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中茶文化渗透路径探究

古代文学中茶文化渗透路径探究

摘要:茶文化以其独有的文化精神内核,经常出现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起到精神纽带的积极作用。本文将以研究茶文化的独特魅力作为核心语境,将古代文学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古代文学中茶文化的渗透路径进行研究。首先,文章对茶文化渗透于古代文学的可行性基础进行分析,以此来确认分析茶文化渗透于古代文学的基本思路。其次,从诗歌、宋词和小说三个媒介,细致分析古代文学中茶文化的渗透路径,由此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创作思路,以及茶文化的独特文学意蕴。

关键词:古代文学;文学教育;茶文化

在中国古代文学体系中,茶文化具有不容忽视的文化地位。不但有许多文学创作者,以茶作位主题去进行文学的创作,更有许多创作者在并非刻意的前提下,在作品中融入了茶文化的精髓。这些现象都说明,茶文化对于古代文学的价值构成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的确,茶文化虽然属于物质文化,但其所独有的意蕴价值却十分独到,能够与人的心境、景物的状态、社会的精神内涵建立意识层面上的联系,从而渗透到古代文学当中,成为举足轻重的存在。而在当代,我们通过对古代文学中茶文化的渗透路径进行研究,可以从茶文化的角度去理解古代文学的创作思路,也能够从古代文学创作的角度,对茶文化产生更加情绪的文学性认知。因此,对古代文学中茶文化的渗透路径进行研究,明显可以促进对茶文化和中国古代文学的理解。

1茶文化渗透于古代文学的可行性基础

1.1二者同样具有历史价值。古代文学与茶文化同样都有着深厚的历史价值,古代文学是诞生于历史之间的文学积累,是糅合了各个民族文学创作精髓的最终产物。古代文学包含了古代人们对于社会环境、风景意趣、人文的思辨思考,历经多年的发展、辩证和沉淀,成为了极具文学艺术价值的文化体系。而茶文化以物质文化为核心,包含了人们对于茶的认知、感悟和艺术加工,是人们寄托于茶之上而形成的文化体系。二者皆存在多年、发展多年,具有相似的历史价值和文化特征。当双方的历史价值存在“等同性”时,说明二者在衍生逻辑和发展逻辑上也存在等同性,那么二者进行渗透和结合就存在可行性。

1.2二者同样以“意境”为核心。古代文学体系的生成,源于人们对于意境的感悟。而茶文化中偏文学素材的生成,也是源于人们在品茶之后,因意境而产生的创作激情。二者同样以意境作为形成的核心,而意境实际上就是创作者对于事物的感悟和情绪反应。这使得二者从创造逻辑上讲,具有互相渗透的可能性。文学创作者可以凭借对于茶的感悟,去创作不同的文学作品。而茶文化的主题创作,也可以看做是古代文学中的一环。

1.3二者具有融合的历史基础。调查发现,古代文学作品中包含许多有关于茶文化的内容,这说明古代文学中茶文化的渗透已经发展多年。茶作为中国古代的传统饮品,自然而然会被古代的文人墨客接触到。而茶独有的气味,以及茶道、茶德等精神产物,也成为了文人墨客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在《诗经》中就出现了有关于茶的内容,在此后的唐诗宋词以及明清代小说中,茶文化的出现十分频繁,这都可以证明,古代文学中茶文化的渗透具有极强的历史基础。这也说明,如果要对古代文学中茶文化的渗透路径进行研究,便可以从诗、词、小说等角度入手。

2古代“唐诗”文化中茶文化的渗透路径

2.1意境的交融。唐诗泛指唐朝诗人所做的诗,是唐代儒客文人之智慧佳作。而意境指的是文艺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唐代许多诗人在创作之时,都会借助身边的一些事物来塑造一种意境,茶作为颇具意境的传统饮品,自然经常作为“材料”被用于艺术创作。白居易就曾写下《山泉煎茶有怀》,“坐酌冷冷水,看煎瑟瑟尘”指的就是煎茶的过程,代指一种在品茶时不赋予感情、无需什么理由,只是因为想喝茶而煎茶的意境。柳宗元也曾写下《夏昼偶作》,“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指的是在一片静寂中出现了山童锤捣新茶的声音,体现的是寂静中隐约出现人气的意境。茶文化经常出现在诗人意境交融的过程中,用于连接现实和意境。

2.2志趣的衬托。古人作诗时常会借助一些物品,来衬托自己的志趣。这是因为在唐代,茶是比较常见的礼品,经常被用于升迁送礼品、答谢友人等情景中,故而茶也经常会被看做是志趣的代表,意在“愿君高升”。且茶味苦涩,也颇有高洁之意,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同时,茶叶的制作比较繁琐,诗人经常也会描述茶的制作,来暗指自己志趣达成的困难。白居易在书写《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时,就通过细致描写制茶的过程,既烘托了煮茶之难,也表达了制茶之趣,衬托出了作者对于自我发展的矛盾看法,也表明了自己对于前程的期望。

2.3情感的抒发。情感抒发是唐诗创作的重要动力,茶也经常会作为媒介,成为诗人们抒发内心情感的重要素材。杜甫就曾经在《重过何氏五首》中写出“春风啜茗时”,用于抒发自己内心不骄不躁的情怀。而茶以清香为名,入手苦涩后又甘甜,刚好可以衬托这种不骄不躁的情感状态。李商隐曾写出《即目小鼎煎茶面曲池》,借由“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何人书破蒲葵扇,记著南塘移树时”表达了自己怅然若失的心情。由此可知,意境表述、志趣衬托、情感抒发是茶文化渗透于唐诗文化中的主要路径。

3古代“宋词”文化中茶文化的渗透路径

3.1描述茶之茗香。宋词是宋代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标志着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的最大特征就是句子规律,便于歌唱。因为需要考虑到便于歌唱的问题,宋词通常会饱含大量的情感因素。也因宋词在字数方面相较于唐诗会更多一些,使得宋词中茶文化的渗透更加细腻。而其中最普遍的渗透方式,就是创作者在描述茶之茗香时所进行的创作。著名的词人苏轼、陆游,都曾作出以描述茶为主的作品。例如《西江月•茶词》、《品令》等等,都细致描述了茶的味道、茶道的流程,也因描述的主题是茶,也令词曲更富独特的艺术韵味。

3.2咏颂茶之情趣。茶之情趣也是宋代词人比较看重的一类创作素材,苏轼的《汲江煎茶》中,就清晰描述了茶道的意趣,“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中清晰的描写,不仅令煎茶的过程仿佛真实地呈现在眼前,更借由茶道的美妙咏出了茶之稳,与国之动荡的对比,起到了刺激人们思虑的作用。因茶文化中包含许多形式,不同形式又具有不同的行为特点,故而茶之情趣也经常会被用作表达某种意象。是茶文化合理渗透到古代文化中的重要途径。

3.3表达品茶心态。古代人们在饮茶时,不但要饮出茶的风味、茶的种类,更要饮出茶的忧思,尝出茶的心态。但实际上,虽然说是茶的心态,本质上品出的仍然是饮茶人自己的思虑。茶只是引导人们抒发内心所感,诉说心中之忧的媒介。因此,宋词文化中茶文化的渗透,也通常会在作者表达品茶心态时得到呈现。辛弃疾所写的《减字木兰花》中,“僧窗夜雨。茶鼎熏炉宜小住。却恨春风。勾引诗来恼杀翁”,就借由品茶表达了作者愤慨无奈的情绪。总的来说,在宋词文化中茶文化的渗透路径,表面上是茶为主,但实际上咏颂的仍然是作者的感想。

4古代“小说”文化中茶文化的渗透路径

4.1代指风俗文化。到了明清时期,茶文化体系已经十分成熟。不同的茶代表着怎样的含义,茶品怎样包装,在何时送给什么人,也都有了特定的意指。茶的含义虽然是被人们赋予,但当其文化体系已经到了十分成熟的阶段后,茶文化已经开始能够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因此,在明清阶段的小说创作中,茶文化会被用于代指风俗文化,旨在用不直接进行描述的方式,令人们更好的理解小说所描述的风俗。例如,在塑造祭祀等文化时,不会直接描述祭祀的场面,而是会“安排”书中人物前去购买贡茶和烧纸,二者结合便引出了祭祀的风俗文化。

4.2作为市井背景。茶文化也可以作为市井文化的背景而出现,例如在《儒林外史》中就出现了许多以茶馆为主的故事。在茶馆中,角色的生活习惯和个性,可以通过点茶和饮茶的方式得到很好的呈现。而人们之所以能够通过茶来对角色产生印象,得力于茶文化的普及。人们可以通过小说中描写茶的片段,迅速透过茶文化去理解小说中的市井背景,明确小说中人们的生活状态。茶文化不仅渗透到了中国古代文学中,更成为了提升古代文学阅读舒适性的关键素材。

4.3映射角色地位。在小说《红楼梦》中,茶文化渗透到了阶级的层面中,常被作者用于映射不同角色地位。亲戚来访喝的是清茶,给老祖宗敬茶喝的是有名的茶,以及茶点心、茶杯茶盏的样式都能够体现不同阶级的差异。作者无需对不同角色的地位进行细致的描述,仅凭借对茶文化的描绘,就能够将一幅阶级图样清晰呈现在读者的眼中。这就是茶文化在小说文化中的渗透,那就是成为背景文化中的一份子,用自身的代指含义成为古代文化体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文学创作大抵是用借物喻人的思想,借助物质的不同形态和意蕴,去表达自己对于外界的看法,或者表达创作者自己的情绪。茶文化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时而以寄托情思的形态出现,时而又成为了映射时代背景的工具。但总的来说,茶文化的渗透雅俗共赏,与文学作品相互成就。懂茶的人通过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能够迅速的理解文学本身想要表达的含义。而阅读文学作品的人,又能够通过作品意境的描述,对茶文化产生别样的情绪认知。茶文化明显起到了促进思考,形成印象的作用,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巴桑拉姆.茶文化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体现[J].福建茶叶,2020,42(11):301-302.

[2]郐琳琳.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以茶文化为例[J].福建茶叶,2020,42(08):186-187.

[3]张映梅.中国古代文学与茶文化的结合探讨[J].福建茶叶,2019,41(04):154-155.

[4]邵美玲.中国古代文学与茶文化的融合策略[J].大众文艺,2019(01):13.

作者:李盼 单位:许昌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