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细节描写

古代文学细节描写

 

一、文学作品细节描写的价值   文学创作离不开细节描写。细节描写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第一,突出主题。文学作品中,情节很容易构建,但是细节描写却很难把握。而细节描写又是情节构建的基础。情节的构建离不开细节的描写。细节描写的恰当运用,不仅能够使作品充满活力,而且能够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更加彰显作品主题。   但是,那些脱离中心思想,不能为作品主题服务的细节描写,无论描写得多么精致巧妙,都只能构成整体情节的累赘。对此,著名的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明确指出:“无论一个细节———场景、性格、情节多么奥妙美丽,假如它不是为了最完善地表现作品的主题,它对作品的艺术性就是有害的。”   第二,凸显人物。优秀的细节描写能很好地凸显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风貌。比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描写:“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一系列的动作的细节描写,扶、蹲、跪、夹、洗等,将一个细致、热心的鲁迅形象充分展现于读者面前,使得形象有血有肉,丰富饱满,凸显了人物性格,甚至成为人物性格的代名词和化身。   第三,精致反映时代。文学作品中优秀的细节描写还有极大的社会价值,从细节描写中,能够窥见当时的时代背景、社会风气以及人们的生活面貌。如《祝福》中对祥林嫂的描写:“五年前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作者鲁迅通过对比手法,对祥林嫂的外貌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对祥林嫂由外而内的巨大心理变化进行了刻画,可以说,深刻反映了当时封建礼教对妇女残酷破坏的社会现实。   第四,揭示本质。文学作品中的细节描写,可以揭示人物内在的本质特征。如《儒林外传》中,吴敬梓对严监生死前有着这样的描写:“……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过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严监生临死前节省灯油这一细腻的细节描写,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凸显了人物性格,揭露了人物的本质。   二、古代体育文学中的细节描写   古代体育文学中,有着很多的细节描写,主要集中于各种体育活动的描写上,包括足球、击壤、马球、拔河以及围棋等。   足球。作为当今最为流行的体育活动之一的足球,古代称之为蹴鞠,而关于这一活动的描写可谓是最为丰富精彩的。“蹴鞠,促六反。蹴尤蹋也。”(《别录》•汉•刘向)有关蹴鞠的细节描写以及专门以蹴鞠为写作题材的古代文学作品,在体育文学中占有相当比例。出现于各种文学体裁中,包括诗歌、辞赋、散文、戏曲以及小说等。比如,有关足球记载的最为重要的文学文献《鞠城铭》,其中就有着这样一个描述:“圆鞠方墙,仿象阴阳。法月冲对,二六相当。建长立平,其例有常。不以亲疏,不有阿私。端心平意,莫怨其非。鞠政犹然,况乎执机。”(《鞠城铭》•李尤)这是有关足球运动较为早期和全面的记载和描述。这段描写对早期足球运动的比赛场地、规则、方法以及裁判等都有着详细的描述,对了解我国足球运动的起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击壤。关于击壤的最早记载见于东汉王充的《论衡•艺增》,其中有“尧时一老农击壤于路”的相关描述。所谓的击壤,类似于当今的保龄球运动。三国魏邯郸淳的《艺经》曾有相关记载,讲述古代农民在劳作之余,将一长方形木块侧立于地,然后立于三四十米外,拿另一木块进行远距离抛掷,中者为胜。击壤流行于魏晋时期,在一些当时的诗歌中也有反映,如,“即是羲唐化,获我击壤声”(谢灵运《初去郡)、“玄龆巷歌,黄发击壤”(张协《七命》)等,明代刘侗在其《帝京景物略》对当时小儿的“击壤”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二月二日龙抬头……小儿以木二寸,制如刺核,置地而棒之,一击令起,随一击令远,以近为负,曰打。古称击壤者耶!”可见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击壤运动深受人们的喜爱。   马球。有关马球运动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汉代,“连骑击鞠壤,巧捷唯万端”(曹植《名都赋》)中的“击鞠”就是指打马球。马球运动经历了很长的发展时期,直至唐代才得以发展完善和成熟,流传于社会的各个阶层。封演《封氏闻见记》中曾记载,唐太宗在安福门楼目睹西域人打马球后,觉得很有意思,于是就下令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普及。此外,王定保在《唐樜言》中也曾提到,唐代所有新及第的进士都要在当时著名的月登阁参加马球比赛,当时的职业球手,即神策军,也参与其中,其场面非常壮观,前来观看比赛的群众摩肩接踵,盛况空前。   拔河。拔河运动盛行于唐代,进士薛胜曾专门以拔河为题材写过辞赋《拔河赋》,对当时拔河的盛况进行了详细的描写:“然后一鼓作气,再鼓作力,三鼓兮其绳则直。小不东兮大不东,允执厥中……身挺拔而不动,衣帘袒以从风……可以挥落日而横天阙,触不周而地动……左兮莫往,右兮莫来。秦皇鞭石而东向,屹不可推;巨灵塌山而西峙,嶷乎难摧……超拔山兮力不竭,信大国之壮观哉!”可谓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当时惊险的比赛情形,入木三分地展示了运动员永不服输的进取精神状态。   围棋。围棋的发展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盛行于唐代,时至今日,依然流行于世。“每出游,必携围棋短具,画纸为局,与棋子并盛竹筒中,系于车辕马鬣间,道上虽遇匹夫,亦与对手。胜则征饼饵牛酒,取饱而去。”(《云仙杂记》)对于唐代围棋的流行盛况,可见一斑。且当时的围棋已经开始向下层社会发展,“红烛台前出翠娥,海沙铺局巧相和,趁行移手巡收尽,数数看谁得最多。”(张籍《美人宫棋》)反映了当时社会唐代妇女对围棋的喜爱。宋代以后,文人下棋以示其才的现象更是普遍,如,“雾帐银床初破睡,牙签玉局坐弹棋”(《寄蕲簟与蒲传正》),“君谈似落屑,我饮如弈棋”(《次韵钱穆父会饮》)等。#p#分页标题#e#   古代体育文学中,关于各种流行于世的体育运动都有着详细的记载和描述,除了上述的几种外,还包括射猎、举重、跑步以及游泳等,在此,笔者不再一一赘述。   三、体育文学中细节描写的价值   体育文学中的细节描写,可以使人对当时的体育发展状况有着充分的了解,令人产生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如宋代潘阆的词《酒泉子》中,对钱塘观潮这一盛况有着这样的一个细节描写:“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充分了展示了弄潮儿面对着一丈来高汹涌而来的潮水,手执红旗,迎头而上,而不使旗湿的精彩画面,一个“向”字,巧妙地刻画了弄潮儿的从容勇敢的形象,读之,使人仿佛置身于当时惊心动魄的弄潮场面。   一些体育文学中,通过对环境的细节描写,来表达当时作者或清爽、或愉悦、或闲时的心情以及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和理念。如晋代张华的《游猎篇》开篇便道:“岁暮凝霜结,坚冰沍幽泉。厉风荡原隰,浮云蔽昊天。玄云晻合,素雪纷连翩。”可以说,充分反映了当时作者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与观念。还有很多类似的文学作品,在对体育活动的细节描写中,蕴涵着天人合一、顺其自然以及因地制宜等自然观念。   有的体育文学中,侧重对场地、比赛规则等细节方面的描写,读之,使当时体育活动穿越千年呈现于眼前,具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和史料参考价值。   如上文中提到的李尤的《鞠城铭》中对蹴鞠场地、规则、裁判等的细节描写。   还有文学作品通过对体育活动的细节描写,对作品人物的健康体魄和矫健身姿进行刻画和有意凸显。   如著名的《白马篇》中,曹植先对人物的身世、经历做了简要描述,紧接着,便写道:“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于是,一个身姿矫健的少年英雄的形象便跃然纸上,呈现于读者眼前,而这些都是通过作者对人物在骑射方面的细节描写所达到的效果。   还有的文学作品在体育活动的细节描写中蕴涵哲理,使人在感受当时的体育情境的同时,引人深思,增人神智。如众所周知的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作者最后有着这样的一段描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很容易引起读者的深思,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只有那些勇于攀登、不畏路途险恶的人,才会成功抵达峰顶,一览众山小。   此外,还有很多文学作品中,运用双关的表现手法对体育活动进行描写,使读者情不自禁地产生联想,这种情况尤以弈棋类体育文学为甚,表面上写的是关于博弈,但是却用军事术语进行描写,让人联想到战争博弈,有时也会使人产生有关人生哲理方面的联想和思考。如《弈旨》(班固)、《围棋赋》(马融)、《弹棋赋》(蔡邕)、《奕势》(应瑒)以及《打马赋》(李清照)等。   总之,文学作品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记录,广泛地反映着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以体育为题材的作品,在通过对体育活动的细节描写,充分展示了人类健康的体魄、愉悦的心情、开阔的思想以及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在文学史上熠熠发光。