的美术和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要,今天的美育教育要求不仅要有理论教学,更加注重美育教育的实用性、实操性、体验性、综合性,通过大量的手工实践教学活动来提升农村小学美育教育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教育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新一代的乡村小学生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从而积极有效的推动我国各地乡村小学的美育教育发展速度。

2现阶段促进我国乡村地区手工创作课堂教学开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2.1乡村地区对开展小学生手工创作教学缺乏重视

当前,对于我国乡村地区来说,开展小学手工创作教学最大的阻碍是由于教育教学观念落后,手工创作教学资源相对匮乏的因素导致的。因为在乡村教学工作的实际发展过程中,确实受到来自多方面面不同因素作用和影响,导致我国大部分的乡村小学的领导人,以及乡村小学的教师在对开展手工创作教学的基本思想观念上存在相对保守、相对落后的思想特点,和传统的教学理念一样,大部分的乡村学校老师还是较为重视小学升学率,缺乏对学校的综合教学质量进行反思和考虑,对语文、数学、英语等考试类科目极为重视,反而忽略了学生的美育教育和德育教育的有效发展。甚至乡村地区的小学生家长也没有及时纠正思想观念,还是以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校教育水平的唯一评价标准,对孩子的考试分数极为看重,认为发展手工创作教学是老师不重视教学的表现,导致开展手工创作教学激化了老师和学校的社会矛盾。另外一个核心因素,就是大部分的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贫富差距较为明显,一些乡村小学的学校在进行手工创作课堂教学方面,能够投入的教育教学经费极为有限,用于手工创作教学的资金投入的越少,就容易致使开展手工创作美育教学的资源匮乏,大部分的乡村小学只是配备简单的桌椅、黑板、粉笔等教具,没有完善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设施、画室、画板、画架、颜料等专用的美术教学用具,没有足够的物资条件以及教学活动场所来开展手工创作课堂教学,因此难以保证手工创作美育教学的顺利实施和推进。

2.2严重缺乏进行手工创作美育教学的优秀师资力量

教师专业水平作为推动教育发展的主力军,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目前,一些农村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水平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农村小学,没有一个优秀的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科学技术背景,大多数手工创作课的教师也是其他学科的教师。造成这种现象的两个主要原因是:一方面,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缓慢,基础设施简陋,教师工资低。同时,教材的不足也制约着农村教师的教育活动。特岗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为农村教师队伍注入了活力,但在服务期满后,很难回到原来的岗位,继续为农村教育提供支持。另一方面,美术学院和师范大学的一些应届毕业生不愿意在当地任教,缺乏为农村教育服务的意识。

2.3农村手工课教学过于形式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多数农村小学教师认为美术教育只允许学生模仿绘画,强调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忽视学生作品的构图、造型和色彩调节能力的培养。一些学校开设的艺术类课程种类单一,工艺美术、摄影、泥塑、剪纸等内容不足。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艺术理解能力不足。部分学生对艺术内涵理解不深,学习兴趣不足。持续学习是困难的。学生手工创作的机会很少,教师的手工创作教育仍停留在理论和形式上。

3对加强我国现阶段乡村手工创作美育教学的有效措施和手段

3.1增加农村小学教育思想观念转变教育经费投入

教育理念是推动教育发展的风向标,从而促进农村小学美术手工创作的科学有效发展,全面有效提高农村小学美术手工创作的教育效果。有关部门要不断纠正和转变农村美术教师的教育观念,弘扬农村小学决策者和农村小学基层管理者的现代化教育教育思想观念。提高领导干部的综合管理水平。学校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抛弃应试教育观念,转变教师和家长对美术的认识,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和劳动的全面发展。加强师生艺术教育,加强农村小学教育空间的开拓和优化利用,为教育创造有效的空间环境和基本条件。

3.2加强农村小学工艺美学教育专项资金支持

国家有关部门要增加农村教育经费投入。近几年来,国家教育经费已经倾向农村,但要改善农村教育落后的情况,面临很多现实困难,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教育设施的不足也是影响农村小学教育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关部门应开展农村基层调查研究,了解农村教育的需要,设立专项资金,安排专项人员进行资金管理。改善农村小学美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情况,保证教育经费合理投入和合理使用。要改善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为农村小学的美术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必须提供合适的工具和基础设施。

3.3加强城乡小学的合作机制

农村小学应通过资源整合与协调,建立城乡学校合作机制。有关部门要打破农村学校封闭的教育环境,加强城乡学校线上线下合作模式,制定艺术教育网络课程支持计划,实施城乡学校的个性化支持和教师的个性化互动。加强城乡美术教师之间的沟通,实现城乡教育观念与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此外,艺术院校和艺术协会应加强与农村学校的合作,及时组织艺术家交流研究成果,组织大学生到农村任教,为农村艺术教育注入新鲜血液。例如,积极开发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

3.4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针对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薄弱环节,有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优化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专业素质。首先,教师重视专业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案例分析,丰富知识和技能,努力改变教育观念,更好地适应工作发展的需要,在教育科研实践中形成新的课程理念。有效地开启新的课程开发过程是十分必要的。农村小学美术教师还应在业余时间学习绘画技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学习,并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参加艺术理论和实践的培训。艺术课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美术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绘画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传授雕塑、工艺品、摄影等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其次,学校应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定期进行专业培训,加强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三是提高农村教师的基本待遇,鼓励更多有才华、有抱负的青年教师参与农村教育。国家提高农村教师的福利和工资,鼓励更多的青年教师扎根基层,成为农村教育的中坚力量。

3.5挖掘当地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有些村庄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但丰富的自然景观、民俗风情和地方文化是独特而宝贵的教育资源。如果老师能在课堂上有效地运用这些知识,他们就会发挥重要的教育作用。首先,美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充分理解教育大纲,挖掘教材。根据当地的自然资源灵活安排课程。例如,云南省楚雄彝族地区的永仁县农村小学教师通过石画、树叶的粘贴、树枝画等课程,自觉地引导学生自然成长。通过仔细观察自然景色,充分调动学生的多层感觉,让学生品味自然之美。教师还可以利用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的魅力,与学生分享国内外作家、学者对自然的审美感。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分享自己的感情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使学生与自然和谐。

4结语

乡村小学教育范文8

摘要:农村小学教育一直是基础教育的短板,由于历史和现实多重原因,一直制约着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通过分析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1、“农村入学儿童减少,学校分布不合理,办学规模萎缩。”2.“农村小学师资不足,待遇低下。”3、“小学办学条件差,城乡差异明显。”4.“家庭教育制约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让农村小学的学生接受好的教育,阻断贫困的代系传递,对于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问题;对策

1辽西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状况

辽西农村小学受城乡二元结构的限制,农村小学教育资源投资相对不足,基础设施不足,条件艰苦,人才吸引力不足,教学水平低下。辽西某乡镇位于辽宁西北,属于农业之乡,乡镇以农业为主,猪、牛养殖业为主。农民就业途径单一,主要是围绕建筑业为主,外出务工,留守儿童问题突出,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2当前农村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农村入学儿童减少,学校分布不合理,农村小学办学规模萎缩”的问题

农村入学儿童减少,学校分布不合理的原因:其一,由于辽宁西部地区为丘陵地区,村较分散,人口不集中。其二,辽宁地区的人民,多为关内移民而来,传统的育儿观念不强。其三,辽西地区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执行较好,农村年轻夫妇观念的转变,使得农村人口出生率持续降低。其四,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工业化迅猛发展,农村户籍制度的松动,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教育,越来越多的农村的年轻夫妇选择进城。因此,学龄儿童逐年减少,农村小学在校人数日渐萎缩。

2.2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教学任务繁重

在90年代,几乎每两个自然村就设置一个小学,也逐渐配置一定数量的民办教师充实农村教师队伍,因为国家大学生师范就业政策的改变,一些贫困县长达十几年来,没有新进教师,教师资源相对匮乏。在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下,生源锐减,现在很多村小不足百人,有的只有三四十人,所以学校合并也是目前农村教育的一种现象。

2.3家庭教育制约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的缺失,无助感,被遗弃感,失落感的逐渐产生,对留守儿童的性格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通过调查访谈发现,他们大都存在相对孤僻、内向、脆弱、自卑、不合群的问题。同时因为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他们不同程度地表现为不懂得关心人。消极情绪一直困扰着孩子,使他们变得自卑、沉默、悲观、孤僻,或表现为任性、暴躁、极端的性格。有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为任性、野蛮、冷漠、内向。

3农村小学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建议

3.1“农村入学儿童减少,学校分布不合理,办学规模萎缩”的解决建议

a、政府应当把农村小学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重点,扶贫先扶智,越是贫困地区越要重视扶贫力度,阻止贫困的代系传递,重点加大教育扶贫资金的投入,引进教师资源,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b、政府合理布置教育资源,逐步做到教育资源整合和偏远教学点的的撤并的两步走,满足周边村落学生上学难的问题。乡镇中心学校建立学生宿舍,解决学生的食宿问题,和乡村学生住宿补贴的发放,减轻贫困家庭的经济压力。

3.2农村教师师资力量薄弱解决办法

a、政府应合理审核使用教师编制,加大打击违规占用使用教师编制的现象,积极推进特岗计划的推进,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提供新的血液,调整小学教师年龄结构。做到城市优秀教师轮换制,引进教师人才,为小学培养优秀的师资。b、提高教师工资福利,做到教师工资要高于同地区公务员的工资,逐步落实“国家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为乡村教师工作满30年的,颁发荣誉证书,逐步落实乡村教师的一系列工资待遇与福利待遇。c、加强教师培训的力度,国培计划与省培计划相得益彰,远程教育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与德育培养,真正促进教师教学方式改革,开设完整素质教育课程,为青年乡村教师提供专业发展成长的道路。d、政府应合理支持社会力量办学,引进社会资源投入基础教育,改善学校环境。

3.3“家庭教育制约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解决建议

a.乡村小学家庭教育的缺失主要是“留守儿童问题,”“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关系到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只有各个方面形成合力,才能有效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政府应加快宜居乡村建设,彻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给农民工进城创造条件;是加快小城镇建设,重新规划,人口集中居住,集中发展。b.政府应加大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1、寄宿制学校能填补部分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老师能全方面管控学生,照顾学生的学习生活各个部分。他们遇见问题,能与老师及时沟通,处理情感问题。孩子们与学生相处,有利于减少孤独感,有利于孩子良好的人格养成。b、政府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取消农村、城市户口,统一于居民户口。农民工可以逐步放宽落户他们打工的城市,可以划片入学,享受城里学生的教育,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让留守儿童待在父母身边,享受美好的童年。c、政府应建立留守儿童档案,随时更新,合理的设置教学资源,有针对性做好每个留守儿童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周林,青永红等编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年4月第1版

[2]阮梅•世纪之痛—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调查.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

[3]潘璐,叶静忠.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综述.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6月第26卷第2期

[4]叶澜著.《“新基础教育”探索性报告集》,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5]钟启泉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作者:单学民 单位:辽宁省锦州市义县留龙沟学校

第二篇:小学教育中的家校合作问题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教育已成为全世界都在关注的话题。尤其是家校合作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基础教育研究和学校改革的重要主题,是目前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对于小学阶段的教育而言,只有家校实现真正的合作,才能够确保学生得到身心健康的成长。本文笔者对小学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现状和完善策略进行了分析,旨在引起社会、家庭、学校对家校合作教育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小学教育;家校合作;现状;策略

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两大场所,当学生在学校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家庭中也得到了良好的熏陶时,才能够确保学生获得健康的成长。但从目前我国小学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状态来看,较多学生和家庭之间存在着严重的脱节情况,很难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因此,对小学教育中家校合作问题进行研究十分的重要,能为学生的健康学习与成长提供有利的基础。

一、小学教育中家校合作现状分析

1、合作能力不足,效果不佳目

前我国小学教育中的家校合作还处于初步实践阶段,并没有足够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因而存在着家校合作能力不足的情况,很难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影响,且家校合作仅停留在学校的单方面灌输中,学校总是以自己角度出发考虑问题,指定家长辅助孩子执行相关计划,家长只能被动的接受学校的安排并进行一定的配合,这样被动式的合作形式很难发挥家校合作的积极作用。这是目前我国小学教育家校合作中存在最明显的问题,也是家校合作效果不显著的关键因素。

2、合作范围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于目前我国小学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现状来看,仅停留于对学生成绩方面的合作中,对于学生心理素质、品质素质、成长教育及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都存在着严重不足的情况。为了确保学生拿到高成绩,学校和家长将全部的合作时间都放到了学生成绩的提升中,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机械的学习,不具备为人处世、与人相处的能力、素养、品质等,这对于孩子而言会构成心灵上的致命伤害。

3、合作方式单一,缺乏有效的家长指导教育

目前我国小学教育家校合作中,严重存在缺乏实际经验的情况,因而合作方式仅停留在单一的层面中,使得家长引导教育的作用并未发挥出来。目前合作方式一般停留在“家长会、家长联系薄”方式中,借助的都是国外的家校合作经验,与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并不相符,这样一味模仿不去分析我国的教育实情,很难取得良好的家校合作效果,这也是导致我国小学教育家校合作问题重重的原因之一。同时就目前实施的家长会及家长联系薄等单一方式而言,也不具备科学的规则与制度,成员间并没有相互沟通的意识及习惯,学校和家长之间如果没有特殊情况的出现也不会去积极联系,使得现有的机构并不能发挥出应用的作用。

二、小学教育中增强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分析

1、增强共育意识,明确家校责任

为了确保家校合作的实效性,必须要让学校和家长都具有充分的共育意识,让双方都明确自己对学生成长及教育中需要担负哪些责任,这样双方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互动与配合,毕竟学校和家长有共同教育目标,那就是让每个学生都真正的成才。因此,要让家长和学校都明确意识到合作的必要性,这样在双方意识的引导下才能够确保家校合作的顺利推进。而想要达到点,需要学校及老师改变自己高高在上的态度,要充分的尊重家长,明白家长对学生教育的重要性,确保教育的统一性。同时,老师要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从生活、学校两个角度着手来开展教育;而对于家长方面,则需要意识到自己言传身教对于学生的影响,要善用积极的言传身教来引导孩子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2、合理利用多方力量,提高家校合作能力与效率

家校合作并不是只需要家长进行学习,还需要学校方面的积极配合与参与,确保家校合作方式的科学性。因此,学校要善于运用多种方式来帮助家长完成对孩子的教育,比如:家长讲座,向家长反馈学生在学校各方面的表现,帮助家长搜集不同阶段孩子容易出现的各种生理、心理问题,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确保学生的快乐成长。同时,教育机构应该积极对家长进行指导与资金支持,使家长对孩子的指导更具针对性。此外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家长热线,一来能更好的支持家长的教育,二来能对教育知识进行更好的宣传,让家长更透彻的了解孩子的心理,引导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相信通过这样良性的循环之后,家校合作的教育作用会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

3、加强对多元化联系渠道的运用

针对目前小学教育中家校合作随意性强的弊端,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的模式来增强家校的沟通,分析学生学习及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家校可以互换学生在家中及学校中具体表现的记录,有利于家校更具针对性的纠正学生生活及学习中处在的问题。同时,现代社会中各种网络交流手段非常频繁,家校可以通过QQ、微信、微博等方式来对某些问题进行及时讨论,及时制定合理的教育方式,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总结: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小学教育中家校合作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理论知识、实践经验都比较匮乏,需要从增强共育意识,明确家校责任,合理利用多方力量,提高家校合作能力与效率,加强对多元化联系渠道的运用等方面着手,全面提升家校合作的实效性,促进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肖新燕.教师视野下的小学家校合作教育现状分析[J].思想战线.2013(S2)

[2]杨洁.基于家校合作的小学家长教育的对策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01)

作者:陈林 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文县桥头学区

第三篇: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问题与对策

摘要:目前,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存在着实习内容单一、实践教学课时偏少、缺乏稳定的实践基地、缺少有效的激励制度、师范生主体意识淡化及投入资金不足等问题。为此,要提升对小学教育专业重要性的认识,丰富教育实习内容。加强技能类课程改革,教育实习要全程化并努力探索三级管理体系,建立实习保障制度。

关键词:小学教育;存在问题;应对策略

1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

1.1实习内容单一

由于实习内容过于单一,流于形式,因此离教育实习的本质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并没有达到全面锻炼师范生实践能力的目的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与实习生普遍只注重教学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而忽略了其他诸多方面的实践与探索.如科研能力、实践指导、课外活动的组织、师生之间的交流等。而且,在理论知识运用的指导上,指导教师与实习生的观点不大一致:实习生希望指导教师能指导例如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知识与实践如何相结合等问题,而指导教师往往只关注教学理论的指导,对实习生科研能力几乎没有太多的指导。包括实习学校本身对学生的科研能力也不够重视,往往只是形式化地布置任务,而没有安排具体的时间与内容来让实习生完成科研项目。

1.2实践教学课时过于少

目前教育实习时间安排通常在第七个学期,共8周,在校准备1周。回校总结1周,在小学6周,平均每位学生上4~6节课。学生往往刚刚进入状态.上课刚有点感觉,实践就结束了,我感觉实践教学成为了理论课程的点缀。实践效果可想而知。包括我在内的多数实习生认为,实习时间太短。

1.3缺乏稳定的实践基地

我发现因为缺少稳定的亲身实践基地,大学教育与小学教育方式严重脱节,使校和校之间的学术活动、教研活动、专家讲座等很难共享。虽然有些大学与小学之间签署了合作协议,建立了一些实践基地,但大多流于形式,协议缺少行政的约束力。包括各位指导教师的指导因有自身教学任务的限制,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指导实习工作中去。指导教师的态度总体不够积极也是可以理解的。

1.4缺少有效的激励制度

我觉得缺少有效的激励制度是当前小学教师指导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师范生进小学教育实习,小学指导教师不仅要开放课堂给实习生听示范课或随堂听课,而且还要指导教学、班级管理及科研活动,在校在职教师的压力和工作量就增加了许多。他们承担了自己日常教学工作以外的指导实习生的任务,同时,又担心放手让实习生上课、管理班级会使教学质量受到影响。多数小学教师对指导学生的实习工作处于被动状态,指导的积极性不高,接受任务只是出于学校的压力。所以,指导工作往往是走形式,不敢放手给实习生工作,也会严重影响师范生的实习效果。

1.5师范生主体意识淡化

我看到部分实习生对实习工作的关键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自己在实习过程中担当的角色(教师)以及对这一角色的意义和应承担的责任认识不足,对实习在自己今后工作过程中的重要性认识不清。所以,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就表现得漫不经心。责任心不强,不认真备课,不认真去了解学生。有的实习生不遵守实习纪律,随便请假,不虚心求教。

1.6投入资金不足

资金的保障对于开展正常的教育实践活动十分重要。师范生实习期间实习学校提供的住宿、水电费、正常的办公开销、交通费以及教师的指导费等都需要一定的经费支出。而这些开支通常要由高校给予支持。但实际上高校用于实践教学的经费十分有限,所以给予的实习指导费往往只是象征性的.小学可能还要为教育实习贴钱!所以导致见习学校接受实习任务的积极性不高,能推辞就推辞也属正常。

2针对小学教育实习的应对策略

2.1提升对小学教育专业重要性的认识

个人认为师范院校应加强对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态度的引导,抓理论学习的同时,要更多的关注师范生思想道德素质和从教意愿的培养。根据本次实习的实际情况反映,实习生参与实习的积极性不足关键在于对实习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更甚者是对自身专业重要性的认识不正确。因此,院校应该让师范生充分认识到小学教育对全民素质提高的基础性和重要性的作用,以及感受到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所要承担的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使师范生树立稳固的专业思想,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2.2丰富教育实习的内容

从目前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情况来看,教学工作与班主任工作这两大块内容是教育实习中师范院校特别注重的,往往也是唯一落实较好的。一方面。安排实习生进行课堂教学,熟悉教学的全过程。可以使之初步掌握从事课堂教学工作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技巧,为今后从事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让实习生担任实习班主任,了解班主任的作用和任务,提高工作的知识和能力。为达到独立地从事班主任工作打下基础。事实上.作为实习生的我们本身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去关注其他能力的锻炼。但由于实习内容与目标的制定偏向于这两大块内容,也就只能按照要求来完成实习内容。我觉得实习是一个实践性的教学过程,不仅小学教育专业所在高校本身要制定明确而全面的实习目标,每个实习生也应该给每个过程都赋予实际性的意义。实习生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不足,制定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个人目标。要制订个人实习计划和个人努力的目标,再用这些目标的达成来验证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程度,以有针对性地继续努力。

2.3教育实习全程化

我认为有效的延长实习时间,扩大实习范围,采取连续性、阶段性结合的教育实习模式。学生真正用来上课和实践的时间不多,并且往往是多个实习生集中在一个班级开展实践活动。不利于熟悉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和把握教学原则.极少独立地、刨造性地开展班主任工作,很难达到教育实习的根本目的。因此,实习时间可在总量上加以延长,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活。我大胆的设想可以在在校生就读大一和大二时安排适当的时间到小学听课实习;在大三时将微课教学指导与听课相结合,并组织在校生到实习基地了解当地学校教学与学生情况,以便有效减少实习生适应的时间。希望各高校在校生在教育实习的政策不断完善提高的今天,有了夯实的基础经验后,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为小学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以回报社会,不负众望。

参考文献

[1]许志清.论师范生素质的培养.抚州师专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