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寝室文化特征与功能

高校寝室文化特征与功能

摘要:高校寝室文化是包含着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多个层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寝室成员的思想与行为,对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寝室文化具有多样性与感染性相结合、自主性与制度性相统一、开放性与时代性相交融的基本特征,同时具备文体娱乐、约束规范、审美陶冶、群体凝聚、心理调试、教育引导的功能。

关键词:高校寝室文化;内涵;特征;功能

高校寝室是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相对稳定的单元之一,是大学生休息放松、学习探讨、生活娱乐、互动交流的重要领域,是大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成长空间,更是大学生完善人格、提升修养的实践舞台。本文通过对高校寝室文化的内涵与特征的分析,揭示了高校寝室文化的育人功能。只有将高校寝室文化的基础理论问题理清,才能提高寝室成员自身对高校寝室生活的舒适程度、满意程度,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寝室文化的育人目的,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寝室文化的有力结合,使其成为有利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从而助力高校寝室文化的积极建设。

一、高校寝室文化内涵界定

经过综合文献梳理结果,本文认为大学寝室文化不仅是自成体系的文化系统,同时也隶属于高校校园文化的整体系统,受到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它是高校新时期转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延伸思想政治教育触角、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有利抓手。高校寝室文化是指在高校学生寝室这一特定的空间环境下,以寝室成员大学生为能动行为主体,通过共同生活与学习来创造和衍生的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于一体的稳定文化形态,对寝室成员的心理、思想与行为均产生深刻影响。第一,高校寝室物质文化是高校寝室文化的基础与载体环节,同时也是高校寝室文化的外在标志,主要指寝室的基本物质资源、整体环境布局、内外卫生情况,它体现了寝室成员一定程度的审美意向的物态文化。第二,高校寝室制度文化是高校寝室文化的支撑与保障环节,主要指高校管理部门和寝室成员制定的多种规章条例和内部准则的规范体系,旨在维系寝室内部和谐稳定发展,约束成员心理意识与行为,调节寝室成员间认知不统一的现状。第三,高校寝室行为文化是高校寝室文化的外显环节,指寝室成员在寝室这个特殊内部环境所表现出的具有个人感情色彩的动态行为方式,它能够积极反应寝室成员的认知思想与精神状态,具体包括寝室成员的人际交往行为、恋爱行为、学习行为、团体行为、娱乐行为与网络行为等多重方面。第四,高校寝室精神文化是高校寝室文化的核心内容,主要指建设文明寝室的各项实践与发展中体现出来的寝室成员的群体精神生活方式与意识形态的,包括认知方式、思想态度、道德意志、目标信念、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心理状态等,它受到全部或者大多数寝室成员的认可。高校寝室的各个层次文化互为作用、相互依赖,彼此配合,各个要素共同构成高校寝室文化。

二、高校寝室文化的基本特征

(一)多样性与感染性相结合

高校寝室文化是不仅受外在因素如:社会环境、校园文化、家庭环境的影响,更多会受到学生自身内部因素的影响,具体来说就是,寝室成员拥有各异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喜好性格、文化观念与社会特征,从而创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高校寝室文化。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高校寝室文化必然会表现出多样性特征。高校寝室文化的多样性首先体现在形式多样性上,不同寝室的文化风格不同例如:学习型、娱乐型、艺术型等;不同的寝室文化潮流如:“经商热”、“公益热”、“舞蹈热”以及“考证热”等。其二是高校寝室文化内容的多样性,其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多重元素构成。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黄金时期,而人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模式的发展呈动态变化形式,可以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高校寝室文化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它并非通过强制灌输方式来影响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而是通过营造的精神氛围、创造的制度环境以及相应的物质环境来启迪人、熏陶人、塑造人,可以引起群体共鸣,使大学生个体受到无意识的文化感染,这也说明了高校寝室文化的感染性〔1〕。

(二)自主性与制度性相统一

相对于高校中教室、图书馆等学习场所,学生寝室是最让学生感到轻松自由的重要场所之一,这就使得高校寝室文化带有很大的自主性。学生在寝室区域活动时可以转变心理角色、释放个性、充分表达真实看法与观点,自行安排休息娱乐时间等,这也是造成高校寝室文化具有自主性的主要原因。但是,随着学生行为的自主程度的不断提高,超过一定限度,也会导致学生萌生一些自由散漫、贪图享乐以及无视纪律的错误观念,出现过度发泄情绪、深夜大声说话、乱用家用电器、影响他人休息等违反寝室规章制度等行为。可见,高校寝室文化的自主性也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它需要制度性的保障,对上述现象予以一定的控制与约束。高校寝室文化的制度性体现在非正式的寝室内部公约以及正式的由主管部门的规章制度两个方面,两者相互照应、互相作用、互相促进,避免纪律涣散、秩序混乱的现象发生,以维持高校寝室生活的有序进行,保持高校寝室文化的积极发展〔2〕。

(三)开放性与时代性相交融

高校寝室文化具有开放性特征,首先,高校寝室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子系统,它与高校校园文化中其他元素如:高校阅读文化、高校网络文化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并不是一种封闭的空间,而是一种开放性的子系统,会受到其他高校校园文化因素中多元化信息的影响。其次,高校寝室文化还会受到社会环境等宏观因素中社会价值观念以及社会行为的熏陶与影响。任何文化都反应着属于自身时代的特征,高校寝室文化也不例外。高校寝室文化的动态开放与其时代性有着密切联系,因为高校寝室文化的开放特征而带来的不断更新思想观念,吸收着人类从实践中孕育而生的经验成果,从而使其紧跟时代步伐。而且,高校寝室的主体大多都是“90”后与“00”后,他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比其他年龄阶段的群体更具有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对新思维模式的感知能力、对新社会问题的关注能力,他们的成长与进步更是高校寝室文化的时代性特征的最好见证。

三、高校寝室文化的功能分析

(一)文体娱乐功能

大学生的课业烦恼、就业压力、人际关系是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如果学生不能合理分配学习与休息的时间、无法科学合理地排解压力,就会形成情绪消极、身体疲惫与负担增多的恶性循环。高校寝室是大学生物质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之一,高校寝室文化活动是寝室成员间、不同寝室间联谊互动的集体活动,具有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活跃校园气氛、增强集体协作精神、锻炼自身能力、减轻心理压力的重要意义,具体由文艺娱乐和体育运动等部分组成〔3〕。文体活动可以在寝室小单位中自主开展,例如:球类比赛、书画交流等;也可以由组织部门协同举办,例如:宿舍文化节、寝室文艺汇演、优秀寝室评比、寝室文艺汇演等。大学生在学习之余,也应积极参加娱乐性的文体活动,通过参与寝室文化活动,展示自我技能特长,交流彼此的兴趣爱好,达到调节身心、放松心性、提升自信的效果,这体现了高校寝室文化的文体娱乐功能,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约束规范功能

高校寝室制度文化是一把保护伞,对寝室成员具有约束控制的功能,是寝室生活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有力保证〔4〕。在个人管理方面,这体现于寝室成员的群体意识与责任意识,是对寝室公共准则的尊重与遵守,是为群体生活而产生的自我调整、管理、约束的能力。在寝室生活中,成员间会通过交流接触从而形成较为一致的思想相位的衡量标准,如果全体寝室成员都能作出合乎公共准则的行为与举动,将有利于消除成员间的摩擦与隔阂,从而建立和谐温馨的寝室文化环境,反之舆论监督和提醒则会对某些违反规范的成员产生心理压力,迫使其对自身言行作出调整。在组织管理方面,为了创建安全、卫生、舒适的寝室环境,努力把学生寝室建设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第二课堂”,学校通过各种寝室规章制度如《学生公寓卫生管理办法》等,施行统一的寝室住宿管理、退宿管理、卫生管理、安全管理、公共财产管理、水电管理等,用严格的纪律制约着寝室成员的行为方式,使具有不同生活背景的寝室成员的行为可以同组织趋于一致,并养成良好的生活、就寝、自我管理习惯,提高自身反思能力与道德文明水准,为高校育人总目标的实现打下良好基础。

(三)审美陶冶功能

马克思曾言:“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的。”寝室整体环境洁净与否、局部装饰物件的选择、物品摆放整齐程度,这些通过具体物质形成的物质文化是陶冶情操的重要载体,它体现出了寝室成员的审美尺度与审美标准,同时也会反作用于寝室成员的审美素质。例如:具有人文气息的水墨书画,具有积极意义的励志名言,具有生活气息的手工挂饰、花草植物等,都提现出了寝室成员对学习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环境的追求,同时以上物质也成为构成文明寝室环境的元素,反作用于寝室成员的审美素质,引领其不断提升对美好寝室环境建设的能力。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认为天然环境和人格陶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也说明,若寝室成员长时间置身于开阔舒适、赏心悦目、高雅和谐的寝室环境中,可以得到直观上美的享受,对其性格的养成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也可以舒缓焦躁情绪、减轻心理压力,提升道德修养与审美情趣。

(四)群体凝聚功能

以寝室为单位而派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与扬弃后,如果可以趋于较为平衡的状态,就会形成相对一致的群体意识。这种寝室集体意识有强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在心理层面表现为寝室成员个体对寝室群体的向往,具体为寝室成员的集体归属感、集体荣誉感、集体认同感等,促使寝室成员将个人目标积极融入到集体目标中;在行为方面则表现为寝室成员个体为实现集体共同目标而奉献自身才华与精力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够做到对自身范围工作尽职尽责〔5〕。高校寝室文化的群体凝聚功能的顺利发挥可以使寝室内部范围形成浓厚的“家园”氛围,保持寝室群体的整体性与协调性,促进寝室成员之间的自信与安全,控制和调整寝室成员之间的良好人际关系,将有助于使群体成员以最大限度释放自身潜能、激发创造力,使寝室单位表现出“在内求团结、在外图发展”的团体精神面貌,在有力推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进行的同时,也给高校校园注入了崭新的生机和活力。

(五)心理调适功能

受就业压力、课业压力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可能会感到焦虑、压抑;面临着与居住室友生活习惯、性格、兴趣爱好差异较大而带来人际关系压力,大学生可能会产生有些负面情绪,需要找到一个宣泄压力的出口。若长时间无法调节心理问题,维护心理平衡,消除消极思想,可能会造成某些心理疾病。在众多高校大学生物质文化场所中,学生寝室是区域性聚集场所,相比于其他校园场所,它具有独特性,能够提供给寝室成员更大的自由度,可以助力大学生心理调适功能的发挥。在自由和谐的寝室环境中,学生可以“卧谈会”等群体间的互动形式进行合理的情感宣泄,真诚地表达自己的心声与思想,与其他成员共同探讨对某件事物的看法。合理的交流互动能够促进成员间对彼此的理解、体谅与认同,化解内部矛盾,消除思想顾虑,使成员逐渐树立求同存异的积极思想,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得到压力释放,并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正常的心态,更好地发挥心理调适的功能。

(六)教育引导功能

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寝室文化的教育引导功能是指其通过各种文化因素,对寝室成员个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趋向产生集中的引导作用,是榜样教育的一种演化。寝室成员之间彼此交流互动较为频繁,成员之间的话题覆盖生活琐事、时事政治、理想信念、社会思潮等各个层面,在交流与行动中渗透的寝室成员的价值观念、思想观点、正确认知生活理念、等所形成的寝室精神文化,具有辐射熏陶与教育导向的功能,其通过启发、动员、监督、批评的方式教育引导着寝室成员,为寝室成员提供明确的价值判断标准,有利于纠正寝室成员不当的言行和思维方式,使寝室成员彼此在潜移默化中自觉学习并模仿欣赏对象,并逐渐将优秀美好的道德品质、道德情感内化于自身的态度价值观中〔5〕。在积极思想的引领下,寝室成员将价值观外化作出符合寝室文化建设的举动。

四、结论

综上所述,良好的高校寝室文化氛围可以通过文体娱乐功能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通过约束规范功能来维持寝室生活的有序进行,通过审美陶冶功能提升道德修养与审美情趣,通过群体凝聚功能提高寝室成员间的向心力,通过心理调试功能维持大学生健康心态,通过教育引导功能来引领积极思想。高校寝室文化的功能对当今高校科学有效地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需要持续关注、引导开发高校寝室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与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杨楚仪.大学生寝室文化的功能研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4,(22):118.

〔2〕张玉红.寝室文化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及优化路径〔D〕.华中师范大学,2019.

〔3〕姜显微.大学生寝室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J〕.理论观察,2015,(12):122-123.

〔4〕武坦.寝室文化育人的功能及对策〔J〕.智库时代,2019,(49):282-283.

〔5〕金代志,王晓明.浅谈大学生寝室文化与其育人作用〔J〕.黑龙江财专学报,2001,(02):87-88.

作者:冯红 张旺颖 单位:东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