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文艺常识范例

文学文艺常识

文学文艺常识范文1

(一)教学内容问题

1.教材多采用上世纪90年代美国营销学家的营销学理论。很多例子都是国外的营销学成功案例。营销学是与文化等社会环境密不可分的学科。“老外”的案例,不一定适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环境。很可能造成“水土不服”的现象。

2.本土的教材也往往有思维教条,重理论,轻案例,案例老旧脱离时代,书中理论与案例脱节等等问题。

3.理论知识丰富,很多教材为了理论而理论的形象也很常见。

(二)教学方式的问题

1.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教育。忽视了能力的培养。2.没有互动,没有讨论。不能激发学习兴趣。3.很少安排甚至没有相应的实践环节,如:调研环节,市场细分环节,市场定位环节,促销策划及渠道管理等环节。

教学改革方案

大学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使学生实现两个转变:第一,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第二,由理论型人才向实用型人才转变。由于企业要树立全员营销的概念,所以需要企业的员工都具有营销意识,具备营销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交往能力、劝说能力、演示能力、核算能力、应变能力、反馈能力和自学能力都是一个合格的营销人员应具备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改革

1.将理论基础知识的教学划分出基本的结构。所谓基本结构就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规律的体系。重点理论知识由教师进行重点讲解,基础理论由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寻找和学习。在网络时代背景下,一般性的基础理论知识应该以自学为主。教师给与方向性的引导和答疑。2.教师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和案例。一定要结合当前的市场环境,结合当前发生的具体营销案例来讲解。3.当今时代是网络的时代,网络营销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在授课中加入“网络营销”方面的知识。4.现在的课程基本以理论课为主。未来的课程设置要增加尽量多的实践课的内容。

(二)教学方法改革

1.由教师主讲改为设定目标后的小组讨论。培养大家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参与意识,独立学习意识。2.以实践操作带动理论学习。用市场调研,市场形势分析报告,市场细分,市场定位,促销策划等一系列的实际操作,使同学们加深对这些步骤的意义的作用的了解。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3.在实践部分完成以后进行分组讨论。对营销策略的讨论会调动大家的创造力,独立思考力和表达力。4.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在实验室安装相关的教学软件。这种教学方式的特点是:形象,直观,生动。学生可以通过自己操作可以更深刻的认知所学的知识。在轻松,趣味性强的环境下有利于学生主动的,积极的思考问题,掌握知识。

(三)改革考核方式

文学文艺常识范文2

在医学教育过程的备课、课堂互动以及课后师生交流等不同环节,从人文教育的核心内容出发,分别对医学生进行了崇尚生命、敬畏生命的人文精神培育,医学发展史中的人文知识传输,人文知识与医学的互动,人际交流中的人文关怀等实践,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效,又使师生的人文素质得到提高。

[关键词]

医学;人文教育;人际交流

医学专业教育是医学生职业生涯的专业能力教育过程,这个过程是医学职业生涯所需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临床基本知识和技能传授的过程,也是一个医学科学社会发展史的宣讲过程。通过医学发展史的穿插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同时,医学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也是一个良好的人文教育媒介,发掘和利用好医学专业课所蕴藏的人文素材,结合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的现实和就医环境中,因人文知识匮乏、意识形态社会化等造成医患矛盾重重等社会需求,对医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和人文精神培育,已经成为当前医学教育工作者的一项基本技能。[1-2]

1崇尚生命、敬畏生命是形成良好学习和教学态度的基础

备课是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人文教育中,备课也是重要环节。医学专业课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和尸体和各种实验动物打交道。医学基础课中,许多课程都要在了解了人体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组织结构以及各结构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才能深刻理解人的器官和组织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同时,通过不同的动物实验,进一步观察、分析和验证动物各系统、结构的功能和作用,分析药物在动物体内的代谢、分布和对不同器官组织的影响。因此,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需要增加一些对使用尸体和动物的课程中的人道主义教育。在需要尸体和动物的课程中,要求在课前先向尸体标本默哀,以此来唤起学生对向医学事业奉献遗体的死者的尊重、崇敬和对生命的敬畏。在使用动物的实验课上,要求学生以轻柔的动作和安乐的方式处理动物,不采取粗暴、残忍的手法处理实验动物,尽可能地减轻动物的痛苦,尽可能地减少使用动物的数量,养成崇尚生命、爱惜生命、怜惜生命的习惯。通过这种教育,可以形成学生面对生命时的审慎态度和崇尚生命,敬畏生命的职业习惯。

2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人文知识做补充,有血有肉地传授知识

医学专业课中的绝大多数内容属于自然科学范畴,但其中也蕴藏了丰富的人文知识。医学专业知识的发展和深化,既经历了由浅入深、逐步细化的自然科学发展过程,同时也经历了社会发展变革的洗礼,其中蕴藏了丰富的阶级斗争、宗教纷争的历史素材,甚至是饱含着腥风血雨的历史。我们现已熟知的许多专业基础知识,甚至很多医学常识,在其最初被提出、被论证的过程中,都曾经历了血腥的纷争,并有一些科学家为此历经磨难,甚至为此献出了性命。在教学过程中,当笔者有意识地将这些充满血泪,包含无数科学家冤屈的知识以及这些知识形成过程所经历的撼天动地的历史事件介绍给学生时,无不在学生的心灵深处,产生强烈的撞击,而这些附加了人文知识的专业知识,也深刻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若干年后,当我们师生再相逢时,谈论最多、印象最深刻的,仍然是些人文化了的专业知识点。

3人文知识是活跃课堂气氛的一剂良药

人文知识在专业知识理解和改善教学效果方面有着特殊的促进作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有些知识需要一定人文知识的帮助才能更好地理解,理解后的记忆才更加深刻难忘。如神经生物学中,“陈述性记忆和非陈述性记忆”一节,如果仅仅从其定义和各自的特点来讲解,学生理解和记忆就不够深刻。若这时能引入一点人文方面的知识,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喜爱和读过《红楼梦》的人很多,学生也是如此。在讲述陈述性记忆时,我引入了其中中秋赏月时的一段小诗中的两句,“寒湖度鹤影,冷月葬花魂”。并提问学生:此句子来自何处?由谁在什么情景下吟出?描绘了怎样一种景象?通过这样的问答,同学们既回忆了红楼梦中群芳中秋赏月情景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事件等关系和顺序,对大观园中的美景来一次神游,又对陈述性记忆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时还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另外,在讲授“知觉”一课中,引入我们日常生活中许多鲜活的实例,来加深对影响知觉的因素,以及在知觉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的认识:在同样大小的两个圆盘周围,分别用较大的一组圆盘和较小的一组圆盘环绕。这时我们就可以看到,原来同样大小的两个圆盘,由于周围环绕的圆盘大小不同,我们就将其知觉为大小不同的两个圆盘了:被小的一组圆盘环绕的圆盘,看起来比被较大的一组圆盘环绕的要大一些。这就是错觉。这样既让同学们明白了错觉的概念,又了解了周围环境对知觉对象的影响,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也使学生认识到,在一些情况下,眼见并不为实,培养了学生批判性认知事物的能力。

4人文关怀是师生交流沟通的润滑剂和联系纽带

教学工作中,师生交流、学生工作者与学生的交流,除了专业知识学习方面的“授业解惑”式交流外,更多的交流是学习以外的东西。学生在学校学习,除了应对正常教学安排的活动以外,还要应对许多各自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来自不同的层次和方面。在物质方面,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域,不同经济状态的家庭。而学生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吃饭,吃饭离不开钱。因此,家庭经济条件差别必然影响到学生的生活和与之密切相关的课外活动;认知方面,来自不同地域的学生,入学前生活环境差别较大,教育环境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知能力也有显著差别。当遇到同样的问题时,受到的影响不同,应对问题时采取的方法也会不同;精神追求方面,经历过不同的生活环境的人,其精神追求显著不同,对精神追求的渴望程度也有差异。同样,有不同生活、学习经历的学生学习的目的和学习动机和动力不同。因此,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首先要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充满爱心地与学生交流,真诚面对学生,对学生多一份爱心,少一点责备,多一份肯定和鼓励,少一点批评和怀疑,其次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分析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站在学生父母的立场上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给予学生帮助和鼓励,做学生的朋友和生活的引领者。最后在和善的交流中,更多地了解学生的渴望,了解学生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了解学生人生道路上的疑惑,有针对地给予学生帮助、指导和鼓励,用肯定坚定学生学习、生活的信心,用指导矫正学生的不良言行,用赞许促进学生向着优秀发展。

5行为示范是人文教育良好的载体

医学生的人文素养主要体现在以后职业生涯的医疗活动中,只有在医学生构建医学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使他们能胜任今后医疗工作中的人文关怀需求,把医学知识和技能在关怀患者、重视其疾病、尊重人格的情况下,加以利用和实施。而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为此,我们一方面在备课过程中设置一定量的场景,为学生提供与他人在特定环境中交流的机会,以实际考察和训练学生的社会交流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同时,在教学和日常生活中,注重以文雅得体的行为方式与学生交流、互动,以规范的言语和文明高雅的举止影响学生,并与学生一起评判、分析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案例,使学生明确什么样的行为是文明而切合医疗实践的,什么样的行为有利于医患沟通,促进医疗效果提高,什么样的行为方式符合人文精神,怎样做更能在体验人文关怀的情况下获得可靠的医学资讯,达到尊重患者,与患者友好相处,以增强医疗效果。同时,定期邀请医德高尚的老专家到课堂,进行人文实践讲座,以发生在职业生涯几十年中的鲜活事例,激发学生的人文精神,组织学生到专家应诊的现场观摩,亲身感受老一辈医务工作者人文魅力在医疗实践中的作用,使学生对人文精神既有理论上的认知,又有行为实践上的成果支持,促进人文精神深入到医学生心灵,并转化为初步的人文行为。

作者:肖延丽 彭磊 单位:泰山医学院研究生部 泰山医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文学文艺常识范文3

关键词:畜牧兽医;驻场实习;本科教学

畜牧兽医类专业本科生进行驻场教学实习是高等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培养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形式,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质量的全面、综合检查。现将目前高等院校畜牧兽医类专业本科生驻场教学实习工作现状总结如下。

一、当前高等院校畜牧兽医类本科生驻场教学实习现状

根据河南省高等院校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驻场教学实习分为课程后实习和三年级课程结束后统一安排实习。课程后实习多为每门专业核心课程结束后,进行为期一两周的课程驻场教学实习;统一安排驻场教学实习多为大三年级全部培养方案课程结束后,进行为期两个月的驻场教学实习,时间多为暑期,实习地点多为猪场、牛场、兽药厂、动检所等生产一线。鉴于目前高等院校畜牧兽医类本科生驻场教学实习分配情况,以河南省为例,存在以下情况。1.理论课程安排紧凑,导致驻场教学实践环节时间压缩。2016年,全国范围内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改后,对本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思想政治类、意识形态类课程比例加大,专业理论课程比例压缩,课堂上学得少,需要实践驻场教学的环节却没有相应增加,不到教学环节的10%。2.学生对驻场实习持有一定抵触情绪。驻场实习环境与校园环境相差较大,个别学生初到实习地点多有不适应。虽然大部分学校会安排大型、规模化的企业作为实习点,但不可避免,还有一部分学生分配到环境条件不是太好的场所,导致学生心理落差较大,产生抵触情绪。3.实习地点较为偏远,学生易出现心理问题和安全隐患。教学实习点较为偏远,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易出现安全隐患。教学实习分配时,学生少则三五成群,多则十几人,但由于学生首次离开校园,缺乏安全意识,在休息外出或工作时易出现安全问题。也有些学生在实习开始阶段有抵触情绪,又不愿与教师和同学沟通,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心理问题,影响实习工作的开展。4.校企合作未真正落到实处。虽然许多院校与实习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但大多数未真正履行实际内容,如工作时间、休假制度以及岗位安全防护知识培训、工伤事故赔偿等。5.指导教师无法真正在驻场教学实习中做到面对面的技术指导。由于畜牧兽医类专业原因,驻场教学实习企业地点较为分散,环境较为艰苦,并且企业对防疫有要求。

二、当前高等院校畜牧兽医类专业本科生驻场教学实习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高等院校畜牧兽医类本科生考研报考率逐年上升

当前,高等院校二本以上畜牧兽医专业考研报考率逐年上升。究其原因,第一,高等院校扩招后本科生就业压力加大;第二,畜牧兽医行业虽然发展迅速,但仍然存在脏乱差的问题,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环境,避开在生产一线工作,考研报考率逐年上升;第三,事业单位、公务员考试的录取门槛起点多为硕士研究生,为追求更稳定、有保障的工作,本科生考研报考率上升。

(二)养殖业的工作环境影响了本科生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积极性

我省为畜牧业大省,从养殖存栏规模到养殖数量,都位于全国前列。近年来,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一些小型作坊式的养殖企业逐渐被淘汰,养殖业整体环境有了极大改善。规模化大企业的生产环境及工作人员的生活环境、后勤保障工作已经实现规范化,学生到这样的知名规模化企业进行驻场教学实习后,能了解当前畜牧业发展的新态势,增强投身畜牧业建设的信心。但在驻场教学实习安排过程中,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分配到规模化的养殖大企业。

三、解决当前高等院校畜牧兽医类专业本科生驻场教学实习困境的应对措施

(一)开展专业思想教育,增强学生立足本专业的信心

据调查,河南省高等院校畜牧兽医类本科生多为调剂录取。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畜牧兽医类专业调剂率高达70%以上。这导致学生入学后专业思想不稳固,有的学生自暴自弃,有的学生则立志到科研院所工作,以逃避到生产一线工作。

(二)以生产一线作为学生的主要科技创新场所,延长学生驻场实习时间

畜牧兽医类专业需要理论联系实践,学院可从大学二年级开始以科技创新为平台,吸引学生选择喜欢的课题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或者在实验室科研探索,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寻求专业归属感和认同感。学生所从事的科技创新可以尝试以生产一线为实践场所,延长实践创新时间,以导师课题为主体,立足生产一线,充分与教学实习相结合,使学生带着研究和验证目的深入生产一线,安心立足实习地点。这样以科技创新课题为主题的教学实习目的性强,更能激发学生参与驻场教学实习的积极性,由被动实习转变为主动实习,激发实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指导教师和辅导员双管齐下,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学生在校生活衣食无忧,突然被安排到地理位置偏远、生活条件不如学校的实习地点,大部分会有心理落差。然而,一部分学生适应能力较强,可以调整心态,逐渐适应环境。但也有一部分学生适应能力较差,面对繁重的工作、突然打乱的作息习惯、理论知识和现实条件的差异,难以接受甚至产生抗拒、逆反心态,如果再不愿意与教师和同学沟通或者交流,极易出现心理问题。因此,指导教师要定期到实习地点看望实习学生,给实习学生送去生活关怀和技术指导,以安抚学生,预防学生的不稳定心理因素。实习小组应建立微信群,每天向导师汇报工作内容,导师及时答疑解惑。每个年级的学生辅导员要及时跟进学生思想动态,了解学生在实习地点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发现有思想问题的学生,及时了解,并予以关注,给以正确的思想引导。

(四)及时进行安全防范知识教育,预防学生发生意外事故

学生实习地点较为偏远,远离市区,学生从校园学习到生产一线实习工作,环境条件较为简陋,工作生活中的安全隐患较多,建议学院在实习工作进行前对学生进行统一的安全知识培训和安全防范意识教育。在实习过程中,定期敲响安全防范意识的警钟;提醒学生有事多汇报,外出时结伴而行,服从实习地点领导的安排;上岗前多了解和掌握安全工作操作规范,严守工作纪律,不违规操作,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五)真正落实校企合作制度,建立稳定的驻场教学实习场所

与大型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包括科技协助、技术指导、订单式实习安排、毕业分配等。良好、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建立以后,一方面,为学生驻场教学实习提供稳定的地点,只有地点有保障,学生安全才有保证,企业才可以给学生进行系统的技术指导,使实习工作的开展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另一方面,大型企业管理规范,不仅能让学生学习到专业的技术知识,而且能让学生感受到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先进的畜牧领头企业能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对畜牧行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增强立足畜牧业、扎根畜牧业的决心。有的学生在实习结束后主动留在企业工作,回报企业,形成良性循环。总之,高等院校畜牧兽医类专业本科生驻场教学实习,是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需要学校、学院、企业、指导教师、学生的多方参与,共同重视,才能将理论联系实践的口号落到实处,最终为畜牧兽医行业发展储备更多优秀人才,为中国畜牧业的发展贡献新生力量,注入新鲜血液,早日实现中国畜牧业的腾飞。

参考文献:

[1]郭景茹,赵铁丰,倪宏波,赵清华,张旭,计红.畜牧兽医专业“人才落地”培养模式的初探[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10).

文学文艺常识范文4

1.1心脏的b受体是参与心脏功能活动最重要的受体

其亚型b1和b2受体共存于心肌组织中,其中b1受体占75%,遍布整个心脏,b2受体占25%,主要存在于心室和心房,心房中在窦房结的密度比右心房高出2.5倍,[1]这决定了b2受体更多地参与心率和心律的调节.

1.2β受体的信号传导通路。

蛋白激酶A(PKA)通路:当β受体与GS蛋白结合,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使三磷酸腺苷(ATP)转化为环磷酸腺苷(CAMP),导致细胞内CAMP水平增高,CAMP激活PKA,PKA,磷酸化多种蛋白质,包括L型Ga2+通道促进Ga2+内流,使细胞内Ga2+浓度升高,导致肌肉收缩力增强,磷酸化的受磷蛋白则增加肌浆网Ga2+的摄取,增强肌肉的舒张功能。

2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的机制

2.1广泛的心肌细胞离子通道作用

儿茶酚胺与心肌细胞的β受体结合,通过一系列酶促作用,产生连锁瀑布效应:钙、钠向细胞内流,钾向细胞外流增加;增强心肌细胞自律性、缩短不应期、降低室颤阈;[2]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室颤、猝死。而β受体阻滞剂竞争性与受体结合,可以逆转交感神经的激活,减少钙、钠内流,减少钾的外流。

2.2中枢抗心律失常作用

亲脂性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能有效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阻断中枢β受体,降低交感神经张力,增加心脏迷走神经的兴奋性。[3]

2.3抗室颤、降低猝死的作用

目前唯一证实可降低心源性猝死的药物,快速性心律失常与猝死关系密切。β受体阻滞剂可升高室颤阈值,降低心率、稳定电活动。

2.4抑制交感过度兴奋时的特殊作用

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等情况致使交感过度兴奋时,可使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减弱或逆转。而β受体阻滞剂可以缓解或初步逆转强势的交感风暴,控制频繁发作的室颤。[4]

3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的适应证

3.1窦性心动过速

窦速有症状,尤其伴焦虑的患者,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及β受体功能亢进状态,应首选β受体阻滞剂。[5]但应注意嗜铬细胞瘤患者β受体阻滞剂需要与α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否则可能由于α受体过度激活造成高血压急症。

3.2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针对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少房性早搏,控制心室率,终止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并防止其复发(多见于手术后等交感兴奋时),预防由情绪或运动触发的阵发性心动过速的复发,用于局灶性交界性心动过速和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的治疗。[6]对于PSVT静脉使用普萘洛尔、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反应良好。

3.3房扑和心房颤动

对于房扑β受体阻滞剂不能转复,但能减慢心室率。对于心房颤动β受体阻滞剂能(1)预防心房颤动发作。可用于AMI后二级预防,尤其伴有高血压及非心脏外科术后。(2)控制心室率。其控制心室率优于地高辛,两者合用作用更佳。[7](3)转复窦律及转复后维持窦律。能抑制发作、减少发作时间、减轻症状;有利于转复,但效果不如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减少转复后亚急性复发。

3.4室性心律失常

β受体阻滞剂对与交感相关、应急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围手术期、心衰、猝死伴发的各种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效果理想。预防有效:对各种情况下(急慢性缺血、心衰、心肌病)的室颤预防有效。病例:齐某,男,65岁,陈旧下壁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冠脉造影示“三支病变”,术中反复室颤,电除颤71次,先后应用利多卡因、溴苄胺、普鲁卡因酰胺、心律平,均未控制室颤的发生,每次室颤发生前均出现窦速(120bpm),继而发生室速,并蜕变为室颤。后予以艾司洛尔5g,心率降为70-80bpm,室速未再发生,2周后外科CABG。

3.4心衰及心肌梗死患者伴发的心律失常

心衰及心肌梗死患者伴发的心律失常发生特点:1、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包括房早、房速、房颤.2、室性心律失常发生高,包括室早、室速、室颤。3、猝死比例高。房颤—室颤—猝死生物链发生率18%,其猝死链发生原因:1、房颤快速心室率激活交感系统2、房颤快速心室率恶化心功能3、房颤时长短周期现象触发室颤。β受体阻滞剂能降低心衰、心梗猝死,其机制:可以使室颤阈值升高60%~80%;作用于心率:减少猝死室颤;心电活动稳定,切断交感神经,使交感神经减弱。[8]β受体阻滞剂降低心衰、心梗猝死是其他药物不能替代的。病例:黄某,男,55岁,突发胸部闷痛1小时,伴胸前导联ST段抬高,诊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就诊后5分钟出现窦速(120bpm),继而发生室颤,电除颤两次,即刻予以美托洛尔5mg,未控制,再次室颤,电复律后,又静脉注射美托洛尔5mg,心率降为60bpm,病情稳定后,送入导管室,冠脉造影“左主干完全闭塞”,急诊搭桥。

4β受体阻滞剂的不良反应及在治疗心律失常时应注意的问题

4.1β受体阻滞剂的不良反应

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有多梦、幻觉、失眠、疲乏、眩晕以及抑郁等症状;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有腹泻、恶心、胃痛、消化不良、便秘等;少数患者出现四肢冰冷、发绀、脉搏消失,以普萘洛尔发生率最高;使支气管收缩,增加呼吸道阻力,诱发或加重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使用β受体阻滞剂能延缓胰岛素引起低血糖反应后的血糖恢复速度,即产生低血糖反应;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有低血压、心动过缓等。

文学文艺常识范文5

关键词:校园一卡通;多媒体教学系统;探讨

我校校园一卡通式多媒体教学系统使用频率非常高,除了任课教师正常上课外,许多学生搞社团活动也要使用多媒体设备,每周从周一到周日全天几乎不间断运行。因此,多媒体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在所难免。下面针对校园一卡通式多媒体教学系统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做一些初步探讨。

1校园一卡通系统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校园一卡通系统是通过服务器实时获取课程表信息和一卡通数据,并传递到每个多媒体教室的中央控制器中。正常情况下任课教师插入自己的校园卡并开启电脑即可正常上课,拔下校园卡并关闭电脑即可下课。该系统常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插入校园卡没有反应:首先检查多媒体控制台是否有电,可观察读卡器旁边的红色指示灯是否亮起,若指示灯不亮,可检查教室配电箱的开关是否合上,多媒体控制台的电源插头是否插上(也可能是该电源插头接触不良,可拔下来再重新插上)。若多媒体控制台有电但插入校园卡设备打不开,一种情况是上次下课时任课教师没有按正常的操作流程关闭多媒体设备,使中控程序发生错乱所致。解决的办法是把多媒体控制台电源插头拔下来再重新插上(相当于给中控断一次电来复位),然后重新插入一次校园卡,一般即可解决;还有一种情况是任课教师不小心把校园卡丢失了,又重新补办了一张新的校园卡,而新补的校园卡信息校园卡管理中心还没来得及更新数据,也就是说该校园卡还没有被授权,故不能使用。遇到这种情况,任课教师可按下多媒体控制台上的红色呼叫按钮,让多媒体控制室的工作人员远程打开多媒体设备,或者临时借用一张已被充分授权的多媒体管理卡打开设备使用。(2)无法远程打开多媒体设备:有些临时调课、补卡或忘记带校园卡的任课教师需要远程打开多媒体设备。远程无法打开一种情况是断网,只要恢复正常上网即可解决;另一种情况是服务器死机,重启服务器即可解决。(3)插入校园卡和远程方式都打不开多媒体设备:这种情况极少发生,应急办法是让任课教师按下键盘抽屉里的中控面板上的“上课”按钮(要用手长按3秒钟以上才起作用),即可打开多媒体设备,用完后再长按中控面板上的“下课”按钮即可。

2电脑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1)显示器电源指示灯亮但无信号:电脑主机信号通过数据线输入中控,然后分两路输出,一路输出给显示器,一路输出给投影机。此时,若投影机信号正常,则更换从中控到显示器的数据线即可解决。若投影机也无信号,可把投影机上的数据线直接连在电脑主机上,若此时投影机信号正常,则说明中控损坏,更换中控即可。若投影机直接连在主机上仍然无信号,极有可能是电脑的分辨率设置太大、刷新频率设置过高所致。出现这种情况只需重新设置一下电脑的分辨率和刷新频率即可,一般情况下,电脑的分辨率应设置为1024*768,刷新频率应设置为60HZ。(2)电脑不能上网:一般是由于电脑感染病毒所致。我校每个多媒体教室的电脑都安装了影子保护系统,该系统对电脑进行全盘保护。遇到这种情况可以立即重启电脑,多数情况上网即可恢复正常。若重启电脑后还是不能上网,一般是电脑IP地址冲突造成,可在电脑处于影子保护模式下更改IP地址即可解决。更改IP地址步骤如下(以WIN7操作系统为例):鼠标右击电脑桌面任务栏里的“网络”图标→“打开网络和共享中心”→“本地连接”→“属性”→双击“internet协议版本4(TCP/IPV4)”→更改IP地址后鼠标单击“确定”即可解决。(3)打开电脑操作系统无法正常启动:公共多媒体教室每天都要插拔多个不同的U盘,尽管每台电脑都安装了最新的杀毒软件,若U盘带病毒有时还是会导致电脑蓝屏、死机甚至系统瘫痪,只能重新安装操作系统。我校一般都使用U启动U盘安装GhostWin7操作系统,其安装步骤如下(以联想电脑为例):插入U启动U盘,打开电脑,开机按“F12”选择U盘启动,按键盘上的“上、下光标键”选择“USBKEY:TeclastCoolflash8.07”,回车,按下键盘上的“上、下光标键”选择“Win8PE高级版”,回车,电脑会显示“loadingfiles”安装进度条,然后进入WIN7PE桌面,鼠标双击“手动运行Ghost”,选“OK”,鼠标单击“local”,再单击“partition”,选“FromImage”,从地址栏选择“U:2.1:NTFSdrive”,再选择“Win”,再选择“Ghost”,再选择“Win7sp1.Gho”,选“OK”,选择容量较大的安装盘安装,选“OK”,选“primaryC:”,选“OK”,选“Yes”,此时电脑显示Ghost安装进度条。进度条完成后选“Resetcomputer”,然后拔掉U盘。电脑重启后正常情况下会自动安装,只要耐心等待即可完成Win7操作系统安装。若是电脑重启后没有自动安装而是出现“Grub”提示,则解决办法如下:重新插入U启动U盘,打开电脑,开机按“F12”选择U盘启动,按键盘上的“上、下光标键”选择“USBKEY:TeclastCoolflash8.07”,回车,按下键盘上的“上、下光标键”选择“Win8PE高级版”,回车,电脑会显示“loadingfiles”安装文件进度条,然后进入WIN7PE桌面,鼠标双击“diskgenius分区工具”,若发现有分区(如:显示C盘、D盘、E盘等盘符),则鼠标单击“硬盘”,再单击“重建主引导记录(MBR)”,再单击“是”后,手动重启电脑并拔掉U盘即可完成Win7操作系统安装;若发现分区是灰色,表示无分区,鼠标单击菜单栏“工具”,选“搜索已丢失分区”,再选“整个硬盘”,再选“开始搜索”,当发现分区后单击“保留”,继续搜索后再发现多个逻辑分区后单击“保留”,继续搜索完毕后,再单击“确定”,再单击菜单栏“硬盘”,选“保存分区表”,硬盘分区全部显示正常后,则鼠标单击“硬盘”,再单击“重建主引导记录(MBR)”,再单击“是”后,手动重启电脑并拔掉U盘即可完成Win7操作系统安装。

3投影机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1)投影机无法开机:首先检查投影机面板上的电源指示灯是否亮,若指示灯不亮,可检查一下插在中控上的投影机电源线是否接触不良,可拔下电源插头重新插一下。若电源指示灯亮,可用遥控器打开投影机,若遥控器能开机,说明投影机本身无故障,可能是中控死机造成的,把中控断一次电即可解决。若用遥控器也打不开投影机,一般是投影机灯泡损坏,更换灯泡即可。(2)投影机画面抖动:一般是电脑分辨率和刷新频率设置不正确造成的,可重新设置电脑分辨率和刷新频率,方法如下(以Win7操作系统为例):鼠标右击“桌面”→“屏幕分辨率”→分辨率选择“1024*768”→“高级设置”→“监视器”→屏幕刷新频率选择“60HZ”→“确定”即可。若画面还是抖动,则是中控损坏,更换中控即可。(3)投影机偏色:这种情况通常是数据线中的三基色有某一根断线或接触不良造成。若显示器和投影机信号都偏色,则是电脑主机到中控的数据线有断针或接触不良情况发生,更换该数据线即可;若显示器颜色正常,只有投影机画面偏色,则是连接投影机的数据线有断针或接触不良情况发生,更换即可。(4)投影机频繁关闭:这是投影机过热自动启动了过热保护电路所致,及时取下投影机过滤网除尘即可解决。

4无线麦克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1)无线麦克不能充电:原因是无线麦克充电接口与充电器的数据线接触不良,更换充电数据线即可。(2)无线麦克待机时间变短:原因是无线麦克长时间不用时(如寒暑假期间)没有及时充满电存放,从而影响了锂电池的使用寿命,这种情况只能更换锂电池。

5结束语

校园一卡通式多媒体教学系统的维护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只有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才能熟练掌握多媒体设备的性能、原理及各种软硬件问题的排除方法,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仝爱群.高校计算机机房多媒体设备的管理与维护[J].教育教学论坛,2014(20):9.

文学文艺常识范文6

1科学文艺类期刊需要明确发展定位

科学性和文学性兼备是科学文艺类期刊的两大本质属性,也是区别于一般科普类期刊和文学期刊的基本特质。科学文艺类期刊应在明确自身特质的基础上,走分众化、专业化、特色化之路。由综合性向专业性转变是国际期刊业在“二战”后就逐步显现的态势,目前这一趋势更为明显,曾经辉煌的大型综合类期刊慢慢走向沉寂,分工越来越细的专业性期刊却奇军崛起。例如,美国田纳西州有一家《鞋带》杂志,专门介绍各种鞋带的制作、质量和使用方法,杂志创刊五年,就成为一家拥有2500万美元资产的公司,赢得不少读者。细分市场,走专业化发展之路,期刊才能在市场竞争的冲击下获得一席之地。分众化和专业化要求期刊“有所为而又有所不为”地选择传播对象与受众范围,分清核心读者、非核心读者与潜在读者,做到突出重点,有的放矢。以《科幻世界》的发展与更名为例,1979年该刊创刊时名为《科学文艺》,办刊宗旨是“以文艺的形式普及科学”,栏目设置有报告文学、传记、小说、科幻小说、科学童话、科幻电影剧本、科学诗、随笔、科学家故事、文艺理论、科学史话等,内容驳杂,科幻小说仅是其中一个栏目。1991年,《科学文艺》正式更名为《科幻世界》,定位为面对中学生群体的科幻期刊。“这并不是简单的更名,而是把一个面目模糊的刊物,变成一个定位明晰,宗旨明了的市场杂志”[5]。明晰的定位是《科幻世界》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随着市场不断延展,《科幻世界》杂志进一步分众分层化,相继创办《科幻世界》《科幻世界•译文版》《科幻世界•少年版》和《科幻世界画刊•小牛顿》四种深受中国青少年读者欢迎的畅销期刊和幻想类图书项目。2016年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在“科幻文学馆”书系的基础上创办“时尚新锐科幻杂志”《科幻Cube》,这是一本主要面向对新兴科技、科幻文化和文学等感兴趣的、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成人读者群的时尚科幻刊物,每期策划一个科幻主题,非小说栏目围绕主题组织,其读者定位较为明晰地锁定在白领读者,某种程度上也避免了与老牌科幻杂志《科幻世界》的受众定位发生冲突。

2版式设计、稿件内容的表达要遵从“三性”原则

科学文艺类期刊的版式设计、稿件内容的表达要具有科学性、文学性和思想性,这三条准则是辩证的统一体内的几个方面,缺一不可,体现了科学文艺中真善美的紧密关联,共同构建了科学文艺作品的独特质地与景观。

2.1科学性

由于科学文艺涵盖姓“科”和姓“文”的作品,在实际编辑工作中,对其科学性要采取分别对待的方法。姓“科”的作品,诸如科学小品、科学故事、科学传记、科学考察记等,必须严守科学性的要求,即这类稿件中的科学知识需要达到一定的水平和深度,表述的科学知识,包括科学思想、方法和内容,必须正确、准确、先进,避免出现科学硬伤。姓“文”的科学文艺类作品,如科幻小说、科学童话,也要注意科学性,不能违反基本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常识,还要有助于培养读者的科学态度、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同时,应考虑科学文艺作品的特殊性,它既不是数理化教材,不是科学论文,也非一般的科普文章,对其包含的科学内容,决不能以精准缜密来要求,因为这里的科学已经是艺术化了的科学。围绕科学文艺作品的科学性的争论时有发生,20世纪80年代围绕科幻小说是姓“科”还是姓“文”引发的论争就是一例。当时叶永烈的小说《世界最高峰上的奇迹》描写科考队在珠穆朗玛峰发现恐龙蛋化石并孵化出古代恐龙,被古生物学家批评为“伪科学”,会毒害青少年。《太平洋人》说从太平洋底26期年第第卷PUBLISHINGJOURNAL分裂出一个行星,上面的猿人复活了。科学评论家指出,“死而复活违反自然规律”,“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标志,新石器时代的人属于智人”,小说里200万年前的猿人能制造陶罐“无论如何也讲不通”,“是对人类发展史和考古学的极大不尊重”。无独有偶,2016年也有一场关于科学童话的科学性的论争,鄂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有一篇科学童话——《会上树的鱼》,里面提到海边一棵大树上有一群小蜗牛在吃树叶,弹涂鱼爬到树顶,将这群“害虫”全吃光。故事所讲的“弹涂鱼上树吃蜗牛”遭到国内相关专家批评,认为这一说法违背科学,内容“不靠谱”。该篇童话的作者张冲则找出例证反驳:弹涂鱼的视力很好,在看到树上有蜗牛时,是有可能爬到树上捕食的。之所以发生这种论争,是因为公众乃至专家没有廓清科学文艺作品的独特属性,即作品中表现的科学是艺术化的科学。这要求编辑在编校科学文艺类稿件时,对其涉及的科学问题要拿捏好分寸。对于对科学性要求较高的“科”类稿件中涉及的较为专业的知识或是新兴学科知识,慎重起见,应该请相关专家审阅,把好科学性这道关。

2.2文学性

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说过,“科学文艺……失去了文艺性就失去了它的吸引力”[6]。有人更以吃菜作比喻来说明文学性在科学文艺中的重要性,“我们为了取得营养而去吃一盘菜(科学知识),如果这盘菜看上去颜色鲜美,闻一闻,气味芬芳,吃起来味道可口(文学性),更能刺激食欲,促进消化”。足见文学性对科学知识传播的作用。文学性的高低往往是儿童科学文艺作品质量、价值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科学文艺是科学和文学的结合,文学不是它的外衣,应是它的实体,科学也是它的实体。编辑科学文艺类作品,从标题到内文都要仔细打磨,尽力做到语言的惟妙惟肖,叙事的深入浅出。数学家王梓坤写过一篇题为《林黛玉的学习方法》的文章,不看内容,光是出现在标题里的“林黛玉”三个字,就足以吸引读者的眼球。事实上,这篇文章写的是学习自然科学的方法问题,如果起个“板正”的题目《自然科学方法之我见》,激起人们阅读兴趣的效果会大打折扣。鲁迅的三弟周建人是生物学家,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科学小品,文学性很强,比如他描写蜘蛛:“我就留心这八条腿的诸葛亮怎样捉拿飞将,并且看出,它有各种各样捉拿的方法,如果蚊蚋等小虫飞去,触在网上,急待挣扎时,蜘蛛忽然赶到,急忙地把它捉住,咬在嘴里,或者就吸食它的汁液,或者咬了回到网中央或檐下去了,好像我们咬片面包或饼干一般不费力气。”[7]此外,还要考虑科学文艺作品的不同体裁对编校的不同要求。例如,科学诗除了科学性的一般要求之外,还要符合诗歌韵律及意象的审美要求;科幻小说除了要求有一定的科学创意,还要符合主流文学小说的要求,精巧的故事架构、紧致的叙事节奏、对人物及内心的把握、优美的叙事语言等。复旦大学教授戴从容说:“直到今天,文学性依然是评判科幻文学的一个重要依据。”[8]

2.3思想性

科学文艺作品在描绘科学的现在和未来时,会自然表现出某种科学思想或倾向。一般来说,科学文艺作品或者颂扬一种事物(如科学小品《祝螳螂南行》),或是赞美一种精神(如科幻小说《和平的梦》),要么表现一种哲理(如叶永烈的科学童话《圆圆和方方》),或是跨越思维边界的科学创想(如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优秀的文艺作品应有的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同样是科学文艺佳作的应有之义。科学文艺作品要为公众提供审美对象和意义,拒绝平庸、苍白、空心、浅薄以及炒作、消费化、单纯娱乐化的作品。

3在作者队伍的建设上,要做到文理兼抓

科学文艺类作品在组稿工作上有特殊要求,要发掘那些既有一定文学素养和写作才能又有坚实的专业科学知识的作者。未必是专家教授,但至少拥有比较坚实的相关学科专业知识基础,掌握比较扎实的材料。不懂科学和科学素养不高的人,很难写好科学文艺作品。科学文艺作品的写作和一般文学作品、科普作品都不一样,它要求作者有大胆的想象力、丰富的幻想、叙事的本领,要文笔隽永、文字生动活泼,能把要写的事或物描绘得栩栩如生。因此在组稿时,要物色具备上述两方面条件的作者。目前,我国高中文理分科的教育模式往往导致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分离,以致文理兼备的人才并不是那么充裕。科学文艺期刊的编辑要主动走出去挖掘人才,自由投稿来的作品很难尽如人意,挖掘非主动投稿的作品十分必要;除了刊发成熟优质稿件,也可以刊登不成熟的作品,让评论家看到问题;发现对科学文艺创作感兴趣的科学家,条件成熟后可考虑请科学家就其研究方向写文章辟专栏;有的作家不是科普作家,但参与重大的科学项目,可以邀请他们写报告文学;还可以为文学家和科学家结对写作创造有利条件。科学文艺类期刊要转变杂志的单维办刊模式,要有放射性发展的思路,利用新媒体增值,从而创立品牌。依托杂志,建立人才聚集地,通过培训、沙龙等形式,组织科学家、作家来学习、结对子,引导调动主流文学作家参与,互相学习。培养杂志自己的作者和人才,吸引科学文艺作家加入圈子。编辑还要增强组稿的方向性,为确保充足稿源,要开门办刊。可以利用各类新媒体平台,例如建立微信作者圈,把当期需要的稿件主题在群内,并派专人运营微信,随时随地交流信息,借此把月刊、双月刊、季刊变成经常性的刊物。编辑还要留意科学文艺相关的研讨会,主动参与进去发掘作者。

文学文艺常识范文7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学语文教学;学养储备;责任担当;师道情怀;政治站位;文学作品;文学涵养;教学实践

中学语文教师承担着重要的育人使命,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较,更需要获得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滋养,其教学实践也更需要得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强大的理论体系和高远的思想内涵深刻地影响着人类关于文学和艺术美的判断,指导着对文学作品文学现象的分析判断〔1〕。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文学作品才能深刻掌握作品的历史意义、思想内涵以及艺术特征,才能使教材中的精美选文更好地实现其价值导向功能、品德塑造功能、情操陶冶功能,其审美功能和艺术魅力也才会更好的彰显。

一、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博大精深,而以下几点尤其重要,可视作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精髓,这也是中学语文教师尤其要掌握领会的。

(一)重视文学的政治化方向和现实意义

文学作品的作用就是它对改造现实、推动历史进步的作用,也就是说,要高度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1885年恩格斯在致敏·考茨基的信中指出:“在我看来,如果一部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小说通过对现实关系的真实描写,来打破关于这些关系的流行的传统幻想,动摇资产阶级世界的乐观主义,从而不可避免地引起对于现存秩序的永世长存的怀疑。”〔1〕恩格斯认为,首先,文学要承担传播意识形态的责任,社会主义的文学作品比奴隶的、封建的、资本主义的文学作品更具有正义性,因为它要解放劳动者脑力、体力的重担,曾经的任何社会形态都具有阶级的对立和压迫,只有社会主义的文学是消除剥削阶级、消除压迫的,因此,这样的文学作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其次,文学作品要揭示社会本质,站在历史的角度、人类解放的角度讲述现实的状况。即便在文学作品中,作者没有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办法,但只要在作品中传达了政治化的取向、揭露了社会的实质,那这部作品也已经完成了自身的使命。

(二)重视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文学作品在重视社会功能的同时,也必须不失其艺术性。一味强调社会功能,很可能出现抽象化和概念化,从而忽视了文学作品的基本形式———艺术化,这样的作品是“宣传”,而非“文艺”。1895年4月19日,马克思在致斐·拉萨尔的信中指出,《济金根》中的人物描绘过于抽象,“最大缺点就是席勒式地把个人变为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1〕。同年5月18日,恩格斯也对《济金根》这部作品做了评价,认为作品只是理论性的辩论,缺乏鲜明的艺术性。“要使那些论证性的辩驳逐渐成为不必要的东西,我们不应该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现实主义的东西,为了席勒而忘掉莎士比亚。”〔1〕希望能做到“具有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同莎士比亚式的情节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完美融合。”〔1〕马克思、恩格斯对作品形式的要求是尊重文艺作品本质特性,认为文艺作品有宣传的作用,但只承载宣传作用的作品并非全是文艺。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文艺作品不仅要有意识形态的功能,还必须具备艺术表达的技巧。

(三)重视作品中美学观点与历史观点的结合

美学观点主要是看文学的艺术性,历史观点是将文学放到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看其是否具有历史进步意义。恩格斯在其著名的著作《诗歌和散文中的法国社会主义》一文中,最早提出了“美学观点与历史观点”的文艺批评标准。1859年5月18日他又在致斐·拉萨尔的信中说:“我是从美学观点、历史观点,以非常高的,即最高的标准来衡量您的作品的。”〔1〕马克思、恩格斯并以这样的批评标准评价了巴尔扎克的作品,赞扬他不仅能以高超的艺术手法对社会生活给予诗情画意般的当然描写,而且在作品中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面给予了深刻的揭露和严厉的批判。

(四)文艺作品要为人民大众服务

文艺作品为人民大众服务主要体现在:要重视现实主义创作,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要使人解放个性,挣脱异化,抚慰心灵,培育道德,提高精神境界思想水准;人民是衡量作品够不够资格的唯一判断者。恩格斯在《德国民间故事》中写道,民间故事书有一个使命,“这就是同《圣经》一样使农民有明确的道德感,使他意识到自己的力量、自己的权力和自己的自由,激发他的勇气并唤起他对祖国的热爱。”〔2〕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文中深入论述了文艺作品具有使人挣脱异化、个性解放、抚慰心灵、培育道德的功能。他在《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中明确指出“人民历来就是什么样的作者‘够资格’和什么样的作者‘不够资格’的唯一判断者。”〔3〕最早确立了文艺为人民,为绝大多数人服务的价值立场。列宁曾说文学“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4〕文艺的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本质,通过文艺可以描绘人民生活,反映人民愿望,唤起人民自觉,表达人民诉求,规范人民行为。

(五)注重创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作品要通过典型环境的描写,刻画出既有生动个性又富有社会内涵的人物形象。1888年恩格斯写给玛·哈克奈斯的信中指出:“据我看来,现实主义是除了细节的真实以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1〕这是恩格斯对文艺作品表达内容的总结。典型化不代表虚假化,典型人物不代表虚假人物,典型化是作品艺术化的表现,绝非是对现实生活的捏造,反而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这些论断深刻地揭示了人类进步的文艺活动规律,指明了人类文学艺术发展的方向,它不只告诉我们文学艺术是什么,具有怎样的现象与特点,还告诉我们其依据是什么,以及怎样来判别文学艺术的好坏、优劣、高下,什么样的文艺审美和精神价值才是值得大力倡导和不懈追求的。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又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产生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新成果,这些成果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继承,也是立足中国国情的创新与发展,不仅是现当代文学创作的指导思想,也是研究文学现象与鉴赏文学作品的根本遵循。

二、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用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教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如何在教学中用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让其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这是中学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以深厚的学养储备打造优质课堂

首先,评判作品、鉴赏作品是教师的职能所在。中学语文教师既是文学“批评家”,又是特殊的读者,是连接作家作品和学生、生活和文学的桥梁,需要利用自己的文论功底、专业知识“褒优贬劣、激浊扬清”引导学生,告诉学生什么是好的,好在哪里;什么是坏的,坏在何处。教师要回归课堂教学的本真,带领学生真正“进入”作品。探究其人文精神,体悟其艺术魅力,即便对于那些非常经典的篇章,也不能仅仅局限于分析作品本身的美学特质,还要将其置于历史的视野中考察,从与作品表现内容相应的社会背景、政治环境、道德伦理、哲学思想等方面去分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需要真情实感投入,分析鉴赏作品是智力活动,是精神创造,同时也是心灵活动,情感付出是符合作品赏析规律的。教师赏析作品,要有感而发,出于真诚的赞赏或愤怒,这才可获得痛快淋漓的表达,震颤灵魂的效果。其次,师生间开展交流鉴赏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要利用好课堂这个主渠道,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搭建师生互动平台,善于运用“反转课堂”的规律和方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由学生主持并主动参与,让其成为真正的主角,而教师要在更多的情况下发挥主导作用。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开展一些比较式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臧否优劣的对比中,学会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判断、辨别,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学文化观。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在教学时,要对作品的处理、对文论的难度与深度的把握有所区别。使学生初步认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内涵意义,初步树立健康的审美标准,达到理论知识与分析鉴赏运用能力的综合提升。

(二)以强烈的责任担当拓展课外阵地

重视课外语文阵地的建设,利用“第二课堂”将“教学大纲”中推荐的文学阅读篇目真正让学生读起来。这些作品都具有真理性、时代性、人民性、审美性、艺术性,教师要和学生一起读,并且要走在学生之前读。教师还要给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读书活动。每读完一本书,或某些章节,教师要要求学生认真思考探究,引导学生在艺术分析的基础上,着重思考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及作者对于人性有着怎样的追问,对国家社会和人民有着怎样的价值,让学生在思考中将欣赏体会转化为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体悟感知和对主流社会价值观的认同。在拓展学生的文学阅读方面,教师还要帮学生选择课外文学作品,应以主流社会价值观为标准,既要有一定形式的欣赏价值,更要蕴含值得学生咀嚼和回味的思想精粹。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各种样式的文学社团活动,根据学生的爱好兴趣特长,组建各种文学社团。组建社团开展活动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提升自主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社团活动,推动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转变,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使教师由认知传授转变为实践能力培养。教师要当好各社团的“顾问”和引路人,在指导学生的社团活动中,要突出实践导向,积极鼓励指导学生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感悟到文学艺术的价值魅力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精髓意义。

(三)以真切的师道情怀创编文学作品

作为一名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不仅自己要会鉴赏美,而且还应通过自身的文学创作实践给学生做出表率,启发引导学生热爱文学,走进文学殿堂。教师要敢写、多写,尽量做到写出的东西既要有思想深度,以丰富饱满的内容给人以启示;又要有情感温度,以通俗易懂的文风引人共鸣。由自己创作进而指导学生对教材中的一些篇章进行改编、创编;让学生开展课本剧表演,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领悟作品的能力,使学生真正从作者的角度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切身体会经典的精妙,从而提高对文学的认知和感悟。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又锻炼了自己的笔力;既解放了学生的学习力,又提高学生的鉴赏力。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必然会将学生带入相应的艺术氛围中,加强作品的人文感染力。从而让先进文化的种子在校园生根、开花、结果,营造出更为浓郁的文化氛围。

(四)以鲜明的政治站位批驳丑恶现象

引导学生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批判和抵制错误的文艺现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认为,作品的好坏,从根本上讲是由它反映与展现的精神和灵魂世界的优劣所决定的。文艺要引导人们向高尚的道德靠拢,不能让廉价的笑声、无底线的娱乐、无节操的铜臭垃圾淹没我们的生活〔5〕。还有另一种恶劣的现象,就是被人们斥之为“抗战神剧”的影视剧,这类作品对当时的历史常识和时代特点进行想当然的臆想和胡编,对历史肆无忌惮地戏说和乱造,严重偏离了现实主义创作的原则,丢失了历史教育的功能。还有一种可恨的现象,那就是。这种思潮否定历史规律,否定党的领导,肆意贬损英雄,抹杀先辈功绩,抹杀民族奋斗精神,有的作品借“反思”“还原”之名,将真实的历史空洞化、正面的历史负面化、黑暗的历史洗白化。这些丑恶现象正消解着青少年的正确认识,吞噬着青少年的理想信念,与我们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格格不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认清文艺思想、分析文艺现象的显微镜和望远镜。中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带领学生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错误思想,展开批判,要抓住要害,有理有据加以剖析批驳。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思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41.454.340.344.343.347.462.

〔2〕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概要〔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84.10.

〔3〕王代月.马克思“《莱茵版》政论文章”研究读本〔M〕.北京:编译出版社,2016.219.

〔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思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全集(第十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200.

文学文艺常识范文8

 

一、引言   英美文学课程历来是英语专业本科教学中的一门主干课和必修课。然而,随着教育产业化和知识市场化进程的冲击,英语专业本科教学呈现出实用主义倾向。一方面,不少高等院校在课程设置过程中侧重实用翻译、商务英语、外贸英语等有助于学生就业的实用课程,忽视、冷落了英美文学等人文素质课程。另一方面,正如程爱民等指出的,大部分英语专业学生对英美文学的兴趣在减弱[1],仅仅满足于通过考试、获得规定学分的程度。这样一来,英美文学课程的地位日益边缘化,成了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的“鸡肋”,弃之不符合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学之又无法得到学生和社会的青睐。这种尴尬的地位看似取决于商品化社会等客观因素,实则源于英美文学课程本身在课程规划、教学实践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缺陷。   二、传统授课模式中的缺陷   传统的英美文学课程授课模式在课程的整体规划、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以及考核方式上都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在课程的整体规划方面,当前,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都采用了“一人言”的授课形式,即由一位教师承担整部英国文学史或美国文学史的教学任务。这种设计模式实质上违背了英美文学课程自身的独特性。众所周知,英美文学不仅历史跨度大,文学流派多,而且作家的创作风格也纷繁各异,而教师的个人研究能力及水平很难达到纵览各个时期、通晓各家各派的程度。因此,仅仅依靠个别教师的独立讲解容易造成实际授课过程中的偏差。教师往往对自己研究方向的作家及作品详尽介绍、深入讲解,而对自己研究范围之外的作家及作品粗略分析、草草带过,由此造成学生英美文学知识领域的弱点和盲点。   其次,在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方面,传统的英美文学课程授课模式忽略了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行为。目前,我国许多高等院校的英美文学课程都采用文学史和文学作品选读相结合的内容模式。依照这种模式,教师在讲授任何时期、任何体裁的文学作品时,都要先介绍作家的生平经历、创作背景、代表作品、所属流派等文学常识。灌输完这一大堆的文学常识之后,教师往往无暇顾及文学文本的深层次剖析,只能匆忙地概括一下作品的大致情节、人物特征、主要内容等,这种教学模式通常导致两种结果。其一,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迫使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对文学史内容的复述和对文学作品模式化的理解,阻碍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自主解析,从而使学生失去了利用英美文学名著提高英语语言能力的机会;其二,千篇一律的教学内容以及单一化的教学手法导致英美文学课沉闷枯燥,无法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英美文学的兴趣。   最后,在考核方式方面,传统的英美文学课程授课模式下,教师一般采用闭卷考试和期末论文相结合的考核形式。然而,就闭卷考试而言,教师往往重点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忽略了学生对英美文学作品欣赏能力的检验。因此,在英美文学试卷的题型分布上,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客观题型的比例远远高于问答题、论述题等主观题型。这种考试形式在无意识中养成了学生的惰性。他们只需要在课堂上抄笔记、划重点,考前临时突击、死记硬背,并不需要发挥自己的主动思考能力,从而逐渐丧失了阅读英美文学原著的动力。此外,就期末论文而言,不少教师将论题设定在“印象最深的作品”、“最欣赏的作家”等宽泛的范围内,导致学生的论文仍然停留在复述文学作品主要内容的初级阅读层次上,并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阅读、剖析、思考英美文学原著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传统的英美文学课程授课模式无法充分利用教师的研究成果以及文学作品自身的资源优势。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英美文学课的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手法单一,难以发挥英美文学课程在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方面的作用,更难以调动学生主动阅读、分析、思考英美文学原著的兴趣。   三、改革的途径及措施   鉴于上述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传统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不论在课程的整体规划、教学内容、授课形式还是考核方式上都需要进行新的探索和改革,努力实现以下几个转变。   1.课程规划的转变   英美文学的课程规划需要实现从“一人言”到“众人议”的转变,即英美文学课程在整体规划上可以采用讲座型的方式,由多位教师共同承担英国文学或美国文学的教学任务。例如,在规划英国文学课程时,可以根据英国文学的发展阶段,将课程划分为盎格鲁—撒克逊时期、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新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批判现实主义时期、现代及后现代主义时期等单元;在规划美国文学课程时,可以按照美国文学的发展阶段,将课程划分为清教主义时期、超验主义时期、现实主义时期、自然主义时期、一战时期、二战时期、美国黑人文学、美国华裔文学等单元。在划分各单元的基础上,安排教师按照个人研究方向和兴趣选择特定单元作为授课内容,以举办讲座的形式共同完成美国文学的教学任务。这种设计模式既实现了教师研究成果之间的互取所长、互补所短,又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全面的文学知识。   2.教学方式的转变   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方式应当实现从“单一化”到“多样化”的转变。由于英美文学课程涵盖了各种文学体裁,且各种文学体裁拥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因此,英美文学课程在教学手法的设计上可以根据不同的文学体裁增加不同形式的课堂活动。例如,教师在讲解莎士比亚戏剧作品时,除了简单介绍剧作家的创作历程及代表作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排演莎士比亚戏剧作品中的经典场景,以此引导学生揣摩、分析剧中的经典台词和人物性格特征。在分析小说作品的过程中,除了引导学生思考与作品主题及作品风格等相关问题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根据授课实际需要穿插放映忠于原著精神改编的电影片段,带给学生视觉和听觉的直观感受,从而拉近学生与经典文学作品之间的距离。在介绍诗歌作品时,教师可以安排诗歌朗诵会,让学生在朗诵过程中体会诗歌中蕴涵的意境和内涵。这些多样化的课堂活动不仅考虑到了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而且能够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英美文学作品的魅力,提高学生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积极性,并最终唤起学生参与英美文学课的热情。#p#分页标题#e#   3.教学内容的转变   英美文学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应当实现从“文学史介绍”到“文学作品欣赏”的转变。根据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为《大纲》),设置英美文学课程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传授英美文学史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还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美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2]26。换言之,英美文学课程内容不应停留在灌输文学知识的层面上,而应该侧重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英美文学作品的能力。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三步走”的策略。   第一步,合理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细读文学文本。所谓细读,并不只是解释生词难句,而是深入细致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语言风格、篇章结构等。教师可以设计有关作品内容细节和语言特色的阅读理解问题,为学生的阅读提供方向。例如,在讲解马克•吐温的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第31章选段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该章节中哪些段落或语句描写了哈克在和黑人吉姆一起逃亡的历程中内心的犹豫?为什么哈克内心会产生犹豫?哈克最终为何不再犹豫?黑人吉姆和费恩的交谈中,双方语言是否符合标准英语?能否举例说明双方语言中不符合标准英语的地方?作者在人物交谈中为何选用非标准英语?在分析兰斯顿•休斯的诗歌《黑人谈河》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该诗歌描述了哪几条河流?诗人为何选取这些河流?这些河流各自具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采用了哪些词语描写这些河流?作者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些问题既指出了小说选段的大致情节或诗歌的主导意象,又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语言特色,并且有助于培养学生边阅读边思考的能力。   第二步,引入比较观点,扩大学生的阅读视角。教师帮助学生完成单一文学文本的细读之后,可以鼓励学生运用比较的观点进一步探索、分析作品。例如,学生把握了《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内容细节、语言特点之后,教师可以继续组织学生讨论哈克与汤姆•索亚这两个小男孩形象之间的异同,或引导学生思考美国文学史上还有哪些作品反映了黑奴制问题。在讲解美国华裔文学作品时,可以引导学生对比分析美国华裔文学各时期代表作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思考美国华裔文学作者与美国其他少数民族裔作家之间在作品内容上的异同。这种做法不仅扩大了学生对特定文学作品的思考范围,而且能够帮助他们从单部文本的阅读中窥见某一主题或某一文学流派在整个文学史中的发展历程,从而打开更为广阔的阅读空间。   第三步,利用作品,提高英语的语言应用能力及人文素质。依据《大纲》,纯粹的阅读行为培养并非英美文学课程的终极目标,该课程旨在“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2]26。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主动阅读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实现两个层次的能力提高。从浅层次上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英语写作实践中模仿经典文学作品的篇章组织结构,引用其中的名言名句;从深层次上看,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运用文学作品中的思想观点去反思现实生活中的道德现象,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伦理观乃至人生观。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阅读任务后,应当鼓励学生思考黑人在美国历史中的生存状况,思考当代社会中种族冲突和融合的现象。在引导学生完成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的阅读后,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思考现代文明的弊端及其对青少年的影响。只有达到这个层次的解读,英美文学课程才能真正发挥其作为人文素质课程的作用。而且正如王守仁教授所言,“这种把丰富的感性经验上升到抽象的理性认识的感受、分析、表达能力,将使学生受益无穷。”[3]   4.考核方式的转变   英美文学课程在考核方式上应当实现从“记忆能力考查”向“分析能力检验”的转变。既然英美文学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要力求实现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自主解读,那么该课程的考核方式也应当侧重于检验学生阅读、欣赏英美文学原著的能力。所以,教师在设计期末试卷时应适当增加问答题、论述题等分析性题型的比重;在布置期末论文时应缩小讨论范围,提出细致、明确的讨论要求。除此之外,教师还应结合学生在各种课堂活动中的表现,综合评定学生的英美文学成绩。通过这些考核形式的转变,学生才会放弃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主动参与到解读、分析、欣赏英美文学原著的活动中。   总之,英美文学课程不论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还是考核手段上都应充分利用英美文学作品这一庞大资源,引导学生在阅读欣赏英美文学原著的过程中做到读有所学,读有所用,读有所思。只有这样,英美文学课程才能实现预想的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并由此证明自身存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