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路径

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路径

摘要:高校网络文化在师生的共同参与下潜移默化地引导并激励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涵养,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充分展现文化育人的内涵。随着5G时代的来临,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将与新媒体一同迎来新一轮变革,因此,正确地发挥好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作用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校;网络文化;文化育人;价值引领

一、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意义

(一)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潜力

高校网络文化具有平等性、大众性、开放性和共享性等特点。高校开展网络文化将拓宽学生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渠道,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高校文化传播中存在的知识垄断、信息不对称等现象,增加了大学生汲取文化的平等意识;运用高校网络文化的平台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发表见解,而且可以分享他人的观点、思想,有利于学生跳出对事物的固有看法,接收新想法、新事物,进而唤醒其创新意识,挖掘其创造力。同时,高校网络文化为大学生搭建了一个可以自由、积极讨论以表达各自想法的平台。针对不同话题进行探讨时,有助于帮助学生锻炼其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其创新思维;针对同一话题的不同见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分析能力,进而全方位地深入分析问题,获取自身对其的独到观点,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

(二)形成社会导向,树立健康观念

自由、开放的高校网络文化教育的环境打破了传统文化教育的局限,学生可以运用网络文化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源,与不同主体开展观念看法的沟通,激发不同思想的碰撞。基于此,高校网络文化满足了学生对学术探索的需求,实现了文化教育的社会化效应,发挥了网络文化育人的作用。高校网络文化相对宽松的教育环境在为学生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存在一定不足。网络文化的交互性与渗透性使学生易被一些存在问题的言论左右,影响他们的思维模式与价值判断能力,进而影响他们的价值选择。基于现实状况,学生应以客观理性的心态进行网络文化教育,在现实文化教育与网络文化教育中树立健康、正确的价值观念,逐渐适应现实生活与社会化发展。

二、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现状分析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活动的载体,可以充实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进而体现国家的综合实力。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不断发展,一方面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模式、创新思维、道德修养等诸多方面,另一方面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中仍有一些现实情况亟须重视。

(一)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定义模糊

高校网络文化应运而生,诸多学者对其含义各抒己见。其中,丁义浩认为,高校网络文化是网络文化与高校文化的交融,是在高等教育进程中出现的新型文化形式;郝兆杰等人则认为,高校网络文化是高校师生依托于现代网络平台载体开展文化教育活动;此外,还有研究将网络文化建设局限于高校范围,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网络文化的发展空间,割裂了网络与整个社会的客观联系。因此,关于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是什么”有待更多学者跟进深究。

(二)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目标定位不明

高校在网络文化建设中只有设定确切的预期目标才能明确使命、坚定步伐。目前,高校对网络文化建设的定位尚有以下情况。首先,部分高校对网络文化建设的功能设定存在意识局限。部分高校由于对互联网平台功能的认识尚浅,因此将校园网络的建设仅仅局限于学校对外宣传和开展网络工作的工具,忽视了网络文化对高校建设、师生交互以及学生成长等方面的作用。其次,部分高校未能充分运用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部分高校虽将高校教育工作与网络文化结合,但未能适时利用互联网平台的特性开展新闻时事、实时活动等有助于师生开阔眼界的创新性活动,缺乏对网络文化建设的舆情信息收集与效果评价反思,使育人功能收效甚微。最后,部分高校对网络文化的服务质量建设一带而过。部分高校忽视了网络文化的更新维护与日常监管,导致师生接收的信息资源时效性滞后、借鉴意义不强,影响师生之间文化交流的互动性和影响力,校园网站未能适时更新、维护革新,逐渐降低对师生的吸引力,使网络文化建设的服务功能未能充分发挥。

(三)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缺乏科学统筹机制

高校进行网络文化建设中,如果缺乏科学可靠的管理制度与统筹机制,那么在建设过程中将遇到以下困惑。首先是“谁来建设网络文化”的问题。部分缺乏全面统筹规划的高校将网络文化的建设主体设置为“各司其职,各行其事”的形式,这种设置形式缺乏对于建设网络文化的全局意识,割裂了建设工作的合作关系,影响建设工作中协作效应的充分发挥。其次是“建设成什么样的网络文化”的问题。一些高校运用网络平台传播的文化内容缺乏高校特色,内涵实质不够深刻,内容视角缺乏创新,其文化的传播形式方面也存在着传播形式单一、校园网站缺乏实时更新维护、网络平台设计呆板、缺乏寓教于乐的有效互动环节等局限。最后是网络平台建设制度是否健全问题。建设制度贯穿于高校网络平台建设的始终。建设初期,部分高校由于缺乏科学全面的统筹规划,其建设机制不能完全实现“各司其职,程序完善,协同发展,衔接顺畅”的建设目标。建设中期,部分高校可能缺乏对待引进的教职员工、管理团队进行包含招聘、培训、管理、绩效评价等方面的完整的管理程序规定,也可能缺乏有效信息收集与反馈、平台监管与绩效等方面的制度规定。建设后期,如果高校忽视了网络平台建设的后期管理与维护的制度设定,将极大影响高校网络平台建设工作,影响平台建设绩效评价。

三、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发展建议

根据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建设的现状分析,依托网络文化平台的高校育人工作的实施效果具有双重性,因此高校应立足自身建设实际,不断探索创新适用的网络文化平台,以达到文化育人的效果。本文针对上述的研究现状,将从价值建设、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三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一)培育正确观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吹响高校网络文化建设

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培养未来人才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便是高等教学工作中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还指出,高等院校应充分利用网络文化平台开展有助于学生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念的文化教育,并借助互联网平台充实文化教学实质,开设网络哲学、网络道德等拓展学科,渗透核心价值观念教育。同时,网络文化内容的设定要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致力于提升大学生的科学品德素养和思想文化修养,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管理,为学生提供网络文化的优质服务。普及高校网络文化的思想道德政治教育是广大教育者的共同心愿,助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民之所愿、心之所向。偏离了的思想是不受欢迎的。如果思想仅为吸引人而不经推敲,那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底蕴的偏离。因此,我们需要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因网络的大范围宣传而偏离其思想内核,我们应该将它更生动深刻地诠释,让它在建设高校网络文化的进程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同引领高校网络文化的发展动向。

(二)营造健康环境,健全高校网络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制度

具备可行性和约束性的管理制度是顺利建设高校网络文化的理论规范和行动指南。科学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需要聆听各方意见并合理采纳,以更好确定其规范性、约束性、科学性的作用。高校应广泛宣传、言传身教网络规章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学生应把该规章管理制度作为自我行为准则,以身作则,共同成就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科学有效的规章管理制度应奖惩分明,根据学生行为进行奖惩,学生不同的不当行为要接受不同的惩罚,但要切记一切优先于学生教育发展而非惩罚学生。如果在生活中发现有不合适的言论、文章时,要立刻指出其言论、文章中的不当之处,并且进行删帖等一系列的补救措施的实施。对学生要进行教育,让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其可能出现的恶劣影响,根据恶劣影响的不同程度进行不同的处分。

(三)重视网络文化组织建设,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队伍

高校网络文化教学是高等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开展文化教育工作,其目的是培育一批又一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青年,为国家建设提供精通理论专业知识、综合素养水平高的全方位人才。因此,高校要构建一个科学文化水平高、思想政治觉悟高的教育工作者组织,引导高校学生综合水平的提升。该高校组织将分成两支队伍,一支是精通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科学文化教学的专业教师队伍,他们凭借坚实的理论知识积累与丰富的教学经历积淀为学生授业解惑;另一支是高度关注学生思想政治发展方向、培育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教师队伍,他们切实关注学生的在校生活,重视学生的思想动向,对为学生思想观念的引领发挥关键作用。高校要建立教学队伍行为规范制度,以规范教育工作者开展教学事业;并要为教育工作者定期开展与教学质量指导和思想政治引领有关的培训课程,助力高校教学队伍的综合素质水平建设。

参考文献:

[1]张红艳,陈雅俐.基于三层次结构框架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路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9,(10):76-82.

[2]冯刚,张芳.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的理论与实践探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9,(5):176-183.

[3]黄燕.高校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及其实现路径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8,(9):82-86.

[4]何裕,左芳舟.新媒体对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重塑[J].北京教育(高教),2017,(11):13-15.

[5]丁义浩.以“微”搏大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文化建设[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16.

作者:孙宏烨 单位:东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